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恋爱

2024-09-22

婚姻恋爱(精选8篇)

婚姻恋爱 篇1

恋爱、婚姻中存在的很多现象,都有它的心理学的原因和解释的。这里我择取几种现象,加以说明。

一、为何高学历女性易成为剩女?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女性一般要找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男性,而高学历女性尤其如此,而男性往往不愿找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女性。按照时下流行的一种理论 :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那么剩下的就是A女和D男了。还有一个原因,高学历女性经济独立性比较强,不必一定要结婚。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还有一个原因,和美国心理学家发现的人类智力的钟曲线有关。

美国两位教授C· 默里和R · 赫恩斯坦在1994年出了本畅销书《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 所谓钟形曲线又称正态曲线,它是一根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正态曲线被借用至心理学,用来描述人的特质量值的理论分布。从下面的智商分布图可看出智商分布曲线在两端(高智商与低智商) 大滑坡,人越聪明,数量越少。

衡量智商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一种量度是均方差, 这里不管这一统计术语的定义,暂以“台阶”称之。比平均智商高一个台阶的人占人口总数的16%,高两个台阶的则只有2.2%。如果智商至少高一个台阶的女子一定要找至少高两个台阶的聪明男人,那就是八个争一个。这里假设在同龄人中争,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要求不那么高,比如说,智商比平均值高一至一个半台阶的女子,找到智商比她高半个台阶的男人就心满意足了。在10000个同龄女人里, 智商在这一段的有918个。但在10600个同龄男人里(按106:100的男女出生率算),智商比她们高半个台阶的聪明男人只有467个,是两个争一个。这还只是考虑了智商单一因素。如果再考虑其他择偶条件,诸如情商要高,人要长得帅,经济状况要好,等等,那么,即使将范围扩大到同龄人之外,“胜女”也是很难找到婆家的。

二、为何恋爱中的另一方坚决不肯分手?

我们经常看到恋爱中的一方要分手,另一方坚决不肯分手。有的是确实爱对方,认为其是自己理想的对象,有的是因为已为这段感情付出太多了,所以不愿放弃。后一种情况涉及到了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效应问题。 所谓“沉没成本”, 就是已经付出的成本捞不回来而沉没水底了。它既包括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如果单纯根据经济法则,先前的沉没成本与后继的活动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很多人在做后继决策时,总会考虑先前为此投入的成本。这就是我们说的“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为沉没成本效应提供了一个解释。原来,与获得和已经拥有的东西相比,人们更在意的是损失。早在1759年,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就描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 状况由好变坏时,人们所承受的痛苦比由坏变好时体会到的欢乐更多。近些年来的动物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也揭示出,回避损失似乎是一种基本的生物机制。与获得相比,损失对生存的威胁可能更大,因此动物进化出对损失甚至是预期损失的强烈反应和回避,这种机制可能对维系物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容易产生出现沉没成本效应的问题。与改变行为相比,人们宁愿维持现状,所谓人都有惯性和惰性。只有在改变带来的获益远远高于维持现状或者维持现状将超出忍耐极限时,才会做出符合现实情况和理性的决策。

对投入了过多成本的恋爱中的另一方,不能被沉没成本所蒙蔽。有些女孩子在理性上是知道对方现在不是自己的理想的恋爱对象了,但在感情上和行动上仍不放手。这些女孩子应该明白 :自己恋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自己曾经的付出成本。如果一味强求对方,即使结了婚,也未必幸福。因此, 理智的人一般是不顾及沉没成本的。

三、为何我们会更喜欢得不到的人?

很多人总是对由于某种原因的阻却而没有结成连理的对方念念不忘,认为如果得到了对方,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不如意了。我们宁愿相信“得不到”的人是完美的,因其能缓解我们现在过得并不好的情绪。就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白马王子和女神一样,它满足我们对一个完美对象的所有幻想,让我们在现实中遇到诸多不顺的时候,有那么一个幻想空间去与那个完美相遇相知。我们应该明白,“得不到”的人并非真的如此那般完美。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认为,人的知觉有完形和闭合的倾向。一件不完整的事情发生后,人们总是对它念念不忘, 总是希望它能变得完整,变得闭合。因此,完形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人们为何会对那“得不到”人难以忘怀了。

那些难以认识到完美源于幻想的人,往往有一种自我贬低和逃避责任的强迫性重复。“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当一个人持有这样的信念的时候,他们便会一遍遍收集不被爱的信息,而忽略被爱的信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这种自我贬低的不合理信念就越来越巩固了,最后一切创造幸福的权利和责任都不由自己了。因为幸福的权利被“剥夺”的时候,连同要努力去创造的责任也交付给了他人,那么他便可以一个人“轻松”地去悲伤了。

四、为何民间会有结婚彩礼和婚礼?

对于结婚彩礼问题,民间的看法大多是认为,女儿嫁到男方去就是男方的人了,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是要女儿“从夫居”,因此结婚彩礼应是男方对女方父母多年抚养女儿的补偿。而婚礼为两人的恋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开启崭新生活的幸福仪式,是得到亲朋好友祝福的时刻。但心理学家对此还有另外一种看法。

动物界的雄青蛙在求偶时,会不停地鸣叫,直到精疲力竭时,一只雌青蛙来与之交配,这时雄青蛙已没有精力再与其他雌青蛙交配了。心理学家认为民间的结婚彩礼和婚礼性质大致与之相似。女方父母收受彩礼还暗含着是加大男方结婚的成本从而加大其离婚成本的目的,使其婚后不会随便地离婚,因为离婚再结婚的成本可能是他付不起的。因此,结婚时女方父母向男方收彩礼的行为虽然被人认为是一种陋习,但还是有它的心理学原因存在的。结婚时举行结婚仪式也是加大结婚成本的一种途径,当然结婚仪式绝不是仅仅为了加大离婚成本。

结婚彩礼和婚礼仪式会使丈夫离婚后再结婚的收益低于离婚成本,同时离婚会导致夫妻财产的分割尤其是丈夫的财产被分割,这些可以限制丈夫的离婚选择,但是却会引发另一问题——离婚的替代品问题。所谓的离婚替代品,是指在不离婚的情况下,保持离婚后效用的生活方式。说得再明白点,就是可以采用寻找情人、包二奶等出轨的方式来替代离婚。这些方式显然是不能公开进行的,是难于被发现和管理的,监督的成本很高。

五、为何女性多忠诚?

