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治理

2024-10-05

环境污染及治理(共10篇)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1

环境监管及对策探索

欧阳绍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环境污染纠纷日益增多,并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以充分认识其特点,有效地防范和治理,是当前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以下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环境污染纠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环境污染纠纷,就是排污损害环境者与被损害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地争执。每个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合法的环境权益,并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当这种权益受到污染损害的时候,就必然发生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这种矛盾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人们的生存需要不断地吸收养分和排泄废物一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然需要众多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吐故纳新,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劳动消化一定的社会资源,一部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一部分则成为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向外排放,日积月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势必带来相关环境权益享有者的损害。环境权益的损害具体表现为环境权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的损害。当环境权人因污染损害所造成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污染致害者及时足额的经济补偿,或是环境权益人和污染致害人之间对污染致害赔偿责任出现认识

上的差异时,就必然产生矛盾和争执。因此环境污染纠纷就是有关排污者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争执。其构成要素是:第一,有明确的排污者和污染损害赔偿请求人;第二,被污染损害者有明确的赔偿请求目的;第三,有排污者的排污致害事实和损害赔偿请求人的被污染损害事实。

二、环境污染纠纷的显著特殊性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特殊性

环境污染纠纷因其与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关联,与各种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直接关联而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主体的特定性。这类纠纷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环境权益的合法享有者,而义务主体都是因是生产经营而排污损害相关人的环境权益者。如某电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污染了附近的村庄和农田、水系,那么村庄和农田、水系等环境权益的合法享有者就与电厂之间发生纠纷。其他与被污染村庄和农田、水系无关的人则不存在任何纠纷事实。

2、争议标的特定性。环境污染纠纷中,争议的标的都是排污者对污染损害结果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

3、归责原则的特殊性。一般民事责任都是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为责任要件的,而环境污染纠纷中损害责任的确定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须有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污染损害结果,以及两者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等三个要件,而不论排污者主观是否故意或过失与否。这就是说即使排污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合法排污”,只要造成了污染损害结果,损害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构成了污染

损害赔偿责任,而不论其是否违法排污,或超标排污。、纠纷因素的隐蔽性和纠纷事实的延续性。这是因污染损害的潜在性和长期性决定的。如前所述,环境污染致害行为是现污染环境,然后被污染的环境再危害有关环境权人的人身和财产,加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所以环境污染行为所致的损害往往需持续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又因企业排污致害行为是连续不断的,故此环境污染纠纷一经发生,往往难于一次了结。

(二)环境污染治理显现的态势

纵观前期的环境污染纠纷,大体上是呈现以下态势:一是纠纷隐患越来越多,众多的集体、个体企业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不懂科学管理,不讲法律约束,土法上马小化工、小冶炼、小采矿、小造纸、小制革等“五小企业”,二是污染纠纷逐渐趋向社会化、普遍化、民间化。三是污染源集中地区受污染的环境呈全方位发展的状态。污染调处难上加难。四是受污染损害的多为群体状。因为我国人口密度大,在一定环境中享用同一环境权益的多,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则相关环境权益人都同时受到损害。

三、妥善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环境污染纠纷的上述特点和发展态势,如不进行有效的综 合治理,则不仅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目前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与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不相适应:①地方政府在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忽视了与经济发展目前出现的环境问题与其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对这类纠纷

防范和治理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②环保部门在污染纠纷的防治上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力量薄弱,手段单一。③部分市场主体缺乏环保法制观念,往往只管经济效益,不管环境效益。其他受污染损害者则一有索赔机会就狮子大开口,人为的扩大纠纷事实。第四,部分基层单位和群众组织缺少环保基本知识,不了解环境污染纠纷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不能正确的解决纠纷。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防治环境污染纠纷的综合治理机制。

1、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时”政策法律原则,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纠纷隐患。并将环境污染纠纷的综合治理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协调指导。

