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2024-08-11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精选8篇)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1

汉语语法教案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讲解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词类,各类词的用法,短语结构的类型,句子分析和句子的类型,句子的复杂化和句式的变化等,使学生系统掌握语法知识,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提高分析语句和识别、改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词类之间的区别;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一些常用虚词的用法;句子分析及确定句型;多重复句的分析;识别和改正病句。具体说来,词类部分,以虚词为重点,以识别同形异类词为难点;短语部分,以短语的结构类型为重点,以复杂短语的分析为难点;单句部分,以句子成分的划分为重点,以句型的识别为难点;复句部分,以复句类型为重点,以多重复句的分析为难点;病句部分,以判别病句类型为重点,以如何修改为难点。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是什么

讲语法,总要给语法下定义,然而语法的定义却是不大好下的。好的定义,应该符合准确、完备、简明三个条件。要做到这三条,是很困难的。高更生先生在《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中所下的定义:“语法是语言中大小音义结合体的组合、聚合规律。”(见该书第2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定义,它符合“准确、完备、简明”这三个条件。此定义中所说的“大小音义结合体”即指各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这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组合问题,又有聚合问题。所以上述定义很准确,又很完备,它排除了“语言结构”这种说法的笼统性,又将聚合现象包括了进来。同时它也是简明的。

(二)语法学的分类

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词法学的研究范围是词的结构、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学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法和句法有相互依存的关系。(1)合成词的组合情况与短语的组合情况基本一致,即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组合规律:主谓、偏正、动宾、补充、联合。这说明汉语在词的构造和句法构造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结构规律。(2)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语法功能,特别是词与词的组合情况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而后者正是句法结构规律。例如,名词一般排斥副词,结合数量短语,动词、形容词正好相反。如“不黑板”“很粉笔”不说,可说“不走”“很好”。又以“看小说”为例,从词法进行分析,“看”是动词,“小说”是名词。定为动词、名词的依据很多,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看”可以带宾语,经常作谓语;“小说”经常做主语、宾语,而能否作主语、谓语、宾语等,正是词的句法特征,可见,词法是离不开句法的。从句法进行分析,“看小说”是动宾短语,这是因为动词“看”直接放在名词前,名词“小说”放在动词后,两者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即动宾关系。而“看”是动词,“小说”是名词,这些词类定名正是词的句法功能的体现。可见,句法和词法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2.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是材料。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例如:鱼!妙!好!票!3.短语:短语是语法上和语义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语调成为句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短语有以下特征:

(1)短语是交际造句的备用的材料单位,语言的静态单位,短语本身没有进入说话的语言环境,没有目的性、针对性,没有语调。因而短语不等于句子,虽然有的短语独立出来比某些句子还长,但对它所从属的句子来说,它永远是小于句子的。

(2)从语言单位看,短语是句子内部的语法单位,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因此,短语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法单位。

4.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句子的特征:

①句子都与一定的说话环境(说话对象、时间、地点等)相联系,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目的性(告诉别人一件事、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向别人命令或请求、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就与词、短语不同。如单说“鱼”是一个词,但别人钓鱼时,看见鱼上钩了,就高兴得说“鱼!”这时的“鱼”就是句子了。这里的“鱼!”之所以成为一个句子,是跟“钓鱼”这个环境有关,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表达了一种惊喜的心情。又如“好文章”单说是一个偏正短语,但当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看到一篇写得十分精彩的文章,就激动得说“好文章!”这时,“好文章”就不再是短语了,而变成了名词性非主谓句。因此,词或短语如果具有了某种目的,就可以成为句子。

②句子有特定的句调。这是句子特有的,词、短语不具有。

③句子在材料上和结构方式上往往和词、短语等同。

词(短语)+句调=句子

(2)句子的种类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可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首先分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句又分五种: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3)句子、短语、词三者的关系

句子和短语、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词、短语构成句子,句子抛开句调就是词或者短语,因此,句子在材料上和结构方式上往往和词、短语相同。但是,词、短语同句子也有不同,它们的区别是:词、短语没有句调,没有目的性;词、短语是语言的备用单位、静态单位,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动态单位,是“成品”。短语和词加上句调后从备用单位(材料)变成使用单位(成品)——句子。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有8种: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这8种成分是句子的一般成分。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语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四种。

三、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析句方法,又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叫多分法。大体上看,它把句子作为分析的对象,以找中心词为重点,以确定句子的六大成分,寻找句子的格局为目的,方法上以多分为主。中心词分析法不承认短语能作句子成分。如“小王认真地读完了马列的书。”一句采用中心词分析法便可作这样的分析:

小王 ‖[认真]地 读 〈完〉了(马列)的 书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缺点:

1.优点

能表明词与词之间的接连关系,有利于说明词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纲挈领,便于检查病句,便于教学;重视中心词的分析,有利于认清句子的格局,这对初学语法的人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中心词分析法存在不少缺点。

2.缺点

第一,中心词分析法原则上采取一词析出一个句子成分,不承认任何短语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结果使短语的结构成分和句子的结构成分混淆在一起,看不清语法结构的层次关系,以致不利于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我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英汉词典。按中心词分析法,分析为“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定语、定语、宾语”一长串句子成分,看不出层次关系,而只看到某些词充当某成分。至于有歧义的结构,则更是无能为力。

第二,中心词分析法一般把句子分为六大成分,说主语、谓语是主要成分,其他是连带成分,或说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其他的是连带成分。拿来一个句子,先找中心词,说这些中心词的关系是“主——谓”或“主——谓——宾”,这本来是它的优点,但如果不加条件限制,有时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句子的实际内容。如“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根据中心词来分析,则变成“天是天”“人民是人民”,莫知所云;有时分析出来的意思完全相反,例如“他不是我们的敌人”分析成“他是敌人”,不分析还清楚,一分析反而糊涂了。

第三,彻底的中心词分析法缺点太明显了,分析具体句子往往行不通,就有不少改良的办法。比如,有些语法书在分析主谓句时,第一步先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中心词分析法,而吸收了层次分析的方法,但是为了坚守中心词分析法,以致不承认“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就是句子的成分,只说“主语部分主要的词是主语,谓语部分主要的词是谓语”,而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这就产生了矛盾。比如“读书很重要”“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如果说“读书”“学习的敌人”不是主语,不是陈述的对象,“读”“敌人”才是主语,才是陈述的对象,这是说不通的。有的语法书也承认短语能作句子成分,只承认“并列结构”“主谓结构”“的字结构”这几种短语可作句子成分,不承认“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理由很简单,如果偏正短语充当成分,等于定语、状语没有了,动宾短语充当成分,等于宾语没有了。还有的语法书认为“读书是很重要的”中的“读书”可作句子成分,即认为动宾短语也可作主语;但却又认为“我读书”中的“读书”不能作句子成分,“读”和“书”才是句子成分,即不承认动宾短语可作谓语。同一个短语,一会儿可作句子成分,一会儿又不能作句子成分,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一些改良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仍不能弥补中心词分析法的弱点。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析句方法:

《提要》较好地结合了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可以说是一个以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为基础,同时采纳了传统语法的成果的综合系统。既能反映句子结构的客观层次,又能维持住句子的整个格局,并且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也较灵活。

(1)保留了“中心词分析法”的某些优点,强调了“句子的主干”。

《提要》指出:“所有的单句,不论多么复杂,如果把它逐层压缩,就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一般地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状、补语都压缩下来之后余下的部分。”并说:“遇到很复杂的句子,先把它的主干找出来,对于理解全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我们认为,上面这段话,从语法结构和句子意思两方面把问题说得较全面,抓住主干只是帮助分析和理解句子的一种方法,不见得都能完全圆满地揭示句子的构造和表达句子的意思。《提要》分析句子采用了“符号图示法”。“ = ”表主语,“ ─”谓语,“﹏ ”宾语,()定语,[ ]状语,〈 〉补语。

(2)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指出了句子结构的客观层次性。

《提要》认为句子是逐层组成的,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只有主语和谓语(多半由短语充任,因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至于定、状、补及至宾语则只是短语(实即主语、谓语)中的成分,即是句子成分的成分。因此,它分析句子就基本上按照层次,但是不抛弃句子成分的名目,具体作业时多半采用“框式图解法”。不过,《提要》对分析句子还是采取了灵活的态度,它有时采用“符号图示法”,有时采用“框式图解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它认为分析句子可以根据目的和情况的不同,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就分解开来,也可以逐层加以切分。

四、短语、句子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切分法(阶梯形图解法)

切分法是一种从大到小、由外向内的分解法。从左到右。

(二)类聚组合法(树形图解法)

类聚组合法是一种从小到大、由内向外的合成法。从右向左。

(三)简易线条符号标记法

简易线条符号标记法也是表示层次的。简易法只是把它立体的阶梯层次符号变成线性链条式的符号罢了。课堂练习:

1.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大学生

2.我拿着书走进教室站着上课

3.他请李老师教孩子学外语

4.他送给图书馆两套书

5.看不看《子夜》这本书

6.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

从教学实践来看,似乎以采取“从大到小”的方式为好。因为,第一,从大到小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切分过程,用起来比较方便。第二,从大到小的方式,不必一定要分析到最小的层次才算结束,可以适可而止,避免繁琐。第三,复句、句群的层次分析都是从大到小的,语句的分析也宜采取同一程序。

六、分析短语、句子、多重复句、多重句群的步骤

(一)分析短语、句子的步骤

1.首先排除语气词和特殊成分。(句子)

2.总观全局,决定最大的结构关系和切分线,把这个语言片断分成两大部分。一般的短语两分,连谓短语和联合短语多分,兼语短语三分。

3.逐层解剖,到词为止,固定短语不再分析。

切分短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被切分出来的各个部分都必须有一定的意义。如“孩子个个健康”,不能切分成“孩子个个/健康”,因为“孩子个个”没有意义,应当切分为“孩子/个个健康”。“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不能切分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因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没有意义,应当切分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

(2)切分出来的各个直接成分之间,应能构成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如“跑出来了一个人”,若切分为“跑出/来了一个人”,显然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各有意义,但两个部分在语义上却不能构成任何搭配关系,应当切分为“跑出来了/一个人”。(动宾)

(3)切分出来的各个直接成分搭配起来必须符合语段的原意。如“穿好衣服,准备好书包就出了门”中的“穿好衣服”不能切分为“穿/好衣服”,虽然切分开的两个部分在语义上能构成搭配关系(动宾),但它不符合语段原意,原意是指“把衣服穿好”,只能切分为“穿好/衣服”。

(二)分析多重复句、多重句群的步骤

1.圈出关联词语,并注意关联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关系。

2.鉴定出这个句子有多少个分句,这个句群有多少个句子,分别用①②③„„标出来。

3.找出第一个层次,用单竖线隔开,并标明是哪种意义关系。

4.逐层解剖,复句到单个分句为止,句群到单个句子为止。

①我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②但是如果因为有了这些成绩,│││③就

转折

因果

骄傲起来,││││④并且认为可以歇一歇脚,││⑤那就不妥当了。

递进

假设

这句有5个分句,4组关联词语:但是、如果、因为、并且,由此可知,这个句子一定有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根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就可以解剖这个复句了。

