中共湖南省纪委文件(精选6篇)
中共湖南省纪委文件 篇1
中共湖南省委文件
湘发[2006]11号
———————— ★ ————————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
(2006年6月1日)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决定。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合理调整和配置城市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进入社区,努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以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工作目标。2006年,地级城市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以办事处辖区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08年,地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县级市达到60%。到2010年,在地级城市和县级市城区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级城市要加快发展,力争提前实现上述目标。
二、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医院模式发展。
(四)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室(所)、护理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按照一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远的居民小区,可适当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含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实行业务管理和指导。地级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市州政府颁布并组织实施;县级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市政府颁布并组织实施。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对符合机构设置规划的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具备条件的街道卫生院,要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转型改造条件的,指定就近的政府举办的二、三级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功能要求,由省有关部门制定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基本标准。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制定建设规划,分期组织实施。要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人员和设施,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应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
(七)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全员转型培训,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和省、市州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修培训基地,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和卫生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实施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骨干。
(八)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有计划地发展高等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为社区培养、输送全科医师、护士。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全科医学教育。
(九)组织大中型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支持主治医师以上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服务,其离退休待遇不变。建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全科医师、社区护理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制度。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采取措施,稳定社区卫生队伍,妥善解决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问题。
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
(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监测和及时报告疫情,普及全民健康教育,搞好居民健康普查、建立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咨询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落实儿童免疫规划和妇女儿童系统保健。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要加强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十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密切协作,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区域管理的原则,组织大中型医院对口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下派技术人员、支持技术设备、接受人员进修和联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入社区。城市大中型医院临床医师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可以合并计入下农村基层服务的时间。积极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服务。
(十二)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与指导、妇女和儿童保健,做好社区巡诊、预约转诊、家庭病床及护理等服务。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在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中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制度。
(十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符合设置规划,具备规定条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依法予以纠正。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对不履行职能职责、社区居民不满意的,要督促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要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资格。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等试点。
五、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
(十五)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实施。规划、建设部门要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建设和各类开发建设拆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地方政府要督促建设单位按不少于原有面积,采取新建或购房置换等方式予以补偿。新建、改建居民小区,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4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60平方米的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计划,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其费用列入开发建设成本,房屋产权依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未达到上述要求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市辖区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十六)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市州、区(县级市)财政要研究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办法,并根据社区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成本,科学、规范、合理地核定并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经财政、卫生部门考核完成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其补助经费按照辖区常住居民每人每年不低于4元的标准安排。市州、区(县级市)分担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前,由当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安排。市州、区(县级市)政府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省级财政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公益性服务的补助。各地要加强对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
