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读与写

2024-06-18

创新读与写(共5篇)

创新读与写 篇1

在学习新课标、新理念, 并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 可以发现, 鼓励学生创新读与写, 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 让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读与写”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在教学中, 儿童的创新读与写, 既发展了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 又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而限制过多, 指导过细, 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 学生是不可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 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 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创新, 才能使语文学习充满生命力。如何创新读与写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个性解读, 创新读与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 在语文课堂的读与写实践中, 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有利于被动读写成为主动读写, 同时从思维的封闭性走向创造性。比如, 《坐井观天》的教学之后的拓展延伸, 让学生想办法帮助青蛙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大这个知识。很多同学都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青蛙跳出井口, 如用桶吊出去、用绳子牵出去、用牵牛花的茎牵出去等, 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想法就很奇妙, 他说:“可以用索尼牌摄像机拍下外面的世界拿到井里放给青蛙看。”且不说这个方法的可操作性, 他至少突破了一定要把青蛙请出去的思维定式, 大胆地进行了个性解读。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由支配者成为引路人, 放下身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才有教与学的相长, 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读写能力。

二、精品练笔, 创新读与写

笔者听过很多示范课, 每课必是读写结合进行练笔, 至少也要同写作挂上钩, 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一堂好课。如果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那也未尝不是好事, 问题是学什么就马上写什么, 这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吗?这样的读写结合只能是“近距离的模仿”, 模仿的只能是文章的表达技巧。不是说不能近距离模仿写作技巧,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读写结合, 整个都是这样的“结合”, 没有其他, 这就成了大问题。这样的读写结合, 充其量只是将阅读教学中肢解出来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 然后逼着学生操练, 如此而已!因此, 要提倡精品练笔, 有需要则练, 有需要才练, 这样的创新读与写,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只有认识到精品练笔的重要性, 并进行相关创新读与写, 从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来看待读和写, 更好地把握创新读与写的关系, 才能真正使语文学习充满生命力。比如, 在学习《雨中的树林》之时, 让学生了解了雨中的树林充满了童话的色彩, 并想象晴天的树林是个怎样不同的世界呢?让学生学着拟人化手法, 写上一段话, 突出描写晴天的树林的景色, 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窗, 思路顿时活跃, 能写出不少精彩的段落。

作品之一:晴天的树林是个声音的乐园, 走进去你会忘记自我。大风吹着透明的喇叭, 奏出了动人心弦的音乐。小溪静静地流淌着, 溪里的小鱼谱着一支支美妙的乐曲, 当几根树枝落入溪中, 鱼儿就吹着笛子伴奏。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草地, 知了变成了不怕热的音乐家, 大树给它遮阳, 花朵当它的舞台, 知了就在舞台上又唱又跳。

作品之二:晴天的树林是个音乐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音乐家。每棵树会送给你很多欢乐, 你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美丽的蝴蝶为你跳舞, 可爱的鸟儿给你伴奏, 摇动的树叶帮你指挥, 有趣的青蛙为你歌唱。路过的兔子都想参加了, 飞过的老鹰也停下来欣赏。在一旁的喇叭花忍不住吹起喇叭。咦, 地下也有音乐?哦, 原来是地下的鼹鼠听到了, 也来参加。连那些阳光也会变魔术, 照在地上形成一个舞台, 为他们准备展示的机会。

