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2024-05-29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精选8篇)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1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的老区建设工作,在省扶贫办的关心指导并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党的xxxxxxxx实践活动,树立建设老区、服务老区的理念,充分发扬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着力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老区群众收入,改善老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取得了一定成效。xxxx年省下达我县老区项目资金计划210万元;自筹资金261万元。现将今年的老区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重点老区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重点老区贫困村产业开发发展迅速。今年我县老区项目规划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努力增加群众收入。xxxx年用于重点老区村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其中:重点老区村发展花椒基地、药材基地等1600亩118万元;新修、改造产业区间道40公里164万元。柑橘产业用水建水池500立方米18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老百姓的积极性高,二是帮扶部门的鼎力

支持。项目竣工后能解决老百姓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

2、金果坪乡中心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今年启动的下村湾村、江家村茶园改造和新修茶叶产业区间道6公里50万元,充分发挥科技在特色产业中的`引领作用。金果坪是xxxx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是一个特色资源性大乡,素有“烟海、粮仓、油库、矿山、茶乡”之美称,可谓“最丰富”.下村湾村、江家村是金果茶文化的发源地,海拨在410至800米之间,长年气候温和,特适合茶叶的生长,两村现有茶叶1500余亩,茶叶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该村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降低茶叶加工中的运输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老百姓增收服务。新修的产业区间道为提高村、户的经济收入打下了基础。

3、努力提高老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开发老区人力资源。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薄,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明显,有时产生的边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搞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一年来,全县老区乡镇、村共培训410多人次,培训费用13万多元。例如金果坪乡连天村根据地域特点、立地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着重加大产业开发、提高能力和改善民生;坚持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并重;和毗连相连的贫困村,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全面实施“新农民培训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户均1名科技种养明白人。制定全村农民培训计划,激发广大群众学知识、学技术、学经营的积极性,营造文明现代的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乡风观念;大力开办“田间课堂”实地解决生产难题,组织农林牧等部门的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培训,现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逐步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本领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开展建设“农家书屋”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增强知识面,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致富能力,确保能力建设落到实处。

(二)、溪丘湾乡十个村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结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项目实施情况。目前,我县彩票扶贫项目已通过国办和省办验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路建设。完成村组道路38条,其中整修道路33.6公里,硬化道路18.5公里。二是饮水工程。修建水池(水窖)13口,牵引自来水管道19.8公里。三是农田水利。已新修灌溉渠道7000米,新修堰塘1个。四是公共服务设施。5个项目村的文化广场已基本建成;三个项目村的文化活动室已建成;农村书屋与卫生室建设也已完工。五是产业发展。我县把财政扶贫与彩票扶贫整合起来,帮助项目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魏家梁子村已发展核桃500亩,树苗基本成型,两年后即可发挥效益。

2、资金使用情况。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合同规定,目前,我县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已划拨1111万元,整合部门投入资金900余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达70多万元。

3、主要作法。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坚持原则,群众参与;严格程序,精心组织;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老区重点村资金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2、子女就学难,群众就医难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3、彩票公益金项目后期管理维护缺乏保障机制;缺乏稳定的致富的产业。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2

2011年省老促会围绕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近年来关于老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搞调研,提建议,抓促进。特别是参加了中国老促会协调组织的全国革命老区“万人千县”大调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开展了广东革命老区大调研。2011年,省老促会开展了老区情况大调研,深入了解老区的历史和现状,紧紧围绕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听取老区干部群众对加快老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加快广东老区建设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省老促会关于老区情况的调查报告得到了省委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大调研带来了大促进。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对老区工作的大检查、大宣传、大动员、大部署、大促进,必将推动广东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及时传达全国老促会第九次会长座谈会精神。中国老促会于3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老促会第九次会长座谈会。会后,我们向林若会长作了汇报,省老促会及时召开会长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并于4月16日以书面报告形式,将全国老促会第九次会长座谈会精神向省委作了汇报,希望省委主要领导能听一次汇报并作指示。

三、继续跟进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工作。搞好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省老促会坚持不懈跟踪促进的重点工作。根据省卫生厅通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列入改造计划的811所老区卫生院,已有580所达到国家标准,剩余的231所,省里已将其中200所列入了省委、省政府2011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中,但仍留下未改造的31所尾巴。省老促会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督查、加快进度,确保剩余的231所老区卫生院建设改造在今年内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不留1所未改造的尾巴。

四、进一步抓好老区宣传工作。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各地老促会配合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组织系列报道,宣传广东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各地还加强了红色资源的保护,修复了一批革命活动遗址。省老促会继续以《源流》杂志为主阵地,多角度宣传革命老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源流》将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为老区建设事业服务、为老促会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不变;老促会主管主办地位不变;全省各地老促会和老区人民共有共办方针不变;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不变。

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夕,省老促会编辑出版了《广东老区公路建设工程纪念册》,反映省老促会从2002年以来力促解决老区人民“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三大民心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五、加强老区科教文卫基金管理。建立了《基金会资金使用支出管理规定》、《基金会财务工作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了省老区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经省民政厅年检为合格单位。

