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证行信用证拒付条件

2024-05-27

开证行信用证拒付条件(精选3篇)

开证行信用证拒付条件 篇1

2010-2-8 12:59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摘要:信用证作为较安全的付款结算工具,开证银行在拒付时应当具备必要的时间及其他条件,若这些条件未能得到满足,则开征银行丧失了基于信用证的拒付权利,得面临付款之义务。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已经得到信用证当事人的执行,基于UCP600的权利行使也成为信用证当事人的义务。信用证虽然是开证行应申请人所做的承诺,但信用证的核心在于在单证相符的情况下保证信用证得到兑付。当相应单据提交给开证银行被认定为不符单据时,则开证银行即可能做出拒付的意思表示。一旦单据被认定为不符合信用证规定,则受益人即得不到开证行的兑付,受益人即会竭力从单据角度出发争取自己的权利,以得到信用证的庇护。作为信用证义务的首要承担人,开证行一旦拒付不当,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信用证拒付的时间条件

UCP600在其第14条b中明确表述“A norminated bank acting on its normination,a confirming bank,if any,and the issuing bank shall each have a maxium of five banking days following the day of presentation to determine if a presentation is complying.This period is not curtailed or otherwise aff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n or after the date of presentation of any expiry date or last day for presentation.”该条的中文意旨是指定银行或者保兑银行以及开证银行有最多5个银行工作日的审单期限,从提交单据的第二天开始起算。而且这个期限不受提交单据日适逢最后一天期限等有所缩短。本条款可以视为开征银行审核单据关于时间规定的核心条款,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款的规定和UCP500有着明显的区别,在UCP500中规定的时间为7天,且适用的词汇为“reasonable”即合理的期限。依据原先的规定,许多信用证开证行将其理解为有最多7天来审核单据,但是这种观点却遭到了银行委员会的明显反对。在相应的司法案例中也得到了确认,即开证银行首先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审核单据,其次才是7天,如果提交的单据非常简单,而银行审核的时间仍为7天,则开征银行被认为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核单据并对外拒付,从而判令开证银行丧失了拒付的权利。

在UCP600中该说法得到了更改,将银行的拒付时间正式表述为5个银行工作日,从而赋予了银行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单据的权利。该时间是开征银行应当遵循的绝对期间,不因任何情况发生中断、延长、终止。开征银行如不能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单据完毕,并对外发出拒付的指令,则开证银行即丧失了宣称单据不符的权利,换言之,开证银行必须付款。

二、信用证拒付的首要不符为准原则

所谓信用证拒付的首要不符原则,即开征银行应当一次性地提出单据的不符所在,开证银行第一次提出的不符方可被认定为不符,其后再次提出的不符被视为开征银行对后续不符点的放弃。这一点UCP600第16条的C款做了明确规定,即“When a norminated bank acting on its normination,a confirming bank,if any,or the issuing bank decides to refuse hornour or negotiae,it must give a single notice to that effect to the presenter”信用证单据纷繁复杂且多样,信用证本身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单据的不符可能存在各中类型,如果开证银行不能在首次即全部提出相应的不符点,则会造成不符延绵不绝,增加相应当事人的负担。从另外一个情形来看,开证银行系信用证的首要承担方,对于信用证更为熟悉,开证银行更有能力全部审核出全部不符点。UCP600对此做出规定进一步限制了开征银行的权利,从而更为有利于对受益人的保护。

三、开证银行独立判断不符原则

信用证系开证银行对外所做的付款承诺,信用证开证银行基于信用证和单据来判定双方是否为不符,信用证关系和贸易合同是独立的合同关系,双方之间虽然存在联系,但是两者之间是不同的法律关系。这一点是信用证交易的核心,也是信用证能够得到多方认同并执行的重要原因,如果任由贸易合同关系渗透入信用证法律关系,则将贸易行为的复杂掺杂进信用证交易关系,徒增信用证当事人的负担,也不符合信用证的基石。

