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课件(精选8篇)
语文优质课课件 篇1
《习作:写作品梗概》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学习重点难点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出示课件1】1.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让学生读这些名人名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总结:
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想要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如何来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些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2】引导介绍方法:
(1)介绍书的主要内容,(2)要抓重点,有条理,说得富有感情色彩以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
(3)声音响亮,叙述生动,有激情;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3】3.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谈谈你还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写得很精彩。如果经过你的推荐,能够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那么你的推荐就成功了。(教师巡回检查,指导交流上有困难的学生。)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2.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评改作文
书里记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精神,一份情感,怪不得人们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实现理想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3.小组评议:选出小组中组内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梗概,并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讨论,修改;并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同时介绍运用了哪些梗概的写作方法。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个别学生上台推荐。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
【出示课件4】4.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明确。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
(5)哪部分写得最精彩。
(板书: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5.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6.范文展示。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的梗概的几个要点,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也能清晰的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板书内容
习作讲评
评议的重点: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写出作品的梗概。需课前准备阅读完整本书及相关资料。首先让学生读懂作品,梳理情节发展,了解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训练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基本概括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效果: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格。
二、指导写作:首先了解什么是梗概。然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最后,学生自由习作,多种形式进行评议。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发挥学生的概括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观察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有些情节梳理不够清晰。同时,语言不够简练,过于啰嗦冗长。正是年级低练笔缺乏的原因,影响成文效果。
四、改进措施:
1.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2.多注意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简化语言,平时强加训练。
3.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多思考,多交流,整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人文性。
语文优质课课件 篇2
目前, 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就少不了课件, 好像少了它就成不了优质课。这种不顾实际, 任意“拔高”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许多评委在评课时几乎也都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否作为了优质课的必备条件。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不科学, 而且会造成教师滥用课件的局面, 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只有准确定位和把握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根据具体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课件, 那种过分夸大课件的功能, 教师上课几乎不动用课本, 学生几乎不接触教材, 一切跟着课件走的做法, 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不管到什么时候, 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 课件永远只能姓“辅”。
课件是用来解决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内容时所用的教学手段, 是辅助课堂教学, 并非是教学中的主角。是否需要课件, 要依据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 有的课用上课件,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有的课用不用课件一个样, 多此一举;有的课用上课件却适得其反, 使学生对问题和内容的理解一头雾水。
那么, 哪些教学内容适宜用课件来上课呢?
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针对这类内容, 教者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 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让课的难点在不知觉中得到巧妙地化解。但切忌将整个教学过程制作成课件, 或把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制作成课件来上课。
制作有效的课件, 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首先, 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 能够并善于分析出教材对于学生理解水平来说缺少了哪些“微量元素”, 即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制作课件时, 教师除要结合教材分析出一节课的重点外, 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也就是学情分析。
其次, 教师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课件制作能力。制作课件时, 要能思考如何才能为学生施足“肥”量, 让学生有了课件这种“营养肥料”就能有效生长, 即教师要有较高的课件的设计水平与制作能力。对于部分仍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来讲, 不能只为了迎合趋势, 照搬别人的课件上课。借用别人课件固然可以, 但需要改进。别人的课件是课件设计者凭借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及相关教学理念设计而成的, 具有个性化和特殊性, 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借用别人的课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做些改动, 方能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 课件不应该仅成为诸如优质课“演出”时专用的“服装”, 平时上课根据需要也可选用课件。另外, 作为评课者在评课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勿被那种披着多媒体“外衣”而内涵不足的课所迷惑。
由优质课比赛看多媒体课件教学 篇3
电工专业理论课,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逻辑性强。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限制,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讲清。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化繁杂为简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全方位地组织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频繁出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甚至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因素。
一、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多媒体集文字、语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因而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教学信息容易接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合理运用多媒体,可增强讲授的表现力,提高展示的直观性,增强演示的逼真性,扩大教学的知识量,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2.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在教学中将一些电工实验、现象、过程及图景在计算机上模拟,以图、文、声并用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充分表现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将抽象、无法亲身感知的,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例如:PN结的导电过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放大电路的放大过程、零点漂移现象、整流电路的工作波形、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等等。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只能结合课本插图利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图景,也就很难领悟知识的内涵,只能死记结论。在课件中引用形象有趣的录像,看似不关联但意义深远,不但增强了课程的感染力,而且使学生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弥补了常规教学不足。
