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黄瓜栽培技术(精选9篇)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 篇1
1 品种的选择
设施黄瓜高产需要的品种一般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性能优良的早熟品种, 同时应该保证品种抗病、丰产、商品性能好, 其中6M12、弛玉、中荷四号及瑞士引进的玉玺[1]、山农5号、锦早3号、津春3号、保丰等应进行催芽和播种[2]。
2 培育壮苗管理
育苗前, 取深层园田土或葱蒜类蔬菜地、大田土壤, 腐熟优质鸡粪或猪粪, 腐熟马粪或稻草用4︰3︰3比率混均匀后过筛备用。黄瓜浸种催芽。按用种量2.25kg/hm2准备好黄瓜种子;然后将种子放入清洁无油污的盆内, 并倒入种子4~5倍体积的50~60℃热水, 边倒边搅拌, 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瘪种, 并保持15分钟, 然后用25~30℃温水浸泡4~6小时;搓掉种皮上的黏液, 并用清水多次淘洗;最后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将种子包起来, 放在28~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催芽。种子浸种后1昼夜即可出芽, 当出芽至2~4mm时即可播种。[1]白天和晚上应该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 一般在黄瓜苗期, 白天大棚内的温度维持在25~30℃左右比较适合, 在夜间温度应该维持在13~16℃, 在夜晚大棚内最低的温度不能低于10℃, 如果夜间的温度低于10℃之后, 会造成黄瓜幼苗出现严重的冻害。[2]
3 适时嫁接
嫁接时间为黄瓜苗第1片真叶基本展开、南瓜破心至1叶期为嫁接适宜时期。根据天气预报嫁接应选择4~5天的连续晴天进行。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法。嫁接苗前3天不通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17~20℃, 相对湿度在85%以上 (即棚膜上有小水滴) 。以后6~7天, 白天控制在23~25℃, 相对湿度在70%~80%, 逐步增加光照。待新叶展开后断根, 断根时在黄瓜苗的嫁接部位以上0.5cm处切去一段即可。嫁接成活后随着伤口愈合, 白天逐步加强光照, 白天温度28~30℃, 前半夜15~18℃, 后半夜最低温度10~12℃, 应保持20~25℃左右的地温。此时不旱不浇水, 以促进根系生长, 控制徒长。壮苗的标准是苗龄约30~35天, 苗高10~15cm, 3叶1心, 叶片大小适中, 叶色深绿, 有光泽, 叶脉较粗, 叶柄短, 根系发达。[4]
4 整地及定植
整地应在定植前10~15天开始, 定植前5~7天完成。将温室内外清理干净, 以清除病菌和虫卵。667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t、复合肥100 kg, 深翻30cm。整细耙平后, 按底宽70cm、顶宽40~50cm、高20~30cm、沟宽30cm做小高畦。定植前5~6天, 用高浓度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害, 对地面和墙体进行喷洒。3天后通风降温, 同时降低药物浓度, 防止幼苗和人受药害。定植前1天铺上地膜和滴灌管。定植时选晴天上午进行, 按小行距30~40cm、株距30~35cm栽苗, 边栽边浇定植水。
5 温室内田间管理
定植前3天, 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 白天25~28℃, 夜间15~18℃, 3天后白天降到23~25℃, 夜间降到13~15℃。进入开花结果期, 白天保持22~24℃, 夜间保持8~15℃。在维持以上温度的原则下, 尽可能多地早揭晚盖草帘, 每天清洁棚膜, 加大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浇水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 结果期应加大滴水次数。温室黄瓜采用吊绳引蔓, 老叶及病叶应及时摘除带出室外, 及时清除室内杂草, 果实膨大期适当追施尿素和钾肥, 以保证果实的商品性。[3]
6 采收
黄瓜属于嫩果采收, 采收期的掌握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从播种至采收一般为50~60天。黄瓜必须适时采收, 采摘太早, 果实保水能力弱, 货架寿命短;采摘太迟, 则果实老化, 品质差, 而且大量消耗植株养分, 造成植株生长失去平衡, 后续果实畸形或化瓜。一般根瓜应及早采收, 结瓜初期2~3天采收1次, 结瓜盛期1~2天采收1次。[5]
摘要:主要结合塔城市设施黄瓜的栽培现象, 对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以期对开展黄瓜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黄瓜,栽培技术,设施
参考文献
[1]杨树廷.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134-135;
[2]李建荣.浅谈我县设施黄瓜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下半月) :172-173;
[3]王燕.日光温室黄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5, 5:28-29;
[4]魏映俊, 陈定顺.越冬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5:52-53;
[5]许如斌, 王天茂, 侯晶.北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J].中国水果和蔬菜, 2010, 1:32.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 篇2
第一课时 黄瓜的形态特征 及生长发育周期
一、黄瓜的形态特征
黄瓜,别名胡瓜、王瓜、青瓜,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攀缘性植物。黄瓜营养丰富,气味清香,鲜食、熟食均可,还能加工成泡菜、酱菜等,是世界人民喜食的蔬菜之一,加之品种类型丰富,适应性较强,所以分布十分广泛,是全球性的主要蔬菜之一。
根: 根系分布浅,根量少,大部分根群分布在20cm土层内。根系呼吸能力强,木栓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差,茎基部近地面处有形成不定根的能力。
茎: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6~7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茎为无限生长,叶腋间有分生侧蔓的能力。
叶:子叶对生,长椭圆形。真叶呈掌状五角形,互生,叶表面被有刺毛和气孔。叶面积大,蒸腾能力强。叶腋间着生的卷须是黄瓜的变态器官,具有攀缘功能。
花:多为单性花,生产上最常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株型,植株上只有雌花而无雄花的为雌性型。主蔓上第1雌花的节位高低与早熟性有很大关系。
果实:瓠果,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果面光滑或有棱、瘤、刺,刺色有黑、褐、白之分。黄瓜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不授粉时也能形成正常果实。
种子:种子扁平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千粒重22~42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二:黄瓜生长发育周期
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出现(露真)为发芽期,适宜条件下约5 ~10d。
幼苗期 从“露真”到植株具有4~5片真叶(团棵)为幼苗期,约20~30d。
抽蔓期 又称初花期,从植株“团棵”到根瓜坐住为止,约15 ~25d。
结果期 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露地夏秋黄瓜只有40d左右,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长达120~150d。
温室黄瓜栽培教案
第二课 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生育适温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24℃;
最适地温 20~25℃;
最适气温 25~30℃(日)/13~15℃(夜)
2、光照
喜光,但耐弱光;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
3、水分
