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2024-07-07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精选8篇)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1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2011年7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1号公布 根据2015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认证机构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独立从事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并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机构。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以及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负责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审批及其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认证机构从事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独立、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条 认证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设立与审批

第七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第八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备设施;

(二)具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具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五)认证机构董事长、总经理(主任)和管理者代表(以下统称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相关规定要求,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管理能力;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九条 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方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外具有3年以上相应领域认证从业经历的机构,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当局的合法登记,无不良记录;

(二)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相应领域的认可或者有关当局的承认。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还应当符合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等规定。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设立认证机构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条件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书面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机构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国家认监委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认证、检测等技术能力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的时间不超过30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国家认监委作出批准的期限;

(五)国家认监委应当向社会公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名录。国家认监委实施认证机构审批工作中应当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便利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6年。

认证机构需要延续《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

国家认监委应当对提出延续申请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进行书面复查,并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第十四条 境外认证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代表机构。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通过合约方式,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应当事先取得相关认证领域的从业批准,并自签订合约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备案,承担相应认证风险和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向国家认监委申请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一)认证机构缩小批准业务范围的;

(二)认证机构变更法人性质、股东、注册资本的;

(三)认证机构合并或者分立的;

(四)认证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

(五)认证机构发生其他重大事项变更的。

扩大业务范围的申请由国家认监委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予以办理。

第三章

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公正、独立和客观开展认证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认证机构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办事机构不得与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委托人在资产、管理或者人员上存在利益关系。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保证认证活动规范有效的质量体系,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实施认证,并作出认证结论。

国家认监委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通过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公布其认证范围、认证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其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内容,并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第二十条 认证机构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开展活动时,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认证机构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地址,为核心办公场所,统一发布和报送认证信息。

(二)认证机构有多个办公场所开展认证活动时,应当确保所有办公场所采用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所有人员和认证过程。

第二十一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和评价,保证认证人员的能力持续符合要求,并确保认证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认证机构不得聘任或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认证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委托人委托认证的领域、产品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法人资格等资质情况进行核实,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规模、性质和组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测、检查和监督等方案,并委派具有相应能力的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实施认证。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认证和产品测试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并具有可追溯性,不得增加、减少或者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的认证人员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程序对认证结果进行评定和有效控制,并对认证证书发放、暂停或者撤销有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得到有效实施。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归档留存时间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致。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做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由认证机构提供给认证委托人。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对认证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认证机构对认证结论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证书应当经认证机构授权的人员签发。

认证证书应当载明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覆盖范围或者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有效期等内容,认证证书所含内容应当符合认证实施的实际情况。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式样应当在确定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查询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

经合并或者分立的认证机构应当对其发生变更之前出具的认证证书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转换相关认证证书。

认证机构被注销、撤销批准资格后,持有该机构有效认证证书的获证组织,可以向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转换认证证书;受理证书转换的认证机构应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结果报告国家认监委。第二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要求获证组织在认证范围内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对误用和未按照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应当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确定合理的监督检查频次,以保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第三十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应当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第三十一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遵守认证认可条例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认监委负责对认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证结果和认证活动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抽查结果和相关认证机构及获证组织名单。

第三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工作报告公示制度。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报送认证业务信息,包括: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情况,获得认证的组织详细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情况以及与认证结果相关的业务信息情况。

国家认监委应当及时汇总认证机构报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予以公布。

认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报告内容包括:从业基本情况、人员、业务状况、质量分析以及符合国家资质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会计审计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定期对所辖区域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第三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所属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其所属分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所辖区域认证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送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发现下列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应当给予认证机构告诫并责令其改正:

(一)与境外认证机构签订分包合约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二)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三)认证证书未备案或者向获证组织、产品出具的证书式样与备案证书式样不符的。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证明其实施认证的能力符合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应当按照法定要求通过认可。

认可机构应当对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对认证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抽查。对不能持续符合认可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或者撤销认可资格的处理。对认可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八条

认证认可协会应当加强认证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对认证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行业自律规范的情况进行评议,发现认证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第三十九条 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应当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和协助,对有关事项的询问和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第四十条 对于获证组织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或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以及经行政机关监督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及时向国家认监委、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对获证组织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第四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办理《认证机构批准书》注销手续:

(一)《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批准决定的;

(三)认证机构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对认证机构作出的批准决定:

(一)国家认监委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批准的;

(五)认证机构已经不具备或者不能持续符合法定条件和能力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的,国家认监委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等审批事项。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批准证书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第四十六条 认证机构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子公司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子公司停止认证活动,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第四十七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并予公布。第四十八条

