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共7篇)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1
国土资源支撑各行各业,联系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央把保护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之一,连续多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国土资源工作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资源管理的总方针,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为目标,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好务。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通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2005年,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8.3万亩,基本满足了建设需要;开发整理耕地8.5万亩,连续3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在陕实施地质矿产勘查项目341个,落实勘查资金1.18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9700万元。探明煤、铅锌、钼、金、镍等主要固体矿产储量77.85亿吨,新增石油储量1亿吨,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饰面大理岩储量9.6万立方米。全省矿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2.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1%;其中,石油、煤、金、钼、铅锌等十余种矿产的产值超过亿元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灾情速报等工作和相应的制度得到落实。到2005年底,完成了62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划;略阳县狮子山滑坡等一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取得新进展。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4起,有效避免了人员重大伤亡,受到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陕北等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评价工作取得进展,在富县、定边、扶风等地开展的找水项目已经完成,这些探采结合井已提供当地使用。完成了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能源开发区地下水资源图等,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积极推进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在全省大力推行征用土地公告、土地收购储备、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试点等改革措施,有力促进了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全省有偿供地1.9万亩,土地出让收益20多亿元,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1876亩,成交额8亿多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矿业权市场起步良好,在商洛市及洛南等县开展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出让试点工作,为在全省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提供了经验。全省通过市场出让“两权”26宗;勘查开采项目招商签约74个,引资15.14亿元。
(四)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力度加大,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2005年,各地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积极开展了《矿产资源法》执法检查活动;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新思路,积极采取执法监察工作上下联动、市县互查、动态巡查等方法,使违法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04年8月开始至2005年6月底,全省共取缔无证采矿677处,查处越界开采93起,关闭小煤矿385个,整顿不合格非煤矿山305个,责令停止670个,吊销采矿许可证6个,注销采矿许可证706个,有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依法加强对采矿权、探矿权的管理和重点矿区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矿产勘查开采管理秩序。
为了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国土资源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长期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资源规划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三大区域”、“四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的准备工作和重点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矿产资源规划要在完成10个市级规划编制的同时,突出重点矿区特别是陕北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重要矿产品和矿产地的规划及陕北地下水资源勘查规划,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煤、油、气、盐的深加工创造条件。同时,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理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其次,要为重点建设提供良好的用地服务,优先保障“一线两带”、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龙头产业建设用地指标,切实做好建设用地批准后的备案和跟踪检查服务,确保项目用地落到实处。要积极探索征地补偿安置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第三,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逐步从数量型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型保护推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依法落实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第四,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继续抓好陕北能源区、秦岭中段和勉略宁有色金属区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争取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工作;做好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能源开发区、延安黄土沟壑区、渭北旱塬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治沙造林、工业基地建设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新的水源地。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同时,要加强关中特别是秦岭北麓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为发展温泉旅游业作出贡献。
(二)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矿产资源。要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对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以外,对经营性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供地。要加强存量土地的管理,依法对国有闲置土地进行处置;原划拨土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要统一由政府收回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禁开发商利用教育用地、工业用地搞经营性开发。
要加快建立运用市场处置探矿权、采矿权的新机制。今后,凡能够采用市场机制配置矿产资源的,一律不再采用行政审批方式授予。特别是对热点矿区和热点矿种,应尽量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出让矿权。对无偿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在企业改组改制和探矿权采矿权延续申请时要依法妥善处置,尽量缩短有偿和无偿“双轨”运行的时间。凡是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灭失的矿产地,都要采用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凡是无需勘查即可直接进行开采的矿产地,都要采用市场方式出让采矿权。
(三)进一步治理整顿国土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部署,从今年2月到10月,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设立的各种名目的园区及违法占地、越权批地和违法供地等行为;查处违法圈占集体土地和违规进行土地交易的问题;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给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的问题。通过治理整顿实现土地市场秩序的明显好转,为我省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用地环境。
要进一步推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实施,配合监察部门搞好招拍挂执法监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土地批租领域内的腐败问题。对市、县、区政府是否按照国务院要求建立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是否建立了包括各类园区在内的集中统一供地制度;是否建立了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发布及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是否建立了建设用地和地价确定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进行重点检查。自2005年8月26日中央明确要求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后,各级政府凡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规定都要立即废止。
