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证明(精选9篇)
死亡证明 篇1
死亡证明
***是我村*组村民,因********原因,于**年**月在**死亡。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村主任(签字):
**乡**村委会(盖章)
年月日
***是我村*组村民,于**年**月与***结婚,未领取结婚证。该夫妻1986年3月15日以前一直共同居住生活,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认定为事实婚姻。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村主任(签字):
**乡**村委会(盖章)
年月日
***是我村*组村民,于**年**月收养一子/女,取名***。其收养是在1992年4月1日《收养法》颁布实施之前,属于事实收养关系。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村主任(签字):
**乡**村委会(盖章)
年月日
逃逸致人死亡的证明标准 篇2
主题:逃逸致人死亡的证明标准
【基本案情及判决结果】
2011年9月8日21时许,刘某驾驶“桑塔纳”牌轿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本市朝阳区东苇路北马房路口南侧金楼路机动车道(063号灯杆处),车辆前部将行人彭某撞倒致伤。事故后刘某自称要送被害人去医院,请案发现场的货车司机帮忙将发出类似睡觉一样呼吸声的被害人抬上肇事车辆副驾驶座位,后刘某离开肇事现场。向北行驶几分钟后,刘某将被害人彭某置于东苇路东侧路边驾车离开。刘某自称被害人在车上突然大声重复“让我下车”,且闻到被害人身上有很浓的酒味,自觉被害人没有外伤又自行要求下车,便让被害人下车离开。当日23时许,过路群众在本市朝阳区东苇路金楼路030号灯杆处(即被害人被撞现场迤北1.4公里处)发现一女子侧躺在地上并报警,经民警现场检查确认该女子(被害人彭某)已死亡。现场勘验照片显示被害人没有穿鞋,手中攥有一把与周围一样的青草。
发生交通事故时,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记下肇事车辆车牌号后报警。公安机关通过肇事车辆号牌的线索联系到刘某的朋友、妻子,刘某在得知有人举报自己交通肇事逃逸后拨打122报警说明情况。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彭某符合颅脑损伤死亡,其血液中检出酒精(含量为80.9mg/100ml)。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刘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另,刘某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赔偿被害人家属人民币45万元,得到被害人家属谅解。
一审法院判决刘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检察机关以原审判决只认定刘某交通肇事逃逸但未认定逃逸致人死亡、量刑畸轻为由提出抗诉。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
第一种观点:刘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理由: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并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本案中,刘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本应将被害人送往医院,但两个小时后在距离第一案发现场1.4公里处发现被害人的尸体。只能说明被害人是被是被刘某遗弃的。刘某的遗弃行为极大的增加了被害人的危险,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刘某交通肇事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观点:刘某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理由:刘某的逃逸行為导致被害人没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被害人被抬上肇事车辆时系活体,离开肇事车辆时亦为活体。现有证据无法排除刘某的辩解,因此,我们倾向于采信刘某的辩解,即发生事故之初,在看到昏迷倒地的被害人时,刘某打算开车将伤者送去医院救治。根据刘某的供述,被害人一直不停重复“让我下车”而不与刘某对话,可见其神志并非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刘某仍然允许被害人下车,将其置于一条偏僻人少的道路,且刘某在被害人下车后也未打电话报警,这无异于极大增加了被害人的危险。也正是刘某的不负责任和不坚持抢救伤者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最终失去了生命。因此,刘某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第三种观点:刘某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理由: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求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根据《解释》第5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因此,如果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是因交通肇事本身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死亡,即使被害人在交通事故后没有马上发生死亡结果,也不能认定死亡结果与逃逸具有因果关系。本案中,法医鉴定北害人因脑干严重受损致使急性呼吸障碍而死亡,被救治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即使被害人被及时送到医院也不可避免发生死亡结果,因此,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能认定刘某的行为系交通肇事逃逸。
【裁判理由之法理评析】
我们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刘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本案定性的关键在于:第一,被害人如何下车,换言之就是刘某的主观心态是否发生由过失到故意的转变;第二,被害人的死亡与刘某逃逸是否有直接因果关系?
根据《解释》第6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交通肇事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行为人必须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并予以隐藏或遗弃的行为。(2)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至于该目的是否得逞不影响定罪。(3)被害人最终发生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结果,且该结果系因被隐藏或者遗弃而无法得到救助所致。这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如果被害人虽被隐藏或者遗弃,但因有他力救助或其他原因而没有发生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或者发生的后果没有达到严重残疾的程度,对肇事者就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其二是被害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在没被带离现场隐藏或者遗弃之前发生,不是由于被隐藏或者遗弃而无法得到救助所致,如事故当场死亡或因伤势过严重,被隐藏或者被遗弃前后不可避免要发生死亡结果,也同样不能对肇事者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1]现有证据无法排除刘某的辩解,因此,我们倾向于采信刘某的辩解,即发生事故之初,在看到昏迷倒地的被害人时,刘某打算开车将被害人送去医院救治,半路上被害人在醉酒状态下强烈要求下车。我们不能认定刘某有隐藏或遗弃被害人的故意,因此,不能以故意杀人罪对流行定罪处罚。
本案法医出庭作证称,被害人脑干严重受损致急性呼吸障碍死亡,属于绝对致命伤,被救治的可能性不大。被害人被撞倒——被抬上车——下车,整个阶段时间很短,被害人的尸体是交通事故后两小时被发现的,无法证明被害人离开肇事车辆多久后死亡,所以不能排除被害人即使被送到医院也不可避免的死亡。在案没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死亡结果与刘某逃逸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应认定被害人的死亡是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故刘某的行为应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被害人的死亡与肇事者的逃逸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从被害人的伤情看,即使及时送往医院也不可能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就不能认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怎样判断“不可避免要发生死亡结果”?
