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2024-10-24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通用8篇)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篇1

NO:JL/CX-05/2011修订状态:A/0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1.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GB15763.2-2005《钢化玻璃》、GB/T11944-2002《中空玻璃》、GB15763.3-2009《夹层玻璃》国家标准及顾客提出的要求,对生产和各个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检验,使各个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建筑用钢化、中空、夹层玻璃产品各工序控制和检验。

3.职责分配

3.1 生技部负责编制钢化、中空、夹层工序作业指导书及生产工艺规程。

3.2 品管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认证产品一致性。

3.3 生技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要求和实施过程

4.1 编制生产计划

4.1.1 生技部按照销售订单或合同编制“生产计划”,下达到车间,车间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1.2 “生产计划”应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日期等。

4.1.3 当生产计划有变动或生产工艺变化时,由生技部负责调度,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车间及有关部门。

4.2 关键工序控制

4.2.1 关键工序的确认:

本公司生产过程关键工序为:钢化、施胶、合片、蒸压。

4.2.2 关键工序的控制:

1)生技部制订《生产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风压、冷

却时间、风栅间距、合片时间、速度、蒸压时间、压力等工艺参数。

2)温控工应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进行操作,工艺参数要做到连续监控。每个生产班组在开始生产时和生产的产品厚度发生变化时要对工艺参数进行记录,记录在“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中。

3)每次开炉前要对钢化炉及其辅助设备、控制仪表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

认正常后方可开炉。

4)

5)钢化炉温控工必须经厂内或厂外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认可后方可上岗。产品检验员在每个生产班组开始生产时,先对钢化玻璃的碎片状态进行检

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碎片检验结果记录在“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6)

7)钢化工序的计量检定器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生产过程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

4.2.3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等。

4.2.4 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

1)

2)生技部负责建立“生产设备台帐”。生技部负责编制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发放至生产车间,钢化炉等主要生

产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经生技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生技部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制订“生产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项目表

规定保养内容、内容及频率,由设备维修人员填写。

4)每年年初生技部制订“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

检修。在日常工作中,生产设备发生故障,设备维修人员维修后可填写“设备检修单”。

4.3 过程检验

4.3.1 生产工序分为预处理工序(切裁、磨边、打孔、洗涤干燥、铝条裁切、灌分子筛、合片、)及钢化、蒸压工序。

4.3.2 预处理工序检验员按照“生产计划”填写“生产工序流程卡”,表明生产计划单号、规格尺寸、数量等内容。

4.3.3 每一工序生产的第一片半成品或成品玻璃,由工序检验员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可连续生产,每加工完一批玻璃后,工序进行自检,工序检验员复检合格后,在流程卡上签字,随同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4.3.4 在工序交接过程中,工序之间进行互检,凡有质量争议,由工序检验员仲裁,操作人员应服从工序检验员裁决。

4.3.5 生产工序检验员负责“生产工序流程卡”的收集,交质管科保管。

5.相应质量记录

5.1 生产计划

5.2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3中空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4夹层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5生产设备台帐

5.6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

5.7 设备检修计划

5.8设备检修单

5.9生产工序流程卡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本研究以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为对象, 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 积极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应用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和实训设备研发过程中来。

1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仪器是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操作, 熟悉仪器常见故障现象并具备故障维修能力, 从而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对传统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实施的认真分析, 我们发现其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1 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

对传统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和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发现传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均不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中的仪器设备选型市场占有率低;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观摩为主, 模式单一;理论考核仅从知识学习方面反映学生的培养情况, 缺乏行业认可度。

1.2 教材与课程教学内容脱节

传统教材以理论知识体系为框架, 按照检验仪器的类型, 分别对光电比色计、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设备的原理进行理论阐述。传统教材中的仪器结构图片大多都是原理图, 与实际的仪器结构和工作流程脱节, 教材中描述的过时仪器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高性能仪器相差甚远, 同时对于仪器维修和仪器使用操作等内容介绍很少。随着医用仪器向着高科技和人性化方向的不断革新, 仪器的种类和功能也有了飞跃, 因此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和教材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更新。

1.3 实训设备与能力培养目标脱节

医疗仪器设备种类繁多, 性能结构也不断更新发展;同时由于仪器的实际电路板体积小且结构紧凑, 元器件布局密集, 学生很难将原理图的理论学习与电路板的实际学习联系起来[2]。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传统实训教学中, 实训设备单一且技术落后, 通过教材讲解或简单的仪器实验, 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操作技能和仪器原理结构。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材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实训设备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旨在以培养学生真实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使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 教材内容体系指向职业工作任务, 实训设备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特点, 从而达到和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目标。

2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 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2.1.1 体现能力培养目标的原则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 课程建设首先要确定教学的能力目标, 结合本课程确定具体的、可检测的目标[3]。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为:通过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分析仪的使用操作及对常见故障的排查、维修训练, 学生能够通过说明书正确操作各类医学检验仪器, 并进行仪器常见故障的排查及维修。

