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

2024-07-24

设施栽培(共12篇)

设施栽培 篇1

1 栽培技术

1.1 栽植时期

一般在土壤解冻后3月上旬~4月中旬, 桃苗发芽前尽早定植。

1.2 品种与苗木选择

一般选果实生育期短, 成熟早, 自花授粉能力强和坐果能力强, 易于丰产的优良品种。品种可有早红珠、早凤王、丹墨、早丰甜、超五月火, 甜油桃1号、早美光、美味、曙光、瑞光系列、华光、艳光、红珊瑚等。

1.3 株行距的确定

建园时可选株行距1m×1.5m (667m2栽444株) , 这种株行距保持3年后或视园内郁蔽情况, 1m株间距伐掉或移出1株, 株行距为1m×2m或1.5m×2m。

1.4 授粉树的配置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可采取1:2或1:4的比例成行栽植, 将来隔行间伐后仍是1:2或1:4。授粉时人工授粉, 并严格疏花疏果。

2 幼树整形修剪

2.1 树形

2.1.1"Y"字形。

定干高度40cm, 留2个主枝, 主枝间角度120°, 每个主枝着生2~3个侧枝, 树高约1.5~2m。选2个生长最旺的枝条拉向行间, 立支柱以免被风吹断。

2.1.2 纺锤形。

定干高度30~40cm, 树高约1.5~2.2m, 冠径1.15~2.5m, 中心干上自然错落着生6~10个主枝, 主枝间距15cm, 同方向主枝间距30~40cm, 主枝直接着生枝组, 主枝单轴延伸。中心干粗与主枝粗的比例为3:1, 中心干与主枝夹角75~80°。

2.1.3 自然开心形。

定干高度30~40cm, 在主干上选留3个长势均衡、方向好, 与主干夹角70~80°的枝条做主枝, 主枝错落着生, 主枝间距为10~15cm, 主枝间夹角为120°。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

2.2 冬剪

幼树主、侧枝的延长枝一般留30~40cm短截, 在主枝上每隔10~15cm配置1个结果枝。结果树采取短截、疏剪、回缩等方法, 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及过弱的下垂枝, 对徒长枝可疏除或拉枝处理。树势中庸的树, 长果枝留20~30cm短截, 一般可留8~10组花芽, 中果枝留6~8组花芽, 短果枝留4~6组花芽。

2.3 夏剪

整个生长季结合抹芽、摘心、扭梢、拉枝、剪梢等措施, 使营养尽可能多地转向生殖部分, 促其生长, 提高花芽率与果实品质。

3 扣棚及管理

根据品种需冷量 (早熟种保持7℃以下低温600~800小时, 中熟种800~1200小时) 和预计开花时间 (棚内升温到开花约30天) , 结合本地气候, 一般12月中旬扣棚, 扣棚具体时间因品种而异。升温前浇透水, 地面全部覆盖地膜。扣棚后5~7天, 全天通风, 使树体逐步适应棚内环境, 以后1周, 仅在白天温度升高时通风, 棚内白天保持18℃, 夜间不低于5℃。从第3周开始, 棚温控制在10~22℃, 相对湿度60%~80%, 直至开花。花期温度10~22℃, 相对湿度60%, 花后4周棚温控制在8~24℃, 花后5~9周12~28℃, 相对湿度70~80%, 采前15~30℃。随外界温度增高, 注意通风透气。

4 采收期管理

设施油桃采收期较长, 一般持续20~30天, 当夜温不低于10℃时, 可以不放草帘, 但不要撤掉, 防止突然降温;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 可将草帘撤掉, 晒干保存。暂不撤塑料薄膜, 以防采收期降雨, 增大放风口, 采收完毕后撤掉。为保证果实着色, 可将结果枝附近的新梢剪掉, 将果实遮光的叶片摘掉, 采完果的空枝及时回缩, 改善下部光照, 促进未采收果着色, 同时将树冠下部下垂果实及时吊起, 引向有光的地方。棚内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并采取措施补充光照, 如反光膜、补充照明等。采收期不灌水, 第一茬果采后, 可喷1~2次果面肥, 如0.5%磷酸二氢钾, 促进后期果实成熟和着色。

5 采后管理

采果后及时配合夏剪及其它促花措施, 结合9月上旬施基肥, 以腐熟的鸟粪、猪粪、豆饼等有机肥为主, 每667m2施6~8m3有机肥, 掺入25~40kg复合肥。

6 病虫害防治

棚内病虫害主要是蚜虫较严重, 配合预防其它病虫害。扣棚后喷100倍液福美砷杀死越冬病虫;3月中旬谢花后, 4月底各喷1000倍液甲胺磷1次, 防治蚜虫;3月底喷1000倍液万霜灵防治灰霉病;4月中旬喷500倍液代森锌, 防桃穿孔病;5月中旬喷2000倍液氧化乐果防红蜘蛛。

摘要:通过对油桃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一系列的论述, 总结了设施油桃在当地特定条件限定下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为大面积推广设施油桃及其它果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油桃,设施栽培,技术

设施栽培 篇2

1.普通无色透明膜覆盖的生态效应(增温保墒)。

2.地膜覆盖对果树的生态效应。

第二章 塑料大棚及其环境

1.塑料大棚的建造方向。

2.塑料大棚生产中常用的光照调节技术。

3.塑料大棚内气温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的特点。

4.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的特点,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

第三章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及其环境

1.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合理结构参数(各参数的定义、决定了温室的哪些性能,设计时如何规定)。

2.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内的光照特点及其调控技术。

3.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保温措施和降温措施。

5.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特点及调控技术。

6.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内有害气体的控制技术。

7.土壤盐渍化发生的原因、对作物的危害及预防。

第四章 现代温室

1现代温室常用的加热系统,各种加热系统的优缺点、分别应用在什么情况下。

第五章 果树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

1概念:果树需冷量、自然休眠、被迫休眠。

2.果树设施栽培中常用的促眠和破眠技术。

3.授粉结实特性:自花结实、异花授粉的定义。

4.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5.设施内环境的特点。

第六章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1与设施栽培相关的葡萄的特性。

2.葡萄设施栽培品种选择的原则。

3.葡萄常用的破眠技术。

4.葡萄水分管理的特点。

设施草莓不同架式栽培效应 篇3

关键词:设施草莓;架式;栽培效应;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68.4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154-04

素有“水果皇后”美誉的草莓(Fragaria ananasa Duch)生产周期短,适于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内无土栽培,供应期从每年11月、12月直至翌年4月、5月,填补了应时鲜果市场的空档。草莓果实色泽鲜艳、外形美观,配上植株绿叶极具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颇高,已成为当前人们发展高效农业的首选项目[1]。近年来,为缓解连作障碍,实现草莓省力化栽培和清洁生产,更好地发挥草莓休闲观光采摘的生活性功能,设施草莓立体高效栽培正在我国逐渐兴起,它通过人为改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利用并发挥整合效应,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资源的利用率[2],挖掘有限地面的生产潜力,从而获得显著成效。关于草莓立体栽培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但主要集中于连栋大棚、玻璃温室、日光温室[3-6]等设施中,而目前草莓大面积设施生产以单体大棚为主。为推广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并为大棚栽种草莓选择适合的、成本较低的立体栽培结构,笔者于2012—2013年在8 m标准单体大棚中进行了草莓不同高架设施栽培试验,以供国内相同条件下的地区及同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材为草莓品种红颊组培二代苗。采用立体高架栽培,栽培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复合基质,其体积比为 3 ∶1 ∶1。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单体大棚(40 m×8 m)中进行,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村的金陵绿谷科技示范园区内。2012年9月25日,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草莓幼苗定植于高架栽培槽中,株行距为15 cm×15 cm,采用滴灌系统供水。定植1个月后,每处理在其架中间位置按面东、面西随机选择20株,调查草莓植株的株高、心叶向外第2片展平的功能叶叶柄长、叶柄粗、叶片长、叶片宽,并以长×宽×0.73[7]计算其叶面积,测量均按照《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8]进行。于盛果期进行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手持折光仪,成都光学仪器厂)、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9])、可滴定酸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9])、维生素C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法[10])的测定,同时统计各处理平均单果质量及2013年1—4月的总产量。

1.3 高架栽培模式

于2012年7—9月设计并制作了6种可拆卸立体栽培架式(图1)。架式A:连体H型单层无纺布式栽培架;架式B:梯形无纺布式3层架;架式C:X型长栽培槽式层架(塑料长槽上口宽30 cm、下口宽20 cm、高30 cm,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立体式种植槽厂产品);架式D:窄塑料栽培槽式3层架(窄塑料盆槽长60 cm、宽20 cm、高25 cm);架式E:宽塑料栽培槽式2层架(宽塑料盆槽长65 cm、宽30 cm、高25 cm);架式F:X型无纺布式双层架,其支架结构材质为普通角铁,栽培槽结构材质为镀锌管。每种架式分别在大棚东西向上预留上二膜的空间排满放置。

1.4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1个栽培架为1次重复。各处理采用相同的栽培基质,单位面积混合基质用量相等,平均每棵草莓基质用量为3 L。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并制作图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高架制作成本比较

由表1可知,6种草莓立体栽培架式的制作成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架式A与架式F的制作成本显著低于其他架式类型。高架结构平均可用5~10年,架式A、F的年平均设施成本分别为8.26万~16.53万、8.90万~17.79万元/hm2。架式C的制作成本最高,达166.37万元/hm2,年平均设施成本达16.64万~33.27万元/hm2,相对于种植收益来讲成本较高。

2.2 各高架草莓植株种植数量比较

由表2可知,6种草莓立体栽培架式所栽草莓株数间存在差异,其中架式F所栽種的草莓株数最多,架式D所栽种的草莓株数最少。草莓品种红颊在普通单体大棚中的地面栽种平均株数仅为9.0万株/hm2 [11],架式A、B、C、F的种植株数均显著高于设施内地面栽种平均水平。

