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人的故事(精选11篇)
中国伟人的故事 篇1
1948年秋的一天,上级打电话给洛川县委书记张俊贤,通知说彭德怀回延安时要经过洛川,请接待一下。张俊贤考虑彭德怀整日行军打仗十分辛苦,应该借这个机会慰劳一下,便请厨师准备了两桌饭菜,每桌炒了八个菜。
大约中午时分,彭德怀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当他走进饭堂看到两桌丰盛的饭菜后,本来谈笑风生的他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扭头就走。他坐在院中树下,拿出随身带着的干粮吃了起来。
张俊贤很是不安,便上前轻声劝说:“您一路辛苦,我们做好了准备,还是吃点吧!”
彭德怀严肃地说:“战争年代,群众吃糠咽菜,我们怎么能大吃大喝?”张俊贤忙解释:“我们特为您准备的,平日,我们同群众生活是一样的……”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彭德怀就批评他:“给我准备的更不行。我是前线总指挥,更应该带头过艰苦生活。”他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群众生活还很苦,你为我准备这样丰盛的菜,我能吃下去吗?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们这样搞,严格说是铺张浪费。你们要做出保证,以后决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这件事,张俊贤记了一辈子。
伟人父亲朱德和女儿的故事 篇2
1941年1月底,延安输送了4个革命烈士和革命者的子女到苏联学习,这其中就有朱德的独生女一朱敏。那时朱敏14岁。
1941年德国纳粹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战争使得中苏方彻底断了联系,朱敏的下落也从此杳无音讯。
1941年6月,夏季的莫斯科依旧很寒冷,朱敏从小留下的哮喘病根发作了,学校的老师们请来了许多大夫为朱敏看病,药也吃了不少,就是不见好传。没有办法,最后,学校的老师决定,把朱敏和其他20名体质较差的孩子一同送去苏联南部明斯克郊外的夏令营调养。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向他的德国纳粹军队下达了向苏联进攻的命令。6月22日清晨,一群像蝗虫一样的德国战机飞过朱敏他们所居住的夏令营,正当孩子们抬头看飞机时,一颗炸弹让孩子们瞬间就乱成了一团,伴随着接连的爆炸,孩子们的美梦被法西斯彻底粉碎了。
朱敏他们被德军发现之后,被赶进了附近的村庄里。朱敏告诉德国军官说自己是中国人,叫赤英,父亲是老中医,来莫斯科是为了看病,为了达到真实效果,朱敏还特地张大嘴喘气,展示她拉风箱似的呼吸声。
由于德国纳粹的突然进攻,德军很快便占领了明斯克城,并把朱敏他们囚禁在了一所孤儿院里。远在中国的朱德却对此事毫不知情,因为此时的中国战场也进入八年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朱德得知了蘇联打仗的消息,但此时不仅他无法知晓朱敏的下落,就连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也不知道送去夏令营的这21名孩子究竟去了哪里。
1943年2月,纳粹德军节节败退,意识到前途不妙,纳粹德军便加紧掠夺苏联南部财富。1943年,也就是朱敏他们被囚禁在孤儿院两年之后,被逃跑的纳粹德军押到了德国东普鲁士集中营。
女儿失联,伟人父亲朱德焦急万分
1943年年底,朱德写了封信给朱敏,可让朱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邮路不通,这封信被原封不动地退回了延安,回到了朱德的手中。这时的朱德仍旧还是完全不知朱敏已经身陷囹圄,而就在朱敏被德国纳粹关押的时候,中国的战场也进入了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
就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苏联打仗、朱敏失联的消息,彻底打了朱德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崇高的信仰,为了中国的未来,朱德选择暂时不去寻找朱敏的下落,一是苏联正在打仗,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斯大林也分身乏术,二是眼下也确实军务繁忙。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见朱德迟迟没有行动去寻找女儿可急了。康克清提议由朱德出面给斯大林发电报,让斯大林帮忙找找孩子。可心系国家大事的朱德不愿为私事打扰苏联政府。
远在集中营中的朱敏全然不知延安这边自己的爹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遭遇,她在集中营的生活每天就像例行公事,天还没亮,就被刺耳的起床哨声惊醒,衣衫单薄地站在雪地上听德军看守点名,然后和其他囚犯一起到工厂做苦役。
为了隐姓埋名,朱敏自然是不会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朱敏在明斯克城郊外被德军抓到之后曾说自己叫“赤英”。
在集中营的生活非常痛苦,吃不饱、受虐待还要没日没夜的工作让朱敏简直无法接受,朱敏对于德军的态度慢慢地从恐惧变为了仇恨,她和孩子们琢磨究竟如何反抗。
朱敏她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工厂装子弹,子弹是德军打仗用的,所以她们就想从子弹下手。
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子弹分盒装箱,不知是从哪里听来子弹如果受了潮就会生锈变成哑弹,但这一点不只她们知道,德国看守也知道,所以命令不能带水进入工厂。所以朱敏她们就想了个主意,往子弹上吐口水。
监工一走开,她们就往弹壳上吐口水,等到下工的时候,看到同伴因为缺水而干裂的嘴唇,都会心地笑了,后来听说从战场上退下来很多不合格的子弹,这可让朱敏她们开心得不得了。
