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24-09-02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8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语言:

新时期流行语发展与变异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流行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言语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网络语体研究

化妆品商标的命名研究

鞋类商标的命名研究

网络语言中的通假现象研究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学研究

淘宝网服饰类广告文案的修辞研究

现代美发店店名的修辞研究

南阳市街道名研究

90后命名的调查研究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中美领导人新年讲话用语的对比分析

论景点广告的语言策略

90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研究

论郑渊洁“皮皮鲁”系列作品的语言特色

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策略

网络称谓语研究

广告对抗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春晚流行语研究

近年来汉语外来词汉化现象研究

“老师”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环保类标语口号的语言学考察

当代女性社交称谓语研究

南阳企业内刊编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指向

——以***企业为例

企业文化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以***企业为例

南阳与襄阳诸葛亮品牌文化比较研究

张仲景品牌文化的开发与推广研究

南阳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对策

当今企业文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现当代文学:

柳青的当下意义——重读《创业史》

红色经典的永恒价值——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

论新时期文学的自然书写及其审美意蕴

永远的“先锋”——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创新

社会转型与“80后”小说创作

论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

论舒婷(北岛、食指)诗歌的人文主义理想追求

河南当代小说家(李佩甫、墨白、李洱、周大新、周同宾、乔叶、计文君、南飞雁等)研究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蕴含

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怀旧热”现象分析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网络穿越小说研究

微博文学研究

穿越题材电视剧热播原因探析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新世纪城市小说研究

新世纪农民工形象研究——以近年来的农民工小说为例

论现代(或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韩少功、毕飞宇等)小说创作论

新时代女性爱情婚姻观透视——以《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为例

论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

论余华小说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论当代小说中的“弑父”情结

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

论刘震云小说对人类精神困境的开掘

女性作家(池莉、方方、铁凝、陈染、林白、王安忆、北北、盛可以、乔叶等)创作研究 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走向研究

当代小说作者低龄化现象研究

从《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电影美学

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

王家卫电影的色彩研究

台湾青春偶像剧创作特色研究

TVB电视剧创作模式研究

阎连科/刘庆邦/刘震云等某部作品的叙事特色(语言特色)

革命加恋爱题材作品创作的历史演变

网络耽美文学研究

古代文学: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论苏轼诗(或词)中的自然美

从张先词题序到姜夔词题序——论宋词题序发展演变

论姜夔词题序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的咏梅词——论两宋诗词中梅花意象的嬗变

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清官形象

论唐传奇中的负心汉形象

论唐诗中的弃妇形象

论李白的“水”情结

论赋比兴手法对现代歌曲的影响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及现实意义

论影视剧《新三国》对《三国演义》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水浒》对《水浒传》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西游记》对《西游记》的现代改编

论电影《画壁》对《聊斋志异.画壁》的现代改编

网络三国题材小说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网络三国游戏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现代三国评书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汉魏之际“朝露”思想的现实意义

曹丕诗文中建功立业精神的现代解读

《史记》与影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形象之比较

论西门庆形象的现代文化警示意义

《左传》中的梦境描写及其叙事意义

宋代都市风情词研究

论李贺诗中的感官意象

唐代寒食诗研究

宋代元日词(上元、清明、寒食、中秋)研究(任选一个节日)

网络购物广告中的古典文学化用情况研究

论唐传奇中的超现实情节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杜甫诗中的和谐文化精神

论宋词中的女性美

从现代视角看林黛玉薛宝钗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外国文学: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美狄亚形象

骑士文学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侠义小说中侠客形象对比(选两部具体作品对比)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论《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研究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

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从《剪刀手爱德华》看哥特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但丁的《神曲》对电影《七宗罪》的影响

伊阿宋与陈世美形象比较

中小学教育:

多媒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学龄期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宝鸡文理学院省级名牌专业, 也是继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之后陕西省第3个汉语言文学名牌专业。该专业是该校招生最早、规模最大、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专业之一。近三年该专业的综合就业率分别为99.66%、95.24%、91.87%逐年降低显著。因此如何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迫在眉睫。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概念

就业竞争力包括两个指标, 即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能力。【1】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毕业生第一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 与其他竞争对手在职场的竞争中更能被市场所接受, 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 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的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2】

(二) 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比较多, 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其中, 知识结构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 表达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心理素质是职场竞聘的关键, 反应能力是职场情商的体现, 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会体现出来。【3】

二、实证研究

(一) 调查对象

截止2016年6月26日的数据统计, 该校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406名本科毕业生中, 考取研究生升学的21人, 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7人, 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2人, 与中小学或培训学校签约的有96人, 与其他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26人, 与国有企业签约的12人, 与其他企业签约的有207人, 自主创业的有2人, 未就业33人。