2.3 各高架草莓植株生物学性状比较

株高、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叶面积均是反映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而营养生长又是生殖生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营养生长状况指标可反映植株的适应性和生产潜力。由表3可知,定植1个月时,栽植在架式F中草莓植株的平均株高、心叶向外第2片展平的功能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心小叶叶柄平均长度及粗度除与架式E无显著性差异外,与其余4个处理均差异显著。

2.4 各高架草莓品质比较

由表4可知,不同高架栽培的草莓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架式C栽培的草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架式E、F,而其他处理间这2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5 各高架草莓产量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高架栽培的草莓平均单果质量、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均存在差异,其中架式F的草莓平均单果质量除与架式E的差异不显著外,显著高于其他架式,架式E、F的草莓平均单株产量显著高于A、B、C;架式F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高于该指标最低的架式D 53.9%。

3 结论与讨论

与常规生产时设施内单位面积植株的种植密度9.0万株/hm2 相比[11],本试验所设计的6种草莓立体栽培架中红颊的种植密度均有所提高。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种植效益,这与霍恒志等[12]、张豫超等的研究结果[13]基本一致。

以40 m×8 m(320 m2)大棚建造高架设施(架長36 m)栽培1茬草莓为例,核算6种栽培架式的主要投入成本,包括:钢架结构、栽培床(无纺布、栽培槽等)、基质(约600元/m3)、滴灌设施、农资、种苗(2012年市场平均价约0.4元/株)等,并以40元/kg的草莓价格[14]计算相应面积的产值及投入产出比(建设成本/相应产值)。结果显示:架式F(X型无纺布式双层架)的投入产出比最优,是收益率最好的一种架式(表6)。

架式F虽只有2层,空间利用率不如3层架,但由于其上下种植槽间遮挡较少,每架可种植6排,所栽草莓株数较多,产量随即大幅提高。另外,从光能利用角度来看,架式F平均每株草莓的有效光合时间多于3层架10%左右,且其通风透光均优于3层架,有效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这与张豫超等研究发现双层“品”字形架的采光性能优于4层阶梯形架的结果[14]相似。

架式F的结构为节省材料且支撑力较强的“X”形(较常用的“A”形可能更节省材料),最高处距离地面仅约1 m,使身高为1.60 m以下的女性种植管理者操作更为省力,同时便于妇女及儿童游客观光采摘。

综上所述,架式F(X型无纺布式双层架)的投入产出比最优,表现出较好的草莓栽培效果。然而,本试验只对单体大棚中草莓的不同架式栽培效应作了初步比较,对高架配套的综合环境控制体系(二氧化碳、光照、营养液等)、基质重复利用等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草莓高架栽培新模式在我国草莓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密珍,钱亚明. 江苏省草莓生产现状调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1-2.

[2]赖景煌. 台湾草高架化——离地栽培模式[J]. 长江蔬菜,2012(6):52-55.

[3]董 静,张运涛,王桂霞,等. 日光温室草莓立体栽培研究[J]. 北方园艺,2011(4):71-73.

[4]张 宁. 两种立体A字架结构草莓营养生长特性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30-32.

[5]潘 树. 温室草莓无土悬挂式立体栽培新技术[J]. 北方果树,2011(5):17-19.

[6]沈建生,林贤锐,王艳俏. 日本高设草莓主要模式及栽培关键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2010,39(6):74-77.

[7]孙树兴. 园艺研究法[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134-138.

[8]赵密珍,王桂霞,钱亚明,等. 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6-71.

[9]彭月丽,王秀峰,杨凤娟,等.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J]. 长江蔬菜,2011(6):28-31.

[10]李 军.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维生素C[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41-44.

[11]周锡平,魏余煌,叶凤焕. 红颊草莓高密度栽培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66-67.

[12]霍恒志,糜 林,李金凤,等. 草莓架式基质栽培与地面栽培适应性比较试验[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48-49,52.

[13]张豫超,杨肖芳,苗立祥,等. 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 浙江农业科学,2012(2):170-172.

莲雾设施栽培技术 篇4

1 园地环境

莲雾耐寒性不如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8℃即受冻, 0~2℃即死亡, 故需种植在年平均气温21℃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8℃、冬季无霜冻或者霜冻轻微的地区[2]。选址时要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条件好、背风疏水、周围无污染源的园地。莲雾可以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但是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水分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中生长最好, 不宜在旱土中种植。

2 园地规划与设计

修筑完备的喷灌施肥设施, 包括喷灌管道、蓄水池、排灌渠、沉沙池、沤粪池、作业道路及附属建筑物等设施。栽培设施一般采用防虫网设施大棚, 设施大棚推荐使用“YPP-6435”平顶网棚, 钢结构骨架, 跨度6 m, 开间4 m, 高度3.5 m, 顶部覆盖32目白色防虫网, 四周为50目白色防虫网, 并且在控梢时期能方便换成遮阳网[3]。

针对台风区和有风害的地区, 应设置防护林带。定植1~3 年的幼龄果园可在行间种植其他树种, 作为防护林, 起到防风的作用。所植树种应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速生、抗风能力强、风害后恢复能力强的种类, 且不应为莲雾主要病虫害的寄主。常用树种有菠萝蜜、马占相思和小叶桉等。

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海南本地气候、土壤条件、优质、高产、稳产且抗病和抗逆性较强、经济性状佳、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来源于粉红种、印尼大果红种和泰国种等品系的印度红和黑金刚等品种。

4 备耕与定植

深翻土壤。翻地深度不小于50 cm, 最好60 cm以上, 晒白20~30 d, 耙平。定植前1~2个月挖大小为1 m×1 m×1 m的植穴, 内填腐殖物、黑壤土、钙镁磷肥、复合肥混合物, 拌匀填平, 并在中间做好标记以便种植。3—10月均可种植, 但以3—5月和8—10月, 即雨水充沛的春秋季最为适宜。

推荐定植株行距5 m×6 m, 栽300株/hm2。种植行为南北走向, 有利于光照及通风, 喷管带方向同种植行走向。定植前1 d, 将定植沟行喷湿透。先于植穴的标记处挖一小穴, 容器苗先将容器除去, 但不可弄散土团, 将苗木直立放入穴中, 嫁接口宜朝向东北, 用细土覆盖至根颈, 保持与苗期的入土深度, 轻轻压实。修筑树盘, 一次性浇透定根水, 树盘盖草保湿, 适时起畦。晴天每2~3 d淋1次水, 直至长出新梢;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淹, 30 d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补植。

5 水肥管理

5.1 土壤管理

定植1~3年的幼龄果园可在行间种植菠萝蜜作为防护林, 起到防风的作用。以杂草、绿肥、整枝控梢时剪下的茎杆叶片等对树盘进行周年覆盖;覆盖物应离树干15~20 cm;也可用地膜覆盖。对没有间作的果园, 行间可进行生草覆盖, 起到保湿作用。结合施肥, 适时进行树盘松土, 每年1~2次。采用人工机械除草的方式, 每1~2个月1次, 保持果园无高草、恶草, 树盘无杂草。

5.2 施肥管理

根据树龄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肥料, 幼龄树主要施氮钾肥, 盛产树主要施磷钾肥。施肥种类以有机肥为主, 适当配施一定量的无机肥及微量元素肥料。氮肥、钾肥、磷肥分别在花芽萌发后至吊钟期、红头期、催花前的休眠期施用。不同树龄的施用量不同, 一般6年以上的成年树每株每年施有机肥200~400 kg, 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4~10 kg, 一般1~5年的幼树每株每年施有机肥100~200 kg, 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2~5 kg。

催花前肥料施用量应占全年的50%, 花期至幼果期施用量占全年的25% (氮肥施用量要占全年总施用量的50%) , 剩下的25%磷钾肥要分开施用, 果实转色时用钾肥, 采后用磷肥。

以土壤施肥为主, 配合叶面施肥。土壤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土面撒施及灌溉施肥等方法。有机肥采用环状沟施, 回土后用杂草、枝叶等覆盖, 保持一定湿度;微生物发酵肥采用灌溉施肥;商品固体粉末肥可以土面撒施。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 可选择肥水一体化的方式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

5.3 水分管理

控梢和催花时期宜保持土壤干燥, 有利于花芽分化。抽穗后应该保持土壤湿润。特别在高温干旱季节, 应该及时灌水, 每2~4 d喷灌1次, 以早晚灌水为好。判断是否需要灌水的简单方法:取0~25 cm剖面土壤, 用手握紧, 泥土不松散而成团, 手感湿润而不沾手, 稍用力压泥团又较容易松散, 则土壤含水合适, 不需灌水。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 雨季到来之前, 应挖好排水沟, 防止积水。

6 树体管理

6.1 幼树整形修剪

定植1~2年后, 在距离地面40~60 cm处剪截定干。定干后, 待新梢抽出后剪除直立旺枝、过密枝、细弱枝, 培养中下部生长强势、形态良好、空间分布均匀且相距10 cm左右, 多为45~60°的新梢3~4条为主枝;当主枝长30~40 cm时且老熟时, 在离主干25~30 cm处将主枝剪短, 促使抽生2~3个副主枝。营造侧枝分布均匀的自然开心形树冠。及时剪除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纤弱枝、病虫枝、枯死枝等;短截生长过旺的徒长枝。各级分枝 (尤其是主枝与副主枝) 方向与角度不合要求时, 采用牵引、压枝、吊枝、弯枝及短剪等办法对树体进行矮化处理。

6.2 结果树整形修剪

结果树每年修剪2次, 第1次在果实收获后, 为了营造下一造的结果枝, 要将结果枝短截成保留2 cm左右的枝桩, 并及时剪除病虫枝、枯死枝、密生枝、徒长枝等, 如遇到过于直立的枝条, 要将其适当拉斜, 将树高控制在2.5 m以下。第2次在催花后2~3 d修剪, 剪除徒长枝、向上枝、内膛密生枝、弱枯枝, 增加树体内膛空间, 便于通风透光。