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多花心,女性多忠诚。女性多忠诚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女性花心要承担较大的不利后果。交配行为是男性进入女性身体,而女性几乎要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比如怀孕、疾病等,对于女性来说,她是在用身体接纳男性, 所以她对此非常慎重,她不会自愿接受她不喜欢的男性。如果女性也花心的话,那她不仅要面临身体上的问题,比如怀孕等,而且这样的后果或许会给她们以后一生的生活幸福造成严重的影响。更甚者,她们可能要遭受诸如名声或生命等重大问题困扰。社会大众对女性花心和男性花心的道德评价是不一样的,其对男性相对宽容,而对女性较为严苛。二是女性在生理方面不具有花心的生理结构。除了会怀孕外,还因为女性的外生殖器较为娇嫩,需要特意加以维护才能保证不生病。如果滥交,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三是女人大多为爱而性,很在意性关系所带来的意义。当女人已经拥有自己所爱的男人时,她不会轻易地和其他男性做爱,因为女性大多是为爱而性,她很在意性关系给自己带来的终身依托的关系。而男性则不同,他们是就性论性的,性和爱和可以分开来区别对待的,认为性是一种生理方面的需要,一般和心理上的关系无关,和爱无关,也不打算为此付多大的责任。

六、为何儿子结婚最好与父母分开住?

儿子结婚与父母分开住,有较多的好处。只有独立的家庭,才能让男孩从儿子的角色变成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那个嫁过去的女儿也就不再是这个家庭中一个“新的孩子”或 “入侵者”的身份,从而变成真正可以主宰生活的女主人。 婚姻应当把两个家庭变成三个各自独立的家庭,人在婚姻中的成长和承担正在于这种独立和界限。

双方不分开住,容易引起婆媳矛盾,尤其是婆婆往往看不惯儿媳。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缘于婆婆往往在潜意识里嫉妒儿媳夺去了儿子对自己的爱。做儿子的左右为难 :既不能说妻子不好,也不能说母亲不好。还有的儿子为了所谓的孝,不分是非地责骂妻子,让妻子很委屈。妻子的处境也很尴尬 :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如果分开过,妻子就有了女主人的感觉,婆媳矛盾就会相对减少。即使婆婆过来住了,妻子也是以女主人的身份来对待婆婆。妻子的心情好,家庭才会变得和谐。这是因为 :距离产生美。

当然儿子、儿媳的家和婆家若是“一碗汤”的距离最好。 如果双方由于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没有分开住,作为丈夫的要会两边调解,要会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找到平衡,不要明显地偏向任何一方。

婚姻恋爱 篇2

“他老是贪玩,不催不回家”

“等他结婚就好了”

“他老是不做家务”

“等你们结婚就好了”

“他只顾自己,也不会照顾人”

“等结婚有了孩子就好了”

.....若真怀着这种想法和他结婚,女人最后一定是失望的。结婚只是一个程序,婚姻之路才迈第一步,以后充满变数。

大多数女人在嫁给男人之前,总是幻想这个男人是全能超人。可以依靠,依赖,有安全感,可以活得安心了。爱我的男人,能搞定所有的难题。

我也曾这样想的,我不求他有房有车,学历多高,有无背景,颜值是否够高。但干起活来一定不叫苦叫累,只爱我一人,呵护自己就像呵护公主。还因为嫁给他,就有了无上优越感,觉得他乃至他家该对我充满感激,因为只有我不嫌弃他的穷,要不然他还得打光棍呢。只有阅历尚浅的小女生才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

自己又不是公主,拿着普通工资的普通人,能这样想,只不过是因为他爱我。事实是真正的公主并不需要感恩戴德,爱的基本就是平等,不一定是金钱地位,也可以是学识,思想,品性。不平等的婚姻一定不能长久。

若女人经济能独立,不跟爹妈一起住,如果不是为了爱情,就别着急结婚。适当降低对男性的期望值,摒除生理需要、世俗压力,看看你们的爱情还剩什么,婚姻是爱情的水到渠成。

当你们两个人决定真正生活在一起,并愿意为彼此做些什么。生活的现实照进你们的爱情梦想,你还会发现一件可怕的事,几乎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身体时不时溢出孩子气,甚至需要女人的照顾。他们有时比女人还爱撒娇,遇事比女人还没主意,比女人还需要关爱和照顾……很失望,很无奈,是不是?

最痛心的是这种巨大的人生反差,恋爱时被当成公主,结婚后就成了他的保姆。他们怎么可以不珍惜我?老婆追到手就不用管了吗?商品还讲个售后保障呢?

好比电影《老炮儿》讲述的那群老男孩,他们永远不会长大、只会变老。不同的只是:他们的玩具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贵而已。男人看中的东西可以用超人的毅力和顽强弄到手,到手后就不管了,因为新鲜劲过了。小孩不都是这样的吗。

香奈儿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曾说:“当你了解男人都是小孩子,你就了解人生所有的事情。因为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无论他们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地位、多么深远的影响力,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孩子”。

所以,如果你遇到心智健全、偶尔有些孩子气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又非常可爱,你又特别愿意跟他共度一生的时候,你就要聪明地一点一点收服男人,让他因为爱而心甘情愿做所爱之人喜欢的事。这当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女性甚至是母性温柔的坚守。

社会对男人要求的种种优秀品质并不是男人与生俱来的,大多来自于后天。除去他父母的教育培养,再就是女人的打造。我们总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不管一个男人在外边如何铁骨铮铮,只要回到他心爱的女人身边,他就会暴露出自己的脆弱、无助和孤独,因为他知道就你不会利用他的脆弱来伤害他,你的柔情是最好的良药,你的陪伴能安慰疲惫的心灵。

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 篇3

被“包办”的挣扎

1996年的8月,一个当时还叫做县教育委员会的单位,将沉浸在“优秀毕业生”喜悦中的轻狂荡涤,一纸通知书将我分配至离家百里之外、龙王山脚下的一心小学。学校三县交界,报到当天副校长请了一辆三轮车到县城去载我,经过漫长的颠簸,我的心开始支离破碎。

多少美好的憧憬,随风飘逝在老校长“就教语文吧”这一轻描淡写的话语中。不论是读初中,还是中师求学,陈景润一度是我膜拜的对象,纵然做不成数学家,我梦想着成为未来数学家的老师。可学校缺语文老师,我只能再度接受安排。我别无选择,当时,我也没有资格去选择。