正是由于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对受益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而非进口商对出口商的付款承诺,这一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视同看成是开证银行和受益人两者的关系。在信用证开征银行收到提示单据时,则信用证开证银行有权基于自身的判断对受益人做出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意思表示,而无需信用证开证行征求开证申请人的意见。开证申请人的意见仅仅可以为银行的拒付意思提供参考,而不能替代开证行单独的意思表示。基于此,开证行对外所做出的诸如信用证不符正在征求申请人的意见中的表述不能构成开证行的拒付表示。同样,在实务当中经常出现开证行在拒付之后说该不符点正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其后又做出申请人接受不符点,故同意付款的表示。笔者认为,开证行是否放弃不符点仍应视同为开证行单独的意思表示,即便是申请人接受不符,也视同开证行接受相应不符单据,从而必须履行付款的义务。

四、开证行表明所持单据的态度原则

开证行一旦对外做出拒付意思表示,还应当表明对单据的处理态度。这种处理态度根据UCP600的规定有四种,其一是等待单据提交人进一步意思表示;其二为径直退回单据;其三为开证银行征求申请人意见;其四为按照先前提示人的要求从事。

信用证交易本质上存在着和其密切相关的真实贸易行为,而这些行为的表现形式即为单据,单据的接受、转递可能会对当事人的实际权利产生重要影响。信用证开证行做出上述意思表示才能明确决定单据的下一步行动。也能为单据提交人就单据采取措施提供明确依据,因为就单据提示人而言,在接受到开证行的不符提示后,可以自行修改单据重新提交,提交人可以自行催促申请人接受不符的单据,另外包括受益人在内的提示方也可以将单据要求退回转而直接要求申请人要求付款等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这些方式的行使都将有利于受益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如果开证行不能表明其对所持单据的态度,开证行是无权拒付的。

五、开证行不得放单原则

所谓开证行不得放单原则呢,系指开证行在做出意思表示时必须确保其所收到单据后未将单据直接交给开证申请人,一旦开证申请人拿到了单据,则可视同开证行接受了单据,而不论单据是否存在不符,开证行无权对外拒付。正如上文所指的是,信用证交易下实际存在着真实的贸易行为,所谓单据只是代表信用证下货物的凭证,开证银行一旦将单据提交给了申请人,则意味着申请人已经接受了信用证下的真实交易。基于最普通的民法关系,申请人

不能一方面拿到货物,一方面却拒绝付款。同理,开征银行一旦决定将单据放给申请人,则说明开证银行已和申请人就单据相符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说开征银行同意受益人采用信用证方式对其要求付款,开证银行也就无权再对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做出不符的表示。

六、开证行不得叙做提货担保原则

所谓开证行不得叙做提货担保原则是指,开证行在对其所持有的受益人提交的提单向船运公司提供了提货担保,则丧失了继续主张单据不符的权利。

提货担保在近海贸易中较为常见,进口商为了尽快提取货物,在还未收到提单正本的情况下凭借银行的担保向船运公司要求提货,船运公司则因为银行卓越的信誉一般依据副本提单和银行保函仍会将货物交付给进口商。

在银行提供提货担保的情况下一般开证行还未能收到单据,此时银行已经同意货物放给申请人,则在单据提交给开征银行的情形下,可以视同开证行已经实际上将单据交付给了申请人,申请人已经获取了信用证下的货物,开证行自然无权对信用证宣称不符。

七、信用证单据的表面不符原则

该原则是指信用证单据的不符应当基于表面进行判断,而非信用证交易下的货物等行为。这也是信用证的核心原则,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信用证作为广受接受的结算工具,开征银行在拒付时必须满足上述条件,以上任一条件的违反,均导致开证行拒付不能成立。也就是说,受益人在发现开征银行存在上述行为时可立即起诉开证银行要求其付款,开证银行必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开证行信用证拒付条件 篇2

1 进口信用证的含义及开证行的付款责任

进口信用证业务是目前国内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国际结算方式, 它是指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请求和指示, 在满足信用证要求的条件下, 凭规定的单据向出口商付款的一种约定。