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初花期要控制水分,结果期需水分较多。
4、肥料
喜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
喜肥又不耐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
5、品种的选择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商品性好,高产抗病等特性。
6、育苗 嫁接育苗是防止土传病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最有效措施。此外,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抗逆性增强,生长旺盛,产量增加,尤其是在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地温较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突出。
7、整地定植
整地: 撒施基肥 深翻耙平开沟施肥 造底墒 起垄
定植:开定植沟 摆苗稳坨 株间施肥 浇定植水 合垄
8、定植后的管理
缓苗:缓苗期密闭保温,尽量给予苗子与先前的环境尽可能相似的温度、光照、湿度,缓苗期越短对以后的生长越有利。移栽之后的3~7天视土壤墒情浇缓苗水。
蹲苗:从分苗之后以控制水分、适当降低温度、遮光来改变环境条件,适当造成逆境控制苗子生长的措施。蹲苗的具体措施主要是控制水分的供给。
蹲苗结束的形态学指标:叶片由黄绿变成深绿。而且叶片明显变厚。群体形态学指标是大部分植株(70~80%)已经坐果。
8、水肥管理
临界水:蹲苗结束后的第一水。灌水方式:
①地表灌水 50~60T,需肥量是50~60斤尿素 ②采用滴灌需水量大约在20T,需肥量是5~7.5㎏ 在临界水之后的5~6天浇第二水,隔一天浇一水,一清水一肥水,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次用量5㎏/亩。磷肥以根外追肥为主,用浓度是0.2%的 KH2PO4,隔7~10天在太阳落山之后进行叶面追肥。
9、温、湿度管理
生育适温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24℃; 最适地温 20~25℃;
最适气温 25~30℃(日)/13~15℃(夜)高温管理:较高的温度管理可以促进光和产物的转化,但同时加速茎、叶的早衰。晴天(光照充足的情况)、CO2浓度很高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采用高温管理,温度比平常高几度,可以使温度达到35~42℃,如果CO2特别充足的情况下,短时间的50℃高温对黄瓜的生长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环境的湿度也必须达到80%以上。但前提是:壮苗,要高湿、光照充足、CO2含量高,而且要尽可能缩短下午的放风时间
10、CO2 施肥
在晴天日出2小时之后,可以在设施内进行CO2施肥;或者在下午3~4点使用CO2,同时保证使用后的2小时不放风,尽可能使黄瓜植株制造多的光合产物,并进行高温管理以促进光合产物的转运和积累。除进行CO2施肥之外,还可以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来补充温室内的CO2含量。温室黄瓜栽培教案
第三课 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种类: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防止原则:预防为主,防止为辅。
在保温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降湿。预防病害发生。化学防止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二、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化 瓜:根本原因 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停止发育。植株营养生长过旺;
黄瓜生长期地温过低,根系发育不良; 连续阴天,低温寡照,光合产物少; 下面瓜不及时采收,竞争养分; 花期喷药不当或有毒气体危害。防止措施
创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收和疏花疏果。花打顶:
原因:夜温偏低,昼夜温差过大,雌花形成过多,对营养生长产生抑制;
地温偏低、土壤过干或过湿、施肥过多造成黄瓜根系发育差,吸收能力弱。防止措施:花芽分化阶段夜温不低于13℃; 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对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要及时采收商品瓜,并疏除一部分雌花。一般健壮植株每株留1~2个瓜,弱株上的瓜全部摘掉。畸形瓜: 原因;
授粉受精不良,导致果实发育不均衡;
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均。防止措施: 花期辅助授粉; 结果期加大水肥供应 苦味瓜:
原因: 苦味素在瓜条中积累过多。偏施氮肥;
土壤干旱、地温低造成根系发育不良; 温度过高导致植株营养失调; 品种的遗传特性。防止措施:
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素的品种; 配方施肥;
及时灌水,勤中耕; 合理通风降温。
三、霜霉病的防治
1.症状: 苗期和结果期都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褪色。真叶感病叶缘和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其明显。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和正面生长出灰黑色霉层,既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2.防治对策: 降低大棚相对湿度,措施是早晚两头放风.药剂防治使用金雷多米尔,苯基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
控制由卵菌纲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内吸性强.四、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略带微黄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真叶染病初呈鲜绿色水浸状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容易穿孔。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感染,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菌侵入种子,导致种子带菌。
2.防治:使用铜制剂,如可杀得、铜大师、靠山及抗生素类杀菌剂。
五、炭疽病防治
1.症状: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细缩,幼苗折倒。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湿度大时,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严重时叶片干枯,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相连,包围主蔓,植株一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与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2.防治:世高水分三性颗粒剂800-1000倍,发病开始时即开始喷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撒两次。最好与达克宁混用。
六、白粉病
1.症状: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轻,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及背面产生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正面较多,后向四周扩散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及病原菌无性阶段.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适宜发病温度20-25度,湿度大时有利于侵染;栽培管理不当,尤其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衰弱有利于发病。2.防治:(1)定植前棚内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
