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通用9篇)
设施栽培 篇1
《设施栽培技术》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设施栽培技术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种植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5学分。
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设施栽培技术》主要介绍了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的栽培原理与技术.包括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三部分,涉及多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这重点讲授设施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要求学习者能灵活应用于设施栽培生产之中。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基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设施学等。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设施栽培技术》,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主编邹志荣教授。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该课程的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 15学时,邹志荣教授主讲。
录像教材15学时,每课内容安排如下:
3.对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网上业务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答疑等。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答疑。根据教学进度、安排6次教学重点提示、习题解析、综合练习和公布答案,四、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六、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生平时以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做自学笔记,每学完一章内容,自己学会归纳总结。独立完成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把学习中的问题记下来,及时提问。
应按照学生居住或工作区域要求学生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安排小组活动3次,达到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讨论的目的。辅导教师应根据学习小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至少参加其中1~2次活动并检查学习小组活动记录。
集中的电视课收视、辅导答疑、作业讲评每学期至少组织3~4次,教学点应备有全套课程录像带或VCD供学生借阅。集中辅导答疑,不赞成搞成系统面授,辅导教师要提前看电视课,了解主讲教师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自学中和形成性考核中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辅导。
实验、实习应根据各地条件,选作部分内容,可以分几次完成。参加实验、实习要完成实验、实习报告,地方的教学实施方案要规定集中收视实验、实习录像课,并至少组织3次课程实验、实习,指定2次实验、实习报告为记分报告,实习报告填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实验、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点要认真组织。对于基层的学生来说,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联系生产实际。
形成性考核虽然分为4次,但应该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部分,不留待最后集中突击完成。这个形成性考核的量是中等分量的,辅导教师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该适当补课。
请各位老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册,并及时把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
七、实习内容
各地根据生产实际选择进行实验、实习,其中2个实验、实习成绩记入形成性考核。教学实验:
1.黄瓜的嫁接育苗实验
(1)浸种、催芽及播种(2)靠接、插接并统计成活率 2.葡萄的扦插育苗实验
(1)接穗的采集及贮藏(2)蘸根、电热育苗
3.无土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
(1)草炭、珍珠岩、菇渣等的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2)草炭、珍珠岩、菇渣等的酸碱度和电导 教学实习
1.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2.设施果树生长季的修剪 3.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调查(1)蔬菜种类的调查(2)生产技术的调查(3)产量的调查
4.设施花卉生产销售状况的调查
(1)花卉生产基地参观调查(2)花卉销售市场的参观调查
八、其他建议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设施园艺作物栽培课程对于园艺专业学习的意义,明确设施蔬菜、花卉、果品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积极投入到实际生产实践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调查的知识,要求学生调查要有科学的态度、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要有针对性可以是针对一个乡、镇、村或若干农户或者生产企业等,调查报告要写清楚。
希望本课程辅导教师尽快了解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各级电大教师的分工及职责,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努力按照要求做好每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要求各位老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求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网上课件辅助教学、上网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等。
要求各位老师上任后立即建立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业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便中央电大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主讲教师的辅导和答疑。
要求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各种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希望各位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单位的实验、实习条件、研究课题等与电大学生共享,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水平,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九、主持教师、主讲教师联系方法 主持教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医部