二、多媒体课件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通过本次教学比赛发现,有些老师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上存在误区:
1.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
比赛中发现,个别教师把多媒体课件看得过于重要,认为上课时找一个“对口”的课件,从头到尾操作一遍,所有知识都让计算机来讲解、提示、点评;或者把传统课堂上的板书内容全部照搬到多媒体上,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用屏幕代替黑板,上课时只动嘴不动手,照屏宣科,少有讲授,这样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又把自己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还有老师认为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结果是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教案、图片“搬”到电脑上,那与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美丽、漂亮却内容贫乏,教学却很可能会陷入模式化的僵局。
2.夸大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论什么课程内容都用多媒体教学。如有些课程,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方程的讲解、例题的演示过程等,需学生深入思考、慢慢理解、细细品味,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把过程写在黑板上,边讲边板演,这样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进一步理解其内容,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就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学情况千差万别,多媒体教学因课程内容而异,并非所有的课程及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一门课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不能赶时髦,随大流。
3.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与交流
在比赛中看出,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从课程开头导入,中间讲解、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均制作成课件。课件制作得很精美,动画制作得很漂亮,文本颜色也很鲜亮,但在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只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很少抬头看学生,不注意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与学生交流,既没有学生提问,也没有课堂讨论,不了解学生接受的情况,更谈不上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了。教学本来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应该让多媒体“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才能快乐地学习,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忽视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课件与传统教学比较,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多媒体课件仅仅起辅助作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多媒体课件只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和更为先进的手段加入到教学中,与传统教学媒体、常规电教媒体优化组合,主要用于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特别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因此,不能用多媒体取代常规教学,更不能片面追求多媒体的教学形式。
比赛中还发现,部分教师以为只要采用了多媒体就能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于是,不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或设备来设计教学,这就出现了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甚至是全部精力投入在追求媒体外观上,而对于课程内容的钻研和在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方面则花费精力不足,从而使整个教学变成了向学生展示先进的媒体技术,动感画面、视频材料、音像的阵地。不管与教学内容相关还是无关一股脑儿都用上,形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其结果是形式掩盖了内容,而不是表现了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课件所体现的规律性。学生形象地说:“上这样的课好像是看了一部没有主题的娱乐片,感到有趣,但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
5.用多媒体课件取代实验和实际操作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能展示实验和常规媒体无法展示的现象,如果实验能很好展示的内容最好不要让课件去模拟。如二极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的关系,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等,不实际操作实验,仅仅用动画去模拟,学生会怀疑其真实性。能够实际操作的实验可以先操作,让学生观察到其真实的现象,然后再用电脑模拟出来,利用课件能放慢和暂停等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更多知识教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和探讨,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现状
目前,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只是在条件优越的学校和公开课中得到广泛使用。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原因:
1.硬件设备方面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需要一个操作平台,至少需要一台多媒体电脑和一部投影仪,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力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较少,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
2.软件方面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从选题、设计到实现全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制约,目前多数一线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有限,而且日常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科教师没有时间练习,以达到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程度。所以课件的设计制作一般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成,他们虽然有十分专业的电脑技术,但由于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制作的课件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有些偏差,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Internet已融入各行各业,许多教育服务网站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但在网上寻找合适的课件费时费力,而这些课件往往是别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适用性不强。
四、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前景
课件要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需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软件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经验交流、评比、竞赛、观摩等活动,比如本次优质课大赛明确规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这对推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开展校际协作,多媒体需要建立相关的课件素材资源库,将优秀的课件和素材进行资源共享,将教学中不直观的现象作成素材,方便教师制作课件时调用,这样才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制作者还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辅助地位,掌握它的长处与短处,要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作出符合学生特点和教材要求的优秀课件,以期更好地和传统教学相配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的好帮手,提高教学实效,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呵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ch,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小学音乐优质课的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
1、掌握○ × × ×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挂图、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教师弹奏影视音乐。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弹(吹)奏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各小段。
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生互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
生:齐声说:是!
