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2024-05-17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通用7篇)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篇1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着力加大县城旧城改造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优化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劲推动作用,遵照《**市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意见》,结合县城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改善人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为根本,以改变旧城区面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将旧城区改造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建筑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市民生活舒适、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土地征用、资金使用管理、城市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切实让不同群众得到实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制定统一的旧城改造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改造目标任务,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做到先易后难、以面促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收益。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按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给予必要支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企业、社区、村组、群众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

以“打造新家园、建设新**”为主题,对**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旧城实施改造,把县城建设成为规划合理、配套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和商贸中心。从2010年起,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旧城改造。集中力量对我县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老城区范围的房屋实施改造,从功能配套、绿化、美化、亮化入手,分年度实施旧城区的改造工程。至2020年,实现县城旧城区房屋拆迁改造整理82万平方米,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2%;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8%。

四、旧城改造总体工作思路及重点

总体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统一规划,项目包揽,综合开发,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快速提升城市品位。

工作重点: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旧城改造工作坚持以提高居住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保障群众利益为重点,以实施城镇廉租住房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为契机,采取总体规划、连片开发、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的方式推进旧城改造。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使旧城改造符合公共利益,惠及广大居民,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实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城市公共产品上加大投入,切实将城市供排水、道路、治污、防洪、供气工程作为改造的重点。加快建设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高效优质的通讯设施,完善配套的供水供电系统,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园林化城市建设方面

通过旧城改造,鼓励旧城区居民向南片新区及东部片区外围转移,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降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留出空地扩大绿地面积,实现绿地率,市政设施配套率大幅度提高。形成“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干道树成行”的密集型绿地景观城市。重点实施“大树进城”绿化行动,开辟城市中心绿地,形成点、线、面和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绿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四)城中村改造建设方面

实行政府统一组织规划。编制城中村整治、改造的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完善城中村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中村地区的社区服务设施,结合实际建设村内防灾系统公共设施,含消防、防洪、人防和抗震等设施。保留结构较好、占地适度的住房,改善人居环境。在改造规划中,可能考虑廉租房建设用地的位置。因为城中村一直为外来者和低收入者提供相应的住房,按比例建设廉租房,收取租金,也是改造城中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之一。针对现有16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分期分步骤进行改造实施,改造过程中,重点突出民族特色,保留及保护文化,宗教建筑遗产。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城市改造的需要,又要尊重历史,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年度工作任务

结合旧城改造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县旧城改造的年度任务分解为:

201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18.45%,城镇化水平达34.34%,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11.498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4.22亿元。主要实施项目为:幸福新城1.98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园丁小区旁1.1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城市供水工程32.213公里供水管道改造;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规模1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污水管网改造38.45公里)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日处理规模100吨的垃圾填埋场及配套转运站);实施城关完小入口片区0.21万平方米体育馆项目;完成吉龙花园片区三期3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实施鸿润花苑片区1.4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完成0.645公里耿双入城通道建设,房屋拆迁0.251万平方米;实施0.883公里二环路建设,房屋拆迁0.081万平方米;建成0.724公里羊耿入城通道,房屋拆迁0.661万平方米;实施2.8公里环城二级路扩建,房屋拆迁0.475万平方米;完成青年路延伸段0.3万平方米街头绿地建设。完成法弄片区2.34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白沙水村片区改造,建成2.450万平方米社会停车场。

2011年—2012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39.65%,城镇化水平达37.61%,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35.519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8.99亿元。主要实施项目为:建成羊耿入城口三角地片区1.8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完成土司府、总佛寺周边片区1.8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老法院、检察院片区1.3万平方米商住楼开发;完成城市供水工程取水构筑物及DN250原水输水管道6.673公里建设;实施城市主次干道景观整治(街景立面改造、人行道小板铺装、车行道路面整治、绿化、亮化、美化),用地规模 21.292万平方米;实施公园路南段片区1.35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设;建成二环路西线延长段8.4万平方米;实施老客论文联盟整理运站片区2万平方米县城标志性建设项目;完成城南加油站南片区3.3万平方米宾馆和商住楼项目开发;实施老干村东侧1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完成职中片区8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开发;实施双缅树片区6.409万平方米职教中心搬迁工程;建成游泳池片区1.21万平方米金旺花园居住小区;纸浆厂宿舍区10万平方米建设;建设档案馆0.5万平米项目;完成二环路0.909万平方米两块街头绿地建设。2013年—2015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41.84%,城镇化水平达42.71%,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35.519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12.16亿元。

主要实施的项目为:完成农行宿舍区、气象局片区改造,建设5.081万平方米水文化商业街;启动县城西北片区行政中心4.91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启动县城西北片区行政中心3.37万平方米市政广场项目建设;实施城市供水工程改造(供水规模1万m3/d净水厂改建,新建一组水处理构筑物);实施6.93万平方米甘东公园改造,进行绿化种植及配套公共设施;启动69万平方米景戈森林公园背景区建设,进行绿化种植及配套公共设施;完成地雅天鹅湖酒店片区3万平方米度假村项目建设;实施粮油加工厂片区4.5万平方米商住楼项目开发;启动县城西片区18.413万平方米环山道路工程建设;启动1.675万平方米二环路西线与环山道路联络线建设工程;实施50.23万平方米芒片河滨河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芒片河南岸3.821万平米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完成街子队片区0.9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建成孔雀坡脚、震新路0.558万平方米三块街头绿地。完成现有糖厂搬迁及糖厂片区19万平方米商住楼开发;完成景戈路东段入口片区0.39万平方米道路扩建工程。

