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2024-07-20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通用8篇)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1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所有干部必须深入课堂带课;中层干部带所教学科的一半课时量,副职领导带所教学科的1/3课时量,主管领导带2课时。

2、学校的出路靠特色,教育改革是关键,所有干部要深入教研前沿,每个人分担不同的学科,第一是指导,第二是督导。

3、学校的质量靠科学管理,所有中层干部跟年级、跟班,校级领导跟部(初中部、高中部),管理重心下移,减少中间环节。中层干部的绩效与挂钩年级或班级挂钩。

4、狠抓两个毕业年级,由校级领导挂帅,两个教务主任直接深入年级组,绩效与挂钩年级或班级挂钩。

5、通过一年的摸索,有些教师的课堂已经有了课改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并引向深入。

6、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我校的德育工作死板,领导安排一下动一下,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应尝试德育教育活动课程化。

7、后勤工作。目前学校后勤工作已经是一个难题,主要是食堂、宿舍、警卫等,非常重要,职工退休所剩无几,一直靠临时工支撑,是一个安全隐患,建议团党委能否引入团管职工?这样便于管理。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2

1护理专业不同版本医化教材的对比(见表1)

2医化课程与护理专业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

2.1与护理学基础相关的知识点

2.1.1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消毒剂如煮沸消毒法: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1%~2%的浓度时,可提高沸点至105℃,有增强杀菌效果和去污防锈的作用;熏蒸法的常用消毒剂:福尔马林、食醋;清洁技术:如维生素C或84消毒液去除色素污迹等;体温计消毒常用75%乙醇或1%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

2.1.2特殊护理与个别治疗如口腔护理外用药:液体石蜡、冰硼散、西瓜霜等;常用漱口溶液氯化钠等;常用灌肠溶液:0.1%~0.2%肥皂液(肝性脑病患者除外)、等渗盐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钠潴留的患者除外),两种替代清洁灌肠法的溶液(口服甘露醇溶液和番泻叶泡水);常见药物中毒的灌洗液和禁忌药物;治疗饮食涉及的营养物质等。

2.1.3试验液的配制及药物保管如青霉素皮试药液配制(500U/ml);先锋霉素皮试药液配制(500μg/ml);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液配制。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如疫苗、胰岛素和青霉素皮试液等低温保存;易挥发、潮解或分化的药物如干酵母、糖衣片等,需装瓶密闭保存;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醚、乙醇等安全保存;易过期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应定期检查,按有效时间的先后有计划地使用,避免浪费。

2.2与基础课程(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应用护理)相关的知识点

2.2.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病理学中涉及的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生理学中涉及的酸碱度、渗透压和渗透现象、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等。

2.2.2消毒剂、防腐剂、药物药物应用护理与医化的联系最为密切,如醋酸:0.5%~2%溶液用于洗涤烧伤感染的创面;0.1%~0.5%冲洗阴道以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以2 ml/m3的食醋加热蒸发消毒房屋。经统计约涉及常用化学药物两类(无机物和有机物)四十多种。

2.3与临床课程(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相关的知识点

2.3.1常用的消毒药品酒精、高锰酸钾、双氧水、碘伏、过氧乙酸等为外科护理中常用的消毒药品。

2.3.2一些疾病的病因及护理化学烧伤包括强酸类烧伤、强碱类烧伤及磷烧伤等,依据烧伤类型进行治疗。高血压和肾病患者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

2.3.3小儿用药量计算按年龄计算,如出生1个月内,小儿用药量为成人剂量的1/18,4岁为成人剂量的1/3;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体重(Kg)×每日(或每次)每公斤所需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每日用药量=成人每日药用量×小儿体表面积÷1.7。

3医化课程与护理岗位需求的联系

3.1知识层面

知识层面主要涉及的一是医院常用的清洁剂、消毒剂、防腐剂及各种药物的化学名称、结构、性质、用途、注意事项等化学基础知识;二是一些疾病的发生(酸碱平衡失常、水肿、糖尿病)和治疗(灌肠、洗胃)所联系到的基本化学理论、方法、要求、措施等。

3.2计算及操作技能方面

护理岗位中常涉及消毒液的配制、试验药液的配制、小儿用药量计算等,尤其是青霉素皮试药液配制在临床工作中更为重要,这些工作的出色完成要求护理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化学计算能力和较高的操作水平。

4医化教材改革的几点设想

4.1吸纳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优化教材结构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体例清晰,学习重点栏目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复习回顾栏目联系了初中所学的知识及前后章节,给教和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章后的总结归纳多以图表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复习;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语言简洁浅显,以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为起点,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给教和学创设了有利条件;军事医学出版社的教材编写体例新颖,更贴近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医药卫生岗位对接,体现从“学科系统型”向“任务引领型”的教学转变。

