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苗菜的工厂化种植项目前景分析

2024-06-05

芽苗菜的工厂化种植项目前景分析(共3篇)

芽苗菜的工厂化种植项目前景分析 篇1

四是产品污染的风险。芽苗蔬菜以洁净、无污染而备受欢迎。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同时防止销售过程中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产品的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芽苗蔬菜的较高档次。’

五是技术风险。芽苗蔬菜生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要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做好规划,防止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品种不对路而造成生产的失败。

六是种子供应跟不上的风险。芽苗蔬菜生产实行工厂化,对种子的需求量较大,在生产之前要保证种子有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否则种子供应中断,对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产技术】

1.厂房建设生产芽苗蔬菜可选择工业废旧厂房和废旧房屋、也可以建造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厂房地址选择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通风向阳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工矿企业、交通主干道等污染源,防止芽苗蔬菜受到污染。厂房要求背风向阳,窗户比较大,采光好,房屋内光线充足,如果光线不足进行人工补光。将整个厂房分成播种、催芽、生产和收获4个车间。

2.搭架为了提高厂房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厂房内必须搭架。搭架的材料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民自身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选用竹竿、角钢或不锈钢等。架高230厘米、长150厘米、宽60厘米,每层间隔40厘米,共分为6层,每层可放6个育苗盘,每架计36盘。

3.育苗盘和培养基质栽培容器选用塑料育苗盘。育苗盘的规格为长60厘米、宽25厘米、高5厘米,用于生产青豆苗的育苗盘高度应在10厘米左右。栽培基质选用无毒、无污染的新闻纸或棉纱布等。

4.品种要求目前国内栽培最多的是青豆苗、豌豆苗、萝卜苗和香椿苗等,生产什么芽苗蔬菜,要根据市场规模和销路而定,同时要注意品种之间的搭配。生产青豆苗宜选用黑豆品种,其他芽苗蔬菜宜选用种子容易生产、价格便宜、货源稳定充足且无污染的当年生种子。用于生产芽苗蔬菜的种子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破损粒少,无病、虫为害。

5.种子处理和播种种子应提前晒种和清选,剔除虫蛀、破残、霉烂、畸形和不饱满的种子。经过清选的种子用20~30℃的温水浸泡。浸种时间冬季稍长,夏季稍短,大豆15~20小时,豌豆18~24小时,香椿12~20小时,萝卜6~8小时。浸种结束后对种子进行淘洗,沥掉多余的水分待播。

大豆、豌豆、养麦、萝卜等发芽较快的种子,不需要催芽,浸种后立即播种;香椿种子发芽慢,出苗时间长,必须进行催芽播种。播种前在苗盘底部铺一层浸湿的新闻纸(报纸存在有害物质不能使用),将浸过的种子或催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育苗盘内,盘上面盖上一层白色湿润的棉纱布,每6盘为一摞,放在栽培架上,保持2025℃的室内温度和85%左右的湿度进行催芽。每盘的播种量,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黑豆每盘播种800~1000克,豌豆每盘播种400~500克,荞麦每盘播种170~200克,萝卜每盘播种150克左右,香椿种子每盘播种80~100克。播种后放人黑暗或弱光的条件下出苗。为了提高出苗的整齐度,每天进行一次倒盘,调换苗盘上下、前后的位置,并保持每摞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便于通风透气,利于均匀出芽。在倒盘的同时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水,喷水量以喷后苗盘内不存水为好,以防止种子霉烂。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去掉保湿的棉布,移人生产车间进行管理。为保证每天都有芽苗蔬菜上市,播种应分开进行。

