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

2024-10-26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精选11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 篇1

随着仲夏的临近,天气越发炎热。行于街巷,只觉空气都是潮湿的。回到宿舍,已是汗流浃背,身心焦躁。只想与冷水来个亲密接触,当清凉柔润的水划过脸颊时,心中顿感舒畅了许多,也宁静了许多。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水的润泽与内心的满足分享给我的挚友——文字。

也许你我都是一样的,遇到了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就是要与爱人共同分享内心的喜悦、抑或分担心中的悲伤。爱人?下一刻,我便被自己的想法震撼到了,原来,在我的心中,早已烙下了文字的身影,没错,我已经爱上了他。

也许,每天的陪伴早已成为习惯,以至于,不曾刻意地去想文字在我心中的地位。其实,很多人,很多事就是这样,明明很爱,爱到了心里,爱到了灵魂深处,却浑然不觉,但你总会于某个瞬间,因一个曲调,一个眼神,抑或一个突然闪现的想法,而猛然发现,自己的心,早已丢在了某个时光的渡口。

一路坎坷,一路艰辛。我与文字的爱,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初次相见,我对他可以用畏惧来形容。因为他的到来,我不得不放弃嬉闹玩乐的时间,整日被羁绊在狭小的课堂。枯燥的词句令我心生厌倦,文字于我,就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

我想,自己定是与文字无缘。我只是他的行人,而他,也只是我的过客。我们之间永远没有进一步的关系。而我每每走进他,都可谓是动机不纯。只想在他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价值,以拿到可观的分数。

十多年过去,我还是无法领悟到文字的妙趣。有时会觉得,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充满未知,令人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有时又会觉得,他是一股温婉的春风,柔情旖旎,能够消除人的疲乏,舒畅身心,然风过无痕。有时又会觉得,他就是来自地狱的魑魅,是专门派来折磨我的,只想尽快抽身,远离痛苦。

终于,我走出了中学课堂,结束了繁重的课业压力,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我再也不用刻意的走进文字,苦苦求索其中的价值,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我想,自己的专业与文字可谓是没有任何交集,以后,应该是形同陌路了吧。

然而,缘分总是这般不可捉摸,一次无意的邂逅,我竟被那灵动飘逸的诗文震撼,被那雅致空灵的画境吸引,被那洒脱不羁的韵律折服,原来,文字是这般的精深玄妙,这般的耐人寻味,这般的引人入胜。

可谓一见倾颜,再见倾心。我是游走于红尘的一只素蝶,本无意停留,却于回眸间,惊鸿一瞥,坠入文字的城,无法自拔,亦不知归途。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自此,每天与文字的相约成为了我无法割舍的习惯,他的世界是如此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他总能有意无意的将我带到另一处佳境,给予我无限的快乐与惊喜。

渐渐地,隔水观望以觉不够,只想执笔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体悟他的冷暖炎凉。然而,欲落笔,又心怀忐忑,惴惴不安,唯恐自己的冒失会惊扰了文字的轻灵,亵渎了他的圣洁。

我倾慕他,却又不敢靠近他。在博大精深的文字面前,我简直渺小的如一粒微尘,随风即散。如此这般,我只能躲在时光的彼岸,于隔山隔水的距离,远远的遥望文字的灵逸出尘。

春暖花开,我将每一米阳光,每一丝清凉,每一段芳香悉心珍藏,于季节的门楣前为文字编织一袭袭梦的霓裳。我把相思镌刻于凌波的红叶,我把爱恋放飞于游离的白云。

蓦然回首,自己已悄然写下一页页灵魂的絮语,一篇篇爱的华章。原来,文字并非遥不可及的梦,他也在一步步走进我,只是,他的爱,是这般地沉默,这般地无私。他会在你痛苦的时候,静静的聆听。他会在你快乐的时候,默默的微笑。

一位墨客曾说,在深邃无涯的书海里,我们都是一叶漂浮的小舟,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寻找一处适合自己的港湾。

我想,我笔下的文字,于我,就是那处灵魂的港湾了。累了,就在那里呼吸浅眠,痛了,就在那里倾诉低咽,也许,我自己都不曾察觉,心,早已丢失在了文字的国度里。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 篇2

一、缘起

两段不期而遇的爱情悄然来到了莺莺和丽娘的身旁, 如果没有遇到张生和柳梦梅, 她们的人生势必会照原样书写, 因为一场奇妙的邂逅, 这阳光下年轻的爱情像彩绸般地在剧作家笔下铺展开来。

《西厢记》伊始, 莺莺刚出场便有一段唱词:“可正式人值残春蒲郡东, 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这样的暮春时节, 落英遍地, 百花凋零, 莺莺带着无限的惆怅款款地走出, 她作为相国千金, 家教严谨, 出身高贵, 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愿望。与张生在普救寺初见, 她明知道有一个书生在远处痴情地凝望自己, 自己虽好奇也只能极其含蓄地觑了一眼。

莺莺是多重性格的统一体, 她温柔、善良、多情, 还有大家闺秀的矜持, 身份和教养造成了她的性格特征。《酬韵》中一段宾白:“ (红笑云) 小姐, 我对你说一件好笑的事。咱前日庭院前瞥见的秀才……”面对红娘的有意调侃, 莺莺道:“你曾告夫人知道也不?”“你已后不告夫人知道罢。”金圣叹评价道:其实更像一个富家老爷处于好心施舍给一个穷人, 这样的行为自然无法让A获得真正的开心, 也可以说这种行为也并不符合真正的西方的平等精神。于是那种一样的“寂寞”自然随之而来。