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寓教于乐】
1、介绍曲词作者。
2、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多美的景色,就在这时音乐响起,把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聆听一下这优美的旋律,想像一下,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教师播放录音范唱,要求学生即兴的随音乐做动作。)
3、初听歌曲,设问:好!听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旋律高低起伏很优美、抒情!歌曲非常好听、听到了歌曲我仿佛真的划着小船。)
4、学唱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很优美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段。学唱曲谱。在学唱之前,我们要解决一个难点,就是歌曲的弱起部分。弱起:强拍处有空拍而且在最开头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1、)学唱0X XX 弱起小节
( 2、)唱第一乐段旋律,引导学生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 教师弹琴反复教唱,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时出错的乐句,使之改正直到教会为止。)
(3、)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4、)学唱二声部合唱。教师弹琴反复教唱,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时出错的乐句,使之改正直到教会为止。
( 5、)加入歌词。
( 6、)融入自己的感情再来唱一遍! 老师感觉歌曲的情绪还应该更优美,抒情。希望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分小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下面开始。(教师巡视指导,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住激情。)
【创编表演】
师:老师感觉歌曲的`情绪还应该更优美,抒情。平时啊!我们的音乐课,同学们的表现形式都很独特,创新。这首歌曲可不可以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一下你对歌曲的理解哪!(教师巡视指导,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住激情)
小组汇报表演:
师: 好!老师看你们做的都很认真,表现形式也很有新意!下面请同学们汇报表演。哪个小组先来。(教师及时点评和学生互评)
【完美结课】
1、下面请大家来说说,我们都学到了那些?
2、最后啊!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些影视作品。(教师播放影视录音,学生聆听,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教学反思】
语文优质课课件 篇6
《百家姓》
一、活动目标:
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二、活动准备: 1、16个幼儿(要有同姓的)
2、白板
3、记号笔
4、白纸
5、名人照、录音、《百家姓》前16姓
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1、老师:我是###,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叫什么?
——幼儿介绍。异地教学时,这环节,既很利索地缩短了陌生师生的距离,又直接导入活动。
二、知道百家姓 1、找自己的姓
1]你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介绍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我姓“应”(出事汉字“应”)。你姓什么? ——大家一起说,为了加快活动的节奏。
2]这里有一些中国字,你去认一认,有你的姓吗?请你把它(卡片)拿来。——一起念一遍。
3]这里有多少姓? ——让孩子自己数,大班孩子有自己的数数方法。活动中: 幼:我没拿到?? 师:你的姓,这里有吗? 幼:点头。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师:这里有多少姓? 幼:11个??13个?? 4]那我们在座的伙伴有几个? 活动中:
孩子数:16个。
5]我们16个人,怎么会只有13个姓呢?(引发对同姓者的关注)。活动中:
幼:因为我姓李,他也姓李??还有,他们两个是一样的姓?? 2、共同的姓
1]你们是同姓,哦,我们伙伴之间有同姓的。嗳,你家里谁和你同姓? 活动中:
幼:爸爸和我同姓??爷爷和我同姓??弟弟和我同姓??姐姐和我同姓??妈妈和我同姓?? 师:一般地说,家里大多数的爷爷、爸爸、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你同姓,(也有少数是妈妈和你同姓——如果班上没有与母亲同姓,就不说。)
2]除了班上、家里,有和你同姓的,这里那么多老师,有和你同姓的吗?请你去问问、打听打听。活动中:
老师:你有兴趣去打听打听,有谁和你同姓的? 老师:有兴趣地去问问
3]来说说,你找到几个同姓的?