操场上一边是牛儿的撒欢,一边是我颓废的青春。

我才十八岁,我感伤着这辈子算是玩完了。不经意,为学生朗读百无聊奈中草就的“下水作文”,学生竟喜爱之极,夸我写得真好,请我多为他们写写。

没想到,我的写作细胞,被一群可爱的山里孩子激活。于是,大山深处的广播里时常传来我和学生的同题作文;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文艺周刊上屡屡登载着我的诗歌,学生们的生活笔记。尽管我的语文课上得毫无章法,但是我讲的文学故事赢得了一片掌声,我们师生友谊赛的文字仿佛雄鹰骄傲地飞出了大山。

在学校所处的腊树镇, 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几乎成了一个名人。于是,我被调入镇中心小学。

我以为,我会成为一名不错的语文老师。没料到,新校长对我说:“学校缺一个数学老师,你教数学吧。”我无语凝噎。

想着离开一心小学时学生的祝福和鼓励,我想,我不能再次沉沦。也许,我可以把文学的情怀揉进数学课堂,去描绘一抹别致的风景。

于是,当别的班级在做一道又一道习题的时候,我们班级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当别的班级老师在分析例题的时候,我们在分享历史上的名题趣事。而且,我尝试着让学生将书本上的计算题,编成有趣的故事,以此算作家庭作业。显然,我的教学属于离经叛道。为此,我得付出代价。期末考试,我所教的班级平均分在全镇二十多个平行班中垫底,我受到了镇教办主任的点名批评。

尽管心里不痛快,但是看着孩子们那欢天喜地的劲头,我决定一意孤行。是的,一开始,只是出于本能的冲动,可领导的教训与现实的反差,倒激发起了我教学实验的决心。

就在校长对我的好感消弭殆尽的时候,就在同事们对我的“自以为是”感慨“自作孽不可活”的时候,我们班的成绩终于触底反弹,在毕业考试中居然位居前三甲。

我为自己赢回了尊严而开怀,然而领导并不认同我的教育理念,开会时还例举了我的事例,说是孤例,说是侥幸,警示所有老师不可学,不能拿学生的成绩开玩笑。

经此一事,我成熟了许多,在成长旅程中迈出了艰难然而坚实的一步。我明白了,于个人而言,有些被动是无法逃脱的,因为年龄,因为家庭,因为很多其他的缘由,但是我们骨子里不应该停止挣扎,要学会在被动中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个体精神生活;对学生而言,一旦有了生命关怀,一旦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业成绩终究不是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有趣的精神生活融入教学,那么教书就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提升成为了通向自我价值实现的桥梁。

“逃婚”后的迷离

本来,在山村从教,就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有同学陆续下海了,挣了钱了;有同学从政了,升了官了。不能说我没有动摇过,毕竟一个月才几百元的工资,仅够自己的生活开支,再加上不被认可,我一度萌生过离开的想法。可是,我不想离开学生。我不想让我的教育实验夭折。

那好吧,2002年的7月,当上海的一家私立学校向我抛来橄榄枝时,我立马答应了。我期盼着我的教育理念在都市蓬勃生长。

我成了四(二)班的数学老师。全班二十二个学生,小班化,我窃喜。

第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教育宣言。可课尚未开始,教室里却早已骚动不安,来自台湾的翟慎之同学问我:“老师,你的衣服怎么这么土?似乎是睡衣呀!”来自韩国的朱家慧同学扯开了嗓子:“你有女朋友吗?我们韩国美女可多了,给你介绍一个咋样?”香港籍的彭天义则笑着说“老师,你长得好短哟”,我印象深刻,他用的确实是“短”而非“矮”。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试图用自己拿手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但不知是谁又带头闹腾了起来:“你以为自己是周立波吗?周立波也吸引不了我们的。我们对数学就是毫无兴趣,你别枉费心思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授课,课堂始终像马戏团,一会儿几个人在教室的地上玩弹珠;一会儿有人把教室里的饮水机戳了一个洞,教室里“水漫金山”;一会儿几个人溜出了教室,在走廊里“鬼哭狼嚎”;让人至今还后怕的是,一个叫陈佑铨的男生,在一节课里,突然跑出教室,冲向四楼的窗口,嚷着“我要跳楼!”

显然,我的教育实验只能搁浅,在他们“睁着眼睛睡觉”的时候,实施数学教学创新只是一厢情愿。但我不再像初登讲台时那般心理脆弱,多愁善感,我反而要感谢这些学生,因为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学,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可以拷贝,每一次新接手的班级,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而独特的存在。跌倒了,无需等着他人去搀扶,只需平静地爬起来,然后再怀揣着初心,咬紧牙,继续赶路。心可以静静等待,但是步子不能停歇,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迈。

蛰伏即沉淀

为改变现状,我放弃了自认为得意的教学创意。课下,和女生打羽毛球,教男生打乒乓球;中午,请大家教我轮滑;放学了,我们一起玩泼水大战;课堂上,我把试卷扔进垃圾桶;周末,我带他们去锦江乐园坐海盗船,乘云霄飞车、跳楼机,一起晕一起吼一起被吓哭。

在付出消瘦二十余斤的代价之后,全班学生才向我敞开心扉。终于,我的喜怒哀乐成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的阴晴圆缺左右了他们的阴晴圆缺。

可是,学生们落下了太多的功课。而我以前的教学方式没办法迅速补齐这些课程,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不能尽快证明自己的教学,我将会失去这份工作。

我重新学习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同时和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更有效地学数学,并通过学习数学学会学习。尽管学习是人的天性,不少学生能通过知识的正向迁移,而积极建构自己的逻辑推理,可数学也有自己的内在结构,而且甚是抽象,使得学生一时无法达到数学的平衡,这就需要我适时适度地去组织支架,引导学生或合作或自主试误。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数学现实的差异,解决问题策略的差异,更需要老师在知识关键点予以点拨,更需要老师的启迪助力其思维条理化、深刻化。阅读和交流给了我灵感:“问题——亲历——变式——梳理”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在“有趣、有疑、有创”中帮助学生与数学结缘。有趣,即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有疑,即教师问得巧,学生问得妙;有创,也就是教师情理之中的设计,孕育学生思维意料之外的精彩。课堂环节的递进围绕着“三线”开展:以思维为主线,以有趣为导线,以思想为隐线。这样的教学模式,巧妙地平衡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平衡了过程与结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永远的主动,也没有永远的被动,教师的智慧就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有学生思想不得的困阻,有学生潜能释放的机会,有学生分享心得的时空,更有老师的及时出现,合理组织问题现状,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已经让学生爱上了学习。