(2)发病初期用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次。持效期7-14天。
1、整个作物生长期共计用药20次左右,其中苗床土壤施药一次,叶面喷雾20次
2、苗床用雷多米尔,约10元
3、喷达科宁6次,每次费用约17元/亩,合100元
4、喷金雷多米尔共4次,每次费用约20元/亩,合计80元
5、喷阿米西达3次,平均每次50元/亩,约150元
6、喷世高3次,每次13元/亩,合计40元
7、喷农用链霉素3次,每次7元/亩,合计21元
8、铜制剂一次,每亩10元
9、用阿克泰3次,每次平均15元,共近50元
10、整个生长期杀菌剂费用为450元
以上施药方案均为预防性防治方案,在正常情况下,采用本方案基本可以预防黄瓜整个生长期内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寒地;设施黄瓜;安全高效;技术规程
近些年,国内蔬菜农药残留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广大消费者对蔬菜产品安全的呼声愈来愈大。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的东北边疆,比邻俄蒙两国,属高寒地区,虽尚未发生蔬菜中毒事件,但在设施蔬菜生产中也存在着重茬种植、施肥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导致设施蔬菜产品品质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需求等突出问题。为此,笔者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寒地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 从对品种选择, 到播种至采收系列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和总结,形成四个技术规程,现将其中的黄瓜技术规程呈现给大家,仅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本地市场和俄蒙市场需要,同时又耐低温、耐弱光、早熟、结瓜多的品种。如津优35号、博耐18号、津优31号等黄瓜优良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浸种催芽
用55℃热水浸种、搅拌至水温降至30℃后在室温下继续浸种4h~6h,然后用湿沙布包好在28℃~30℃下催芽。
2.2 配制营养土和播种
营养土使用以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为主配制的全营养育苗基质。将全营养育苗基质装入营养钵内,均匀而紧密的摆放在苗床上,使之挤成正方形。打透底水。如嫁接用苗则将接穗黄瓜播在细沙中,将砧木播在营养钵中,播种后覆土1.5cm。
2.3 苗期管理
播后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5℃~20℃。苗龄一般掌握在40天~45天。
3 定植及管理
定植大棚要在定植前20天~30天扣好棚膜,使用多功能防雾滴棚膜,同时搭好二层和三层膜,并进行正常管理。晴天日出半小时后拉开三层膜,以利于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太阳落山前半小时盖好三层膜,以便为适时早栽做好准备。定植前进行整地、覆膜,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整地要细,不能有土块;整地要净,除去残留的枯枝败叶;整地要平,不能有明显的低洼、高岗等。当地温稳定在12℃时定植。一般毎667㎡保苗3000株左右。定值后加盖小拱棚、围裙,夜间覆盖无纺布、麻袋片等。采用高畦覆膜栽培,畦高20cm,上宽90cm,下宽100cm。做好畦子后,铺设滴灌带,以便膜下节水滴灌,每畦2条,间距45cm。定植时浇足定植水,大小苗分级定植,定植深度为子叶刚好露出畦面。
3.1 温度管理
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白天打开三层膜和小拱棚,晚上再盖好。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在18℃以上。通过采用多层覆盖和调节通风量及浇水来控制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逐渐去掉小拱棚、三层膜、二层膜,并且逐步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尤其是进入高温季节,加强通风排湿降温极为重要。
3.2 水分管理
使用清洁水源,采用膜下节水滴灌。定植时浇足定植水,必要时可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控制浇水,必要时浇小水。黄瓜喜欢湿润气候,进入结瓜期均衡给足水分,前期温度低、光照弱,要避免起早和傍晚浇水,给水量小些,后期温度高、光照强,要避免中午高温时间浇水。
3.3 肥料管理
采用全营养生态平衡施肥方案:根据每667m2目标产量8000kg~9000kg,确定基肥每667m2施经高温发酵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 m3~5m3,加过磷酸钙25kg,加硫酸钾15kg。进入结瓜期第一次每667m2追充分发酵腐熟粪稀350kg,或尿素3.5kg。第二次每667m2追充分发酵腐熟粪稀500kg~600kg,或尿素4.5kg,采取粪稀和尿素交替使用,而且浇清水和浇肥水交替进行。全生育期大约追肥10次左右。
3.4 立体整枝
通过立体整枝来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降低湿度,减轻病害。1米及1米以内宽的畦子实行单行定植,1米以上宽的畦子采用大小行定植,每667m2保苗控制在3000株左右。及时吊蔓,根据黄瓜坐果情况、水肥供应状况、季节及天气变化等因素进行立体整枝,吊蔓高度尽可能一致。及时去掉下面老叶,适时放蔓,摘下的老叶及病叶拿到棚室外深埋。
4 病虫害防控
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即优先采用阻隔防虫、控湿防病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为主,化学措施为辅的策略。加强通风透光,温室后墙挂反光幕,每667m2悬挂25cm×40cm的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在通风口加设30目防虫网,阻止小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害虫成虫飞入;在化学用药上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NY/T5075-2002标准执行,严格限定用药浓度、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农药能用烟剂或喷粉代替的,则尽量不使用喷液。
4.1 霜霉病
喷72%霜脲氰·代森锰锌600倍~8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5盒~6盒,安全間隔期7天。交替用药,7天~10天一次。
4.2 角斑病
喷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交替用药,7天~10天一次。
4.3 蚜虫。喷10%吡虫啉4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50%抗蚜威3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交替用药,7天~10天一次。
5 采收
根据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使用时间的记录,达到农药和追施化学氮肥安全间隔期的即可采收。保持采收工具清洁无污染、清洗和包装场地环境清洁卫生;清洗用水水质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包装容器无污染、无异味;包装材料符合国家GB11680、GB9693、GB9687等卫生标准的要求;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
黄瓜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篇4
黄瓜 (C.sativus L.) 属于葫芦科 (Cucurbitaceae) 黄瓜属 (Cucumis) , 一年生攀缘或蔓性草本, 茎枝有棱沟, 密被白色或近黄色糙硬毛;卷须纤细, 不分叉。花黄色, 单性同株, 单生或雄花簇生, 花冠轮状或近钟状, 深裂[1]。黄瓜的起源地是热带潮湿森林地带, 由于长期处于水肥充足、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形成了根系浅, 叶片大, 喜温、喜湿和耐弱光的特征[2]。我国是世界上黄瓜生产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3]。
2 材料与方法
2.1 品种
