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

2024-12-08

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共8篇)

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 篇1

行路难(三首其三),行路难(三首其三)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的意思,行路难(三首其三)赏析 -诗词大全

行路难(三首其三)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乐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後千载名。 【注释】 ①子胥:伍子胥。

②税驾:解驾,休息。

③唳:鸣 【赏析】此首用史实、典故更加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价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如果说前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用典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与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行路难三首》为李白辞官之初述怀之作,要为表白辞官理由和怀才不遇的悲愤。怀才不遇是李白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但前期的这类作品缺乏社会内容,不过是恃才使气和表达功名未遂的苦闷而已。此诗中这种抒情发生了根本变化,诗人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直接归咎于宫廷的黑暗与腐败,因而具有了政治抒情的性质,这正是两年待诏翰林的丰收硕果;再则,这种抒情还反映出诗人思想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正是这种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作品气象非凡,读之有排山倒海之势。

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 篇2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行路难·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注释

①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着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

②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诗人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结交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至于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像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他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李白诗词《月下独酌》的诗意赏析 篇3

一、李白因心灵自由而伟大,但这种自由其实也是有限的。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李白(701——762),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游历江陵、岳阳、长沙、零陵、庐山、金陵、维扬、姑苏、又回头至江夏(武昌),复至安陆,居于小寿山,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此后数年即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广交朋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 “提前退休”了。普通人或许觉得荣幸,我们还巴不得呢,可对傲岸的李白来说,这不仅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更是很件丢脸面的事情。不好求人或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诉了,他唯有对“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块垒,在这时他的“举杯邀明月”成了必然。其实“酒”与“月”始终是李白诗歌的最普遍意象,也可见其一贯的内心孤寂。

“及时行乐”的想法,是常人喝酒时都容易产生的。《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此诗记的就是“自乐”,自我排遣孤寂,“行乐须及春”,孤傲的李白总能表现出他的不屑。可在后来李白那儿,“及时行乐”越来越成为他的处世的态度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豪言壮语虽然更多情况下是对友人说的,但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他的性格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也因此而伟大而可爱而值得传诵千古。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灵自由。

二、李白诗歌因妙手天成而精彩,他运用了最适合表达自己心灵自由的艺术形式。[3]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本诗描写了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真的,如此奇妙自然的意境只有妙手天成,绝非常人精雕细刻所能为。

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 篇4

《古风》(其四十六)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赏析】: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当作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期。唐代从开国到这时共一百二十多年,与诗所言年数不合,“四十”二字可能有误,以古人诗文中常举成数而言,当为“二十”或“三十”。

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历史上所称的“盛唐”。一方面唐王朝登上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渐次呈露出由盛转衰的危机。诗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以他的诗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繁盛中充斥着腐朽的真实的历史画卷。

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是一节,重点在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诗人只用“一百四十年”五个字,便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丰富的历史内容,推入诗句的背后,而用“国容何赫然”一句赞叹,启示人们自己去体味、领会,这是虚写的方法,非常经济的笔墨。然而虚多则易空,故下文“隐隐”二句又转用实写的方法,选择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侧面──长安都城宫室建筑的雄伟壮丽,来给人们以“赫然”“国容”的具体感受。十个字,字字精实。“隐隐”,见出宫室的层叠深邃:“峨峨”,见出楼观的巍拔飞骞:“五凤楼”,见出其精工华美之巧:“横三川”,见出其龙蟠虎踞之势。诗人有意将宏丽建筑安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以增其壮伟雄浑之感。短短四句诗,虚实结合,使经过百多年发展的大唐帝国,以其富丽堂皇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屹立在我们面前,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王侯”二句言其众盛。以灿然罗列的星月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都极善用比,有传神尽相之妙。“斗鸡”二句言其行径。“金宫”、“瑶台”都是指帝王所居,“斗鸡”、“蹴鞠”都是一种游戏玩好,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凭藉侍从游乐以邀宠幸。“举动”二句言其气焰。“摇白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刻画其权势之大,气焰之盛,也隐含可以左右帝王之意。六句诗分三个层次,把王侯权贵的腐朽骄横形象一笔笔勾勒完足,笔墨很有分量。在章法的承接上,由辉煌的国势一下子过渡到势焰熏天的.权贵,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那繁荣昌盛的背景上,活动着主宰着的竟是一群腐朽的权贵,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而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当涂”二句熔炼扬雄《解嘲》中的话:“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上。“独有”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轻蔑的目光。借用这个典故,简约而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清操自守和对权贵们鄙视与决绝态度。扬雄闭关草《太玄》时,有人嘲笑他得不到官职,扬雄做《解嘲》以答。其中大讲得士、失士同国家兴亡的关系: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这不正是唐王朝当时面临的问题吗?看来诗人用此典还有更深的含义。

