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爱国诗歌

2024-06-18

朗诵爱国诗歌(通用11篇)

朗诵爱国诗歌 篇1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稿 爱国的诗歌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朗诵爱国诗歌 篇2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的姜海才老师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双课堂”教学平台组织了一场诗歌创作朗诵大赛,激发、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热情,收到了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他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前在“双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推荐七篇文章,让同学们分成七个小组认真研读和讨论。文章的来源包括课内和课外,分别是《老哥哥》《台阶》《手》《信客》《老王》《阿长与<山海经>》和《苦恼》。二是让大家根据本组研读的文章,共同探讨、创作一首体现主人翁性格特征的诗歌。

课中设计了两大部分:演讲和投票。

其中,“演讲”部分又嵌套三个小环节:第一,是让每组同学上台集体朗诵本组创作的诗歌;第二,是让该组的学生代表分享一下诗歌的创作思路和心得;第三,是让其他组的同学对该组诗歌进行点评,姜老师适时进行总结。“投票”部分,教师让所有同学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组诗歌。李某同学带领的小组创作的《记忆追逐心灵归处》得到了现场师生的一致认可,获得最佳诗歌荣誉。诗的最后一句“小母马,我的儿子死了”,道出了主人翁的悲凉与凄楚,让听者为之动容,引发强烈共鸣。

课后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继续修改和完善本组的诗歌作品。有些组还尝试进行了第二首诗歌创作,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热情被很好地激发了。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创造出好的作品,“多读”是必要前提。如何在纷杂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姜老师创设的“诗歌创作朗诵大赛”是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论坛互动和课上分享,学生对语文阅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本节课授课时间是2015年12月15日,是一节小说阅读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所有小说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让孩子们从文章中阅读爱、感悟爱,最终学会奉献爱、创作爱。

【案例亮点】

亮点1:齐心创作修改诗歌

各小组同学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原文,合作探讨出希望在诗歌中表达的人物特质,并在“双课堂”教学平台的“互动讨论”中发表共同创作的诗歌初稿。以往,小组合作受时空的限制明显,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聚在一起才有合作的可能。现在,“双课堂”教学平台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不用见面,只要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就可参与讨论,建立合作。就本课的课前任务来说,同学们一有时间便在论坛中发言,根据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不断修改本组作品。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字的修改,诗歌的意境就完全不同。例如在李某组创作的第一稿诗歌《记忆追逐心灵归处》中有这么一句话:“却,伸手不见五指。灯,隐约勾勒背影。”刘某同学读后,感觉缺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而董某同学认为,应该把诗歌中的“却”改成“夜”。因为“却”字虽有转折之意,但和后面的“灯”无法呼应。这样的修改,让诗歌更有意境,可以展现完美的、凄冷的画面(见图1)。类似于这样的修改很多,大家精益求精,都想提交出一篇完美的作品。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轮又一轮、一次又一次修改、完善,最终,一首诗歌作品完成了。

亮点2:集体朗读诗歌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诵读方式:有的组是一人朗读一段;有的组是领读、齐读穿插着朗诵;有的组是根据诗歌内容分角色扮演朗读;有的组还齐声重复重点段落,以示强调。例如程某组的《长妈妈》,他们组共五人朗读该作品:首先由一位同学朗读题目,然后分别由其他四位同学朗读第一段的四个季节;第三和第四段的内容分别由两个人齐读;最后一段首先由一个人朗读,最后以五人齐声再次朗读的方式结束(见图2)。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参与了朗读,这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合作与集体精神。每一篇作品都凝结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创作、修改、朗诵,将团队进行到底。

亮点3:创作过程分享和同伴精彩点评

同学们进行完精彩的诗歌朗诵之后,还相互分享了诗歌创作的过程,全面阐释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语,很好地呼应了本章课文“爱”的主题。

另外,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也十分中肯,头头是道。以李某组创作的诗歌《记忆追逐心灵归处》为例,一位同学点评说:“这首诗的第一段体现出了整首诗的风格,‘惨淡的月光,空无一人’描绘出车夫当时的孤独,没有人陪伴。之后,诗歌又引用了文章中的一些事件,体现出了车夫想给别人述说他儿子的经历,但是总被人拒绝的失望之情。最后一句‘小母马,我的儿子死了’把全文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类似的生生互评,肯定了作者的创作,同学的赞美比老师的表扬效果都好。

亮点4:票选最佳诗歌

朗诵完所有的诗歌,教师带领大家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投票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每人限投3票。同学们经过认真听、仔细考虑,投出了自己最神圣的一票。“双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可以快速反馈同学们的投票结果(见图3)。最后,李某组创作的《记忆追逐心灵归处》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天的最佳作品。这篇作品感情浓郁,用词准确,发人深思,也得到了现场师生的一致认可(见图4)。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但有了电子书包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效果显著提高。同学在课堂上展示的所有作品,都是从课前的教学平台上生成的,我也紧随同学们的脚步,共同在平台中成长。同学们的问题也都一一掌握。掌握了学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同学们通过互动教学平台来讨论和学习,他们很喜欢这种不限时空的交流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的沟通障碍,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同学们有空了就上来评论评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讨论出意想不到的成果。也让我大感意外。由于有了充分的讨论与发酵,他们的作品比以往的要好很多,我很开心。

尤其是这次活动,正赶上我在江苏宜兴出差学习,通过手机,也可以登录到平台中,查看学生们的进展,有问题及时引导,非常方便。这种教学形式的改变,让我受益匪浅,不再担心出差时无法照顾到学生的问题,学生有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及时得到解决,不会产生滞后问题。

本节课作为一节诗歌朗诵课,不足处是没有做到诵读指导。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下次会更好!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的就是这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引领改变世界的新一代的人们。加油!

