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精选8篇)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篇1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研究
传统的说法是: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因而词序、虚词特别重要。这是现代汉语的两个手段。有人讲这就是特点。现在又有人说汉语词序灵活、虚词常常省略。那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语序重要,这话是对的,但不限于汉语。以法语为例:
根据[法]G.Mauger《现代法语实用语法》,cher在名词后表示“昂贵”,在名词前表示“亲爱的”:
unmanteaucher昂贵的大衣
moncherami我亲爱的朋友
法语、英语等语言中词序都重要,不能单单说汉语词序重要就是汉语的特点。虚词也很重要,但不光是汉语如此。不能说虚词就是汉语的特点。
我们提两点:
1.汉语实词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复合词的构造和词组的构造,以及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遵循同一套规则。
中国的语法研究可以推到很早的古代。古人在注解古书时就开始谈论句子结构。研究较早的是虚词,古人称为“词、助字、助词、虚字”,最早的虚词著作是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
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马氏称语法为“葛郎玛”。20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法丛书》,收1898—1948这50年间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10种: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国文法草创(陈承泽,1922);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1922);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高等国文法(杨树达,1929);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1943);中国文法论(何容,1942);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国现代语法(王力,1943);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48)。
解放后有几部语法学著作值得推荐: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1952/1961);汉语口语语法/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1968);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吕叔湘,1979);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语法讲义(朱德熙,1982);语法答问(朱德熙,1985);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1993);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199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1998)。
中国最早称“文法”,“语法”是后来的术语。按说“文法”偏重指研究文言文,书面语的,“语法”偏重指白话文、口语的。现在一般称“语法”。
据陈望道考证,“文法”最早出于《史记》,指规则、法律而言。到宋代,“文法”成了文理、文势、作文、修辞的同义词。从《马氏文通》开始,“文法”成了现在的通常用法。“语法”最早见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跟宋代的“文法”义同。从1913年,胡以鲁编《国语学草创》,取得今天这种用法。
100多年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在印欧语语法学影响和启发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一些学者养成了以印欧语语法学的眼光看汉语的习惯,这也阻碍了我们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真实面目。弄清汉语语法的特点,进一步摆脱印欧语语法学的羁绊,是汉语语法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来源:儒森对外汉语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篇2
一、英语和汉语在总体结构和语法上存在的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系统的思想意识控制下得以发展的, 不同语言体系有着不同发展环境和思维系统。语法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规则, 是思想意识的结晶, 因此汉语和英语语法的区别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讲究明确具体, 汉语强调模糊抽象
意识和思想具有紧密的关系, 中国人喜欢用比较含蓄的言辞来体现深刻的韵味, 用较为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新鲜事物, 中国语言中多运用暗喻、明喻等方法, 表现出汉语独到的模糊性。而西方语言却恰恰相反, 他们强调语言的明确性、具体性, 表现为动态上以及词语的准确适用上, 每个单句之间的关系特别明确。
2、英语注重形合, 汉语注重意合
经过研究证明, 中国人思维方式是直觉式, 在语言表达上重视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因此汉语语法灵活多变, 并不是那么死板, 经常只要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也会有所改变。虽然语序对于汉语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汉语语法结构和词序是相对固定的, 以主谓宾为主要结构, 一般中心语在后而修饰词在前。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使用的汉语就特别重视用简练的词语描述事物, 表现言简意赅的特点, 并形成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 在意境上, 人们更加追求用复杂的语言进行表达, 表现出深远的韵味和丰富的情感。汉语经常会使用多个短语或者词, 以话题为中心进行语境的描写和渲染。
