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

2024-08-23

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共11篇)

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 篇1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一周(第1课时)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一周(第1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教学 目标 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初一学生树立坐、站立、行走、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令行禁止的集体,并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 1、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身高情况,站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基 本 部 分 35 一、队列练习1、立正 教学重点: ①身体正直 ②重心上提 ③手臂位置正确 ④眼有神 2、稍息 教学重点: ①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②出脚方向和距离正确 ③重心在两脚之间 3、整齐:向右看―齐 教学重点: ①转头迅速一致 ②碎步调整看齐快 ③前后对正,左右一线 ④间隔跳高符合要求 4、报数 教学重点: ①报数准确迅速 ②声音短促宏亮 5、解散 动作要点:听到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6、集合 教学重点: ①快―全体集合学生跑步要快,基准学生和排头站位要快,看齐要快, ②静―集合时不说笑,不打闹, ③齐---左右看齐,前后对正看齐,队形整齐。 7、向左(右)转 教学重点: ①转体时上体正直,重心稳。 ②轴心脚明确 ③方向正 ④两腿挺,并腿齐 8、齐步---走 教学重点: ①精神面貌---精神饱满 ②第一步---大而有力,是向前迈出去的 ③臂的动作---自然摆臂 ④上体----正直 ⑤步速均匀中速行进 组织:五列横队 队形:同上 教学方法: 1、教师介绍动作要点,后口令指挥学生练习2、教师针对发现问题如:扣肩含胸、身体左右倾斜、撅臀等情况进行讲解示范。 3、提出要求,分组练习,教师或小组长逐个纠正,巡回指导。 教学方法:同立正 教学方法: 1、按要领反复练习转头 2、教师逐个纠正,指出问题。教师首先到基准学生的正前方,纠正其方向和立正姿势,然后回到原位下达口令。 3、按组分开练习,组长纠正,教师检查。 4、集体连续做看齐动作,看齐后可令基准学生向前一步或半面向左,向右转,学生再练习看齐,教师再纠正学生的`方向和身体姿势。 教学方法: 1、练习短促宏亮地报数。 2、反复练习转头报数, 3、通过“报数游戏”练习,(如“1、2、3”改为“3、2、1报数;用不相同动物名称报数;报数时不许报有5的倍数数字。 稍息时,先立正,然后迅速离开原位, 教学方法: 1、讲解集合的方法,要求和集合的手势变化。可利用口诀讲解动作,便于学生记忆,“三快、一齐、不说笑,” 2、教师原地不断变换方向练习集合(横、纵队集合)随时指出问题改进, 3、教师在跑动中变换集合位置和方向,还可分男女比赛 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动作方法。 2、进行分解教学,听到“分解动作向左(右)转---”的口令后,按照向左(右)转的动作方法,转向左(右)方;听到“二”的口令后,后脚迅速靠拢前脚成立正姿势。 3、集体完整练习,在统一口令下集体练习,及时纠正动作, 4、分组练习教学比赛,提高练习兴趣。 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练习原地摆臂: a、分解练习、b、由慢到快连续摆臂练习。 3、原地臂腿配合练习。口令:“原地踏步---走!”听到口令后,原地踏步,两臂按要领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齐步走和立定。教师、小组长分别检查纠正动作。 5、集体统一练习齐步行进和立定。 2~3 3次 2次 5次 4方位各一次 6 5 4 结束部分 5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答疑;布置下课作业。 组织:成五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小结

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 篇2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五年级第一周第一课时教案 篇3

五年级第一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寒假作业讲评 教学重点:寒假作业中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寒假作业中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上册知识巩固检查           过程方法: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过程: warming up: greeting:   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Miss Ma!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fine,thank you.   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 学生互相用英语谈论寒假的经历。  作业讲评:1.表扬作业做得好的           2.作业做得不好的也给一定的警示 提问:1.上册单词提问       2.上册句型及关键句用法提问       3.假期做的练习题       4.物主单词和人称单词的用法提问 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1.书写认真                     2.基础知识掌握要牢固                     3.多读多练,每天坚持听15-20分钟录音。                     4.对知识点要牢记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周教案 篇4

华山办事处姬家小学 王瑜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两步计算。

3、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接近整时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4、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5、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6、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是时的重要方法。

8、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关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9、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10、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11、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与合、加和减

(一)、加和减

(二)教学难点:分与合、加和减

(二)三、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共38人,男生21人,女生17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敏捷,发言积极,学习自觉性较好,但由于男生多,上课特别活跃,有个别男生习惯于我行我素,上课或是开小差,或是乱插嘴,注意力及容易分散,且做事动作不快,导致计算的速度慢,正确率差。