信用证付款方式下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UCP600) 第7条规定, 开证行有以下责任:

a.只要规定的单据提交给指定银行或开证方, 并且构成相符交单, 则开证行必须承付, 如果信用证为以下情形之一:

i.信用证规定由开证行即期付款, 延期付款或承兑;

ii.信用证规定由指定银行即期付款但其未付款;

iii.信用证规定由指定银行延期付款但其未承诺延期付款, 或虽已承诺延期付款, 但未在到期日付款;

iv.信用证规定由指定银行承兑, 但其未承兑以其为付款人的汇票, 或虽然承兑了汇票, 但未在到期日付款;

v.信用证规定由指定银行议付但其未议付。

b.开证行自开立信用证之时起即不可撤销地承担承付责任。

c.指定银行承付或议付相符交单并将单据转给开证行之后, 开证行即承担偿付该指定银行的责任。对承兑或延期付款信用证下相符合单金额的偿付应在到期日办理, 无论指定银行是否在到期日之前预付或购买了单据, 开证行偿付指定银行的责任独立于开证行对受益人的责任。

可见, 开证行开出信用证即对受益人进行了承诺, 只要受益人按信用证要求提交相符单据, 就构成了开证行无法推卸的第一性付款责任。而开证行对外支付的款项最终能否安全收回取决于开证申请人的信用, 开证行面临着开证申请人的信用风险。

2 进口信用证下开证申请人信用风险的种类

所谓申请人信用风险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 交易一方不能履行信用证付款承诺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是进口商到期不付货款或者没有能力付款。具体来讲, 申请人的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申请人经济实力弱、资信差给开证银行带来的风险

进口信用证的申请人一般为国内进口企业。目前,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相对较差, 有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 资金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较差, 加之对所从事贸易的商品缺乏经验, 很容易导致经营出现问题, 而开立信用证的实际操作中对客户大多减收或免收保证金, 在即期信用证下能否及时付款赎单和在远期信用证下是否能如约付款, 都依赖于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在单证相符的情况下, 开证行必须承担付款责任, 如果客户资信状况不佳, 又是以减免保证金的方式开立信用证的话, 申请人无力偿还到期款项, 开证行垫付必将成为事实。

2.2 申请人挪用销售资金给开证行带来的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远期进口信用证业务中, 企业为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在进口贸易中往往采用远期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 在远期信用证业务中, 进口商将货物销售出去, 收回货款, 在付款日期未到时, 他很可能会把这笔资金继续周转或挪用货款到固定资产投资上面, 炒股票、期货等。而实务中,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银行往往只收取比例很小的保证金就对外开证, 在收到国外议付行的单据后, 审核无误就必须对外承兑, 向申请人放单。这样, 一旦远期汇票到期, 银行必须无条件付款, 如果届时企业不能履约偿债, 风险就将转移到开证行。

2.3 进口商品质量、价格引发的风险

国际贸易实践中, 经常会出现进口货物与实际要求装运的货物不同, 或者货物品质、性能等方面的缺陷, 或者商品有安全问题, 无法通过商检、报关, 这时进口商尤其一些信用不佳的申请人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要求银行拒付, 而不是主动通过商务合同向出口商进行索赔, 而信用证的本质决定了银行处理的是单据, 与货物无关, 只要单证一致, 银行就必须付款。另外, 对于有些进口的热门敏感商品, 价格波幅很大, 一旦市场价格波幅超出了开证申请人的预期承受能力, 往往会使申请人货款回笼困难, 付汇资金无法及时到位, 最终导致银行的垫付。

2.4 进出口商合谋套取银行信用给开证行带来的风险

国际贸易中, 进出口商常常利用信用证单据买卖及独立性的特性, 合谋骗取银行信用。一是开立无贸易背景信用证。进出口双方串通勾结, 在没有真实贸易交易的情况下, 编造进口假象, 当国内申请人利用假合同欺骗银行开出远期信用证后, 国外受益人通过交单行交来与该证相符的假单据。由于他们的目的是骗取银行资金, 所以不管单据真伪, 有无不符点, 申请人都接受, 催促开证行承兑。一旦开证行承兑后, 那么开证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就变成了无条件的到期付款责任。交单行收到开证行的承兑后, 就应受益人的请求做了贴现, 这样, 受益人就从银行套取了资金。