(十七)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省、市州、区(县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合理确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小病、康复在社区。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十八)社区卫生服务收费应严格遵守《湖南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新增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其价格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地方政府性基金;禁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其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督促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有关协调、配合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目标的实现。要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此件发至县)
主题词:卫生工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决定
中 共 湖 南 省 委 办 公 厅 2006年6月2日印发
(共印6000份)
中共湖南省纪委文件 篇2
一、按户归并集中阶段
按户归并集中,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2014年。其创始人湖北省沙洋县副县长杨宏银博士指出,按户归并集中是指在二轮延包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灌溉水源为基本参考依据,开展互换并地,以户为单位按户承包,实现土地连片“不插花”,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问题。
(一)确权试点早期:尚未安排按户归并集中
2014年3月13日,沙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拟定《关于在马新村、鄂村、童沙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的报告》,报省确权办审批,开始着手确权试点的筹备工作。2014年6月11日,县政府副县长杨宏银组织召开3个试点村确权专题工作会议,了解试点村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这个时期,沙洋县还没有结合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推行按户归并集中的意识。
(二)确权试点中期:临时加入按户归并集中
2014年6月下旬,杨宏银在毛李镇三坪村调研,发现三坪村农民已经完成了按户归并集中,于是对三坪村做进一步调研,并撰写《中国农谷重大制度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调查报告》。2014年8月7日,《政府调研》刊发《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的积极探索》,向全省推介三坪村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经验。2014年8月,《三农研究》刊发《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土地制度创新探索》,推广三坪村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经验。进一步征求群众的意见,在对确权试点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上,2014年8月20日,中共沙洋县委办公室、沙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沙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广三坪村按户归并集中的做法。
(三)确权试点后期:全面推行按户归并集中
2014年8月27日,县委副书记任清锋、副县长杨宏银在毛李镇三坪村召开按户归并集中现场会。会后,县政府组建3个工作专班进驻拾桥镇、马良镇、官镇三个试点村,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按户归并集中的试点精神,指导镇、村确权专班全面推广按户归并集中。
2014年9月,杨宏银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坚持2天一督办的工作方式,实时掌握按户归并集中工作进度,及时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至2014年9月30日,三个试点村按户归并集中工作均取得了成功,完成率均在90%以上。
二、按户划片耕种阶段
按户划片耕种的概念最早是由杨宏银提出的。他认为,按户划片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放活经营权,以灌溉水源为基本参考依据,使农户耕种土地连片且“不插花”。在这个时期,沙洋县形成了以下五项工作成果。
2014年11月14日,《湖北今日重要信息》(第2063期)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湖北沙洋县鄂村探索按户划片新模式》为题,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专报沙洋县的积极探索。
省委书记李鸿忠于2014年11月20日和12月13日分别两次在《稳定承包权保农村政策连续放活经营权促按户划片耕种》调研报告中做出重要批示,随后,省委副书记张昌尔2014年11月24日和12月11日分别两次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月,《调查与研究》刊发《按户划片耕种:解决土地“碎片化”经营的有效实践》,向全省推介沙洋县按户划片耕种经验。2015年5月5日,光明日报总编室编发的第78期《情况反映》以《破解耕地碎片化优化家庭经营———湖北沙洋县依托土地确权颁证试点探索农地按户划片耕种》为题,刊发沙洋县土地按户划片耕种经验,专报分送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
三、按户连片耕种阶段
(一)按户连片耕种概念的形成
概念缘起:杨宏银首先提炼出了“按户连片集中耕种”。他指出,按户连片集中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以灌溉水源为基本参考依据,使农户耕种的土地连片且“不插花”,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
概念提出:2015年3月,《政策》刊文首次提出按户连片耕种概念。按户连片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以灌溉水源为基本参考依据,由村委会领导,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通过村民小组内部的经营权流转、承包地重分和承包权互换三种办法,使农户耕种的土地连成一片,在每户耕种土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农户对土地最大规模的经营。
概念修正:2015年10月10日,《南方农村》刊文对按户连片耕种概念进行了修正。文章指出,按户连片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以灌溉水源等为基本参考依据,由村委会领导,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通过村民小组内部的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和承包地重分三种办法,使农户耕种的土地连成一片、最多不超过两片且“不插花”,在每户耕种土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农户对土地最大规模的经营。
概念完善:2015年12月,《三农中国》刊文,对按户连片耕种概念进行了完善。按户连片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以灌溉水源等为基本参考依据,由村委会领导,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通过村民小组内部的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和承包地重分三种办法,使农户耕种的土地连成一片、最多不超过两片且“不插花”,在每户耕种土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农户对土地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最高效益的经营。
(二)按户连片耕种推进的过程
第一,工作谋划突出“早”。2015年,结合2014年试点村经验,沙洋县率先在全国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4月10日,市委书记别必雄针对《村组内部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探索》做出重要批示:将此文印发全市,请各县(市、区)认真学习借鉴沙洋县的经验。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在全国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和参考,在杨宏银的主持下,经多轮修改,终于在2015年5月25日,县长谢继先主持召开县四届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沙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5月27日,中共沙洋县委办公室、沙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沙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沙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至此,该项工作比市委、市政府2015年7月7日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视频会议整整提前40天。