6.生产车间的管理生产车间的光照强度分为强光、中光和弱光三个栽培区,强光区光照强度不低于5000勒克斯,中光区光照强度不低于1000勒克斯,弱光区光照强度不低于200勒克斯。在苗盘移人生产车间前,应先放置在弱光区炼一天苗,然后根据各种芽苗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不同管理措施。青豆苗、荞麦、萝卜、豌豆等需要较强的光照,应放人强光区;香椿应放人中光区或强光区。光照对芽苗蔬菜品质影响较大,芽苗生长期间光照过弱,容易弓隗倒伏、腐烂,造成减产;如果光照过强,促使纤维素提前形成,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一般保持18~25℃的温度,最低温度不低于15℃,最高温度不超过30℃,温度过低进行人工加温,过高通风降温。为保持芽苗蔬菜的正常生长,每天喷水2~3次,喷水量以基质湿润为宜,水量过大易引起病害。

待芽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就可以采收上市。各种芽苗蔬菜的采收标准不同:青豆苗株高10~12厘米、子叶长5毫米左右、2片真叶呈合拢状,即为最佳采收期;豌豆苗高10~12厘米、顶部复叶始展开为最佳采收期;香椿苗高8~12厘米、子叶展开并充分肥大、心叶未出,为最佳采收期;荞麦苗高12~15厘米、子叶绿色平展、下胚轴红色,为最佳采收期;萝卜苗高8~10厘米、子叶翠绿平展,为最佳采收期。考虑到运输销售环节,各类芽苗蔬菜出售时期,应比最佳采收期提前1~2天。

芽苗菜的工厂化种植项目前景分析 篇2

1 乌奴耳黑木耳生产的基本情况

1.1 黑木耳的总体价值

黑木耳亦称木耳、光木耳等, 属于真菌门, 曾菌纲, 木耳目, 木耳科, 木耳属。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不仅有独特的风味, 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黑木耳中含蛋白质10.4g、脂肪1.2g、碳水化合物69.5g、粗纤维4.2g、游离氨基酸7.9g、灰分4.2g、总糖22.8%, 还有钙、磷、铁等无机盐以及VB1、VB2、VC等多种维生素, 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 尤以铁含量最丰富, 为各类含铁食品之冠, 比肉类高100倍。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有润肺清胃功能, 有止血、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 堪称食疗佳品。同时, 黑木耳被列为“绿色食品”, 滑嫩爽口, 清脆鲜美, 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被称为“素中之荤’。我国产量居世界之首, 远销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及北美各国。

1.2 乌奴耳的基本情况

1.2.1 自然概况

乌奴耳镇坐落在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北端的西坡, 东以大兴安岭天然分水岭为界, 与博克图镇相望, 西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 北与免渡河镇相连, 南与绰源镇为邻。本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 昼夜温差较大, 七月份最高气温达38℃, 一月份最低气温纪录为-46.7℃, 全年平均气温达到-2.96℃, 无霜期一般年份在90天, 年平均雨量374mm, 地理坐标:东经120°52′、-121°42′, 北纬48°27′、-49°00′, 90%的土地为山地, 森林覆盖率达70%, 绝大多数土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特殊的气候却非常适宜黑木耳的种植。

1.2.2 社会经济情况

乌奴耳地区现有4个居委会, 总户数3 403户, 人口9306人。其中农业人口2 367人, 劳动力3 277人, 农民人均纯收4 376元。该地区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 林产品加工为辅, 种植业年播种面积10万亩, 种植作物以小麦、大麦、油菜、马铃薯为主, 由于受气候和耕地质量影响农作物单产较低, 马铃薯单产1 250 kg/666.7m2~1 500kg/666.7m2, 油菜只有60 kg/666.7m2, 小麦150 kg/666.7m2~200 kg/666.7m2。种植业年收入1 488万元, 人均4 270元。畜牧业生产近几年步入低谷, 现牲畜存栏4万头只, 草场面积5万亩, 由于受草场和饲料的制约, 畜牧业难以成规模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

1.2.3 食用菌生产现状

乌奴耳地区林地资源丰富, 农民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食用菌生产, 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了。当时的生产主要是从事柞木段黑木耳生产, 主要是人工栽培。老百姓在生产中摸索和学习, 没有成熟的技术模式用于生产。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农民基本掌握了段栽黑木耳技术, 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加大。农民在生产中积累了经验创造了财富, 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当地林木资源的枯竭和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柞木段黑木耳生产受到了严重制约, 居民开始在辽宁、黑龙江等地, 学习使用硬杂木屑生产袋栽黑木耳技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当地居民已基本掌握了此项技术,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效益逐年提高, 到2008年袋栽黑木耳已达10万袋, 年产值达20万元, 袋栽黑木耳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袋栽黑木耳生产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况。