【专家点评】

信息化语文教学是什么?信息化只是手段,核心还是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本节课也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利用课内课文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最后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有阅读,有写作,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状态。只要这两个做到了,语文学习也就达到效果了。现今,我们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读整本书,而这节课比读整本书的效果更好。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其他伙伴共同探讨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新诗创作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适合。姜老师设计得非常好。同学们写的诗非常好,很有诗味儿。为什么有诗味儿?他通过阅读原文,对人物有了了解,随着讨论的深入,也渐渐对人物有了自身的感受,于是,借助诗歌把这种情感宣泄出来。有了感情在里面,也就很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而且,不仅作品很棒,同学们的点评也很棒。这样的活动要多做,多做就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语文成绩就水到渠成了。

———北京四中顾问、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

诗歌的朗诵技巧 篇3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爱国诗歌朗诵 篇4

在人类拥有的优秀品质中有一项永远光芒四射,那,就是爱国。屈原叩问苍天,怒沉汩罗江;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辛弃疾梦里沙场秋为兵;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样的符号系统表达喜怒哀乐,一样的思想脉搏为兴衰更替跳动。大师们没有走远,他们也正在倾听。

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岳将军一曲《满江红》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爱国,在这里字字掷地有声:怒发冲冠是爱国,仰天长啸是爱国,饮匈奴血是爱国,啖胡虏肉是爱国。

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文天祥坚守忠贞,一腔忠愤,喷涌而出。

轻轻推开现代文学之门,现代生活的黑白琴键上弹奏着自由、潇洒而灵动的旋律。鲁迅笔走龙蛇写下没齿不忘的纪念;方志敏激情无限在铁窗下吟颂可爱的中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谭嗣同横刀向天笑,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迸发的无不是爱国情怀的万丈光焰。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是我们中国革命的先驱。他弃医从文,用文艺拯救麻木的人民。他的爱国精神流传千古。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他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宽广的胸怀与豪迈气魄。

《满江红》岳飞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题小像》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少年行》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我亲爱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永远给我,碧浪轻波,心中的歌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亨着海的欢乐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轻波,心中的歌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爱国诗歌朗诵初中 篇5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就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就是干瘪的稻穗;就是失修的路基

就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就是贫困

我就是悲哀

我就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期望啊

就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就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就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就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就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就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就是你十亿分之一

就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 篇6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1:《我爱这片土地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3:《囚歌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4:《教我如何不想她 》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5:《您是 》

您是泰山的顶峰,崇高又坚硬;

您是冲过三峡的长江,汹涌奔腾,一想到您六十一年的形象,耳边呼啸起骤雨狂风,您是一把熊熊烈火,把腐朽的东西烧它个干净;

您是聚光的明镜。

把人民的希望集中,您在创造崭新的历史,把优秀的传统继承。

万众向您欢呼致敬,您的胸怀恢廓,不自居功,您脚根扎在大地上,您的威名凌上高空。

时代风云滚滚,您是云中一条龙;

恶虎当前,您胆气壮,握紧铁拳,永不放松。

您是辟开阴暗的闪电,您是惊起蛰伏的雷鸣,您是智慧的大海,您是高悬的天灯,您是人民的战士--威力无穷!

您英气勃勃,永远前进,永远年轻。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6:《 一句话 》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7:《炉中煤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8:《在玉米地的中央 》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

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

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

露出它们的牙齿

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平常的日子没有故人

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

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

多么美好的日子

就想起多么美好的共和国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

无数个战斗和胜利

便永远地照耀我们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9:《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青春爱国诗歌朗诵稿10:《唐人街 》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像

黄河的浪东流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南宋诗人华岳爱国诗歌研究 篇7

华岳 (?-1221) , 字子西, 贵池人 (今安徽省贵池县人) 。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 自号翠微。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 入《宋史》卷四五五, 忠义传。

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武学生华岳上书, 谏朝廷不宜用兵, 恐启边衅。乞斩韩侂胄、苏师旦、周筠以谢天下。忤韩侂胄, 下大理狱。

宋宁宗开禧二 (1206) , 三月[1]监管建宁 (今福建建瓯) 。直至韩侂胄诛, 放还。

宋宁宗开禧三年 (1207) , 上《平戎十策》。提出取士、招军、攻守、赏罚等具体措施以求抗金复国, 议论纵横, 颇有识见。

宋宁宗嘉定元年 (1208) , 上《治安药石》。讨论战略战术等实际军事问题。

宋宁宗嘉定十年 (1217) , 登武科第一, 为殿前司官属。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1221) , 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 下临安 (今杭州) 狱, 被杖死。