选择黄瓜种子时, 首先要保证品种对路, 不但要适合本茬栽培, 而且要适合本地区栽培;其次, 播种前应测验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势是指黄瓜催芽3d内的种子发芽百分数。黄瓜发芽率一般指催芽7d内种子的发芽百分数, 发芽率90%以上时才能符合播种要求。[4]大棚栽培黄瓜茬口主要以春提早为主, 其次是秋延后[2]。适于温室长季节栽培的品种有中农19号、京研迷你 2号、春玉黄瓜、绿珍1号、绿秀1号[3,5,6]。
春节前后是黄瓜消费的高峰, 为缓解设施蔬菜栽培倒换困难, 提高效益、改善品质, 储海平[7]等在原有的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了无公害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认为春提前黄瓜的品种应选抗低温、耐弱光、结瓜节位低、瓜码密、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如“长春密刺”、“津优”系列。
延秋黄瓜一般采用适应性强, 较抗病, 耐热, 雌花形成对日照长度反映不敏感, 植株生长势较强的品种, 如津春2号、津杂4号、津优1号等[8]。
2.2 播种
由于黄瓜种子常常带有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和疫病等多种病原菌, 如果播种带病菌的种子, 很有可能导致幼苗或成株发病, 所以播种前的种子消毒十分必要。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可防黑星病、炭疽病、病毒病、菌核病;药剂浸种可防枯萎病、黑星病;70℃恒温处理可防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生物菌剂拌种, 此法可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 定苗后的枯萎病、根腐病等。
保护地黄瓜播种期的原则是在温度、光照等基本条件满足黄瓜生长的前提下, 尽可能使黄瓜的采收期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一般黄瓜品种从始收商品瓜到进入盛果期需要15d左右, 从播种到始收商品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15d就是从播种到进入盛果期所需的时间。从进入盛果期往回推15d是始收商品瓜期, 再往回推算减去定植至始收瓜所需天数就是定植期, 由定植前再往回推算, 减去从播种至定植所需要天数, 便是适宜的播种日期。一般中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要提前10d播种, 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提前20d播种。
2.3 嫁接
嫁接在播种后5~8d, 当砧木苗的子叶已经充分展开, 第一片真叶刚刚出现时是嫁接最适宜时期。可以用靠接法 (舌接法) 、插接法、劈接法进行嫁接, 前两种操作简单, 较易管理, 成活率高, 利用较多, 最后一种嫁接后较难管理, 成活率低, 生产中应用很少[4,9]。
黄瓜冬春茬高效栽培育苗主要采用嫁接育苗, 这样一是可以抗土传病害, 特别是提高对枯萎病的抵抗能力, 砧木能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根系的耐寒、耐热、抗病等抗逆性和适应性, 从而提高了嫁接黄瓜的产量;二是可以提高黄瓜根系的耐寒性和抗逆性, 克服由于重茬而导致的土壤连作障碍;三是增产效果显著, 砧木根系发达, 吸水吸肥能力强, 抗逆性强, 嫁接后接穗得到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生长速度加快, 秧苗健壮, 增产幅度大, 据试验, 嫁接黄瓜比自根黄瓜增产30%~50%[2,4]。
(1) 黑子南瓜。
要求日照严格, 日照在13h以上的地区或季节不形成花芽或有花蕾而不能开花坐果, 生长要求较低温度。
(2) 中原共生Z101。
郑州中原西甜瓜研究所利用国外品质资源通过远缘杂交育成的黄瓜砧木新品种, 坐果率高, 瓜条顺直, 单瓜重增加, 颜色浓绿有光泽, 商品价值高, 提早上市, 采收期延长。产量比黑子南瓜作砧木提高30%。
(3) 特选新土佐。
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南瓜, 生长势强, 吸肥力强。很少发生因嫁接而引发的急性凋萎, 能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 比自根苗减少施氮肥30%。
(4) 共荣。
抗黄瓜枯萎病。
(5) 白皮黑子。
黄瓜嫁接其上, 低温生长性强, 吸肥力强, 抗土壤病虫害力强, 可使黄瓜提早结果, 结果良好, 产量提高。
还有壮士等。近年来, 白子型南瓜有代替黑子型南瓜的趋势。
2.4 栽培管理
2.4.1 温度
黄瓜喜温不耐高温, 生育适宜温度为10~30℃, 白天25~30℃, 夜间10~18℃, 光合作用适温为25~30℃。冬季育苗可通过铺地热线、大棚内加盖小拱棚等措施使苗床的夜温不低于10℃, 短时间不低于8℃;南方主要是夏季降温, 夏季通过盖遮阳网、湿帘降温等方法, 使苗床的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内, 短时间不超过40℃[2]。
秋冬季节黄瓜生产温室中不同部位土壤温度和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南部土壤和空气温度变化最小, 比较适宜黄瓜生长, 中部土壤和空气温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不同时期, 不同部位温湿度变化情况不同;长时间低于0℃的空气温度以及低于10℃的土壤温度是导致温室北部黄瓜植株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时间推移, 温室每天处于饱和空气湿度的时间逐渐增多, 温室中部湿度最大, 北部次之, 南部最小[10]。
2.4.2 光照
黄瓜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因生态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华南系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 华北系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黄瓜是果菜中相对比较耐弱光的蔬菜, 属于短日照植物, 缩短光照有利于早形成雌花, 在降低夜间温度的同时缩短日照时数, 可增加雌花数量和降低雌花节位。黄瓜雌花出现的早迟和多少, 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 尤其是黄瓜雌花节位愈低, 雌花开花愈多, 早期产量就愈高[2,4]。
2.4.3 施肥
黄瓜对土壤适应范围比较广, 在pH值5.5~7.2范围内均能适应, 最适宜的是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 pH值6.5为宜[2]。黄瓜设施栽培中由于其生长期短、产出量大、需肥量多, 从而形成土壤肥力具有高消耗、高补充的特点[11]。
黄瓜施肥的原则是“少量多餐”, 需肥量与生长量变化同步, 幼苗期较少, 甩条发棵期增加, 以结果期最多, 其整个生育期间要求钾肥最多, 依次是氮、钙、磷, 施肥依据氮∶磷∶钾为2~3∶1∶4较为合适, 根系适宜的土壤浓度为0.03%~0.05%[2]。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等[11], 探讨了施用不同量氮、磷、钾肥和菜籽饼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黄瓜前期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氮肥, 后期是钾肥。营养土配制时施入的肥料充足, 整个苗期可不用施肥, 若发现幼苗叶片颜色变淡, 出现缺肥症状时, 可喷施少许磷酸二氢钾500倍液。育苗过程中, 切忌苗期过量追施氮肥, 以免发生秧苗徒长, 影响花芽分化。
2.4.4 湿度
苗期保持土壤的湿度, 有利于雌花的形成。苗期时, 一般播种前或分苗时浇足底水, 苗期尽可能不浇水, 以保墒为主。苗床出苗后要进行2~3次覆土, 当大部分幼芽拱土时, 选择晴天中午覆盖干细土, 厚度0.3cm左右, 用土封严裂缝, 防止种子子叶肥大, 同时抑制胚轴伸长, 控制徒长。黄瓜根系浅, 叶片大, 消耗水分多, 因此喜湿不耐旱, 适宜的空气湿度为70%~90%, 但是长期的高湿环境易导致病害发生。黄瓜栽培要求土壤有较好的通透性, 尤其在黄瓜生长发育前期要注意中耕松土[4]。
2.5 整枝摘叶
黄瓜主、侧蔓都能结瓜, 应及时整枝、疏瓜、摘心。植株下部5节以下的侧蔓要全部去掉, 基部老叶及时摘除, 5节以上的侧蔓选留1个瓜后摘心;主蔓到顶后打顶。整枝时要选择晴天且露水干后进行, 集中整枝后选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等保护性农药喷雾预防伤口感病[12]。
2.6 植株调整