4.2整合与医学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丰富教材内涵

除对医学课程涉及的如酸碱度、渗透现象和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缓冲作用与缓冲溶液等知识点继续进行整合外,若再引入相应的医学案例做补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对联系最多的常用化学清洁剂、消毒剂、防腐剂及药物方面的知识除分散于各章节编排外,建议以专题章节在教材中编写或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如化学消毒剂、化学药物等。试验液的配制、小儿用药量计算则以化学计算形式集中编写,且举例应和临床应用完全接轨,同时辅以操作建议和要求,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学做一体化职教理念。对一些疾病的病因分析、特殊护理、治疗用药、药物保管等涉及的化学知识在教材编写中尝试通过学习目标和任务提出,也可通过课后问题专栏呈现。

4.3以护理专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重组教材体系

经调查研究,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化学知识主要涉及化学消毒剂、防腐剂、药物性质和医药用途、简单的化学计算等。以此为依据,结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重组教材内容,压缩或删去实用性不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降低教学难度,淡化学科意识[3]。如删减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章,增加核酸化学内容;继续侧重溶液浓度计算、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性、缓冲溶液等章节内容;突出常见有机物醇、酚、醛、酮、羧酸、糖类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弱化有机物的命名;针对各章教学重难点补充恰当实例分析。最后,教材中还应注重引入最新的医学相关知识,如渗透压与水肿、糖与糖尿病等,与护理临床相结合,增强医化教材的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

4.4创新医化教材的体例设置

第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接联系生活实际或工作内容,从视觉感官上首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如溶液一章改为生理盐水与溶液;溶液的配制改为青霉素皮试药液的配制;缓冲溶液改为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等。第二,在有机物的编写顺序上尝试先例举每类有机物在生活和医学上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简明扼要地介绍该类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命名、性质等,对于命名部分(学生难学、用处不大)可作为知识拓展灵活处理,也可删减不编。第三,将医学中涉及但分散在教材中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以专题篇章单独编写,如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致癌物、食品添加剂、健康与环境等。第四,实践环节可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如溶液的配制实验,要求结合临床中常用的试剂让学生自行设计配制,或围绕护理专业特色进行实验项目的创新,如在电解质实验中加入唾液、尿液p H值的测定,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使教材更贴近学生、贴近岗位。

中等卫生学校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作为化学教师,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在教学中尽量使化学知识向临床医学知识靠拢,使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离不开优质的教材。

参考文献

[1]黄刚.医用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朱爱军,李晓彬.医用化学基础[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3

关键词:经济地理教学;职业学校;模式创新;以人为本

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极度缺乏职业技术类学校培养出来的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又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与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现实社会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并未能够在学校学到社会对他们期望的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学生之间的联动机制来发挥作用。下面笔者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对职业技术学校经济地理教学内容改革提

出几点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免会出现缺乏兴趣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些学生由于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本来就薄弱,再加上对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充满抵触,将严重阻碍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之路,也为任课教师与学校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丰富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或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载体的创新。与传统的教师单一利用课本与黑板板书来教课相比,利用多媒体中的PPT、视频等进行教学,可以非常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知道,经济地理学会用到非常多的地图,以及世界各地的地理学相关知识,如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中国经济地理》的教材中,对世界各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经济带有明确的划分,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情况,进而加深记忆。

二、加强经济地理学课程中的人文因素

笔者认为,不仅是在职业学校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我国当前很多教育,甚至是高校教育都需要在课堂中引入人文因素。我们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因此以人为本才是教育最根本的核心。

地理学是学科之母,很多其他学科都是由地理学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因此,加强经济地理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甚至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将人文情怀的因素注入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与作用。在创新型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主体,而不是教师。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进度,自己去在学习中发现经济地理学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理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且能够将地理学的知识与自身运用进行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学生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学习的经济地理学的课本与普通全日制高中的地理课本区别非常大,职业技术学校的课本更加倾向于更加深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运用。但是当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的任课教师并未采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和

方法。

教师在进行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可以把原本单

一的课堂教学改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当然,社会实践课程并不是采用简单的实践,而是应该尽量选取与经济地理课程中所学知识相关的实践地点和实践内容,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此外,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够培养起与他人协作的精神等等。这对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有非常大的帮助。

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对学生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与时俱进进行创新,采用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法,并会在教学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拥有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才能够真正找到合适的模式,从而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经济地理学乃至其他相关课程指明

道路。

参考文献:

[1]郑春.感受多媒体技术在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杨英.关于经济地理教学若干问题的讨论及建议[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凌日平,安祥生.经济地理学教学应注意点的几个新趋向[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刘存明.与时俱进,拓展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思路[J].职业,2011(21).

