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2024-09-24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通用10篇)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1

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

根据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篮球的精神,为确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标准,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篮球工作。

2.纳入发展规划。将校园篮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校园篮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校校园篮球工作的开展。

4.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有校园篮球工作组织实施、招生、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不断完善。

二、条件保障

1.至少有一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至少配备一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提供一次以上篮球教学专项培训,学校定期开展篮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2.充足的场地设施及器材。场地设施建设完备,高中、初中达到四个、小学三个以上篮球场地。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篮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能满足篮球教学和训练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

3.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篮球训练和竞赛以及大课间、课外活动计入工作量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同酬。

4.经费保障充足。设立篮球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保证校园篮球课教学及班级、校内联赛顺利开展,积极参与校际比赛。

三、教育教学

1.每周一节篮球课。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周不少于一节篮球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篮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2.课外提供篮球专业指导和服务。篮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满足喜爱篮球的学生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3.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积极开展以篮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啦啦操、小记者,摄影、征文等)。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许可的校园篮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篮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四、训练与竞赛

1.成立篮球组织。学校建有校级男、女篮球代表队;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设立篮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篮球活动。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篮球。

2.开展科学训练。以篮球教师为骨干,制定系统、科学的篮球训练计划,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校园篮球教学训练计划。制定保障措施激励学生不断加强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预防伤害及处理能力,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3.建立竞赛制度。建设常态化课余篮球竞赛机制,根据教学、比赛指导手册不断完善校内篮球竞赛体系。每学年组织:

1、班级内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上场机会。

2、年级联赛,每班每学期比赛场次不少于10场。

3、学生个人技巧挑战赛,按照下发的技巧挑战赛规则开展年级及全校比赛。在校内利用课后或节假日(如六一儿童节)时间组织篮球文化节,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打造有吸引力的活动模式,使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4.成立校篮球队。定期参加校际比赛,组建本校校队参与省市地区主办的校际联赛,培养集体荣誉感。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篮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篮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篮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积极申请承办本地校际校园篮球赛。

5.激励各方积极性。通过教育部许可的互联网校园篮球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师生互动,不断提高教师篮球教学水平;设计可触及的评级体系,激励学生通过参与校园篮球竞赛体系提高自我评级;鼓励家长对校园篮球课程及教学反馈,及时了解校园体育动态,不断提高校园篮球训练和教育水平。

五、遴选、考核及奖励

1.准入、落实及评定,提高校园篮球特色校全程管理。教育部和全国校园篮球联盟将通过实地抽查、网上调查、访谈等,对特色学校的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启动报告机制,各个特色学校可通过校园篮球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传学期内篮球教学、活动及比赛的相关材料,进行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鼓励及奖励。联盟将对校园篮球开展较好的学校给予一定鼓励。如:提供装备资源支持;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学校开展的篮球活动进行宣传;设立“最具创意的校园篮球活动”,“最佳篮球特色校校长”、“优秀篮球教师”等奖项。获奖人将有机会参与高规格的篮球教学培训,观摩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以上措施旨在鼓励学校在开展篮球文化活动时,不拘泥于形式,结合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更好的活跃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3.退出机制。教学与活动参与实施情况不符合要求者将给予三个月的改正期,仍不符合要求者将不再被认定为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取消其所有评优评先资格及各项支持。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2

一、开设“阳光棒棒堂”,关注生命发展

“阳光棒棒堂”,即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开设篮球课,立足对学生篮球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促进特长发展,尊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及个性发展差异,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发展。首先,除了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篮球技能外,还挖掘一批具有篮球特长的非体育教师,开展“篮球之星”评比活动,让球星担任“阳光棒棒堂”任课教师;其次,结合本校实际,编印专门的篮球校本教材,确定“阳光棒棒堂”学习内容:低年级主要以熟悉球性、篮球游戏、运传球等为主;中年级主要以了解篮球发展史、篮球比赛规则和基本技术等为主;高年级则主要以综合技术和技战术为主。“阳光棒棒堂”的开设,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利于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同时,“阳光棒棒堂”也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踏入“阳光体验场”,感受生命喜悦

