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水产养殖

2024-05-20

工厂化水产养殖(精选12篇)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1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民众的安全与幸福。近年来随着红心鸭蛋、致病福寿螺、致癌大闸蟹、有毒多宝鱼、毒虹豆和“健美赌”等一系列的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 也成为了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1,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多次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和“管”出来的, 要通过把住源头生产环境安全和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增强百姓对农产品质量的信心。

我国是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消费大国, 水产养殖量约占全球的6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渔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伴随着药物滥用、水环境污染等频频发生, 传统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3,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应运而生的工厂化养殖方式打破了传统养殖受季节、温度的限制, 是一种不受气候环境和生产场所影响、节能环保、节水省地、单位养殖产量和效益高的养殖模式[5,6]。“粗放式”的传统养殖方式向“精准化”工厂养殖方式转变并被逐步取代已是必然趋势[7]。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全程信息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通过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环境可控的工厂化养殖模式, 并利用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和“管”有机贯通, 探索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与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信息化, 对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为政府部门进行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平台,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系统设计

1.1 网络拓扑设计

为了保障应用系统的7×24 h不间断运行的要求, 采用专业应用服务器设计;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 配备了大容量备份存储设备;应用服务器通过信息中心网关实现Internet接入。由于信息中心网络在接入Internet前经过VPN设备, 对整个应用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

办公网与信息中心网络 (机房) 实现连接, 各办公室通过内部网络就可高速访问“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和“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所有外部经授权的用户通过单位网站的专用登录通道访问“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外出办公时, 因业务需要, 可以通过GPRS/CD-MA/3G无线网络进入Internet网络, 并通过VPN拔号接入企业内部网络, 访问“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网络拓朴图如图1所示。

1.2 技术架构设计

系统将建成开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系统将不同的多种业务应用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的Web应用程序采用J2EE架构开发, 可以跨平台运行, 通过XML技术提供可跨平台交换和移植的业务数据;而数据采集系统、视频监控和手持终端系统则采用嵌入式C++技术进行开发, 保证系统运行性能和通信稳定性。

“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基于JAVA的WEB技术开发, 应用软件系统参照我国信息化管理标准要求, 由网络、硬件, 软件等元素组成五个结构层面:安全的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 应用支撑层, 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基础设施层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施, 包括硬件、系统软件以及安全设施;数据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 数据层实现数据的安全存贮、交换和共享;应用支撑层集成了系统所需的通用组件, 这些组件通过拼装、组合构成了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 保证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速度;业务应用层建立在应用支撑层之上, 实现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单据录入与维护、流程处理、汇总报表、数据分析、发布和备份等具体业务;表现层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信息发布与反馈等功能, 是各个业务系统、用户权限以及信息接入的展现。

“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基于C++嵌入式技术的C/S结构进行开发, 系统主要由服务器软件、客户桌面应用软件、设备终端构成。

1.3 系统功能设计

1.3.1 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及上报, 生产履历中心, 标识生成及管理, 产品运输定位和信息识别及查询五个子系统组成, 如图3所示。

各子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1) 产品信息采集及上报子系统。产品信息采集及上报子系统是以RFID技术为基础开发完成的, 将产品生产、运输及销售等各环节采集的数据通过通信技术上报到数据中心, 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

2) 生产履历中心。该数据中心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 对活鱼生产档案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

该中心是实现活鱼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主要用于对水稻、花卉及活鱼生产履历信息的统一管理。依照活鱼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并在履历中心内记录产品的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养殖区记录、监测信息、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等, 构成生产监控和追溯管理的基础数据库。

3) 标识生成及管理子系统。系统的标识技术是由EPCglobal提出的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 分别是EPC (电子产品码) 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 以及信息发现服务 (包括ONS和PML) 。

该子系统通过将采集的产品信息及编码设计原则自动生成产品的RFID标识码。

本系统按统一规则生成的活鱼RFID标识码。

4) 产品运输定位子系统。产品运输定位子系统是基于GPS技术, 对运输的产品做实时定位跟踪, 方便记录及跟踪产品运输过程的变化情况。

5) 信息识别及查询子系统。生产、包装配送及销售等环节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器, 对产品信息进行采集、查询、记录及上报等。

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司网站查询产品溯源信息。

1.3.2 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见图4。

1.4 主要设备选型设计

1) 服务器主要选用性价比高的浪朝服务器。

2) DVR选用国内著名品牌海康威视。

3) 摄像枪选用红外型的, 不论白天或黑夜都能清楚浏览到视频图像。

4) 环境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一体化终端采用健坤自行研发和集成的产品。

5) 室内温湿度等传感器, 选用如昆仑工控等国产成熟产品;水质检测传感器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选用进口设备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6) RFID手持读写设备选用采用WINCE系统的设备, 方便软件开发。

7) 考虑到郊区雷多, 所有室外线路或远程的室内通信线路采用光纤, 选用4芯多膜光纤。

2 示范应用

为了验证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与可追溯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成果在韶关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装和使用。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系统包括生产过程视频监控、室内环境和水质监控。室内环境和水质监控采用先进的在线检测设备进行建设, 检测设备由免维护的不锈钢或合金材质传感器组成, 并直接与计算机工作站进行连接, 实时记录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且根据鱼类所需的最佳生长环境, 进行智能化分析和精准调节, 实现异常报警等功能。同时计算机工作站将所采集的数据包括视频、室内环境和水质信息上传到公司网站, 构建基于WEB的网络远程监控系统, 如图5所示。

工厂化水产养殖可追溯系统建设主要采用RFID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构建水产养殖从孵化、育苗、长成、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批次及相关信息管理, 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各阶段的人员资料、饲料采购与喂养、疫病用药与防疫 (疫苗资料) 管理。系统最终使用RFID标签实现产品包装、运输和销售。

通过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与可追溯体系的应用, 实现了水产品“产”与“管”的良好衔接, 把住了生产环境安全关, 为韶关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出安全的水产品提供了保障, 并实现了公司的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有利于公司品牌建设,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厂化养殖方式成为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途径, 已逐渐发展为现代水产渔业的主要方向。通过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工厂化水产养殖质量全程监控与可追溯体系, 实现了水产品从孵化、育苗、长成、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和可追溯, 既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化奠定基础, 又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与“管”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孙波.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 2011.

[3]史兵, 周炯如, 蒋建明.基于可溯源技术水产养殖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 18 (11) :2536-2538.

[4]张立宝.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07.

[5]林群, 王琳, 黄修杰, 等.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9) :132-134.

[6]任华.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中的成本分析与控制[J].河北渔业, 2011 (10) :45-46.

[7]徐凯, 张秋菊, 李克修, 等.基于ZigBee的水产养殖在线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 2012, 38 (4) :67-69+72.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2

乐亭县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及展望

1乐亭县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 乐亭县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5月,海水养殖场利用该场育苗室春季育苗后的`闲置期,进行了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尝试,养殖面积400m2,放养牙鲆鱼苗1.2万尾,经过科学管理,创产值40万元,效益20万元.全县有13家生产单位,利用育苗室闲置期和新建改建的养殖大棚进行牙鲆鱼养殖,养殖面积5644m2,放养鱼苗28万尾,创产值760万元,效益350万元.牙鲆鱼工厂化养殖的成功,为全县育苗室的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渔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因此,全县掀起了工厂化养殖的高潮,全县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9929m2,养殖品种也由过去的单一养殖牙鲆,发展到养殖牙鲆、河纯、鲟鱼、对虾等多品种养殖其中牙鲆鱼工厂化养殖面积20529m2,使牙鲆鱼工厂化养殖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全县工厂化养殖累计投资已达3000万元,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一项产业,成为县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 者:张志强 王宝良 赵尚民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水产局,063600刊 名:河北渔业英文刊名:HEBEI FISHERIES年,卷(期):2002“”(2)分类号:F3关键词:

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试验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1. 养殖设施

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成试验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养殖车间内进行,选取养殖池4个,每个养殖池面积为48米2,池深1.5米,池塘底部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清池。车间内安静,保温性能良好,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透明清澈、无污染,呈弱碱性,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每个池塘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和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地下水通过曝气池后由于地势差自动进入试验池塘,通过提降闸板可控制水体流量和池塘深度;池塘另一端设置上下两个排水口,分别排放漂浮污物和沉积污物。养殖期间池塘水体交换量达到每小时3~4次。

2. 试验鱼种

试验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大规格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平均规格35克/尾。

3. 药物清塘

2013年6月10日,各试验池用含氯30%的漂白粉20毫克/升彻底杀菌消毒,4天后冲洗干净并加注新水。

4. 鱼种放养

2013年6月15日,进行河鲈鱼种放养,鱼种入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鱼种入池后,每池用50克三宝高稳维生素C全池泼洒,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5. 饲养管理

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鱼,冰鲜鱼规格控制在河鲈体长的1/3左右,用塑料瓶等敲击池壁发出声音进行驯食。原则是每次投喂面积要大、投喂量要少、投喂时间要长,日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5%,每天投喂两次,每次用时应不少于2小时,驯化持续7~15天。驯化结束进入正常投喂阶段,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6时,投喂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少投,当抛出的饵料鱼吃完、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等池中鱼下沉不再抢食时停止投喂。河鲈宜暴食,饵料鱼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次投喂量为河鲈体重的2%~8%,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根据鱼的大小、摄食情况、活动状况等灵活掌握。

