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教育

2024-09-15

老区教育(共12篇)

老区教育 篇1

认真搞好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革命老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四川省老促会就全省老区义务教育问题做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大革命老区教育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的建议。

“十五”期间老区义务教育成就

“十五”期间,由于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老区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在革命老区县基本实现了普九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二是一些家庭贫困学生免交了杂费,免费得到了课本,享受了住校生活补助。三是促进义务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各地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各个学校办出特色,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解决“读书难、读书贵”问题。四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危房改造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五是重视职业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革命老区的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老区义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四川老区义务教育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师资缺乏,严重制约老区义务教育发展。村校点多、班额人员少,教师数量和编制不够,在老区普遍存在。如巴中市现有教师10449人,缺编3669人。从素质上看,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差距不少,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较多。雅安市测算,现有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在“十一五”末达到国家规定,就需培训经费4428万元。

教育负债严重,学校经费困难。巴中、广元、宜宾、雅安四市教育负债13.328亿元。债务主要包括:推广“普九”新增债务、银行贷款、教师借款和工程款。学校由于无力还债,教室被封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中、小学的日常公用经费严重不足,预算安排兑现不了,教师用粉笔,学生喝开水都成问题。

学校危房多。宣汉县中、小学校舍96.7万平方米,有危房19.58万平方米,占20%。雅安市的381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中,上世纪80年代前修建的简易校舍占23万平方米,这部分校舍每年有1万多平方米的新危房出现。由于校舍和教室不够,大班现象突出。通江县班额在65人以上的教学班有480个,小学班额最多119人,初中达109人。革命老区地广人稀,要寄宿的学生增多,不少学校基本没有学生宿舍和食堂。广元市需建寄宿制学校250所,需资金3.05亿元,今年拟建寄宿制学校50所,需资金6800万元,经多方筹措,还缺资金4000万元。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雅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实验仪器配备没有达到四川省中小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学校,小学分别为:52.5%、59.04%、60.09%、35.09%;初中分别为:36.62%、45.07%、45.07%、15.08%。相当数量的村小甚至乡小,没有图书室、仪器室和电教室。珙县70%的乡(镇)中心校严重缺乏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80%的村校无校门,无围墙,运动场未硬化。

民办学校骤减,公办学校困难更大。巴中市2005年有民办学校481所,在校学生108596人,教职工4500人。公办学校“两免一补”后,大量学生回流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少303所,学生少了34404人,给公办学校带来压力。广元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399446人,“留守学生”占52%,留守儿童教育成了新的问题。

因移民产生的相关教育问题,需要国家专项研究解决。雅安市汉源瀑布沟电站移民学校迁复建资金缺口达1.7亿元,雨城区、名山县、荣经县、天全县为解决移民安置进行学校改造和建设的项目30个,资金缺口3064万元,也无力支付。

全省6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分布在13个市、州,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9%,人口占全省的33.48%,初中、小学数占全省的48.4%,在校学生占全省的40.3%,专任教师占全省的40%。老区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大力扶持老区实现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让老区人人享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应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职责之一。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抓住关键性的工作解决最急难的要紧问题,每年为发展教育办几件实事。强化推进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的目标责任、统筹协调和严格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促进革命老区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

育经费各项标准,一要确保日常教育教学经费足额和按时到位;二要确保学校危房改造修建的经费;三要确保偿还学校债务;四要确保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教学器材和教育实验实习设备建设所需的经费;五是提供学校后勤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条件,确保寄宿制学生能吃能住;六要尽快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

三、建立和健全革命老区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把老区作为重点大力扶持。应把“扶持革命老区实施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法加以强调;像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一样,制订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纲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为老区捐资助学;引进社会力量和外资,在老区多元化发展教育事业。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作好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培训,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达到国家规定,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二是对教师严重缺乏的老区市、县,采取特殊措施,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以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对工作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教师,应专发特殊津贴,提高工资待遇。四是组织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老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老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五、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老区急需的各类人才。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