[5]李振泉,杨万钟,陆心贤.中国经济地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7.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学校)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4

大桥学校根据2012年德育工作布署,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都有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013年人校将继续把“今天养成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将“让自理自立成为习惯”、“让文明礼仪成为习惯”、“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做为具体目标,力求通过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活动助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我校德育工作重点为:“以国学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国学导行”。在实施过程中,我校把传统国学文化作为切入点,立足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采取科学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监督的力度,全面落实德育工作任务。

二、继续把“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作为养成教育的基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背诵活动。

三、加强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落实,助推好习惯的养成。、四、继续完善校本教材,明确养成教育内容。

五、创设良好的国学文化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特色得到加强。

六、开展评选“校园十佳”活动,完善养成教育激励制度。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5

(讨论稿)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静安精品教育的定位,在传承育才教改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学校办学规划。秉承“重在课改,严在课堂,实在发展;功在研修”的工作思路,贯彻“尊重传统,尊重规律,稳步改革,扎实推进”的工作策略,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德育为本,质量为先,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承继育才教改传统,有自主性发展特色和良好声誉的中心城区品牌初中。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总体水平

1.教师发展,师德为本

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个体道德水准直接支配或影响着一个人的专业态度、专业水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其整体道德水准决定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与优劣。通过育才教师个体规划制定和育才教师形象讨论等系列活动,引导教职工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树立崇高的敬业爱生的职业态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立一支专业过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的教工队伍,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

2.立足校本,加强研修

校本研修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我们将积极开展以《初中学生三自目标达成的研究》课题为龙头的教育研究活动,深刻理解育才教改的精髓,融育才的教改理念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抓好教职工 “十一.五”职务培训工作,通过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通过立足校本的项目研究;通过加强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通过学习型班组的建设,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激励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3.搭建平台,服务教师

充分发挥导师团、顾问团的作用,用对话研修的形式,抓典型把脉会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扬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传统,充分利用862评课资源,采用行动跟进的研讨方式,努力营造 1

良好的学习文化;充分利用《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第八届“段力佩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等各种交流和展示机会,设置平台,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习和发扬育才传统,勇于教改的栋梁之材。

二.规划软硬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1.构建和谐校园硬环境

在不断优化办公条件的基础上,成立项目小组,进行专题攻关,凸现学校教改传统,美化校园环境,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物件的摆放都具有教育功能。

2.营造特色校园软环境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构建年级、班级和办公室的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板报、特色角、壁挂、园地、名言等方案,并以此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营造绿色校园,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自助管理的机制和队伍建设的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合理充分地安排作息时间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提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努力为“三自”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三. 抓常规促质量,完善课程方案

1.落实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和“精备课”制度,结合学科德育要求,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合理开展分层教学,发展并丰富“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内涵,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

(2)在教研组重组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教研活动的内涵和质量,促进强势学科的建设。

(3)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并组织组内教师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学校将组织相应的研修观摩与讨论,提高年级组研修的实效。

(4)不断强化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切实关注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完成中考预设目标。

(5)密切关注起始年级,夯实学习和发展基础。

(6)根据市学业考要求,适当调整学校原课程方案的实施(即回复到按市课程方案的要求设置课时),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7)加强研究,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用制度保证分层递进的有效落实。提出“三不准”规定,即不允许午休时间的全班补课;不允许自主研习课的集体补课;不允许爱心学校的全班补课。

2、教科研结合,完善校本课程管理

(1)深化课程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数字艺术、机器人、OM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形成有特色的系列化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方案的实施,探索形成学校课程的相关管理制度。

(2)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采用记录卡,加强自主研习课的管理,提高研习效益。

(3)不断完善免修制度,加强对免修学生的服务与指导。

3、利用网络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管理功能、信息功能和资源功能,使之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发挥最大效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内外教学活动服务,做好《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网络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四. 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落实“两纲”,提升行为规范水平

(1)以迎接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复查、评审为契机,两个“纲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

(2)继续做好广播操、卫生流动奖杯、阶段行为规范优胜班等常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提升行为规范的整体层次。

2.围绕“三自”,开展校本德育建设

(1)利用家、校、社会各类资源,构建各年级分层德育目标,进行分层递进的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年级、班级的学生活动框架,每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升。

(2)继续抓好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自助管理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育才学子形象大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力求配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形成学校的特色社团,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逐步探索校本德育的体系化和课程化建设。

五. 强化制度落实,提升管理效益

1、提升主人翁意识,加强民主管理

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充分尊重与保障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并利用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交流。积极开展结对互助和谈心活动,推出每周五下午的校长接待,加强沟通,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加强民主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学校的优良传统,凡重大改革事项一定通过党支部和教代会的集体审议,党政工齐心协力逐步推进学校发展。

2、加强部门协调,坚持层级管理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层级管理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倡各职能部门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的相互支援与协作,努力规避科层管理的负面效应。

3、完善各类制度,强化规范执行

严格遵守并模范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完善分配方案、评价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文本资料,充分发挥各类评价制度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促进师资队伍的内涵发展。

4、加强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竞聘上岗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实行向优秀人才、教学第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加强宣传,为学年结束的评聘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全面推行竞聘上岗,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和质量提升。

六. 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和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1.体育工作方面

做好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学校体育节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艺术工作方面

在各类艺术类基础学科,探究型,拓展型课程开设的基础上,结合数字艺术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学生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卫生工作方面

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严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食堂操作过程卫生、食堂环境卫生等关口,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配备全天24小时值班人员、开通值班电话、建立应急领导小组网络等。