第二,工作推动突出“实”。2015年5月28日,沙洋县组织召开2015年全县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动员会,传达并解读省市确权工作政策精神,拉开了该县确权暨按户连片耕种工作序幕。县四大家全体领导、全县14个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财政所干部职工、279个行政村(居委会)书记及县确权领导小组成员等400余人参加会议。沙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揭建平担任组长,县长谢继先担任第一副组长,杨宏银担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动员大会之后,杨宏银先后主持召开了27次调度会议,按周推进确权带连片工作。截至2015年9月30日,全县连片面积84.14万亩,总体连片率达89.53%。
(三)按户连片耕种工作的成果
2015年4月7日,《湖北日报》刊发《沙洋鼓励农民流转并地连成片》,推介该县按户连片耕种经验。2015年4月9日,《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刊发《先流转划片,再确权颁证———沙洋农民就近种地好处多》,推介该县按户连片耕种经验。2015年9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湖北沙洋推广连片耕种解决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农民告别“插花田”》,推介该县按户连片耕种经验。
四、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阶段
(一)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的提出
2015年10月16日,《经济要参》在2015年第42期“本期特稿”栏目刊发杨宏银撰写的《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解析——湖北沙洋首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的实践思考》,并专门为此文在其“卷首语”栏目中以《为改革实验的“侦察兵”和“先遣队”叫好》予以推介。该文指出,“沙洋模式”可归纳为“确权带连片: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确权带连片”是指顺应民意、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与土地确权同步部署“按户连片耕种”。“三稳定”指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稳定;“一调整”指农户经营的地块调整;“两集中”指经营权连片且不插花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2015年10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官网以《经济要参刊发公管校友杨宏银博士的研究成果》为题,推介土地确权“沙洋模式”,并强调《经济要参》同时在“卷首语”和“本期特稿”两个栏目发声,这在湖北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在《经济要参》的办刊史上也十分罕见。
2015年10月28日,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对《经济要参》刊发沙洋县土地确权“沙洋模式”做出重要批示。
2015年10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报》(第245期)以《〈经济要参〉刊发公管校友杨宏银博士的研究成果》为题,推介土地确权“沙洋模式”,简报主送校长丁烈云院士等校领导和华中大各院系。
(二)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的推介
1. 通讯报道情况。
2015年10月19—20日,《农民日报》连续两天头版头条刊发《逼出来的“按户连片耕种”———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上)、《以连片耕种释放经营活力———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下)刊发沙洋县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经验。2015年11月9日,《农民日报》最高级别内参———《上送件》第262期专报沙洋县按户连片耕种经验,主送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增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省长王国生。
2. 领导批示情况。
2015年10月21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农民日报》刊发的《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上、下)》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0月22日,湖北省副省长任振鹤对《农民日报》刊发的《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上、下)》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0月23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春明对《农民日报》刊发的《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上、下)》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0月25—26日,荆门市市长肖菊华、副市长郑中华分别对第97期《荆门政务信息》刊发的《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土地确权“沙洋模式”做出重要批示》做出批示。
3. 其他刊物宣传情况。
2015年11月13日,省委农办简报第56期刊发《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解析——沙洋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的实践思考》。2015年11月20日,湖北省农业厅简报第32期以《农村土地确权的“沙洋模式”》为题,推介土地确权“沙洋模式”。2015年11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报《破除土地细碎化优化家庭承包经营———湖北沙洋县土地“按户连片”确权办法与启示》,省委书记李鸿忠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1月23日,副省长任振鹤做出重要批示。2015年11月24—25日,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副厅长涂胜华相继做出重要批示。
(三)农业部实地调研“沙洋模式”的情况
2015年11月6—8日,农业部经管司孙邦群处长一行到沙洋县督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调研土地确权“沙洋模式”。
2015年11月13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对农业部专题调研组形成的《关于湖北沙洋在确权登记工作中推行“按户连片”耕种的调研报告》做出批示。
2015年11月2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农业部专题调研组形成的《关于湖北沙洋在确权登记工作中推行“按户连片”耕种的调研报告》做出批示:“探索有益,可发简报,注意总结。”
2015年12月7日,农业部在第44期《信息专报》上刊发《关于湖北沙洋在确权登记工作中推行“按户连片”耕种情况的报告》,专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汪洋副总理,同时抄报给国务院江泽林副秘书长。报告中提出:“借鉴沙洋县经验,如果抓住承包确权登记的机遇,在各地普遍引导鼓励实施按户连片耕作,对于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议在明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相应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做好确权登记工作的前提下,探索开展互换并地、连片耕种的方法,引导农民通过自愿互换承包地解决地块细碎化问题。”2015年12月15日,农业部反馈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土地确权“沙洋模式”作出重要批示,批办至陈锡文等中农办领导同志。2015年12月31日,湖北省沙洋县首创的“连片耕种”写进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发[2016]1号)。
五、结束语
湖北省沙洋县首创的“连片耕种”被写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来,在沙洋县委、县政府的不懈摸索中,“连片耕种”历经按户归并集中、按户划片耕种、按户连片耕种、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四个阶段,通过“实践有序深入,认识不断提升,理论逐步完善”等方式方法,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兼具、创新与特色明显的制度突破,这无疑是我国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创举。
摘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按照按户归并集中、按户划片耕种、按户连片耕种、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等四个阶段,对连片耕种写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全面科学展现了“连片耕种”这一三农工作的重大创举。
关键词:一号文件,连片耕种,沙洋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李正宏,杨宏银.村组内部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探索[J].政策,2015,(3).