“恋爱”也痛疼

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业内荣誉。首先是每届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十分可喜,赢得了家长的交口称赞;其次是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在各级各类的公开教学活动中,受到同行的褒奖,我也为此获得了市学科带头人的称号,为多个省市“国培班”的学员做示范教学;再次是能辅导新手教师快捷地学会备课、上课,好多个徒弟在赛课活动中用这种模式执教,均斩获一等奖。还有多本专业期刊就这一教学模式做推广介绍,我也成了《小学教学》的封面人物,撰写的相关论文屡屡获奖,其中《平衡赫尔巴特与杜威——“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文被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推介交流。

不过,私立学校面临的一个现实就是,需要不停地挑战高分;有了分数,就有了好的招生宣传,而生源是私立学校发展的命脉。是的,“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是,“只有分数,明天走不远。”

为了超越分数,思索如何帮助学生走得更远,在2012年的8月,我从上海的私立学校,考回了公立学校。与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自由恋爱”后,步入了“再婚”的殿堂,以实践自己“通融”的教学主张。

所谓“通融”,“通”是方法,既沟通教材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的逻辑结构,关联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也沟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数学现实以及学习动机,争取彼此渗透到对方的思维中去;“融”,是目标,即通过上述的沟通,能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得数学的教与学不是零碎的知识摄取,不是文化片段的拼盘,不是手段与目的的二元对立,而是在思想、方法、精神的统领下,师生共同感受当下的喜怒哀乐,丰富修缮智力与情绪,也通过当下不断逼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明天搭建脚手架,从而彼此成就对方,让数学成为身体的血液,让思维具有野性的力量。

于是,我又重回了当年的孤独。只是,今天的孤独,是自己争取而来的,是自己主动地告别了心灵的喧嚣。站在教学二十年的节点上,盘点一路得失,孤独的痛疼,也许能刺激末梢神经,鼓励自己重新“成长”为儿童,不受成见偏见障蔽、上下求索的儿童。

否定自我自然痛疼,可是躺在舒适的区域,就会如同温水煮青蛙。我们为师者,既要尊重儿童的今天,也要为他们引领未来,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行走。所以,每一次进行自我批判和重建,不仅仅是勇气,更是责任与义务。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婚姻恋爱 篇4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不少国有企业陆续上市。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截止到2014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约三分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如何继续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也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话题。

近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这也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的首份配套措施。

《意见》规定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细则,并要求在6大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未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将给国企带来怎样的变化?

《意见》显示,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外资资本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企混改。例如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未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当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甚至外资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将会成为常态。

那么如此各异的资本形式植入到国企改革中,是否会出现“排异反应”?

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混合所有制要理解为不是一次恋爱而是一场婚姻。排异反应主要的原因就是是不是能形成有效制衡、 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能不能让各类出资人权利得到平等的保护,因为现在非国有资本中小股东的话语权,话事权得不到尊重,被大股东侵害往往成为一个长事态化的事件。 应该说解决排异反应很大程度上需要建立合法合规的治理结构,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探索市场化基地的约束机制。

《意见》特别指出,在重要通信基础设施,国防军工等六大领域应由国资主导, 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这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首次明确的“负面清单”无疑是为未来社会资本更好的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划出了路线图。

李锦说,哪些行业可以混改的,哪些行业是不可以混改的,这样可以让外部资本看清楚了,让他们大胆的进入,在李锦看来,这个内容是最关键,最大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企业国有产权或国有股权转让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对民间投资主体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李锦说,这完全是出于对社会资本的保护而为之。这条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企业自身并不想变化,尤其不希望民资进来, 于是加了很多附加条件,多数企业自己加的,而不是国家规定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玻璃门”、“旋转门”现象,你看他们是进来了,但是转一圈又出来了,这次提出不加任何附加条件是对这些企业,尤其是对带有垄断性质的,不愿意别人参与的企业的一种严格要求,这一条是保护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进来减少阻力。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央企集团层面的改革,《意见》对国企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混改要求却不尽相同,对于国企子公司要“引导”,而对集团公司的混改则是“探索”。

李锦分析,这主要是考虑到推进混改要稳妥进行,毕竟集团公司混改面临的困难多、风险大。《意见》第16条规定,政府不得干预企业自主经营,股东不得干预企业日常运营,确保企业治理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到位。

李锦认为,毫无疑问,这样的改变会让国企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经营主体, 并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去的国有经济,出资人代表职业经理人都是由政府任命的。混合所有制后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总经理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要从市场聘任,这是改革的一个突破。混合所有制按照这个执行将会走在前面,这条规定还是很重要的。

三中全会之后,几乎所有公布国企改革意见的省份都提出混改的目标,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认为,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推出,混合所有制会让中国的经济“大有可为”。

婚姻与恋爱技巧 篇5

往往说需要了解段时间,其实无论对男方或者女方而已所谓了解无非就是谈恋爱,了解些这个性格怎么样、对你好不好等,但是往往谈恋爱的时候男方对女方非常好,甚至当公主一样,甚至比对自己亲生母亲还好,女的说东男的不敢往西,然后两人每天经历着花好月圆的美好玫瑰花、烛光晚餐、很有派头和气势生活,这个时候女的感觉这个男的真好真大方,对自己这么好,好像这个男的就是自己当初想象那样,而现实中也是这样的,这时候女的心目中白马王子诞生了——大方、自己要什么有什么、听话、把自己当宝贝等。可是当这个女的沉浸在美好中时候往往伴随着身体被男人占有,而当男人占有了女人身体之后,这个时候女人会发现,男的怎么这么多缺点呢?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字伪装?因为了解期间或者恋爱期吧,男人伪装的。但是当女人知道男人这么多缺点时候,这个时候小矛盾开始爆发了,然后男女之间开始爆发矛盾了,这个时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立即分手。第二种就是不忍心继续下去。立即分手那么恭喜你,你被欺骗了,不过你也清晰了,只是晚了,但是盲羊补牢为时不晚。第二种继续结果就是男人是大爷了,女人这个时候就是仆人了,少有不顺男人就横鼻子竖眼,更有甚至说出恶毒话、更有大大出手的男人。其结果是这个时候男人就是不想结婚、而女人怀孕流产丧失尊严。持续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等分手。