老区教育 篇2

一、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自2001年我国如期实现“两基”战略目标以来, 四川革命老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 老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 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共有小学4263所, 普通中学2274所, 小学专任教师14.34万人,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86万人;”[1]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相比省内平均水平, (1) 革命老区显然还处于低位, 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教育质量和效益来看, 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 但革命老区素质教育普遍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试教育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许多音、体、美教师都是兼职, 自身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也无法给予学生相应的高水平教育;加之素质教育本身相应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使得革命老区素质教育大多时候处于“放羊”状态;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来看, 相比之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严重, 依然是制约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尽管每年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经费都有所增加, 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严重短缺, 许多农村中小学甚至无力支付教师到县城参加培训的费用;从生均拥有的教育资源看, 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率还很低, 办学条件严重不足。一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体、美教学设施都难以配备, 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从师资力量来看, 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基本现状十分堪忧。由于革命老区农村普遍偏僻、落后, 环境较差, 教师队伍存在总体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生师比偏高等问题, 难以保障教育质量。

二、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 其发展的水平如何以及如何发展主要受公共选择的影响, 受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滞后的原因不仅有经济上的, 还存在观念上的和制度上的诸多因素。

(一)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滞后, 贫困人口众多

四川革命老区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 大多分布在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原牧区和地方病多发区, 近半数的农村贫困人口都集中在这些地区, 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畅等诸多因素, 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贫困落后状况难以改善, 严重滞后于其他地区。

这些客观因素不仅使得留住人才面临很大的困难, 还大大限制了资金、人才、项目等的引进, 造成自我发展更新能力不足, 无法顺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也是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

(二) 观念原因: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与学校教育脱节

四川革命老区一方面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文盲半文盲发生率达20%以上;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聚居地区, 大部分家庭的青壮年为养家都出外打工挣钱, 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隔代监护”。这样的状况使得革命老区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甚至缺失, 与学校教育脱节, 不利于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三) 制度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相关体制机制缺失

由于义务教育投入法的缺失, 政府责任重心明显出现过分下移的迹象, 导致国家和省虽然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发展, 但城乡差距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始终不足, 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设备, 教师待遇得不到改善, 延缓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四川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特殊意义。促进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并以此推进省域范围内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 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 又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 改变观念, 政府责任重心适度上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年)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并指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2]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政府是举办义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但责任“重心”低, 主要在县、乡基层政府。这对于革命老区这种县、乡经济基础薄弱、环境恶劣的不利地区来讲, 往往是财力不足、不堪重负甚至是负债累累。这种条件下实现的农村义务教育只能表示农村孩子有书可读, 与城市优质义务教育相比, 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城乡差距、区域间的落差大, 严重影响教育均衡发展。

因此, 要发展好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 需要中央至省政府统筹协调解决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短板”问题, 转变观念, 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教育民生理念, 将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提升到全国性、全民公共性产品的层面上, 政府责任重心适度上移, 不仅从县、乡政府落实, 更从四川省政府、中央政府高层调配资源, 从政策、资金、制度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扶助, 推进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跟上省内其他地区发展步伐, 实现城乡、区域间均衡发展。

(二) 加强立法,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年) 》的指导下, 尽快建立《义务教育投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与之相匹配的监督体制, 依托法律来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规范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