——这里要掌好节奏。时间不宜长2~3分钟。活动中:
老师:我们有时间限制,倒数10、9、8、7、??好,请各就各位。(等坐定)你找到和你同姓的人吗? 幼:找到??没找到?? 老师:请找到的先来说说,你找到了几个?我们写“人”一笔表示一个人。??找到的人不多,5人??请一个没找到的:“你是怎么找的?你问问。”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幼儿:“谁姓赵?”(哄堂大笑。)老师:哦~这样问怎么找得到呢?礼貌一点啦(俯身在其耳边:请问谁姓赵?)幼:请问哪位老师姓赵?(立刻有人举手)。数一数??3个 老师:(边纪录边)谁有兴趣来找找?(举手的幼儿很多,并且用礼貌的语言询问。
老师关注:“看,这样说才找得到”。看找到同姓的过半就行)。老师:看看,这里那么多人中,哪个姓是最多见的姓? 幼:黄!
老师:你怎么知道? 幼:有7笔??有7人?? 4]同姓是亲人。
老师:同姓的人还多着呢。可是,怎么会有那么多同姓的人呢?你仔细看看,你家里和你同姓的爷爷、爸爸、你,你们怎么会同姓的呢? 那是因为爷爷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爸爸,爸爸又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你、哥哥姐姐,家里那些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是亲人!
那么,班上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吗? 幼:不是。
老师:其实啊,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同姓的人是一家人,同姓的人是亲人。再看看,班上同姓的人,有没有一点像亲戚的样子?
——让孩子体会,我们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体会同姓之间那种血肉相融的感觉。活动中:
幼:他们有一点像的??我和同姓的老师也有一点像的,我们都是双眼皮?? 3、不同的姓 1]找不同姓的人
老师::除了这些姓,你还知道别的姓吗? 活动中:
幼儿愣了一下,我追问:“你妈妈姓什么?”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同时提示“这里没有的别的姓”,引导孩子用排除法思考。幼:?? ?? 2]请找找这里,哪些老师和我们不同姓的?找到了,请老师用小纸片写下来。——幼儿寻找。过程中,老师提示:知道怎么找了? 活动中:
幼儿边找边贴在展示板上。老师:看看。幼儿惊呼:真多啊!3]百家姓
老师:(顺势)知道吗?中国人的姓远远不止这些。
——音乐:祖海《百家姓》。一则可以营造一种震撼的气氛,二则可以引导孩子静心于下一个环节。
老师:(出示《百家姓》的前十五个姓,与歌曲同步地)中国人的姓还远远不止这些(重复是为了加强表达)。属于中国人姓名中的姓,有500多个呢,这本《百家姓》里全记着,只要是中国名字,你的姓在《百家姓》里一定找得到。
这些姓啊,由我们的祖先,传给他的后代——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子子孙孙,一直传到了我们这里。哦~你们还会传下去吗? 传给谁?对,由你、你的子孙,一直传下去。只要有中国人,就一定有百家姓;只要一叫出我们的姓名,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这里大段的内容由老师娓娓讲述,所以,会有些沉闷。于是,在这里插入“你的姓传给谁”这样的问题,即了解孩子是否理解“传承”,又可以调节气氛。活动中:
孩子不理解,所以纷纷要“传给妹妹、姐姐”。于是,在这里预设“ 传给后代”,孩子即刻理解,反应出“我要传给儿子”。
一个女孩:我可以传给儿子吗?女的可以传吗?
我接应:可以,只要你和家里人商量好,因为一般是男的传的。
三、了不起的中国人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1、这些都是中国人,你能叫出他们的姓名吗?(一一出示了不起的中国人的相片)哪些人与你同姓的?