“阳光体验场”即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验场”倡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向阳光,促使学生的篮球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露,从而激发练习兴趣和发展需求,感受生命喜悦。为此,学校发掘篮球项目特点,创编动感篮球操;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开发了篮球游戏系列菜单。如,低年级开展花样拍球、运球接力、运球报数、运球追拍和绕物运球等;中年级开展运传结合、互不碰撞、投篮抢分、三角循环传球和运双球等;高年级开展了双人传四球、快投比准、绕障碍跑篮、封盖投篮和运双球接力等活动。学校的“阳光体验场”能深入持久地开展,首先归功于校领导和教师的通力配合,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活动的落实,教师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活动的质量;并做到了三个“一起”,即,一是和学生一起确定活动项目;二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三是和学生一起参加过关性考核。其次,制度和评价双管齐下。学校将“阳光体验场”融入到教学计划、排入课程总表,奖惩分明。并尝试采用“阳光体验成长卡”,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主锻炼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阳光体验场”,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广大师生锻炼着、享受着、快乐着!

三、搭建“阳光PK场”,彰显生命活力

“阳光PK场”指丰富多彩的篮球比赛和活动。在普及提高学校篮球运动的目标驱动下,学校在贯彻实施“体育与艺术2+1”项目的背景下,利用每年一次的“篮球运动会”、“俱乐部联赛”搭建篮球才能“PK”大舞台,让学生在这里展示篮球技能,焕发生命活力,张扬个性,体现智慧,带给师生无尽的欢乐和激情。“篮球运动会”分个人与团体项目两种。其中,个人项目包括运球比多、运球比快、定点投篮、三步上篮、花式展示等。团体项目包括运球迎面接力、运传结合、运双球接力、投篮接力等。“俱乐部联赛”是以中高年级为主,以年级为单位的班际篮球赛。每到“阳光PK场”比赛活动,学生个个活力四射,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整个“PK”场上,呼喊声、欢笑声、鼓励声、安慰声,声声入耳;童心、爱心、团结之心、竞争之心,心心相印。“阳光PK场”的搭建成为了师生精彩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四、创立“阳光俱乐部”,激发生命潜能

“阳光俱乐部”面向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为满足不同层次特长的发展需要而创立。它完全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篮球特长,使篮球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阳光俱乐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班级俱乐部”,即本班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组建球队,定期参加以年级为单位所进行的俱乐部联赛或班际间自行组织的友谊赛;第二个层面是“校级俱乐部”,主要成员是在“班级俱乐部”中推选产生,遵从自愿参加原则。“校级俱乐部”有专门的活动经费,配有专门的教练常年训练。“阳光俱乐部”,旨在使学校的篮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和联谊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阳光俱乐部”的成立,使学校的篮球运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如,女篮已经成为本地区让诸多对手望而却步的“不败之队”;男篮在张家港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中,也总是名列前茅。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既带动了学校篮球文化,更促使学校阳光体育得以和谐发展。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发挥大培训的“双联”作用

上联科研院所和专家技术,下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承接和传向农村,把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请到农民中间去,实现专家进村、技术落地、农民受益。

(二)坚持发挥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明白纸等手段,重点围绕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结合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三)坚持发挥专业农民培训的主体作用

将承担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绿色证书等工程项目任务,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紧密结合,用工程项目推动农业科技大培训,用大培训促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四)坚持发挥农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时机,深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进农村、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把理论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衔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继续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深化“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1500万人次,阳光工程等项目提质增效培训55万人,农民职业教育在校学员生产技能专项培训3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

(一)办好“空中课堂”

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充分发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等栏目,以及各级农广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相关栏目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粮棉油高产优质及防灾稳产技术,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水产标准园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指导,以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

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耕文化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农耕文化与农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

(二)办好“村头课堂”

深入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行动,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大集等活动结合,把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专学历教育等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冬春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办好“田间课堂”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在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中,注意发现和培植“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田间课堂”留下来、固定住。

(四)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定计划

各级农广校要深入调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要求,摸准农民培训需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总体方案中。请各省(市、区)农广校于每年年底前向中央农广校报送年度工作方案。

(二)集中动员促行动

每年12月,中央农广校组织召开卫星视频会议,启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同时安排本地的启动会或现场培训会,做到同步启动、上下联动、迅速行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级农广校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和办法,把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大培训万村联系点”制度,中央农广校在每个省(区、市)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省级农广校在每个地(市、州)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地(市、州)农广校在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县(市、区)农广校按照产业布局或培训班次确定一批大培训联系村,使大培训联系村总数达到1万个。

(四)加强宣传造氛围

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开展经常宣传、做好集中报导。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开设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专栏。会同各地农广校组织开展“大培训记者百村行”活动,形成《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百村调查手记》。

