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2024-10-03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精选10篇)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篇1

目录

案例„„„„„„„„„„„„„„„„„2 案例分析„„„„„„„„„„„„„„„3 结论„„„„„„„„„„„„„„„„„4 思考„„„„„„„„„„„„„„„„„5 参考文献„„„„„„„„„„„„„„„6

《婚姻法》——重婚罪

黄其兵、陈孝琼犯重婚罪一案

【案情】:

上诉人(原审自诉人)余万琼,女,生于1978年3月28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彭水县)人,土家族,农民,住彭水县朗溪乡朗溪村三组。

原审被告人黄其兵,男,生于1973年5月24日,彭水县人,汉族,农民,住彭水县朗溪乡朗溪村三组。

原审被告人陈孝琼,又名陈琼,女,生于1980年8月30日,彭水县人,汉族,农民,住彭水县朗溪乡朗溪村五组。

自诉人余万琼与被告人黄其兵于1997年经人介绍恋爱,于1997年10月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民政办公室办理了结婚登记。2003年,余万琼与黄其兵先后到浙江省等地务工,之后,黄其兵回到彭水县并结识了被告人陈孝琼。陈孝琼明知黄其兵与余万琼系夫妻,在黄、余二人尚未离婚的情况下,与黄其兵于2006年1月14日在彭水县按农村风俗举行了婚礼,并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受理此案后,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黄其兵明知其未离婚而与他人对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被告人陈孝琼明知黄其兵与余万琼未办办理离婚登记而按农村风俗举行婚礼,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二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婚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第二十五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被告人黄其兵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被告人陈孝琼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上诉人余万琼提出,原判决对黄其兵、陈孝琼适用缓刑不当,请求二审法院改判监禁刑。二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一致。二审法院认为,原审被告人黄其兵在其与余万琼婚姻关系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又与陈孝琼按农村风俗举行婚礼并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其行为构成重婚罪;原审被告人陈孝琼明知黄其兵与余万琼之间尚有婚姻关系,而与黄其兵公开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其行为构成重婚罪,应依法予以处罚。鉴于二人的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对二人适用缓刑不至于再危害社会,可对二人判处缓刑,上诉人余万琼提出不应对二人适用缓刑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综上,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案例分析】:

法律事实:

1、自诉人余万琼与被告人黄其兵、陈孝琼的户口页。证明三人的身份情况。

2、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民政办公室的证明材料。证明余万琼与黄其兵于1997年10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

3、证人闵佳学的证言。证明黄其兵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与余万琼结婚,因余外出打工。又于2006年正月与朗溪村六组村民陈孝琼按农村风俗举行了第二次婚礼。

4、证人闵飞的证言。证明黄其兵第一次是和余万琼结婚,并生有一子名叫黄华。黄其兵第二次是与朗溪六组一个叫陈孝琼的人按农村风俗结的婚,婚后,陈孝琼一直生活在黄其兵家。

5、证人王荣均的证言。证明黄其兵第一次是与余万琼办理的结婚登记,另一次是与村民陈孝琼按农村风俗办了酒席举行婚礼,现在陈孝琼已怀孕。

6、证人黄大友(黄其兵的父亲)的证言。证明黄其兵与余万琼于1997年办理了结婚登记,后生育一子黄华。婚后二人到外地务工,后黄其兵一人回家。2006年正月14日,黄其兵与本村村民陈孝琼按农村风谷举行了婚礼。在结婚时,陈孝琼知道黄其兵与余万琼未解除婚姻关系。

7、证人张厚明的证言。证明村委会调解过黄其兵与余万琼的离婚纠纷,余万琼外出务工几年,黄其兵与本村村民陈孝琼按农村风俗结了婚。

8、证人谢全的证言。证明因余万琼长期在外务工,导致黄其兵与她的关系不好而闹离婚。因余万琼不管家里,黄其兵一人带孩子辛苦,就与本村的陈孝琼结了婚。

法律依据:

(1)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是贯穿于全部婚姻立法中的指导思想。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强迫。

婚姻自由。它是指男女双发有依法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或一夫一妻。它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任何一方只能有一个配偶。男女平等。它是指在婚姻家庭中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

务。

(2)《婚姻法》规定:结婚的法定条件中的必需条件要符合一夫一妻制。符合一夫一妻制是说要求结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需未婚,或配偶以离异或配偶已死亡后,才可行使该项结婚的权利,否则即构成重婚。违法一夫一妻制的男女不具备结婚的的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

(3)事实婚姻通常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但是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举行过世俗结婚仪式,被当地群众公认为已经形成夫妻关系的一种共同生活状态和行为所构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由此,我们认为事实婚姻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①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均无配偶,有配偶则构成事实重婚;

②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都具有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

③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对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具备公开的夫妻身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④事实婚姻违反了婚姻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结论】:

本人认为本案最后的判决:“原审被告人黄其兵在其与余万琼婚姻关系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又与陈孝琼按农村风俗举行婚礼并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其行为构成重婚罪;原审被告人陈孝琼明知黄其兵与余万琼之间尚有婚姻关系,而与黄其兵公开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其行为构成重婚罪,应依法予以处罚。鉴于二人的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对二人适用缓刑不至于再危害社会,可对二人判处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第二十五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被告人黄其兵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被告人陈孝琼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是十分合理的。婚姻法中规定的无论男女在于配偶离婚或配偶死亡之前都不能再婚,否则就构成重婚罪,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实生活中,有人婚外与他人非法同居,虽然《婚姻法》修正案中没有关于第三者责任的规定,但事实上该非法同居的事实已经违背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给婚姻的合法者造成伤害,因而在离婚时可作为过错理由要求对方赔偿。

【思考】:

重婚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下,突出表现为认定困难。因为我们国家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段,社会的变革,各种思想的斗争,阶级矛盾的存在,新思潮的出现与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决定了重婚问题的出现是带有很强社会性的,很多重婚都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如一些是在建国以前就形成的一夫多妻重婚关系;有些事在战争期间夫妻离散,之后再次嫁娶造成重婚的还有些是出国之后,在与原配偶未进行离婚登记而在国外再次结婚的重婚现象。总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重婚是一个很典型的社会问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对于重婚的处理,严重的触及刑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要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一些社会原因形成的重婚,要严格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还有一些事实重婚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有的学者还将事实婚姻归纳为如下六个特征:

1、主观目的性。即当事人双方主观上具有创设夫妻法律关系、永久共同生活之意愿,且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2、客观现实性。即当事人双方有共同的婚姻居所,且有共同的性生活、经济生活与物质生活,或者可能有共同的子女。

3、关系公示性。即当事人双方对外宣称其为夫妻,且不特定多数人也公认其为夫妻关系。

4、实质符合性。即双方符合法定结婚实质要件。

5、形式欠缺性。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6、时间限定性。即前述五个特征必须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就全部具备了。

虽然这种观点还有值得商榷地方,但还是比较全面、形象的概括出了事实婚姻的特征。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将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和非法同居进行区别比较,以及对其进行更好的理解。合法婚姻的成立应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即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且没有法律规定的结婚禁止性条件;同时完成婚姻成立的程序和法定手续,才为合法的婚姻关系,而取得法律效力、得到的社会承认。而对于事实婚姻,一般认为只具有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而缺少合法的程序和法定手续,即形式要件。非法同居是指当事人双方秘密地或公开地以通奸、姘居或同居为形式而结合的违法两性关系。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短暂、临时的特点。除了事实婚姻之外,其他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的男女关系,均为非法同居。

重婚是一种不良的社会想象。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不允许。因为其一方面破坏了一夫一妻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破坏了家庭幸福,侵害了广大弱势群体的权

益,另一方面遗留给社会种种问题,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重婚是一种犯罪,打击她是社会主义秩序稳定的和保障,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

【参考文献】:

《法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华琴

网络资料:

《事实婚姻案例分析》 作者:周倍良

《黄其兵、陈孝琼犯重婚罪一案——裁判案例——110网》

论文格式参考:

《婚姻法案例分析论文——百度文库》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篇2

所谓的事实婚姻,其指的是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或欠缺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其为夫妻的客观事实[1]。可见,与法律婚姻相比,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相对应概念,其虽实现了婚姻双方意愿一致性,但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因此一旦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则无法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与保护。

对于事实婚姻而言,其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结婚男女双方都满足结婚的实质要求,例如符合一夫一妻制、双方都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都选择自愿结婚等条件;其次,与法律结婚不同,事实婚姻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关程序进行登记结婚,因此在结婚形式要件方面相对欠缺;第三,事实婚姻双方应在主观上满足创设夫妻关系的要求,若双方未创设长久稳定的夫妻关系而共同生活,则不符合事实婚姻的要求。

二、我国事实婚姻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21世纪社会民众熟练掌握的网络社交平台,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形式调查,目前我国事实婚姻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现状,具体有[2]:(1)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理念等因素影响,我国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着事实婚姻的情况;(2)在事实婚姻分布年龄段方面,目前在不同年龄段都普遍存在着事实婚姻的情况;(3)国内事实婚姻普通体现在婚姻纠纷问题之中。

导致我国事实婚姻广为盛行和普遍存在的原因诸多,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农村等地区普遍存在着传承传统婚礼习俗,并已根深蒂固于百姓心中,这种偏重于仪式婚礼的模式,造成事实婚姻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2)国家颁布的《婚姻法》在部分地区未起到充分监督制约作用,造成人们在婚姻法律方面观念相对淡薄,成为事实婚姻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偏远地区事实婚姻现象突出;(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再婚现象普遍,而其婚姻形式也是以事实婚姻为主,进而伴随其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也日益显著,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

三、事实婚姻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一)事实婚姻案例

原告:李某某,女,年龄55,自由职业;

被告:赵某某,男,年龄56,自由职业;

原告代理人:李某,男,年龄59,自由职业;

原告李某某与被告赵某某于1981在北京打工时认识,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通过举办结婚仪式后开始同居生活,并分别在1985年和1988年生育两个儿子,1990年生育一个女儿。目前,原被告三个子女都已成年,并各自组建家庭独立生活。

原告李某某系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无法独立生活,被告赵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因此,原告李某某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与被告赵某某离婚,对夫妻财产进行均分,并要求赵某某返还工款及其经济帮助金80000元。本事实婚姻案例中,李某系原告李某某的哥哥,是原告李某某的监护人。

(二)案件分析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李某某系不能辨识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告李某某的监护人李某作为法定代理人进行案件诉讼,符合法律规定。

原告李某某、被告赵某某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1981年即开始同居生活,至2004年6月2日双方已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属事实婚姻。

原告李某某因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被告赵某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现原告李某某请求离婚,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准许。

原告李某某要求被告赵某某给予其80000元工款及经济帮助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本案实际,法院认为被告赵某某给予原告力某某30000元经济帮助金为宜。

(三)案例法律意义

本案中第一个焦点问题是原告李某某和被告赵某某婚姻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益。本案发生时间为2015年11月,根据根据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规定,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可见,原告李某某和被告赵某某结婚行为属于事实婚姻,其合法性效力等同于合法登记的婚姻。

本案中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原告李某某的哥哥李某,是否能代为提起离婚诉讼。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可能会因疾病或外力损伤而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在离婚案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原告李某某因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被告赵某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原告李某某的哥哥作为监护人代为请求离婚,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准许。

四、完善我国事实婚姻的建议对策

(一)针对我国事实婚姻现状问题,应不断完善国内事实婚姻制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以举办传统婚礼仪式为主,但这种事实婚姻与我国法律规定的事实婚姻相应的效力不相符;另一方面,事实婚姻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因此,对事实婚姻采取有条件的承认也是与社会现实相符的。

(二)充分借鉴国外在对事实婚姻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事实婚姻相应的法律效力予以承认,特别是保护事实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及儿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在制定事实婚姻法时,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严格界定事实婚姻的条件,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

(三)应充分规范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确定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为婚姻法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应大力普及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以案说法,完善和加强婚姻登记机构的建设,简便婚姻检测程序,凭身份证结婚等措施。

(四)针对社会中老年人事实婚姻行为发生数量的增多,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老年人婚姻行为合法化,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明确老年人事实婚姻中各种法律关系,对于维持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结语