三、活力作文, 创新读与写

在学习文章时, 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文中的人物同欢喜, 共悲伤, 在感情上融入, 用心灵去感受, 这样真正地“读”文章, 再进行“写”, 就能写得入木三分, 并有创新的火花。创设活力作文的创新读写教学, 营造良好的语文情境和轻松的语文氛围, 采取多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在作文中提出说理性问题或扩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争辩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也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语言启发想象、让学生读写或编故事结尾以及让学生写想象作文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读写能力。“读文章当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要是自己来写故事, 一定更有趣!因为这样, 故事的发展就由我们自己决定了!你希望怎样就能怎样。”“当你开始写作文了, 就请记住:你现在就是一位作家, 你要开始你的创作了!”这是应该常常对学生鼓励的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 希望学生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别人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要有创作欲望, 这就需要活力作文的激发。比如, 先阅读《三只苍蝇》这个故事:从前, 有三只苍蝇, 它们同时接到一个任务, 就是让它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福州飞到北京。第一只苍蝇刚听完命令, 就出发了, 一路上, 它都没有休息, 不停地飞啊飞啊, 结果还没飞出福州城, 就累死了。第二只苍蝇, 它听完命令, 也上路了, 它一路上飞一会, 就飞到麦当劳吃一下汉堡, 再飞一会, 又飞到肯德基喝口可乐, 结果一个月, 还没飞出福州城。而第三只苍蝇, 听到命令后, 马上飞到福州阿波罗酒店, 坐上了机场大巴, 一个小时就飞到了福州机场, 接着坐上了福州飞往北京的飞机, 过了两个小时, 就到达了北京, 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本身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改编故事, 当老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完, 再让学生也以《三只苍蝇》为题, 自己写一篇故事。学生在深刻领会了这个故事的结构和内涵后, 写出了饶有趣味的故事。

作品之一:有一天, 三只苍蝇很饿, 它们看见了一块大蛋糕, 很想吃, 可是蛋糕旁边站着一个人。第一只苍蝇, 不管三七二十一, 猛扑过去, “啪”的一声, 就被打死了。第二只苍蝇, 东躲西藏的, 飞来转去, 结果半天没有吃到一口蛋糕。第三只苍蝇, 则悄悄地绕到蛋糕和那个人的背后, 美滋滋地享受大餐。

作品之二:有三只苍蝇, 得到一个任务, 要把三堆垃圾扔进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第一只苍蝇, 很勤劳, 马上就干了起来, 托起一个垃圾就去扔, 再飞回来, 再托, 再扔, 一直不停歇, 累得半死, 没扔完。第二只苍蝇, 慢慢做, 一天做一点, 许久了才扔一点点垃圾。第三只苍蝇, 去拿了个垃圾袋, 把垃圾全装进袋里去, 再一次性把垃圾用车推走。

作品之三:有三只苍蝇, 比赛谁能先到海底。第一只苍蝇, 想到没想, 就跳下去, 可不到0.1米深的地方, 翅膀粘满了水, 就溺水了。第二只苍蝇, 锻炼了一身的肌肉, 翅膀吊在岸上的长带子上, 可还是只能到达很浅的水面。第三只苍蝇, 搭载在人类的潜水艇里, 坐在椅子上, 一边欣赏海景, 一边快速下潜, 一下就到了海底。

作品之四:有三只苍蝇, 他们争夺一个无人归属的岛屿, 接受了这样一个考题:看谁能将一个油桶推翻, 谁就能拥有这个岛屿。第一只苍蝇, 信心满满地来到油桶前, 它以为自己力大无比, 狠命推油桶, 三番五次, 它的碰撞, 还是使油桶无动于衷, 自己还摔得鼻青脸肿, 重伤而亡。第二只苍蝇, 一直不断地冥思苦想, 迟迟没有行动。第三只苍蝇, 想了想, 趁一个年轻的壮汉在油桶边时, 去叮他, 那壮汉一生气, 手一挥, 脚一踢, 油桶就自然踢翻了。

如此等等, 许许多多的《三只苍蝇》作品产生了, 学生们通过这个原始的故事引发出来的延伸故事, 既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又发展了他们的读写结合的能力。

总之, 要正确认识读与写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系。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 而写是由“内”向“外”的倾吐过程, 读与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读的过程中, 文本的文字语言, 通过内化、吸收, 可以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的, 又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学中, 读与写不存在谁吃掉谁, 谁吞并谁的现象, 读与写两者合则双美, 离则两伤。