6. 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是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一项关键技术。养成期间每天检测水质,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水质。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进水量,尤其河鲈饱食后注意加大进水量。随着河鲈的生长,试验塘的水位从80厘米逐渐增至1.2米,同时水体交换量由2次/小时增加到4次/小时。整个养成过程中池水溶氧量要始终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使河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养成池的水化学指标检测情况见表2。

7. 日常管理

养殖试验期间,每7~10天清理残饵、粪便等污物1次,注意对池壁和池底进行刷洗,使池内污物彻底排出。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等。投饵后观察鱼种的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情况,并对饵料鱼规格和投喂量进行调整。河鲈鱼种体长、体重测量情况见表3。

8. 鱼病防治

在河鲈工厂化养殖试验期间始终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放养前对池塘严格消毒,河鲈入池后全池泼洒三宝高稳维生素C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养殖过程中每10~15天交替使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和0.3毫克/升溴氯海全池泼洒消毒1次;每月投喂一疗程的大蒜素药饵,用量为2克/千克饲料,每次连续5天。由于预防得力,试验期间未发生河鲈大量死亡的情况。

二、试验结果

河鲈养成情况见表4。

三、经济效益分析

此次试验投放河鲈苗种8000尾,以1元/尾计,则成本为8000元;投喂冰鲜鱼8.1吨(饲料系数为4.2),按冰鲜鱼售价为3000元/吨计算,饵料成本为2.43万元;人工费4万元;水电、药物和其他费用3万元,总支出10.23万元。试验结束时收获河鲈成鱼3936千克,按市场价格50元/千克计算,产值为19.68万元,单位水体产值1025元。收支相抵,总利润9.45万元,单位水体利润492.2元,投入产出比1∶1.92。

四、分析与讨论

试验研究表明,河鲈成活率很高、生长速度极快,适合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关键技术是水质调控,原因如下:一是河鲈生长需要高溶氧水体,在溶氧量大于8毫克/升时其食欲最强,溶氧量小于5毫克/升时其食欲不振;二是河鲈养殖水体水温要适宜,在水温18~24℃时生长最快。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 邮编:250117)

国菜趣闻

巴西国菜:烤牛肉

烤牛肉是巴西上层宴客的一道国菜,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后臀尖、牛峰、牛排、里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泽不同,风味各异。你要吃什么,服务员便削什么到你盘中。上国菜之前,先上若干道烤“小菜”:烤香肠、烤鸡心、烤鸡腿、烤猪脊、烤猪排等等。客人们最好不要先填饱了肚子,因为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

丹麦国莱:“魔鬼太阳”

丹麦人爱吃鸡蛋糕与甜点,做出了风靡世界的丹麦奶酥。丹麦气候寒冷,肉类无腐败之虞,可以拿来生吃。丹麦最有名的国菜就是将生牛肉剁成泥状,上面放一个生蛋黄,与肉搅匀了用汤匙挖下来一口一口吃掉。这道菜叫“魔鬼太阳”,身价不菲,有人吃了这道菜可能作呕三日,但是丹麦人吃起来却津津有味。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4

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国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5吨,相当于蛋白质1.0~1.3吨。每年水产养殖常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减产、绝产几十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常是上百亿元,时常有养殖户遭遇绝产之灾。

但由于我国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体制严重滞后,水产品养殖之路异常艰辛。养殖水体不但污染严重,而且效率低下,根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推算,平均产量:海水养殖566 kg/667 m2(鱼类709 kg/667 m2,甲壳类214 kg/667 m2,贝类695 kg/667 m2,藻类1060kg/667 m2),淡水养殖314 kg/667 m2。换算成每平方米,如果鱼按每条0.5 kg,则海水每平方米仅养不到两条鱼,淡水勉强到一条。如果按水体计算,按水深1.8 m,则1.8 t水养2条海水鱼。国外,在水深0.5~1.0 m的情况下,养殖密度是25 kg/m2,相当0.5 kg/m2的鱼养殖50条,高的能达到75 kg/m2,是我国的25~75倍。饵料比约1.0:1.2,生长周期大约是我国的1/2。

如果中国走集约化工厂化循环养殖,就是在现有养殖面积,水体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能提高几十倍,饲料节约、年产量成倍的翻番,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中国大量使用冰鲜饲料,不但饵料比高,污染水体,并且带来水产品的疾病。疾病又迫使养殖户大量使用鱼药,造成“毒鱼”事件不断发生,出口受阻。我国使用冰鲜饵料400万吨/年,如果加工成鱼粉,相当于160万吨FAQ鱼粉,可生产1 000万吨饲料。如果冰鲜饵料比3.5~4.0的话,使用冰鲜饵料年产鱼100多万吨,而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则能达到800多万吨。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5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

一、对虾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工厂化反季节养殖南美白对虾

(二)项目单位:柳赞镇瑞达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

(三)项目建设地区和地点:曹妃甸区柳赞镇大庄河村 第二部分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一、对虾项目提出的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曾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写下辉煌的一笔,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带动了沿海地区育苗、饵料生产、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可是,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因此,水产工作者们一方面刻苦钻研对虾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浮出水面。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9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方虾、斑节虾、梭子蟹养殖、育苗、加工、销售、储藏、冷冻为一体的企业。2013年被唐山市政府命名为唐山市食品安全先进单位。

(二)生产规模

现已建成高标准立体化养殖厂房3万立方水体,120吨冷冻厂一座,沉甸池200亩,精养池130亩,1500米深度热水井2眼,大型沙滤罐4座,沙滤池8个,直接解决就业200人,带动农户140户,带动种养面积10000亩。

(三)采用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既然是海水养殖,那么海水就是第一生产力,拥有纯净达到一定盐度标准的海水是贯穿整个养殖过程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厂耗资一百多万元,从入海口深处采用管道的方式引海水入场,入场后进入沉甸池进行自然净化、沉甸,再进入沙滤罐进行过滤,接着进入沙滤池进行再过滤再沉甸,最后经过技术人员测量、检验后,再成为养殖用水,首先确保了海水的绿色、健康,再引入免疫力强、无疫病自身体质优良的母体进行孵化,投喂天然的无公害的饲料,以及人为的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的海产品保持最适合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违禁药物,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净水、投苗、配养、饲喂,并确保整个养殖过程绿色安全,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采用的管理措施

未来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内销。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产量中约70%在国内销售,国内对虾消费市场年均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对虾消费国。但我国对虾人均消费量较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区域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饮食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问题,对虾产品销售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国内对虾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健康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由“温饱型”逐步向“营养型”、“健康型”过渡,我国对虾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使水产食品加工业内销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产品价格调查

春节期间鲜活南美白对虾的价格在40-60元/斤。

二、对虾国内市场预测

我国对虾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使水产食品加工业内销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对虾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购买优质虾苗,缩短周期,提高产量,预防疾病,并主要面

3从福建厦门莱切尔水产种苗公司购入0.7-0.8cm的虾苗,于 2013年9月15日每水体放养虾苗350-400尾,合计200万尾。

三、养成期间管理

放苗后前10天投喂虾片,每天投喂8次;第11天到30天投喂卤虫,每天投喂6次;30天以后投喂卤虫和虾饵料,每天投喂4次。

养成期间采用罗氏鼓风机加气石的组合进行连续充氧,每日定时测水温、盐度、NH4+_N、NO3-_N、NO2-_N、D.O、pH值等水质指标,另外,定期清理池底的粪便、残饵。养殖用水根据水质情况换水。第六部分 投资概算

一、建设内容

工厂化车间,三级净化池,基础设施、道路

二、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40万: 土地20亩,租金10万。工厂化车间1000万。基础设施230万。水利及道路100万。

人力招聘成本、营销成本200万。

三、资金筹措

自筹1000万元,贷款540万元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探讨 篇6

关键词: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优质鱼、虾、贝等水产养殖动物,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科学化的养殖生产方式。是集土建工程、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和社会经济学等现代科技于一体,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质、水流、水温、投饵、排污、疾病预防、水处理及循环使用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监控,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且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从而达到养殖对象的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方式。下面就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一些具体问题探讨如下。

1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均是以污染水环境和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的,主要体现在: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的残饵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的快速富营养化。随着养殖水域富营养化日益加重,原生动物及有毒、有害藻类加速繁殖,造成病虫害增加,因大量使用药物控制病害又会造成附近水域的病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日后发生相同疫情时,按以前的方法很难或根本无法控制疫情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水环境的污染又是水产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随着水环境的污染,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由此导致养殖对象病害频繁发生,传统养殖方式下为改善这种状况,常采用增加用药的办法,但过量用药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首先是质上的矛盾,就是水产养殖自身需要优质的水资源与传统水产养殖不断污染水环境的矛盾。传统养殖方式排放水一般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域,造成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在水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养殖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又是量上的矛盾,传统水产养殖的成功大多是以加大水交换量为前提来实现的。以传统工厂化流水养殖为例,每天的水交换量平均在300%到500%左右,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是不可再生的地下水,尤其是地下淡水资源大量、过度开采利用于水产养殖,这会对子孙后代的饮水安全问题造成巨大影响,这将是得不偿失的。