二、句法和词法构成的差异
句法和词法是语法的结构形式。句法是指句子和短语等范围的变化和构成规律。词法是词性、词形的变化和词顺序的规律。所以语法结构能够从他们句法和词法的变化上找到差异所在。
1、句法
语言之间句法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 详细对比两种语言之间的句法差异特别复杂, 我们仅从句法的特点上进行简单的对比说明。
(1) 主语:英语用名词词语作为句子的主语, 而现代汉语大部分短语和大部分实词都能够作为句子的主语。例如勇敢强于软弱, 是形容词为主语;明天有雨, 是时间作为主语;一丈就是十尺, 是量词作为主语等等, 这些主语都不能应用在英语结构中。
(2) 谓语:英语主要由动词来担任谓语, 而现代汉语中谓语在主语后边, 形容词和动词都能够充当。例如:他能力很强, 是用动词作为谓语;成绩良好, 是用形容词作为谓语;人的人品怎么样?是用代词作为谓语, 这些都不能应用在英语语法结构中。
(3) 兼语句, 通常是指本句话谓语连接的宾语成为下一句话的主语, 例如我推选他当组长, 我欣赏他睿智。他既能做主语也能做宾语, 这种用法经常出现在汉语中, 但英语会选择用介词来代替谓语。
(4) 连谓语:汉语谓语部分是由两个以上的连续的谓语组成。例如我打开房门走出来, 就是此类用法。然而在英语语法中, 两个动词间一定要加上表示连接或者方向的中间词。
2、词法
按照吕叔湘、丁声树等专家的看法, 汉语词性可以分为象声词、语助词、连词、副词、形容词、动词、量词、数词、代词、名词等十类。英语词性也分为十大类:冠词、感叹词、连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名词。从对词性名称看汉语有独特的象声词、语助词和量词, 而英语比较独特的是冠词、感叹词和介词。英语和汉语都比较重视名词, 它是描述事物整体特征, 在构成名词时, 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汉语、英语的主要区别。英语事物的名称和另一个事物是没有关系的, 而汉语从宏观出发, 用比较熟悉的事物对名词进行联系和表达。汉语中特殊的是拟声词和量词。赵元任认为量词能够分为九大类, 例如把、张、面等等, 量词的应用更加有利于表达汉语的意境。汉语中量词应用频率较高, 表述特别丰富, 例如一辆车、一头猪、一把剪刀、一口人等, 这些语法都是英语所不具有的。
汉语中比较善于使用虚词, 汉语的结构和表达的意义与虚词的加入, 会产生明显变化, 例如我的妈妈与我和妈妈, 其结构就存在差异, 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词音节的数量对语法形式有一定影响, 即使是单音节也不可以独立使用, 一些双音节后边需要双音节的词联合成为短语使用。古代汉语中使用单音节的情况比较多见, 现代汉语中词句结构的主体是双音节词。例如古语中的目, 现代汉语称之为眼睛等。这些在英语上是难以解释的。英语使用介词较多, 分为复杂介词和简单介词, 简单介词数量就有70多个。另外还有冠词, 冠词是对名词进行限定, 冠词分为不定冠词和定冠词。
三、结束语
英语和汉语语法上的差异, 是不同文化下形成的不同风格。汉语意境朦胧、语法结构复杂, 不同结构的句子可以表达同一思想主题, 而英语语法讲究简单明了。所以, 了解汉语语法就要通过了解它的表达语境分析其内在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文化底蕴, 因此汉语语法要得到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正确区分和把握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差异, 能够利于两种语言的发展, 现代人不要武断的用英语语法去理解汉语语法, 更要尊重各自的特点, 并加以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静.试论英汉语法的区别性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 (03) .
[2]李玢.汉英对比分析下的对外汉语教学量词问题研究[J].兰州大学, 2013 (04) .
汉语语法通则和词语个性分析 篇3
关键词:语法通则 词语个性 活用 兼类 重叠 形象化 方言
一、引言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通则是语法的基本规则或规律。例如:“西洋语法要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这是通则,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汉语则是在主语可知的情况下,不用为常,这是通则,而不是例外。”(王力《语言学词典》)
词性指个别的词在词的语法分类中的属性,词的语法分类以全体的词为对象,词性是个别的词归类的结果。例如:“木头”在语法上是名词,名词就是它的词性;“绊住”在语法上是动词,动词就是它的词性。
词的个性一方面指“词的变性”,它是指因在句子中语法位置的关系,受其它词的影响而变化其原有的词性。它与词的本性,即“词本来具有的词性”是对立的。例如: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就是词序固定。所以汉语的限制词必须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假如把它移到后面,它就变成了一种说明语。另一方面,词的个性则指因受语境的影响,而强调语言的某种特殊功能时,词语的用法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下面将从词语的兼类、活用、重叠、形象化、方言性等五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汉语的语法通则和词语个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词语兼类
词语兼类指同一个词兼属不同词类的现象。造成兼类的原因一般是兼类的词同时具有两种或更多词类的语法特征。兼类的词分属不同词类时,它们在词义上彼此有密切的联系。下面以名词的兼类现象为例说明其兼类的个性特征和语法通则。
(1)还动不动就唱“思想起当年事好不悲凉”。《扛锄头的女人》
(2)朴光子问过李成浩,才知道那日本兵叫山田,从军前是一个挺有成就的画家,到要塞后因为思想激进,经常说些反对大东亚圣战的话,而遭了那个军曹的打。《女人朴光子》
(3)他的脸也一天天地开始变得红润起来,给人很健康很阳光的感觉。《夜有多深》
(4)阳光下,小溪一般的汗水从土豆的脸上汩汩而下,他不去擦。《防盗窗》
“思想”和“阳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义项分别为:
思想:①名词,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②名词,念头、想法。③动词,思量。