总而言之,事实婚姻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其法律效力的赋予至关重要。应不断建立健全事实婚姻制度,使得事实婚姻被法律追求正义的价值理念,并赋予每个人应得的权利。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事实婚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事实婚姻双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冶联凤,杨宝嘉.对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戴国勇.对事实婚姻认定和处理法律要件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篇3

关键词:婚姻法;法律体系;地位;研究;误区

婚姻法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法律体系的建构,而且对婚姻家庭法的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婚姻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研究之误区,存在着知识基础、论证逻辑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概念、知识基础研究简单化

私法的内涵、外延在大陆法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变动、差异,即便存在着法律理论、观念层面的划归私法,也没有发生简单的私法自治原则推行现状。关于婚姻家庭关系地位的研究和定性,对契约自由的理解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实践中可以看到,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理解错位,除严重忽略婚姻法关于调节亲子关系等身份关系,简单将婚姻关系视为应服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契约关系。从婚姻关系层面来看,在传统的研究过程中视为一种身份契约,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成员权,神圣且恒久;然而,普通的契约是一种较为短暂的交易关系,二者适用的原则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近代契约自由观念,只用于一般交易契约问题的研究,不能覆盖身份契约。

2论证与研究方法问题

论证与研究方法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循环论证以与论据明显错误;研究没有超越文本,也没有真正关注与国内婚姻家庭关系的客观需要。

第一,因果倒置以及论证简单化,使得论据不准确。民法通则、婚姻法的共同逻辑为民法通则规定了婚姻家庭,所以婚姻法属民法范畴,以当前立法之规定反推法律属性,因这种因果倒置而缺乏说服力。从逻辑层面来看,并非婚姻法属民法通则范畴,相反若该推论成立,则相当于承认了立法者就是全能上帝。

按照逻辑推演,主要的论据也难以自圆其说。比如,民法中的一般性规定在家庭法中也适用,并不能想当然地得出一个结论,即婚姻法属于民法;民法的一般规定可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以及行政法等。在此过程中,其所列举的相关规定,既有民事主体行为能力、权利能力、监护以及法定代理、失踪死亡的宣告和财产所有权等,又包括继承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致人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民事主体行为能力、权利能力以及监护和代理等,不仅适用婚姻法,而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关于财产权方面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的部门法,其中包括公法、私法,不限于婚姻法。

第二,以知识性、常识性错误为论据。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误认为大陆法系国家将婚姻法纳入到亲属法篇的理由是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婚姻法律纠纷、合同纠纷的程序,一个事实问题是各国婚姻家庭法律纠纷解决程序与一般民事纠纷处理程序有所不同。根据婚姻法为私法的主张,明显对婚姻制度以及婚姻存续期间的性行为产生了混淆,后者是出于繁衍生息的需要,然各国均将对两性关系、繁衍生息问题进行了严格的规制,即婚姻制度。还有观点认为,民法所调整的是私人利益;婚姻法以调整血缘和两性私人利益为主,其规范制度带有明显的私人利益性质,所以属于民法的范畴。笔者认为该中观点对婚姻法产生了误解,在婚姻法设立初期,其目的并非单纯地保护私人的利益,而且还涉及到很多社会层面的利益关系。同时,还存在着引证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和研究误区,比如所检索的专门关于婚姻法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方面的研究成功,引用学者们就婚姻家庭法方面的漏洞与应完善结论,对婚姻法作为部门法的问题和弊端进行论证,显然是不妥的。事实上,学者们在论证过程中从未提出过婚姻法待完善的问题,主要是源于婚姻法独立地位,相反细读论据之后,得出了婚姻家庭法应当独立的结论。

以上研究误区和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未从中国现实社会、婚姻家庭需要方面考虑,也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理论根基。比如,以市场经济必然会造成婚姻家庭深刻变化的观点,作为婚姻法回归民法的依据,至于变化是什么,变化的深度以及变化的广度如何,是否对婚姻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有所影响,没有坚实的研究基礎。再如,身份关系的渐弱化,加之传统亲属法的性能逐渐消亡并向民法靠近,除可对亲属间财产关系法发展考察有所帮助外,没有其他有利证据可证明其取代亲属身份法任何倾向。

3结语

总而言之,婚姻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误区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论证逻辑和研究方法等层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或者严重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笔者认为,在对法学理论进行研究时,应当根植于现实社会本身,任何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研究没有实在意义。关于婚姻法在当前法律体系中地位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婚姻法私法论,论证逻辑的荒谬、研究视角的简单化、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商榷,所以研究陷入了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大文.略论婚姻法及其适用的价值取向——兼析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案第六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2):10-12.

[2]伊海燕.论婚姻法中男女平等权的实现——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切入点[J].金田,2014(6):488,479.

[3]张圆,林悠.论婚姻法立法中的道德考量——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为例[J].江南论坛,2012(5):33-35.

婚姻家庭的法律适用 篇4

本章重点:

涉外结婚的法律适用;

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

我国有关立法规定。

本章特点:

1、基本上没有统一实体规范,主要靠各国冲突规范和统一冲突规范来调整; 

2、法院管辖权更为重要;

3、法院援用公共秩序原则和当事人规避法律的情况较多。

第一节结婚的法律适用

一、涉外结婚要件的法律冲突

(一)实质要件的法律冲突

 婚龄、自愿、一夫一妻、异(同)性婚姻、禁止性规定等。

(二)形式要件的法律冲突

 登记、宗教仪式、事实婚、领事婚姻等。

二、涉外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

1、当事人属人法:采取这一法律选择方法的国家主张婚姻关系是一种身份关系; 

2、婚姻举行地法:将婚姻视为一种契约;利于保护举行地国家的公共秩序;适用法律简单明确;其最大弊端在于使人规避法律。

3、混合制:或以婚姻举行地法为主而以当事人属人法为例外,或以当事人属人法为主而兼采婚姻举行地法。

三、涉外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

1、婚姻举行地法:源自“场所支配行为”。

2、当事人属人法。

3、混合制:单纯采用婚姻举行地法或当事人本国法,都容易产生“跛脚婚”(limping marriage);现代国家多采用折衷态度,选择适用婚姻举行地法和当事人本国法。