二是利用信用证打包贷款。是出口地银行对信用证受益人提供的一种短期融资, 为进出口贸易双方带来便利, 同时也隐藏着风险。如某外商向其在国内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购货, 开出一张约50万美元的即期信用证, 中外合资企业凭信用证向议付银行申请打包贷款, 用以购买原料后投产。信用证到期时供货方却未出货。原来外商并不要货, 只是由于该企业资金紧张, 贷款无门, 假借信用证内外勾结来获取贷款, 像这类进出口商串通一气, 骗取银行借款, 到期不还的情况也把银行拖入大量债务纠纷之中。

3 开证行应对开证申请人信用风险的对策

3.1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保障。应根据外汇管理政策、上级行的要求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力求做到在业务开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第一, 从客户准入开始把关, 健全客户评级制度。对进口商进行信用等级评估。通过信用等级结果, 银行可以初步判别出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高低, 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给予办理开证业务。面对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的进口商, 则拒绝开出信用证。第二, 开证银行要严格统一授信制度。银行对其分支行进行授权管理, 核定最高授信额度。在建立授权制度的同时考虑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的因素, 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第三, 进一步完善、健全进出口保证金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及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关规章制度, 修改、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保证金管理规定, 明确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理办法。第四, 建立银行间远期信用证信息定期披露制度, 使开证行能够及时掌握开证申请人在各家银行的垫款情况, 从而对企业提出科学的授信额度。第五, 进一步完善、健全进出口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要严格对照有关规定补充、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 明确各类进出口融资的权限、比例、金额等有关内容, 并及时进行稽核检查, 发现违规及时进行处理, 防止埋下风险隐患。

3.2 严格按制度办事, 从严审查

银行在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同时应树立制度的权威性, 在实际的信用证业务操作中, 严格按制度办事。

首先, 做好开证前期审查, 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的资信。目前,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不佳, 大多经营亏损, 积累了大量银行债务;而且多头开户, 其资信状况不甚理想。所以, 开证行在开证时, 应认真调查开证申请人的履约能力、信誉、资产负债状况等, 从而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上限。其次, 重视进口货物的审查。对进口商进口热门敏感商品, 开证行应谨慎, 必须确认进口商有进口合法途径和方式, 增加保证金比例, 并落实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同时对许可证商品在开证前要核验许可证的真实性。再次, 重视开证后的后期管理。要重视改证。有的银行开证时严格把关, 信用证开出后, 对其修改放松了警惕, 最终导致业务风险发生。因此, 对信用证的修改, 应该像开证时一样严格。

注意搜集有关进口商的负面消息。有的银行收单经申请人承兑后, 就把卷宗束之高阁, 专等到期申请人付款, 一旦进口商在此期间出了问题, 银行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 要注意对进口商跟踪, 及时掌握进口商的销售、经营、财务等情况, 以便及早做出反应, 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信用证业务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人才匮乏, 有限的人才资源一般也高度集中在总分行, 基层行不但这方面的人员稀少, 而且国际贸易及其融资知识欠缺, 业务不精, 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在信用证欺诈中, 开证、审单、承兑、付汇等重要环节都在银行运作, 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实务中显得异常重要。首先, 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 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讲座等形式,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 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服务技能和政策水平, 减少违规和失误行为引发的操作风险。其次, 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优惠政策, 将既懂国际惯例、操作技术, 又精通信贷业务和风险防范的复合型人才引进来。再次, 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 自觉学习, 注重案例分析, 积累经验, 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 了解和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 提高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 不断增强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

总之, 进口信用证业务是目前国内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国际结算方式, 也是一项风险很高的业务, 银行在办理进口信用证业务时必须坚持按制度办事, 不断地加强内部管理, 综合运用多种风险管理措施, 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确保此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涛.进口信用证开立中银行的风险规避[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7) :57-59.

