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2024-07-30

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精选9篇)

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篇1

茶饮料的生产

1.1分类

按原辅料不同,茶饮料可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

按我国软饮料的分类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茶汤饮料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应有风味的茶饮料;果汁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或浓缩果汁)、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原果汁含量不低于5.0%;果味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食用香精、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碳酸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等经调味后充入二氧化碳的制品;奶味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水、鲜乳或乳制品、糖液等调制而成的茶饮料。

1.2 生产工艺

不同产品和包装形式的液态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不同的,但是以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一致。其萃取的具体工艺为:从茶叶中萃取茶汤的浓度因为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各有差异,水与茶叶的比例一般为1~15∶100。由于浓度大易产生白色沉淀,为降低成本及避免成品出现混浊现象,可以用1%的茶叶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0~95℃,萃取时间为5~30min,萃取后用250目尼龙布过滤除渣。

萃取一般有夹层锅式、篮笼式和咖啡抽取器式三种形式。夹层锅萃取时将热水放入带搅拌器的锅内加热至规定温度投入茶叶,搅拌到一定时间后翻转夹层锅倒出茶萃取液进行过滤。这种形式萃取的温度时间易控制,搅拌出料方便,萃取充分。篮笼式萃取是将放有茶叶的篮笼在热水槽内靠设备吊起放下起到搅拌作用进行萃取,但是萃取不够完全,茶叶渣取出不便,茶叶易产生涩味。咖啡抽取器式萃取即喷淋式,是将茶叶放在网上,用规定温度的热水从顶部喷淋萃取,待茶叶充分浸渍后从底部获得茶汤,该萃取易排渣,但不能搅拌,萃取终点不易判别。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因素

2.1 水质

茶饮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所以水的品质对茶饮料有很大影响。水中的钙、镁、铁、氯等离子能影响茶汤的色泽和滋味,会使茶饮料发生混浊,形成茶乳。例如,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大于5ppm时,茶汤将显黑色,且味带苦涩;而氯离子含量高时会使茶汤有腐臭味。另外,茶叶中的植物鞣质与多种金属离子可以反应,并可生成不同颜色。因此生产品质较佳的茶饮料必须用去除离子的纯净水,而且pH值在7左右,保持中性,铁离子含量小于2ppm,永久硬度的化学物质含量小于3ppm,才能保证茶饮料的第一道清新色泽和味道。

2.2 原料

各色茶饮料风味各异主要是由于原料的不同。成品茶由于其茶青品质不同、产地不同及制茶技术、储存好坏有异而形成不同的风味,同时其可溶性成分也不一样。茶青的品质又和茶树品种、生长地区的土壤、日照、肥料、栽培方法、采集季节以及茶芽水分有很大关系。成茶的品质在茶青的基础上取决于加工技术。如茶青堆放时的厚度、发酵时间掌握、焙烘温度和水分控制等。若储放不当会引起受潮或霉变从而导致茶饮料产品质量下降。

2.3萃取工艺

在萃取工艺中,直接影响茶叶中可溶性物质萃取率和萃取液品质的因素是水温、萃取时间、原料颗粒大小、茶叶与水的比例及萃取方式。水温越高,时间越长,原料颗粒越小、茶叶比例越大,萃取率越高,茶汤的苦涩味越重,成本也会越高,香味新鲜度也会受到影响。另外萃取是否采用多级方法,也影响茶汤品质。

避免和消除茶饮料中的混浊和沉淀是茶饮料生产的关键技术。茶叶萃取液冷却后会产生白色茶乳沉淀,是由茶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分解物与咖啡碱铬合生成的,这种沉淀又被称为“茶乳酪”。此外,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也容易出现沉淀,而水中离子又是促进混浊和沉淀的首要原因。

2.4 其他

茶饮料一般都是由多种配料调配而成的,各种配料理化性质不

一、调配时投料顺序不当等都造成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生成难溶的物质。如调料时将柠檬酸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同时投入,在料液酸度较高的条件下,苯甲酸钠中的钠离子析出,产生大量难溶于水的白色片状沉淀物。

茶饮料中的添加剂也会影响其品质。如增色剂可提高产品的色感和风味,如果选用不当,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稳定性,产生悬浮物和沉淀物。茶饮料中的甜味剂质量也很重要,一般使用蔗糖,但有些蔗糖纯度较差,含有胶体物质和杂质,若不处理就直接使用,会产生胶体物质聚沉。

另外,微生物也是引起茶饮料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茶饮料含有丰富的碳、氮营养物质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如果不经过严格灭菌,当细菌总数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变质发浑,产生絮状或块状沉淀物。解决方法

目前,解决茶饮料混沌问题,一般采用物理法,即低温沉淀法,将茶提取液迅速冷却,使茶汁混浊或沉淀快速形成后,然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去除,以提高茶汁的澄清度。也可采用超滤、微滤等技术去除茶汁中大分子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等,从而获得澄清透明的茶汁。另外采用硅藻土等吸附剂也能除去大分子物质;或采用电渗析-微滤法,降低高价金属离子浓度而除去大分子物质。

另一方面,避免茶饮料沉淀也可采用化学方法,如添加酶制剂、添加胶体物质等。在茶汁中添加单宁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或果胶酶,可使茶汁中大分子物资分解达到除混去沉的目的。而在茶饮料中添加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蔗糖脂肪酸脂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可使茶汁中可溶成分的分散性得到改良,避免在低温下产生混浊,并可提高茶汁的色香味。另外,还可在茶汁中添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硫酸铵、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等碱液,使茶多酚与咖啡碱之间络合的氢键断裂,且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生成稳定性的水溶性很强的盐,避免茶多酚及其氧化物