从长远来看,传统养殖方式自身已经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鉴于以上传统养殖方式的弊端和今后对优质水产蛋白原不断增量的要求,传统养殖方式被新型养殖方式取代已是必然趋势并已迫在眉睫。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个省水、省地、高产量的生产工具,在资源需求、生产能力、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养殖方式所不能企及的,主要体现在:

养殖用水可以循环利用,换水量少,可利用较低质水源,土地占用少,易于控制生长环境,养殖密度高,单位面积产量大,水产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快。笔者曾于2011年至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一座1万m2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了半滑舌鳎养殖。由于养殖场地理位置的原因,海水扬水站设在了送水路的最末端,上游所有养殖场的养殖废水都排到这条送水路,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极不稳定。就是用这样的海水兑了一半地下淡水后,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每日换水量10%左右,鱼苗放养密度是传统养殖方式的2倍,自5 cm的鱼苗开始养殖9个月后,头鱼已经长到了900 g,取得了非常好的养殖效果,这种养殖效果用传统养殖方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饵料利用率高,排放的废水废物少,能集中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或极少污染。

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已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渔业中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必将是今后渔业发展的方向,也必将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节水、环保的优势会越来越体现出来,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防止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循环水养殖生产的水产品优质健康,品质有保证,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品牌价值也将会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前景应十分看好。在新时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推进养殖方式变革,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成必然并已迫在眉睫。

2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前期投入资金过大,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

2.2 技术问题

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高的设备研制和系统技术开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快速发展。

由于部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位缺少与先进养殖系统相配套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养殖不成功,经济亏损,致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说缺少与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相配套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制约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措施

3.1 政策资金层面

根据国情,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可以借鉴渔业发达国家在立法上的经验,逐步对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征收资源使用费,对排放的养殖污水征收污水处理费。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鼓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推广,对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给予政策倾斜,限制并逐步禁止养殖废水随意排放。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分步开展现有传统水产养殖车间的改造,探索将是否配备使用循环水养殖设备,作为养殖生产单位申办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基地认证等的必需条件,逐步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促进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的节水、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工厂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前期投资巨大一直是制约循环水养殖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采用循环水养殖的企业大多数为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水产养殖企业,而对大部分中小养殖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使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大范围推广受到了制约。根据实际养殖情况,一方面,政府在对实力雄厚的大的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政策扶持的同时,条件成熟时,也应使中小水产养殖企业享受到国家政策的适当扶持。同时需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单位,因地制宜,优化系统,降低造价以解决前期投资巨大的问题。

3.2 技术层面

依靠现代科技,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循环系统性能。使其更加智能化,更加易于管理,净水效果更好。研制出养殖效果更好,养殖效益更高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项涉及水产、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很强的技術。在具备高性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能够熟练运用这套系统且精通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渔业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培养出更多精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渔业主管部门还可以主导建立有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使从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计、生产的企业、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加速推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15-08-10)

工厂化海水养殖驶入“升级”模式 篇7

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系统加强了脱氮除磷的效果, 投资与运行费用低、能耗小,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陆基海水养殖对近海环境的影响, 有效节约海水资源, 减少污水排放量, 减缓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目前, 该系统已在山东胶州、辽宁营口、浙江绍兴的3家企业中投入使用, 成本效益比达到了1∶5。

新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借用了人工湿地系统的原理, 把自然湿地进行改造加工, 以种植植物的方式自然吸收污染物。“这套系统由预处理池、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构成。外排水经养殖池排出, 依次经预处理池沉淀过滤后进入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正国说, “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大型藻类, 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种植米草, 基质材料从下到上依次填埋砾石、高炉矿渣、细砂。在人工湿地系统中,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从而实现了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去除和净化。”“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造价每立方水体约为400~600元, 而人工湿地系统造价约为240~300元。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的系统能耗约为0.014~0.018k W·h/m3, 而人工湿地系统能耗约为0.002~0.006k W·h/m3。”崔正国表示, “造价比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节省了约50%, 能耗相当于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 而且不用构建大型过滤和生物净化设备, 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循环水系统中种植植物, 成为人工湿地系统的一大亮点。“在海水中种植的植物需要很高的耐盐性。”崔正国告诉记者,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来吸收净化污染物。”

然而,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经济价值跟芦苇差不多, 如果大规模种植, 可以作为造纸厂的原材料, 但如果种植面积小的话, 除了作为循环水系统中的一部分之外, 经济效益较低。对此, 崔正国打算以耐盐蔬菜作为下一步“升级”系统的突破口。崔正国表示:“目前只是个设想, 我们打算以耐盐蔬菜替代现在的耐盐植物, 既可实现人工湿地系统的循环处理, 又可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 与市场接轨, 为企业增收额外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农业、加工业等产业提供一个新的种植模式。”

“传统的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已经"流行"了近20年, 要想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还需要继续优化系统。比如解决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等问题。”崔正国告诉记者。目前来看, 低成本和低能耗是新系统占领市场的“法宝”, 由于养殖水没有具体的排放标准, 所以如何培养企业更换系统的积极性成为产品推广的重点。崔正国表示:“系统升级后, 我们打算将水处理系统与养殖系统连接起来, 进一步提升水产品的养殖密度, 进而提高产出比, 扩大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积极性。”

刺参工厂化养殖生产性试验 篇8

1 养殖设施及苗种来源

1.1 设施

试验使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设施。试验池、高位池均为砖混结构,露天蓄水池为土池。供水、供气、供电、控温、控光等系统配套齐全。

试验用172只试验池,总面积计4 241.95 m2,分布于4间车间。各栋车间基本情况列于表1。

注:正方形池,边角1 m处抹角,池底为锅底型,池边深为0.6 m,池中间深为1.0 m;长方形池,池底为平底型,池深为1.0 m。

露天蓄水池2个,面积共为20×667 m2。北1号、北2号车间室内最北端各设有2只容积为121.0 m3 (5.5 m×5.5 m×4.0 m)的高位池,南1号、南2号车间最南端各设有一只容积为36.75 m3 (3.5m×3.5 m×3.0 m)的高位池。

配备水井12口,井径0.6 m,深度30 m,每小时最大供水量可达65 m3。使用功率为7.5 kW潜水泵供水,流量:65 m3/h,扬程:25 m。每个车间有功率为2.2 kW空气压缩机供气,供气量为0.33 m3/min。

1.2 苗种

苗种来源于山东长岛海参育苗场,采用干法恒温车运输,分4批次购进,每批次投放于同一车间。苗种平均规格为36.7头/kg,各栋车间苗种规格列于表2。苗种中规格最大的为26头/kg,规格最小为50头/kg。

2 主要技术和措施

2.1 泡池消毒

试验前刷池进清水浸泡1周,苗种放养前1天用20×10-6浓度漂白粉浸泡试验池12 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晾12 h待用。

2.2 搭建参窝

参窝使用圆形塑料筐,试验池消毒时,将塑料筐一并放入消毒、清洗,然后底朝上呈梅花型排列,参窝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2。

2.3 进水、换水

试验用水主要为工厂化养殖大菱鲆排出的尾水,养殖大菱鲆尾水供应不足时,适当补充井水。试验池进水(池边)深度为0.50 m。每天上午换水1次,结合刷池清污排净池水,注入新水。

2.4 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为6月15日至6月16日。苗种放养重量原则按照1.5 kg/m2。为便于操作,规格为28.25m2池的实际放养量为43 kg,规格为13.20 m2池的实际放养量为20.0 kg。放养苗种总重3 609.0 kg,苗种平均规格为36.7头/kg,放养苗种总数为132 359头。各车间放养情况列于表2。

2.5 分池疏苗

刺参放养一个月后开始分池。分池原则为:养殖池载参量达3 kg/m2时开始分池,分池后池内载参量不超过2 kg/m2。分池疏苗的同时,划分规格,分级饲养,逐渐扩展规模。试验过程中,每车间留有3~5只池用作海参分池及倒池用。

2.6 饵料投喂

主要饵料为海藻泥和海参配合饵料,辅以适量的酵母粉、海参多维低聚糖、螺旋藻等。每日投喂量为:海藻泥按体重的2%~10%,海参配合饵料按体重的0.5%~2%。投喂方法:海藻泥提前1~2 h浸泡,海参配合饵料提前0.5 h浸泡,40目筛绢布过滤,混合对水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投喂。投喂时间为刷池清污、进水后。

2.7 日常管理

每只试验池均匀排布散气石8个,试验过程中连续冲气。结合换水,每天上午刷池、清污1次。水池理化指标保持在水温(16±1)℃,盐度29±1, pH值7.8~8.4,光照强度500 lx。

2.8 起捕上市

起捕自2009年10月5日开始,到2009年11月10日结束。海参经3个多月饲养,当规格达到0.1~0.15 kg/头后,开始起捕上市销售。其起捕方法是:每次分池及换水清池时,捕大留小。挑选出达到商品规格的海参,集中专池饲养管理,用井水暂养净化,适时上市。

2.9 数据处理

各栋车间苗种规格为每批放苗时随机取样称重10 kg过数,计算每千克头数;平均放苗规格为放苗数量除以放苗重量,保留1位小数;放苗重量为每只池称重放入,并做好记录,放苗结束后相加每池放苗重量计算出总重量;车间放苗数量为放苗重量乘以放苗规格;放苗总量为各车间放苗数量相加。起捕商品重量、数量为每车间每次起捕商品刺参称重、过数并做好记录,试验结束后每次起捕量相加计算出总重量、总数量;起捕规格为起捕数量除以起捕重量。成活率保留两位小数。