其实婚姻很简单就是责任与义务,可是为什么很多女人恋爱期怕

怀孕,甚至怀孕流产?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否和自己结婚,结果导致自己成了泄欲工具。假如一个男人爱你确定和你结婚为什么怕你怀孕呢?婚姻中对方不可能是你心目中那位,因为心目中哪位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完美的人,天下树叶没有两片一摸一样的,所以你期望对方是按照你的思路或者思想发展那也是不现实的。其实这个时候就需要包容与理解。而包容与理解这是生活稳定的基础,可是生活稳定前提是这个男人要能承担起这个家庭重担——养家糊口、处理女人不能处理事情。而女人你也要明白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你就知道磕磕碰碰难免的,所以你要理解男人心情不高兴时候对于小事情不要和其计较,人都有逆反心理,作为女人对待男人有时候要像养宠物或者哄,而女人你要扮演一个家里的财政大臣兼妻子兼女皇的这么一个人,要让男的把你当女皇,能控制住他。当然第一控制财政第二防止外遇。

天下离婚的都是无非就两种可能:外遇、彼此无法忍受对方。其他可能占离婚比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五吧,而没成为夫妻的情况:彼此无法忍受对方、欺骗。其他剩下比率可能也不到百分之五吧。我对婚姻或者爱情观点:

平时我们可能是先了解,然后再交往。就好比先试验在确定,其实各位朋友我认为先确定后试验,结果往往是成功的。

婚姻其实就好比兵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你确定与其交往的话,那么在交往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个人的背景、脾气性格、品德质。也许有人会问

我怎么了解,1、方提供单位

2、提供个人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房产证、单身证明等

3、让身边朋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个人过去恋爱情况,以及和单位同事相处情况,以及脾气秉性。当上述三点都做到,并且确认无误。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男的也愿意和你结婚,那么两人同居吧,过真实生活吧,这个时候利用彼此新鲜感、好奇期、激情期以及相敬如宾时候,磨合好彼此,让彼此能达到在一起生活目的。也许这时候有人会问,那一认识就同居万一不合适怎么办。其实问的很对当男的确定和你生活一起,那么他就考虑到这个事情了,假如他不能包容理解你,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做好女皇,千万不要妥协,这个时候你们同居了而且万一怀孕了,那么对男的意味着什么,以为着名声、事业,男的不会为了自己事业或者名声而一无所有,因为一无所有对于这个男的就意味着要流落街头做乞丐了。而且你对男的信息了解那么清楚,假如对你不好就去他单位闹,哈哈,够绝吧。不过千万不要无理取闹,作人要厚道。

蒋彤:把并购看做恋爱之后的婚姻 篇6

2010年7月,怡安集团宣布收购翰威特,自此,两家分别是全球顶级的人力咨询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对接在了一起。

并购前,怡安翰威特福利咨询高级顾问蒋彤在翰威特工作已近6年,就在去年,他所在的翰威特中国区还实现了业务上的突破,2011年正准备更上层楼,就突然听说总部决定被怡安收购的消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就是在接受大局的情况下,努力去适应它。

并购给蒋彤带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自己的角色显然也要有所变化:原来的职位现在还存在不存在,原来的工作内容是否还能按照从前既定的模式往下走,就连上下级的汇报关系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蒋彤举例说:“我原来的领导离开了,现在的领导是一个外国人。英语读写我没问题,但说就有些困难,这确实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蒋彤对待困难的方式是从心理上把它们当做常态,分析目前环境中自己的位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适应之道。合并前,蒋彤在翰威特主要负责政府关系和市场营销,然而并购了之后他发现公司的市场营销思路发生变化了,他的工作由原来的做计划以及推动计划的运行,变成了一种很具体的执行工作。蒋彤觉得这没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及时地去和领导沟通,反馈给领导自己适合的岗位。

事实证明,面对变化,主动变换工作位置是一个不错的处理方式。通过沟通协调,蒋彤的工作转变成主要负责保险经纪的业务,这和他所向往的领域刚好重合。“当变化来的时候不要慌张,根据自身的优点找到新的立足点。”他这样告诉我。

“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永恒的。”蒋彤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铁饭碗是一个骗人的概念,从前进一个国有企业,比方说邮政,大家都觉得特别保险,但是现在没有人寄信了,它就不行了。可能现在你去的是最热门的企业,但过两年也许就不是了。

另外,蒋彤建议,即使是因为并购的原因。你的职位可能会不存在了,但是你的经验还在,专业技能还在,客户还在,它们才是重要的,是你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而这种处变不惊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技能,你若想在职场里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将它装进自己的技能列表中。

并购后的磨合期,让蒋彤有了更多的欣喜。因为可以做一些反思,能想一想从前在做和现在要做的,带来一些思考,这对职业发展十分有好处。“无论它是什么企业,就算是印钱币的企业,它也是会有变化的。”所以说,变化会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它同样提供了机会,不过更重要的是它一定会出现,既然躲不开,就不如大方一点,主动迎接。

像结婚一样去适应彼此

除了个人对于并购后的适应,一个团队如何去适应合并后需要交叉重组的新团队,也是一个新问题。从最开始老团队开会时畅所欲言到合并后初次开会时的拘束,就可以看出新的环境、新的团队以及不同的做事风格、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人产生的压力一定是有的。

“不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并购,”蒋彤说,“你可以把这样的并购理解为一次婚姻,两个独立的人要融为一个家庭。怡安收购翰威特,非常突然,有点类似于闪婚,恋爱期比较短。目前阶段属于蜜月期,因为队伍壮大了,大家都很兴奋,业务增长得很快,不过但凡是两口子,肯定都会有闹矛盾的时候,甚至有争吵发生,但这些都没关系,同一个屋檐下,床头吵架床尾和,过日子的关键是要越过越好。”

从2010年八九月份听到并购的消息,到2011年二三月份团队才正式见面。到现在还处于适应阶段,这是每一对“新人”都会经历的,毕竟这是一种最亲密的合作关系,是从前所不曾有过的,因此感到不习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之后,磨合完毕,双方会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达成了共识。

