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

2024-09-24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精选9篇)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 篇1

第三讲 检察机关及其司法活动

第一节 检察机关的概念、性质及其任务

一、检察机关的概念

根据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我国检察机关即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对法律的实施和遵守进行监督的法律监督机关。

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

检察机关的性质是指检察机关是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还是属于司法机关的问题。有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检察官属于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序列;还有的国家,如法国,实行审检合署。

我国检察机关延续苏联的传统,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从组织形式上来看,我国检察机关既不属于行政部门,也不属于司法部门。但从工作性质来看,我国检察机关既掌握属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同时负有提起公诉、和司法监督等属于司法部门的司法权。

从我国的宪政体制、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检察权应是包含行政性质与司法性质内容的法律监督权。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基本任务

根据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的任务是:

追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保卫国家安全;

追诉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

教育公民忠于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第二节 检察机关的体制

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制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

专门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都是与各级人民法院相对应而设置的,以便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案。

二、检察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检察委员会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检察工作机构

人民检察院的内部工作机构是根据法律监督的内容所形成的业务分工机构,包括:刑事检察、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等业务机构,特别是设立了反贪局、建立举报中心、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作斗争,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三、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助理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任免。

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及其集中统一的特点,这与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显著不同。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一体化,必须具有很强的集中统一性。

四、我国检察官的等级

检察官包括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

根据《检察官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检察官的等级分为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和检察官四等十二级。值得注意的是,检察官的等级不同于军衔、警衔等衔级制度,检察官之间并不根据等级不同来确定其上下级关系。

一等:首席大检察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等:一级大检察官、二级大检察官;

三等:一级高级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三级高级检察官、四级高级检察官;

四等:一级检察官、二级检察官、三级检察官、四级检察官、五级检察官。

检察官等级的确定,以检察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检察官等级的晋升,有随职务提升而晋升、按期晋升和择优晋升三种。同时,检察官的等级也会因为检察官职务的降低或因违纪受到惩戒而降低,还会因检察官职务的免除而被取消。

评定检察官等级的权限

检察官等级评定的批准有一定的权限限制。一级大检察官、二级大检察官、一级高级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其他检察官的等级,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

省以下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三级高级检察官、四级高级检察官、一级检察官、二级检察官和省级人民检察院的其他检察官的等级,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

省级人民检察院分院、市级及县级人民检察院的三级检察官、四级检察官、五级检察官,由省级人民检察院分院和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

2002年3月份全国各级检察院的检察官等级初次评定工作完成后,除了大检察官外,全国共有27000余名高级检察官,检察官13万多名。

五、我国检察官的录用

我国检察官的资格的取得

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检察官法》,规定:“初任检察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检察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二)取得检察官资格的先决条件

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年满23岁;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身体健康;

(二)取得检察官资格的先决条件(续)

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

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均不得担任检察官。

第三节 检察机关的任务和权限

刑事案件的公诉

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

自侦查案件

人民检察院的具体任务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的规定和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负有以下具体任务:

自侦案件的侦查;

批准和决定逮捕;

公诉;

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

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改造的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

民事、行政审判监督;

司法解释。

一、刑事案件的公诉

公诉的概念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经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交付审判,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司法活动。

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少数亲告罪可以自诉外,其他犯罪实行公诉制度,一律由检察院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公诉。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由检察院进行审查,一个月内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公诉。

(二)公诉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

公诉对于侦查机关来讲,是确认侦查终结的案件,犯罪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侦查活动合法的肯定。简而言之,是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质量的确认;

公诉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是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司法活动;

公诉对于审判机关来讲,它是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审判的依据,也是法庭审理的基础和范围;

公诉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来讲,公诉是指控被告人犯罪行为并将被告人交付审判的法定告知,也是被告人和辩护人准备辩论和辩护所依据的材料。

二、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

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侦查监督就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活动实行的监督,它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审查批准逮捕;

审查起诉;