有些复句的关联词语不全出现,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系给它添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这样,就便于看清层次。如:

①竹叶烧了,②还有竹枝;③竹枝断了,④还有竹鞭;⑤竹鞭砍了,⑥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① ││② │ ③││④ │ ⑤││⑥

转折

并列

转折

并列

转折

这是一个二重复句,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之间都是转折关系。不少人误认为它们之间都是假设关系。如果联系课文来看,就不会判断错了。因为井冈翠竹象征的是井冈山人民,这个二重复句不仅揭露了敌人烧杀等罪行,而且歌颂了井冈山人民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精神。人民被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因而不属于假设,是转折。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2

一、“价”的概念

“配价”或“向”、“价”借自化学。化学中“价”的概念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受化学上的“配价学说”的启发, 语言学借用“价”指动词跟一定数目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其中, 动词是支配成分, 名词性成分是从属成分。从属成分又叫配价成分或配项。能跟一个名词性成分组合的动词叫一价动词, 能跟两个或三个名词性成分组合的动词叫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价是对动词的支配能力的数量表示, 是根据动词的组合能力而聚合的一种语法范畴。

二、配价语法在中国的发展

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创立的。但特思尼耶尔只讨论了动词配价的问题, 现已进一步讨论形容词、名词的配价问题, 特别是讨论了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名物化转化来的名词的配价问题。特思尼耶尔实际讨论的是句法配价, 现在提出了语义配价、逻辑配价和语用配价的问题, 配价理论深入到各主要语言的语法研究中, 也深入到语法教学领域, 从事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学者也对这一理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汉语语法界引进配价理论始于1978年, 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始创阶段。1978年朱德熙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研究, 并提出了著名的歧义指数理论。进入八十年代, 配价理论开始引起我国语法学界的重视, 一些学者如文炼、廖秋忠、吴为章等发表了对配价进行理论探讨性的文章, 但此时的研究尚属摸索阶段, 很少涉及具体问题。

第二, 发展阶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冯志伟、胡明扬、朱小雪、郑定欧等人翻译介绍了不少有关配价理论的国外论著, 同时语法学家开始运用配价理论来观察、分析一些汉语语法现象,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 指出了动词的配价成分不限于名词性成分;动词性结构体也有配价问题等等。配价研究由此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第三, 深入阶段。1993年10月, 第四届现代语言学研讨会的召开, 对汉语的配价语法研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代表倡议应该找个形式汇总各人研究汉语配价语法的体会, 于是, 就有了两本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论文集, 就有了第一次配价语法研讨会的召开。可以说,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 即多种研究对象、多种研究角度和多种研究方法。总之, 配价研究日趋精密化, 这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应用对汉语语法研究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三、配价的性质问题

关于配价的性质目前有好几种看法:语义的, 是语法的, 既是语义的又是语法的。如果笼统地说配价是一个词语与其他词语的联系, 那么这种联系就既是有语义的, 又是有语法的。不过, 现在说到一个词的配价, 是指它跟几个相关词语的组合能力, 比如二价动词是指它能跟两个名词组合, 二价名词是指它跟另外两个名词组合等等。

主张配价属于语义范畴的学者在确定配价时要求助于形式, 主张配价属于语法范畴的学者在解释配价成分时又往往从意义入手。这是因为意义和形式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并且只有形式才具有可操作性。

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相当重要的。过去在很长时间里语义分析是被忽视的, 一个动词之所以能跟其他名词发生语法上的关系, 是因为它们之间有语义联系, 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为词语的组合提供了可能性。不过, 也应该看到, 有语义联系的词语不一定都能直接组合。比如, “卖”可以联系施事、受事、与事, 也可以联系工具, 还可以联系其他某些语义成分。可是在具体的句法结构中, “卖”充其量只能直接与三个名词性词语组合。大家把“卖”确定为三价动词, 而不是四价的甚至更高价的, 那还是从形式上入手的。凡是能在表层与动词直接组合的名词性成分必然与名词有语义联系;可是, 与动词有语义联系的名词性成分在句法结构中出现往往是有条件的。从名词性成分来看动词, 有的名词性成分能直接与动词组合, 有的要通过介词或其他动词引进, 有的要受组合顺序、排列先后的限制。从动词来看名词性成分, 当动词与动词组合后, 原来分别能与动词、动词直接组合的名词性成分不一定都能与动词结构“V V”直接组合。词语之间形式上的组合, 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制约因素。有些学者引证论元理论来证明配价属语义范畴, 其中有一些混乱是需要澄清的。“论元、论旨角色、动词、动作”这些用语应该认真进行梳理, “论旨角色”确实属于语义范畴。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 篇3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

一、汉语欧化现象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的变化极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文也渐渐走上了西化的路子。有人称这是汉语面临的西化危机。危机与否我们先不要下定论,西化现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势所难免。我们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和现象,才能评判西化现象的利弊。《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写出了现代汉语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而欧化的现象。例证详实,论证严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语语法未来发展状况的担忧。自从开放国门以来,汉语语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例如词汇多音化趋势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被动结构的扩大等,种种变化打破了汉语意合的形态,使中文的常态优势尽失。本文拟通过对余先生观点的思索,来进一步探究汉语欧化的道路及其这条道路上的利与弊。

二、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

(一)词法上的变化

在欧化过程中,最先产生、最易辨别的词法上的变化。例如,词的组合结构趋向复杂;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等。

1.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

多音化趋势是指汉语多音节词汇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王力认为汉语多音化趋势是汉语自身发展趋势所在,但外来语的影响加速了汉语多音化的进程。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由于英语词汇的一个音节至少与汉语的一个汉字相对应,所以音译词也多为多音节。另外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更要求外来词和汉语的成词习惯相对应,所以,翻译过来的词所含的义素一般都多于两个音节以上。另外汉语“词根+词缀”式构词方式,也是使多音节词汇增多的一个原因。

2.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

众所周知,汉语是孤立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几乎没有词缀可言。但是随着外语对汉语影响地不断加深,兴起了不少汉语词缀。例如用法跟“-ize,-ise”相当的“化”(欧化、现代化),跟“-er,-ian,-ist,-or,-eer”等相当的后缀“家”(画家、歌唱家)、“者”(作者、读者)、“师”(工程师、魔术师)“员”(演员、教员。还有“反”(反革命、反人类)“非”(非法、非礼)这种类似的前缀。余光中先生通过对后缀“性”(可读性、纪律性)和“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驳,认为这些类似后缀的成分是汉语受西化影响而形成的“名词成灾”的诟病。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词缀,例如“被”,被幸福、被自杀、被小康等。通过研究发现,汉语受英语的影响,词缀的语义趋于抽象和泛化,构词位置日益固定,增强了汉语的构词能力,并且增强了表达效果。

3.“的”字结构乱用

我国文言文中,所属关系皆在字里行间,“的”字很少用,甚至不用。但“的”的滥用却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现象。余光中先生在文中写道“一碰到形容词,就不假思索,交给“的”去组织,正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例如,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楼阁里。(徐志摩译《巴黎的鳞爪》)徐志摩的这篇翻译的确不尽如人意,有些蹩脚。用了大量“的”字定语结构,使句子显得拖宕冗长。如果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不顾汉语自身的特点,紧紧跟随英语句式,势必会造成译文的冗长复杂。英语句子呈现句首封闭、句尾开放的特征。修饰语、插入语可以后置,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和延伸。与英语不同,汉语句子成句首开放、句尾收缩的特征。句首虽然开放,向左延伸,但扩展的长度和程度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像英语那样层层环扣、向后不断扩展延伸。需要标点和虚词把句子分开,化长为短。因此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简,去除冗余,符合汉语言重逻辑、重悟性、的特点。

(二)句法的变化

1.句式趋向复杂多样,意合形态渐弱

汉语里有些句子,完全可以根据语气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不需顾及句法结构的完整性,所以经常出现句子成分的省略、隐含、增减等现象。因而有人说“汉语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随机语法”。汉语灵性之根在于它的简易型。但是随着西方语法的影响,汉语更加注重形式,句式趋向复杂多样。英语注重使用各种形式手段来连接词语、从句和分句,注重通过有形的标记来显示词语之间、主句和从句之间以及分句之间的关系。汉语虽然也通过介词和连词等形式连接句子,但使用频率上远不如英语那么高。

汉语中虽有各种连词,但语义关系常常要通过语序和意义去体会。在英语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五四以来,“但是”、“如果”、“既然”、“即使”等连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意合形态渐弱,走向偏重形合的特点。

2.被动结构的扩大

汉语中,被动结构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者不希望发生的事。但五四以来,汉语“被”字句出现频率明显增长。西方是形合的语法,动词被动形式的使用都是强制性的。依照汉语的传统,有时候只要被动关系可以意会,往往就使用无标志被动句形式,而不采用被动标记“被”字。在翻译西方作品的被动句时,人们往往根据句子形式,一律把被动句用“被”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使“被”字句明显增多。在西化以后,被字句表示的也不限于不愿意或不愉快的事了。余先生举例:我不会被你这句话吓倒。他被升为营长。他不被准许入学。这三句话本可以说成:你这句话吓不倒我。他升为营长。他未获准入学。句子简洁不拖宕,却生硬的用被动句来表达句子。主动的表达方法,显示了汉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传统,在这种传统下,我们拥有的是主体涵盖客体的思维,必然不需要主体客体界限分明。

三、汉语欧化现象利弊说

汉语欧化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人们对汉语欧化的利弊观点不一,有人对欧化现象持宽容态度,认为欧化现象适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与世界接轨。陆俭明先生的《汉语危机论可以休矣》,针对近几年来媒体上不断出现的“汉语危机”论,他认为这是人们缺乏语言意识的表现。陆俭明先生还认为语言实际并不存在纯洁性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语言的健康使用,而非“语言的纯洁”。由此可以看出,陆先生对汉语西化的问题保持宽容态度。汉语的欧化还有很多有利的方面,例如汉语利用欧化词缀构词,丰富了汉语附加式的构词法等。

对于汉语欧化,反对的声音也有很多。余光中先生在文章中就说“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机,是西化。”“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这种危机,有心人都应该及时警觉而且努力抵制。”由此可见,余先生对西化持谨慎态度。的确,汉语在西化过程中,过度吸取了西方语言中一些不适应汉语的东西,使汉语“洋”相百出,丧失了中文先天的优势。这也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例如滥用词缀构词,造成造词生硬;存在“的”“们”滥用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被动结构的扩大,句式复杂多样等问题。面对汉语欧化现象,反对之声也层出不穷。

