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4-10-04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9篇)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语文优质课教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适应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以新一轮“三课”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课程改革,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熟悉语文教学新理念。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明确语文教学研究的方向,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也通过此次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把教育新理念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跨越。

二、组织领导 组

长:白天恩 成员:唐达福

全体语文教师

具体分工:白清波:

识字教学

冯州、陈大国:阅读教学

白晓明:

习作教学

三、主要措施

1、各授课教师根据学校的“三课”活动方案,以听课所得,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熟悉课标,吃透教材。教学设计力求创新。

2、所有语文教师必须到场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反思、点评、讨论、指导本次活动的得失。

3、组织教师进行评课,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4、教研组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组织形式

以全校语文教学组为单位进行

五、时间安排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六、以上安排未尽事宜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完善。

酉酬镇田坝小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5月2日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听了这位同行的话, 我心里甜滋滋的, 为语文教学拥有独特的魅力而高兴, 为自己是一个语文教师而感到欣慰!并时时鞭笞自己要力求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但是, 我又反对有些领导近几年的一些做法。领导让教师们去观摩优质课, 并要求回来后堂堂课都这样上, 以为这样就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了。我认为, 优质课有利也有弊, “利”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较深入, “弊”在于优质课主要是教师的表演课, 主导性太强, 既要照顾学生, 更要取悦评委, 两难之下, 只有偏向评委一方而“作秀”了。假如教师堂堂课都像优质课那样上, 学生就叫苦不迭啦!所以,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审视语文优质课的价值,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浮华”看“弊端”。那么, 语文优质课的弊端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没给每个学生足够的阅读文本的时间。

学生既要读明白渗透在一篇文章中的人文内涵, 又要能赏鉴其文学形式的优美, 是优质课上三五分钟的读书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连会读书的成年人读懂两千字以下的文章起码也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再加上每个学生的读书速度和理解能力很有差异, 读书所需的时间就自然不同了。所以, 优质课既要按既定程序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 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没给每个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不一样, 理解力和思维的敏捷度不一样, 所以优质课上师生问答或小组讨论时, 往往始终是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在发言, 只有他们的思维才能跟上教师安排的课堂节奏, 绝大多数的学生只能当听众了。久而久之, 这多数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 逐渐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其实当听众的学生并不是思维能力差, 而是教师没法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而已。再则, 优质课上师生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也不一定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因为绝大多数人独立思考问题的最佳状态出现在心静和环境静的时候。

三、幻灯片内容切换太快, 学生没有做笔记的时间。

优质课上安排的容量往往比平时的多得多, 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常被旁征博引到课堂上来, 以显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和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以博得专家评委的认可。因此, 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展示完课件上的所有内容, 无法给学生留做笔记的时间。我曾问过刚上优质课下来的学生的学习感受, 他们说:上优质课确实愉快, 但是内容太多, 如过眼云烟, 不久就忘记啦。

如此看来, 优质课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但是, 据我了解, 凡是上优质课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非如此。那么, 是什么因素造成优质课的这些弊端的呢?我想, 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 脱离第一线的教育专家的导向是最最重要的因素。在校、县初赛的时候, 他们是评委, 在省市决赛的时候, 他们可能就是优质课的指导者。脱离第一线的人指导的课当然就会脱离学生实际了。其次, 教师自身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教师上优质课往往不是给自己的学生上, 而是借班上, 从主观上讲教师就不太关注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和多少学生掌握了的问题, 从客观上讲, 借班上课, 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备课时就没办法备学生进去。

从优质课评选看语文课堂教学 篇3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作为授课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无疑是给自己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空间,一节优质课能够反映出很多方面的问题。从教师个人看,课堂教学可以反映出上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如理解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指导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板书、语言表达、普通话等方面的基本功情况等;从学生角度看,一节课可以反映出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及原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从学科角度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也能折射出了所在教研组的组风、组内人际关系、教研整体水平等。从课型本身讲,优质课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但不排斥认真的积累和精心的设计;它是常态课,但毕竟要让人听、评、研究,所以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因而从某种意义讲,优质课带有一定的示范性、引领性,对语文课的一些学科特点有一定的集中反映。笔者曾经作为评委,多次参加市级优质课的评选,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为了矫枉而过正,因而,通过对部分优质课的剖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当前语文教学的某些偏颇之处。

一、过多的戏剧化表演

常有人说,课堂像舞台,教师要学演员。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好演员要认真地阅读、体会剧本,充分理解剧本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并在舞台上把自己的理解很好地传达给台下的每一个观众,表演时要顾及所有观众的感受,这样才能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同样,教师也要能够像演员一样,通过教学让学生如同观众接受自己,理解教学的意图。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能等同于演员,讲堂也不能完全与舞台划等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将自己所理解的、体会的知识公之于学生,让学生接受,也要像演员表演一样,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要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像演员一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吸引和感染学生,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所有活动,但教师要把课堂变得更为自然,更为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在如今的优质课评选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形。