张爱华电话:010-66490528(0)电子邮件: zhanah@crtvu.edu.cn电话值班:每周1-5,上班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编、主讲教师:邹志荣 地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546
电子邮件:zjzp@public.xa.sn.cn
设施栽培 篇2
1 大棚的选址与构造
保护地大棚应选择坐北朝南 (向阳) 、东西走向、地势较平坦、有水源并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保护地要求沙壤质地的肥沃土壤, 遇黏土可采取压沙、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空隙, 提高土壤通透性;遇沙土可采取压黏土并施大量有机肥的措施,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大棚之间距离4~5 m, 防止彼此遮阴。
大棚构造以无立柱钢架塑料大棚为主, 大棚北面东西两侧设墙, 北墙高度1.8~2.2 m, 拱架上部采用直径20 mm镀锌钢管, 下部采用直径12 mm圆钢, 中间相距约20 cm, 用直径6~8 mm钢筋以人字形焊接, 其南北端与预埋件焊接固定, 中间设有立柱。大棚南北跨度8~10 m, 东西长度因地势而定, 为方便管理, 一般以40~50 m为宜。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葡萄栽植技术
供试葡萄为巨峰和京亚2个品种。采用单壁篱架, 立柱上距地面0.6~0.7 m处拉第1道铁丝, 往上每间隔0.4 m再拉1道铁丝。选用优良的2年生苗木定植建园。2001年春, 定植园面积为0.13 hm2, 东西行向栽植, 行距×株距为1.35 m×0.6 m, 定植葡萄株数共1 680株。于2001年12月2日第1次扣膜, 2002年6月末除膜;第2次于2002年12月10日扣膜, 2003年6月中旬除膜;第3次于2003年12月8日扣膜, 2004年6月中旬除膜。
2.2 修剪
大棚巨峰、京亚葡萄的栽培修剪技术与露地栽培修剪技术基本相同。修剪量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
2.2.1 夏剪
修剪规则一般是在水平主蔓上每间隔25 cm左右留一个结果枝组, 每个结果枝组选留2个结果母枝, 并选留3个新梢。其中结果新梢与营养新梢的比例为4∶1。重点在6月中旬除膜后, 立即在已采收果实的枝条上培养作为第2年结果母枝的新梢。其培养方法有:第一, 利用夏芽副梢培养结果母枝的方法, 将部分较低且已采收果实的枝条拉成水平, 其顶端的1~2个夏芽副梢进行直立引缚 (该副梢至少要有4~6片叶) , 该夏芽副梢留8~10片叶, 其上仅顶端的夏芽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 不留下面的夏芽副梢, 以抑制留作结果母枝的夏芽副梢延长生长, 充实下部的冬芽发育;第二, 促使冬芽培养结果母枝的方法, 将部位较高且已采收果实的枝留2~3芽重短截, 促使冬芽形成新梢。该新梢留8~10叶摘心, 其上仅顶端的夏芽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 不留下面的夏芽副梢。因夏芽副梢结果母枝于6月中旬除膜后已有4~6片叶, 其花芽分化时间较早, 第2年结果枝上每个花序可坐果90余粒。冬芽新梢结果母枝是6月中旬除膜后短截促发的, 其花芽分化时间较迟, 第2年结果枝上每个花序也能坐果40余粒。故培养夏芽副梢、冬芽新梢结果母枝是扣棚争取连年丰产的必要技术措施。
2.2.2 冬剪
落叶后2~3周, 根据架面空间大小, 通过先骨干枝, 后结果枝组, 先疏枝, 后回缩和短截的原则进行冬剪。在结果母枝的修剪中, 要视枝条的粗细进行短截, 夏芽副梢结果母枝, 径粗0.7 cm以上者, 留4~5个芽短截, 较细者剪留2~3个芽。冬芽结果母枝, 一般留5~7个短截。
3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大棚葡萄的温度调控是影响栽培成败的一项关键技术。第一, 从扣棚到萌芽前尽量提高棚内温度。为防止夜温下降过多, 可在下午提早覆盖棚上草帘或适当加温, 一般温度调控到不超过25℃, 以防止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第二, 发芽后至花期, 此期棚内的白天温度调控在25℃~28℃为宜, 夜晚温度保持在15℃以上, 以利授粉受精和提高坐果率。第三, 花后至采收结束期, 白天温度调控在28℃~30℃之间, 夜晚温度维持在15℃~17℃, 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 以利浆果膨大、着色, 提高含糖量。大棚葡萄的湿度调控对葡萄的催芽坐果、果粒质量有很大影响 (结合灌溉调控) 。棚内的相对湿度, 开花前控制在70%~80%;开花至坐果期的相对湿度以60%为宜;坐果后至采收期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3%~70%, 不要高于70%, 以免病害发生和蔓延。
4 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每年10月份, 结合撤防寒土, 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4 000 kg, 50%硫酸钾50 kg, 磷酸二铵50 kg。萌芽期追复合肥50 kg;花后每株追施尿素50 g;果实膨大期每株施复合肥100 g;果实着色期, 每株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100 g。8月下旬喷施300倍尿素和300倍磷酸二氢钾各1次。对大棚葡萄灌水, 一般在扣棚后、萌芽期、落花后、浆果变软前各小水漫灌1次, 除膜后的灌水与覆地栽培相同。
大棚内的葡萄病虫害较轻, 主要防治灰霉病、白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发芽前喷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 花前约间隔15 d喷2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花后约间隔15 d喷石灰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和64%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各喷1次, 撤除棚膜后的病虫防治与露地栽培相同。
5 大棚巨峰、京亚葡萄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莲雾的设施栽培技术 篇3
莲雾树姿优美,花期长,花形美丽,花有香味;挂果期长,果实平放象莲台,吊挂象铃铛,色泽艳丽,果形美。果肉呈海绵状,有芳香气味,肉质清香可口。成熟果实含糖6.6%、蛋白质0.5%、脂肪0.24%、粗纤维0.2%、灰分0.3%。果实可鲜食可加工,莲雾是消暑佳果,台湾民间有“吃莲雾清肺炎”之说。2004年春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由台湾、广东等地购进莲雾苗木,在连栋温室大棚里试栽,年年丰产,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种植时间
莲雾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定植为宜,正在抽梢的不宜移植。初期密度可掌握在株行距2.0~2.5m×2.5~3.0m,每667m2(亩)定植100~110株;3a(年)后逐步间伐行至株距4~5m×2.5~3.0m,最终每667m2(亩)保留50株左右。
2环境调控
莲雾生长结果阶段,一般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8℃~22℃为宜。冬季棚内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花芽分化和开花期棚内温度不宜过高,以26℃~28℃为好。莲雾喜湿润气候,北方温室栽培在夏秋高温干燥季节应喷淋增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5%~80%之间,避免因空气过干或过湿而影响开花结果。
3水肥管理