对侦查过程中是否违法进行的监督。

1、审查批准逮捕

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它是公安机关执行逮

捕的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经审查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如果人民检察院确定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清楚、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则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开始刑事审判活动;

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则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终止本案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3、对侦查过程中是否违法进行的监督

这是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的监督,包括是否刑讯逼供或变相刑讯逼供或诱供骗供,侦查人员应否回避等内容。

(二)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作为司法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刑事、行政等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例如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官出庭既是为支持公诉,又是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庭监督法庭的审判活动。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主要通过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抗诉等形式实现的。实践中,检察机关提出抗诉主要是基于:(1)原裁判认定事实确有错误;(2)原裁判定案证据不确实、充分;(3)原裁判适用法律有错误;(4)原裁判量刑畸轻畸重;(5)审判中有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可能影响到判决、裁定的公正性。

1、刑事案件的抗诉

刑事案件的抗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抗诉旨在纠正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从而引起人民法院第二审或再审。

刑事抗诉分为两种:

(1)按上诉程序提出的抗诉

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抗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这种抗诉规定的具体程序是:检察院将抗诉书通过原审法院提交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还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就抗诉的理由和根据认真审核,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级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并将撤回抗诉的情况通知下一级人民检察院。

(2)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种抗诉不受时间限制,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

2、民事案件的抗诉

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民事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它既是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民

事判决、裁定进行再审的有效依据,也是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定手段。

3、行政案件的抗诉

行政案件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它既是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行政判决、裁定进行再审的有效依据,也是人民检察院对行政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定手段。

(三)对刑事判决的执行和监所的监督

对执行死刑判决的监督。

执行死刑时,人民检察院应派员临场监督、验明正身,防止错杀。

对监所执行刑罚的监督。

包括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缓刑等是否违法的监督。

对看守所和劳动教养的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监督。即对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三、自侦查案件

自侦查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并立案侦查的司法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初制定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范围的规定》共有4类53种案件由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包括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受贿案等;

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枉法追诉,裁判案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外逃贪官知多少?

媒体报道习惯引用的数据是:外逃海外的贪官4000多名,涉案金额50多亿美元。

“那已经是陈年老黄历了,现在早已不止这个数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省反贪局局长接受采访时表示,那是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追逃会上公布的数据,如今过了快两年,数字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至于具体多少,他用了四个字形容:一个黑数。

记者调查时发现,真实外逃的人数,远远大于检察机关公布的数字。职务犯罪查处率居全国前列的四川省,截至2003年6月30日,有158人负案在逃。然而该省反贪局指导处副处长刘关星告诉记者,这158人中,只有一起案犯在海关出境时留下了记录,其余的全部下落不明。

何谓“双规”

“双规”又称“两规”,“两指”,是指党的纪律监察部门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它是一项“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

“双规”产生的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腐败案件的重任。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在此尴尬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

在反腐斗争形势严重的特殊时期,一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所亟须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两规”、“两指”应运而生。“两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监察法》中,“两指”代替了原行政监察条例中的“两规”,成为突破要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双规”措施的威力

“两规”、“两指”措施的威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一些基本证据的掌握。被调查对象都明白,凡是被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的,纪检监察机关都掌握了相当部分证据。

二是来自被调查对象权力的暂停行使。权力在腐败分子手中,不仅是谋利的工具,而且是掩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在“两规”、“两指”时段,一些知情者、受害者,不再受被调查对象权力的威慑,而大胆向组织揭发控告;一些涉案人员也失去了“保护伞”的庇护。

三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两规”、“两指”期间,被调查对象惟一受到限制的是与外界联系。这也是外界感到“神秘”与“特殊”之处。被调查对象不了解在此期间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哪些已东窗事发,哪些已反戈一击,哪些已后院起火,哪些已铁板钉钉?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其处于一种必然的劣势地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人员就会利用这种优势,从证据上、政治上、心理上精心设计,从中查找其弱点和破绽,予以突破。

四是“双规”措施不受刑事诉讼那样严格的时效控制。

近年来,大多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务犯罪分子,往往都是首先通过“双规”措施打开缺口的。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 篇2