总之A的“寂寞”是因为他自己的与生俱来的那种阶级特性, 作为特权阶级的他是很难跨越阶级的鸿沟来真正做到与下层百姓平等相待的。而A的寂寞绝不仅仅是个人的, 作者这里正是通过A来展现了在战前那个社会里日本的上层社会特别是那些有着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的现状, 这些人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向往西方的“自由, 民主, 平等”, 但却又难以把这些真正实践到自己周围, 在面对下层人民时, 更多的是困于自己的身份最后终于只能像A一样带着一种难言的“寂寞”。而所以他们难以做到这点是与当时的日本社会现状脱不开关系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虽然实行了“文明开化”, 学习了大量的西方思想, 但是政府并没有实行真正的西方民主自由, 1889年的《明知宪法》具有两重性, “它规定了以强大的君权和内阁权, 议会权力弱小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结”, (8) 在这样的宪法下, 虽然有了后来的大正民主风潮, 但是更多是随之而来的官僚政治与军事独裁, 因此可以说当时的日本社会是一个看似深受西方影响, 却骨子里还保留着大量封建时代思想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是难以提供一个人人平等的环“一路如怜不怜, 如置不置, 有意无意, 写来恰妙”。[3]作为相国千金, 她的矜持守礼让她不可能对张生一见钟情, 当然她也决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红娘, 对张生是有情抑或无情是莺莺自己也拿捏不准的。

“一部《西厢》就写莺莺从怨到叛逆的全过程”, [4]在《酬韵》一折中月下烧香时, 莺莺许下了三桩誓言, “愿化去先人, 早生天界!愿中堂老母, 身安无事!”她的第三桩誓言却由红娘说出:愿觅得如意郎君。显然她对父母定下的婚姻是不满的, 并渴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这样的无奈和伤感交织着, 推进而一段科白“心间无限伤心事, 尽在深深一拜中。 (长吁科) ”。

汤显祖的《牡丹亭》发生在一个倡导“存天理, 灭人欲”的封建时代, 而杜丽娘的一场春梦是对那个时代的最强烈的冲击。游园惊梦标志着丽娘青春意识觉醒, 在她走出深闺之前, 她不知道“春色如许”, 当她来到园中, 才领略了春光之美,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在轻声的叹息中, 朦胧的爱情意识在觉醒, 丽娘感叹自己的青春年华与这后院的姹紫嫣红一样不为人所知, 这种青春伤感的情思使得她黯然神伤, 叹道“光阴如过隙耳,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 岂料命如一叶乎”。对此, 茅元仪批云:“开卷便见情语”, [5]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杜丽娘的内心思绪翻滚, 既伤神又无奈, 她直接呼喊出要找一个如意丈夫的心声:“吾今年已二八, 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 (《牡丹亭·惊梦》这段直接吐出内心感触的独白, 道出了丽娘内心的真实期盼。与柳生的梦中幽会正是丽娘内心期盼的全部实现。梦醒之时, 她独自去园中追寻梦境, 仔细辨认梦中的一切。此刻她的内心是炙热欢快的, 然而梦境毕竟是虚幻的, 当她寻来寻去都无法找到梦中的少年郎时, 她猛然间惊醒而回到现实, “牡丹亭, 芍药栏。怎么这般凄凉冷落, 杳无人迹?”这时杜丽娘“身的束缚”和“心的自由”矛盾达到了顶峰,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个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在此刻统统表达了出来, 绝望之极她终于鼓足勇气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春香:“春香, 咱不瞒你, 花园游玩之时, 咱也有个人儿……”境, 而作为特权阶级的知识分子, 在接受西方思想教育同时也更多地接受了从家庭、学校、社会而来的等级观念等思想, 因此可以说他们的“寂寞”也是日本那个时代下所难以避免的产物。

注释:

(1)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64. (2)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64. (3)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66. (4)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66. (5)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66. (6)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70. (7) 《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74年8月P70. (8) 《近代西方文化与日本明知宪法》.肖传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志賀直哉全集》3卷.志賀直哉著東京株式会社岩波书店.1974年8月.[2]《近代西方文化与日本明知宪法》.肖传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是一个柔弱的贵族小姐对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唯一方式, 也是剧作家要求人性自由解放的强烈呼声。

二、缘倾

情是这两部戏曲的灵魂, 情就是剧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缱倦缠绵、相偎相依, 它挥之不去, 欲罢不解, 辗转难得。汤显祖和王实甫的艺术本色就在于他们深入地将人物的感情不断的伸展、发掘、开拓, 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灵动。

“白马解围”中, 使得莺莺对张生有直接正面的认识, 她内心里对张生有了倾慕之情, 然而她爱情受到了多方面的考验, 一方面要防范老夫人, 一方面还要试探张生, 另一方面也要在红娘面前掩饰, 所有这些都使崔莺莺倍受煎熬, 因而她所表现的“假意儿”, 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 张生是否真心, 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她渴望挣脱传统禁锢, 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真实内心。当张生病了, 莺莺万分着急, 让红娘送信给张生, 但却说是“药方”, 莺莺的“假意儿”越是认真, 观众越是明白, 越显得莺莺内心的踟蹰挣扎。王实甫又借红娘之口揶揄莺莺“ (莺莺) 对人前巧语花言, 没人处便想张生, 背地里愁眉泪眼。”进一步表现莺莺欲盖弥彰, 爱而不得, 辗转反侧的焦灼不安。