(五)深入总结建机制

各级农广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方式、培训模式和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建立大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大培训行动结束后,各级农广校要将基本情况、标志性活动、培训内容、培训人次及主要成效等,形成书面总结报告逐级报送。

篮球特色学校申请报告 篇4

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学始建于1911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光辉历程的完全小学。学校以“诚、谨、勤、苦”为校训,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在夯实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其技能特长的发展。我校先后荣获省农村示范小学、市第十届,第十一届 “文明学校”、“市交通安全校”、“市少先队工作金奖单位”、“市绿色学校”、“市先进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校园占地面积12132平方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750人,专职体育教师2人,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兼职体育教师3人,均具体育特长。创办近百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课外活动一小时,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88年获得泉州市鲤城区市直属小学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泉州市小学生“银江杯”篮球赛女子第三名,02年获得省传统篮球校比赛男子组第三名,05-08年被授予泉州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篮球),06年获得小学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男子组第四名,多次获得学区比赛前三名。

一、硬件设备齐全,为开展活动提供保障

我校有200米环行跑道,标准篮球场3个,篮球50个,能够为篮球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另外,我校周边社区以及企业均设有篮球场或篮球架,为篮球运动提供良好的场地和氛围,为篮球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全校普及,前赴后继

作为篮球传统学校,领导极其重视篮球发展,校长亲任分管领导。我校篮球大力普及,从低年级就让学生开始接触篮球,中年级有计划地安排篮球教学使之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高年级学生加强指导练习,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组建队伍。设立篮球兴趣小组,培养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三、教师主动,学生踊跃

校长带头,带领学校有篮球特长的教师主动分担校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学生自觉遵守训练制度,无故不旷课;积极参与活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5

学校坐落于楚天明星乡镇——宋埠镇,面迎悠悠举水,背倚龙井群峰,风景秀美,交通畅达,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2003年秋,学校始创,历经七年拼搏,初具规模。2010年9月,由李光武先生个人出资5000余万元,在车站路特1号征地新建新校区。学校占地55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是麻城乃至鄂东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现代化、园林化、标准化的学校。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5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40余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黄冈市级骨干教师8人,麻城市级骨干教师20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办学以来,学校一贯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兴校”的教育方略,崇尚“智慧地教、快乐地学、创造地用”的教学理念,践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矢志不渝地走精品路线,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务实推进体系化管理,努力追求“做小细节,办大教育”的宏愿。

十年来,新林学校秉承“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更要培养天天进步的人”的教育理念。公平教育,桃李竞芳;中考小考,屡创辉煌。黄冈中学预录、优录几十人,麻城一中多达数百人,二中升学均保持在70%以上。学校教学质量优异,已成为新林学子改变人生,成就未来的摇篮。多次被评为麻城市中考“优胜单位”、麻城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黄冈市后勤管理工作“示范学校”、黄冈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湖北省“红旗食堂”。

学校在校董事会、校委会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勤勉务实、胸怀远大、与时俱进,已绘就美好的远景蓝图。展望未来,学校已经成立教育投资集团,启动幼教中心,与北京老师范大学老教师协会指导园—京师阳光幼儿园合作,成立麻城新林国际双语幼儿园。引领学校走国际化发展道理!

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1.学校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校园足球工作,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

2.统筹规划,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十年发展规划,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突出体育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足球建设。在每年制定的计划中,将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3.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主抓,各科室主任、班主任、体育组全体老师参加的学校足球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足球工作。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在认真研究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详细计划,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注重创新。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实效性。

4.制定并完善了《新林学校校园足球工作制度》《新林学校校园足球工作三年计划》《新林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岗位职责》《新林学校足球运动代表队管理制度》《新林学校校园足球安全防范管理办法》《新林学校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新林学校校园足球竞赛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且不断完善,保证了学校足球工作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建设一流体育设施

1.配齐配强体育师资。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3人,其中1人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足球教育专业。近年来,学校注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先后派出3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

2.落实体育教师各项待遇。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体育教师工作待遇,每年为他们购置运动衣裤鞋。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国家标准),逐步完善了体育硬件建设。现在,学校拥有25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一个,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篮球场2个;室外羽毛球场2个;室外乒乓球台6个。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体育器材。根据体育教学实际,配齐各类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器材,每年及时对损坏缺额器材进行更换、维修、补充。一流的体育场地,齐全的体育器材,充分满足了师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及不同体质学生锻炼的多样性需求,保证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序开展。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学校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保证了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三、课程设置规范科学,校园足球文化浓厚