一、无效婚姻的概念

无效婚姻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婚姻种类, 而是在民法理论中用以说明借婚姻之名而违法结合的概念, 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结婚是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 只有具备法定实质要件和通过法定程序确立的男女结合, 方为合法婚姻, 发生婚姻的法律效力。无效婚姻不符合这样的要件, 因此属于无效的婚姻关系。

各国亲属法在明文规定结婚的法定条件的同时, 大多设有无效婚姻制度, 以此作为避免和处理违法婚姻的对策, 确保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付诸实施。无效婚姻制度与有关结婚条件、结婚程序的规定一道, 从正反两方面构成了结婚制度的完整内容,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

《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婚姻无效: (一) 重婚的; (二)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 未达法定婚龄的。”这四种情形是法定的无效婚姻事由。

对这一规定, 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 这里规定的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是全面列举, 因此仅限于列举的情形为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至于其他如无婚姻关系的虚假结婚、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等, 都不能作为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 不得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第二, 这里规定的无效婚姻法定事由是相对原因, 而不是绝对原因。在婚姻关系成立时存在婚姻无效的法定事由, 而在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已经不具备该事由的, 其婚姻已经由无效婚姻转化为有效的婚姻关系。这有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 重婚

一夫一妻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法》第2条第1款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因此, 任何人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 有配偶者在前婚未终止之前不得结婚, 否则即构成重婚, 后婚无效。

重婚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种。无论哪一种, 都构成婚姻无效的法定理由。

2. 当事人为禁婚亲

《婚姻法》第7条第1项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凡属上述范围内的亲属, 无论是全血缘还是半血缘、无论是自然血亲还是拟制血亲, 都不得结婚。

3. 当事人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

《婚姻法》第7条第2项规定,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禁止结婚。例如, 患麻风病未经治愈等。这项规定比较抽象, 应当由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禁止结婚疾病的明细表, 根据这些规定确定是否应当宣告婚姻无效。

4. 未达法定婚龄

《婚姻法》第6条规定法定婚龄为男22周岁, 女20周岁。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 申请宣告婚姻无效, 应当依法获准。

三、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

(一) 对当事人的法律后果

婚姻无效和婚姻被撤销, 对于当事人的法律后果就是婚姻关系自始无效。《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婚姻, 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所以,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 效力溯及既往, 从婚姻关系开始的时候起, 就不具有婚姻的效力, 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 相互不享有配偶权, 并且自始不享有配偶权。

(二) 对子女的法律后果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 其婚姻关系为自始无效, 而对无效婚姻关系或者可撤销婚姻关系中父母所生育的子女却不认为是非婚生子女。依法理, 合法婚姻关系以外的男女两性行为所生的子女, 为非婚生子女。但是, 为了保护子女利益, 法律应当规定子女的婚生地位并不因父母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而被改变。

正是为了保护子女的利益, 我国《婚姻法》的12条规定:“当事人所生的子女, 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因此, 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 该婚姻关系发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不因此改变, 子女仍然是婚生子女, 发生父母子女的亲权或者亲属权。同时, 在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后, 当事人必须妥善处理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当事人不能就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达成协议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三) 对财产的法律后果

由于无效婚姻关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因而原则上不能适用夫妻财产制的有关规定。同居期间的财产已经形成共有的, 应当按照共有的一般规则处理;没有形成共有的, 则按照各自的财产归个人的原则处理;无法确认财产所有的性质的, 按照共有处理。

结语

尽管双方当事人的结婚合意是婚姻的本质, 但是, 结婚的合意必须经过国家的确认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 合法性是婚姻的实质要件之一。如果婚姻不具有合法性的要件, 就不能发生夫妻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能发生婚姻的法律后果。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结合, 应当依法予以宣告无效。所以, 无效婚姻制度就是维护婚姻合法性的必要制度。

摘要:无效婚姻是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 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本文对《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 》无效婚姻的规定进行简要的分析。