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九条 认证机构未取得相应认证领域从业批准,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其停业整顿6个月,并予公布;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予以公布:

(一)专职认证人员发生变更,其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二)认证机构发生变更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未按时提交审查报告、未按照规定提交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信息、获证组织等信息或者提交的材料失实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已经暂停和撤销的认证证书,未向社会公布的;

(二)未向认证委托人提供认证审核文件的;

(三)审核时间严重不足,低于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的;

(五)获证组织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者产品生产标准未按照法定要求备案,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其认证证书或者未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

(六)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提供反映其从业活动的情况或者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二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聘用未经国家注册(确认)的人员或者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和能力的人员从事认证审核、检查活动的;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程序要求,认证人员未到审核现场或者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多办公场所作出认证决定,导致未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认证或者跟踪监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对外公布的;

(五)其他违反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第五十三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

(二)涂改、伪造《认证机构批准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批准资格的;

(三)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活动的;

(四)停业整顿期满后,仍未按照整改要求从事认证活动的。

第五十四条 认证机构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五条 对于认证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认证机构在大陆设立认证机构或者代表机构,依照本办法第二章关于境外认证机构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遵守本办法的规定。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解释。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2

一、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首次发行彩票, 是在1987年。1994年, 国务院明确了彩票的发行权和主管机关:彩票发行批准权由国务院决定, 彩票的主管机关则交给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的时候, 国家财政部将彩票的管理权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手中全面接管过来。到了2009年, 我国颁布的《彩票管理条例》更加明确了这一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彩票监督管理工作。

在2002年之前, 由于彩票机构是属于事业单位, 所以彩票机构的财务制度都是按照执业单位的内容所执行, 按照一般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在2002年之后, 也就是由我国财政部门接管彩票事业之后, 为了让彩票机构的财务行为更加具有规范性, 为了更好地反应我国彩票的行业特点, 所以我国制定了首部针对彩票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并从颁布的当年开始正式执行。

施行《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对于推动我国彩票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该办法的实行过程之中, 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说:彩票代销者经费因列支而夸大了业务费收入;固定资产购置与折旧列支的矛盾;预决算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决算, 影响对彩票资金状况的监督;我国每一个省的彩票执行政策标准和内容尺度都达不到统一, 对彩票行业的监管造成了阻碍。

我国从2009年开始, 彩票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每一年的彩票增幅都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单单是2014年, 我国的彩票销售额就达到了3823亿元。在世界杯期间, 我国的体彩总销量大幅度上升, 2014年我国的体彩销量达到1764亿元, 增速高达百分之三十一点五。随着彩票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彩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随着《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陆续颁布与实施, 让我国的彩票行业在法律上不再是无法可依的状态。而因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实施, 奠定了我国制定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法律以及政策依据。在彩票机构的翘首以待中, 我国国务院财政部在2012年年底颁布了《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从2013年开始正式施行。在2014年初, 又颁布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

二、对于新旧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比较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和以前的《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最大。

(一) 新旧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不同

《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而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则是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和《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制定的。相比较而言, 后者所依据的法律级次更高, 制度更新, 紧跟时代发展节奏。

(二)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内容和结构都基本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相对于之前旧的彩票机构管理办法, 做到了精简内容。将其中“彩票奖金管理”的相关内容移到了《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办法》中。这样的做法, 使得彩票行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突出, 强调了彩票机构执行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

(三)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提升了彩票机构的预算级次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彩票机构作为一级预算单位管理, 单位预算和决算均不纳入其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和预决算, 直接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这个规定让彩票的资金管理受到了更大的监督力度, 让彩票行业的各类信息的透明化加强, 使得彩票机构能够依法接受社会公众、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有效监督。

(四)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修订了部分彩票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

《彩票机构管理办法》修订了彩票代销者代销费、固定资产购置、结转结余等彩票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 明晰明确了彩票机构的收、支、余关系, 促进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全面了解,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五)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于风险的防控措施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增加了“彩票兑换周转金”和“发行销售风险基金”等专用基金科目的设置和核算要求, 通过设立这些风险防控措施, 可以增强对彩票机构的风险管理。