莲雾的根系分布比较浅,喜湿润,怕干旱,生长结果阶段应保持一定的土壤含水量,要勤浇水。果实成熟时要适当控制浇水。冬春季节气温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大,植株蒸发量小,要控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莲雾生长速度快,年生长量大,因此需肥量较大,栽培前每株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猪、牛粪肥)20~30kg、过磷酸钙0.5~1.0kg。定植穴要根据莲雾果苗的大小来挖,至少挖深60cm、直径80cm,把2/3的肥料填埋铺底,1/3的肥料与表土充分拌匀作为定植时的覆土材料。新栽树因根系尚不发达,吸收能力弱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定植成活后2个月开始追肥,每株施复合肥0.1~0.2kg、腐熟人畜粪5~10kg,2~3个月施1次。结果期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每次每株施磷肥0.15~0.20kg、钾肥0.2~0.3kg、腐熟的畜禽粪便10~15kg,具体应根据树体大小而定。另外,还可以在生长季节每隔15~20d(天)进行1次根外追肥,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0.15%的尿素,开花结果期加0.1%的硼肥,以提高坐果率。
4莲雾树的整形修剪
莲雾为常绿乔木果树,植株高大。设施栽培要塑造矮化树形,主要通过修剪整形来培养矮化圆伞形树冠,把高度控制在温室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幼树定植成活后离地面40~60cm处剪断主干,在主干上选留3~4个分布均匀、粗壮、角度较大的枝条做骨干枝,对直立枝要采取斜拉固定,并剪除过于旺长的枝条,通过多级侧枝的培养形成枝叶分布均匀的矮化圆伞形树冠。
春季修剪时间在2~3月份,对于过高的枝条,顶端优势过强和一些徒长枝进行适当的回缩和疏除。夏季修剪时间为7~9月份的开花结果期,开花后要控制徒长枝,有空间的可以扭平,无空间的疏除。对结过果的小枝、枯枝、内膛弱枝、密生枝也应剪除。冬季修剪在11月份进行,要控制所有新梢生长,随时抹芽或剪除新梢,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体的抗低温弱光能力,以利安全越冬。
5花期管理
莲雾开花多,坐果率也高,要进行疏花穗和疏花。花穗的保留位置应该分布均匀,每个花穗上可留10朵花左右,坐果后疏去发育不正常的果,每花穗保留4~6个发育正常的果实。开花结果期要适当控制抽梢,随时抹芽和摘心,避免枝梢生长与开花结果争夺养分。果实发育成熟期土壤不能积水,也不能过于干燥,以免引起落果。
6采收
莲雾果主要供鲜食,必须待果实充分成熟、果皮显现出该品种固有色泽、果脐展开时采收。莲雾果皮极薄,容易受损伤,采收时应戴手套,采收容器应光滑或衬垫柔软材料隔离。包装销售宜采用小型透明包装盒,每盒装12~24个果实,每4~6盒装一大箱外送和销售。
7病虫害防治
莲雾在产地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果腐病、藻斑病、疫病等。一般用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北方设施栽培在引进果苗时要严格把关,避免病菌带人。定植前可用药剂浸泡消毒。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篇4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果类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而通过设施栽培面积最广、反季市场销量最大的果类植物当属草莓。草莓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以其兼具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反季节销售水果的经济效益扩大化,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本文将从草莓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其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栽培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技术要点;栽培管理 前言背景
1.1 草莓简介
草莓是蔷薇科植物,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浆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露地栽培的草莓在每年夏季5-6月间果实成熟。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换掉植株。而且,草莓的果实不易保存,沾水易烂,无法像苹果、橙子等水果那样长期保存,只能鲜食。为保证每个季节都有草莓供应市场,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其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重要起来。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0000公顷,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1]。重点草莓产区有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该省草莓设施栽培面积占该省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60%以上,已达18000多公顷,同时,华北地区河北省满城县的设施草莓,也已发展成为四季生产的全国知名的草莓基地县[2]。另外还有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地区。1.2 草莓选种及设施选择
草莓是一种耐荫喜凉的植物,设施下的光照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棚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香味的形成,果实生长期长,果实大,品质好。根据我国草莓生产的现状,在目前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采用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入美国的草莓节、宝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天香、书香、燕香、冬香及红袖添香,湖北农科院的晶瑶等进行试种,采用半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种天香、燕香和书香等[3]。依据草莓的生长习性来选择合适的栽培设施,按其类型分,有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栽培;按基质分,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又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基质栽培又可分为柱式栽培,袋式栽培,架式栽培和槽式栽培等。在我国北方主要以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为主,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以塑料大棚双膜栽培为主,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南方地区以小拱棚为主。
日光温室具备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分化时间等条件,有利于顶生花序的分化和发育,也为腋芽创造良好的分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产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且结果期可长达6个月之久,并有两次高峰期,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0%左右,而第二次的高峰期产量还要高于第一次[4]。根据赵秋茂[5]等人的研究结果,塑料大棚双膜栽培可以提高温度3-5℃,即使室外在-4℃时,棚内仍在0℃以上。棚内草莓果实开始采收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整个采收期一共约140-200天。而小拱棚栽培草莓,植株生长健壮,能提前19~22天成熟,采收期较露地栽培延长13天,总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17%。可见,这三种设施栽培技术都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延长果实期,为不同季节的市场供应提供了保障。草莓的设施栽培应用进展