目前,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凤毛麟角,按照现有对法条的解读方式,想要证明肇事者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极小。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机动车带来的危险也与日俱增,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是肇事者的法定义务。《刑法》第133条之所以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作为该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也是为加强肇事者履行法定义务、及时抢救伤者的意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将濒危患者治愈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被害人伤势较重的情况下,医生等专业人士对被害人的伤情常表述为“属绝对致命伤,被救治的可能性不大,但临床也存在特例”。既然掌握专业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都不能给出确定的结论,我们更不应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草草作出结论。生命权是至高无上的,肇事者在明知被害人重伤的情况下,不抢救伤者反而为逃避法律责任逃逸理应受到严厉打击。因此,笔者建议,对该加重情节的适用不应教条的适用刑法字面解释,应改变对该解释的理解,即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条件:第一,肇事者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第二,被害人确实发生了死亡结果;第三,有证据证明被害人在事故后仍为活体;第四,医学专业人士没有出具“伤重不可医治,死亡结果不可逆”的确定性意见。
注释:
“脑死亡”尚不能为死亡标准等 篇3
卫生部医政司负责人日前指出。死亡标准的确定关系到人的基本权利,要步入立法程序还有相当复杂的工作要做。近期还不能确定“脑死亡”为死亡标准。
据了解,关于死亡的定义,医学上分为脑死与心死两种。
北京大学医学伦理学教授彭瑞骢先生介绍说,中国有传统的伦理观,死亡新基准的出台不容易使普通百姓接受。而且也确实存在一些“植物人”最后恢复部分机能的个例。
北京政法大学的樊崇义教授介绍说,目前,中国在法律上没有对“死亡”的明确定义。因此,对于以“心死”还是”脑死”为死亡基准归根结底是医学上的界定。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十种情况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正在修订中。修订稿中规定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10种情况”。
这10种情况是:
一、虽有诊疗护理过错或者不足,但未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二、在诊疗过程申由于病情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难以预料或者在预料之中但难以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三、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四、在正常的技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难以避免的诊疗意外的;五、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无法预料、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六、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无法按照常规采取的急救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七、非精神病患者在诊疗期间自杀、自残导致死亡、伤残的;八、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九、因患者或者患者一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摘自《法制日报》
照着镜子燕顾自己
腰粗与腰细美国著名医学家迈克尔·利恩最近公布了他的研究发现:人体腰围与健康相关。利恩发现,腰围超102厘米的男子和腰围88厘米以上的妇女患病的可能性极大。腰围在94厘米以下的男子,其中体内高胆固醇的人只有9.5%;但是腰围达101.9厘米的人中,这个数字就猛增至18%;腰围达到102厘米以上的人,其高胆固醇患病的比率竟达26.4%。他还指出,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症的风险也与腰围的大小成正比。
瘦腰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利恩建议,腰围粗的人应当将其腰围缩小5至10厘米,以减少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全面改善键康状况。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务时,腰粗的人比腰细的人不便。
腿长与腿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从儿童的腿长或腿短,可以看出他们成长后将患何种疾病,该校医学教授坎内尔指出,腿长的儿童长大后患心脏病的概率较小,但他们患癌症的概率较大。
对于腿的长短可以显示日后患何病的奥秘,内尔教授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说:“我们发现,随着儿童的营养和生活环境改善,身高会随之增加。因此,腿长的人,儿童时期饮食所含的卡路里可能较高,而高卡路里饮食会使日后患癌症的概率增加。”