同咖啡碱络合,增加大分子成分的溶解性。可促进茶沉淀的形成,再用酸调节,茶汁经冷却和离心后即可增加澄清度

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篇2

关键词:新型乳酸奶,低脂奶粉,生产工艺

牛奶的营养价值虽低于人奶, 但是其含有的蛋白质、钙等成分十分丰富, 内部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比例较为健康, 十分利于人体的吸收。而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这三种代表乳酸奶饮料中, 胡萝卜以其丰富的胡萝卜素, 对于人体视力的保护以及皮肤的保养, 疾病的抵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成长。而草莓则具有适宜的甜酸度, 既可口又健康, 芳香四溢。可可粉香浓的味道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乳酸奶饮料具有很好的促进人体肠道消化的功能,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乳酸奶发展面临的困难是其含有的乳脂中有一种不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气味。因此, 如何研制集营养性, 风味性为一体的好的新型乳酸牛奶就成为了目前这些企业吸引消费者的重要途径。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准备。制作乳酸奶的主要材料有:低脂奶粉、BE-3、白砂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PGA、乳酸、胡萝卜酱、草莓酱、可可粉等。高压均质机、水质净化器、调配容器、打浆机、胶体打磨器、贮料容器、换热器以及后续包装设备。

(二) 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

(三) 操作要点。在乳酸奶的制作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注意要点。首先是检查原料。在制作前需仔细检查所用原料的质量是否可用。其次是对原材料的预处理。简单而言主要有四步:一是准备好称量好的奶粉、复合稳定剂, 加入适量的约85℃的热水, 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打, 直至其较为均匀没有较大的颗粒状物, 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二是准备好过滤后不含杂质的浅黄色白糖溶液;三是溶解乳酸、柠檬酸备用;四是准备好过滤后的用温水溶解的果酱 (若是可可粉, 可在搅打奶粉时同时加入) 。对原材料的预处理完成后, 便可进行第三步, 混合。在准备好的配量容器里准备好70%左右的85℃过滤水, 按顺序加入糖浆、奶粉混合浆、柠檬酸和乳酸液, 量应根据搅拌时的情况而定。再次加热至85℃时, 加入果酱和香精等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溶液应色泽较为正常, 酸甜适当, 可口并且没有不良气味, 没有明显的沉淀和颗粒状物。这时便可进行第四步, 过滤、冷却和均质。过滤布应严格按照要求选用绢布, 将换热器的温度调至63±2℃, 再用胶体磨进行处理, 最后是送进均质机进行均质, 次数为2次。

目前完成的是乳酸奶的配置工作, 接下来要对乳酸奶进行及时的包装。首先, 要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空杯放入灌装机中, 通过75目的绢布过滤后, 再进入全自动灌装及其进行填充、封口。封口温度大约在218±6℃左右, 压力大约在0.5MPa左右。经过包装好的半成品, 还需要放入水温大约在84±2℃杀菌池中进行杀菌, 杀菌结束后再利用杀菌筐吊入冷却池中进行冷却, 水温在50到60℃之间。最后放入二级冷却池中冷却产品至35℃以下以后, 再进行审查, 去除次品, 将合格产品印上日期, 产品生产就算完成了。

二、产品检测

(一) 感官指标。

所谓感官指标, 就是用五官对成品进行一个简单评测。首先是观察其色泽, 应该是牛奶和果酱混合后的色泽, 没有其他杂质, 并且观察其组织形态是否是均匀的, 允许适量的沉淀物存在。其次是闻其气味, 品其味道——是否酸甜可口, 无异味。

(二)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主要是指要检查酸奶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溶性固性物≥4.8%、蛋白质含量≥1.2%、柠檬酸含量在0.13%~0.45%之间、铜含量≤4.8mg/kg、铅含量≤0.8mg/kg、砷含量≤0.6mg/kg。

(三)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多于一万, 大肠杆菌数量不得多于每一百毫升40个。不允许存在致命病菌。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奶粉用量的确定。

根据GD12472-68和Q/ZZJ053-1995规定, 蛋白质含量应大于1%, 而低脂奶粉含有的蛋白质大约在33%~38%之间, 所以应使用3%的低脂奶粉。

(二) 白砂糖、乳酸、柠檬酸用量的确定。

消费者对产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口感, 因此, 酸甜可口和醇厚是很重要的一步。通过多次测验以及各个阶层人员的品尝, 我们发现白糖8.65%、柠檬酸0.23%、乳酸0.28%、蛋白糖0.05%的情况下调配的饮料甜酸度比较适合。

(三) 稳定剂的选择和添加量的确定选用。

我们利用CMC-Na、BE-3乳化稳定剂、PGA等稳定剂对产品进行测试, 观察其每天的样品的沉淀情况, 评测其稳定效果。通过我们的大量实验, 在测试当中PGA的稳定效果最好, CMC-Na位居其后。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PGA其本身在低PH值的情况下较为稳定, 但是其存在的缺陷是价格较为昂贵, 成本太高。经过长期试验, 我们发现混合使用是最经济也是效果最好的办法。最佳总用量大约在0.36%左右 (其中CMC-Na、BE-3稳定剂、PGA的比例大约为5∶3∶2) , 使用这种复合稳定剂的产品可在常温下3个月不产生分层现象。

(四) 杀菌、冷却条件。

产品中, 蛋白质的含量较为丰富, 并且为酸性。而在产品的杀菌过程中, 温度不能太高, 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使用高温杀菌, 将很有可能使得酪蛋白变性, 从而产生凝聚或沉淀, 发生乳清析现象。通过我们的大量实验和观察, 我们发现, 杀菌温度84±2℃是最适宜的温度, 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较好。二级冷却时, 水温在50~65℃之间较好, 时间为2分钟左右。还应当注意的是, 调配好的产品在均质及灌装封口等环节不宜过度耗费时间。一般来说, 产品大多在常温下可保存半年以上, 并且沉淀现象较少。

(五) 最佳生产配方。

经过测试和结合市场情况, 我们得到了最佳生产配方, 如表1所示。

(六) 讨论。

新型乳酸奶饮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果粒悬浮液, 也是由脂肪所构成的乳浊液, 更是由添加剂组合而成的真溶液。在牛奶中, 酪蛋白最容易在pH值为3.8至4.8时最易发生凝聚和沉淀, 而新型乳酸奶饮料的PH值正处于这样一种易沉淀的环境下, 因此, 防止凝聚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采取了大量的正面实验以及侧面对比实验, 再通过观察和摸索, 找到了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采用混合稳定剂, 设置特殊的配方。还可以利用均质处理的次数进行控制。温和的酸化工艺也是很好的办法, 在加入柠檬酸、乳酸时适当控制速率能有效解决凝聚现象。通过这些办法对饮料进行处理, 产品的口感将比较细腻, 稳定性也较好, 沉淀较少。