2.1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 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 面积将近20000 公顷,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果树设施栽培同露地相比其经济效益十分突出,设施栽培草莓效果更甚,经济效益可比露地高7.5~16.7倍。2011 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发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对我国的草莓种植面积和品种构成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有草莓种植,2010-2011年我国草莓总面积113988.7 公顷,其中90%以上为设施栽培,面积较大的省份有辽宁(15712.7公顷)、山东(14202.2公顷)、河北(12235.7公顷)、湖北(10500.0公顷)、安徽(10000.0公顷)和江苏(9863.5公顷), 排在前10位的主栽品种是丰香、甜查理、红颜、全明星、达赛莱克特、卡姆罗莎、章姬、哈尼、明宝和玛丽亚,除哈尼品种主要在露地栽培用于速冻加工外,其他品种主要用于设施栽培[6]。
2.1 国外发展概况
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业已盛行。随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园艺资材的改进和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设施果树的栽培面积逐步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高潮。目前,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发展较多。其中,日本是世界上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目前世界各国进行设施栽培的果树达 35 种, 其中落叶果树12种,草莓面积最大。目前国外草莓设施栽培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品种适应性与选育、设施功能与环境控制、生态模拟与驯化栽培、果品周年供应与绿色生产、生理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在环境调节与控制方面, 已达计算机智能整体控制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先进水平。设施栽培草莓的关键技术和管理
3.1技术环节(1)选种:采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要选用休眠期短,果实大,高产,味浓且抗病的品种,可供我国草莓种植者选用的品种有红颜,甜查理,书香,燕香,天香,冬香,红袖添香,晶瑶和卡姆罗莎等,采用半促成的草莓品种有达赛莱克特,甜查理,天香,燕香和书香等。
(2)育苗: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结果性好、果型大、有4~6片叶、无病虫害的脱毒1年生匍匐茎苗作育苗母株。由脱毒母株繁殖的匍匐茎苗作为生产用苗。栽植时间宜在秋季气温适宜时(一般在10月),也可在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 10℃时定植。还要建立专门的育苗圃,选择前茬未种过草莓、土壤疏松肥沃的园地,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深翻,耕匀耙细。定植前用锄草剂统锄80 ml兑水40~50 kg喷雾,后做成宽1.5~2.0 m 的平畦,雨水多的地区做高畦。栽植方式 每畦中间定植 1 行母株,株距 50 cm。每亩地栽600~800株,栽前根系应保湿,栽植深度为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3)假植育苗:假植育苗有利于培育健壮、整齐的秧苗和提早花芽分化,有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两种方式。建议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采用假植育苗。苗床宽1.2 m,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塑料营养钵直径10 cm或12 cm,育苗土为无病菌和虫卵少的田园表土,加入腐熟农家肥20 kg·m-3。视苗情和天气在7月中、下旬开始假植,南方半促成栽培和露地栽培可推迟到 8 月中旬。选取2~3片展叶的匍匐茎子苗,在阴天或晴天下午光照较弱时栽入苗床或营养钵,株行距15 cm×15 cm。
(4)定植:宜在9月上中旬定植。壮苗标准是单株鲜重30g左右,株高15-18cm,根系发达,须根长度10-15 cm,白根多,单株复叶5片以上,叶色浓绿,无病斑,健壮,根颈粗0.5-0.8 cm。起苗前要清除老叶、枯叶、病叶,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起苗前1天苗床浇水,最好带土移栽。每亩地栽苗6000~8000株;下午4点后或阴天移栽,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每畦栽两行。栽植时根系应完全伸展,并将新茎弓背朝向畦沟一侧,随栽随浇透水。
3.2管理
(1)水肥管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应多次灌水,尤其要把握 3 个灌水关键期:始花前期、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底肥施足,追肥应量少次多,结合灌水。10月中旬每亩地追尿素 10 kg,第一批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每15~20天施1次,直至收获。
(2)植株管理:一是疏花疏果。在开花前,适量疏除花序中高级次的花蕾,每个花序保留7~10朵花,幼果着色时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促果实个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二是摘叶。一般在10 月中旬、11月中旬及3月中旬各清叶1次,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以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发生;三是除匍匐茎。在果实发育期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时摘除。
(3)设施管理:通过调节大棚的开闭来调节大棚内温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左右;果实生长期最低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严寒期光照不足时,对植株易矮化、花序梗短的品种,应补充光照延长日照时数,或喷施赤霉素来抑制植株矮化和延长花序梗。补充光照从12月初开始,至2月上旬结束,每天下午5~7时开灯。
(4)其他辅助管理:如湿度调控、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总结
草莓是我国设施果树中的主要果树,与其他果树相比,草莓设施栽培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采摘期长、品质好、栽培类型多等特点,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重要节日果品之一。设施栽培技术可以利用人工创造其果树发育的特殊区域的环境条件等优势,达到人为控制的栽培目的,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草莓设施栽培更是首屈一指,了解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设施栽培草莓的主要品种、设施类型及栽培模式,有利于这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使草莓在不受自然季节影响的最佳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育, 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高效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于果树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 篇5