1.教学理念先进。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保证体育时间。坚决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每班每星期2个课时,坚决杜绝减课、占课,甚至不开课的现象。体育课加大足球教学比例,保证1课时上足球课或开展足球相关的活动。通过大课间、体育课、专题足球课等方式,加大了足球相关知识、技能的普及力度,足球课已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

3.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营造舆论氛围。学校在师生中倡导 “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赛足球、足球啦啦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四、足球训练不断规范,竞赛制度日臻完善

1.学校成立足球队,现有校级男女足球训练队各2支,共计60人;年级男足球训练队6支,共计120人,女足球训练队2支,共计30人;班级都有足球队,各运动队建立了齐全的运动员档案,制定了训练计划。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足球氛围,“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球队,年年搞足球比赛”“已经成为我校的长效机制。在校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2.开展科学训练。学校高度注重足球运动队的训练,基本形成了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比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学校运动队建设模式。要求做到五个落实:教师落实,队员落实,时间落实,场地器材落实,经费落实,保证了体训队的训练和比赛。同时,在多年训练和教学中也形成了三级训练体系,教练员管理严格,训练科学。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3.建立竞赛制度。学校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并趋于稳定;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同时,由于我校场地设施条件好,健身器材数量多、品种全、场地一流,每年承办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比赛。学校一流的体育设备有利于区域联赛开展。

4.支持学生发展。作为麻城市体育特长生招生学校,可以招收到体育方面的优质生源,学校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6

一、现状分析

陈良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25个班级,1100余名学生。现有室外标准篮球场5个,篮球配套设施齐全,体育专职教师1位,其中有篮球专长的教师有4位。

(一)学校传统

我校学校篮球队曾多次获得多次县级比赛的荣誉,但随着学校篮球师资的流失和缺乏,水平逐渐下降,但近年来随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关注程度的提高,学校决定创建篮球特色学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对篮球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师资优势

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当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有利于创篮球特色学校。一是体育教师无论是奉献精神,还是业务能力都十分理想。二是全体师生对篮球运动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这是我们创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目前学校篮球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队伍薄弱,专职教练缺乏。目前学校虽有专门从事训练的教练,但缺乏带队训练的理论支撑,缺乏专业教练的引领。形成具有本校篮球的特色,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规划项目的实施。

2015.9-2016.8

1.2015年9月30日前完成第一批篮球队员的初步选定。全校报名选拔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组建校篮球队。(目前男子篮球队已选了一批队员。三,四年级20人,五年级10人。)2.2015年12月底前,根据本学期的训练情况,确定最终的篮球队队员名单。(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

3.2016年4月份,组织篮球比赛。将这批队员分为两个组别,三四年级的队员以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五年级的学生以明年参加比赛为主,还可以以大带小,促进三四年级篮球队员的发展

4.暑假篮球少年宫活动。(初步打算用暑假的前2个星期和最后两个星期开展篮球队的训练)

5.多开展以五年级这批队员为主的篮球比赛。2016.9-2017.6

1.去年三四年级的篮球队员已经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篮球教学比赛为辅的训练。

2.继续开展篮球少年宫活动,使篮球少年宫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通过篮球少年宫,吸纳一些有篮球基础的低年级学生

3.通过带教,使校内的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训练水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4.篮球队与兄弟学校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篮球训练和检验训练成果。

5.利用暑假组织好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并保证经费到位,选拔和更新篮球队成员,保证篮球队具有新鲜的血液和较高的战斗力。

6.在校内开展篮球比赛,通过比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7,观看高一级学校的小学篮球比赛。2017.9-2017.6

1.完善篮球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和少年宫活动,以篮球教学和篮球少年宫活动为基础,以篮球队为窗口,争创篮球特色学校。2,经过前两年的训练,现在第一批的篮球队员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主,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训练和篮球比赛同时进行训练。3.利用篮球队的训练,不断强化篮球的基本技战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德育工作与日常训练工作能有机地结合。

4.在校内成立预备、三年级的篮球队,保证梯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篮球的水平。

5.组队参加各级篮球比赛,争取能在比赛中赢得好成绩。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济源市学校篮球运动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全国“篮球城市”评选标准和相关资料;采用访谈法对参与评选全国“篮球城市”的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青少部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采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济源市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2003和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济源市学校篮球运动现状

