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2024-10-17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通用10篇)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1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游宁夏

一、教学目标:

让用实体机器人在微缩的宁夏旅游线路上,像观赏景色一样按指定的旅游线路行走。

二、教学重、难点:编制程序

三、教学方法:举例法

观察法

四、教学时间:1课时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搭建机器人

(1)、搭建机器人的步骤如图12.2到图12.7所示。两个电机分别连接1、2端口,左右侧的灰度传感器分别连接A、B端口,实际组装过程中,为了保证连接牢固,可以多用些“转轴”。

(2)、登录 Irobot3D,打开图形化程序编辑窗口,按图128所编制程序,设置相关指令的属性。

(3)、指导学生完成搭建。

3、编制程序

完成“游宁夏”任务的程序如图12.8所示。

三、下载程序与调试运行

按图12.1所示,在一张浅色的大纸上画一个椭圆,把机器人放在椭圆线上,让它两侧的灰度传感器正好位于椭圆线条的两侧。打开机器人电源,执行程序, 观察机器人是否会不断自动调整行走方向,始终沿着椭圆线路前进。1.本节课“游宁夏”任多中提供的旅游线路是一个椭圆,请自己另外设计一个旅游线路,让机器人完成任务,观察效果

2.通过完成“游宁夏”任务,结合生活中的需求,你还有哪些新奇的应用机影 金点子? ,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2

四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12课 认识WPS

四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12课 认识WPS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与退出WPS 的方法。 2.初步了解WPS 2000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学会新建文件、打开已存盘文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启动与退出WPS 2000的方法。 (2)初步了解WPS 2000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授 1.启动WPS 2000的方法 启动WPS 2000的操作步骤: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P)”、“金山WPS 2000专业版”,单击“WPS 2000集成办公系统”,启动WPS 2000。  练一练: 讨论它的窗口和我们以前学过的“Word 2000”窗口有什么异同。 2.认识WPS 2000窗口(板书:WPS 2000窗口的组成) 学生观察、讨论, 练一练:同桌互相说一说WPS 2000窗口的组成,并选择一个喜欢的界面,教师巡视指导。 3.WPS文件的新建、打开 (1)新建文件教师:当我们打开WPS窗口时,WPS会自动建立一个名称为“新文件1”的.文件。如果我们还要建立新文件的话,WPS又会给这个起名为“新文件2”,以此类推。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建立新文件的方法呢? 试一试:建立新文件的其它几种方法。 ①单击“F.文件”菜单中的“N.建立新文件...”子菜单。 ②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建新文件”按钮。 ③在WPS窗口中按Ctrl+N 键。 (2)打开文件教师:我们把文件保存在计算机里,需要用的时候要把它拿出来看,该怎么办呢?   4.WPS 2000的退出 ①单击“F.文件”菜单中的“X.退出”命令。 ②如果我们没有对文件进行任何操作,那么将直接退出WPS 2000。 ③如果我们对文件进行了任何一项操作,那么将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如果单击“是(Y)”按钮将对文件进行保存;单击“否(N)”按钮文件不存盘,退出WPS 2000,单击“取消”按钮,继续对文件进行编辑。 议一议:还有哪些关闭WPS 2000的方法呢?还有如下方法: ①单击“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 ②在“标题栏”上右击,选择关闭菜单。 ③单击“标题栏”图标,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关闭菜单。 ④双击“标题栏”图标。 ⑤右击Windows 98任务栏上的“WPS 2000”窗口选择关闭菜单。 三、学生巩固练习同桌互相说一说WPS 2000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并练习本课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案第42课 篇3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区分典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3)通过学习对电子邮件和网上信息共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4)对Internet 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Internet的兴趣。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作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网络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课堂教学要避免空洞的概念解说,尽新生事物介绍给学生。基于这一点,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概念,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给出计算机网络更精确的定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计算机网络,如果在网络教室上课,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简单讲解计算机网络。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分布在同一教室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素质比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网卡、网线和设置共享等进一步讲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区分广域网和局域网,了解两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并根据覆盖的范围,引入遍布全球的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介绍了因特网的电子邮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巨大作用和用途。如果在网络教室(有Internet出口)上课,可联入因特网,进入一些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店等,感受一下因特网上的丰富信息,初步体验上网的乐趣。

[参考资料]