2、各级社会综合治理部门应吸收同级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并将环境污染纠纷的防治列为社会治安的专项治理内容,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的制度,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4、建立健全基层(乡镇)环境监察队伍,加强管理与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通过环保法律和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国策意识,建立起排污者和受污染损害者之间协商解决纠纷的良好思想基础和正常渠道。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2

一、太原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及现状

据调查, 当前太原市农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包括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等四大类。

(一) 生活污染。

近年来,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的核心, 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并逐步向周边农村地区衍生,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多 (表1) , 由于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设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施建设滞后,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街边路旁、沟渠, 部分农村虽然建设了垃圾池, 但是由于清运不及时, 以及管理不完善, 生活垃圾散落在垃圾池周边, 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特别是在一些场镇和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 有机垃圾腐败产生的有害气体, 及滋生的蚊虫和病原菌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 随着太原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水冲式厕所以及淋浴都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 据测算太原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4.2万m3/d。由于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 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和河流水质安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对土壤、水体、空气等所造成的污染, 将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生产的安全。

(二) 农业生产污染。

据调查, 目前种植业仍是太原市农村地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似, 太原市农村地区农民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收入, 仍采取增加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措施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些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面源污染加剧、土壤板结等, 严重影响了土壤环境质量;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施用造成地下水污染, 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此外, 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 使得农作物农药残留风险加大, 这些有农药残留农作物会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太原市2007-2011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见表2。

此外, 秸秆焚烧污染也是太原市郊区农业污染的另一大污染源, 据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 目前, 太原市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很低, 只有约30%, 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焚烧, 既浪费了资源, 又对大气和土壤造成了污染, 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每年因为焚烧农作物秸秆引发的森林火灾不胜枚举。

(三) 工业污染。

近年来,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 建设宜居城市, 太原市将市区工业企业逐步向周边农村地区转移, 包括煤炭、电力、化工、焦化、建材、机械、制药等多个行业, 随着这些企业进入, 给区域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区域内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比过去明显增加, 严重影响了该区域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 对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是继工业污染后的又一重大污染源。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 全市大家畜存栏37万头, 生猪存栏29万头, 出栏40万头, 肉类产量为牛肉:0.19万吨, 羊肉:0.36万吨, 猪肉:3.39万吨。

据统计, 2011年太原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年粪尿产生量约24.31万吨。据调查, 太原市农村地区畜禽粪便主要采用简易的堆肥处理方式。粪便堆积发酵后, 会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有害气体, 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粪便的淋溶性强, 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 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粪便的大量堆积, 不仅占据土地, 还直接腐蚀农田, 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如不及时处理, 会孳生蚊蝇, 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 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 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产生, 从而危害人畜健康。

二、太原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太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它直接影响太原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乎太原市城市面貌整体改善和建设宜居城市目标的实现。本文作者在对太原市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调查的的基础上就太原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为了解决目前困扰太原市农村的生活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以及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等问题, 加快太原市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地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出台符合太原市实用的、有效的、具体的法律或者法规来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 使得农业环境执法有法可依, 并且把农村环境考核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中, 使得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环境保护。

(二) 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 太原市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只有依靠完善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才能使农村地区“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改变。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历史遗留工业废弃地整治等是当前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其中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

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是农村地区处理生活垃圾的首要任务。从基层做起, 组建农村环卫队伍, 增加道路清扫工具, 并配备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根据需要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距离县城卫生垃圾填埋场近的村庄可以直接入县城卫生垃圾填埋场。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保障人员工资, 设备耗损维修费用, 建立长效机制。

垃圾资源化利用。当前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农村地区可回收利用的有机垃圾产生量大, 一部分可以变卖给收购站, 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可以喂养牲畜, 或者可以与畜禽粪便一起处理, 进入沼气池, 或者沤肥池生产有机肥, 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质量, 减少的环境污染, 还可以节约垃圾收运处理成本。