笔者从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条件因素、知识因素、综合因素等方面, 对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无考研计划的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 回收有效问卷71份, 回收率为88.75%。用SPSS Statistic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回收的71份调研问卷中, 男生15人, 女生56人, 分别占21.1%和78.9%, 担任过学生干部的51人, 占71.8%。

(二) 统计与分析

1. 条件因素

在统计和分析中, 将毕业生的性别、报考志愿、专业兴趣、爱好与特长等做为条件因素, 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 该校2016届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 在其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选择该校该专业为第一志愿的学生不到四成。而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二、第三、第四志愿甚至是被迫调剂来的。经过QQ、电话、面谈等方式了解到他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非常喜欢的, 仅仅对录取的学校并不完全满意。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在刚入学时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有很大兴趣的。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认为专业兴趣对其就业起到重要影响的比重占54.9%, 其中男生为53.3%, 女生为55.4%, 说明性别比例差别并不显著。认为起到较小影响和几乎没有影响的仅有8.4%。因此从总体上看, 学生普遍认同专业兴趣对其就业有较大的影响。

从关注度来看, 大多数学生在求职时还是比较在意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认为在求职中自身的爱好和特长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率达到78.9%。但也有的学生认为不能将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工作混为一谈,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把自己的爱好当成职业, 那就连爱好都没有了。综上所述, 大学生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择业观是有较大影响的。

2. 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是备受用人单位重视的, 在本次调查中, 选择本科阶段时班级的综合排名、外语水平作为知识因素。

统计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排名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很大。选择非常大和较大的比重达到了69.1%, 但也可以看出认为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的比重之和也达到了21.1%。很显然大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综合排名对就业影响较大。而排名靠后的学生很显然认为该项指标对自己的就业影响不大。

在对毕业生英语水平对其就业的影响统计中发现, 认为英语水平对就业没有影响的毕业生占45.1%, 认为英语水平对就业有障碍的占22.5%, 认为英语水平对就业有帮助的占32.4%。这说明虽然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但对于师范类毕业生更加重视的招教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等对英语没做要求。而且该校对大学生英语四级并没有过多要求, 并不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 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高, 也造成被调查学生认为英语成为自己求职中的鸡肋。

3. 综合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 笔者将影响就业竞争力的综合因素细分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学习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工作经验、获取信息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7个因素。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打分 (1-10分) , 统计结果详见表1。

结果表明, 7个因素中, 社会工作经验的平均分较高, 且平均差较小;而团队协作精神的得分平均值最低, 标准差最大。这说明被调查学生已经经过教育实习, 而多数学生从事过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对自己相对比较自信。而被调查对象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较低, 而且学生间在这方面的评价差异相对较大。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广大毕业生和就业指导教师普遍认为, 就业观念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就业指导中, 学生往往已经转变就业观念, 但受家庭的传统观念影响, 西部山区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就业观念, 调查结果如下。

大学生择业时首先看中的是薪金待遇, 所占比例达49.3%, 远高于其他因素, 这反映出该专业的就业观念还是比较传统, 女生在此专业的比重较高或许是原因之一。个人发展前景的比重位居第二体现出部分学生具有长远眼光, 不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看来在这方面的就业指导还是非常必要的。

在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地域一项, 近九成毕业生希望留在陕西省内工作, 这与该校属于省属高校, 本专业98%以上的学生生源地都是陕西省内密不可分。而陕西省内学生大多观点是不愿意离开家乡, 具有很浓的乡情。选择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的人数的百分比仅有7.0%, 从学生的交谈中, 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 认为西部省属高校师范生在一线城市没有丝毫优势。也有的学生希望在本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 有了丰富的经验再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从调查结果也表明, 希望去西部边远山区工作的学生人数很少, 只占4.2%。从学生的谈话结果表明, 一方面是由于西部地区无法提供相对较高的收人水平, 而被调查学生很多家庭经济情况不佳, 大学中曾获得过特困或者一般贫困助学金的占39.2%, 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占31.0%。另一方面是由于西部地区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社会环境都相对比较闭塞, 很难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 无法提供相对较多的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及发展平台。而毕业生首选在西安市就业, 人数占到了42.2%, 这主要是因为该校为陕西省属二本师范类院校, 西安市是省内经济、社会环境最好的城市。选择在陕西省内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31.0%, 说明较多学生都不愿离家太远, 这符合学生本人和学生家庭的就业观念。选择省内城镇或乡镇就业的毕业生占14.1%, 经谈话了解到这部分学生打算考特岗或者是大学生村官, 期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

在毕业生择业方向明确度的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学生再择业方向上还是比较明确的。其中选择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的比例之和达到78.9%。说明经过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加上经过教育实习绝大多数毕业生目标比较明确, 大多数都是以后希望致力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选择不明确的学生人数并不多, 占16.9%。经了解, 有的毕业生是有几份工作可供选择, 处于选择困难的抉择中。