一(2)班:共38人,男生20人,女生18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整体来看思维不够敏捷,表达能力不够理想,上课气氛不够活跃,个别男生学习习惯相当差,上课不懂的怎么听,经常拖拉作业,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上比别的学生接受起来慢,做事动作不快,导致计算的速度慢。

第一单元 数一数

华山镇办事处姬家小学 王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扶、放结合,教给学生分类数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学具盒、多媒体 课时安排:数一数 1课时

教学课题: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显示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会数,学会用点子表示数。教学难点:教给学生分类数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媒体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的飞舞着,小朋友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的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看主题图数数。(1)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师:要按顺序数,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划掉一个,防止遗漏。总结方法。

(1)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有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按顺序抢答。

根据图意找用1、2、3„„10表示的东西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好? 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门票游戏

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藏着多少个数?(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板书: 数一数

教学后记:

1、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3、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第二单元

单元计划

华山办事处姬家小学

王瑜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老师了解一下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为今后的教学预作铺垫。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1课时

3、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老师了解一下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为今后的教学预作铺垫。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一、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作业设计: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

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 篇5

第1课 我是中学生了

我们的新集体

教学目标:

1.主动与同学沟通,相互帮助,友好相处,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2.融入新的集体,为创建良好班风共同努力,不断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 标题:我是中学生了——我们的新集体  活动: “真我的风采”

目的:进行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兴趣爱好、特长和理想等;目标是为了让大家一下能记住你;时间在一分钟左右。

 活动: “相识的快乐”

目的:介绍认识的新伙伴以及他们的初步了解,并阐述我的心情。 探究:“珍贵的情谊”

目的:从相识到成为朋友的过程中,体会友谊的重要性。快乐时会有人和我们分享;痛苦时会有人和我们分担;迷惘时会有人给我们指点。

 标题:“优良的班风”

目的:通过北京宏志班良好班风的事例介绍,引导学生对班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 实践:“你说我说——我是班级小主人”

目的:通过四个活动:班级徽章我创意、班级公约我制定、班级环境我维护、班级建设我出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风建设的实际行动中来,感受作为班级主人的快乐。

 案例分析:“真诚的帮助”

目的:通过两个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关心、帮助、安慰和鼓励其他同学。

 标题:“友爱的集体”(点击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目的:通过以上几项活动和具体事例得出结论: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进一步讨论:我们的班风是什么。

 小结:我们的新集体的两大方面内容:相识的快乐和创设良好的班风。 歌曲欣赏:《一枝竹仔》(点击播放歌曲)。案例评析:

本课是思想品德课的起始课。进入七年级,学生的中学生活正式开始。从“相识”到“创建优良班风”,这既符合学生生活的逻辑,也体现了认知上的提高和升华。

通过“真我的风采”、“相识的快乐”、“珍贵的情谊”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结识新朋友的快乐,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了解,缓解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增强尽快适应环境的信心。搞好这一活动的关键,是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促进学生间的真诚交流和沟通,从中体会出同学情谊的珍贵。

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时教案 篇6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8月29日—9月2日

一、教学内容:

(1):欣赏美术作品《在激流中前进》、《冰山曲》、《牛耕》、《清明上河图》、《捣练图》。(2):对上述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述。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难点: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师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是怎么进行劳动的?你们都会那些劳动?你们知道劳动有何意义所在么?

生:联系学习生活,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师:既然同学们对劳动有很好的理解,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用肢体表现劳动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劳动呢?

生:思考并回答:舞蹈、文字、音乐、绘画。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绘画中表现劳动的场面吧。

2、新授:教师板书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③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④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六、讨论:

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你们对这些绘画家有什么感受?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中国美术作品为主,通过学习,分析,评述等教学活动认识和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同学们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述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认识到了劳动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到劳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八、课后拓展: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那么,我们的生命,已经经历了十几个春秋轮回,那么,你能说说你的生命经历了哪些第一次吗?那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来和大家分享。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同学们说得真好啊!第一次远行,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但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子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朗读课文。

3、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2)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你能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吗?

(3)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第一次”是无益的,那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4)人生的第一次许多,本文也提到很多第一次,详写了哪些“第一次”?这对我们以后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三、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彩”?