(三)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科学施用农药。按照相关政策, 大力地推广低毒害、低残留的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害、高残留的农药;农药的包装物要妥善处理, 农药空箱、空瓶等要集中处理, 禁止将农药空箱、空瓶随意扔入河塘、湖泊;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

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科研投入力度, 研究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原料化、秸秆燃料化等科研新领域, 逐步提高秸秆的利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四) 严防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对现有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对投资规模小、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于经济产值较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引导和鼓励其搬迁至规划工业区内, 并通过企业技术、工艺、设备提升, 产业升级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农村地区新上工业项目, 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防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保障农村地区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五) 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应逐年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等的治理。积极争取国家、地方、社会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 鼓励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系列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开发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的小型适用环保新技术, 加快环保科研成果在农村的应用转化。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适应本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的各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大力推广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 如建设沼气池、秸秆气化等。

(六) 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卫生填埋、农药、化肥和农膜使用、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环境卫生保洁及农村环境整治、生态村建设标准等知识讲座, 并给每户居民发放农村环境整治知识手册, 对全体村民进行知识普及。

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与卫生及疾病预防教育, 开展科普普及工作, 提高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与主管能动性, 改变习俗, 积极主动的实施垃圾分类、污清分控等要求。维护庭院街区及村庄的环境卫生, 自觉的执行村委会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从维护村容村貌, 从自觉执行村规民约, 从充当环境卫生卫士, 逐渐形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科学生活的良好生活习俗。

摘要:太原市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农村污染不仅影响了数百万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通过水、大气和食品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 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太原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深入分析, 提出了太原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太原,农村,环境,污染,对策

参考文献

[1]梁卓, 陈超, 李娟, 刘伟, 何国富.大城市郊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 (1) :64-67.

[2]张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 2008, 25 (3) :40-42.

[3]彭真怀.小城镇:新农村的龙头[J].瞭望新闻周刊, 2006 (3) :64.

[4]曲凌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2007 (11) :24-26.

[5]董丽新, 张玉龙, 万忠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 2007 (9) :24-26.

议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方略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引言: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人類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任何发展都无效。要想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这都离不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所以,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及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不会有可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那么农村经济都不可能得到有效提升。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那么在逐渐要求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加剧化。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发达地区农村比较突显,多种多样的污染现象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数亿农村人的正常生活及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

1.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现况

纵观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首先由于在农药、化肥方面的滥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及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已经造成了农村土壤与水体污染的不可逆转。更为严峻的是,时间的累积还造成了土壤的进一步酸化、板结:

其次,由于化肥的挥发性,其中的“氮元素”直接导致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超标,“温室效应’现象加剧。同时,因滥用化肥等肥料所造成的水体水源污染,还直接威胁到农村的地表地下水,威胁到人畜饮水安全。

另外,基于我国广大农村历来的传统陋习,农作农种时节,很多农民群众就地焚烧农作物采收后的秸秆类物质,“秸秆焚烧”现象一直未受到有效控制,如此一来,不仅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主要是造成了近些年来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轻则让人呼吸不畅,重则诱发一系列疾病,恶劣的大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民群众。

最后,不合理的畜牧养殖策略也会对当前农村的环境体系造成严重破坏。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当前仅有不足2成的农村畜牧养殖业具备污水处理条件,且该部分具备污水处理条件的养殖户出于成本考虑也没有对污水进行绝对处理。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不具备畜牧业污水处理条件的养殖户,采用的往往就是粗排滥排处理措施,未经过发酵处理的畜牧粪便直接进行排放,污染周边生态环境,传播畜牧传染性病毒与寄生虫,进而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周边居民生活备受影响。

2.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相关举措

首先,要针对农村农户实施强有力的宣传引导,加强环境保护方便的科学教育。由于农村居民整体来说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认识到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引导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科技下乡、文化宣传、干部带头、农户示范等途径,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宣传氛围,与此同时,要充分行使执法与监督职责,严肃管控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