张琳2011305110047果树班
摘要:本文介绍了果树设施栽培的基本特点,主要从设施内的气温、湿度、光照、CO2等方面来具体说明了果树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 气温调控 湿度调控 光照调控 CO2调控
果树设施栽培是区别于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设施,改变果树生产的外部环境,从而改变果树生产的物候期,使果品提前或推迟成熟,以调节果品的上市供应时间和售价,提高生产效益。
由于设施栽培可以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植物可以长年生长,完全可以改变自然生长发育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为改变果树的收获期提供了可能性,而这就要求人为地控制和促进花芽分化,打破果树休眠和科学的控制环境条件。下面主要从塑料大棚的气温、湿度、光照、CO2等方面来具体说明果树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气温调控
1.1 设施内温度变化的特点
大棚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是:昼夜温差大;晴天温差大于阴天,且棚温回升快;阴天棚温增温效果不明显。
大棚具有显著的增温、保温效果。华北地区2月上旬至3月中旬棚内开始迅速升温,3月中旬棚内温度可达15~38℃,比棚外高3~15℃,棚内10厘米地温可达到13~23℃,比露地高3~8℃。在苏南地区,3月中旬阴天条件下,棚内气温比棚外高6~8℃,最低温度比棚外高2~5℃,土壤温度比露地高5~6℃。一般大棚内地温和气温稳定在15℃以上的时间可比露地提早30~40天,比地膜覆盖早20~30天。大棚内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尤以昼夜温差变化剧烈。棚内气温在日出前最低,约比露地高3~6℃,日出后迅速升温,不通风时每小时可升温3~8℃,中午12~13时达到最高,晴天可达40℃以上,14时以后气温开始下降,每小时降幅5℃左右。地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但幅度小于气温,且夜间地温高于气温。
1.2 设施内温度调控的关键时期
一般认为,设施温度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从现蕾至盛花期。要求温度调控昼夜20 ℃或昼20 ℃夜温稍低。温度过高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高温促进开花,但花蕾没有充分发育,不完全花比例较大,花粉发芽率下降,坐果率低,且易产生畸形果。近来一些国家利用开顶温室进行通风降温,效果甚佳。花期最低温度晚
间应不低于5 ℃,在晴天有风的夜晚,不加温温室易发生气温倒置(内部温度低于外部),因此花期夜间采取加温或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二是果实生育后期,昼夜最适温度25 ℃左右,最高不超过30 ℃。温度太高,会造成果皮粗糙、颜色浅、糖酸度下降。现阶段温度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温, 土温对树体的影响研究较少。
1.3 设施内温度调控措施
根据大棚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可采取以下的温度调节措施:
1.3.1 增温措施主要有:
(1)、多层覆盖:如在大棚内套小棚,小棚内加盖地膜。
(2)、棚前挖防寒沟:在大棚前沿外侧挖深50厘米、宽40厘米,与大棚等长的平底沟,沟底铺一层旧薄膜,填入秸草,上面再覆盖薄膜防止漏水。这种沟不仅能阻止棚内土壤热量外传,而且能防止大棚前沿作物根系遭受低温伤害
(3)、棚后建风障:在大棚北侧,沿棚向用芦苇、高粱秆等搭成与地面夹解70度的风障,风障上加盖一层旧薄膜。这种风障不仅能够挡风,而且还具有反光作用。
(4)、棚上覆盖草苫、草帘:日落前,在大棚上覆盖草苫、草帘等,其内侧选用保温性好的蒲草或稻草,外侧加芦花等,覆盖物厚4厘米、宽2米。这种覆盖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5)、棚内喷涂防水滴剂:普通薄膜喷涂SN防水滴剂后,不易形成小水滴,透光率可提高35%,增温效果明显。
1.3.2 降温措施主要有:
(1)、减少阳光照透过率。遮光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一般遮光20%~40%,能降温2~4℃。遮光常在夏季光强且温度高的季节或在移苗后促进缓苗时应用。主要采用塑料薄膜抹泥浆法,以及覆盖苇帘、竹帘、遮阳网、普通纱网、不织布等。
(2)、增大潜热消耗,减少地热贮存。地面灌井水或喷水,增大土壤蒸发耗热,且与通风结合,以避免棚室内空气湿度过大。还可用井水喷淋棚室屋面,达到降温效果。
(3)、加强通风、换气。采用自然通风,即在棚膜落地处内侧设80~100厘米高的地裙,然后在其上部扒缝放风。此外,棚室顶部还需扒缝放风或烟囱式放风。通风能促进棚室内外热交换,利于降温。
(4)、汽化冷却。在炎热夏季,运用喷雾降温法,即在进风口安装喷雾器,然后用循环水喷洒进入室内的热空气。由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而使空气温度下降。采用此法,可使32℃空气冷却降至27℃。但需防止喷雾水滴流入棚室内。土壤及空气湿度的调控
2.1 设施内空气湿度状况
设施内维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对作物是有利的,由于设施内比较密闭,空气湿度的变化较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昼夜:白天湿度低,夜间湿度高。温度低,湿度大;高温度,湿度小。
(2)灌溉:灌水后湿度大,因此早晨浇要结合通风,湿度是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侵染性孢子吸水,膨大,发芽的必需条件。
(3)外界条件:阴雨天,湿度大;晴天、风天湿度小。
(4)覆盖材料:农膜覆盖的比玻璃覆盖的设施空气相对湿度大。
2.2 设施内空气湿度的调控
空气相对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需要60—70%的湿度,85—100%会抑制呼吸消耗。因此上午10时以后通风降湿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控制通风、保湿、降温抑制呼吸消耗。
(1)增加湿度的方法:喷雾、湿帘、灌溉、控制通风等。
(2)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通风换气、加温排湿、地膜覆盖、控制灌水及除湿设备等
2.3 设施内土壤湿度的状况
设施内土壤湿度主要设施类型及灌溉的影响
(1)塑料棚:由于水分在薄膜上集聚后下滑,结合雨水的渗入,四周土壤湿度大,中部湿度小,灌水应注意中部多浇,四周少浇。
(2)温床:北侧水分蒸发量大,土壤湿度小,南侧土壤湿度大。
(3)温室:是唯一不受外界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设施类型,土壤湿度的变化主要由灌溉来调节。
2.4 设施内土壤湿度的调节
设施栽培中合理灌溉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主要措施之一,灌溉时期及灌水量要根据作物种类、品种、栽培季节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水份的不同要求等来决定,目前设施内的灌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4.1 膜下沟灌法:常规的沟灌水顺着垄沟或池子进行大水漫灌,设备简单、浇水量大,但浪费水资源严重;浇水后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同时棚室内空气湿度大,病害严重,另外早春大水沟灌,使地温下降快,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采用沟灌就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应大通风,防止空气湿度过高,浇水后应及时松土,有利地温的提高。