许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顺利完成,课前给授课班级的学生布置大量的问题,并且向学生讲解课堂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如此一来,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貌似非常成功,其实是学生在按照标准答案背书,教学的流畅不过是充分准备的结果,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在照本宣科地背台词、走过场。我们可以理解教师的用心与苦心在于,揣摩评委喜欢什么样的课,要让评委能够感到自己对教材的熟悉度和整个课堂的流畅度,但他们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师是给学生上课,而不是给听课、评课者上课。其实,这也是日常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流于浮夸的最为集中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表现所谓“新”而设计,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这是一种功利的课堂,缺失的是学生,真正是教师目中有评委,心中无学生,这只能算是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因此这就需要听课人特别是当评委的人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首先考虑到学生究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过多的多媒体使用

目前,语文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听、说、读、写、视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让学生针对自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反馈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多媒体的使用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在目前的优质课评选中,教师为了渲染课堂气氛,突出课堂的热闹,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从而冲淡了语文本身的许多东西,如用动画取代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用过多的配乐朗诵取代教师的范读;用电影片断取代对词句、意境的品味;用设计好的分析取代教师板书;用程式化的归纳取代多样化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进行思考,答案要与课件的标准答案吻合,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而限制了多元思维,使整个课堂有了一个固定的程序,导致“请君入瓮”的结果。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也时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将互联网现成的课件下载后略做修改,即机械地使用在自己的课堂中,亦不论是否与自己的教学相符。

笔者认为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是仅仅为渲染课堂气氛,而是恰到好处地为教学服务,要体现一定的方式、次序,真正做到有效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多媒体的使用既有套路,又注意教学的灵活性;既有事前的设计,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思考留白;既考虑增加课堂的容量,又用得适时适量。

三、过多的形式化过程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能够让学生始终沉浸于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之中,但我们都能看到形式化的教学过程目前充斥了语文优质课乃至日常的教学中。

nlc202309011129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合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或以问代讲,一问到底。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是吗”不停,“对不对”不止,用学生毫无意义的回答来代替思考,代替讲解,表面上师生互动频繁,知识点也都涉及,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也有的教师变换方式,创设所谓的“气氛”,开展所谓的互动活动。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无论是否需要,无论课前有无准备,不论课文是小说、诗歌,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教师都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或搞朗读比赛,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体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就应该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教学材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对疑难问题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引导、点评和科学地讲授,又要不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就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了。

四、过多的主旨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模糊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也曾指出:同是一部《红楼梦》,不同的眼光会有种种不同的情况,“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就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之

但当前的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思想内容分析、将人文性与思想混为一谈的现象,把语文课似乎成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课,使得语文课的语文味荡然无存。一位教师教授《我的五样》时,花了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写作而生的问题,借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教读《大地重现》,则由原文写景阅读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经典的作用,教学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却撇开文章的语言,架空分析经典的作用,直至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八荣八耻”中得到“道德教育”、从“流行歌曲”中得到“坚强”的结论。使得文章被割裂,将一堂本应很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空洞的思想教育课。这种教学现象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常见的。其共同问题就在于抛开语言谈思想,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四不像”。

“语文”,应该首先姓语,虽然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是第一位的,至于思想教育、人文精神,只能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的,因此,无论怎样分析内涵,都应该从品味作品的语言入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整体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挖掘内涵,如品析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不是仅仅为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而要从“除夕真热闹”中“真”的内涵去体会作者的真情。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不要急于把教参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强塞给学生,更不能撇开教材自立门户。那些对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的程式化的分析,随意地无序拓展,只会把学生对文学的感觉完全破坏。

五、过多的随意性溢美之词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传递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教学,提高能力的,教师的所有语言要经过锤炼,让学生能够从中领会语言的魅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而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要予以评价。但目前教学中有一种倾向,为了遵循所谓“赏识”“激励”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是非判断,全盘肯定,在课堂中要要求学生动辄就鼓掌喝彩,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口不离“好、非常好、不错、非常精彩”等语,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会用“你们的知识真的很广博”“你太伟大了”这种不恰当的语言夸赞学生,并认为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溢美之词充溢整个课堂,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评价语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对话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让学生豁然开朗,这就要求评点、赞扬要有画龙点睛,一语中的的作用。同时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和运用语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敏感度,即能够敏锐的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而不能“听而不见”。再者,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听课者,所以,在使用“赏识”原则时,要坚持应有的标准,而不能一味讨好。