四、结语

乳酸奶饮料作为新型的营养型饮料, 正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因此若企业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机会, 生产出集营养性和风味性于一体的口感醇厚的新型乳酸奶饮料, 将会拥有很大的市场, 因此, 对于新型乳酸奶的生产技术的研制, 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红丽, 黄祥元, 余冰.胡萝卜汁与苹果汁复配凝固型酸奶的研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乳酸菌饮料厂生产车间的设计 篇3

年产130吨L-色氨酸项目分析及实施方案 年产1万吨酒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酒精蒸煮糖化车间设计 燃料乙醇工厂设计 无水酒精工厂设计

白酒厂窖泥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葡萄酒榨汁车间设计 糖化酶工厂设计 土霉素车间设计 乳酸菌饮料生产车间设计 巧克力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味精发酵车间设计 味精糖化车间设计 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啤酒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成品车间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设计 味精提取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30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年产10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12度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20万吨10度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二万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的设计 年产是六万吨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5000吨柠檬酸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有机垃圾生物制气中试验装置设计

年产150000吨啤酒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十万吨酒精糖工厂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柠檬酸厂糖化、发酵车间的设计

年产2万吨柠檬酸厂谷沅粉生产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

成品车间柠檬酸钠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无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一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糖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无菌空气系统工艺设计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 篇4

第一条 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应与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制品。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

第一节许可范围

第五条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是指以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水源,经加工制成的密封于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直接饮用的水。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第六条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第七条 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除外)。

第二节生产场所核查

第八条 生产场所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灌装防护区、包装区、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采用可周转的容器生产瓶(桶)装饮用水,应单独设立周转容器的检查和预处理区。周转容器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如使用食品添加剂(气体除外),应设置配料区。

第九条 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一般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检验室等)、一般作业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周转容器的检查区等)、准清洁作业区(配料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等)。

第十条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

第十一条 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区,洗手、干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并设置风淋设施。采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的吹瓶、灌装、封盖(封口)一体,且其内部形成清洁作业环境的设备可不设在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入口可不设置上述设施。

第十二条 灌装防护区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灌装防护区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沉降菌)静态时应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应达到100级,或整体洁净度达到1000级。

第三节设备设施核查

第十三条 生产设备根据实际工艺需要配备,一般包括:水贮存设备(原水储水罐、成品水储水罐等)、水处理设备、清洗消毒系统、清洗消毒设备(瓶、桶和盖清洗消毒)、全自动灌装封盖设备(禁止手工灌装、封盖)、自动喷码设备等。

食品加工用水储水罐应安装空气呼吸器。如采用吹灌旋一体设备,且设备自带空瓶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可不单独设置清洗消毒设备。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必须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禁止人工添加。

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作为生产用源水如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应采用封闭管道进行输送,防止污染,不能用容器运到异地灌装。

第十四条 水处理设备应包括:粗滤设备、精滤设备、杀菌/除菌设备(如臭氧发生器及混合设备、紫外杀菌设备、过滤除菌设备)等,饮用纯净水还应具有反渗透设备或蒸馏设备或其他去离子设备。如使用过滤除菌设备,滤膜孔径应至少达到0.45μm的规格。

第十五条 如使用周转容器生产瓶(桶)装饮用水,还应配备空桶外洗机、空桶拔盖机、空桶自动内洗消毒设备、灯检设备、桶口热塑膜包裹密封设备。

周转使用的空桶的内部清洗消毒设备应为连续自动化设备,至少包括: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消毒剂清洗、水冲洗、成品水冲洗等,且不少于10个清洗消毒工位(含沥干工艺)。

如使用塑料等软包装材料生产瓶(桶)装饮用水,灌装设备应具有洗膜灭菌或紫外线等杀菌装置,采用自立袋等灌装的,上盖、旋盖等应完全自动化。

第十六条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应具有的检验设备至少包括: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浊度仪、酸度计和电导率仪(适用纯净水)、分析天平(0.1mg)(标准试剂采用铂钴比色法测色度时可不需要)及相关的计量器具。

第四节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第十七条 设备布局应按工艺流程设计,一般包括:对水源水的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和灯检(或自动监测)。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还包括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等),其他饮用水还包括配料等工艺。

具体产品按企业实际工艺流程生产,但其工艺流程必须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水源水控制。以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定期监测pH值、电导、余氯等水源水质情况;以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监测水质波动情况(如水温等),判定水源是否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异常。监测频率为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至少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如地震、洪水时,应增加监测次数。

第十九条 过滤(粗滤、精滤)控制。使用砂滤器、碳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膜过滤器等,企业应对其过滤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如膜过滤设备应有滤膜完整性监测仪表(如压力表),还应根据过滤效果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

第二十条 去离子净化控制。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有该工艺的,应定期监测并记录净化程度;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净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再生用盐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十一条 配料控制。有该工艺的,应对配料名称、进货时间、批号等进行严格核对和记录,配料装置应定期校准;配料应复核确认。

第二十二条 杀菌控制。采用臭氧消毒工艺的,应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臭氧浓度,避免或减少溴酸盐产生。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的,应定期监控紫外线强度;当紫外线强度降低到规定要求以下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紫外灯管表面的清洁。采用过滤除菌工艺的,应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检查滤膜性能等。

第二十三条 灌装封盖的控制。产品灌装前应设置相应的异物控制装置,并按生产工艺要求控制灌装温度、灌装量等,封盖(口)应控制封盖扭矩、封盖压力等封盖密封性参数。灌装封盖后应对产品外观、灌装量、容器状况进行检查。

第五节人员核查

第二十四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含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六节管理制度审查

第二十五条 应建立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应在和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

第二十六条 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源水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来自非公共水系统的(地表水、地下水)生产源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卫生要求(pH值除外),源水经处理后,食品加工用水水质应达到GB 5749的要求,饮用天然矿泉水源水应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的规定。

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的水源开采需经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有《取水许可证》(根据地方具体政策执行);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源还应有水源评价报告、《采矿许可证》(根据各地政策执行)、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其他饮用水添加的物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公告的规定。

循环使用的桶应符合相关规定,由食品级聚碳酸酯(PC)等材料制成,回收后必须检查是否破损,是否受到污染。

第二十七条 应建立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水的处理、配料(有该工艺的)、杀菌、灌装封盖、清洗消毒、储运和交付环节质量安全进行管控。