2016年—202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48%,城镇化水平达52%,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48.4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10.18亿元。主要实施的项目为:完成芒片河西岸27万平方米居住区项目建设;实施佤族队6万平方米滑坡搬迁区改造,进行绿化种植;完成贺嘎、德党片区4.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启动污水处理工程远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扩建、配套污水管网改造12公里;完成供水工程远期2.5万m3/日输配水工程,管道长35.32km;实施基建队、扎木路片区5.8万平方环卫站、茶厂片区3.5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中学大门至降压站片区1.2万平方米房屋改造,进行商业开发;完成政府大楼片区改造,建设6万平方米博物馆、影剧院、科技馆、艺术馆项目;建成震新路、耿双入城通道、芒片河南岸2.235万平方米五块街头绿地。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六、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突出规划主导地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升规划调控能力,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同时,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宁静城市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编制好旧城改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水、电、路、网络等各类专业规划,做到旧城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整治旧城环境相结合,与保护历史文脉、历史建筑相结合,与城市的产业提升相结合。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规划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拟定各阶段旧城改造计划,确保旧城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规范运作。加强旧城改造规划管理工作,加大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保证改造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把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与旧城改造项目紧密结合、统筹推进。以2010年-2011年底全县实施完成17.5万平方米廉租房、2010年全县实施4万平方米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有重点的推进旧城改造,打开工作局面。二是相关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参与旧城改造,完善新建安置小区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切实方便和改善群众的生活。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发挥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势,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社会集资”等多元化的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旧城改造,通过旧城改造,实现城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开发主体得效益的共赢目标。一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城市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要大胆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逐步整理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可以采取资产收益抵押、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已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股权经批准可以进行出让、转让。二是健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本级城市建设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城建资金的筹集,承担债权债务,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三是将旧城改造中实现的税费地方分享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等,按收支两条线的办法,重点用于旧城改造中的公益性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与政策性银行的联系,积极争取信贷支持。通过多渠道筹融资,争取全县每年投入旧城改造的资金达6亿元以上。

(四)依法做好拆迁安置

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拆迁、依理拆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实行县领导联系、部门配合、项目业主具体实施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加快低价位安置房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高度重视被拆迁居民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结合改造片区的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办法、补偿安置方案,严格执行拆迁公示制度,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考虑被拆迁户利益,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本着“民主、自愿、公开、公平”的原则,探索以社区为单位的旧城改造工作理事会,配合拆迁人、被拆迁人、政府部门做好动迁、建设等工作,条件成熟的可作为开发主体,实现“自我拆迁、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切实做好被拆迁户的补偿安置工作,坚持采取回迁安置为主,货币安置为辅,禁止划地安置。

(五)制定配套政策

围绕旧城改造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制定完善一系列保障旧城改造顺利实施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确保旧城改造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对于利用外资参与旧城改造的项目一律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旧城改造项目管理、拆迁安置等政策措施;建设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的具体方案,编制旧城改造片区规划;国土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土地收储、公开交易、土地出让、用地报批等政策措施;公安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拆迁户户籍管理政策措施。做好旧城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治安秩序、交通安全工作,协助实施行政、司法强制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被征地群米房屋改造;完成众基本养老保障和劳动就业政策措施;县财政局负责筹措、拨付政府投入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充分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为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六)广泛宣传发动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旧城改造宣传活动,使旧城改造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深入报道旧城改造的成果、经验和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造热情,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旧城改造工作中来,加快推进旧城改造。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组织实施好全县旧城改造工程,确保旧城改造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建设局、招商局、**镇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林业局、扶贫办、教育局、国土局、民政局、民宗局、卫生局、文体局、水利局、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建设局,负责制定旧城改造规划实施方案及负责旧城改造工程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督促工作,负责拟定旧城改造有关政策,报县政府审定。并建立工作会议联席制度,原则上每月

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负责解决旧城改造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落实。各相关成员单位在旧城改造工作中,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发挥职能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制定保障措施、相互支持配合,对旧城改造的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建设管理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一套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为旧城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绩效考核

实行旧城改造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三年、五年、十年旧城改造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各部门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对工作推进较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影响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的,严格实行问责;对在旧城改造行动中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严肃查处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篇2

1. 排水现状

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排水现状较为复杂,由于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和小区建设的不同步,造成老城区管道混接现象较为普遍,各排水分区内合流制、分流制交替存在,排水系统混乱。自2005年以来,广州治理河涌水环境的主要路线一直是“合流制下的截流式治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大范围合流制排水区域的存在,一方面导致大量污水流入河涌水体,造成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另一方面,由于雨天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导致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增大。

2. 排水体制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旧城如火如荼地开展管道分流制改造中,已经发现太多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老城区又修建了一套合流排水管网。对此,广州市在中心城区开展雨污分流工程吸取了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科学地选择了适宜开展雨污管道分流的区域进行分期建设,同时在《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规划分流区域内详细分析,全面论证,最后得出合理的、可操作的规划指导方案。

对于整个广州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来说,在《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合流制区域内继续保持合流制体系,在旧城区管网的终端采取截流措施,将旧城区的污水截流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可以适当地放大。这样旧城改造时,节省了投资,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约了管位;污水厂不仅处理污水,对初期雨水也进行适度处理,这对于保护环境、削减污染、优化投资配置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六区“社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来说,在《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规划分流制区域内按照规划分流制排水的要求改造和完善现有排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坚持雨污分流制,如果近期不具备改造为雨污分流制的条件,则改造或完善为截留式合流制”。除此之外,中心城区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还需要兼顾到为配合中心城区社区整治、水浸街改造、道路改造等市政建设项目而需要增加的处在规划合流制区域中的社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范围。

3. 中心城区社区雨污分流设计要点

(1)通过对改造区域地形、建筑物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分析,对比后确定雨污分流的形式,对城中村、居住小区、工业园区采取不同的形式。

(2)小区污水系统必须新建封闭式的污水管道。

(3)对已实施雨污分流区域内的雨、污排水管道进行排查,把出现混接的节点进行必要改造,杜绝污水排入雨水管道。

(4)在进行小区雨污分流设计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上下游雨、污水管道的负荷并分别与其合理衔接,保证在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后不影响本区域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安全。

(5)小区雨水系统包括地面雨水(道路、广场、绿化用地等)和建筑物屋面雨水的收集排放系统。建筑物屋面雨水收集排放是社区雨污分流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创造条件新建建筑物屋面雨水立管,并封堵原有合流立管与屋面排水的连接,最大程度地将建筑物屋面雨水收集并排放到室外雨水管。

(6)在老城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有合流管,将其改造为污水管,新建一套雨水管。同时应尽量减少“扰民”,并提出旧屋的保护措施。