笔者毕业生所期望从事的行业设计为不定项选择题, 统计结果详见表2。其中选择了双选, 即政府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和公立中小学校的人数最多, 其次是三选, 即政府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公立中小学校、国企。其中单选其他企业的人数很少, 但从实际签约的结果来看, 有62.1%的毕业生签约其他私营企业。看来就业的指导中多次强调的“先就业, 再择业”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多数学生表示自己签约私营企业只是暂时的, 一是为获取一些社会工作经验, 以期为后面的招教考试打好基础, 二是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通过SPSS Statistics软件的分析, 可以明显看出, 毕业生首选到公立中小学就业的最多, 其次是政府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 再次是国有企业。这些单位的共性就是工作比较稳定, 也就是俗话说的铁饭碗, 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的就业观念, 而且这些单位社会地位比较高, 收入颇丰, 而且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对毕业生月薪期望的统计表明, 大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集中在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所占比例分别为53.5%和36.6%, 而期望值大于4000元的, 所占比例仅为8.5%, 经了解该部分学生是有自主创业计划的。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 也能够认识到薪金待遇与工作行业、工作地区的相关性。

4. 其他因素

调查问卷还针对毕业生认为的最需要提升的因素毕业生自身劣势因素以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作为其他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毕业生认为需要提升的因素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超过九成的毕业生认为在就业中最希望提升的是学校威望。毕竟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只招收“211”高校毕业生, 或者是一本以上高校毕业生, 该校的毕业生没有任何优势。很多中学也要求只招收免费师范生, 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提升学校的威望作为最主要的选项就很容易理解了。其次是自身能力和学历因素, 毕竟一些省级重点中学招聘要求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名师或者至少有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 甚至一些县级中学在招聘中也只招硕士研究生, 使得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增。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对毕业生认为自身劣势因素的统计结果详见表4, 毕业生认为自身存在的劣势最主要的是专业的就业面狭窄, 样本百分数达到了67.1%。根据与毕业生的谈话了解到, 他们主要认为经过师范生的培养,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行业, 导致在就业中选择的余地不大。其实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领域除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外, 媒体从业人员, 企事业管理人员 (包括企事业单位行政助理、文秘, 文案策划人员等均比较适合。

排在毕业生劣势第二位的是性别因素。考虑到被调查学生中女生的比例达到近80%, 而在她们的应聘过程中的确遇到了性别歧视种种状况, 性别因素排在第二位也容易理解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而英语水平在各项指标中都排在末尾, 与毕业生所在学校没有对大学生英语四级有过多要求。有关而且国家教育部最近在对高考英语进行改革, 也暗示着英语在就业中的一些障碍在逐渐弱化。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明, 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其就业帮助很大, 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总共占到80.3%。这说明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 而且建立起领导主管, 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平台。不仅完善就业网站建设, 而且开通了就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各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等群策群力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 使得就业工作深入人心, 获得学生认可。当然, 这只能单方面地反映大学生的一些观点, 也有部分毕业生自身不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 以致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或帮助较小。笔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生个人都应从自身找寻原因, 及时转变观念, 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与建议

尽管本次调查仅仅针对该校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 有些调查结果不免管中窥豹, 但是通过对统计结果的综合分析, 还是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就业观念还有待转变, 毕业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 高校应加强教育的本位研究, 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应加大家庭困难及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并积极开展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无论学校还是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就业率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因此, 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省属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 进行毕业生教育实习改革, 强化毕业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应组建教改和科研团队, 加大校本研宄, 推进课程改革。省属二本院校更应通过加强大学生校内的竞赛和校外的实习等活动来完善教育实践体系。【4】学校应实施请进来, 走出去。与本地重点中小学开展合作, 邀请优秀中小学教师来高校开展教学观摩课、教学技能训练等内容, 并聘请为客座导师等, 尽快地让毕业生树立信心, 增强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开拓就业市场, 创建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 并将教育实习与就业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 让毕业生在哪实习, 就能在哪就业。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青年志愿者的三下乡、支教等活动,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从事家教、在培训机构代课等兼职活动。积极发挥共青团促就业的理念, 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要和团委联合起来,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增加毕业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 做好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

学校应做好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首先要建立起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动态档案,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摸底, 为每位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寻找一名或者多名教师来对其进行学业、就业、生活、心理全方位的帮扶。学校不仅应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更需要把这种一对一、多对一的就业指导做到实处, 实施精准帮扶。