水处理应规定过滤装置的清洗更换要求,制定处理后水的控制指标并监测记录。有配料工艺的,需复核确认。杀菌应规定杀菌方式、杀菌条件和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灌装封盖应规定封盖的方法、设备和材料,保证封口严密、不损害容器、不污染水质。

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清洗剂和消毒剂浓度(或参数),验证瓶(桶)及盖的清洗消毒效果、消毒剂残留情况,并记录。周转用桶的清洗应设置合理的冲洗时间、压力、洗涤剂和消毒剂的浓度等,确保空桶清洗消毒效果。直接与产品或包装接触的压缩空气,应经过除油、除水、过滤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并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附录《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合理设置卫生监控要求。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制定检验管理制度,包括对原辅料、过程、出厂和型式检验的管理规定。

检验能力至少满足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必要时)、臭氧浓度(有此工艺的)、电导率(纯净水)、pH值(纯净水需要)、色度等项目的测定。

企业可以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但应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做出厂检验时,应定期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对比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应使用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第三十条 检验管理制度应规定型式检验的要求,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季节性产品每年1次),更改主要原辅材料和关键生产工艺、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前、出厂检验结果与正常生产有较大差别时,应及时进行型式检验。

第七节试制产品检验

第三十一条 企业按所申报瓶(桶)装饮用水的品种(饮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和执行标准,分别从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试制产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检验。对于既生产瓶装水又生产桶装水的,应优先检验桶装水产品。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对提供的检验报告真实性负责;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公告要求进行。

第三章碳酸饮料(汽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

第一节许可范围

第三十三条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碳酸饮料(汽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气体,不包括由发酵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碳酸饮料(汽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2,包括:果汁型碳酸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其他型碳酸饮料。

果汁型碳酸饮料是指含有一定量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橘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

果味型碳酸饮料是指以果味香精味为主要香气成分,含有少量果汁或不含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橘子味汽水、柠檬味汽水。

可乐型碳酸饮料是指以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香型的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的碳酸饮料。

其他型碳酸饮料是指上述三类以外的碳酸饮料,如:盐汽水、姜汁汽水等。

第二节生产场所核查

第三十四条 生产场所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灌装防护区、包装区、配料区、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如采用可周转的容器生产碳酸饮料(汽水),还应单独设立周转容器检查、预洗间。

第三十五条 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一般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检验室等)、一般作业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周转容器检查区等)、准清洁作业区(配料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

第三十六条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

第三十七条 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区,洗手、干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如采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灌装和封口都在无菌密闭环境下的灌装设备;生产非直接饮用产品 [如饮料浓浆],灌装防护区入口可不设置上述设施。

第三十八条 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清洁作业区应安装粗效和中效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循环次数10次/h以上。

第三节设备设施核查

第三十九条 生产设备根据实际工艺需要配备,一般包括:水处理设备、配料设备、过滤器、混比机、瓶及盖的清洗消毒设施(吹灌旋一体设备自带空瓶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的除外)、自动灌装封盖设备、自动喷码设备等。

第四十条 检验设备一般应具有: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微生物培养箱、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二氧化碳测定装置、分析天平(0.1mg)及相关计量器具。

第四节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第四十一条 设备布局应按工艺流程设计,碳酸饮料一般包括:原料(包括水)的处理、调配、碳酸化、瓶及盖的清洗消毒、灌装封盖和灯检(或自动监测)等。

具体产品按企业实际工艺流程生产,但其工艺流程必须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碳酸饮料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原料(包括生产用水)应确保处理后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并记录各项监控指标。

常用原辅料果汁、甜味料、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着色剂、香精及CO2等,应控制原料质量,根据需要进行过滤,避免引起凝聚,造成沉淀。

有调配工艺的,应控制并记录投料种类、数量以及投料顺序;原辅料投入输送系统需有适宜规格的过滤器或其他等效的除杂措施;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搅拌、加热、保温等操作的,应监控和记录相关工艺参数。

碳酸化应控制制冷充气工序,监控记录冷却温度、CO2混入量等参数;CO2贮罐应定期检验;冷冻设备制冷能力应满足碳酸化工艺要求,监控记录料液温度。

灌装封盖时,在产品灌装前应设置异物控制措施,控制灌装温度,按照净含量要求定量灌装;封盖(口)应控制封盖扭矩、封盖压力等封盖密封性参数,确保产品密封。灌装封盖后应对产品的外观、灌装量、容器状况进行检查。

第五节人员核查

第四十三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含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六节管理制度审查

第四十四条 应建立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应在和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

第四十五条 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中卫生要求(pH值除外)。

所用二氧化碳应为食品添加剂级并符合其产品标准规定。使用初级农产品以及浓缩果蔬汁的,应对农药残留进行查验并符合规定。使用玻璃瓶的,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4806.5);易拉罐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的要求等。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建立产品配方管理制度,列明配方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新食品原料的使用依据和规定使用量;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原料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公告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水的处理、调配、碳酸化、灌装(包装)、灯检或自动监测、清洗消毒、储运和交付等环节质量安全进行管控。

有水处理工艺的,应规定水处理过滤装置的清洗更换要求,制定处理后水的控制指标并监测记录。调配应有复核,防止投料种类和数量有误。碳酸化应规定冷却温度、CO2混入量等参数。

应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制度,保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包装容器、工作服和人员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止产品及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瓶(罐)、盖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控(吹灌旋一体设备自带空瓶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的除外)。

第四十八条 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2695)附录A《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合理设置卫生监控要求。

第四十九条 应制定检验管理制度,包括对原辅料、过程、出厂和型式检验的管理规定。

碳酸饮料企业的检验能力至少满足感官、二氧化碳气容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余氯(有此工艺的)、浑浊度(必要时)等项目的测定。

企业可以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但应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做出厂检验时,应定期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对比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应使用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关于纯茶饮料的广告词 篇5

2. 纯粹茶,天然饮,高品味。

3. 来自大自然的高端享受。

4. 绿色茶饮,高端享受。

5. 至纯品味,至高品位!

6. 纯茶,提升品味的健康好茶!