就全国范围而言,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自我发展能力等实际状况, 制定相应的中央、地方 (省) 、县、乡镇各级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 同时加大中央级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比例, 形成中央、省、县、乡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 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对各种违法行为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就四川省而言, 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革命老区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实际农村义务教育成本和财政收支情况, 设立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 明确资金的投入、申报、审批程序、使用效益等, 专款专用, 切实用到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上, 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三) 加强宣传, 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 革命老区农村家庭一方面父母长期在外形成家庭教育空白, 另一方面主要留守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法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 导致革命老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始终处于落后甚至缺失状态, 成为城乡差距的一大特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反之, 则阻碍学校教育。因此, 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要发展, 需要政府、学校联合相关的社工组织, 通过宣讲、社工活动、媒体等各种途径, 加强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让农村家庭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与学校教育配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 创新管理, 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数量适中、质量较高、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对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 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继续执行“特岗教师计划”, 加大“支教”、“支边”力度的同时, 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持续的、灵活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机制, 鼓励教师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切实落实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问题, 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机会, 鼓励和支持农村教师在职进修,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强化城乡交流, 定期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革命老区农村任教, 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潜力的教师到城镇学校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进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设立专款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 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特别重视发挥乡镇重点中小学的带动作用, 鼓励并支持乡镇重点中小学牵头同年级、同学科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定期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交流, 还可采用在县城范围内几个乡镇一片,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 由县教研室直接管理, 既保证教研和培训质量, 又使多数教师能就近参加。[3]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 (川办发[2011]63号) :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年)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老区教育 篇3

2002年3月的一天,时任省政府巡视员兼行政处长的廖聪荣陪同原省委书记、时任省老促会会长林若同志,就他关心的老区人民读书难、看病难、走路难的问题,先后到了和平、连平两个县,深入到多个乡镇和村、组进行调研。

林若同志来到连平县一个村子,慰问当年打游击时的一家“堡垒户”,与老人促膝长谈,一起回顾了1947年冬季一次与敌人周旋斗争的惊险经历。离开村子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经过的路边正好有一所小学,林老书记还要到这所小学看看,下车后,林书记走进学校。林书记十分关心乡村孩子的上课情况,他一一巡视了小学的各个班级,并详细观察和了解校舍硬件设施的具体情况。当走到四年级一班教室门口的时候,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到了林老书记。讲台上的一位老师正打着雨伞讲课,下面稚嫩的面孔或戴斗笠或撑着雨伞听课,外面的大风还不停地呼啸着往教室里刮,屋顶上的瓦片正在滴滴漏雨,雨滴打到孩子的斗笠和雨伞上,发出了吵杂的声音……“当时,林老书记在教室门口伫立良久,心情复杂,默默沉思。”廖聪荣说。“这样的环境老师能讲好课吗?孩子们能听好课吗?”廖聪荣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那一个情景后林老书记深沉的发问。

时隔两天后,在回广州的途中,林老书记再次向陪同人员提起那个问题:“这样的环境能讲好课吗?孩子们能听好课吗?”“大家听后感慨良多,无以言对。”廖聪荣说。当时,林老书记还对大家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教、文、卫事业已有了很大的改善,革命老区的教育虽然不能与珠三角相比,但也不至于落后到这种地步啊,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在回到广州后,林老书记马上把解决老区孩子读书难问题作为省老促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要求老促会派人整理调研资料,把老区落后的教育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老区读书难等问题以书面形式反映给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同年底,省财政厅下拨专项资金10个亿,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专门用来改造全省老区镇、老区村的破危小学。随着省有关改造老区破危小学的政策和资金的陆续下发,林若同志又先后多次带领省老促会有关老领导到韶关等地进行调研,核查老区破危小学改造工程的落实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05年,全省老区村破危小学基本上完成改造,革命老区的孩子彻底告别了在恶劣环境下读书的岁月。

“林老书记每到一处都亲自到改造学校现场视察,当看到一栋栋新校舍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的时候,老书记感到十分欣慰。”回忆起与林老共事的那些往事,廖聪荣流露出一种伤感。话语间,不乏对林老的深深缅怀和敬仰:“这一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工程得以实现,得益于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少不了林若老书记、老会长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

最后,他还执笔写下:

沉痛悼念敬爱的林若老书记

造林绿化,您是第一丰碑。

老区教育 篇4

共和国将军、书画家、企业家迎新年慈善书画会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认真贯彻落实,并特别指出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要给予重点扶持。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在基金会原理事长、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以及现任理事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的相继领导下,在救灾、扶贫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号召,认真贯彻落实陈昌智理事长的指示精神,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定于2011年12月27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心系老区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 共和国将军、书画家、企业家迎新年慈善书画会”,为湖北革命老区红安县的贫困留守儿童捐赠100万元善款。

