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2024-10-05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1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系别: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育人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经常逃课,沉迷网络等不良倾向,这充分表明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对当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学风建设大学

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好的学风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及心理健康,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则会营造出好的学风,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个好的成长环境。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优良的学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养,不可以速成,更来不得一时一刻的松懈,优良的学风形成后,可使我们受益终身,在优良学风中形成良好习惯的学习者,也可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风即学习之风气,包括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态度,学习效果与纪律等。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真正学到扎实的知识,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要充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处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社会化的过程,从学校走上社会,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只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拥有良好的学风。在一个拥有良好的学风的高校中,学生受益是最大的。严谨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保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在各方面都能胜任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我们今后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根据调查得出结论,我校学风总的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很多同学能严格自律,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现象如下:(1)、部分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特别是大一的学生。(2)、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把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聊天、谈恋爱上。

(3)、上课时存在大概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等......(4)、课后作业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别人的,更有甚者完全不做作业。(5)、学习态度,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更有少数学生觉得只是随便混混,没有明确的目标。

原因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原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我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强调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使同学们心中产生一个“大学就是玩的地方”的错误的观点。且大一新生由于刚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了过来。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在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致使出现很多人感到迷茫的现象。

目前高校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较脆弱。进入大学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学习态度变化不定,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这是学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者“自己根本不喜欢”,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学生若无敬业、爱业精神,当然就无法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导致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从而学习上出现问题,产生一种不想、不愿学习的风气。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的建议: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风建设,是学校落实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风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抓素质以创学风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摒弃一些急功近利的狭隘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们目标明确、勇往直前,为祖国、为民族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参观专业实验室、邀请专业教师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专业自豪感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紧迫感;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本专业的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又要有规范的制度来保证。要加强纪律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严管理,狠抓落实。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和纠正学生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和违纪现象。有惩罚就要有奖励。同时也应建立竞

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考评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风建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甚至包括勤工助学活动。这些活动要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例如可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学科竞赛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热情。另外,通过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设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在文明、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文明良好环境,会对不文明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氛围。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加强广播、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功能。

4、加强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学生和老师是学校的主体,学风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情,一个好的学风的建立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风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对学风建设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学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集中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加强教师考核与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实行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总而言之,大学学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当然最重要则是我们学生自已。优良的学风需要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一定的激励和导向性措施作为保障,还需要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潍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罗文陶.浅谈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2007.7.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2

一、当前我国大学学风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风建设已成为当前热点话题之一。学风即学校风气, 在广义上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态度以及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同时, 学风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在本质上, 学风是一种巨大的育人资源和精神力量。基于此,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当前, 因各种因素 (如, 社会风气不良、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制均不健全、国家某些政策措施不完善以及学生未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 的影响而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 存在一系列问题。根据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可知, 我国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 教师队伍中存在教风不正的问题。教师队伍中教风不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责任感, 不仅对待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而且对待学生也缺乏引导和关爱;二是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并不高, 只是将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还不能为人师表, 甚至存在道德沦丧的现象;等等。

(二) 学生群体中存在不良的学风问题。学生群体中不良学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 不仅学习动力缺乏, 而且在对待学习时采取放任的态度;二是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并不端正, 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也无独立思考的精神;三是部分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正确, 不仅学习的状态处于被动, 而且频频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等等。

二、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

学风建设是大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学风的创建, 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教育的质量,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 这还能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 我国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 我国高等院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学风建设。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共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 不断强化思想政治与成才教育。在本质上, 学风问题是一个与理想和事业心有关的问题。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 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因此, 要加强学风建设, 高等院校应不断强化思想政治与成才教育, 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做好这一点, 高等院校教师必须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和引导, 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轨迹进行准确的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成才教育。例如, 高等院校可以采取“分年级”和“分层次”的方式来进行学风建设。在大一时, 高等院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念和职业理想;在大二、大三时, 高等院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并对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在大四时, 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并为其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二) 建立并健全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良学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学风有关的管理制度。因此, 要加强学风建设, 高等院校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建立并健全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做好这一点, 一是高等院校应建立并创新学习评价机制, 并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一般而言, 在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时应严格遵守“宽进严出”、“全面考核”以及“以考促学”这三个方面的原则。二是高等院校应不断对教学监控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强化。不仅要建立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而且还应对学风激励机制进行完善。三是高等院校应建立并健全学风监督评估机制, 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三级立体”的检查、督促机制。