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目前整个语文教学中问题的集中反应,也说明了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时曾对好课提出“五实”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笔者也认为如果没有学生、教师,课堂只不过是空空如也、毫无生气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赋予了课堂生命,使之成为真正的课堂,而求真则是语文课的生命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要表现在追求效率和效果,更是在“人格”“艺术”“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教师身外物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点教学追求;少一些主观设定,多一点客观评价;少一些时尚作秀,多一点踏实平静;少一些个人好恶,多一点公平公正;少一些游离飘荡,多一点贴近吻合。要明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兼顾统一,要注重双基教学,打破“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落实基础,升华情感。

(袁向萍,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徐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园地有五项训练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从识字中,了解家人的称呼。“我的发现”知道“日”字旁的字是和时间有关的,“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字词句运用”一是归类复习汉字基本笔画名称。二是练习看图写句子。“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记住这些8个字的成语,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和大人一起读”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介绍家人。

2.不同的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3.复习汉字基本笔画,练习看图写话。

【学习重点】

1.知道如何介绍家人。

2.怎样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学生)

识字加油站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称呼我为什么呀?(生:老师)在家里,那些长辈们或者年龄比我们稍大的人又怎样称呼呢?

2.课件展示一家人的图片。

二、新授、识词。

1.指课件,让生分别认识家里人。

2.生边说师边贴生词卡片。

长辈:爷爷

奶奶

伯伯

叔叔

爸爸

妈妈

同辈: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3.学生分组试读这些词语,生找到带音节的字宝宝。

4.组内开展读字,读词比赛。

5.全班交流识字情况。

三、拓展。

1.有勇敢的小朋友吗,上台来介绍一下你家里有哪些人?

2.全班交流,师作总结。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有这么多爱自己的家人。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二、新授课:找偏旁相同的字。

1.师讲解击鼓传花游戏规则。

2.全班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3.指名上台将两个篮子里的花朵贴在黑板上。

4.看看两排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

师总结:

第一排花含有“日”字旁,原来这些字宝宝都和时间有关,你能给它们口头组词吗?

6.开火车组词。

7.同法总结“女”字旁。

三、拓展,交流其它同偏旁的字。

日积月累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在第四单元学习了两组表示珍惜时间的成语,谁记得呢?

2.指名说课件出示。

3.指名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讲解成语的教育意义。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些成语,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日积月累”部分,并圈出不会读的字。

3.组内试读,不会读的字相互帮忙。

4.全班交流读。

三、读成语,并背诵。

1.课件出示4组成语。

2.生字卡片抽读不会认的字。

3.指名试读。

4.师范读,生跟读,指名教读。

5.师稍作讲解成语意思,生倾听。

6.试背,全班交流背。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1.收集带“木”旁的字,写下来。

2.把四组成语背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进行了三个内容的教授。每个内容的教学,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都想展示自己的实力,特别是“趣味识字”部分,孩子们都想向别人表现自己的幸福,这一点让我倍感欣慰,希望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里能书写规范工整的汉字。

2.通过字词练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学习重点】

1.认真练习汉字基本笔画,写规范字。

2.连词成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学前准备】

1.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田字格贴片。(学生)

【教学环节】

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成语,指名读,指名背,全班背。

2.引入新课。

二、比一比,写一写。

1.读生字卡“了、才、长、山、儿、四、我、心”。

2.师范写生字:了、才。

3.火眼金睛,观察课件上两个字的第二笔相同点和不同点。

4.指名说,师总结:

相同:起笔都在竖中线上。

不同:“了”第二笔是“弯钩”,“才”第二笔是竖钩。

5.师范写两个生字,生书空,并各练写一个。

6.展示优秀作品,并奖励一面红旗。

7.词法指导“长——山”中“”和

“”,“儿——四”中“”和“”的区别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8.学生练字,师相机指导,并作及时有效评价。

三、总结提示。

小朋友们,很多汉字都有相似的笔画,我们在书字时要睁大小眼睛看清楚,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变成其它的字;书写不规范,汉字就变成丑八怪了,所以,今后写每一个汉字,都要认认真真,不能马马虎虎哦!

四、听故事,导入新课。

1.课件:一(1)班的孩子们去远足。第二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坡上,瞧,美不美呀!

2.指名说:这是什么地方?天上有什么?山上有什么?山下有什么?(师强调观察顺序,要说完整的话)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师板书:小鸟、小朋友、小花、青草、小牛、小羊……

5.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景物写在书上田字格里,师巡视,并作及时鼓励性评价。

6.小组内读词。

7.全班交流读词。

五、练说完整的话。

1.举例练习说话: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小组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同学帮忙。

3.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并评价。(避免说同样的句子)

4.词法指导学生练说句子。

六、拓展深入。

1.能把刚才说的句子连起来说一小段话吗?