3 结果

3.1 养殖情况

3.1.1 起捕情况

见表3,起捕销售商品规格刺参重量为12 178 kg,起捕数量为119 551头。其中,北1号车间起捕重量为2 791 kg,起捕数量为27 910头;北2号车间起捕重量为2 439 kg,起捕数量为23 902头;南1号车间起捕重量为3 516 kg,起捕数量为34 105头;南2号车间起捕重量为3 432 kg,起捕数量为33 634头。

3.1.2 养殖规格

起捕销售商品平均规格为9.8头/kg。其中,南1号车间饲养4个月,平均规格最大,为9.7头/kg;北1号车间饲养3.5个月,平均规格最小,为10.0头/kg;北2号、南2号两车间平均规格均为9.8头/kg,但南2号较北2号车间多饲养0.2个月。

3.1.3 单位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为2.87kg/m2。其中,南1号车间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3.66 kg/m2;北2号车间单位面积产量最低,为2.15kg/m2;其余南2号车间单位面积产量与南1号车间接近,为3.57 kg/m2;北1号车间单位面积产量为2.35 kg/m2。

3.1.4 成活率

养殖成活率为90.32%。其中,南2号车间成活率最高,为92.02%;北2号车间成活率最低,为84.49%;其余北1号、南1号两车间成活率接近分别为91.91%和91.80%。

3.1.5 增重倍数

刺参平均增重倍数为3.37倍。其中,南1号车间增重倍数最大,为4.09倍;北1号车间增重倍数最小,为2.95倍;北2号车间增重倍数为2.59倍,南2号车间增重倍数为3.99倍。

3.2 经济效益

3.2.1 销售收入

共起捕销售商品海参12 178 kg,总销售收入为262.91万元,平均销售价格为215.46元/kg。南1号、南2号车间销售价格最高,为240元/kg;北1号车间销售价格最低,为182元/kg。

3.2.2成本

总成本为151.60万元。其中,苗种费用为70.18万元,饲料费用为59.00万元,材料费用为1.02万元,小型机械费用为1.58万元,燃油、水电费用为9.62万元,劳务费用为7.20万元,养殖设施租赁费用为2.50万元(按半年折算),其他费用为0.50万元。

3.2.3 利润

总利润为111.31万元(如表4)。

3.2.4 生产率指标分析

平均单位面积产值为619.79元/m2,成本为357.38元/m2,利润为262.41元/m2。平均生产每千克海参获产值为215.46元/kg,成本为124.49元/kg,利润为91.41元/kg。投入产出比为1∶1.7。

4 讨论

本试验初始放养密度为1.5 kg/m2,较日照地区的初始放养密度要大的多[5,6]。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高密度集中放养,适时划档分池、疏苗分级养殖,不但能节约水电、饲料、人力、池口等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池口,开展多茬养殖。

工厂化养殖苗种一般需要放养较大规格的参苗,放养规格较小的苗种生长期相对较长[7]。本试验苗种平均规格为36.7头/kg,所以苗种费用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利润。

参考文献

[1]常亚青, 隋锡林, 李俊.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J].水产科学, 2006, 25 (4) :198-121

[2]沈辉, 陈静, 李华, 等.国内外海参养殖技术研究概况[J].河北渔业, 2007, 162 (6) :3-6

[3]张春云, 王印庚.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J].海洋水产研究, 2004, 25 (3) :89-97

[4]李成林.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刺参养殖的关键技术[J].齐鲁渔业, 2008, 25 (9) :8-9

[5]宋锋, 孔祥青.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技术[J].齐鲁渔业, 2007, 24 (10) :27-29

[6]丁天宝, 李玉伟.利用大菱鲆养殖设施养殖刺参技术简介[J].中国水产, 2008, 10:52

刺参夏眠及其工厂化养殖调控技术 篇9

高温胁迫容易导致刺参发生病害和死亡[4],夏眠后体重明显减轻。因此,夏眠是影响刺参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解决刺参夏眠所引起的停食、失重等问题,是刺参养殖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对刺参夏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学水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向刺参夏眠的分子机理方面发展,但始终都缺乏实际应用性研究和生产性试验。鉴于刺参夏眠的相关研究工作将对今后开展刺参工厂化养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刺参夏眠的关键问题及其工厂化养殖调控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刺参夏眠时间和临界温度以及主要诱导因子

刺参在我国沿海自然分布北起辽宁,南至江苏,江苏连云港是刺参在我国自然分布的南界。在此区域内,刺参进入夏眠日期因地域而变,自南向北日期依次延后:山东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辽宁半岛沿海刺参进入夏眠的日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或中下旬,各地结束夏眠的日期一般都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之间,夏眠经历的时间为2~4个月不等,大约为100 d[3,5,6,7]。表1是我国不同地区刺参夏眠温度阈值。在此期间刺参生长停止,甚至出现负增长[3]。

当水温高于一定温度时,刺参便进入夏眠。刺参夏眠临界温度根据判断依据、刺参品种、刺参体重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在刺参工厂化养殖过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刺参的体重合理调节养殖水温,才能增加刺参养殖效益;不同地区的刺参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刺参苗种的选择和驯化在刺参养殖,特别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诱发刺参夏眠的原因,学术界仍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夏季高水温是造成刺参夏眠的原因[3,8,9,10];有学者认为繁殖活动是诱发亲参夏眠的原因[11]。因为未进入成熟期的刺参也发生夏眠,所以繁殖活动不应视作诱发夏眠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夏季较高的水温是刺参进入夏眠的主要诱因;积温和食物缺乏只是刺参的基因和高水温诱发刺参夏眠的中间环节。此外,陈宗尧等[11]和李馥馨等[9]对刺参亲参的夏眠诱因存在争议。因此,降温饲育是否可以解除亲参夏眠,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缩短夏眠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报道,刺参工厂化养殖中利用深井海水度夏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12,13]。

2刺参夏眠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2.1体重和体壁营养成分的变化

刺参进入夏眠后停止摄食。为了维持基本的生理代谢,刺参在夏眠期间必须消耗自身贮存的能量物质,所以刺参在夏眠后体重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由于刺参规格、试验温度、试验日期的不同,学者得出了刺参在夏眠期间体重减轻程度的不同结论,经60 d夏眠后,各龄刺参的失重率在30.4%~52.8%之间[3,14,15],但刺参在夏眠期间体重减轻的规律性仍未得到很好揭示。

刺参的体壁由上皮组织和真皮结缔组织构成,营养成分丰富,其中含有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糖和粗脂肪,还包括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16,17],是刺参的主要食用部分。董云伟等[4]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体成分有显著影响。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季节变化明显,在夏眠期间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总糖、总脂比夏眠前有所下降但含量仍很高;水分和灰分含量降到一年之中最低值;氨基酸总量在夏眠前后变化显著,夏眠结束时达到最大值;脂肪酸总量没有太大变化[18]。根据刺参夏眠期间体壁营养成分变化,可以得出刺参在夏眠期间的能量消耗来源,为进一步研究其夏眠机理奠定基础。工厂化养殖可通过消除夏眠来缩短刺参养殖周期,但同时是否会对其体壁成分造成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消化道和消化酶的变化

肠道退化、萎缩是刺参夏眠期间的主要特征之一[6]。夏眠后期刺参消化道直径和长度退化非常明显[19];刺参消化道长度和体长之比值在夏眠期间下降非常明显[6]。从组织结构上来看,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的皱襞减少,绒毛和微绒毛脱落、变短,前肠分泌颗粒消失,后肠分泌颗粒减少[20];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退化可能是肠壁细胞凋亡引起,这一过程受多基因调控[21]。

刺参属沉积食性,其消化道内含有多种消化酶,与其食物的多样性相适应。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在每年的5月份达到最大值,在6—11月份活性逐渐降低,最小值出现在11月份[6]。

2.3能量分配、能量代谢及基因调控的变化

刺参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于自身能量的分配差异较大,夏眠前后更为明显。在夏眠临界期,排粪能与正常生长期基本相等,而呼吸和排泄耗能显著增加,在总能量不变的条件下生长能降为负值;在夏眠期,刺参停止摄食,其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7,22]。离子泵蛋白调控是夏眠期间动物能量代谢调控的重要内容,刺参夏眠期间除V型质子泵A亚基(V-ATPase,A)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外,钠钾泵(Na+/K+ATPase)、质网膜钙离子泵(SERCA)和V型质子泵B亚基(V-ATPase,B)蛋白基因表达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21]。刺参在夏眠期间基因表达调控明显,参与各项生命活动的非看家基因受到广泛抑制;这是夏眠刺参代谢减退等生理生化调整的重要调控机理[21]。

刺参在夏眠期间停止摄食,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必须利用贮存的能量,从而导致其体重的减轻。刺参在夏眠期间能量利用对策的改变,有利于提高其在自然生态位中的竞争力和种族繁衍的能力。