对父亲朱德,女儿既深爱又抱怨
但这如此短暂的“解恨”并不能让朱敏真正地快乐起来,朱敏把对德军的仇恨演变成对父亲的思念,她想念这个自己14岁才见到的父亲,想念同父亲在延安的那短暂的真正快乐的日子。
1926年4月10日,一个漂亮的中国女婴在莫斯科呱呱坠地,她就是朱敏,这一年朱德40岁,喜得干金的他非常高兴,连忙给孩子起了乳名“四旬”,但由于当时国内革命工作需要,一个月后,朱德回国参加北伐战争,踏上了艰苦漫长的革命征程。但这时没有人想得到,这对父女这一别,就是14年。1940年,“白色恐怖”笼罩着四川,成都也已不再安全,经过多方寻找,周恩来终于找到了小朱敏并把她安全地带到了延安。快要到杨家岭的时候,朱敏远远地看到一位穿着八路军军装,腿上打着绑腿的中年男人站在土墩上,不知怎的,朱敏认定这个人一定就是爹爹,14年从未喊出的“爹爹”,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喊了出来。朱德似乎也认出了朱敏,急忙跑过来,一把抱住了同样扑在自己怀中的朱敏,一路上想好的问候全在这一夕之间化为乌有,有的只有朱敏“爹爹”“爹爹”的呼喊和激动的泪水。
这就是朱敏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的场景,哭够了喊够了,朱德就把她带回了自己在延安居住的窑洞中。而在这个窑洞里,朱敏同样是第一次见到了她爹爹的革命夫人——康克清。
一声怯怯的“妈妈”让康克清喜上眉梢,也开启了朱敏在延安即将过上的她童年最为快乐的一段日子。
1941年,朱敏到达延安后不久,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朱敏开开心心地堆起了雪人,还给雪人打扮起来,一会找到两颗黑色的纽扣安在雪人头上当眼睛,一会找个红色瓶盖安上去当嘴巴。
朱敏天真无邪的笑容感染着延安的父辈们,朱敏也发现了她爹爹很幽默。因为第二天起床,朱敏发现她爹爹居然给雪人嘴巴旁边安了根香烟,这可把朱敏逗坏了。她心想“没想到整天打仗的人还挺幽默”。
在延安,朱敏似乎是忘记了战争与硝烟,生活得非常幸福、自在。但是很快,1941年2月朱敏被送到苏联读书直到被纳粹抓进集中营。
1943年,历时18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不久,国际儿童院失踪的孩子名单也被递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不久后一道特殊的命令从苏联元帅朱可夫的手中签发出去,那是一道寻找失踪孩子的命令。
1944年,苏联完全被解放,苏联红军也没能找到朱敏。1945年5月8日德国纳粹投降,朱敏才得以离开集中营,经过几个月的流浪生活,兜兜转转,朱敏被送到波兰一个苏联难民收容站里终于被一名苏联红军发现,一番迟疑之后,朱敏告知这名苏联红军,自己是中国中央军委主席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
一段时间之后,朱德知道了孩子安然无恙。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1946年1月30日,当朱敏重新踏上莫斯科土地后不久,她终于收到了朱德的来信。此时的朱敏在等待着父亲来信的同时也在苏联继续学习。
1949年,23岁的朱敏正准备向大学冲刺的时候,传来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消息,面对“回家”和“深造”,朱敏不知该如何抉择。
朱敏最终选择了留在苏联。据朱敏回忆,在1953年,她顺利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典礼刚一结束,她就迅速收拾行李,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回到祖国怀抱,回到爹爹身边。时间一晃来到了1976年7月6日,这一天举国悲痛,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在这一天走完了他90个寒暑。朱德去世的时候,朱敏就在跟前,当朱敏看着父亲的心跳在监视仪屏上变成了一条直线的时候,她的泪水哗地涌出了眼眶。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朱德的心脏再也没能重新搏动。等医护人员拔掉朱总司令身上各种针管后,朱敏第一个扑了上去,紧紧抱住父亲渐渐冰冷的身躯,放声大哭,这悲痛的哭声中有朱敏对父亲的依恋和爱戴,也有一个女儿孤寂情感的缺憾。就像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后记中所述: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 篇3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主设计师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下一页更多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
伟人的故事600字 篇4
格格放假回国时,他把这个包送给她,格格上下打量了一眼,就把这包顺手搁在了一边,兴趣不大。 三天后,陈道明问格格为什么喜欢lv,格格扳起手指头如数家珍:材质、纯手工、外形设计……陈道明这才告诉她,被她冷落了三天的那个包,用的是纯正的lv专用皮革,百分百纯手工制造,外形也是时下最流行的款式,就因为皮面上看不到lv的logo,她就不想使用。由此可见,她喜欢的不是lv的包,而是lv的logo。格格这才明白陈道明的用意。开学后,她拎着这个手工版的“lv”去了学校,从此不再追捧名牌。
除了做包包,陈道明还会做衣服,对复古风格的衣裙特别擅长。格格参加学校舞会穿的一套黑天鹅绒改款旗袍,便是出自陈道明之手。这身礼服,他在传统旗袍的风格上做了改良,将高领改为v形领,将裙摆的大开口改为小开口,后背由密不透风变为略微敞开,胸前印着一朵牡丹花,叶子沿着右边的肩膀蔓延到背后。这身旗袍,让格格成为学校众人瞩目的舞会皇后。动手做成了习惯后,陈道明越来越不爱出门,因为他觉得待在家里有太多事情可做,比如给杜宪做个装首饰的百宝箱,用摩克丽材质的布料做几双洗完澡后可以不擦脚直接穿的吸水性好又柔软舒适的拖鞋……