2.1.2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制定课程标准, 编写实训教材, 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职业环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4]。实训设备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 研发开放式实训教学设备, 将原型机的电路板进行扩展, 以电路原理结构图的形式进行改进, 设置实验用基本测试点和故障设置点。学习机布局应方便学生掌握仪器原理, 使其通过实验操作能在维修技能方面获得提高[5,6]。

2.1.3 项目任务训练适合的原则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 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项目的选择要具备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 这是保证教材和实训设备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前提。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 训练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 并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7]。

2.2 课程建设思路

2.2.1 深入行业调研, 分析职业工作标准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 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制定需要对接职业工作标准。为此, 我院组织教师深入医学检验仪器相关的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优利特集团有限公司, 以及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和设备科进行岗位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工作标准, 包括3 种工作岗位、5 类医疗器械设备、43 项核心工作能力和28 条岗位工作规范。

2.2.2 依据职业工作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职业工作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设置5 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中包括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按照职业工作标准, 将医学检验仪器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相关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进行开发和整合, 明确课程性质, 对接职业标准, 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适用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 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 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改革, 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

2.2.3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组建包括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和一线技术员工的教材编写组, 进行企业岗位职责研究, 进行工作分析, 归纳典型工作过程, 设计学习情境。中职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要共同研究教材内容, 同时教师要亲自到一线岗位体验并搜集资料, 及时与一线技术员工和专家进行探讨研究, 保证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 从而提升教材的实用性[8]。

《医学检验仪器项目化实训教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材编写思路, 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材编写项目, 以工作情景引入, 附以工作任务单, 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描述。教材内容遵循职业教育特点, 突出实践操作技能, 体现教学做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训教材共开发4 个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训项目, 包括20 个子项目、43 个实训任务。内容见表1。

2.2.4 依据课程标准及实训教材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依据, 实训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参考, 而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改革是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实施方案中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课程教学过程划分为43 个教学任务, 并创设了与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分析、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结合职业岗位标准的能力要求和工作规范, 以实践考核评价为主, 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

2.2.5 根据实训项目研发教学实训学习机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足, 而且集成度较高的仪器设备结构复杂, 学生对医疗器械结构及维修很难有直观的认识, 安全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 开展实训教学存在很大困难。但是,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没有该课程配套的教学专用设备。因此, 研发医学检验仪器配套的教学实训学习机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针对仪器维修维护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用维修学习机研制思路主要是建立原型机实体与原理图学习之间的联系, 实现原理电路图与实际电路板电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思路过程见图1。

如图1 所示, 首先对原型机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 在保持原型机功能稳定、准确的基础上, 以PCB (Pninted Circuit Bard) 原理图形式扩展电路板的布局结构, 使电路走向明显、框架清晰、布局合理。根据PCB电路结构布局, 在学习机面板上进行展示, 研制教学用的学习机电路图, 操作人员及培训人员通过实验能直观地了解结构及原理[9]。

3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成果

3.1 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工作标准

本研究制定的课程标准达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目标,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2 实训教材对接工作过程

按照职业教育培养要求, 教材编写采用项目化组织结构, 通过项目、子项目等内容辅助开展任务引领式实践教学。根据职业岗位要求, 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工作任务, 针对不同任务明确列出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

3.3 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本研究成果教学用维修学习机如图2、图3 所示, 具备以下特色。

3.3.1 仪器结构明显、布局合理学习机的内部结构包括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两部分, 其中光路系统包括蠕动泵、滤光轮、比色器、光源等, 了解这些部分的布局和结构, 有助于学生对仪器工作流程和原理的整体认识和学习。

3.3.2 测试点设置准确可靠学习机设置近50 个基本测试点, 测试点的设置按照原理电路功能结点的重要性进行选取, 结点选择标准化是学习机的突出特点。通过对测试点数据的掌握, 了解分电路特点和信号走向, 通过实验准确分析电路功能, 帮助学生进行数据检测及分析。

3.3.3 故障点设置符合实际学习机设置近60 个故障点, 根据仪器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 选取电路中重要性不同的元器件进行故障设置。每个故障设置现象明显, 有助于学生建立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之间的准确联系[10,11], 从而掌握故障维修技能。

4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成果的应用

在不断研讨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 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性文件, 规范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训教材作为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训练的辅助工具, 内容涉及项目任务单、角色扮演活动表、能力目标评价反馈表等。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材任务单展示, 学生明确了训练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典型故障排查;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学生通过检测基本测试点数据, 小组讨论总结故障原因, 并对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 完成各类故障维修任务;教材中还设置了相应的情景模拟训练, 学生扮演实际工作岗位中的维修技术人员, 通过故障维修实践演练查找不足, 并熟悉岗位中故障维修的相关规范和注意事项, 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 学生相互协作、学习交流, 学习兴趣浓厚, 在数据测试和故障维修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显著。

教学用维修学习机设计使用过程中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能够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 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 并结合相关实验现象进行故障分析及排查,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职业技能, 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好评, 学生反映较好, 即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5 展望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工作标准, 实训教材对接工作过程, 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仪器维修的职业活动为导向, 注重学生检验仪器使用及故障维修能力目标的培养, 精心设计项目实训任务, 辅助该课程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12]。本研究中的学习机填补了国内教学用医学检验仪器实训设备的空白, 在理论学习和培养技能方面实用性突出, 适合职业类学校学生培养和在职人员技能培训, 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 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 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 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改革和实训设备研发等方面, 系统介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及实践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学习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67) :8-16.