三、《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家颁布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对各级彩票机构的财务管理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彩票机构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新的《彩票机构管理办法》, 了解里面的内容并且严格遵守。对于《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规定不明确的内容, 则要遵守《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相关规定来进行处理。彩票机构还要在熟悉了解《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内容之后, 找出执行《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分析之后想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 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对福利基金的影响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 彩票机构的结转结余分成了两部分, 分别是:“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结余”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结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结转之后的下一年继续使用, 而职工的所有福利基金都必须从“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余”中计提。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 对于那些收入情况差或者根本没有经营收入的彩票机构来说, 势必会降低员工的福利基金。

(二)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的基金计提方式对于业务费的影响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 有这样两项基金计提方式:“彩票兑奖周转金”和“彩票发行销售风险基金”。这两项基金计提直接影响了彩票机构年度可使用的业务费额度, 会加深一些业务费比较少的彩票机构的资金压力。

四、对于完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一些建议

首先, 想要保障彩票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管, 财政部应该加强对地方彩票监管部门和彩票机构的培训, 只有各地都明白了制度的内容, 才能方便监管过程中出现误差。

其次,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规范彩票机构的财务行为, 而对于彩票机构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却起不了完全的约束作用。基于此, 在2014年, 我国通过多次的专家研讨和调研工作, 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彩票机构以及其业务的特殊性, 为彩票机构和彩票基金的核算统一制定了一套会计制度。这一新政策的实施, 有助于我国彩票机构的管理。

另外, 我国还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彩票机构财务报表体系, 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彩票行业财务报告体系。

总之,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实施, 对我国彩票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只有处理解决好其中的问题, 全面了解其中的内容, 引入彩票机构自己的思考, 才能够顺利贯彻该办法的实施。

摘要:我国在2012年11月6日, 由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印发<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随着该办法的制定出台以及实施, 使得我国的彩票机构财务行为更加完善和规范, 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本文简单介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 从中分析思考, 提出财务管理制度下彩票机构的一些问题, 同时将以前和现在的两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相比较, 分析新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产生的意义所在, 最后结合现状, 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用来促进新的财务管理办法的顺利执行。

关键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孟丽君.《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解读及问题探讨[J].会计师, 2013 (7) .

[2]白萍.浅谈《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3 (3) .

[3]翟金扣.彩票行业会计规章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思路[J].管理学家, 2008 (11) .

[4]王素英.民政部:着力加强福利彩票管理工作[J].社会福利, 2010 (8) .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3

修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并完善认证机构行政审批程序,近期,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针对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主要修改内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取消部分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调整管理方式。一是取消对认证机构设立分公司的行政审批,调整为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二是取消认证机构分包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行政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三是取消对认证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境外认证机构设立驻华代表机构的备案,调整为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放宽认证机构审批条件。一是结合商事制度改革,认证机构设立审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凡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在其取得法人资格后,均可申请设立认证机构;二是取消了专职认证人员必须具有执业资格和能力的规定;三是取消了外方投资者在华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认证机构的中国合营、合作者应当为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具有3年以上认证从业经历的认证机构或者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检查机构、实验室的规定;四是取消认证新领域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定;五是取消了出资人提供相关资信证明的规定;六是认证机构申请扩大业务范围时,取消认证机构从业1年以上,并且1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限制。

第三、延长许可期限,简化许可程序,缩短许可时间。一是将原有《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由4年延长为6年;二是将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作出批准决定的期限由90日缩短为45日;三是认证机构需要延续批准的,由《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90日,修改为有效期届满30日前,将延续批准复查修改为书面复查;四是将许可中的专家评审环节由必经环节修改为可选择环节。

第四、加强认证机构从业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取消的行政审批和备案,按照“放”、“管”、“治”相结合原则,相应增加了一些必要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一是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的,实施事后告知性信息备案。未备案的,增加了相应的行政处罚;二是备案事项取消的,实施信息报送。未报送信息的,增加了相应的行政处罚;三是增加认证机构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公示制度,增强认证机构自律意识,接受社会监督。

进口儿童用品质量安全

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儿童用品消费增长迅速,品牌也日趋多样化。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儿童的人身安全健康,备受消费者关注。质检总局始终致力于严把进口消费品质量关,防止不合格进口消费品流入国内市场,以保护国内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安全。2015年1~5月质检总局对进口儿童服装、玩具、婴幼儿纸尿裤、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等儿童用品进行了统计,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15年1~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儿童用品5778批次,同比增长103%,涉及货值1.238亿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34批次,同比下降18.7%,不合格项目中包装标识不合格占比较大。其中:

进口儿童服装。进口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检出不合格2288批次,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07批,同比减少13.7%。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等。产自孟加拉国的婴幼儿及儿童服装质量问题最严重,连续2年位居我国进口不合格儿童服装检出批次首位,其次为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儿童服装。对存在质量安全不合格儿童服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全部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

进口玩具。进口儿童玩具检出不合格96批,同比增长95%,货值259.4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8批,同比下降65.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毛绒玩具机械安全不合格,玩偶稳定性测试不合格,用于玩具包装的塑料袋平均厚度不合格,无3C标识、警示说明不合格等。涉及品牌有HENES(赫妮诗)、MAMMUT(猛犸象)、MUJI(无印良品)、LEGO(乐高)等。所涉及不合格儿童玩具来自韩国、越南、吉尔吉斯斯坦、香港等地。

进口婴幼儿纸尿裤(垫)。进口婴幼儿纸尿裤(垫)检出不合格3135批次,同比增长228.9%;货值1.1亿美元。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对于标识不合格产品,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监督进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以满足我国的相关要求。

进口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进口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检出不合格223批,是去年同期的16倍,涉及货值521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18批,其余为产品及包装标识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主要包括水杯、木制儿童筷子套装、塑料制造型模具、儿童餐具、儿童牙胶、玻璃制奶瓶、儿童训练筷等。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脱色、高锰酸钾消耗量、蒸发残渣、丙烯腈单体残留量等项目不合格。涉及品牌有BEABA(毕巴)、lifefactory(生活工厂)、TRAMONTINA(查蒙蒂纳)、munchkin(麦肯奇)、BEBECONFORT(宝宝舒)等,主要来自法国、越南、巴西、美国等地。

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检出不合格28批次,货值386.2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批,已做退运处理;其余为产品及包装标识不合格。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儿童用品,检验检疫机构依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实施了销毁、退运及技术处理,严防不合格儿童用品流入国内市场。

儿童用品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市场环境,不但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加强质量安全把关,同时也需要消费者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加深对儿童用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科学理性地进行消费。

为此,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儿童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购玩具和童车时,产品上应有“CCC”认证标志,不要购买带有可能会被吞下或者吸入小部件的玩具,以及带有尖端或粗糙边缘的玩具。使用时需关注年龄分组和警示说明;2.选购儿童服装时,应检查扣子和装饰性小物件是否牢固,避免购买含有涂层印花或者较多小部件的婴幼儿服装,并在认真清洗之后供婴幼儿穿着;3.选购婴幼儿纸尿裤时,应该选购包装完整,外观整洁,标识清楚,无异味的产品;4.选购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时,应注意查看中文标注的使用说明,包括产品名称、材质,应尽量避免颜色鲜艳的产品;5.选购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时,要选择适合儿童体重和年龄的座椅组别,在安装座椅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正确安装。

质检总局开展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近日,质检总局下发《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紧密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质量安全需求,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带动各行各业抓质量,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

此次质量提升行动针对的10类重点产品分别是: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车用汽柴油、电线电缆、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

根据“方案”的部署,通过开展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要实现5方面的目标,一是“解决问题”,要深入分析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原因和症结,指导生产企业加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障能力;二是“加强监管”,要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严格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示范推动”,要大力推动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和引领效应的示范项目(区);四是“形成合力”,要强化对外联合与对内协作,推动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加快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提升格局;五是通过一个个产品的质量提升,使重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2015年度稳定在90%以上。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今天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童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童装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规范,将有助于引导生产企业提高童装的安全与质量,保护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安全。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

鉴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该标准在原有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各项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级。在化学安全要求方面,标准增加了 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在机械安全方面,标准对童装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作出详细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同时,标准对纺织附件也做出了规定,要求附件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力,且不应存在锐利尖端和边缘。另外,该标准还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

依据年龄不同,标准将童装分为两类,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的为婴幼儿纺织产品,适用于3岁以上,14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的为儿童纺织产品。

按安全要求的不同,标准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且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标准同时要求童装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安全类别,婴幼儿纺织产品还应加注“婴幼儿用品”。今后,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可以以使用说明上标明的安全类别作为参考。

发布电玩具电源适配器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

近期,质检总局组织实施了玩具滑板车、婴儿学步车、有声玩具、旋转玩具、造型黏土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经专家评审,发现这些产品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风险。