2.师范例说话,学生认真倾听。

3.组内练习,全班交流。

七、总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刚才一个比一个能干,老师为你们点个赞!(竖大拇指)。回家呀,把我们这节课说的句子说给家长听,再和家长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比赛看,谁读得好,也让家长为你点赞!

【教学反思】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

(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六)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七)布置作业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1.了解课程表及课程表名称,认识“文、数”等5个生字。

2.复习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及本单元认识的生字,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3.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4.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5.正确朗读《剪窗花》。

l

重点

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辨析与音节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

l

难点

音节词的拼读。

1.识字加油站。

创设具体的情境:我们今天上什么课?(语文)利用课程表,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各课程的名称,又能识记生字,体现了识字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拼音。

摆一摆:分小组进行,用手势或者自己带来的材料摆一摆。

比一比,读一读: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同时同桌读和指名读,进一步辨别读音。

读一读,做动作: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拼读一边做动作,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你读我做”的游戏。

分类: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和水果。

3.亲子阅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二次“和大人一起读”,可以采用大人带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读通,同时,当然可以适当地讲解关于窗花的传统文化,有条件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剪剪窗花。

l

教学准备

1.声母卡片;实物图片及相应的音节卡片。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了解课程表及课程名称,认识“文、数、学、音、乐”5个生字。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周有几天吗?今天是星期几呀?我们一个星期都要上哪些课呀?

交流: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预设:一周有七天。今天是星期三。语文

数学

品德与社会

自然

音乐

美术

体育(边说便让学生拿出相应的课本,并连说2遍。)

2.多媒体课件出示班级课程表。仔细观察课程表,你能读出安排的每门科目吗?

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第二节

数学

数学

语文

美术

语文

第三节

音乐

语文

语文

数学

体育

第四节

道德与法治

体育

体育

写字

音乐

第五节

体育

道德与法治

综合实践

班会

第六节

美术

阅读

学生自由练习读一读。

教师指导着范读2遍,学生跟读2遍。

过渡:知道吗?孩子们,编排的这些科目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呢。

二、学生字。

1.拼读生字。

数学

音乐

(1)数一数:我们今天要认识几个生字?

(2)拼一拼:自己借助拼音练习读一读。看能读准确吗?

(3)教师教读、小教师教读、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抽查读:教师指哪个学生大声读哪个,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2.小游戏:

把语文、数学、音乐三本书放在桌子上,教师说哪门功课,便迅速放在最上边,看谁反应快。同桌俩人在做同样的游戏。

3.想一想,记一记:

(1)你是怎样记住“文”字的呢?

预设:数笔画,点、横、撇、捺。

自由书写。同桌相互书写。

(2)快速拿出数学课本,开动脑筋,怎样记住“数学”这两个字呢?

预设:“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米”加“女”,右边是撇、横、撇、捺。同桌相互说一说,记住“数”。

“学”字的下边是“子”,上边是两个左点,小撇,下面接着写点,横钩。

(3)音乐课本在哪里?一起唱刚学过的喜欢的一首歌。怎样记住“音乐”两个字呢?

预设:也可以用加一加和数笔画来记忆。比如,“音”字是“立”加“日”字组成的,“乐”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竖折,再加一个小字。

4.说一说:

这5

个生字你在哪里见到过呀?

预设:音乐厅、文化广场、数字电视、图书室里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等。

创设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学习环境,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做拿书小游戏,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儿童识字的浓厚兴趣,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2课时

1.能通过多种方式摆一摆字母,记忆字母形体。

2.正确分辨读准平翘舌声母组成的音节。

3.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借助课程表学会了五个生字,你还记得吗?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拼音板块,比一比,谁掌握得更好?

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

(1)多媒体课件按顺序出示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

(2)教师将声母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个别纠正读音。

(3)学生动笔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指学生展示自己连出的图案。

2.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师:你们真了不起!记住了这么多声母。(教师竖起大拇指)看看教师的手像哪个声母?指名回答。

(1)学生小组内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以及准备的线绳、小棒摆一摆。

(2)游戏“我来摆你来猜”。指学生到台前摆字母形,其他同学举手猜声母。遇到学生摆出一些易混淆字母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辨别。如:当台上学生摆出q时,教师马上

引导:p怎样摆呢?