华岳有《翠微北征录》十二卷和《翠微北征录》十二卷存世。

《翠微北征录》又名《翠微先生北征录》, 该书有题名《翠微先生北征录》的元抄本 (现存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和题名《翠微北征录》的清刻本 (《贵池先哲遗书》之第十一种) 两种。乃华岳被放逐建宁期间所著富国强兵和御敌之策。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卷为开禧三年 (1207年) 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是针对南宋存在的“十弊”而提出的包括取士、招军、御骑、陷骑、得地、守地、恩威、利害、财计、马政在内的十条富国强兵的计策;其余十一卷为嘉定元年 (1208年) 上奏皇帝的《治安药石》。紧密结合南宋抵御外侮的实际问题, 从和议政策、边防要务、破敌谋略、武器装备、敌情侦察、兵员招募、粮饷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全面反映出了华岳的军事思想, 是一本难得的兵法书。清嘉庆五年庚申 (1800年) 校勘学家顾广圻在为此书写的跋文中说:此书“世鲜传者, 得观于读未见书斋楮墨间, 古香喷溢, 三数百年物也。令人于肃然起敬中仍爱玩不忍释手。”

“南征者, 岳以劾韩侂胄、苏师旦流窜建宁, 集皆是时作也。”可知《翠微南征录》是华岳流放建宁期间的作品。卷一为《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 后十卷皆为诗作。有词18首, 除爱国词外, 还有对身世感喟及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华岳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坎坷的人生道路, 对其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元人韦居安在《梅磵诗话》卷下中赞其“豪放不羁, 诗文皆有气骨。”曹廷栋在《宋百家诗存》中更赞其“卓然诗人之杰, 而以气节特闻。”但前代人对南宋爱国诗词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上, 对华岳诗歌中所反映出的爱国精神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华岳爱国诗歌的内容

华岳存诗十卷, 200余首, 其中爱国诗占很大一部分。内容有抒发奸佞当朝, 怀才不遇的愤懑, 空怀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的抑郁, 还有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这些诗篇浓缩了诗人对君国的一片赤诚情怀, 毫无斧凿却感人至深。

首先, 抒发奸佞当朝, 怀才不遇的正气诗。华岳在《平戎十策》指出“英雄豪杰之去留, 为社稷帮家之休戚。”认为南宋兵败国弱的原因就是皇帝未得到真正的贤才。这类作品矛头直指韩侂胄、苏师旦等人, 语言直率浅显, 正气凛然。如《重午》:“蒲解枭风岂枭贼, 符能驱祟不驱奸。”其中尤以《上韩平原》语气最为激愤。

君家勋业在盘盂, 莫把头颅问属镂。汉地不埋王莽骨, 唐天难庇禄山躯。

不随召奭始求老, 便学孔明终托孤。十庙英灵俨如在, 谩于宗社作穿窬。

直斥韩侂胄为王莽、安禄山等奸佞之臣。华岳在宁宗开禧元年上书请诛韩侂胄后, 被流放建宁。诗人一路仕途坎坷、命运浮沉, 但始终不忘报国之志。在《冬日述怀》中感叹道“男儿未际风云会, 辜负胸中十万兵。”《呈富大卿》中更是盼望君王赐还展现抱负, “安得君王赐归骑, 一廛投老大江头。”作者一心为国除奸惩恶而遭受冤狱, 在对茫茫前途的忧虑中感叹“多少英灵费河岳, 钟子不遇独何欤。” (《不遇》) 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江西诗派为诗而诗的无病呻吟。

其次, 表现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的忧国诗。华岳的这类诗继承了陆游、辛弃疾忧国望归的爱国主题, 如《书太乙编年卷尾》:“更向江湖问同志, 中原何日是归期。”以大量的篇幅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英雄壮志。又如《寄杨渭夫》:“二陵风雨谁思汉, 万里腥羶谁报韩。眼到北盟常揾血, 话残南渡欲冲冠。”《闷中赓赵丞韵》:“英雄多少不平气, 一夜朔风争怒号。”《呈李朝举》:“一片忠肝照日明, 济时无策苦伤情。”这些内容还常常出现在与友人的赠答之作中, 如《寄小王徐子晋》:“十载长沙路二千, 归心日夜在长安。”《秋望有怀》:“欲识翠微诗外意, 岂徒忧国愿年丰。”诗人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强烈愿望中写下了大量激愤的诗篇。