其中,玩具滑板车共监测了48批次样品,发现46批次机械物理性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部件间隙与婴幼儿手指宽度类似,圆孔大小与婴幼儿手指宽度类似且圆孔边缘锐利,把套易拉脱或把手末端直径过小,内包装塑料袋厚度过薄且未按要求打孔,把立管和把横管在调节或折叠时存在不合理间隙等,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窒息、手指挤夹或坏死、跌落摔伤等伤害。此外,48批次样品均存在产品标识或警告信息缺失的情况。

婴儿学步车共监测了20批次样品,发现19批次在测试时整车脱离测试平台翻滚下楼梯,这些产品在台阶周边环境使用时可能发生翻滚危险。

有声玩具共监测了125批次样品,发现27批次声压测试值偏高,儿童若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连续声音环境中,或是接受一个瞬间爆发的高分贝脉冲声音,会对其听力造成损伤。

旋转玩具共监测了77批次样品,发现31批次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主要问题是在跌落或撞击测试中出现部件脱落或产生小碎片,容易划伤皮肤或伤及眼睛。

造型黏土共监测了100批次样品,发现63批次可迁移金属元素、防腐剂、芳香胺或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偏高,如儿童长时间接触这些产品,可能导致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口腔等途径迁移到儿童体内,造成致敏反应或神经系统、器官损伤等。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4

颁发部门:国家计量局(已变更)

发布日期:1987-07-10 生效日期:1987-07-10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

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是考核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

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证明其具有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资格,并为国际间产

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

第三条 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按本办法进行计

量认证。

第四条 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所提供的数据,用于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章

计量认证的内容

第五条 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检

验的项目相适应,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并经检定或校准合格。

第六条 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条件,均应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

第七条 使用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其操作技能必须考核合格。

第八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具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和检测数据公正

可靠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计量认证管理

第九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属全国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并会同

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属地方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考核,应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分别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所属的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有关技术机构

负责。

第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认证的工作机构,具体职

责:

(一)起草工作文件和技术规范;

(二)受理计量认证申请;

(三)制定计量认证计划;

(四)办理计量认证合格书或计量认证结果通知书;

(五)承办计量认证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四章

计量认证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计量认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向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提交计量认证申请书及其规定的文件。申请书格式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制

定。

第十三条 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接到计量认证申请书和申报材料后,应在30天内审核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申请的通知。

第十四条 计量认证申请被接受后,由有关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指定考核单位或

组织考评员进行考核、评审,其结果报告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 对考核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由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

查批准,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并同意其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对不合格的,发给考核评审结果通知书。

第十六条 凡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由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公布其机构的名称和检验范围。

第十七条 已经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需新增为社会提

供公证数据的检验项目时,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申请单项计量认证。

第五章

计量认证监督

第十八条 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由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日常监督。对不符合原考核条件的,必须限期改进。在改进

期内,不得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超过改进期内仍不能达到考核水平的,由发证单

位注销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停止使用计量认证标志。

第十九条 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经复查合格的,可延长5年。

申请复查应在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出。逾期不提出申请的,由发证单位注销计

量认证合格证书,停止使用计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条 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失去公正地位的,由发证单

位吊销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停止其使用计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一条 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

数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检验,可并处100

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与本办法有关的申请书、考核评审结果通知书、计量认证合格证

书及其标志的式样和编号方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规定。

第二十三条 申请计量认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按规定缴纳费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5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工作,针对广大会员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抓住认证价格、认证人员流动这两大主题,从管理体系认证价格及管理体系各级别审核员流动入手,于2006年10月13日正式发布了《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三个自律规范文件。为了更好地执行自律规范,协会又于2006年12月8日发布了4个配套管理办法。目前,协会行业自律监管工作的重点就是“管理体系认证价格自律监管”和“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流动监管”。其中,《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转换暂行规定》)及配套的管理办法《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办理程序》(以下简称《转换办理程序》)涉及数万名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16个问题予以解读。

一、制定《转换暂行规定》的依据及三大原则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及《认证认可条例》认证人员要实行“一人一户”的执业管理规定,以及目前认证机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认证机构培养的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从而影响了机构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投入等现实情况制定的。为此,在制定本规定时,基于认证活动是一项以认证机构名义实施的公正性活动,因此本规定特别突出了以机构为责任主体的原则;基于认证活动是一项以认证人员为主要资源的服务性活动,本规定的制定也充分考虑了保护认证人员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培训环境,有利于认证人员持续发展的原则;由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人员的劳动责任、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与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一致,并有所补充。

二、《转换暂行规定》的约束对象

“适用于在协会注册的各类、各级别管理体系审核员,经协会注册的其他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办理程序另行制订。协会会员机构经协会注册的其他认证人员,若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争议可参照本文件规定执行。”(摘自《转换办理程序》)