六、召开了2011年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2011年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在韶关召开,听取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区建设情况报告,以及市老促会工作经验和镇、村老区建设介绍,参观了抗战时期广东省委、粤北省委遗址,以及北伐战争纪念馆。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们要乘东风,鼓士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老区建设促进工作。

一、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全省老区工作会议和全国老促会第九次会长座谈会精神。继续在“促”字上下功夫,配合省委省政府做好老区有关工作。即将召开的全省老区工作会议,是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大部署和大动员,省委领导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即将颁布出台的《关于加快解决我省革命老区民生问题的若干意见》,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区建设工作,解决老区当前突出困难,确保“十二五”期间老区基本实现脱贫目标的战略指导和纲领性文件。全国老促会第九次会长座谈会总结交流全国革命老区大调研的成果和工作经验,讨论研究了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因此,我们要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发挥联系老区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调研,献言建策,配合职能部门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老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争取省里制定对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县、一类革命老区县、一般老区县的优惠政策。在去年9月5日省委召开的老区协调工作会议上,省老促会提出对中央党史部门核定的我省的中央苏区县、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一类老区县及二、三、四类老区县,应参照执行中央有关政策,由省民政厅牵头,与老区办、党史办、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商议,在争取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这项工作省老促会将积极促进。

三、继续加强老区宣传工作。要抓住即将召开的全省老区工作会议召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老区宣传工作力度。要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沟通,多渠道、多阵地、多形式宣传老区,并建立起长效机制。《源流》要继续作为宣传老区主阵地,贴近老区、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越办越好。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省新闻出版局统一部署,抓好正在进行的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好《源流》。

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宣传工作。省老促会继续支持各地革命遗址建立、修缮工作。省老促会决定于今年内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辑出版《广东革命老区重要史迹》,作为我省红色资源的重要工具书和加强老区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抓好老促会自身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加强老促会自身的组织、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同时要注意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六、开好2012年省、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今年的会长会议定于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在汕尾市举行。

革命老区工作面临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契机。今年二月份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提出包括老区在内的“双到”扶贫模式长期化等一系列举措,即将召开的全省老区工作会议将出台更有力有效的措施,这些都将有力地推进老区更好更快地发展。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推动我省老区建设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庆阳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和历届班子的共同努力,庆阳的发展已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特别是第十一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庆阳已全面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这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老区建设的目标、重点,进一步研究支持老区加快发展的问题。各个方面都要为老区的建设多出力,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支持老区能够发展得更快一些。刚才,徐省长、冯省长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继续重视和支持老区建设,把庆阳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自1983年以来,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已陆续开了十二次。这说明,历届省委省政府对老区建设是十分重视的。重视老区,就是尊重历史,就是不忘根本。庆阳老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战争年代,庆阳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庆阳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号称“陇东粮仓”,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加上长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为全省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支持老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省直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30年,庆阳和全省一样,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区建设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向率先发展的重大转变。去年5月份,我在庆阳调研的时候,和庆阳的同志一块商量庆阳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提出“庆阳不仅是全省能源、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着眼科学发展,要把庆阳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现在看来,这个定位是符合实际的,既与庆阳的发展优势紧密结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它是一个现实的、鼓舞人心的目标,是一个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今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总体思路,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施“两大战略”,着力破解“四大瓶颈制约”,深度开发“四大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四大基地”,这就更全面、更完善。从全省发展大局来看,未来庆阳的发展围绕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应当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总的要求是,要在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率先突破,为全省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庆阳的快速发展,是对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牺牲奉献的最好回报,也是加快全省发展的重要支点。省委、省政府围绕庆阳的率先发展,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老区建设。省直各部门既要对庆阳继续给予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更要适应老区建设转型的新形势,帮助庆阳搞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对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重点事项、建设项目和扶持政策,省直有关部门都要抓紧衔接,抓好落实,促进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使庆阳成为全省具有新的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拓宽科学发展的路子

庆阳要在全省率先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率先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条传统农业区依托资源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路子。