所以笔者觉得鼓励学生去读去写, 去读写结合, 决不是意味着鼓励学生去抄袭, 或者是简单的摹写。我们的读写应是“似范其貌, 实取其神”。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 在创造的基础上创新, 做到真正的创新读与写, 这样的语文课堂, 才是流动的课堂, 智慧的课堂, 有生命力的课堂。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叶圣陶先生在多年前已经告诉我们: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

关键词:语文,个性,创新读与写

搭好读与写之间的桥梁 篇2

【片段一】

师:请看一位同学写的观察日记 (将文中花朵不同的开放方式一律换成“花开了”) 。读一读, 说说他写得怎么样。

生1:他写得不好!

生2:他写得不美!

师: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学生只是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不能说清喜欢的理由)

师: (有点牵强)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 文中写得更美。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后面还有许多花。

师:交流你们搜集的关于花的资料。

(学生交流)

师:哪些写花的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盘点一下, 积累下来。

(学生读一读, 记一记)

师:让“午时花”“夜来香”开得更美些。动笔写一写, 可以用上我们刚刚积累的词语。

(学生汇报的基本上与书中的表达一致, 缺乏新意)

【片段二】

师:这么多花都开放了, 老师也来写一写 (将文中花朵不同的开放方式一律换成“花开了”) 。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师写的小花开得不漂亮。

师:从文中找到生动的语句帮老师改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形成关于开花的时间、花的名称、开花的样子的表格)

师:哪一种花开最吸引你?可以边说边做一做动作。

(学生自由发言, 做动作, 趣味盎然, 引起笑声一片。)

师:你们看, 其他的花开得这么美, 午时花、夜来香可伤心了!你能帮忙改改吗? (出示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图片)

生1:午时花吹起红色的小喇叭, 夜来香散发阵阵幽香。

生2:午时花挂起红色的小灯笼, 夜来香眨眨小眼睛。

师: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

生:还有许许多多的花。

师:只说花的名字吗?还要说清楚什么? (示意学生看看表格)

生:还要讲清楚花开的时间和花开的样子。

师: (出示不同的花) 让我们一同走进花的海洋。模仿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可以用上刚刚学过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词语, 动笔写一写不同的花。

(学生表述方式多种多样, 极富创意)

【反思】

上述两个教学片段, 教师都能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可收效却截然不同。第一位教师的引导生硬、粗疏, 学生的练笔思维单一、缺乏想象。第二位教师采取的策略技高一筹, 学生的练笔想象丰富, 极富创意。那么高在何处?且看其中缘由。

一、明晰写法, 示范丰富。

表格的设置一目了然, 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作者的写法———介绍花开的时间、花名、花开的样子。同时表格将各种花开的样子整合在一起, 多样的语言表达为个人的练笔做出了示范, 又拓宽了思路, 积累了语言。第一位教师让学生随意发表看法, 缺乏从整体上梳理、分析。学生只知道书中写得美, 至于作者从哪些方面去写, 采取哪些不同的语言表达, 学生没有学到。

二、表演生动, 内化语言。

当学生“吹起”小喇叭, 或绽开笑脸, 或欣然怒放, 或在梦中苏醒, 语言的情趣性不言自明。学生被语言的生动形象深深迷醉, 主动地为个人练笔储存了丰富的语言。第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 学生领悟能力有限, 只是选择把课文的句子再读一遍, 那些优美的词句也只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稍作停留。

三、情境设置, 激发内因。

帮助伤心的午时花、夜来香美美地开, 这一童话情境的设置给了学生无穷的乐趣, 为练笔做好了情感上的积极准备。这比第一位教师生硬地布置任务要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四、图片展示, 直观形象。

午时花和夜来香平时不多见, 学生对花的特点缺乏感性的认识。图片给了学生鲜明的感受, 学生得以有根有据地写。拓展时大量图片的提供, 也是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反映花儿的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第一位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选用抽象的文字资料, 要求学生让午时花、夜来香美美地开。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呈现出鲜明的形象, 教师这样做岂不是强人所难?