第42课-1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无精确的定义。为方便学习,可以将其定义为: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其进行物理上的连接,并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即一台计算机不能强制启动、停止或控制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但是,计算机之间又相互连接,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共享软、硬件资源。计算机网络连接通信有两种介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即同轴电缆线、双绞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无线通信,即通过微波、地球通信卫星等无形介质通信。常见通信设备有:网卡、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软件常见的有:Novell、Windows 9X、Windows NT、Unix、Linux等。

二、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的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的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LAN)指在一个小的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的系统,规模可大可小,可能是几台计算机,也可能是几百台计算机,可以位于同一个教室,也可以位于同一家大公司。其主要特点在于,通信速度快,能支持计算机间的高速通信,可靠性较高,误码率低;网络节点的增加、删除比较容易;结构比较规则,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星型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缩写为WAN)覆盖面广,传输距离长,网络内的信息量大,但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慢,误码率高。其网络结构多是不规则的,广域网上计算机型号多,网络操作系统也不尽相同,所以广域网的连接也比较复杂。广域网的传输媒体主要有卫星、电话网等等。

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因特网,实际上它是连接各种广域网、局域网的一个国际互联网,任何一台计算机或一个计算机网络,只需使用TCP/IP通信协议,就能联入。我国已于1994年正式联入Internet。至今我国已建成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主干互联网络。到目前为止我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1254万台,网络用户达3370万。另外,有人将作用在LAN与WAN之间的城市网络划分为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缩写为MAN)。

2.按交换方式分类

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可划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第42课-2 3.其他分类

还有多种网络分类,如以太网、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等,是按不同协议划分的网络;NT网、NOVELL网、UNIX网等,是按操作系统不同而划分网络;校园网、企业网、税务网、金融网,证券网、电子商务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等等,是按不同应用而划分的网络。

三、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其次是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易于分布处理。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信息的传输,这一功能为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数据传输的最常见形式就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相比具有快捷、低价的优点,很受人们的欢迎。只要是能够数字化的信息,如程序、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都能作为电子邮件的内容在网上进行传输。

资源共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作用,它包括软件共享、硬件共享及数据共享。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

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另外,利用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网上教育,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从而克服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四、局域网结构

第42课-3

常见的局域网有以太网(Ethernet)和令牌环网(Token Ring)。

以太网是一种总线结构网,示意图如上。联网的计算机使用相同的通信总线。总线材料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以太网采用一种叫“载波监听/多路存取”的通信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在同一时刻有多个计算机同时访问总线而造成的访问冲突问题,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为100Mbps。以太网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性能价格比好。缺点是当网上用户增多时难免会引起访问冲突。

组成令牌网的各台计算机,是通过网卡和电缆联接到集线器(hub)上的,电缆可以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线。从物理结构上看,令牌网呈以集线器为中心的星形状(如上图所示),但从集线器内部来看,各节点的计算机在逻辑上是串联关系,并成为一个闭合的环,数据在环上高速单向流动,每个节点按位转发经过的信息,并以令牌传递法来协调控制各节点

第42课-4 的发送,以实现各接点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令牌网的优点是易于主机相联,网络规模较以太网大,缺点是组建网络的费用比以太网高,出现故障也不易排除。

五、Internet 发展史

Intern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前身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最初的ARPAnet只连接了分别位于犹他大学、加州大学圣他巴巴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国际研究学院的4台计算机。为了能够联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并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ARPAnet的研究人员于70年代开发出了TCP/IP协议,从此,该协议就成为Internet的通行标准。在整个70年代,联上ARPAnet的计算机约有200台。

这时的ARPAnet,通信能力已趋于饱和,因而,在80年代,ARPAnet进行了扩建,NSFnet包括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扩建后的网络称为NSFnet。这些中心之间有高速专线,作为NSFnet的主干线。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校园网和局域网也纷纷联入NSFnet,从而使NSFnet成为当时最大的TCP/IP网络,起着Internet的主干网作用。到80年代末,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已有8万台左右。

由于当时Internet主干网建立和维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资助,所以只允许用于科研和教育的目的。但此时的Internet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国际网”,网上方便的信息共享和通信,对商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90年代,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的经营方向。到1995年,原由国家资助的主干网NSFnet结束了它的使命,正式宣布停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多个公司分摊经营的Internet骨干网络。从此,Internet才真正向社会公众开放,任何团体、个人都可申请接入Internet。商界的介入,为Internet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使Internet得以飞速发展。