通过《中文的常态和变态》这篇文章,我们更清楚了探析了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在近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汉语不断发展,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间接揭示了西方语法对我们的影响,展现出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我们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理性地吸收和接纳,并且要扩大中文对西方语言的影响,传播中华文化。这样才能避免在强势英语的影响下,只有汉语欧化,而英语却丝毫未动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中西文化的最佳契合点,使它们优势互补,从而建构和谐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开宝.汉外语言接触研究近百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2]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

[3]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4]彭炫.欧化与翻译--读王力先生《欧化的语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5]刘珍振.从“的”字滥用看翻译中的汉语西化问题[J].现代语文,2013(5).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4

第一章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四、语法体系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汉语注重意合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

4、汉语的句子构造规则与词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5、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陈述

第二章 词和词类

第一节 词类概说

一、词类划分的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十二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二、识别词类的方法

1、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功能

(1)组合功能

(2)句法功能

(3)类别功能

2、识别的窍门:记小类

(1)名词

(2)代词

(3)动词

(4)形容词(5)数词(6)量词(7)介词

(8)副词

(9)连词(10)助词

(11)叹词

(12)象声词

三、词类的教学分布

1、构成语法点出现在教材中

2、构成表达式出现

3、分布在句子当中

四、词的兼类

1、名、形兼类

2、形、动兼类

3、名、动兼类

第二节 名词和时间方位表达法

一、时间表达法

汉语的时间表达与印欧语的区别:

1、时点和时段

(1)时点词

① 钟点词

② 日期

③ 某些时间词

④ 某些词组

(2)时段词

① 时间词

② 词组

(3)时段词中的“个”

① 必须用“个”

② 可用可不用“个”

③ 一定不用“个”

2、时间表达法

(1)汉语中能表达时间的词

(2)时点和时段在句子中的功能

① 动作、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② 动作持续的时间

③ 表示不定时间

④ 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现在、将来

3、注意事项

(1)怎么分析时间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

(2)时间词和介词“在”的问题

(3)区别同译词

① 点、点种、时

② 刻、刻钟、分、分钟、秒、秒种

③ “号”和“日”

(4)“前后”和“左右”跟时间词搭配的问题

二、方位、处所表达法

1、方位词

2、处所词

3、名词和方位词的组合规则

4、方位处所表示法

(1)作主语

(2)作状语

(3)作补语

第三节 数词和读数法

一、数词的分类

二、整数的读法

1、“万”以下数字称数法

2、“零”和“半”

3、“二”和“两”

三、小数、分数的读法

四、倍数的读法

五、序数的读法

1、“第”的用法

2、号码读法

六、概数表示法

1、相邻数字的并列

2、“几”和“多”

3、表概数的词语

第四节 量词的语义特征

一、量词和名词在语义上的联系

“把”:

“张”:

“条”:

“块”:

二、量词和动词在语义上的联系

“次”:

“趟”:

“遍”:

“下”:

“顿”:

“场”

“番”:

三、量词的多义性和交叉性

四、量词的色彩

1、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

3、语感

五、辨析近义量词

六、量词教学的设想

1、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量词的不同阶段的教学 14

(1)初级阶段:

(2)中高级阶段:

第五节 代词的活用

一、人称代词的活用

二、疑问代词的活用

1、泛指

2、虚指

3、任指

三、指示代词的活用

第六节 能愿动词

一、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二、能愿动词的词义分析

1、能愿动词的一词多义

“能”:

“会”:

“可以”:

“要”

2、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1)表擅长

(2)表可能

(3)表意愿

三、能愿动词的肯定与否定

第七节 副词和介词

一、虚词的教学分布概况

二、副词和介词的再分类

1、副词再分类

2、介词再分类

三、副词组合中的特殊现象

1、副词修饰名词、数量词

2、副词和否定词的位置

3、某些副词修饰“动/形”后影响了“动/形”的语法功能

四、副词和介词的使用条件

五、归纳虚词语法意义的方法

1、把同义、近义的词放在一起比较

2、把说明同一方面的虚词进行比较

3、把意义相对的词进行比较

4、把用虚词的句子,抽掉虚词后比较

六、分析虚词偏误的方法

第八节 离合词

一、离合词概述

二、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1、中间可以插入其他(多种)成分

2、大多数离合词不能带宾语

3、离合词带补语时要重复动词

4、离合词的重叠方式是AAB

5、离合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6、有的离合词可以倒序

三、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第三章 词的组合

一、短语概述

二、短语的类别

1、短语的结构类别

2、短语的功能类别

第四章 句子和句子成分

第一节 主—谓中的主语和谓语

一、句法成分概述

二、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和陈述

三、主谓词组对组织句子的影响

四、主、谓的语义关系

1、主语对谓语来说是什么角色

2、谓语有四种

第二节 述—宾中的宾语

一、句法分析中注意与其他成分的区别

1、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2、主谓结构作宾语和双宾语

二、关于双宾语

三、形容词带宾语

四、述宾之间的语义关系

第三节 定—中中的定语

一、“的”的用法

1、名词

2、代词

3、形容词

4、动词

5、数量词

6、短语结构

二、多项定语的位置

三、定语的语义指向

1、主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

2、宾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四节 状—中中的状语

一、“地”的用法

1、副词

2、形容词

3、介词词组

4、其他词组

5、时间处所

二、多项状语的位置

三、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五节 述—补中的补语

一、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八类补语

二、趋向补语

1、范围

2、趋向补语对动词的选择

3、趋向补语的立足点

4、趋向补语的宾语的位置

5、趋向补语的意义

三、结果补语

1、结果补语的意义

2、结果补语的语义分析

3、结果补语形式上的特点

四、程度补语

1、程度补语的语义类型

2、程度补语的否定式

3、程度补语的几种形式

五、可能补语

1、可能补语的形式

2、可能补语的意义

3、可能补语与“能”的区别

4、可能补语肯定式与否定式使用频率

5、特殊的可能补语

六、时量补语

1、时量补语的基本意义

2、时量补语的用法

3、时量补语的否定式和疑问式

七、动量补语

八、数量补语和介宾补语

1、数量补语

2、介宾补语

第五章 句型和句类

一、句型: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二、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第六章 句式

一、“把”字句

二、“被”字句

三、连动句

四、兼语句

五、存现句

六、比较句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5

语素、词、词组、句、语段是语言的五级语法单位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构件语法”的含义

P3构件语法是以分析句子构件——词组——为重点,以研究构件组合规则为目的的语法。第二节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P4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形态变化不发达(无时态与人称变化);二,语序是最重要的组合手段(语序指词语在组合中排列的次序,例彼得打保尔,保尔打彼得);

三、辅助词在造句中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粘合(和、或)、定性(红的、黄的)、语气(陈述、疑问));四,语义的搭配是语言组合的实质;五,各级语法单位组合类型一致(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连动、兼语);六,句子结构经济灵活;七,轻重音和停顿在汉语句法中的作用,必须给予适当的注意。

第二章句子和句子成分 第一节句子

P9语法里的句子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片段。

P9句子的特点:句子的两头都有较大的停顿使它同别的句子分隔开来;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语调以表示说话人对句子所叙的思想内容的感情和态度(语言是表达感情、态度的语言形式);书面语中,句子后面用句号或问号、叹号等表示停顿和语调。

P9句子的类别:陈述句:用陈述语调说出,语调平直,书面语句末一般用句号,偶尔用感叹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疑问句:按性质和结构可分为简单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问句;祈使句:表请求、命令、劝告和禁止,或要求对方做什么不做什么。语调是下降的,书面语句末一般用感叹号,偶尔用句号。祈使句大多表示具体动作行为;感叹句:用来表示自己的感情,使人们同情、感愤的句子。第二节句子成分

P15句子成分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句子是语言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是逻辑判断的表达形式。逻辑上把表达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的组成成分也就是句子成分。

P15句子成分的传统划分方法:把句子首先切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然后从中找出中心词和连带成分、附加成分。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叫主语,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叫谓语,连带成分是谓语的后接成分,一个是宾语(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另一个是补语。附加成分是修饰成分,修饰名词的叫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状语。

P16句子万分的传统划分方法的问题:一,把逻辑分析和语法分析混淆了,句子成分是两种(主谓)还是六种(主谓宾定状补)不明确;二,把理论的说明和语法分析实践割裂开来(主语被看作是主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被看作是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而给主语和谓语做解释和下定义时,实际上又是说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理论和实践有矛盾);三,把句子成分分析和词组分析混淆在一起,无法说明句子结构的基本格局(定状补宾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或连带成分,把它们同主语、谓语看作处在句子的同一结构平面,混淆了句子成分和构件成分的界限)。

P18构件是一种刚体结构,在句子中是成块儿的被运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P18鉴定句子中成块儿的语言片段的方法:加插入语(独立成分)试验,插入语一般只能放在构件和构件之间(你看、看样子、听说、不用说、尤其、想必);变位方法试验。

P24一般句子成分:主语,表示思想对象,是谓语所陈述的部分;谓语,表示思想对象的“属性”,是对主语起陈述作用的部分;状语,全句的或谓语的修饰成分。定语、宾语、补语则都是句子里的构件,即词组的成分(定语是名词性偏正词组里的修饰成分,宾语是述宾词组里的名词性成分,补语是述补词组里的补充成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句子成分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包括插入语、呼语、感叹语、象声词,析句时独立成分下边标三角形。

第三章构件

P25句子的构件有两种,一种是简单构件,由单个实词构成;一种是复合构件,由词组构成。简单构件通常作主语,少数作状语,很难充当谓语;复合构件则可以作各种句子成分。第一节构件的特点

P26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关联的词,依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作为句子构件使用的语言单位。

P26词组(即句子的构件)的特点:一,词组里至少包含有两个词;词组是一级语言单位,语言单位都必须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意义上有联系的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词组,要符合汉语词组的组合规则;词组是句子的构件,与句子不同。

P26词组和词的区分:使用了虚词的语音组合,一定是词组不是词;四音节以上的语言组合,除了音译外来词和一些叠音词外,一般是词组不是词;两个或三个音节的语言组合稍复杂,区别原则为:组合不自由就是有熟语性,是合成词。

P28词组与句子的区别:词组没有语调,句子都有语调;词组是构件,构件是一种刚体结构,在整体结构中是一个固定的整体,内部成分不能自由变位。句子是语言表意的基本单位,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变化句式,句式的变化是以构件为单位进行的。第二节临时构件和固定构件

P29根据交际的需要临时组合起来作为句子构件使用的、并存在于具体语句结构中的词组是临时构件,也叫自由词组。(临时构件的特点:结构灵活性大,可以扩展,用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如好小说,很好的小说;表演艺术,说唱艺术,指挥艺术)

P29同自由词组相反的是固定词组,结构固定,一般不能扩展,不能随意更换用词,它是语汇系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词组包括:专用名称、成语、惯用语、科学术语)第三节构件的构成