五、立足文本, 拓展延伸。

立足文本是为了实地练兵, 总结写法, 打好根基。两位教师都能立足文本, 在指导阅读的基础上, 就地取材进行练笔。做到这一步, 远远不够, 还要拓展延伸, 为学生活学活用提供机会。第二位教师在“午时花”“夜来香”训练后, 总结写法, 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花的海洋里强化训练。第一位教师只是点到为止, 学生到底能否活学活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浅谈初中几何教学中的读与写 篇3

一、重视几何概念的读写训练, 应用准确、熟练

几何概念 (包括定义、性质、公理、定理等) 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几何概念, 几何概念掌握得好与坏, 理解得透彻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几何概念的学习, 首先要抓住其实质.不仅要求阅读, 读完后还要求学生会表述, 就是能正确地叙述概念的意义.几何概念是几何图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和词语是密切联系着的,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如“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要在掌握概念本质含义的前提下, 去对它下定义、去表述它, 切不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或老师给出的叙述性语句, 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述.当然课本上所给出的定义, 通常是非常准确而简洁的, 对这些内容要努力将其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在读中去理解, 去领会, 去加深, 去记忆, 去再现.读的方法要多样化, 要有变化性.一是阅读表述几何概念的命题, 从文字本身去理解记忆.如“把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从文字上不难抓住本质: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进而讨论: (1)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2) 有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梯形的定义, 并由此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二是对照几何图形阅读几何概念, 把几何概念转化成几何图文符号, 用图文联想的记忆代替机械的死记硬背, 应用该概念时, 以图形的再现代替文字再现, 这样记得深刻, 记得持久.三是及时把几何概念转化成几何语言, 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概念准确、熟练的写出几何语言.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教学时, 就要求学生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转化为几何语言:∵AB=AC, ∴∠B=∠C (等边对等角) .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几何概念, 而且有利于几何题的规范写法.

二、强调读题、读图训练, 切实理解题意

正确理解题意, 理清已知及求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准确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而结合图形去读题, 又是理清已知及求证关系的必由之路.为此:

1. 认真读题, 形成思维的模型.

几何的读题, 重在阅读题目中几何图形的组成部件, 找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模型.如已知条件中给出了组成图形的哪些线段, 线与线之间有哪些结合点 (即顶点或交点) , 构成了哪些角, 线段之间有哪些关系, 或相等或垂直或平行, 在这些关系之下会出现哪些新的关系, 有哪些角是相等的、互余的、互补的, 由这些角的关系又能得出什么等等, 进而思考所要求证的问题, 可通过什么途径而得出, 怎样与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这样对以后的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认真阅读几何图形, 标明已知条件, 找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如公共角、公共边等, 为几何证明服务.

几何证明离开了几何图形犹如纸上谈兵, 闭门造车, 不可能写出简洁、严密的推理过程.读图是在读题的前提下进行的, 而读图又促进了学生理解题意, 理顺关系, 把条件放在图上再读, 更能启迪思维, 开拓思路.

3. 仔细研读几何证明过程, 对掌握几何证明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人不是生而知之, 而是学而知之, 在不断地学习或借鉴前人或他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就促成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几何书写过程颠三倒四, 前后不连贯,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或老师书写好的证明过程, 探究推理过程中的先后次序及因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几何证明过程, 指出正确与否, 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可以让学生相互阅读自己的证明过程, 得出最佳的书写过程, 在阅读中明白应该怎样去书写几何证明过程.

4. 探究性的阅读, 开拓几何思路.

如, 已知:在△ABC中, ∠A=36°, AB=AC, BD平分∠ABC, DE∥BC.让学生在读题、画图中去得出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并说明理由.之后若连接CE交BD于O, 此时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是哪几个三角形?此题的训练, 可以很好地训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并与三角形全等密切地联系起来.