目前还有许多科学家在关注这一新的奥秘。研究证实:腿短的人可能是在儿童时期家境贫困、营养较差所造成。他们一致认为,腿短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腿长的人的2倍左右,尤其是女性的死亡概率更大。
——摘自《上海译报》
一组决定减肥效果的要素
为了有效地指导肥胖者减肥,我们应预先估计出减肥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下决定肥胖者减肥效果的要素:
1减肥的信心。一般来说,减肥是一个艰难的综合治疗过程,这就需要肥胖者在治疗时要有信心和恒心。否则,减肥很难坚持到底,效果也难以保证。
2心理因素。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减肥者战胜肥胖的信心、勇气和恒心,对减肥的效果至关重要,因为这个艰难长久的过程需要减肥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和心理准备。
3发胖年龄。一般身体发胖年龄越小。肥胖程度也越重,减肥效果也就越差。有人曾观察了一定数量的肥胖婴幼儿,20年后发现,这些儿童中有80%成了肥胖病人。4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比青年妇女或大干50岁的妇女减肥效果要好些。肥胖开始的年龄晚(中青年以后),减肥的效果往往比较满意。
4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减肥效果往往较差。常常可以见到,父母肥胖,其子女也肥胖,而且从婴儿就开始胖。这类肥胖者减肥效果往往不大。
5婚姻因素。婚姻对减肥者有很大的影响,婚姻状况良好的减肥易成功,婚后有子女的肥胖者减肥也较容易。未婚、婚后无子女或婚姻受挫者的减肥效果较差。
6性别因素。据统计,男性体重骷比女性容易下降。从临床观察看,男性减肥者比女性容易成功。这与女性的生活习惯、情绪波动、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
7体重因素。体重过度肥胖者的预后较差。据专家分析与论证,如果体重大于或等于127千克,则称为“难治性”肥胖,减肥效果较差。
8时间因素。肥胖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饮食,改善进食习惯,所以能否在饮食治疗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结果是判断肥胖者减肥效果好坏的重要一环。据临床观察。饮食治疗前3个月的减肥效果非常关键。如果这个阶段控制和治疗得当,每周的体重减轻量都在0.5千克以上,那么这类肥胖者的减肥效果较好,反之。则较差。
9减肥方法。肥胖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减肥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严谨。一般来说,采用综合方法减肥要比只用一种减肥方法效果好得多。减肥程序与饮食是否科学合理也影响效果。
海滩死亡陷阱 篇4
大西洋中有一个塞布尔岛,浅滩上那些变化无常的流沙,无情而贪婪地吞没陷入其中的人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陷阱。每年8月的塞布尔岛,在夏日的早晨显得格外迷人,瑰丽的阳光,把清澈的海水涂染得一片火红。一会儿晨雾又似轻纱飘飘而来,整个浅滩变得扑朔迷离,除了偶尔凉爽的微风吹得茅草“瑟瑟”声响外,一片静寂,似乎这里除了一汪汪的水和茅草再没有生命存在了。
突然,不远处响起沙沙的脚步声,从一条停泊在塞尔布岛海滩的小船上,走来了一男一女两个青年人,男的是生物系的大学生巴尔斯托特,女的是他的同学和女友名叫赛萨若汝妮。他们利用暑假结伴来这儿考察寄生植物,准备撰写毕业论文。
他们背着沉重的背囊,里边装着一路采集的寄生植物的标本,还有食品、微型帐篷等物。他们边走边谈笑,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海洋,使他们心旷神怡。岛上很难找到树木和灌木丛,只有在低矮的沙丘之间生长着一些野草,又显得几分荒凉。
这时,忽的一声不知从哪儿窜出一只灰黄色的兔子,在浅滩上欢快地奔跑蹦跳着,给平静的浅滩带来一点生机活力。赛萨若汝妮把它摄入了画面,她突然“啊”地尖叫起来。巴尔斯托特惊异地问:“亲爱的怎么啦?”赛萨若汝妮骇然地说:“你瞧,刚才那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怎么蹦跳了几下就不见了,好象是钻到沙里去了?太奇怪了,我过去看看……”她说着拔腿向前跑去。
“哎哟!”跑在前边的赛萨若汝妮惊恐地尖叫起来,巴尔斯托特望见她脚下踩着的好象是晒干了的沙地硬壳,竟然怪异地裂了开来,并使她的脚踝陷了下去,巴尔斯托特大声喊:“亲爱的,别动!”可是赛萨若汝妮本能地挣扎着,拔出脚,又向前迈了几步,希望能触上坚实的地面,然而,每一步都使她陷得更深,像稀泥汤似的沙很快升到了她的膝盖, 她惊恐万分地呼喊:“巴尔,快来救我!”
目睹眼前可怕的情景,机警的巴尔斯托特冷 静地站住了,他意识到自己若空手跑过去,可能陷进沙中丧命。他想找人帮助救护,可是附近没有人影,他急中生智,从背囊中掏出一条尼龙绳,抛了过去:“亲爱的,抓住绳……”这时,黄灿灿的沙已经升到了赛萨若汝妮的大腿,她惊慌失措没有抓到绳子,巴尔斯托特又向前迈了几步,她连连摇手:“你千万别再靠近,危险……”
巴尔斯托再次把绳子抛过去,赛萨若汝妮双手舞了舞也没有抓住,这时她因为动了动而失去了重心,身子慢慢地向前倾倒,沙淹到了她的胸部。眼见心爱的人就要被恶沙吞没了,巴尔斯托特急红了眼,又向前靠了靠。糟糕,他脚底下的沙也开始滑动,他慌忙躺下了,用力把绳子又抛过去,这时,赛萨若汝妮终于抓住了绳子,喊了一声:“快拉我出去。”
巴尔斯托特一边躺着翻滚,一边用力扯拉绳子,无情的流沙已经淹没了赛萨若汝妮的头顶,只露出一双手还攥着绳子不放,巴尔斯托特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有把心爱的人拉出来,渐渐的,那双手也不见了,绳子也像条蛇似地钻进深深流沙里,巴尔斯托特只得松了手,不大一会儿,十几英尺的一条绳子也不见了,谁知道这流沙有多么深啊!