7. 来一瓶纯茶,尽享健康品味生活。

8. 亲近自然,享受品质生活,从此刻开始。

9. 天然茶饮,高端享受。

10. 喝健康原茶,走幸福之路。

11. 原汁原味,高端品味。

12. 纯茶最健康,品味共分享。

13. 纯茶,真味,健康人生!

14. 纯茶健康,饮领时尚!

花生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篇6

1、工艺流程

花生→筛选→烘烤→脱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配料→均质→灌装→封口→杀菌→成品。

2、操作要点

1) 选料

选择颗粒饱满、无损伤、无霉变的花生原料, 并除去杂质。

2) 烘烤

在130℃高温下烘烤10min, 以钝化花生仁中的脂肪氧化酶, 防止出现豆腥味, 同时高温烘烤花生, 有利于脱皮, 还可赋于花生乳特殊的香味。

3) 脱皮

人工脱去花生衣, 以防止花生皮上的色素和单宁等在浸泡过程中附于花生仁上, 使饮料色泽加深、口感发涩。

4) 浸泡

用花生仁8倍重量的水, 加入0.5%的碳酸氢钠高温下浸泡24h, 使花生仁充分吸水膨胀, 提高出浆率, 同时可浸出一部分低聚糖、防止胀腹。

5) 磨浆

浸泡后的花生仁用清水冲洗3~4遍、沥干, 加入花生仁10倍的热水 (80℃) 进行磨浆。

6) 过滤

磨浆后的花生用120目的滤布过滤。此时pH值6.8~7.1。

7) 加热

将滤后的花生乳加热煮沸, 当温度达80℃以后, 液面起泡、假沸, 产生不少汽泡沫, 此时可撇去部分泡沫, 以保证质量。当温度达94~96℃时、液面翻液、维持1~2min, 即可达到杀菌目的。注意不要过久加热, 以免蛋白质变性, 产生分层、沉淀现象。

8) 配料

花生浆10%~12%、蔗糖5%~7%、乳糖适量、冲稠剂0.03%、乳化剂0.4%~0.5%、软化过滤杀菌后的饮料水。

9) 均质

把配好的料液在高压下进行均质处理即可灌装, 均质时料液温度为70℃~90℃。

10) 杀菌、冷却

成品灌装封口后, 在85℃的温度下保持15min进行杀菌, 然后分段冷却。

3、注意事项

用磨浆机将花生进行磨浆时, 注意调节好磨的间隙, 以0.05ml为最适, 使之产生象天然乳那样均匀的悬浮粒度。如间隙过大, 花生浆颗粒过粗、影响其纤维组织彻底破碎, 包在花生仁里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提出, 从而使花生原浆浓度低, 影响其质量, 降低营养价值。如果间隙小, 颗粒细, 在浆渣分离时部分花生渣混入乳中, 其颗粒因重力作用, 连同凝固蛋白质沉人底部, 产生沉淀、分层现象, 影响质量。

4、产品质量标准

1) 感官指标

该指标要求为乳白色, 均匀一致, 口感好, 无分层、沉淀现象, 有特有的花生香气。

2) 理化指标

该指标要求为总糖5%~7%;蛋白质3.5%~4.3%;脂肪2.6%~3.3%。

3) 卫生指标

该指标要求为细菌总数 (个/ml) ≤100;大肠菌群 (个/ml) ≤6;铅≤1mg/kg;砷≤0.5mg/kg;铜≤5mg/kg;致病菌不得检出。

有创意的纯茶饮料广告词 篇7

2. 纯茶,健康纯爱之饮。

3. 纯纯的爱,纯纯的健康。

4. 原汁原味健康茶。

5. 源自天然,健康玉琼。

6. 香醇高雅,滴滴不舍。

7. 人生就像一杯茶,茶叶的心我最懂。

8. 你我的金色年华。

9. 记忆的芳香,淡淡的优雅。

10. 纯茶,一次一辈子。

11. 原味品茶,随时随地!

12. 原色原味原生态,好茶好水好生活。

13. 人品纯真,饮品纯茶。

14. 纯真,初恋的感觉。

15. 爱上纯真的味道。

★ 纯生啤酒的销售推广广告词

★ 有创意的纯生啤酒广告词

★ 纯格式简历

★ 个人简历纯

★ 纯真的近义词是什么

★ 纯真的近义词

★ 适合自我介绍纯伴奏

★ 纯真的作文650字

★ 纯真的记忆作文

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篇8

今年夏天的饮料明星,无疑是各种功能饮料。从电视屏幕上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卖场的争妍斗艳,“激活”、“尖叫”、“脉动”……无不挑起人们尝试的欲望,许多年轻的“好动分子”已 经成为功能饮料的拥趸。而在这最热闹的比拼之外,传统的碳酸饮料、包装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并没有消停,广告运动此起彼伏。

在产品开发上,娃哈哈以基本的维生素饮品为基础,特别从南美寻找到创新元素瓜拉纳,使之成为娃哈哈激活广告的诉求点。维生素饮品的价位和形象,决定了这一产品甫一问世,就成为清新与时尚的象征。而娃哈哈的资源――著名歌星王力宏成为首选。王力宏的形象从出道时的大男孩、英俊的优质偶像,日渐转变为充满阳刚个性、充满音乐人智慧的偶像兼实力派歌手,特别是其音乐创造天分使其魅力超越了外在形象。王力宏的转变同样给人以巨大诱惑,这就是他拥有无限潜能,成为他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而这也正是娃哈哈激活活性维生素水饮品要带给消费者的东西,两者可谓不谋而合。激发潜能,活力无限!广告中大量出现王力宏在激发潜能之后表现出来的360度旋转打鼓、激情飞扬的嘻哈舞步、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迅驰如电的车手技能……种种超凡表现,无不透露出一个讯息:有激活,没什么不可能!年轻人都是希望超越自我的群体,而且是个性的群体,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激发自我潜能、活得更出彩的愿望。这就是激活的主张!