目前,在协会注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各级别审核员(以下简称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要按此规定办理;对于其他领域的认证人员,如认证培训教师、认证咨询师、产品认证检查员转换执业机构的规定和程序,协会将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另行制定,但协会的会员机构在协会注册的上述三类人员在转换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协会将参照本规定进行调解处理,体现协会为会员机构服务的宗旨。

三、《转换暂行规定》约束的管理过程

其所约束的是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从一个执业机构到另一个执业机构的中间过程,即是否遵守了“一人一户”的法规要求以及流动是否办理了转换手续。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的日常注册管理及违反注册规定的有关处理,仍按人员认证有关准则进行。

四、外资机构在协会注册的审核员的流动

目前,有一部分外资机构还不是协会的会员,但只要其认证人员在协会进行了注册资格的转换,属于在协会注册的认证人员,同样应遵守《转换暂行规定》的规定,其转换执业机构时也要到协会办理转换手续。

五、转出机构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已到期,劳动关系已结束,转出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为其出具《离职证明》,否则审核员可以向协会提出上诉,协会将按《转换办理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 若劳动合同未到期,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解除合同,转出机构也要为其出具《离职证明》。

3. 若劳动合同未到期,双方又无法通过协商解除合同,该审核员不得到另一机构执业,双方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若审核员未办理转换手续即到另一机构执业,其原所属机构及其他知情者可向协会提出违规举报。

5.转出机构还要配合转入机构和协会提供转换审核员的相关信息及有关证明材料,如实反映审核员在其机构执业的实际情况和表现。

6. 过渡期结束后,转出机构还应认真查询协会于每年4月和10月公布的转换人员数据库;若转出机构对审核员转换资格有异议,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日内向协会的会员服务与自律监管部书面提出。

7.转出机构还可以向协会提出审核员的“转换申报”。《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认证机构根据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可以向协会提出转出人员申报(以下简称“转换申报”),转换申报必须由认证机构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否则视为无效。”若某审核员已由其所属机构提出转出申报,该审核员不必再向协会提出转换申请。

六、转入机构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核实查验拟转入审核员的《离职证明》,并向其离开机构及协会了解该审核员的有关情况和表现。

2. 填写《申请表》,由转入审核员本人签字,签属机构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3. 将《离职证明》和《申请表》交协会,交纳50元的申请费。

4.配合协会受理部门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

5. 在收到协会出具的《机构转换证明》后,转入机构方可与该审核员签订劳动合同,安排该审核员参与本机构的认证活动。

七、审核员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 要有“一人一户”的法律意识,不得同时在两个机构从事认证活动。

2.在与认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依法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3. 在离开原所属机构时,索要由机构盖章的《离职证明》原件,该《离职证明》原件在转入机构到协会办理《机构转换证明》时,协会将保留存档。

4. 慎重进行执业机构的转换。《转换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过去12个月内转换过执业机构的审核员,不能提出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也就是说,自2006年10月13日起,转换过执业机构的审核员将在《机构转换证明》开出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再提出转换执业机构的申请。

5. 选择转入机构时,要认真了解国家认监委批准该机构的业务领域,若该机构没有自己注册资格相应领域的业务时,请慎重考虑,因为你的注册资格将有无法保持的风险。例如:某审核员同时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资格,其要转入的机构只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业务,那么该审核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将面临无法满足确认要求的风险。

6. 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还应遵守与原所属机构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

7. 在转换执业机构过程中,审核员应配合协会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

8. 审核员也应认真查询协会于每年4月和10月公布的转换人员数据库。因为认证机构可以就某个审核员向协会提出“转换申报”,只要其满足《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协会审核后即可将该审核员列入转换人员数据库。该审核员若对本人的转换资格有异议,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日内向协会书面提出。

八、协会在办理转换执业机构手续时的责任和义务

1. 协会承诺,将在收到申请资料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结论。

2. 协会在审核转换申请/申报时,将与相关方进行沟通确认。

3. 若所需材料齐全、符合要求且申请费已交,协会将在7个工作日内开出《机构转换证明》。

4. 《机构转换证明》开出后,协会的受理部门——会员服务与自律监管部将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信息传递至人员注册部一部,将已转换的审核员纳入转入机构进行管理,并在协会网站进行公告。

5. 协会在接到违规信息的5个工作日内,填写《举报及违规信息登记台帐》,将《违规信息受理单》报秘书长批示,并在秘书长审批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违规调查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 协会在接到《申请裁决书》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结论;在接到《申请复议书》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