三、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促成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具体的几何问题是我们几何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 而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又是通过写来展现的.所以说, 写的能力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 会写分析过程.

分析的方法多采用“执果索因”的方法, 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入手, 去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逐层分析直至索源到已知、定理、定义和性质上来.要求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必须简要地写出分析过程, 然后, 再写证明过程就简单多了.例如:如图, OC平分∠AOB, P是OC上一点, D是OA上一点, E是OB上一点, 且PD=PE, 求证:∠PDO+∠PEO=180°.

证明:过点P作PM⊥OA, PN⊥OB, 垂足分别为M, N.

因OC是角平分线, PM⊥OA, PN⊥OB, 故PM=PN.

由PD=PE, PM=PN, 得Rt△PMD≌Rt△PNE.

∴∠MDP=∠NEP.

则∠PEO=∠MDP, 而∠MDP+∠PDO=180°.

∴∠PDO+∠PEO=180°.

先写出分析过程后, 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 写出证明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2. 理清解题思路, 口述解题过程.

数学中的写不仅是用笔来写, 口述也是写的一个重要方面, 几何问题让学生多说说是很有好处的, 在说一说的环节中, 学生会自觉地矫正不合理的次序, 清除不必要的过程, 以达到简洁、严密的效果.每当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颠三倒四、因果不明时, 让其说一说, 大家议一议, 顿觉思路清晰, 越说越明白.几何教学中的说与写的关系犹如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与作文训练一样, 说得清楚就能写得流畅, 说不清楚就写不明白.有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讲题效果会更好.

3. 说心得、谈体会, 撰写数学学习小论文.

学生撰写学习小论文,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方法加以总结, 这样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掌握水平, 同时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思考问题, 在写的过程中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注意强化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许多中上水平的学生常见“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该部分学生并不缺乏基本功, 拿到一道题并不是下不了手, 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 或书写不规范, 或丢三落四或缺少步骤等等, 原因是学生心态急躁,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题;许多题目没有做完整, 只做了个大概, 有的题是参考着答案做的, 做做看看, 以为自己完成了, 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例题或讲练习题时都要将题目做到位, 起到示范作用, 经常要提醒学生表达准确, 考虑周密, 书写规范, 步骤完整, 力争会则对, 对则全.

中、英、西语基数词读与写比较 篇4

(一) 中文基数的读法

1. 中文的整数读法基本遵循“数字 + 单位”。据表1:

(1) 1—1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2) 11—9, 999:以“数字+千+数字+百+数字+十+数字”读出。6789读作“六千七百八十九”。

(3) 10, 000—999, 999:“数字 + 千 + 数字 + 百 + 数字 + 十 + 数字 + 万 + 数字 + 千 + 数字 + 百 + 数字 + 十 + 数字”;如: 23456789为“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

(4) 中文以四个位数为一个单元, 10000为1万, 100000000为1亿。

(5) 基数中零以四个位数为单位来阐释:

①如最高位和最低位为零, 则不读:780读作“七百八十”。

②中间位数需要读出“零”:6709读作“六千七百零九”。

2. 中文整数的写法

(1) 中文汉字的写法见1。

(2) 阿拉伯数字写法。受到英语或者说国际化影响, 以三个位数为一个单位, 如123, 456, 789中间用“, ”隔开, 小数点以“.”表示, 如12.34。

(二) 英语基数词读法 (cardinal numbers)

1. 英文整数的读法 ( 表2)