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顿的重点是对去年治理整顿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继续查处无证采矿,清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无证矿山;打击非法探矿、采矿行为,依法查处以非法承包、出租、转包等方式转让探矿权、采矿权。通过“回头看”,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实现矿产勘查开采秩序的明显好转。
(三)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土地管理要积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畜牧业和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对因调整内部结构,耕地变园地或用于水面养殖等不再进行土地变更登记;根据果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临时搭建的看护房、圈舍用地不按建设用地对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对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要减少环节,切实搞好服务。同时要抓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为在全省推行提供政策依据。
(五)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重要性的认识和预测预防能力,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预防监测,搞好预案编制,把重点地区和重要隐患点特别是主汛期的预防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巡查、值班、灾情速报三项制度,加强监测预报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杜绝由于工作松懈,责任不到位造成损失。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必须始终坚持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我们要认真传达、学习这次会议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深入抓好学习宣传。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座谈会上的讲话,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要求,联系部门职责,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省情,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兴起珍惜土地、珍惜矿产资源、爱护地质环境的好风气。
(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中央和省委制定的大政方针是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的,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培养新思维、培育新机制,创造新经验。在决策思路、管理制度、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实现创新。
(三)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国土资源工作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中央和省委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否落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来检查我们的工作,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多实干少空谈,多学习少应酬;深入实际及时掌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分析,为政府重大决策服务。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2
我们这次会议就一项任务, 落实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刚才, 宣教法制处赵晶莹处长代表省局对《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作了说明和解释, 同志们对落实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 会后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吸纳, 进一步充实完善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制定和考核机制, 力争把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为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全省档案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努力。
2012年, 13个市地和2个省管县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档案工作目标, 进一步推进了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 工作推进不到位, 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标完成不到位等问题, 特别是各市地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差距在逐渐拉大。从2012年各市地目标考核来看, 90分以上的有5个, 80分以上的有7个, 70分以上的有3个, 其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20分, 需要我们在今后档案工作目标实施过程中, 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认真加以研究改进, 努力把档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落实好。
《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是在2012年我们对档案工作目标与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的衔接路径、检查考核评议机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根据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任务要求和各市地的有关意见建议, 进一步进行了充实调整完善, 既注重了档案工作目标与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的宏观衔接, 又注重了档案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考核重点和相关量化指标, 方便了目标的贯彻落实。
赵晶莹同志对《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所作的说明与解释, 是宣教法制处与馆室处、经科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目标考核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并征求了部分市地的意见, 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讨论修改形成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的是通过对每项目标的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更好地贯彻执行。
《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制定总的原则是:既要与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相衔接, 也要与各市地工作实际相衔接;既要在宏观上符合全省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要在微观上相对细化, 便于操作, 便于落实;既要是一个高标准的、具有开拓性的、开创新局面的目标, 也要是一个经过努力、经过拼搏、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包括11大项45小项, 比2012年增加了1个大项16个小项, 内容增加了36%, 其中的部分考核项目基本保留了《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中的相应内容, 但在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和所占分值上都有所调整, 有的在内容上作了补充和细化, 有的在标准上作了提高和量化。而大部分的考核项目是依据2013年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而制定的新目标, 所以说2013年我们的工作很艰巨, 任务很重。
为了贯彻落实好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
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始于1994年。2004年, 我们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 制定了黑龙江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 开始把工作目标和行政执法目标合二为一。去年, 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家的意见, 又单独设立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实践证明, 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推进了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落实, 加快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档案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意义。
第一,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是全面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的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是将全省档案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层层进行分解, 形成了目标体系,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都落实到人, 从而为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是改进领导方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党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我们通过目标管理, 把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 项项落实, 把全省档案干部凝聚到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上来, 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走出了一条靠制度和机制激励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做好工作的新路子。