(三) 注重并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因此, 要加强学风建设, 高等院校还应注重并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以此来为学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要做好这一点, 一是高等院校教师应积极提高本身的教学科研水平, 并以自己实际的行动来营造优良的学风。二是高等院校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并针对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 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三是高等院校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思想的状况进行关注, 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四是高等院校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 以此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提供榜样示范。

(四)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一般而言,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宗旨与目标、校园精神、校园群体意识以及校园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等。其中,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因此, 要加强学风建设, 高等院校还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以此来其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做好这一点, 一是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二是高等院校应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如网络等。三是高等院校应积极且精心地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并将思想政治、文娱体育以及学术科技等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以此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同时, 还应开展相关的道德实践活动 (如, “创建文明校园”等) , 以此来将“德、智、体、美”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高等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 创建优良学风不仅成为大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 还是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因此, 我国高等院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以此来提高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篇幅有限, 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 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摘要:在大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 学风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教育的水平, 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 我国大学学风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 对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进行探讨,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禧.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11, 3

[2]赵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

[3]周丽.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 2015, 6

[4]裴婷婷.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之策略[J].科教文汇, 2014, 11

新时期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96-02

一、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所高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可以通过校风体现出来,而校风的核心则是该所学校的学风。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形势下,优良的学风对学校科学、良好校风的培养,对于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定的政治信仰、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等。树立大学生优良的学风,就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态度,磨练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塑造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锻炼学生竞争创新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大学生胜任工作的源泉

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实践。优良的学风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为其以后顺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大学生工作以后,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学校所学的知识终有不够用的一天,终身学习是大势所趋。大学生必须在自己工作岗位继续学习,这种学习不会再有学校学习的那种优越环境,要全凭自己來安排,是一种时间持久、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其中,个人在学校所养成的学风如何,将直接决定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学风建设、培养优良学风每一个大学生终生的财富。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学风状况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素质,进而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风格。所以,学风建设必须是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要作为重点来抓。在世界对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高校的学风建设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学风的学校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没有良好学风,其发展、声誉、乃至生存都要受到直接的影响。那么,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学生良好学风的树立,是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这与学校进行的思政工作是异曲同工的。良好学风的建设,可以使学生自己的人生责任。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这种理想和信念,将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互相一致,所以,它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是一朝一夕就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既借鉴传统经验,又给学风建设注入新活力,切实将学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以教育目标定位学风建设

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所以应根据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可以发挥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经费及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特色和质量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求生存,力争在既定的办学层次上将本校办出一流水平,为国家培养各领域人才。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突出高校的办学内容,实事求是地树立起适应高校发展的学风,以学风促教育,以教育带学风。因此,高校特有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风建设奠定了现实来源,使高校学风具有了针对性与独特性。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⒈以学生工作促学风养成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标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学风建设要完成为培养人才服务的任务,必然要采取一些现实的手段,如宣传教育、制度管理、激励措施等,这些全是包容在学生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之中。如果不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优势和管理效能,学生就很难养成自觉求知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自律、求实创新的学习精神,优良学风也就自然难以树立。所以,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内容是互相包容的。

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校中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学习目标、动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的建设成果。因此,要在全体学生中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高校同样有浓厚的政治氛围,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这种教育应该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教育。比如新生的入学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毕业年级班的励志教育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教育,学生就会逐渐树立为国家而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动力,学风建设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大力加强教师教风建设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以身作则,教风严谨求实,以教风来影响学风。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先导,教风优良了,必须对学风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效果。大力加强教师队伍教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学风建设的宝贵财富。在教师队伍教风建设中,要求教师们要德为人师,行为世范,忠诚教育事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无论思想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过硬,要求教师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既能坐而论道,又能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刘大路.中国高等教育思政工作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78-85

关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4

[摘要]良好的班级学风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谈恋爱及缺乏追求等因素影响着高校班级学风。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切实开展高校教学改革,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有效建设现代高校班级的学风,使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校班级学风班级建设

[作者简介]谢龙华(1971-),男,广西贺州人,梧州学院教师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与班级管理。(广西梧州 543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高校和谐班级的创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桂党高工宣[2007]82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59-03