济源市目前共有137所小学、42所初中、15所高中,其中包括省级篮球传统学校3所,市级篮球传统学校14所,共有学生16万人。根据该市教体局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建立篮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除参加省级比赛外,市级比赛的形式主要是“3对3晨光篮球联赛”和“济源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依据情况不同,比赛规则往往采用特殊规定,如小学比赛时间第一节10分钟,第二节10分钟、第三节15分钟,全部时间共35分钟,要求换人的情况下必须5上5下。为使篮球运动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市体卫艺站采用督导评估与奖金发放及职称评定挂钩的办法,以督促教师(教练员)更好地训练。

2.济源市在训学生情况

据统计,济源市常年坚持篮球训练的在校青少年运动员约为398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5%,数量较多,全市共有17所常年训练学校(见表1),篮球运动较为普及。

3.济源市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裁判员状况

济源市现有教练员(体育教师)217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0人,占46.1%;小学专职体育教师145人中,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5人,占44.8%。这支队伍中年龄介于20-35歲居多,有30.7%是篮球专业毕业生,但中教以上职称仅有10%,队伍人员整体专业训练素质不高,这对济源市学校篮球运动发展有很大影响。

“没有高水平的篮球裁判员,也就谈不上篮球运动的高度发展”。目前济源市有篮球国家级裁判员1名,一级裁判员10名,年龄介于25-40之间,95%为学校教师。济源市篮球管理部门每年对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次。但通过调查得知,对济源市篮球裁判执裁情况有5%的人认为执裁情况很好,4.4%的人认为执裁较好,60%的人认为一般,30.6%的人认为差。这说明济源市的篮球裁判水平亟待提高。

4.济源市学校篮球资金来源与场地

济源市学校篮球运动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学校专项经费、体育彩票公积金、社会赞助(包括捐资助学、社会团体赞助、个人捐助)三方面组成。但是由于体育彩票的发行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具体的拨款数额进行硬性规定,而且对经费资助也可以通过下拨运动器材来兑现,且数额有限。

在济源市体卫艺站篮球运动资金来源中,每所中学按2万元,小学6000元的标准由政府拨款,用来负责济源市学校篮球比赛,而平时学校的训练费用则由各校自筹。调查发现,97%的学校对教练训练基本没有补助,这对教练的工作积极性挫伤较大。

根据2005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以及实地调查得知,济源市现有篮球场地468块,其中学校有400块,占85.5%。而双桥一中16块,济源市一中18块,占该市学校全部篮球场地的4%和4.5%,而且大部分为塑胶场地,能较好满足教学和训练要求。

5.济源市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及认可度调查

上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学生认为参与篮球运动是一项娱乐休闲活动,其中,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男生占22.2%,女生占17.4%。在调查学生中,男生有12.9%,女生有4.3%的把篮球运动作为将来发展的职业,应该说篮球运动是学生中普遍受欢迎的项目。

调查显示,对是否愿意接受篮球训练,52.4%的男生愿意,仅有7.8%的人不愿意,女生中愿意接受训练的也占到42.1%。对是否愿意参加篮球协会,54.9%的男生愿意,而女生愿意的为35.1%。这说明大多数人乐意参加篮球协会或其他基层群众篮球组织。

6.济源市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难点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难点中,缺乏时间、没有教练、经济原因被排在前三位。除此之外,师资也是限制篮球运动发展的一大瓶颈。以济源市一中为例,该校篮球教练5人,学生5000人左右,按照图1显示结果按20%的学生喜爱篮球运动来计算,每个教练大约负责200人左右的篮球教学与训练,师资短缺由此可见一斑。

7.学校篮球运动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5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对三篮球赛在全国262个城市展开,参赛队达13200

支,参赛人数超过6.5万人。首届全国初中联赛,2006年在全国15个城市展开,参赛的13-16岁青少年达到9万人次,由此可见全国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在济源市,学校篮球在某种程度上却处于一个比较独立的发展状态,其活动的开展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当地篮球运动的开展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当地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中有83.4%的人认为,学校篮球对当地篮球运动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有66.7%的工作人员认为,由于受体育经费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对社会篮球运动的推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应切实把学校篮球工作放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发展的首要位置,并给以政策支持;学校应把体育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学校评优评先及奖金发放等挂钩,并适当给以倾斜。

2.学校篮球运动缺乏经费支持。虽有部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赞助投资,但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和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在总体上呈不稳定状态。所以应进一步完善投资机制,加大投资力度。

3.学校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校内篮球运动,同时,应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利用自身优势为当地篮球运动发展做贡献,也可取得社会在经费上对学校的回报。