娃哈哈矿泉水广告策划

1,广告目标:突出娃哈哈矿泉水的干净健康,使消费者放心地购买,从而能在市场上顺利地进行销售。

2、广告的目标市场:主要目标市场在本市居民家庭,企业,以及 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及对矿泉水有需求的其他场所。

3、广告的诉求对象: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学校,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及对 矿泉水 有需求的其他场所。以中青年消费者为诉求对象,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优质矿泉水。

4、广告诉求地域:人口多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消费者数量充足 地区。

5、广告的诉求重点:重点在于针对各阶层消费者,运用不同媒体做直接有力的诉求。

6、广告表现:1)广告的主题:娃哈哈矿泉水的主题是“娃哈哈矿泉水— —关爱您的生命。”2)广告的创意: 娃哈哈矿泉水进入市场,首先在关高创意上必须十分重视。广告创意是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娃哈哈矿泉水的广告制作上,意境是"第一个画面--在卫生、整洁、管理严格的生产现场,娃哈哈矿泉水经过一系列的流水线加工处理,高温消毒、杀菌,到最后的包装成瓶;第二画面——一个大热天,娃哈哈工作人员送货上门,而后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拿了一瓶矿泉水给汗流满面刚进门的爷爷喝,口里并说:“爷爷,请喝娃哈哈。”这一广告的内容突出了娃哈哈矿泉水的优质质量和优质服务,并体现人间真情,纯净自然,关爱生命。3)各媒介的广告表现:平面设计:由以上的平面设计图可以看出: 娃哈哈矿泉水就像西瓜一样,天然,纯净,无污染,从而与“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相呼应,可以放心饮用。另外,它还清凉解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干净清 爽,可以在这个夏天更好的畅销。

7、广告发布计划: 1)广告发布的媒介: 媒体选择电视,报纸,公共汽车车身,站台, 超市 POP。①电视广告: 充分发挥电视广告形象直观,每天都有,感 染为强,覆盖面广的作用,能过经常性地播放电视广告,潜移默化地让消费者对娃哈哈矿泉水有深刻地印象。②报纸广告:选择电视广告中的画面,刊登在报纸上,与 电视广告相一致,使人们 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娃哈哈矿泉 水的干净与清新。③印刷品类广告:对娃哈哈矿泉水作全面的陈述,做到可 读性强,具有吸引力,贴近消 费者的生活,符合消费者的 需求。可定期半个月或一个月向消费者分发。④超市广告:

7、8月份用水旺季,可在超市举办促销娃哈哈矿泉水活动。

8、活动计划 1)促销活动计划: 4月份开展全面广告宣传,同时在超市开 展促销活动。5 月份结束本次广告宣传,开始新一轮的广告策 划。2)公共关系活动计划:展开电视广告宣传,同时在各大城市 公共汽车,车身广告,站台广告,还有各大城市晚报广告。3)其它活动计划: ①制作 POP,悬挂于超市及小卖铺,使消费者在购买点易于立即 指名。②制作公益海报张贴于出租车上,公共汽车上及公共电话机上,以随时随地提醒消费者注意,弥补大众传播媒体之不足,并具有 公益作用。③制作插页广告,于、夹于杂志内页,赠送读者。④赞助各种大型体育活动.通过广告宣传,在 2012 年内娃哈 哈矿泉水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到 90%,销售量增加 50%,进入 中国瓶装水销量前三名。

娃哈哈的广告策略分析:

(1)较早地使用了央视广告,央视极高的权威性、独此一家的垄断性、发布的统一性决定了其传播力。娃哈哈的广告重点集中在央视,高频率播放。2001年,娃哈哈广告总费用超过3亿元,今年计划投放超过5亿元。纯净水上市后,面对地方强势品牌,娃哈哈在业内第一家在中央电视台打水广告,打造全国性品牌,这一举措令纯净水先行者后悔不已,其明星篇井冈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及其在20多个城市的“现场促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轰动效应。

(2)注重广告的促销效果。很多人认为娃哈哈的广告土、不洋气、不大气,但娃哈哈集团广告部部长杨秀玲女士认为,广告最重要的是能为大众所接受,能吸引消费者,能启动市场,娃哈哈广告虽不叫好但叫卖,能实现销售提升。这与现代广告之父奥格威极力提倡广告的促销性而非创意、艺术正相契合。

(3)正确选择诉求方式。饮料这一类的产品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产品同质性较强,在广告诉求方式上如果采用理性诉求,很难说清楚什么,感性诉求是最好的方式。不同于乐百氏的27层净化诉求,也不同于农夫山泉的天然水诉求,娃哈哈在水广告上采用的都是感性诉求方式,如“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心里只有你”、“爱你就等于爱自己”、“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亮出你自己”等。

(4)整合性。娃哈哈广告连续推进,注重节奏,注重与其它促销手段的配套。如随着2001年9月份开始的一轮媒体启动,大红礼品袋喜庆包装的产品10月全部进入通道,12月进入超市堆头,在农村乡镇营造“条幅海洋”、“红色海洋”,广告也着意渲染一种喜庆氛围。“婚礼篇”运用了很多的乡土传统素材,再加上“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主题诉求,赢得了农村市场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老区,大有“可乐的名字叫非常”之势,2002年春节期间,其销售量上升了67.不过,杨部长也承认,娃哈哈对大城市的脉还未把准,没有找出更好的诉求方法和广告卖点。尽管非常可乐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但可乐主要的市场在城市。可口可乐“泥阿福”、“年年庆有余,岁岁添欢乐”显示了其对农村市场的关注,非常可乐怎样显示对都市少男少女的关注,将是下一个战役的关键。娃哈哈的成长是和宗庆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宗庆后是娃哈哈的企业之魂,其“宗氏兵法”也为众多人所乐道,但均很难系统总结这位不好张扬的经营大师的谋略。他的“连续出招”、“后发制人”、“太极拳手法”、“感觉致胜”、一年200天泡市场、国内少有的高度集权统一管理模式(娃哈哈是国内惟一未设集团副总经理的大型企业)及“工作狂作风”,多少能反映出某些侧面,他身上有太多可大书特书的东西,从娃哈哈的发展历程中,也能感受到他的独特之处、过人之处,“有了感觉事情就好办”,这是宗庆后的名言,希望娃哈哈集团能在宗庆后的掌控下,成为世界饮料巨擘。