其次,长远来看,为了有效的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还应该通过简历长效的制度体系加以协调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及环保机构应该向农村的最前沿进行延展,通过长效机制的设立,把农村环保工作摆到务实执行中的工作上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把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最后,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更应该积极开展得力有效的奖惩活动,以“生态文明”为主题思想,以制度约束为辅导,以奖惩措施为手段,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层次集约化发展。坚决杜绝超标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现象,引导农民采取更为经济环保的措施处理农作物采集后的秸秆类物资,推荐使用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及农作物肥料,积极引导农民修建沼气池等生物化无害处理措施,对农村畜牧业养殖采取有效的卫生监管,对于设施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争取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引导生态化种植,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两手共抓的双赢局面。

结束语:要想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这都离不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所以,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及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不会有可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那么农村经济都不可能得到有效提升。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那么在逐渐要求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加剧化。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发达地区农村比较突显,多种多样的污染现象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数亿农村人的正常生活及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总而言之,跟随着社会人文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而城市环境在不断要求下得到改善,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严重化。对此,要想更好地改善农村的污染环境,那么就要去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将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活环境,进而使得农村在“经济、社会、环境”等相关方面都能够有得到可持续发展。

矿山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篇4

硫铁矿遇水很快就生成酸性水,如对云浮硫铁矿矿山常年观测,废石场和大台水库的pH值年平均在3.5左右。云浮硫铁矿矿山采取了严格控制酸性水的措施,积极治理酸性水,在生产的全过程加强管理,加强综合治理。

对污染源的预防是治本的措施,对采场和废石场的来水进行拦截,减少产生酸性水的量;封闭矿石表面,隔绝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选矿合理配矿,以减少酸性水的产生。

尽管采取一些综合治理方法,但酸性水的产生仍不可避免,云浮硫铁矿矿山对简单型酸性水的治理,是采用倒锥型旋流池石灰石粉一段中和酸性水工艺。可将水质pH从3.0升至

6.5左右,再经多级平流式沉淀池澄清,水质完全能达到国家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对复杂型酸性水(锰、锌、铁的含量特别高的酸性水)采用两段中和工艺,即第一段采用倒锥旋流池石灰石粉中和,pH由3.0上升至4.5左右,第二段投生石灰用滚筒或搅拌槽中和处理,经平流式沉淀式澄清后排放。

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 篇5

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开学第一天,我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对我校所有师生学习生活场所及校园周边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排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校内储藏室、伙房属于危房。

储藏室属于D级危房,伙房属于超期使用。

二、一年级教室、二年级教室、三年级教室和体育器材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及阅览室全是水泥棒,属于C级危房。

三、校园东院墙向外倾斜,属于安全隐患。

四、校园西院墙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五、大门口有两处小卖部,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六、办公室教师办公桌的电源统一活动插座,是安全隐患。

马庄镇张胜完小

绍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篇6

绍兴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垃圾污染、废水乱排、废气污染等等。

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农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一直比较低,除了小部分用作肥料,少数镇设有垃圾埋场进行统一填埋外,很多村庄的垃圾随意堆放在公路旁、江河边,而且长期露天堆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污染物,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许多农村现在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三污合流”,大大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另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业对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养殖方面,投放在河面的各种肥料没有充分利用而分解在水中,从而使水中有机物大量增加,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就空气质量而言,虽然农村优于城市,但从整体看,农村空气质量还在逐步恶化。废气排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大企业虽然进行治理,基本上做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废气排放也处在高增长态势。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想我们应该加强治理。

要特别关注农业污染治理,指导帮助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实现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污染,探索生活污染的治理,把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纳入整治的工程之内,建立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通过扩大城市垃圾发电项目规模;消化农村垃圾,在镇上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垃圾焚烧炉,解决垃圾问题。生活污水,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可通过扩大截污范围的办法,将其纳入收集系统,一并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经济发达的乡镇可自行建立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篇7