2.4免疫指标发生变化

刺参体腔位于体壁和消化道之间,腔内充满体腔液,内含体腔细胞和免疫酶,是刺参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Wang F Y(王方雨)等[23,24]发现,升温胁迫使刺参体腔细胞吞噬活性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水平降低,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增强;在夏眠时期刺参体腔液细胞总数显著下降,体腔液内免疫相关酶类均在8、9月份达到最高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在8月下旬和11月下旬显著升高,而多巴胺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刺参在夏眠期间体腔细胞数量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体液免疫相关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髓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活性升高,表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在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退化,自身供能有限,导致刺参自身的免疫系统平衡被打破,这是高温季节刺参养殖易暴发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增强刺参在夏眠期间的免疫力,可以通过降温饲育解除刺参夏眠,能够减少刺参疾病的暴发,增加刺参养殖成活率,这也是未来刺参研究的新领域。

2.5热休克蛋白的变化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分子伴侣,具有防止蛋白折叠,重新折叠变性蛋白,以及水解变性蛋白的作用;是生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生理适应策略之一[25]。热休克蛋白可以反映生物对外界温度变化的应激性。经过高温驯化后的刺参在正常温度和热激条件下体内热休克蛋白70基因mRNA的表达量都比普通刺参高[26],而高温胁迫使刺参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量上调[27]。Ji T T(纪婷婷)等[28]发现,随温度升高,刺参体内热休克蛋白表达量上升;当刺参进入夏眠状态,热休克蛋白表达量下降。这些变化均是刺参对高温胁迫的生理适应。

3刺参工厂化养殖及环境调控策略

2010年我国的刺参养殖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超过300亿元[29],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渔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刺参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方式有:潮间带建池养殖、浅海底播、浅海围网养殖、沉箱养殖、筏式养殖,以及刺参与其他品种混养等[30]。由于养殖方式粗放、饲育条件可控性不强,经常出现水质污染、病害暴发等问题,造成养殖刺参大规模死亡,导致成本上升、效益下降。2003—2004年,仅山东和辽宁两省的刺参养殖业就因病害损失20多亿元人民币[31]。

为了应对病害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地区借鉴工厂化鱼类养殖的经验开展了刺参工厂化养殖试验,利用工厂化养殖大棚和地下深井海水养殖刺参。该模式使用常流水和充气增氧,养殖水体小,管理方便,放养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掌握上市时间。至2010年,海水工厂化养殖产量仍不足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29];发展刺参工厂化养殖前景广阔,同时也需要更多科技支撑。

3.1养殖水温控制

由于刺参在冬季水温低于5 ℃和夏季水温高于20 ℃均不摄食,池塘养殖每年只有6~8个月是刺参正常生长期。刺参的这一特性导致其养成周期延长,增加了养成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控制养殖水体温度是刺参工厂化养殖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在养殖大棚设计和建造时,对屋顶、外墙和门窗均采取保温措施,将有利于夏季和冬季室内温度的稳定。当海区水温在10~15 ℃[1]时,进水采用自然海水;当自然海水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利用地下深井海水与地表海水调配,使养殖水温保持在刺参的最佳生长温度范围,缩短刺参休眠时间、延长生长期,以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在没有深井海水的情况下,养殖场可用锅炉、制冷机和海水源热泵来调节养殖水温,但养殖成本较高[32]。

3.2养殖水体的光照调节

光照度和光照周期交互影响刺参的生长,刺参在光照周期为14L∶10D、光照度为2 000 Lux的条件下,食物转化率高,特定生长率快[33]。在刺参工厂化养殖中,养殖车间的调光可采用车间屋顶采光带调光、窗户光幕和天棚光幕等方式调节[32]。也可利用草帘加盖养殖大棚的方法调节光照,这种方法造价不高且实用性强。草帘覆盖在透光性较强的养殖大棚之上,根据一年四季光照度的不同,将草帘间隔卷起或覆盖来调节光照度。为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在早晚时卷起少量草帘,中午时间全部覆盖。其他时间可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卷起或覆盖草帘,将光照调节在适合刺参生长的光照范围内,并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刺参生长[34]。

3.3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

在开展养殖前,要对养殖海区地表海水与地下海水进行水质检测,以确保养殖用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厂配备砂滤罐、泡沫分离器、臭氧发生器、紫外消毒器、曝气机等养殖用水源水处理设备[32],可以保证养殖用水安全。刺参养殖池必须满足溶解氧>4~5 mg/L[35],采用工业用液氧增氧方式可迅速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可以增加刺参工厂化养殖密度。刺参为狭盐性生物,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36]。可以利用工业海盐和淡水在车间配水池内调节养殖用水盐度,使其保持在25~30,有利于刺参的生长。

3.4刺参养殖营养调节

海参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使得海参用饲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使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投喂鼠尾藻等藻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刺参养殖行业的发展;海参饲料已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37]。不同生长阶段的刺参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需求不同,如在饲料脂肪含量为3%的条件下,稚参、幼参、成参对蛋白的需求量分别达到28.79%、32.30%和35.49%[38]。所以,在刺参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配方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人工配合饲料因其具有配方科学、营养全面、利于吸收、减少发病、供应稳定、便于保存等特点,为工厂化刺参养殖所必需。在刺参养殖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人工配合饲料配方,有利于刺参营养均衡、快速生长。

3.5刺参养殖管理

刺参工厂化养殖管理主要包括5个部分:倒池、分池、饵料投喂、换水、巡视。正常情况下,为了避免池底污物积累,每半个月倒池1次,用高锰酸钾对原池消毒。为了防止刺参生长导致养殖密度和个体差异过大,需要1~2个月筛选和分池1次。饵料投喂每天2次,投喂时要定时定量,根据不同养殖时期刺参体重比率投喂饵料。残饵和粪便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因此养殖池需要每天换水,换水量大约为养殖用水的40%左右。另外,还需要每天5~7次巡视养殖池,观察刺参的状态、摄食情况以及粪便,发现异常尽快找出原因并妥善处理。

3.6刺参工厂化养殖案例

山东招远市利用大棚控温养殖3~5 cm的幼参,养殖16个月后平均体重达到201 g,最大个体达到375 g,养殖成活率达到81%以上[39]。江苏赣榆县使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设施,利用大菱鲆养殖排出的尾水养殖刺参,养殖4个月,刺参平均增重3.37倍,成活率达到90.32%[13]。大连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在2006年就开展了刺参循环水养殖,循环水系统占地面积约250 m2,总水体1 000 m3,可保证2 000 m3水体的育苗车间进行水循环,每天减少用水2 400 m3,刺参幼体各阶段的变态率、生长速度及幼参成活率都提高20%左右,能源等开支显著减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0]。

4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表明,高温是诱发刺参夏眠的主要原因。在高温时节利用降温饲育可以缩短或部分解除刺参夏眠。刺参工厂化养殖通过控制养殖水体水温的方法,缩短刺参的养成周期,这对刺参的品质是否会造成一定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在保证其肉质和风味不变的情况下开展刺参工厂化养殖才有意义。另外,北方地区养殖刺参在冬眠和夏眠过后,即每年的4、5月份和9、10、11月份分别有一个快速生长期[41],这是否与刺参休眠过程有关,工厂化养殖的刺参是否也存在快速生长期,这些问题关系到工厂化养殖的总体出成率,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刺参养殖有别于鱼类养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养殖池空间利用率低。现有的几种刺参养殖附着基在室内使用都会带来种种的问题,不方便饲育管理。因此,有必要在现有附着基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和优化,研究开发新型高效海参附着基,使其具有稳定性好、水流通透性强、饲料承接性好、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从而实现海参高密度立体养殖。

黄粉虫工厂化规模养殖技术 篇10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 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 拟步行虫科, 粉虫属。其成虫体长约12~20 mm, 长椭圆形, 深褐色, 无毛, 有光泽。虫体含蛋白质56.58%, 脂肪28.20%, 此外, 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16种氨基酸, 每100 g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74.9 mg, 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据测定, 1 kg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5 kg麦麸、20 kg混合饲料和1 000 kg青饲料的营养价值, 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是发展鱼、龟、黄鳝、罗非鱼、牛蛙、娃娃鱼、蝎子、蜈蚣、蛇等特种动物养殖的理想蛋白饲料。黄粉虫作为绿色食品, 人可食用, 常吃黄粉虫, 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抗疲劳、延缓衰老及降低血脂, 促进胆固醇代谢功能。黄粉虫的饲养技术并不复杂, 且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 养殖效率高, 投喂2.5 kg麦麸就可收l kg黄粉虫。经过多年养殖实践对其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条件等均已了如指掌, 本文就黄粉虫工厂化规模养殖技术进行了较详实论述, 以供广大黄粉虫饲养者参考借鉴。

2 黄粉虫的形态

黄粉虫属全变态昆虫, 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2.1 卵

长1~1.5 mm, 直径为0.5 mm, 长圆形, 乳白色。卵壳薄而软, 极易受损伤, 外有白色乳状粘液。卵一般由成虫产成一直线, 最终集片, 少量散产于饲料中。

2.2 幼 虫

一般体长25~35 mm, 宽约3~5 mm, 前后粗细基本一致, 呈圆筒形。体壁较硬, 黄褐色, 有光泽, 有13节, 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 腹面淡黄色。幼虫期大约120 d左右, 可分为四个时期:小幼虫 (0~1月龄, 长0.2~0.5 cm) 、中幼虫 (1~2月龄, 长0.6~2 cm) 、大幼虫 (2~4月龄, 长2.1~3.5 cm) 、老熟幼虫 (化蛹前) 。幼虫蜕皮8次后眠食, 不再运动, 成为老熟幼虫, 侧卧于盒内待变。