在经过多重考验之后, 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 冲破了封建礼教与道德的束缚, 与张生实现了爱情的结合, 这使她感到了无限的幸福。然而在老夫人却以“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上京赶考, 在《哭宴》里, 崔莺莺的情感一发不可收。她对功名毫不感兴趣, 认为那只是“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在她看来, 与张生“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担忧:“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你休要金榜无名誓不归。”她叮嘱:“若见了异乡花草, 再休似此处栖迟。”大段的唱词唱出自己的愁思, 表白自己只愿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 希望张生不要辜负她, 无论有没有功名都要及早的回来, 不要留恋异乡花草, 她在尽最大的努力来捍卫自己与张生多磨难的爱情。

《牡丹亭》里杜丽娘不同于莺莺追求爱情的东走西顾, 且有人相助出谋划策, 丽娘柔弱矜持, 含蓄而优美。在残酷的人世间, 她对“身的自由”追求以失败而告终了, 她并非因为身死了放弃爱情, 从《谒遇》《冥判》到《回生》, 丽娘的幽魂执着地坚持返回阳间寻找梦中的柳生。汤显祖笔下的丽娘之魂, 是被美化和理想化了的, 是作者理想中“至情”的表现。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所题:“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6]汤显祖一曲《牡丹亭》, 情浓意重、荡气回肠, 它的问世出现了“家传户诵, 几令西厢减价”的盛况。

明代社会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贞操节烈观念死死地束缚着当时的女性, 限制着她们的活动范围, 甚至扼杀着她们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从百年深闺中走出来的杜丽娘, 她的内心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向往着自由纯洁的爱情与婚姻, 在遇到意中人后, 她内心热烈激动, 对自己向往的爱情进行大胆执著的追求, 此词一出, 封建卫道士们痛感“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 “其间点染风流, 惟恐一女子不销魂, 一方人不失节”。[7]丽娘是娇怯羞涩, 柔美动人的, 然而其骨子里却透出顽强的生命力, 丽娘这个人物形象所透出才华美, 坚毅美, 生命美, 让她美在坚持, 美在执着。正如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评价杜丽娘“月可沉, 天可瘦, 泉台可瞑, 獠牙判发可押而处, 而梅柳二字, 一灵咬住, 必不肯使劫灰烧失”。[8]

三、缘定

“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9]这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喊出的真挚呼唤, 是天下人心底对爱情最美好的憧憬及宿愿。而《牡丹亭》中的爱情已经超越生死, 超越权势, 汤显祖发出“为情而死, 为情而生”的呼吁。缘定三生, 情深不寿, 莺莺与丽娘在最美丽的时光里遇上了张生与柳生, 她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颂歌。

张生被逼进京赶考, 在这天各一方的日子里, 莺莺以无限的柔情呵护着自己的爱情, “瑶琴一张, 玉簪一枝, 斑管一枚, 裹肚一条, 汗衫一领, 袜儿一双, 权表妾之真诚。”两人的爱情风波并未终止, 莺莺在与张生重逢之前, 不仅饱尝相思之苦, 还中了郑恒的离间计, 误以为张生赘婿卫尚书家。这般兜兜转转, 折腾不休, 莺莺的内心煎熬不已。

虽然峰回路转, 张生“高中状元, 志得意满”的回来了, 为莺莺博了个“将着夫人诰敕, 县君名称”。而莺莺内心, 已是趋于沉默, 满心欢喜者, 惟有张生罢了。这位蟒袍加身的状元郎已有别于昔日“文魔秀士, 风欠酸丁”的穷书生。此刻的莺莺“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 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及至相逢一句也无, 只道个‘先生万福’”。一句“先生万福”将她与张生之间亲密无间的距离一下子拉开了。功名于莺莺并非是最重要的, 张生中不中状元, 与她嫁不嫁张生并无冲突, 最终虽是取得对抗封建家长的胜利, 可并不能让莺莺大喜过望, 莺莺只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得之不易的爱情。面对张生的再次求亲, 她谨慎叮嘱“张生, 此一事必得杜将军来方可。”她要求的是婚姻自主, 希望的是郎才女貌的结合。在爱情的追求中她到底缺乏与封建家长公开决裂的勇气, 她对封建礼教的背叛走的是一条委婉曲折的道路, 是带着一种软弱进行的热情追求。

与《西厢记》相比, 丽娘之所以爱柳梦梅, 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 因为张生“恭俭温良”有“冠世才学”, 而是因为两人都有着对“天然之情”有共同的追求。丽娘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天然之情”, 不准她有人性、人欲的权利。崔莺莺所处的儒家思想松动的时代, 而杜丽娘的时代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 她的抗争更显难能可贵。丽娘经历了由梦怀情, 由情而死, 由死复生的过程。在这里, 情已经变成了一种超验的对象, 被神化了, 它可以脱离肉体, 超越时空, 具有永恒性和支配性。