黄瓜越冬栽培中的植株调整可采取抑强扶弱, 促控结合, 保持整齐一致的方式。定植后半个月开始进行插架绑蔓。要求龙头等高, 方向一致, 呈“S”形上升。在绑蔓时, 壮秧宜紧, 弱秧宜松。同时绑蔓时结合去卷须。整枝时顶瓜上留2~3片叶摘心。对于回头瓜期, 侧蔓见瓜留1~2片叶摘心, 并及时打掉下部老叶[13]。
2.7 病虫害防治
我国保护地黄瓜抗病能力差, 保护地条件又容易滋生病菌, 因此保护地黄瓜病害发生严重, 用药量大, 应加强对保护地黄瓜抗病能力的选择。为了达到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首选,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种子、土壤要消毒, 优先使用物理、生物防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加强肥水管理、温湿度调节;控制病发中心, 及时摘除病叶, 增施磷钾肥[7]。黄瓜通过嫁接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黄瓜设施栽培应重视绿色防控技术。夏季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设施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利用化学防治时, 应在防治适用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轮换用药[14]。
3 结语
设施黄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篇5
关键词:黄瓜,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
配方施肥主要指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肥料的效率, 在运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用量而运用的一种现代化农业施肥技术。我国从事施肥的工作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施肥技术, 再充分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探究更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施肥技术, 并先后提出了测报施肥、测土施肥、诊断施肥、控氮增磷钾施肥等先进的施肥技术。
为了构建作物施肥模型, 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 进一步弄清楚无肥料区产量、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以及作为对肥料的利用率等, 进而为实施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 也为了修正、完善和确立符合目前农业生产水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以便于更好地评判土壤的肥力水平, 用以宏观地指导农业生产, 特进行黄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的要求, 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塬村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
1.2 试验设计
布置日光温室黄瓜田间肥效3414试验 (N、P、K 3个因素, 4个水平, 14个处理) , 按照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专家组提出的试验方案执行, 3次重复, 增加N4P2K2、N2P4K22个小区。
1.3 试验方法
采取统一试验方案、统一布局、统一肥料品种、统一测产等措施, 保证试验的规范化标准化, 试验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模式进行[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供肥率
日光温室黄瓜作物地力单产在65 167.95~70 201.80 kg/hm2的范围内, 土壤供肥率为71.06%~74.71%, 平均为72.72%。
2.2 化肥N的施肥效应与丰缺指标
日光温室黄瓜地力单产在79 380~84 525 kg/hm2的范围内, 最大经济收益的施N量为523.8~635.1 kg/hm2。在此基础上, 利用N0P2K2与N2P2K22个区的相对产量进行了丰缺指标的计算。方程Y=0.4177LN (X) +0.920 4, 相关系数R=0.784 4, n=3, 将0.95代入上述方程计算得, N的丰缺指标为5.97 mg/kg[1]。
2.3 化肥K的施肥效应与丰缺指标
日光温室黄瓜地力单产在82 650.0~86 845.5 kg/hm2的范围内, 最大经济收益的施K2O量为541.2~717.9 kg/hm2[3]。
2.4 施肥误区及改进方法
在保护地栽培中, 黄瓜的产量和产值都比较高。但是在日常对黄瓜进行施肥时, 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 存在很多错误的地方, 不仅降低了黄瓜的产量, 还降低了黄瓜的口感及经济效益。现针对几种错误的施肥方法进行阐述,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2.4.1 有机肥腐熟程度不够。
在有机肥堆放过程中, 微生物的活动是十分频繁的, 他们的活动会逐渐将那些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分解成一些容易被作物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特别是腐熟的有机肥中, 微生物的含量更多, 他们的不断活动能够有效阻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降低了作物感染病害的可能性。因此, 在作物施肥时, 如果有机肥腐烂程度不够就无法满足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另外, 微生物在活动过程中还会消耗作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和肥料, 引起烧根现象。除此之外, 在有机肥料中, 一些寄生在有机质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常常通过施肥的方式被带入田中。当外界的条件适合时, 它们便会对作物产生破坏[4]。
2.4.2 化肥的用量不合理。
在黄瓜种植中, 要提高黄瓜的产量, 前提是要保证有机肥和化肥之间的比例恰当, 而不是单纯追求化肥用量。有机肥作为黄瓜养分来源的主要渠道, 不仅能够提土壤中养分所占的比例, 还能够达到优化土壤结构的目的。因此, 在种植黄瓜时, 一定要使有机肥和化肥配比合理, 要根据黄瓜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合理施用,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养分的有效利用, 还能够防止一次施肥过量对水源、土壤环境造成破坏。
2.4.3 施肥忽视了黄瓜生长规律。
从黄瓜的生长过程来看, 不同的生长阶段, 其对养分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在黄瓜的生育期对氮元素需求量最大, 然而磷肥有助于促进根系生长、叶子茂盛以及果实形成, 钾肥则会影响黄瓜的产量。因此, 在对黄瓜施肥时, 应该将磷肥和钾肥作为前期基肥追肥, 而在整个生育期间应均衡施用氮肥[2]。
2.4.4 针对碱性土壤选择钙、镁、磷肥作为基肥。
这主要是因为钙肥、镁肥、磷肥都属于弱酸性肥料, 他们均有不溶于水的特性, 只有在碱性的土壤中才能被分解, 从而被黄瓜的根系吸收。如果在碱性的土壤中施氮肥, 不仅不能够有效满足黄瓜幼苗的生长, 还可能影响正常生长, 因此不能在碱性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建立了设施黄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为全市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少肥料污染, 提高耕地质量, 节本增效,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先明, 谭俊杰.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99-212.
[2]李玉英.保护地黄瓜施肥误区及改进方法[J].土壤肥料, 2008 (6) :31.
[3]张华微, 张天翼, 王栩.辽宁朝阳地区黄瓜设施栽培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11) :26-28.
[4]高峻岭, 宋朝玉, 黄绍文, 等.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养分状况[J].山东农业科学, 2011 (3) :68-72.