第一,综合开发利用资源,高起点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庆阳虽然是个传统农业区,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30亿吨的油气地质储量,上千亿吨的煤炭地质储量,是全省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庆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规模的扩大、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和煤炭资源的逐步开发,展示了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现在,关键是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对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开发、依法开发和有序开发,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是要搞好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避免多头无序和盲目的乱开滥采。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发,从采煤、运输到发展煤电煤化工,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到整个环境保护,都要科学论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严格按规划来实施。二是要把资源开发同产业培育和产业链的延伸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就地转化水平。在规划产业发展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要把后续产业的培育跟上,高起点地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上下游产品比较齐全和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三是要围绕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主体。实践证明,我省的这条路子走得是完全正确的。庆阳煤田的开发,需要依托华能集团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的油田开发,如果没有中石油这样大规模的投资,不可能有现在这样一个水平。所以,今后的发展还得引进域外的战略投资主体。四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开发前要有充分的估计,在开发过程中要有应对和治理的方案,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特别是庆阳是黄土高原,水资源严重短缺,处理好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更为重要。五是要处理好地企关系。庆阳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主要要靠域外资本的进入,处理好地企关系,始终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地企之间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在,我们的地企关系特别是和中石油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真正实现了共同发展、互利双赢,我们还要按照这个目标,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庆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帐比较多,至今没有铁路,高速公路才刚刚开工,只有一个小型机场,电网建设也严重滞后。这种状况同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要求极不相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消除瓶颈制约。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动荡正在演化为经济危机。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对宏观调控政策适时做出了调整,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对我们省来说是一个新的历史性机遇,对庆阳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要省市联动,加强协调,扎实工作,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争取庆阳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个根本性的改观。制约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瓶颈,首要的是交通,包括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都要实现零的突破。再一个就是水资源,国家已经批复盐环定二期工程,我们还要把这个项目进一步延伸,向庆城调水。还有葫芦河流域水资源利用问题,对庆阳的长远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靠实责任,加快前期工程。前期工作越扎实、越有效、越成熟、越完善,将来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要加快重大电力项目建设的规划,建立与能源化工基地相配套的电网格局。

第三,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扎实搞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有条件的市和县(区)完全可以先走一步。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加上国家的转移支付,庆阳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大统筹力度,在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庆阳的城镇化指标比全省低几个百分点,但是城镇化发展的进度比全省平均水平要高,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比较快。全省平均每年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庆阳三年增加了十多个百分点,平均一年增加三个百分点以上。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说直接一点,就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按照一体化的布局来发展。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道路、沼气、安全饮水、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公共服务范围。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扎扎实实搞好灾后重建,认真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庆阳的灾后重建工作做得比较好,基本完成了重建任务,但农村的箍窑比较多,抗震性能差,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二是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庆阳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较好条件。要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下功夫提高粮食单产,稳定增加粮食总产。庆阳今年是第一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前两个月我来庆阳时,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长势非常好,群众也觉得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明年全省要搞500万亩,重振“陇东粮仓”的潜力比较大。同时,庆阳的畜牧业、养殖业也有优势,大量的玉米秸秆用来养牛,也可以很好地把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坚持产业发展同改善生态环境同步推进,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把草食畜牧业、苹果、瓜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三是从农产品加工入手,进一步沟通城乡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立足庆阳的实际,推进工业化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坚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并重,努力形成农业和工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四是充分发挥县城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功能,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增强聚集生产要素能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将来不管农副产品加工也好,还是其它的门类也好,还是得发展园区,向园区集中,这是多年来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工业化不仅仅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更重要的是要看农民的减少程度。要把当地城镇吸纳和跨区域输转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带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大大加快庆阳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庆阳未来的发展中,有两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一个是对高层次人才和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另一个是相当多的农村劳动力将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寻求新的就业门路。与此相适应,开发人力资源,既是庆阳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现实的紧迫要求。要坚持教育立市、教育兴市,把教育切实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同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要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真正做到青壮年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转移就业。陇东学院要适应庆阳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积极和省内外一些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吸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性人才。要加快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支持村卫生所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工程,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庆阳文化底蕴厚重,地域特色鲜明,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弘扬刺绣、香包、皮影等文化遗产。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形成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更要跟上来。现在,国家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内需,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必然会带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要抓住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把自身的优势同投资者优势有效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多元发展。从区域经济协作关系看,未来庆阳的发展同关中经济区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我们要积极融入到这个经济圈。从区位优势来讲,庆阳的优势更明显,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西安等周边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生产要素的聚集。庆阳的农产品出口一直居于全省首位,要继续重视开拓东南亚和中西亚的国际市场,利用特色农产品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庆阳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老区建设转型、庆阳率先发展,对庆阳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科学发展真正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再次证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市州县作为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将于明年3月份全面展开。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契机,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要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真正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体现到拓展思路、真抓实干、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上。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谋划好发展思路,解决好具体问题,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通过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决制约发展中的问题。所以说,解放思想不是一个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对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努力解决体制不完善、机制有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有个好班子,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很小的槛都过不去,这是多年实践总结的经验。所以,推动科学发展,关键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形成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衡量和检验一个领导班子好坏和强弱的标准,主要是看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强不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强不强,团结共事的能力强不强。市县换届后,庆阳的各级班子结构更加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增强,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市上四大班子团结协调,谋发展、抓发展的劲头足,使各项工作都有了显著进展。要把班子建设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抓好领导班子的经常性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各级干部以宽广的眼光观察问题,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省情市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处理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善于集中集体智慧,不断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要始终不渝地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信任和尊重。领导干部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倡导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一门心思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现在,我国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大量社会矛盾集中在基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要把老区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作风。推进科学发展,需要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但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庆阳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形成了以艰苦奋斗、牺牲奉献为核心的老区精神,为形成“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注入了丰富的内涵。这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发扬光大老区精神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放兼容、锐意进取,锻造和展示庆阳人民特有的精神风貌,努力形成同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