P31词组和合成词的构成很相似,合成词有两两,一种是实素和实素组合的,如人民、祖国;另一种是实素上附加虚素构成,实素在前虚素在后如扳手、文学性,实素在后虚素在前如阿爸、阿妈;词组也分为组合式和附加式。

P32构件的构成:组合式、附加式计近二十种构成方式,并可以再概括分别归到主谓、联合、偏正、述宾、紧缩等几类基本词组中去。P32组合式(实词和实词组合成词组所凭籍的语法手段,一是词序,二是构辅成分)根据词组的组合关系,可以将词组分成16类:主谓词组(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被陈述的部分在前是主语,陈述部分在后是谓语,如山峦重叠)、联合词组(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语组合而成,如春夏秋冬)、偏正词组(由一个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一个被修饰成分(中心语)组成,如空中楼阁、一只飞鸟)、述宾词组(由一个述语(动词充当)和一个或两个宾语组成,如写字、听广播)、述补词组(由一个述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和一个补语组成,如说清楚、结实极了)、能愿词组(在能愿动词后面加一般动词或形容词组成,如可以收看、能够翻译)、趋向词组(在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后边加一个趋向动词构成,如穿上、走起来)、连动词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连用,不发生联合、偏正、主谓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如上山砍柴、亮着手电走路)、兼词词组(由述宾词组套主谓词组构成,述宾词组的宾语又充当主谓词组的主语,如选张三当保管、有人说话)、方位词组(由其它词或词组(一般是名词性的)和方位词构成,如岳麓山上、亭子旁边)、复指词组(两个或几个不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叠用在一起,指同一对象,作同一句子成分,如共产主义战士雷峰、青年的学习榜样张华)、数量词组(数词加量词组成,如一只、三顿)、重语词组(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构成,如一批一批、一分钟又一分钟、中意不中意)、紧缩词组(组成词组的两个部分用了一定的关联词语表示着类似复句的关系,如非说不可、一学就会、越干越起劲、一回生二回熟)、复句形式词组(单说是复句,放在句中充当构件是复句形式词组)、判断词组(由判断词“是”同别的实词或词组构成,如是张老师,是新买的)

P35附加式(实词词后附加辅助词组成的词组是附加式的词组),这种词组同附加有虚素的合成词一样,辅助词的位置在前或在后,是有一定的。分为介词词组(介词附加在实词前组成,如往北、对于这个问题)和助词词组(助词附加在别的实词或词组前或后成成助词词组)。P35常用助词词组:所字词组(助词所同动词组成,所字在前。一般为名词性词组,如所作、所想、所向,个别为形容词性,如所谓)、的字词组(助词的附加在别的实词或词组后边构成名词性词组,如木头的、吃的)、似的词组(似的是结构助词,放在词或词组之后构成,如傻子似的。带有比况性,与之相类的有一样、一般、像什么一样)、得字词组(辅助词得附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构成形容性词组,只能做谓语,如(这东西)吃得)、地字词组(辅助词地附加在形容词、副词等词或词组后面构成副词性词组,如相反地、创造性地)。第四节构件的扩展

P36单纯的词组几乎都能扩展成复杂的词组,词组有多少种扩展方向,就有多少种类型,并且还能产生综合性的类型。

P36扩展图解:○表组合关系,‖表主谓,︱表述宾,>表前边的修饰后边的,<表后面的补充前面的,+表示并列,=表复指。P36主谓词组的扩展:扩展定语、扩展谓语、扩展宾语 P39述宾词组的扩展:扩展状语、扩展补语、扩展宾语 P42联合词组的扩展:内扩展、外扩展

P44偏正词组的扩展:定心词组的扩展(扩展中心词、扩展定语、整体扩展)、状心词的扩展

P52述补词组的扩展:分别扩展、扩展补语

第四章构件材料

P54材料是构件的构成成分,句子构件的材料是实词。实词可以充当句子的构件,有时候还可以单独成句。但更经常的用途是作构件的构成成分。

第一节词的构成

P54词是由比它更小的语言单位——语素构成的,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P55能够充当句子构件或单独成词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不能成词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

P55语素所表示的意义,有的比较具体实在,叫做实语素;有的比较抽象,叫做虚语素。

P55根据组合在词中的语素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P55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两种形式:单音节词、多音节词(联绵词、音译外来词、象声词)

P55联绵词:两个音节单独都不表示什么意义,合起来才构成一个词。其中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为双声联绵词(仿佛、蜘蛛);两个章节韵母相同的联绵词为叠韵联绵词(螳螂、玫瑰)。P56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的词。

P56合成词的构成方式:组合式(1,联合式,两个语素的意义是等立的;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起修饰作用;3,补充式,后一个语素对前一个语素起补充作用;4,支配式,前一个语素是具有动作意义的动语素,后一个语素是具有事物意义的名语素,如司令、司机、出席;5,主谓式,前一个语素是后一个语素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对前一个语素起陈述作用,如民主、公主、眼红;6,连动式,前后两个语素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行为,如查封、集训;7,隐含兼语式,两个动语素之间隐含着一个兼语,如讨厌、召开、请示)、附加式(词头式,实语素和前缀的组合形式;词尾式,实语素和词尾的组合形式。)

第二节词类

P59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语法功能(组合能力、充当构件的能力)

P60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可以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七类,另外还有叹词,意义虽然不具体实在,但具有实词的语法功能,也可以归入实词。

P60名词:一般可以同“数·量”词组组合成偏正词组,不能同副词组合,不受副词修饰;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其次作定语,一般不作谓语和状语。

P60名词的分类: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具体名词:专有名词(唯一人或物)、普通名词(能被个体量词形容)、集合名词(不能用量词作计量单位)、物质名词(以度量衡或容器作计算单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

P63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能愿、趋向等意义的词。可以和副词组合成偏正词组,经常作谓语,并同名词组合成述宾词组。P63动词的分类: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发展的动词(写、读);表示行动始终的动词(开始、中止);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爱、了解、怀疑);表示使令的动词(使、争取);表示交接行为的动词(给、送、问);表示可能、意愿的动词(能够,可能,应该);表示趋向的动词(上下来去);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P65形容词:表示形象、性质、状态的词。

P65形容词的分类:简单形式,包括全部单音节形容词和一般双音节形容词;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完全重叠式,单音节形容词按照“AA儿”的格式重叠如高高儿,双音节按照AABB的格式重叠如干干净净;

不完全重叠式,按A里AB重叠,如古里古怪)、带后缀的形容词(带双音节的后加成分,如黑乎乎;带三音节的后加成分,如灰不溜秋)。P66形容词与动词的异同:形容词和动词大都能作谓语,能同副词组合,这是两类词在功能上相似的地方,但它们又有根本性质上的区别:

1、形容词多数能同程度副词组合,动词则一般不能;

2、动词常常可以带宾语,形容词不能;

3、有一部分动词和形容词可以重叠,但重叠形式不同,动词重叠形式单音节动词用AA式,后一个A念轻声;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一个A念重音并阴平、儿化;双音节动词重叠用ABAB式,B一般念轻声,动词重叠都有“试一下”的意思。

P67副词:副词是不能充当构件的词,只能作充当构件的词组里的状词,或者作游离于句子结构之外的独立部分,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但例外有二:

1、“不、没、也许、当然”在特定条件下可代替谓语或单独回答问题;

2、当副词所修饰的动词“有、是”省略之后,副词同动词的宾语名词直接组合在一起,如路上只我一个人。

P68副词按意义划分为时间副词、频率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关系副词。

P69数词和量词:数词和量词经常合成为“数·量”词组使用。P70多位数的构成:个位数在某数后边,是相关关系;个位数在某数前边,是相乘关系;两位以上的数,末尾有空位略去不说;三位以上数中间有空位,都只说一个零;十百千万亿除了十以外单说或打头时前边要带数字;半不同别的数字连用,一定用在量词前后;二和两同别的数词组合的情况不同,如在十百前只能用二,在千万亿前二和两通用,在其它数词后边或者多位数中间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在度量衡量单位前,二和两通用;在一般单位量词前边,只用两不用二。

P71小数、倍数、分数的表示法:小数用点分开整数和小数;倍数在基数后加上量词“倍”;分数表示为基数+“分之”+基数,还可以用基数加成表示。

P71概数的构成方式:基本数词连用;基本数词前加成、上、小等;基本数词后加把、来、多、左右、上下、以上、以下;借用疑问代词几。P72序数词的表示法:基数前加第、头、初、正、元等前缀;表示日期、时间、排行、编号,直接用基数词表示。

P72量词:量词在现代汉语里有称量(船、斤)、区别(阵、窝)、形容(线、缕)等作用。

P73名量词:专用的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借用的借名词(口、头、身)、借动词(包、捆)。

P73动量词:专用的趟、次、回、下、阵、番、顿、遭;借用的单音动词重复作量词(看一看、想一想),借与动作有关的工具名词作量词(枪、拳、脚、口)。

P74代词:代替词、词组甚至句子的词。本身没有固定、明确的含义,一般不受其它词语修饰。

P74代词的分类:人称代词(自称、对称、他称、反身)、指别词(近指、远指、统指、分指、特指、他指、概指)、疑问代词(问人和事、问处所、问时间、问数量、问原因)。

P76疑问代词的活用法:

1、任指用法,表示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2、虚指用法,替代的对象不确定;

3、用于列举(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

乎之类);

4、表示语气(说什么这个那个。。)。

P77叹词:一般独立成句,称为叹词句。

P77常用叹词:表示喜悦哈、呵;表示愤懑哼、呸、嗤、咄、嘘;表示悲痛唉、咳、哎哟;表示惊叹啊、唉呀、嗨哟、噢、啧、喝、吓、嗬;表示省悟哦、喔、噢;表示诘问啊;表示呼唤喂、嗨、嘿;表示应答嗯。

第五章构辅成分 第一节构辅成分的特点

P78构辅成分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不表示实在的语汇意义,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二是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自行组合成词组或作句子成分;三是具有附着性,总是依附于构件词、词组或者句子,不能单独使用。

P79构辅成分作用:粘合作用、定性作用、语气作用。第二节构辅成分的类别

P81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在于向朝往当);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表示对象、关联(对、对于、关于、同、跟、和);表示被动(被叫让);表示处罚(把将);表示方式、状态(以按按照依照遵照通过根据本着沿顺趁随着等);表示比较(比);表示排除(除除了)P84连词:连接并列词语(和跟与同及以及并且或或者而且又又既又愈越);连接偏正词语(的地得);连接分句和句子成分;连接句子。P87助词是具有定性作用或语气作用、但无粘合作用的构辅成分,包括:表示动态的着了过,表示得数的们,表示语气的:陈述的了罢了而已嘛哩呢啊、疑问吗呢么啊、祈使吧罢、感叹啊呀哇哪着呢

第六章构件的功能

P90内中心结构:组成词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其中只有一个词作中心,另一些词从属于它,整个词组的语法功能和中心词相当。P90外中心结构:主谓词组、复句形式词组以及由虚词和实词组合成的有特殊标志的不能找出中心词的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同它的任何组成部分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第一节名词性词组