一、活动主题

凝聚每份爱 温暖每颗心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27日

三、活动地点

酒店会议厅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教育厅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2、承办单位

思源博爱基金 武汉鑫海盛置业有限公司 红安县教育局

3、支持单位

爱心企业若干

老区教育 篇5

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意见》(川委发【2013】8号)、市委《关于在全市广泛“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繁荣四川、打造川东北投资首选地”主题教育的意见》(南委发【2013】7号)、县委《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打造革命老区经济强县”主题教育的意见》(仪委发【2013】9号)、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打造革命老区教育强县”主题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和部署,激发我校广大师生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图强,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为加快“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努力。为使主题教育有序开展,让中国梦深入人心,经学校党委研究,特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紧密联系我校教育实际,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我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追赶跨越、后发赶超的昂扬斗志,大力弘扬“两德”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和谐四川、建设革命老区教育强县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二、目标要求

1、思想进一步统一。引导我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中国梦上来,统一到省、市、县委、县教育局的的部署、学校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四川经历两次重大灾难、更加需要团结一致、砥砺奋进的思想上来;统一到南充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快、成本最低”的川东北投资首选地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抢抓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加快建设革命老区经济教育强县的工作基调上来;统一到仪陇教育从队伍建设入手、促进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从品牌入手,推进“三名工程”建设,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多远高效课堂,从提升软实力入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精品学校的工作上来。

2、力量进一步凝聚。引导我校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深刻认识伟大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励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以强大的精神支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历史责任,自觉做中国梦、强县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3、作风进一步转变。引导我校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牢记宗旨、服务人民,发扬披荆斩棘、昼夜兼程的作风,发扬奋勇争先、敢为善成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发扬联系群众、亲生为生的作风,充分展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带头执行县教育局关于作风建设的八条规定,带头深入基层服务,带头改进会风文风,带头提高工作效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教风、学风,形成团结和谐、昂扬奋进的良好风气。

4、工作进一步推进。通过主题教育,切实把我校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精气神提振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超常付出推动工作,在队伍专业发展、“三名工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再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再取得一批实实在在地成效。

三、组织领导

开展主题教育,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件大事。严格按照省、市、县委、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指导,切实把主题教育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组长:李瑞忠 副组长:何逖

组员:何平邹太金 黄淼 叶军成 陈中枢 吴波

2、抓好宣传引导,形成强大声势。

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中国梦和教育强县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实践路径以及我校对活动的安排部署、推进情况、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做到活动开展有声音、有影响,在全校上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开展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四、方法步骤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本次主题教育从2013年5月开始,集中两个月左右时间,到7月中旬基本结束。活动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学习动员阶段(5月中旬---6月初)。召开我校党组织会、党员大会、全体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

2、专题讨论阶段。(6月初---6月底)。各部门、各班要围绕“中国梦如何理解、怎样认识、实现路径在哪里”、“实现中国梦,推动仪陇教育跨越发展、我们怎么办”、“实现中国梦,我为建设革命老区教育强县献计献策”三个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教师分为教研组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分班为小组进行讨论,并适时进行集中交流。各教研组和各班班主任要准备好相关材料,收集好相关材料。

革命老区 篇6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

(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

(二)红军长征时期;

(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

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川陕革命根据地

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⒔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14、西北革命根据地

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

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⒍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

10、琼崖抗日根据地⒒苏北抗日根据地

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

13、苏中抗日根据地

14、河南抗日根据地

15、苏南抗日根据地⒗闽浙赣抗日游击区

17、淮北抗日根据地

老区教育 篇7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客观上提高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迫使高校加强对培养综合素质大学生的重视。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包括继承和发展老区精神在内的种种措施,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德育、智育、体育和能力等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德才兼备的统一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的掌握,使大学生有立足社会的资本,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的世界。