五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纪律保证。越是搞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反腐倡廉建设。面对喜人的发展势头,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证干部的健康成长。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给腐败分子以应有的惩处。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干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4

长期以来,泄滩乡在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工作,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挖掘老区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本乡老区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泄滩乡的基本情况

秭归县泄滩乡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处北岸秦巴大山区,西与巴东县接壤,东与水田坝乡、归州镇相接南与长江相邻。全乡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全乡共设13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31户15140人。泄滩乡是一块红色土地,曾是贺龙元帅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归、巴、兴第一个党支部,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边远乡镇。

二、老区建设工作情况

自2005年老区建设以来,泄滩乡在县扶贫办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扶贫攻坚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全局展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基础;坚持依托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坚持科技发展,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广泛动员,在全乡形成一种自力更生谋发展的好风尚。通过这些努力,有力的抓住老区建设这一机遇,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收入有所增加。2009年全乡财政总收入115

万元,人均纯收入2830元。实施老区建设的坊家山村,棋盘岭村、黄家山村、白家河村、核桃坪村、万家村五个村,人均收入增加幅度较大。2008年的人均收入分别为:2894元,2820元,2675元,2719元,2759元,2802元;全乡通电村达到100%,学生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长期以来,泄滩乡老区建设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意识

唯物辩证理论中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所以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思维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在老区建设工作中,加强宣传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关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让老百姓懂政策,认清工作的局势和目的。二是加强建设村的宣传,扩大老区影响,最多力度的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三是对群众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他们自立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这一方面,泄滩乡棋盘岭村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自觉性。棋盘岭村绝大多数海拔在400米以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夏橙逐渐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每逢夏橙成熟的季节,柑农喜忧各一半,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的通达力有限,柑农的收入受损部分很大。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宣传,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要致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全村广泛动员,自筹资金共67.4万元,修通村组级公路12.2公里,有效的提升了全村的交通通达力,广大柑农收入都有所增加。

(二)以经济建设为龙头,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全乡围绕“做强夏橙产业,扩大板栗产业,引导蔬菜产业,鼓励畜牧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产业发展,多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发展壮大夏橙产业。通过对市场调查研究,结合我乡的资源环境及立地条件,确定夏橙为我乡的主导产业。鼓励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区域种植夏橙。通过样板示范和能人带动,目前全乡的夏橙种植总面积达到13500亩,年产值达到8000吨以上,均价

2.5元每公斤。成为广大柑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大力扶持蔬菜、板栗等多经产业。一是积极引导发展蔬菜产业。我乡半高山地区无支柱产业,农民增收困难,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蔬菜,探索定单农业模式。全乡截止2008年发展蔬菜6500余亩,其中发展商品蔬菜2000余亩,群众普遍反映经济效益良好,通过发展蔬菜增收达180万元以上。二是以品种改良为重点,稳定牲猪发展。2008年累计引进良种猪100头,牲猪出栏1.6万头,动物防疫率达100%。三是扩大板栗产业,高标准发展板栗800亩。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乡基础设施底子薄,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多等情况,五年间,老区建设重点村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一是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改善全乡交通网络,提等升级,提高通行能力。共新修公路20公里,维修公路28.4公里;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维修堰塘11口,打水井285口,建水塔水池193处;三是加强扶贫攻坚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施“一建三改”户数158户,完成沼气池建设165口。

(四)以科技服务为导向,提高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科技服务为导向,不仅可以保障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植模式,还可以提升农业的抗灾能力,有效的保障经济收入。泄滩乡抓住老区建设这一机遇,有力的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对夏橙进行品改,淘汰品种落实,产值低,口感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老品种。目前,全乡的夏橙基本上都是以“蜜奈”为主的优质夏橙。二是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全乡每年组织技术培训50多场次,基本实现一户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特别是在“大食蝇联防”和“魔芋病虫害知识及预防”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重大的突破,有效的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救灾能力。

(五)以资金规范使用为前提,加强资金管理力度

对每年下达到我乡的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我们坚持严格按照申报的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并按项目进度分期拨付扶持资金,全程跟踪督办。根据有关规定,对全市的老区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及进行了检查,分级设立专户、专账,实行封闭式管理。切实发挥老区建设资金的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返贫的可能性较大。

泄滩乡立地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没有支柱产业,收入不稳定,而且高山地区和低山地区收入严重不均,特别是高山地区,基本还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走向市场,即使有产品,其大多数都没有发挥效益。这些客观原因导致农户返贫的可能性较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

经过几年老区建设,泄滩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环境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绝大多数标准低,配套差。一是公路等级低,通达力有限。二是受自身立地条件的限制,耕地面积有限,而且耕地质量差,全乡的耕地坡度大都在35度以上,产值低,导致农村水利设施配套到位难,标准跟不上。

(三)产业结构困难多

几年来,我们通过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结合本乡实际,逐步确定了“低山柑桔,高山蔬菜,半高山养殖”的产业模式。但由于资金、信息、交通、观念等影响,产业规模小,品种单一,特色农业不突出,不能有效的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科技推广落后