[5]高峻岭, 宋朝玉, 王玉军, 等.施肥对青岛市设施蔬菜产量、净产值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6) :1261-1267.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 篇6
茎用佛手瓜又称龙须菜, 作为一种新兴蔬菜品种在我国市场上反响热烈, 越来越受到广泛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我国农业蔬菜种植与栽培水平的不断提升, 茎用佛手瓜在实践栽培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如何有效提高茎用佛手瓜的栽培产量, 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品种植行业中急需探究与解决的内容。本文主要对茎用佛手瓜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究, 为我国今后的茎用佛手瓜栽培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1 佛手瓜的栽培品种选择
佛手瓜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受环境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因此, 在我国不同的区域环境内, 栽种者应充分考虑到当地区域环境内的气候情况, 结合土地条件, 进行佛手瓜的栽培品种选择。本文以黄淮地区为例, 通过对黄淮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研究可知。黄淮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带, 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季节的实际情况进行品种上的选择。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是典型的雨热同期气候情况。该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1 000mm左右, 其中有多半都集中在夏季, 属于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1]。
根据以上气候情况进行分析, 该地区在栽培茎用佛手瓜时, 应选用绿色品种为宜。茎用佛手瓜属于采摘嫩梢为主的植物类型, 在选种过程中必须要求种子无损伤、无冻害, 具有较好的活性与成熟性。栽培人员应该选择200~300g左右的佛手瓜绿色品种, 其中以无刺的品种为最佳。在选择秋延迟栽培的黄瓜品种时, 栽培人员应尽量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类型, 例如, 津杂2号、津研2号、夏青4号等品种, 确保佛手瓜在本次实验探究的黄淮地区能够快速生长, 为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奠定扎实的基础条件[2]。
2 栽培环境及设施条件
本文主要对黄淮地区的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技术进行探究, 结合黄淮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分析, 在该区域内开展茎用佛手瓜的种植与栽培, 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环境内的气候特点, 根据当地区域内的降水量以及光照情况, 正确选择栽培种植的位置及使用设施, 确保茎用佛手瓜在该区域环境中能够快速生长[3]。
在该区域种植茎用佛手瓜时, 应当选择日光温室环境下进行栽培种植, 温室大棚的骨架跨度应为1.1m, 棚宽0.9m, 畦面长约6m, 畦沟长度约为0.1m。在大棚种植过程中,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对棚内土地进行翻耕, 并且在每年的7月中旬开始整体, 在整体过程中适当保证哇面中心对准大棚骨架。完成这些工序准备后, 就需要开始施基肥, 在大棚土地内每600m2左右的区域范围内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t, 钙镁磷肥160kg以及三元复合肥60kg。在整地后需要先盖上顶膜, 掀开裙膜使佛手瓜作物在大棚内保持通风, 避免大棚内温度出现难以调节的情况。有条件的种植户, 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 可以在间套初期对20%左右的佛手瓜作物进行遮阳网覆盖, 为佛手瓜植被后期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4]。
3 栽培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要点
在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技术的实践环节, 为了充分提高茎用佛手瓜的栽培种植质量, 提高种植户的实际经济效益。在茎用佛手瓜的栽培种植过程中, 种植户应该适当提前定植, 在种植黄瓜时可以根据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 以及该区域内黄瓜的下市时间, 选择在茎用佛手瓜定植后的2个月左右栽培黄瓜作物[5]。
佛手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喜欢温暖的环境, 耐寒性较差。因此, 种植户在栽培种植佛手瓜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冬季时, 主要采用大棚内加盖销拱棚的方式, 利用草帘铺盖的方式, 有效起到保暖、御寒的效果, 为佛手瓜作物提供多层保温。茎用佛手瓜作物在春节前会大量上市, 种植户因根据这一情况, 准确计算茎用佛手瓜的定植时间, 将定植时间选定在7月下旬左右, 所定植的新苗以绿色无刺的佛手瓜以及黄瓜品种为最佳, 定植过程中要求种瓜无冻害、无损伤、成熟性较好, 种瓜的重量应在220~350g之间, 种瓜应尽量选择充分老熟的佛手瓜。种植户在进行定植栽培的过程中, 应对定植穴进行准确判断与选择, 以能够放下种瓜为最佳, 可以根据地形以及地势情况适当调整栽培深度, 2行之间应该预留黄瓜定植的位置, 确保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的合理性[6]。
4 优化栽培过程中的田地管理
4.1 茎用佛手瓜田间管理
4.1.1 苗期管理。
在栽培种植茎用佛手瓜的过程中, 种植户应在定植后的一个月内对瓜苗进行系统化、完善化的管理, 在这一时期, 幼苗基本上不需要种植户进行水与肥料的管理, 种植户应当尽量控制对幼苗浇水的次数, 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导致瓜苗出现腐烂的情况。在瓜苗的植株管理过程中, 种植户还应该将茎用佛手瓜主蔓长至30cm的枝桠进行摘除, 促进幼苗快速发芽分枝。
4.1.2 植株生长期管理。
在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植株生长的旺盛时期, 种植户应当对植株进行重点管理, 以水肥管理为主, 根据土壤肥力的实际情况, 决定施肥的次数与时机, 在一般情况下, 种植户需要在每年的5月以及9月下旬对茎用佛手瓜植被进行施肥, 连续施肥应在3次以上, 所追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 在施肥过程中, 种植户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气候特点以及植被生长情况, 适当使用一些钾肥, 以此提高茎用佛手瓜作物的根系生长能力。
4.2 黄瓜田间管理
4.2.1 苗期管理。
种植户在栽培种植黄瓜时, 应重点关注黄瓜植被的幼苗时期, 在大棚播种后的4~5周后, 黄瓜开始出苗, 种植户在这一时期就需要对黄瓜幼苗进行控水、控肥的管理保护, 待黄瓜幼苗长至3~4片后即可定苗。
4.2.2 植株生长期管理。
在黄瓜植株的旺盛生长期, 种植户应当采用引蔓整枝以及温湿度控制的方法, 帮助黄瓜植株更快更好的稳定生长, 避免黄瓜植株出现不稳定生长的情况。在温湿度调节及肥水管理的工作过程中, 种植户应该充分考虑到黄淮地区的实际气候特点, 在高温多雨时放下大棚薄膜, 在雨后天晴时及时对植株进行浇水。
5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茎用佛手瓜植株的栽培种植需要种植户细心的进行管理, 茎用佛手瓜的病虫害防治更是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 值得种植户予以重视。在茎用佛手瓜植株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种植户应该明确常见的佛手瓜病虫害类型, 这些类型具体包括白粉病、枯萎病、霜霉病、疫病, 主要的害虫包括岈虫、斑潜蝇等。在充分了解这些病虫害情况后, 种植户才可以真正开展防治处理工作。在病虫害的防治处理过程中, 种植户应该选用5 000倍硫酸链霉素来防治茎用佛手瓜植株可能染上的细菌性角斑病;采用6 000倍世高素来防治茎用佛手瓜植株可能染上的白粉病;在茎用佛手瓜植株发生枯萎病时, 种植户应该在植株的苗期每隔7天左右对植株幼苗根灌1次5 000倍左右的多菌灵溶液, 以此达到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效果。当茎用佛手瓜植株发生斑潜蝇时, 种植户应该选用2 000倍斑潜皇药液对植株进行喷洒。当茎用佛手瓜植株出现蚜虫后, 种植户应该选用2 000倍的净药液对植株进行喷洒, 以此起到防治的目的;种植户在防治茎用佛手瓜植株病虫害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植株的实际情况, 正确选用治疗药物以及化学药剂, 避免茎用佛手瓜植株受到不良药剂的侵害, 而出现枯萎或者死亡的情况。
6 结语
综上所述, 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技术是我国农业植株栽培种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我国农产品栽培种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今后的茎用佛手瓜植株栽培种植过程中, 种植户与相关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对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促使我国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进出.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探究[J].农业教育, 2013, 12 (9) :23-24.
[2]杨剑锋.传统佛手瓜植株栽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情况[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 2012, 23 (7) :23-25.
[3]何志明.佛手瓜植株栽培的优化措施探究[J].湖南科技大学院报, 2012, 12 (7) :33-25.
[4]周康裕.茎用佛手瓜间套秋延迟黄瓜设施栽培的创新技术[J].湖北农业大学院报, 2012, 23 (7) :23-25.