[参考教案] [课

题] 第42课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

(3)能过学习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共享能够对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对于Internet有一个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42课-5 网络的概念及作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新授

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1.计算机网络

根据出示的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类型

出示幻灯片,分别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3.计算机网络作用

通过多媒体影片和上网实例介绍,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的操作)

三、学生练习

(1)在教室内的网络上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计算机和最远的计算机。(2)把教师机上的某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教案设计: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斌)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 篇4

第一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标:

摆正对课程的认识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本质

能够说明信息的特征,列举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活动中包含的基本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演示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欢迎

一、自我介绍(略)

1、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课的区别

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区别就是信息技术课程要比计算机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求我们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的是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是计算机课程所没有要求的.计算机课程是指安排有关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例如: 数据库,数据结构,PHOTOSHOP课程,FLASH课程,网络技术课程等等,可以说是纯粹的一门技术类课程,就好像电子维修课程,汽车维修课程那样,都是注重或者追求一种技术性.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训练和仅仅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的阶段,全面发展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下,发展出来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素质,培养对课内课外信息的收集能力和辨别能力.追求的是一种贴进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不断发展的丰富的信息文化价值.简要说来,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或者说是分水岭,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

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发展的关系。

2、某些错误的认识:

现在,有些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不正确,体现在哪里呢?比如,有的说,学信息技术没用,考试又不考,高考也不算分;老师讲的太简单,我小学的时候就已经会了,现在还在讲;有的说,信息考的好的其他课不好,其他课考的好的信息不及格。这些貌似都有点道理,可是实际上是错误的。

比如信息技术和其他的课程并不矛盾,都是学习的一部分,都遵从学习的规律,都是为了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因为考试而学习的,不过把学习纯粹当成了一个敲门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而现在是实际情况呢,素质已经成为必须,很难想像一个只会考试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如何生存了。而且,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离我们大家很近了,很多同学家里就有电脑,用电脑看电影、游戏,炒股票,工作。

说信息技术学的好的,其他课学不好,这种不过是种学习成绩差的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1、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一点正确,原因是什么呢?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信心。如同好学生永远走在前面一样,因为他们每次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心里从不觉得惧怕,就像以前他们掌握的烂熟的知识一样。而成绩并不好的同学可就受罪了,他们也想努力,谁不想考试考好?可是有时候看到一种新知识从心底就开始逃避,这样如何能学好?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用过计算机的同学成绩遥遥领先的原因。

至于认为信息技术讲的简单的同学,我只能说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如果有轻敌的情绪,失败的最终只有自己。

在今后的两年内,我们一起学习信息技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开始,相信两年后,我们都会熟练的使用信息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的。

二、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我们所在的这个教室,说说我们所在的这个教室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我们所在的这个教室的位臵、光线、桌灯、墙面、黑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我们所在的这个教室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教室的信息,其实这个教室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书:输入信息 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依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同学能告诉大家,人工处理信息(不借助其他设备)是怎样进行的呢?(讨论)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

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

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处理信息,而是利用各种设备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处理。就如人们用算盘来计算……。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所以,人们也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机。计算机是如何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呢,计算机是利用各种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等)再经过信息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从各种输出设备把处理的结果输出出来(显示器、打印机等等)例如气象工作者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卫星发回的大量数据,绘制出气象云图,可以及时地运报出近期的天气趋势;再如我们用计算机计算1+1=?,首先将题目信息从键盘输入,计算机计算处理出结果,再在屏幕上输出结果1+1=2。

从计算机诞生那天到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诞生仅仅5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是史无先例的: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三、练习

讨论回答:信息和计算机有什么联系?举几个信息的例子

口述: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举几个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例子。

四、小结

第12课教案页面设置 篇5

《Word页面设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使用“文件”菜单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并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进行设置。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页面设置”对话框的打开方式,从而了解利用Word软件进行页面设置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3.通过Word这一工具软件的学习,感受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服务到生活中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与他人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纸张类型和页边距的步骤。