一、班级学风建设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的高低。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同时,班级学风会对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班级学风将感染、带动班级成员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些积极影响不仅反映在大学阶段,还将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从643万人发展到25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上升至22%),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决定实施“质量工程”,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和教学必须落到他们身上才能产生效果。因此,在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大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能力是否提升直接检验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成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班级学风,没有积极参与的大学生,“质量工程”就是一句空话。可见,有效建设现代高校班级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不可否认在高校中存在这样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课睡觉、无聊上网、玩游戏、打牌、谈恋爱。是什么因素导致本该是学习圣地的大学校园沦为一些大学生玩物丧志的“温床”呢?本文将具体进行分析:

(一)就业压力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5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而到2007年达到495万。从国家统计数据上看,2003~2006年来就业率都没有超过70%,这意味着2007年至少有140万名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心理问题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①

当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一些大学生会选择积极面对,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以换取未来的成功。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正确面对,变得自卑、焦虑,对前途失去信心。这样往往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放纵,而这又会形成更大的压力,造成恶性循环。

(二)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30年前的“读书无用论”是说“读书越多越反动”,“新读书无用论”更多指“上学没用、学历没用、文凭没用”。除了反映就业难,“新读书无用论”还反映了现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与工作的脱节。“新读书无用论”的形成,有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同时也与高校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有关。高校教育“重学术、轻技术、重灌输、轻能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了上课睡觉等应付学习的现象。如此态度,何谈班级学风呢!

(三)大学生恋爱的影响

生理的逐渐成熟以及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在高中,男女虽有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学业压力大以及学校、家庭的干涉,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不敢释放。进入大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交往,相互了解,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然而,大学生并不具备恋爱的心理与社会性成熟,他们没有恋爱的生活基础。在生理的不断成熟和情感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2006年郑州6所高校对593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8.6%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甚至网上大学生们认为谈恋爱的实际比例超过70%②。

恋爱作为大学生情感发展历程的重要体验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反应。这里不去探讨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但可以肯定恋爱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部分大学生缺乏追求

影响班级学风建设的根本因素无疑是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前进的内驱力。内驱力的产生源于大学生内在追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不断激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这些潜能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密切相关。

在社会变革日益激烈的今天,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一些人在追求和信仰方面一片空白。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往往没有前辈的勤劳、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远大的理想,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笔者曾对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明确理想的只有8人。而另一次对6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9名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进取精神。自我实现需要是在不断积累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部分在中学就缺少成功体验的大学生,无疑在追求水平上与“精英们”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建设良好班级学风的策略

班级学风建设显然是一个系统,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就上述班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做法,以期有效地建设良好的班级学风。

(一)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基础。大学是理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西方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腐败现象无一不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体系。对大学生开展理想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而针对班级学风建设,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可以着重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理想和追求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目标是大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激发大学生内驱力的根本因素。在改革逐步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针对部分大学生缺少理想和追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和发展动力的现象,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新课题。③

学习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总体认识。学习价值观解决的是为什么学、为谁学的问题,它是学习之舟的灯塔。当代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功利性较强,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判断。除了从爱国主义的高度外,大学生还应从个人发展和生命价值的角度来理解学习的意义,通过学习理解生命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2.树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的天职无疑也是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大学生只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才能顺利毕业,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树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要注意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远、中、近期目标相结合。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大学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活结束时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未来要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引起他们的思考,以使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他们的行为就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学习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学风涣散,大部分大学生都在逃避现实,不敢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愿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很有必要。此外,对于大学校园里的恋爱风,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学生还没有恋爱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没有责任意识的恋爱是冲动和盲目的,只会在错误中越走越远。

大学生要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只有责任意识提高了,大学生才会不再逃避,才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在学习活动中展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追求水平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学院、系、班集体甚至是学生小组或学生宿舍开展的各种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让他们在活动中增进认知、锻炼能力、学会交往、加强沟通和交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满足一定的尊重需要。

2.创设条件激发大学生潜在的高层次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本能,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他们发展的最根本和最强大的动力来源。只要能够把大学生潜在的自我实现需要激发出来,就会让大学生产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注意给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不断诱导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潜在的自我实现需要能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3.逐渐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追求水平。培养自信心要坚持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避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尊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对这个最敏感的角落,要伤害它很容易,而要提高它则是难上加难。因此,对学风涣散的大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更多地从学生的闪光点开始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被歧视。自信心提高了,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自信,关键还在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对学习、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关键在于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辩证地地看待问题。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到自身的缺点越多,优点越少,自我评价就越低,也越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只有准确认知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会自信。同时,任何事情都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缺少自信的大学生往往只是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这些学生要多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多想好的一面。哪怕是经历了挫折,也要从中寻找积极因素。找到的积极因素越多,就越能培养自信心。此外,还要正确评价学习,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会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中找到成功体验,是大学生自信心提高的重要保障。④