[5]孟子欣.佛手瓜与黄瓜混合栽培种植的技术创新[J].湘西农业大学院报, 2012, 12 (7) :33, 25.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曲阜市息陬镇小峪村泰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大棚黄瓜内, 黄瓜品种为津春4号, 黄瓜正值初花期, 也是霜霉病发病初期, 黄瓜地面积700 m2, 土壤为潮褐土, 有机质1.08%, 碱解氮89.06%, 有效磷12.2 mg/kg, 速效钾105 mg/kg, 各试验小区栽培管理均匀一致, 该基地连续9年种植黄瓜, 常年使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百菌清等。
试验药剂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为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72.2%普力克水剂 (当地市售) 。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分别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 (A)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B)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C)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D)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E) 、 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F) , 以喷清水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4次重复, 共计28个小区, 各小区随机排列[1,2,3], 小区面积15 m2。
1.3施药时间及方法
于2014年12月7日 (发病初期) 上午采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常规喷雾, 喷药液1 500 kg/hm2, 以后每隔7 d喷1次药, 共施药3次。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各小区固定黄瓜植株挂牌标记, 定15株, 每株定位查5叶片 (中上部) , 于第1次施药后7 d, 第3次施药后7、 14 d, 调查病情指数,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比较差异。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 ~25% ;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试验结果采用“DMRT”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4,5,6]。
药效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1.5气象情况
第1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5.7 ℃, 最高气温32.1 ℃, 相对湿度72.6%;第2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1.9 ℃, 最高气温28.1 ℃, 相对湿度77.6%;第3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4.7 ℃, 最高气温36.2 ℃, 相对湿度81.5%。
2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A和处理B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处理C;第3次施药后7 d显著优于处理C和处理E;第3次施药后14 d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表1) 。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防效好、持效期长且对供试黄瓜安全、无药害和其他异常现象出现, 适合曲阜市设施黄瓜生产上推广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效果欠佳,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持效性差。为了防止病菌过早产生抗药性, 建议各药剂交替使用。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般是从下部开始, 向上逐步蔓延到全株, 发病初期宜用药液重点喷施植株下部叶片背面, 以有效控制叶背面产生大量的子实体, 防止其迅速扩展;病害发生中期宜用药液重点喷施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 摘除下部病叶并带出棚外销毁。施药时间可适当缩短2次用药间隔时间, 以4~5 d为宜, 并连续喷药3次以上。
参考文献
[1]魏明峰, 张贵云, 刘珍, 等.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效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10) :58-59.
[2]潘兴东.浅烯酰吗啉可湿粉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 (1) :31.
[3]欧阳佰柱.69%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 :149.
[4]张娇艳, 李东, 刘文静, 等.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J].世界农药, 2015 (1) :45-47.
[5]赵生平.50%烯酰吗啉WG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 2015 (2) :82-83.
黄瓜嫁接栽培技术 篇8
随着温室、大棚黄瓜栽培面积的连年扩大, 黄瓜枯萎病已成为生产中的主要障碍, 一般损失10%~20%, 严重的损失在50%以上。用南瓜根系来取代黄瓜的根系进行嫁接栽培是防治黄瓜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国外一些国家已将黄瓜嫁接栽培技术普遍应用于保护地黄瓜生产, 如日本已有95%的黄瓜生产实行了这一技术。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 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很多单位已开始进行了黄瓜嫁接栽培生产。嫁接苗的砧木南瓜根系对黄瓜枯萎病及其它土传病害几乎是免疫的, 嫁接栽培可以避免死秧, 而且砧木比接穗根系发达, 吸水吸肥力强, 使植株强健, 生长势强, 提高了植株抗低温的能力, 延长了收获期, 结瓜大而多, 因而增产。在各种砧木中, 黑籽南瓜是优良的嫁接砧木, 嫁接亲和性好, 抗病强, 产量高, 品质好。
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接穗:津优35号或津春2号
砧木:黑籽南瓜
工具:双面刀片, 小竹签, 嫁接夹
2. 方法
(1) 嫁接前砧木、接穗的准备
a.种子处理及催芽
先将黄瓜和黑籽南瓜种子在太阳下晾晒数小时, 再根据播种时间的早晚分别对种子进行催芽。砧木接穗均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 黄瓜种子用55℃的热水浸泡15分钟。黑籽南瓜种子用70℃的热水浸泡20分钟, 其间搓洗3~4次, 待其水温冷却, 继续浸泡12小时后, 在28℃~30℃条件下, 黑暗催芽16~24小时。
b.播种育苗
黄瓜要早于南瓜3~5天播种, 使黄瓜与南瓜茎粗细相近。有条件的可播在育苗盘内, 苗床播种亦可。南瓜种子待胚根长至0.5厘米时, 播种在直径12厘米的苗钵里, 钵土要求肥而松散, 土量为苗钵的7成, 以备嫁接后假植黄瓜。育苗温度白天25~28℃, 夜间16~18℃。当砧木两片子叶充分展开, 第一片真叶展开前, 而接穗子叶由黄变绿, 充分展开而真叶初露时为止, 是嫁接的最适时期。
(2) 嫁接
一般采用靠接法。嫁接操作时, 把黄瓜苗和南瓜苗由苗床取出, 用刀片将南瓜生长点从子叶处去掉, 以免长出侧芽。用刀片在南瓜子叶下1厘米处, 按35~40度向下斜切一刀, 深度为茎粗的1/2, 然后在黄瓜子叶下1.5~2厘米处向上斜切一刀, 角度30°左右, 深度为茎粗的3/5, 把2个切口互相嵌入, 使黄瓜两片子叶压在南瓜子叶上面, 用嫁接夹固定。嫁接过程要连贯, 各操作环节应一气呵成并注意刀片的清洁以免引起切口感染, 而且不能损伤瓜苗以免引起瓜苗组织坏死。然后向营养钵内放些床土, 将黄瓜根系盖上并浇足水。为防止接穗子叶萎蔫影响成活, 嫁接苗要随嫁接随放入苗床内用小拱棚扣盖保湿, 尽量缩短嫁接苗在苗床外的停留时间。嫁接时, 要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和阴暗条件, 不要在阳光直射处嫁接, 以防止接穗蒸腾失水而影响成活率。