P90名词性词组: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其基本功能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主谓词组的主语、述宾词组、介词词组的宾语。

P9

1一、定心词组: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生活导报的编辑又亲自来催稿了),可作主语、述宾词组的宾语,充当谓语时,句子可加判断动词是或存在动词有,或转换成是字句或存在句。

P9

2二、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蓝布棉袍和青布棉鞋都是从寄售商店买来的),功能同名词。

P9

3三、“的”字词组:定心词组省略中心词构成(这来的便是闰土),功能和名词相当。

P9

3四、数量词组:数词和名量词组合的数量词组(住户不满三十家),具有名词的功能,可作主语和宾语。

P9

3五、方位词组(屋子里一片漆黑),功能同时间、处所名词,除具备一般名词功能外,还经常充当状语。

P9

4六、复指词组:由两个或三个名词或者其他性词组构成((白发苍苍)的张炳贵教授买来了月饼)。

P9

4七、“所”字词组:有两种结构,一是在主谓词中间加“所”字,一是在动词前面加“所”字。都可以作名词用,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第二节动词性词组

P95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基本功能是作谓语。

P9

5一、状心词组: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一阵黑烟迎面扑来,这是一辆柴油车驶过。),修饰成分叫做状语。动词性的状心词组单指以动词为中心的一种,功能同动词。

P96

二、述宾词组:由动词作述语、后面带宾主构成。一般的述宾词组只有一个宾语,有交接意义的动词“送给奖赠赏贺”可以带两个宾语的为双宾词组。经常充当句子的谓语(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名物化时充当主语或宾语(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做定语也常见(只见运材料的铁斗子),很少做状语和补语。

P98

三、述补词组:动词性的述补词组的中心是充当述语的动词(畜牧和农业都发展得很快),经常充当谓语。

P98

四、能愿词组:能愿动词加在一般动词和形容词前边组成的词组。可扩展能愿动词为词组,也可以扩展一般动词为词组。

P98

五、趋向词组:一种以动词为中心后面加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如站起来,这是动词性的;一种以形容词为中心后面加趋向动词表示性质状态发展变化的开始或继续如好起来,这是形容词性的。一般用作谓语,或谓语里的中心语。

P10

2六、连动动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词语连用,不止一个中心词,但每一个中心都是动词性的,所以连动词组也是动词性的,如上山放牧、生火做饭,用作谓语。连动词组可以作其它句子成分或词组成分。

P10

3七、兼语词组:由一个述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接而成的词组(在这点上,也轮不到我们来骄傲),在句中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别的句子的成分。

P10

4八、联合词组:用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构成,经常充当谓语或述语,有时充当别的句子成分或词组成分。

P106

九、紧缩词组:常用做谓语,如他见水就想喝,也可以作别的句子成分或词组成分。

P107

十、是字词组:可以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字词组、主谓词组等组成是字词组,常作谓语,还可以充当主语(是你把先生害了的)和宾语(四娘认得是隔溪的对门邻居陆福庆的妹子六宝),有时单独成句(是紫丁香盛开的时候)。

第三节形容词性词组

P108以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都是形容词性词组,基本功能是作谓语和定语。

P108

一、状心词组,以形容词为中心前加状语的停下词组,经常作谓语和定语。

P109

二、用形容词或以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常作谓语和定语。

P110

三、述补词组,形容词作述语,补语表示程度的述补词组,充当谓语和定语。

第四节多功能性词组

P110主谓词组,作主语、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宾语 P112复句形式词组: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和其它成分

P114介词词组,基本功能是在停下词组和述补词组中充当定语、状语和宾语,作定语时必须用的,作状语时不能用地或得,用从和到构成的短句可以做主语。

第七章构件的组合 第一节句型的划分

P117构件句型的划分:一个最完备的句子,包含有三个可以变动的单位,根据他们在组合中的地位,可以分别称做主语、谓语、状语,主语和谓语是基本成分,是句型切题分的主要依据。

P117句型的划分是由上位句型到下位句型依次划分。第一次划分,根据主语和谓语具备的情况,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第二次划分,根据充当主语和谓语的构件性质来划分。

P117根据谓语构件的性质,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谓语句、形容词非谓语句、副词句、叹词句。

P117动词谓语结构复杂,可再根据谓语构件的性质分为动词句、述宾句、述补句、连动句、兼语句、存在句、把字句、被字句、紧缩句。

第二节主谓句

P118名词谓语句:由名词以及名词性的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常见的有:谓语表示日子、天气、籍贯等(今天国庆节);谓语表示年龄、数量、价值、份量等(他今年三十了);谓语表示主语的性质特点(他大眼睛);谓语复指主语(长沙市湖南省会)。往往可以在谓语前加是,转换为是字句。P120动词谓语句:

P120单动词句不大容易当谓语,如去,通常用在对比句中(你去我不去)、祈使句(你去)、问答句中(我去不去?),在动词后加上表示动态或证据的构辅成分或趋向动词则充当谓语,在动词前加上状态或能愿动词构成状心词组和趋向词组也常充当谓语

P121述宾句:述宾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常见的有名词宾语句、动词宾语句(表心理活动、表开始终止等意义、表行为、表示遭受、表示评议)、双宾短句(表交付、表收受、表告诉教导问答、表称谓)、主谓词组宾语句。

P131述补句:用述语加补语组成的述补词组充当谓语,有如下组合规则:述宾词组在前,述补词组在后,用联合的方式组合成连动词组,两个词组的述语必须用同一个动词充当;两个词组用重叠的方式组合,仅限于动·名/代形式的述宾词组和动·数量形成的述补词组的组合,而且述语动词相同。

P133连动句:用连动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两个依次结合的动词语1和2联系同一主语,中间不能停顿,可分以下几类:

1、动1和动2表示同时或先后继续发生的动作,或动1表示动作的条件、方式或原因等、动2表示动作的目的、结果;

2、动1和动2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件事情;

3、动1的受动者同时也是动2的受动者;

4、用同一个动词作述语的述宾词组和述补词组联合成的,动1构成述宾词组,动2构成述补词组。

P136兼语句:由兼语词充当谓语的句子,其中有以下几种动词要求越位: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赞许或责怪的动词;

P139存在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等意义,结构是处所主语·述宾谓语。

P141把字句的功能:结构上述宾词组和补述词组套用作谓语,有时述语动词后不能同时容纳宾语和补语,用把字将作宾语的名词性成分提前作状语;语意上有些表示受事的名词语,并不受另的成分排斥,可以放在述语动词后作宾语,有时也用把字提前。

P145被字句的结构要求:受事主语表示有定的人或事物,述语由表示有积极动作意义的动词充当,能愿动词、表否定和表时间的副词要放在被的前面。

P149紧缩句:用紧缩词组构成的句子,结构形式上是单句,但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P153形容词谓语句:简单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含有比较、对照的意思;重叠形式的形容词作谓语,后面一般加“的”。

P155主谓谓语句:用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分析时全句为大句,主谓词组为小句,主语也分别称为大主语和小主语,可以分为六类:一,小主语所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

二、大主语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充当,小主语或宾语定语由代词充当,后者复指前者;三,大主语在意念上是谓语的一人成分;四,大主语前边隐含对于、关于等意思;

五、主谓词组的主语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大主语的动作、行为,谓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

六、主谓词组以数量词组作谓语。

第三节非主谓句

P158名词性非主谓句:由单个的名词或定心词组构成,如好香的干菜。P159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相应的词或词组构成,常用于表示应对、感叹、谦敬,有时用来描写环境和气氛。

P160副词句:只有“不、当然、也许”等,都只用于回答。P160叹词句:叹词的主要功能就是表示感叹的非主谓句。

第八章句的组合 第一节句的组合概况

P162句的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所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就是句的组合,通常叫做复句;被组合在复句里的单句叫做分句。

P162分句的特点:一,分句没有独立的语调,前后停顿的时间也缩短了,书面上只能用逗号、分号表示停顿,不能用句话表示;二,分句不是作为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存在的,而是作为表达一个复杂意思的一部分存在的;三,为了语言简练、结构紧凑,单句充当了分句往往要省略一些成分。

P164句的组合方法:直接组合法(意合法)和关联组合法(形合法)P165直接组合法:两个以上在意思上有一定联系的单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句;

P165关联组合法:使用一定关联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合起来构成复句。

P166关联词语在句的组合中的作用:一,同样的两个分句,用或不用关联词语,以及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意思很不一样;二,有些单句内在联系不够明显,关键词语可以让它们显现出来;三,一个复句里如果包含的分句多了,关联词语还可以分别组合的层次。

P167第二节句的组合类型

P167二合复句:用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是二合的,这两个分句自身又可能是一个复句。

P167三合复句:用三个或以上分句组成的复句是三合的,这些成分自身也可能是一个复句。

P168偏正复句:偏正复句中的两个分句,前一个为后一个服务,有偏正主次之分。一般为二合,只能分析出一偏一正。当两个停下复句套用时才会产生多合的效果。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和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可心将偏正复句分为转折、假设、条件、因果(说明性的、推论性的)、取舍、目的等五类。

P169联合复句:句中的各个分句在意念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偏正之分,可以二合也可以多合,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关联组合。可以分为并列、连续、选择、递进、总分五类。

P168并列复句:各个分句说的是几件有关的事情,可2合或多合,可直接也可关联。

P171连续复句:表示动作连续进行的复句,有直接组合亦有关联组合,有二合亦有多合。

P172选择复句:表示从两件或几件事中选择一样,或二合或多合,常借助于关联词语。

P173递进复句:前一个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一般二合,三合不多,一般用关联组合方法构成; P175总分复句:前边有一个总说,说明概括的状况,后边至少有两个分说的句子,分别说明各种情况,多为多合。

第九章句的变化 第一节省略

P194省略: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句的组合,按照结构和表达的要求,应该具有某几个成分,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少用了一两个的现象。语言组合中的省略是一个语用问题。

P195省略的条件:上下文提供的条件、对话提供更广泛的省略条件、说话的环境提供的省略条件。

P199主语省略的方式:一,承上文省略(简称承前省或承上省),包括承上主语、定语、宾语的省略;二,借下文省略(简称借下省或蒙后省);三,借助语境省略;四,双谓(述)共主。

P206谓语省略的方式:承上文省略(他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不再来了])、借下文省略。

第二节转换

P209转换:把一种组合形式转变替换成另一种组合方式的过程。P209转换的关键:一种组合形式可以同什么样的组合形式互相转换;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实现;转换条件。

P210研究转换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一,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各种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可以帮助解决人、机对话的问题;三,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P211联合词组的转换:位次自由变换,但受表意和修辞的限制:重要的体词往前搁;按时间先后排序;上下文互相限制而决定排列次序;按习惯说法和习惯排列。