论信用证开证行的拒付权 篇3

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开证行的拒付权

根据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只问单据,而不问基础交易合同的执行情况。如果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不相符,开证行可以拒绝付款或承兑信用证项下的汇票。UCP600对开证行拒付的条件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一)基于单据本身拒付

按照UCP600第14条的规定,开证行在审单时必须遵循单据“表面相符”的原则,不符点只能从单据中找,单据以外的其它文件、货物或基础合同的执行情况则不能作为开证行拒付的理由。另外,该条规定确立了银行审单的新标准,即:单内一致、单单一致、单证一致,还明确了审核单据的依据是信用证、单据本身以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只有受益人违反了上述标准,开证行才能行使拒付权。然而,为了避免开证行审单过于苛刻造成单据不符,UCP600并不要求单据内容与信用证的规定或其它单据完全同一,只要不相矛盾即可。

(二)发出拒付通知

UCP600第16条要求开证行决定拒绝承兑或付款时,必须给予交单人一份单独的拒付通知,而且拒付通知必须标明如下内容:拒付的意思表示;一次性提出的单据中的所有不符点;说明单据的去向。为了保护受益人的利益,UCP600要求拒付通知必须在交单次日起至多五个银行工作日内以电讯手段发出,若无法以电讯手段发出,则必须以其它快捷方式发出。如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发出拒付通知,则视为开证行接受了单据,开证行丧失拒付权。

(三)开证行自行联系申请人放弃不符点不代表开证行丧失拒付权

对于不符单据的处理方式,UCP600增加了一条:当开证行确定交单不符时,可以自行决定联系申请人放弃不符点。加入这一条款主要是考虑到受益人提交单据最基本的目的是获得付款,如果申请人同意放弃不符点,则受益人即可获得款项。这使得受益人增加了不符单据获得付款的机会,符合贸易实践的发展需要,减少了因此产生纠纷的可能,有利于信用证的流通。然而,该项规定并没有改变开证行的独立付款地位,开证行仍然掌握着付款的主动权。也就是说,开证行在单据出现不符时可以联系申请人放弃不符点,也可以不联系申请人直接做出拒付的决定。另外,即使开证申请人同意接受不符单据,开证行仍然有权利拒付。

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下开证行的拒付权

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信用证结算能够有效的保障受益人的交易安全。然而,如果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系伪造,只要其能从表面上做到单内一致、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则按照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开证行仍然必须履行付款义务,这必然会使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遭受巨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法律或判例在实践中都对独立抽象性原则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欺诈例外”原则。所谓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指在肯定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开证行在受益人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予付款或承兑汇票,法院亦可颁发禁令对开证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虽然UCP600并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证欺诈例外,但在日渐增多的信用证欺诈案例中,国际商会的一些非正式意见也开始认可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必要性。

(一)开证行援引“欺诈例外”进行拒付的条件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补充,能够有效的防止受益人欺诈而给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造成的损失,但是为了避免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而损害信用证的独立性,各国法律对于开证行援引欺诈例外原则拒付都规定了一系列条件,内容大同小异。目前世界上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规定中,美国是法律最为完备的国家,经过历次修改,目前以《统一商法典》1995年文本(UCC1995)规定的最为详尽,并已为许多国家所借鉴。美国《统一商法典》1995文本规定,如果开证行要援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拒付,则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交单在表面上严格和信用证的条件和条款相符

UCC1995规定,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在表面上严格符合信用证的规定是认定信用证欺诈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这一条件,开证行才能援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采取救济措施,否则只能按照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对外拒付。

2.欺诈包含单据欺诈和交易欺诈

UCC1995将受益人提交的某项必要性单据涉及以下三种情形即为欺诈,即:单据是伪造的;单据带有实质上的欺诈性;兑付该单据将为受益人对开证人或申请人进行实质欺诈提供便利。由于单据本身反映交易情况,所以上述前两种情形尽管规定为单据欺诈,而本质上则反映了交易中存在的欺诈,而第三种情形则显然包含了受益人在基础交易中对开证人、申请人实施的欺诈行为。

3.欺诈的程度必须是实质性的

UCC1995规定信用证欺诈例外所要求的欺诈应为实质性欺诈,这也为各国法律所认同,但对于实质性欺诈的范围并没有统一规定。综合各国法律和相关判例以及理论界对于信用证实质欺诈的界定可以看出,实质性欺诈一般是以欺诈的严重程度或后果为依据判定,如果信用证项下基础合同的欺诈达到极其严重、太过分或令人无法忍受,或受益人所为的积极欺诈行为已使整个交易目的受到破坏或一方的欺诈导致对方的根本目的或主要目的已经落空则构成实质性欺诈,至于基础合同的一般违约如货物质量或数量上的小幅差异或者对信用证非实质性条款的违背等一般欺诈行为则不能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