(7)对旧城区的暗渠进行详细的排水现况摸查,论证后确定暗渠雨污分流的方式方法,并与下游主河涌截污干管合理衔接。

(8) 对现有的污水管道进行闭水、声纳、CCTV检测等检查, 对与河涌连通或破损的污水管道进行改造以确保污水管道的密闭性。

(9)对低洼区域实施雨污分流时需结合雨水管网改造工程一并解决“水浸街”的问题。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例如雨水收集系统、透水砖等,减少雨水汇入排水管网,减轻雨水管建设的压力。开展初雨的收集、处理的研究,并开展试点工作。

(11)排水体制改造会遇到大量的开挖和新敷设管道,应稳妥地采用新型管材,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造价,推广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减少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12)雨水盖板沟的利用研究和设计。解决雨水盖板沟的防盗、耐压、防蚊、防臭、防垃圾等方面的问题。

(13)新建的雨水管道应尽量利用地形,做到就近分散排放,管道浅置。

(14)新建排水管道需同时处理好与现状管线、规划管线的关系。设计阶段应从具体的技术方案角度论证,以经济合理的原则来确定待改造的雨污合流的小区是新建污水管还是雨水管。

(15)结合本片区排水规划,管道设计采用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标准,选取合适的径流系数。

4. 中心城区社区雨污分流设计类型及改造思路

各污染源按性质基本上可分为居住小区、城中村和工商业区三种类型,其内部、外部排水系统很复杂。已建小区内部排水分为合流小区、分流小区等两类,外部承纳小区排水的市政排水管网排水条件分为市政路上只有一条雨污合流管、市政路上已有雨污分流两条管、外部河涌边已有截污干管、外部河涌边没有截污管等四类,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组合,具体分为八类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其中A、B、C、D四类情况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E、F、G、H四类情况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具体见表:

5. 中心城区社区雨污分流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社区雨污分流是对现状建成区的排水改造工程,宜结合社区整治、水浸街改造、道路整治等市政项目同步开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扰民。因此,中心城区社区雨污分流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社区排水系统改造和与之相关的道路修复、景观和绿化修复、建筑排水立管改造及立面修复、原有排水系统清疏养护及坏损排水设施更新等内容。

6. 结束语

实施旧城改造造福千家万户 篇3

居民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工作生活的这一方热土——丁蜀是大家引以为豪的家乡,这里拥有悠久灿烂的陶瓷历史文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是全市工业起步最早,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城镇。

丁蜀作为宜兴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丁蜀镇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龙溪公园一、二期全面改建,龙溪公园三期扩建竣工,青龙河广场、紫砂之源广场、白宕河沿河景观绿地陆续建成,解放路、公园路、东贤路、白宕路等城区主要道路的黑色化改造,环卫机械设施的提档升级……这一项项政府实事工程的扎实推进,使得丁蜀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格局更是日益显现。但是由于我镇在上世纪90年代受当时经济转轨,国企改革等诸多困难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薄弱,城市建设一度滞后,特别是老旧城区没有得到全面改造,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居住环境和宜城城区差距很大。我们社区所属的鑫圩新村同样如此,在这片区域内大多数住宅破旧不堪,道路街巷狭窄曲折,环境面貌杂乱无序,城市配套陈旧落后,并且存在众多安全隐患,管道燃气、污水纳管等先进生活公共设施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同样无法进入,在这里生活的居民朋友们要求搬迁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

作为城市服务的最基层单位,我们社区居委同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传递居民朋友们盼望改善居住条件的热切心声。近年来,上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丁蜀旧城改造工作,并已将此摆上重要议事的程序。

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居民朋友们把本区域的全面改造当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头等大事,并且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社区进行旧城改造的前期调研摸底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居民全力支持下,在社区积极争取下,一定会早日启动本区域的全面改造,在不久的将来,舒适安全的小区环境、先进完善的生活设施、和谐美满的邻里氛围一定会圆满实现。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篇4

惠民县东关大街旧城改造建设项目是我县为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按照我县城市总体规划经专家充分论证而进行的一项重点工程,该项目范围内一切道路、管线、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均需拆除,为确保该范围内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与安置,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房屋征收与补偿原则

坚持“依法征收、依法补偿、妥善安置、阳光公开”的原则,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改善该片区居民生活环境为目的,采取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征收补偿与安置政策,确保按期完成征收补偿与安置工作。

二、房屋征收与补偿改造范围、内容及拆除方式

改造范围:北起东关大街,南接东景豪庭,东起闫北路,西至福临德豆捞。征收内容:征收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道路、地下管线、架空线路及其它设施。

拆除方式:房屋腾空后由指挥部统一拆除。

三、征收补偿方式

1、依据惠政发【2009】9号《惠民县旧城改造工作暂行办法》、惠价涉发【2009】2号《惠民县旧城改造建设项目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试行)》文件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由在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评估公司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对不属于该村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购买、继承或其它方式取得该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搬迁户,在该村街、街道办无异议的前提下,该搬迁户可以按院落实际占地面积享受宅基地补贴但最高不得超过264m2。宅基地补贴标准:该范围属城市建成区内,按310元/m2,村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户现有合法宅基地补贴面积最高不超过264㎡,最低不少于166㎡。同一院落中,经认定实际居住多户的,其享受宅基地补贴面积总和不超过该院落现有实际占地面积。

2、被征收人要求产权调换的,按照被征收房屋货币补偿确定的价格购买安置楼房,结清差价。具体标准:同一个院落中,主房面积超出人均35m2的按主房面积安置,其购买价格按成本价1100元/ m2执行,超出主房面积部分多层按2100元/ m2购买,小高层按3000元/ m2购买;同一个院落中,主房面积不足人均35 m2的,安置面积可补到人均35 m2,其购买价格按成本价1100元/ m2执行,超出人均35 m2部分多层按2100元/ m2购买,小高层按3000元/ m2购买。安置楼房储藏室价格按每建筑平方米1100元结算,车库价格按每建筑平方米1150元结算,半地下车位价格按每个50000元结算,室外车位价格按每个18000元结算。储藏室或车库车位建筑面积不计入拆迁安置房屋建筑面积之内。

3、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惠价涉发【2009】2号文的有关规定由在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房地产评估公司评估价格进行货币补偿。