7 花果管理

7.1 产期调节

控梢:利用环割结合遮荫处理进行控梢。施肥后连发2次新梢后, 即在主干或主枝上闭口环剥1圈, 宽度为1 cm, 同时整个设施大棚的防虫网换成遮阳网, 对树体进行遮荫处理, 控制或不施氮肥, 只施用磷钾肥, 以抑制新梢生长。遮荫时间一般为40~60 d。

催花:控梢结束后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 用50%速灭松乳油或50%甲基巴拉松剂200~500倍稀释液+1.95%爱多收500~800倍液+98%萘乙酸钠5~10倍液+尿素100~150倍液全园喷布。7 d后全园灌水, 保持土壤润湿。一般处理后15~20 d即可长出花芽。开花结果期, 为了使营养成分集中于果实, 应及时摘除枝条上的新芽。

7.2 疏花疏果

先选留花穗, 再对留存花穗 (果串) 进行疏花处理, 去除多余花蕾或果实。首先除去过密的、向上生长的花穗, 摘除长枝条顶端的花穗, 尽量留横向生长的大枝上具有1~2对叶片的花穗;选留花穗后, 除去多余的花蕊或果实, 每穗留6~8朵小花, 过大花穗以摘除中间花留两侧花为佳。

在生理落果高峰后进行。疏果时, 先疏去畸形果、病虫果、小果和过密果, 后根据植株生长和营养水平、挂果量, 疏去密生果。外围果应与细弱、过密的花蕾一并疏去, 幼果形成后, 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保留果实的个数。一般而言, 枝条长且粗壮的, 可保留5~7个果, 中等的可保留3~5个果, 短小的留3个以下果。疏果结束后, 应喷布1次杀虫杀菌剂, 然后马上套袋。

7.3 保果

果实发育期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保持环境和土壤湿润。在果实发育期, 注意检查和防治为害果实的病虫害。但采果前1个月内不宜施药, 若有病虫发生要及时剪除病虫果, 减少病虫传播。

7.4 绑穗和立支架

当结果过多、过大时, 应注意绑穗或立支架, 以防枝条因果过重而折断, 造成损失。

7.5 果实套袋

幼果期 (疏果结束后) 采用专用白色果实纸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套袋前果穗要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喷施1次, 待果穗上的药液干后再套袋。套袋时, 先将整个袋撑开, 套入果穗, 用铁丝或软绳扎紧袋口。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莲雾的主要病害有藻斑病、炭疽病、果腐病、灰霉病、疫病、煤烟病等。主要虫害有东方果实蝇、金龟子类、蚧壳虫类、蓟马类、小叶绿蝉、红蜘蛛、蚜虫类、卷叶蛾类、细蛾类、毒蛾类、夜蛾类、黑刺粉虱、象甲类等[4]。

8.2 综合防治措施

增施有机肥, 控制氮肥施用量;合理修剪;及时排灌;加强冬季清园工作, 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和落果, 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选种优良品种, 提倡栽培无病虫苗木。用黑光灯诱杀或驱避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夜间活动的害虫;用黄板、蓝板或白板诱集蚜虫、蓟马等害虫;人工捕象甲、金龟子、蛾类幼虫等。及时除草, 在果园周围种植蜜源植物, 为天敌生存繁衍提供有利环境, 并且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或矿物源农药防治害虫。加强病虫发生的动态监测和预报, 适时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尽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天敌的伤害, 避免对果实造成污染。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 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5,6]。

9 果实采收

当莲雾由粉红转为深红, 固有的色泽出现、果洼 (脐) 展开时即为成熟, 可开始采收。采收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至11:00或16:00以后进行。一般2~3 d采收1次。由于莲雾果皮极薄, 采收时应把纸袋一起剪下, 盛装的塑料桶或竹篓的底部或边层需有柔软的衬垫物, 并不能大量堆积, 小心运至包装场。

1 0 采后处理

采后果实经清洗、晾干后, 按NY/T 1436进行分级, 每个果实先用保鲜膜裹好, 再用网格泡沫单独包装, 然后装进礼品盒里, 置于12~15℃条件下保存[7,8]。

摘要:莲雾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亚热带果树, 针对我国热带莲雾存在的品种品质差、产期调节效果差等问题, 开展莲雾设施栽培关键生产技术研究, 总结开发出热带特色设施莲雾栽培体系及其配套技术, 以期为海南莲雾设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莲雾,设施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杨光华, 杨小锋, 李劲松, 等.莲雾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 2013, 42 (1) :40-42.

[2]马永驻.莲雾的设施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 2009 (1) :28-29.

[3]杨小锋, 李劲松, 杨沐, 等.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莲雾品质及环境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8) :50-52.

[4]杨凤珍, 李敏, 高兆银, 等.莲雾果实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5) :961-964.

[5]林永生.盐碱地莲雾栽培技术探析[J].园艺与种苗, 2013 (2) :10-11, 54.

[6]苏章城, 陈淑丽, 陈坚, 等.黑珍珠莲雾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06 (3) :37-38.

[7]杨海根.台湾黑珍珠莲雾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02 (5) :38-40.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篇5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果类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而通过设施栽培面积最广、反季市场销量最大的果类植物当属草莓。草莓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以其兼具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反季节销售水果的经济效益扩大化,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本文将从草莓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其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栽培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技术要点;栽培管理 前言背景

1.1 草莓简介

草莓是蔷薇科植物,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浆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露地栽培的草莓在每年夏季5-6月间果实成熟。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换掉植株。而且,草莓的果实不易保存,沾水易烂,无法像苹果、橙子等水果那样长期保存,只能鲜食。为保证每个季节都有草莓供应市场,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其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重要起来。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0000公顷,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1]。重点草莓产区有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该省草莓设施栽培面积占该省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60%以上,已达18000多公顷,同时,华北地区河北省满城县的设施草莓,也已发展成为四季生产的全国知名的草莓基地县[2]。另外还有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地区。1.2 草莓选种及设施选择

草莓是一种耐荫喜凉的植物,设施下的光照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棚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香味的形成,果实生长期长,果实大,品质好。根据我国草莓生产的现状,在目前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采用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入美国的草莓节、宝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天香、书香、燕香、冬香及红袖添香,湖北农科院的晶瑶等进行试种,采用半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种天香、燕香和书香等[3]。依据草莓的生长习性来选择合适的栽培设施,按其类型分,有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栽培;按基质分,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又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基质栽培又可分为柱式栽培,袋式栽培,架式栽培和槽式栽培等。在我国北方主要以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为主,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以塑料大棚双膜栽培为主,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南方地区以小拱棚为主。

日光温室具备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分化时间等条件,有利于顶生花序的分化和发育,也为腋芽创造良好的分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产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且结果期可长达6个月之久,并有两次高峰期,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0%左右,而第二次的高峰期产量还要高于第一次[4]。根据赵秋茂[5]等人的研究结果,塑料大棚双膜栽培可以提高温度3-5℃,即使室外在-4℃时,棚内仍在0℃以上。棚内草莓果实开始采收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整个采收期一共约140-200天。而小拱棚栽培草莓,植株生长健壮,能提前19~22天成熟,采收期较露地栽培延长13天,总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17%。可见,这三种设施栽培技术都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延长果实期,为不同季节的市场供应提供了保障。草莓的设施栽培应用进展

2.1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 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 面积将近20000 公顷,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果树设施栽培同露地相比其经济效益十分突出,设施栽培草莓效果更甚,经济效益可比露地高7.5~16.7倍。2011 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发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对我国的草莓种植面积和品种构成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有草莓种植,2010-2011年我国草莓总面积113988.7 公顷,其中90%以上为设施栽培,面积较大的省份有辽宁(15712.7公顷)、山东(14202.2公顷)、河北(12235.7公顷)、湖北(10500.0公顷)、安徽(10000.0公顷)和江苏(9863.5公顷), 排在前10位的主栽品种是丰香、甜查理、红颜、全明星、达赛莱克特、卡姆罗莎、章姬、哈尼、明宝和玛丽亚,除哈尼品种主要在露地栽培用于速冻加工外,其他品种主要用于设施栽培[6]。

2.1 国外发展概况

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业已盛行。随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园艺资材的改进和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设施果树的栽培面积逐步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高潮。目前,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发展较多。其中,日本是世界上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目前世界各国进行设施栽培的果树达 35 种, 其中落叶果树12种,草莓面积最大。目前国外草莓设施栽培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品种适应性与选育、设施功能与环境控制、生态模拟与驯化栽培、果品周年供应与绿色生产、生理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在环境调节与控制方面, 已达计算机智能整体控制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先进水平。设施栽培草莓的关键技术和管理

3.1技术环节(1)选种:采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要选用休眠期短,果实大,高产,味浓且抗病的品种,可供我国草莓种植者选用的品种有红颜,甜查理,书香,燕香,天香,冬香,红袖添香,晶瑶和卡姆罗莎等,采用半促成的草莓品种有达赛莱克特,甜查理,天香,燕香和书香等。

(2)育苗: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结果性好、果型大、有4~6片叶、无病虫害的脱毒1年生匍匐茎苗作育苗母株。由脱毒母株繁殖的匍匐茎苗作为生产用苗。栽植时间宜在秋季气温适宜时(一般在10月),也可在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 10℃时定植。还要建立专门的育苗圃,选择前茬未种过草莓、土壤疏松肥沃的园地,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深翻,耕匀耙细。定植前用锄草剂统锄80 ml兑水40~50 kg喷雾,后做成宽1.5~2.0 m 的平畦,雨水多的地区做高畦。栽植方式 每畦中间定植 1 行母株,株距 50 cm。每亩地栽600~800株,栽前根系应保湿,栽植深度为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3)假植育苗:假植育苗有利于培育健壮、整齐的秧苗和提早花芽分化,有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两种方式。建议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采用假植育苗。苗床宽1.2 m,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塑料营养钵直径10 cm或12 cm,育苗土为无病菌和虫卵少的田园表土,加入腐熟农家肥20 kg·m-3。视苗情和天气在7月中、下旬开始假植,南方半促成栽培和露地栽培可推迟到 8 月中旬。选取2~3片展叶的匍匐茎子苗,在阴天或晴天下午光照较弱时栽入苗床或营养钵,株行距15 cm×15 cm。