如今,陈道明搬进了碧海方舟的别墅,房子大了,他专门辟出了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依次排放着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冯小刚到他家参观后,笑他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陈道明淡淡一笑,回应了一句:“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些外人看来觉得无为的事情,又岂是真的无为?将时间、精力花在这些可以取悦家人、讨好家人的事情上,女儿以懂事为回礼,太太以满意为回报,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只有陈道明心里最清楚!
关于外国伟人的励志故事 篇5
所以,从那以后,无论他解答哪一道数学试题,他甚至连试题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0”。他的数学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办法。
“去写你的诗吧,”老师对小普希金说,“对你来说,数学就只意味着是个零。”当普希金成名以后,一次他坐着四轮马车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轮马车翻了。
普希金跳出来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当旅店的老板知道了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本人时,兴奋异常,便赶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来款待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板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记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签名。
当普希金在登记薄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看到老板的小儿子正尊敬地用双手棒着一本练习本站在他的面前,这名小男孩也希望诗人给他签名。但是因为在练习本的那页上有一道四则运算试题,普希金以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给他解答这道题目。
于是,他像过去一样,用笔在算式的等号后面写上了“0”。并对小男孩说:“小家伙,试试你的运气如何?”
第二天,这位伟大的诗人写的答案上被打了一个鲜红的“×”。小男孩简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师。“它怎么会错呢?”他眼中噙着泪说:“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来的!”
这件事被名誉校长谢连科夫将军——一位又老又瞎的贵族知道了。“好啦,”这位老人说,“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请做你们的荣誉校长。普希金也不懂数学,所以就让这个零作为这道题的荣誉答案吧。”
就像崇拜导致模仿,崇拜也会导致盲从,在我们对一件事做出判断时,最好想想,我们的判断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这种左右是否会干扰我们判断的准确性。
名人或伟人的成长小故事 篇6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爸妈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然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子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乡里乡亲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学伟人励志故事 篇7
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他自幼读书就好刨根问底。
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
“周朝人。”
“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
“将近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后来,戴震因为家里贫困,请不起老师,离开私塾以后,只能靠自学。自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识渊博的学问家,作为自己的老师。
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戴震遇到了偶然来歙县拜友的大学者江永。江永已年逾花甲,白发斑斑,治学数十年,精通三礼,兼及音韵、算学、地理等。他为人和蔼,好学深思,极喜读书,往往把讲学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书。戴震一见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难一一向江永请教。
江永见他少年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当即收他为弟子,悉心教导和培养他。两人渐渐地结成了忘年之交。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与学业,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天,江永列举算学中的一些问题试问戴震,并告诉他:“这些题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决,你能试试看吗?”