3.比一比,读一读。

师:这些声母中有几对好兄弟长得特别像,害得我们常常分不清。瞧,它们来了。

(1)出示字母卡片b和d。谁能轻松认出它们?把你的好方法告诉我们。指学生说出自己区分两个声母的办法。

预设: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

d

d

d。

(2)多媒体课件出示拔河、打靶图片及对应的音节。

自己练读,指名领读。

(3)运用相同的方法区分p和q、f和t,拼读相应的音节。

预设:右上半圆

p

p

p,左上半圆

q

q

q,弯钩在上f

f

f,弯钩在下

t

t

t。

4.读一读,做动作。

师:看得出,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六个词语的音节。

hē

chá

dú

shū

chī

xī

ɡuā

tuō

dì

lǐ

fà

cā

zhuō

zǐ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词语。

(2)指两名学生做游戏,一人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

(3)教师指屏幕中的音节,一组拼读,其他组做动作。

5.送拼音宝宝回家。

(1)师:同学们,有几位拼音宝宝出来玩儿,结果它们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2)课件出示两座小房子图片和八个词语音节。

è

yú

bō

luó

luò

tuó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ǎ

yǐ

(3)自己练习拼读。指学生拼读。

(4)指名分类。教师演示课件,将八个词语音节分别送到两座房子里。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水果?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巩固认识23个声母。利用身体或物品摆声母,引导学生发现,声母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能体现。设计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易错声母,练习拼读。设计“送拼音宝宝回家”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练习拼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3课时

1.能认读12

个字。

2.能判断生字读音中的韵母,并与相应的韵母相连。

3.能正确认读动物名字和数量短语。

4.初步学习量词的运用。

5.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复习导入。

1.谁愿意给大家背诵学过的韵母?指生大声背诵。最少找6名学生,及时表扬。

2.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学过的声母呢?指生背诵。最少找8名学生,及时鼓励。

3.过渡:这节课,我们要用发光的小眼睛去发现韵母,借助拼音认识动物名字和数量短语,你能做到吗?让我们赶快走近第三个板块:字词句运用。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连一连。

(1)导入: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光学习了拼音,还认识很多的汉字,你看,他们来了。

(2)指学生认读,并拼出每个字的音节。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ɑ。多媒体课件演示这几个字与ɑ相连。

(4)翻开书,小组内认读“七、地、你、棋”“目、不、足、五”两组字,并连线。

(5)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6)引导学生自己选一个字组词。

2.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过渡: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把它们也引来了。

小鱼

小鸡

虫子

一座山

四朵云

七朵花

九只鸟

(1)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小组内认读,指名领读。

(2)在图中找一找。指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到图中找一找小鱼、小鸡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将词语放到相应图片的位置。

(3)多媒体课件出示:

三()小鱼

两()小鸡

一()虫子

引导学生填写量词,丰富积累。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图上还有什么?指学生看图说话。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及时引导。

继续复习声母及拼读,引导学生复习前面认识的生字、词语。教学生结合图片,用上给出的词语说一两句话,积累语言,练习说句子。

三、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剪窗花》。

2.提出读儿歌要求:可以自己读前半句,爸爸妈妈读后半句。

3.听爸爸妈妈讲窗花的故事,了解什么是窗花。

亲子共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习,不仅扩展了知识,还增添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语文园地的教学以复习为主,内容比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

语文园地二的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一年级的课程表,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非常常见的东西,天天都要用到,天天都要见到,因此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我们上什么课。这样的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很容易就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先行,激发动力。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上,在“读一读,做动作”的环节,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指两名学生做游戏,一人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教师指屏幕中的音节,一组拼读,其他组做动作,更好的检查孩子们对音节的掌握情况,也锻炼了孩子的反应和动作协调能力。

三、亲子共读,见证成长。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7

师: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有了它们的点缀, 我们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你想不想自己也能设计出如此漂亮的图案呢?

生:想。

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尺规作图: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 开始 (板书课题) 。

师:所谓尺规作图, 就是限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 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可以作出很多图形,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吗?请和老师完成以下作图。

二、正确作图, 规范表达

师:展示问题: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 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a

师: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完成。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法与大家分享?

生1:我是先用直尺量取线段a的长度为5cm, 然后再画出线段AB为5cm。

师:很好, 如果我们手中只有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该如何作图呢?哪位同学有好的办法?

生2:老师, 可以先画一条直线, 然后再用圆规“量取”线段的a长就可以了;

生3:不对, 老师, 圆规没法“量取”线段!

生4:可以张开圆规的角度“量取”!

生5:老师, 先画一条线段也可以!

生6:先画一条射线!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但是我的意见更倾向于第一步先画射线, 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吗?