[2]杨宏银.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承包经营土地按户归并集中的积极探索[J].政府调研,2014,(10).
[3]杨宏银.按户划片耕种:解决土地“碎片化”经营的有效实践[J].调查与研究,2015,(1).
[4]杨宏银.湖北沙洋首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的土地确权模式研究[J].南方农村,2015,(5).
[5]杨宏银.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解析——湖北沙洋首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的实践思考[J].经济要参,2015,(42).
[6]何红卫,乐明凯,彭丹梅.以逼出来的“按户连片耕种”——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上)[N].农民日报,2015-10-19.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篇3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
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三、强化现代农业
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启动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
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
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试点。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必须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计划管理。
20.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尽快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
26.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
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一号文件催生的商机
农机买卖生意火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作为送给亿万农民的一份新春大礼,一号文件提出,2009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的力度,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共普洱市文件 篇4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年12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实施意见》(云发[2009]1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增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认清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形势。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目前,全市场有残疾人18.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残疾人事业基础还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促进残疾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构建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促进全市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好残疾人人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
条件的残疾人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实物配租廉租房,予以优先保障。经济适用住房采取评分方式分配的,对申请的残疾人加分;残疾人申请廉租住房,给予减免一定租金;符合租赁补贴发放的残疾人,予以优先发放。因城镇建设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的,应本着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置地段、楼层上给予必要照顾。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迁补助费时,对贫困残疾人应按规定标准补助后给予适当增加。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每年由市、县(区)财政筹措安排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主要集中对边境地区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万元,补助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30%、70%的比例承担。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住房和往危房的问题。
(六)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未按规定交纳保险的企业,其残疾职工不计入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指标。积极落实城镇贫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根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帮助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倡导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预防各种伤残风险和残疾专项险种。
(七)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和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将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城市“三无”残疾人优先纳入城乡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本级留成情况,加大对残疾人社会福利
险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一级、二级和多重残疾人,对其个人应缴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属于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其个人应缴纳的费用给予全额资助。新农合参合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按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报销。肢体残疾人康复治疗中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语言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按各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予报销。参加新农合精神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其治疗费在政策范围内按照90%比例给予报销。
(十)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全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底,7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服务,力争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制定出台残疾人康复求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需求给予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孤残和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要设立康复活动室配备专职康复员,做到康复进社区、服务项目到家庭。继续实施重点康复工程,每年由市县(区)财政筹措资金,对200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每名资助1000元,资助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30和70%的比例承担。
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对通过相应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自主就业的贫困残疾人,由残联部门逐级审查把关同意后,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人无偿安排4000元的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列入就业再就业、阳光培训工程、雨露扶贫工程等培训计划,县(区)政府每年至少为残疾人举办两期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场每年城镇至少新增残疾人就业50人,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200人。