4、临时安置补助费、奖励费及交通补贴认定条件:

(1)原则上根据本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户籍登记情况进行认定。一个户口本可认定为一户(达不到法定分户条件及夫妻双方分立户口的,不予认定)。

(2)同一院落中,无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按照一户认定。(3)空挂户口不予认定。

5、宅基地认定方式:

(1)有宅基地合法批准手续的,宅基地面积按批准手续证载面积计算。(2)对于因历史原因没有宅基地批准手续,但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被征收户,由村委会出具证明经审查公示无异议报孙武街道办事处认定批准后按照惠价涉发【2009】 2号文件给予宅基地补贴。

(3)对有合法批准手续,符合年满20周岁要求,未建设的宅基地,(对于因历史原因没有宅基地批准手续,确属于宅基地的,认定方式同上条)按照280元/m2作为住房安置补贴兑现给被征收户。

(4)非农业户口(原籍本村)补偿与安置认定:在本村有独立宅院,有宅基证的给予该户宅基地补贴及房屋补偿,无宅基证的,由村委会认定经审查公示无异议后,报孙武街道办认定批准后可给予该户宅基地补贴和房屋补偿,有异议的,给予该户房屋补偿,宅基地补贴由村委会决定,只能按该住宅的主房面积享受优惠安置面积,不能按人口享受优惠安置面积。

(5)原籍非本村户口购买本村宅院的补偿与安置认定:房屋及地上附着物和本村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只能按该住宅的主房面积享受优惠安置面积,不能按人口享受优惠安置面积,对于该房子所使用的宅基地补贴(无论有证或无证)由村委会决定。

6、主房认定方式:同一院落中,原则上以院落北侧坐北朝南的房屋面积确定为主房面积(独立门楼、非同期建设的出厦不能认定为主房面积)。对于院落北侧房屋面积较小的住户,可由户主自己在院子中指定一处面积较大房屋并报指挥部批准后认定为主房。

7、安置人口认定方式:按照惠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提供的本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籍登记情况为依据,去掉已死亡的人口,添加上截止征收公告发布之日起已出生但尚未落户的婴儿,经村委会及指挥部认定在本街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孙武街道办事处批准认定并最终确定安置人口数。

四、搬迁安置方式

1、安置地点:东景豪庭小区。

2、安置楼户型:

A:小高层.A3#楼(1-9层安置)139.68 m2、147.44 m2两种户型。(房管局实测面积)

其中:139.68 m2户型18户、147.44 m2户型18户,提供室外车位及储藏室。A4#楼、A5#楼(1-11层安置)约80 m2、100 m2、120 m23种户型。共计132户。

其中:约80户型44户,每户只提供储藏室1个,约100户型66户,约120户型22户,共提供半地下车位40个,室外车位48个,每户储藏室1个。每户可选择一个车位加储藏室,因车位类型不一,按照先签先得的原则,自由选择,分配完为止。

B:多层.A6#楼、A7#楼、A10#楼,(1-5层安置),约80 m2、100 m2、120 m23种户型。共计60户。

C:安置楼的阁楼免费赠送顶层安置户。

其中:约80户型20户,每户只提供储藏室1个。约100户型10户,约120户型30户,提供车库1个或室外车位加储藏室各一个。

车库或车位数量根据该地块评审通过的规划建筑设计条件尽最大程度建设车库或车位,因数量有限,类型不一,按照先签先得的原则,分配完为止。剩余不足部分,分配储藏室。

3、住宅安置楼房竣工验收后,被征收人根据补偿与安置协议所选择户型与房管部门实测安置楼房面积,与投资商结清差价,如实测面积大于群众所选户型,被征收人按照每平方米1100元购买,如实测面积小于群众所选户型,被征收人未超出所享受优惠面积部分按照每平方米1100元退还差价,享受优惠面积部分不足,高价购买部分,按其高价购买价格退还差价。

五、安置房建设标准

1、建筑标准:

(1)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

(2)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房屋建筑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3)楼房装饰程度为简装房,安置楼层高2.9米

2、室内外配套设施:(1)室内:水、电、暖、气设施齐全,墙面刮瓷,普通地面砖,洗面盆、座便器、各房间日光灯,电视、宽带、电话插头进户,门窗齐全。

(2)安置楼为简装房,水、电、暖、气、通信等设施齐全,搬迁户免收5年物业费。

(3)村(街)选派3—5名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安置楼的建设。

六、搬迁补助费

按被搬迁房屋合法标准建筑面积,一次搬家的每平方米4元,两次搬家8元。

七、停产停业补助费

合法宅基地内自有住宅房屋用作营业用房,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引起经济损失,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由房屋征收人付给一次性补助费:

1、取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并有纳税记录;

2、房屋所有权证书、营业执照和纳税登记证注明的营业地点一致。补助费标准按被拆除房屋合法标准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计算。

八、临时过渡方式

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发放每月600元/户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每月200元/户的交通补贴,安置楼房临时安置过渡期限预计为一年半(18个月)。先期开工,即将交付使用的安置楼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发放。逾期安置楼未竣工的,按照实际过度日期续发临时安置补助费及交通补贴。选择货币补偿的,一次性发放3个月临时安置补助费,不再安置。

九、奖励措施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篇5

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XX市XX区旧城改造工作为例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旧城改造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旧城改造的过程不仅是政府、投资商、被拆迁户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更是事关政府行政理念的更新和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稳固。本文选取旧城面积大、体量多的XX市中心城区同时又是老城区的XX区为例,分析了旧城改造拆迁的基本内涵和制度设计,界定了政府在旧城改造工作中的责任,探讨了《物权法》给旧城拆迁工作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给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作者认为,无论《物权法》给拆迁带来的是何影响,只要政府适时转变工作重心与工作方式,进一步优化旧城改造工作效果的评价体系,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就会顺利推进,社会经济就会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权法

旧城改造

对策建议

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到,旧城改造有着复杂性、系统性等特性,由其直接导致的社会冲突现象而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1—