(4)定植:宜在9月上中旬定植。壮苗标准是单株鲜重30g左右,株高15-18cm,根系发达,须根长度10-15 cm,白根多,单株复叶5片以上,叶色浓绿,无病斑,健壮,根颈粗0.5-0.8 cm。起苗前要清除老叶、枯叶、病叶,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起苗前1天苗床浇水,最好带土移栽。每亩地栽苗6000~8000株;下午4点后或阴天移栽,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每畦栽两行。栽植时根系应完全伸展,并将新茎弓背朝向畦沟一侧,随栽随浇透水。

3.2管理

(1)水肥管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应多次灌水,尤其要把握 3 个灌水关键期:始花前期、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底肥施足,追肥应量少次多,结合灌水。10月中旬每亩地追尿素 10 kg,第一批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每15~20天施1次,直至收获。

(2)植株管理:一是疏花疏果。在开花前,适量疏除花序中高级次的花蕾,每个花序保留7~10朵花,幼果着色时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促果实个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二是摘叶。一般在10 月中旬、11月中旬及3月中旬各清叶1次,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以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发生;三是除匍匐茎。在果实发育期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时摘除。

(3)设施管理:通过调节大棚的开闭来调节大棚内温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左右;果实生长期最低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严寒期光照不足时,对植株易矮化、花序梗短的品种,应补充光照延长日照时数,或喷施赤霉素来抑制植株矮化和延长花序梗。补充光照从12月初开始,至2月上旬结束,每天下午5~7时开灯。

(4)其他辅助管理:如湿度调控、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总结

草莓是我国设施果树中的主要果树,与其他果树相比,草莓设施栽培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采摘期长、品质好、栽培类型多等特点,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重要节日果品之一。设施栽培技术可以利用人工创造其果树发育的特殊区域的环境条件等优势,达到人为控制的栽培目的,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草莓设施栽培更是首屈一指,了解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设施栽培草莓的主要品种、设施类型及栽培模式,有利于这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使草莓在不受自然季节影响的最佳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育, 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高效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设施油桃栽培管理技术 篇6

1 基本情况

三门峡市陕县的年平均温度为13.9°C,年平均降水量为652.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4.3小时,无霜期219天。油桃示范棚的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1.9%,pH值为6.4。示范棚棚宽10米,长45米,棚边角高1.2米,棚顶高3.5米,棚两端用砖墙垒起,留有通风大门并挂有保温门帘。南北走向,棚内两种栽植密度,即:株行距为1米×2米(2行)和1米×1.5米(4行)。棚两边采用无中心干的小冠开心形,中间4行采用有中心干的松塔形。

2 定植及当年的管理

2.1 定植

定植时挖深80厘米,宽80厘米的沟,将生土和熟土各放一边,然后原土回填,回填到上层熟土30厘米时,将苗木放入,使根系舒展,每株撒施0.5千克过磷酸钙与土混匀,回填至地表踏实后浇透水。

2.2 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2.2.1 整形修剪 为了使中间4行的树体培养成松塔形,萌芽前在苗高70厘米处定干,4月下旬剪口下留20厘米整形带,整形带以下芽全部抹掉,去除剪口下第2芽(竞争枝),使中心干的新梢直立旺盛生长,中心干下面的新梢留2~3个,待长到50厘米时进行拿枝,开张角度至90°。对中心领导干延长头留40厘米进行第1次摘心,5-7月保持中心领导干新梢旺盛生长,对其他新梢采用扭梢、拿枝、摘心控制,使树体当年冬季形成树高在1.3~1.6米,结果枝在6~8个的主干形树形。

2.2.2 土肥水管理 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中旬亩追施10千克尿素各1次,10月上旬亩沟施腐熟猪肥3立方米,每次施后及时浇水。

2.2.3 促进新梢形成花芽 对树冠大、生长旺的树,分别在7月10日、8月15日喷300倍和250倍的多效唑,促其花芽形成,对树冠小、生长中庸的树不喷施多效唑。

2.2.4 病虫害防治 定植当年病虫害少,发现蚜虫危害时,第1次用10%吡虫啉4000倍喷布,第2次喷布3%啶虫脒2500倍;发现叶螨危害时,第1次用20%螨死净2000倍喷布,第2次喷布25%三唑锡2000倍;发现叶蝉危害时,用48%毒死蜱1500倍或用25%噻虫嗪6000倍进行防治。

3 第2、3年后的管理

3.1 整形修剪

3.1.1 冬季修剪 栽后第2、3年的树,冬季树高应培养到1.8米之内。依棚面的高低来定树体高度,棚中间最高处的树高一般为1.6~1.8米,其他行的树体高度控制在1.3~1.6米,冬剪时在主干上按10~15厘米的间距,螺旋着生8~12个结果枝组,其余枝条疏除。并将直立或斜生的结果枝拉开角度,由下至上90°~95°为宜。长果枝按40~50厘米,中果枝按20~30厘米剪留。一般3年内松塔形树体结构可基本完成。

第4年后,冬剪主要是对结果枝组进行更新和培养,即回缩中小枝组,疏去衰弱、过密的小枝组和果枝,长果枝按25~30厘米,中果枝按15~20厘米剪留,短果枝不动。株间留有20~25厘米的人行道及光照带,单株树上修剪后,保留7~10个排列均匀上小下大的结果枝组,即下部的枝组要长一些粗一些,一般长度控制在60~70厘米,中部的枝组要短一些小一些,一般长度控制在40~50厘米,上部直接着生结果枝或短小枝组。这就形成了松塔形树体结构。

3.1.2 生长季修剪(夏季修剪) 花前疏去过多的果枝,短截过长的果枝。落花后5~7天抹去过多的芽,一周后再进行1次,选留好数量合适的新梢,让其光照良好。当果实在果枝上坐稳后,疏去过多的新梢,并摘心控制新梢旺长,即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在每个果枝上紧靠主干处留2~3个新梢,保留叶丛枝,并在新梢15~20厘米处进行第1次摘心,第2次留10~15厘米,第3次留10~15厘米进行3次摘心。生长不旺的树进行1~2次摘心即可。

采果后先疏去过多、过弱结果枝组,然后对留下的枝组进行重回缩,迫使基部萌发新梢,重新培养树冠和结果枝组,同时对中心干也要更新扶壮。

3.2 促进新梢成花和花果管理

3.2.1 促进新梢成花 每年在7月上旬喷布1次15%的多效唑300倍,然后观察新梢生长情况,如果已经控制就不需要再喷第2次,如果还继续旺长则在8月中下旬再喷1次250倍15%的多效唑,即可控制生长,达到促进花芽形成的目的。

3.2.2 花果管理 每年我们用150元钱租1箱蜜蜂,花期放置棚内15天,由于蜜蜂存在访花不完全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人工辅助授粉,才能保证结果良好。

落花后15天,疏去双果、畸形果和背上果。落花后25~30天进行定果,树冠小的留40~50个果,树冠中等的留70~80个果,树冠大的留100~150个果。中小型果6~8厘米留一个果,大型果10~12厘米留一个果,单株树果量未超标的不疏果。

3.3 土肥水管理

每年在扣棚前5~7天浇透水1次,落花后10天亩追施尿素10千克,并浇水1次。以后分别在果实硬核期、果实着色期、果实成熟期施肥浇水1次。肥料用量,第2~3年的树每次每亩施入青岛沃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2代高效冲施肥6千克,4年以后的树每次每亩施上述高效肥10千克。由于桃根系不耐涝,所以每次浇“小水”即“跑膛水”,浇后浅锄松土。每年需浅锄松土4~6次。采果去膜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实践证明棚内不铺地膜,只要花期控制好湿度,仍然能丰产。

3.4 温、湿度的调控

盖棚膜6~10天后,白天早上隔一个拉起一个草帘升温,10~15天后,全部拉起草帘升温。在催芽期(从开始升温到萌芽)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20℃,晚上不低于3℃,空气湿度70%~80%。开花期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2℃,夜间在5℃以上,空气湿度50%~60%。果实膨大期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8℃,晚上不低于10℃。果实成熟期温度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5℃。

3.5 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桃的虫害除蚜虫、叶螨、叶蝉外,还有介壳虫、天牛等。病害主要是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疮痂病等。发现蚜虫、叶螨、叶蝉危害时用前述的药剂防治,发现介壳虫危害时第1次用2000倍40%乐斯本喷布,第2次用1000倍25%喹硫磷喷布。发现天牛蛀干时,在蛀孔内塞入0.1克磷化铝后用泥堵孔。扣棚前刮除老翘皮,将树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干净后烧掉。萌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芽露红时喷1次1000倍70%的多菌灵,混加防治蚜虫和叶螨的药剂;落花后2周,喷800倍辛菌吗啉胍1次,也可喷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加3000倍72%农用链霉素;采果前20天喷布“疮痂流绝”2500倍,也可用2000倍12.5%特谱唑或10000倍50%的福星。去棚膜后,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可用药2~3次,全年共用药6~8次。

3.6 覆膜和去膜

陕县原种场覆膜时间一般为12月下旬,为了提早成熟也可在12月中旬覆膜。去棚膜时间一般在采果后的5月下旬。

15年的实践证明,密度1米×2米比1米×1.5米的光照好,累计产量高。

设施杏树栽培关键技术 篇7

1 设施杏树栽培关键技术

1.1 设施建造

在地理位置选择上,设施宜建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位置。设施建造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投资少,保温效果好。目前用于提早栽培的设施主要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升温效果较好,可以实现果品提前成熟15~50 d,塑料大棚散热面积大,夜间保温效果较差,一般可以实现果品提前成熟15~20 d。