戴震仔细看了看,便将这些题目一一剖析比较,并说出来龙去脉。
江永看后不胜惊喜,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连连说:“你解了我十年来不能解决的难题,实在聪明过人,聪明过人。”
从此以后,戴震跟从在江永左右,随时质疑问难,研究学问。最终成为著名考据学家。
伟人励志故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伟人励志故事: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
顾恺之的“天工神笔”是从小练就的。他三四岁学画画儿,到8,9岁时,已成为小丹青妙手了。他家的院里、院外、墙上,以及他的手背上、脚面上,凡是能画画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杰作”。他有一次到姨家拜年,没进门,就用炭笔在大门上画了一幅“五谷乐”。还有一次,为了画画,他挨了爸爸的一顿打。原来,他暗中端详爸爸好多天,想给爸爸画幅像。一天,他正在丝绸上画画,爸爸从外面进来,见画得那个难看样儿,把他的脸打得又红又肿。
这天夜里,恺之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他梦见月亮变成了一位迷人的姑娘向他飘来。姑娘的眼睛像纯净的湖水那般光亮,莹洁。姑娘还让他画眼睛。
接着他梦见池中的莲花都变成了一位位莲花姑娘,都争着让他画眼睛……恺之醒来,遥望碧空明月,星星在眨着眼睛。星星呀,你就是天空的眼睛吗?你有大、有小、有明、有暗;世上人的眼睛也不都如此吗?不同的是多一点善、恶、丑、美。眼睛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最能代表人的性格特征。把天下的眼睛都纳于我的笔下吧!
从此,顾恺之看啊,画啊,看各种各样的眼睛,也画各种各样的眼睛。
唱红色歌曲、讲伟人故事 篇8
五年主题队会
活动地点:五
(一)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追忆红色经典,了解祖国的历史,传承革命传统。中学生虽早已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可他们对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不免有些朦胧的认识,为 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展望未来,正确认 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远大理想,做一名合格的跨世纪接班人。活动过程: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点击小喇叭,放多媒体歌曲)问学生
“这是什么歌曲?”生齐答:“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学生甲抒情: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金 秋的十月是梦想成真的时节,新中国诞生在这样美丽的季 节。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中总有一缕挥之不去的 “红”,一种伴随成长的红色经典情结。在欢庆祖国的生日 时,回忆红色经典电影既是对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历史的一次 追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与梦想的一次追寻。师:(看图片)问学生“中国的生日是哪一天?”
生齐答:10月1日。师:新中国是哪一年诞生的?生齐答: 1949年。师:(看图片)问“1949年10日,毛泽东主席在天 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了什么?”生回答师点击小喇叭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它的颜色 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我们都知道,我们社会主义新中 国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过 去,看看以前的战斗英雄。(播放多媒体图片)学生甲:中国人民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奋斗历史,铸就了一部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影片,留下的一笔笔丰实 的精神财富。观看红色经典影片的记忆屡屡出现在影视与文
学创作中,多少年来,每逢国庆节、建军节、建党以及伟诞辰与逝世的重大纪念期,电视台播放的红色经典电影成了
青少年丰盛又不可错过的大餐。《小兵张嘎》、《闪闪的红 星》、《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 击队》、《英雄儿女》、《红灯记》、《刘胡兰》、《保密
局的枪声》等一时难以尽数的电影在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 印。学生乙:红色经典呈现了一幕幕摧人泪下的感动瞬间。《开天辟地》中,嘉兴的游船上13个为理想而举起右拳的 人庄严地宣誓,一个缔造新中国的政党由此产生。《永不消 逝的电波》中,李侠在凶残敌人的包围下坚毅地发着电报,一道道美丽的电波划过暗夜的长空,照亮了革命的前程。
《万水千山》中,在埋藏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天险大渡河,红军战士凭着惊世骇俗的勇气和意志爬过一座铁锁横桥,成 就了飞夺泸定桥的战争神话。《狼牙山五壮士》中身负重伤、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之后纵身悬崖的八路军战士,演奏出革 命牺牲与大无畏精神的最强音。《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 妈妈宣誓入党后在革命群众受到敌人追击时,以自己的生命 换得百姓的安全,留下的那句“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 吃亏”的话是何等地令人动容。在腐败现象严重的今天,又