(十三)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在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产业扶贫工程、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工程中,优先照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切实将农村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贫困残疾人家庭。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帮助每一个贫困残疾人家庭早日摆脱贫困。对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和优惠支持。
(十四)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为残疾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文化体育权益。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积极支持残疾人文艺创作,经常组织开展残疾人文艺比赛和艺术汇演,培养和推出一批优秀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按规定表彰和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城乡健身公共场所配置适合残疾
不予竣工验收,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要加快推进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社区、学校、福利机构、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配置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完善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码头、银行、宾馆、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风景区等要为残疾人提供专用通道,并安放残疾人优先标牌,配备能与残疾人熟练交流的服务人员。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公共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电视新闻节目要逐步加配手语。网络、电子信息要方便残疾人使用。积极开展和推广“信息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交流无障碍、程序无障碍”的“盘龙经验”法律援助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六、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八)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并以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配合重大主题宣传,无偿刊播残疾人事业公益广告,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事迹。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化文明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组织报告会、举办展览、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和刊播公益
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七、继续强化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健全残疾人工作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列放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体系。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要分别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联系和分管残疾人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及时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十一)健全残疾人工作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切实提高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强化职责,健全联络员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统筹协调有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实施,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确保完成本部门承担的残疾人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等到基层组织要抓好基层残疾人工作的落实,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经费的投入,市级财政给予保障市残联的工作经费,县(区)级财政在经费预算中要安排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残疾人的康复、扶贫、宣传、文化、体育、卫生、维权、基层组织建设等项目,建立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残疾人状况调查、监测、统计和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统计、教
中共滕州委办公室文件 篇5
滕办发〔2018〕32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直各企事业单位,省、枣庄及外地驻滕单位,市人武部,滕州经济开发区:
《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滕州市委办公室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2
4日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做好日常各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以下整治提升行动。
(一)市容市貌整治提升
1.整治占道经营。加强对流动商贩和小摊点的管理,集中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店外作业、乱摆乱放、乱扯乱挂、露天烧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规范各类临时便民摊点群、临时瓜果摊点群管理,明确业主单位,落实管理人员驻点严格管理。(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2.整治户外广告。清理违法户外广告和破损广告牌,清除占道摆放的落地广告牌。加强对乱贴乱画的清理力度,对乱贴乱画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查处,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并通知通信公司停机。(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通信公司)
3.整治易乱领域。彻底整治城区废品收购点、洗车场(点)以及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坚决取缔、停业或者搬移。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区犬只管理的通告》,规范犬只饲养行为。(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渔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药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卫计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4.整治交通秩序。保持整治三轮四轮电动车的高压态势,划局、市建工局、市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环境卫生整治提升
1.提升城市公共区域环境。对城区主次干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区域内的垃圾、杂草、杂物、卫生死角、乱堆乱放、污水外溢、路面及墙体污染等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加大公共区域动态保洁力度,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路面洒水时间和频次,对路面、各类环卫设施设备进行冲洗、擦洗,确保全方位、全天候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提升市场内外环境。落实划行归市、食品卫生、活禽宰杀、农药残留检测等各类市场管理制度,对市场内乱扯乱挂、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污水漫溢、货物出摊位、摊点外溢、拥堵通道以及车辆进入市场内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规范,保持市场内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清洁卫生。(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3.提升背街小巷和小区环境。发动小区居民主动参与清洁行动,开展卫生大扫除,自行清除住户门、单元门、楼道内的小广告、垃圾杂物,自觉清理绿地种菜、饲养家禽;全面加强小区内外环境保洁,清除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停乱放、私拉乱接、乱贴乱画等;加强背街小巷和小区各类环卫设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好、使用正常;加强背街小巷和小区内外垃圾收运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街