P213偏正词组的转换:不、已经、竟然、很等副词作状语时不能离开中心词,不能移位;介词词组充当状语时可以移动到句首或句尾,使全句倒装。

P217主谓词组的转换:

一、体词作谓语的主谓词组:在名词谓语前加是或有,转换为谓词性谓

语的主谓句;或主语转换为中心语,谓语转换为定语,整体转换成偏正词组;主语和谓语都是数量词组的主谓词组,主谓次序可以互换。

二、谓词作谓语的主谓词组:主语和谓语可以互相转换为定语和中心词,变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作谓语时,宾语可以用把字提前,转换为状语;也可以移到句首,转换成主语;连动动词作谓语,可以增加语音停顿转换成连续(承接)复句形式;紧缩词组作谓语的主谓词组,有一部分可以转换成为复句形式。

三、主谓词组作谓语的语谓词组:谓语可以转换为定语,以主语为中心词。

第三节扩展

P221扩展:简单的词组、句子和句的组合,增加结构成分成为复杂的词组、复杂的句子和复杂的句的组合的过程。

P224联合复句的扩展:外向扩展分句,并延长关系,而不断增加组合层次;内向扩展分句自身为复句,增加层次;

P226偏正复句的扩展:偏句和正句分别扩展,扩展后偏正复句一定是多层次的,叫多重复句。

P227分析多重复句的意义:多重复句是复句扩展的结果,分析它既有利于深刻认识复句扩展的规律,又有利于正确理解句意。

P227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一是划分层次,二是确定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转换句型、调换主谓状位置进行确认。

第十章语段 第一节语段的性质

P234语段:语段是由句和句的组合按照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逻辑的统一体。

第二节语段的特点

P239语段的特点:语段是比句大的语义——语法单位,它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语段的构件是句子,包括各种单句和复句;二,组合在同一语段里的两个或几个句子必须具有连贯性,并表现为语义上的或语法上的联系;三,在表意功能上具有独立性。

第三节语段的成分

P246语段成分是由句子充当的,句子,包括组合式的句子,都是语段的构件。句子有主语和谓语成分,语段也有主题句和支撑句,主题句相当于主语,谓句相当于谓语,同定语状语这种词组成分相似的语段成分为补充分,也可简称为补句。

P246主句:语段的话题,语段叙述的中心。

P246谓句:用来陈述、说明、解证主句的,作用同谓语。P249陪衬句:语段中描写景物、交代背景的部分。P249补充句:对谓句起补充说明的部分。

P249插入句:在行文的语段里插入一两句话,或是作点说明或交代,在书面语里用括号括起来或用夹注号注出的句子。

P250连接句:在两个语段中起连接作用,常无法判断属于哪个语段的部分。不少语段有引导句,引导句往往也是连接句。

第四节语段的类型

P251分类:句子分类按语气分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按结构分

为主谓和非主谓两大类。句和句组构成的复句,根据逻辑关系分为联合、偏正。语段则分为语气型、结构型和组合型,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分类,主要根据功能,一般分为记叙、抒情、说明和议论,这样分出来的语段类型叫功能型。

P252语气型语段:陈述语段(叙述一件事情的语段)、疑问语段(由一连串疑问或反问问句组成的语段)、祈使语段和感叹语段(连用祈使句造成祈使语段或连用感叹词造成感叹语段)。

P255结构型语段:有主句(中心思想)和谓句(描述补充说明)的语段叫主谓语段,没有主句的语段叫非主谓语段。

P256组合型语段:语段和复句可以相互转换,转换后结构类型不变。P259语段常用组合类型:并列、连续、递进、总分、解证、转折、因果、假设、多合语段。

P270功能型语段:同语体一致而类似篇章的语段有记叙语段、抒情语段、说明语段和论证语段。

第十一章常见的语法错误

P273分析语法错误的目的:一,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语法规则;二,为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第一节成分欠缺

P274主语欠缺: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主语欠缺;暗换主语不适当;不适当地把主语放到介词词组当中而造成缺主语。

P278缺谓语:把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误认为是动词;随意让偏正词组做谓语;因弄不清楚词语之间的关系而造成述语欠缺;中途易辙造成述语欠缺。

P282宾语欠缺:把他动词当作自动词;下一层宾语的正项排挤上一层宾语的正项;以偏项代替正项;偏项过长。

P286定语欠缺:把有定名词当作了无定名词;定语中的述宾词组缺少动词;定语中的其它词组不完整。P287状语欠缺:凭直觉判断。

第二节配合不当

P288主语和谓语配合不当:主谓或谓语用词不当;主语词组处理不当或谓语词组内部用词不当;分解词组主语而造成主谓搭配不当;随意活用是造成主语和判断配合不当;词组中的主谓配合不当。

P293述语和宾语配合不当:用词不当造成述语和宾语配合不当;宾语不完全而造成述宾配合不当;

P296定语和中心语配合不当:用错了词;定语不完整造成配合不当;使用联合词组照顾不周到。第三节重复短少

P300重复:并列成分重复;主语和谓语一部分重复;修饰成分重复。P301短少:缺少的;有是少的。第四节结构混乱

P303句子的结构混乱,是一种综合性的语病,包括:两种格式混用;中途易辙;合二而一;次序颠倒。第五节语无伦次

P310句子组成语段,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常见问题:杂入、前后句缺乏照应、语序不当。

下篇构件语篇

第十二章概说 第一节语篇学研究对象

P311语篇学的研究对象:成篇的文章,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的、结构完整的连续的话语片段。P314语篇学根究概况:

语篇学在欧洲发展得比较快,国外语篇学的研究涉及的面很宽,概括起来有:语篇的切分、比句大的语言单位的特征、句子的连续规则、交代和照应规则、句群的信息中心、语篇的语法范畴、述题的表达。国内的语篇研究,开始得较早,但发达的较晚。目前句群作为语篇的结构单位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句群的特点、句群的结构和切分、句群的衔接与连贯、句群的分类、句群的功能、句群教学。近年,我国修辞学已经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研究对象由词、句的修辞扩展到句群、段落、篇章,研究的范围由辞格的研究,扩展到篇章格局的研究。

第三节语篇学体系的构建

P318语篇学建议从范畴体系、脉络体系、构件体系三个方面建构语篇学的体系。

P318语篇的范畴系统:汉语动词有时态的范畴,语篇中有时间关系范畴。语篇中的时间关系有三种:序列时间关系、先后关系、共时关系;时间序列由起始时间、中间时间、结尾时间构成。(最先,于是,最后;从前,后来,同时)

P322语篇学的脉络系统:文脉(意义线索)和语脉(词语线索)。P325语篇学的构件系统:确定语篇的构件,是构件语篇学的第一个任务;不同的构件其内部结构是不同的,研究语篇构件的内部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和结构手段,是构件语篇学的另一个任务。

第十三章语篇单位一段落 第一节段落的划分

P327划段的作用:现代文章分段,是为了给文章所表达的事物或作者思想认识发展的阶段或步骤以鲜明的形式标志,对读者来说,分段的文章眉目清晰,便于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段与段之间有一定的停顿,可以使读者获得思索和回味的余地;对作者来说,分段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某些需要强调的思想内容,也可以利用分段的形式加以突出。分段,更是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有用的手段。

P327段的结构特点:单一性,即每一段只能有个中心意思,不论简单或复杂;完整性,在一个段落里把一个意思说完全;长度适中性(同一篇中各段长度基本匀称,不能悬殊太大;能够表达一个单

一、完整的意思;读者易于理解)。

P331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长度适中性

P332人物会话的分段:对于连续话语形式的分段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按话题转移分段,二是按说话人改变分段,三是把整个会话作一段,其中第二种方式最好。

P335段的结构单位:能独立运用的句或句群,不能是小于独立运用的句子成分或分句。

第二节段落的类型

P339根据构段材料性质的不同,段可以分两类:由一个简单句构成的段叫独句段;包含两个以上的小句或简单句的段叫多句段。

P339独句段根据其表述功能,分为六种:提示段、总括段、插入段、连接段、强调段、叙述段。第三节多句段的功能

P347多句段的功能:多句段由多个句子组成,思想容量大,传输的信息多,语篇的基本内容依靠多句段来表达。第四节多句段的结构

P350多句段的结构成分:引句、正句、主句、述句、修饰句、焦点句、插入句、连接句,这些段成分对段从大到小逐层划分出来,处在段的不同的结构平面上。引句和正句是组成段的直接成分;表述段的中心话题的句子或句群叫主句;表述话题的部分做述题,充当述题的句子或句群叫述句。修饰句和焦点句是构成述题的两种成分,修饰句在述题中用来描写事件发生的环境或渲染情调、气氛,焦点句是表达述题焦点信息的句子。在段中既不作主句又不作述句也不做引句,结构上独立的句子称为插入句。在两个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的句子为连接句。

P359多句段的结构类型:一,根据有无主句划分为有主句段型、无主句段型;有主句段根据主句在段里的位置划分为段首主句型、段中主句型、段尾主句型、段首尾主句型。

第五节多句段的组合

P360多句段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意义上有联系、表述同一个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不用关联词语直接组合成段)、关联组合(段内句和句的连接使用一定的关联词语,包括连词、有关联作用的副词、起关联作用的一些实词或词组)。

P362多句段的组合手段:语法手段(连接词语、代词复指、管领词语)、词汇手段(用时间词语连接、用处所词语连接、用数量词语连接)、修辞手段(用比喻、用联珠、用问句、用反复、用整句)。

P373多句段的组合类型:时间关系(序列时间、先后时间、共时时间)、逻辑关系(顺接关系[罗列、解正、总结、再肯定、因果、条件、目的、推论、类比]、逆接关系[转折、意外、修正、让步、对立、对比])、转接关系[转题、题外连接]

第六节多句段的层次

P408单重段:几个句子是用加接的方法衔接起来的,处于段的同一结构平面上,都是构成段的直接成分。

P409多重段:几个句子用套接的方法衔接起来,不都处于同一结构平面上的段落。

P410多重段的层次划分:一,统计并标出句中句子的数量;二,分离出跟本段结构无关的语句(承接前段的关联句、转引后段的关联句、段中的插入句)并用波浪线表示;三,分析段的层次,以及各个层次里的直接成分间的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总分、解证、因果、目的、条件)

P411多重段的图解分析法:加线法,单坚线表示第一层,双竖线表示第二层,各层次间的直接成分间的关系,则用文字说明。

第十四章语篇单位二段群 第一节段群的特点

P421段群:一组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段依靠一定的组合手段所构成的篇的独立意义单位。

P421段群的主要特点:向心性,段群中各段都向着一个中心意思,为表达这个中心意思服务。

P421段群的形式标志:关联词语;过渡句或段;小标题;序数词;管领词、句或段;总括段。第二节段群的组合

P424段和段的连接方式:直接的,以段的排列次序为组合手段;以一定的形式手段连接,即关联组合。

P425段群的组合手段:词汇手段(某些实词、词组和起连接作用的句子,时间词、代词、数量词常用作连接成分);语法手段(结构成分、结构形式、虚词);修辞手段:比喻、映衬、层递、排比、反复、顶针、设问。