4.语言文字工作方面

中层以上干部带头,引导教师、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好风气。

5.公共服务工作方面

继续搞好教务、档案、图书馆、实验室等工作,抓好环境卫生,促进和提高就餐质量,为学校师生提供快捷、方便和温馨、到位的服务。

6.安全工作方面

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实施整改、排除隐患,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伤害事故”应急能力。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认真有效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安全。

7、其他

认真完成绿色学校、计划生育等常规工作,稳妥解决突发事件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6

---启龙学校2018年上期教学工作总结及2018年下期教学工作设想

2018年上期教务处紧紧围绕“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狠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冷水滩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明确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行动指南,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引导学校教育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因此,教务处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为育人宗旨,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表彰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建立的制度有:《启龙学校新课改下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授课制度》、《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试题命题和质量分析制度》、《教师课堂常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自修制度》、《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研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奖励制度》。

三、加强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处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点。努力做到“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

1.着重加强备课工作管理。在备课环节中,我校制订了《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做到“三有、四备、五点”,达到教案、学案一体化。“三有”即心中有大纲,手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四备”即备教法、学法;备问题、习题;备板书、语言;备实验及教学媒体;“五点”即吃透重点,化解难点,关注热点,明确知识点,训练能力点;“教案、学案一体化”是指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达到为学而教的目的。在备课中,学校要求要认真落实《备课制度》,要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强化备课的检查:教务处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查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及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督导,定期检查是在每学期的月考、期中和期末前集中检查所有备课材料,做好书面总结,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检查的内容是:

3.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1)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方式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知识建构。教务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逐步改变在学生的脑海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在学习主体性地位上来,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慢慢改变等待老师的讲解与标准答案不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思维习惯,逐渐培养主动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

(2)积极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我校要求教师必需在每学期研究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材,研究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学科目标和竞赛要求、命题特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研究、典型例题,学生常犯错误等。要写出专题总结,组内进行交流。写出该章或单元的公开教案或学案,供全组教师参考。教研组长在每学期初就上述工作要向本组全体教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纳入教研计划,个人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要写入个人教学计划中,教务处建立电子档案。(3)构建高效课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求知的需求。只有唤起学生获取新知探究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地参与学习。

(4)构建高效课堂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享受幸福的师生互动、艰苦地学习过程,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我们带领教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5)依据我校实际情况,构建高效课堂具体做到:落实课前小测和课前下发学案制度,课堂做到“三讲”、“四标”、“三体现”。“三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四标”即“定标”(教与学的目标)、“施标”(围绕目标去做);“固标”(及时巩固目标)、“验标(及时检验完成情况);“三体现”即课堂上应体现情(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气(气氛活跃、保持兴奋)、趣(趣味横生、神采飞扬)。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点拨必须掌握好分寸,讲练适度,便于学生更好的“感悟”,课堂容量适当,让学生有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内化的时间与过程。

4、加强教师课堂常规检查与评价。

(1)课堂常规检查。由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进行抽查。每个工作室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抽查有无任课教师迟到、缺课、暂时离岗、接听手机等违反教学常规情况(包括早晚自修),检查学生有无迟到、旷课情况。进入课堂听课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及时予以反馈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2)做好课堂教学评价交流工作。教务处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以便更好地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课堂评价通过开展每学期每人一节研讨课活动、公开课、示范课、常规课等形式进行,每次活动均组成评课小组,先由讲课人说课,再由评课组成员评课,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5、抓实课后反馈工作。做到“四抓”一抓课后作业设计:要做到两精,即精选、精练;注重“六性”,即梯度性、针对性、实效性、迁移性、延伸性、总体性;二抓作业留批: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三抓课后辅导:要做到“四导、四对、五定”:“四导”是指导心理(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指导习惯(纠正学习过程中、书写和计算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指导方法(如何掌握大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辅导知识(补漏补缺 迅速跟上)。“四对”是指针对学生、针对章节、针对问题、针对知识点。“五定”是指定人、定时、定重点、定要求、定目标;四抓课后反思:做到“六反思”,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反思;成功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要有反思;失败的地方,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要有反思;课后的反思;题后的反思;考后的反思。

四、成效明显,教师备课认真课堂尽显活力

由于加强了教师备课及上课常规管理,教师在备课上课工作上较以前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在备课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均能按要求备课,且课时足,环节齐全,做到超周备课;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正确;能充分利用教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且板书设计合理;能按要求做到反思教学,反思次数足、反思有促进教学的作用;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条理清楚。

教师在上课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不提前候课的少了;没有文本教案就上课的少了;不师生问好的少了;不师生互动的少了;提问齐声回答的少了;沉闷的课堂少了;坐着上课的少了;随意离开课堂的少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课堂多了;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的课堂多了;加强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的课堂多了;活化教材注意教材内容整合的课堂多了;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与实践的课堂多了;师生平等、气氛融洽的课堂多了,课堂教学和谐高效生机盎然。