2 发展黑木耳产业的有利条件

2.1 原料充足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乌奴耳地处兴安岭林区腹地, 周边有免渡河林业局、巴林林业局等各林业局, 各林业局都有木材加工企业, 木材加工剩余物多达40余万吨, 单锯沫剩余物就达10万吨。从现有木材加工剩余物供求分析:整个周边地区锯沫仍是供大于求, 每年实际得到有效利用的剩余物只有几万吨, 不足市场供应量的1/3, 从生产规模分析:乌奴耳地区现有黑木耳生产量占大兴安岭林区总量的1/10, 且使用的全是锯沫, 还没有使用其他剩余物经粉碎产生的粉沫, 综合所有可用于黑木耳生产的剩余物, 整个周边地区可提供近二十余万吨, 完全能够满足工厂化黑木耳的原料需求 (年产120万袋需锯沫900t) 。

2.2 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

乌奴耳地区有近十五年黑木耳种植历史, 农户有30%的家庭从事食用菌生产, 袋栽黑木耳也有近十年的生产实践经验, 生产技术及关键生产环节绝大多数农民都已经掌握, 只要对相关生产人员进行购入生产设备操作方面的培训, 就完全能满足生产需要。从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分析.进行工厂化生产, 从配料搅拌到灭菌接种都可以进行机械流程作业。接种的机械化生产难题已由辽宁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解决, 将固体菌种转化成液体, 然后注入液体接种机接种, 此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并在生产中得到了验证, 是一项成熟技术。整个黑木耳生产流程的机械化生产设备都已配套成型, 并投入生产, 得到了验证。

2.3 气候适宜

乌奴耳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比较适合黑木耳生长。特别是食用菌制菌、接苗期间是此地的最冷季节, 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对杀灭原料中的各种杂菌特别有利,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相对比较, 此地气候适合食用菌生长。

2.4 产品有市场需求

由于黑木耳的用途广泛, 虽产量逐年增加, 却仍然畅销。国内产地购价在20元/市斤~25元/市斤, 而农贸市场销售价在30元/市斤~35元/市斤, 定型加工包装产品超市的销售价在50元/市斤~60元/市斤。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宾馆、饭店、家庭对食用菌的各种保健作用不断重视, 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3 黑木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问题

3.1.1 质量技术难达要求

由于各生产环节都是由手工方法生产, 标准和质量都难以达到技术要求, 特别是拌料, 高温灭菌和接菌环节手工操作根本不能达到技术要求, 造成配料比例不合理, 拌料不均灭菌不彻底和接菌环节感染杂菌, 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上述原因造成杂菌感染的高达15~20%, 回锅重复灭菌率高达20%, 有10%左右的菌袋不能重新灭菌利用,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严重制约了当地袋栽黑木耳种植业的发展。

3.1.2 成本高、效率低

手工生产效率低、需要劳动力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生产效率下降, 不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影响产业向高端发展。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黑木耳加工生产的主要季节, 此间雇工价格高达40元/天~50元/天, 给生产户造成成本加大的诸多不便。由于地区黑木耳生产主要是分散生产, 每户都有小型灭菌土锅, 袋装机等生产设备农户生产标准和操作流程各不相同, 袋装黑木耳生产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实现生产规模化、高效生产化。

3.2 对策

3.2.1 工厂化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

从本地区袋栽黑木耳生产现状看, 要解决手工生产黑木耳存在的诸多问题, 必须引入工厂化生产模式, 以解决手工生产不能做到的统一标准和保证质量问题, 进而达到集约化、高效化的目的。工厂化生产黑木耳, 从国内现有成型生产流水线看, 其生产的菌袋单产比土法手工生产的菌袋成本减少10%~15%, 杂菌感染率只有2%, 仅上述两项就可增加效益1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 工厂化生产是黑木耳生产统一标准和保证质量的必然选择。