(三) 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求职困难重重、屡遭失利给毕业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一些毕业生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出现焦虑、紧张、迷茫、易怒等状态, 这说明他们可能处于一般心理问题的状态, 这虽然还未达到真正的器质性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 但同样要引起学校的重视。【5】虽然每个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 但毕竟心理辅导和咨询往往针对个人, 部分大学生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混为一谈, 对心理咨询中心心存芥蒂, 从而使很多毕业生不愿接受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因此, 完善高校就业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干预系统显得非常必要。【6】学校应建立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群体网络, 尤其应在每个班级成立心理健康联络小组。这样会避免毕业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 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应加强高校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力度, 强化专职队伍, 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四)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仅仅只是在学生到了大四年级才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和职业规划课应贯穿在整个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应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培训, 对于师范类院校, 应选择熟悉基础教育的教师或者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多次成功求职经验者担任。邀请校外成功人士来校进行宣讲, 尤其应邀大企业、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中小学校的校长等, 给毕业生介绍面试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组织成立面向就业的学生社团, 针对性地展开职前培训。举办公务员考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应聘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调动学生关注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楼锡锦, 树红, 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3) :49-51.

[2]程遥, 黄娈囡, 王颖.情报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研[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2) :85-87.

[3]柯水发, 王战男, 李红勋.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4级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5) :38-42.

[4]陈忠平, 姚雯雯.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13 (5) :132-133.

[5]张爱莲, 张金华.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5 (4) :16-18.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3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国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39-02

1 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实践性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随之出现滑坡现象,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提出若干思考。

2 现状及问题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全面衡量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折射出他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培养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论文选题针对性差,缺乏独立见解,抄袭拼凑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有的甚至都没有阅读所要研究的作品原著,仅仅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在论文选题方面,也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新意。

论文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对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标明出处,而且字体不一致,词句的表达出现语法错误。有时为了拼凑字数,语句重复,文不对题,整篇杂乱无章,可读性差。

指导教师数量有限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从时间和精力上而言,部分教师由于所带学生过多,再加上科研的压力,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深入指导。而且扩招也使学生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以致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论文答辩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检验学生论文是否符合要求规范的关卡作用 通常情形是学生对教师在答辩时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正确深入作答,搪塞应付;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答辩后也没有进行认真修改;有的学生进行了些许修改,指导教师在答辩后并未进行严格认真的批阅和审查。

3 影响因素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够,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补助来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也不能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以更好地发挥优长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文献查阅、书籍购买和论文打印等都需要相关费用,经费的有限使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到位 虽然高校都制订了相关的毕业论文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细节过程中往往很不完善,流于形式,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评价科学体系,也没有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奖惩措施,约束力不大。

教师重视不够 相较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指导,有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责任心不够强,抱着应付态度;同时由于承担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不力,使得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地打折扣。

学生的态度认识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随意从网上下载拼凑章节内容。由于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思考,往往漏洞百出,得出的结论也很肤浅片面,格式规范不符合要求。

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的冲击和影响日益严重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岗位供求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大四阶段将主要精力用在了择业上,而不是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写论文。有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有的虽然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但要上岗试用,所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写论文,这无疑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4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各项工作的展开。同时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添置必要的图书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并使用网上检测论文系统,重复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需要重新提交撰写。并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举办毕业论文讲座,提升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和规范格式的认识。广引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有益保障。

2)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强化管理,督促教师积极认真指导,并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按期完成。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将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并与评优晋级、津贴补助挂钩。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审教师评分与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对于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指导和写作质量。

3)强化管理,深化毕业论文的抽查审查及复查工作。除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系(院)也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严把答辩关,重视答辩环节及答辩后的论文复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落到实处。

4)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学术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在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国学知识的教育,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有力指导。

5)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生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只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才能使之改变敷衍应付态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建立毕业论文信息交流体系,将优秀的论文编印成集,鼓励发表,并提供一定的版面经费支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术氛围。

5 结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化认识,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和改革探索来改变现状,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其国学素养,这也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4(6):73-76.

[2]颜敏,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6-18.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4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1、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7、猪八戒形象分析

2、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5、《水浒传》的忠义观

3、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6、《三四演义》的战争描写

4、《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8、“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

9、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15、《红楼梦》的梦幼描写及其意义

18、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1、《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3、“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6、《长生殿》的爱情观

29、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32、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35、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38、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41、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44、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47、《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50、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53、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56、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59、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10、《金梅瓶》的家庭生活描写

11、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12、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13、《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14、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16、《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19、元代散曲的情感倾向

20、宋江形象分析

17、《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7、狐鬼花妖尽世情

30、论林黛玉

24、李贺“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5、论《西游记》的谐趣

28、《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31、论桐城义法

34、王维诗中的禅趣

37、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43、论陆游的爱国诗

46、论《子夜歌》

49、论李白的梦诗

33、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36、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39、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42、苏轼黄川诗试论

48、岑参边塞诗初探

54、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57、论诚斋体

45、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1、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40、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5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55、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58、宋末逸民诗初探

60、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65、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68、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71、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74、《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77、宋玉赋试论

80、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61、《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62、《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64、《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67、论《史记》中下层人特的描写 70、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76、《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66、论蔡邕的碑体文