(1) 0—12的读法需单独记忆。

(2) 13—19用后缀“-teen”表“十”, 个位3—9前缀“thir, four, fif……”。

(3) 20, 30...90用“-ty”结尾表整十, 十位词根前置。

几十几, 十位与个位之间常用连字符号“-”。

百位与十位之间或百位与个位间加“and”, 例如:231 twohundred and thirty-one。

表示一百, 一千, 一百万时需加上“one”或不定代词“a”。例如:1031 a thousand and thirty-one。

英语里, 以三个零为单元, 即千1, 000 thousand;百万1, 000, 000 million;十亿1, 000, 000, 000 thousand million (英) 或billion (美) 。

2. 英文整数的写法

(1) 字母的写法, 见1。

(2) 阿拉伯数字的写法。由右向左每三位数间由一个空格或者逗号隔开。1, 000;1, 000, 000;1, 000, 000, 000。

(三) 西班牙语指量数词 (numerales cardinales)

1. 西班牙语指量数词的读法 (表3)

(1) 0—10的读法需记忆。

(2) 11—15用“-ce”来表示“ 十”, 个位1—5的词根“on-, do-, tre-, cator-, quin-”, 放于“-ce”前。

(3) 16—19, 21—29两种读法 :

①连写成一个词:十的前缀“dieci-” +个位后缀“-séis”, 或二十前缀“veinti-”+ 个位后缀;如16为dieciséis, 27为veintisiete。

②分写成三个词:十 / 二十 +y + 个位, 如16 diez yseis, 27veinte y siete。

(4) 20, 30, …, 90用“-enta”结尾表整十, 十位词根前置。

(5) 30—90, 方式为“几 十 +y + 个位”, 如43为cuarenta y tres。

(6) 几百为一个单词, “百位数字 +ciento”组成, 特殊变位, 用 * 标出。

(7) 100—999, 方式为“几 百 + 几十几”, 例如321trescientos veintiuno或trescientos veinte y uno。

(8) 千为mil, 几千为两个单词, 如2.000 dos mil。

(9) 百万millón为名词, 有复数形式。如1.000.000 unmillón;2.000.000 dos millones。

(10) 西班牙语也以三个位数为一个单元, mil, millón, millardo, billón。

2. 西班牙语整数的写法

(1) 字母的写法, 见1。

(2) 阿拉伯数字的写法。由右向左每三位数间用“.”隔开。如1.000 mil; 1.000.000 millon; 1.000.000.000 millardo;1.000.000.000.000 billón。

二、中、英、西语基数词整数的读法及写法的比较

(一) 需要单独记忆的单词

1. 中文:记忆0—10位;11—9999遵循公式“数字 + 千 + 数字+百+数字+十+数字”, 显得更有逻辑;每四位为一个单位“万, 亿”。

2. 英语:记忆0—12;13—19, 20, 30, …, 90虽然有词尾, 但是前缀需要单独记忆, 此外是每个单位记忆“thousand, million;thousand million (英) , billion (美) ”。

3. 西语:记忆0—12;16—19, 21—29十的前缀“dieci-”, “veinti-”加个位, 较英文规则;20, 30, …, 90也有较规则词尾; 每个单位记忆mil, milón, millardo, billón。

(二) 位数间的衔接

1. 中文:中文读数间没有空隙, 只需要代表各个位数的“十百千万亿”在数字中间衔接。

2. 英语:十位和个位用连字符号“-”连接为一个单词;百位和十位, 用单词“and”连接, “百位数字、hundred、and十位及个位”中间有空格, 为四个单词;千位和百位之间为空格, 千位与十位间用“and”连接。

3. 西语:30—90的十位和个位间用“y”连接, 中间有空格, 为三个单词;几百为一个单词;百位与十位间使用空格, 没有连接词。

(三) 大数目单位的划分

1. 中文采取四位为一个单位, 即万和亿。

2. 英、西以三位为一个单位, 即103, 106, 109, 1012。

(四) 阿拉伯数字写法的位数分隔法

1. 中文和英文, 三位为一个单位, 中间用“, ”分隔。如123, 456, 789。

注:A. 虽然中文读法以四位为一个单位, 但写法受英文影响, 三位为一个单位。

B. 个位和小数点以“.”分隔, 如12.34。

2. 西班牙语三位为一个单位, 中间用“.”分隔, 而“, ”表示小数点。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