阳光:①名词,日光。②形容词,属性词。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③形容词,属性词。(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
例(1)和例(2)中的“思想”分别是动词和名词的用法,这是一种名动兼类的现象。例(3)和例(4)中的“阳光”则是名形兼类现象,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的用法。名动和名形兼类就是某些具有名词语法性质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失去了名词的语法性质,而获得了动词或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实际上在名词词类里,能够具有兼类性质的名词是相当少的,因此可以说,这类具有动词或形容词性质的名词是名词词类的一种个性特征。另外,这类名动和名形兼类现象又具有共同的语法性质,构成了共同的语法规则。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指的是某个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而用作其它词类的现象。
(5)曼小顾,你木头呀?《花瓶》
(6)天台中央有个水塔,漆成墨绿色的木头盖子上搁着的一本书,翻在49页,最上面一行写着:“化疗及手术后应以气血双补,增进食欲为原则,可饮用北芪瘦肉汤、蒸鸡蛋豆腐……”《在你伤口微笑》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木头”的义项为:名词。木材和木料的统称。
经过比较分析可知,在例(5)中“木头”作谓语成分,而木头的词语本性是名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单独作谓语的,所以“木头”此时临时活用为了动词,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现象。在例(6)中“木头”虽然作定语,但不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现象,因为名词具有直接修饰别的名词成分的语法功能。名词的活用现象同名词的兼类现象一样,在名词词类里只占了一小部分,另外,名词活用后有着自己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性质,具有作为名词而区别于同类其它名词的语法个性特征,并且这些活用的名词用法只是临时性的,并不能改变名词的基本语法性质和功能,从而它们又有了共性特征。
四、词语重叠
词语重叠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在语言现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下表是约7000字的短篇小说《花瓶》中的词语重叠统计:
(7)曼小顾捋捋穗额前的头发,再看看还没有人样的婴儿。
(8)你满河滩里问问,我是不是对得起你,你以为我真的买不着沙子呀咋地?
从例(7)和例(8)可以看出,“捋捋、看看和问问”等单音节动词重叠具有共同的语法形式即AA式,表示短时轻量的语法意义,如“捋捋”是一个短暂的、轻微的整理头发的动作行为。从表中可以看出,AA式词语占重叠词语总数的53%,而实际上在全文中也只出现过24次,而单音节动词重叠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说重叠现象也只是整个语言现象中的一小部分,是一種语言个性,但它们各自的重叠又有着共同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五、词语的形象化
词语的形象化指的是某些词语的特殊运用使语言的描绘或表达更加具体、生动,从而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9)长长的枝条垂下来,善解人意的抚摸着我。(《扛锄头的女人》)
(10)他上下看了看,就从空调板上站了起来,猫腰又坐回了那半罅隙里。(《防盗窗》)
(11)胸脯里的兔子再次蹦了出来。(《天窗》)
(12)那个清晨,曼小顾的家里溢满了哇哇的哭声,闷闷的。(《花瓶》)
(13)原本安静的青椒棵子此时也有些闹腾,趁着一股风呼呼涌涌地往我身边挤,其中一棵还绊住了我的一条腿。(《扛锄头的女人》)
猫腰和兔子分别形象地描述了人物的动作行为和心脏七上八下的跳动特征。“溢满”把哭声的空间范围程度形象地表达了出来。“闹腾、挤”本来是表示动态的词语,却和静态的枝条和青椒棵子相结合,赋予了枝条和青椒棵子鲜明的人性化特征,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把原属甲事物的修饰语临时用于乙事物,或者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或者把形容物的词语移用于人,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个性化气息,构成了独特的共性特征。
六、词语的方言特征
词语的方言特征指的是带有地方口语色彩的词语使语言的鲜明个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功能。
(14)霍品不答,却瞅着刘会计脖子上的伤痕问,又挂彩了?(《逆水而行》)
(15)中不中,试试呗。(《防盗窗》)
(16)家里没有男人,可村里举胜子家也没有男人,日子反而活络得不行。(《天窗》)
(17)那个小孩儿来自隔壁弄堂,黄巴巴的没洗净的脸,头发也是枯黄而且稀疏的,但眉眼还算清秀。(《红光》)
上面例子中的“挂彩、中、活络、弄堂”等带有明显的地方语言色彩,“挂彩”就是受伤流血,“中”就是同意,“活络”就是通达,“弄堂”就是小巷的意思。这些方言词的使用,增强了词语的地方个性,闻其言,知其地,使语言生动活泼,有助于增强表达效果。
七、结语
总之,语法通则和词语个性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语法现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人类语言系统中的两类根本结构关系。语法通则就如同聚合关系链条上的具有同类性质可以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语法单位。词语个性就如同组合关系上的独特语法成分。在组合关系的线性排列上任何一个词语都是一个独特的词语,而在聚合关系的纵向排列上则是一类一类的词语。众多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个性特征相结合便构成了一系列语法通则,而某个语法通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转换成了具体的词语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史海峰.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8).