69、曹植诗风的衍变 63、《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7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7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75、《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81、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84、《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86、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92、《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97、江西诗派宗杜论 99、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78、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79、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8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83、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85、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90、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87、《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88、《红楼梦》中的丫环群体 89、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91、论明清小说题材的迁变 93、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95、《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94、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诗的影响

96、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98、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

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

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

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

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

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

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

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

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

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和未来

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16、《伤逝》再解读

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15、鲁迅小说的女性世界

18、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

14、鲁迅小说的忏悔意识

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

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

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

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

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

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

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

30、废名小说艺术论

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

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的运用

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

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

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

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37、《围城》新论

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

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44、冰心“小诗”简论

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

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

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

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

43、朱自清散文艺术论

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 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

53、巴金《寒夜》新论

56、李瑛诗歌论

59、公刘诗歌论

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

54、郭小川诗歌论

55、贺敬之诗歌论

58、论李季的诗歌 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 64、顾城诗歌论

57、论闻捷的爱情诗

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 63、论舒婷的诗歌

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

65、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67、“第三代”诗人论 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的区别

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 72、论柳青的《创业史》 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论柳青的小说创作 73、《创业史》艺术论

76、论吴强的《红日》

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 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 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 78、论王蒙的小说

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 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 82、张洁小说创作论

85、张炜小说论

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 84、贾平凹小说论 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 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

91、论余秋雨的散文艺术

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 92、论新时期的女性散文 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

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93、《茶馆》艺术论四)格式

1、毕业论文应使用统一制定的论文格式。

2、论文格式包括论文封面(题目、作者、专业、准考证号、成绩,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3、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10000字左右,4、毕业论文正文段落层次划分标准: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1、(用于要点的排列)

(1)(用于特征的排列)

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5、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应在参考文献说明,并清楚地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6、参考书目规格为:

(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

7、打印格式

(1)页面设置:纸张A4,一式两份。(2)论文封面: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

(3)摘要及正文、作者简介:宋体四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4)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六、成绩评定

(一)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毕业论文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由我校上报省自考办。

(三)毕业论文须独立完成。如有抄袭、代写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所写毕业论文无效并不准补写。正在撰写者,取消毕业论文写作资格;已评定成绩者,取消成绩;

七、毕业论文答辩

税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篇5

1、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税收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3、税收行业税收负担研究

4、税收弹性问题研究

5、非税收入改革研究

6、税收政策与经济运行风险研究

7、税收与经济非协调增长原因分析

8、燃油税改革的风险研究

9、物业税改革时机选择研究

10、区域税收负担研究

11、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

12、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研究

13、烟草税收的经济与伦理分析

14、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税费选择研究

15、试析民主理财与税收征管中的纳税人参与

16、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17、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研究

18、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宏观税负研究

19、上海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税收问题研究

20、财政分权与我国地方税制研究

21、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我国财税政策分析

22、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23、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4、论财税视角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选择

25、论贸易视角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选择

26、优化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27、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的几点认识

28、关于加强我国税制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29、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与WTO规则从冲突走向协调

30、我国涉税贸易争端分析及防范

31、论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32、谈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与依法征税

33、对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探讨

34、税收职能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35、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

36、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改革

37、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38、对环保税的研究与探讨

39、发达国家环保税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40、循环经济与环境税费制度改革

41、关于构建环保税的构想

42、财产税税权划分国际比较

43、对完善我国财产税的若干思考

44、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

45、房地产税国际比较及完善我国房地产税的政策建议

46、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对企业投资的税收效应的实证分析

47、房地产税收制度完善与思考

48、增值税征收的经济效率分析

49、二手房交易税收的税负归宿分析

50、关于增值税与营业税制度整合的思考

51、完善石油资源税收制度的探索

52、流转税税负转嫁的实证分析——基于金融危机背景

53、企业转让房地产的税收筹划分析

54、个人转让房产的税收筹划分析

5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筹划

56、完善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和标准的思考

57、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公平缺失

58、车辆消费税税率调整的经济效应分析

59、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

60、开征遗产与赠与税的可行性研究

61、促进“主体功能区”功能实现的税收政策

62、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研究

63、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64、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转变研究

65、开征燃油税的可行性探讨

66、从管理学的视角看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67、从纳税人人格假设的视角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68、开征环境税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69、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

70、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71、增值税转型对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72、消费税改革与环境保护

73、支持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74、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75、我国开征燃油税的可行性分析

76、二氧化碳税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

77、建立税收支出预算的探讨

78、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探讨

79、论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80、浅谈我国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81、分税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82、完善我国分税制模式之思考

83、优化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思考

84、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研究

85、论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划分

86、构建财产税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可行性研究

87、我国地方税体系的现状及其构想

88、关于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89、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探讨