4、领事婚姻制度:在驻在国不反对的情况下,一国允许在国外的本国公民到本国驻东道国的使领馆依照本国法律规定的方式办理结婚手续,成立婚姻的制度。多数国家承认这一结婚制度,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并不承认。

四、我国关于结婚的法律制度

 200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200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

 1983年8月26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规定,被解释为既是关于结婚形式要件的规定,也是关于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

(一)实质要件的法律规定

 1.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适用中国法律。2.双方当事人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适用中国法律,同时要考虑当事人属人法的规定;领事婚姻的方式结婚适用当事人属人法,但不得和我国的法律规定相抵触。3.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外结婚依照婚姻举行地法结婚,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4.外国人之间在我国境外结婚推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5.中国公民和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结婚可依侨居国法律规定结婚;领事婚姻方式

结婚适用我国法律。

(二)形式要件的法律规定

 1.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适用中国法律办理婚姻登记。

 2.双方当事人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1)结婚登记,提供其本国法律准许在国外办;(2)领事婚姻遵守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 3.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外结婚依照婚姻举行地法.(公共秩序)

 4.外国人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外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承认婚姻在我国的效力。 5.中国公民和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结婚依侨居国法律规定的形式结婚;也可领

事婚姻.第二节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

一、涉外离婚的法律冲突

(一)实质要件

1、原则性

2、列举性:

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

婚:(1)重婚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二)形式要件

1、协议

2、诉讼

二、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

(一)法院地法:19世纪萨维尼倡导,认为有关离婚的法律属于强行法,与公共

秩序、善良风俗相关密切。离婚案件是以住所地为标志确定管辖权。

(二)依属人法 :法国学者巴迪福主张,婚姻关系之创设既然依属人法且离婚

关系人的身份问题,大部分欧洲国家(除荷兰、瑞典外)及日本都采用此种制度。

(三)选择或重叠适用当事人属人法和法院地法可以避免“跛脚婚姻”的发生。

1、以采用当事人属人法为主,兼采法院地法。

2、以采用法院地法为主,兼采当事人属人法。

3、属人法和法院地法同时适用。

(四)适用有利于离婚的法律 :准据法包括共同属人法、最后共同属人法、共

同习惯居所地法、最后共同习惯居所地法、奥地利法或与配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

律。

三、离婚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

 1902年6月12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了《关于离婚及别居管辖权与法律冲突公约》,该公约在离婚及别居法律适用上采用一种所谓“双重隶属原则”(principle of double subjection),即采用重叠适用当事人属人法和法院地法的原则。

四、我国的规定

 ——《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该条补充规定为“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离婚以及因离婚而引起的财产分割,适用我国法律。认定其婚姻是否有效,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点评:(1)我国关于涉外结婚的法律选择方法是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也就是在哪儿缔结婚姻就适用哪国的法律,而且不区分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2)从立法字面而言,结婚主体双方的国籍限制过死,似乎只解决中国人和外国人结婚的情形,显然不合时宜。

 1983年民政部《关于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之间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 1983年民政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1998年民政部发布的《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 1997年民政部与外交部联合发布的《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管理办法》

第三节我国其他相关规定

一、我国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规定

 ——《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 评价:

 此条款充分肯定了在我国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没有任何区别,同等受到保护。所以制定这方面的法律适用规范就没有任何意义,但关于父母与子女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的法律适用规范还未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的规定

 1993年《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 我国2005年5月加入;  我国《收养法》第21条规定:“外国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 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养中国公民的子女适用本办法。”“收养人夫妻一方为外国人的,也应当依照本办法办理。”

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实施办法》第3条规定:“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符合收养法的规定,并不得违背收养人经常居住地国的法律。” 评价

 从以上条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立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 首先,主体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只对外国人收养中国人作了规定,而对中国公

 民收养外国儿童未作规定。其次,对收养的成立要件、收养的效力和解除没有作出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定。上述问题,均有待于有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关于涉外监护法律适用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0条中有规定:

 “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被监护人的本国法律。但是,被监护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适用我国的法律。”

四、我国关于涉外扶养的法律适用

 ——我国《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了涉外扶养的法律适用:“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9条做了补充规定:

 “父母子女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抚养,应当适用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的关系。” 评价:

 上述规定首先需肯定的是在扶养领域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是一大进步,增加了选择法律的灵活性。其次,对扶养问题作广义理解,以整体看待,统一适用一个法律,使操作灵活、方便,适应了扶养法律适用的发展趋势。

司法考试专栏

(08)46.根据我国关于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 B.外国收养人应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收养人的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 C.前项证明材料须经该外国人所在国的外交机关或该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 D.前项证明材料须经中国驻该外国使馆认证

司法考试专栏

(07)35.一对英国夫妇婚后移居意大利,后来华工作。该夫妇于今年收养一名中国儿童并决定一起回意大利生活。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该夫妇收养中国儿童所应适用的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应适用中国法和意大利法

 B.应适用中国法和英国法

 C.只需适用中国的有关法律规定

 D.只需适用意大利的有关法律规定

本章复习与思考题 

1、属人法在婚姻家庭领域的运用和变革。

2、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适用。

3、简述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原则以及我国的相关规定。

婚姻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篇5

一般而言,一些当事人由于对未来婚姻不确定性的担忧,往往会在办理法定的婚姻手续之前签署婚姻保证书,以此来增加婚姻的稳定系数,这时的婚姻保证书无意义,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效力,其中以约定的夫妻忠贞条款居多。

在婚后的生活中,夫妻难免会产生矛盾,在出现危机时,当事人双方往往首选的解决途径当属私下协商,以达成婚姻保证效果。而重归于好的情况屡见不鲜。此时的婚姻保证书中会就夫妻相互之间的忠贞、家庭责任、孩子问题及惩罚措施进行约定。这类婚姻保证书的效力需要酌情而定。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权属进行约定。由此看来,当事人一方在婚姻保证书中约定有“净身出户”的条款也并非全都为法律所禁止。若签署此类保证书时系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视为夫妻双方对其所属财产的约定,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是否有效力针对这类保证条款,法律的态度很明确,此类约定概属无效。因为涉及到子女的探望权及子女与离异父母的关系属身份关系,当事人不能约定予以排除相关当事人的权利。