7. 协会确保以公正、独立的方式办理有关手续,调查违反《转换暂行规定》的机构和个人,处理上诉。

九、关于培训培养费

目前,有个别机构在审核员离开时要求其偿付培训培养费,否则拒绝出具离职证明。协会在判定此类情况时,将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准,若合同中无偿付培训培养费的约定,合同到期后转出机构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为转出审核员出具《离职证明》。

十、关于竞业限制

协会在《转换暂行规定》中给出了一个指导原则,要求审核员和认证机构双方的合同中“若涉及关键和特殊岗位(如:业务研发、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可增加竞业限制的约定”,具体如何进行约定由审核员和认证机构双方协商确定。

十一、关于过渡期

协会在中认协服[2006]181号通知中规定:“2006年12月 8日至2007年1月31日为文件实施的过渡期,符合《转换暂行规定》要求且转换证明资料齐全的审核员可随时到协会办理执业机构转换手续。”那么,过渡期之后审核员办理转换执业机构的手续只能在每年的4月至6月、10月至12月进行,并且其转换申请必须在每年3月1日至25日和9月1日至25日向协会提出,经协会受理部门审核通过并将其纳入转换数据库之后,才有资格办理转换手续,未列入转换数据库的审核员不得转换执业机构。

十二、关于可以转换执业机构的规定

《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关于可以进行转换执业机构的第五个条件中有“原所属机构连续6个月不安排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规定,同样在第十六条禁止转换的条件中亦增加了“审核员由于个人原因连续6个月未参加所属机构安排的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规定,从而防止个别审核员用恶意不参加审核活动来换取转换条件。

十三、关于转换人员数据库的公布时间

公布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的第一周,是为配合原属机构对审核员每年2月和8月的确认工作,在审核员未被列入4月和10月的转换人员数据库并办理转换手续之前,原所属机构有义务为该审核员办理确认手续。

十四、关于“转换人员数据库自公布之日起2个月后关闭,协会办理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一个工作周期终止”的规定

这条规定,是为了促使审核员在2个月内被新的机构接纳,使审核人力资源能够在业内得到充分利用。若数据库开到下一次公布的时间,将会造成审核员和认证机构迟迟达不成合作意向,既影响审核员的收入又影响行业审核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十五、关于“在一个转换周期内审核员没有签约,自动转入下一次转换人员数据库”的规定,审核员的资格如何保持

数据库在公开2个月后关闭,没有签约的审核员将自动转入下一次转换数据库。审核员确认是一年一次,若该审核员在两次转换周期内都没有与认证机构达成转入意向,那么该审核员将无法保持注册资格。这说明,该审核员要么在认证行业没有人力资源价值,要么是自己要求不合理而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十六、关于审核员转换过程中发生争议,协会受理的上诉范围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6

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和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制度

一、组织机构

1、根据宏攀物流有限公司设置情况及人员情况成立宏攀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领导担任。

2、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领导小组人员,确保安全领导小组人员齐全,无安全管理盲点。

3、安全运输领导小组,每年对宏攀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目标及指标进行编制,并通过组织实施。

4、总经理是宏攀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第一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

5、宏攀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安全例会,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

6、每月至少组织一至两次安全专项检查。

二、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1、宏攀物流有限公司设立一名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和日常检查。

2、宏攀物流有限公司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查安全管理员,确保安全管理员到位。

3、安全生产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处负责管理。

4、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宏攀物流有限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安全事故的统计报表及安全文档归档工作。

宏攀物流有限公司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或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常驻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机构)。

第三条代表机构应当就其归属所得依法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就其应税收入依法申报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第四条代表机构应当自领取工商登记证件(或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持以下资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一)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注册地址及经营地址证明(产权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如为自有房产,应提供产权证或买卖契约等合法的产权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如为租赁的场所,应提供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出租人为自然人的还应提供产权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四)首席代表(负责人)护照或其他合法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五)外国企业设立代表机构的相关决议文件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其他代表机构名单(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首席代表姓名等);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条代表机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或者驻在期届满、提前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相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代表机构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六条代表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应按照实际履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相配比的原则,准确计算其应税收入和应纳税所得额,在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纳税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据实申报缴纳增值税。

第七条对账簿不健全,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或成本费用,以及无法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据实申报的代表机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适用于能够准确反映经费支出但不能准确反映收入或成本费用的代表机构。