1.2 品种选择

设施杏树栽培品种应选择需冷量低、树体矮小、树冠紧凑、结实率高、连年丰产性好、果大质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2,4],目前主栽品种有金太阳、凯特、9803、红丰、新世纪等。同时要注意配置授粉树,如果是异花授粉品种,必须配置授粉树。即使是能够自花授粉的品种,经异花授粉后,也能大大提高座果率[1]。因此,一个棚室内可定植2~3个品种,尽量防止品种单一。授粉品种配置的基本原则为:与主栽品种同时开花,并且花粉量大;与主栽品种同时进入结果期,且年年开花,经济结果寿命长短相近;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能生产经济价值高的果实;能与主栽品种相互授粉,两者的果实成熟期相近或早晚互相衔接。其中金太阳品种授粉树可以选择凯特、新世纪等品种作为授粉树[2]。

1.3 苗木选择

目前,苗木栽植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栽植小苗,经过2~3 a栽培管理后进入结果期。二是栽植预备苗,将苗木预先栽植在大型营养袋中,营养土用肥沃土和有机肥料拌合,使苗木在营养袋中健壮生长,提早整形,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喷两次促进成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PP333),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提前育成生长健壮、具有一定分枝和一定数量花芽的预备苗,这样秋季植苗,冬季萌芽开花,第2年春天便可结果,较常规栽培提早结果1~2 a,使棚室利用率得到提高[2]。三是先种苗后建棚,先按要求的株行距进行栽植,苗木长成后建日光温室或者塑料大棚。四是结果树移栽,将4~6 a生已结果大树移植到温室内,方便快捷,可以快速产生经济效益。其中栽植大树或者预备苗能提早产生效益,适合在生产中应用。

1.4 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设施栽培密度大,需肥多,苗木定植前进行充分的土壤改良,结合深翻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3~5m3及氮磷钾复合肥100 kg。为了提高设施内土地利用率,可适当密植。行间距离适当增大、行内密植,有利于杏树的通风透光,同时方便操作。一般定植密度为行距2~2.5 m,株距1.0~2.0 m。

起垄栽培是设施果树生产中最简便实用的方法,起垄栽培可以起到防止积水,根系通气状况良好,同时能限制根系生长,从而使地上部树体矮化紧凑,有利于提早花芽分化,提高早期产量。定植方式推荐高垄定植模式,在温室内按行距起垄,垄高20~35 cm,垄宽80~100 cm,垄上挖穴或沟定植,定植穴规格:长60 cm×宽60 cm×深60 cm,按确定株行距栽植。

1.5 幼树管理

苗木栽植后,要及时定干。由于棚室前后高度不一,树体定干时高度也应有所不同[5,6],温室南面或两边的苗木定干在50~60 cm左右,其余的苗木定干高度在80 cm左右。设施的前沿和两侧,采用无中干形,一般是V字形或者开心型。设施的较高处,采用有中干形,一般是自由纺锤形。V字树形的主要特点为:主干高20 cm左右,有两个主枝,分生于树体的东西两侧,主枝与地面的夹角为50~60°,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自由纺锤形的主要特点为:主干高30~40 cm。树体中心有中央领导干,中央领导干上错落分布10~12个主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下部主枝长1.5 m左右,中部主枝长1 m左右,上部主枝长0.5 m左右,成纺锤形。

1.6 促长促花技术

促花促长技术主要是为了生长季前期促进枝条生长,迅速形成树冠,在生长季后期(7月中旬以后)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为第2年丰产打下基础。促长的主要技术措施:7月中旬以前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扩大树冠,迅速培养各类结果枝。地下追肥通常每株40~50 g复合肥,追肥时结合浇水,叶面喷肥为0.3%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交替使用,10~15 d喷1次。促花技术主要是在生长季后期促进花芽分化,主要技术措施为:停用氮肥,控制浇水,拉枝开角。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隔15~20 d喷1次PP333,浓度为100~300 mg·L-1,能抑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

1.7 提前低温处理与适时覆盖棚膜

1.7.1 提前低温处理

提前低温处理可以使杏树提前度过休眠期,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提前低温处理的开始时间为深秋日均温低于10℃,最好7~8℃。一般在11月中旬,对日光温室白天盖晚上揭,集中处理30 d左右,便可提早使果树顺利通过自然休眠。

1.7.2 适时覆盖棚膜升温

冬暖式日光温室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便可覆盖棚膜进行升温,保温性能差的春暖式棚室可适当推迟到1月下旬,扣棚前提前30 d左右铺地膜提高地温。

1.8 温室环境调控

温室的环境调控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3个方面:对温度的调控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覆膜扣棚后不宜升温过快,分布调控。第1步:白天拉起棉被1/3,时间1周。温度控制在白天13~15℃,夜间6~8℃。第2步:白天拉起棉被2/3,时间1周。温度控制在白天16~18℃,夜间7~10℃。第3步:白天将棉被全揭开。温度控制在白天20~23℃,夜间7~10℃。(2)特别注意花期温度。杏白天18~20℃,不能超过25℃;夜间不低于5℃。(3)果实膨大期防止白天温度过高。白天25℃左右,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0℃。(4)近熟期温度可以适当提高:白天适宜温度为22~28℃,不超过30℃,夜间温度不低于15℃。

湿度的调控也是分阶段进行的,扣膜到开花前这段时间湿度稍大,一般控制在70%~80%,利于果树萌芽;花期湿度要降低,一般在50%~60%,以免湿度过大影响授粉;花后至果实成熟湿度控制在60%左右。在采收前注意防止湿度过大影响果实品质。

杏树是喜光植物,日光温室栽培冬春光照弱,应该加强光照:增强光照的措施主要有:经常清扫棚膜以保持较高的透光率;早拉或晚盖棉被或者草苫;阴雨天要采取人工照明补光;果实成熟期采取地面铺设反光膜和室内挂反光膜的措施。

1.9 肥水管理

有机肥在果实采收之后或秋季落叶之前施入,施肥量是单株产量的1.5倍。施肥方法是撒施与沟施相结合。采用高垄栽培模式的施肥位置应在垄台上的树冠下。追肥数量与次数较露地栽培少,主要时期是萌芽前、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多采用沟施或穴施,也可配成液体肥料追施。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生长季前期以尿素为主,生长季后期以KH2PO4为主。

每次施肥后进行浇水。果实膨大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先将水升温再浇水或用深井水浇水,开沟灌或滴灌。

1.1 0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主要包括人工授粉和疏花疏果,花期人工授粉能提高杏树的座果率,花期授粉的主要方式有:人工点授、鸡毛掸滚授法、室内放蜂,其中室内放蜂授粉效果较好。疏花和疏果的原则:轻疏花,重疏果。由于核果类果树的花大多是不完全花,以花定果比较困难,适宜采用座果以后以果定果的方法。

1.1 1 促进花芽分化采取的技术措施

花芽分化是第2年开花座果的基础,促进花芽分化的主要技术:(1)果实采收后追磷钾肥;(2)枝干绞缢:核果类果树环剥易流胶,用绞缢法代替环剥;(3)喷施生长抑制剂:多用多效唑(PP333)抑制营养生长;(4)夏季修剪:采取摘心、捋枝开角、疏密梢等措施;(5)叶面喷施肥:在花芽分化之前喷施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复合微肥、稀土多元复合肥等。

1.1 2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主要分为生长季修剪和冬季修剪,设施杏树的修剪方式和露地栽培有差别,主要修剪时期在采果后和秋季落叶后进行,对于采果后的修剪原则是:轻截骨干延长梢,重截其他新梢,促发副梢;疏除直立旺枝和密枝,结果枝缩剪或疏除;改善光照和促发短枝与壮梢[7]。

秋冬季落叶后,进行冬季树木修剪:首先一定要控制好树高,上部距离设施棚面层50 cm,枝条上稀下密;植株上靠近设施两侧面的枝条,距离侧面棚面层30 cm。树体的骨架主次分明;树冠要成层分布,透光通风良好;枝组合理分布,修剪后的树体保留枝条量比露地栽培的略少。

另外要注意生长季修剪,主要应用捋枝开角、摘心、拉枝、疏密梢等方法。可参照露地杏栽培方法来进行。应该严格控制整个树冠的枝条生长量,尽量把树冠控制在设施的架体以内,避免因为生长过旺使树冠内膛形不成健壮的结果枝,或花芽形成不良,使内膛形成无效的空间[8]。

1.1 3 设施杏树的病虫害防治

设施杏树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红蜘蛛、桃蚜、流胶病等[9]。灰霉病:可在花前喷布杀菌剂,疏果时同时去除残花。蚜虫:冬剪时剪除有卵虫枝,集中烧毁;展叶后用乐果涂抹树干;开花前后各喷1次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也可用白粉虱烟剂防治,每亩用量300 g。流胶病: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已经发生病害的,可于升温后发芽前清除病部,伤口涂抹5°Be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50倍液,然后涂抹伤口保护剂。

2 常见设施栽培杏树失败原因

2.1 授粉问题

品种单一,未配置授粉树。

2.2 整形方式不合理

透光通风不良,严重郁闭,花芽的质量差,座果率较低。

2.3 树势的促控不当

水肥过量,尤其是氮肥偏多,使营养生长过旺,且后期的促花控长措施跟不上,造成短枝少,长枝多,花量少,树冠大,枝条梢部的花芽量少、质差,座果率也极低。

2.4 地上与地下生长不协调

在土壤升温前没有覆盖地膜预提升地温,设施棚内的高温直接催芽,导致枝条萌芽,根系仍旧处于休眠状态,因养分的供应不足而造成严重影响树体的座果。

2.5 升温时间

升温时间过早,未完成休眠,设施栽培杏还表现有需冷量达不到,萌芽、开花时不整齐,花期太长,座果率较低。

2.6 温湿度调控

温湿度调控失误,升温过快,温度过高,特别是花期温度过高,落花落果严重。

2.7 授粉

忽视人工授粉,造成授粉受精不良,座果率低。

参考文献

[1]樊巍.优质高档杏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3.