不屈反抗是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 这也是丽娘性格完成的阶段, 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 到坚决与父亲斗争, 性格发展到高峰。面对父亲代表的整个封建礼教势力对她“自媒自嫁”的指责和不容, 在《圆驾》中她的唱词理直气壮:“保亲的是女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叫俺回杜家, 走了柳衙, 便做你杜鹃花, 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宁愿不当杜家女, 也要嫁给柳梦梅。在封建社会中, 一个女子的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 真是难能可贵了。最后由皇帝做了主, 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 承认了女婿。此时的丽娘已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以炽热的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爱情, 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的事实, 在想象中翻了过来, 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莺莺与丽娘二人在反抗的途径上, 都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然而莺莺则可为通过张生和红娘的帮助获得胜利, 而杜丽娘唯有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抗争, 从这个层面上看, 丽娘的叛逆更显惊心动魄。

四、结语

《牡丹亭》与《西厢记》并称为爱情戏中的双璧。但是, 两者在艺术上各有特点。《西厢记》以写实见长, 而《牡丹亭》则突出华美的文采, 浓郁的抒情。尽管崔莺莺和杜丽娘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 但她们都是中国戏曲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处于封建统治时期, 深受礼教的束缚, 因此, 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对她们来说都是渺茫的, 为争取自己的爱情, 她们只得反抗。《西厢记》记载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青春之梦, 《牡丹亭》记载了穿越生死的爱情之梦, 在戏剧舞台的诗情画意中, 演绎了这两位传奇女子的爱情故事, 让观众真切地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一往情深”的创作旨趣, 且感受剧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酣畅圆润的艺术魅力。

摘要:《牡丹亭》与《西厢记》并称为爱情戏剧中的双璧。王实甫和关汉卿在剧本中, 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 在两个光彩夺目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身上, 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代反抗封建礼教女子的心路历程, 以及各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深化, 本文试从缘起、缘倾、缘定三个阶段, 分析两部戏剧中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感触、悸动及其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牡丹亭,西厢记,爱情,心理

参考文献

[1][2][7][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第236.121.115.113页.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4]傅治同.论崔莺莺[J].邵阳师专《教与学》.1981年版.第一期.17-25.

[5]王一纲.汤显祖怎样给杜丽娘以艺术生命——《惊梦》《寻梦》的人物塑造.兼及冯梦龙的删改本《风流梦》[J].《齐鲁学刊》.1979年04期.

[6]汤显祖.牡丹亭[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篇3

热点素材

那一跪,是对父子的感恩

2015年10月8日,一组儿子向父亲下跪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照片的主人公卡朗纳隆是泰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毕业生,他向为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的父亲当街下跪。

卡朗纳隆的父亲靠开垃圾车为生,为了儿子,他每日都早出晚归,奔走在泰国的大街小巷。儿子本来想参军,但由于一系列体检结果不如人意而作罢。后来他通过努力考上了泰国知名大学,在上大学期间,卡朗纳隆经常会在社交空间发表自己与父亲的合照,也会写一些对父亲表示感谢的语句。毕业那天,他选择身着传统服装在父亲开的垃圾车前面下跪拜谢父亲,感谢父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图片流传到网上,令无数网友大呼感动。

【运用点拨】父母为我们倾尽所有,助我们成材,心怀感恩就是要体会父母的辛劳,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笑脸,也是对父母感恩的表现。在写作亲情类作文时,引用此素材,从向父亲下跪这一行为细节上入手,叙述下跪的缘由,刻画下跪的感人,定能引人共鸣。

经典素材

一封家书,包含温婉的父女之情

爸爸,我不是奶奶,我不能这样说可是我仍旧要这样说你,你是个能干的小孩。你看我们的家多好。它多好啊爸爸,还有你和妈妈。还有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给的。

爸爸你有没有数过呢,你究竟给过我多少件东西,从小到大有多少件呢。爸爸,我想数的,我企图这样做过,在我异常愤怒和你争吵的时候。我在心里数。我说都还给你还给你。我数它们。它们密密麻麻,它们糊在我的整个青春上面,像一个总是不能结尾的美妙童话。童话。哦,爸爸我喜欢你给我买的童话,虽然我要你念给我听,可是你没有时间。爸爸你欠我一些时间这个你知道吧。仍旧在么,它们?是在写字台下面的抽屉吧。爸爸我不能还给你了。你给的爱和礼物我都不能还了,我享用了太多年了。你看我已经有依赖的病患了。我抱着你给的东西就会笑嘻嘻。笑嘻嘻的我也能忘记你欠我的一小段时间。

(节选自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作家出版社)

【运用点拨】生活就其本质的意义来说,就是一场场的对话。与最亲近的人对话,将会生成最愉悦和深沉的幸福。“80后”作家张悦然在一声深情的、柔细的“爸爸”的呼唤之中,开始了和父亲的对话。此时,父亲在她思念的心里,也仿佛就坐在她的对面,世间最为抽象的父爱和最恰切的女儿情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考场上,写一封家信,只需轻声絮语,感人于无形。

围观,最有味的民俗生活

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看,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斗未翻起,窗外就哇的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节选自贾平凹《秦腔》、人民文学出版社)

【运用点拨】读贾平凹的《秦腔》,我们感受到了秦地的民俗风情。文中,作者集中笔墨写了秦腔表演时,观众的各种生动情态,表现了秦地人民的真实生活。写民风民俗,一直是通往高分作文的一条康庄大道。你不妨也可以写写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着重描画周边场景以及围观群众的表现。