4.开证行须负举证责任

如果开证行要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对外拒付,则必须有证据证明受益人存在欺诈或买卖双方合谋进行欺诈,由此才可以向法院申请签发“止付令”,如果只是怀疑而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则不能适用于欺诈例外原则。有的国家法律甚至还要求开证行能够证明受益人的欺诈必须是主观故意或恶意的欺诈才能援引该原则拒付。

(二)开证行援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例外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否定,为了避免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滥用欺诈例外原则对外拒付,从而保护无辜的受益人或善意的第三人,各国立法实践同时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规定了几种豁免情形:

1.信用证欺诈例外不能用于对抗善意的第三人

包括UCC1995年文本在内的各国法律实践都规定信用证欺诈例外不适用于善意的第三人,也就是说,即使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有证据证明受益人存在实质性欺诈,也不能对善意的第三人表示拒付。根据UCC1995年文本,善意的第三人包含四种情况:(1)已善意给付对价且未得到伪造或实质性欺诈通知的指定人;(2)已善意履行保兑责任的保兑人;(3)信用证项下已被开证人或指定人承兑的汇票的正当持票人;(4)开证人或指定人的延期付款义务的承受人,只要承受人已给付对价又未得到关于伪造或实质性欺诈的通知,而且承受行为又是在开证人或指定人承担延期付款义务之后作出的。因此,善意的第三人主要包括三种:已经给付对价的信用证的善意的第三人(如保兑行、即期付款信用证的付款行或议付行)、基于信用证的法律关系将来必须给付对价的善意第三人(如延期付款信用证的付款行或承兑信用证的承兑行)和信用证项下已被开证人或指定人承兑的汇票的正当持票人。对于第一种善意第三人,由于指定银行或保兑行已经付出对价,为了保护它们的利益和维护开证行的信誉,开证行不能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对于第二种善意第三人,由于指定银行或开证行已经承担了延期付款义务,将来必须付出对价,为了维护它们的信誉,开证行也不能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对于信用证项下汇票的正当持票人,则根据票据的无因性,承兑人不能以票据的基础关系对抗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开证行同样不能援引欺诈例外原则。

2.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不适用于第三方欺诈

对于受益人以外的第三方实施的实质性欺诈能否适用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各国司法实践和学术上尚存在争议。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如果受益人没有参与第三方欺诈或对第三方欺诈不知情,则不能适用于欺诈例外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开证行要援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对外拒付,则必须有证据证明受益人参与了欺诈或对欺诈知情,否则无权对外拒付。

三、开证行不当拒付应承担的责任

信用证一旦开立,便成为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一项契约文件,开证行和受益人都要受其约束,受益人有凭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要求付款的权利,而开证行对于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有兑付的义务,如果开证行对于单证相符的单据表示拒付,又不能举出受益人存在实行欺诈的充分证据,则开证行构成不当拒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然而,由于UCP600没有对开证行不当拒付的责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对于这一问题仍由各国国内法进行调整,对此仍以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的最为详尽。

按照UCC1995的规定,如果开证行错误的拒付或在交单前放弃自己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则受益人可以从开证行处获得拒付或放弃的金额,受益人可以获赔附带损失,但不得及于间接损失。也就是说,如果开证不当拒付,受益人仍有权要求开证行付款,并且要求开证行赔偿利息损失,但是不能要求开证行赔偿诸如基础合同项下的利润等间接损失,也就是说,受益人从开证行处所得的赔偿以信用证金额为限。同时,UCC1995也指出,对于开证行的不当拒付,受益人没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当然如果受益人采取措施防止了损害,则受益人从开证行处应得的赔偿应该减去防止的损害金额。显然,这一规定又坚持了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

上一篇:全面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下一篇:房地产2008年客户答谢会总经理及若干嘉宾致辞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