[2]高东升.果树大棚温室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3]崔潇.凯特杏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6(4):49-50.

[4]郭书霞,牛渐强.设施杏树栽培的关键技术[J].山西农业,2006(10):15-16.

[5]杜俊杰,曹琴,温鹏飞,等.设施杏树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z2):21-23.

[6]庞发虎.设施杏树休眠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03.

[7]王健,吕国娟.河南三门峡设施杏树采后管理[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6):23-23.

[8]孙振国,石建业,马彦霞,等.半干旱地区杏树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4(5):007.

设施茄子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茄子,育苗,田间管理

1 品种选择

1.1 茄杂1号

早熟、丰产、抗寒能力强。果实紫黑色, 高圆形, 单果重500~800g。单株结果数多, 膨果速度快, 产5 000kg/667m2以上, 适合春早熟栽培。

1.2 茄杂2号

中早熟, 生长势强, 叶片绿色, 叶脉浅紫色。始花着生于第8~9节, 果实圆形, 紫黑红色, 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 肉质细腻, 味甜;单果重800~1 000g, 最大2 000g。果实内种子少, 大而不老, 品质好。膨果速度快, 从开花到采收15~16天, 连续坐果能力强。抗逆性较强, 较抗黄萎病, 适应性广。一般产7 000~10000kg/667m2。适合于春季棚室、露地栽培。

1.3 黑茄王

耐热、抗病, 株型紧凑。果实圆形, 紫黑油亮, 无绿顶, 籽少, 商品性好, 果重800~1 000g, 产5 000kg/667m2以上, 适合露地、秋延后栽培。

2 育苗技术

2.1 育苗方式

秧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定植后植株的长势乃至最终的产量。早春栽培苗期占整个生长期的1/3~1/2, 且处于一年中温度较低的季节, 技术要求较高。夏季育苗, 由于高温、病虫害等影响, 也增加了培育优质壮苗的难度。

1) 苗床营养土育苗。在棚室里建造一个阳畦式温床, 把营养土直接铺入育苗畦中, 厚度10cm左右。把种子撒播在小面积的土盘或土盆中, 待出土生长至1~2片真叶时, 移栽至棚室中的育苗畦。

2 ) 营养钵育苗。 将营养土装入育苗钵中, 育苗钵以8cm×10cm为宜, 装土量以虚土装至与钵口齐平为佳, 播种后施药土覆盖。也可以先把种子撒播在小面积的土盘中, 待出土生长至1~2片真叶时再移栽营养钵中。生产上也有育苗阳畦与营养钵配合的育苗方式, 把营养钵集中放置育苗畦中。

2.2 育苗时间

1) 春季棚室多层覆盖栽培。晋、冀、京、津区域一般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 3月底至4月上旬定植。定植适期的关键是棚内气温不低于10℃, 10cm地温稳定在13℃以上有1周的时间, 从定植适期再往前推算一个苗龄的时间即为播种适期。

2) 日光温室秋冬栽培。育苗时间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苗龄为35~40天, 8月上旬至9月上旬定植。培育适龄壮苗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选择通风条件好、地势高燥的地方做苗床, 有利于排水、防徒长。夏季育苗用营养钵最好, 育苗面积需40~50m2/667m2, 间苗后可直接栽到大田。

3 定植及密度

3.1 春茬大棚栽培

定植密度依品种和整枝留果数而定, 一般以1 500~2 500株/667m2为宜, 茄杂2号生长势强, 果大, 密度适当放稀, 一般1500~1 600株/667m2为宜。一般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3℃以上即可定植。定植采用开沟或挖穴暗水稳苗方法, 避免畦面浇大水降低地温, 延迟缓苗。

3.2 秋延后大棚栽培

当苗子3~5片真叶, 苗龄30~40天时, 一般于7月底至8月上中旬, 即可定植。结合整地施肥, 进行做畦。栽培密度依品种而异, 一般栽1 500~2 500株/667m2, 应选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定植, 水要浇足浇透。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

1) 春茬大棚茄子的管理。定植后5~7天内不通风, 提高棚温。白天保持30~33℃, 不超过35℃, 以利提高地温, 夜间加强防寒保温, 促进发根缓苗, 超过35℃应防风降温。缓苗后开始通风, 白天保持25~30℃, 不超过33℃, 夜间保持在15℃以上, 以利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5月份以后, 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要昼夜放风, 掌握白天不超过30~33℃, 夜间不低于18~20℃。

2) 秋延后大棚茄子的管理。秋延后茄子一般带棚膜定植, 定植后为了缓苗降温, 要叫缓苗水。缓苗后进行蹲苗, 要少浇水, 多松土、培土, 可控制徒长。9月中旬以前, 将大棚两侧的膜撩起, 无雨时开通风口通风, 以降温、散湿。高温的中午可用遮阳网遮阳降温。9月中旬后, 要逐渐把大棚的两侧膜放下。白天开口通风, 夜间盖严。10月上旬后, 当夜间温度降至15℃以下, 可在棚内覆盖小拱棚。

4.2 肥水管理

1) 春茬大棚茄子的管理。定植后加强中耕松土, 提高地温, 促进发根缓苗。进入开花结果前期, 要加强肥水管理, 一般施三元复合肥40~50kg/667m2, 促进门茄迅速膨大, 以后每隔5~7天浇一水, 保持土壤湿润。追肥共3~4次, 以氮肥为主, 一般施尿素10~15kg/667m2, 或硫酸铵15~20kg/667m2。

2) 秋延后大棚茄子的管理。缓苗后进行蹲苗, 要少浇水, 多松土、培土。最好采用地膜覆盖保湿。开花时用防落素蘸花。门茄膨大后可随水冲施尿素10~15kg/667m2, 对茄膨大时再追肥一次。

5 采收

一般开花后20~25天就可采收。采收的标准是看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处白色或淡绿色环状带, 当环状带已趋于不明显或正在消失, 则表示果实已停止生长, 即可采收。

参考文献

[1]贾社安.设施茄子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08, (17) :16-17.

李树设施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李树,设施栽培,建园技术,环境调节

1 建园技术

1.1 品种选择

设施李树栽培应选择需寒量低、成熟期早、个大味浓、品质优良、丰产性好、便于管理且抗病性强的品种。目前, 设施栽培适宜的品种主要有大石早生、美丽李、幸运李子、琥珀、黑宝石等。

1.2 苗木准备和定植

设施栽培要选优质壮苗栽植, 要求品种纯正, 根系发达, 愈合良好, 无机械损伤, 无病虫害;苗木高度90 cm以上, 粗0.7 cm以上, 接口以上40~80 cm的整形带内有饱满而健壮的芽;侧根有4条以上, 长度在15 cm以上。

2 环境调节

设施栽培虽因覆盖影响光照条件, 但可以调节与果树生产相关的温度、相对湿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 调节的适宜与否是设施栽培成败的关键。

2.1 设施栽培中的增光技术

除选择优型温、棚室, 优质透光保温塑料薄膜外, 还应采用如下几项增光技术。

2.1.1 清扫棚面。

每天早晨, 将笤帚或布条、旧衣物等捆绑在木杆上, 自上而下地将温室大棚塑料薄膜上的尘土或杂物清扫干净[1]。

2.1.2 挂反光幕。

利用聚酯镀铝膜做反光幕, 将射入温室后墙的太阳光反射到前部, 能增加光照25%左右。

2.1.3 地面铺设反光膜。

在日光温室果树的果实成熟前30~40 d, 在树冠下方的地面上铺设聚酯镀铝膜, 将太阳直射到树冠下的光, 由反光膜反射到树冠下部和中部的叶片和果实上[2]。2.1.4延长光照时间。通常在日出后1 h左右揭帘, 揭帘后如果棚膜出现白霜, 表明揭帘时间偏早。日落前30 min盖帘, 不宜过晚, 否则会使室温下降, 如果连续阴天, 进行人工照明补充光照。

2.2 保温设施与湿度调节技术

设施果树生产中, 除了塑料薄膜保温外, 还可采用草帘、纸被等保温设施。

2.2.1 草帘。

草帘是传统的保温物质。一种是用稻草和绳筋编织而成的稻草帘[3], 另一种是由蒲草和绳筋编织而成的蒲草帘。

2.2.2 纸被。

纸被是用4~7层牛皮纸或水泥袋包装纸缝制而成, 长度视棚室的跨度而定, 能够盖严即可。覆盖1层纸被和1层草帘, 可使棚室内夜间最低温度提高4~6℃。

2.2.3 土壤及空气湿度调节技术。

为了控制空气相对湿度, 防止结露,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采用膜下滴灌。二是阴雨天气温较低时避免灌水。三是一次灌水量不可过大。四是灌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

3 扣棚前管理

3.1 土肥水管理

定植当年, 当新梢长15 cm时开始追肥, 前期以氮肥为主, 每株追施尿素50 g左右, 同时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或光合微肥200~400倍液, 结合追肥浇水3~4次。10月上旬开始扩穴追肥, 施磷酸钾复合肥450~750 kg/hm2、腐熟鸡粪11.25 t/hm2, 随即浇透水1遍[4]。

3.2 整形修剪

每行北段按细长纺锤形、中段按小冠疏层形、南段按自然开心形进行整形。5月开始定梢, 选留角度较好的新梢5~8个, 当新梢长到20~40 cm时, 选3~5个进行培养, 反复摘心, 疏除过密枝。7月中旬、8月初、8月中旬分别喷施多效唑300、200、100倍液, 以控制新梢生长, 促进成花。

4 扣棚后管理

4.1 扣棚至萌芽前管理

在树体开始落叶或落叶后及早扣棚膜盖草苫进行反保温。其方法是:白天温度仍偏高的前期, 白天盖草苫以保持低温, 晚上揭草苫, 打开通风孔以蓄冷, 随着温度的下降, 昼夜均盖草苫。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逐渐揭开草帘升温, 经3~5 d后全部揭开。7:30—8:00卷起草帘和纸被, 见光升温, 16:00—17:00盖好草帘保温。