佳作素材

努力留住你

你看,这里是故乡啊!爷爷的背驼了,赶羊的脚步中有着踉跄;奶奶的头发早已花白,布满皱褶的鼻梁上架着老花眼镜。试着去牵爷爷的手,曾经,那双大手足以将你的小手包住,现在,却如树枝般干枯;试着去摸摸奶奶的脸,曾经,那张脸上盛开着灿烂的笑容,如今,皱纹却清晰蜿蜒。看吧,那双手仍然想牵你,那张脸依旧对你笑,那浑浊的双眼默默地凝视着你,那不再有力的双臂依旧想拥你入怀。

亲爱的孩子啊,我们是那么努力地想把你留下,你能为我们而留下吗?但你依旧是走了,连背影都追寻不到了。呵,我们理解啊,你的理想在前方,你怎能待在这样的穷乡僻壤虚度一生,前方才是你该走的路。既然不能留下来,那就大步地向前走吧,我们将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累的时候回来好好睡一觉,疼的时候我们陪你哭,开心的时候我们与你一起分享,这样就足够了。努力留住你!不,努力支持你!

(节选自江苏泰州卷《努力留住你》)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 篇4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一朵柔媚的的春花,一片静静的秋叶,一滴晶莹的露珠,一抹淡淡的夕阳,都在向世人展现无以伦比的美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若是用明亮的眼睛采撷世间的美好,心灵的花园岂不更加芬芳。

春日里,放慢了脚步,于是发现了太多曾经被忽视的美好,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闪烁,花朵在晨雾中含情脉脉,偶尔看到一枝桃花不甘寂寞的伸出墙外,随风舞着曼妙身姿。深深的吸一口气,心中溢满花草的馨香,真是花不醉人人自醉。

常与一群热爱摄影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活动,耳濡目染,发现摄影人都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每一处灵动的韵律。一位影友,在雨天拍下一张挂满雨滴的蛛网,题为《珍珠网》,画面中,颗颗雨滴如珍珠一般,在绿色背景映衬下,越发晶莹剔透,没想到,小小的蛛网竟会生出如此的美感,大家拍手叫赞。细节,如此之美!

齐白石老先生说过“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奇形怪状的石头可以打磨成美丽的工艺品,米开朗基罗可以透过一块大理石看到大卫阳刚的身形,杰出的艺术家都具有超凡的想象力。似与不似给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天空的晚霞是热烈的抽象美,水中的涟漪是浪漫的抽象美,霓虹灯的光影是醉人的抽象美,斑驳的树影是神秘的`抽象美,会低头的女子一颦一笑是优雅的抽象美。懂得欣赏抽象美,生活必是增添了很多浪漫雅趣。

色彩是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元素,红色给人激情,蓝色让人忧伤,绿色昭示生命,紫色带来神秘,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使人孤独,冷色给人清冷的萧瑟之感,暖色带来款款柔情和温馨……正因为世间有如此多姿的色彩,这个世界才变得美轮美奂,充满情趣。

试想一下,如果一切事物褪去了色彩,变得只剩下黑与白,世界会黯然失色,但是艺术绝对不会。黑白影调具有一种纯粹和永恒之美,很多高品质的人物摄影都是黑白色调,却优雅迷人,无以伦比。一张黑白的老照片也许深藏着一段旧情往事,摇曳了灯影,朦胧了风月。记得奥黛丽.赫本主演的黑白老电影《罗马假日》,没有绚丽的色彩和美艳的华服烘托,赫本依然清纯美丽,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美的惊艳,美的优雅,没有什么可以超越那种经典的黑白影像之美。

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绚烂之美常常带着忧伤,就象绽放在初春的樱花,一阵春风拂过,一陈春雨飘过,花瓣翩然飘落,一片落英缤纷的凄美景象,让世人感叹美丽稍纵即逝。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短暂又如此绚丽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友人将新拍摄的异国风景展示给我欣赏,随着美景流淌的配乐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我诧异:“记得你听不懂英文?”他眨眨眼:“听不懂歌词并不妨碍我欣赏啊!”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无需懂得透彻,反而生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听懂了旋律即可以想象那份美好,拥有一颗灵动的心足以感悟很多情。很多时候,欣赏异国或异族的音乐,感觉更加动听,无需拘泥于歌词的束缚,心可以自由的飞翔。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面对着《蒙娜丽莎》,无不被她神秘的微笑打动,每日里趋之若鹜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卢浮宫,只为一睹她的芳容,她是那么的美,端庄、高贵,微笑着注视着每一个仰慕她的人。

曾经对着梵高的《星夜》痴痴的凝视,这是他凭借印象画出的,深邃的夜空下,每一颗星焕发着流光溢彩,与大地交相辉映,云朵肆意的舞着,大地在奔腾,这是他头脑中完美的夜空景象。我的心被这幅《星夜》感动了,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心灵随着星光舞蹈。那美轮美奂的星夜,一定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伴随他长眠地下。

世间最感动人的莫过于情,感官的愉悦只是停留于表面,唯有情才能深入人心。读一篇美文、聆听一首音乐、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禁不住心潮澎拜,甚至潸然泪下,那是因为读懂了那份情,心灵产生了共鸣而感动。世间总是不停地上演着那些似曾相识的爱情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在我的怀里 在你的眼里