据统计,XX区近年即将新纳入旧城改造的项目有101个,涉及改造的土地面积约3300亩,需拆迁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因此,在XX区“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下,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XX区旧城改造工作能否顺利、高效推进,事关全区“3年内全面实现城市化,5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10年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物权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将对旧城拆迁工作,尤其是对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对《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给予分析,并结合XX区的现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从宏观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对旧城改造中拆迁涵义的理解

(一)对拆迁涵义的把握

从字面涵义看,当前旧城改造工作中的“拆迁”就是拆除原有的建筑物,且居民迁移到别处。以上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房屋的拆除,二是人的迁移。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年第305号,2007年10月废止,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第2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笔者认为,此规定即涵盖了“拆”、“迁”两层意思。因此,要正确把握拆迁的内涵,就必须从“拆”与“迁”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拆”的主体及“迁”的方式。

(二)拆迁的主体和对象

—2—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相关规定,对房屋(指合法房产,下同)拆除的主体只有产权人、行政执法机关及司法机关,而拆迁人并不在其内。那么,拆迁人依据什么理由享有了拆除房屋的权利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在拆迁中,房屋的产权归属是否发生了变化?纵观包括XX区在内的XX市旧城改造操作实例,是拆迁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拆迁的过程和实质就是征收。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房屋拆迁,实质上是将该房屋征收,使其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终止房屋的私人所有权,尔后将该房屋拆除。

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XX区自主实施的11个旧城改造项目和目前正在拆迁的项目有XX片区、XX地块、XX地块等3个地块,在其本质上盖莫如此,“拆”的方式均为以上所谓的“征收”。在弄清了拆迁的涵义后,为了进一步厘清《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改造的影响,有必要对拆迁制度的设计作出分析。

二、《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

(一)旧城改造的基本工作流程

在《拆迁条例》废止之前,实施城市房屋拆迁(以XX区旧城改造工作为例),程序主要有这几步:首先,由区政府相关部门到市规划局晒制地形图后,向市勘测设计院申请划定拟实行城市改造的地块红线;第二步,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向市国土局申请办理国土拆迁意见函,取得市发改委的旧城改造项目立项批复;第三步,项目招商成功后,由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相关部门组成拆迁协调小组,并通过邀标或社会公开招标或委托的—3—

方式确定拆迁代办单位,以此到市房管局拆迁管理处申请办理拆迁许可证;第四步,由拆迁人(代办单位)实施拆迁;最后,将拆完的净地上市“招拍挂”进行出让。通过以上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城市房屋拆迁是建立在征收基础上的拆迁,而非建立在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而产生的拆迁。

(二)《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

按照旧城拆迁行为模式分类,在XX市当前的实际操作中有以下两种:一是征收不动产(建构筑物等),二是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换句话可以这样表述:一是征收不动产时,对被征收人进行拆迁;二是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对用地人进行拆迁。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物权法》对拆迁制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将拆迁按照所涉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划分为城市房屋拆迁和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其次,将城市房屋拆迁按照房屋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征收房屋拆迁和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拆迁。

综上所述,根据《物权法》的设计,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建立在城市房屋征收及提前收回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基础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城市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一项特殊制度。对照前述的旧城改造工作流程和《物权法》对拆迁制度的设计,可以看出XX区的旧城拆迁建立在房屋产权的征收基础之上。

三、政府对旧城拆迁工作的责任分析

(一)城市房屋拆迁的行为属性

事实上,无论《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4—

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房屋征收的基础上,其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征收房屋的行为均系行政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属性决定了其补偿安置的行政属性,无论此时的拆迁是因建设公共设施等公用利益的需要(如XX片区的旧城改造,是为了打通XX到XX街的规划道路,在XXCBD形成“四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再如,对XX、XX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建设,就需要进行一定范围的“拆旧还旧”。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后文要着重分析),还是实施商业开发的需要(如XX集团开发的XX地块,占地面积28亩,项目一期拆迁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XX商圈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大载体),即无论是所谓的政府拆迁,还是商业拆迁,拆迁行为无不打上深深的行政行为烙印。

(二)房屋拆迁后土地出让的模式

目前,城市房屋拆迁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出让土地后拆迁房屋,即在规划部门确定改造地块红线后,由国土部门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即“毛地”出让),再由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办理拆迁许可证后进行拆迁;另一类是先拆迁房屋后出让土地,即在规划部门确定改造地块红线后,由政府委托有关单位(如XX地块拆迁由市XX中心实施,XX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由XX集团负责,再如XX地块拆迁由市XX公司和XX区政府共同实施)、或引入社会资金(如XX片区旧城改造项目,XX区正在积极和各开发商进行竞争性谈判)进行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后,再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即所谓的“熟地”出让。

—5—

近年来,由于拆迁成本不断飞涨,在实际操作中,市政府更倾向于鼓励各区(市)县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同时,因旧城拆迁难度的不断增大,为规避拆迁风险,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投资商往往采取先期参与一级土地整理(和属地政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再积极竞争参与二级开发的模式。这种方式,就其实质而言,仍然属于“熟地”出让的土地出让模式。

(三)政府对拆迁安置的责任

在“熟地”出让的方式中,政府不可避免地充当实质上的拆迁人,此时的拆迁补偿安置责任理应由政府承担。即便是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的一级土地整理,因为要“利益共享”,并维护好被拆迁人的利益和社会稳定,政府也要负起相应补赔偿义务。在“毛地”出让的情况下,最终实施拆迁行为的是拆迁人,表面上看来,拆迁补偿安置责任应由拆迁人承担,政府是不要承担责任的。事实上,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责任并不是发生在拆迁许可证发放后,而是产生在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之时或征收房屋决定生效之时。行政机关才是拆迁的决定人,而拆迁人不过是拆迁的实施人而已。因此,从逻辑上讲,城市房屋拆迁既然是因行政行为引起的,其补偿安置责任也就理应由行政机关来承担。

四、《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旧城拆迁涵义的界定、《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尤其是政府在旧城拆迁中的责任认定等方面的解析,我们能看到《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大致有如下几个

—6—

方面:

(一)公共利益界定非常重要

《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物权法》非常明确地将《拆迁条例》中 “因城市建设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需要”改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的内涵和外延,将成为影响房屋拆迁工作的关键因素。XX街片区拆迁,是按照城市规划(XX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规划)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是不是为公共利益?笔者认为,如该项目界定是为公共利益,则拆迁工作难度是否会大大降低?

