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悟,以悟引写-浅谈读与写的结合

2024-05-11

以读促悟,以悟引写-浅谈读与写的结合

以读促悟,以悟引写-浅谈读与写的结合 篇1

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引写

——浅谈读与写的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写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读是为了能更好的写。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不论是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在听窦桂梅老师上《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窦老师说“朗读既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这句话告诉我们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读能帮助我们发现文章精妙之处,为我们的写提供借鉴与帮助。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了让读与写能有效的结合,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寻找读写焦点,巧妙有效引导。

人教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单元系列比较明显,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效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文章的优美词、句入手,在读与欣赏中领悟写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学生精心品味对象,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学生“下笔成文”,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我觉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

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句子。这些句子中“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等这些词用得生动、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和删词的方式,•体会“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这些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五彩缤纷”这个词的近义词有哪些?我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积累运用,也拓展了学生的积累;把“五彩缤纷”改成“五颜六色”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其次,我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练习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为写奠定基础,在第二课时的读写结合的仿写练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使用一些优美的词语,也学会排比句式的运用。•

(二)、从文章典型的段落结构入手,以读领悟写的布局。

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五、六、七自然段。这三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句都相同,“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然后从河水、空气、动物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土地神圣的原因。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三个自然段的感受:“一咏三叹,强调了对土地的热爱。”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下我们的校园,看看校园的美景,“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校园的各处景色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来龙山最大的特点是树木葱郁,风光秀丽。„„”“来龙山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

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三)、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在领悟中拓展写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彩色的非洲》中描写非洲的动物也是彩色的“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也许你会说,这些动物在我国的动物园大都会看到。„„”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动物的样子,但这一留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丰富的动物世界是怎样的?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动物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四)、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读表达自己的感想。

阅读是读懂文章,理解的过程;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课终老师总结谈话:鲁滨孙面对荒无人烟的海岛,不仅靠自己的坚强意志,战胜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在海岛上生活了26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在课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拓展阅读空间,强化读写训练。

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每个周末,我都会布置一篇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或结合课文的练习进行写的训练。此外我还利用学校图书馆,要求每个学生每两个星期看一本课外书,并简要的写一些故事梗概或读后感。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阅读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以读促悟,以悟引写-浅谈读与写的结合】推荐阅读:

读与写06-20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07-30

读与写关系05-18

创新读与写06-18

谈读秋游记06-05

读与美同行有感06-11

数学结合07-19

建筑结合05-08

结合程度05-09

内控结合05-14

上一篇:墨竹工卡县中学课外文体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感恩的心 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