3.2.2 黑木耳生产集约化、规模化

土法生产黑木耳不但不能保证质量且费时费力, 生产成本中人工费占去40%, 工人劳动强度大, 生产周期长, 根本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 且集约化程度低, 生产成本高, 每袋成本高达0.9元~1元。采用工厂化生产后, 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 还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极大的高生产规模, 按每条生产线每个班次 (12人/8小时) 可生产菌袋5 000袋 (接种后放入培养室) 计算。劳动生产效率提高1.5倍~2倍, 生产期内 (12月1日~3月31日计120天, 两班生产) 可生产120万袋, 完全适合规模化生产要求。

3.2.3 黑木耳产业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根据我地区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的过程中, 摸索出发展食用菌生产这一致富之路,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逐步形成了生产规模, 总结了一套袋栽黑木耳的生产经验, 我地区形成了生产基地, 生产的产品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销售一空, 在区域内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从我地区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从产业化、科学化发展角度考虑;从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镇多业, 一村一品”, 着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产业化发展思路考虑;提高生产效益、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食用菌生产科学化、高效化、规模化是我地区食用菌 (黑木耳) 工厂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真正形成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生产成本构成

袋栽黑木耳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燃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贷款利息等项目构成, 按每袋装1公斤料计算, 基础原料按采购锯沫计算, 从进料到产品采收晾晒全过程, 每袋生产成本为0.168元, 具体见下表1:

4.1.2 经济效益分析

1) 工厂化生产每袋成本为0.618元, 农户土法手工生产成本为0.8559元, 每袋成本降低0.2379元, 降幅达25%, 按年120万袋计算, 年可节约投资28.548万元;

2) 销售收入:每袋平均产量按0.05公斤计算, 产地收购价按44元/公斤计算, 每袋销售收入为:44×0.05元/袋, 净利润为:2.2-0.618=1.582元/袋。

工厂化生产杂菌感染率按2%计算, 其它损失按3%计算, 总损失按5%计算, 年总损失为6万袋, 以总产120万袋计算, 年实际产菌为114万袋, 年销售收入为:2.2×114=250.8万元

3) 年净利润为:114万袋×1.582 7元/袋=180.348万元, 扣除折旧费, 工厂每袋以O.688元出售给农户, 每袋净利润为0.07元, 工厂年利润为:114万袋×0.07元/袋=7.98万元。

4) 农户净利润:工厂年生产120万袋, 总利润为180.348元, 工厂得利7.98万元, 其余利润为农户所得:180.348-11.4-6×0.618 (损失成本) =165.24万元。

4.2 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食用菌生产厂, 可以把农户同工厂有机的结合起来, 工厂扶着前期生产, 即从原料购入到进入温室培养的前期生产过程。农户从工厂购入接种后的菌袋, 后利用自有房屋进行培养, 再到整个后期生产都由农户自行完成。这不但解决了农民土法手工生产杂菌率高、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 还把农户带入了整个生产过程, 实现了统一加工分户培养, 并把绝大部分利益让给了农民, 工厂只从微利保持远行。对农民增收, 促进黑木耳产业化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可知, 该地区也具有把黑木耳产业工厂化的自然气候, 社会环境, 经济条件等各个要素, 并且也迫切需要加强黑木耳生产。乌奴耳地区要想把黑木耳产业形成规模, 让当地农民真正得到实际利益, 就应该走工厂化道路。同时, 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可观, 对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由于市场对于黑木耳的需求量大增, 黑木耳正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潜力的产业。过去单纯的人工种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求, 只有发展工厂化养殖才能在不断翻涌的经济浪潮中扎稳脚跟。乌奴耳地区存在着大规模的黑木耳生产能力, 具有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及迫切的必要性, 并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来看, 工厂化也会带来诸多方面的好处。

关键词: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二) [J].农业知识 (致富与农资, 2011 (4) .