而农夫山泉尖叫饮料创意阐述: “沙滩篇”: 作为“尖叫”饮料的第一支电视广告,“沙滩篇”的任务意在引起关注,让“尖叫”品牌在短时间迅速让众人知晓。电视上天天那么多广告,每条都试图突围而出,什么能让人在短期内迅速关注呢?首先,“尖叫”这个行为本身,就有着很好的冲击力,又和品牌紧密相连,因此,创意的发想必须围绕“尖叫”而来。其次,“尖叫”缘何而来呢? 什么才能让观众也不禁想为之尖叫呢?尖叫有很多原因,兴奋、激动、恐惧、狂喜……其中,只有恐惧是在电视上最具互动性的。于是,就有了这出“沙滩尖叫”的恐怖戏。“起跳篇”:“沙滩篇”是一条“惊悚片”,投播期短,但使观众迅速记住了这个与众 不同的饮料品牌。第二支就是本片“跳跃篇”,更着重传达“尖叫”产品的功能属性和年轻 人的消费形态。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从家、地铁、工作室到露天球场、便利店、迪吧之 间的自由穿梭。尖叫饮料是功能饮料,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就是活力和情绪。饮料之所以取 名尖叫,正因为“尖叫”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释放活力与情绪的一种极端方式。而本片就是 要将活力与情绪的概念与“尖叫”品牌挂钩。从白天到黑夜,从室内到室外,从运动到休闲,从工作到娱乐……活力、情绪,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一族最醒目的识别标志。

统一绿茶创意阐述: 2003观唐广告对绿茶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市场上各包装绿茶品牌之间,并无明显 个性区隔。面对20―35岁追求个性、渴望亲近自然的绿茶消费群,赋予统一绿茶鲜明的品牌 个性,建立品牌区隔,便成为2004统一绿茶广告活动的重心。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拒绝千篇一律,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亲近自然,这就是统一绿茶想和目标消费者沟通的生活主张。由此,统一绿茶提出2004的传播主张: “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亲近自然”。在 TVC 中,则用两支15秒的广告片加以阐释。“滑草篇”: 几个年轻人站在高高的草坡上,对着远山尽兴地呐喊。还嫌不过瘾,便 干脆坐在草皮上,顺着碧绿的草坡飞滑而下,笑声欢畅淋漓…… 音效:(年轻人兴奋地对着远山喊)“喂――喂――”(从草坡滑下时开心的笑声)(畅饮绿茶声)(清新的水滴声)咚――男声旁白: 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亲近自然,统一绿茶。“滑沙篇”: 绵延的沙漠,几个年轻的旅人骑着骆驼行走。

在这些品牌中为什么哇哈哈如此成功呢?

产品品牌形象分析(1)企业赋予产品形象: 企业推出产品之初,主要以儿童饮品为主。QUOT娃哈哈QUOT三个拼音中的韵母 a是孩子最早发出的音节,且发音响亮,三个字音韵和谐,极易被孩子所接受,而且恰有一首新疆民歌与此同

名,其欢乐明快的曲调及强烈的民族色彩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从字面看,QUOT哈哈QUOT是各种肤色的人表示欢笑喜悦的共同方式,有一种健康和喜悦的寓意,不仅孩子喜欢,父母也会喜欢,用此三字作商标,容易唤起人们的愉悦心理,可缩短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也因此原因,QUOT娃哈哈QUOT曾给人以少儿产品的印象。随着公司的发展,产品覆盖层次从少年儿童扩大到中青年乃至老年。有人提出换掉“娃哈哈”,与其花代价重新再打一只品牌,不如强化广告,强化宣传,延伸原有品牌。况且,QUOT娃哈哈QUOT三字所代表的高质量已为大众所认可,这是最难得的优势。娃哈哈龙井绿茶在推出之初,在选代言人及定位时首先考虑的是迅速让产品进入市场、提高知名度、扩大知名度。(2)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知: 根据我们的调查 45的消费者认为娃哈哈的定位是青少年儿童,购买时有排斥感。关于娃哈哈龙井绿茶,通过我们调查,他在同类产品中的提及率不高,严重受康师傅绿茶,统一绿茶,可口可乐原叶绿茶压制。很多人提到娃哈哈龙井绿茶会想到周星驰代言的“天堂水,龙井茶”的广告和谢娜代言的“找茬”广告,并且认为有些土,不能表现茶文化内涵。

如何精确地把握好广告和促销投入的大小、明确广告和促销投入的最佳时机,如何选择覆盖率最高、相对费用较低的媒体,如何安排好不同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优化广告和促销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总体市场推广效果,这是让众多企业经理人头疼的事情。所以娃哈哈集团所使用的广告策略相对比较成功。

哇哈哈广告创意分析及“尖叫”

班级:市场营销二班

姓名:高斌

1 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篇9

1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中的优势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 膜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已经非常的广泛, 尤其是在食品饮料行业中, 地位更是无可取代。这是因为现代膜分离技术具有无变相、无加热、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1.1 无变相过程。

膜可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 借助于某种推动力, 在膜相隔的两相之间进行物质传递。因此, 膜分离技术在整个的分离过程中不会发生相的变化, 相对与其他的分离技术来说, 膜分离技术就显得更加的节能环保。能源问题在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所以膜分离技术已经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

1.2 无加热过程。

膜分离的整个过程利用了推动力驱动的原理, 整个的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因此, 不会影响到如酶、果汁等热敏物质的活性, 所以尤其适合热敏物质的浓缩、分离、精制等。同时, 相对于蒸馏等传统工艺, 处理效率高。

1.3 应用范围广泛。

膜的类别很多, 按分离介质不同, 可分为气体膜和液体膜;按驱动力不同, 可分为压力驱动膜和电势差驱动膜;按膜材料不同, 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体结构形式的区别不同, 可分为多孔膜与致密膜。由此, 膜分离技术适合使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 从微粒至微生物菌体, 甚至是离子级的物质都可以进行分离, 其关键是选择不同的膜类型。

1.4 操作控制简单。

膜分离技术只需压力差或电势差做为推动力, 因此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操作简单, 易于实现自动化, 模块化, 运行稳定, 可靠性高。同时, 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减少化学污染的可能性, 食品安全性高。

基于以上分析的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及食品饮料行业的特殊性, 膜分离技术受到了食品饮料行业的特别关注。

2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 (RO) 、纳滤 (NF) 、超滤 (UF) 、微孔过滤 (MF) 和电渗析 (ED或EDI) 。这些膜组件的处理范围不同, 以满足食品饮料工艺的不