巴尔斯托特跪在沙地上,捶打着胸脯悲怆地哭喊:“赛萨若汝妮……”他不敢在这危险的海滩逗留,慌忙小心翼翼地逃离了海滩。
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女友,巴尔斯托特悲痛欲绝,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征服流沙,让悲剧不再重演!
二、逃离死亡的陷阱
巴尔斯托特大学毕业后,被美国一家颇有名气的科研所聘为研究员,他一边研究寄生植物,一边探索海滩的流沙,女友的美丽笑脸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仿佛时刻提醒和鼓励他,不能松懈,要尽早解开海滩流沙死亡陷阱之谜。
巴尔斯托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流沙不仅仅存在塞布尔岛海滩,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着。公元11世纪,中国宋朝神宗皇帝当政的时候,一支数千人的队伍,行进在安南的路上,几个士兵和马匹陷进了流沙,再也没有出来。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他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述过“范河”,也称“淖沙”或“活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流沙”。中国的古典名著《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对流沙都有记载,特别是《西游记》描写的流沙更为神奇可怕:“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比奥基乔比湖南面沼泽地的流沙还吓人啊!就说大西洋中的赛布尔岛,它的周围密布着大量流沙,几百年来吞没航船达500多艘,丧生者超过5000多人,只要一提到赛布尔岛海滩,许多航海家会不寒而栗。
千百年来,世界各国都有人深受流沙之害,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为什么许多沙地无论是人畜、车辆都可以平安通过,而另一些沙地会成为死亡的陷阱呢?
有人认为这两种沙地的区别在于构成沙地的沙粒特征不同,普通的沙地是由棱角状沙子构成的,而流沙则是由圆圆的沙粒组成。棱角状的沙粒会互相嵌合,因此形成了稳定坚实的地面,而圆粒沙则不同,它犹如细微的球形滚珠,能互相辗转滑动,一旦有人畜等重物落上,圆圆的沙粒便纷纷滑动让开,导致重物下沉,但是,这一理论却找不到任何事实根据。当科学家在显微镜下,仔细对比各地的沙粒时,发现流沙和其它普通沙子一样,也是由棱角状沙粒构成的。
巴尔斯托特有点失望,他没有找到海滩流沙成为吸人陷阱的正确答案,他立志填写这项空白,告慰心爱的赛萨若汝妮。
这天,巴尔斯托特带着两名助手,乘坐一艘小船,重返塞尔布岛海滩,一是祭祀遇难的女友,二是再次实地考察,采集沙样回来研究。
小船离女友遇难的海滩越来越近了,巴尔斯特内心不由悲哀和紧张起来,但他不露声色地对助手说:“不要怕,请仔细观察前面的沙滩……”一个助手发现前边礁石缝里有几个美丽贝壳,对巴尔斯托特说:“先生,这贝壳太美丽了,我们应该采集几个献给赛萨若汝妮女士才好呢!”巴尔斯托特欣然同意,让小船开过去采贝壳,就在这时候,他们忽然觉得小船向一侧倾斜,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助手连忙推舱门,想看个究意,可是用力地推不开舱门,外边像是被什么东西顶住了,巴尔斯托特心头猛的一震,探头向窗外一瞧,不禁惊骇万分,原来小船搁浅了,正在慢慢地向沙里陷,沙子已经埋了半截舱门。他立即意识到,小船遇上可怕的流沙,现在是危在眉睫啊!他急忙对两个助手喊:“你们快从舱窗出去!”一个助手从小船的左边冲出去了,另一个助手也从右边舱窗钻了出去,舱内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助手在外边呼喊:“巴尔教授快出来,危险!”
巴尔斯托特连忙敏捷地从舱窗攀上了舱顶,几分钟,仅仅几分钟,沙子已经淹没到小船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巴尔斯托特听到沙发出“嘶嘶”吓人的吸吮声,就像有人在喝稀汤一样,感到胆颤心惊。瞬息间,沙已经飞快淹到了驾驶室的顶盖,巴尔斯托特抓了一把沙装进口袋里,算是取得沙样,凶恶的流沙仍旧不停地向他涌来,已经逃离的两个助手在海滩礁石上一齐呼喊:“巴尔先生快向礁石这边跳!”