浅淡《婚姻法》司法解释 篇3

一、能否要求返还彩礼

彩礼,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按照这种风俗,男方娶妻时,应当向女方家下聘礼或彩礼,彩礼的多少,随当地情况、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定,但数额一般不在少数。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定婚时男方给女方彩礼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不少地方,许多生活本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付彩礼而举家债台高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负担。正因为如此,不少农村家庭夫妻离婚时,对彩礼是否应当返还存在很大争议。

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规定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况可以请求返还: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实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解释中规定的第二项和第三项,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给付彩礼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如果对彩礼问题完全不管,可能会使一些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双方结婚应当以爱情为基础,不主张也不支持结婚以给付彩礼为条件。做出上述规定,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并不是鼓励和提倡给付彩礼。我们依然呼吁广大青年和他们的家长,要大胆破除给付彩礼的旧风俗,树立社会主义男女平等的新风尚,使我们年轻一代的婚姻都建立在幸福美满的爱情基础之上。

二、同居关系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

按照《解释(二)》第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解除同居关系案件,除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况以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于涉及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这些规定主要考虑到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为,如果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解除这一同居关系,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解除同居关系。至于男女双方均为无配偶的同居关系,因该关系不是法律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当事人如果起诉仅仅要求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如果就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提起诉讼的,属于法律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平等地保护子女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无效婚姻制度,是婚姻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内容。《解释(二)》对此有一些具体规定,例如,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关系分别受理请求宣告婚姻无效和请求离婚的不同案件时,应当先对无效婚姻案件进行审理,而离婚案件的审理则应当在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做出判决后进行。再如,无效婚姻关系当事人死亡后一年内,生存一方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等等,这些规定对于规范无效婚姻诉讼提供了保障。

三、离婚协议具有约束力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协议离婚后当事人对解除婚姻关系本身没有异议,但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并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变更或者撤销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我们认为,双方到民政部门离婚,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协商一致的结果,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对自己财产权利的一种自由处分,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都理应接受这一决定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四、夫妻共同债务不因离婚免除

对于夫妻中以一方名义对外举债应当如何认定其性质的问题,《解释(二)》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以债务形成时所处的时间阶段作为切入点,分成结婚前所欠债务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债务两种情况进行规定。第一,个人婚前债务。对一方婚前已经形成的债务,原则上认定为夫妻中一方的个人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所欠债务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上述两种情况的证明责任由主张权利的债权人承担。第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按照《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的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属于个人债务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该项债务属于个人债务;另一种是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即“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五、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利益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发布(全文) 篇4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根据新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三,夫妻离婚,房产根据出资人不同有不同的分割方法。法规还对DNA亲自鉴定的法律效果有了新的规定和解释。这部司法解释于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 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条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

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第三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第五条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司法建议-婚姻法解释三 篇5

(三)第八条的规定进行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镇平法院认为,这一司法解释不太适应民事审判中离婚案件的实际需求。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要求离婚,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不提出变更监护关系,按照民法通则关于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仍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那么法院如何受理?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为防止变更监护关系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随即撤回起诉,导致以后配偶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管不顾情况的出现,因而不变更监护关系,该离婚案如何处理?

基于此镇平法院建议:在上述司法解释中,可进行补充规定,即将离婚案件作为特例:“离婚诉讼案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临时监护人为其父母、兄妹,直接作为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不必经过特别程序先行变更

婚姻法解释一 篇6

第一条 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第二条 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第三条 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 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第五条 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第六条 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按照本解释第五条的原则处理。

第七条 有权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

(一 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二 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三 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四 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第八条 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上诉。

第十条 婚姻法第十一条所称的“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

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只能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当事人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案件,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第十二条 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一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第十三条 婚姻法第十二条所规定的自始无效,是指无效或者可撤销婚姻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才确定该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应当收缴双方的结婚证书并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当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第十五条 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十七条 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十八条 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第十九条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第二十一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符合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准予离婚”情形的,不应当因当事人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