李白《行路难》第 篇5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注释:

①“有耳”句: 引用尧时高士许由不受尧的官位,不愿听尧封官的话,而去洗耳的故事。《高士传》:“许由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之滨。”颖川水,淮河最大的支流,在安徽、河南两省。

②“有口”句:用殷末伯夷、叔齐兄弟不食周粟,采薇饿死的典故。《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闻周武王伐纣,叩马而谏,隐于首阳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采薇蕨而食,终于饿死。

③含光:含藏美德。混世:混迹世上。贵无名:虽贵但无名望。

④殒身:死亡。

⑤“子胥”句: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员(字子胥)立有大功,后被吴王赐死,弃其尸于吴江中。《吴越春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吴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之器(皮囊),投于江中。”

⑥“屈原”句:战国时楚国忠臣三闾大夫屈原,由于受到靳尚等人谗言陷害,被楚怀王放逐。屈原乃作《离骚》等篇以表明志向,后投入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自尽。

⑦“陆机”句:西晋陆机有才能,文章冠世。后为成都王司马颖平原内史。司马颖率军讨长沙王,以陆机为后将军,与王粹等战于鹿苑,陆机宫大败。宦官孟玖乘机谗言,遂被杀害,事见《晋书》。

⑧李斯: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人,秦始皇任为丞相。曾表白自己说:“斯乃上蔡布衣,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税驾也。”后被赵高进谗言杀害。税驾:解下驾车的马匹休息。税:解脱。苦不早:苦于不早一些。

⑨“华亭”句:陆机被杀害时,在刑场上叹息说:“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在今江苏省松江县,陆机兄弟曾游历此地。唳,鸟类高亢的鸣叫。讵(ju 去声),岂。

⑩“是蔡”句:李斯被赵高陷害,全家被斩于咸阳市,临刑时对其子说:“吾欲与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

⑪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吴郡吴(今江苏省吴县)人,性旷达,喜优游,时人称为达生。

⑫“秋风”句:张翰曾在齐王司马冏(jiong 上声)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忽一日见秋风刮起,顿时思念故乡吴中的菰(gu 阴平)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乎?”遂辞官归隐江东故居。后司马莼败亡,当时人都称赞张翰识时机。有人问他说:“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名耶?”张翰回答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晋书·张翰传》载,张翰为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时,看到秋风吹起,想念家乡吴中的孤菜、莼羹、鲈鱼脍的美味,认为人生最可贵的是适意,不能为了名利而在千里之外做官,因此便辞官回去。不久,齐王冏失败,张翰因走得早,没有受到株连。他曾对别人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这两句诗是希望自己能如张翰一样,任性自适。看透了世路坎坷之后,胸襟旷达洒脱,连追求千秋万古声名,也不再放在心头。诗句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志不得伸、才不能用的苦闷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译文:

看那些高风亮节的古人们,我无意去追寻他们的足迹,终南捷径终归不是我辈所图。许由、伯阳以及叔齐都是前辈,有着崇高的风范,但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人贵在无名,若是太出名,怕也是犯了戒,何必要人都知道你的清高呢?是不是非要证明你比世人都清高才会显得如何?我看那些功成名就而不激流勇退的古人,没有一个不是悲惨结局。伍子胥、屈原、陆机还有李斯等人就是见证。还是张季鹰了解人生真谛,管他日后名声如何,且让我再尽酒一杯!