学校篮球比赛策划方案 篇8

为了丰富我校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营造学校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学校工会决定举行教职工篮球友谊赛。

二、活动主题

团结、友谊、文明、健康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x月-x月,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中午

2、比赛地点:xx馆篮球场

四、活动组织

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本次活动的领导和组织。

主任:xx

副主任:xx

成员:xx、xx、xx、xx、xx

五、组队方式

第四工会小组(电子部)和第六工会小组(信息部)分别单独组织代表队参赛,第五工会小组(机电部)和第七工会小组(实训中心)组织机电实训联合代表队参赛,第一、二、三工会小组组织行政管理联合代表队参赛。

六、赛程安排

1、各代表队于9月30日之前上报10名男队员与5名女队员名单,并推荐一名裁判员。

2、各队队长于9月30日10:00到1-308抽签,决定比赛的排序。

3、每场比赛设一名主裁判,一个助理裁判,比赛规则按《五人制篮球赛竞赛规则》执行。

4、比赛采用上下半场制,半场比赛时间为25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

5、每场比赛中场休息时,由每队女队员(一场一位,不能重复)在罚球线定点投篮,每人投篮10次,每进一球得两分,全部结束后所得分数计入本队总分。

6、比赛分循环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循环赛,决出1-4名。

第二阶段:淘汰赛,由第1vs第4,由第2vs第3两场的胜者争夺冠军,负者争夺季军。

七、注意事项

1、各队严格按照要求组队,如有违反报名要求则取消报名球员比赛资格。

2、每队球员须着统一服装参赛。

3、超过10分钟仍未到场或人员不齐则视为自动弃权。

4、场上队员必须尊重服从裁判的判罚,违反者给予技术犯规警告,严重者(两次)将被罚下场。比赛过程中如有球员有严重犯规或危险动作则视同技术犯规。

5、赛前运动员要熟悉场地并进行热身,以免比赛中拉伤。

6、每场比赛结束后,要与对方球员握手或拥抱以表示友好,并向拉拉队员致意。

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方案 篇9

中国校园足球活动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校园足球放大到是完成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高度,更预兆着校园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始建于1997年的英华小学,操场面积5000余平方米。有足球场地1200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50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人,兼职体育教师2人,外聘2人,学生272人。学校一直实施“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走科研兴校、特色建校之路,围绕“ 以球育人 ”宗旨,领先开设足球实验训练队,在市、区教育局指导下开展的特色进校园活动中当好排头兵,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校园足球大发展。将足球特色作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途径之一,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

一、领导重视、规范管理

多年来的快乐足球,让我们得出了真正让孩子们享受快乐足球,就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真正解放思想,认清快乐足球的发展方向。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指导快乐足球项目健康的发展。足球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协作精神、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的意志品质。它在带给学生精神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一生发展,对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我校作为足球特色校更有责任和义务走在前头。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姚卫东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书记金跃东具体

主抓此项工作,选派了素质过硬的张勇老师担任教练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营口市教育局校园体育特色学校的有关精神,提高师生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塑造学校良好新形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工作目标以及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

在上级体育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怀培养下,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足球项目建设,使我校能够科学系统的开展足球体育工作,量化指标管理更加规范了,英华小学足球体育项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开展足球体育项目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群众体育工作与竞赛活动并立;调动师生家长积极性并列;多项目体育队训练并举,把足球项目学校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校园足球体育特色。

二、精心设计,真抓实干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体育课时,每个班每周3节体育课。大课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大课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把足球项目纳入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学生下午的课外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首先,把足球纳入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足球运动确定为特色内容,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融健身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

大课间活动时间为30分钟,分“集中-分组-集中”3个阶段完成。

第一环节:首先,师生共同做教育部推行的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之后师生集中完成自编的“球操”。全校整齐划一,表现小学生锻炼身体,放飞远大理想,茁壮成长的精神风貌。

第二环节:以班级为单位,在各班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在划定的班级活动区域,进行足球分组活动,老师协助组织,并参与学生活动。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练习,如:运球、传球、颠球、各种方法射门、带球过人等。孩子或热情奔放地射门,或紧张激烈的以各种方法颠球,或欢快愉悦地小组游戏。对技能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了拔高练习,如足球对抗赛等。小组活动注重了学生的趣味性、技术性、技巧性,让学生体会到了足球的魅力。这个环节多侧面地表现了天真的童趣,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体现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把大课间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第三环节放松整理:通过集合号声学生有序归队,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做起放松整理操。使学生生理心理机制得到充分的调整,最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回归。学校把大课间足球活动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体强化训练、班级组织训练、全校集中训练。在每个阶段训练过程中学校把握了三个结合: 即在训练时间上,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训练技能中,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在训练方阵时,分块与整体相结合,全校领导教师尽职尽责,人人参与、个个到位,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对足球的兴趣,普及了足球基本知识,掌握了