4.2 萌芽期管理

4.2.1 修剪。

此期修剪注重抹芽, 将位置不当、生长过密的芽抹掉, 可减少无效消耗, 促使养分集中于花芽, 有利于开花和坐果, 并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2.2 温湿度管理。

萌芽期的温度应调控在10~15℃, 最适宜温度为12~14℃, 白天最高温度不应超过20℃, 夜间温度不应低于3℃;相对湿度调控在60%~80%[5]。

4.3 开花期管理

人工授粉是李日光温室栽培的关键环节, 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在主栽品种预定授粉前1~3 d, 采集授粉树上大蕾期花朵, 摘取花药, 散粉后于每天8:00—10:00进行人工授粉。还可以在花期放蜂进行辅助授粉。

4.4 幼果期管理

一般李树花期经多次人工授粉, 坐果率高, 疏果应在能够判断坐果稳定的状况下尽早进行。对于果实较小、成熟期早、生理落果少的品种, 可在花后20 d (第2次生理落果结束) 进行。疏果标准一般以每16片叶留1个果, 果实间隔距离在6~8 cm。疏果时应保留发育良好的果实。疏除虫果、伤果、畸形果和小果[6], 多保留侧生和向下着生的果实。

4.5 果实膨大期管理

果实膨大期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3~26℃, 夜温控制在10~15℃, 对果实生长有利。但在膨大后期的夜间温度宜降低到10℃, 这样有利于着色和品质的提高。相对湿度控制在60%, 可灌小水2次[7]。

4.6 成熟期管理

成熟期间昼夜温差越大, 着色越好。白天温度可维持在25~26℃, 不能超过30℃。夜间可以打开天窗和地窗利用自然低温降低温度, 无需覆盖草帘, 塑料薄膜也呈半盖半揭状。撇下的草帘放好留下一年用。此期间温度高, 须昼夜放风, 同时湿度大大下降, 需灌小水或洒水补充。相对湿度保持50%~60%。

4.7 采收后管理

果实采收后立即撤除所有的覆盖物, 使树体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以求得到充足的阳光, 使枝芽发育充实饱满。为防止突然撤除覆盖物引起叶片和嫩枝的日灼, 应选择阴天或傍晚撤膜。

参考文献

[1]岳五峰, 张金红.李树栽培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 2011 (3) :21-22.

[2]杨英军, 张要战, 李秀珍, 等.李树优良品种介绍[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3) :44-45.

[3]刘晓东, 田秀铭.辽西干旱山区欧李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 2011 (4) :31-32.

[4]李晓燕.大石早生李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8) :32-33.

[5]伍福国.青脆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3) :31.

[6]席军, 张荣.沿河空心李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耕作与栽培, 2009 (4) :6-7.

葡萄设施栽培丰产技术 篇10

1 大棚的选址与构造

保护地大棚应选择坐北朝南 (向阳) 、东西走向、地势较平坦、有水源并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保护地要求沙壤质地的肥沃土壤, 遇黏土可采取压沙、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空隙, 提高土壤通透性;遇沙土可采取压黏土并施大量有机肥的措施,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大棚之间距离4~5 m, 防止彼此遮阴。

大棚构造以无立柱钢架塑料大棚为主, 大棚北面东西两侧设墙, 北墙高度1.8~2.2 m, 拱架上部采用直径20 mm镀锌钢管, 下部采用直径12 mm圆钢, 中间相距约20 cm, 用直径6~8 mm钢筋以人字形焊接, 其南北端与预埋件焊接固定, 中间设有立柱。大棚南北跨度8~10 m, 东西长度因地势而定, 为方便管理, 一般以40~50 m为宜。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葡萄栽植技术

供试葡萄为巨峰和京亚2个品种。采用单壁篱架, 立柱上距地面0.6~0.7 m处拉第1道铁丝, 往上每间隔0.4 m再拉1道铁丝。选用优良的2年生苗木定植建园。2001年春, 定植园面积为0.13 hm2, 东西行向栽植, 行距×株距为1.35 m×0.6 m, 定植葡萄株数共1 680株。于2001年12月2日第1次扣膜, 2002年6月末除膜;第2次于2002年12月10日扣膜, 2003年6月中旬除膜;第3次于2003年12月8日扣膜, 2004年6月中旬除膜。

2.2 修剪

大棚巨峰、京亚葡萄的栽培修剪技术与露地栽培修剪技术基本相同。修剪量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

2.2.1 夏剪

修剪规则一般是在水平主蔓上每间隔25 cm左右留一个结果枝组, 每个结果枝组选留2个结果母枝, 并选留3个新梢。其中结果新梢与营养新梢的比例为4∶1。重点在6月中旬除膜后, 立即在已采收果实的枝条上培养作为第2年结果母枝的新梢。其培养方法有:第一, 利用夏芽副梢培养结果母枝的方法, 将部分较低且已采收果实的枝条拉成水平, 其顶端的1~2个夏芽副梢进行直立引缚 (该副梢至少要有4~6片叶) , 该夏芽副梢留8~10片叶, 其上仅顶端的夏芽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 不留下面的夏芽副梢, 以抑制留作结果母枝的夏芽副梢延长生长, 充实下部的冬芽发育;第二, 促使冬芽培养结果母枝的方法, 将部位较高且已采收果实的枝留2~3芽重短截, 促使冬芽形成新梢。该新梢留8~10叶摘心, 其上仅顶端的夏芽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 不留下面的夏芽副梢。因夏芽副梢结果母枝于6月中旬除膜后已有4~6片叶, 其花芽分化时间较早, 第2年结果枝上每个花序可坐果90余粒。冬芽新梢结果母枝是6月中旬除膜后短截促发的, 其花芽分化时间较迟, 第2年结果枝上每个花序也能坐果40余粒。故培养夏芽副梢、冬芽新梢结果母枝是扣棚争取连年丰产的必要技术措施。

2.2.2 冬剪

落叶后2~3周, 根据架面空间大小, 通过先骨干枝, 后结果枝组, 先疏枝, 后回缩和短截的原则进行冬剪。在结果母枝的修剪中, 要视枝条的粗细进行短截, 夏芽副梢结果母枝, 径粗0.7 cm以上者, 留4~5个芽短截, 较细者剪留2~3个芽。冬芽结果母枝, 一般留5~7个短截。

3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大棚葡萄的温度调控是影响栽培成败的一项关键技术。第一, 从扣棚到萌芽前尽量提高棚内温度。为防止夜温下降过多, 可在下午提早覆盖棚上草帘或适当加温, 一般温度调控到不超过25℃, 以防止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第二, 发芽后至花期, 此期棚内的白天温度调控在25℃~28℃为宜, 夜晚温度保持在15℃以上, 以利授粉受精和提高坐果率。第三, 花后至采收结束期, 白天温度调控在28℃~30℃之间, 夜晚温度维持在15℃~17℃, 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 以利浆果膨大、着色, 提高含糖量。大棚葡萄的湿度调控对葡萄的催芽坐果、果粒质量有很大影响 (结合灌溉调控) 。棚内的相对湿度, 开花前控制在70%~80%;开花至坐果期的相对湿度以60%为宜;坐果后至采收期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3%~70%, 不要高于70%, 以免病害发生和蔓延。

4 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每年10月份, 结合撤防寒土, 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4 000 kg, 50%硫酸钾50 kg, 磷酸二铵50 kg。萌芽期追复合肥50 kg;花后每株追施尿素50 g;果实膨大期每株施复合肥100 g;果实着色期, 每株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100 g。8月下旬喷施300倍尿素和300倍磷酸二氢钾各1次。对大棚葡萄灌水, 一般在扣棚后、萌芽期、落花后、浆果变软前各小水漫灌1次, 除膜后的灌水与覆地栽培相同。

大棚内的葡萄病虫害较轻, 主要防治灰霉病、白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发芽前喷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 花前约间隔15 d喷2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花后约间隔15 d喷石灰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和64%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各喷1次, 撤除棚膜后的病虫防治与露地栽培相同。

5 大棚巨峰、京亚葡萄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设施栽培水果防治蜗牛九法 篇11

1 树干基部绑胶带

首先将适量的防治蜗牛的颗粒药剂倒在一个盘子中,目测(或测量)一下树干的粗度,然后撕下长度适宜的一段胶带,粘上盘子里的蜗牛药,用手指捋一下胶带以确保胶带粘药均匀,再将胶带围在离地面一定距离的树干上(粘药的一面向外),拉紧胶带,最后在胶带的接口处用图钉固定在树干上即可。由于药物远离地面不易受潮,整个生长季节处理1次即可。

2 树干周围撒药

首先拍平树干周围的土(一定要平整无缝,防止药粒掉在土缝中不起作用),然后将防治蜗牛的颗粒药剂均匀的撒在树干周围的平地上。由于棚内湿度较大,药物易受潮发霉而失去效果,整个生长季节需撒药2~3次。

3 撒草木灰

用干燥的草木灰撒在树干周围的地面上。草木灰比较干燥,蜗牛遇到后,其自身分泌的黏液失去作用,很难再爬到树上,减轻了蜗牛的上树危害。由于草木灰易吸水受潮失去作用,在整个生长季节中需多次施用,并且要及时将草木灰上的蜗牛拾出田外销毁。草木灰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此法在防治蜗牛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肥力。

4 撒石灰面

撒石灰面的方法和效果与撒草木灰相同,但石灰是碱性物质,用多了能引起土壤盐渍化或土壤返碱,故此法不宜多用,特别是碱性土壤不宜使用。

5 棚内放鸭子

利用鸭子吃蜗牛的习性进行防治。在进入果实成熟期前,每一亩左右的大棚内放养4~5只鸭子,既防治了蜗牛,又吃掉了杂草。但应注意在棚内放养鸭子时,不可使用农药,以防鸭子中毒。