2、这些人因为很了不起,才让世界人民知道他们的名字。你想办法了解一下,与你同姓的那个名字,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以后再来聊聊
应像展评的优质课那样来教语文 篇7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次参赛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抓住语文课特点, 采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不同的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积极探讨问题, 并且相互间进行点评, 从而使得一个个问题明朗,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赛老师好似一名导演, 导演出让人愉悦的优秀室内表演剧。
二、情景教学, 兴趣高昂
过去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被动听并忙碌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 老师累得满头大汗, 口干舌燥;学生感到乏味, 恹恹欲睡, 教学效果极差。现在, 参赛老师把问题设置为课堂情景, 学生兴趣盎然。比如一位参赛老师在教《化石吟》一文时, 采用导入激趣法, 上课一开始, 她就运用多媒体音像效果, 用非常有磁性的童音诵读诗文的前两节, 而诗文前两节内容正是几个设问句, 天真的提问仿佛点燃了引线,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主体部分释放出来;同时, 教师再展示给学生一些化石图片, 使得学生整节课兴趣高涨, 既了解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 也感悟到《化石吟》这首诗的语言美, 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几个参赛老师还设置了情景教学环节, 例如, 把几个教学环节设置为几个“吧”:“读吧——说吧———学吧”;或者设置为几个品茶环节去解读文本, 新颖、有趣味,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思维积极, 课堂效果好。
三、学法指导, 提高能力
在这次优质课展评中, 我深深感受到几年来我市新课程改革的成功, 教师的理念彻底改变了, 课堂上他们都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所谓“受之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参赛教师们在文本阅读赏析环节中, 要么先示例, 然后让学生按照示例小组质疑、探究、解答;要么通过师生美读, 共同感悟文本语言特点, 使得结论水到渠成;要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去总结解决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规律。总之, 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有法可依, 有律可循”, 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手段先进, 增强活力
我市这次优质课展评活动中, 精美的课件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的运用, 的确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不少活力, 它不仅直观, 省去很多板书, 节省了时间, 增加了课容量, 而且还能利用一些特殊音像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语文”变为“我要学语文、我想学语文”, 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出色, 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五、单元提示, 把握意图
这次展评的优质课, 大都体现了以本为本, 语文“姓语”的理念。参赛教师无论抽取什么课题, 对文本解读都非
谈初中作文评语的神聚形散
刘军格
(元氏县槐阳实验学校, 河北石家庄051130)
摘要:作文评语不应随便套用几个现成的术语, 而要依据教学大纲, 教材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灵活多样、形神兼备的语言, 写出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哲理、诚挚的希望和饱含情感色彩的话语,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评语;神聚形散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009) 05-0036-02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是教师对学生创造性劳动所作的书面评价与指导, 是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规律、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帮手, 也是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那么, 怎样的评语才是好的作文评语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准则, 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在作文方面, “课标”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 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 做到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 注意简洁得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作文只要达到了这些要求, 就应该予以肯定;反之, 立意、内容、情感、条理等哪一方面出现了不足, 教师都必须予以纠正。
紧密结合新教材。作文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
常准确;无论是讲什么内容的课文, 朗朗的读书声都始终贯穿课堂, 学生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作品,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 大都尊重文体, 注意文体特点。新课程改革中, 淡化了文体, 但是, 这并不是取消了文体。例如, 参赛老师在赏析《化石吟》这首诗时就注意了诗歌的语言美及诗歌的意境美;在赏析《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文时就注重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四方面的说明文特点, 并总结说明文写作规律, 例如, 哪种说明顺序适于哪种说明对象, 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等, 提高了学生的说明合运用, 是经过模仿而走向独创的必要途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 大都是集独特的写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 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让他们学习课文的优秀之处, 在评语中, 也要评出他们相应的优劣,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对教材的读与作文的写之间的密切关系, 才能把教材当做榜样去模仿, 才能走向独创。可见, 作文评语的向导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切合学生的实际。作文是学生认知与表达的一种体现。在作文中, 学生试着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一切活动是独立的, 因而也就显示出差异性, 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写出不同的文章。因此, 教师的评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写得适中, 褒贬恰当。
符合文体形式。文体就是文章的样式, 它是文章内容的外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文体不同学生就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教师的评语也应是因其体而评其文, 文
读写能力。参赛教师还特别注重拓展文章旨意的认识, 而不只局限于文章表面。例如, 有一名参赛老师在解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 现在的天气预报运用的是卫星云图, 我们只靠看云经验识天气是不够的, 应该依据科学预测, 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天气情况。从而,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