第三, 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的狱中诗。华岳在仕途开始不久, 就因触怒韩侂胄被放建宁。有过将近一年的牢狱生活。这对身为壮年、胸怀抱负的华岳来说, 无疑是重大的打击。牢狱诗在其诗歌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狱中作》、《囚中记贫》、《牢城述怀》、《诉董寺丞》等。其中《狱中作》抒发了“何当尽沥奸邪血, 染作衣裳看孟安”的浩然正气。《狱中责廷尉》:“乌台有月身何及, 犴狱无天泪谩弹。”表达了自己身陷冤狱的痛苦。这些作品中饱含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 壮怀理想无人得知的孤独。生命在等闲中渐渐虚度, 诗人难免流露出对命运的恐惧和厌世的情绪。《有感》:“多病不逢医国手, 感怀徒有济世心。”《寿昌道中》:“明朝南去路, 怀抱与谁论?”然而与同时代的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人厌世而求归隐不同, 华岳从未流露过散发归隐不问时事的念头, 他始终心怀社稷, 无愧于曹廷栋在《宋百家诗存》称其“诗人之杰”的评价。

华岳的爱国诗多为纪行、赠友而作。往往随感而发、随时可成, 不仅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 在艺术上也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三.华岳爱国诗歌的艺术

华岳的爱国诗歌继承了传统诗歌忧国忧民的传统, 不仅数量大, 而且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七言律诗是华岳爱国诗歌的主要表现体裁, 其中大量运用“以文为诗”的句法, 选用恢弘的意象和激越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壮阔的情怀。

首先, 多用七言律诗表现爱国题材。七言律诗在华岳的所有诗作中占有将近半数, 而他的爱国诗几乎皆为七言律诗。概因七律格律严谨, 是诗家正宗, 适宜表现传统士大夫的爱国济世的正统题材。同时, 他的七律作品创作态度最严谨, 艺术水平最高。有与友人的赠答, 如《呈李朝举》对友人倾诉“一片忠肝照日明, 济时无策苦伤情。”的抑郁。又如《牢城述怀》在绝望中的悲叹“此心如火已成灰。”远祖老杜所开创的善用七律言忧国之志的传统, 近承陆游爱国七律诗时时事事皆可言忧国的创作态度,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 擅长“以文为诗”的句法。华岳善以古文章法为诗, 把古文的谋篇、布局、结构, 加之起承转合的气脉, 贯彻到诗歌创作中去。有着“脱口豪纵”[2]的风格。“以文为诗”始于宋人对韩愈诗歌艺术的评价。韩愈是中唐大力倡导古文的文坛领袖, 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七言古体往往运用散文式的篇章结构、句法句式, 又引入大量的议论, 形成独特的风貌。北宋时, 古文运动重兴, 韩诗的特质引起了宋人的评议模仿。出现了大量以文为诗的作品, 到了南宋时期更是广泛使用并发展成熟。华岳的《翠微南征录》中大量出现了“以文为诗”的作品。例如古体诗《山水吟》中“惟有詹仲通, 一人而已耳。仲通何如人, 景星与凤凰。不险亦不深, 山高兮水长。”乃是有意把古文句法引入诗中, 摒除骈句, 力求造成错落之美。另外, 华岳的创作还经常突破诗的一般音节, 并用虚字入诗。如“闽士生其间, 其美不容口。”国学大师缪钺说:“宋人欲求树立, 不得不自出机杼, 变唐人之所已能, 而发唐人之所未尽。”[3]华岳继承韩愈又不拘泥于韩愈, 他把“以文为诗”的句法扩展开来, 用于七律之中。如《二月二日即事》:“只把公忠达天地, 从教儿女闹冠簪。”又如《别子陈子》:“丙寅三月三十日, 天子檄我南国行。”等等, 不胜枚举。

第三, 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华岳的诗作时时流露出充沛的感情, 喜则极喜, 怒则极怒。而他的爱国诗多为怒火中烧, 少有轻松之语。常常题目中就直接点出来。如《怒题》:“夜深踢起床头婢, 和泪挑灯把剑看。”《闷题》:“燕雀不知鸿鹄志, 牛羊徒饰虎狼皮。”以极其严厉的词语指斥当朝奸佞。吴非在《翠微南征录》序说他“肮脏不平, 略无忌讳”。王士禛称其诗“粗豪使气”[4]。《怒成》:“欲报不平朝玉帝, 梦魂飞上祝融峰。”坎坷的命运没有消磨掉英雄的报国热忱, 而是在他的作品中喷薄而出, 真挚感人。

第四, 意象雄浑, 气势恢宏。多选用庞大恢弘的意象, 来表现自己壮阔的情怀。华岳是武学生出身, 作品不同于文人的儒雅绵密, 他的诗“脱口豪纵, 多破胆险句, 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5]如《山水吟》中运用“穹苍”、“五岳”、“江东”展开纵横的想象。又如《怒成》:

舌端豪气吐长虹, 四海一身无处容。不向北山求刺虎, 便从南海学屠龙。

鼎须刘辟方成器, 剑到魏齐那是锋。欲抱不平朝玉帝, 梦魂飞上祝融峰。

诗人运用“刺虎”、“屠龙”等壮阔的想象展现自己报国的豪情, 一气呵成, 气势十足。又如诗人在发建宁狱路上所作的《武与解舟》“烟树接天迷送旆, 浪花翻雪喷行舟。”以天气的恶劣渲染出诗人痛苦迷茫的心情。

总之, 南宋诗人华岳既是一位力主抗金复国的英雄, 又是一位仕途坎坷、英年早逝的文人。他的爱国诗, 继承了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传统主题, 又在内容和艺术上有着多方面的开拓, 与陆游、辛弃疾、张孝祥、吴文英等人的爱国诗词一起, 谱写出南宋文学史上的不朽华章。

参考文献

[1]华岳《别子陈子》“丙寅三月三十日, 天子檄我南国行。”又, 《倪尚书生祠》序“翠微以丙寅春被命南下。”

[2]《翠微南征录》序.