2.4.2 喷灌法:园林花卉和中草药栽培适宜喷灌,高温季节适宜喷灌,喷灌能降低棚室温提高空气湿度。
2.4.3 膜下滴灌法:由于各种粗细不等的塑料管组成,包括干管、支管、毛细管、滴头等,由毛细管把水送到每一棵的根处,水一滴滴浇到根的附近,是节约用水的一种灌溉方法,这种浇水方法其优点是灌水均匀,土壤表面不板结,能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滴灌不但省工、省水,根多发达,蔬菜增产幅度大。
另一种滴灌是膜下软管滴灌:①节约用水,节省浇水52%,②能保持良好土壤环境,土壤疏松③利于提高地温,10cm土温平均比沟灌提高1.5—2℃④提高肥效⑤省工、省力,沟灌必须人工看护,改灌溉水口,而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即可,不用人工看护⑥空气湿度小,减轻病害发生 3 光照调控
3.1 设施内的光照特点
设施内光照状况取决于室外自然光照状况和覆盖物的透光能力。由于覆盖物(主要是塑料薄膜)对光的反射与吸收,支柱、拱架、墙体等设施结构及附属物件的遮光,塑料薄膜内面的凝结水滴或尘埃污染等影响,设施内的光照状况明显低于自然条件,其光照强度平均为室外自然光照强度的60%~70%。另外,设施内光照强度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变化幅度大,以近薄膜为光源点、越向下靠近地面,光照强度越弱,大约每下降1.0米,光照强度减少10%~20%。除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外,设施内的光照质量即光谱成分亦发生了改变。不论是玻璃设施还是塑料薄膜设施,均阻隔了部分紫外线的透入,但塑料薄膜比玻璃能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3.2 设施内光照调控措施
冬天或早春进行以提早成熟为主的设施栽培,由于保温需要加盖保温层(草帘或草苫),白天保温层的起盖和揭除,使行设施内的光照时间明显变短,一般12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6~8小时,2~4月份为8~10小时。针对果树设施内光照强度弱、光谱质量差、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在光照因子的调控上,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光照状况。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3.2.1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目前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果树设施塑料薄膜,即覆盖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也称棚膜,按合成的树脂原料可分为聚乙烯棚膜、聚氯乙烯棚膜、乙烯-醋酸乙烯棚膜。其中聚乙烯膜应用最广,其次是聚氯
乙烯棚膜。生产中按性能特点又分为普通棚膜、长寿棚膜、无滴棚膜、漫反射棚膜、复合多功能棚膜等。
3.2.2 合理安排棚室设施结构:充分考虑不同树种、品种生长发育习性的差异,在保证环境条件便于调控、紧固耐用、抗性较强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棚体高度,以增加果树下部光照;尽量减少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的遮光挡阴。
3.2.3 铺设反光地膜:铺设反光地膜于设施内地面或竖挂于棚内墙体一侧,可充分利用反射光线,大大增强或改善设施内光照状况。
3.2.4 人工补光技术:果树设施栽培遇连阴雨天,树的超早期保护栽培,需进行人工补光,以弥补设施光照的不足,并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和代谢。人工补光栽培所用的光源有荧光灯(40~100瓦)、水银灯(350瓦)、卤化金属灯(400瓦)、钠蒸气灯(350瓦)。由于这些人工光源的光波不一样,在分布处理上有所差异,同时对果树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亦有所不同。
4、CO2浓度调节
4.1 设施内CO2浓度变化特征
在下午6时闭棚后,棚内CO2浓度逐渐增加,到22:00后达670ml/m3,至日出后达700ml/m3,达到最高峰。日出后尚未通风,CO2浓度急剧下降,以后CO2浓度很快降到300ml/m3以下,至9:00通风前达到最低值,仅100ml/m3左右。9:00后通风,CO2浓度回升,但仍在300ml/m3以下,比室内空气中的浓度低。所以大棚内CO2含量在白天是亏缺的。
4.2 设施内CO2浓度调控措施
一般情况下,设施内二氧化碳由于果树不断光合作用的消耗又得不到外界的流通补充而表现为气源缺乏,浓度降低。较低的二氧化碳浓度抑制了光合碳素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了经济产量、降低了果树的抗逆性。因此,设施内二氧化碳的调节仅是一种补充的过程。二氧化碳的调节方法有如下几种:
4.2.1 增施有机肥。是生产中补充CO2最为现实的方法。试验证明,有机肥施入土壤中经过腐烂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4.2.2 通风换气。在外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通风换气,达到设施内CO2的自然补充。
4.2.3燃烧法补充CO2。通过燃烧白煤油、液化石油等,释放CO2。
4.2.4 二氧化碳气肥。固体CO2气肥为褐色,直径1.0毫米,扁形或扁圆形固体颗粒,每粒0.6克,含CO2为0.08—0.096克;折合每亩施入40公斤,棚室CO2浓度
可达1000mg/L,施入后6天始释放出CO2,有效期90天,高效期30—40天;释放完CO2的肥料残渣含有效磷20.7%,速效氮肥11.0%,是很好的复合肥。一般于果树开花前10天左右施入,挖2厘米左右深的条沟,施入后盖浅土(1—2厘米).固体CO2气肥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土壤疏松、湿润(覆土后不要踏实)。②施肥后放风可照常进行,但以棚体中上部开风口为宜。③勿将CO2气肥撒至花、果、叶等幼嫩器官,以免烧伤。④低温、干燥处保存,勿放置过久。
4.2.5 化学法(二氧化碳发生器)。在防硫酸腐蚀的容器中用硫酸和碳酸盐反应释放出CO2。使用时顺棚体方向每隔6-7米左右放置一CO2发生器(如塑料桶等)。将发生器吊在棚架上,容器口略高于果树,装入适当比例的硫酸和碳酸盐,让其混合反应。
参考文献:
[ 1 ]林羽,胡方南 果树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 J ].温州农业科技, 2007(3): 41——42
[ 2 ]宋春明,孙秀辉,甘兴辉 初谈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 J ].科技资讯, 2009(9): 236
[ 3 ]时洁.关于设施果树栽培的研究[ J ].现代农业科学,2008.9(2): 41-42.[ 4 ]王晨,王涛,房经贵,蔡斌华.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4): 197-199
[ 5 ]葛世康等.设施栽培果树的关键措施[ J ].北京农业, 2006(7): 29.[ 6 ]葛世康.设施栽培果树的扣栅升温与温湿度调控.[ J ].果农之
友,2010(3):11.[ 7 ]木塔里甫,吴玉霞,何天明,等.新疆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45(2): 26125.[ 9 ]仇宏昌,杨雪萍.设施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J ].果农之友, 2003(3): 3.[ 10 ]赵书华.加强管理,保证设施果树栽培健康发展[ J ].果农之友, 2004
设施栽培 篇6
浙江平原地区南瓜秋季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从日本等地引入的一批栗南瓜品种(俗称西洋南瓜,属于印度南瓜种),因其形状扁、粉质高、营养丰富而深受群众欢迎,在我市迅速得到了推广普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采摘嫩南瓜为主的秋季南瓜设施栽培已成为本市南瓜生产的重要栽培形式,每年的9月底开始,光亮嫩绿的南瓜便从我市源源不断地流向周边地区及全省各地.