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认为非得要找公家评理,例如,向法院起诉。在法官的见证下,一方当事人书写的保证书会抚平对方的心理伤痕,也会促使对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其便以不伤和气的方式化解了婚姻危机。此种情形下的婚姻保证书多是一方给对方一次改过机会的书面见证,法官往往也会积极地调解促成当事人和好,此种方式当事人一般也乐于接受,在法官的见证下,其法律效力当然也有所保证。

婚姻中常见的6个法律小知识 篇6

◆禁止包办、买卖等于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包办婚姻主要是父母等无视当事人的意志,强迫其结婚离婚的行为。

买卖婚姻是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强迫他人结婚的一种包办婚姻的行为。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买卖婚姻日益增多,拐卖妇女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也很多,例如:父母干涉子女婚姻、子女干涉丧偶或离异的父母再婚、干涉离婚自由、干涉复婚自由、干涉男到女家落户,等等。

对以上行为《婚姻法》第3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严重干涉婚姻自由的,将受到刑法制裁

我国《刑法》第257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婚约法律无规定,处理不好惹纠纷

◆婚约引发人身关系纠纷,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对婚约不予保护,不强制履行。双方同意解除婚约的,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约的,也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单方就可以解除。因此,如果订婚的一方当事人到法院去要求法院保护或者解除他们之间的“未婚配偶关系”,甚至是要求强制履行“结婚的义务”,人民法院是不会予以受理的。

◆赠送的财产,酌情返还

对正常的因婚约引发的财产纠纷,一般的解决原则有以下几点:(一)对以结婚为目的而赠送的财产(包括订婚信物),价值较高的,应酌情予以返还;(二)对订婚期间,当事人双方一般性的经济往来或者是赠送的价值不高的物品,受赠人可以不予返还。

◆“青春补偿费”,法律不支持

所谓的青春补偿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也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当然,如果由于过错方的原因,给无过错的一方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但绝不是精神损害赔偿。

◆骗取财物,将受法律制裁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假借谈恋爱、订婚的手段骗取当事人的财物。对此,一经发现,不但骗取的财物要返还受害者,对行为人也要给予一定的制裁措施。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据此,行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法的惩处。

三、只办酒席、不领证,能算结婚吗?

大多数人都把一个盛大的结婚仪式当作是自己婚姻生活的开始,但是只举行结婚仪式而没有领结婚证,却不能算法律意义上的结婚。

◆必须要进行结婚登记

我国《婚姻法》第8条明确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结婚登记是使婚姻合法有效的程序,只要是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取得了结婚证的,婚姻即告成立,在法律上就是合法夫妻,受法律的保护。如果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手续,即使双方都认为相互之间是夫妻关系,包括已经举行了婚礼、两人已经同居、财产共享,这些都不为法律所认可,当然也就不能享受到法律对夫妻关系的保护。

四、办理结婚登记,要迈几道门坎?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结婚的过程中,婚姻登记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办理结婚登记需要履行哪些手续呢?

◆结婚登记申请须双方亲自到场

当事人双方进行结婚登记,必须双方亲自到场,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登记的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持有下列证件:

(一)本人的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二)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写明本人出生年月和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的证明;

(三)离婚后申请再婚的,还须持有离婚证件(离婚证或准予离婚的判决书、调解书);

(四)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区,须持有指定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健康检查证明;

(五)如果申请结婚的当事人是在一方父母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还须持有该父母所在单位或村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身份关系的证明。

◆教您一招:如何补办结婚证?

领结婚证要迈几道门坎不容易,结婚证丢了还真让人头疼。其实不用头疼。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当事人遗失或者损毁结婚证、离婚证的,可以持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所以,可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来代替结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和结婚证的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五、结婚也要符合条件,不合条件法律禁止

结婚不但要经过必要的登记手续,而且结婚的双方也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只有符合了条件,婚姻登记机关才会予以结婚登记。那么当事人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结婚须达法定年龄

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是我国法律对结婚年龄的基本规定。

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婚龄,适用于所有中国公民以及在中国境内结婚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外国人。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法律也允许作特殊的规定。比如说,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降低婚龄,但是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与此同时,出于一些相关因素的考虑,一些行业对业内人员的婚龄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民航的飞行员(包括飞行、领航、通讯、机务、乘务等)因工作需要,适当提高婚龄,男不得早于26周岁,女不得早于24周岁;解放军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准结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也不许结婚。这些特殊的规定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同性、几类近亲属禁止结婚

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结婚必须是“一男一女”,但是婚姻法多处提到“结婚的男女双方”。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的法律不允许同性婚姻,结婚的双方必须为一男一女。

近亲结婚的危害在此无须多说。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允许结婚的近亲的范围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具体来说,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伯叔与侄女、姑姑与侄子、舅舅与外甥女、姨与外甥等。

◆特殊的疾病禁止结婚

目前,根据我国的《母婴保健法》的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主要指:

(一)麻风病和性病未经治愈的;

(二)严重遗传性疾病;

婚姻档案管理的法律分析 篇7

一、婚姻档案管理及其法律意义

婚姻档案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档案管理工作要在记载婚姻状况、个人隐私的保护、为财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判断依据三个具有法律意义的方面。

1. 婚姻档案管理要求保证档案准确记载婚姻状况。

婚姻登记档案是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撤销婚姻、离婚登记、补发婚姻登记证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凭证作用的各种记录。婚姻登记档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准确记载居民的婚姻状况, 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是婚姻档案的主要功能。因此婚姻档案管理首先就要求对档案当事人的婚姻状况的准确记载, 其中办理结婚登记的档案材料包括:《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或者《申请补办结婚登记声明书》、当事人居民身份证件复印件、港澳台居民证明材料及其相关翻译材料等;撤销婚姻的档案材料包括:婚姻登记机关关于撤销婚姻的决定、《撤销婚姻申请书》、当事人被拐卖、解救证明, 或人民法院作出的能够证明当事人被胁迫结婚的判决书、当事人的结婚证原件、当事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等;办理离婚登记的档案材料包括:《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离婚登记审查处理表》、结婚证复印件、身份证件复印件、当事人离婚协议书;办理补发婚姻登记的档案材料包括:《补发婚姻登记证审查处理表》、《申请补领婚姻登记证声明书》、婚姻状况的证明材料、当事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委托办理的还要包括经过公证的委托书及受委托人本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从当事人结婚开始的所有婚姻变动的身份证明材料和办理的程序性材料都要包括进来, 为居民的婚姻状况提供最有权威的记载。