【难点】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类型和页边距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多张明星的图片,播放一张张图片,并问学生:“这些明星你们认识么?喜欢么?”学生回答,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明星介绍给大家?”大家情绪高涨,都很想马上把自己喜欢的明星介绍给大家。我们今天就利用Word制作这样的电子小报,那么我们首先应该需要完成的第一步操作是什么呢?此时,教师引入新课:Word页面设置。

环节二:师生互动,分析任务

教师先复习有关Word软件的有关知识。并且进行提问“如何设置电子小报的纸张类型和页面边距”。微信订阅号NTCECN 任务

一、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总结出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的一般方法:

在Word窗口中执行“文件à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任务

二、分别设置纸张类型和页边距,体会对文档的影响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和打开教师共享的文档,两人一小组,自行探索纸张类型和页边距对文档的影响。

然后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分别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并把数据记录在课本上,并体会不同数据对文档的影响。

由师生共同总结:纸张类型决定了整体文档页面的大小;而页边距指的是文字到页面边缘的距离,且数值越大,距离越大。

任务

三、设置纸张方向微信订阅号NTCECN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何将页面横向放置?”

教师操作完成改变纸张方向的操作,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置。

任务

四、保存文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方向为横向,输入大量的文字,不利于阅读,所以我们将一页分为两部分去使用,这样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左右两部分应该对称,并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2.请学生思考保存文档的方式。

【答辩题目及解析】 《Word页面设置》答辩

在Word 2003中提供了哪些视图,并做简单介绍。【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Word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视图模式显示窗口文档的内容,包括普通、Web版式、页面、大纲视图及阅读版式视图等。单击视图切换按钮,可改变视图显示模式。

普通视图:该视图模式下,不显示页眉、页脚、图片等特殊内容,文档中可显示更多的文本信息,工作效率较高。不足之处是其显示形式无法反映出排版的实际效果。

Web版式视图:可以使屏幕获得特殊的背景效果。由于采用了优化的版式布局,正文显示的版面更大,并能自动换行以适应当前窗口。

页面视图:该模式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效果。在页面视图模式下,可以看到页眉、页脚、图片、分栏等各种编辑、排版情况,与实际打印结果完全相同。与普通视图相比,在页面视图模式下,文档的显示速度相对较慢。

大纲视图:该模式用于建立文档轮廓、观察文档结构及重新组织文本,一般用来显示长文档。在大纲视图模式下,可以折叠文档,即只查看标题,也可以展开文档以看到所有内容;可以通过对标题及所属文本的移动实现对文档结构的快速调整。利用工具栏上的“升级”、“降级”按钮可实现标题的位置变化或降为文本(即删除标题)。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6

教学目标:

1、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2、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3、制作表格和组织结构图。

4、编辑、修饰幻灯片。

5、设置幻灯片的效果及超链接。

题:第 1 课 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和它的使用方法。

2、学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3、能够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

PowerPoint和它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教具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用PowerPoint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合在一起制作成演示文稿。观赏相关幻灯片。

一、启动PowerPoint.师生操作:开始——程序——Microsoft PowerPoint.二、选择工作方式与幻灯片版式。

教师提示:有四种工作方式,选空演示文稿。版式有多种,一般第一张为标题幻灯片。

三、输入幻灯片的内容。

师生操作:选择输入法,点击虚线框后可开始输入文字。

四、设定文字格式。

1、教师操作与提示:格式一般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

2、保存幻灯片。

3、学生操作。

五、添加幻灯片。

学生操作: 工具栏——新幻灯片。

教师指导。

六、放映幻灯片。

1、点左下角的放映标志。

2、退出PowerPoint程序: 点右上角的X;文件——退出。

七、小结。

1、教师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和练习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进行放映。

2、学生评价:[我的收获]