[2]周传运.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开发研究[J].成人教育, 2013, 33 (8) :54-55.

[3]戴士弘.职业教学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刘婉琴.项目教学法在《用电营业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6) :163.

[5]卢伟, 周斐.AVE-763B (2.0)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日常保养及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4) :129-130.

[6]杨春雷.尿液分析仪的一般故障分析与检测方法[J].黑龙江科学, 2014, 5 (4) :85.

[7]杨林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国际商法实务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11) :156-158.

[8]何新凤.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操作技能项目化实训教程》教材建设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4 (26) :193-197.

[9]姚四改.单片机实验电路的四层板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26 (4) :182-183.

[10]王玉平.医学检验仪器的维修特点[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12) :107-108.

[11]于辉, 任新艳.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原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8) :46-47.

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电梯;监督检验;危险因素;措施,

1.引言

电梯是一部集机电一体化的精密设备,机械部分相当于人的躯体,电气部分相当于人的神经。机与电的高度结合,使电梯成为现代科技的综合产品。电梯产品具有零碎、分散与安装电梯的建筑物紧密相关等特点。电梯的安装实质上是对电梯零部件的总装配,因此必须对电梯的安装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检验,才能保证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运行。

随着电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使用频繁程度,致使电梯本身所固有的危险因素不断显现,许多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原因是由于安装质量所至。因此,电梯的安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梯后续运行的安全,只有解决好电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减少电梯的故障率和事故率,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避免人身伤亡。

2.电梯监督检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禁止销售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1]。因此,在监督检验时应首先对电梯的制造资料、安装资料进行检查,之后再对电梯本身包括各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在内的实物进行检查核对,防止特种设备安全法明令禁止的电梯流入市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2.1电梯制造资料及安装资料的检验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具有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与生产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制度,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电梯制造单位只能生产获得许可范围内的电梯。然后在实际的检验中发现,超许可范围生产的情况也屡有发生,笔者在检验中曾经发现具有C级生产资质的制造单位生产速度V>1.75m/s的电梯,这明显是超范围生产。

按照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规则规定,对于曳引式客梯,A级制造资质可以生产速度大于2.5m/s的电梯;B级制造资质只能生产速度小于等于2.5m/s的电梯,;C级制造资质只能生产速度小于等于1.75m/s的电梯。在电梯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对生产资料进行审查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超许可范围生产的情况。

按照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规定,在对安装资料进行检查时,应重点检查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这也是检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地方之一。曳引式与强制驱动电梯检验规则明确规定自检报告应由整机制造单位出具或者确认,并且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然而當前许多公司使用由分公司确认的自检报告,并且有些检验单位承认这种自检报告。不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还是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都规定自检报告是由整机制造出具或确认的,而不是分公司出具或确认的。除此之外,自检报告上也应该盖施工单位的公章。

2.2电梯土建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检验探讨

电梯的土建包括电梯的机房、井道、机房通道等建筑,只有这些基础性的建筑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在实际的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最为常见的土建不合格的项目就是机房门及通道门高度、楼层间距、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底坑深度及底坑的安全空间等,很多电梯都存在这种安全隐患,这也是许多检验人员容易忽略的地方。

电梯检验规则中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机器设备间、井道、底坑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2],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该规定要求对上述所述的安全隐患进行确认。这是一个停止点,如果存在不合格项目就能不能进入下环节。

对于电梯土建所涉及的项目,建议形成书面的证明文件,有甲方和施工单位双方针对土建进行确认的签字和盖章;如果没有书面的证明文件,施工单位不得进入到下一环节。

2.3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及性能试验检验探讨

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只有确保安全装置的有效性,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检验人员应当按检验规则,做到不漏检。

2.3.1制动器检验的研究

电梯制动器是保证电梯安全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保护装置,有不少电梯事故就是因为制动器工作不可靠导致溜车,从而发生安全事故。

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属于制动器的机械部件。

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不论这些装置与用来切断电梯驱动主机电流的电气装置是否为一体。当电梯停止时,有一个电气装置(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次运行方向改变时,电梯不能再运行。