(三)加强高校教学改革,让课堂吸引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可否认,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与高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更新,但是在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还远远没有完成,甚至教育改革与创新比基础教育还要滞后。一些学生反映,大学课堂是“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教师讲的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课本学到的东西往往和就业需要脱节,因此与其困在课堂,还不如走出去多锻炼一下,积累工作经验,更实用,更有价值。显然,高校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原因。

要建设良好的学风,高校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能够吸引住大学生,将大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学习中来。教学的改革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等手段进行独立的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高校班级学风的有效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切实开展高校的教学改革,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班级的创造力,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促进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健康发展。

[注释]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篇5

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旷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如何抓好高校学风问题已成为高校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学风现状的分析,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学生工作管理措施等方面作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

(二)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三)实行由系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辅导员参加的查课制度,随机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四)强化班级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1、以“为幸福未来而学习”为主题,让学生谈学习对未来人生的影响,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幸福,从而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2、以“我是这样学习的”为主题,让学生谈学习的经验、心得和习惯或学习的困难、困惑等,组织学生讲一些自己的学习方面的故事,如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学习的经验、困惑,学习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等,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互相了解,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解。

3、以“作弊——可耻”为主题,让学生谈作业、练习、考试等学习方面不诚实守信的现象及危害,让学生在漫谈中将话题延伸到诚实守信对未来人生的影响等方面。

4、以“我的大学目标”为主题,漫谈学习计划、设想、目标、理想,让学生在漫谈中升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以上为参考题目,各年级可根据本年级实际自定题目,但必须保证四个题目。

(五)树立学习典型,以典型带学风。结合学校年度评优,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实行周一到周五的上课、在校安全等信息一周一上报,紧急情况紧急报送的管理措施,保障在校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

(1)加强学生课堂考勤检查力度。目前,部分学生纪律涣散,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迟到、旷课。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做如下决定:

1、要求各年级每周五将考勤结果报到辅导员处,对于多次旷课的学生,将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

进行处理。

2、辅导员、学生干部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无课学生应到图书馆、教学楼自习室或在宿舍内自习(病假须有校医院或辅导员签字的假条)。

(2)对于熄灯后不休息,打闹、玩游戏、听音乐等扰乱他人的行为,学对其提出警告,警告后仍不改者给予纪律处分。对夜不归宿、通宵上网的学生,按《学生手册》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七)积极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学风建设。

(八)提高宿舍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文化氛围,使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得以全面提升。

(九)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及宿舍成绩较好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

(十)召开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组织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代表,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等方面介绍自己的经验,给予低年级的学生一些建议,从而引导低年级学生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

(十一)开展专业学习座谈活动,由教研室老师与本专业学生座谈,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咨询专业发展方向,树立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专业老师的成长成才经历教育引导学生。

(十二)开展学术报告和人文素质讲座活动,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和教授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升华。

(十三)积极联系有关老师开展英语四、六级及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大家走出对英语学习的迷茫与困惑。

(十四)狠抓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找出自己落后的原因,教育他们摆正方向,迎难而上,搞好自己的学习。辅导员老师要建立差生的谈话制度,在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定期与他们谈话,在平时要不定期地与他们交谈,帮助其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树立学习的信心。

(十五)搞好评优表彰工作,奖励学风建设中的优秀班级和个人,促进全院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篇6

一、总体部署,统一领导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XX-20XX)”,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科研相关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包括工作部署、指导检查、教育宣传,制定学风建设的相关政策,受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协调和督促调查取证及认定工作。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抓起,注重教师日常考评,注重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年终期末考试,以考风促学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以往的一些不正之风。

二、加强建设,健全机制

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把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学风建设的重点,开展每年一轮的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资料,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把学术诚信档案作为教师项目申报、奖励评选、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学风建设,形式多样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资料。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主要举办了以下一些活动:

20XX年4月,为了摒弃和根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对高校的影响,加强教职员工对自身职责和使命的认识,我校开展了以“摒弃陈规陋习,弘扬大学精神”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系列活动。活动资料主要包括:举办大型签名活动,召开科研人才、青年博士、教授座谈会,组织报告会、开展“大学精神”大讨论,完善教职工行为规范,举办科研成果展,开展示范课教学、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公益活动和体育文化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广大教职员工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校教职员工活力干事业、攻坚勇担当、传递正能量、身正作师表、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20XX年5月,我校承办了中国科协年会“学术道德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王静康院士、王乃彦院士、杨卫院士等8位专家,分别做关于“学术道德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中的诚信”及“国际大学学术规范导则”等10余场专题宣讲和学术报告活动,受众达2万余人次。

20XX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成员路甬祥院士,为我校师生代表围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做了学术报告,参会代表共1000余人。

20XX年11月,学校结合贵州省20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全校范围开展了“抓学风、强教风、促校风”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各学院围绕学风建设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工作,校学风检查工作组对各校区进行检查,检查资料包括:上课情景、课外情景、守纪情景。同时要求各学院要经过主题班会、组织生活、学生干部会议、全院学生大会等方式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自查、普查、抽查多管齐下,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20XX年11月,学校举办了贵州大学年“诚信之光”学校诚信情景剧大赛,旨在经过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景剧从不一样角度诠释恪守诚信的重要性。

20XX年11月,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关于开展贵州省20XX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2013]193号)精神,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2013年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专家巡讲报告要求,我校排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教授、副校长宋宝安教授、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杨松教授,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祥盛教授组成的贵州大学宣讲团,奔赴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医学院、省农科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遵义医学院、毕节学院、铜仁学院10所高校,开展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专题巡回讲座10余场,受众达6000余人次。同时,在省科协的精细安排下,11月14日,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分别以“生守住学术生态的晴空”和“弘扬科学精神,规范学术行为”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做了报告,参加本次报告的有贵州大学各学院、校直科研机构教师及学生代表共700余人。

20XX年12月,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大学生诚信意识,学校开展了以“树诚信风尚,建和谐学校”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各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进取推荐,全校共29个班级代表参加了预赛,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组织奖15名。活动进一步创立了“知诚信、讲诚信”的诚信学校文化氛围,为加强我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本事,推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具有必须意义。

四、规范管理、信息公开

20XX年6月学校制定了《贵州大学行风建设实施方案》。细则和方案从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我校在加强行风建设的决心,将强化教育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学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规范办学行为作为首抓点,进一步规范明确了高校教师的职责,提醒全体教职员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我校实施“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实行信息公开。发布学风建设优秀个人(团队)评比情景和先进事迹介绍,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舆论氛围。

五、树立先进、引领带动

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7

一、公共选修课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石河子大学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共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学校施行学分制和对公选课教学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较必修课管理滞后, 导致学风建设上出现了偏离, 不良的学风开始盛行, 通过对选修课的学风情况调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选课较随意, 态度不认真。

根据学生选课目标的调查发现, 51.12%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选课, 其余的要么找人替选, 要么选好拿学分的, 要么为了跟室友做伴等原因而选课的。另外学生对所选课程安排的调查显示, 34.17%的学生认为选不到感兴趣的课就随意选了, 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与必修课相比存有鲜明差异, 远远不如必修课那么认真, 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

2. 课堂出勤率不高。

由于选修课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加之班级人数较多, 不利于教师管理, 学生总报有侥幸心理去逃课。数据表明仅有37.89%的学生是全勤的, 而对学生影响出勤率因素的调查显示, 由于教师管理松散而不出勤的占到了64.17%;22.5%的学生是由于选课随意及考试过不过无所谓的态度缺勤;还有50%的学生事假较多, 如有勤工助学、上辅导班及参加学生会工作等等, 尤其是参与学生会事宜的, 由于大多数学生会工作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这恰巧与上课时间冲突, 往往是上课让位于学生工作, 授课教师见到有辅导员及班主任的签名假条只能默许。还有部分高年级学生学分没修够不得不选修, 但又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相冲突, 出勤率较低。