总之, 这次优质课展评活动, 将进一步优化我市语文课堂教学, 大幅度提高我市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摘要:2008年石家庄市语文优质课展评活动中, 凸显课标理念,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景, 并注重学法指导, 气氛活跃, 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应像上展评课那样上好平时的语文课。
从优质课评选看语文课堂教学 篇8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作为授课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无疑是给自己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空间,一节优质课能够反映出很多方面的问题。从教师个人看,课堂教学可以反映出上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如理解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指导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板书、语言表达、普通话等方面的基本功情况等;从学生角度看,一节课可以反映出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及原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从学科角度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也能折射出了所在教研组的组风、组内人际关系、教研整体水平等。从课型本身讲,优质课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但不排斥认真的积累和精心的设计;它是常态课,但毕竟要让人听、评、研究,所以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因而从某种意义讲,优质课带有一定的示范性、引领性,对语文课的一些学科特点有一定的集中反映。笔者曾经作为评委,多次参加市级优质课的评选,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为了矫枉而过正,因而,通过对部分优质课的剖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当前语文教学的某些偏颇之处。
一、过多的戏剧化表演
常有人说,课堂像舞台,教师要学演员。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好演员要认真地阅读、体会剧本,充分理解剧本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并在舞台上把自己的理解很好地传达给台下的每一个观众,表演时要顾及所有观众的感受,这样才能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同样,教师也要能够像演员一样,通过教学让学生如同观众接受自己,理解教学的意图。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能等同于演员,讲堂也不能完全与舞台划等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将自己所理解的、体会的知识公之于学生,让学生接受,也要像演员表演一样,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要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像演员一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吸引和感染学生,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所有活动,但教师要把课堂变得更为自然,更为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在如今的优质课评选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形。
许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顺利完成,课前给授课班级的学生布置大量的问题,并且向学生讲解课堂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如此一来,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貌似非常成功,其实是学生在按照标准答案背书,教学的流畅不过是充分准备的结果,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在照本宣科地背台词、走过场。我们可以理解教师的用心与苦心在于,揣摩评委喜欢什么样的课,要让评委能够感到自己对教材的熟悉度和整个课堂的流畅度,但他们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师是给学生上课,而不是给听课、评课者上课。其实,这也是日常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流于浮夸的最为集中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表现所谓“新”而设计,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这是一种功利的课堂,缺失的是学生,真正是教师目中有评委,心中无学生,这只能算是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因此这就需要听课人特别是当评委的人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首先考虑到学生究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过多的多媒体使用
目前,语文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听、说、读、写、视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让学生针对自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反馈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多媒体的使用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在目前的优质课评选中,教师为了渲染课堂气氛,突出课堂的热闹,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从而冲淡了语文本身的许多东西,如用动画取代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用过多的配乐朗诵取代教师的范读;用电影片断取代对词句、意境的品味;用设计好的分析取代教师板书;用程式化的归纳取代多样化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进行思考,答案要与课件的标准答案吻合,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而限制了多元思维,使整个课堂有了一个固定的程序,导致“请君入瓮”的结果。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也时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将互联网现成的课件下载后略做修改,即机械地使用在自己的课堂中,亦不论是否与自己的教学相符。
笔者认为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是仅仅为渲染课堂气氛,而是恰到好处地为教学服务,要体现一定的方式、次序,真正做到有效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多媒体的使用既有套路,又注意教学的灵活性;既有事前的设计,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思考留白;既考虑增加课堂的容量,又用得适时适量。
三、过多的形式化过程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能够让学生始终沉浸于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之中,但我们都能看到形式化的教学过程目前充斥了语文优质课乃至日常的教学中。