五、反思问题,积极改进教学面貌

审视过去一学期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常规管理需进一步规范。每月教育教学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中发现个别教师备课质量难以保证,部分教师的备课有抄袭现象,从而导致教师在上课中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规范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2、随堂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课堂教学效率高低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如果课堂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整体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学方法落后。从平时的听课看,大部分教师理念不新,方法陈旧。仍有个别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具体表现为:灌输式、注入式教法多,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少;教师唱“独角戏”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了“三维”目标的培养等。二是教学手段滞后。教学设施条件使用率低。部分教师还靠过去的“三个一”的模式(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来教学,影响了课堂效果。

3、学校的学习研讨之风不浓。课程改革要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形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大家共同研究提高,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是目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目前我校研讨之风不浓,学习风气不浓,教师们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不能够挤时间学习,致使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得不快,影响了教学质量。

4、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基础知识蜻蜓点水,能力训练浅尝辄止,情感态度一带而过,教师的引导过多,学生疲于应付,兴奋点激活不够,重点不能掌握,难点不能突破。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5、团队凝聚力不强,缺乏精神支柱。个别教师“人人为我,我也为我”,缺乏那种“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理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六、今后工作的设想

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2018年下期学校继续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把握一个重点: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取决于课堂的效率。课堂上如何处理好“堂堂清”,是我们学校每一个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继续考虑的问题。开展此项活动,就是要求教师进一步弄清“三清”:清楚、结清、清理。清楚:就是清楚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等。结清:就是明白本节课对所定目标的落实情况、课堂落实情况,也就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清理:就是弄清楚本节课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哪些学生需要弥补哪些地方,重点辅导哪些学生,以及今后在讲授这类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些什么等。通过加强“三清”活动,让教师真正理解、具体运用“三清”,对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所帮助。人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目前我校课程改革步子较慢,成效还不够高。所以我们要在“三清”上做文章,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努力使学生堂堂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案,防止机械照抄照搬的不良现象,彻底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具、课件进行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师生开辟更多的信息渠道,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让现代教育手段为教师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强化两项工作:强化教学全程管理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落实教学常规,向过程要质量。2018年下期当务之急的是要做好三项管理工作:①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常规教学管理。教务处应加大监控的力度: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大对复备课和课后记的检查,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②对各个学科的管理,保障各个学科均衡发展。教务处应该加强管理,及时纠正重主课轻副课的错误观点,按国家计划开足课时,保障各个学科均衡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加强学科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从试卷成绩看,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综合教学质量。

学校将进一步做好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每月一次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和抽查突出一、二个重点,及时推广教学亮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针对教师月常规考核的内容适当做些修改完善。加强教学管理中的“三抓”:抓备课质量,每学期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定期检查至少四次,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要求教师的备课体现了个性化和特色化,教案书写规范,调整方案到位,教后反思详细。抓上课效率,采用学校领导推门听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推门听课,让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交流,找出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提高课堂效率。抓作业规范,教务处和教研组结合教育教学月检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练习本整洁。任课教师做到精心设计每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每次作业都有激励性评价,作业量适中。

2、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困难,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借鉴,主要靠校本教研来完成。校本教研就是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做好“三包”(包年级、包班、包学科)、“三深入”(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学校进一步确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科培养质量,抓好学科教学质量。任教语、数、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都能做好单元知识检测、批改、反馈,并对同年段学科进行比较,分析。教务处和教研组分别针对各科的检测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学生答题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然后在全体教师会上或个别反馈。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督促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抓好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通过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抓好四个落实:管、做、德、责

(一)用活一个“管”字。

向管理要效益。根据学校要求,本期学校将继续实行坐班制,要求作业批改和备课等要尽量在办公室完成,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坚决反对在上班时间打牌、打麻将、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继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会客、不接打手机。向40分钟要质量。学校将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凡有旷工记录者,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工作日中午严禁饮酒。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学生考勤和请假手续,班主任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遵纪守法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根据省、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认真开展对奖励性绩效的考核。将教职工的工作量、考勤、学生满意度、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成果等与奖励性绩效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要依据学校制定的关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业绩等考核细则,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记录,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不出现跨科代课现象。继续实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四年级以上建立班级日志,对班级日志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值日领导要批阅,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课堂教学安全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狠抓教学质量这一学校的生命线,突出教学工作。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毕业班教师要多想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既重视尖子生,又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今年单科平均分和及格率居全区前三名,优秀学生进入李达中学火箭班居全市第一。非毕业班教师也要绷紧教学质量这根弦,确保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小学毕业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学科人均分与后三分之一人均分的差的排名,一至六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平均分等教学成绩将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一个方面。

(二)落实一个“做”字

1、校长、教务主任组织分别召开各班学生的座谈会,调研教学进度,评议各班授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广泛征求各班学生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授课教师的意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对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学生和学生家长反响较大的,坚决处理到位,直到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2、教务主任组织分教研组逐人核查每月业务检查的结果,当面复查,清理到位,严禁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对成绩突出的要按制度兑现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大的,制定整改措施,坚决处理到位。

3、教务处认真组织月考,对于在监考、阅卷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教师,坚决按有关规定处理到位,并且将考试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考试检测的杠杆作用,严肃考纪,促进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转变。

