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过故人庄》的诗意赏析

2024-07-07

孟浩然诗词《过故人庄》的诗意赏析(共4篇)

孟浩然诗词《过故人庄》的诗意赏析 篇1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呢?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沈德潜称“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黄生云:“诗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唐诗摘抄》)一句话,孟诗平易质朴而至性至情,浅淡随和而至深至浓。《过故人庄》就体现了孟诗的这一特色

《过故人庄》八句四联,完整地描写了作者访问老友农庄的详细经过。题材的选择几乎是触目即是,信手拈来,不刻意剪裁增补,不精心虚构巧饰,全诗呈现出一派地道天然的农家本色。语言表达明白如话,行云流水。主客之间不拘形式,不拘礼节,随心任性,倾心交谈,凸现了知音知心的至情至性。可是,细细体味,我们却能透过平实随意的题材内容和平淡晓畅的语言表达深深体味到诗歌潜在的曲折微妙和诗人隐抑不发的诗韵情致。首联写诗人应邀赴约。“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遣词造语毫无渲染,有约即至,招之即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没有虚情假意的推托拒绝,没有冠冕堂皇的繁文缛节,没有铺排挥霍的热闹排场,取而代之的是田家鸡黍的盛情款待,故旧知心的坦诚相待和绿树青山的自然亲近。这种有邀即至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交流氛围,也展示了主客之间情深意重、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耐人寻味的是朋友待客“具鸡黍”而非“烹羊宰牛”(李白待友之道),何也?其间大有深义。这两句化用了一个典故。《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一位荷锄丈人探问孔子的行踪,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指孔子)!”说罢,径自锄草,不理子路了。子路呆立一旁,不知所措。当晚,丈人留宿子路,并且“杀鸡为黍而食之。”次日,子路见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隐者也。”叫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子路再到丈人家,丈人已走,他就对丈人的儿子说,“不仕无义”,孔子谋仕是“行其义也,”因此,虽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孔子仍要谋仕。诗人的用意十分明显:一是表示他的老朋友家荷锄丈人一样是个躬耕田园,娱山乐水的隐士高人;二是暗示自己也像孔子那样是为了行义而谋仕,并且认识到当时也是“道之不行”的形势。了解了诗人用典的用意,便可理解首联两句诗不止写应邀赴约,主客欢洽,更表现出主客身份不同,存在着微妙的志趣不同,也隐含一个悬念:既然认识到“道之不行”,那么,诗人是像孔子那样坚持谋仕行义呢,还是跟主人一起像荷锄丈人那样躬耕归隐?实际上全诗就是通过抒写这次访问和体会来回答这一问题的颔联写农庄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近村里,顾盼之间竟是一种清新愉悦、开阔明朗的感受。村庄周围,绿树环抱,浓荫蔽日,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郭外青山,连绵起伏,依依相伴,足见视野开阔,可以游目骋怀。村落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幽深静谧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这种色调明快、视野开阔的环境描写,流露

诗人情不自禁的欣赏和爱慕,也暗示着主人性情的高雅脱俗。绿树青山,不假思考,扑面而来,装扮出居所环境的幽雅迷人,也折射出人物陶然乐然的隐逸风采

颈联写田园情趣。“开轩面场圃,把洒活桑麻”,由颔联的村庄的外景描画转入屋内的主客谈话的刻绘。老朋友和诗人临窗举杯,畅谈农事,情投意合,其乐融融。漫不经心地推开窗户,看到的是菜园场地,翠绿逼人,满目生辉;随心所欲地打开话匣,说的是桑麻农事,痛快淋漓,满嘴余香。所见所言,所思所感,全带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们似乎闻到了“士气息,泥滋味”。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句诗文分别化用了两个前人的诗意。上句借用阮籍《咏怀诗》“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的语意,阮诗是咏叹一个被褐怀玉、安贫乐道的儒生,由于“开轩”正视现实政治,觉悟到历史兴亡的严酷和人生功名的虚无,因而“登高”遥望,羡慕高蹈隐逸。这里说“开轩面场圃”,是采用阮诗从黑暗现实中有所觉悟的含意,表示诗人从仕途来访田园,深深领会田园生活的乐趣,很羡慕躬耕隐居的生活方式。下句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语意,陶诗是歌咏田园邻里之间,只关心农事,不涉足世俗杂念。这里说“把酒话桑麻”,就是表示赞赏主人隐居躬耕,心无杂念,情操高洁。因此,这两句诗也不止写宾主欢晤,更表现着诗人醉心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赞赏老朋友断绝尘想的高洁情操,显示着主客间志趣愈益接近,诗人有意于改弦易辙了