第三,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也是锻炼档案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目标确定之后, 落实好目标关键在人。通过目标管理考核, 进一步强化了激励机制, 调动了广大档案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围绕提高工作任务和效率, 强化工作落实, 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因此,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将目标管理列入议事日程, 切实增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 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管理体系, 并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认真组织, 进一步做好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工作
省局对目标的说明和解释, 既是为了便于大家对目标的理解和执行, 也是对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会后, 希望各地根据2013年的目标任务, 尽快进行认真的研究,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 对全年目标任务作进一步梳理、分解、量化和细化, 并尽快分解到科室, 落实到人头, 市地同时要分解到县区。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办法, 科学设置权责,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强化争先创优意识, 鼓励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自我加压、大胆突破。要落实工作责任, 明确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关键措施和进度要求, 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 人人身上有指标。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网络, 保证目标的层层分解、层层覆盖,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真抓实干, 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工作水平
各市地在会后要以落实目标为切入点,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 埋头苦干, 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要早动手。抓紧召开会议, 抓紧制定计划, 抓紧研究落实, 要把功夫下在当下, 下在平时, 要自我加压, 加大工作力度, 要争时间, 抢速度, 讲落实, 对定下来的事, 快一点干;迟早要做的事, 早一点干;需要协作的事, 主动配合干, 克服推诿拖延、坐而论道、不作为的消极作风, 避免平时不抓紧, 年终忙应付的现象再次发生。二要沉下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 针对工作目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扑下身子, 研究对策, 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一项一项地去攻克, 一件一件地去解决。三要讲实干。各级领导干部不要热衷于当看客、当“侃将”、当玩家、图舒服、图省劲, 要大兴实干之风。要真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 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 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不但要落实任务, 确定责任, 还要规定时效, 加强督办、督察、督促, 做到单位一盘棋, 全员齐努力, 人人身上有担子, 个个身上有任务, 不但要催办, 还要帮办、协办。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目标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平时督察指导, 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 提高起点, 把虚事干实, 把实事干好, 把难事干成。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3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4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省关注森林执委会向大会作简要发言。
一、2020年关注森林工作情况
2020年,在省人大、省政协的重视支持和省关注森林组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为抓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启动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全省新增造林面积57万亩,是自2000年以来新造林面积最多的一年。深入实施“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新植珍贵树2235万株,建设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23.5万亩。持续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建设示范村432个、推进村3614个。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新增森林城镇81个,实现省级中心镇创建“省森林城镇”全覆盖。二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健全。
首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一园两区”建设模式,创新集体林地役权改革、国家公园GEP单独核算等做法,得到国家验收组的肯定。实施名山公园提升行动计划,完成项目投资48亿元。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布局更加优化。在全国首个试行湿地补偿,对全省80个重要湿地开展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工作。省政府批复建立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嘉兴运河湾湿地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达309
个。
三是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省人大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的决定》,省政协开展野生动物网络议政活动,全省妥善处置野生动物93.8万头(公斤),移交养殖场553家。加大公益林补偿力度,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33元/亩,其中加快发展县、大江大河源头县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为40元/亩。持续推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建成现代国有林场7个。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完成疫木清理788万株,实现疫情扩散蔓延30年来的首个下降拐点。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四是绿色富民产业加快恢复。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落实林业复工复产保障8项政策,全省293家林业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加快竹木、花卉苗木、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开展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等宣传推介,创建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县2个,森林休闲养生城市1个,森林人家64个。兴办花木节等节会,举办第十三届森博会,实现成交额26.5亿元。扎实推进“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行动,建设示范基地36.3万亩,巩固深化77.4万亩。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更加深入。
省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共有798.5万多人次参加,植树2470.8万株。开展珍贵树种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录制“国土绿化书记访谈”节目,连续投放公益广告。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举办古树名木认捐认养活动。高质量完成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浙江展园建设,浙江园获“金奖”和最佳植物配置奖。举办第十七届林业科技周活动,送科技下乡200多场次。
近年来,通过关注森林活动的蓬勃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改善日益显著,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我省森林覆盖率从60.96%提高到61.15%,森林蓄积量从2.97亿立方米增加到3.61亿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由69.41立方米上升到83.51立方米,乔木林中生态功能相对较强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例从60.04%上升到67.08%,为我省大花园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2021年主要工作打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都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关注森林工作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盯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的目标,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强化林业创新驱动为动力,努力打造全国林业现代化先行区、全国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和全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为“重要窗口”建设作出林业贡献。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国土绿化。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林业在碳汇中的特殊作用。全力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和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深入挖掘潜力,推动应绿尽绿,完成绿化40万亩,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全面启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森林抚育、林相改造、生态廊道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建设林业碳汇,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二是切实强化生态保护。