已经无路可逃了,巴尔斯托特豁出去了,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向着礁石上纵身一跃,上帝保佑,他从舱顶上跳了下来,落地时,虽然双膝又陷进沙里,但幸好身体向前倾倒,才没有再陷下去。他本能地抓住了海滩的茅草,这些草是长在沙丘上,当地的人称是“扯倒驴”,意思是这些草驴拉倒了也拔不出来,巴尔斯托特算是抓住了救命草,这时,两个助手跑过来扯的扯,拉的拉,齐心协力把他从吃人的陷阱里救出来了。当他爬上礁石,稍稍定下神来,回头看他们的小船早已被流沙吃掉了,无影无踪,他拍拍口袋对助手说:“总算没有白来,流沙样取到了!”只是没能献上贝壳祭祀女友,他感到有点遗憾。
三、揭开流沙之谜
巴尔斯托特回到研究所,把一些沙粒放在显微镜下,发现有些沙粒确实是圆的,但大多数是棱角状的。为了更深一步研究,他同助手又去取回一大桶流沙,他常常向桶里洒水,让沙保持潮湿,不多日生长出绿色的苔藻,但奇怪的是,桶里的流沙没有活性了,他放上一块石头也不再沉没,这是为什么呢?
巴尔斯托特同助手又回到塞布尔岛海滩的那块流沙地,访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儿的流沙有点“邪门”,有时流动,人畜上去就别想出来;可是有时又很坚实,如果有海水退潮,羊可以到海滩沙丘地里吃草,什么事也没有。
这天海水退潮了,巴尔斯托特同助手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赛萨若汝妮遇难的地方,又蹦又跳,果然没有陷进去。巴尔斯托特心想,这样看来是海水在流沙的背后作怪了,然而,普通的湿沙和干沙一样是能承载重量的,那么是不是水量的大小和强弱,决定沙是否流动呢?
巴尔斯托特为自己大胆猜想而兴奋,为了证实猜想的可靠性,他同助手们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实验。他用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箱,里边盛满了沙,再在箱边装置了几个水管,水便可以从上面注入,由箱底流出,也能从下面注水,从上面流出,而且水量控制可大可小,可强可弱。他又找来一个塑料人,体内注入铅,正好同人的重量相等。他把塑料人放在大木箱的沙面上,通过实验发现,当木箱的沙干燥时,塑料人能在沙上站立或躺卧,仅留下不过一英寸的凹痕;若从上面注入水,塑料人也不下沉,但当水从下面注入,向上透过沙层流出时,塑料人就会渐渐沉没,直到淹没了它的颈部。若让它再背上沉重的物品,则如赛萨若汝妮一样的悲惨下场。
通过周密、认真的实验,巴尔斯托特认为海滩流沙的形成,与上涌的水流有直接关系,水流的上冲力会使沙粒互相膨散开来,沙粒不再互相叠接,而是被水托着,呈半漂浮状态,所以,一旦有比重大于水的物体落在流沙上,便会像在水中一样,迅速下沉。沙粒越细,上涌的水流越大,所形成的流沙也越危险;反之沙粒粗大,水流微弱,则形成的流沙危险性较小,叫慢流沙。
巴尔斯托特经过几次生死拼搏,倾尽了心力,终于揭开了海滩流沙死亡陷阱之谜,他兴奋地举起酒杯,对着赛萨若汝妮的遗像,喃喃自语:“亲爱的,你在天堂可以瞑目了,海滩流沙之谜终于被我揭开了!”
巴尔斯托特应邀到某大学做研究海滩流沙的学术报告。他说到,我们如果踏进海滩流沙地,是可以逃脱的……有人递上条子,对他的说法表示怀疑,希望他能在塞布尔岛的海滩流沙地亲自做一次逃离的演示!巴尔斯托特微笑着说:“先生们,女士们,我可以答应大家的要求,亲身来证实一下我的研究成果。”其实,巴尔斯托特早就有亲临塞布尔岛流沙地,冒险逃离的计划。
第二天,巴尔斯托特和助手们乘着装满木板的小船来到了女友遇难的海滩流沙地,他们把木板铺在流沙地上,巴尔斯托特要迈步进入流沙地,一个助手拦住他说:“先生让我来!”巴尔斯托特异常平静地说:“应该由我亲自实践,才有说服力啊!”他毅然踏进流沙,这时站在礁石上的一些大学生代表,还有许多新闻记者和有关科学研究人员,黑压压的一片,紧张的心都几乎跳出了嗓子眼儿。只见巴尔斯托特的双脚陷进了流沙,围观的人们惊恐地尖叫起来,而巴尔斯托特不慌不忙。身子向前倾倒,伏在流沙上一动也不动,等待援救,一个助手刷地伸过一根竹杆,巴尔斯托特攥着竹秆,两个助手用力向这边拉,他的双脚从流沙中拔出来了,这时他松了手,身子慢慢地向木板边滚去,一会儿他爬上了木板,完全逃离了海滩流沙——死亡的陷阱。礁石上的人们热烈鼓掌欢呼起起来,有人跑上前紧紧拥抱他说:“巴尔斯托特,祝贺你成功了!”