作 者:许小江 沈吾山 黄伟忠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浙江,绍兴,31 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 英文刊名:ZHONGGUO YUANYI WENZHAI 年,卷(期):2009 25(11) 分类号:S6 关键词:油桃设施栽培技术 篇7
1.1 栽植时期
一般在土壤解冻后3月上旬~4月中旬, 桃苗发芽前尽早定植。
1.2 品种与苗木选择
一般选果实生育期短, 成熟早, 自花授粉能力强和坐果能力强, 易于丰产的优良品种。品种可有早红珠、早凤王、丹墨、早丰甜、超五月火, 甜油桃1号、早美光、美味、曙光、瑞光系列、华光、艳光、红珊瑚等。
1.3 株行距的确定
建园时可选株行距1m×1.5m (667m2栽444株) , 这种株行距保持3年后或视园内郁蔽情况, 1m株间距伐掉或移出1株, 株行距为1m×2m或1.5m×2m。
1.4 授粉树的配置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可采取1:2或1:4的比例成行栽植, 将来隔行间伐后仍是1:2或1:4。授粉时人工授粉, 并严格疏花疏果。
2 幼树整形修剪
2.1 树形
2.1.1"Y"字形。
定干高度40cm, 留2个主枝, 主枝间角度120°, 每个主枝着生2~3个侧枝, 树高约1.5~2m。选2个生长最旺的枝条拉向行间, 立支柱以免被风吹断。
2.1.2 纺锤形。
定干高度30~40cm, 树高约1.5~2.2m, 冠径1.15~2.5m, 中心干上自然错落着生6~10个主枝, 主枝间距15cm, 同方向主枝间距30~40cm, 主枝直接着生枝组, 主枝单轴延伸。中心干粗与主枝粗的比例为3:1, 中心干与主枝夹角75~80°。
2.1.3 自然开心形。
定干高度30~40cm, 在主干上选留3个长势均衡、方向好, 与主干夹角70~80°的枝条做主枝, 主枝错落着生, 主枝间距为10~15cm, 主枝间夹角为120°。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
2.2 冬剪
幼树主、侧枝的延长枝一般留30~40cm短截, 在主枝上每隔10~15cm配置1个结果枝。结果树采取短截、疏剪、回缩等方法, 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及过弱的下垂枝, 对徒长枝可疏除或拉枝处理。树势中庸的树, 长果枝留20~30cm短截, 一般可留8~10组花芽, 中果枝留6~8组花芽, 短果枝留4~6组花芽。
2.3 夏剪
整个生长季结合抹芽、摘心、扭梢、拉枝、剪梢等措施, 使营养尽可能多地转向生殖部分, 促其生长, 提高花芽率与果实品质。
3 扣棚及管理
根据品种需冷量 (早熟种保持7℃以下低温600~800小时, 中熟种800~1200小时) 和预计开花时间 (棚内升温到开花约30天) , 结合本地气候, 一般12月中旬扣棚, 扣棚具体时间因品种而异。升温前浇透水, 地面全部覆盖地膜。扣棚后5~7天, 全天通风, 使树体逐步适应棚内环境, 以后1周, 仅在白天温度升高时通风, 棚内白天保持18℃, 夜间不低于5℃。从第3周开始, 棚温控制在10~22℃, 相对湿度60%~80%, 直至开花。花期温度10~22℃, 相对湿度60%, 花后4周棚温控制在8~24℃, 花后5~9周12~28℃, 相对湿度70~80%, 采前15~30℃。随外界温度增高, 注意通风透气。
4 采收期管理
设施油桃采收期较长, 一般持续20~30天, 当夜温不低于10℃时, 可以不放草帘, 但不要撤掉, 防止突然降温;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 可将草帘撤掉, 晒干保存。暂不撤塑料薄膜, 以防采收期降雨, 增大放风口, 采收完毕后撤掉。为保证果实着色, 可将结果枝附近的新梢剪掉, 将果实遮光的叶片摘掉, 采完果的空枝及时回缩, 改善下部光照, 促进未采收果着色, 同时将树冠下部下垂果实及时吊起, 引向有光的地方。棚内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并采取措施补充光照, 如反光膜、补充照明等。采收期不灌水, 第一茬果采后, 可喷1~2次果面肥, 如0.5%磷酸二氢钾, 促进后期果实成熟和着色。
5 采后管理
采果后及时配合夏剪及其它促花措施, 结合9月上旬施基肥, 以腐熟的鸟粪、猪粪、豆饼等有机肥为主, 每667m2施6~8m3有机肥, 掺入25~40kg复合肥。
6 病虫害防治
棚内病虫害主要是蚜虫较严重, 配合预防其它病虫害。扣棚后喷100倍液福美砷杀死越冬病虫;3月中旬谢花后, 4月底各喷1000倍液甲胺磷1次, 防治蚜虫;3月底喷1000倍液万霜灵防治灰霉病;4月中旬喷500倍液代森锌, 防桃穿孔病;5月中旬喷2000倍液氧化乐果防红蜘蛛。
摘要:通过对油桃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一系列的论述, 总结了设施油桃在当地特定条件限定下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为大面积推广设施油桃及其它果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西洋杜鹃设施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西洋杜鹃;设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45-02
1 杜鹃概述
杜鹃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木本植物。杜鹃花属全世界有900多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以亚洲为最多,约850种。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种,占全部种数的59%。我国杜鹃花的分布以长江以南为多,其中又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约产403余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76.5%,因而成为世界杜鹃花的发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
杜鹃一般是指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而广义的则是指整个杜鹃花属植物。植物学上的拉丁属名系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2年建立的,當时仅指欧洲所产的杜鹃花(原产欧洲的杜鹃花仅9种)。欧洲的植物工作者较早地致力于杜鹃花种类的收集与研究,并从北美和亚州引进了一些杜鹃花种类。1820年,比利时花卉专家家利用引进的杜鹃花进行杂交育种,育成了冬季开花的重瓣园艺品种,当时称为比利时杜鹃,后传至东方,学者称为西洋杜鹃,简称西鹃。
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树冠紧凑,叶厚色浓,花色多样,深受人们喜爱[1],其主要特征是须根发达细小,体型矮壮,树冠紧密,怕晒怕冻,怕旱怕涝,喜半阴、凉爽、湿润的环境[2]。西洋杜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价值,是美化城乡环境的一个优秀花木品种。
2 设施栽培