第三节段群的类型

P434段群分类的意义和依据:一是概括说明段群内部的结构特点,依据段与段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表现这些关系的连接成分的性质来划分;二是说明段群的外部结构特点,主要依据段群在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语法功能来划分。

P434段群分类的方法:主要依据在段和段之间起关联作用的关联词语,直接组合的段群可以参照使用关联词语的段群分类。

P436段群的类型:时间关系上分为序列时间、先后时间、共时时间;逻辑关系上分为顺接(罗列、解证、总括、再肯定、因果、条件、推论、类比)、逆接(转折、意外、修正、让步、对立、对比)、转接(用又关联)。

第四节段群的层次

P468分析段群层次时,首先要把独立于结构之外的过渡段、插入段提开,然后依照复句、句群、段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P469单纯段群至少包含两个段,二重段群至少包含三个段,三重段群至少包含四个以上的段,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结构上面。

第十五章语篇单位三篇 第一节篇结构的基本规律

P474语篇结构的基本规律(五律):统一律(向心律)、层次律、连贯律(衔接律、接应律)、轻重律(侧重律)和变化律。

P474统一律:以话题为中心来组织安排语句,让篇的中心意思成为统帅全篇的主脉流贯全篇。文心雕龙·附会: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P476层次杂乱的现象:说话前没有把要说的话想好,想到一句说一句,遗漏了的话又想随时补充;上下文的意思自相矛盾;话题太多,以致语无伦次。

P480连贯律:在连贯的话语,语篇这个整体里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是互相衔接照应的。衔接照应的关系、形式和手段就是衔接照应的规律。P480从形式上看,连续有两种:一是接续连贯,即邻近的上下句、上下段衔接连贯;一是断续连贯,即互相呼应的句与句、段与段被隔离了,开头和结尾的照应是断续连贯的一种。P480断续连贯的方法:伏、应、断、续。

P481轻重律:连续话语分轻重,一则可以避免平直、单调,使文章增加波澜和情趣;二则轻重相较,可以突出重点。

P4821分别轻重的具体方法:一是在层次上显出,二是在篇幅分量上显出,意思重要篇幅宜多,意思不重要篇幅宜少。

P486变化律:虚实变化、抑扬变化、开合变化、张驰变化。

第二节篇的层次划分

P497段有单句段和多句段之分,篇也有单段篇和多段篇之分。短段篇常见于新闻、广告、文艺小品速写、札记。P497单段篇的层次分析和段的层次分析完全一致。

P500言语过程: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包括说话人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和听话人接收并理解语言信息的过程。P500篇的层次分析步骤:一,通读全篇,了解全篇基本意思;二,分析段的内容结构,仔细领会段的内容,写出段意(包括这一段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三,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语意联系,将联系密切(语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段归纳为段群,写出段群的大意;四,归纳段群为部分,即篇的直接部分,从而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P502层次分析中的疑难:一,大小的问题,相连的上下段是合并为一个部分,还是各自分开为一个部分;二,分合问题,语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段或段群才能合成一个部分,怎么理解语意相同或基本相同。

第三节篇的类型

P506篇的结构成分:清代刘熙载《艺概·经义概》起、转、承、合;元代陈绎《文荃》起、承、铺、叙、过、结。现代汉语的叫法:开头段、结尾段、中心段、插入段、过渡段等。

P509篇的结构的语义类型:完全结构、不完全结构、扩展结构、变式结构。

P509完全结构:完全具备起承转合四种成分的篇,叫完全结构。P515不完全结构:起承转合不完全具备的篇,叫不完全结构。P519变式结构:起承转合四种成分在篇中的位置次序改变的结构。P520篇的语法组合类型:基本式:平列式,承接式,分合式;变化式:断续式,倒装式,综合式。

第四节开头和结尾

P527开头的重要性:规定说话人说话、写作的思路,给听话人或读者指出篇章内容发展的方向;在情绪上感染读者或听众,激发读者阅读、听众聆听的浓厚兴趣。

P528开头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从全局出发;落笔不可过远;着笔不宜太突。

P530开头的类型:根据开头同主题或话题联系的方式,可划分为直说式和曲说式;按开头同篇中其它部分的结构关系,可划分为话题式、引发式、布置式、管领式。前者叫意义类型,后者叫结构类型。P539结尾的三原则:地位合宜,干净有力,有思索回味的余地。P540结尾的类型:根据意义和功能两个标准来划分,从意义上可以分为总结式、照应式、启发式、号召式、交代式、垂成式;按功能类型划分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第五节语篇的修辞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者在引进、介绍语法化理论的同时,也从语法化演变途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汉语语法化现象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研究视角与方法从语言孤立现象到语言系统的宏观背景、从汉语的语法结构到语用功能、从汉语本体到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有了全面的更新.但是汉语语法化现象与印欧语语法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作 者:胡晓慧 HU Xiao-hui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7刊 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9(3)分类号:H04关键词:语法化 历时演变 共时分析 语法化机制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7

关键词:我看,话语标记,句法机制,主观化机制,重新分析

一、引言

随着语法化研究的兴起, 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汉语话语标记的语法化问题。研究“人称代词+感官动词”这种主谓短语结构语法化的过程。人称代词限于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 感官动词限于“说、想、看”。刘月华 (1986) 列举了“说、想、看”的话语标记特殊用法, 但并没有进一步分析语法化的过程。谷峰 (2004) 则从“语用意义的语义化”的角度探讨了“你说”的语法化。曾立英 (2005) 从语料的分布情况证明“我看、你看”具有话语标记的作用, 从句法和语义上分析了其虚化和主观化的演变历程。姚占龙 (2008) 撰文讨论了“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 并分析其主观化的机制。刘嵚 (2008) 则考察了“我说”格式的语义演变情况, 分析其中一些特殊现象, 并探讨其主观化演变的过程。对该类话语标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演变和主观化研究方面, 只是零星地提及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 并没有进行客观系统的论述。文章以典型话语标记“我看”为例, 试图探讨该类话语标记词的语法化过程。本文的语料来自北大CCL语料库, 以“我看”为关键字, 共计搜索到18939条例句。为了更好地对例句进行分析研究, 语料处理利用excel生成500个1—18939的随机数, 然后选取与这500个随机数对应的例句并把它们作为研究语料。以这种方式选取的语料, 语料的真实性有保障, 语料的规模适宜研究, 语料例句分布均匀, 适宜进行一个共时的研究。

二、话语标记“我看”的虚化过程

很多语法化现象总是伴随着语义虚化的进程, 语法化斜坡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汉语话语标记“我看”就是由具有行为动作意义的“我看”这一主谓结构逐渐演化而成。

“看”的最基本用法是一个感官动词, “看”最早用于“探望”义, 从魏晋时代开始成为“观看”语义场的常用词, 现代汉语中用于一般的“观看”义、“观察”义最为常见 (吕东兰1998) 。参照《现汉》第6版“看”的词条释义, 结合“我看”这一主谓组合, 9条义项中只有义项 (1) (2) 符合。

义项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义项2观察并加以判断

我们初步推断, “看”作为一个重要的感官动词, 其最一般的意义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随着语义演变、“我看”主观化和“我看”这一主谓结构被高频率使用, 逐渐产生“观察并加以判断”这一义项。下面来分析义项1是如何向义项2语义过渡, 最后语法化为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我看”中的“看”是从本义“观察”演变而来的。第一人称行为主体观察人或事物, 进而思索问题, 提出看法。在使用的过程中, “看”的意义越来越虚化, 主观性越来越强, “我看”最终演变为表达说话者主观看法和引起听众注意的话语标记。意义空灵, 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表“观察义”的“我看”与“你看”发展为表“认知义”, 再发展成“话语标记”, 这是一个主观性增强的过程 (曾立英, 2005) 。义项1就是所指的“观察义”, 义项2就是“认知义”。

三、话语标记“我看”的语法化

1、句法机制

在涉及到义项1的例句中, 通过观察语料, “我看”+“所接成分”, 其“所接成分”分四种情况, 。通过分析说明这四种形式例句的句法, 可以分析推断出义项1向义项2语义演变的趋势和方向。

(1) 单纯“看”字

“看”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的感官动词, 跟在人称代词“我”表示“观察”这一动作。

我看书。 (1)

我看报纸。 (2)

例句 (1) (2) 完全贴合义项1, 没有疑问。但是在500条语料中, 这种情况的例句不多, 因为“看”字是一个光棍司令, 句式是主谓宾结构, 宾语成分简单, 后面所接的宾语有诸多限制, 不能添加其他修饰成分。

(2) 含“看”字动词或准动词

单纯“看”字只是表示行为主体“我”发出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 不能表达更多的内容。因此, 有必要借助一些“看见”、“看到”这样的动词或准动词来加强“看”的词语功能。

5月4日凌晨4时, 我看见丽都饭店前排队睡在车里的司机达十八九位, 国贸中心前排队者也近20位。 (1)

许多职工表示, 我看到上海变化这么大, 要立足岗位努力干, 再为上海添光彩。 (2)

上述例子“看”字均涉及到义项1, 但是第一种情况到第二种情况的变化, 句法形式发生变化, 语义内容也发生些微变化。“我看”所能连接的成分越来越多, 所能“看”的不再是具体的人或物。连接成分的多样化, 这赋予了“看”字更多的语义功能, 继而为义项1向义项2语义演变提供空间。

同时, 感官动词“看”动作性很强, 其后可添加时体标记“着、了、过”等或补语。

(3) “看”后接体标记词 (着、了、过)

我看着福源大爷的高兴劲, 也禁不住笑出声来。

但是现在我看着她同安娜和我站在墓前, 她那冰冷淡漠的表情缓和了, 她的愤怒似乎平息了一些, 我想一定要问问她, 在哪一瞬间安宁又回到了她的心中。 (1)

她在我身边坐下, 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 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 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我看了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材料, 又经过反复思考, 写出较详细的提纲。 (2)

我看过许多小说, 名著大多都读过。

我看过他写下的那些东西, 全记在黑乎乎的本子上, 大概伴他走了很多地方、长长的岁月。 (3)

(4) “看”后带补语成分

坐在小车里, 我看得见人家, 人家看不见我, 有事也不好说, 掏心里话就更难了。 (1)

他没有正面表示同意, 但从他的话里流露出首肯的意思了:“我看不大清主要的和次要的, 常常固执一个方面, 以为正确。” (2)

我看出他们四人互相间甚是稔熟, 且近年来断续有往来。 (3)