一、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㈠工业污染形势仍较严峻近年来, 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治理, 大部分厂矿企业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非法排污和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 使一些污染问题旧账未还, 又欠新账。

㈡农药、化肥导致面源污染化肥的大量使用, 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理化性质改变, 进而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农药的施用, 不仅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而且残留在蔬菜和粮食上的农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㈢农村生活污染不断加剧农村普遍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 绝大部分生活垃圾和污水得不到处理, 直接弃于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村旁沟壑或排入水体, 给农村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㈣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畜禽养殖缺乏统一规划, 且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未经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 养殖粪污肆意滥排、乱堆乱放, 严重污染环境;一些养殖户, 虽然经过整治, 但是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㈤危险废物乱扔乱放例如农村医疗废物以及废弃的汞镉电池、温度计、灯管等。这些危险废物均未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收集处理, 被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 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㈥秸秆污染水体和大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秸秆弃于溪间、道路及河道两侧, 造成小溪、河道堵塞和水体污染;直接焚烧, 污染大气。

二、原因分析

㈠环保观念淡薄一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政府部门管理上有偏差, 部分领导还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 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

㈡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 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护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 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 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 (融) 资机制和政策。

㈢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 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 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 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的局面。

㈣技术欠缺目前, 农村污染治理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 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 虽然技术项目很多, 实验、试点工作也在不断开展, 但是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障碍。

㈤法制建设滞后农村环保工作主要应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 而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制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工作, 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三、对策

如何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与环境质量,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宣、管、治”三个字上下工夫、做文章。

㈠“宣”, 即环保宣教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发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

1. 完善宣传机制, 开创环境宣传教育新面貌。建立和完善以环保、宣传、教育部门为基础, 县、乡有关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新闻单位和社团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协作机制。努力实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四个转变”:即宣传主体从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向社会各界自觉参与转变;宣传形式从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向建立自主阵地、新老媒体并重转变;宣传活动从单一、集中向系列化、持久化转变;宣传手段从文字、图像向信息化的网络、动漫和文字、影视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段转变。

2. 创新宣传方式,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县、乡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 宣传部门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把环境保护列入宣传重点, 党校、干校在干部培训中, 要相应安排农村环保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教育, 使镇村领导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增强他们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其生活上践行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生产上大力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3. 推行信息公开, 建立舆情报告制度。要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 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畅通环境信访平台和环保热线, 及时发布信息, 让公众了解区域环境质量, 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1]。制定环境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环境舆论热点引导意见, 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环境舆情动态信息。

㈡“管”, 即监督管理加强环境监管, 源头控制污染, 确保环境安全, 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控制老污染, 防止新污染。

1.加强领导,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作为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来抓;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 主动解决在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2.夯实基础,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组织机构。农村环保普遍都具有“低、小、散”的特点, 仅靠县环保部门进行监管, 无法全部管理到位。因此, 乡镇要设立专职环保机构或环保派出机构, 明确乡镇的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新建项目把关、环境监管、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访等具体职责, 行政村设立环保监督员, 自上而下建立环保工作网络。

3.制定规划, 为农村环境保护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镇村环境规划, 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 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充分反映地方特色, 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2]。

4. 严格考核, 确保农村环保管理机制长效性。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能否常抓不懈, 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长效管理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乡镇和部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责任制, 制定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乡镇政府, 通过明察暗访、季度督查、意见反馈、相互抽查、年终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加强乡镇对村组的考核及村组对农户的评比, 乡镇对村、村对组进行排名通报, 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挂钩, 并实行“一票否决权”,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㈢“治”, 即综合整治我国农村村庄基数大、人口多, 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基础、污染来源和程度等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污染防治工作面临许多现实难题, 必须实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等多种方法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应该坚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在污水处理上, 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 有效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 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力推进农村改厕, 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垃圾处理方面, 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 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 添置垃圾运输车, 配备镇村保洁人员, 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桶。同时, 坚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整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