“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点一二”:

23, 456, 789.12 (中文和英文) ;

23.456.789, 12 (西班牙语) 。

三、结语

数字的运用贯穿于语言交流的方方面面,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每个语言数字的读和写各有规则和讲究, 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特别留心细微的表达准则, 尤其是跟自己母语或者其他语言的差异。文章先详细讲解中、英、西语基数词整数的读法及写法, 然后再分“需单独记忆单词、位数衔接及单位划分”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可以作为一个语言学习爱好者的比较参考读物。

摘要:数词根据功能分为两大类, 表示事物数目大小的为基数词, 即“多少”;表示顺序先后的词为序数词, 即“第几”。对于每个语言学习者, 数词的听说读写都是一个难点。而每个语言在数词的读法上存在着差异, 并不是简单的个十百千的对等翻译, 文章主要针对中、英、西三种语言的基数词读法比较, 分析其中的异同。

关键词:基数词,难点,比较,异同

参考文献

[1]董燕生, 刘建.现代西班牙语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184-186.

[2] (西) 杜埃伯, 陈皓.西班牙语词汇分类学习小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2-5.

[3]贺国伟, 厉琳.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数字用法规范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7-45.

创新读与写 篇5

一、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收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为了加强作文训练就必须加强阅读教学, 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 摒弃教材而进行的教学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各个专家组精心编排的, 现在高中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很多种, 各个版本虽选取篇目不尽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版本都是选取了那些文质兼美、流传甚广的经典美文。

所谓经典美文应该是那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 不会因地域的改变而被人误解, 应该是那些超越了时间、地域, 超越了国家、民族, 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的作品。而现有教材中许多的篇目就是这样的经典美文, 我们教学就应从这些文章入手加强阅读训练, 并带动作文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 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 要“读好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所以教师就更应该把教材作为“砖”抛给学生, 那么就可以帮学生引出“玉”来。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本中的经典美文之后, 能习惯阅读, 热爱阅读, 使阅读经典美文成为一种自觉的需求。因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热爱了阅读, 在广泛、大量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自然地能吸收养分, 那么自然而然就能让原本贫乏、寡淡的词汇丰富起来, 让原本单调、重复的结构充实起来, 让原本平庸、无味的思想睿智起来。让学生变得更有文采, 更博学, 更有内涵。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 那么学生就不再会觉得无话可说, 无章可依, 无论可立了。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笔者就注重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甚至有时就把阅读课当成作文课, 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品味经典作品的基础上, 提高作文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 从诗歌中学习诗意的语言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作文、生活化作文和创造性作文。

在进行此课题时, 笔者从高一学生入校开始, 先从语言文字角度进行积累。笔者特别重视诗歌教学, 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即是现代诗歌单元, 笔者重点鉴赏了《再别康桥》及《雨巷》这两首诗, 从中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用词、节奏、意境, 告知学生在作文中可运用这样诗意的语言, 它会让文章语言优美, 还会使文章呈现出诗意的感觉。比如作文教学课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军训感受》时, 有位同学在作文的第一段写道:“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军营的迷彩。那军营中的绿荫, 那绿荫上的甬路, 那甬路上的石子, 在我的心头荡漾。”此生对于《再别康桥》可说是现学现用, 活学活用, 很生动地表达出对军营的难分难舍的离情。

