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检验程序

2024-05-24

文件检验程序(共9篇)

文件检验程序 篇1

在公安系统工作中, 对文件的检验是一个科学的具体过程, 检验程序实施的是一个层层推进的步骤, 其每一步的实施都是一个科学推断的过程。检验程序作为一个规范性的程序, 正确运用才有可能避免偏差性的结论出现, 文件检验按照程序进行, 运用严格的技术手段, 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为刑事技术工作提供真实的检验结论。

一、文件检验的发展

文件检验学的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本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完善, 从起始的通过积累经验进行检验到后来的相关理论体系的形成, 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其内容所包含的范围有材料文件、印刷文件、污损文件以及面相、语言区别和笔迹的检验。笔迹检验最初是鉴定人员利用铅笔、放大镜和橡皮将样本笔迹与所检材料上的笔迹进行特征的比对, 最终确定二者的相似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鉴定人员试着摸索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识别笔迹, 最终在1999年完成了计算机对汉字笔迹的鉴定, 利用计算机鉴别, 使得检验工作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其他内容的检验, 也在不断发展、提高着, 但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情况, 需要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与解决。

二、文件检验的程序与原则

(一) 文件检验程序

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是人的主观性与事物的客观性在检验过程中的统一, 只有依据规律进行分析认识, 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推理, 文件检验一般况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 要对检验的材料进行分析, 明确其特征、来源。这是检验的第一步, 需要认真分析材料的特征, 对其有正确的客观认识, 得出有把握性的结论。其次, 对送检的样本和检验材料要进行一定的比对, 对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合理分析。再次, 对两份材料的异同点进行论证研究, 初步得出一定的分析结论, 为最终的综合判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 综合考虑上述三步的准确性, 做出评判或得出结论。对材料的检验需要依据程序进行, 这样检验出来的结果经得起考验, 是检验人员在对事物客观性进行科学合理认识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遵循文件检验程序的同时, 还要正确运用马克思在认识论中的思维形式。在文件检验中,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与推理能够保证检验达到认知与客观性上的统一, 是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维。

(二) 文件检验程序所遵循的原则

文件检验程序是一个客观的认识过程, 在检验过程中, 必须遵循科学的分析推理, 才能得到真正合理的结论, 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1) 检验过程遵循认识活动的过程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只有对检验的材料进行正确认识, 逐步理解分析, 最终熟透材料才能把握材料的内涵与异同。因此, 遵循文件检验程序是有必要的, 对文件进行分步骤分析理解, 才能使认识深度与事物的客观性一致。

2) 在检验中, 要适应认识活动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的选择很重要, 进行归纳演绎, 分析判断, 这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中的思维方法, 具有科学性, 是检验过程中必须运用的。只有按照具体的程序, 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使检验人员的认识判断与事物的客观性达成一致, 最终能够证实犯罪特征。在文件检验的程序中, 对思维方法的有效使用, 能够避免检验人员进行判断时, 降低在学习、思维、感觉等方面的差异性和敏感性, 避免更多的想象进入逻辑推理中, 在主观认识中充分保证思维的理性, 同时也会减少因粗心而造成的多种误差, 要求人员对每一步都细致到位, 找到事物的主要线索点, 有效、客观地对材料做出评判, 使程序中的每一步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保证推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 目前文件检验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 运用高新科技的情况越来越多。文件检验的原则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容才能正确为其服务, 原则要以具体的真实检验内容而存在, 需要灵活变通, 才能在各色检验内容中发挥具体作用。总而言之, 文件检验要依据相应的规范程序来进行, 检验过程中, 运用恰当的检验原则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满足刑事案件的需要。

三、结语

文件检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遵循程序性检验是科学进行归纳演绎, 分析推理的重要保证, 只有科学运用具有规范化的程序,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对于不认真遵循程序的检验人员来说, 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因为分析不到位, 产生偏差, 不利于刑事工作的进行。因此, 遵循一定的材料检验程序, 并合理采取分析的思维方法, 能够保证送检材料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为刑事案件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

摘要:在公安工作中, 文件的检验是一个科学推断的过程, 检验程序的规范程度能反应出文检工作的重要性, 文件检验材料依据规范的程序进行, 并与样本进行全面比对, 是保证检验结论正确的条件。基于此, 本文对公安工作中文件检验程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安工作,文件检验程序,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庄琳.公安机关文件检验工作的若干思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黄建同.鉴定书写时间的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徐同凯.利用图像处理系统检验添加笔画[J].刑事技术, 2002.