90、提升税务机关公共服务效率的途径探讨

91、关于构建税务文化的理论思考与对策

92、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

93、关于服务型税务机关创建的探讨

94、建设税收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95、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再思考

96、借鉴国外纳税服务经验,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

97、关于为纳税人服务,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探讨

98、坚持依法治税与优化纳税服务的探讨

99、关于税务执法风险的研究与探讨

100、公共财政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税负问题

101、论税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2、论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03、我国社会保障税费问题研究

104、我国建立环保税问题研究

105、我国财产税制的建立和完善

106、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107、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财税对策

108、论个人所得税法的理念及其改革趋势

109、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

110、对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的认识

111、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立法思考

112、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研究

113、中国转轨时期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税收调节

114、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115、中国税收宏观调控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116、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中国税收支出

117、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118、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6

一、会计部分

1.谨慎性原则本质及运用状况研究

2.试析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

4.从最新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上市公司)的应用

5.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6.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

7.报表合并方法研究

8.计算机网络对电算化会计的影响探讨

9.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0.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11.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2.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3.关于某一具体会计准则的运用与问题探讨(可任选一个准则研究)

14.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5.资本公积补亏浅析

16.浅析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法

17.库藏股票及其会计核算方式浅析

18.浅议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供需矛盾的策略

19.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20.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

21.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的研究

22.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23.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4.财务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问题探讨

25.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估计问题探讨

26.长期股权投资会计问题探讨

27.管理层报酬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28.公允价值计量与相关性和可靠性

29.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问题研究

30.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1.可收回金额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2.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33.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34.信息需求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35.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37.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38.浅议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40.无形资产内容新探

41.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42.透视关联交易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3.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思考

44.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45.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二、财务成本管理部分

1.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

3.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

4.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

5.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分析和运用

6.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与成本决策

7.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8.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

9.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10.财务预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1.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12.企业理财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

1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14.内部转移价格与合理避税

15.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分析

16.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

17.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18.企业ERP实施研究

19.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实现

20.Excel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21.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22.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3.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

24.财务风险研究

2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27.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8.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9.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30.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2.试论企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33.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34.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35.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6.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7.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40.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4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4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43.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4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4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若干问题

46.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7.IT公司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48.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学院创收经费管理

49.浅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强化资本收益权

50.谈如何加强铁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

51.基准收益率测定及使用浅析

52.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利润指标的效用比较分析

5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54.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有关问题研究

55.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56.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57.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

58.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

5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60.财务预算方法创新与应用

61.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探讨

62.某一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63.某一行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64.平衡计分卡应用问题探讨

65.我国公司筹资成本问题探讨

66.我国公司现金预算问题研究

67.职工持股计划问题研究

68.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69.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70.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三、审计部分

1.2.3.4.5.6.7.8.9.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离任审计的主要问题探究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某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探究论审计法律责任的预防与控制论内部审计的地位问题 论审计独立性原则及其保证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探究

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中的问题探讨

11.浅谈风险导向审计

12.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风险

13.网络审计初探

14.数据挖掘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初探

15.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

16.论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

1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8.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19.试论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20.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21.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分析

22.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动态评价的思考

23.试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25.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27.审计专业判断问题研究

28.审计职业风险问题研究

29.审计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7

1 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注意事项

1.1 做好选题前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 (论文) 的主管 (单位) 部门应尽早做好该项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 组织教师、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和各高校的一系列有关毕业设计 (论文) 文件、管理制度, 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思想认识。第二, 面向学生开展各类专业讲座。如:方案设计、材料收集、选题、构思等辅导讲座;专业方面进行学术动态、改革热点、地方经济特点等介绍。第三, 由学校教务处牵头, 各院系之间相互交流成功的指导经验和优秀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从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认真制定、严格筛选毕业设计 (论文) 的题目。教师提供的题目, 应尽可能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或专业研究方向, 力求巩固、深化和提升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应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水平,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了解改革实情, 熟悉地方经济, 从熟悉的学科、课题入手, 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1.2 选题应具有现实意义

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应与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大学生科研立项、企业生产相结合, 坚持“真题真做”。这是杜绝“抄袭”的良方, 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出优秀成果的策略, 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其选题可结合当前科技、经济的发展, 结合专业、学科建设, 结合教师的科研、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使学生直接面向学科前沿。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可结合工程、企业生产、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实际应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应体现高校实践育人这一功能。

毕业设计 (论文) 的题目从科研、课题、实验室、生产中产生, 有利于学生深入科研实际和生产第一线, 使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 促进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深化基础理论知识, 提升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投入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学习新知识, 获取新信息, 有益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使教师的职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 推动教师的科研, 使专业、学科建设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使实验室建设更有利于专业、学科的发展, 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毕业设计 (论文) 的成果得到应用, 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 为社会服务, 以实现毕业设计 (论文) 的社会功能。