对于电梯制动器的检验,其难点在于怎么判断切断制动器电流的是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在对电梯制动器进行检验时,首先对照型式试验报告,查看制动器。然后查看电气原理图和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确认是否有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控制制动器,其触头是否串在制动器控制电路中。再观察电梯运行停止时,两个电气装置是否释放。

如果通过上面的方法不能判断是否是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可在电梯运行时按住制动器接触器的主触头不放,在停层后再令其反向运行应不能起动,如果此时出现溜车现象,则说明制动系统不是采用的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的制动器[3]。

2.3.2电梯门锁的检验探讨

电梯门锁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装置,也是电梯运行的三个条件之一,如果门锁回路断开,电梯应不能启动,从而防止了坠落和剪切事故的发生。对于门锁的检验应该每层都要检验,而不能抽检。在实际的检验中发现,存在抽检的情况,这可能会把存在隐患的门锁漏掉,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笔者在检验中,就曾发现门锁被短接的情况,为安装调试人员完成调试后忘记拆封线所为。

3.总结

通过对电梯监督检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总结出了针对这些易被忽视项目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在检验一线的人员一些启示,从而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篇4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

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3]。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

参考文献:

[l]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2]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3]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4]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联系电话:***

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与管理对策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1)首先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2)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密组织,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3)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真仔细,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4)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复检核对,我们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并做好对仪器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到每日清洗、每周清洗、每月清洗和每万次维护清洗。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检验科 血细胞分析仪 管理对策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最近几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2005年以来我们检验科陆续购买了三台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非常满意。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此,下面谈一点我们粗浅的见解。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

纵观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之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为依据,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就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且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的核心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可信任的结果[1]。围绕检验质量这一核心工作,首先,我们的因素和环节都要处于受控的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2],我们把这一过程划分为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的检验申请单开始,检验单的填写,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运送直至接收等几个具体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由医生和护士等在实验室外部完成的,我们需要与其加强沟通,协作并监督他们完成这一过程的工作,针对每个环节的质量保证,要求的具体做法如下。

2.1 检验申请的内容要求

清晰准确,并有准确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有条件的话我们建议使用ID号,申请人姓名、明确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时间、采集的部位等内容,并要求检验工作人员审查确保其完整。

2.2 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很重要,由于患者自身的差异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动态影响,必须要求其规范标本采集前的一切行为,我们的要求是:患者在标本采集前应处于情绪稳定的平静状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及紧张、恐惧心理,并主张在清晨固定的时间采集,最好空腹采血,匆忙起床等情况下应嘱其先休息后再采集,采血前应该禁烟、禁酒等,最好禁食。

2.3 正确采集标本

首先确保采集管的干燥清洁,并有EDTA-K2抗凝剂,1ml血液要求10~15μl抗凝剂,建议统一采用坐姿采血,并保证采血过程合乎规范,标本采集结束后轻轻混匀,有相关文献报道,在大量静脉滴注的患者存在血液稀释使某些项目结果较真实值偏低[3],应避免在输血输液部位采集,尽可能在输血输液等操作之前或有效休息后采集,尽可能排除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的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术,确保操作合乎规范,例如穿刺次数、时间等因素,采集完成后要在标本管上标记采样时间及患者信息。

2.4 标本的储存、运送及接收

标本采集后应该存放于专用密闭容器内,由专人立即送至检验科,接收标本时要严格观察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本类型与申请类型统一,标本外观完好情况,病人信息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进行检测,对异常结果要进行复查,文献报道室温状态下,细胞形态在2小时后可能发生形态变化[4],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

3.1 仪器与试剂准备

血液分析仪器要有专人管理,切实做好仪器保养、维护、清洁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2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经过培训,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养其职业素质,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3.3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3.3.1 室内质控的目的

是要控制标本检测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改变情况,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要求有一批质量控制的技术骨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并按严格规范进行质控操作,仪器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实验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定值质控物和非定值质控物,要求质控物要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质控物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并认真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

3.3.2 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

积极参与各级室间质评活动,对于失控的检验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力争所有项目达到合格直至优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PLT、MCHC、MCH三个参数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必须进行严格控制。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 4.1 血细胞分析仪

虽然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类仪器在鉴别细胞形态方面还不够完善[5],如果完全依靠仪器检测结果,不加分析,势必有一定的误差甚至错误报告,因此,应根据仪器的警示信号和细胞直方图,对异常结果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等,复检后才能发出报告。

4.1.1 确定要复检的标本

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如有警示

PLT<80×109且没有历史数据作为对照的标本、有聚集信号的标本等。

4.1.2 镜检方法

要求能熟练操作并且对细胞形态充分认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细胞染色和分布情况,再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类情况,如无异常可认可仪器结果,如存在异常,应根据复查结果进行修正,并记录异常情况。

4.2 一份完整的检验结果

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医院名称、报告项目名称、患者个人信息、申请医生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接收时间,各个检测项目结果及分析结果等,在检测完成后要核对病人信息和检验结果信息,保证检验结果无误后发出。