加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实施名山公园提升行动计划,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积极创建国家和省湿地公园,组织杭州市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制定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推进天然林公益林并轨管理。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工程。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5年攻坚行动,全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三是积极发展美丽经济。
充分利用七山优势,积极发挥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打造森林康养、竹木、林下经济、木本粮油、花卉苗木等五大千亿产业。加快品牌培育,大力建设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加强市场开拓和推介营销。四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组织开展植树节、生态日、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提升全社会生态文化意识。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县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森林城镇30个,推动嘉兴市国家森林城市和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快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组织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展工作。充分挖掘古树古道“乡愁”文化,积极打造各类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加强古道保护修复。
五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数字赋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化森林资源“一张图”,不断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加快科技赋能,持续推进省院科技合作,创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改革赋能,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保护发展责任,持续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加大林权流转力度,引导资本、科技、人才上山入林发展林业,切实增强发展动力。总之,我们将按照等会葛主席重要讲话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深入推进关注森林工作,加快建成森林浙江,为“重要窗口”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5
在全省党建和组织工作大庆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决定》精神抓好党建和组织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我们感到,首先要对新形势、新任务有个清醒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强化“五个意识”:一是站位要高。提高执政能力是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党建和组织工作是落实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要站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高度来重新审视和思考新时期的党建和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谋划、来落实,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运行、高质量推进。二是思路要宽。突破原有的工作格局和思维定势,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围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定重点任务,明确主攻方向,落实推进措施。三是工作要活。抓住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完善和提高工作运行模式,在体制、方式、机制、载体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办法,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使党建和组织工作更加符合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四是成效要优。根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把党建和组织工作的衡量标准定位在现存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上,重点看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有没有新提高,经济和社会有没有新发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着实、质效更明显。五是形象要好。适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把这支队伍打造成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服务最到位、群众最满意的组工干部群体。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们在谋划明年党建和组织工作中,侧重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抓住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明晰具有绥化特色的党建和组织工作思路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如何紧扣加快发展主题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组织部门最紧迫的任务。当前,我市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业本领不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党员队伍发挥作用不突出、适用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影响了执政能力建设,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前段时间,结合学习《决定》精神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们感到,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具体化,重新定位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使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都落实到党建和组织工作中,体现到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明年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型群体”建设,努力构建开放的党建和组织工作新格局,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说:——建设“创业型班子”群体。立足于解决一些班子发展意识不强、创业本领不高的问题,以提高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外事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实绩考核为途径,建设一批善谋全局、善创大业、务实高效、合力攻坚、执政为民的创业型班子,三年内使80以上的县乡村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创业型班子”。——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群体。立足于解决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陈旧、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致富群众为重点,以改进领导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载体为途径,建设一批善于用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民主协商、依法工作的服务型基层组织群体,三年内使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型组织”。——建设“项目型干部”群体。立足于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懂项目、不会抓项目等突出问题,以培养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紧缺的干部人才为重点,以高校名企培育、创新机制选任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懂企划项目、能引项目、会抓项目的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项目主任等经济管理型领导干部,三年内使80以上县处级领导干部成为“项目型干部”。——建设“技能型人才”群体。立足于解决我市人才短缺、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以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拥有先进实用技术、愿为绥化建设奉献建功的“七支人才队伍”为重点,以深度开发人才资源、创优人才发展环境、用活用好现有人才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育得成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群体,努力构筑具有绥化特色的人才队伍新体系。——建设“双带型党员”群体。立足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用不突出的问题,以培育有致富本领、具备闯市场能力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重点,以先进性教育、实施双培工程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带领群众共同确立致富项目、发展致富产业、创办经济实体的双带型党员群体。三年内使80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成为“双带型党员”。这个思路只是我们的初步构想。下步,我们将按照这次座谈会的要求,通过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6