2.1 繁殖 西洋杜鹃用扦插繁殖,春季4~5月,秋季9~11月最适宜扦插。用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采条前2d,母株要充分灌水,然后在晴天的早上或阴天采条,并用各种方法保持插条不致凋萎。插穗长度一般要达到3~4cm,枝条要中等粗细。如果插条上有花芽,会影响生根,插前必须将花芽去掉。摘去太多的叶片,1个插条上留3~4片叶为宜。西洋杜鹃扦插基质用1份椰糠和1份泥炭混合而成,基质的酸碱度要求在pH5~6.5之间。基质配好用杀毒矾消毒后装入准备扦插的营养袋中。插条直接插到直径6.5cm营养袋内的基质中,置于塑料大棚内,并加盖小拱棚,春季扦插60d后打开小拱棚,插后90d换盆。
2.2 栽培管理
2.2.1 上盆 西洋杜鹃栽培基质以泥炭:椰糠:珍珠岩5:5:1比例配制。小苗先移植到直径12cm的小盆,为了使将来的株形矮而圆,此时应剪去顶上的新梢,促其发生侧枝。
2.2.2 温度 西洋杜鹃的生长适温为12~25℃,4~9月以18~25℃为宜,10月至翌年3月以12~18℃为宜,温度在0~4℃时,西洋杜鹃处于休眠状态。夏季在大棚顶部盖薄膜防雨,卷起大棚两侧的薄膜以利通风降温,冬季整个大棚覆盖双层薄膜保温,保证西洋杜鹃正常生长发育。
2.2.3 光照 西洋杜鹃是长日照植物,但它喜半阴,怕强光直射。直射光过强.叶子会失绿,使叶边缘呈褐红色。最适光照为10 000~20 000lx,在这种光照下生长良好、大量开花,30 000lx以上或3 000lx以下对比利时西洋杜鹃生长均不利。7 000~8 000lx光照西洋杜鹃才能开花。
2.2.4 湿度 西洋杜鹃喜湿润环境,盆土宜保持稍湿润。西洋杜鹃根系浅,须根细,切忌积水。浇水过多,根易腐烂,导致落叶枯死。盆土缺水,叶色变黄,心叶卷曲,花瓣变软,花朵枯萎凋谢,花期明显缩短。西洋杜鹃对水要求较多,要及时浇水,特别是7~8月高温季节,要随干随浇,11月后气温降低可减少灌水。生长发育期要喷水,维持较高空气湿度。空气湿度60%左右对西洋杜鹃生长和开花有利。
2.2.5 施肥 西洋杜鹃根细,要防止肥伤,以簿肥勤施为原则,1次清水,1次肥水,肥料按0.1%的浓度施入花盆。蕾期偏重磷肥,以保蕾增蕾;花期偏重钾肥,以促开花。可在灌溉水中加杀菌剂、杀虫剂和化肥,
2.2.6 换盆 第1年4~5月扦插(直径6.5cm营养袋),11~12月换盆(直径12cm营养袋),第二年5~6月再次换盆(直径16cm营养袋),第3年1~2月开花上市。
2.2.7 修剪 西洋杜鹃萌发力强,修剪尤为重要。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残花、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适当剪枝给每1盆西洋杜鹃1个恰当的生长空间。第一次修剪一般在上盆30d后,如果根系发育良好就可以进行修剪。修剪时必须剪顶芽以及部分枝。幼苗期要常摘芽打顶,促进侧枝萌发,长大后以疏枝为主。
2.2.8 病虫害防治 西洋杜鹃花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喷施杀毒矾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是红蜘蛛、蚜虫等,可用阿维菌素等喷杀。
2.2.9 花期调控 西洋杜鹃在夏秋季进行花芽分化,在休眠打破后,可通过加温或冷藏处理,人为控制开花时期。要使西洋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昼温控制在20~30℃、夜温10~20℃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50%~60%相对湿度,15d后即可开花。要使西洋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西洋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销售前移到室外,14~21d后即可开花。生产上常加盖一层遮光网,时间控制在7~10d,可相应延迟花期10~15d。
3 结语
发展盆栽西洋杜鹃生产除了要理解上述操作层面的具体技术外,还要注意选择种植地,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夏季炎热,700m左右的高海拔山间盆地夏季凉爽,冬季也不会太冷,是种植西洋杜鹃的适宜场所。
盆栽西洋杜鹃设施栽培技术是发展设施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农民提供一个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春荣,缪成武,高征.西洋西洋杜鹃栽培管理与花期调控技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2):11-12,31.
设施栽培 篇9
12.温室栽培厚皮甜瓜整枝方式有三种,即(单主蔓整枝)、单子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其中以单主蔓整枝应用普遍。
13.甜瓜整个生育周期可划分为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4个不同时期。
14.芹菜的生殖生长时期分为花芽分化期、花茎抽生期、开花结果期和(种子成熟期)。
15.菜豆的根瘤不很发达,(开花结荚期)是根瘤形成的高峰。
16.设施果树栽培常用的控制树冠的方法有起垄栽培、容器限根、垫根栽培、(根系修剪)、应用生长调节剂和整形修剪。
17.樱桃的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结果枝按长短和特点分为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五类。
18.百合的繁殖方法较多,生产中常用的有(分球繁殖)、鳞片扦插繁殖、播种繁殖、插珠芽繁殖等方法。
19.切花生产中,常将菊花依其自然花期分为以下四类:春菊、夏菊、秋菊和(寒菊)。
三、简答题(简单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20.西葫芦的壮苗指标是什么? 答:成苗具3~4叶,(2分)苗高10 cm左右,(2分)茎粗0.4~0.5cm,(2分)叶色浓绿,(2分)叶片较小,(2分)叶柄长度相当于叶片的长度,(2分)无病虫害。(2分)21.什么是韭菜软化栽培? 答:韭菜叶片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4分)在黑暗条件下,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抑止而使叶片显现黄色、并形成组织柔嫩、纤维少,(5分)品质更佳的黄化产品——韭黄,这种栽培方式就是软化栽培(囤栽)。(5分)22.切花菊采收时要注意那些事项? 答:(1)在清晨或傍晚采收,避免正午或午后采收;
(4分)(2)采收距地面10厘米以上,不要切到下面不吸水的木质部,但尽量要保证花枝的长度;
【设施栽培】推荐阅读:
设施栽培07-24
黄瓜设施栽培研究05-25
设施栽培技术05-28
花卉设施栽培研究09-15
设施油桃栽培技术07-23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11-03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06-13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06-22
设施草莓高效栽培技术07-01
关于果树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