那里春风沉醉 那里绿草如茵

月光把爱恋 洒满了湖面

两个人的篝火 照亮整个夜晚

多少年以后 如云般游走

那变换的脚步 让我们难牵手

这一生一世 有多少你我

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

这一生一世 这时间太少

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

纤纤细语,昭昭情深情感美文 篇5

——晏小山《鹧鸪天》

读这首诗之前,感觉是在泥泞的岁月里跋涉,带着一颗着凉的心,在冷寂的月色中,渴盼生命中温婉的羽翎。

尔后,倚立潮头,遥望浓淡转舒的身影和苍然凋谢的晚景。终于,感觉像是有风无声吻上脸颊,泪,悄然飘落。

我想,没有几个细腻敏感的女子,能抵抗这首诗的侵蚀吧?一见倾心,再见动心。

在我看来,晏小山的一生,是被诗化的童话,结局看似圆满美好,细看时,才发现尽是令人落泪的忧伤。他太细腻,沉浸在自己构筑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他不似父亲晏殊,出入于庙堂之上,豁达有度。

这首诗里,从初见到久别最后重逢时犹疑似梦,哀伤唯美,一如故事本身。有人说:有些人的心田只能耕耘一次,一次之后,便会荒芜,即使你看着它杂草丛生的蜕变,也只能叹息,无济于事。我想这种感觉,就如这首诗,如同晏小山。

梦回千百,是初见时的浅笑盈盈。从别后,忆相逢,犹记娇颜上的泪珠,点点微微,惹人怜惜。往事里与爱有关的情节,便在泼墨的夜里,如柳絮般纷纷扬扬,飞舞在记忆的彼岸。

当年那个自己视为红颜的女子,彩袖罗衣,醉眼娇羞,顾盼生情,舞姿婉丽,只是到最后,不免情多无语,水深无声。至再相逢时,竟不忍举灯细看,唯恐是梦。

由此不忍想到他的《临江仙》,想到那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明知匆匆一别,再聚便是物是人非;明知梦醒时分,只能顾影自怜,苦苦守候,却依然如飞蛾一般,奋不顾身。悲喜交错,上一秒的眼泪被下一秒的微笑取代;如同婉约的毒,让人甘心含泪等待,含笑而终。

这样再看,若繁华真如一梦,梦过了无痕。那是否听着梁间飞燕,含情喃呢,会不再心痛?可是,生命中的刻骨铭心,注定无法一笑而过。之前一直不解,元稹那句“唯将长夜终开眼,报得平生未展眉”,是何种情深?现在终是明白,心底离愁似三月夜间细雨,眼里春水如五更滴水钟声,凄然残梦,爱有多销魂,痛就有多真切,只是,最后,免不了怨恨。

不解,那些在原地苦苦恪守的女子,看着镜中的日渐苍老,真的可以义无反顾吗?当纤弱的宿愿,被时间片片撕碎,最后支撑的,是什么力量?

原来,爱情真如那座烟水迷离的金陵旧城,美丽与哀愁并生着。而江南深处,那些笙鹤瑶天般的浅酌低吟;那手植青松十年生死念念不忘的执着;那一双轻拭清泪的红酥手;那无人时庭院深处的深深叹息;那水面上随风飘落的红笺;那阳光盛开的午后赌书泼茶的安然,那西湖边潋滟生辉的春阳,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于时间淘洗中,历久弥新找到永恒。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感美文 篇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心如止水,生活中发生的事不再让我的心波起点点涟漪,我也时常思考着这是为什么。因此我尽量出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事物,这个决定无疑是很正确的。但我所经历的是悲大于喜,我极力安慰着自己:“不管经历着好与坏,它都给你带来领悟。”我想这是对的。于是伤痕累累地继续往前。我渴望着寻找一份爱了,也许这份爱能打动我的心。寻找了很久很久,有时就像快要熄灭的火苗,没有希望了,最后是仅存的信念让我坚持下去。

终于,我遇到了他,已看透一些事的我不奢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份爱,但当他向我吐露心迹时,我的脸竟然变得如此绯红,心脏居然有一点跳动,我想或许我的.心终于变得不平静了。很多年的理性让我很快便平静了这样的想法。他似乎很懂我,开始慢慢的了解我,听我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对我说了很多情话,但却听不出半点肉麻。我们相处得那么自然,虽然各在天涯的一方,但我们却像离得很近。

粽叶情情感美文 篇7

六月初始,粽叶飘香。

再过两三天就是端午节了,星期六照例回到婆婆家,年岁已高的婆婆最喜欢全家人回家吃饭。结婚许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刚进家门的样子,是婆婆惯着我,家务总是和我不沾边的。以至于很多年来,我都只会做简单的饭菜。有哥哥姐姐们争着做家事,我也乐得偷闲着。

姐姐叮嘱我明天回来拿粽子,我知道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

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吃上婆婆亲手包的粽子。她会早早的去菜场选了上好的糯米,挑选最新鲜的粽叶,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把不同馅的粽子区分开来。有红色的红枣粽子,有白色的净味粽子,一只粽子一份情。婆婆把心种在粽子里,是为了子女们的幸福。

记忆最深的,不止是粽子的香味,更是粽子的情谊。

婆婆会把包好的粽子用一个大铝锅煮熟,然后泡上一夜。等到第二天端午节的早上,挨着门户给楼上楼下的邻居送去。当婆婆笑着收获着大家送给她的谢意,慈善的脸上就会更加和蔼可亲。