二、老区精神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

广西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西各族人民举行百色、龙州起义期间逐渐形成的。广西老区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献身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军民协同、共建广西的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艰苦奋斗精神等构成了广西老区精神的主要内容。将广西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优势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1.有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代表着中国先进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经过长期的艰苦奋争,终于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老区精神正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期间日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核心、最富有特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老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素质的重要体现。挖掘运用广西老区精神,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要求。运用广西老区精神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理想信念培育,增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应具有的最重要素质。老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老区精神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内涵丰富,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

广西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西各族人民举行百色、龙州起义期间创造的,是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用鲜血书写的。这些历史事迹,革命壮举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是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最合适的素材。广西老区精神中所呈现出的忠诚于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高度统一的精神,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德育素质、爱国主义素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充分运用广西老区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历史,认识马克思主义,透过历史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敬畏历史、尊重革命先烈的态度,树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历史事件、革命先烈事迹,感染鼓舞大学生爱国主义,培养德育精神,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的必要补充。

3.有利于加大大学生的认同感

老区精神久经历史考验、实践洗礼、人民认可,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高校而言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广西老区精神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段历史事件、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老区精神的创造者、见证者。这些光辉的历史,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说,关于大学生德育素养、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等,都可以在广西老区精神中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以广西老区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其优势就是有历史事实。通过对广西老区精神的真实还原,增强以史育人的说服力,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让大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亲自领悟,从而増强大学生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可,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广西老区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路径

根据广西老区精神的内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探索广西老区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融合广西老区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环境育人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追求、学校校风等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广西老区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富有广西老区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老区精神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好宣传。首先,学校党委宣传部是校园文化的主管部门,是校园文化走向及内容的制定者。广西老区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需要高校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老区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学校官网开辟相关的广西老区精神专栏,从学校角度树立对老区精神的认可,进而带动学生对老区精神的关注。其次,合理运用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新兴信息媒介等。在校园广播、校报时段,可以安排广西老区精神相关栏目,比如某一段革命事件、英雄人物事迹等。通过历史还原,学生才能感同身受,对广西老区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深刻。

2.培养熟悉广西老区精神的教师,推进老区精神进入课堂

教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上影响很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对广西老区精神相当了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可以更好地促进广西老区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老师,集中统一学习广西老区精神,做到对广西老区精神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程的老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授课需要,合理融入老区精神。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重点突出,对广西老区精神产生的历史过程全面梳理,客观还原,让学生对老区精神产生的条件、环境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说,老师可以发掘广西老区精神的当代价值,着重讲解老区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讲解广西老区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通过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老师的讲解,使广西老区精神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最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

3.建立高校广西老区精神教育基地

高校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可以对老区精神提供全方位的解读,形成关于老区精神的资料库。首先,在广西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相关资料的筹备上,做好文物史料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物史料的征集、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实物见证。同时对老区的革命老兵,进行访谈,做好录音、视频保存。对不同的史料做好科学分类、解释,赋予时代内涵。其次,要以史实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期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构建富含老区精神的主题教育。揭示老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发掘民族精神,达到既普及历史,又启迪学生思想的效果。

4.组织广西老区精神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完善大学生综合组织的培养。高校可以利用课堂实践机会、重大的革命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广西可以参观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救亡日报社旧址、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园等。亲身体会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在学习回校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举办报告会向其他在校生介绍学习收获。使老区精神得到层层传递。

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广西老区精神的社会践行,増强老区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可以组织大学生奔赴革命老区,学习革命传统,感受革命精神,服务老区人民。通过大学生的爱心活动、知识应用、扶贫帮困等措施,使学生在服务革命老区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通过对老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将老区精神运用到高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构建、学生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促进老区精神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季.红色资源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探析——以广西为例[J].大家,2012,03,01.

[2]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4.

[3]夏绪仁.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深化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党史文苑,2009(2).

[4]江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析[J].高教论坛,2014,01.