目前,部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市场的认识和了解不深刻,把握不了市场的方向,而且观念落实。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新品种的改革以及科学的种植推广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五)招商引资项目少

由于资源匮乏,泄滩乡没有工业、企业,第三产业也没有形成。农产品的加工大多是作坊的形式,规模小,产值低。这对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困难,没有能带动经济增长的龙头项目。

四、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一定要调整,因为一个地方的产业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经济利益,加快产业调整的步

伐,是与市场接轨,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原则。重点突出,可以通过样板示范和能人带动的方式,从而转变广大农户的思维模式;均衡发展讲究的是要统筹全局,全方位的考虑。泄滩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主要在半高山地区和高山地区,高山的蔬菜要逐步走向订单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产业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套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群众生活最直接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抓”,要讲究规划和程序。要克服困难,提档升级,努力做到一次性到位,少重复做工,这样既浪费资源,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三是要加强科技的宣传和落实。要改变全民的思想意识,提高素质。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种田,科学的方法养殖、科学规划、科学的管理。

四是对项目资金的投入要用加法,不能用加法。资金的投入时老区建设的基础,要发展产业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老区项目资金宜加不宜减。

与老区建设结缘 为老区减贫奉献 篇5

老区建设的事迹

发布日期:2015-08-10 来源:陕西延安市甘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上世纪60年代末,严醒狮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怀着对革命老区无比向往和为革命老区奉献的心愿,背起行囊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组织分配到甘泉县工作。几十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林业技术员成长起来,先后担任过科级、县级领导职务,把自己的脚印深深地刻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岁月打发走他的青壮年华,如今已是年逾古稀、鬓发斑白。究竟为甘泉的发展和进步作过多大贡献,他自己说不清楚,甘泉人民也道不明白,然而从甘泉人民对他的尊重和爱戴足可见一斑。

2004年,严醒狮同志从县人大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按理说忙碌了几十年,也该松一口气,坐下来歇一歇了,可是忙惯了工作的他还真有点闲不住,不顾老伴和子女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担当起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职务,一门心思地投身老区建设工作。风凉话吹来了,说什么的都有,可他一点不在乎,微微一笑说:“什么都不是,是我与革命老区的情缘还未了呀”

在职工作期间,他长期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对于甘泉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非常熟悉。主持县老促会工作后,他凭借自己对农村工作的经验和长期积累的相关资料,重新制定了县老促会的工作计划,把县老促会的工作精力和工作力量集中在重点革命老区重点村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把促进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老促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新时期老促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甘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延安革命老区的一部分。县域内有文字记载的革命旧址达44处之多,全县2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深刻着对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印记。追忆难忘的历史岁月,甘泉人民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严醒狮同志以极大的热情致力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老区人民致富减贫,重点做好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确定革命老区重点村,以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发展促进和推动全县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甘泉县有200多个行政村,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几乎各村都有人跟随刘志丹“闹红”,百里洛河川成为陕北苏区的中心地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每个村都有人参军参战,全县人民支援前线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了确定重点革命老区村,严醒狮同志忍着病痛,带领由县老促会、县档案局、县党史办和县文物局等单位组成的调查组,走遍了各个行政村,采取重点走访、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按照市老促会制定的重点革命老区村标准,逐村论证对比,筛选出闫家湾、下寺湾、劳山、美泉、纸坊、贺家湾、道镇等7个行政村,先后报批为延安市第一、二批重点革命老区村,作为老区减贫工作的试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优先安排,重点实施。

二是开展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各方面对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舆论支持。严醒狮同志主持召开有宣传、广电、文化等部门参加的专门会议,要求组成宣传工作队伍,利用报纸和有线电视等宣传媒体,对确定的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历史贡献、村情村貌和发展变化进行宣传,增进县内外对重点革命老区村的了解,呼吁全社会对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支持,为加强、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三是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工作,争取对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保证。严醒狮同志主持制定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工作方案,提交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包抓、部门包建”的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发展的思路和“老区优先”的原则,对重点革命老区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制定政策、资金投放和产业布局方面向重点革命老区村倾斜,保证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科学地编制发展规划,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确保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有序实施。被确定的重点革命老区村多数位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带,不是大河阻隔,便是山大沟深,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状况和村容村貌相对落后于川道大村。为了让重点革命老区村在最短时间内赶上或者超过全县农村发展水平,帮助村民彻底告别落后和贫困,严醒狮同志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带领新农办、农业产业和扶贫主管部门深入到重点革命老区村,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村民意愿,征求村民的意见,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的困难,邀请规划编制单位一起研讨论证,编制出适合重点革命老区村实际的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奋斗目标,围绕发展规划为重点革命老区村选定产业项目,为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发展基础。

五是积极做好协调工作,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身为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严醒狮同志自愿担当,恪尽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一贯作风和在甘泉社会的威望,他多次协调农口相关部门,要求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为重点革命老区村办实事好事。同时分别与县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座谈,倡议民营企业家参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以实际行动回报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历史贡献。经过五年努力,第一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闫家湾、下寺湾、劳山、美泉、纸坊等5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风村貌大大改变,农民群众依靠产业致富,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明显进步。2013年底,5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达到8000元以上,其中下寺湾村村民纯收入13000余元,远远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给力老区建设 篇6