6 提高棚腿子

把棚腿子提高到地面5厘米以上,由于塑料布较滑,蜗牛不易爬上去,防止了棚外的蜗牛爬进棚内,也避免了靠棚的枝、叶、果受到危害。

7 围棚边

在大棚的内外两面撒上防治蜗牛的颗粒药剂,一来防止棚外蜗牛爬入棚内,二来防止棚内蜗牛顺棚边而上进行危害,此法与提高棚腿子的方法共同使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8 处理拖地枝

桃子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枝叶量的增加和果实的增重,部分枝条垂了下来,拖在地上,为蜗牛的上树危害创造了条件,及时清理掉拖地枝或将拖地枝用绳子吊起来,既有效防止蜗牛上树危害,又改善了棚内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果实的发育,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9 人工捕捉

(1)顺着蜗牛在树上的分泌物仔细寻找,将其捕获;

(2)将地膜上、地面上、棚柱上的蜗牛捡拾干净;

(3)早晨太阳没有完全出来前,蜗牛喜欢爬到树叶上面吸食露水,此时很容易捕捉。

茶树设施栽培技术 篇12

茶树自古以来均为露地栽培, 但随着近年来设施园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设施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茶树的栽培当中, 设施茶树栽培技术不仅避免了冬季及春初低温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同时在可控的人工环境条件下,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大幅提高。

1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1.1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1.1.1 设施环境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

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茶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露天栽培的茶苗, 这主要是由于茶苗幼年阶段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 适应能力和抗性均较低, 而设施内的环境可调控, 可以抵御造成茶苗死亡的冻害、寒害和干旱等, 从而确保茶苗成活。研究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茶苗成活率比露地栽培高12%。

1.1.2 设施环境对茶树物候的影响。

在可控的设施环境条件下, 茶树的物候期明显早于露地栽培条件。观测研究表明:设施栽培的茶树发芽时间和展叶期均早于露天栽培, 一般能提早10~14天以上发芽。如南京地区一般可提前2周开采, 这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1.1.3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早春季节, 设施内气温回升更快, 保温效果良好, 有效地提高了室内积温, 促使茶芽提早萌发、新梢生长提前、叶量增多、百芽重提高等, 使得早春茶产量能够大幅度增加;同时又有效地防止了江南地区春季“倒春寒”对茶树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由于茶树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得到提前, 茶树年生长期也随之延长, 不仅增加了早春茶产量, 全年茶叶产量也因之提高。

观测研究表明:设施条件下茶芽梢平均伸长速率为0.60mm/日, 比露地栽培条件下的茶芽梢伸长速率 (0.28mm/日) 增快115.7%, 设施内的茶芽百芽重较露天栽培平均高出2.9g, 原因可能是早春气温低时, 设施内温湿度较高, 提高了净同化率, 加之白天和黑夜温差较大, 有利于细胞中叶内成分的积累, 因而使百芽重增加。同时, 茶树在设施条件下促进了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这对百芽重也有明显的影响。

1.2 设施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试验研究表明:设施茶园的栽培环境能够提高春季绿茶中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的含量, 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以及酚氨比。同时,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决定茶叶品质之一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大于常规对照, 从这一方面可证明设施栽培环境能够促进绿茶品质提高;另一方面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茶叶低沸点赋香物质较露天栽培明显增多, 这可能是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的的栽培环境对茶叶香气前体物质或香气形成途径产生影响, 而利于茶树体内低沸点香气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2 茶树设施种植条件的要求

2.1 场地选择及土壤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壤p H值4.0~6.5的缓坡地建大棚, 建棚后定植, 或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现有茶园建棚。

2.2 园地和品种选择

设施栽培茶园的立地条件、品种和生长势直接影响覆膜后的早发效果。在江南地区可选择龙井43、乌牛早、早逢春、福鼎大白茶、迎霜和劲峰等早芽品种。

2.3 设施要求

目前在江南地区应用较广泛的茶园设施有春暖式大棚, 中拱棚、大拱棚及小拱棚。确定茶树设施栽培的类型, 要根据茶园的地形地势、茶树的树龄、茶蓬的大小等各方面因素。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选用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春暖式大棚。小拱棚适宜1~2龄茶树, 茶蓬高度在30cm左右。江南地区一般在冬季降温前用竹条或钢筋等做成弓形插入茶行, 要求棚高50~80cm、跨度60~140cm, 每隔120~140cm插设一条弓形竹片 (钢筋) , 经固定后, 上覆薄膜。注意薄膜离茶蓬距离不要少于5cm, 以免灼烧枝叶, 同时要用土压紧薄膜两边, 以防风刮。小拱棚搭建简单, 造价低, 但保温性能差。

中拱棚和大拱棚适宜3~4龄茶园, 一般2行茶或4行茶搭建一个拱棚, 高度1.3m左右, 人能在棚内弯腰作业为宜。

春暖式大棚适宜投产茶园, 主要用竹竿、立柱、薄膜等材料。建棚方向根据地形而定, 跨度在8~10m, 长度30m左右最好。

棚膜要求透光好、抗拉压、抗老化、不滴水。目前南方设施茶园多用厚0.05~0.1mm无滴水PVC塑料薄膜。

2.4 栽培要求

茶树种植要规范, 一般采用双行矮化密植, 株距20cm、大行行距1.5m、小行行距30cm。新建茶园要对土壤进行深翻, 深度要在80cm以上, 然后按种植基线开沟定植, 沟宽、深各为40cm, 施入腐熟有机肥, 并掺入一定数量的无机肥。667m2施有机肥1000kg, 或饼肥100~150kg、复合肥50kg。

3 茶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3.1 设施环境管理

茶树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设施内升温快, 天晴中午棚内气温可达40℃, 高温会灼伤茶树、芽叶, 轻则减收, 重则造成绝收。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 就要揭开通气口, 进行人工通风, 以降低温度, 一般控制在25℃左右为宜。因此, 除了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措施外, 特别要重视立春后外界气温的回升情况, 做到定时测量, 及时控温, 并仔细观察茶芽生长情况;一般晴天在10:00左右温度升至25℃时开启放风口, 15:00关闭放风口, 利于茶树正常生长。此外, 洒水和喷雾也是降低棚内温度较常用的方法。

由于温室设施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水分不易排出棚外, 棚内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 极易发生病虫害。为降低空气湿度、抑制病虫害发生, 应结合通风降温进行换气排湿, 同时, 采取行间铺草、覆盖地膜等措施, 可使空气湿度降至80%~70%。

二氧化碳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二氧化碳不足是影响设施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 但却常被忽视。通风换气是补充大棚二氧化碳最常用的办法, 但在严冬季节, 通风换气会造成大棚内的热量损失, 此时, 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二氧化碳粒肥;也可利用硫酸加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缓解大棚内二氧化碳的供求矛盾, 施用气肥时间选择在09:00~10:00为宜。

3.2 设施茶树栽培管理

3.2.1 施足基肥, 适量追肥。

由于设施茶园改变了茶树原有的休眠习惯, 促使茶树在冬春季仍在生长, 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在冬春季对茶树的营养供应。入冬前耕锄杂草施好基肥, 施饼肥2250~3000 kg/hm2, 或施相应的复合肥、土畜肥;同时, 把翌年施的部分春茶催芽肥可提前到10月份与基肥一起施下, 以提高春茶对肥料的利用率, 促进茶芽早发壮发。由于设施内早春茶树新梢生长速度快, 需肥较常规茶树大, 开采前20天应及时补充速效肥, 开采后还要及时喷施叶面肥, 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

3.2.2 水分管理。

茶树在设施内不能吸收外界雨水, 必须科学合理进行浇灌。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时, 最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一般每隔5~10天喷水1次, 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在茶芽萌发前后, 耗水量增大, 加上在设施条件下, 温度高蒸发大, 没有水分及时补给, 影响茶芽生育, 此时可结合喷水进行追施稀土微肥、尿素等叶面肥, 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3.2.3 耕锄结合铺草。

设施内气温高, 杂草容易生长繁殖, 应在秋茶采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耕锄, 并在茶行间铺草, 以各种山地杂草、作物秸秆等为草源, 500~600kg/667m2, 铺厚10~15cm, 草上适当压土, 第2年秋季深翻埋入土中既可起到保湿、增温作用, 又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2.4 合理修剪。

秋茶采后结合封园进行1次轻修剪和边缘修剪, 树冠蓬面整理成弧形。保持茶树行间有15~20cm的间隙, 以利于通风透光和茶树养分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春茶的产量。春季修剪应从常规的春茶前推迟到春茶后 (5月中下旬) 进行, 每隔2~3年进行1次深修剪, 5~8年进行1次重修剪, 控制树高60~70cm左右, 彻底剪除鸡爪枝和瘦弱枝, 以增强树势。切忌在每年的秋冬进行深修剪, 以免影响翌年春茶的产量。

3.2.5 病虫害防治。

茶园害虫多冬眠, 故对设施冬茶危害较轻, 勿需施药。对一些病害如茶赤叶斑病等, 若危害严重, 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 并严格控制施药量及施药安全间隔期。最好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

设施内的温度、湿度适宜于小绿叶蝉、煤病等病虫害的繁殖发生, 茶尺蠖等病虫会提早发生, 所以要重视设施内茶树病虫害防治, 细心观察, 及时防治, 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尽量不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如必须采用, 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摘要:利用设施栽培茶树是保护茶树安全度过不利自然条件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同时就茶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茶树,设施栽培,露天栽培

参考文献

[1]姚元涛, 宋鲁彬, 田丽丽.茶树的设施栽培技术及其效应[J].落叶果树, 2009 (3)

[2]王世斌, 陆婷.茶树设施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5)

[3]金珊, 余有本, 张秀云等.设施栽培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5)

[4]李倬, 贺龄萱.茶与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石油工程定额结算下一篇: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