足球的基本技能。为校园足球特色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目标明确,科学实施

三年目标:分段在全校推广普及小足球运动。一二年级以观摩、基本功练习(带球跑、原地传接球等)为主;三四年级以熟悉球性、3-5人一组面对面的传接球练习、直线带球射门、绕标志物射门、指导员传球接球后射门、踢点球、了解足球的相关知识为主;五六年级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以行进间的传接球练习、运球过人技术的练习、配合进行班级足球比赛为主。

以班级为单位,班班成立足球队,学校成立足球队(五六年级为主),男女生人数不少于8人。班级足球队,利用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校足球队,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训练。

长远规划是:

2016年:巩固足球特色项目,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强训练,打好基础。在球队之间开展比赛,达到一定水准。2017年:加强足球文化氛围建设,班级球队普及率达到80%。参加区比赛,获得较好名次。2018年:提高学生足球技能,班级球队普及率达到100%。参加市级小学足球赛事,力争获得较好名次。

另外将校园足球特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将校园足球专项活动经费列入每年学校预算,将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列入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校园足球相关指导工作列入绩效考核。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各项活动的有效实

施。

四、加强管理,群策群力

1、外聘专业足球教练员,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体育工作要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而足球训练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则更高,既要求教师具有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拼搏精神。学校于今年外聘两名足球教练员,一位专门为学校上足球课,一位为热爱足球的孩子上训练课,并对我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2、开设足球课,在全校学生中普及足球教学。

我校在3至6年学生体育课中每周加设了一节足球课,把足球教学纳入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体育课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足球课以提高学生踢足球的兴趣为主,全面普及学生对足球的认识和了解,从中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此基础上选拨优秀的学生进行分层进行技、战术的传授。学校专门购买了《足球教师用书》,《足球学生用书》,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按照要求认真备课,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教学。同时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班主任和科主任按照要求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3、抓好足球训练和普及,加大投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确保校园足球特色活动的有效落实。

我校遵循少年儿童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的系统训练,建立了按年级划分了足球2个训练梯队,三四年级组成二梯

队;五六年级组成一梯队

校足球体育项目代表队建有完善的运动员档案,做到校代表队有年度训练工作计划、总结,有周训练工作计划,每周保证训练5次,每次训练90分钟。学校还组织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对校足球集中训练,做到运动训练时间不因放假而中断。例如颠球比赛,足球游戏活动,射门比赛,小型足球对抗赛等。平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足球活动,每天利用早上和放学后进行足球队训练。抓好足球运动的普及工作,定人定时下班级进行指导,确保足球活动全面开展。为了确保校园足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学校舍得投入,2015年学校在购置足球设施,开展相关竞赛,为参与足球活动的教师购买运动服装等共投入近万元。

五、普及宣传,激发兴趣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板报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写足球、赛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足球与文学、绘画、舞蹈、书法等艺术结合起来,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

校园特色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我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教育活动的同时,其最终目的就是形成一种“热情、参与、合作、拼搏”的足球特色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精髓融入到学校的管理、课堂、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中,用特色文化引领、激励、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我们认为,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足球文化是有魅力的,伴随着足球文化

一起成长的学生是幸福的。“团结、拼搏、快乐、自信”这就是孩子们对足球精神的诠释,让我们看到了足球文化探索与实践的收获。

总之,在校园特色足球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发挥个人天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足球运动的振兴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营口市西市区英华小学

学校足球特色方案 篇10

教师情况:教师总数27人,体育教师专职1人、兼职3人,专项足球教师I人,另与罗庄足协及罗庄青年和老男孩两家足球俱乐部球员进行合作。

学生情况:班级总数

12、年级数

6、学生数635、男:334女:301 体育场地情况:运动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7人制足球场地1个。主要工作做法、及特色:

一、领导重视,管理到位。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孙汉聪校长为组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推行足球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校园足球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足球训练工作,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校园体育节活动。体育节中我校开展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比赛、校园足球展示活动、广播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今年我校与罗庄老男孩足球俱乐部合作,进一步开展校园足球运动。