3. 学生课堂听课状况不佳, 学习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课堂上仅有35.76%的学生是认真听课的, 47.68%的学生上课做作业、玩手机, 还有7.9%的学生看英语、计算机考级试题, 其余的有聊天、听音乐、睡觉等等。此外也由于有些选修课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虽已认真讲课, 但仍旧是大多数学生低头做与课程无管的事情, 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个别学生课堂上因手机响随意进出教室而不跟教师打招呼, 视而不见, 忽视对教师的尊重。

二、影响公共选修课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我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必修课的教学质量与监管较为重视, 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等, 但却忽视选修课的管理。调查数据显示, 有46.8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选修课的管理重视度不够, 教学管理比较宽松。虽然教学管理对学生如何选课和课程安排设置较好, 但选课后的监管并没有及时跟上。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学生选课后若不参与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不得给予学分, 但允许学生继续选修其他课程, 只要最终获得规定学分即可。”这样的规定不仅不会引起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 还会造成上述高年级学生上课与实习的矛盾。这种学分制的应试教育, 使得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选, 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动力不足, 对所选课程的兴趣不是很浓厚, 考试及格与否没有奖惩措施, 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 考试的随意性加大。此外对教师授课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强, 由于选修课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部分教师思想有所松懈, 加上选修课的课时经费不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2. 教师课堂管理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86.02%的学生反映教师讲课还不错, 但是有70%的授课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制较松散, 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 忽视对学生的课堂思想教育, 认为这些属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 自己只需教好学就行。部分教师对选修课的态度不如必修课那么认真, 教师的这种授课氛围自然而然使得学生的课堂纪律涣散, 对课程的要求降低, 出现得过且过的心理。也有部分教师讲课很认真, 但由于授课方式不是很好, 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较欠缺, 讲课并没有太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较宽松, 大多数课程为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也较少反映, 学生较易获得学分, 使得学生不以为然。

3. 学生管理制度方面。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从高中家长和教师双重管理向高校自我管理的转型阶段,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各个学院, 虽有辅导员及班主任的监管, 但其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方面, 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来负责, 两部门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不协调, 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 因此往往是事情发生后才解决, 预警机制没有很好地实施。

4. 社会环境方面。

大学是一种半开放式的, 不是封闭的组织形式,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学风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有不少学生参与了社会性活动锻炼自己或勤工助学等, 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学习方面难免会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 社会的不良环境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污染。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不良影响逐渐蔓延, 学生思想上浮躁, 急功近利, 缺乏远大理想, 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过度迎合社会需求, 追求各种实用性考证及备考英语四、六级。

5. 学生自我管理方面。

由于大学管理与高中时代不同, 部分学生自我的约束力和自控力较弱, 进入大学前, 受父母的管制, 进入大学后, 父母对其也开始放松, 加之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始懈怠, 上课玩手机、下课打游戏现象较为普遍, 越高年级越突出;此外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较高年级表现没那么突出, 但由于其对学习的计划不合理, 加上选修课多为晚上开课, 导致学生上课做作业、看英语等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加强选修课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加强选课指导,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合理科学规划选修课设置。要加强对学生选课及学习目标的引导工作, 可以征求学生意见设置选修课程, 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完善选修课管理规章制度。加大选修课的监管力度, 对选后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让学生知道一旦选择了就不能轻易放弃, 从而最大程度杜绝“选而不修、混学分”的现象出现。

2. 严格进行课堂管理, 健全考核方式。

首先授课教师应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从思想上重视选修课, 根据选修课特点及学生特征, 积极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参与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加强课堂教学监管, 严格要求课堂纪律。教师应将课堂纪律的相关规定在课前进行说明, 引起学生的重视, 严格管理课堂出勤状况, 建议在现有的考核方式下,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也可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如把学生的课堂提问、出勤、课堂操作及平时作业等平时成绩加大比例, 也可以在授课期间灵活出题当堂测试, 既能提高课堂出勤率, 又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避免一些学生混学分的想法。

3. 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辅导员及班主任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 加强二者间的工作经验交流, 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 如开展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等为主题的讨论, 掌握学生课堂之外的课余活动, 积极开展班风与学风建设。同时可与学生家长建立定期的访谈或交流平台,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与家长一起引导和规范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 避免社会不良风气污染校园。此外建立与任课教师互动的平台, 及时掌握学生最新动态, 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带班能力, 以此共同促进班风、学风建设。针对学生对选修课的怠慢态度, 可通过宣传和指导, 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设立选修课的目的, 这样学生就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正确认识选修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正确对待所选课程。

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高校提供越来越多的选修课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也已成为必然, 选修课的学风建设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然学风建设是一项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师队伍、学生自身和管理队伍各方的共同参与, 需要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 调动全员力量从制度、管理及教育等各个方面推动学风建设, 实现学风建设的良性化、规范化发展, 共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亚君, 王文华.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制度的探讨[J].轻工科技, 2013, (6) :180-181.