(二)旧城拆迁难度大幅增加

《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据此,财产平等是《物权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国家、集体的财产还是个人的财产,只要进入民事领域,其法律地位就是相同的,都同等地受法律保护。在过去的拆迁条例中,拆迁是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现实中,拆迁扰民的问题本质是无视民众的财产权。随着《物权法》的影响深入人心,拆迁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是平等协议拆迁,若遇到所谓“钉子户”(前不久,有报道称XX市地铁5号线施工为避

—7—

让“钉子户”致工期滞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又如,XX市XX大道XX路的三户“钉子户”房屋,盘踞在道路红线之内达10余年之久,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不愿接受任何补偿,可能导致旧城拆迁项目无法实施,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现有拆迁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物权法》第42、44条明确了对征拆对象的生活保障,对被征拆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保障,尤其注重长远性保障;第120条还特别针对用益物权的保护和补偿作出了规定。这些突出强调对被征拆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被拆迁人的弱势地位的同时,无疑会更多地增大拆迁实施难度。

(三)拆迁行为主体会进一步明确

《物权法》规定,政府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这就明确了征、拆行为的主体是政府。由于只有政府拥有对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权力,所以政府指令拆迁或授权开发商拆迁本身就是政府行为,据此征收、征用、拆迁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拆迁条例》规定拆迁主体是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被拆迁人是义务主体,因此在实际征拆过程中,往往政府在下达了行政命令后,将“拆迁人”推至前台,政府作为征拆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故,《物权法》实施前后,政府对旧城拆迁的主体责任将得到强化,需要政府及时研究并调整对策。

(四)政府在拆迁管理中需重新定位

《物权法》的出台,既肯定了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管理的必

—8—

要性,又对政府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管理职能,确立了政府作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平等的法律地位,保证了公共利益在拆迁中享有相对优先权,提高了政府在拆迁市场规则制定中的工作要求,促进了拆迁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再定位,强化了政府在拆迁管理决策中的关系协调。政府必须依照相关拆迁法律法规,严格制定拆迁制度,整顿拆迁市场,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均衡,调整政府引导、管理和监督机制。

(五)拆迁法规规章体系亟需完善

《物权法》的正式实施,会促使政府对当前拆迁市场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但由于当前我国缺乏一部专门的房屋拆迁法律,《拆迁条例》又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已经废止,《物权法》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拆迁条例》在立法上的矛盾。但由于毕竟不是一部专门的拆迁法规,这就要求市级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尽快在物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完善拆迁相关法规、规章体系,尽快结束原《拆迁条例》废止后出现的“真空期”,从而提高拆迁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

五、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界限

所谓“公共利益”,理论上的解释就是社会成员都能够直接享受到的利益,应具备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节制性和公平性。在旧城拆迁过程中,根据《物权法》的精神,必须明确公益性征迁和商业用地的界限。开发商所征收的是商业用地,不属于公共利益。

—9—

对于商业用地的征迁,要由政府划定一些区域,可以转为建设用地,由开发商向政府申请,取得批件,但并不是批给开发商土地,而是指标,开发商得到指标后,需要自己进行商业性谈判,这样才能解决征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和群众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笔者建议,在城市拆迁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主管部门的颁发拆迁许可证(《物权法》实施后,是否以“拆迁许可证”的形式,目前尚未明确)、拆迁裁决、强制拆迁等行为,应当首先对拆迁房屋的目的和性质进行认定。通过论证认定是为了公共利益,才可以实施征收行为,否则就和《物权法》的规定相悖,政府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笔者私下认为,若认定为公共利益,在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前提下,则政府对整个的旧城拆迁能否强势推进。

(二)严格遵循法定拆迁程序

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就是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旧城房屋拆迁中程序公平与实体公平同等重要。征收权作为国家的专有权力,对公民的财产利益关系重大,更应当受到正当程序的限制。在具体拆迁工作中,要从制度程序上严格拆迁程序,规范拆迁行为。拆迁之所以易产生矛盾冲突,引发社会不稳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因此,《物权法》出台后,更有必要从制度层面上对拆迁的程序进行细化并严格把关。建议区政府进一步规范旧城改造工作流程,明确区级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并责成相关部门对拆迁方案的审查备案,将拆迁政策、程序、补偿方案等予以公开,做到从批准、听证、公告、补偿协议到拆迁实施等每个环

—10—

节程序规范、公正透明。同时,加大对旧城拆迁程序的监察力度,防止拆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目前,XX区提出了推进旧城改造工作“五原则”(三位一体、动态分配、阳光拆迁、产业倾斜和政策支持),是对旧城改造工作进行规范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尚有进一步细化、深化的空间。2007年,XX区在XX街、XX街旧城拆迁中,其“阳光规范、文明和谐”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尽快健全合理补赔偿机制

价格补偿是拆迁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所在。在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的实践中,要把旧城改造工作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既要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又要实现政府的既定发展战略,更要切实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利益。尤其是《物权法》的正式实施,媒体对各地“最牛钉子户”的炒作,部分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期望值大大提升,致使抱着讨价还价的心态,坚持不肯配合拆迁。因此,建立健全适宜实际情况,且统一、公开的价格补偿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道路建设、项目建设或者是其他开发,只要是在同一地域内,都应执行统一标准的补偿政策,确保做到执行政策前后一致,同等情况的对待一致。在XX街片区旧城改造工作中,XX区提出“拆迁补偿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拆迁补赔偿理念,笔者认为须大力提倡并长期坚持。近期,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XX区先行先试,在“土地带方案挂牌”方面积极努力,寻求突破“原地返迁”的政策障碍,切实实现中心城区被拆迁户的多元化赔偿安

—11—

置需求,这种努力值得进一步探索。但是,因XX市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对旧城拆迁政策的理解把握、推进力度各有差异,相邻区域对补赔偿的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造成了被拆迁人的盲目攀比、漫天要价现象,市上统一规范补赔偿的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四)充分发挥政府拆迁主体作用