4.3 结果备份及标本处理

检验结果要进行备份以备日后查询比较,做动态查询之用,并根据检验项目及感染控制要求储存和妥善处理标本。

4.4 仪器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4.4.1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操作。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便于随时查阅。仪器室内应有简明操作规程,并建立仪器档案,检查、登记入账。仪器报损也应按医院规定手续办理。

4.4.2 仪器管理

仪器实行专人专机,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不能擅自乱**修,按照正常渠道进行检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操作台,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

4.4.3 其他人员管理

进修实习人员原则上不能独立使用本仪器,必要时,应在指导老师严格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并由指导老师负全部责任。做好仪器室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须经医院或科领导同意方可接待。

4.4.4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

掌握仪器校准状态,每天了解仪器的运转情况、试剂的使用情况;检查仪器的整洁、安全、水源、电源情况,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检验科主任应经常了解、检验仪器室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带有微机配置的仪器,不得运行与本机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4.4.6 保养与维护 4.4.6.1 每日清洗

正确进行开关机程序,可以进行管道日常清洗操作。4.4.6.2 每周清洗

清洗SRV托盘,每周清洗WBC流槽和反应室:(1)清洁旋转阀盘。(2)清洁废液杯(工作达到600次以上)。

4.4.6.3 每月清洗

每月清洗进样口,在提示CLEAN THE ORIFICE 信息时取下进样管,用清洁工具清洗:(1)清洁空气过滤器(工作5500次以上)。(2)清洗白细胞或红细胞换能器。

4.4.6.4 每万次维护清洗

清洁样本旋转阀SRV(或工作7500次)。5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

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我们建议作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第二,在临床医护人员中进行检验知识培训,有效督促其标本采集等检验前工作合理进行,使其对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如清楚剧烈运动、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病人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前期工作无误。第三,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技术,了解标本容器质量,抗凝剂种类以及操作对结果的影响,保证标本合格。总之,加强与临床交流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检验工作质量取决于标本留取送检,到报告发出每个细节,严格遵守以上环节,构筑一个完整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有效诊疗依据。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检验过程,从申请单开出到报告单发出,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严格遵守检验工作流程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建议使用条形码管理,通过条形码管理标本以减少人为误差,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模式[6]。(1)抗凝剂使用,EDTA-K2,1ml血液需要加10~15μl抗凝剂。(2)标本采集操作,坐姿采集标本,并严格保证采集时间限制。(3)标本有效存放时间标本采集后,尽可能快的在1h内检测完毕,时间越短越好。(4)试剂的质量,保证试剂特别是

溶血剂的使用很重要,建议使用进口配套试剂。(5)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后必须进行校准,建议使用进口配套校准物定期校准。(6)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的分析,持每天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出现失控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活动,对失控的项目要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7)仪器检测后,对检测结果有异常信息警示的,要进行手工镜检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与临床交流.中华检验杂志,2004;27:880.[2]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控对策.中华检验杂志,2004;27:483.[3] 林昕宝.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国外医学·生化检验分册,1983;5(2):41.[4] 杨萍,陈美珠.健康人静脉血血细胞各项参数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5;21(4):535.[5] 朱晓辉,何菊英.应用血液分析仪分析后复查血片内容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785-787.[6] 丛玉隆.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2-125;181-210

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整机外协过程检验的有关规定 篇5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机外协设备的质量,顺利有序地保证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整机外协特作如下规定:

1、销售处须将整机外协设备的去处(用户)、设备型号等相关资料

提供给生产、外协、工艺质量处等相关部门,并在发货时通知工艺质量处发货去处。

2、外协处须将安排的整机外协计划、产出日期、外协单位等内容

及时提供给工艺质量处,便于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3、工艺质量处根据各分厂和外协单位分别以设备编号对设备进行

区分,并标注用户名、外协单位、出厂日期等相关内容,不得造成混乱。

4、对外协单位设备质量的检验方法:

对外协质量的检验主要包括叫检和抽检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1)、外协单位将设备的零部件准备齐全(或基本齐全)后,须通知

工艺质量处进行检验。

(2)、在整机组装完成前,过程检验不得少于1-2次,其中Q31系

列为一次,Q32、Q37系列两次,过程检验由外协单位叫检。

(3)、在设备安装完毕喷面漆前,叫检一次。

(4)、最终检验时外协单位叫检一次。

(5)、工艺质量处根据设备安装进度等情况,对外协整机进行不定期

抽查。

5、外协整机的检验工作由专职质检员负责,外协单位不得无故安

排其他质检员对设备进行检验。

6、在叫检和抽检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按照《整机外协制作标准

及要求》和有关制度考核执行。

双星机械总公司铸机公司

工艺质量处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篇6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42道题】

1.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计划由()编制。

A.监检单位 B.监检员 C.制造单位 D.设计单位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2.第III类低中压容器的许可级别为()级。