我们刚刚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诞辰。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驱,是他们前仆后继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为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殊勋。今天,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感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弘扬,同样息息相关。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按照中国老促会3月关于进行革命老区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和广东省委办公厅4月下发的有关电报通知,广东省老促会开展了革命老区情况大调研,深入了解老区的历史和现状,紧紧围绕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听取老区干部群众对加快老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

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是老区工作永恒的主题。这些年来,众多的老区工作者怀着对老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和改变老区面貌的责任感,辛勤地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各地老促会将继续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挥联系老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促进广东革命老区建设。

传承革命精神,加强老区宣传,是《源流》的根本使命,办好现代老区建设核心期刊,是《源流》的定位要求。自1994年创刊以来,《源流》和革命老区人民一同走过了18个年头,承载着无数老同志的殷殷嘱托,记录着革命老区建设中的光荣和梦想,成为促进老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源流》进一步贴近老区,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把指导性、可读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做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当好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和老促会的喉舌,给力老区建设,越办越好,为现代老区建设鼓与呼。

2012年的壮丽画卷即将展开,在此,我祝愿《源流》贴紧时代大潮,逐浪扬波,奔腾不息,谱写新的篇章;祝愿大家在龙年里龙马精神,幸福安康!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7

2完整性管理、合规管理等对建设工程资料的要求

2.1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对工程的项目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图纸修改,人员调配以及资金的流动,购买的材料等,也要进行归档记录。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建优质工程奖,亦或是工程验收,都迫切需要工程资料的支撑。

2.2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合规管理的重要要求

现代企业产权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生产建设中,系统的工程资料应用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使决策者制定出的工作方案切实可行,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工程的监督,为工程质量检查、工程结算、工程审计监督提供重要的依据。

3现阶段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工程资料管理认识不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重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实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核心工程方面,常常在工程竣工前,才想起工程资料,于是紧急调集人员进行管理和补齐,但是这种方法,常常造成工程资料的不准确和错误。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工程资料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纷繁芜杂,牵涉的部门多、范围广,要实施有效的资料管理,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细致的制度做保障。但是许多工程项目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对有关参建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因为没有有效制度进行约束,很多重要的技术资料没能得到有效管理,在工程结束后被废弃或丢失,十分可惜。

3.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或项目法人负责制,从事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采购、施工、技术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并且由于这些人员还同时负责其他工作,在思想上、精力上不能专心致志、贯彻始终的做好资料管理,难以形成稳定的资料管理组织体系,影响了管理工作。

3.4开发利用不够

工程资料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对于以后的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工程技术资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完善整改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总结

4.1完善制度

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资料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部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资料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时间节点细化各阶段资料收集、整理、建档的工作流程和目标任务。总体上构建各单位资料管理人员配备、管理流程到位、阶段任务明确的网络体系,在工作开展中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边、管理可控的良好格局。

4.2提高人员素质

面对新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有先进工作作风,自觉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档案管理、计算机及信息化等专业知识,同时保持完善细节,履行职责,保证效率的思想。既要善于沟通,积极主动地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也要对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做到慎、全、严、细。

4.3加强合规管理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是实施合规管理、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保障。工程建设从立项阶段开始就要启动资料管理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将不断产生的各方面资料通过全面收集、有效整编、合理审定进行建档保存,在竣工验收时与竣工档案名录进行比对实施有效补充和完善,确保工程资料的全面性、有效性。

4.4强化监督检查

项目主管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要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一方面检查工程资料的完备性、完好性、系统性、时效性,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检查,对发现的因态度问题产生的失误立即予以处理;另一方面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资料不全、模糊不清等情况及时纠正,立即补缺补漏,确保工程资料的有效性。

5结语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企业合规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组成部分。实施严格的建设工程资料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流程制定等措施的推进,不仅能提高资料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和后续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撑,也能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油田企业在面对市场形势需要进一步缩减投入、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老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8

一、十堰老区的基本情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集老、少、边、穷、库为一体。全市辖郧县、郧西、竹溪、竹山、房县、丹江口六县市及茅箭、张湾、白浪开发区和武当山特区四个区,有117个乡镇,国土总面积23680平方公里,农村总人口249.4万人。全市有老区乡镇69个,总人口130.71万人,分别占全市乡镇及农业总人口的59%和53%。其中,省定重点扶持老区乡镇23个,人口53.9万人,占全市乡镇和农业人口的20%和21%。
十堰老区是一片殷红的沃土,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邓仲夏、柳直荀、王树声、程子华、徐海东、陈先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郧阳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红三军进入武当山区,创建了以均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地方政权。1946年7月,李先念领导的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经我境入陕,上万名新四军战士和十堰人民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从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郧县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到1949年郧阳全境解放,牺牲在这块“红土地”上的革命者和人民群众达16万人。十堰老区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伟绩。建国后,十堰人民弘扬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积极参与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东风汽车公司、襄渝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二、老区建设工作情况