二、夯实过程,强化校园足球素养提升

(一)“足球进课堂”,普及校园足球技能和知识。

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是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目标。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

在足球课中,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及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开发足球校本课程《阳光体育 快乐足球》。该教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足球课的教学任务要求,从教学内容着手,采取以教案的形式按教学内容提出要求和练习方法编写,课与课之间衔接紧密,以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在教法上进行了尝试,练习中多采用活动性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近似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掌握技术,对学生熟悉规则、提高技术、战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意志品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具有一定的帮助。

教练组还通过课外体育运动、大课间等时间,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在体育课和足球课中获取的足球技能和知识。

(二)抓好足球队伍建设,提高足球训练水平。我校在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学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以足球第二课堂活动吸引热爱足球、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在训练中,我校从抓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基本功有机结合,在有趣的训练活动中提高学足球基本功,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学到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技能。目前学校已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每一级都有男、女两支队伍,并正常开展训练和竞赛。学校能认真做好队伍梯队建设,保证足球教学课时,每周从体育课时中抽取一节作为专门的足球课。学校还结合学校体育竞赛、大课间等活动积极开展足球活动。学校足球工作组能够组织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友谊赛,并积极参加区教育局每年组织的校园足球联赛。通过进一步规范训练及比赛,我校校园足球活动逐步普及,学生足球训练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加快场地设施建设,为开展足球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2017年,上级计划对学校原运动场进行重新规划和彻底改造。在设计方案中,我校将新建符合国家标准的2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并附设7人制足球运动场一块,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学校为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推进足球特色建设步伐,计划再投资购置足球及训练设备,对校园足球在我校的良好开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学校在师生中倡导 “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赛足球、足球啦啦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学校在走廊大厅制作了足球历史,球星简介,学校活动等足球样式的宣传展示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观看学校足球活动,让更多的家长给予支持。通过一年的尝试,学生的运动热情及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足球活动。我们还在各班都建立了足球小明星评选专栏。

(五)我校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成绩显著。我校聘请罗庄老男孩足球俱乐部作为我校课堂外的足球训练教员,指导学生平日的校园足球训练活动。足球继在2015年12月举行罗庄区第一届校园足球比赛中我校荣获第一名后又相继荣获2016年临沂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第七名,临沂市第六届运动会少儿足球组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在2016年举行的第二届罗庄小学足球联赛中分获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三名的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从家长普遍反对到现在的认可支持,这段路是艰辛的。借着这股春风2016年11月我校举办了“丁庄小学第二届届校园足球联赛”,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受到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

学校要创造机会,安排所有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足球培训,增强教师的“造血”功能,要求每他们必须加强足球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并上好每周一次的足球课。同时,切实保障他们的装备和训练费用。2.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

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在校园足球宣传工作上花心思、下功夫;在足球校园文化建设上动脑筋、精布置;在足球特长学生训练上想对策、出成绩。积极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让踢球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和爱好。

3.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足球特色。

我校足球特色还有许多需要创新、改变和发展的,比如:学校足球比赛成绩还需更加优秀,怎么做好优秀队员的培养、输送工作,怎么让更新颖、更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等。学校要静下心来研究足球特色活动现状,找到制约校园足球特色发展的瓶颈,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的足球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会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扎实的作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校的足球特色打造的更加鲜明、更加靓丽。

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2016-2017年目标:

1、通过一年的实践工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发现了许多工作中的不足。在2017年里,我们将继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触足球,做到“班班有球队”,“班班有球星”通过校园联赛更好的发现、选拔条件优秀的学生进入校队。

2、备战临沂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加强训练,走出去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和交流,从而积累经验,争取在市联赛中荣获前3名。

3、加大资金投入,为运动场地及其它设施的建设提供支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直接负责人,体育组教师为成员的管理机构,制定详实的训练计划,积极参加比赛,主动宣传,扩大影响力。2016-2017学年: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培训,体育组组织体育教师之间交流学习,达到每位体育教师均可胜任足球兴趣小组课堂教学。

2.增加各年级足球兴趣小组,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足球联赛,通过学校联赛不断扩充校队。2017-2018学年:

1.初步形成足球校园特色学校,各项条件达到《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之要求。

2.进一步完善师资水平,足球教学及比赛形成自己特色,编排我校特色教材,比赛出成绩。

上一篇:致全体职工和家属的慰问信(2017年)下一篇:安全季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