巴尔斯托特对人们说,谁在海滩遇上流沙,千万不要惊慌,如果是慢流沙,只要动作迅速,完全可以跑出来的;如果误入比较危险的流沙地,头脑要十分冷静,因为流沙的形成是水在下面作怪,人是有可能浮在水上的,你可迅速躺下来,尽量减轻负重,以增加浮力,不要举起双手,更不要抬腿拔脚,以免削减浮力。如果有人救援,最好象我刚才那样安静地躺着,等待帮助;倘若无人救助,也可以像我刚才一样,用慢慢滚动的方式,滚向坚实的地方。或者是全身伏地,缓缓爬行,争取化险为夷。
村委开死亡证明 篇5
根据___________(写明调查的材料,包括档案记载、知情人证明等)兹证明___________,男(或者女),于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在___________(地点)因___________(死亡原因)死亡。
___________省_________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字:
拯救死亡之城 篇6
2004年12月26日,锡默卢突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个距震中仅40公里的小岛,似乎被海水吞噬了。5天后,印尼一位官员说,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锡默卢岛已经不存在人类活动的迹象。
震颤和咆哮中,地球已经改变——它的16万子民失去生命,地图的一部分将会重绘。苏门答腊岛发生了位移,一些小岛可能已永久消失。
锡默卢岛是否也遭遇了这样的灭顶之灾?
12月27日,印尼棉兰市,华人吴明辉自设的短波电台,突然收到来自锡默卢的呼叫——吴在这个岛上拥有一个林场,通常以电台相联络,工人们告诉吴明辉,不少锡默卢人奇迹般地从死神手缝中死里逃生了。原来这些世代在海边生活的人,从海水的异动中嗅出了海神发出的威胁,迅速向山上逃去,最终只有7个人丧生。
但是,岛上7成房屋被毁,幸存者面临饥饿的威胁。而此时,政府正在灾情更严重的地区忙碌,鞭长莫及。
吴明辉立即将这一讯息向他的老板,印尼最大一家烟草公司的所有者传递。1月7日,10吨大米从棉兰装车启运,由陆路转海路,3天后抵达锡默卢岛。1月8日,吴明辉从电话中听到了锡默卢县长的声音,他说,大米还没收到,不过,有了大米,家园尽毁也没有做饭的锅。
“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就运什么”,这位县长得到了这样的回答。那位老板购买的1000吨大米和14000件衣物及各种必需品,已经准备在仓库里,随时可以出发。
在印尼,随处可见募捐箱和走动募捐的人们,整个印尼已被动员起来,整个世界的人也在行动。
是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殃及全球的灾难,至少有40多个国家的公民遇难;这也是史上空前的第一次大救援,数以亿计的人们伸出了自己的手。
在班达亚齐、米拉务或是作为后援基地的棉兰,来自数十个国家的飞机频繁起降,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物品在此聚散,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忙碌。
不管人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理念和信仰,不管各国援助后有著怎样的政治考量和角力,但200万从海啸中幸存的人们,至少从目前来看得以免于饥馑和瘟疫的第二波攻击。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全人类的功劳。
死亡医学证明书 篇7
撰写规则
死因监测的重要性
1、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是估计人群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基础。
2、从公共卫生和临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个说明卫生问题严重性的指标。不同原因的死亡率能够展示与疾病的危险因素。
3、有助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卫生政策。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
2、居民死亡法定记录,有关部门据此注销户口,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
3、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
4、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公证必备的文件。
根本死亡原因,从防止死亡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去中断可能致死事件的链条或某个环节治愈病人。最有效的公共卫生目的是阻止加速死亡原因起作用。为此目的,根本原因被定义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死亡原因
1967年,第二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将记入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如下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定义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有关信息得以记录,而证明人不得自行选入某些情况而摒弃其他情况。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1)
如果在一系列事件中只有一个步骤,则在I(a)行上记入一条就足够了。如果存在多于一个步骤,则直接原因记(a)行,而起始前因记在最后一行,任何中介原因则要记在(b)行或(b)行和(c)行。
例1:I(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门静脉高压
(c)肝硬变
(d)乙型肝炎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2)
例2:I(a)尿毒症
(b)肾盂积水
(c)尿潴留
(d)前列腺肥大
例3: I(a)支气管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II慢性心肌炎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3)
例4:I(a)肺脓肿
(b)大叶性肺炎
例5:I(a)肝功能衰竭
(b)胆管梗阻(c)胰头癌
例6 :I(a)外伤性休克
(b)多发性骨折
(c)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4)
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根本死亡原因
最早发生的病引起其他疾病有因果关系的,那个最早的病就是根本死亡原因。
就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
未肯定的诊断或症状
如果在一次医疗事件结束时还没有建立确定的诊断,那么应当记录对需要医疗或调查的那种情况所能最大程度获得的具有特异性的信息。当考虑到某一诊断又未确立时,应当按陈述的症状、异常所见或问题去做诊断,而不要限定一种诊断为“可能的”、“怀疑的”或“可疑的”。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
应尽量报告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结核性脑膜炎,急性阿米巴痢疾,志贺菌性痢疾等
痢疾 :应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
腹泻、胃肠炎 :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
破伤风 :应尽量报告引起损伤的原因
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原因
病毒性肝炎:具体填写肝炎的性质和分型
肿瘤
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并同时报告原发部位。当一个以上的原发部位时,应将最重要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如果有关肿瘤形态学的诊断,也应同时报告。
肠道恶性肿瘤:应详细报告具体部位
子宫恶性肿瘤:要区别宫颈、子宫体
胆管恶性肿瘤:要区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恶性肿瘤
脑瘤:尽量区别“良性、恶性”或组织形态学的情况
白血病:注意填写急性、慢性等情况以及形态学情况
尽量不使用“可疑”等描述,对填写“怀疑”或“可疑” 恶性肿瘤的诊断要慎重
精 神 疾 患
精神疾患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作出。
精神病人的自杀 :是否处于活动期?