标准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同时,要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建工局)
3.加强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涉牌涉证违法行为、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行为以及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建筑垃圾准运证》擅自处置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堆放或运输途中抛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依托数字化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认真审查,固定证据,依法予以立案处罚。(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病媒生物防治整治提升
1.开展集中“大消杀”活动。市卫计局牵头做好环境卫生大消杀活动,立即组织各专业消杀队开展一次城区范围内的大消杀活动,负责做好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区域的蚊蝇消杀工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做好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车、运输车、垃圾箱体、公共厕所等区域和部位的消杀工作;市住建局负责组织物业公司做好各自管理小区的消杀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老旧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以及各自辖区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各个环节的消杀工作。(责任单位:市卫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建局、各街
户宣传动员,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新闻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把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作为近期宣传报道的重点之一,在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上设立专栏、专版,对行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对反面典型坚决予以曝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创城办、市城管委办公室要加强对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的督导调度,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回访销号制度,对工作不落实、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达标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中 共 滕 州 市 委 办 公 室
中共岷县委文件选任程序 篇6
县委发„2009‟72号
————————★————
————
中共岷县委员会
关于印发《岷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暂行办法》的通
知
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部:
现将《岷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中共岷县委员会 2009年12月4日
岷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暂行办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扩大民主,根据“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及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推荐干部
1、提拔任职、非领导职务转任领导职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必要时可进行二次会议推荐。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臵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实行差额选拔(包括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科级职位出现空缺时,可采取组织推荐提名、群众推荐提名、个人推荐提名等方式,确定考察对象人选,具体推荐提名方式和程序按照《岷县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执行。
3、推荐干部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和我县制定的相关具体办法、规定进行,无论是何种推荐提名,都要进行民主推荐。具体由县委组织部主持,主要有以下程序:
(1)县委组织部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适时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初始提名公告,内容主要包括科级职位空缺信息、初始提名职位条件、任职资格、提名要求、提名程序、提名时间等情况。
(2)组织、群众、个人根据职位空缺情况提出初始提名人选。(3)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职位空缺情况,制定考察方案,组建考察组。
(4)召开推荐会,对推荐职位条件和任职资格及有关要求进行说明,然后进行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方式),必要时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5)汇总推荐得票情况,综合分析。(6)向县委汇报推荐情况。
4、在没有提出初始提名人选时,可采取民主推荐方式直接推荐。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在职位空缺单位或其他单位组织民主推荐,按照第三款(3)至(6)条规定的程序进行。
5、民主推荐(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应参加的人员范围:
(1)乡(镇):乡(镇)机关干部、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部分基层代表(包括:市县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代表、群众代表),总人数不少于60人。基层代表人数一般为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2)县直部门(单位):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代表、部分基层代表(包括:市县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有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的部门(单位)还要有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总人数不少于50人。部门单位职工特别少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基层代表人数一般为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考核前1至2天,被考核单位要将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大会的基层代表人员名单报考评组审核。
6、二次会议推荐参加的人员范围。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站(所)负责人。县直部门(单位):人数在20人以内的,全体干部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科(股)室负责人。
7、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数必须达到参加会议人数的60%以上。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分别达到实参加推荐人数70%以上的提名人选,汇报县委同意后,确定为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并以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为期3天的公示,然后进行考察;得推荐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可确定为后备干部考察对象。同时也要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
8、职位空缺单位党组织推荐干部,先与县委组织部沟通情况,然后按照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的程序确定初始提名人选。参照第五款、第六款的规定进行。需上报的材料有《关于初始提名科级领导干部人选请示》、《岷县初始提名科级领导干部人选登记表》和提名推荐人选的现实表现材料,在推荐表上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个人推荐干部,实行署名推荐制,推荐人署名填写《岷县初始提名科级领导干部人选登记表》,交县委组织部审核。
本人自荐的,要向县委组织部提交个人自荐材料,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简历、工作成绩、计划生育、廉洁自律、自荐理由等方面情况,并署名填写《岷县初始提名科级领导干部人选登记表》。
9、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对隐瞒初始提名人选存在重要问题的或搞人情提名、许诺提名、贿赂拉票提名造成选人失察失误的,追究初始提名责任人的责任。