在XXX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土资源厅、环保局、水利厅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XX同志宣读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两个《表彰决定》;我代表XXX人民政府与各XXX人
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的领导签订了三个《责任书》;XX同志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XXX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对进一步做好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特别是XXX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平稳,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建设和优质服务机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构建取得新突破;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方面,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人口方面,我区仍然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一些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还相对滞后。在国土资源方面,节约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违法使用土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环境保护方面,随着我区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些重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用心用力抓紧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各部门要以对社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把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当前,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以稳定政策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奖励、扶持、救助、保障等利益导向体系,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二是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
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把各级服务站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和疾病应急系统,纳入当地建设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三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做
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人口基础数据。
(二)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并举,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资源的严格保护、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从区域协调和人地和谐出发,明确思路,统筹协调,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进一步强化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二是要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要积极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引和鼓励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多用戈壁、荒山、荒滩、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占用农用地。三是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快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四是要继续加大以三大河流开发与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和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证。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水电建设,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五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节约使用水资源,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发展节水工业,促进城市节水,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要努力提高煤矿回采率和矿产资源采出率,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六是要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要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确保征地补偿费足额落实到位,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控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认真开展各类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特别是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危险废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强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环境安全。二是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布局,结合新改扩建项目,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工作,坚决关闭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支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大企业集团发展。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是要加强绿洲生态与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加紧推进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重点风沙区生态修复与农民脱贫工程进度。切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防治以及“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管,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五是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快制订地方性环保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开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督查落实,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制。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在加强领导,关键是落实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研究、去运筹谋划、去督查落实。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调研,及时研究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坚持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
(二)严格管理,依法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实施,搞好组织协调,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要坚持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综合治理,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着眼于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三)增加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级政府都要把人口资源环境事业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体、逐年增长的计划生育投入机制,制订实施能够推动地质勘查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和生态治理产业。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加大财政投资的同时,努力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筹融资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抓好队伍,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队伍建设,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人口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推动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联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支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使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7