是何等地可贵。学生丙:红色经典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英雄儿女》中,王成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以步话机向 后方指挥部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后拧开最后一 个筒的后盖冲了向敌群。《董存瑞》中,敌人机枪喷射出 肆虐的火舌,冲锋的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生死存亡关 头,董存瑞举起炸药包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学生丁:岁月流逝,世事变迁,而今已是一个性张扬、大众娱乐的社会,产生自特殊时期描写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生 活的红色经典往往被简单地视作为政治的产物。然而,从历 史的视角来看,这些影片之于所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 3 曾在广大群众中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又是那个特定历史环境 中创造的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原创性艺术,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与民族情怀,体现了深厚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师:在几代领袖的英明领导下,“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 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深深 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点击小喇叭唱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甲:那个年代已是渐行渐远,红色经典电影中所体 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却依然长存,构成人类灵魂中的伟大正面 价值的一个鲜明标志。正如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所说:红色 经典包含着一个时期的纯洁的人民记忆,蕴藏着一种高尚的 伦理标准。任何一个底蕴深厚、昂扬向上的民族都不会忘记 从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与营养,并始终将其 视为巨大的精神财富。
师总结:在普天同乐的国庆时节,这些红色经典鼓舞着 我们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 强不息。也掂量到我们跨世纪青少年肩头的重任:同学们,努力吧!祖国需要我们,世界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
感恩教师
五年主题班会
活动要求: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掌握有关教师节的知识。
2、通过听故事,了解我们的民族是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
3、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庆祝教师节。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是我们这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下面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秋高气爽节日到,落叶翩翩来祝贺。
校园处处喜洋洋,辛勤园丁好快乐。
打一节日名称谜底:教师节
2、很好,同学们都猜得很正确。我们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就是为庆祝教师节准备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许许多多想要感谢的人,其中,我们一定会想要感谢我们的老师。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在这里为我们敬爱的老师,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学生对老师说祝福的话语)
二、教师节来历:
1、“教师节”这个节日我们并不陌生,你知道“教师节”的来历吗?
a、1931年5月,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b、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c、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d、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考考你:教师节是哪一天?)
三、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
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上课,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你了解老师的工作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过老师的窗前,感受老师为了大家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四、欣赏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
五、讲述从古到今伟人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历来很多知名人士也都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在古代没有教师节,但是有很多尊师故事却广为流传,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程门立雪》:
北宋有个学者叫杨时,杨时是个尊师好学的人,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等待老师醒来。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
六、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老师
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你对哪位老师印象最深刻,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七、从古到今,有许多赞美老师、尊重老师的诗句,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句最为经典的诗句吧。(课件出示)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听了关于尊敬老师的故事、欣赏了描述老师的歌曲,诵读了赞美老师的诗句,更重要的是大家懂得了尊敬老师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乖巧的孩子,以优秀的成绩和表现来报答老师辛勤的劳动,好吗?