[2]食用菌一棚多菌周年生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6) .

[3]食用菌生产的机械化技术[J].现代农业装备, 2004 (12) .

[4]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J].河南农业, 2011 (5) .

[5]向敏.发展有机食用菌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芽苗菜的工厂化种植项目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湿地松;芽苗造林技术;发展前景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俗名美国松、国外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属速生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耐低温,抗贫瘠。树型整齐,主干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叶针长15~20cm,3针1束与2针1束并存,颜色翠绿。为风景树、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绿化的首选树种。同时用于造林取材,10~15年便可成材。松脂产量多,经济价值高[1]。

1.特征特性

湿地松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枕木、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木材价值700~900元/m3。湿地松苍劲而速生,树型整齐,主干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中国已驯化成功达数十年,已在长江以南的园林、自然风景区、高速公路、铁道两侧得到普遍应用。在园林中行独植或丛植时,选用三至四年生大苗,在多雨的春季,带土团移植;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最好采用芽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8%以上。湿地松最为主要的特点是:对气温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湿地而生存;耐低温,抗贫瘠,树型整齐。湿地松适生最好的环境条件: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4~21.8℃,绝对最高温38℃,偶有达到41℃,绝对最低温为-17℃。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可种植。湿地松在中性至强酸性水土流失红壤丘陵地及表土50~60cm下为铁结核层排水不良的沙黏土地均生长良好。湿地松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的低丘陵地也能旺盛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地或者积水地则生长较差。湿地松为喜光树种,极不耐阴,抗风力较强[2]。根系有菌根与之共生。

2.湿地松芽苗造林技术

湿地松造林,一般采用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在此介绍一种新的造林方法——湿地松芽苗造林方法,即利用沙床培育湿地松子苗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该造林方法具有省工、省时、成本低、造林成活率高、简便易行等优点。

2.1湿地松芽苗培育技术

培育芽苗一般在临时温床上即塑料拱棚内进行。其工序是:先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场地),用新鲜的河沙做成宽1m、厚20 cm左右的沙床,沙床四周用砖砌成高25cm的围墙,砌围墙时不留缝隙。沙床建成后,用0.1%新洁尔灭水溶液5kg/m2或0.5%硫酸铁水溶液5kg/m2,对床面进行消毒。沙床做好后,应将湿地松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床面上,然后盖上经过消毒的细沙,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随即喷透水,种子播种后,用竹条在沙床上搭成宽1m、高0.5m左右的拱形架,盖上塑料薄膜,形成温室棚;同时在温床内放置温度计,以便掌握温床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如果芽苗移植量较大,还可以在2个小拱棚上再建1个大的拱棚,这样更容易控制温度、湿度,有利于培养湿地松芽苗,在培养芽苗过程中,应使床面始终保持恒温、湿润,床面温度始终控制在25~28℃,温床内温度高于28℃时,要揭开塑料薄膜降温,温床内温度低于25℃时,则要喷洒热水提高温度。在芽苗出齐之前应揭开塑料薄膜炼苗2~3d,并喷洒1~2次0.5%波尔多液或多苗灵300~400倍液以防止立枯病发生。当上胚轴停止高生长时,侧根尚未形成,即可将幼芽苗用来造林。