《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在旧城拆迁工作中,征收、征用的主体是政府,拆迁是政府征收个人房屋所有权的行为,开发商没有实施这种行为的资格。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作为拆迁主体,有义务充分论证拆迁项目具备公共利益的目的,并经过城市规划、人大审议、评估听证、中介机构评估财产和与被拆迁人协商等一系列程序。如果政府和被拆迁户因为拆迁发生争议,应该由司法机关来裁判。只有准确界定政府法定拆迁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才可以有效避免重大矛盾的产生,并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很多人担心《物权法》实施后会导致大量“钉子户”出现,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政府法定拆迁主体的作用,建立科学、公平和完备的拆迁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审判,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五)依法严格推行“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明确规定,因拆迁而引起的行政争议,只要政府机关做出了行政裁决,不论是否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都可以立即进入执行程序,这就是行政法意义上的“不停止执行”原则。《物权法》第28条也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12—

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发生效力。因此拆迁工作在依法保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要切实保证按法定程序推进。对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被拆迁人不合法的抵制行为要加大依法处置的工作力度。建议区政府对漫天要价的“钉子户”,依法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晓以利害的同时,积极通过行政裁决、组织行政强制拆迁和申请司法强制拆迁等有强制力的保障手段,保证旧城拆迁的工作按照进度进行。

六、结束语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18世纪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解释《物权法》与被拆迁人息息相关的原因。进入21世纪后,公共服务的行政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其核心观点是:政府应注重服务于公民,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和公民利益,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

2003年,XX市提出了全面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宏伟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各级政府对自身在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实践,这对正确定位政府在房屋拆迁法律关系中的角色有很大启发作用。政府应该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与工作方式,从市场参与者的身份中走出来,做好房屋拆迁的服务协调工作,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是解决房屋拆迁法律关系异化的基本目标。具体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问

—13—

题上,政府的正当角色就是提供双方平等交易的制度平台,而不是与开发商坐在一条板凳上,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合起来与民争利。笔者坚信,无论《物权法》出台后,对旧城拆迁带来的是何影响,只要衡量旧城改造工作效果的评价体系,从以往的实质性效益、经济性效益转向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性综合效益,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才会顺利推进,居民的幸福感才会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才会持续和谐发展。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4—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旧城改造之居住区改造浅析 篇6

关键词:居住区改造,绿化,改造方案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人民对居住区大环境的认知也不断提高, 对居住区环境品质的渴求日益强烈。随着新规划理念居住区兴起, 小区内部景观也在不断提高, 使旧城中老居住区与新居住区之间的环境差异越来越大, 新建住宅区, 它不仅要满足居住者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的需求, 而且更注重营造健康、卫生、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这与老居住区内部, 公共设施不足, 绿化景观缺乏, 交通拥挤, 停车问题日益尖锐, 日照严重不足等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居住在老城区的人民也能分享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是值得规划建筑行业的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对老居住区内部建筑、环境等进行改造, 迫在眉睫。

一、居住区的设计发展历程沿革

19世纪末, 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 其与1932年, 赖特在《消失中的城市》 (The DiSappearing City) 一书中提出的“广亩城市”同属于“乡土派”, 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环境充分尊重, 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

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在其两本著作里面提出了他的乌托邦设想——在1922年发表的《明日的城市》中提出“明日之城”理论是现代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理论的代表。他主张在城市中要有大面积的中心空地和绿化, 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绿地, 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让车辆与住宅有直接的联系, 减少道路交叉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居住区布置在中心花园的周围, 建筑向高层发展, 并增加人口密度。但是这种理论考虑得更多的是物质技术层面, 却忽略了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与行为交流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 在美国出现的“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内部与外部道路有一定的分工, 防止外部交通在“临里单位”内部穿越。它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小区规划”与“邻里单位”等概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 住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成了主要的建设模式, 规划理论上形成了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结构, 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也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重视。

进入九十年代,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 大量的开发商介入了住宅的建设, 住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业主在考虑住宅内部空间、质量的同时, 对外在的环境面貌愈加看重, 促使开发商对居住区的环境规划、建设越来越重视, 小区的环境不仅仅局限在绿上, 景观空间、植物配置、绿化覆盖率、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均有考虑, 因此景观设计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由此也引发了一街之隔甚至一墙之隔两个居住区间环境之间的天壤之别, 阻碍了本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景观形象提升, 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必须加快对老居住区环境的改造, 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受不同时期居住区总体规划限制, 解放初至七十年代的居住区内部条件太差, 需对居住区进行整体改造。本文仅对1980年至2000年代所产生的居住区进行景观环境、部分不合理建筑、工程管线改造作一个初探。

二、老居住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980年至2000年代, 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把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 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 景观设计往往只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附属, 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足, 环境效果难免不尽如人意,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小区总体景观布局不尽合理, 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公共活动空间不足, 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

2植物配置不尽合理, 如:常绿树过少、种植形式单一、造成绿化景观呆板, 色彩单调, 冬季更是无绿色可言。

3公共服务设施不全供水、供电、供气设施陈旧, 缺少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等共建破旧, 私改乱建现象严重。

4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 造成自行车、小轿车乱停车现象严重, 损坏绿地, 挤占小区本就不宽的道路, 极大影响居民的出行, 同时埋下不少的安全隐患。

5原有的一些景观小品、铺地、路灯等设施已相当陈旧或破损, 同时人性化考虑也不足。

6部分住在日照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改造建议

1 规划布局的调整, 建筑环境改造

现阶段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是“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美观”, 在老居住区的改造中, 本着“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区的理念, 首先对老居住区老龄化给予重视, 进行人口结构调研, 为改造方向提供依据。对小区的整体布局进行改造调整。根据小区的规模从新考量组团关系, 对整体结构影响较大的建筑进行改造或拆除。选择面积较大、位置较好的绿地, 改造成集中绿地, 在绿地内增设凉亭、花架、座椅等小品, 供居民日常的休憩, 小品的体量要小巧, 造型新颖别致, 带有意境与特色, 材质具有时代的气息, 与环境相协调, 对环境也起到点缀、陪衬、填白的作用:同时留出部分空地, 辟为广场, 作为健身、锻炼的场地, 放置健身器材, 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儿童游戏场地供小区儿童游玩, 满足了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在铺地材质选择上考虑以人性化、生态型为主, 比如采用草坪与砖、石、混凝土相结合, 造价较低, 美观实用。在改建中, 尽量保留形态较佳的乔木, 遮阴点景。