伟人足迹感动中国的毛泽东 篇9
毛泽东经常与普通百姓一起共度春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访亲拜友、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寻常百姓一样,尤其钟情喜爱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普通百姓共度春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美谈,不仅感动了几代中国人,而且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下面就是从有关媒体撷取毛泽东一生中15个春节的活动,以展示一代伟人毛泽东感动中国的历史足迹。
一、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红军战士一起放假三天过春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这样一来,茨坪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馅肉。
二、1929年,在瑞金向群众打欠条买酒菜让红军战士过春节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转战来到瑞金北陲十几里人烟稀少的大柏地。官兵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衣,部队在名叫前村的村庄停下来,军部住进了村中的王家祠。毛泽东心情沉重,他想,无论如何,也得让战士们吃上一顿年饭。毛泽东将想法告诉朱德,叫人找来军需处长范树德,交代了一个重要任务: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范树德与十几个司务长计议一番,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凡是食物全部过秤登记。
三、1935年,在遵义会议之后与伤病员一起过春节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全党全军一派喜气洋洋。这年的2月4日就是春节,后勤部门想多弄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贵州这个地方当时太穷,一时实在难以筹到足够十几万人享用的食品,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但他舍不得吃,因为他想到,在不久之前攻占黎平、强渡乌江、进攻遵义的战斗中,留下了不少伤病员,他们更需要关怀。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去看望这些伤病员,并捐出自己的伙食尾子,改善伤病员的生活,使他们异常感动。
四、1940年,下连队与警卫战士一起过春节在延安,1940年春节前夕,警卫中央首长的长枪连,提前两天派连指导员张久厚请毛主席到他们连里过年。开始,毛泽东告诉张久厚:“你们的心愿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张久厚一听毛主席说不去,他坚决地说:“不去不行。”这句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放下文件,笑笑说:“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毛主席果断地说:“好,就这样定了。”原来,临近春节时,老连队都杀猪宰羊,但新建的长枪连家底薄,只买了20斤猪肉。正在这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抬着半肩猪肉送来了,并说:“昨天小灶杀了一口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这时,连队里开会讨论中,不知是谁说了句:“请毛主席吃年饭。”大伙不约而同地都说好。就这样把请毛主席吃年饭的任务交给连指导员去办。除夕当天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主席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又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毛主席敬肉。毛主席一看就笑了,说:“这么大块的红烧肉,我还是第一次见。你们存心不让客人吃呀。”一排长夹起三两重的一块肉吃下去。毛主席见状,说:“你厉害,比不过你,我认输了。”
五、1941年的春节,在延安机关礼堂让老乡坐在前面看演出1941年的春节期间,在延安中央机关一连演了几个晚上的戏,附近许多乡亲也应邀前来观看。有一天晚上,毛泽东走进礼堂之后,发现干部战士都坐在前面,而老乡们都坐在后面,最前面的两排座位还给中央首长留下了。于是,毛泽东便当场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都很忙,看戏机会很少,而且要跑很远的路来到这里,不容易呀!我们应该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看戏。”说完自己就带头坐到了最后面,干部和战士也跟着毛泽东到后面。老乡们很感动,一再谦让,最后还是被毛泽东劝着坐到了最前面。几十年来,这件事一直成为延安人民的美谈。
六、1945年春节,在枣园给受冤屈的干部战士拜年时鞠躬道歉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有许多是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1945年春节,毛泽东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
七、1949年春节,在西柏坡请斯大林特使米高扬吃红烧鱼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斯大林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四人来到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2月1日到3日,毛泽东同米高扬正式会谈,周恩来、任弼时也参加了。毛泽东围绕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等主题,系统地发表了看法。为了表达对苏联代表的热情欢迎,有关方面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菜,由于苏联人爱喝酒,还特意从石家庄买来了上等的汾酒和葡萄酒。当时西柏坡除了养的猪和鸡,没有其他高级食品,随后从滹沱河里捕了鱼,做了红烧鱼、溜鱼片款待客人。苏联人酒量惊人,米高扬用玻璃杯喝汾酒,就像喝凉水一样,大半杯子一口气就能灌下去。毛泽东招呼盛饭:“吃饭了,吃饭了,尝尝我们滹沱河里的鱼。”他还笑着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肯动筷。2月6日中午,毛泽东来到米高扬的住处,为他送行,米高扬后来对担任翻译的师哲说:“毛主席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
八、1952年春节,戴口罩游览武汉黄鹤楼被群众认出1952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当时,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春踏青。没想到。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流动。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来到江边,护送毛泽东登船。登船后,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检查,说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只是说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九、1957年春节,与党外人士一起吃碗肉末挂面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在参加新年团拜。40多人的一顿早餐,用时仅10分钟就解决了,很契合毛泽东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十、1960年春节,将警卫战士请到家里一起过年毛泽东与普通人一样,有着浓重的“过年情结”。1960年是整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那一年,刚好警卫战士李连成将要离开毛泽东警卫连,去学校念书补习文化了。毕竟在毛泽东身边干了10年了,李连成有些不舍,毛泽东也同样舍不得这位小战士的离开。大年三十的前夜,毛泽东记起了李连成的事,便让秘书打电话,说让李连成明天回中南海来,大家一起吃个年饭,热闹一点。第二天,毛泽东的一家子都聚齐了,李连成也回到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家。见李连成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毛泽东说:“大家一起过年嘛。中南海,我毛泽东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嘛。”这一个团圆饭,是毛泽东一大家子与李连成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一块吃的。毛泽东慈父般对警卫战士的关爱,温暖了李连成一辈子的心。