[4]董晓英.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5]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6]王力.语言学词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篇4
字的重新分析和汉语语义语法的研究
语法是理据载体组合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构造规则.对规则的研究不应满足于描写,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生成.生成的方式会因语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就汉语来说,这种变化的基本规律就是昨日的结构单位转化为今日的理据载体,并由此引发基本结构单位构造规则的转型,因而需要进行重新分析,建设新的语言理论.<说文解字>的“以形释义”是汉语因结构单位生成方式的变化而对字的结构规则进行的第一次重新分析,重共时的.描写;清儒的“因声求义”是对这一分析的深化,重历时的生成.表达一个概念的字组的大量产生使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的生成方式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特点是从空间的“面”转向时间的“线”,从“形”转向“序”,而字就是这一转化的枢纽,因为它是结构单位的空间生成的终点,而时间的“序”的生成则以此为起点,这一空间终点与时间起点的交集使字成为汉语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结构单位.生成方式的这种变化使汉语研究的重心从语汇字法转向语汇句法.
作 者:徐通锵 Xu Tongqia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刊 名:语文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年,卷(期):“”(3)分类号:H13关键词:重新分析 字 字组 生成 时空交集 语汇语法
对外汉语语法 笔记 篇5
一、对象不同:
1)本体——中国学生
2)学生用对外汉语语法——外国人
3)教师用——对外汉语教师(2、3存在母语正负迁移现象)
二、教学内容不同:
1)重点和难点不同
语感问题
2)内容安排不同
教师:集中
学生:一般分散 3)内容深度不同
教师用的深度大于学生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语法单位: 句子 短语 词 语素
二、语法特点:P23(五点)
第三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地位和方法
一、地位:P26(3点)
二、注意问题P27(3点)第三点:1)讲解词语意思
驾驶:开车(口语)开飞机、开船
2)课堂用语用简洁和固定也是必要的3)语法点讲解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P29
一、基本方法 3个 基本教学环节:
带读和解释生词——带读课文——串法时讲到本课的语法点——某些功能词的用法——某一特定的句式——就课本上出现该例句展开讲解 Eg:你、我虚指
你+什么
我+什么——归纳法 造句——演绎法
你做什么、我做什么——归纳法 类比法:
交给学生句型或范句,通过模仿或替换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
二、语法规则的表述方法P29 1)文字法:最基本、最常用
2)公式法:用于某些固定结构和句式的表述
3)比较法:比较用法有相近和相似之处的语法点,比较法一般用于有一定语法基础之后。4)对比法:汉英对比慎重用 5)图表法:阶段性总结时可用
第二章
第一节 语素P31 吓一跳
恐吓
两个字是两个语素
第二节 词P35
1、定义
2、词的判定:1)能充当句法成分是实词
2)剩余法:不能充当成分,但提取句子成分后剩下的组成部分是虚词 3)扩展法:对词语内部展开分析
3、离合词P38
第三节 词的构造P41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1)复合式:词根+词根(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
其中,补充:a、补充型中的特殊形式(名量式
花朵)b、重叠式合成词(两个语素 星星)叠音词(一个语素 猩猩)
2)附加词:词根+词缀
后缀较多 a、n词性类后缀 b、非名词性类后缀
c、中缀“里”“得”“不”:傻里傻气
区别:吃得消 来不及(词)吃不饱 来得早(短语)
d、汉语词缀特点:
1)真词缀不多,类词缀很丰富
2)词缀中 3)词缀不但可以加在语素上构成词,还可加载短语中 4)类词缀构词能力强
第三章
词类(上)P54 第一节 概说
词类:词按语法功能分类,是集合概念。词性:(一类/一个)词所具备的语法功能
一、词的语法功能P55
1、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区分实词和虚词
2、实词小类: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1)与程度副词组合能力区分:动词、形容词
2)年、小时是量词还是名词?(加结构助词“的”
or
加量词)
3、虚词:能组合或附着于何种实词
时态助词:附着于动词后
介词:后接体(名)词性
二、现汉词的分类:P56 A、实词:体、谓、加
1、体词:主要充当主宾,一般不做谓语
2、谓词:主要作谓语,有时也作主宾
3、加词:不作主宾、谓,只能作修饰语。
B、本教材的词类体系
C、词的跨类问题:P58 1)兼类:词形相同,词义有关联,具有两类或更多词类的功能。2)同音词:词形同音,但用法不同,意义无关联。3)活用:临时性
4)借用:主要指借用量词
不改变词性
第二节
名词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P59 a、汉语名词没有(阴阳)性的分别,借用词汇手段表示
语法特点:
A、与词的组合能力:受数量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 B、词形变化:无单复数词形变化
C、句法功能:经常作主宾,一般不作谓语和状语
(二)1、专有
2、普通(可量数、不可量数)
3、关注名词的特殊类别和用法(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
(模糊多数、确定数)不+们
(三)1、充当谓语P61
2、充当状语P62
3、名词的重叠P63
4、“们”的用法P63 1)用于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人称代词,“们”表示复数的后缀。
2)用于指人的名词后,整体构成短语,“们”是表示复数的数量助词。不用“们”的场合:
1)表示相对或互逆关系的指人名词后不用“们”。2)“们”排斥和确数成分词项
3)表复数不一定要“们”,“们”不是汉语复数的必须标志。1)——基于不同角度。相异——同质
夫妻们(错)兄弟们(错)——强调同质可以加,不强调则不可以
(四)名词的附类P64
一、方位词
a、16个单音及复合方位词(封闭)
b、语法特点:一般情况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要附在其他词语后
“上”、“下”用法的对称性分析
前提:语义的对称性——用法的对称性 A、对称性:
1)方位 例: 山上——山下
2)时间:(时间前段)
(时间后段)
“上”表示刚过去
“下”表示即将到来
例:上半度——下半度
3)排序:“上”表示顺序靠前,“下”表顺序靠后
例:上一个——下一个 4)等级:“上”表示等级品质高,“下”表等级品质低
例:上级——下级 B、不对称性:
1、“上”用法更多、更复杂 1)表事物表面:墙上 2)事物内部:书上
3)事物的某方面:工作上
4)表年龄词后,表时间:七岁上
2、“下”有类似用法,表节令词后:当下、时下
二、时间名词
1)分类
1、表时点和时间
2、表过去、现在、将来 2)语法特点:主、状、补语 3)时间的表达顺序,从大到小
近义词辨析
以后——后来(P67):某一时间之后,都可单用
(后来)只能单用 以后——可附着使用(那天以后)语义上:以后——过去、将来
后来——过去
三、处所名词P67
1、种类:A、所有地名、专有名词
B、表处所的普通名词
2、语法功能:单用、附着即可、作主宾、加介词后作状
3、处所语序表达:从大到小
第三节
数词P71
一、分类(基数、序数、数量数词:俩、三(指人)
二、辨析:两 一 二
第四节 量词P76
一、语法特点:不单用p76
二、分类:
1、语素构成:1)单纯(个、条、位)
2)复合(人次、车次、架次)
2、修饰对象:1)名量(个、条、位)
2)动量(次、回、番)
3、来源:1)专用(个、条、位)
2)借用(眼、捆、尾)
4、专用量词的小类(集体、个体)
三、辨析:点儿——些P77
1、数词的限制——肯定句可以用“一”,否定句“点儿”前可加半。
2、修饰对象(名、谓、可数与否)点儿程度上小,修饰可数,“一些”可修饰可数或不可数。
一点儿(补语)——有点儿(句法成分)点表程度(作状语)
四、量词小类 度量词:
货币、温度、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容量
复合量词:例次(实验)台套(仪器)、件套、吨公里、秒立方米
五、量词重叠
1、AA式P80
2、“一”AA式与AA式差别:(使用频率差别)1)主语:“每一”
一个个都撅着嘴 2)定语,表多,不作谓语
一阵阵掌声
3)状语,逐一,受双音x影响(节律控制)
习惯性说话
3、“一AA”——“AA”的条件限制P81
第四章 词类中
一、动词的语法特点P82
二、分类A、语义特征:。。
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使令动词 “使”的归属?
B、更具带宾与否分类 C、据动词情状分类P85
三、动词的重叠、P87
离合词P38
第二节形容词P89
第三节区别词P95
第四节副词P96 专题:多用副词“就” 认知语法成就:
即:时间数量——关联——语气
就1:时间副词,表事情或动作即将发生或在很短时间内发生。Eg:他马上就回来。就2:时间副词,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发生得很早。
Eg:我六点就起床了。就3:关联副词,动作前后相承
eg:我看完电影就回家了。
就4:关联副词,复句后一分句关联前后。Eg:如果下雨,我就不去了。就5:范围副词,表限定 eg:我就喜欢游泳
就6:语气副词,加强肯定,表意志坚决
eg:你不要说了,我就不去了。时间副词:
就1就2 :初级,主观性,已然表很早,未然表间隔短。1)短时义副词、名词+就
eg: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2)时段词语+就
eg:我走路十分钟就到了。3)就+要
eg:就要下雨了。
4)表已然,“早”类词语+就,“从”。。+就
时点+就
Eg:其实我很早就知道了。
我从很小就认识他了。
我十岁就离开了。关联副词: 就3:初级,表动作之间的关1)动词性短语+就3+动词性短语
eg:下课就看电视
2)“一+动词性短语+就+动词性短语”
eg:一听就笑了。就4:初级,复句后一分句的关联
联 1)主语+动短语,就+动短语
eg:他想好好复习一下,就没有去玩。2)顺承,主语不同。
Eg:你刚走,他就来了。
3)使用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只要、既然、因为。。就
eg:只要你有决心,就可以学好汉语。
就5:初级下——中级,表限定
典型用法:就+述宾/小句
非典型用法:就+像/这样
eg:月饼的形状就像一个月亮。就6:表语气(可删除)中级,加强语气 1)就+在/在于
eg:快乐就在生活之中。
2)就+动词短语 eg:吃药就可以,不用住院。副词“就”的偏误:
1)遗漏:eg:我们刚进屋,下大雨了(错)
2)错序
eg:昨天刚下课,就他来找我了。(错)
3)误加上
eg:要是我汉语学的好,我就倒想参加那样活动(错)
4)误代 eg:现在,北京的天气特别热,要是我去外边,我快累了,(就错)快出汗了
第五节代词P107
第五章
词类(下)第一节 介词P123
一、介词的位置
1)句首介词:关于。。
至于。。2)状位介词:替/叫/被/将/同/让
3)放句末:自/于+处所(来自哪儿)
4)放句首、状语:对于/为了/按/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沿着/随着 句子结构简单,则可以放在句中。
二、辨析近义介词用法:
1)结构: 经常组成什么样的结构
“由”经常搭配抽象意义,有相对固定的结构,eg:由。。构成/组成(从。。构成 错)“从”表示具体出发点,“在”固定处所位置。Eg:“从。。来/出来”(在。来/出来 错)
“在”常在宾语后带有方位词“里、外、上、下” “自”自。。以来/之后/之日起 “当”当。。的时候 “对”对/对于。。来说 “除”除了。。以外/之外 2)介词和其他词搭配
介词+名词(遵照、本着)介词+动词(跟、对)3)音节限制 当,在:表时间 4)语义功能
三、具体介词分析P125
第二节 连词P130 除连接性外,无其它修饰功能。
第六章 短语
(一)短语的结构类别
一、实+实
五种基本、三种特殊:连动、兼语、同位 量词和方位短语
二、实+虚 1)介词短语 2)“的”字短语
3)“所”字短语(所+v)4)比况短语:。。似的/一般/一样/般(等助词)
辨析P175
第七章 句法成分
第八章 句型和句类
第九章 句式——被动句专题
1、无标被动句
2、“被”字句 N1+被+(N2)+N+C 1)N1是生命体,不用“被”可能由受事变为施事 2)“被”字带有宾语,替换会导致宾语无法处理。3)N1非生命体,可以不用加“被”。
一、结构要求
a、主语是生命体,可能被误认为施事时需要用“被”字句。b、句中需要引出施事来,也需要“被”字句。Eg:他被香水熏的晕乎乎
C、谓语动词是单音节动词时,一般需要“被” Eg :东西被抢,他很伤心。
二、语用功能及语体色彩
a、“被”动句被动意味较强,多表示不如意,不情愿的事,无标客观陈述的意味更浓。b、无标——“被”字句: 口语——书面语
“被”口语对应词:“叫” “让” “给” “被、给”一般不加施事,“叫、让”一定要带施事
3、“由”字句 1)由介词“由”引出施事的句子(对应英语的被动语态)
2)由字句 和被字句 的区别 a、主语: 泛指/定指——定指
人事方面/这件事由他处理 这件事被他处理 b、补语的有无,可以没有——一般有补语或时态助词
问题由厂方解决——问题被厂方解决了。
c、施事:强调施事,一定要出现施事——不一定要
小说由他改编——小说被他改编了
d、谓语动词:没有“遭受”义的动词——负面词、表示遭受、遭遇和某些心理感知的动词
(任命、处理)中性词 此时可互换(由、被)
f、语义和语用的差别:主动性(中性)——中性、消极(被动性)
4、“是。。的”(可表被动)1)需要更多地表义信息 2)强调
5、被动义动词:遭受动词构成被动词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
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2.系事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
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
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 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
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11.处所