含有体标记词的例句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着”表示主体“我”正在观察, 不再是发出一个简单的“看”的动作, “了”和“过”表示完成了“看”的动作, 例句中的补语成分为“看”这一动作提供补充说明, 为观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评价所观察到的事物了提供条件。由此可以推断, 这是义项1向义项2演变的句法条件之一。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 句子或者含有体标记词或者补语, 句子复杂化, 句子结构松动, 甚至出现接小句宾语的情况。这进一步降低了句子对“我看”的束缚, 为“我看”独立出来成为话语标记提供了句法方面的条件。

义项2“观察并加以判断”表示的是认知义, 是认识主体对事物事件作出的评价, 是一种认识情态意义。

我看得去卡尔斯巴德疗养了。 (1)

陈皓若说:“红军再搞越界作战, 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我看应该适时结束演习了。” (2)

义项2 (认知义) 的进一步虚化, 使得“我看”成为话语标记, 这期间经历了重新分析和主观化 (在后面讨论) 。下面我们从句法结构重新分析的角度分析一下认知义如何进一步虚化为语法标记。

大人, 我看这件绸衫的布料是河坊街余大福布庄买的像是我家染衣坊所染。 (1)

这年头我看大大小小的人都疯了, 也难怪, 那些干部作下的大恶。 (2)

史局长, 我看你想的可是太乐观了。 (3)

“我看”带小句宾语的结构表达式为“我看+NP+VP”。

例句 (1) 句法结构可以有两种分析方法:1大人, 我看这件绸衫的布料, 是河坊街余大福布庄买的像是我家染衣坊所染。2大人, 我看, 这件绸衫的布料是河坊街余大福布庄买的像是我家染衣坊所染。第1种情况可分析为结构可分析为“ (我看+NP) +VP”, 第2中情况其结构可分析为“我看+ (NP+VP) ”。

接下来分析例句 (2) (3) :

(我看+NP) +VP

这年头我看大大小小的人都疯了, 也难怪, 那些干部作下的大恶。

史局长, 我看你想的可是太乐观了。

我看+ (NP+VP)

这年头我看大大小小的人都疯了, 也难怪, 那些干部作下的大恶。

史局长, 我看你想的可是太乐观了。

通过观察这些例句, 我们发现一个共性, 都是“我看”+“小句宾语”的结构, 句子中有两个谓词成分, 即“看”和“VP”, 这就为重新分析提供了可能。同时“看”+“NP”和“NP”+“VP”在语义上也能够成立。第一种情况“我看”可以分析为“我认为”, 具备义项2的用法, 第二种情况“我看”可以看作话语标记。但是, 只能得出“我看”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可能, 还需要进一步证明。第一人称“我”与表认知义的“看”相结合使用, 存在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使它们作为一个结构凝结在一起。因而我们可以推断“我看+NP+VP”这种结构由“ (我看+NP) +VP”到“我看+ (NP+VP) ”的变化是语言自然使用演变的结果。随着“我看+ (NP+VP) ”结构中的“我看”被被高频率的使用, “我看”最终语法化为一个话语标记。

2、主观化机制

“我看”的主观化是“我看”语法化为语法标记的另外一大动力。语法化必然伴随着主观化, 语义虚化的过程也就是主观性增强的过程 (刘嵚2008) 。“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沈家煊2001) 。

本身“我看”这一主谓短语就具有浓厚重的情态色彩。第一人称代词“我”作为主语或形式主语, 本身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 “看”在动词行为义上又有观察的意义, 使这一组合形式在主观化道路上具备了逐渐前进的条件。同时由于主观表达的需要, 使得“我看”从客观观察对象意义演化为评价认知意义, 即从义项1演化为义项2。

主观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从“行为义”发展到“认知义”, 它们之间存在着过渡的状态, 构成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

我看书。 (1)

你老别哄我, 我看你不像是马夫, 一定是一个小掌盘子的。 (2)

好, 我看你前途无量。喂, 你还能铸伪币吗? (3)

在这, 我们依然可以运用重新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我看”从“行为义”到“认知义”到话语标记的主观化过程。例 (1) “我看”后接“书”, “看”的意义是它的基本义, 义项是确定的, 毫无疑问。例 (2) 中的“我看”则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主体看见小句宾语所表述的内容, 一种是小句宾语内容是主体所作出的认知评价, 是自身的看法。由此以来, “我看”就处于一种重新分析的状态, 并没有明确的方式确定是“观察义”还是“认知义”, 是一种两可的状态。例 (3) 中的“我看”没有任何观察的意义, 属于表达主体主观认知评价或者作为一个话语标记。这是一个主观化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

从句法结构结合的紧密度来看, 小句宾语句N P+V P与“我看”的结合可以反映出“我看”结构主观化的过程。

我看+NP→我看+ (NP+VP) →我看+ (主观评价)

行为义→认知义→话语标记

客观→主观和客观→主观

由此看来, 主观化在由行为义向认知义语义演化的过程中, 起到重要作用。

四、话语标记“我看”

话语标记是选择性成分, 删除它们不会导致句子不合语法或者不可理解, 但是, 话语标记是理解句子的重要线索 (Brinton1996) 。话语标记作为插入语插入到句子中, 其意义空灵, 位置灵活, 去掉它不会影响真值意义, 主要起到增加感情色彩的作用。下面集中讨论500语料中“我看”作为话语标记所出现的例句, 共计195条。数据表明话语标记“我看”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

中央来电催你马上回国治病, 我看你还敢违抗中央命令吗? (1)

我看, 咱们开办烧鸡店, 补贴家用吧。

“我看, 就按照奶奶的吩咐好了。”这时春红说话了。

我看哪, 大哥, 你别老一把死拿, 老板着脸作事。 (2)

依我看, 这方面的宣传似乎还欠缺一些。

但据我看, 改良的途中有一些巨大而不可克服的困难。

关于你谈到斯福札与其政府合作的电报, 在我看来, 至少可以说, 他的公开演说对于意大利国王是不客气的。

而且依我看来, 他也不如一般人有时设想的那样科学。 (3)

第1种情况的部分例句, “我看”存在两解的情况, 考虑到“我看”这一话语标记相对发展成熟, 本文把这类例句中的“我看”当作话语标记词对待。以下是各种情况的统计数字。

相比之下, 第一种情况的话语标记“我看”位置更加灵活。

我看你们倒是真有点心虚了。 (1)

这种说法我看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 (2)

一般都认为是具指唐代首府长安, 我看恐怕不是。 (3)

通过观察以上例句, 例句 (1) 可以分析为“我看+ (NP+V P) ”, 例句 (2) 可以分析为“NP+我看+VP”, 例句 (3) 可以分析为“NP, +我看+VP”。“我看”的位置灵活多变, 不影响句子真值意义, 因此可以从第一种情况中脱离出来。

我看, 今年去格林伍德湖的, 好象人数不是非常多。 (1)

大勇, [我看], 我们队伍要在岔口地区大大地打一下! (2)

第二种情况, 例句 (1) (2) 中的“我看”已经独立成为一个显著性话语标记, 有自身的特征, 没有必要再用“我看+ (NP+VP) ”这种结构作分析。

据我看哪, 你作了委员, 倒该多照顾照顾我们! (1)

而且依我看来, 他也不如一般人有时设想的那样科学。 (2)

第三种情况, 随着“我看”被高频率使用, 话语标记有了新的变体形式, 诸如“在我看来”、“依我看”、“据我看”。

五、结语

汉语语法研究教案 篇8

关键词:英语语法 汉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2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以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达到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汉语语言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语法的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可能不高,但却具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因此,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当中运用汉语语法迁移,可以很好的起到辅助学习的效果。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的规律,在学习时用正确的方法将两者结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为其在实践中应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语言学习中的迁移问题

迁移这一概念源于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目标语和其他已习得(或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区别所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若已习得的知识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则属于正迁移;反之,若已习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则属于负迁移。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有些母语知识会使英语学习更容易,这就是母语的正迁移;而一些母语知识可能不利于英语学习者的正确认识,这就是母语负迁移。分析英语学习者的考试结果会发现,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由汉语和英语习惯不同造成的在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词汇等方面。

2 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汉语迁移

2.1 汉语的正迁移

汉语的正迁移现象虽早被提及,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多。母语的正迁移源于学习者对英语的认识过程。在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是首要环节,目标语言的理解程度体现了学习者的母语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等。坚实的母语基础为学习目标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母语水平和目标语水平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发现母语扎实的学生往往外语也很好,这都是母语在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下面是汉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正迁移。在词法上,汉语和英语划分基本相同,句法功能也相似。如形容词在汉语中要定语,在英语中也如此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诸如此类的语法时能够很快掌握;在句法上,汉语和英语都有陈述句、感叹句和疑问句,同时有复杂句和简单句。基本句型都包括SV,SVC,SVA,SVO,SVOC,SVOA,SVOO作为两者语言的基础句子。在句子成分方面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因此学习者很好的掌握了汉语句法,学习英语句法就很容易了。只要学习者意识到两种语言的共同之处,英语语法的学习就不那么难了。

2.2 汉语的负迁移

分析发现,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主要是因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学习英语语法时,会首先想到汉语习惯,因而影响英语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形态方面和词汇、句法方面。

英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英语中的冠词、时态、体、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都是我们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所参照。这些错误如冠词误用、代词误用、单复数误用等;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词汇的选择是一个难题,学习者认为英语中的某个词对应汉语中内涵相同的词,会选择不恰当的词来使用,如I can speak(say)English;汉语的负迁移也体现在句法方面,如省略、语序、重复等问题。以定语从句为例,汉语中修饰语和中心词关系为“修饰语+中心词”,定语位于中心词左边,但在英语语法中,定语从句则位于中心词的右边,因此学习者学习定语从句的错误率很高。例如:她穿着一件(红色的)上衣。(定语位于中心词左边)。This is the third time.(定语从句that they have met位于中心词的右边)

3 汉语迁移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学习汉语和英语都是语言习得的一个过程,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者年龄也不同。学习汉语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习英语只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汉语的帮助下进行的。汉语和英语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区别。英语的学习是在母语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克服并正确是利用汉语迁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把汉语语法结构带进来而产生一些错误,所以应该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避免汉语的负迁移。

首先要注意英语语法教学中汉语和英语的同时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对比教学,提醒学习者重视语言学习中的迁移;其次要给学习者提供练习机会,能够及时的输入语言。因为英语使用机会不如汉语多,语法课也较少;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要设置合理的情境,给学习者布置一定的任务是保证其参与练习的保证;还可以在课堂中列举一些由于汉语和英语语法不同而产生的趣闻趣事,来增加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鼓励学习者不要害怕出现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这样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者就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4 总结

在英语学习中,汉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习者注意汉语和英语语法的共性和差异,要意识到汉语语法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迁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还要合理运用对比教学,实现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语法的有效学习,使汉语迁移由英语语法学习的阻碍变为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 黄勇. 汉语语言习惯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迁移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2012.

[2] 刘爽. 关于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语言迁移理论应用的研究[D]. 西北大学,2010.

[3] 徐平. 汉语负迁移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2.

[4] 王文孝. 汉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下一篇:排球普修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