第二十三条 婚姻法第三十三条所称的“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可以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前三项规定及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予以判断。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第二十六条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第二十七条 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

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第二十八条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

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应当区分以下不同情况: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三)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二条 婚姻法第四十八条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婚姻法修改后正在审理的一、二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一律适用修改后的婚姻法。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如与本解释相抵触,以本解释为准。

自考婚姻法名词解释。 篇7

1、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

2、家庭:是指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亲属团体。

3、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

4、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借以发生和终止的法律事实,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婚姻自由:婚姻自由在有些法律中也称婚姻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的解决本人的婚姻问题,不受外界的强迫或干涉。

6、一夫一妻:也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制度。

7、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不因性别而异。

8、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违反婚姻自主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

9、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

10、虐待:是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承受损害的行为。

11、遗弃:是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抚养、扶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受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12、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制限制人身自由或其它手段,将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13、重婚: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

14、亲属:亲属系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15、宗亲:又称宗族、本亲或内亲,在古代亲属制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宗族以本宗男子为主体,还包括在室女和归来之妇。

16、外亲:亦称外姻,包括已身之母、祖母等得本身亲属,以及己身之女、孙女、姐妹、姑等因婚嫁生育形成的亲属关系。

17、配偶: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为配偶。

18、血亲:是指互相之间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这种血缘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9、自然血亲:是指在血缘上有同源关系,他们是共同的祖先的后裔,相互之间是被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

20、拟制血亲:是指互相之间本无该种血亲应具有的血缘联系,经法律拟制后,始具有与该种血亲相同的权利义务的亲属,这种血亲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依法创设的,故亦称法亲或或准血亲。

21、姻亲: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但配偶本身是除外的。

21、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亲属的网络是由不同的亲系相互交织而成的,这种联络系统的载体,是这样或那样的血缘联系。

22、父系亲:父系亲是通过父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23、母系亲:母系亲是通过母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24、男系亲:男系亲是通过男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25、女系亲:女系亲是通过女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26、行辈:亦称辈行或辈分,是按照亲属的世代来划分的,以行辈为依据,可将亲属分为长辈亲属、同辈亲属和晚辈亲属。

27、直系血亲:是指相互具有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

28、旁系血亲:是指互相之间具有间接的血缘关系的血亲。

29、亲等:亲等是指亲属的等级,是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单位,它在亲属关系中起着度量衡的作用。

30、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婚姻法律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律事实。

31、掠夺婚:亦称抢婚,指男子以暴力掠夺女子为妻,这种结婚方式大致出现与对偶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时期。

32、互易婚:亦称换婚,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为子妇,或男子互换其姐妹为己要。

33、劳役婚:是指男子须为女方家庭服一定时期的劳务,以此作为与女方成婚的代价。

34、买卖婚:指男方向女方家庭给付金钱或其他等价财物,以此作为与女方成婚的代价。

35、赠与婚:是指有主婚权的父母、尊长将女赠与他人为妻,并不索取代价。

36、共诺婚:、亦称合意婚,依男女双方的结婚合意而成立,一般采取民事婚的方式。

37、。六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38、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限,是结婚年龄的下限。

39、禁婚亲:是指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结婚,反映了自然选择规律的要求,具有优生学、遗传学上的科学依据。

40、婚约: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双方当事人成立婚约称为订婚或定婚。

41、中表婚:中表婚是一种异姓近亲的结合。

42、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

43、可撤销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经撤销请求人请求,依法撤销后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44、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它是不符合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以夫妻关系相对待的两性结合。

45、夫妻:夫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依法结合的伴侣,男女因结婚而成为夫妻,双方具有特定的身份,与其他的两性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46、夫妻一体主义:夫妻一体主义亦称夫妻同体主义,即夫妻因婚姻而成为一体,双方的人格互相吸收。

47、夫妻别体制:夫妻别体制或称夫妻分离主义,及夫妻婚后仍各自是独立的主体,各有独立的人格。

48、夫妻姓名权:夫妻姓名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49、入赘婚:入赘婚又称赘婿婚,指婿入妻家所成的婚姻。