文件检验程序 篇2

文件,一般是指人们在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形成和使用的各种书面材料。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内,文件作为一类检验对象,泛指一切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或其他表现形式,与违法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证、书证。文件检验简称“文检”,它是运用文件检验学的理论和方法,检验违法犯罪案件中可疑酌文件物证,确定文件物证与案件事实,与当事人或犯罪嫌疑人关系的一种技术侦察和司法鉴定手段。

一、笔迹检验

(一)笔迹与笔迹检验

笔迹是书写人借助书写工具,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反映书写人书写习惯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笔迹检验是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剐,确定其是否为同一人笔迹的一项专门技术。笔迹检验在同刑事犯罪厦其他违法犯罪作斗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迹鉴定结论可以认定案件笔迹的书写人,为定案提供证据;可以证明多起案件中曲笔迹是否同一人书写,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可以确定文件的添加事实和添改人,以确定文件的真伪等。

(二)笔迹特征

笔迹特征是个人书写习惯在笔迹中的具体表现,是不同人的书写习惯相互区别的标志。笔迹特征是书写习惯的反映,它寓于笔迹之中。表现书写习惯的笔迹特征只能执笔迹中寻找,但并非所有笔迹都能反映书写习惯谢表现为笔迹特征,只有反映书写运动规律特点的痕迹才是笔迹特征。笔迹特征应具有真实性、规律性和特殊性,它既存在于慢字笔迹中,也存在于数字、拼音文字和绘画笔迹中。

1笔渣的概貌特征。笔迹的概貌特征是指全篇笔迹材料大概状况方面的特点,包括书写水平,字形、字体,字的大小和倾斜等方.面的特征。

(l)书写水平特征。书写水平特征是指个人写字技能的高低。衡量书写水平的高低可从全篇文字的布局是否适当、结构是否严谨、连笔是否流利自然,用字是否苻合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书写水平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书写水平的提高是渐近的,书写水平低的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水平高的字;但书写水平高的人,在故意伪装或书写条件的影响下,都可以形成书写水平低的假象。在运用书写水平特征上,当犯罪嫌疑人笔迹的书写水平明显低于物证笔迹的书写水平时,可作为否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据,而物证笔迹低于犯罪嫌疑人笔迹的书写水平时则应慎重对待。

(2)字形特征。字形特征是指字的外部轮廓和基本形态。汉字的规范字形是方块字。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字形习惯。大体有方形、长形、扁形、弧形等,以方形、长形为多见。检验时。在排除故意改变字形的前提下可以运用,特别是数字的字形和倾斜度,在检验中价值较大。

浅析添加打印文件检验 篇3

随着科技和机械工业的发展, 自动化印刷设备不再是只为工业印刷服务, 家庭、办公用的电子打印设备已随处可见, 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相应的文字处理软件, 人们可以方便地制作成电子文档, 不留痕迹地进行审阅修改, 通过电子打印机制作成整洁、美观的印刷体文件。印刷体文字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行业标准特征, 已不同于以往手写体文字, 无法体现出笔迹所具有的人各不相同的特征, 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文件真实性的判定, 这尤其体现在添加打印变造文件的鉴定工作中。

添加打印文件, 是指在真实打印文件的空白部位另行添加打印图文内容所形成的文件。笔者认为添加打印文件的检验应该在系统检验鉴定的基础上有一个规范的检验流程。

一、了解案情, 初步检验

了解案情并不是撰写论文所惯用的套话, 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一方当事人或侦查机关会对文件中部分的内容提出异议, 并申请鉴定该文件是否为添加打印形成。因此文检工作者应该详细了解嫌疑人或当事人对检材形成过程的叙述, 并记录下来, 既可以作为检验鉴定工作的参考, 也可用来验证综合评断得到的结论。

对案件的初检是通过肉眼大致观察检材的整体布局、行距、字距、页边距、字体大小、字行的平行度、有无签名、印文以及签章所在的文件位置, 有无明显的疵点和搓纸轮特征, 争议内容与原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是否合乎一般合同的订立习惯和公平原则。如果发现疑点, 则为后续的检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墨迹微观形态, 确定检材打印方式是否相同

在添加打印文件的检验中, 若检材内容的打印方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话, 即可初步做出系添加打印文件的结论。这一步骤看似简单, 实则非常关键, 它能让鉴定工作化繁为简, 极大地节约鉴定时间, 提高侦查、诉讼效率。

市面上常见的打印机有三种: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是唯一一种对纸张施加机械力的打印方式, 利用针式打印机打印形成的打印文件在其纸张表面有明显的凹凸痕迹。通用的针式打印机其打印头一般装配有24针, 其打印分辨率在180~360DPI之间。打印出的字符由小圆点组成, 有时能看出直径大于0.2mm的单个小点, 由于印字方式与凸版印刷类似, 所以印迹小点表现出“中淡边浓”的挤墨现象, 且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检见纸张纤维有破损断裂的现象。针式打印机是串行式打印, 打印头在印字过程中需要来回移动, 因此, 打印头很容易在反向运动时发生字行左右边缘对位不准的现象。