[3]缪钺.诗词散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士禛《翠微南征录》题词.

朗诵爱国诗歌 篇8

下面把诗歌分为几个小节来具体说说我在朗诵指导上的做法:

“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的中国心。我爱唱这样一首歌,龙的传人。”在教这两句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播放这两首音乐《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听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教师重点说说这两首歌的背景和歌曲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孩子带到一个浓浓的,充满对祖国无比深情的眷恋中,为教学诗歌做铺垫。我问孩子,你爱听这两首歌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把诗歌中的“爱”字提炼出来,隐含着这个字要用饱满并且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来朗诵。指导朗诵时,我情绪激昂地对孩子说,我看谁最爱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诵“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爱唱这样一首歌。”当孩子的感情不饱满时,我用一种失落的表情告诉他,你不爱自己的祖国。孩子听后就会把“爱”加重语气并拖音,于是老师要求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这两句的朗诵中,两个爱字是情感的起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的激情。读的时候要一浪高一浪。仍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幼儿体会。

“每当我听到它,我便心潮荡漾。每当我唱起它,我便热血沸腾。”朗诵这两句的时候,提问幼儿:听到它我怎样,唱起它我又怎样,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断句。并让孩子初步理解“心潮荡漾”和“热血沸腾”的意思,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情感要特别强烈,并一点点融入到心里,读的时候语速很慢。同时神态和语气要将人带到一个无比幸福的境界里。其次,抓住两个重点词,“听”和“唱”在一抑一扬中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一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了一泻千里的江涛。一唱起这首歌,就像登上了风云万里的长城。”先为幼儿激情地讲解“江涛”和“长城”以及“一泻千里的江涛”和“风云万里的长城”,把幼儿带到波涛滚滚的长江和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像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雨无阻的前进力量。同时让幼儿知道长城是被世界人瞩目的名胜古迹,正因为中国有长城,中国人才被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在朗诵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霸气和豪气在其中。教师必须满怀激情的以炫耀的表情和神情为孩子讲述历史,正是这样的讲解,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感染下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去朗诵、去寻找感觉。

“听啊!东海的螺号在唱,南国的椰林在唱,戈壁的红柳在唱,草原的白云在唱!”在指导这段朗诵时,教师要结合上一段的内容,告诉幼儿为之骄傲的长城、长江、黄河。大河滚滚流淌的声音和长城呼呼的长啸之风让我们听到了什么?引入此段这四个排比句。听的时候,带着一种愉悦和畅快,用欣赏的眼神生怕丢到任何一个惬意声音的感觉去领会:“听啊!”同时告诉孩子,听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声音要低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听得更清楚一些。孩子的声音自然随着老师放低。后面连续的四个排比句,要像海浪一样一浪比一浪高。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兴奋,看谁能用表情来告诉自己很激动很快乐。最后一句“草原的白云在唱”声音跟前三个句子的速度不一样。对孩子说,看白云把歌曲变成了催眠曲,多么轻柔,多么祥和啊!这样的话语像把孩子带到了梦境中一样,声音也随之缓慢而轻柔。

“看啊!长江像龙一样在飞腾,黄河像龙一样在飞腾,昆仑山像龙一样在飞腾,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这一段的指导,四个排比句连在一起,一气呵成,气势雄浑。读“看啊!”的时候,眼睛要明亮,如同看到你喜欢的东西突然间出现你面前。用表情和声音感受你对看到事物的喜爱。在指导时,我采用表情游戏的方法,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奥特曼,让孩子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接着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引出长江、黄河、昆仑山、兴安岭四个名词,同时学会了断句。为了突出“龙”这个字,我告诉孩子龙是一个很庞大的、很有威力的、身躯很长很长的神话动物。读的时候要把他长长的身体读出来。这里隐含着朗诵技巧中拖音的指导。在指导中,让幼儿知道龙在蔚蓝的天空中快速的飞舞着,展示着他娇美的身体,通俗的指导为了让孩子知道朗诵的速度要快一些。力量和重心放在最后一句上“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中的“飞腾”上,要让孩子如同看到很多条龙在飞舞一样,让孩子感受到只有读得慢一些,中间的音不要间断并且“飞”和“腾”如同两块石头重重地落在地面上,才显得铿锵有力。同时,眼睛圆睁,眉毛提起,一种霸气的表情。