50、日常家事代理权:又称夫妻相互代理权,指夫妻因日常家庭事务与第三人为一定法律行为时互为代理的权利。

51、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52、法定夫妻财产制:它指在夫妻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作出约定无效时,以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关系。

53、约定夫妻财产关系:它是相对于法定财产关系而言的,指由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制形式的法律制度。

54、共同财产制:它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夫妻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55、分别财产制:它指夫妻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管理权交付给丈夫行使,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

56、同一财产制:它指婚后除特有才财产外,将妻的婚前财产估定价额,转归丈夫所有,妻则保留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对此项财产原物或价金的返还请求权。

57、联合财产制:又称管理共同制定,指婚后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除特有财产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

58、夫妻特有财产:夫妻特有财产又叫夫妻一方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后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夫妻双方的约定,夫妻保有个人财产所有权的财产。

59、扶养:扶养是指一定亲属间的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义务。

60、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子女是血亲关系中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法律关系的核心。

61、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身份上及财产上的监督和保护为内容的权利义务的总称。

62、婚生子女: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受胎所生的子女。

63、婚生子女的推定:是指子女婚生性的法律强制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受胎所生的子女,推定为婚生子女。

64、婚生子女的否认:是指丈夫证明在受胎期间内,未与妻子有同居行为,依法否认子女是自己的亲生子女的制度。即当事人依法享有否认婚生子女是自己亲生子女的诉讼请求权的制度。

65、抚养:是指父母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供养和在生活上对子女的照料。

66、保护:指父母应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防止和 来自自然界的损害以及他人的非法侵害。

67、赡养: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68、非婚生子女:是婚生子女的对称,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

69、认领:是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承认非婚生子女是自己的子女。

70、自愿认领:又称任意认领,是指生父母承认该非婚生子女是自己所生,并自愿承担抚养责任,无需他人或法律的强制。71、强制认领:是指当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不主动自愿认领时,由有关当事人诉讼请求法院予以判决强制认领的方式。

72、非婚生子女的准证:是指因父母结婚或司法宣告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制度。

73、继子女:是指夫与前妻或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74、继父母:是父之后妻或母之后夫。

75、人工生育子女: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受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所生育的子女。

76、收养:是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己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

法律行为。77、寄养:是指父母出于某些特殊情形,不能与子女共同生活,无法直接履行抚养义务,因而告知他人代其抚养

义务。

78、立嗣:即立后,又称过继或过房,是中国古代的收养制度,指男人无子时,允许将其同宗同姓,辈分相当的

他人之子立为嗣子,以便传宗接代,承继宗祧的行为,当事人间产生拟制直系血亲关系。

79、孤儿:是指其父母死亡或人民法院告其父母死亡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80、弃婴:是指被父母遗弃的初生儿。81、儿童:是指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82、收养登记:是指收养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后正式成立。

83、收养协议:是指收养关系当事人之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订立的,关于同意成立收养关系的协议。

84、收养公证:是指根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的要求由公证机关对其订立的收养协议依法作出的公证证明。

85、收养的拟制效力:是指收养依法创设新的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效力,也称收养的积极效力。86、收养的解销效力:又称收养的消极效力,是指收养依法终止原有的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效力。

87、无效收养行为:是欠缺收养成立的法定要件的收养行为,这里所说的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这种

行为不具有收养的法律效力,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88、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

89、离婚:是在主要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90、别居:又称分居,是指通过司法裁判或当事人协议的方式解除夫妻双方的同居义务,因婚姻所生的其他夫妻

权利义务亦有所变更但婚姻关系仍然存续的法律制度。

91、禁止离婚主义:指夫妻在生存期间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均不得离婚。

92、许可离婚主义:指允许夫妻基于法定事由,解除婚姻关系的立法主张。

93、专权离婚主义:指夫家或夫本人单方面享有较多的离婚权,而妻本人或没有离婚权或离婚权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又称男子专权离婚主义。