这些年,婆婆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却还是会让姐姐包粽子。姐姐就应了婆婆的`要求,继承着这个中国的传统。

我也每年都会吃上自己家的粽子,家里包的粽子和外面卖的粽子,吃起来感觉不是一样,有一份亲情随着粽叶渗透在粽子里,格外的亲切。明天我会带上美丽的心情,提着一兜自己家的粽子,过这个古老的节日。

我依然保持着少女的心性,是因了家人传递的爱。那种一直以来被厚爱的情分,在身心处,结出了许多的美好因子,一展开,就是小小的幸福。

落花葬情情感美文 篇8

时光流逝最终成了回忆,那记忆里熟悉的味道,已找不回过往中丢失的甜蜜,寻不回梦境中温馨的一幕,只想沉默……沉默……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尽管苦苦执着,总有一天也会天各一方。曾经的山盟海誓、曾经的海枯石烂,也只是过眼云烟,它敌不过那悄悄而逝的`岁月、无法穿越的距离、一次一次无情的伤害,原来爱一个人那么苦、那么难,在不断的心碎、不断的绝望中,找寻那份属于自己的真爱……彼年的豆蔻,谁许了谁的地老天荒!

深歌浅醉,语笑嫣然,梦中镜,影中美,画中缘,无奈旧路,过眼荒烟。悲欢起落人静默,离别之夏,甜蜜作序曲,悲伤作结局,谁把流年里的落花无情唱成离别,听得人好心殇!

世间之情,奈何‘‘生离死别’’四字,芙蓉落花无情,无情却似有情,花为谁落,情为谁殇?孤独的城外,思念洒落一地,捡拾人身在何方?望穿桑田盼沧海,天地存证我的爱。一瞬间,记忆慢慢浮现,定格在那年冬日………

有些伤痕,划在手上,愈合后成了往事:有些伤痛,划在心上,哪怕很轻,也会无法抹掉。曾经天真的以为仰起头就会离阳光更近一点,幻想却像是一朵花被无情的一片一瓣的撕下,最终留下失落。

终身山土情情感散文美文 篇9

外公是今年后六月(农历闰月)仙了的,这个时节地里的庄稼长的很好,成熟犹带青涩。外公走的很平静,空气中翻滚的热浪底下自有一分安详。

十七年前的冬天,我也同样经历着一场至亲永别之痛。那时候我都还没上学,不谙世事,我只当爷爷是睡着了,不让任何人把他入殓。哭的很伤心,好几次在哭泣中睡着。爷爷是在病痛中走的,那年的冬天很冷,阴浓的云层裹挟着游离的生命的热力,寒风的肃杀中自有一分安详。

一冬一夏,一寒一暑,一片山土反复耕耘,一条山路一生奔波。两个老人的一生是属于山,属于土的。

爷爷的容貌我没怎么挂住,与他相处的日子,记忆中常浮现的是一个阳光溢满大地的.午后,到处都暖融融的,感觉世界特别祥和。没有风,也没有喧闹,应该是冬日的午后。爷爷披着外衣,搬一条长凳,坐在窗户底下晒太阳,我就在院子里玩耍。爷爷叫我帮他找剔牙的竹签,叫我去看火上的锅有没有烧干。孩子的心性总是无邪的,感受不到生命的流逝,所以就算到了今天,我明白爷爷那时是行动不便,这唯一的记忆场景给我的感觉还是祥和。

爷爷离世之后一年,我上学了,开启了人生的漫长旅途。

大人们很快将我哄开心,把我从失去爷爷的伤痛之中带出来。后来偶尔跟着大人上山干完活回家的途中,路过爷爷墓地的时候,堂哥们会逗我:“小阳,问一下你爷爷吃晚饭了没有。”我居然天真地笑着大声向墓地方向喊了几声,当然没有回音。只是我现在明白了——原来天人永隔之后,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无声的对话。

对外公的回忆就比较多了,他是看着我长大的人。

外公遭遇一场意外,伤到了颈椎,四处医治无果,脖子以下的肢体全部失去知觉,说话也只是气声。尽管状况不好,但当我去看外公的时候,他还是努力想和我说话。我低下头认真倾听,原来外公是问:“你娘舅他们说你写什么?天天都在写。”我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了,其实是之前胡乱码了几万字。外公的眼神变得很亮,憔悴的脸上竟有一丝喜色。我晓得不是一丝喜色那么简单,他是真的满心欢喜。从小我在他的眼中就是有出息的,他对亲戚朋友们夸耀我。所以我自信地回复外公:“写了一本书。”外公努力嗫嚅着:“哦,哦!书。”我点头回:“嗯。”“帮我擦擦鼻子,鼻子痒。”那天是这一生和外公最后一次对话。很简短的对话,每个字经过外公干瘪的嘴唇嗫嚅而出,震荡着周围的空气,传导到我的耳蜗,微弱的气声在我的耳膜上变得很有力量。我尝试着舍弃对话的内容,敲碎直白的字词,很快就寻到了很珍贵的东西,那是一种精纯的能量,对我的人生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外公离世前的最后时刻,我也守在旁边,很安静。在脑海中将关于他的记忆翻出来放映了一遍——他帮我家犁地的片段,他帮我家栽种的片段,接他到我家过年的片段,小时候在他家度过的片段,帮他背洋芋、背苞谷、背豆子的片段。一幅幅片段划过眼前,全随外公的魂力离开而去了。我想到了爷爷离世时我的悲泣,此刻却只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内心泛不起任何涟漪。