2.3 蛹

长约15~19 mm, 乳白色或黄褐色, 无毛, 有光泽, 鞘翅伸达第三腹节, 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 腹部背面两侧各有一较硬的侧刺突, 腹部末端有一对较尖的弯刺, 成“八”字形。腹部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节的乳状突, 雌蛹乳突大而明显, 端部扁平, 向两边弯曲。而雄蛹乳突较小, 端部呈圆形, 不弯曲, 基部合并, 以此可区别雌雄。

2.4 成虫体

即甲壳虫, 俗称蛾子, 具有生殖力, 成虫阶段为黄粉虫的繁殖期。成虫刚刚蜕皮出来壳为乳白色, 头橘色, 甲壳很薄, 一两天后背部变为黑褐色, 腹部变为黄褐色, 椭圆形, 长约12~20 mm, 宽约6 mm, 体表多密集黑斑点, 无毛, 有光泽, 复眼, 红褐色。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 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足三对, 一对长在前胸部, 二对长在腹部, 成虫足长比幼虫长8~10倍, 每个足尖有2个钩爪, 足趾上有毛剌。背部有奇鞘翅, 末端圆滑, 后翅退化, 不能飞行, 但爬行速度快。

3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3.1 生殖习性

黄粉虫成虫期才具有生殖能力, 繁殖用雌雄虫比例为1:1。成虫寿命一般为20~100 d, 成虫羽化后3~5 d, 开始交配产卵, 一生中多次交配, 多次产卵, 每次产卵5~40粒, 每个雌虫一生可产卵50~450粒。产卵期平均22~130 d, 但80%以上的卵在1个月内产出。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

3.2 运动习性

成虫后翅退化, 不能飞行。但成虫、幼虫均可爬行运动, 极活泼。为防其爬逃, 饲虫盒内壁应尽可能光滑。

3.3 群居性和自相残杀习性

黄粉虫喜群居, 适于高密度饲养, 最佳饲养密度幼虫在60 000条/盘左右, 成虫在4 000条/盘左右。自相残杀习性是指成虫吃卵、咬食幼虫和蛹, 高龄幼虫咬食低龄幼虫或蛹的现象。自残影响产虫量, 此现象多发生于饲养密度过高, 特别是成虫和幼虫不同龄期混养更为严重。

3.4 对光的反应

黄粉虫长期适应黑暗环境生活, 喜暗怕光, 夜间活动较多。故黄粉虫适合多层分盘饲养, 以充分利用空间。

3.5 怕热不怕冷

黄粉虫成虫耐寒性较强, 在-15 ℃时不被冻死, 老龄幼虫可耐受~4 ℃, 而低龄幼虫在0 ℃时即大量冻死, 8 ℃时则开始生长发育, 16 ℃以下不再繁殖, 而冬眠, 在36~38 ℃虫子就会被热死。

4 黄粉虫工厂化规模生产的饲养技术

4.1 生产技术参数

黄粉虫各虫态适温为25~32 ℃, 相对湿度60%~80%。幼虫在0 ℃以上可安全越冬。10~15 ℃即可活动取食, 但代谢过程缓慢;25~30 ℃时, 食量增多, 活动增强。低于0 ℃或高于37 ℃则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可能。过高湿度达85%~90%时, 黄粉虫幼虫生长到2~3龄即大部分死亡, 成虫则易生病致死, 低于50%时, 产卵量大减, 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也能生存。黄粉虫各态最适温度湿度见表1。黄粉虫成虫繁殖时, 雌雄虫比例为1∶1, 一生中多次交配, 多次产卵, 每个雌虫一生平均产卵量276粒。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有很大差异。幼虫经8次蜕皮化蛹, 蛹期时间长短随温度高低也有一定差异。黄粉虫温度与生态史期的关系见表2。黄粉虫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小生态环境控制, 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密度, 必要时要采取调温控湿疏密措施来控制好小生态环境。

4.2 黄粉虫种的选择

在工厂化规模生产初次选择虫种时, 最好购买专业部门培育的或自行培育的虫种, 以后每养2~3代更换1次虫种。引种可引成龄幼虫、蛹、成虫, 但以引成龄幼虫为最佳, 运输也方便。选择成龄幼虫做虫种应注意:个体大, 3 500~4 000条/kg;生活力强, 幼虫爬行快, 对光照反应强, 喜欢黑暗。把虫子放在手心上时, 爬动迅速, 遇到菜叶和瓜果皮会很快爬上去取食;形体健壮, 虫体充实饱满, 色泽金黄, 体表发亮, 腹面白色部分明显, 体长在30 mm以上。买到成龄幼虫后, 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饲养盘中并添加新鲜菜叶即可喂养。

4.3 饲养场地及设备

4.3.1 饲养场地

工厂化规模生产黄粉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 但为了集约化管理, 最好相近连片, 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场地应选在背风向阳、通风好, 环境安静, 远离公路及化工厂的地方, 最适应农村安静的环境;饲养房的大小, 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通常以一间房20 m2, 养300~500盘为宜;所有房间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 粉刷一新, 以达到防鼠、灭蚁、保持清洁的目的;窗户用塑料布封好,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光线较暗;地面应平整光滑, 室内严禁放置农药及其他气味大的药品, 及时清除室内虫尸。夏季温度要能控制在33 ℃以下, 冬季如要继续繁殖生产时, 饲养室就需要装配上隔热材料、加温控温系统和通气排湿系统等, 将温度控制20 ℃以上。冬季若不需要生产, 可让虫子进入越冬虫态, 不需要加温。室内要设温度计与湿度计, 虫盘中央也需插温度计测温。

4.3.2 饲养设备

(1) 饲养盘。

饲养盘主要用于饲养幼虫, 工厂化规模生产必须要求饲养盘规格一致, 以便于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参数。饲养盘为抽屉状木盘, 长方形, 规格为80 cm×40 cm×8 cm的敞口盒。盒内壁应无钉眼、无缝隙、无虫钻痕迹, 边用1~1.5 cm厚的木板, 在四周镶上装饰板条或粘贴胶布固定好作光滑的衬里, 也可刷上油漆, 以防虫逃;底用三合板或纤维板钉严密, 刷上油漆, 以防虫咬;敞口面平行钉上40 cm×3 cm×1.5 cm的木条两根作支撑提手, 两提手间距42 cm。

(2) 饲养架。

采用三角铁焊接或方木连接而成, 单组规格一般为:260 cm×190 cm×40 cm, 层高12 cm, 行距11 cm, 具体高度依操作方便和房间高度而定, 一般2 m高可设计15层。通常将饲养盘放置于多层饲养架上, 也可不放于饲养架上, 而改为将饲养盘直接摞放, 即隔一盘摞一盘, 两盘上下间距离约10 cm, 每天不用移盘, 手伸入盘空间喂虫, 节省很多劳力。

(3) 产卵盘。

产卵盘主要用于饲养成虫, 放在饲养盘或接卵盘上, 供蛹孵化及成虫产卵之用。产卵盘规格比饲养盘缩小几cm即可, 一般多采用75 cm×35 cm×6 cm的敞口盒, 盒内壁也要镶光滑的衬里或刷上油漆;敞口面四周垂直于盒壁, 钉上正面朝里6cm宽的装饰板条;底部装钉铁丝网 (8~12目, 网眼孔径为2~3 mm) , 以便成虫将产卵管伸出产卵;装钉铁纱时要用厚3~4 mm的压条钉牢, 使铁纱底与接卵纸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以防成虫食卵;每个成虫产卵盘还要装配一个略大于底部、四框高仅1~2 cm的接卵盘 (或用饲养盘代替) , 上铺接卵纸一张接卵, 便于收集卵, 这样卵就不会受到成虫的危害, 而且也减少了饲料、虫粪对卵的污染。接卵盘也用纤维板和木条制成。

(4) 分离筛。

用于筛除不同年龄期的虫粪和分离虫子, 需要用几种不同规格的筛子 (筛网) 。筛子四周用1 cm木板, 底部用粗细不同的铁丝网制作而成, 筛边内侧也应有光滑带, 防止虫子外逃。12目、14目、16目的分离筛分别是用来分离不同龄段的虫子;40目、50目、60目的分离筛用来筛虫粪, 40目、50目中孔筛, 可筛大、中虫粪, 60目小孔筛, 可筛1~2龄幼虫粪;100目的分离筛则用来倒成虫。

(5) 孵化箱和羽化箱。

黄粉虫卵和蛹的发育是各生态史期中最长的, 为了保证其最适温度和湿度需求, 并防止蚁、螨、鼠等天敌的侵袭, 应配备孵化箱和羽化箱。箱与产卵箱的规格相同, 但内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上下两层, 间距离以饲养盘高度的1.5倍为宜, 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6) 其它设备。