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市老区建设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依托优势资源抓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老区群众收入;

坚持科技领先,着力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

坚持弘扬老区群众艰苦奋斗精神,加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使老区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到2000年底,老区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32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356元,人平占有粮食238公斤,农村“三通四难”问题基本解决,通路村、通电村分别占93%和98%,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1%和72%。

进入新阶段,国家将十堰列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这是实现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十堰老区人民继续发扬老区革命传统,抢抓机遇,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到2003年底,全市老区乡镇实现财政收入21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5元,人平高效经济林园0.56亩,人平当家地(田)0.68亩,人均占有粮食267公斤。

多年来,我市老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老区宣传,为老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政府关于新阶段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狠抓了《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宣传。组织分发《条例》读本,印发老区宣传材料,深化全社会老区建设的法律意识。2002年,在《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市人大农工委组织人员,对《条例》宣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宣传学习《条例》的新热潮。三是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深入开展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和人文、历史、资源宣传,扩大老区影响,呼吁全社会关心老区建设。四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我们组织六县市,配合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编辑出版了《中国老区建设·湖北专辑(十堰篇)》,共8个版面,赠送给十六大代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区群众生活条件

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频发,返贫人口居高不下的实际。多年来,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一是大做水土文章。全市上下把冶水、冶山、冶土有机地结合一起,按照“一冬一春,一劳一分”的要求,坚持夏季挂锄战、冬季大会战的方式改田治地,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办法,大搞库、塘、堰、渠、窖(井)建设,累计兴修饮水工程10万多处,渠堰700多万米,治理小流域1500平方公理,新建水窖(井)10万多口,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90多万亩,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大搞退耕还林、能源建设。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步伐,解放老区群众生产力。三是加强交通建设。通过国家扶持、民工建勤、民办工助等形式,加快全市公路网建设步伐,县乡等级公路建设全面铺开,全市村级通路率达到98%。

(三)实施科技扶贫,提高扶贫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是实施“温饱工程”,发展抗灾减灾农业。坚持以膜代奖、技物结合、综合配套的措施,大力推广“两杂、两膜、两段育秧”(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玉米地膜全覆盖、玉米地膜育苗移载,水稻温室育秧、大田寄插)技术。积极推行技术创新,不断拓展地膜覆盖领域,首创并推广了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莲藕地膜覆盖厢作节水增温高效技术。这两项新技术以其实用、增产、抗灾、增效的特点,不
仅深受广大老区群众的欢迎,而且引起了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其中水稻地膜覆盖技术已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全国农业丰收计划项目,莲藕地膜覆盖技术也向全国推广。坚持利用旱地预留行的季节、时空差,推广粮经多元多熟高效间套模式,耕地复种指数由1993年的213%提高到2000年的246.6%,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二是努力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组织野生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大力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加速低劣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先后引进名优特新品种60多个;

大力进行科技示范引导,各县市区都先后建起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区。三是实施种子工程。坚持南北分工的制种体系,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可靠的种源保证;

不断加强技术开发,选育出适宜广泛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鄂玉10号,全市每年推广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四是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按照每户培养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的要求,实施“治愚”、“扶智”工程,通过建科技示范村、办各类“成人”学校和技术培训班、举办现场会等形式,每年科技培训均在15万人次左右。

(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老区群众收入

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打好有机牌、生态牌、神农牌、武当牌,大力培育山区特色农业。全市黄姜、蔬菜、茶叶、魔芋、食用菌、柑桔、山羊等产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研制开发的有机茶、山野菜、无公害蔬菜、武当蜜橙、魔芋面条、生物药材等30多个品种市场前景看好。按照多村一品、数乡一业、每县市突出一两个骨干品种的格局,全市支柱产业初见成效,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76%以上。二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全市从事魔芋加工的企业达30多家,年加工魔芋角1万多吨,加工精粉3000吨;

加工茶叶1000吨,产值过亿元;

多元投资、多类经营的黄姜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效果看好。全市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30多万人,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经营大户不断发展壮大。三是调整优化农村生产要素布局。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多万人,老区乡镇群众的外出打工收入已占现金收入的60%以上。农村山场、土地、水面等生产要素经营权流转正在有序进行。

(五)加强检查、跟踪督办,管好用好老区资金。

对省每年下达我市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我们坚持严格按照省下达的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并按项目进度拨付扶持资金,全程跟踪服务、问效监控管理。按照《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全市老区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分级设立了专户、专帐,实行了封闭管理。切实发挥老区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合力开展老区建设。

老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政府行为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我们在认真做好中直、省直机关对口帮扶单位的服务工作外,继续坚持了“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的各项社会帮扶制度,组织市、县直单位,开展驻村扶贫奔小康建设,发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农户活动,并向老区倾斜。在市直133家单位组成的87支工作队中,老区乡镇就占72家单位、52支工作队,市直50%的工作队在老区开展工作。此外,人武部门的“开联帮养”,统战部门的“光彩事业”,妇联的“381巾帼扶贫”,青团的“希望工程”,卫生部门的半价医疗扶贫等,也都对老区建设予以了支持。