老区教育 篇8

关键词 西部革命老区;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策略

我国西部革命老区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以四川省宜宾市部分农村幼儿园,发现西部革命老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西部革命老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宜宾市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农业人口占70%。属于盆地、丘陵、高原交织地带,总人口近600万。该市11区县,有9个红色革命老区[1],其中6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聚居汉族、苗族等22个民族。是西南比较典型的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1、革命老区师资队伍短缺

师资短缺且流失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师生比为1:24.68,西部地区远远低于这一比例,而宜宾市学前教育师生比仅为1:55.87,在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师生比甚至达1:200①。可见,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使西部革命老区幼儿园师资队伍出现“杂牌军”现象,这些幼儿教师基本上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转岗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单就学历达标率这项指标而言,革命老区地区在不将临聘教师、代课教师统计在内的情况下,学前教育教师仍存在学历不达标情况,这大大降低了学前教育质量,制约了革命老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2、革命老区幼儿园分布非常不均衡

幼儿园布局困难,农村地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尤存。宜宾市2011年至2013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没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省级财政扶持新建10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宜宾市级财政扶持100所,县级财政扶持100所。到2015年底,宜宾市三分之二左右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公办幼儿园。以上发展规划确实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幼儿的入园难题。

3、革命老区幼儿教育理念十分滞后

学前教育观念落后。学前教育观念落后问题可从家长观念和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两方面窥其一斑。家长的观念问题表现为三类:一是忽视学前教育型,该类家长固守6、7岁入学启蒙的观念,将子女“放养”于家中;二是学前教育工具化型,该类家长将入园仅看成是解决无人照管孩子的途径,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型,该类家长将学前教育看成是小学教育,期望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较多的知识或技能。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问题表现为:在教育目标上,以知识获得目标替代幼儿全面发展目标。调查发现,在许多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计划中都将让幼儿学到某类知识作为重要目标。在教育活动内容上,以知识教学活动主为而非以游戏活动为主。在师幼关系上,将师幼关系看成是长幼关系而非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对幼儿的管理上,教师对幼儿的管理方法以“唬住”方式代替关爱、合作与指导方式。

二、西部革命老区学前教育的改进策略

1、大力提升老区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

首先,应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问题。对于公办幼儿园,要核定编制,解决教师的身份问题,工资待遇有了制度性保障,才能让乡村幼儿教师名正言顺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待遇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目前革命老区地区幼儿教师待遇较低,既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也难以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再次,要制定专门的幼教职称评定制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西部地区没有制定出幼教领域的职称评定制度。据统计,其中城市幼儿园49.3%未评职称,县镇幼儿园52.0%未评职称,农村幼儿园70.6%未评职称。②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这导致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因此,制定专门的幼教职称评定制度,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形成激励幼儿教师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2、大力提高老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要扩大幼儿教育类师范生的招生规模,师范院校在教学上既要重视幼儿师范学生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树立,也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大专层次上,大力建设幼师院校,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狠下功夫;在本科层面,重视高师学前专业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让更多乡村幼儿教师接受理论熏陶,更新教育理念。针对西部革命老区幼儿教师的特定背景,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从基本理论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理论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引领作用。应大力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结构如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基本教师专业结构的科学建构。

3、均衡、合理布局老区幼儿园

革命老区地区特有的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给幼儿园布局带来困难。分析困难原因、借鉴国内外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独立或联合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规模化幼儿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支持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的方式建立一批幼儿园,着力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问题。其次,在人口分散地区可采取流动幼儿园或家庭式幼儿园的形式解决人口稀少且分散地区幼儿的入园问题。家庭式幼儿园由几个家庭组成,以家庭住房为教育场所,以农村现有条件为资源,国家给予资金支持聘请具有一定高学历人员为教师开展简易的幼教活动,使偏远农村幼儿受到一定的学前教育。

总之,解决好西部革命老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是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革命老区地区学前教育全面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①胡韬,赵德肃,郭文:“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贵州为例”,《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5期,第106页