2. 婚姻档案管理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对于婚姻档案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的保护要从查询主体和查询内容两个方面的限制来进行。在查询主体方面要严格对个人查询进行限制。婚姻档案的利用主要就是查询, 婚姻档案的查询主体有两种:一种为个人查询, 另外一种为单位查询, 《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对个人查询与单位查询的要求是不同的。个人查询包括婚姻档案当事人本人的查询和婚姻档案当事人委托他人进行的查询。对于婚姻档案当事人本人的查询无需进行限制, 而对于委托查询, 《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受委托人必须提供经公证的委托书 (对于律师查询的特殊性将在后文详述) , 委托书还要写明查询事项, 这样又能够在内容上进行限制。对于单位查询来说主要分为公检法机关的查询和其他机关的查询。在单位查询当中有一个是非常特别的主体, 就是法律服务机构的查询, 此时的法律服务人员一般是经法律服务机构指派的, 与当事人委托的律师有本质区别, 在查询程序上如果仅仅凭借单位介绍信进行查询则视为单位行为, 法律服务所没有权利进行婚姻档案查询的, 因此此时如果没有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是不可以进行查询的。关于在查询内容上保护, 是一个在婚姻档案管理过程当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如何既要限制委托查询的查询内容又不影响婚姻档案的利用效果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界限。当然, 最好的办法就是委托人严格委托范围, 其次就是如果是因为财产关系进行的查询对于当事人的婚姻恋爱过程、子女信息以及夫妻生活方面的信息予以保护, 这样既满足了合法利用者的要求, 又可避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3. 婚姻档案管理要保证档案的利用。

婚姻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婚姻档案管理活动在理念上一定要准确定位, 婚姻档案管理活动不是一项行政管理活动而是专门为了提供服务便于利用的活动。在当前的婚姻档案管理当中存在着误区, 总认为婚姻档案管理就是一种行政管理, 对于当事人的查询就不负责任有些甚至设法刁难谋取好处, 这些都是错误的。对于婚姻档案的管理活动保护档案的必要前提, 保护档案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 但是工作的核心还是婚姻档案的利用, 其他工作做得再细也不能忽略这一核心。

二、婚姻档案管理的法律难题及应对方案

1. 保证利用与隐私保护的矛盾。

保证婚姻档案的利用是婚姻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 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做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一直是婚姻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律师凭律师事务所调查函、律师执业证书可以对案件情况进行调查,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由律师申请法院、检察院进行调查。那么对于婚姻档案来说是否属于个人隐私的材料呢?婚姻档案的查询与调查是当今社会财产纠纷的重要证明材料, 婚姻档案管理机构也经常面对因为民事诉讼而进行的婚姻档案查询, 有些是当事人自行查询, 有些则是委托律师进行查询, 那么律师能否进行查询就是当前婚姻档案管理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作出了规定, 规定的精神就是如果当事人对律师进行了授权就视为将该案件的一切信息对律师不予保留, 这也是律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 婚姻档案就是个人隐私, 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只要是案件的委托律师就可以凭借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执业证书进行查询。至于个人查询的隐私保护, 至今仍然为档案管理的最大难题, 如何解决婚姻档案的利用和档案隐私保护的矛盾至今没有完美的方案。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婚姻档案管理的上游进行, 在婚姻档案入档之时就要将婚姻档案按照不同的隐私程度进行划分, 在当事人委托查询的时候要在委托书上明确查询的范围,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2. 档案管理如何处理律师调查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处理律师调查婚姻档案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法律规定的不一致, 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在适用上的困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修订) 修订以前, 并没有关于律师调查取证的规定, 在婚姻档案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第32号令《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前不久, 在律师实务界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事人的代理律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凭律师事务所开具的调查专用证明、个人律师执业证书到民政部门和婚姻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法律调查, 然而该调查被民政部门和婚姻档案管理部门予以拒绝, 拒绝的理由就是依据《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律师对婚姻档案进行查询要出具经过国家公证处公证的《授权委托书》。事实上这种拒绝是违法的。在上述案例当中, 拒绝调查的单位的领导是这样解释的, 他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是规范律师行为的, 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是用来规范民政部门和婚姻档案管理部门的, 因此当这两部法律规定不同时他们是依据《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来处理而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来解决问题。事实上, 这种理解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法律效力的错误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当中按照效力不同层级进行了划分, 其中除了《宪法》以外法律是最高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般性规范性文件;比法律的效力层级稍低的是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一般性规范性法律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般性法律规范性文件;比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效力层级更低的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其中部门规章是由中央各部委制定的一般性法律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法律, 它的效力要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 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而《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则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 属于部门规章, 很显然其效力等级远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的规定, 多个法律文件的规定相冲突时, 按照效力层级判断, 上位法的法律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法律效力。因此, 在律师对婚姻档案进行调查的时候, 民政部门和婚姻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予以提供方便, 而不得依据《婚姻登记管理办法》予以拒绝。据此, 应当认为律师在从事案件调查的工作当中对于所代理的案件的当事人的婚姻档案是可以查询的, 而且这个查询过程只需要提供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个人执业证书即可, 不需要再提供经公证的当事人委托书。

婚姻档案是对婚姻档案当事人婚姻状态的记载, 婚姻档案涉及当前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因此对婚姻档案的管理一方面要做好管理和保护工作, 另外一方面还要解决管理过程中隐私保护与档案利用的矛盾, 还要处理好律师查询过程中的法律难题, 这样才能保证婚姻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摘要:婚姻档案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因此在保证利用的同时要做好婚姻档案的隐私保护。同时, 由于婚姻档案在社会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解决好律师查询和其他主体的查询问题也是婚姻档案管理中的法律难题。

关键词:婚姻档案管理,隐私保护,档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克玲.婚姻档案的特点及管理利用[J].山东档案, 2009 (2) .