生1:线段本身无法延伸, 而直线没有端点。

师:对, 我们画射线的目的是为了定所画线段的位置和端点;第二步可以用圆规量取线段a的长度的 (演示) , 第三步以A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B。我们第三步的目的是定另一个端点。画完后我们再写出结论: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好, 请同学们尝试口述作法, 并在草纸上完成作图。

生:口述作法并作图。

三、明确步骤, 熟记要点

师:让我们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 明确作图步骤, 熟记作图要点。 (在屏幕上用动画展示作图过程)

师:作图步骤: (1) 画射线目的:定位置, 定端点; (2) 画弧目的:定长度, 定另一端点。

作图要点:字母标注要准确, 结论书写要简明, 作图痕迹要保留, 作图步骤要熟记。

四、你说我做, 相互合作

师:轻轻松松学数学, 快快乐乐做游戏,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你来说我来做, 相互合作。

师:展示问题:已知线段a和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B、CD。

(1) 利用圆规, 在射线OA、OB、OC、OD上作线段, OM、ON、OP、OQ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等;

(2) 依次连接MNPQ, 你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

师:同学们, 图形中有多少条射线?

生7:4条射线。分别为射线OA、射线OB、射线OC、射线OD。

师:我邀请小林做我的搭档, 来讲台上画,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学案上画图。

师:在射线OA上, 以点O为圆心, 以的a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A于点M。

生:按指令作图。

师:同学们, 请观察你的作图和这位同学的作图一样吗?

生:一样。

师:好, 请小林找一位搭档, 并发号指令, 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生8:在射线OB上, 以点O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B于点N。

师:和这位同学画的一样的请举手。

请同位两个合作在剩下的两条射线上分别截取线段等于a。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画。

生:同位两个合作画图。

师:同学们, 按要求依次连接MNPQ你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

生4:圆形。

生5:正方形。

生6:菱形。

师:同学们, 在初中阶段,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 连接两点应该是用线段来连接。如果按这种方法去连接, 应该是正方形, 理由我们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知道。

五、知识迁移, 融会变通

师:同学们, 上一个环节大家完成得非常好, 现在由老师来画, 大家来说。 (在黑板上演示)

生7:以点B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画弧, 交射线AC于点D。

师:请同学们观察线段AD和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 8:AD=2AB

师:很好, 再观察老师的作图, 继续说。

生9:以B为圆心, 以MN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D。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线段AD和线段AB、MN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 10:AD=AB+MN。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作图的方法完成学案三知识迁移, 融会变通部分。

师:展示问题: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

(1) 已知:如图 (图略) , 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2a

(2) 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AB, 使得AB=a+b。

师:组织学生活动, 巡视指导, 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并让一位学生板演第二题。

师: (用多媒体展示第一题答案) 做对的同学举手。

这位同学出错的原因是?

生11:我没有写结论。

师:同学们要引以为戒。这位同学做的第二题和你的答案相同吗?

生:相同。

师:同学们, 如果老师截取和b相等的线段在a内部时, (用圆规截取) 此时AB与a、b的数量关系是?

生:AB=a-b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

六、学以致用, 强化知识

师: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 让我们共同感受数学之美。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案的设计过程) 。这些图案的设计都是按一定的规则设计而成, 下面让我们按规则共同的设计一幅图案。完成学案四学以致用, 强化知识。

师:巡视指导。

师: (用多媒体展示设计的图形) 如果我们给这个图形加一个小尾巴, 像什么图形呢?

生12:风筝。

师:我们就称这样的图形为筝形。

七、知识小结, 分享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老师收获了大家的快乐与热情, 你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先与同位分享一下!

生:相互交流收获。

八、作业布置, 各有发展

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常态课 篇8

1.“变态”课、“失态”课太多。理想的常态课应该是博学的教师、好学的学生、适当的文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能力和素养,这是常态。教师知道,就是不说,让学生费力地“探究”,或者绕着圈子诱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这其实就是一种变态。有些教师怕人说他上课“一言堂”、“满堂灌”,便牵着学生鼻子“满堂问”,并冠之以启发式教学;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几乎把整堂课让学生合作授课、表演,自己却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上课内容庞杂、课件泛滥,面对文本却浅入深入,泛泛而谈,故弄玄虚,学生如坠雾里;评估专家听课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竟是异口同声的虚张声势、对答如流,殊不知此课经多次“课堂预演和彩排”。我们的课堂竟机械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和违心培养一批弄虚作假的“帮凶”。