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书放抽屉里。/回娘家。12.时间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星期五。13.目的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如:
出版社在催书稿。/他在跑材料。14.原因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用介词“因为”引进。如:
他在愁经费。/别计较他的话。
(三)名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1,领属:我们的学校/弟弟的书包 2,处属:天上的云彩/室外的温度 3.时属:当时的情况/过去的历史 4.从属: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 5.隶属:兔子的尾巴/孔雀的羽毛 6.含属:蔬菜的味道/妹妹的脾气 7.质料:老虎皮的坐垫/杉木的扁担 8.来源:中国的留学生/四川的榨菜 9.种属: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 10.相关:李先生的消息/爱情的传说 11.类属:金黄色的麦浪/人工的心脏 12.比喻:金刚石的性格/历史的车轮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1、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 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
2、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 买毛衣、织毛衣 打人、来人 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月亮渐渐升起来了。妈妈高兴地点点头。
(一)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指向动词。
你砍快了,慢一点!我看完了《红楼梦》 第二,指向主语。我砍累了。我学会了滑雪。
第三,指向宾语。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他一连发出界两个球。第四,指向“把”的宾语。砍树把刀都砍钝了。他把牙都吃坏了。2.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血压急剧下降。我经常打乒乓球。
第二,前指主语。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
第三,后指宾语。花也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第四,前指介词“把”的宾语。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师傅们把楼板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
3.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第二,前指主语。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例如: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孙静在家等了一上午的电话。
(二)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1、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王冕死了父亲。苹果吃了三个。孩子被奶奶抱进了大门。奶奶哭瞎了眼睛。
2、一个句法结构中,语义上可能有多种指向的分析。我答对了两道题。
3、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例如: 陈斌最喜欢游泳。
她又买了一件毛衣。→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C
.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D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篇6
古文字学导论
不对称与标记论
古代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汉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上古语法语法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申小龙
语言论[美]布龙菲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文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
确定筹委会委员名单(等待确定)
会议议程(基本不变)
会议须知(基本不变)
开幕词(其他组员)
第二届研究生会筹备工作报告(自己写 大头)第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其他组员)
选举办法(基本不变)
监计票人名单(我们去找不是候选人的计票)监计票人工作职能(不变)
(一定程度上改写)倡议书
闭幕词(其他组员)
候选人简介(其他组员)
代表名单(等待确定)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篇7
吕文华 (2002) 指出评估一部教材的语法主要看两个方面, 即语法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实用, 语法项目的编排是否合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2008) (以下简称《大纲》) 在编写过程中, 以语言交际理论为指导, 参照《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等国际认可的语言能力标准, 同时借鉴多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大纲的经验和成果, 吸取国际汉语教学经验, 并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研,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通用性, 因此, 这部大纲的常用语法项目分级表可作为海外对外汉语教材语法编写的最直接依据。本文分析的教材的适用对象是海外中学生, 因此本文将教材选取的语法点与《大纲》的“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中的语法点进行比对, 描述这套教材语法点的选取情况, 旨在为海外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的语法点选取提供借鉴, 促进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建设更进一步发展。
一、《跟我学汉语》语法数量的统计及分析
《跟我学汉语》这套教材的学生用书包含语法点总数为122个, 其中有86个语法点选自《大纲》, 《大纲》的“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列出的语法点总数是143个,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用书中大约有70.5%的语法点选自《大纲》, 约占《大纲》语法点总数的60.1%。也就是说本套教材大部分的语法点都属于《大纲》列出的常用汉语语法项目表中的语法点, 而且这些语法点基本涵盖《大纲》列出的所有常用语法项目。