1.计算公式:

收入额=本期经费支出额/(1—核定利润率—营业税税率);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2.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额包括:在中国境内、外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福利费、物品采购费(包括汽车、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通讯费、差旅费、房租、设备租赁费、交通费、交际费、其他费用等。

(1)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以及代表机构设立时或者搬迁等原因所发生的装修费支出,应在发生时一次性作为经费支出额换算收入计税。

(2)利息收入不得冲抵经费支出额;发生的交际应酬费,以实际发生数额计入经费支出额。

(3)以货币形式用于我国境内的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滞纳金、罚款,以及为其总机构垫付的不属于其自身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应作为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额;

(4)其他费用包括:为总机构从中国境内购买样品所支付的样品费和运输费用;国外样品运往中国发生的中国境内的仓储费用、报关费用;总机构人员来华访问聘用翻译的费用;总机构为中国某个项目投标由代表机构支付的购买标书的费用,等等。

(二)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可以准确反映收入但不能准确反映成本费用的代表机构。计算公式: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收入总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第八条代表机构的核定利润率不应低于15%。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代表机构,如能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准确计算其应税收入和应纳税所得额,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调整为据实申报方式。

第九条代表机构发生增值税、营业税应税行为,应按照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相关法规计算缴纳应纳税款。

第十条代表机构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应依照税收协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的有关规定办理,并应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时限办理纳税申报事宜。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28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政府等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免税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945号)废止,各地不再受理审批代表机构企业所得税免税申请,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已核准免税的代表机构进行清理。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按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操作规程,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备案。

利用机构空间提高管理效率 篇8

机构空间主要是依托咸宁市咸安数字校园的学校机构空间和教师个人空间,结合数字化实验学校的创建,对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整合开展策略性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

实现班级数字化资源管理。学校课题组成员经过近8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探索制定了4个量化评分细则。其中《汀泗桥镇中小学教师个人空间建设考评细则》和《汀泗桥镇中小学班级空间建设考评细则》既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实现班级数字化资源管理的依据,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学校前期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如何使用“咸安数字学校”办公教学进行了培训。所有考评项目分成“个人中心”“资源中心”“应用中心”“校班通”“个性化管理”五大版块。每个版块有具体的“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以“应用中心”为例,它细分为“网络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质量测评”三个分支,“网络备课”又细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个方向;“个人备课”又进一步细分“导学案”“课件制作”及“教学反思”三个子领域。这五大板块将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囊括其中,每一项都有相应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分值,不仅将教师常规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量化,使得教师适应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章可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也变得有条理且高效,摆脱了以前的手抄教案,实现了网上办公,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对于班主任的考核除了个人空间之外还另加了一个班级空间。该空间主要从“班级概况”“公告”“论坛”“相册”“资料库”五个维度对班级建设工作进行考察。将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再现在网络空间,实现班主任对班级空间的数字化资源管理。

实现师生网络信息共享化。点击咸安数字学校的“个人中心”——“网络备课”可分别进入“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师只需上传电子档导学案,点击进入“个人备课”以后,分章节提交自己制作的“导学案”“课件”“教学反思”等。还另设网络课堂,其中有示范教案和同步课件供教师参考,弥补了乡村学校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不足,延展了孩子们的学习范围,学习方式更富多样化。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还能进入后台区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在“个人中心”点击“作业”栏,分别设有“布置作业”“待检查作业”“作业历史”三个子分支,任课教师只需选择好日期发布一天或者是多天作业即可。发布的作业内容可以用文本或图片形式上传,而“待检查作业”这栏又将学生写好的作业在线显示,免去了教师收发作业的麻烦,也方便家长和学生即时查看。

建立健全教师考评机制。学校制定了《汀泗桥镇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工作考评细则》《汀泗桥镇中小学学校空间建设考评细则》《汀泗桥镇中小学教师个人空间建设考评细则》《汀泗桥镇中小学班级空间建设考评细则》4个量化评分细则。前两个细则是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和空间建设情况制定的。以《汀泗桥镇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工作考评细则》为例,该考评细则主要分为“咸安数字学校主页”“应用管理”“教师培训”和“管理创新”四大版块,其中“应用管理”版块细又分成五个小细则:校级对教师课堂应用的检查;网上教学计划的检查(并要附有检查评语);管理人员的现场操作;教师现场操作等。通过这些条例和评分细则,能够实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后两个细则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

(作者单位: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中心校)

上一篇:在乎初中作文下一篇:高二感恩老师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