2.2芽苗造林

适时整地,应在上一年的冬季挖穴或抽糟,待穴或糟冻过1~2个月后,于翌年1-2月回填土入穴或入糟。挖穴整地规格是50cm×50 cm×30cm、抽糟整地规格是50cm×30cm×自然长度。造林密度可视工程类别或培育目的而定,可按2.5m×2.0m,也可按2.5m×2.5m进行配置。在进行芽苗移植前,应查看造林地上回填入穴或入糟中的土壤是否被雨水沉实,以及土壤干湿情况,如果土壤没有沉实或干燥,就要等雨后赶墒栽植芽苗。栽植时,一是芽移苗要小,只要能拿上手,就可以进行。种子由胚、胚乳、种皮、种脐、种脊和种孔组成,胚是包在种子内的幼小植物体,种子萌发实际上是胚生长和形成幼苗的过程,胚乳位于种皮与胚之间,是种子内储藏营养物质的部分,在种子萌发时供胚生长用。湿地松种子萌发时,胚轴迅速生长,从而把子叶、上胚轴和胚芽推出土面,当胚轴停止长高时,芽移效果最佳,此时芽苗的侧根还没有形成,营养来源于胚乳,适应性强,不需要炼苗,好拔、好栽、成活率高,同时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全天移栽。一旦种壳呈灯笼状,将脱未脱时,胚根较长,侧根已形成,胚乳中的养分消耗将尽,子苗移植后的营养主要靠渗透吸收,如遇到晴天高温或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地上部分因水分供应不足,失水萎蔫,超过临界值,就会死亡。此时的苗木抗性差,同时根长、难拔、难栽,还需要经常浇水,移植的成活率低[3]。二是移栽时,芽苗的根要充分与土壤接触。如移栽方法不当,就会出现子苗主根吊空死苗,影响成活率。首先在沙床中,把子苗轻轻提出,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盆(碗)内,并盖上潮湿的布(纸),送至造林山场备用,防止太阳曝晒;然后将穴中栽苗地方的土壤耙细、压紧,右手持竹签直插入土中,拔出竹签,形成缝隙;左手轻持子苗放入缝隙,右手持竹签,在植入子苗的右侧1.6~2.0cm处,竹签上端向右,下端向左,适当倾斜插入土中,并向右方挤至芽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移栽深度为芽苗基部的砂痕以上0.5~1.0cm。三是如果在晴天进行,就必须浇定根水,一般上山时,每人带1壶水,栽后在根部浇湿即可,确保初生根和土壤充分接触,以提高成活率。四是防止鸟兽的危害,严禁放牧。

3.造林效果分析

一是生长情况。2003年10月11日,对造林地上的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芽苗造林平均高为109.80 cm,平均地径为2.38cm,成活率为97.5%;容器苗造林平均高为59.3 cm,平均地径为1.3cm,成活率为98%;裸根苗造林平均高为57.1cm,平均地径为1.5cm,成活率为80%。二是成本核算。苗木成本:容器苗、裸根苗单价0.30元/株,芽苗0.05元/株(按湿地松种子500元/kg,出苗2万株/kg,培养芽苗的材料费和手续费计100元/kg),两者相比,单株成本节约0.25元,造林1830株/hm2,可节约成本457.5元/hm2,因工程和项目造林成活率要求高,单位面积成活率必须达到95%,一般情况下,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只能达到80%。为了达到工程和项目造林的成活率要求,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必须进行补植,需补植345株/hm2,补植的苗木费用为86.25元/hm2,因此利用芽苗移植造林可以节约苗木成本费457.50~543.75元/hm2。栽植成本:工程和项目造林栽植费用为915元/hm2,单株栽植费为0.50元,每个工日栽容器苗或裸根苗200~250株,芽苗移植每个工日可以移植2000~3000株,工效提高10倍以上,可节约栽植成本823.5元/hm2,因容器苗或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达不到95%,需补植,补植费为172.5元/hm2,因此利用芽苗移植造林可以节约栽植成本费823.5~996.0元/hm2。苗木运输费:视路程远近及海拔高度和坡度情况而定,苗木运输费用为容器苗>裸根苗,芽苗的运输几乎为0。因此,芽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容器苗和翌年生的裸根苗;且造林成本低,按国家项目造林和工程造林的标准要求,芽苗造林共计节约造林成本1281.00~1539.75元/hm2,并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工、不受天气制约等特点[4]。 [科]

【参考文献】

[1]唐志丁,陈武,赵军.湿地松造林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9-20.

[2]张连水,陈南州,罗水发,等.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51):32-34.

[3]姜景民,胡世才.湿地松育苗密度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8(2):199-204.

上一篇:秦庄中学教育督导评估报告下一篇:书店员工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