《大纲》编者指出, 其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是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中文教师协会、孔子学院、中文教学机构参与基础调研、意见反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最大限度地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由此说明, 本套教材在语法点选用方面基本符合简明、实用的原则。
由于青少年学习者与成人相比, 情绪情感发展还不够成熟, 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如果选用的语法点过难, 就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选用简明、实用的语法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他们不仅容易学会而且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会使他们产生自我价值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 本套教材在语法点选用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通过比对和统计, 我们发现学生用书中选自《大纲》各级的语法点占《大纲》相应级别语法点的比例分别是78.95%、80.77%、57.89%、53.13%、39.29%, 除了学生用书选自《大纲》二级的语法点占《大纲》二级语法点的比例略高于选自《大纲》一级的语法点占《大纲》一级语法点的比例之外, 本套教材选自《大纲》的各级语法点随着难度级别的增大, 比例越来越低。级别越高, 说明语法点难度越大, 由此说明, 这套教材在选取语法点时总体上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 符合青少年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跟我学汉语》语法点具体内容的考察和分析
学生用书选用的难度相对较大的四五级语法项目内容主要有:副词 (5个) 、助词 (2个) 、补语 (9个) 、比较句 (2个) 、兼语句 (1个) 、强调句 (2个) 、复句 (4个) 、“把”字句 (2个) 、“被”字句 (1个) ;虽然这些语法项目虽然是语法习得的难点, 但是尽量选择了语法项目的较简单的结构形式。由于青少年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 是能够理解这些抽象的语法点的, 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此外, 通过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1999) 的比对, 发现这些语法点都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中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学生用书中的36个不是选自《大纲》的“其他语法点 (1) ”中, 只有5个选自丙级语法项目, 分别是:反问句“为什么不……呢?”、“难道……吗?”、“谁不……呢?”, 复句“不是……而是……”和连词“再说”。这些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都是在第四册才出现, 学生在学习了前三册的基础上, 具备了一定的汉语知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能力也有了提高, 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剩下的31个语法点全部选自甲乙级语法项目, 包括:动词、形容词、形容词重叠、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副词、数词、量词、介词、连词、句子成分、复句、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呢”的提问、固定格式“又……又……”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而《大纲》常用汉语语法项目表中又未标注的词类, 此外, 选用的复句和固定格式也是日常表达中比较常用的。可以说本套教材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需要选用了这些语法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海外对外汉语教材语法点的选用建议
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在编写海外对外汉语教材时, 对于语法点的选取可作如下考虑。
(一) 语法点应该适量。
在确定海外对外汉语教材语法点的数量时, 包括总量、各年级的数量、每单元或每课的平均数量, 应在考虑海外青少年学习者的特点、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学时学制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颁布的语法大纲, 特别是那些在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学经验、借鉴了多种教学大纲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大纲, 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2008) ;另外也要关注最新的成果, 及时修订教材。
(二) 选取学习者最需要、最常用的语法点。
青少年学习者与成人相比, 情绪情感发展还不够成熟, 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简明、实用的语法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他们不仅容易学会而且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会使他们产生自我价值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内在动机, 而且由于环境、学时、学制等因素的限制,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学习系统的汉语语法知识, 更需要学习实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绂, 朱志平.跟我学汉语 (英文版1-4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004.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 (长期进修)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3]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4]吕文华.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 2002, 4.