末联写再约后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辞别友人,意犹未尽,深情款款地对老友说,在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将再来农庄,届时可望像陶渊明那样兴致高雅地面对盛开的菊花痛饮一番。这两句写道别一反主人留客之传统,落笔诗人(客人),反客为主,脱口而出,足见朋友之交已到了不分宾主,不拘客套的程度。不可忽视的是,两句诗文还化用了陶渊明的一个典故。据萧统《陶渊明》载,陶渊明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宅边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然见到江州刺史汪弘送酒来,他“即便酌酒,醉而归”。诗人化用这个故事,一是赞扬主人具有陶渊明的节操风度,二是也流露了自己很有追慕陶渊明的意向。这两句诗不仅以再约后期结束了这次访问,更是含蓄地回答了首联提出的问题,诗人有意要归耕田园,这样,通过这次访问,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了躬耕归隐的道路,首联所表露的微妙的志趣不同,在尾联便以殊途同归结束

通过以上四联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过故人庄》描写景致,信手拈来,浑然见意;刻绘人物,如话家常,情理兼妙;暗用典故,隐微曲折,深入浅出。行文表达如风行水上,晓畅明达;如家酿陈酒,淡而有味;如出水芙蓉,素朴见情。如此声态、口吻惟妙惟肖,神情、动作栩栩如生,诗韵、情致浓郁芬芳的诗文,的确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孟浩然诗词《过故人庄》的诗意赏析 篇2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 。读孟浩然的诗, 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 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 用简单直白的语言, 平铺直叙, 讲述了一个毫无卖点, 平淡无奇的故事, 全诗没有一句夸张的句子, 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动人的情节。它既没有李白诗的豪放飘逸, 也有别于王维诗的恬淡宁静, 它用最朴实无奇的语言, 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朴实的语言, 平淡的故事, 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让人倍感亲切的淳朴真实的画面。画里没有名山大川, 没有深山古寺, 没有枯藤老树。有的, 也只是故人、农家、青山、绿树等平淡无奇的日常景色。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 (闻一多《孟浩然》) 的程度了。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平淡无趣”的诗, 却流传几千年, 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 “语淡”是公认的, 那么它的“味终不薄”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 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 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 这哪是什么诗, 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 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过多的渲染, 没有任何悬念, 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 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 所以没有山珍海味, 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 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 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 不客套, 不拘虚礼。同时, 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细细品味, 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格外温馨。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 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 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 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是明朗的, 充满生命力的, 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 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 “青山郭外斜”, 举目远眺, 远处青山依依相伴, 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 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 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 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 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热爱, 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 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 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 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 透过小轩窗, 房屋前几块菜地里, 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 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 远处青山环绕, 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 一对老朋友, 喝着米酒, 拉着家常, 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 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 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 话话桑麻, 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 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 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青山相依, 绿树环绕的村庄里, 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 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 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 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 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 “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 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 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 家酿的美酒, 乡村的景色, 真诚的友谊, 朴实的话题, 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在这样一个天地里, 什么政治失意, 什么名利得失都会抛之脑后, 不再想起。就连归隐山林这样“高雅”的话题都显的是那样多余和娇情。“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被乡村生活所吸引, 于是临别之际, 向故人表达在重阳之日还来赏菊花的心愿, 很直白, 没有丝毫拘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故人之间真诚而深厚的友谊的基础之上的。故人的真诚, 诗人的率直, 跃然于纸上。读到这里,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重阳之日, 菊花盛开, 故人再次杀鸡做食, 诗人再次来到故人的家里把酒言欢。一个普通的村庄, 一顿农家饭, 一对老友对饮, 几句家常话题。描写直白, 语言简单, 文风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 每个句子都几乎没有费力锤炼的痕迹。朴实的农家气氛, 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不炫奇、不卖弄, 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语言风格与描写的内容是那样的和谐一致,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平淡之中见功夫, 平淡之中见真情。

过故人庄名句赏析 篇3

过故人庄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赏析。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和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孟浩然诗词《过故人庄》的诗意赏析 篇4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赏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作者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 “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题目的“感秋”。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怎能不“益悲”呢?

上一篇:餐厅经理日常工作计划下一篇:继发性癫痫的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