精神病人的意外死亡 :是否处于活动期
大量饮酒后突然死亡 :需排除酒瘾综合征和自杀。
循环系统疾病
应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
例如:
心脏病 :详细报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及其原因。
脑血管病:应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应填写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原体及其他致病的原因
肺炎:特别注意对新生儿和老年人肺炎的准确诊断和报告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常常引起肺心病而死亡,应同时报告
外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同时报告致病因子如尘肺、有机物、化学物质等
消化系统疾病
应同时报告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并发症等
溃疡: 要明确报告部位,不要笼统写为“上消化道”。
慢性肝病和肝硬化: 应尽量报告更早的原因
孕产妇死亡的定义
孕产妇死亡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何种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
孕产妇死亡应再细分为两组(1)
直接产科死亡:
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医疗的操作干预、疏忽遗漏、处理不当或由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个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导致的死亡。
孕产妇死亡应再细分为两组(2)
间接产科死亡:
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以前已存在的疾病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疾病,这些疾病虽非由直接产科原因所引起,却由于妊娠的生理影响而加重,从而导致死亡。
先天异常
先天异常必须是自出生时即存在,对于年龄较大的者报告死于先天异常,则必须写明“先天性”。
应尽量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
一般先天异常致死,实际上是放弃治疗或放弃喂养的后果
先天性心脏病 :应尽量写出具体的心脏病类型,如:法乐四联症、先天性室间
隔缺损等。
当无法判断是否为先天异常时,应写明死者的实际年龄(按周岁、月、日计算),尤其对婴儿、新生儿更是如此
活产
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的受孕产物,他在母体分离后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一律看作活产。
新生儿病
主要指“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报告时应注意:
包括起源于围生期但在以后发病及死亡的情况
首先尽量报告围生儿本身的疾病,其次报告母体情况对围生儿的影响
早产、窒息一般不做根本死因
不包括 :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肿瘤、损伤中
毒
新生儿病--有关概念
新生儿死亡是指活产儿在出生后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
早期新生儿死亡(出生后未满7整天内的死亡)。
晚期新生儿死亡(出生后活满7整天但在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
超过28天的婴儿死亡,如果医生认为其致死疾病的起源是在新生儿期内,仍应报告这一顺序关系。超过一周岁的婴儿不再考虑新生儿期的情况。
诊 断 不 明
一般不应出现,医生或统计人员应尽量搞清查死者的致死原因。实在无法获得,可以在调查记录中报告其家属的叙述。诊断不明不应作为根本死因。
损伤中毒
临床表现:主要指损伤中毒的性质(如骨折、脏器损伤、烧伤、中毒、毒性效应等)、损伤的具体部位(颅内、胸、腹部、四肢等)、中毒的程度(轻、中、重)等情况。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指造成上述损伤中毒的原因。首先应明确报告是意外的损伤中毒,还是自杀或被杀,然后尽可能详细报告外部原因。如确诊有困难及对损伤或中毒原因有疑点,应如实填写“不明原因的……”以供引起重视。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性质:是指意外的损伤中毒,还是自杀或被杀。
类型主要包括:
运输事故: 涉及人员、运输工具、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方式等
意外跌倒: 明确没有任何可能发生跌落的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如为跌倒致长期卧床也应报告
意外窒息: 多指婴幼儿意外被床上用品或大人身体闷死
中毒: 应区别给错、服错或药物过量以及正确服用的有害效应
自杀: 尽量报告自杀的方式及原因,如:自杀方式(服毒、自缢、跳楼等);自
杀原因(家庭、社会、经济等)。
多种情况
当一次医疗事件涉及到若干种有关情况时(例如:多处损伤、以前疾病或损伤的多种后遗症或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中的多种情况),应把那种明显比其他情况更严重而且需求更多资源的情况记录为“主要情况”,把其他的记录为“其他情况”。如果没有一种情况更突出,那么象“多处骨折”、“多处头部损伤”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导致的多发性感染”这样的术语可以记录为“主要情况”,其他情况列在后边。如果有多种这样的情况,而又没有一种更突出,那么可以只记录象“多处损伤”或“多处挤压伤”这样的术语。
特异性和细节(1)
为了将情况分类到最具有特异性的ICD中,每种诊断性陈述都应尽可能富有信息。这样的诊断性陈述的例子包括:
膀胱三角区的移行细胞癌
急性阑尾炎伴有穿孔
糖尿病性白内障,胰岛素依赖型
脑膜炎球菌性心包炎
特异性和细节(2)
为妊娠诱发 高血压给予的产前医疗
由于按照处方服用抗组织胺药的变应性反应引起的复视
由于陈旧性髋关节骨折引起的髋关节骨关节炎
在家中跌倒后造成的股骨颈骨折
手掌三度烧伤
后遗症的治疗(1)
当医疗事件是对一种不再存在的疾病的残余情况(后遗症)进行治疗或调查时,应充分描述该后遗症并陈述它的起因,同时还应当清楚地表明原疾病已不复存在。例如:“鼻中隔弯曲—在童年时的鼻骨折”;“跟腱挛缩—肌腱损伤的晚期效应”;或“由于陈旧性结核病引起的输卵管闭塞所致的不育症”。
后遗症的治疗(2)
当存在多种后遗症而且治疗或调查并不是直接针对其中的哪一种时,则可接受象“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或“多处骨折的后遗症”这样的陈述。
由于外因引起的情况
死亡证明由谁开 篇8
1.死于医疗卫生单位的,凭《死亡医学证明》;
2.对公民正常死亡无法取得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的,凭居(村)委会或卫生站(所)出具的证明;
3.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凭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
4.已经火化的,凭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
附: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持死者死亡证明、居民户口簿及死者的居民身份证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公民在暂住地死亡的,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者暂住地的户主、旅店管理人或者户内其他人员的申报,将死者的姓名和死亡的地点、时间、原因等及时通知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由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办理公民死亡注销手续时,缴销死者的居民身份证;单身独户的,还应收缴居民户口簿。
死亡证明书填写说明
甲、本证明应于死亡发生后即由医院(诊所)之医师或由行政、司法等机关之相验人员依式填列。
乙、如属行政或司法相验者栏以下之证明改由该等机关及相验人员负责签名盖章。
丙、填写数字请一律以中文大写为之,以符规定(尤其出生年月日及死亡年月日)。
盯填写时请注意各栏间之关系。
戊、本证明书之各栏填写方式如下:
(一)、栏填写死亡者之姓名。
(二)、栏填写死亡者之性别,如为男即在后之□内加√,余类推。
(三)、栏填写死亡者之国民身分证之统一号码。
(四)、栏填记死亡者之户籍所在地之详细地址。
(五)、栏填记死亡者出生之年月日并就两栏计算出满若干岁填于最后()内。
(六)、栏填记死亡者之死亡详细时间。
(七)、栏填记死亡者死亡之详细地点及在何场所死亡,如为医院即在后之□内加√,余类推。
(八)、栏填记死亡者死亡之种类,如病死或自然死即在后之□内加√,余类推。
(九)、栏填记死亡者之详细工作情形栏填写在何处(如某机关、学校、公司行号、工厂、田园、林地…等名称)并填出办理何种行业(如税务、卫生、行政、买卖商品、种植稻麦制造机械…等)填写何种工作及职务(如业务经理、科长、打字员、会计员、售货员、打铁工、纺织机械操作工…等)之详细名称。
(十)、栏填记死亡者之婚姻状况,如为未婚者即在后之□内加√,余类推。
(十一)、请参阅1975年审订之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表所订详细分类表(医师用)填列死亡原因。并请注意病因发生之先后关系及发病至死亡之概略期间如伤害致死者请填写其引起伤害之外因。
己、本证明书填具者请填具证书字号及医院(诊所)名称及开业执照字号等。
庚、本证明书之注号栏由卫生单位人员依据死因统计作业手册之规定填写。
恐怖“死亡谷” 篇9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州交界的地带,有一个长225千米,宽6到26千米,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的“死亡谷”。谷内气候极端干燥炎热,两侧是悬崖绝壁,山岭绵延。1848年,一队外来移民误入谷地,迷失方向,葬身谷底,连尸体都找不到。1949年,美国一支勘探队冒险进入谷地,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有几人侥幸脱险,过后不久也不明不白死去。后来,又有不少人前去探险,结果纷纷毙命。然而这个对人而言是死神统治的地方,却是飞禽走兽的世界。据统计,谷里生存繁殖着23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500多头野驴,昆虫更是多如牛毛。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威胁人的生命,却不伤害这些飞禽走兽?至今仍旧是个谜。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与瓦维诺湖附近也有一个“死亡谷”,与上述的美国“死亡谷”正好相反。它们不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却经常威胁着飞禽走兽的生存。据统计,在该谷地,每年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600多头,所以该谷被意大利人称为“动物的墓场”。至今,人们也无法解释它们的死因。
【死亡证明】推荐阅读:
死亡证明居委07-02
社区死亡证明格式07-17
意外死亡证明范文09-01
新版死亡证明书12-16
开死亡证明需要准备材料05-19
开具死亡证明注意事项11-18
申请死亡医学证明书01-02
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12-07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开具10-29
不看后悔!长辈医学死亡证明怎么办理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