婚姻恋爱 篇7

一、一片情, 自由天地, 爱歌飞扬

大胆自由、坦率灸热的爱情。《诗经》中的第一篇《周南·关雎》, 就是有名的一首情歌, 首开“君子淑女之恋”的爱情模式。爱慕之情发自肺腑, 思念之情要好事多磨, 愿望之情为之着想, 因此, 是男子要做君子, 是女子要做淑女。明确告诉人们理想的爱情生活在于不懈追求, 尽管爱情路上充满煎熬与烦恼, 痛苦和折磨, 酸甜与苦辣, 喜乐与哀怒, 但几番风雨, 几番努力, 结果是幸福的、美满的、和谐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合于礼, 成于乐;其“教化”、爱情文化的启蒙作用不言而喻。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河边采荇菜的美丽贤淑的姑娘, 为了她, 竟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但他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里, 而是想象总有一天娶她, 结为永好, 成为夫妇, 共同过着琴瑟相谐、钟鼓相鸣的和谐欢乐的幸福生活。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大胆的:“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 依据生活的逻辑, 展示情窦初开的男男女女对生命本能的渴望, 比起现代婚恋作品中低俗的肉欲, 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

“凰求凤”式的爱情模式, 令人心醉。《邶风·静女》一诗, 是写情窦初开青年男女的幽会。先写赴约, 后写赠物表示爱情。全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静女”并非文静之女, 而是一个乐观、开朗、美丽的姑娘, 她勇于追求爱情, 大胆向傻小子示爱, 约那个傻小子, 在城楼的某个旮旯角落相见。古往今来, 在爱情一事上, 大多是男子扮演爱情的主动追求者, 女性扮演爱情被动接受者, 而诗中姑娘不仅天真活泼美丽动人, 而且天资聪颖, 懂得主动争取, 佐证了古代婚姻制度形成之初, 爱情还没有被扭曲, 还是比较自由的。爱情不一定是“凤求凰”, 也可以是“凰追凤”。见面时, 傻小子到了约定的老地方, 并不见姑娘的身影, 这下急坏了傻小子, 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姑娘终于露面了, 原来她并不是失约, 而是故意藏起来逗着他玩。将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境写得活灵活现, 没有约束, 没有禁忌, 没有埋怨, 在自由的天地, 挥洒自由的性情。分别时, 又是送彤管, 又是馈荑草, 一语双关, 语外之意是告诉傻小子:赶着我的牛羊, 带着我的嫁妆, 我要嫁给你。怪不得傻小子很得意, 沾沾自喜, 还故意吃惊地表示这草美得出奇, “美人之贻”, 偷着乐呢。

“义无反顾”式的爱情模式, 令人受宠若惊。《齐风·东方之日》中的女主人公艳丽而热烈, 皎洁而恬静, 她对爱情的追求更为大胆热切, 敢于冲破约束, 不顾一切主动走进男子家, 自荐枕席, 投怀送抱, 跟他亲热, 倾诉衷肠, 充满着柔情蜜意, 以至男主人公云里雾里、白日做梦, 神情恍惚, 不相信这是真事, 于是他一遍遍回味, 反复确证, 才接受这个事实, “在我室兮。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 “在我闼兮。在我闼兮, 履我发兮”。在内室、就在床上、就在房内, 她真的把自己交付给了我。大多数人在此种情况下容易忘乎所以, 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喜悦的全过程, 甚至最最不该与人言说的细节都告知别人。竟然不顾“中冓之言, 不可详也。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中冓之言, 不可读也。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诗经·鄘风·墙有茨》) 。语言坦率、感情灸热、行为大胆可见一斑。《召南·摽有梅》直抒胸臆, 写女子急切求嫁, 向求婚男子发出内心的呼声, 时不我待, 青春不再, 梅子下落, 只剩七分、三分了, 亲爱的,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我将“顷筐既之”, 今天我就嫁给你。《野有死麕》直接采用口头语言, 最完整最准确地再现了女子偷情时, 既欢愉急切又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 “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慢点, 别把我腰弄痛了, 轻点, 别把我家长毛的狗叫醒了。

这些爱情诗中的女子“无不出自真情”, 无论在态度上、语言上还是行动上, 都很主动、大胆、自由、坦率、灸热大方, 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妇女的自主、泼辣、率性而为, 以及她们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做勇敢的主动者、追求者。这种大胆自由、坦率灸热的爱情, 也是那个时代的婚俗和社会状况的折射。《周礼·媒氏》:“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传》:“会而行之者, 所以蕃育人民也。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恋爱环境”。过去的经学家, 常常对这些诗篇进行歪曲, 或不承认他们是歌唱自由爱情的作品, 或诬篾为是“淫奔之诗”, 或者即使承认它们为民间爱情诗, 但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内容, 把本来纯真自由的爱情推向“谈虎色变”的禁区, 走向男女不可越雷池半步的绝境, 为维护礼教服务。“男女授受不亲”成为圣洁爱情的禁锢咒, 在这种磐石一样的沉重压力下, 不知多少有情人难成眷属, 导致了无数爱情悲剧的出现。

二、一枝花, 缘定今生, 坚贞不渝

爱情的信物。在《诗经》那个时代, 爱情信物不是金银首饰、珍珠钻石, 一头死鹿 (《野有死麕》) 、一束花 (《郑风·溱洧》) 、一把草 (《邶风·静女》) 、一句甜言蜜语 (《卫风·氓》) , 都可以表达爱意。在《卫风·木瓜》中说得很明白:“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 投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酒。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这篇诗歌描写了男女在约会中邀歌对唱, 表白心迹, 互赠定情物。《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 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 杂佩以报之。”《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 贻我握椒”;《郑风·溱洧》:“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这些都是男女互相投赠的诗歌。可见, 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信物的方式, 也是示爱的方式, 不必表白却彼此珍惜, 不需叮咛却彼此守信。