一、全省畜牧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年初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全省畜牧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 落实了省市县三级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的“打造万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目标, 省政府明确提出抓大项目的发展理念。工作推进中,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全省重点确定了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其中:省级投资4亿元以上项目13个、市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县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起点高、带户功能强, 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牵动力量。如温氏5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 建成投产后, 带户规模可达到3 000多户, 户均年收益可达16~20万元左右;中粮集团一期工程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投产达效后, 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 利润8亿元, 安置就业2 000人, 带动全县2万人养猪致富。
(二) 建立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在推进畜牧大项目建设上, 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省政府将13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纳入了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 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畜牧、发改、财政、土地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推进组,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各级畜牧部门坚持把大项目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 建立了项目联系人、上门服务、定期会商、定期报送和项目考核“五项制度”, 层级明确任务, 层级落实责任, 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洮南市成立了项目推进组, 定期例会, 做到每天通报情况, 每周例会研究工作,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伊通县积极帮助企业协调政府、乡镇和环保等部门, 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和环评等实际问题;长岭县、抚松县采取部门包保、专人定点帮扶、政府定期督导等措施, 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 省级畜牧产业化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省级13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09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 建成种猪场3个, 现存栏种猪4 500多头;建成养殖基地15个, 现存栏畜禽283万头只;建成饲料加工厂3个, 年设计加工能力68万吨。目前, 8个种畜禽场、27个畜禽养殖基地、5个饲料加工厂和1个屠宰加工厂正在建设中。中粮集团现已建成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目前存栏生猪4万余头;精气神公司现已建成一、二期种猪繁育基地, 目前存栏母猪3 800头, 仔猪5 000多头;雏鹰集团现已引进母猪7 000头, 预计年末可出栏育肥猪5万头。在大项目建设的有力推动下, 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 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屠宰加工畜禽1.24亿头 (只) , 实现销售收入53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我省畜牧大项目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全省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95亿元, 目前完成投资53.5亿元, 仅占投资计划的9%左右。据近期调度, 有5个项目尚未完成发改部门立项, 11个项目一再推迟开工日期。二是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增加。目前, 资金和土地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制约瓶颈。如省级13个重大牧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由原来的702亿元调整到509亿元, 减少投资193亿元。温氏集团在公主岭市一个村建设猪场项目, 征地40公顷就涉及170多个农户, 由于土地集中流转难、农户意见不统一, 建设用地至今尚未落实。三是行政推动力度亟待加强。个别地区对畜牧大项目建设重视不够, 工作中缺乏硬性措施, 服务不到位, 解决问题不及时, 影响项目建设正常开展。
这些问题, 既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也有企业层面的问题, 我们务必高度重视, 加大力度, 攻坚克难, 全力研究好、解决好, 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
二、强力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
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忠诚副省长多次就全产业链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并将其作为实施“放心肉”工程的五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全省畜牧业发展“三个三”战略, 把全产业链建设作为“三个重点”之一。省里对全产业链建设摆位之高, 重视程度之高, 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采取突破性措施, 抓好全产业链建设, 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 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
(一) 牢固树立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
我省畜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呈现出产业结构调整重组,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生产方式不断变革, 组织创新与时俱进的新特点。在现有基础上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抓全产业链建设, 既是当务之急, 更是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抓全产业链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现代畜牧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具有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等鲜明特征。与之相对比, 我省畜牧业仍然存在标准化饲养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品牌开发滞后、营销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 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上,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我想, 抓全产业链建设不失为一条捷径。在工作推进上, 我们要坚持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 最大限度地集聚政策、资金、市场等要素资源, 形成强大合力, 推动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品牌开发、兽药饲料、市场营销、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现代畜牧产业集群, 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版。
2、抓全产业链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牵动力量。
我省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无论是畜禽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 还是营销手段、组织方式, 都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是促转型的有效载体, 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全产业链究竟怎么建, 从哪切入, 如何突破,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 我省在建的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就是全产业链的雏形, 就是畜牧业全面转型、整体升级的重要牵动力量。可以说, 抓住大项目、抓好大项目, 就抓住了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 就抓住了转型的突破点。对此, 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思想要入位, 工作要到位。