(3)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苗生长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 嫁接好的小苗喷足水, 扣上小拱棚, 接后1~4天内要求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 并用报纸遮光, 温度白天在25~28℃, 夜温15~18℃,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促进伤口的愈合四天后逐渐放风, 并逐渐给光, 8~10天后接口愈合后, 用刀片断去黄瓜根, 去掉夹子并喷施百菌清消毒。除去棚膜及遮阴物进行正常的苗期管理, 并随时摘除南瓜苗上的腋芽以防止消耗养分, 一般在接后的30~35天即可定植。
(4) 定植后的管理
嫁接黄瓜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基本上与普通实根苗黄瓜相同, 但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定植时不宜栽植的过深, 应保证接口不接触土壤, 避免生根和病菌侵染。
b.定植密度要比普通黄瓜小一些, 一般2000~2500株/亩。
c.深翻土地, 施足优质有机肥, 由于嫁接黄瓜生长势强, 生长期和采收期延长, 所以要加强水肥管理, 水肥比普通黄瓜增加。
三、结果分析
嫁接黄瓜均比自根苗黄瓜外观品质好, 瓜皮颜色加深呈深绿色, 油亮而有光泽, 脆皮增加, 甜度增加, 并且明显增产。嫁接苗的增产, 主要表现在前期产量上。其增产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降低了结瓜部位;二是几条瓜可以同时生长, 普通黄瓜在同一时期内, 只有一条瓜的生长优势, 而嫁接黄瓜在同一时间内2~3条瓜可以同时快速长大;三是瓜条生长速度加快, 单瓜重量增加, 从产瓜到成熟采收, 嫁接黄瓜所需时间只有普通黄瓜2/3左右, 嫁接黄瓜的单瓜重增加1/4;四是生长期延长, 产量增加;五是病株减少, 产量增加。
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黄瓜,大棚,栽培技术
翔凤镇是来凤县县城所在地,是来凤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有28个村,4个社区,居住着土家、苗、回、侗、汉等民族。当地属于湿润型山地气候,全镇平均海拔596 m,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9℃,年降雨量1 394.5mm,形成了以特色蔬菜、畜牧水产、花卉盆景和优质水果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目前全镇共有蔬菜种植面积2 000 hm2,产值达到4 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该镇红花、沙坨、飞机、活水等片区已成为来凤县蔬菜主产区,该镇正在活水及红花片区建蔬菜基地133.3 hm2,并计划组建1个蔬菜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社员+合作社+公司”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大棚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基层农业推广经验,对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黄瓜生产参考。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品种时,要求早熟,前期产量高,瓜条形状好[1],如中农5号、鲁黄瓜4号、长春密刺、新泰密刺、津春3号、农大1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抗病、耐寒、耐弱光等特点。
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催芽。用50%多菌灵浸泡10~20 min,可防治多种病害,如黄瓜枯萎病等。洗干净后催芽,先在50℃温水中浸泡10 min,后放在30℃温水中浸泡1~6 h,捞出后沥干,用湿布包扎好放在25~30℃的环境下催芽,1 d左右即可催芽[2]。
3 苗床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为过筛腐熟厩肥、过筛园土、腐熟的马粪,按照2∶5∶3的比例混合均匀,园土必须在3年内未种过黄瓜。在这些营养土中掺入草木灰10 kg/m3,加入腐熟干15~20 kg/m3、甲基托布津80 g/m3、多菌灵和敌百虫60 g/m3,再装入钵内或填入苗床内。
4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黄瓜获得丰产的关键之一,可以利用节能日光温室或加温温室进行育苗,用营养钵装营养土1.0 cm,营养钵规格为高10.0 cm,直径10.0 cm,平盖地膜。播种后封闭地膜时间2 d左右,大约70%的叶子出土后即可揭开地膜。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少浇水,避免高温高湿发生长苗现象。日间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下。移栽前1周可以开始炼苗,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同时减少浇水次数。
5 定植前准备
5.1 闷棚处理
大棚在定植前进行闷棚,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实践证明,多菌灵的消毒处理效果较好,残留量相对较低。进行处理时可加入有机肥,一般情况下施腐熟农家肥30 t/hm2,之后深翻2次以上。再用多菌灵对水后灌入土壤,覆盖地膜后进行闷棚。
5.2 整地理墒
定植前10 d左右揭开地膜,打开大棚通风口,使有害气体散尽。首先翻地,使上层表土和下层土均匀混合,然后起垄,垄高约30 cm、宽约70 cm。起垄前可施入有机肥9 t/hm2、复合肥450 kg/hm2、豆饼3 t/hm2,且与土壤均匀混合。
6 定植
定植标准:叶色浓绿,5~6片真叶,株高16 cm,茎粗1cm,节间短,龙头舒展。一般定植时间为3月上旬,从播种至定植一般需要50~60 d。定植密度:分为大小行,小行40 cm,大行80 cm,1.2 m放线。穴与穴之间间隔为25 cm,不少于6万株/hm2。定植前要提前扣棚20~25 d,畦宽1.2m,采用穴水定植。定植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或多云的天气条件下,定植时施用硫酸钾复合肥和有机肥。定植完成后第1次浇水,要浇足浇透[3]。
7 田间管理
7.1 定植后至缓苗期管理
黄瓜要想获得高产,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黄瓜喜温又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以10~30℃为生长适宜温度,从播种到收获有效积温为800~1 000℃;棚内空气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
定植当天要插好小拱棚,扣上2层膜,夜晚需要加盖草垫;定植1周后,小拱棚上的覆盖物要早揭晚盖,白天温度不超过35℃,可不揭小拱棚;定植10 d内一般不放风,促进升温;缓苗后要逐渐揭去小棚,要控制浇水,促根壮秧。对于温度,上午在25~30℃,午后在20~25℃,15℃时覆盖草垫;夜间温度控制为:上半夜为15℃以上,下半夜控制在12~15℃。当苗高达到30 cm,及时清除小棚吊蔓。对于吊蔓栽培的,要及时打底叶,摘除病叶、老叶,适当进行疏果。另外,对于寒流也要高度重视和预防[4]。
7.2 结瓜期管理
当根瓜坐住并开始伸长时,随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入沟内,灌水结束后盖严地膜,隔4~5 d灌水1次,隔1次浇水追肥1次。当棚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昼夜通风,阴雨天揭开草垫。当黄瓜长到25~30片叶需要摘心,提高回头瓜的着生,从而大大提高采收频率。在结瓜后期,由于植株摘心后,进入生育盛期,功能叶减少,寿命也逐渐缩短。因此,后期应该加强病虫害防治,延长采瓜时间,减少灌水次数,促进养分回流[5,6]。
参考文献
[1]商晓芳.大棚黄瓜早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67-168.
[2]邓华强.大棚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J].北京农业,2015(18):38-39.
[3]丁进府,刘杰.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6-98.
[4]孙晓钰.黄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5-146.
[5]朱世东,赵国荣.大棚黄瓜基质栽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0(5):653.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黄瓜设施栽培研究05-25
黄瓜嫁接技术07-18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05-16
辽西黄瓜制种技术07-11
大棚黄瓜管理技术08-27
温室黄瓜嫁接技术10-23
露地黄瓜制种栽培技术08-22
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10-03
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10-26
水果黄瓜高产栽培技术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