[2]许国兴.当前婚姻档案利用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D].架阁库文丛, 2005 (2) .

论准婚姻关系的法律保护 篇8

关键词:准婚姻关系;婚前协议;共同财产;第三者之损害赔偿

一、准婚姻关系的概念

要定义准婚姻关系,首先必须明确婚姻的概念。准婚姻关系也称为亚婚姻关系,是指未婚男女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的两性结合关系的事实状态。对于准婚姻关系,有的国家也称之为非法同居。

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婚姻关系受到了较为强烈的挑战。同性婚姻的出现,使得婚姻不再局限于男女异性之间,且在国外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德国于2001年颁布的《同性生活伴侣关系法》,根据该法的规定,已登记的同性生活伴侣在民事身份、财产及继承等法律领域的行为具有相当于婚姻的效力。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实则也是对传统婚姻关系的挑战。

准婚姻关系是一种婚前关系,即结婚之前的关系状态,亦可称之为缔结婚姻契约之前的一个关系状态。笔者认为,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既然婚姻被视为缔结契约,那么婚前关系便可视为要约。

准婚姻关系也称为亚婚姻关系,是指未婚男女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的两性结合关系的事实状态,亦称为不婚同居或非法同居关系。《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就将其称之为非法同居。豏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上具有强烈的谴责性,而对于准婚姻关系来讲并不存在法律的谴责问题,它仅仅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未婚男女所选择的一种新的婚姻关系形式,就其性质来讲是一种类似于婚姻的事实状态。

二、对准婚姻关系立法保护必要性及迫切性

1.必要性

未婚同居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默许甚至认可,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目前我国对准婚姻关系采取的态度是不予保护,并将它称为非法同居。

异性当事人同居生活,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产生如非婚生子女问题、财产问题、继承问题等问题,在我国的婚姻法和亲属法中并未得到体现。若发生民事纠纷,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可依据致使法院未能妥善解决纠纷,则会激化矛盾,甚至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不能保护准婚姻关系中的弱者的权利,因而亟需对其予以立法。

2.迫切性

近年来,因为解除未婚同居关系而走上法庭要求分割财产的人不在少数,并呈上升趋势,“不婚同居族”日益壮大。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既说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对婚姻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此做出新的规定。

我国刑法中对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实质是按照民事关系中的非法同居认定的,在民事关系中的非法同居,在刑法中却按照重婚对待,因而存在着民事关系认定和刑事认定相矛盾的问题,亟需对准婚姻关系予以立法上的界定与保护。

三、准婚姻关系的界定

(1)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为符合法定婚龄的未婚异性。准婚姻关系主体的适格年龄必须符合法定婚龄,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法律不应当承认其准婚姻关系的状态。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为异性而非同性,这点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道德观相关,而且我国法律尚未承认同性恋合法化,故而准婚姻关系不包括未婚同性恋。同时,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当是未婚,而不是一方或双方均有配偶,否则便对抗了《婚姻法》。

(2)准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应具有明确的合意。这种合意不以是否具有建立婚姻关系的目的为基础,只要具有共同生活的合意即可,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并没有要求。同时,该合意可以仅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外界知道,并不一定要公示。

(3)准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应有像夫妻一样共同生活的客观事实。所谓共同生活,应当包括共同的性生活,共同的社会生活以及共同的经济生活等。

四、准婚姻关系协议

准婚姻关系协议应当是婚前协议的一种。婚前协议,也称为婚前契约或婚前合同,是指由将要结婚的当事人对于婚姻关系开始之前或婚姻过程中及婚姻关系结束时的财产及其他事项的安排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婚前协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限制过错方违反协议,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式。相关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文件中。

准婚姻关系协议,是指结婚目的不确定的双方当事人在准婚姻关系状态中就关于该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财产及其他事项等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对于准婚姻关系的婚前协议的签订、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与一般婚前协议相同。我国现行法中还没有一般规定,所以应尽快从立法上予以保护。婚姻是一种包含了特定人身关系的特殊契约,互相忠实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当然的义务,对于准婚姻关系亦如此。婚前协议实质上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忠实义务而达成的一个协议,其性质即为合同。协议并未设定人身关系,不是身份协议。此外,准婚姻关系协议应当经过公证才发生法律效力。

五、准婚姻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身份上来说,准婚姻关系当事人并不发生配偶的亲属身份,不享有配偶权,不论当事人是否有子女,均不构成配偶关系。准婚姻关系当事人所生的子女,应当适用亲属法关于亲子关系的一切规定。笔者认为婚姻关系的姻亲关系也是适合准婚姻关系的,准婚姻关系当事人与对方近亲属之间具有姻亲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财产关系上来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未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不具有约定财产的主体资格。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虽然类属于未依法缔结婚姻关系,但当事人对其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处理所订立的协议,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情况下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对该期间的财产应按共同共有由当事人协议处理。该协议并不是基于配偶身份,而是对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清算行为,其效力的确定应当依照一般民事行为的有效和生效条件,而不应受婚姻与否的影响。此外,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财产协议应必须经过公证后具有法律效力,凡第三人事先知道该财产约定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否则不得对抗第三人。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篇9

最高法院关于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wad();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冀法(民)(1991)43号《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章名】 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请示 冀法(民)〔1991〕43号最高人民法院:我省廊坊市三河县人民法院受理了王××(女,28岁,汉族)诉杨××(男,31岁,汉族)离婚一案,杨××和王××经人介绍于1987年12月登记结婚,婚后一年多未生育,经天津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检查确认男方患无精症,经双方协商,王于1989年2月实行人工受精手术,同年11月生一女杨倩,后因夫妻生活琐事多次发生争吵打架,致使感情恶化,王××于1990年4月诉至法院,要求与杨××离婚,双方同意离婚,但均争养小孩,廊坊市中级法院对人工受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发生意见分歧,请示我院,一种意见认为小孩应判归男方抚养,因男方无生育能力;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小孩应判归女方抚养,因为该小孩与男方没有血缘关系。我院认为,此案双方争养的小孩杨×,是因男方无生育能力,在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人工受精所生,应视为婚生子女,推定确认男方就是孩子的生父,夫妻离婚后,按照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双方都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因而也适用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22条的规定,鉴于本案中杨倩年龄尚小,且一直随其母生活,从有利于子女成长考虑,应判决杨×同女方一起生活为宜,但此类问题法律尚无规定,特请示,请答复。Ajust();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 篇10