4、教务主任必须全程参与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展示课和实验教师的随机推门听课活动,并要求相关教研组长组织本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实行签到制,纳入常规考勤。

5、教务主任、副主任必须全程参与各类质量检测、抽测,从严操作,确保考试结果的真实性。

6、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必须按制度和活动安排,全程参加各兴趣小组的活动,纳入常规考勤,兑现奖惩。

(三)突出一个“德”字,做魅力型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月开展一次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以思想教育、教育技术、新课程探讨、教研教改为主要内容。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规范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念,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促进我校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师德教育水平,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补课活动。

(四)强化一个“责”字,实行工作问责制。

1、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启龙学校教学实绩量化方案》,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其责、人人明其责、人人谋其职。

2、进一步完善各处室各管理人员职责,并逐步制定和完善《启龙学校管理岗位量化方案》,强化各处室的服务意识,让管理工作不空位、不缺位、不越位,让管理人员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7

一、教师工作量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韩山师范学院校本部本科开设有12个教学系、1个教学部专科, 陶瓷学院校区设有3个教学系, 现有教职工近千人, 其中专任教师近670人。按照现行培养方案, 涉及的课程数据多达一千多门, 但在计算教师工作量的方式上采用的仍是最原始的手工计算方法, 需要教师填写纸质的工作量报表, 教师把填好的报表再交给系部教务管理员进行审核。而教务管理员的审核校对工作繁琐, 工作量特别大, 需要对教师工作量表中的数据逐个进行核对。由于有的教师对工作量计算的公式、系数不熟悉, 经常套用错误的公式、系数进行计算, 所以需要经过反复的沟通修改。系部教务管理员审核好工作量之后再提交给教务处计算工作量的管理人员进行核算。由于教务处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全校全部教师工作量的审核问题, 审核之后还要反馈回系部进行修改, 这样一来一回时间跨度大, 工作效率特别低, 通常是期中开始统计上个学年度的教师工作量, 而要到下学期才能最终审核完成。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 专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 手工计算、统计、审核工作量的方式开始显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填报内容项目繁多琐碎, 涉及公式众多、内容复杂。教师在填报工作量时涉及到的内容有:课堂教学 (包括教学课时、实验课课时) 、辅助教学 (包括辅导及作业批改、命题、阅卷、评卷、监考) 、实践教学 (包括微格教学、学生试讲、实习带队、论文指导等) 、工作量补贴等等。

2.手工计算容易出现错误。手工计算经常出现公式理解上的错误, 并且每项出错都可能涉及到教师的收入, 同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教师工作量统计的方法整个流程时间跨度长、效率低。

3.审核计算工作量大, 需要教师、教学秘书、教务处相关人员三次计算, 极大地浪费了教师及教务管理人员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

4.教师工作量审核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个人, 不利于教师的进一步核对。

5.不便于实现教师工作量的各项汇总、统计和查询。如全校教师工作量分布情况、系部工作量情况、任课教师组成情况、某位教师的工作量承担情况等。

韩山师范学院目前仍采用人工核算教师工作量的管理办法, 其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 许多高校正在加快校园信息化进程,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总结韩山师范学院目前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 尝试开发一套适用于本院实际情况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对教师工作量的科学统计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工作量统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高校校园信息化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引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各个领域, 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活动来辅助教学、科研活动, 实现高校的科学规范管理, 协助学校完成管理目标, 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务信息管理电脑化的建立和完善, 将使教学管理部门摆脱“事务型”、“经验型”的旧管理框架, 对保证教学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规范化、现代化都将产生重大的意义。目前, 韩山师范学院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 许多教师在教工论坛上多次呼吁要尽快改变目前手工计算教师工作量的方式, 希望能将繁琐的教师工作量统计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果能将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处理, 结合网络的使用, 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使教学管理真正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对韩山师范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管理层次的提高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帮助实现教师工作量的统计, 可以极大地减少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能克服手工计算教师工作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使工作量统计工作实现自动化、精确化、公正化。这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教师工作量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同时也体现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一) 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进行网络部署和系统开发

经过对诸多实际情况的考虑和分析, 针对韩山师范学院教师工作量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 考虑到韩山师范学院的地理情况比较特殊, 校区分布广, 而且大多数教师都不住校;教师工作量统计工作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 经过网络传输的信息量也比较少, 可以利用学院现有的网络环境, 采用比较通用的B/S模式进行开发, 通过架设一台服务器专门处理工作量统计的计算工作, 校内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局域网访问工作量管理系统服务器, 校外教师可通过已有的VPN服务来访问工作量统计服务器系统, 任课教师只需填写一些简单信息, 即可交由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数据, 快速高效地计算出该任课教师本学年内的教师工作量。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网络部署方案设想如图1所示。