同需求:

2.1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饮料净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是饮料产品最基本的原料。而水源污染是当今世界范围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尤其是富营养化污染、工业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使我们的水源水不能直接饮用。水处理则是对水质成分的变革。膜分离技术以它特有的优势, 在水处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特性, 可搭配不同的预处理系统, 依不同地区、不同水质条件需求设计, 让膜工艺可与传统处理工艺互相协调运行, 弥补传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

膜工艺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 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 在外力的作用下, 对水进行分离、提纯、浓缩, 以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不同的膜适用于不同的分子段, 以满足不同的精度要求:

微滤膜属均匀多孔类型膜, 孔径范围约为0.01um~10.0um, 过滤原理属于筛网过滤, 能够截留所有比网孔大的颗粒、纤维和悬浮物。相对精度的微孔滤膜常用于水处理的预处理, 而绝对精度的微孔滤膜则用于终端处理。

超滤是在压力推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 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超滤膜多数为相转化法制备的非对称膜, 如常用的中空纤维膜, 膜呈毛细管状, 微孔位于管壁上, 溶液以其组份能否通过这些微孔来达到分离的目的。超滤可截留颗粒物质、细菌和部分有机物, 在净水处理中, 常用于矿泉水的生产。近年来, 在全膜法水处理工艺中, 也用于反渗透的预处理。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能使90%以上的Na Cl透析, 而对Ca2+、Mg2+、SO42-的脱除率高达96%, 总脱盐率可达到81%, 可以有效降低水的硬度, 脱除水中重金属离子、SS、病毒及农药等危害人体的化学物质。纳滤膜操作压力低, 在高盐度和低压条件下具有较高渗透通量, 出水水质安全稳定, 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海水、苦咸水等高盐水质的软化脱盐处理。

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 它能分离20纳米以下的微粒。在一定的压力下, 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 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则无法通过。反渗透膜是具有选择性的均相聚合膜, 具有较高的单位膜面积透水速度和脱盐性能, 物理和化学稳定, 机械强度好。从90年代起, 反渗透膜在工业净水处理的深度处理中得到普及, 目前, 所有的纯净水和大部分饮料企业的纯水处理, 采用的都是反渗透和两级反渗透工艺。

2.2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澄清处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果蔬汁澄清处理方法有自然沉降、离心分离、活性炭色素、板框过滤法以及酶处理法等, 都存在有不同的缺点。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果蔬汁等饮料的澄清时, 可在分离产生的浑浊组分的同时, 进行澄清处理。由于膜分离技术无加热、无变相等特点, 可以保存全有风味, 同时最有高效特点。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甘蔗汁、苹果汁等果汁, 分离澄清的效果非常显著。

2.3 膜分离技术在茶饮料浓缩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浓缩茶汁, 采用超滤+反渗透的工艺, 避免了其它浓缩法的高温、相变, 而超滤则可以解决沉淀混浊及冷后浑现象, 同时又为反渗透膜浓缩作准备, 去除了茶汁中的大分子, 如蛋白质等。超滤后茶汁浊度接近于零, 对保持茶的香气、滋味、色泽有直接影响。而反渗透膜浓缩与真空浓缩相比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运行成本低,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4 膜分离技术在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在牛奶生产中, 膜分离技术可用于脱脂除菌和浓缩大分子酪蛋白物质。牛奶中的细菌尺寸一般大于0.2μm, 而脂肪粒的尺寸在0.1~2μm之间, 因此采用微滤膜可以去除牛奶中的细菌。对于脱脂奶, 在微滤除菌前后其品质变化不大。在全奶的研究中发现, 采用1.8μm的氧化铝膜进行微滤, 可以使细菌数下降两倍, 同时有98%的脂肪被去除, 而蛋白质则较好的被保留在过滤后的牛奶中。

膜分离技术在奶酪生产中, 可用于制备高蛋白含量 (>20%~22%) 的液态奶酪, 作为制备软或半硬奶酪的原料。采用超滤膜, 脂肪、蛋白质留在浓缩液中, 而乳糖、溶解蛋白、矿物质和其他微量成分留在乳清液中, 使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达到奶酪的正常水平, 成为液态标准乳酪。实际证明, 用超滤法生产奶酪, 使奶酪产量增加10%~30%, 降低凝乳酶用量70%~85%, 且能实现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同时, 脱脂乳或全乳乳酸发酵生产新鲜奶酪的过程中, 需要将含有乳糖和无机物的水溶液相从发酵后的酸奶体系中分开, 而全部蛋白质和脂肪保留在截留液中。传统上使用蒸发浓缩法或离心分离法, 不但能耗较高, 且会破坏牛奶中的某些热敏性成份, 影响产品质量。国外已经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膜技术, 替代蒸发浓缩或离心分离工艺, 可生产出品质令人满意的奶酪及甜酸奶。

2.5 膜分离技术在其他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物质, 主要由半乳糖醛酸组成, 主要作胶凝剂、增稠剂等使用, 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目前果胶基本上以柑橘皮等作为主要原料, 采用稀酸进行成分提取, 提取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酚、皮油及色素等, 这些物质对凝液并没有作用, 并且后期处理复杂, 成本较高等。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提取液的处理, 可以有效的去除大量的无用杂质, 脱去大量的酸以及无机离子, 干燥提取液后可得高品质果胶, 并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酶是一种催化剂, 具有高效、专一、活性可以调节等特点, 广泛的应用于制糖、啤酒发酵、饮料加工、水果蔬菜加工等方面。凝胶过滤法、疏水层析法、亲水层析法、高效液相层析等都是比较常用的酶提取方法, 主要存在着分辨率过低、不适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等方面的缺点, 而使用膜分离技术进行酶成分的提取, 则可以避免这些产生缺陷。

目前, 膜分离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酒类加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中, 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存在的难题, 使产品分离精度极大提高, 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结语。食品饮料产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 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 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所以在各国的食品行业中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其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 随着新型膜材料及技术的不断发展,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目荣, 许莉, 曾宪友, 朱企新.纳滤理论的研究进展[J].流体机械, 2005年01期.

[2]牛奶加工膜设备.食品饮料行业, 2010年.

上一篇:高一开学什么时候分班下一篇: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