八、学生课后练习P11-12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7

七年级下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备课时间 备课分工 公开课承担人  2月24日星期四 主备教师 孙明侠 辅备教师     章节: 第一单第一课 课题 图像文件探寻之旅DD图像文件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机获取图像文件的原理; 2、了解计算机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和分类 ; 3、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选择合适图像文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讲解计算机获取图像文件的过程及工作原理; 2、利用对比的方式来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和保持对图形图像知识的探索欲望; 2、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计算机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 2、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 难点: 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 教学方法 据实际需要,实例、对比等方式相结合。 教学用具 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一个可以获取图像文件的数码设备(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制作一个演示课件;2、收集好有关矢量图和位图分类介绍的相关网址如:www.vogim.com/vision/news_show.asp?ID=494 学生:具有一定的上网技能和图像文件知识。 课时安排 1课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阶段 师:假期过去了,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呀?有没有把其中的美丽景色留下来呢?通过什么手段? 师:老师的手中就有一些精美的相片,不过它们都存放在了我的数码相机中,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怎么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呢? 二、新授阶段 新授点1: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文件。 师:请一名同学 和老师合作将数码相机的照片导入到计算机中。   (操作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图片文件)   思考1:教师手中的普通照片有没有办法导入到计算机中?     思考2:计算机想获取图片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新授点2:图像文件的常用格式和分类。 师: 这些图像导入到计算机中之后就是一个个文件,是文件就要有文件名,大家观察一下老师下面展示的这些图像文件,它们的文件名和图标显示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文件名=主文件名+扩展名)       师:放大其中的两个图像文件,大家观察一下前后有什么不同?     三、探究阶段 师:下面大家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上网找一找属于矢量图和位图的图像文件格式还有哪些?填满第五页的表格。 2、矢量图和位图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用处呢? 四、总结阶段 总结本课所学。     挑选一名学生共同合作。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边操作边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提问,利用课件来演示获取的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         解释图像 扩展名和显示图标效果不尽相同         罗列出两道探究题目,并可以提出几个参考的网址名称。     学生上网探索,同组讨论,进行填写及总结。 学生阐述 教师补充 教学反思 对本课的设计是忠实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忠实,是指教材中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计算机获取图像的途径、计算机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分类,我都要讲到且要到位;所谓不拘,是指课程设计中对知识点的`前后搭配、衔接及实例的选择有别于教材。根据实际教学反映的情况来看,总体的教学目标初步达成,绝大多数的学生理解了图像文件的概念及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课程中穿插了动手操作、上网小组探究等多种学生合作的形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 但由于学生现有所学的局限,对于矢量图效果只能预览到的只有几种像wmf、emf等格式的矢量图,而对于AI、DWG、CDR、PNG格式的矢量图看不到效果,所以学生们对这些格式的矢量图还是很陌生;另外,对于如何制作编辑矢量图,大家还充满着疑问,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是解决不了的。不过,这既是本课的局限也可以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就会接触的如何制作编辑这些矢量图和位图文件。这样就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对图像文件的探索意识,为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开端。   姓名:孙明侠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处抽查得分  

 

第2课 机器人传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2)了解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3)掌握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传动及其发展方向。

(2)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2)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

(3)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辨别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传动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启发式、问答法、任务驱动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课件、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分类,同学们还记得有哪些吗? 生:答,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机器人的传动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分类,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在学习机器人的传动,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传动”?传动有哪些种类?? ②机器人是如何来传动的?

③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运用到了传动?

④你的生活中,看到过机器人传动吗?请举例说明。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图片进行讨论)。

通过播放ppt,图片举例说明并展示,让学生掌握物体是怎么利用传动系统传递动力的方式。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传动的内容,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个机器人,你认为它的传动类型是哪些呢?

师:齿轮传动,同学们都很聪明。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把讨论引向深入。(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传动”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传动”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只要平常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物体都利用了传动来工作。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本节课对传动的掌握,老师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利用两个瓶盖和1根橡皮筋,自制一组皮带传动的实验。

板书

机器人传动 传动的方式: 皮带传动

链传动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9

答:依次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菜单命令,就可以启动EXCEL了,双击桌面上EXCEL的图标,双击EXCEL文档。

2.EXCEL与Word、PowerPoint界面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共同点:都有标题栏、菜单栏、编辑区和状态栏组成。不同点主要是编辑区不同,Word为纸张,PowerPoint是窗口,EXCEL是网络表格。

3.与Word软件对比,EXCEL与Word菜单栏功能的相同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都有文件菜单、编辑菜单、视图菜单、插入菜单、工具菜单、窗口菜单、帮助菜单组成,并且菜单中的命令功能基本相同。

不同点:格式菜单中的内容不同,还有一个特别菜单,如Word中的表格菜单,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放映,EXCEL数据菜单。

4.EXCEL软件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答: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1)数据统计功能,丰富的函数.(2)图表功能,直观地表现数据。(3)数据库功能、排序、查询数

据。(4)网络功能

5.EXCEL中的工作薄与工作表的区别?