温度计和湿度计、旧报纸或白纸 (成虫产卵时制作卵卡) 、塑料盆、喷雾器或洒水壶、镊子、放大镜、小扫帚等。

4.4 饲 料

黄粉虫常用饲料有四大类。麦麸米糠类:传统饲养的主要饲料;青菜类:专用青饲料 (如俄罗斯饲料菜、串叶松香草等) 、各种新鲜蔬菜叶或东瓜、西葫、土豆、萝卜和各种便宜水果等作为水分的补充;农作物秸秆、糠粉生物饲料类:各种农作物秸杆、糠粉、树叶、杂草等, 粉碎经过酵化处理制作成生物饲料使用;优质精料类:玉米面、花生饼粉、豆饼粉、芝麻粉、豌豆粉、鱼粉及糖果渣沫等甜食, 作为黄粉虫的饲料添加配比用。工厂化规模生产宜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来饲喂, 黄粉虫各阶段饲料配方实例见表3。总之, 黄粉虫饲料应多种多样, 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要充足。必要时可加入土霉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粉、蜂王浆等, 提高抗病力、提纯复壮种群, 加快繁殖生长。饲料中含水量保持在15%~18%, 若湿度过大, 加之粪便污染, 易使虫体患病。饲料要新鲜, 不霉不烂, 并且饲料要保持一定温度, 避免虫子食用过凉饲料。

4.5 饲养管理

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各阶段, 为了防止卵被雌虫吃掉, 蛹被幼虫吃掉, 应分龄饲养, 分期管理。

(1) 幼虫的饲养管理。

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段时间, 在孵化箱和饲养盘中饲养。一个孵化箱可孵化1~3个产卵盘筛出的卵卡纸, 但应分层堆放, 层间用几根木条隔开, 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孵化前先进行筛卵, 筛卵时首先将箱中的饲料及其它碎屑筛下, 然后将卵卡纸一起放进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卵上盖一层菜叶, 让虫子生活在麸皮、菜叶之间, 以保持适合的湿度, 任其自由采食。这样卵在孵化箱中10 d内即可孵出幼虫。幼虫期3日龄以前可不添加混合饲料, 原来的饲料已够食用, 但每天要适当喂一些切碎的白菜叶或瓜果皮。当原饲料基本吃光后, 要过一次50目虫筛, 将虫粪筛出, 幼虫仍放回箱内饲养, 并开始饲喂, 喂给3倍于虫体重的混合饲料或麦麸, 同时添加切碎的蔬菜、瓜果皮, 每2~3 d投喂一次, 5~7 d用50目或40目虫筛筛虫一次。随着龄期的增长, 食量逐渐加大, 至6龄左右, 因幼虫群体体积增大, 应分到两个饲养盘中饲养。饲养密度, 夏季每盘养虫量1.5~2 kg, 冬季可比夏季增加一倍。幼虫继续蜕皮长大, 大约50 d左右, 长至2~3 cm时, 颜色由黄褐变淡, 食量减少, 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 会很快进入化蛹阶段, 此时宜少量喂给, 每周只筛、喂一次。

(2) 蛹的饲养管理。

饲养盘中的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扩散, 寻找适宜场所化蛹, 为避免蛹被其它幼虫咬伤, 在化蛹初期和中期, 每天要检蛹1~2次, 把蛹取出, 放在羽化箱中。化蛹后期, 全部幼虫都处于化蛹前的半休眠状态, 这时就再检蛹, 待全部化蛹后, 筛出放进羽化箱中即可。由于工厂化规模生产要求保持各虫态发育进度基本一致, 因此, 挑出的蛹可按日龄不同分别放在撒有1 cm厚的粗片麸皮的不同羽化箱里羽化, 放蛹厚度以铺平1~2层为宜, 太厚会引起窒息死亡, 放蛹后每天要检查, 随时除去变黑、变红和软化的死蛹, 还要防止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 发现这种情况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蛹在饲料表面, 在20 ℃以上时, 经过6~7 d后就羽化为成虫, 在羽化过程中, 及时挑除死虫、伤残虫和羽化皮, 并贴上日龄标签。羽化后的成虫, 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 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

(3) 成虫的饲养管理。

成虫饲养的任务是使成虫产下大量的虫卵。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在投放成虫前, 先在箱底下垫上饲养盘或接卵盘, 再在盘上铺一张接卵纸, 让卵产在接卵纸上。箱内铺上一层1 cm厚的饲料, 这样才能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致于产在饲料中。在饲料上铺上一层于鲜桑叶或其他豆科植物的叶片, 使成虫分散隐蔽在叶子下面, 并保持较稳定的温度。然后再按照温度和湿度盖上白菜, 如果温度高、湿度低时多盖一些。在蛹羽化为成虫后的两个月内是产卵盛期, 在此期间, 成虫不断进食和产卵, 所以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 以提高产卵量, 延长产卵期, 每天喂养1~2次, 先均匀撒上麸皮或混合饲料, 厚约1 cm, 再撒上少量1寸长的菜茎或瓜皮, 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 随吃随放, 保持新鲜, 切忌不可过量, 以免湿度过大, 瓜菜腐烂, 麸皮受潮霉变, 致使成虫容易生病, 降低产卵量。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产卵时伸出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 将卵产到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每张接卵纸上可产5 000~15 000粒卵, 每3 d更换一次, 但在成虫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接卵纸最好每天更换一次。次序是先换接卵纸, 再添加饲料。成虫产卵盛期后, 雌虫逐渐衰老死亡, 剩余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所以, 3个月后应全部淘汰, 以免浪费饲料、人工和占用产卵盒。

(4) 卵期的饲养管理。

换收接卵纸时, 要将同一天换收的纸叠放同一个幼虫盒 (孵化箱) 内, 让卵自然孵化。10 d左右即可全部孵出幼虫, 然后将卵纸逐一抽出抖掉幼虫, 让其在孵化箱继续生长发育, 进入幼虫的饲养管理期。

(5) 管理注意事项。

①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 如非进入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杀菌消毒后进入。②黄粉虫在饲养过程中, 蟑螂、蚂蚁、老鼠等会与黄粉虫争食饲料, 也会咬伤虫体。如有蟑螂、蚂蚁出现时, 可用“神奇药笔”在其出没的地方划线加以预防。③室内严禁放置农药和其他异味大的药品, 也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④应及时清除死亡虫尸, 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⑤严禁在饲料中积水或于饲料盘中见水珠。

4.6 留种

优质的黄粉虫良种, 是提高成活率、孵化率、羽化率和产卵量, 延长产卵期, 促进高产, 缩短繁殖周期, 降低饲料消耗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从幼龄开始精心饲养管理, 减少喂养密度, 不断增加饲料和瓜、菜, 必要时可加喂维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粉、蜂王浆等提纯复壮种群, 加快繁殖生长, 从而饲养出肥大健壮、生活力强的良种。

4.7 黄粉虫病虫害的防治

只要保持养虫室的环境卫生, 严格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一般不会发生疾病。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 湿度过大, 粪便污染, 饲料变质, 都会造成患病率升高。若出现病害或霉变现象要及时拣出病虫、死虫, 杜绝传染, 同时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3×10~6漂白粉溶液喷洒养殖室消毒灭菌。黄粉虫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如下:

(1) 软腐病。

此病多发于雨季。发病后幼虫行动迟缓, 食欲下降, 粪便稀清, 最后变黑而死亡, 发病原因是室内空气潮湿, 饲料过湿, 放养密度过大, 清粪, 运输时用力过大造成虫体受伤。防治方法:发现软虫体, 死虫要及时取出, 清除残食, 停喂青料, 调节室内湿度。用0.25 g氯毒素或金霉素与麦麸子250 g拌匀投喂治疗。

(2) 干枯病。

虫体患病后, 尾、头部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病因是空气太干燥, 饲料过干。尤其冬季生炉子, 空气严重干燥。蛹是最怕干的, 湿度小, 蛹极易死亡。防治方法:空气干燥季节及时地投喂青菜, 在地面洒水, 蒸气, 设水盆降温增湿。

(3) 螨害。

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 它造成虫体瘦弱, 生长迟缓, 卵孵化率低, 繁殖力减弱。一般多发生于7~9月份, 气温过高, 饲料温度大, 料中有螨时易造成螨害。防治方法:严防饲料带螨, 有条件的均可将糠、麸隔水蒸20 min消毒。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降低湿度。特别是在夏季雨天湿度过大时, 尽量不投或少投过湿的青料。发现螨时, 及时把饲料拿到太阳下晒10 min灭螨。

5 黄粉虫的运输

在商品黄粉虫的销售、调运过程中, 经常会进行活虫运输。但黄粉虫在活虫运输过程中反复受到震动和惊扰, 不断地活动, 虫与虫之间互相挤压, 在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一袋10 kg虫子经1 h的运输, 袋 (箱) 中的温度可升高5~10 ℃, 会使大量虫子因高温而致死。因此, 在黄粉虫活虫运输中应注意选用适宜的包装、控制好装虫量以及掌一定的技巧。现将常用的运输黄粉虫活虫的方法简介如下:

(1) 箱或桶运输:

一般每箱或桶内装10 kg黄粉虫, 并掺入黄粉虫重量30%~50%的虫粪或饲料, 与虫子搅拌均匀。虫粪或饲料可减少虫体间的接触, 同时也可吸收一部分热量。

(2) 编织袋运输:

以编织袋装活虫及虫粪, 装至编织袋1/3处, 然后平摊于养虫箱底部, 厚度不超过 5 cm, 箱子可以叠放装车, 运输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如温度过高, 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气温在25 ℃ 以下时运输活虫, 可不考虑降温措施, 相反在冬季要考虑如何保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蓓琦, 吴锦藻主编.蛙类规模养殖关键技术[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曾中平, 丁学东主编.蛙鳖活饵养殖利用技术[M].中国人事出故社, 1994.