2.加大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 实现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处理和监管。严格农村工业项目准入制度, 新建企业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 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3]。加大对工矿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动工矿企业结构调整, 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及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

3.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区域功能区的要求, 划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范围。如自然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两岸1000米、水库周边500米、村庄周边500米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分为禁养区。在非禁养区, 科学规划养殖区, 新上项目全部入区。已有的分散养殖户, 通过限量等措施逐步减少排污, 限期入区, 彻底解决分散养殖难治理的问题。在养殖区实施“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工程, 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 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和“固液分离+沼气发电+制有机肥+沼液林地浇灌”的模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把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4]。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用量与品种的控制,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体系, 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广泛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推广物理治虫, 大幅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加大“三品”农业即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秸秆覆盖等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和秸秆入溪、入河。

四、结语

总之,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之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 农村生态环境必将焕然一新。

摘要: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 作者根据自己在基层环保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实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理念, 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生贤.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2]湖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编.365环境保护公民读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3]孟庆瑜, 申静, 李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读本[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9.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8

关键词: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水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0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51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也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农民自身的健康均带来一定隐患和威胁。鉴于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狀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目前,要想对县镇企业水污染进行有效防治,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同时应使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对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污染治理,使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逐渐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可以参照以下思路:一是对乡镇企业进行适度引导,使其向工业园区集中,以此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二是参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标准,使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以及生产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得到提高,并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作用。对城镇污水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状况得以缓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多,致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严重。为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宜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使农民的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并逐步使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加强法制建设,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陈艳.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2] 张黎,王莉,范启娟,等.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

作者简介:杨智(1973-),男,衡山县水利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方案 篇9

一、环境管理体系

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环境管理体系见下页图。

二、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标准依据:ISO14001标准;参照依据: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三、对遵守法律、法规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我们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和大邑县颁发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我们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

环境保证体系框图 组织保证环保领导小组成员: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 物设部长 环境保护管理手册各业务部室各作业区段各作业班组环境保证系统制度保证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 环境管理活动记录 学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培训 学习有关环保法规 实施保证环保措施 结合本工程制定 上级单位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 项目部例行检查 奖罚制度 经理部月评奖罚

四、环境保护工作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⑴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⑵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⑶核实、确定本工程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

⑷明确本工程各施工阶段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⑸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员工进场和员工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⑹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周围实际环境状况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噪声控制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工地排水和污水处理方案,泥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城市生态控制措施,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等。工作方案通过审核后实施。

⑺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境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工作量。

⑻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⑼结合本工程特点,提交潜在事故或紧急状态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2、施工阶段

⑴项目部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并上墙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⑵将环境保护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季节特征,及时调整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

⑷每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的纠正处理等。

⑸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订减少和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事故或紧急状态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计划进行评审、修订。

⑹接受监理、业主随时及定期进行的环保检查、监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监理和业主。

五、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1、预防噪音的措施

⑴为防止噪音扰民,围蔽适当加高,并增设隔音墙,作业场地采取封闭作业。

⑵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

⑶采取空压机房、发电机房外墙加铺吸音材料,邻近空压机房处围档设立隔音墙,控制施工噪音,同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2、扬尘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⑴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⑵土、石、砂、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污染。

⑶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运碴车辆的碴土低于槽帮10cm并用苫布等覆盖,严防落土掉碴污染道路,影响环境。

⑷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尽量减少内燃机械对空气的污染。3、预防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⑴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400mg/L。

⑵根据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⑶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堵塞、水质达标。

4、弃碴和建筑垃圾处理

⑴在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泥浆进行沉淀过滤后排入市政管网。

⑵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料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⑶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⑷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砼和砂浆,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砼、砂浆倒运时采取防撒落措施。

⑸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⑹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施工现场设垃圾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按规定分开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5、防振动措施

⑴产生振动的主要来源是重型施工机械开挖等施工活动。⑵施工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要求。

⑶本工程施工可能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建筑变形或沉陷。对临近建筑物将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城市生态环境控制措施