94、限制离婚主义:指夫妻双方均享有离婚请求权,但法律对离婚条件要加限制的立法主张。

95、自由离婚主义:指根据夫妻双方或一方当事人请求离婚的意愿,无论当事人有无过错,只要婚姻关系破裂的,均准予离婚的立法主张。

96、和离:即协议弃妻,在现代称两愿离婚,类似当今的协议离婚,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协议方式允许夫妻离异 的离婚方式。

97、呈诉离婚:又称官府判离,即夫妻一方基于法定理由,向官府提出离婚立诉,由官府判离的离婚方式。

98、登记离婚: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即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

99、诉讼离婚:又称裁判离婚,是指夫妻一方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当时人之间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 篇8

(三)》之利弊分析总结

虽然阅读障碍儿童在国内所占比例达到7.5%,但国内在阅读障碍诊断方法和诊断工具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本土化的能为干预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诊断工具很少见。即使是这些为数不多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在测量理论快速发展的今天看来,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介(电脑、电视、收音等等)的快速发展,儿童通过媒介能够接触到的读物在数量、种类和难度等各方面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就导致编制时间比较久远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在内容上脱离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严重影响测验的信、效度。测验不能准确地反应儿童的阅读水平及阅读技能,也就不可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其次,国内编制测验时所采用的测量理论和数据统计方法相对落后。20 世纪初产生的心理测量学,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 年代发展起来的经典测量理论(CTT),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项目反应理论(IRT),以及从80 年代开始,在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迅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认知诊断理论。在众多认知诊断理论模型中,最受关注的要数规则空间模型(RSM)。

目前,美国已将第三代测量学技术 RSM应用于数学、医学、建筑和语言等等学科,如将 RSM应用于 SAT(ScholasticAptitude Test)。而国内还处于对 RSM进行初步的内容介绍阶段,实际应用研究很少,而且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实验应用。所获国内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也都是以 CTT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参考 RSM编制的标准化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仍未出现。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讲述 篇9

一、解释涉及到的婚房问题?律师详细为您解读。

(一)、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那么该不动产该如何处理?

郭律师意见:依据《婚姻法解释

(三)》第十条规定,该这样处理。

1、按夫妻双方协议处理,此协议应保护婚前协议、婚姻存续期间协议及离婚阶段的协商。

2、无协议或协商不成,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对于另一方所付贷款为对产权方的债权,离婚后产权登记方应将此款返还另一方。

3、对于该房屋增值的部分,可视为一方的投资,按照投资比例由产权登记方给另一方予以补偿。

郭律师提醒:注意保存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的证据。特别是在恋爱、同居期间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避免与同居一方混同财产,支付款应当从个人银行账号上划出,并直接汇入了指定账号。离婚时对是否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另外一方也要有相应的证据,比如平时有使用共同财产购买价值比较大的家居设施。

(二)、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买的房子如何认定?

郭律师意见:《婚姻法解释

(三)》第七条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郭律师提醒:

1、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

2、此条可以影响到青年男女的婚姻观,特别对于女方,与其找富二代让其父母购房,不如找“潜力股”的丈夫,共同买房。

3、如何用新规保护自己的权益,要注意证据的保存,其中最关键的是资金来源的证据,父母在出资购房前,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可以通过银行转账,从父母自己的银行账户直接划到房产原业主的指定交易账户上。还要注意保存刷卡记录、支付凭证等单据。房产过户时,登记在子女一方名下。

4、当然该条也存在了漏洞:可能给恶意规避法律的有心人提供便利。譬如,男方婚后与女方感情不和,预料到要离婚,就可能隐瞒女方将财产转移给父母,然后让父母出资买房再回赠给他,最终将夫妻共同财产变成男方的个人财产。

(三)夫妻共有的房屋,一方瞒着另一方卖了,另一方如何维权?

郭律师意见:依据《婚姻法解释

(三)》第十一条的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另一方的利益如何得到保证呢?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该损失的范围,本律师认为,应包括共有部分及房屋增值部分。

(四)、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赠与对方的房子,如何认定?