简单的信物, 约定坚贞不渝的爱情, 直到海枯石烂, 也不变心。《王风·大车》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叛逆者, 她所表现出来的对爱的执著和坚贞, 比寻常女子刚烈了许多。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 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 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 “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指天发誓, 一定要相爱的人在一起, 活着如果不同一室, 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 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 感天地, 泣鬼神。《邶风·柏舟》写一位女子如泣如诉、幽怨悲愤的表白,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以委婉却凝重的语言表达了浓烈深挚的感情。《唐风·葛生》哭逝者之独, 哀自身之孤, 不言生前之恩爱, 只言死后之孤苦, 这种孤苦实则源于生前深挚的爱情。《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位纯朴、憨厚的男子, 出其家门, 面对良辰美景, 众多美女, 没有见异思迁, 坦诚地说“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缟衣綦巾, 聊乐我员。出其闉闍, 有女如荼。虽则如荼, 匪我思且。缟衣茹藘, 聊可与娱”, 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令人敬佩。无怪乎朱老夫子赞道:“此诗却是个识道理人做。郑诗虽淫乱, 然此诗却如此好。” (见《朱子语类》) 在一个男子主宰一切的奴隶社会, 这位男子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和情操, 理应受到大声赞美。

将忠贞不渝感情演绎得最缠绵动人的, 是《邶风·击鼓》中的名句———堪称最经典的中国式幸福的终极诠释:“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不是华丽的语言, 没有铺张的修饰, 更无惊世骇俗的举措, 仅需要细水长流的爱情, 在时间中流淌、徜徉, 彼此心贴心、手牵手, 相伴今生, 人生若此, 夫复何求?只此两句就足以震撼每一个人。无论生老病死, 无论贫贱富贵, 无论离合聚散, 一起向前走;不管风雨闪电, 不管雪霜灾难, 不管贫穷饥饿, 一起慢慢变老。自从抓紧你的手那一刻起, 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拥一起变老更浪漫的事呢?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是人生中最有分量的情话。

三、一句话, 仁者说仁, 智者说智

《诗经》也出现对自由婚姻的限制,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是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的一关。《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姻须由父母做主, 并经媒人介绍。从《郑风·将仲子》篇就见出父母对于子女的恋爱活动的干涉。以女主人公的口气, 向所爱的人袒露内心的痛苦。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不敢允许情人逾越墙头来相会, 因为既怕父母和兄弟的责骂, 又怕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可见, 得不到父母同意的恋爱是要受到舆论指责的, 是不能公开的。“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妇女所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家庭的责难, 更多承受的是来自社会的“纲常礼制”的压力。这些束缚实际上暗示着周代妇女在婚恋上的地位开始降低, 诗中深刻揭露了当时礼制、舆论和家长制对爱情的禁锢与迫害。

《鄘风·柏舟》篇写一个少女在婚姻受到母亲干涉时的表白, 也反映当事人的意愿与父母之命的矛盾, 她的意志是坚定的, 宣誓也是勇敢的, “之死矢靡它”, 誓死不从母亲强迫的婚姻, 但她仍不得不伤心地发出“母也, 天只, 不谅人只!”的呼喊声, 可以设想那位母亲如果始终“不谅”这温顺的女儿, 为了捍卫爱情的尊严, 少女最终命运又将如何?《王风·大车》中所写的情形, 可能就会是她的命运结局, “榖则异室, 死则同穴。谓予不信, 有如皎日”。活着不能在一起, 死后也要同穴共枕再续前缘, 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怎样看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仁者说仁, 智者说智, 历来众说纷纭。时至今日, 谈婚论嫁,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是一个规矩, 不能一言以蔽之, 一味论其好坏。爱情毕竟有风险, 恋爱还是要理智,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但理智的父母应尊重子女的选择。这正是《诗经》的教化功能, “思无邪”的思想。

四、一集《诗》, 照耀中国爱情诗的古今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关于爱情的故事, 过去现在未来每天都在发生;关于爱情的文学, 历经沧桑, 却长盛不衰;关于爱情的诗歌, 浩如烟海, 依然令人心醉神迷。中国式的爱情, 体现在中国诗词之中。一声喊,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忠贞刚烈的痴情女指天发誓, 铿锵有力, 直吐真言, 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 激情逼人, 撼人心魄, 成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忠贞不渝爱情的千古绝唱;一首歌“十年生死两茫茫”, 恩爱夫妻, 撒手永诀, 时间倏忽, 转瞬十年, 年年肠断, 有泪千行, 出语悲苦, 凄婉哀伤, 所谓一字一泪, 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令无数读者为之共鸣, 潸然泪下;一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同样表达对爱情的忠诚不贰, 爱非伊莫属、爱再不另与, 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一首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问懵了天南地北痴男怨女, 望天空, 云雾层层;看身下, 白雪皑皑;想未来, 形单影只, 再无爱侣牵手共度, 情至极处, 相随西行, 生死相许, 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从古至今, 林林总总爱情的声音, 都可以在“五经之首, 文学之源”的《诗经》中找到源头, 可见《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以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诗经》中那些清新可喜, 具有优美情思, 打动读者心弦的“言情之作”, 大多是当事者感情率真大胆的自然流露, 毫不矫揉造作, 故作深情, 是生命本能的自然态度, 是人性的感召;不做无病呻吟, 摒弃世俗偏见, 具有浓郁的人情味;诚挚、热烈、大胆、素朴、健康, 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 都在诗中得到表现, 淋漓尽致抒写生活的本来面目, 焕发古代青年男男女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诉求, 而且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爱情热烈的追求。真实的细节、典型的形象、客观的描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使《诗经》成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诗经》用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依然能感受到美好的爱, 领悟到爱的真谛, 从而学会爱, 领悟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它对指导今天的人们继续探索爱情奥秘和人生意义, 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褚斌杰, 编著.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2]陈文新, 主编.古代诗歌与散文.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

[3]《国学经典一本通》编委会编著.国学经典一本通.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余冠英.诗经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5]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6]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 2006.

[7]《论诗经》爱情诗“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艺术美内涵.岁月:下半月, 2010 (2) .