⑴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办公设施布置在征地红线以内,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植被,保护自然环境。

⑵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⑶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损坏和移位的实施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⑷施工场地采用硬式围挡,施工区的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出碴及出料口等场地均设置围挡封闭。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建筑垃圾等。

⑸施工场地位大邑县二环路边,施工中尽量不破坏原有设施和影响行车。⑹工程竣工后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7、防遗洒措施

(1)运输车辆进出场时,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周边环境。

(2)外运土方车辆进行严密遮盖,出场时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周边环境。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10

柳州简介: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永福富和荔浦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界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柳江穿越市区,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座城市。柳州市城市污染情况:

首先了解一下监测采样布点概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设置:2005年空气环境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自然降尘量和降水。共设5个监测点(含清洁对照点1个)。

二、水环境

1.地表水:柳州市辖区地表水水质监测布点按河段使用功能、纳污情况

及水文条件优化布设监测断面。

2.饮用水源:在自来水厂取水管道采样监测。

3.地下水:按环境水文地质单元和含水层、重点污染源、名胜泉等原则布点。

三、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和区域网格噪声监测。空气环境污染调查:

柳州市空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由于柳州是重工业城市,工业废气污染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很大,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以建材为主(如砖瓦、水泥、石灰等)的乡镇企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

空气环境治理情况:

为有效防范空气污染事故,加强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我市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市人民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空气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柳州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预案》

市人民政府成立空气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和污染控制任务。根据空气污染的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启动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后,转为空气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下称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担任。

应急指挥部成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由以下部门(部分或全部)的主要领导组成:市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民政局、柳州军分区、武警市支队、市消防支队、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部门。

水环境污染调查:水环境质量仍然保持良好,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保持III类标准。根据柳江河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1月至8月,柳江河各断面水质均满足国家Ⅲ类水质要求。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四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稍有变化,除粪大肠菌群有超标现象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饮用水源水质中的粪大肠菌群经工艺处理消杀后可达标,不会影响水质安全。

柳州市辖区内柳江等12条河流年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为78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2.2%。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溶解氧、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市辖区内共有34口地下水井,非汛期水质良好的水井占水井总数的67.6%,较差的占水井总数的32.4%;汛期水质良好的水井占水井总数的41.1%,较差的占55.9%。从监测数据看,今年柳州市江河总体水质稍微劣于上年度,达标总河长比上年度下降3.7%,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评价为优良,行政区界水质状况保持较好。

水环境治理情况: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年表示,在2000年至2020年全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现在所有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三江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柳城县污水处理项目在2009年时顺利启动建设。现如今除了

两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使用外,阳和污水处理厂、拉堡污水处理厂、鹿寨县污水处理厂也在试运行。官塘污水处理厂、沙塘污水处理厂也将在近两年内启动建设。今年柳州市二氧化硫减排工程有4项,其中非电治理工程项目3项,结构减排项目1项。治理工程项目为柳钢110和265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以及广西国发林纸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其中柳钢265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和广西国发林纸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为上年结转项目。柳钢110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2009年11月投入运行,12月通过环保验收,目前3个治理工程项目均运转正常。结构排项目为柳城县水泥厂关闭项目,柳城县政府2009年12月下达了关闭决定。

声环境质量调查:全市各类区域环境噪声累计等效声级算术平均值58.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未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类标准限值。与2004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稍有上升,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有所下降。柳州市区域和交通道路噪声污染正在逐步改善,但局部或点源污染明显,主要是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扰民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柳州是座工业城市,又是西南交通要道,除了工矿企业产生噪声外,更多的受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如商场、迪吧、歌舞厅等)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住宅小区的兴建势必会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屡屡发生。

经过这些调查和分析后,我发现柳州的整体环境在向好的环境发展,特别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市政府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更高了。相信柳州市也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环境会越来越好的。

上一篇:政府机构划分下一篇:形容女性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