10、推荐任用县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中层科级领导干部,要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进行选拔。
二、组织考察
1、县委组织部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民主推荐情况,经部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汇报县委同意后,组建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
2、干部考察工作要按照《岷县乡(镇)、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班子成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岷县干部考察责任制》的规定,坚持领导班子考评与领导班子成员考评、个人述职述廉与民主测评、班子成员互评与双向测评、组织考评与四大班子领导测评、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程序:
(1)组建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2)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3)发布考察预告。
(4)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学、心理素质等方面情况。
(5)考察组在综合分析、汇总考察情况的基础上,可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考察对象本人适当反馈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但不得反馈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专项调查等具体情况。同时,要形成详实的考察材料,主要包括德才表现、主要不足、计划生育、廉洁自律情况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专项调查等情况。
(6)考察组提出考察意见,向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进行专题汇报。部务会议听取考察汇报后,集体充分酝酿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县委汇报。
3、全面实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等制度。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考察组在考察前1至3天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考察对象进行预告。考察对象一般按多于空缺职位1至2人确定,实行差额考察;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每一职位按1比3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对民主推荐得票非常集中的人选,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定向考察。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协管方进行。
4、做好“三征询两测评一调查”工作。即对考察对象征询所在乡镇(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意见,征询所在乡(镇)(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意见,征询所居住村(社区)意见,采取民主测评、民意测验和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情况。
5、严格坚持干部选拔任用“三必审”制度,即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要把审核考察对象的“三龄一历”、培训情况和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必经环节,审准审实考察对象的资格条件。
6、考察组由两名以上人员组成,坚持“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对考察人员未按规定提出考察回避的,或考察中不按程序和原则办事、考察不准、没有如实反映问题情况,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或泄密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酝酿协商
1、县委组织部提出干部任免意见后,先由部长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经县委书记、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纪委书记共同酝酿后,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人事任免事项。
2、县管干部的任免,需征求县委分管领导和县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同时征求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意见;双重管理的干部,需征求协管单位党组织的意见。同时,拟提拔人选还要征求县纪委意见和计生、审计、信访、综治、检察等执法执纪部门意见。认真核实计划生育、遵纪守法、任职资格条件等情况。征求县纪委意见和协管单位党组织意见时,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征求计生部门意见要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审核登记表》。
3、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协管方有关干部任免备案规定,在提交常委会研究决定前15天,进行备案审批。待审批同意后提交常委会研究决定。
4、征求意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向备案单位发征求意见函。被征求意见单位接函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函复,函复要明确表述考察对象是否存在相关问题。被征求意见的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征求意见工作事项,加强对承办人员的保密教育,如发现泄密问题,要严肃处理。
四、讨论决定
1、提请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干部任免议题及材料,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印制。干部任免议题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组呈送分管副部长审核后,呈部长审定,并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介绍有关情况。
2、县委常委会任免和推荐干部实行投票表决,按照《中共岷县委常委会任用和推荐领导干部表决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表决。会议由县委书记主持,表决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委到会,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常委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按以下程序进行:
(1)主持人提名拟任免人选、推荐人选名单。
(2)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或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拟任免人选、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拟任免人选和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主要不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专项调查、计划生育、廉洁自律、提名理由、酝酿过程等情况。
(3)对拟任免人选、推荐人选进行审议。(4)确定监票人和计票人。(5)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6)公布表决结果。
3、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正职以及人大办、政协办、群团组织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县委常委会提名,县委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县委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县委常委会研究并作出决定。但在决定前,需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县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干部事项,按以下程序进行:
(1)公布常委会提名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名单。
(2)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或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
(3)对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审议。(4)确定监票人和计票人。(5)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6)宣布表决结果。
4、坚持任前公示制。凡提拔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非领导职务转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岗位转任重要岗位的,除特殊岗位和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都要实行任前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根据公示不同情况,作出办理任职手续,或暂缓任用,或不予任用的决定。