由于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属于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 系统本身所处理的数据量和网络信息数据传输量不大, 且涉及教师数比较多, 系统开发采用B/S模式的结构;技术上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 系统采用ASP技术进行系统开发。从软件的技术角度看, ASP具有无须编译、易于生成、独立于浏览器、面向对象、与任何Active X Scripting语言兼容、源程序码不会外泄等特点[3]。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开发设计, 此结构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 (Server) , 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 (Browse) 运行软件。B/S (Browser/Server) 架构是互联网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是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由于统一了客户端 (都使用浏览器) , 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都集中到服务器上, 所以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需要更新软件时, 只要更新服务器端程序, 所有的客户端都将显示更新后的内容。这比重新下载软件更新, 并把新软件安装到客户端更加方便实用, 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4]。B/S架构最大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浏览网页内容, 而不用安装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有浏览器就能使用服务器端提供的服务, 客户端无须做软件维护, 也不用手动更新版本。系统体系设想结构如图2所示。

(二) 各级用户模块通过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 教师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教师申报工作量使用, 分为“工作量录入、提交”、“工作量校对、打印”和“用户密码修改”三大模块。

(1) 工作量录入、提交模块:系部管理员可在教师填写工作量统计表之前先将教师课程信息等基本情况导入到系统数据库, 该模块为教师申报工作量提供现成的表模, 表模中包含已录入课程信息的基本情况。教师所要做的工作简化为只需校对已导入信息或填写小部分未导入信息即可。在确定没有错误或疏漏的情况下即可确认并提交教师工作量申报表, 交由系部管理员进行审核。

(2) 工作量校对、打印模块:任课教师在录入工作量申报表并提交后, 由管理系统对照教务处管理员设定好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校正系数自动计算出教师工作量总和, 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浏览及校对计算结果, 该模块还提供生成报表并打印的功能。

(3) 用户密码修改模块:教师可通过该模块对个人用户密码进行修改。

2. 系部管理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系部负责教师工作量核对的系教务员、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或其他相关负责人使用, 分为“工作量核定”、“课程信息导入”、“教师信息维护”、“汇总、打印”和“用户密码修改”五大模块。

(1) 工作量核定模块:负责工作量校对的系部负责人可通过该模块查询系部每位教师的工作量申报表, 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 对教师工作量表进行初始化等操作。

(2) 课程信息导入模块:该模块可将统计时间范围内的教师任教情况等基本信息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 数据来源于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提供的教学计划安排表, 可将EXCEL表直接导入数据库。当教师登录到系统填写教师工作量申报表时, 系统可自行将数据库已有信息填写到表格相应位置中, 从而减少教师填写的内容。

(3) 教师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可以添加新教师用户、删除教师用户信息, 对于有需要的教师账号进行重置密码。

(4) 汇总、打印模块:该模块将系部所有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汇总并生成报表提供打印。

(5) 用户密码修改模块:系部管理员可通过该模块对个人用户密码进行修改。

3. 系统管理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教务处管理人员使用, 用户拥有系统最高使用权限, 包括“系部信息维护”、“工作量计算参数修改”、“工作量审核”、“信息汇总、打印”、“用户密码修改”等模块。

(1) 系部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可对整个数据库中的用户和部门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 在添加用户的同时可以给用户分配使用权限, 同时也具有重置密码的功能。

(2) 工作量计算参数修改模块:因为每年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参数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不能将参数直接放在程序中计算, 必须将各种教学参数放在一个单独的数据表里, 这样就可以对它进行设定。计算时直接从表中查出符合条件的参数即可。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工作量动态计算, 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该模块的功能是对全校工作量的校正参数进行修改和设置。

(3) 工作量审核模块:教务处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对每位教师提交的工作量申报表进行查询和再次审核, 对发现的错误进行修改或者删除等操作。

(4) 信息汇总、打印模块:该模块为教务处管理员提供全校或某个系部教师工作量的查询功能, 并可汇总后生成报表进行打印。

(5) 用户密码修改模块:教务处管理员可通过该模块对个人用户密码进行修改。

三、开发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通过利用韩山师范学院已有的网络硬件设备和电信网络服务, 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引入到学校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审核和管理中来, 利用该设想的系统进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 实现核算统计工作的自动化, 所有工作都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教师工作量统计节省时间, 缩短教师工作量统计工作整个过程的时间跨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设定好的计算参数, 对每位教师提交的申报数据进行自动计算, 实现计算过程的公平、公正, 更主要的是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手工计算带来的误差等问题;为系部及学校管理部门领导教学管理上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实现韩山师范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 协助学校完成管理目标, 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摘要: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统计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 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 传统人工核算教师工作量的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对教师工作量计算和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 旨在推进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的科学化、现代化。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桂清.关于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7, (1) .

[2]刘志刚.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学改革与管理, 2008, (1) .