A.A2 B.B2 C.C2 D.D2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3.D级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经过()级签署。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内部资料

4.下述关于压力容器制造工序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热处理完成后才可以进行耐压试验 B.耐压试验合格后才可以进行热处理 C.可以先喷涂油漆,然后进行耐压试验

D.耐压试验后进行焊接返修,不必重新进行耐压试验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5.下述关于压力容器封头成形方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必须采用旋压成形 B.必须采用热压成形 C.必须采用热冲压

D.成形方法可以采用等冷旋压、冷压、中温压形、热压形、热冲压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6.下述关于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不锈钢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专用的制造场地

B.不锈钢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专用的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 C.不锈钢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专用的焊接设备

D.不锈钢容器制造企业应当有适应生产需要的制造场地和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和必要的工装,必要时可以与碳钢混用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60

内部资料

7.下述关于压力容器泄漏性试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压力容器在制造厂内都应当进行泄漏性试验 B.所有压力容器在制造厂内都不需要进行泄漏性试验

C.当设计图样规定时压力容器在制造厂内应当进行泄漏性试验 D.泄漏性试验必须在耐压试验之前完成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8.下述关于浮头式换热器耐压试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管程和壳程分别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即可 B.应先进行管程耐压试验,再进行壳程耐压试验

C.通常壳程要进行两次耐压试验,管程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D.换热器整体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耐压试验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9.D级压力容器的主要设计文件包括()。

A.总装图、应力分析报告 B.总装图、设计计算书 C.总装图、风险评估报告 D.风险评估报告、应力分析报告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10.下述关于焊接接头处的环向棱角度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内部资料

A.可以采用规定尺寸的样板检查 B.可以采用全尺寸的样板检查 C.应当采用目视检查

D.所有压力容器的检查样板的尺寸相同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11.下述关于膨胀节形状和尺寸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应当检查直径 B.应当检查波高 C.应当检查长度

D.由于膨胀节结构限制,波谷的形状不需要检查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12.下述关于焊缝外观质量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所有压力容器焊缝不得有裂纹 B.所有压力容器焊缝不得有气孔 C.所有压力容器焊缝不得有咬边 D.所有压力容器焊缝不得有弧坑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13.下述关于带凸肩管板的材料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必须采用锻件

内部资料

B.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时,碳素钢、低合金钢厚度方向性能级别不应低于GB/T 5313-2010中的Z35级

C.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时,应在设计文件上提出附加要求 D.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时,碳素钢、低合金钢应严格控制S的含量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14.下述哪一项不是压力容器封头成品标记必须有的项目?()

A.封头类型代号 B.封头制造日期 C.封头成品最小厚度 D.封头成品最小厚度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15.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筒体表面质量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要压力容器用钢板的质量证明书载明钢板表面质量合格,完工的筒体不必重新检查表面质量 B.只要压力容器用钢板的供应商保证钢板的表面质量,制造厂不必重新检查

C.压力容器用钢板的表面质量在材料验收时已经检验合格,完工的筒体不必重新检查表面质量 D.压力容器完工的筒体应当检查表面质量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16.下述关于压力容器制造流程和工序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压力容器,制造流程和制造工序都相同

B.压力容器的制造流程和制造工序由制造厂自行确定,并体现在质量计划中

内部资料

C.压力容器制造流程和制造工序与制造厂的设备能力无关 D.压力容器制造流程和制造工序完全由设计单位规定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17.下述哪一项是压力容器制造厂必须提供的产品出厂资料?()

A.无损检测记录 B.产品数据表 C.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D.外来图样审查记录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18.下述哪一项不是压力容器用锻件必须有的标志?()

A.锻件制造厂名或代号 B.批号 C.合同号 D.锻件级别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19.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焊接方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纵焊缝都应当采用埋弧焊

B.只要制造单位能够保证焊接质量质量,可以采用任何焊接方法 C.焊接方法的选择由监检机构决定

内部资料

D.环焊缝必须采用窄间隙埋弧焊方法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20.下述关于压力容器法兰加工后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应当检查表面质量 B.应当检查几何尺寸 C.应当检查硬度 D.应当检查标记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21.按照GB/T 247-2008的规定,下述哪一项是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志的基本内容?()

A.经销商名或代号 B.供货状态 C.无损检测 D.标准号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22.下述哪一项不是压力容器筒体形状和几何尺寸检查必须进行的项目?()

A.内径 B.圆度

C.接管外伸高度 D.直线度 正确答案:[C] 内部资料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23.下述关于压力容器母材外观质量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不得有打磨的痕迹 B.不得有裂纹 C.不得有结疤 D.不得有分层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24.下述关于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圈气密性试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要制造厂能保证质量,管箱不必进行焊后热处理 B.带分程隔板的碳钢管箱都应当进行焊后热处理

C.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25.按照NB/T 47008的规定,下述哪一项不是压力容器用锻件质量证明书的基本内容?()