“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段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在唱着中国的歌,那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带着这份急迫地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骄傲,所以读的时候要快一些。“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三个“在唱”中的第三个“在唱”速度要慢,指导时告诉孩子,前两个“在唱”是向世界人唱。声音要大,让所有人都听到;最后一个“在唱”是在为自己唱,所以读的时候很欣慰,并颔首微笑点头,达到心灵的慰藉。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说:我看看谁作为中国人最骄傲。这样问让幼儿把语言调整到沉稳并由内心发出的感慨上同时情溢于色。“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句的指导要显示一种豪情,眼神刚劲有力,头略微低下,眼睛直射前方。每个字都要稳、要准、要快,流露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霸气和肯定。把“龙的传人”要赐予每个字铿锵的力量和激昂的情绪。

“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个排比句中的“是的”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是的”是衔接于上一句中的内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所以语气要低沉,一种跟自己心灵对话的感激之情。第二个“是的”比前一个语气坚定一些,同时体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努力学习,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最后一个“是的”是站在中国的长城上向世界人宣告和呼吁自己是中国人的豪情。孩子如果没有激情,老师可以说,你的声音很多人还没有听见,这样孩子随之领会其意。让声音发出强大的震撼力。“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几个字要字字沉重,字字清晰,字字如同一座座雕像一般浩大而凝聚着所有的情。最后一个“孙”字圆润而有力度并且声音要戛然而止,声音的力量要犀利而润泽。这几句是整首诗的第二个高潮部分,声音与表情要达到与情共鸣。

“我们爱这片土地,她从屈辱和苦难中获得了新生。”这两句是对自己祖国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幸福之情。在朗诵时,声音不要过于激昂。因为,前两句的心潮澎湃要恢复宁静和深沉。因此,读时要轻柔而含蓄,饱满而兴奋。两个“爱”字在情感中升华。当孩子朗诵的时候比较苍白,我会直接说,你不够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会无形当中把“爱”的声音加重加长,使其突出。“新生”两个字要注意眼神的变化,要充满希望并隐含斗志的感觉。

“高尚挡不住绵绵的思念,海峡挡不住悠悠的梦魂,风霜斩不断滚滚的新潮,烈日融不化浓浓的乡情。”这四个排比句表达了中国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一份浓浓的中国情。告诉孩子:我们中国人是很团结的,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涓涓流淌的溪流一样,唱着婉转而动听的歌,流进祖国的怀抱。这样的比喻,孩子在读的时候语速,如同流水一般轻柔而委婉。前三个排比句是感情的一点点升华,最后一句是心灵的安慰。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句话是整首诗情感的浓缩和凝结。在情感训练中,仍然要孩子体会心灵深处作为中国人由衷的自豪感。但这种感觉是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所以,第一句要读得轻,第二句是向所有人呐喊来表达自己是中国人的兴奋和激动不已。第三句“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得到的一种骄傲和豪情。每个字都如泰山一样稳重而有爆发力。同时,声音、表情和站姿要显示出一种视而不见的霸气,并用声音来震撼结束朗诵。

在朗诵指导中,段与段之间的高低起伏和节拍的快慢,随着感情的浓厚和舒展变化而变化,使整首诗声势浩大,咄咄逼人。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老师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用敏锐的眼光洞悉孩子内心的结晶。同时,用孩子易于理解的形象和实物把抽象的词汇变成身边的草木和溪流,让孩子在自然和温馨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最新爱国诗歌朗诵稿 篇9

最新爱国诗歌朗诵稿

(一)春雨绵绵

一条大龙飞上空

他是谁?

他是中国!

几千年前

他还在睡梦中

可现在他已从神州大地上腾空而去.他要以自己的气魄

震惊全世界!!

而我们这些华夏儿女应该为我们的祖国“中国”

加油喝彩!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

将会为他的呼吼

骄傲地喊:

祖国祖国,我爱你!

最新爱国诗歌朗诵稿

(二)小鸟爱蓝天,鱼儿爱大海,小草爱大地,花儿爱阳光,我们小朋友从小爱祖国,我热爱祖国高高的大山,我热爱祖国长长的大河,我热爱祖国美丽的花儿,弯弯的月亮是祖国妈妈亲切的笑脸,圆圆的太阳是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我们热爱妈妈,我们热爱祖国,我们要放声歌唱,我们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永远爱祖国。

最新爱国诗歌朗诵稿

(三)你要问我,什么是祖国?

我可以高兴地告诉你:

燕子的祖国是它的泥窝,每年春天都要回来多么执著;

蚂蚁的祖国是它的蚁穴,每天搬土运食物很少歇一歇;

蝈蝈儿的祖国是它的花朵,大声歌唱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蜜蜂的祖国是它的蜂巢,酿出的甜蜜谁也不让抢夺!

你要问我,谁是我的祖国?

我也会自豪地告诉你:

我的祖国名字叫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五十六个民族,名人众多!

我还要大声地告诉你:

我的童话也有祖国,它就是我的心儿一颗!

小燕子的泥窝、小蚂蚁的蚁穴、小蝈蝈儿的花朵、小蜜蜂的蜂巢,每时每刻都在我的心中讲述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是一句凝重的嘱托——

热爱祖国!