(二) 从散文中学习修辞和遣词造句及意境

学习散文单元的篇目就不仅仅要像学习诗歌那样学习语言, 而且还要在遣词造句的基础上, 学习修辞手法和意境。

(1) 学习修辞。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时讲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学生写出了“走进男生寝室, 鼻子仿佛被重重得打了一拳。”此生非常生动地把走进男生寝室时闻到的刺鼻的味道转化为了感觉, 男女同学均产生共鸣, 效果非凡。学生在这种仿写、讲评、交流之后, 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2) 学会仿用。在学习完散文单元之后的练笔中, 学生写出了这样两个句子。“天山的云, 遮掩了月亮的光辉, 酝酿着一场洁白的雪, 若是下雪, 教学楼前坐落着的鲁迅雕像就要换上白袍子了。”“走在雪中, 折沿弯路, 微弱的光会轻轻的拍在你地身上, 下的雪黏在你的身上。呼出一口雪色般的雾气揉进这冷厉的风花中。树头秃了顶, 雪积树杈间, 在街道上排列, 形态却显得各异。每个人都匆匆地擦肩而过, 仿佛世上独有自己, 超脱了俗世, 行走在寻道的路上。”

(3) 学习意境。学生在作文《房前屋后》中这样写“临近门口的地面上, 青苔稀少了许多, 像是谁用手握着些绿粉撒在台阶上面。我沿着屋子从前院走向后院, 踩在夕阳透过的梨树叶子缝隙撒下的金黄的点点光影上,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

(4) 学会升华。学生在体会了散文的抒情功能之后就有了这样精彩的句子“一滴水要经过多么惨烈的痛苦才能凝结并裂变成美丽的雪花呢?人生要经历过多少痛苦的磨难才能更加练达而灿烂呢?”

(三) 从各类文学作品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之后,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谋篇布局了, 这种教学的经典范文, 议论文莫过于吴晗的《谈骨气》, 散文则可以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至于小说则精讲莫泊桑的《项链》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同时给学生推荐“四大短篇小说巨匠”的短篇小说集, 让学生课外阅读。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则不引用学生的文章。

(四) 在文言文中学会改写, 学习古人的情怀

在文言文教学时, 也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把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或写作文言文作文。首先精讲教材, 然后在作文课上我下发了高考高分作文《赤兔之死》及《绿色生活》, 让学生知道考试、高考可以用文言文形式写出高分作文, 那么学生就会格外关心。

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篇长篇叙事诗时学生特别喜欢, 又恰逢学校要进行课本剧大赛, 我所任教的高一 (二班) 的学生就编写了该诗的演出剧本, 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再比如讲了李密的《陈情表》之后, 一位同学给我写的请假条如下“生昊言, 生以险衅, 夙遭疾患, 于沈既无伯叔, 终鲜亲朋,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余夙婴肠病, 常在床蓐, 无人侍候。生欲苦学, 则余病日笃;欲赴家园, 则告诉不许;生之进退, 实为狼狈。伏惟恩师以慈治吾班, 凡在病患, 尤蒙矜抚, 况生病苦, 特为尤甚。生之辛苦, 非独吾班之人士及师亲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恩师矜悯愚诚, 听生微志, 庶生侥幸, 药到病除, 则昊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生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书以闻。”

我在班级朗读之后,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明显高涨了, 而且一些同学也尝试用文言文交流、作文, 教学效果非常好。

以上的例子都是笔者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所取得的些许成果。

另外我支持古人读书讲究的“眼到口到手到”的观点, 让学生在阅读时大声朗读出来, 同时用笔把个人认为优秀的语句画下来, 并在旁侧做批注, 这种不动手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受益匪浅, 日积月累的语句最后可让学生编辑成个人作品集, 在班级的图书园地展览, 让学生借阅, 互相品鉴, 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总之, 在日常的教学中, 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之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因为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 老师的指导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 教师把学生引导到了写作的天堂中, 学生自然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也就乐于作文了。

以上是笔者参加此课题的小小总结, 不足之处还望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摘要: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 在日常教学中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学习诗意的语言和节奏, 从散文中学习修辞和遣词造句及意境, 从各类文学作品中学会谋篇布局, 从文言文中学习古人的情怀。

上一篇:图形位置下一篇:变压吸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