A.毛坯制造厂名或代号 B.锻件制造厂名 C.钢号 D.批号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26.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焊接控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内部资料

A.受压元件焊缝的焊工应该持有相应资格 B.焊接可以全天候作业 C.焊接工艺应该经过评定合格 D.焊工应当按照批准的焊接工艺施焊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27.下述关于管板加工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应检查螺柱通孔中心圆直径 B.应检查平面度 C.应检查管板孔直径 D.必须检查硬度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28.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竣工图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竣工图样上应当有设计单位许可印章(复印章无效)B.竣工图样上应当加盖竣工图章

C.如果制造中发生了材料代用、无损检测方法改变、加工尺寸变更等,制造单位按照设计单位书面批准文件的要求在竣工图样上作出清晰标注,标注处有修改人的签字及修改日期

D.竣工图必须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29.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中对于“工作条件”的描述应当包括()、介质毒性程度和爆炸危害程度等。

A.设计压力、工作温度

内部资料

B.工作压力、设计温度 C.设计压力、设计温度 D.工作压力、工作温度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30.下述关于压力容器封头试件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封头成形必须制备成形试件 B.热压成形封头必须制备成形试件

C.热压成形封头如果加热温度超过了正火状态供货的钢板正火温度必须制备成形试件 D.封头成形试件必须与封头拼接焊缝的焊接试件分别制备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1.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筒体环向接头组对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组对必须采用立式 B.组对必须采用卧式

C.组对方式由制造厂自行选择

D.组对方式在GB 150.4中作出明确规定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2.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按照()取得设计许可资质。

A.TSG Z0004 B.TSG Z0005 内部资料

C.TSG D7001 D.TSG R1001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33.压力容器筒节纵向接头组对后焊接之前,必须进行哪些项目检查?()

A.筒节圆度 B.错边量和坡口间隙 C.棱角度 D.焊缝余高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34.下述关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箱热处理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管箱都应该进行焊后热处理

B.只要制造厂能保证质量,管箱不必进行焊后热处理 C.带分程隔板的碳钢管箱都应当进行焊后热处理 D.带分程隔板的管箱都应当进行焊后热处理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40

35.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可能涉及材料代用、无损检测方法改变、加工尺寸结构变更等,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A.正确 B.错误 C.不确定

内部资料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36.下述哪一项不是压力容器竣工章上必须反映的信息?()

A.完工日期 B.制造单位名称 C.制造许可证编号 D.审核人的签字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40

37.第II类压力容器的许可级别为()级。

A.A2 B.B2 C.C2 D.D2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38.下述关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换热器都应设计成卧式容器 B.换热器至少包括一个壳程和一个管程 C.换热管都应该采用直管 D.管程压力都应该比壳程高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内部资料

39.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用材料标记移植的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

A.标记移植必须采用钢印

B.只要制造单位能够保证区分材料,是否进行标记移植,由制造厂自行控制 C.标记移植可以在材料分割后完成

D.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制造单位应规定标志的表达方式,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40.下述关于焊接检查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应当检查焊工资格 B.焊接环境 C.焊接工艺参数

D.制造单位的焊接质量由焊工自检即可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40

41.下述关于压力容器椭圆形封头形状公差测量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应采用带间隙的全尺寸样板检查 B.应采用无间隙的全尺寸样板检查 C.应采用带间隙的1/2尺寸样板检查 D.应采用带间隙的3/4尺寸样板检查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内部资料

42.下述关于压力容器铭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铭牌只要符合总图规定即可

B.铭牌应当符合总图标题栏、铭牌图的规定 C.铭牌只要符合铭牌图的规定即可

D.压力容器完工后可以先将容器整体出厂,铭牌随后发送使用单位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40

考试快速提分技巧

一、不要着急作答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段就开始按照考题的顺序开始作答。一般建议大家在拿到题目的时候先不要着急作答,大致的浏览一下试卷的构成,了解一下试卷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利于对整体的答题时间进行分配。

二、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经过初期的大致浏览之后,我们对考试的题型和试卷的构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数分配。整体的答题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配比进行分配。遇到不会的题目应该懂得“取舍”,优先保障能够拿到手的分数。

三、懂得舍得

答题过程中,有的考生觉得大题占的分值比较高,所以一开始就“死抠”大题,迟迟不见客观题有动静。另一部分考生觉得大题虽然分值高,但不容易拿分,所以直接选择放弃。这两种考生都没有合理的懂得“取舍”,做法都不可取。

内部资料

四、学会细致检查

考试的最末尾,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不足,更改之前由于马虎导致的失分。但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题目,一定注意不要轻易的更改。细致的检查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答题的整体水平,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分数。

五、学会“平常心”

学会用“平常心”对待每一场考试,拒绝负面情绪。相信自己,已经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定可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水平。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篇7