爱国主题的诗歌朗诵 篇10

遥望如画的万象山川

昆仑叠翠,峰峦如聚

九曲黄河,波涛欲怒

北风卷积大漠的孤烟

浩浩汤汤两千年

连绵的天山越越中阻

散不尽钩沉的云烟

春秋的战火滚滚

谁能给予华夏生活的尊严

嬴政振臂,积弱成强

卧薪尝胆,一统江山

修我长城,固我金銮

难抵陈胜吴广的呐喊

抚摸着一块块的青砖

何尝不是民众的血汗

可怜代代的炎黄

高举着孔孟的大旗

驱躬向前

站在最高的烽火台上

看到了天府的都江堰

长城固国

秦王大厦烟消云散

都江堰安民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和表现形式 篇11

关键词: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表现形式;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78-02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终生主张收复失地,昭雪国耻,抗战到底。他现存的九千多首诗中,鲜明的特色是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多方面表现了一个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有志之士的热情、愤慨和抑郁之情。除了爱国主义诗篇外,陆游描写农村风光、风俗人情、自然景物、个人情愫的诗也各具风采、生动感人。陆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为:1、直抒胸臆,托物言志;2、借景抒情,以梦抒怀;3描写细腻生动,清新优美;4、擅长七言诗,对仗极工整。其艺术特点:1、他的爱国诗篇植根于南宋现实土壤。因此他的诗运用了现实主义方法,风格近视杜甫。2、充满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梦境和想象来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因此,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3、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精炼自然。诗歌风格气势奔放,境界壮阔。4、体裁方面,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近体诗。

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抗敌复国的爱国主题

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南北分裂。是陆游爱国诗篇的主旋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卒于1210年,终年86岁。陆游生当南宋多事之秋,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因而他的童年是在战乱、流亡生活中度过的。从小受到父辈们抗金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立志要“扫胡尘”、“清中原”,为统一祖国而斗争。他青年时代就变姓名,学剑术,读兵书,结豪杰,积极宣传北伐主张。三十岁左右,陆游即以“喜论恢复”而知名,并因此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他坚持夙志,毫不退缩,大声疾呼抗敌复国。宋孝宗隆兴年间,陆游出任枢密院编修管,热情宣传抗金主张,积极支持张浚北伐,提出了定都建康(今南京),固守江淮,攻取山东,收复中原的建议。不久北伐失败,陆游也被投降派加上“交结台谏,鼓唱事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职回家。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征召,从夔州来到汉中,任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谏法官。在职期间,他披铁甲,跨战马,执长戈,奔驰于秦陇岐渭之间,查勘地形,了解民情,并亲临前哨大散关和骆谷口等地侦察敌情。他认为汉中地区形势险要,军民抗金斗志很高。他向王炎建议:“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但陆游的意见未被采纳,不久王炎被召回杭州,幕府解散,陆游北伐的希望和计划破灭了。他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汉中,南下成都。从此,陆游再没有机会走上抗金前线,但他却以诗歌作为武器,表达自己坚持北伐,反对投降,渴望祖国统一的理想和决心。

陆游热爱祖国辽阔的土地,雄伟壮丽的河山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他深情地歌唱:“四海一家天历数”(《感愤》),“幅员万里宋乾坤”(《夜读东京记》)。他热烈地赞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太行天下脊,黄河入昆仑。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哀北》)。对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予以崇高的评价:“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哀郢》)。“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所有这些,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鼓舞着他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斗争。

陆游的爱国情操终生不渝,老而不衰。他早年即立下“一生报国有万死”的志向,有着“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豪情。步入中年之后,诗中更洋溢着恢复中原、洗雪国耻的献身精神: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金错刀行》)。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仍然豪情横溢,爱国热情丝毫未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陆游临死前写的绝笔诗《示儿》既是诗人一生思想斗争的总结,也是几百年来广为传诵,影响深远的名篇:“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仍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由此可见,陆游对祖国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他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2、反对屈辱求和的和戎政策,揭露南京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是陆游爱国诗篇的又一重要内容。

南京时期,投降和反投降的斗争十分激烈。主战派反对割地求和,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投降派掌握着朝政大权,他们唯金人之命是从,镇压抗金远动,迫害主战派代表人物,制造了一桩桩“爱国有罪”的惨剧。陆游一生与南宋投降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因此而遭到排斥和打击。诗人曾说:“余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剑南诗稿》卷21)。他把诗歌当做匕首和投枪,掷向投降派:“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夜读范致熊<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在另一首《追赶往事》中,他这样写道:“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吴出江左,新亭对注亦无人”。这两句七言绝句,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南宋初年黄潜善、汪伯彦和秦桧之流结党营私,排斥主战派将领宗泽,陷害民族英雄岳飛,出卖中原河山与人民的罪行。诗人指出:投降派不止秦桧一人,而是一个反动集团。这些无耻的“公卿”,为虎作伥,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自己却逃到西湖的花天酒地中寻欢作乐去了。陆游愤慨的予以谴责:“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一朝才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读夏书》)。祖国大地横尸遍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恃和求安,劳民伤财,建筑高屋广宇,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黑暗的岁月里,多少爱国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了宝贵的时光:“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陆游在诗中唱出了广大军民对“和亲”政策的愤恨:“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淝淮,异域视京略”(《醉歌》)。这些诗句矛头直指卖国集团,笔锋犀利,毫无隐讳,充满怒发冲冠的爱国情绪。