外公离世后我休学了,离开了学校,去追逐我内心所向往的东西。漫漫长途并没有结束,反倒变得更加令人心驰神往。我一直走在路上,从未却步——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风,吹不散那一段情优美情感美文 篇10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份感情开始变质了,我对他慢慢有了感觉。在大教室里上课,我会不自觉地找寻他的踪迹,我知道他也在找我,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我迅速逃离,我在逃避什么,我在害怕什么,是明知道没有结果所以不要开始,尽管这样,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而对于朋友们开我和他的玩笑,我心里不再反感,而是些许甜蜜。我知道,感情已经在我心里萌芽,并慢慢生长了。可是,我也知道,不可以,不可能,我不能任由这份没结果的感情生长,免得越陷越深,最后两败俱伤。

有人说,莫过于两种,要么相守于终老,要么相忘于江湖。而我和他不可能相守于终老,那么就要相忘于江湖吗?不舍,一种强烈的不舍,想到分别,心里就是一阵痛。也许,痛过了,就好了。前几天,我也在想,这是爱吗?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两年多的同窗好友,我没有对他有过一丝感觉,为什么现在一种不知名的感情突然生长?或许,只是因为,分别在即,明年这个时候就是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我对他只是舍不得,一种很强烈的舍不得让我在这时想要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不是爱,只是不舍。亦或许,感情需要沉淀,爱情需要时间,我是一个极其慢热的人,两年多的感情沉淀,情感累积才让我爱上他,不再只是把他当哥哥那么简单。两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我是一个理智的人,可此时,我已经无法用我的理性来分析了。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点点滴滴都在眼前。当然,这两年里,也发生了很多事。比如,他谈了一次恋爱,后又追了一个女生,两个女生先后在他生命里留下印迹。当然,我也发生了很多事,在高中同学的介绍下,在注会考试牵的红线上,我和L在网上相遇了。说不清当时是出于什么心理,我在L强烈地追求下答应做他女朋友了。或许是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太多了,学习上,生活上,家里又遭遇变故,这一切让我心力佼瘁,只觉得好累好累,恰好当时L在网上,在电话里给了我许多安慰,让我冰冷的心也有了些许温暖。再加上那天晚上室友过生日,从不喝酒的我在她们软硬兼施的威胁下喝了一小罐啤酒,正是在这两种情况下,我恋爱了。不知不觉,和L相恋已经7个月了,他对我很好,真的很好。

这期间,我和他也一直不温不火地相处着,我把他当哥哥,他把我当妹妹。好哥哥与好妹妹。寝室卧谈会,我们也会聊到,为什么两个陌生人之间除了朋友,恋人,还有兄妹关系?她们说,做不成恋人就做兄妹了。或许是的吧,两年了,我们始终还是在对方身边,这才是最可贵的。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慈母情深 晒课 篇11

田文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3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过程与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伟大及伟大的母爱和“我”对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使用教材构想

由本组的主题导入新课,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勾画出描写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深情地。让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从学生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然后适当地设计当堂检测题,另外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以更好地达到学语文就是要用语文。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上个月我校举行了经典诵读比赛,我班诵读的《游子吟》获一等奖,请同学们再齐诵一下。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是深沉的,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母爱的,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明确学习目标:ppt(1)理解词语 :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2)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回顾已知 学法迁移

1、回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来描写阿曼达这了不起的对父子的。

2、下面我们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

三、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再次出示学习目标,并出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ppt 默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

3、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我”当时的心情。

4、疑问和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四、小组交流,汇报收获

1、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2、班内交流汇报 预设: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ppt “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从震耳欲聋这个词语你又体会到什么?(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母亲工作的艰辛。)

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ppt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让我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ppt

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ppt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工作辛苦,手指都龟裂了。龟裂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双龟裂的手,这更是一双劳苦工作的手,母亲就是因为艰辛、忙碌地工作所以手都龟裂了。虽然,母亲的手龟裂了,但是她仍在艰辛、忙碌地工作着

5、“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ppt

钱可以“递”给我,可以“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说明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我不想拿这个钱了!)是的。可是,母亲却——(主动地给!强迫我收下!毫不犹豫地给!)

是不可商量,非给不可!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爱!是温暖!是希望!是无私的情感!)随即板书:爱,期望

6、“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ppt(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7、“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ppt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ppt学生读“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母亲用这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给孩子买书,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辛苦、通情达理、爱孩子、伟大„„)

过渡:正是母亲那殷切的期望与无私的爱,不断地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作者简介ppt)是母亲支撑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再读课题)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同学们,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她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实生活中的你在什么时候感受到了母爱,享受到母爱带来的幸福?(句式:当

时,那就是母爱,那就是幸福。)当我放学回到家时,吃着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那就是母爱,那就是幸福。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的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也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1)、谈收获。

(2)、拓展阅读。ppt《纸船》

六、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我在教学中首先抓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感悟慈母情深的意义。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成了课堂的小主人。

2、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3、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在加上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因而学生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上一篇:学校对外宣传工作计划下一篇:采购部内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