1 危险源识别

锅炉检验具有专业性, 要求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应拥有丰富经验。同时, 检验人员应明确锅炉的基本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经验, 进而完善检验工作, 提升检验成效。目前, 在大部分企业中, 均能看到锅炉设备, 它的应用可保证企业的稳步运行, 然而, 因长期使用, 外加老化, 在锅炉运转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隐性故障, 进而带来严重后果。在检验工序中, 我们应重视危险源识别, 参照锅炉检验经验发现, 常见危险源一般为高空坠落、不合理操作、高压和高温等。因危险源类型的不同, 对应的危险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 工业生产过程一般会接触有毒物质, 但因操作不合理所引发的有毒物质外泄是中度危害, 因高温或爆炸产生的危险也是中度危险。由于工业生产活动中的部分气体可燃, 因高温环境的作用, 非常可能出现爆炸事故。在实际操作过程, 需不断增强广大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另外, 因交通事故所引发的危险是重度伤害, 而交通事故属于重大危险源, 并会对员工产生严重伤害。上述危险源一般会带来不同的危害, 因此, 锅炉检验人员一定具备灵敏的危险源辨识力,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判断, 找出引发原因, 带领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提出可行措施。

2 锅炉检验方法

旨在通过锅炉的不定期检验来排除安全隐患, 防范安全事故, 一般应用下述检验方法:

在检查过程, 提前做好防护处理, 减少对自身健康的损害;然后, 实施风险评价。要求检验人员参照锅炉运转科学评价, 以此来明确潜在危险, 全面防护, 规避突发事故的发生, 该预防除可有效减少危险出现几率, 也可延长使用年限。对比预防和解决措施发现, 预防措施具有较大价值, 因此, 要求检验人员参照自身的经验, 依照锅炉运转的具体情况, 合理编制风险防控方案。然而, 不允许盲目制定, 保证满足规范标准。各风险防控方案参与方一定要具备深厚的经验, 待明确防控方案后, 需大力落实, 可组建特定部门负责方案执行工作, 在执行过程, 应及时调整方案, 让方案满足锅炉运转。同时, 检验和操作人员需提前沟通, 清楚告知操作人员具体的检查时间, 进而让操作人员充分准备, 有效协调检验人员。对于检验人员除认真检查锅炉外, 还应全面检查环境条件, 让锅炉运行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规避其他危险源。在检查过程通常会利用电气设备, 因此, 务必严格检查电气设备, 防范漏电问题, 全面落实防水处理操作, 应用上述设备时, 一定要参照具体的规范标准。

锅炉检查通常包含安全管理检查和安全技术检验这两项内容。其中安全管理检查是指规范制度的构建、安全责任的履行和人员能力核查, 围绕不合格者开展培训活动, 直到达标。而安全技术检验是指技术的可行性与故障隐患排查。

3 危险源防范对策

3.1 增强安全意识

检验人员应明确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 合理分辨危险源, 同时, 采取科学措施全面预防、有效控制。只有让全体检验人员均形成安全意识, 方可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参照规范标准有序践行。

3.2 提升心理素质

锅炉检验通常会出现不同状况和问题, 这要求检验人员一定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 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才会沉着应对。同时, 在确定工作任务后, 全面思考, 编制具体的检验方案, 促进检验工作的稳步开展。

3.3 提高专业性

锅炉检验人员需全面掌握安全生产规范, 明确技术操作标准, 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切实提高专业性, 大力增强从业资质, 进而及时识别各种危险源, 系统防范、有效处理突发事故, 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及时自救

检验锅炉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突发事故, 因此, 一旦出现突发事故, 应立即开展启救工作, 重视人员的生命安全, 并将人员安全维护作为基本自救原则, 有效控制突发事故。另外, 应规范开展自救工作, 不允许盲目、胡乱进行, 应将实际情况及时、完整汇报给责任人。开展急救工作时, 还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不仅要利用现存的设施设备, 而且应向周边救援人员发出求助请求, 携手努力, 共同应对突发事故。

4 结语

锅炉影响着工厂的生产成效, 且其运行环境存在各种风险。因此, 锅炉检验至关重要, 并对检验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应拥有丰富经验, 重视危险源识别, 落实危险源后, 有效处理, 切实提升生产活动的稳定性, 为生产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摘要: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设备, 一般用来进行能量转换, 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挥自身功能, 然而, 此环境条件具有危险性, 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是一种常见危险源。为减少事故出现几率, 一定要及时开展安全检验工作。笔者将依据多年经验, 围绕锅炉, 具体研究危险源识别及相关检验问题。

关键词:锅炉,危险源识别,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楚.锅炉检验过程中多发的危险源识别与检验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3, (17) :230-230.

[2]刘玉芳.锅炉检验过程中多发的危险源识别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11) :184-184.

浅析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临床 检验 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 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 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結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l]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3]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4] 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上一篇:高中应该怎么学语文最有效下一篇:教育就是让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