[5]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 4.
[6]杨寄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
[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 1997, 2.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篇8
摘 要:迁移理论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汉语与英语同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语对英语的学习有相通之处,对英语的学习会产生正迁移,这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本文重点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很多相同之处,说明汉语语法正迁移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表现,提出了一些促进正迁移的教学措施,以促进英语语法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汉语语法;英语语法;正迁移
一、前言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所以有关汉语对英语负迁移的研究较多是必然的。但仔细分析,汉语与英语之间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笔者发现,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法,句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同,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也存在正迁移,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正迁移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结合作者的英语语法学习与教学经验,重点研究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正迁移。
二、汉语语法正迁移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表现
1.词层面的正迁移
(1)词的分类。汉语语法依据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将它们分成了15类,分别是: 名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象声词。英语也是依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划分为: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和限定词等10类。可以看出,两种语言使用的标准是一样的,类别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在讲解时,教师如能适时地将它们与汉语语法相对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词的作用。不同词类的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名词和代词在两种语言中都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动词用作谓语; 形容词用作定语; 副词作状语; 连词连接词词组分句和句子。这些词的用法的相同之处作为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正迁移,完全是可以被学生轻松接受,轻易理解和记住的。
2.分句层面的正迁移
(1)分句成分。无论是汉语的单句还是英语的分句,他们在组成成份上大体相同,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主语都是谈论的话题;谓语是由动词充当,表明主语的行为动作或状态;宾语是主语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是受动对象;状语是表明动作、行为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等内容的成分,主要由副词来充当;而补语是补充说明句子其它成分的。
(2)分句类型。英汉两种语言都各有7中基本句型: SVC,SV,SVA,SVO,SVOO,SVOC,SVOA。所有的英语句子一定属于这七种分句类型中的某一种,它是英语语法的基础,因此它的掌握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学生英语语法水平的高低,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认识汉语的这一正迁移特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语法。
3.句子层面的正迁移
(1)句子关系。根据意义不同,汉语的复句可以分成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联合复句中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这正和英语中的并列结构一样。英语中的并列结构也是指两个意义相关、层次相同、句法功能也相同,由并列连词或其他并列手段连接起来的语法结构序列。在英语语法学习中,学生总是忘记使用并列连词,造出如下的错误句子来:Jane is slender,Mary is stout.很显然,这个并列结构缺少并列连词but,如让学生将它翻译成汉语( 琼身材苗条,而玛丽却肥胖),他们就会使用连词。教师上课时运用这种对比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就能留下深刻记忆,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这也是利用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正迁移来从事教学的典型例子。
(2)句子类型。英汉两种语言都依照句子的交际功能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类型。陈述句是陈述事实的,如:我们学习英语 We study English.疑问句是询问情况的,如:这是什么? What is this?感叹句是表达强烈感情的,如: 今天天气真好! What a fine day today! 祈使句是表示命令、指示、要求、建议等的,如: 来和我一起吃饭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me.类型相同,表达相似,如果掌握了汉语句子类型的知识,英语的句子类型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了。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利用正迁移。英语语法用法纷繁复杂,学生往往是谈语法色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英语语法课上适时地将英汉两种语言形成对比,找出相同或相似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会产生正迁移,只要加以合理利用,還是能学好英语语法的。
2.教会学生细心观察,学会联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随时去观察,将所学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做一些比较,学会联想,试图将它们建立起联系,并将英语语法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适当地使用汉语。现代英语教学主张用全英文授课,给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环境,这一主张固然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在英语语法课程中,专业术语较多,如果用英语来解释,既费时又费力,反而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因此,语法老师适当地使用一些汉语,学生一听就会明白,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会解决学生的一些理解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对英语语法的惧怕心理,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性,完全能够产生正迁移,而且这种正迁移也是可行,可取的英语语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1]Arnold, Jane.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Odlin,T.Language Transfer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 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徐华锋.刍议正迁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9, (8) .
[5]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
作者简介:曹雨(1990-),女,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推荐阅读:
汉语语法学05-17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08-01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08-11
对外汉语重要语法08-29
语法教学对外汉语11-2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05-24
汉语词性的语法功能08-25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案05-24
汉语语法的文化内涵12-08
汉语语法与修辞的论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