十一、1962年春节,与名流乡友一起宴请末代皇帝溥仪毛泽东春节宴请溥仪的故事广为流传,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是家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毛泽东妙语连珠,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仰后合。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离婚,于是关切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溥仪答道:“还没有呢。”毛泽东说:“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深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理。”
十二、1964年春节,将自己稿费赠送溥仪以修缮住房1964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3时。毛泽东亲自主持春节座谈会,党中央有关领导及党外人士章士钊等人在场。会上,毛泽东对与会者说:“对宣统,你们要好好团结他。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们做过他们的老百姓。”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180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毛泽东扭头对坐在右侧的章士钊继续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章士钊说:“宣统的叔叔载涛的生活也有困难。”春节座谈会刚结束,毛泽东立即从个人稿费中拨出两笔款项,请章士钊分别送到西城东观音寺胡同溥仪家中和东城宽街西扬威胡同载涛家中。溥仪感动至极,表示盛情可领,钱不能收,因为《我的前半生》刚刚出版,也将有一笔稿酬收入,生活并不困难。经过章士钊一再劝收,只好留下了。当时,溥仪激动万分,当即口占一诗曰:“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载涛接到毛泽东赠送的修房款后,激动得泣不成声,提笔疾书,给毛泽东写下谢函。
十三、1963年春节,向章士钊“还债”,从此走过连续十年的“还债”之路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五十年的债。一年还二千元。十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毛泽东派秘书果然送来了二千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二千元。对于此事,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二千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到了1973年春节,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十四、1975年,为了让长沙服务员们好好过年,便坚持回北京过春节1975年的春节,来得有些迟。进入2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养病时所住的九所六号楼后山上,树枝儿已经绽出小绿蕾了。服务员们兴奋地将这些春的消息告诉毛泽东,并留毛泽东一定要在长沙过年。其时,毛泽东的病已经很重了。但他还是微笑着对向他报春消息的服务员们表示感谢。不过,他心里的主意已经定下来了,离开这儿,回北京去,让大家过一个好年。当工作人员知道毛泽东的这个想法后,都再三的挽留。毛泽东还是坚持要走。2月3日,毛泽东结束了在湖南休养了114天的生活,乘专列离开长沙,取道南昌、杭州和上海,并于2月6日返回北京。2月11日在北京过春节。毛泽东临走时对大家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辛苦大家了。已经住了一百多天了,客散主人安。我走了以后,你们也好好过一个春节吧!”毛泽东体贴他人的话,让在场的服务员们都泪光闪闪。不过,毛泽东还是承诺:“今年冬天再回来吧。”但是,1975年的冬天毛泽东没有回来,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在北京度过的。
中国伟人的故事 篇10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常常是白天休息,晚上通宵工作,为了提神,逐渐和香烟打上了交道。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时,当地群众用土产“叶子烟”招待他。毛泽东常常是边吸烟边和群众聊天,显得格外亲切,无论是谁递来烟草,毛泽东都是来者不拒。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由于烟草供应紧张,毛泽东就吸烟味很呛的旱烟,或干脆用纸卷成喇叭筒,里面放上烟丝,虽然很难吸,但毛泽东从不计较,依然烟不离手。但有一次,毛泽东控制住了烟瘾。那是1945年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毛泽东始终未抽一支烟。当时,蒋介石对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据说每天要抽一听(50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刘少奇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嗜好,就是爱抽烟。这个习惯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养成的,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一边慢慢踱着步子,一边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他常常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遇到紧要关头,更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工作和思考,这时候,他就依靠吸烟来提神。而刘少奇吸烟又有一个特点:节约。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刘少奇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时,工作人员不论职位,月薪都是15元。而刘少奇常常等不到发薪,烟盒就空了。为了备“烟荒”,他就将平时吸剩的烟头留下来,没烟抽时,就用纸卷着这些剩下的碎烟头抽。有一次,保卫人员张明生看到了这种“苦情”,便提前给刘少奇领了月薪,买来烟送给他。刘少奇看着日历问道:“买烟哪来的钱?”张明生只好吐露实情。刘少奇正色道:“薪金发放的时间是主任团决定的,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不当家的(指管财经的)怎么办?”因此把张明生批评了一顿。张明生被刘少奇深深地感动了。从此,张明生就用自己的钱多买点烟,见刘少奇没烟了,就偷偷地往他的烟盒里面塞上几支,帮他熬过“烟荒”。
1947年在西柏坡时,刘少奇每月的津贴是3元钱,除1元交党费外,所剩2元全部用来买烟。即便这样,他也“烟荒”不断。那时,烟的供应是有限的,刘少奇又不许工作人员替他多领。有一次,警卫员见刘少奇深夜工作又断了烟,便悄悄买了一包瓜子放在刘少奇桌子上,想让他夜间断烟时嗑几个瓜子,缓解烟瘾。谁知,刘少奇发现后,不但没谢他,反而严肃地问:“这包瓜子是哪里弄来的?不要乱花钱,能不花的就不要花,今后再不能这样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了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职务,香烟伴随着他日理万机。不管是批阅文件还是思考问题,他总是少不了烟。这时的经济状况虽好了一点,但刘少奇吸烟还是很节约,只吸最普通的“大前门”。一次,刘少奇到西花厅找周恩来商谈工作,周恩来把刘少奇让进办公室后,从柜子里拿出一听罐装“大中华”,说:“难得你来一次,破例破例,为你准备着呢!”刘少奇呵呵笑着,仍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盒“大前门”,说:“你那高档品留着招待别人,我抽这个习惯了。家里老小十几口人吃饭,还亏了光美精打细算,烟瘾如官瘾,不能堕落啊!”毛泽东也深知刘少奇吸烟节约。一次,刘少奇和毛泽东谈工作,毛泽东请刘少奇品尝云南玉溪烟厂特制的“云烟”,并说明这些烟他已经用稿费付过钱了。谁知刘少奇恭敬地笑着,拿起一支“云烟”闻了闻,赞了声“好烟”,便给毛泽东点上,自己却依然从口袋里掏出“大前门”来吸。当毛泽东问其原因时,刘少奇答:“不是不想抽好烟,是怕自己上瘾,上去容易下来难。我几次想戒,可是一熬夜赶材料、文件,就靠它来提神,欲罢不能了。”