答:工作簿是EXCEL制作的文件,存放于硬盘中,扩展名为:.XLS 工作表是工作簿中用于输入,编辑数据的空白表格。

6.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几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多少行?多少列?

答: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每张工作表有256列,65535行。

7.什么是单元格地址?什么是区域地址?

答:单元格:行和列相交处的格子叫单元格。

单元格地址:也叫单元格名称,由列标+行标构成。8.关闭EXCEL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1)单机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2)执行“文件”——“退出”

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 实体机器人 篇10

主讲:万晓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何南下广东?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阅读、图片分析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南昌起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当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让我们通过一段影片再现那段历史。(播放影片)

面对如此惨剧,共产党用什么方式来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学生答:武装斗争

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南昌起义正是这个新阶段的开始。下面就让我们学习南昌起义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们看手上的学案,南昌起义的标题下有一个看图说话的栏目,请第一组的同学准备一下,由你们来回答相关问题。请组长安排一下,由谁答题。其他同学请完成小结表格中南昌起义的有关内容,并根据第一组同学的回答更正你的答案。

提示:这些题目的答案可不局限于书上第一个标题,希望同学们能先看完本课的内容,再作答。(学生准备)

(1)你能不能认出图片中正在讲话的是谁?猜一猜,站在台阶上的还有哪些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2)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南昌起义

(3)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省、市)?1927年8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4)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南下广东失败,部分转战

(5)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6)今天,我们有什么节日纪念这场运动?“八一”建军节

(教师总结,使用实物投影,看学生表格的完成情况。)

让我们在地图上看看南昌起义部队是如何转移的。(地图展示)占领南昌城不久,革命军南下广东,他们为什么要南下呢? 学生答:(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

教师总结: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北伐军的根据地,广东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革命军希望在广东建立根据地,再次北伐。

二、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的硝烟尚未散去,8月7日,中国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并在会后委派毛泽东到湖南领导该地的秋收起义。

这次,我们请第二组的同学准备一下,由你们来回答图片旁边的相关问题。请组长安排一下,由谁答题。其他同学请完成小结表格中秋收起义的有关内容,并根据第二组同学的回答更正你的答案。

(1)你能不能认出图片突出位置的是谁?毛泽东(2)图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秋收起义

(3)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1927年9月;湘赣边界(4)起义中,他们打出了什么旗帜?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5)他们的战略目标是攻打哪里?他们达成战略目标了吗?攻打长沙;没有达成

(6)他们转移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7)我们怎样评价这一事件?是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教师总结,使用实物投影,看学生表格的完成情况。)让我们再从地图上看看这次起义。

攻打长沙未果,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他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请同学们参考学案上的三段材料回答 参考资料:

材料一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三 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井冈山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根据地。

这些有利条件促使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在这里,战士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一段革命歌曲来了解。

(播放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展示红军歌谣: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干稻草那个软又黄,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心里暖洋洋暖洋洋,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反围剿那个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打胜仗。)

你觉得这首歌曲曲调如何? 学生答:欢快

吃粗粮,挖野菜,盖稻草,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战士们却唱出了欢快的歌曲,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学生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战士们是乐观的,他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放弃在大城市进行起义,转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他们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们的实践也得到了更多革命同志的认同与支持,于是,在中共革命史上同样值得重重写上一笔的井冈山会师开始了。

请第三组的同学准备一下,由你们来回答图片旁边的相关问题。请组长安排一下,由谁答题。其他同学请完成小结表格中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内容,并根据第三组同学的回答更正你的答案。

(1)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的时间?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图中握手的两个人是谁?朱德、毛泽东

(3)他们率领的是哪两支部队?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4)该事件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名称是什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我们怎么评价这支队伍?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6)之后,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发展的?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教师总结,使用实物投影,看学生表格的完成情况。)让我们在地图上看一看这次会师的路线。

会师后,新的队伍组建起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为什么却叫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教师展示资料,由学生朗读

(1925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组建,李济深任军长,中共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四军各部均有共产党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1927年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其后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

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故将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引发森林大火,井冈山根据地这个小小的火种点燃了更多的火把。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朱毛红军壮大了力量,又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展示图片)

上一篇:新时代下企业更需要人本精神下一篇:乒羽飞扬乒乓球大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