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成都写了乐府古题《关山月》,对南宋统治集团从“隆兴合议”以来,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二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就题意而生发,采用对比的手法,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概括了当时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与投降派的矛盾。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不修武备,沉湎声色的种种罪恶,抒发了戍边战士报国无路,虚掷光阴的愤懑,表达了中原人民垂泪忍死,渴望恢复的痛切心情。全诗借景生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倾述着诗人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憾恨。

陆游的晚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党同伐异,互相倾轧。陆游对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表示强烈的不满:“荥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北望感怀》)。陆游积极支持“开禧北伐”,对主持北伐的韩侂胄采取鼓励与合作的态度。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攻击和污蔑,但诗人骨硬性傲,决不屈服:“宁为雁奴死,不作鹤谋生”(《古意》)。“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感事六言》)。这些光焰万丈的铿锵诗句,正是他对投降派的坚定回答,更是他一生反对投降主义的总结。

3、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陆游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现。

陆游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盼望北伐,要求解除民族压迫的动人诗篇:“遗民世忠义,泣血受污胁”(《登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常常北望中原,扼腕悲歌,他和苦难深重的北方人民心心相连。对南方人民贫困、痛苦的生活,也有深切的感受。他同情贫民百姓的艰难处境:“凶年饥岁,虽贫富俱病,然富者利源至多,贫者惟守田亩,孰为当恤?视郡县之庭,鞭笞流血扭械被体者,皆贫民也”。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作了一些有益人民的事情。被免职后,回到家乡,和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如《游山西村》,表现了诗人由农村景色引起的欢娱之感和与农村人民的真挚情谊。诗人不遗余力还时常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山村经行因施药》)。可见陆游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他对农村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并写了一些反映农民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的诗篇:“农事初兴未苦忙,且支漏屋补颓墙。山歌高下皆成调,野水纵横自成塘”(《农桑》)。“北陌东阡有故墟,辛勤见汝昔营居。豪吞暗蚀皆逃生,窥户无人草满庐”(《太息》)!农民群众终年辛勤劳动,但却不得温饱,无以为生,被迫逃亡他乡,留下的只是短井残垣。诗人面对这一惨淡景象,不禁倾泪叹息。陆游晚年穷居山阴,对贫富悬殊的现实有着更直接的感受,他把所见、所闻、所感付诸诗篇,其中《农家叹》、《秋获歌》诸作,都是农民深受残酷剥削,以至无以为生的现实记录。陆游关心人民,同情人民,他接受了人民的教育,又以自己的作品来鼓舞人民。

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陆游一生热爱生活,创作勤奋,现存的九千四百多首诗中,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题的张扬和对生活情境的歌咏。他的诗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主要表现为:

1、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如《书愤》,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气如山”的雄心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闷、失意、悲怆化作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卜算子•咏梅》,诗人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2、借景抒情,以梦抒怀。

如《关山月》,全诗以淡淡的月光为背景,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不同人的境遇和心态,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和戎”国策的罪行,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为国效力。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3、描写农村风光、人情风俗、自然景物、个人情愫,都细腻生动,清新优美。

如《游山西村》赞美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临安春雨初霁》抒写对京华红尘的厌倦,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的描写却优美动人。《沈园》二首是陆游爱情生活的写照。这两首“绝等伤心之诗”虽数量不多,却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4、陆游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如: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的七言古体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起伏,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看似奔放实则谨严”(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七律《游山西村》以平易晓畅的语言,整饬谨严的章法,描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深厚情感。陆游的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永,其代表作《剑门道中遇微雨》字句清丽,情绪深婉,意境高远。陆游诗中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刘克农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陆游的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剑南诗稿校注》卷一四),“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登赏心亭》,《剑南诗稿校注》卷一○)。正因如此,陆游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颇受人们的喜爱。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1、他的爱国诗篇,植根于南宋的现实土壤,因此他的诗歌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风格具有杜甫沉郁悲凉的一面。

2、充满对理想的强烈最求,往往通过梦境和想象来抒发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因此,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但又不像李、杜诗那样雄奇莫测。

3、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精炼自然。诗歌风格气势奔放,境界壮阔。

4、体裁方面,陆游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七言诗。

综上所述,陆游诗篇内容丰富,思想性强,风格豪放悲壮,充满爱国激情。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和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为反对民族压迫和投降主义,为祖国的统一斗争了一生。诗歌的爱国主题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就诗歌强烈的爱国激情而言,这样的称颂陆游是当之无愧的。另外,陆游诗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他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掘素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鱼虫,无论是农村风光、人情风俗,还是书斋闲情、隐逸情趣,他都写得细致入微,优美生动。陆游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诗歌语言简练自然,造诣很高,内容扎实,感情充沛,表达清晰,作品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亲切感人。他的诗风对后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姚鼐说:“放翁激发忠愤,横极才力,上法子美,下揽子瞻,裁制既富,變境亦多”(《今体诗钞序目》),这样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187―199.。

上一篇:施工队测量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现金盘点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