2 绿化植物的调整、改造

老居住区宅前宅后的绿地本来就很小, 绿化上又普遍存在品种单调、树龄老化。因此在进行居住区的绿化调整改造时, 对树龄老化、形态较差的植物, 采用移植或淘汰的方式, 将其去除, 选择四季常青的树种进行补植, 结合广场、小品的布置, 使之改善东北地区季节性绿化缺失的地域性特征。

3 道路整治及停车设施的增建

老居住区都存在路面破损、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造中可对破损路面进行修补, 利用小区边角用地及本已破坏严重的绿地, 辟建出一定量的停车位。具体改造中亦可灵活利用原有大乔木下的空旷地辟建车位, 车位的设计统一采用生态型植草格, 既保留了小区原有的生态绿量, 同时也有序地组织了车辆交通及停放。

4 景观小品的改造、提升

一般老居住区的建筑、凉亭、花架大多为混凝土结构, 样式较为陈旧, 外观也已破旧不堪, 铺地也以混凝土地为主, 重新粉刷, 下增设座椅, 另一方面增加具有人性化设计及现代的元素的设施, 如残疾人坡道、栏杆、木装饰贴面等, 铺地中增加鹅卵石步道、砂池等, 使景观小品、铺地更贴近居民生活, 也更具现代感。小区照明的改造中, 修缮、补充主要道路的灯具, 在集中绿地内增设庭院灯、草坪灯, 方便居民夜间的出行、休憩、锻炼, 既增加了安全性, 同时也提升了小区的品位。

5 日照严重不足建筑的改建

老居住区的改造, 关乎人们的居住品质的日照小时数也不容忽视, 采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科技手段, 对现状居民楼进行计算机模型日照计算对, 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住宅提出改造、改建方案, 使居民都能享受到居住区设计规范对住宅建筑日照要求的最低标准。

结语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篇7

县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省、市住建部门春季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延市发〔2018〕14号)要求,结合《延安市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确定我县下一阶段危房改造目标任务为持续巩固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农房安全动态核查,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兑付一户、安全一户,确保全县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动态核查。2018年我县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但基于宜川地质、气候等特殊因素,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村房屋易产生变形。县住建局每季度要抽调业务人员会同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全面开展“四类重点对象”房屋排查、安全认定工作;各乡镇、街道办要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非四类重点对象”进行房屋排查,安全认定。

(二)规范工作程序。一是规范申请审批程序。危房改造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住建部门审批”的四级申请审批程序,以及村和乡镇两级公示制度。县住建局要将危房鉴定与农户申请同步展开,上门服务。二是规范档案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的通知》要求,危房改造档案资料实行一户一档,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准确。三是规范工作措施。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建立危房改造对象进度台账,包括开工、竣工、验收、入住等情况,每月统计报告工作进度,实时管理,对账销号。四是规范资金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坚持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初步认定核实后,将认定名单提交县住建局,县住建局核实汇总后移交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通过“惠农一卡通”直接拨付至农户,严禁挪用、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

(三)严格建设标准。一是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新建房屋建筑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米以内(1人户不能低于20平米、2人户不低于30平米、3人户不低于40平米;3人以上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8平米,不低于13平米);厨房、卫生间、杂物间等附属用房不计入建房面积(厨房、卫生间不计入建房面积,指在住宅外单独的厨房、卫生间或在建筑内有明显隔断隔离开的厨房、卫生间不计入建房面积;杂物间不计入建房面积,原则上独立的、只用于储物的杂物间不计入建房面积)。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检查,杜绝超面积建设和因建房发生大额举债现象出现。二是严格面积计算。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由乡镇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建设,除安全原因不宜在原址建设外,农村危房改造必须坚持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翻建。三是严格控制建设工期。县住建局、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强化措施,倒排工期,加快危改进度,务必于每年3月份全面开工建设,6月底竣工验收,8月底入住。

(四)明确补助标准。“四类重点对象”修缮加固(c级)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以评估报告为依据,进行资金兑付。评估价低于1.5万元的,按实结算(取千位整数结算),评估价高于1.5万元的,补助1.5万元;新建(d级)每户补助不低于2.58万元。“非四类重点对象”修缮加固(c级)按照1万元/户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鼓励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新建(d级)按照2万元/户的标准给予补助。

(五)推广低成本改造。一是全面推广集义镇抱泉村危房危窑加固改造经验,推广低成本改造,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二是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三是县住建局要结合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情况,制定危房改造资金分类补助方案。

(六)强化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基本质量标准、基本结构设计、基本建筑工匠管理、基本质量检查、基本管理能力”要求,严格执行《延安市农村危房改造c级维修加固技术导则》,积极推广应用抗震设防和节能技术,全面落实住建部关于危房改造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安全巡查,指导和督促施工人员开展关键环节现场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保证住房安全。

(七)严格安全评定。县住建局负责组织开展房屋安全性评定,建设方提交的建房备案书为住房安全性认定的基本依据。对于危房户自愿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且无改造意愿的,在履行确认程序后可不再将其危房纳入改造范围,须提醒农户主动拆除或不再使用危房。

(八)坚持危改《六条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包乡包户问责制度,建立责任到人长效机制;二是技术服务和质量安全巡查常态化,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三是推广窑洞维修加固经验,建立低成本改造长效机制;四是适时启动回头看,建立农户房屋动态识别长效机制;五是加大危改挂历发放,建立政策入户长效机制;六是改厕和人畜分离两手抓,建立提升危改整体水平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责任。县住建局、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住建局科级以上领导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危改户工作机制,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快速推进。县住建局要认真做好危房改造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工作,负责全县“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按照“乡镇审核审批、建立档案台账、统一验收认定、组织兑付资金”程序实施农村“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

(二)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县住建局、考核办要建立危房改造“月通报、季讲评、年终综合考核”机制,每月对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每季度召开点评会,年终进行考核表彰,对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通报问责。

上一篇:黄垓中学乡村少年宫辅导员职责下一篇:山东省公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