1.3 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及工作量

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 要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课题应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工作量, 有一定的难度及深度, 内容既要结合实际有一定的探索性, 又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工作量不宜过大, 否则难以完成。课题的工作量和难易度应把握在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那些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较为复杂的课题, 要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可。

应注意的是, 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悟性不尽相同, 同一个选题,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 其难度也是不同的。因此,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选题的难度要及时进行调整, 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1.4 选题尝试校企联合兼顾大学生就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应尝试“校企联合”的途径, 鼓励学生到签约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题, 以课题合作的方式进行, 采用双导师制。高校教师掌握毕业设计的整体思路、框架、研究进度及规范化控制, 企业指导教师则负责学生的具体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完成。加强校企联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使学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 融入自己的角色, 使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不再纸上谈兵, 真正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2 建立健全选题的质量监控体系

各高校应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质量监控体系, 对选题进行全程监控。建立指导教师、院 (系) 级和校级三层质量监控体系, 层层把关, 强化过程质量监控, 严把毕业设计的选题关。

2.1 严把保选题的质量

第一是核查关。以专业为单位, 由指导教师负责, 对所有选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 (论文) 的教学要求进行初步核查和筛选。第二是遴选关。以下属二级学院为单位, 组织专家组对选题进行科学的讨论、评估、推荐、筛选。第三是审批关。选题确定后, 由学院签署意见, 报送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审批。经学校审批后方可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各项工作。

同时, 学院还应建立评议制度, 注意收集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兴趣、难度、深度、可行性、工作量等信息的反馈。力求使选题题型多样化、内容新颖、操作性强、特色鲜明, 保证选题的科学性、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

2.2 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的做法

确定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学生很自然的把专业学习与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

2.3 灵活选题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结果命题, 也可根据就业趋向命题, 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实际价值, 使毕业设计 (论文) 与社会需求接轨。

3 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剧变, 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问题, 俯拾皆是。一个好的题目, 能使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在建立健全选题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地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能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学水平及科研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跃进.高校扩张环境下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J].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

[2]李继芳.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J].南宁:基础教育研究, 2006 (3) .

[3]白忠喜, 朱小忠, 温军.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质量的举措[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 2005 (8) .

[4]李晓梅, 张永春.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论在毕业设计质量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 2004 (12) .

[5]卢贵忠, 余继文, 王清元.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J].哈尔滨:农机化研究, 2004 (2) .

[6]李粤.机械系农机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现状及对策[J].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2 (4) .

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篇8

1.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o Yuan-Min and William Wordsworth 2.On Characterization of Jane Eyre 3.An Analysis of Jane Eyre 4.Mrs.Browning’s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5.Jane Eyre’s Search for Christianity

6.Comment in the Techniques of Emily Bronte’s Dual Personalities in Wuthering Heights 7.The Realism of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8.Mark Twain and Huck Finn 9.Love Stories in William Cather’s “O Pioneers” 10.Life with Struggle 11.A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Emma 12.Thought of Marriage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13.An Analysis of Edgar Allan Poe’s “The Raven” and “Annabel Lee” 14.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Tess’ Tragedy 15.Heroism in Hemingway’s Works 16.“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17.The Light of the Dark:the Greatest Works of Conan and Agatha 18.The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9.About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20.On Wuthering Heights 21.Money and Marriage 22.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23.Jane Eyre, a Symbol of Feminism 24.Desal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25.The Impact of Money on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6.The Dilemma of Marriage 27.On Wordsworth’s View of Nature

28.On the Symbolism of D.H.Lawrence’s “The Rainbow” 29.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ess 30.The Character of Jane Eyre 31.A Challenge to Morality and Convention 32.A Picturesque Nouel,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3.Simple Analysis on Milton and Paradise Lost 34.How the Brontes Become World Famous Writers 35.The Humanity Hidden Behind Nature 36.Analysis of Characters of Don Quxiote 37.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38.The Character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39.On the Author and the Major Characters of The Pearl 40.Three Structur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1.Revelation in Fore Couple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2.The Brief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Tradition 43.The Versification of English Poetry and Metrical 44.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Poetry and Sonnets 45.Social Reality Reflected in Ode To the West Wing 46.Hamlet and His Delay 47.To Champ with the Changes 48.Hawthorne’s Theory of Romance and The Scarlet Letter 49.The Cuban Culture Contest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50.Comment the Themes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51.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52.The Real Theme of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53.On the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s Writings 54.To Love or To Be Loved? Analysis of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55.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eights 56.On the Image of Jane Eyre 57.The Character of Hamlet

58.The Analysis of Santiago’s Character

59.The Appearance of New Women:On Carrie’s New Image

60.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Meeber and Jennie Gerhardt 61.Love and Lust---Pride and Prejudice 62.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63.Realism in Mark Twain 64.Mark Twain---The Pessimist Who Brought Laughter to The World 65.A New Industry Raising From the Horizon 66.Blind Loyalty and Tragic Destiny 67.Rebecca’s Character Description