恋爱婚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篇8

摘 要 爱情被形象的称为一座围城、婚姻被称为坟墓,笔者因此期望用一些微观经济的结论和概念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在纷繁的社会中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事实上,经济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经济学,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或者验证。本文就恋爱、婚姻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未试图去证明和指导日常行为,而是去启发思考和加深理论理解。

关键词 恋爱 信息 博弈

一、恋爱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供给与需求的存在是市场出现和存在的必然前提。恋爱市场的供求双方自然就是男人和女人。而且,由于男性在恋爱中通常更为主动和大胆一些,女性在恋爱中往往更为被动和羞涩一些,于是,这里假定男人为恋爱市场中的需求方,而女人则是供给方。恋爱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充分的市场,因为谈恋爱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自己也总是比对方更了解自己。但随着恋爱时间的增加,双方对对方信息的掌握会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会越来越深刻。

正如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失业者一样,恋爱市场总是存在“失恋者”。这里把“失恋者”定义为:想谈恋爱而找不到合适恋爱对象的男人或女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失恋者”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失业的原因有经济不景气、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足、学历太低等,而恋爱市场中存在失恋的原因则更为复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而有一些各个方面都很平常的人却总是不缺男(女)朋友。这一方面说明恋爱的成功率与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说明“主动”对谈恋爱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在恋爱中所表现的“主动”程度一般是与自身素质高低成反比的,自身条件越优越的人往往恋爱趋向于等待和被动。用失恋者的总人数除以恋爱市场中的总人数,我们就得到了“失恋率”。“失恋率”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方面男女之间的恋爱常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同学、同事、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男女之间迫于舆论的压力,恋爱的结果通常都是以婚姻而告終;另一方面如果儿女到了一定年龄还找不到对象的话,父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儿女找对象,所以当时的“失恋率”是很低的。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恋爱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对恋爱对象的要求是必须符合心中“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形象);而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居住地的变迁更多等因素,人们谈恋爱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失恋率”自然也会上升,但“失恋率”不会一直持续的上升。因为虽然人们失恋的次数在增加,但是人们失恋时间会变短(也就是说人们对失恋的态度变的越来越理性,会从一次失恋的低沉情绪中很快地恢复过来而进入下一次恋爱),有的人虽然失恋了,但更多的人会摆脱失恋的状态而进入恋爱状态之中。

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些就是从男女恋爱中衍生出来的。比如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有一个性别战(battle of the sexes)的例子。这个例子到底是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博弈论的分析证明这个博弈中存在的均衡是两个人要么都去看足球,要么都去看芭蕾,而到底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则取决于谁会先去买票。另外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也有一个恋爱的例子。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面对一个男孩子的求爱,女孩子的选择就是接受或者拒绝。女孩子接受或者拒绝依赖于她对求爱者品德的判断,但女孩子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男孩子的品德是好还是坏。博弈论告诉我们女孩子的决策取决于她自己对男孩子品德概率的判断。为什么自古会有那么多的鲜花插牛粪,这何尝不是说明这个“牛粪”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而成为博弈的赢家了呢?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生命力和乐趣的学科,它不但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的决策进行指导,还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进行有趣的、独特的解释。

二、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继恋爱后,我们可以看看人们谓之为“爱情坟墓”的婚姻。从婚姻经济学角度看,人为什么要选择结婚,这是因为通过配偶关系所能得到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的婚姻成本,而婚姻成本是用放弃其它选择的机会成本(如保持独身或与下一次中的最佳的对象结婚等)。而人为什么要选择婚姻合约这种本不知道对方就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即要达到经济学上最优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造成了婚姻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在婚姻市场上最有效率和交易成本最小的估计就是一见钟情了,但是这往往会在电影里出现,众多的人依然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在婚姻市场上,婚配双方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在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这进一步加大了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首先,婚配双方开始只能了解一些表面信息特征(如相貌、财富等),并不了解对方潜在的信息特征(如品德、学识等),而这些特征往往会被特质较差的人所隐瞒,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因本身成本投入或竞争性出价的不足,而在婚姻市场花更多的成本投入来搜寻甚至掩饰自己特质的不足,直到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边际成本等于自己找到配偶的边际收益时,他(她)才会停止搜寻,而在这一点如果他(她)的总成本低于对方的竞争性出价时,即获得消费者剩余。由于特质较高的人往往竞争性出价较高,也就是本身的禀赋投入成本较高,因而他(她)将在婚姻市场不会花费更多搜寻成本,甚至连基本的搜寻信息成本都可能会被节约。于是特质较高的人本希望与特质较高的人在一起,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她)可能因为不了解信息而作出了最坏的结果,将自己出价给在婚姻市场上积极的搜寻者了。因此这就造成一种现象,特质较高的人往往较难相互相识并形成较好的组合,而特质较差的人往往在婚姻市场获得一个不小的消费者剩余。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美女身边的男性都比较丑,帅哥旁边伴丑女的社会现象。其次,婚配双方在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时,往往会出现典型的逆向选择。如在约会中,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出手阔裕,表现超凡脱俗,为达成婚姻合约而故意表现一些并不存在的信息特征,并且会为迎合对方的喜好而委屈自己,甚至会每天热情的纠缠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逆向选择的最差结果。如果双方相互了解,即信息是对称的,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

婚姻作为转移婚配双方权利的一种合约,像其它合约一样能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并且依赖法律认可和保护,任何的毁约,即离婚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婚姻合约前的沉没成本,包括双方在实现婚姻合约中的交易成本;在一个道德约束感较强的社会,离婚的道德成本是不低的;离婚在对家庭,包括对自己的心灵的伤害成本,而且对下一次婚姻的负面影响;本身婚约解除的交易成本。如果离婚的成本为零,结婚显然是不明智的。正因为如此,婚姻合约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离婚,更是在对婚姻市场前期投入成本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正因为如此,婚配双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对对方表现出更多成本投入,或是积极的热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常认为的自己的配偶没有像结婚以前那么好了。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婚姻合约中存在道德风险因素,因为婚配双方没有更多的激励去很好的履行合约的内容,因为反正有婚约的保障。但为什么又不离婚呢,显然是存在交易成本的。只有当婚姻破裂,婚配双方继续履行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大于其收益时,或对下一次婚姻的边际预期收益大于离婚和再次结婚的总的边际交易成本时,离婚将是令人快乐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众多的婚姻合约并不像笔者分析的那样轻松,更多复杂的现实和感性原因都是经济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事实上,经济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经济学,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或者验证。比如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夫妻间的婚姻、交际中的朋友,就包含着许多经济学的内容。“生活中不缺少博弈,只要有发现博弈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张五常.子女和婚姻合约中的产权执行问题.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12O.

[2]威尔•杜兰特.生活•读书•新知.哲学的故事(下册).三联书店.1997:93.

[3]朱婧.经济学家的恋爱.青年文学.2009.1.

[4]投资编辑.恋爱经济.投资.2006.8.

[5]张志军.恋爱中的经济学.百姓生活.2002.9.

[6]聂辉华.交友的境界和博弈的均衡.经济学家茶座.2005.8.

上一篇:国内烟气脱硫的技术下一篇:配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