郭律师意见:依据《婚姻法解释

(三)》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而此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就是说,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人的房屋赠与都必须要到房屋变更登记以后才能生效,如果没有变动,赠与方是有权撤销赠与的。

(五)夫妻双方婚后给子女买的房产,离婚时归谁?

郭律师意见:依据婚姻法、合同法、物权法及《婚姻法解释

(三)》第七条的规定,如果夫妻双方明确表示将房子赠予孩子,且房屋登记在未成年人名下,房子的产权人就是孩子,那么房产就是孩子的财产,父母离婚时孩子名下的房屋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虽然父母离婚时无权处分该房产,但父母离婚后,父母中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与孩子共同生活在孩子名下的房屋中。

(六)婚后一方用夫妻共有财产为“小三”买房,如何认定,如何维权?

郭律师意见:依据《婚姻法解释

(三)》第十一条及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婚姻中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夫妻共有财产为第三者买房,并且产权证名字为第三者时,无过错方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但可以起诉擅自

处分共有财产的一方,对无过错一方进行赔偿。在离婚时无过错一方可以多分财产,并要求过错一方给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二、登记程序存瑕疵可行政复议

郭律师意见:生活中,常常有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中存在瑕疵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如一方当事人未亲自到场办理婚姻登记、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证明进行登记、婚姻登记机关越权管辖、当事人提交的婚姻登记材料有瑕疵等。在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时,如果同时欠缺了结婚的实质要件,可以被法院宣告无效,但对仅有程序瑕疵的结婚登记的法律效力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以婚姻登记中的瑕疵问题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只要不符合婚姻法第十条关于婚姻无效的四种规定情形之一,法院就只能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如果将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登记程序上有瑕疵的婚姻宣告为无效,不仅扩大了无效婚姻的范围,也不符合立法本意。这次解释就第一次明确了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应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三、拒绝鉴定即可推定亲子关系

郭律师意见:DNA鉴定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子女与父母尤其是与父亲的血缘关系的证明。在处理有关亲子关系纠纷时,如果一方提供的证据能够形成合理的证据链条证明当事人之间可能存在或不存在亲子关系,另一方没有相反的证据又坚决不同意做亲子鉴定的,法院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做出处理,即可以推定请求否认亲子关系一方或者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而不配合法院进行亲子鉴定的一方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四、一方老人病重是可以请求分财产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最高法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杜万华强调,这两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在审理夫妻财产分割案件中必须非常慎重,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离婚不能分割财产。

五、协议离婚不成有翻悔权利

郭律师意见:依据当事人达成以登记离婚或者到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郭律师提醒:

1、公民要正确理解这一条的真实内涵,切不可武断的理解离婚达成协议后可以任意反悔,当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又向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这个协议书原则上是有效的;

2、该协议书也可以作为诉讼离婚中证据予以使用。

六、律师建议及相关告知

大家一定要记着结婚就是一个合伙,结婚和合伙的区别就是加上了感情因素,而且是男女的感情因素,如果把男女的感情因素去掉,就是两个人在合伙做生意,你就想好合伙做生意,生意必然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合伙失败的时候,两个人怎么样散伙想清楚,我认为这个合伙是有可能持久。我们现在不能只期望我们回归到100年以前的男女关系,因为那种关系是以牺牲女方地位作为前提的一种不正常婚姻关系。老让女方牺牲,男方可以,三妻四妾,女方只能够是从一而终,就是那种关系我认为不符合现代人人权的婚姻关系。我们现在的婚姻关系就是平等合作,有合有散。我们希望大家好合好散。好合好散的时候,就想好把散的情况写清楚就容易没事了。或许您会问如果都这么理智的会不会对感情有所影响?我要说那是理智的情感,情感有两种,一种是非理智情感,一种是理智情感,理智情感才可以持久。非理智情感不就是速配制度,三天结婚,三天离婚。我们要高质量的情感,高质量的情感就是理智的情感。

上一篇: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下一篇:高考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