四、体验反思。

七年级体育第一周教案 篇8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前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教学准备】

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第三个人很特别,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

教师:同学们,老师应该怎么回答他呢? 学生:地球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圆的„„

教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准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教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一看图1、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索图进行讨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第一组讲述:天圆地方„„

教师: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不同意。

教师:非常好,古代人完全凭借直觉来认识世界,简单的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二组讲述: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教师: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能充分地证明地球的形状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讲述。第三组同学朗读阅读材料。总结:(指着书上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加以描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第四组同学讲述。第四组同学讲述

板书:

1、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总结:刚才,四组同学精彩的讲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过程,图1.1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四幅图的顺序表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古代人立足地球上的直觉认知,到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再提升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最后凭借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获得直观认。可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是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那么,通过学习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漫长的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近代科学家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还精确测量出可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大小,请大家打开书第4页,图1.2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图1、2,然后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学生:6371千米

板书: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教师:(边写边提问):地球的最大周长是多少?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板书: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边写边强调让同学们记住这些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

教师:同学们看它这两个数据,平均半径、最大周长,为什么要在半径前面加上平均呢? 学生:„„

教师:既然是平均,那么说明地球的不同地方,半径并不等长,这就说明了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球体。请同学们再看看图(教师板图),这是赤道半径:6378千米,这是极半径:6357千米。

注:学生可能会对极和赤道陌生而发生疑问,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说明在今后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老师会一一告诉大家。大家把这两个数据写在书的相应位置上。

教师:根据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数据,请同学们算出它们相差多少千米,然后回答老师。学生:21千米

教师:回答正确,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根据这个差别,我们就可以得出了地球形状的最正确表述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板书:

3、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这个家园中,就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它。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仅仅是个起点,但地球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怎么研究它呢?(出示地球仪)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学生:地球仪

教师:对,这就是地球仪,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板书: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现在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地球仪和地球原貌有哪些不同? 学生:„„

与学生共同总结地球仪的特点:P5 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不存在的线,叫做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有一根能使地球仪转动的地轴,而这根地轴在地球上不存在。地轴和球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分别为南极和北极。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一个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组我们了解地球表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会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仪的另一个重要图示——经线和纬线。请同学们做好预习。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赤道半径:6378千米 ②极半径:6357千米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七年级教案第一课 格尔尼卡 篇9

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2、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自学检测

1、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如:沉重、灰暗、凌乱、恐惧等。

3、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4、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5、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6、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导学设计

导言: 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导学:

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验收学习

创作一幅以“

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拼贴资料均可。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搜集资料

以“

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篇10

课题复习第一单元(1.2.3课)课型复习课学习 过 程二次备课

学习

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2.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主备人孙菁华2. 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背诵同步训练第4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5页的“选择题”、 第6页的“识图题”接着校正错误。估计难度不大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结合课本的图片进行记忆和复述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10页的“选择题”, 第11页的“识图题”接着校正错误。估计2题难度稍大

图解“原始社会的解体”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单元测试一》

预习第5课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

炎帝和黄帝备课

时间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上课

时间

学习 过 程二次备课

直接进入主题,使学生清晰的明确本届课程的内容,.

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背诵同步训练第1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

体质特征

劳动工具

取火方式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思想观念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2页的“选择题”,接着校正错误。

七年级体育教案 30米跑 篇11

七年级体育教案 30米跑

教学内容:1、30米跑2、游戏《找朋友》 教 学 目 标 认知:知道30米跑的技术要领 技能:能做出30米的快速直线跑的要领 情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负荷:负荷恰当适合小学生的`身体能力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负荷 程序 内容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 3.组织见习生 1.学生整队 2.认真听讲 组织:四列横队 开 始 部 分 宣布课的内容和目标 准 备 活 动 慢 跑 徒 手 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 1.学生进行慢跑一圈 2.成四列横队进行原地徒手操的练习小---中 基 本 部 分 1、30米直线跑 1.介绍30米跑的几个技术要领 (起跑姿势、直线、前脚掌跑、摆臂有力) 2.复习起跑姿势(站立式) 教师示范讲解 3.教师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进行30米跑的练习。 4.根据第一次跑的情况进行强调跑的技术要领。 5.改变起跑的方式 1.学生认真听讲,要求学生能记住要领。 2.学生复习站立式起跑 3.学生进行分组练习30米跑(一次) 4.学生改进自己跑的技术 (一次) 5. (1)、先蛙跳10米后再加速跑完30米 小 中 中 高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负荷 程序 内容 6.组织学生进行30米往返跑接力。提高学生对跑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7.进行比赛小结,并让学生体会30米跑的技术要领。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 2.强调游戏时的安全 (2)、先后退跑10米再加速跑完30米 6.学生30米往返接力比赛。提高学生对跑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1、学生在音乐中,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反应能力。 2、学生在慢跑调整运动节奏,放松身体。 中 高 中 2、游戏:找朋友 结 束 部 分 放 松 练习1.小结全课 2.布置课后练习内容仰卧起坐40个 3.组织学生归还器材 1.学生进行放松 2.听教师小结 3.学生归还器材 场地 篮球场 器材 标志物8个 接力棒4个 课的密度 基本部分 40% 35%

上一篇:关于房产赠与的法律法规下一篇:清明时节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