nlc202309011129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合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或以问代讲,一问到底。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是吗”不停,“对不对”不止,用学生毫无意义的回答来代替思考,代替讲解,表面上师生互动频繁,知识点也都涉及,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也有的教师变换方式,创设所谓的“气氛”,开展所谓的互动活动。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无论是否需要,无论课前有无准备,不论课文是小说、诗歌,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教师都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或搞朗读比赛,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体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就应该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教学材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对疑难问题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引导、点评和科学地讲授,又要不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就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了。
四、过多的主旨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模糊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也曾指出:同是一部《红楼梦》,不同的眼光会有种种不同的情况,“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就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之
但当前的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思想内容分析、将人文性与思想混为一谈的现象,把语文课似乎成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课,使得语文课的语文味荡然无存。一位教师教授《我的五样》时,花了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写作而生的问题,借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教读《大地重现》,则由原文写景阅读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经典的作用,教学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却撇开文章的语言,架空分析经典的作用,直至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八荣八耻”中得到“道德教育”、从“流行歌曲”中得到“坚强”的结论。使得文章被割裂,将一堂本应很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空洞的思想教育课。这种教学现象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常见的。其共同问题就在于抛开语言谈思想,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四不像”。
“语文”,应该首先姓语,虽然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是第一位的,至于思想教育、人文精神,只能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的,因此,无论怎样分析内涵,都应该从品味作品的语言入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整体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挖掘内涵,如品析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不是仅仅为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而要从“除夕真热闹”中“真”的内涵去体会作者的真情。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不要急于把教参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强塞给学生,更不能撇开教材自立门户。那些对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的程式化的分析,随意地无序拓展,只会把学生对文学的感觉完全破坏。
五、过多的随意性溢美之词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传递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教学,提高能力的,教师的所有语言要经过锤炼,让学生能够从中领会语言的魅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而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要予以评价。但目前教学中有一种倾向,为了遵循所谓“赏识”“激励”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是非判断,全盘肯定,在课堂中要要求学生动辄就鼓掌喝彩,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口不离“好、非常好、不错、非常精彩”等语,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会用“你们的知识真的很广博”“你太伟大了”这种不恰当的语言夸赞学生,并认为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溢美之词充溢整个课堂,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评价语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对话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让学生豁然开朗,这就要求评点、赞扬要有画龙点睛,一语中的的作用。同时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和运用语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敏感度,即能够敏锐的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而不能“听而不见”。再者,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听课者,所以,在使用“赏识”原则时,要坚持应有的标准,而不能一味讨好。
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目前整个语文教学中问题的集中反应,也说明了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时曾对好课提出“五实”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笔者也认为如果没有学生、教师,课堂只不过是空空如也、毫无生气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赋予了课堂生命,使之成为真正的课堂,而求真则是语文课的生命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要表现在追求效率和效果,更是在“人格”“艺术”“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教师身外物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点教学追求;少一些主观设定,多一点客观评价;少一些时尚作秀,多一点踏实平静;少一些个人好恶,多一点公平公正;少一些游离飘荡,多一点贴近吻合。要明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兼顾统一,要注重双基教学,打破“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落实基础,升华情感。
(袁向萍,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徐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语文优质课课件】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优质课反思06-03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语07-25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标准09-10
初一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09-11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10-04
语文优质课比赛活动个人总结10-21
语文优质课的教学设计09-13
小学语文教师说课优质08-31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质课教学设计06-04
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2014.10.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