三、目前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市老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老区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截止到2003年底,全市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30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5.8万人,占全市同类人口的28%;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30-872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9.9万人,占全市同类人口的24%,饮水困难人口还有14.4万人,老区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

1、贫困人口规模大,返贫比例高

到去年底,全市老区不得温饱的特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分别为5.8万人和9.9万人。大多数老区自然条件恶劣,一遇灾害群众极易返贫。特别是多灾的气候和脆弱的基础,导致干旱、低温、风暴、洪涝、病虫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持续时间长。正常年景下,返贫率高达15%左右。去年,我市连续遭受阴雨寡照、干旱高温、暴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农房倒塌、人畜伤亡、基础设施被毁、农作物减收,受灾194万人,成灾126万人,经济损失5.3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差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后,我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已建的基础设施(除农村通电外)标准低、配套差。一是当家田地少、耕地质量差。受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其它因素影响,我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老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8亩,比全市平均水平少0.19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少0.23亩,且耕地质量差,产出率低。农村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3%;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老区村级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80%晴通雨阻;

农村饮水困难人口仍有14.4万人;

相当一部分农户房屋破旧,修建难;

农村改厕、改厨、改栏任务重、难度大。

3、结构调整困难多,农民收入低而不稳

近几年,我们运用市场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出发展以黄姜、茶叶、柑桔、药材、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现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通、观念等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基地面积小,产品加工单一,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特色产业在短期内对老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还不具备较大的拉动作用,致使农民收入低而不稳,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4、科技文化落后,普及提高差距大。目前主体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推广和应用在农村普及率低,老区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普及接受能力差,难以
适应市场需求。全市青壮年文盲半文盲33.9万人,文盲率12.85%;

痴呆傻等社会救济对象12.4万人。

四、建议

1、应把老区作为扶贫工作的“特区”,实行特区特扶,凸现工作特色,在扶贫系统要定期研究部署老区工作,制定扶持老区政策,解决老区问题。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能把老区工作与“大扶贫”工作等同起来,“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

2、加大老区宣传工作力度。老区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产物,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应不断加大老区宣传力度,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专刊、专题,宣传老区的历史,宣传老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宣传老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全社会开展致富思源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区、关注老区、关爱老区。

3、加大对《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执行和执法检查力度。《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省老区建设工作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凝聚着老区建设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各地人大应把对《条例》的执法检查列为工作计划,用《条例》来规范老区建设行为。

4、按照《条例》第二条确定的老区乡镇的划分标准,把所有应列入老区的乡镇纳入扶持范围。根据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87农明字第177号)关于“同意郧西县和郧县为专项贴息贷款扶持的老区贫困县……”的批复,我市郧西县和郧县所有乡镇均为老区乡镇。还有我市房县的重点老区乡镇应为19个(现为8个)。武当山特区过去一直是全省重点老区乡镇,现由于体制的变化,没有享受老区政策扶持。茅箭区茅塔乡大沟村是苏维埃政权所在地,也没有享受到扶持。建议省里搞一次老区普查,严格按照标准,从实际出发,确定老区乡镇数量。

5、老区建设项目应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上。由于老区均为山大人稀的边远地区,水电路、文教卫等发展滞后,急需扶持。因此,在老区项目选择上,应把老区群众的公共需求作为“第一需求”,选择与解决大多数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关联度高的基础设施项目,选择与解决老区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关联度高的公益性项目进行扶持。对老区建设项目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实施一定数量的老区乡镇项目,使多数群众能够受益,树立老区项目的品牌。

6、明年在确定老区重点村时,与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交叉安排,这样使老区乡镇在使用老区建设资金的同时,还能使用其他扶贫资金。

7、在安排老区乡镇扶贫资金时,宜用加法,不宜用减法,不能因为使用了老区资金而扣减其他扶贫资金的数量,应比照老区资金的使用比例,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进行集中扶持。把信贷扶贫资金的使用向老区倾斜,对老区的产业发展项目,用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贴息部分,通过使用信贷扶贫资金来发展。

8、加大对老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市有23个省重点老区乡镇,46个非重点老区乡镇,省里每年分配到我市的老区资金在500万元左右,平均每个乡镇使用老区资金仅为7万元左右,对于困难重重的老区乡镇来说,真是怀水车薪,很多建设项目难以为继。

9、加强老区资金的使用管理。老区建设资金是中央专门下拨、各部门筹措和社会各界捐赠用来支援老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在使用上更应严格管理,严肃纪律,应全部用于老区建设,不得挪作他用,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10、适时解决好老区建设周转金的遗留问题。老区周转金过去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但已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年久失修,水毁严重,现基本没有发挥效益,扶持的产业已被市场淘汰,扶持的企业已经改制或破产。目前这笔资金老区乡镇和群众无力偿还,市县扶贫部门难以组织偿还,又不能以拨代扣,建议予以豁免。

上一篇:别样的温暖作文400字下一篇:保管员技师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