从婚姻契约论角度分析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作者:徐敏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8期

【摘要】夫妻忠诚协议是在离婚率在不断攀升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夫妻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问题在法学界引起了重大争议,全国各地法院对此作出的判决也不一致。本文从婚姻契约论角度分析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论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夫妻忠诚协议应具有法律效力。

【关键词】忠诚协议;婚姻契约;法律分析

一、夫妻忠诚协议的理解

一般而言,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或者婚后,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一方若违反约定的忠实义务,则应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协议。夫妻忠诚协议引起广泛争议主要是违约条款的设定。忠诚义务具体的内容,法学界也说法不一。很多学者认为忠诚义务应作狭义解释,主要指夫妻一方不与第三方发生性关系[1,9-10]。笔者认同该观点。

二、法学界与司法界对忠诚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

目前,法学界与司法界对该忠诚协议的认定分为两种,即有效说和无效说。

(一)有效说

有效说主要理由有:1.夫妻互相忠实是法律义务;2.夫妻忠诚协议是当事人的合意,法律应认可其效力[2];3.夫妻忠诚协议符合《婚姻法》的立法宗旨,与婚姻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是对婚姻法中“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规范的具体化[3]。

(二)无效说

无效说主要理由有:1.“夫妻互相忠实是道德义务,非法定义务”[4];2.夫妻忠诚协议约定的是人身关系,而人身关系不能由契约来调整;3.“侵权损害不能通过合同契约预定”[5]。

三、从婚姻契约角度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的分析

结合“有效说”和“无效说”的观点,笔者从婚姻契约角度对夫妻忠诚协议作如下分析:

(一)夫妻互相忠实义务是婚姻契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互相忠实义务是法律义务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本质上就是夫妻之间互相交换感情、性和劳务等等”[6]。因此,婚姻是一种包含伦理、道德的特殊的民事契约。

我国《婚姻法》全文中,“应当”一词重复出现25次,如第七条“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第十一条“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十九条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等。这些条款中,“应当”一词含义基本上等同于必须。《婚姻法》25个“应当”一词理应具有同一含义。因此,我国于2001年修订通过的《婚姻法》将夫妻“互相忠实”义务作为第四条内容之一,就已经把夫妻忠诚义务已经从道德义务提高到法律义务范畴。

(二)我国的《婚姻法》实际上已认可了婚姻契约论的观点

从我国婚姻法律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变迁情况看,《婚姻法》没有直接承认婚姻是民事契约,但是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采纳了婚姻契约论学说观点。婚姻契约论强调“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在我国的婚姻立法和司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人身关系方面,《婚姻法》也确立了夫妻可以通过契约方式处理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该约定为有效的规则。如《婚姻法》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第九条“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财产关系方面,《婚姻法》确立了夫妻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约定财产制优于法定财产制的规则。2001年修订通过的《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第三十一条“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婚姻法》的过错赔偿制度也是建立在婚姻契约论的基础上的。婚姻是民事契约,夫妻任何一方对婚姻关系的违反将会导致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违约一方过错导致离婚,另一方的在婚姻中的利益受到损害,违约一方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以婚姻契约理论为基础,最早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三)夫妻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通过忠诚协议将法定的“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义务具体化,并不侵犯个人的人身自由权

有学者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人身自由权之一,是一种基本权利,高于其他权利。”[7]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夫妻互相忠实,本质是限制夫妻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性关系的自由的,也是婚姻契约的核心内容。“婚姻关系中双方对对方专一性的要求是人类情感的本能反应,而衡量立法是否科学的标准之一就是立法对人性的顺从,法律本身必须具有伦理性,特别是民法”[8]。把与婚外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理解成人身自由权,是对《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的误解。把履行“夫妻互相忠实义务”当作破坏该人身自由权的行为,不符合《婚姻法》立法宗旨的。

(四)夫妻忠诚协议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一种特别约定,与《合同法》规定的契约是有明显区别

由于婚姻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身份色彩,有学者认为忠诚协议是一种身份协议,身份关系不可能通过合同法调整,并据此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应该认定无效,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1.从协议签订的主体看,夫妻忠诚协议签订的主体是具有合法的夫妻关系的男女双方。双方的夫妻身份即将或者已经通过登记的方式取得,无须通过协议重新创设。也就是说,签订忠诚协议的双方,签订前后身份无任何变化。

2.夫妻忠诚协议内容对夫妻的身份、彼此权利义务内容无重大改变,只是把《婚姻法》规定的婚姻契约义务具体化。大部分忠诚协议内容都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这部分内容即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道德规范。忠诚协议约定的忠实义务,不存在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也不可能增加离婚成本。

3.如果约定的是违反夫妻忠诚义务的一方,违约后给付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附条件的约定夫妻财产分配的方式。《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双方婚前或者婚后可以约定共同财产的分配,并认可约定财产制优先法定财产制。夫妻忠诚协议目的是为了维护婚姻的稳定,约定违反忠诚义务的一方应支付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实质上也是夫妻财产的附条件的分配。一方违反忠诚义务,造成婚姻解体和另一方精神上的伤害,通过财产分配方面进行调整,让忠诚一方获得物质方面的补偿,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婚姻关系是一种不同于《合同法》的契约关系,不能以《合同法》角度看待婚姻关系。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应该是否违反《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如果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约定事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就应认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签订夫妻忠诚协议是男女双方通过协议方式维护自己婚姻稳定的一种方式,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忠诚协议的出现,对婚姻家庭、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夫妻忠诚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就应认定为有效。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教师计划下一篇: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意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