简析:

这首诗吟咏伍子胥、屈原、李斯、陆机等古人的遭遇,他们都有功或名,但最后一个个却落了悲惨的下场,还不如学吴中的张翰,急流勇退,及早辞官归隐。本诗表明了作者旷达的胸怀、豪迈乐观的.性格。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道:“读李诗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胡应麟《诗薮》评论说: “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

在《行路难》三首中,这一首用典最多。但是在这一首中,作者并没有以古人自比,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价甚至否定,表达出自己面对现实极其复杂的心情。

诗人首先否定了“ 许由颍川洗耳”和“ 伯夷、叔齐首阳采蕨”这两个为人称道的先贤故事。可以说是出语惊人。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朝廷黑暗腐败的时候,不妨和光同尘,默默无闻,但是,即使淡泊名利,也不能像伯夷、叔齐一样与当权者为敌,他们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只能给自己招来祸患。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李白《行路难·其一》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学阐述:杜甫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同样一首诗,不同人生阅历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去欣赏,往往会烙上鲜明的个性解读特征,何况诗无达诂呢。为此,一般读者对于古诗的解读,首先自然要依据文章追求共通见解,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作个性化解读——通过知人论世,感悟诗人的生活世界,进而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阅读境界。因此,我在教学《行路难(其一)》时,设计了以下环节:读人——了解作者;读文——理解作品;读己——反思收获。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让学生吸取诗歌精华,丰富学生的诗歌素养,提高他们对于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水平。

二、主要教学活动

(一)朗读,感受诗歌意境,积累阅读方法

提示:把握节奏、重音、语速、抑扬

方法:听读、仿读(个别读、齐读、轮读)

(二)探究,理解诗歌内涵,体会名句的表达作用

活动一 品读:欣赏诗中的美剧(名句、警句)

感悟:警句,让诗文生辉

联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方法:找警句、品其意、作积累

活动二 说读: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

方法:析典故、说体会,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悟:用典,使诗歌表意传情含蓄、雅致

联读:《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旁批:心情郁闷怅惘,表达对谢安的仰慕之情

活动三背读:鉴赏始终的辞格。

方法:以“欲登”二句为例,理解修辞的作用

感悟:修辞,可以美化诗作的语言

联读:《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李白行路难其一原文带拼音版 篇7

停 杯 投 箸 不 能 食,

bá jiàn sì gù xīn máng rán。

拔 剑 四 顾 心 茫 然。

yù dù huáng hé bīng sè chuān,

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jiāng dēng tài háng xuě mǎn hān。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xián lái chuí diào bì xī shàng,

闲 来 垂 钓 碧 溪 上,

hū fù chéng zhōu mèng rì biān。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xíng lù nán

行 路 难,

xíng lù nán

行 路 难!

duō qí lù

多 歧 路,

jīn ān zài?

今 安 在?

cháng fēng pò làng huì yǒu shí,

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

zhí guà yún fān jì cāng hǎi。

行路难其一赏析 篇8

公元744年,李白在朝廷受到排挤,被贬出长安城,因为建功立业的理想难以实现,他感到前程渺茫,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诗歌开头,在豪华的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商己却无心痛饮。李白向来爱酒,这时他却喝不下去,反倒拔起宝剑四处张望,表现了他郁闷的心情和迷茫的思绪,初步体现了“行路难”的“难”。接下来作者用渡黄河、登太行两件事的难以实现,进一步强凋自己人生路上的艰难。然后,作者想起了历史上的姜太公和伊尹,他们以平民身份受到提拔的事迹增添了作者的信心,但在与古人的对比中,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不幸,不禁大加感叹:前行的路实在艰难,我该何去何从?作者将自己的迷茫终于大声地呼喊出来,鲜明地表现了“行路难”的主题。但乐观向上的李白始终不会一直消极下去,在诗歌的最后,他再次树立起信心,表示自己定会像宗悫那样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的理想。

诗歌以忧郁的基调开始,以豪壮的气势结束,表达了自己虽暂时找不到出路却仍然不丧失信心、乐观进取的精神,尤其最后两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自信与豪情,后人一般用它来指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

上一篇:基建部年终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培训班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