68.Humor and Realism of Mark Twain’s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ifornia County”

69.The Colonialist Discourse in Jane Eyre and Wide Sargasso Sea 70.Robinson Crusoe and the Colonial Empire 71.A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 of Wuthering Heights 72.Remartes on D.K.Lawrence’s Psychological Analyses 73.On Transliteration 74.OnJulien and Stendhal 75.A Probe into the Ambiguity and Symbolization of Eliot’s Poetry 76.A Bridge Over the Trouble Water 77.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mingway’s Art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78.Emily Bronte and Wuthering Heights 79.Hamlet: Character Analysis 80.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Image

81.The Realism of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82.A Farewell to Arms—A Clear Mirror 83.A Brief Comment on the Scarlet Letter 84.Jane Eyre: A Great Masterpiece with Prejudice—We Should Analyze a Work Dialogically

85.To Foster an Earthy Rainbow 86.The Tragic Fate of Tess 87.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Awakening of Women 88.Hemingway and Hemingway Heroes 89.Two Women, Two Different Destinies 90.The Sound of Heart-Reverie and Melancholy in Emily Dickinson’s Poems 91.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Society on the Oliver Twist 92.Amazing Return—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Hester P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93.The Beauty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 94.Return and Transcendence—Comment on the Bear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95.Comment on the Biblical Images in Paradise Lost, Paradise Regained, Samson Agonistes 96.Reexamination of Santiago—Hero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97.Comparis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Collector—An Analysis of Women’s Problem 98.Satire in Catch—22 99.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O.Henry’s Short Story—Comment on The Gift of the Maggie 100.Does Hester Get Rebirth? Reexamination of the Heroi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101.The Person Seeking for Rainbow 102.Analysis of Jane Eyre 103.Destruction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04.Morals Affect Tess’ Fate

105.“Jude the obscure” as the Masterpiece by Hardy 106.Eternal Charm 107.The Symbols in the Scarlet Letter 108.Rebellions& Faithful

二、教学法类

1.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2.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3.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5.Culture and English Teaching 6.Some Designs on English Learning 7.Cre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8.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Work 9.How Group Work Helps to Teach English Well 10.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11.Motivation for English Teaching 12.Solitariness 13.The Activities Used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Class 14.Practice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Based on Construction 15.The Interest of English Learning 16.Teach Read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17.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18.A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 in Communicati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9.On Communicative Way in Grammar Teaching 20.Culture Education in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21.Considerat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22.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23.Study of Business Letter 24.Th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ultimedia 25.The Contrast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 West 26.Culture Lead-in in English Teaching 27.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at Middle School

28.The Factors Affecting on Teaching a Language and Relevant Teaching Methods 29.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30.Making Use of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to Assist Middle School Teaching 31.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ies

32.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 33.Grammar Teaching Within a Communicative Framework 34.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35.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36.How to Learn English Vocabulary Effectively 37.On English Writing

38.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39.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40.The Practice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41.On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and Their U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2.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 4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44.Initiation and Situ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5.Cognitive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46.Self-access Learning’s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 47.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to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8.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49.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iments: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 5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51.Increasing 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52.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三、语言学类

1.Latin’s Influence o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in the History Perspective 2.The Recognition of Componenti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3.On English Language Historical Changes 4.On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5.My Study on Complimenting 6.Change of Meaning 7.Personality Equality and Wealth Equality 8.An Exploration of Body Language 9.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10.On the Meri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11.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onsidering Student-Countered

12.Body Language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3.Analysis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四、中西文化比较类

1.A Brief Discussion on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2.The Euphemism in English

3.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4.Cultur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5.Anim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6.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Teaching 7.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8.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World Culture 9.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0.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1.Deep-structure Transf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2.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3.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14.Proverbs and Culture 15.Body Language Functions in Cultures 16.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Word: Black 17.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8.Euphemism---Thei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19.Culture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20.Exotic Cultures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 21.The Futur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glish 22.Euphemism in English 23.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nglish Education 24.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on Lexis 25.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26.The Comparison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27.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28.Cultural Difference in Idioms and Ways of Mastery Them 29.Religious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Meanings of Words 30.Specif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31.An Informal Discussion on Vocabulary’s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2.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33.The dissertation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i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34.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五、翻译类

1.The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2.Interpreting and Interpreting Skills 3.On Poem Translation 4.The Appropriateness and Comparison of Poem Translation 5.The Character of Title and Translation 6.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7.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8.On the Faithfulness in Translation 9.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10.Translation for EST 11.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2.O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13.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4.Loyalty in Translation

15.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16.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7.Onomatopoeia and its Translation

上一篇:初中生世界环境日演讲稿下一篇:试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