5、开展新提拔干部任前考试。在新提拔干部任前公示期间,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负责,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对新提拔人员进行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和干部工作知识考试。
6、实行任职试用期制。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转任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职务,要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不能胜任现职的,免去试用职务,一般按试用前职级安排工作。
7、执行新任科级干部跟踪考察制度。对实行试用期的继续实行考察外,其他新提拔或交流任职的科级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任职满一年后,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考核,加强干部任职后的监督管理。
8、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县委常委会要向县委全委会报告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同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9、县委发文任免的干部,其职务任免时间为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的时间;按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选举产生的干部,其职务任免时间为正式选举的时间;县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决定任免的干部,其职务任免时间为县人大常委会、政府党组会(常务会)和政协常委会通过任免的时间。
10、除乡(镇)换届外,一般情况下,一年正常研究干部不超过6次。
五、任免谈话
1、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由县委或县委组织部领导进行谈话。县委组织部根据讨论决定的干部任免情况,提供谈话名单,经部长审定后,属县委领导谈话的名单,呈送县委领导,属组织部谈话的名单,呈送部长。谈话可采取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两种方式。
2、县委讨论决定任用的新提拔担任副科级职务的干部,人数较多时,可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监察局)领导共同进行集体谈话。
3、个别谈话的分工和范围是:
(1)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单位)正职的职务任免,由县委主要领导、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进行谈话。也可委托县委组织部部长谈话。
(2)乡(镇)党政副职,县直部门(单位)副职,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正副职以及其他科级干部的职务任免,由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或组织部部长进行谈话。也可委托副部长或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进行谈话。
(3)县人大、县政协各工作委员会正副主任的任免,由县人大、县政协领导进行谈话。
上述干部任免的廉政建设谈话,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安排进行。
六、依法推荐提名
县委讨论决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依据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决定任免的干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1、县委提名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的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人选,由县委组织部将任免材料转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2、县委提名由县政府党组(常务会)决定任免的领导人选,由县委组织部将任免材料转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3、县委提名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人选,由县委组织部将任免材料转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4、县委提名由县政协决定任免的县政协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人选,由县委组织部将任免材料转县政协按照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5、县委提名由县人武部任免的各乡(镇)人武部部长,由县委组织部将任免材料转县人武部党委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6、县委提名的县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人选,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接到县委的任免通知及有关材料后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7、县委提名的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工商联领导成员人选的任免,按有关章程规定程序办理。
七、任免文件的制发
1、起草。县委讨论决定的干部任免,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起草文件,以“组任字”行文。文件起草应在县委常委会(或县委全委会)讨论后的两天内完成,实行任前公示的,在公示期满后的一天内完成。
2、审核。任免文件起草后,送县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看文件的格式是否规范和干部的姓名、职务是否准确,内容和主抄送单位是否完整,以及文字的表述是否准确。
3、送签。经县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审核的干部任免文件,及时送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组织部部长审阅并签署意见。待谈话结束后,呈送县委书记签发。
4、印发。任免通知以文件和电报两种形式印发,一般用文件通知。任免通知在签发、印制后,由干部组汇报部长或分管副部长同意后下发。发文范围是:乡(镇)党委、纪委正副职,县委各部门正副职,县政府部门(单位)党组织、纪委(纪检组)正副职及其他副科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免通知,发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党组织;依据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需提请县人大、政府、政协、乡(镇)人大及群团组织等单位决定任免或选举产生的干部,任免通知分别发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党组和有关乡(镇)党委及群团组织,抄送有关单位;乡(镇)人武部部长的任免通知,发县人武部党委,抄送有关单位。
八、宣布职务任免
1、乡(镇)党政正职,县委各部门、群团组织的正职,以及调整面比较大的班子,由县委主要领导或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宣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陪同宣布。
2、县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党政正职,由县委主要领导或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宣布,政府分管领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陪同宣布。
3、县人大、县政协各工作委员会正副主任,委托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宣布。
4、乡(镇)党政副职和其他科级领导干部的任免,由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或县委组织部,或委托各乡(镇)党委宣布。
5、县直各部门(单位)的副职,以及其他科级领导干部的任免,由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或县委组织部,或委托主管部门党组织进行宣布。
6、乡(镇)换届时,鉴于干部调整面大,时间紧,由县四大班子联系乡(镇)领导干部宣布,县委组织部派人员参加。宣布领导干部职务任免,要在本乡(镇)、部门(单位)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
九、附则
1、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中共湖南省纪委文件】推荐阅读:
中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文件08-22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08-16
中共中央文件08-31
中共宣武区委广内街道工委文件07-06
中共石狮市委办公室文件07-13
中共娄底市委办公室文件09-11
中共漳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文件09-26
湖南省物价局文件06-04
中共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组织部文件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