1958年,刘少奇在成都开会,当时烟恰巧抽光了,秘书吴振英便拿了盒云烟。刘少奇吸后觉得还不错,吴振英便说:“那就弄一些来。”刘少奇马上说:“一定要付钱!人家不要钱,我就不吸烟!”烟买来后,刘少奇看了发票才放心地抽起来。无论是召开会议、商谈工作还是接见外宾,刘少奇总是自己带烟,从不沾公家的光。在这个自己唯一的“嗜好”面前,刘少奇仍公私分明。
战争岁月,邓小平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在长征途中,因为没有烟,他就和罗荣桓沿路找点破纸、干树叶子,然后包在一起当烟抽。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会谈。当时,邓小平笑着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答:“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邓小平听后笑了起来,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了起来。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表示十分喜欢。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当布什首先转达对邓小平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身体不如我好。”随即,布什问:“她也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全场人都笑了,气氛也活跃起来。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采访时,一如既往地掏出了香烟。记者迈克?华莱士要过一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过滤嘴比烟还要长!邓小平见状,笑着说:“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一次会议上,在主席台就座的邓小平投完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香烟。这时,被坐在台下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两人商量后决定向邓小平提意见。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了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邓小平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香烟熄灭了。此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烟。事后,那位代表一提起这件事便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认真地接受我们的意见,真使我们非常感动!”
伟人巴金的名言 篇11
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 巴金
3.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4.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巴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巴金
5.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6.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
7.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巴金
8.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巴金
9.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10.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一九八○年与
1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12.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
13.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巴金
14.钱并不会给我增加什么。使我能够活得更好的还是理想。钱跟冬天的雪一样,积起来慢、花起来快。
15.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16.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巴金
17.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金
18.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巴金
19.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
20.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巴金
21.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
22.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巴金
23.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巴金
24.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26.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巴金
27.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28.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29.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巴金
30.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31.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巴金
32.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33.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巴金
34.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
35.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
36.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
37.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 巴金
38.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
39.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
40.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
【中国伟人的故事】推荐阅读:
向伟人学习实现中国梦05-20
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09-06
伟人的成长故事_历史故事09-27
关于伟人诚信的小故事05-14
【好文推荐】伟人周恩来关心京剧名伶的故事05-28
读历史的伟人有感05-19
这位伟人必须铭记回放伟人一生11-11
介绍伟人的背景音乐10-05
伟人的关于励志奋斗的名言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