3、抓全产业链是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之源, 确保“菜篮子”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施“放心肉”工程,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于生产、质量重于数量、效益决定发展”的全新理念。应该看到, 近年来发生的“健美猪”、瘦肉精、三鹿奶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给整个产业带来沉重打击。问题到底出在哪,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核心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各链条分割经营, 特别是加工与养殖环节, 有的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 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 必须强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我省在建的一些大项目, 涵盖了良种、养殖、加工、饲料、营销等产业各环节, 形成了相对封闭运行的全产业链, 生产标准统一, 产品安全可控, 效益相对稳定, 这是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保安全这个问题上, 我们要坚持以全产业链建设主线, 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 打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监管有力、安全高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在市场上和老百姓心中筑牢吉林畜产品的安全可靠形象。
(二) 充分发挥龙头牵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全产业链建设的主力军, 也是畜牧产业层次提升的核心力量。作为龙头企业, 必须做好全产业链建设这篇大文章, 进一步提升龙头牵动能力, 促进畜牧业整体转型升级。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加快企业养殖基地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企业, 必须创新发展理念, 着力抓好养殖基地建设。一定意义上说, 养殖基地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如果源头抓不好, 企业就难以做大做强。基地怎么建, 我想,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己建基地, 实现自给自足;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 可以采取自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 建设养殖基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实现加工业与养殖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在政策导向上, 省里对企业自建或联建的千头以上牛 (羊) 场、万头以上猪场、百万只以上禽场, 要给予重点扶持。企业也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真正把养殖基地建设好,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 要谋划好企业种源基地建设, 提高自主供种能力,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大力发展精细精深加工。
我省畜产品多以分割肉和熟食加工为主, 动物皮毛、骨血、内脏的利用率较低, 在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更是接近空白。全省生猪、肉牛、肉羊活体外销量分别占出栏总量的36%、40%和40%左右, “原字号”产品比重过大。这一问题不解决, 全产业链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大力发展精细加工、精深加工, 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技术改进、产品换代、产业升级。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 着力在高端带动、延伸链条、扩大产能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畜产品品牌开发和现代营销体系建设。
品牌就是生产力, 就是竞争力。我省畜牧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 就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知名品牌。要深入实施畜产品品牌开发战略,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以发展“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畜产品为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畜产品品牌。在进一步做大做响皓月、正大、华正等品牌的基础上, 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延边黄牛、草原红牛、长白山黑牛、吉林山黑猪、吉林梅花鹿等, 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名牌。要加强畜产品市场建设,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调控能力的畜产品交易市场和连锁超市。要大力发展产销对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 提升畜禽及其产品营销水平, 扩大"吉字号"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同时, 要严格企业自律,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对生产全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 优化提升畜牧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 是各级畜牧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全产业链建设上, 我们要始终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全力抓好在建畜产品加工大项目建设。
在推进大项目建设上, 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工作机制, 对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好的传统, 要继承和发扬, 更要改进和提高。从以往的经验看, 项目抓和不抓不一样, 大抓和小抓也不一样, 会抓和不会抓更不一样。我们服务项目建设, 首先要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 哪些问题是我们能办的,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协调, 工作中遇到困难, 不要有畏难情绪, 要有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 多想想办法, 多协调一下相关部门, 尽可能地争取理解, 赢得支持。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要积极创造条件, 帮助企业解决好政策与项目对接、企业与基地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等问题, 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全国畜牧业产业布局调整看, 大型畜禽养殖、加工企业, 加速由南向北和由非粮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进行梯度转移。在基地转移中, 谁拥有饲料、土地、空间和气候等生产要素资源, 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权。我省发展畜牧业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 这是我们承载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依靠产业招商、依靠资源招商、依靠展会招商、依靠政策招商, 通过真正到位的工作, 把域外大型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来, 通过招商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市场, 加快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 引领畜牧业整体转型升级。
3、强化执法与服务。
畜牧部门承担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畜禽屠宰、兽药监管等重要执法职责, 这些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要坚持在执法中服务, 在服务中执法, 能引导的就以引导为主, 该规范的就以规范为主。但对制假、售假、违规生产、违法经营等不法行为, 要坚决予以打击, 出重拳、出狠招, 强化震慑作用, 务求立竿见影。我们要认识到, 打击违法企业就是对合法企业的最大保护, 打击违规经营就是对依法经营的最大支持。应该说, 执法人员与基层最贴近, 与企业打交道最直接, 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树立畜牧部门良好的执法形象。同时, 要加快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 加强畜牧业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适时发布畜产品市场价格和相关预警信息, 指导养殖、加工企业科学生产, 节本增效,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 在政策资金落实上, 我们要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 整合项目资金, 集中打捆使用, 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予以倾斜。省政府已经明确, 整合原有的省级各类项目资金, 设立畜牧业发展引导资金, 重点支持实施“放心肉”工程。大企业、大项目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给予重点支持, 促进其尽快投产达效。各地要加大协调推进力度, 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畜牧业发展实际的具体扶持政策, 能给的政策要给足给到位, 为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创造条件, 搞好对接,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利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策, 探索推进利用草场、养殖圈舍和活体畜禽等畜牧物权开展抵押融资贷款试点, 从根本上解决好畜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推荐阅读:
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9-21
在全省政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8-27
王珉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7
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6
在全省地税系统税收票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
常务副省长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3
在全省新增沼气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30
在全省“三供两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