老区建设工作总结 篇9

黄河庄村是丰南区最边缘村,西与天津市宁河县接壤,全村124户,488口人。有党员2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4名。全村有耕地1900亩,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棉花、辣椒为经济来源。2009年人均收入6800元。

一、2010年工作总结分析

黄河庄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市及我区老促会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这个主题。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多方开辟新的致富渠道,寻求新的致富项目,确保今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市农村平均水平。今年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1.培育豆角新品种4亩,每亩收入3000元,计12000元;

2.培育黄瓜新品种5亩,每亩收入4000元,计20000元。

(二)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今年新增劳务输出30人,其中大工15人,每天每人收入100元,全年按5个月计算,年收入22万元。小工15人,每天每人收入80万元,合计共收入40万元。

(三)积极开辟新渠道,寻求新的致富项目

1.今年新增大三友车2辆,每辆年收入6万元,计12万元。

2.新增大抓车2台,每台年收入5万元,计10万元,合计共收入30万元。

三项收入对比2009年纯增65.2万元,全村513口人,人均纯增1270元,比2009年人均6800元,增长了20%,达到人均纯收入807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二、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到2010年9月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费用情况如下:

1、村中心河护坡,由区老区会资助,合计20000元。

2、修建村健身广场,花费15000元。

三、其他工作

为南孙庄乡新民居建设做细致全面的调研。组织两委成员,对村内房屋、人口、耕地等做相关统计,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村民对此项目的看法和意见,为新民居建设的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通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村级党员干部培训、“创先争优”等活动,组织学习,加强一般干部、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加强党性。整合党员干部教育资源。制定学习资料,包括致富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培训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民主监督以及和谐与稳定。老区村“1+2”人才组合模式中,老干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能够协调相关部门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大学生村官有灵活的头脑、文化知识,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帮助村级谋划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得以保证,使村内各项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乡的中心工作为新民居建设,乡村两级采取演讲、座谈、参观、调查摸底等多种形式宣传新民居。但群众思想仍有很大波动,为了维护村级稳定及内部团结,我村加大入户的频率,力求消灭不稳定因素,促进新民居建设的开展。

五、2011年计划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于各户门前仍有存水现象,准备修建副街都水道沟,计划总投资3万元。

我村明年的重点将会在新民居建设和社会稳定上,种植上还是主要以棉花、辣椒,露地菜黄瓜、豆角为我村主要经济来源,但在劳动力输出方面加大力度。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篇10

分享

创新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范文

**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将军县兴国。来到兴国将军馆,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家具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江西苏区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

革命摇篮井冈山。来到井冈山,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寻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斗争足迹,品尝“红米饭、南瓜汤”,切身感受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而折服,为井冈英烈气吞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震撼。我站在黄洋界哨口,惊叹黄洋界的奇景如此壮光。凭山远眺,四周高山峡谷,蜿蜒起伏,险峻雄伟,一条深长的大峡谷隐隐约约在雾气中穿越黄洋界的山脊直到远方。松杉和秀竹布满山岗,层林尽染,让我浮想联翩。想象过去,这里盗匪出没,兵家争夺,还有我们的红军几经风风雨雨,在这崇山峻岭中出没、战斗,使我心情异常激动,望着那些羊肠小道,仿佛看到毛主席带领一队队红军队伍肩挑粮食,迈着稳健的步子,飞奔在小路上,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战士,面对数十倍敌人的疯狂进攻,毫无惧色,沉着应战,以自己的热血和躯体,捍卫了革命根据地,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开满了红杜鹃,让后人领略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家具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

免费

分享

创新

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

他为啥走出老区又回到老区 篇11

6月18日,在封开县老促会有关领导的带领下,经过近70公里山路的颠簸,记者来到了大玉口镇卫生院,并见到了钱荣才。皮肤黝黑,热情但不多话,这就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走进钱荣才的办公室,记者见识了什么叫“简单”:两张桌子,三四条凳子,一台吊扇,一杆台秤,加上桌面上的诊听器,就这么些“家当”。“条件很简陋,请不要介意。”钱荣才非常客气,他边招呼边打开吊扇。这时,酷热的办公室里才有了些许凉意。采访中,钱荣才向记者讲述了他由“打工仔”转变为卫生院医生的历程。