[3]黄长梅.ASP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J].通信与广播电视, 2000, (4) .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8

关键词: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学生普遍对这一门学科感到厌恶和恐惧,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更谈不上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中职数学教学是一个综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种教育要素在内的有机整体,它对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职数学作为中职教学的一个基础部分,在教学内容改革与教育方式更新上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实际收效甚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对中职数学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在普高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压缩与删减,难的不教,剩下课本中的基本公式、运算和例题,记得住、会套用就可以,就连学生也不重视数学学习,许多学生常常“望数兴叹”,甚至“看到数学就头疼”。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而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翻转课堂[1]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适当的评价系统进行检测可以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回到课堂,教师根据评价系统反馈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设想

我在多年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学对数函数有什么用啊?学直线方程有什么用啊?我在生活中和以后的工作根本用不到。您教的这些东西我根本就不感兴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哪里?除了这一状况外,中职数学教学领域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现状?作为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者,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些现状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觉得很失望?我们找不到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改变问题。而现在的学生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软硬件,部署翻转课堂内容支撑系统。虽然我校校园上2009年就有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但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功能在教学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却不尽如人意,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只有少数的优秀教师在尝试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传统与翻转化混合模式教学。既然已经有翻转课堂教学的雏形,加上现在学生对信息化的敏感,为此,我瞄准“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2]这一研究方向,目的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3]已具有的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构建翻转课堂,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把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平台翻转为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在线测试学习知识、课堂内化知识,进行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模式构建

1.进行网络课程的创建与教学管理

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要具有系统身份的“管理员”、“老师”或“学生”用户,在被管理员授予某些角色、权限后,才能进入系统进行的操作,主要分为“课程管理”、“课程制作”、“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班级管理”和“学习中心”五大部分。所以首先教师要做:创建课程、导入课程内容并不断完善;创建班级、发布课程资源、完善评价反馈系统等这些准备工作。

2.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模式设计

基于我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学生学情分析,我从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翻转为课前自主学习、问题形成、课上内化知识三大模块,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与评价及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出如下翻堂教学模型[4]。

(1)课前自主学习模块——载体

该模块由课程内容(导学案)、课程资源(微课)、自主检测(在线测验管理)组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首先教师对要上传的课程内容和资源进行前期设计、录制、编辑和剪辑等,教师再上传导学案,学生通过下载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导学案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通过学案导学使学生理清学习目标、通过情境导学使学生产生兴趣。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由于教师授课环节改为课堂以外的环境中进行,缺少教师的监督和约束,一些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课下观看视频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效果。所以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以微课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授课视频的长度为3分钟~8分钟,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满足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需求。微课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很高,所以知识点要明确,尽可能地细化各知识点,短小精悍,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教师自主开发的微课更能适合课堂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在学习微课之后,学生自主完成“在线测验管理”中的两三个练习题自主检测所学知识。练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实现向新知识的过渡。

(2)问题形成模块——桥梁

课前自主学习虽然在课外实施,但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空间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往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答疑或交流论坛讨论组进行发布,教师、学生作为参与者共同解决学生发布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论坛讨论式教学充实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弥补教师授课资源的片面和机械性的缺陷,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模块是联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教师课上点拨教学的桥梁,只有构建好问题,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的教学,有效地将“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内化”。此时的重点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以为困难的地方,而是大部分学生预学中觉得困难的地方,由原先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在该阶段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在线观看视频的时长、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数据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教师也可以获取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薄弱知识等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开展个性学习。

(3)课上内化知识模块——主阵地

虽然课前自主学习的活动主体为学生,但课堂无论怎么翻转都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无论学生怎么“自主”都必须有教师的“点拨”,课上应该是知识内化的主阵地。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将整个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展示和统一的讲授,解决学生课外视频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其次是协作式探究学习活动。探究一般有生生合作探究与师生合作探究两种形式,生生合作探究阶段,根据存在问题的类型分组,由各组组长负责主持,简要回顾课前自主预习内容,掌控本小组成员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阶段产生的疑问由本组讨论解决,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交老师,将课堂真正变成学堂。师生合作探究的内容为重难点问题和学生提交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个性化的指导。通过作业练习、小组项目、反思总结,使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形成正确的认识。

再次是学生经过课前课上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进行成果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察觉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为教师的问题模块提供更有益的素材。

反馈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应是基于对小组的合作、任务的完成、成果的展示、检测的结果等进行适时性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在于针对不足提出改进、优秀进行表扬,不断激励不断引导。课后在形成性考核中体现学习过程要求,对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作出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四、实施翻转课堂中感触

在基于学校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的尝试过程中:(1)明显地感觉到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巨大活力,通过平台的师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可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学生观看视频的轨迹及完成作业的程度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显示出来,教师可对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进行督促,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3)在课程自主学习之后进行及时的测评反馈,学生自主检测所学知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课程资源的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课程资源形式单一,不够多样化,不足以吸引大部分学生的眼球。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需要足够多的优秀微课,而目前制作的微课偏向主干知识的讲解、制作的画面一般单调、语调平淡、枯燥乏味,交互性不强。无法让学生保持足够的热情学习,降低学生的自主性,即使学习中存在问题也无法正确表达出来,导致课堂上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达不到知识内化效果。

所以要在充分发挥基于学校数字化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多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希望更多的教师尝试这种教学模式,集思广益。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新型技术教育,2012,(9):18.

[2]林才英,赵杨.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3]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

上一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有感下一篇:1000道100以内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