[3]刘楚吾主编.蛙无公害养殖综合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周天元, 赵淑芬主编.黄鳝高密度快速养殖技术[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11

目前河北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如池塘养殖、盐田汪子养殖,存在着集中上市价格低廉,占地面积大适合养殖的地域有限,病害交叉感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易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造成减产等劣势。尤其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产品安全性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南美白对虾育苗室反季高效可控工厂化养殖成了目前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育苗场闲置期间,通过对育苗室设施改造、饵料科学营养搭配、微生物制剂调水、分级放养等措施,实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全程高效生态可控,使对虾生长不再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干扰,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开发和利用了育苗闲置设施,又调节了市场供应,利润丰厚,为渔民找到一条致富的新门路。笔者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黄骅市大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反季养殖南美白对虾经验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1清淤、晾晒沉淀池

使用推土机清理池底淤泥,将淤泥清理至池埂上,并晾晒池底。

1.2进水

在9月中下旬选择大潮时进水,进水前先检测水质,水体检测不到氨氮、亚硝酸盐时可进水,尽量一次性将水进充足,保障能满足养殖三批用水。

1.3水体消毒

使用有效氯含量30%的漂白粉40~50 mg/L带水全池泼洒消毒。

1.4育苗室设施改造

1.4.1装置排水过滤棒池子内部排水口处装置排水过滤棒(见图1),过滤棒的筛孔尺寸分别为0.425 mm、0.85 mm、2.36 mm,依据苗的规格大小,适时置换适宜筛孔的过滤棒,以最大限度保证水中污物颗粒的通透性 。

图1排水过滤棒

1.4.2装置排水节门由于原有育苗池池深大都在1.4~1.6 m,工厂化养虾不同于苗种培育只需1.0 m即可,这给换水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池子外部排水口处装置排水节门(见图2),便于换水工作的操作。

图2排水节门

1.4.3布气石气石密度不应低于5~6个/m2,气石应与池底接触,便于将池底残饵、粪便等物质搅起,换水时及时排到池外,避免败坏水质。

1.4.4光照原有培育亲虾及苗种的车间光线比较暗,通过开设透光区(见图3)方式增加光照,使光照不低于1 000 lx,以利于藻类生长繁殖。

图3透光区

1.4.5通风由于冬季内外温差大,易于形成水蒸气,为保持车间内干燥,应设置通风装置(见图4)。

图4通风装置

1.5育苗池及工具消毒

1.5.1育苗池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30%的漂白粉50~100 mg/L带水消毒,浸泡24 h后冲洗干净晾干以备用。使用前再用1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冲洗干净后即可使用。

1.5.2工具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30%的漂白粉溶液100 mg/L浸泡24 h后,冲洗干净即可使用。

2分级放养

2.1苗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虾苗,虾苗要求个体大小均匀、体色透明、体表干净、无寄生生物和损伤;触须并在一起尖挺向前、尾扇完全打开、腹节较长;肠胃饱满,胃呈橙红色;在静止状态下大部分虾苗呈伏底状态,受到水流刺激后有顶水现象。

2.2分级放养密度及分级规格

2.2.1一级培养虾苗规格为1万尾/kg以前,放养密度为5万尾/m2。

2.2.2二级培养虾苗规格为1 500尾/kg以前,放养密度为5 000尾/m2。

2.2.3三级培养虾苗规格为250尾/kg以后,放养密度为500尾/m2。

3养成管理

3.1饵料投喂技术

3.1.1饵料科学搭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分阶段鲜活饵料和合成饵料搭配投喂,以提高虾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见表1)。

表1不同规格的虾苗饵料搭配方式

3.1.2.2饵料投喂区域轮虫、卤虫及虾片全池泼洒,合成颗粒料投喂区域为池子靠近走廊一端1/4处,此处便于观察饵料摄食情况。

3.1.2.3投饵量的依据标准投饵量理论依据值如表3所示。

表3投饵量理论依据值

实际投饵量应以日常观察为主,观察标准如表4。

表4实际投饵量的观察标准

3.2水质调控技术

3.2.1沙滤海水需经过沙滤,以便滤掉原生动物及大型藻类。

3.2.2养殖水盐度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前,养殖水的盐度为8‰~10‰;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后逐渐把养殖水的盐度调到20‰左右。

3.2.3盐度调节采用换水时加入高盐度水的方法提高盐度,日升盐度幅度不超过2个千分点。

3.2.4水温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前,水温为28 ℃;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后,水温为26 ℃,温差幅度为±1 ℃。

3.2.5换水量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前换水量在每两天10%~20%;虾苗规格为100尾/kg以后日换水量30%~50%。

3.2.6微生物制剂调水使用原则为有益微生物多元化,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交替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使之转化为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光合细菌调节水质,维持水体稳定的优良藻相和菌相。

nlc202309040620

3.2.6.1使用剂量含量为100亿个/g的枯草芽孢杆菌用量0.5 g/m2,含量为60亿个/mL的光合细菌(水剂)用量0.5 mL/m2。

3.2.6.2使用方法枯草芽孢杆菌为固体的需提前8 h激活,效果会更好。激活后按比例投到池里。光合细菌为水剂直接兑水全池泼洒即可。

3.2.6.3使用时间每日上午换水后使用。

3.3病害防控技术

每隔7 d使用三黄粉、大蒜素、免疫强体素交替拌饵连续投喂3 d,添加量为1‰。

4日常管理

4.1观察

4.1.1蜕壳时间观察蜕壳间隔时间变化是否正常,如有延时的现象,可能是营养、环境、疾病等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营养、投放微生态制剂等。

4.1.2触须、尾扇及体侧斑点每日观察触须、尾扇的颜色是否变红,触须是否有折断现象,体侧是否有褐色斑点,体色是否有发灰现象。如有可能为发病的先兆,应先测一下氨氮、亚硝酸盐、溶氧,再做一下细菌培养,尽量做到早发现提前预防。

4.1.3胃肠饱满度观察其胃内是否有食物及肠道粪便充盈情况,是判定投饵量的指标之一,投饵后50~60 min,虾苗饱胃率、半胃率达70%~80%为最佳。

4.1.4检查残饵每天至少检查2次残饵情况。投饵后60 min,使用抄网在投饵区检查是否有残饵,如有残饵下餐投饵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并分析有残饵的原因。

4.1.5有无死虾结合检查残饵检查是否有死虾,如果只是偶有死虾,其它虾苗正常,视为正常。如果每天都有死虾应分析一下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2操作及检测

4.2.1工具消毒烧杯、水瓢、排水过滤棒等常用工具,每次使用完后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消毒液为100 mg/L漂白粉溶液,消毒60 min。抄网、滤网等筛绢网布工具每次使用后放于阳光处曝晒。

4.2.2换水换水盐度差不超过2个千分点,温度差不超过1 ℃。对虾规格在100尾/kg以后,水排掉后应及时加起来,避免出现“乍池”现象。

4.2.3清洗沙滤池每隔5 d,清洗一次沙滤池,同时使用高锰酸钾对沙滤池进行消毒。

4.2.4检测各项指标每隔一天检测水体的 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

5收获上市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分批交错养殖,共养殖三批,每批养殖时间为90 d左右,出池规格为92尾/kg,总产量共1.15万kg,平均产量达到4.5 kg/m2,总收入80.5万元,去掉苗种费、饵料费、人工工资、水电费,纯收入为48.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5,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6分析与讨论

6.1盐度的调节

养殖前期保持水体较低盐度(8‰~10‰)有利于提高虾苗生长速度,可缩短生长期。养殖后期逐渐提高水体盐度到20‰,不仅能有效起到防病作用,还能提高对虾的口感和品质。据研究,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范围越小;盐度越高,氨氮的安全浓度范围越大。到养殖后期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所以后期提高盐度很关键。

6.2分级密度

水体的承载量是一定的,适时分级养殖,不仅能节省成本,控制消耗,更能提高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6.3可控上市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控制放苗时间、饵料投喂量、水体温度等措施,达到控制上市时间及规格, 追求利益最大化。

(收稿日期:2014-08-29)

工厂化水产养殖 篇12

日前,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课题“工厂化海水养殖成套设备与无公害养殖技术”中的子课题“工厂化养殖优化设计及关键水处理设备的生产工艺与产业化示范生产”在天津通过现场验收。项目组在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一座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由两个单阶段和两个三阶段两种跑道式室内工厂化循环水虾类养殖模式组成, 占地面积720 m2, 有效养殖面积403 m2。该系统运用颗粒旋分过滤技术、移动床生物处理技术和低能耗纯氧增氧技术等, 能耗低, 更能节约成本。养殖试验表明:系统水体氨氮维持在0.6~0.8 mg/L, 溶氧达到6 mg/L, 对虾养殖成功率达到100%。经现场随机抽样和测试, 对虾平均体长11.78 cm, 平均体重19.52 g, 每平方米平均产量6.3 kg。

上一篇:做好预习应注意的事项下一篇:大丰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