1981年,钱荣才出生于封开县南丰镇勒竹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是镇里为数不多的烈士后裔之一,其祖父钱炳林1950年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被定为烈士。1998年初中毕业后,钱荣才考入梧州市卫校医士班,2001年毕业,获医士文凭。说起其祖父,钱荣才非常自豪,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他珍藏的爷爷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你看,我爷爷当时是在朝鲜新兴里战斗中牺牲的,他很勇敢,我很敬佩我爷爷。”钱荣才指着证明说。据了解,因为身为革命烈士后裔,钱荣才自读书以来就一直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资助,尤其是读中学和卫校时,他每个学期都能领取到老促会发放的800到1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老促会的每一次帮助,对家庭贫困的钱荣才而言,都如一场甘霖,使他能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谈到工作,钱荣才感慨颇多。毕业几年内,他在惠州、中山等地做过多种工作,期间他当过药店售货员,当过一百多人包装厂的主管。这些工作经历让钱荣才得到了不少磨练。当主管期间,他的工资待遇甚至接近四千元,这样的待遇在几年前并不算低。然而,钱荣才到底还是觉得这些工作做起来并不开心。“在我外出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父亲和村里的老支书一直都在给我做思想工作,他们认为,我学医出来却外出打工,这是不务正业。”钱荣才坦承,那段时间里,他反复考虑过父亲和老支书的意见。

2009年,钱荣才毅然回乡,并当了一名中医医师。2011年,他被大玉口老区卫生院吸收为医生,虽然工资才一千来块,而且工作条件非常差,但在这里,钱荣才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从医,他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做了自己一心想做的事;因为从医,他赢得了许多老区群众的赞许。“当看到群众治好病后所流露出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总是非常开心,给群众看病看起来是小事,但每一件这样的小事都关系到他们的幸福,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如今,工作了近三年的钱荣才,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异常熟练,看病、值班、防疫、做调查、自我学习这些内容已经成了他每天的功课。据了解,钱荣才每个月都会下乡至少十天,一方面完成农村疾病防控及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自己分管的农村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卫生院的工作都比较繁琐,但是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钱荣才说。

从收入数千元到如今养自己都有些困难,这其中有着不小的落差。但钱荣才毫无怨言:“生活确实比以前困难多了,但是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我很开心,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钱荣才表示,他是烈士后裔,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他会给其他需要帮助的烈士后裔提供援助,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更多的老区人民。

“因为老促会以及有关部门对我的帮助让我体会到,为老区做贡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钱荣才说,“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好每一件事,为老区群众看病倾注百分百的耐心和热忱。”

江西革命老区的新机遇 篇12

新机遇的获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革命老区深切关心的结果,蕴涵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老区人民的厚望与重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建设。2009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号召江西干部群众:“继续努力,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06年,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新机遇的获得,是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江西老区人民艰苦努力、共同奋斗、科学崛起的结果。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规划到近年来的九江开发区,鄱阳湖城市群建设,从新世纪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到“生态立省、生态强省”目标的确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出台,无不印证着这一点。

赢得新机遇是令人喜悦的,但关键是要把握好新机遇。

把握新机遇,应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本质等等有个科学的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其发展的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其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其区域范围不仅限于鄱阳湖周边地区,而是包括全省共38个县(市、区)的整个鄱阳湖流域。

把握新机遇,应摒弃“等、靠、要”及一蹴而就的思想。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固然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的安排上给予江西革命老区一定的支持,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在国家的支持上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绝不意味着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新机遇面前,应拿出革命战争年代的那股精神、那股干劲,树立艰苦创业、自力更生、长期奋战的思想。在中央的支持下,依靠4400万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力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好、建设好。

上一篇:抓落实重实效保安全促和谐下一篇:(许市长定稿)第五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