[2]张怡帆.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制度性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 2013, 4 (中) :9-10.

[3]樊跃峰.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性探索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9) :45-46.

[4]李建, 李杨.运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7, (1) :46-48.

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8

一、学则行远: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

“学则行远”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就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眼界高远、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学生,就不会脚踏实地从事艰苦细致的学习活动;相反,一个不能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人。可见,学则行远是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则行远呢?

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看到那些特别厌学的学生就感到痛心,他们似乎什么课都不想上,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厌学的学生存在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懒。观察发现,厌学的学生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懒得做家务,懒得做值日,懒得做操,懒得唱歌,懒得做作业,懒得听课,懒得思考,有的甚至懒得拿起笔、懒得打开课本、懒得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划一划。二是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有的可以说很充裕,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有的可以说极端空虚。三是迷。一些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迷失了人生的正确方向,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正是这种“懒”“虚”“迷”,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淡化或弱化。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在改变学生的“懒”“虚”“迷”等方面狠下工夫。一要强化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彻底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二要强化精神培育。精神空虚需要精神生活去充实。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一片沙漠,学生的精神必定空虚。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三要强化价值观教育。要借助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校内活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一些学校现状的生动写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本该开展的校内活动被取消,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本该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志存高远?现在的学生,有多少真正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平时天天从家里走进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家中,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么就是出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使他们欠缺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欠缺了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欠缺了社会责任感,欠缺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欠缺了生活的欢乐和动力,也就欠缺了人生的志向和目标。可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提升,逐步使自己成为志存高远的人。

3.树立行为的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更大。因此,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前辈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为解放而奋勇拼搏乃至英勇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三是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理想而辛勤工作的教师、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

4.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浮躁、不踏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分钟热度等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上面;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能精力不集中,不能懒得思考、懒得合作、懒得举手;三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能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不能轻视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习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如自然”源自《颜氏家训》:“少知砥砺,习若自然”。意思是说,知道磨砺自己,习惯成自然。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呼吸一样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习如自然呢?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逐渐主动起来;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对学生多鼓励、对表扬,使其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质疑,更不喜欢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有独特价值的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有结论,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引导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

有的中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如果没有作业,也就不学习了;或者是很快写完作业了,也不学习了。这样做是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不管有没有作业,都要学习。如果有作业,就要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作业,要么复习,要么预习,不能让时间白白流失了。

4.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并且新学的知识更容易遗忘,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巩固。一些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知识学过之后,就不去主动复习、巩固。结果,几天之后、一周之后,所学知识就忘记得差不多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各科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量,尽量为学生留出除了作业之外的复习巩固时间。否则,学生即使想复习巩固也没有时间。

5.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固守课本,死读书、读书死,结果是要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视野狭窄,见识短浅;要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节假日更要坚持课外阅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即使有条件使用网络也懒得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利用网络保留资料。

7.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这些常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常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也没有做到。例如,课前两分钟入静,即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上课。但是一些学生就没有养成入静的习惯,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再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一些学生要么不举手就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要么会也不举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如,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管不住自己的口,或窃窃私语,或大声说话,或左顾右盼。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对课堂常规常抓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如此,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一定能养成。

8.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

成功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地执行目标。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整天东一头、西一头,要么该预习的内容忘了预习,要么该复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甚至该完成的作业都忘了完成;也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是一遇到干扰,例如迷恋电视、痴迷游戏等,就改变了甚至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督促学生制定和执行目标,监督和检查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排除学习干扰的能力。

9.引导学生养成接纳、欣赏教师的习惯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特别是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或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不愿与教师交流,不愿与教师坦诚相见,对教师采取挑剔的眼光,更做不到欣赏教师。其结果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应该由教师帮助指点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指点,更不会因为欣赏教师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悦纳、欣赏教师的习惯,做到尊重和理解甚至是谅解教师,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个性,欣赏教师的优点和特长,发现教师的可爱之处。

上一篇:会餐作文下一篇:植树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