2.“病态”课、“静态”课太多。对于当前许多的常态课而言,存在着一些通病,比如:精彩的课难免哗众取宠,扎实的课不免枯燥乏味,灌输的课定会“独角戏”,互动的课又会“莫名其妙”。语文学习本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过于浮躁和肤浅,过于急功近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怕的“病态”。诸如:本应书生琅琅的早读课沦为“早练课”,结果“这里的早读静悄悄”;本应自由朗读的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演化成“滥竽充数”的全班齐读;本该深入文本细品慢悟的阅读课却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架空讨论”,呈现一派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本可“我手写我口”也变为“假大空”的“坑蒙拐骗”。这些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病的课,是需要医治和动手术的课。当前,我们的诸多教师在教学手法、教学技巧选择和运用上依然纯在简单的模仿和粗糙的复制,这种不加分析的套用、借用、滥用势必迷失自己教学的方向和丧失自己教学的风格。

3.“常规”课、“常设”课太多。如出一辙的常规课不仅让教师在“教学温室”中易滋生惰性、缺失创意,而且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诸如:高考复习课千篇一律的“以教代讲,以练代学”;高考作文指导课大同小异的“联系钱学森,学习孔繁森,批判王宝森,做个好学生”;文言文教学重“文”轻“言”,重“析”轻“读”;高考选考指导课的“首选实用类文本阅读、优选议论文写作”。很多自认为“高考老江湖”教师在无形中形成了常规模式的永恒定律,对新课标不理不睬,不知不觉走向了纯功利的应试泥淖。殊不知,单调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多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受力,语文也就背离了语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名目繁多的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语文课堂教学却在无形中榨干了原汁,抹去了本色。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上好每节常态课才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优化常态课,使常态课优质高效呢?

1.避虚就实,弃假从真

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手段,排斥过滥、过繁、过度的雕琢和粉饰,使语文更显厚度、深度和力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课堂的活动设计,比如小组讨论,人物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都要精心设计,不能纯粹为了体现“与时俱进”搞一种热闹的形式而浪费学生的时间。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做戏而做戏的虚假秀其实就是浪费学生时间,其实就是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常态课就是应该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教师适当点拨、适量对话,师生互相启发、大胆质疑、有效对话、有效交流。课堂上的有效对话和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无形中活跃了思维、增值了知识,常态课堂在真实的互动中孕育灵性、增长智慧,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实实在在,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教学相长。

2.删繁就简,舍末逐本

我们每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有限,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所有目标是异想天开的,急于求大求全,有时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删去无关痛痒的环节,回归简约的课堂,提倡“一课一得”。每一节课只要设定一个主体目标,学生能有所获得,就可以称之为一节成功的常态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构建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的条分缕析不仅乏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就是鼓励我们教师课堂教学要讲究节约艺术,多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品悟、理解和消化,从而实现课堂优质高效。在信息化的今天,如果还不相信我们的学生,教师喋喋不休、唾沫横飞,我认为老师简直是在扼杀学生的天性和浪费学生的时间。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帮助他们指点迷津,解答本堂课学生不懂的内容,节约时间,学生已经自己弄懂了的内容,教师无需再啰嗦,抓住教学中的本原,舍弃细枝末节。

3.由静到动,由冷入热

教学设计一般分为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某些教师只见教案不见人,很少考虑课堂上发生的不可预测的情况,而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授课,这就是一种静态设计。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活力、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都是按照动态教学设计授课,先有学生安静的自主学习思考再逐步进入到动态发言。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我们要培养学生先自主冷静思考再善于质疑、合作探究的能力。当然,质疑、探究能力决不是教师被动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更不是纯粹地只是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性教学最直接地体现出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是一种弹性化、动态化的教学方式,但绝不是杂乱无章、漫不经心的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他们自主自觉地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他们甚至能自发性地处于辩论的对立位置,在辩论中分析,在辩论中反思,在辩论中收获。

4.由外到内,由浅入深

有识之士早就指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土壤。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让他们好好读出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咀嚼生命的喜怒哀乐。成功的常态课应该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再由课外充实丰富课内,使课堂达到生态的和谐。同时,文本的解读也应该从外层向内层深化,使课堂充满着多样性和厚实感。脱离生活,漠视生活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最大悲哀,教师和学生过早过多把宝贵的时间精力消耗在无休无止的应试操练。为此,我每周雷打不动坚持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进行阅读交流分享会,同时坚持把课前五分钟让给学生演讲。另外,我还坚持让学生自由写作,让学生边阅读边圈点勾划写好读后感。这种内外结合,由浅入深的做法备受学生欢迎,学生期待着语文课。

同时我们设计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年龄、心理特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讲究深入浅出,既有一定思维价值,又有一定思维空间,这样的问题才是实在而又能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我相信坚持让学生从课内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社会,留心生活,善教乐学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9

(使用时间:2012年10月29日 地点: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

设计原则:

1、体现学生主体的特点,以学习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体现诵读的特点,使语文课堂充满读书声。

3、体现情感熏染和美育教育的特点。设计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聆听一首三千年前的先民的歌声,《诗经》中的《氓》。(教师板书:“先民的歌声” “氓” 课题在中间写,“先民的歌声”在课题下竖写)

师:在这首歌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两个主要内容: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歌,理解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女性命运。)

师:下面就让我们跨越三千年的时空,走入这首诗歌。

(投影展示:环节一 初读文本 要求:

1、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初步疏通文义并概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要求,先自由诵读,标画出你读不准的字音,查字典或者向周围同学或老师请教。

(学生自由诵读2分钟。)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一会儿要对这位同学的诵读在读音、断句及初步把握情感方面进行点评。

(一个学生诵读)

师:有哪位同学为他点评?

(两个学生点评)

师:请原诵读者或点评的同学之一,在诵读的基础上二次诵读

(学生二次诵读)

师:在刚才的诵读中,我们同学们注意到在情感方面还有一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还不太了解,恰到好处的诗歌诵读是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因为这首诗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在理解上有一些难度,所以,要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把不懂的地方标注下来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同时,看看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给同学们6分钟的时间。

(学生疏通文义,标画交流)

师:在刚才标画的过程中,有些疑难问题已经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得到了解决,可能还有一些同学的疑问没有解决。下面请还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看看这些疑问你能不能解决或者正好就是你的疑问,如果你能解决,帮助同学是快乐的,同时也能落实你掌握的知识,展示你的风采。(学生质疑,可能在文字方面也可能在修辞和文章内容方面,对学生的疑问,首先请其他同学解答,目的在于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解答)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对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默想三十秒,自己组织一下语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学生默思,学生发言概述故事情节,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情节:相恋结婚—婚后遭弃—分手反思)

师:通过同学们对情节的概述,我们发现,文中的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那么这位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品读文本,在品读的过程中注意下列问题,一会儿请大家发言。

(投影展示:环节二 品读文本 要求,你在诗中的什么地方读出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和情感,请你按照你体会到的情感进行诵读)(学生活动,约5分钟)

(学生发言。发言内容预测如下:性格 痴情 勤劳 美丽 自省等,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把学生的归结到上一环节总结的情感的三阶段上去,二是一定要让学生把他找出的文本依据进行诵读。举例入下,如学生答痴情,教师要追问,你从哪儿读出“痴情”的,学生答“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教师引导:这时候女主人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答,甜蜜。教师,请你把刚才找的这些句子读书“甜蜜”来,学生读,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指导,通过反复的诵读与指导,——如热恋中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啊,《诗经》中另外一首《蒹葭》诗也写了,补充《蒹葭》语句或者问学生,你们喜欢听的流行歌曲有吗?——使学生尽量读出“甜蜜”之情。)

师:在刚才对文本的品读中,同学们读出来女主人公的性格,也读出了她的情感变化。歌声总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这首先民的歌声,在情节的开始部分,唱出了女主人公的“甜蜜”;婚后的生活,则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悲伤;被遗弃后的歌声则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反思和自省。

(教师在“先民的歌声”右侧板书:甜蜜的歌声 悲伤的歌声 自省的歌声)师:文学作品除了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外,还能让读者认识社会和人生。本单元的话题为“关照女性命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命运给了你哪些启发呢?你有什么感悟?谈谈你的想法,发言时要言之有据。其他同学注意听,既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质疑。

(教师投影:环节三 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命运给了你什么启发和感悟,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2分钟后发言,师生互相补充发言。

(预测:

1、如果学生提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教师要补充“婚姻的真谛是两个人牵手共同走向同样的目标”,引导学生对婚姻形成正确是认识。

2、如果学生提出,女人不要沉溺于爱情,教师可以补充“对于男人来说,婚姻和爱情只是他的一部分,而对于女人来说,却往往是全部”。

3、如果学生提出女性在婚姻中要独立,教师可以补充舒婷的《致橡树》。

4、如果学生提出男人不可靠,教师可以引导“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个人,而一个人就可以使它失败。——塞缪尔”。此环节生成性内容会较多,教师要多做准备,尤其补充好一些课外内容,进行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本节课聆听了一首古老的歌曲,歌曲中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也让我们启发,下面的2分钟请同学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争取背诵。

(教师投影:环节四 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诗中的至少一节)(学生背诵)

(教师提问两个同学背诵)师:下课。注意事项:

1、一定要抓住诵读,本设计的四个环节均有诵读;

2、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包办课堂活动,教师的发言要精练,真正起到点拨的作用。

3、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展示。

4、教师的语言要有张力,对活动提出要求时要具体准确,声音要洪亮,该强调的地方要强调,要把声音送进学生的耳中,让学生听进心里去。

上一篇: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先发制人的成语故事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