喷墨打印机也是串行式打印机构。打印头上的有数个直径小于30um的喷嘴, 打印分辨率在300~600DPI之间。用其制成文件的墨迹由微小的墨水点组成, 比针式打印文件的色料黑度高, 墨迹有洇散。由于是非接触式印刷, 所以无冲击压痕挤墨现象, 亦有回转过程造成的反向间隙。

激光打印机是一种行式打印设备。它是目前打印精度最高的办公印字设备, 分辨率可达1200DPI。字符印迹由墨粉颗粒堆积而成;笔画边缘和空白部位有分散的墨粉颗粒 (即底灰) , 且图文附近比远离图文的空白部位底灰大。在显微镜下, 从墨粉颗粒的堆积和底灰现象可以明显地区分针式打印和喷墨打印方式。

三、对同种方式打印制成的检材进行多方面检验

在第二步检验中若发现检材的形成方式相同, 则必须进行全面分析的第三步检验, 这也是最具难度和挑战性的一步。

(一) 整体布局特征

文件经添加打印后, 整片文档的布局会发生与之相对应的异常现象, 而这种异常的迹象能否被鉴定人识破主要取决于作假者的水平和鉴定人的水平。因为真实文件只有一份, 若想一次性添加成功实属不易, 一旦异常现象表现明显就会使原文件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因此鉴定人应依据事物运动论的原理, 发现异常, 即纸张不可能两次完完全全地以相同的位置关系进入电子打印系统。但鉴定人也要注意把这种异常现象与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漏洞或打印者故意排乱布局等非本质性特征相区别。

在一些相关文献中, 常常可以看到文件内容呈现出可疑的行距、字距、页边距等排版特征, 据此就轻易地做出系添加变造而成是片面、不科学的。通过对微软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发现, 自然段的缩进极值达到了0.01cm, 行距的调整最小值可以是0.06字行, 段前段后间距可以小到0.05磅~0.06磅 (1磅=0.35mm) , 且行距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因此上述这些排版特征的反常, 只能证明存在添加打印这种可能, 不能武断地判断为添加打印文件。最具特征价值的布局失常是争议部分的字行平行度与原文档不一致。[1]因为字行平行度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是难以调整的, 不论纸张以何种方式进入打印设备, 同一次打印的字行平行度一般会保持一致。在同行添加打印的文件中, 后添加的文字与原文字的上下错位现象也是认定添加事实的本质特征, 因为文字处理软件是无法对单行中部分文字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的。

(二) 字库的差异

添加打印文件虽然印字方式相同, 但通常不是同一台打印机打印。这种情况下, 两台打印机的字库软件有可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相同字体字号的相同字的笔画细节特征上可能会呈现出很多的差异点。笔者经过一番调查, 市面上有很多的字库制作公司, 每个单字、符号、标点是由专门的字库制作人员通过点阵、矢量或曲线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字库的形成也就蕴含了与笔迹相似的人格不同的特征。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打印机所使用的字库软件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制作人, 这也是字库特征对于添加打印文件检验的价值所在。

(三) 墨迹形态特征

同是针式打印、喷墨打印或激光打印的两部分文字细节形态会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此处墨迹形态异同的判别难度远远高于不同方式添加打印的文件。

对于针式打印的文件, 要看可疑文字墨迹的浓淡、击打凹痕的深浅是否与上下文相符。而喷墨打印文字要其油墨浓度和笔画边缘的溅墨形态。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喷墨打印有两种方式:热发泡式和微压电式。热发泡式的墨水呈液体状, 对于纸张的渗透更加明显, 笔画的溅墨形态常能反映出喷墨打印头的缺陷特征。微压电式的墨水浓稠, 呈半固态状, 形成的墨点更为精细、圆润, 笔画边缘齐整。

对于激光打印的文字, 需要在显微状态下观察笔画边缘的散粉状态和笔画中露白点。露白点的形态和分布体现出了感光鼓污损和定影不牢的特征, 有时可以作为认定添加打印的重要依据。若用黑白打印机打印非全黑字迹, 打印系统会自动插入“露白点”。这两种露白点形态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形成的露白点具有随机性, 其形态、大小、分布不规则, 而后者形成的露白点形态微小呈点状, 分布均匀。

(四) 墨迹材料成分特征

此种特征对于非同一台打印机打印的检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市面出售的色带、墨水、墨粉品种很多, 每种材料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可以利用多种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微量检测。针式打印墨迹、喷墨打印墨水使用薄层色谱法可以达到高效、快捷的效果。激光打印机的墨粉分析,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效果最佳。其中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已成为多家知名鉴定机构检测墨迹材料的不二之选。

(五) 打印机的机械特征

打印机的机械特征包括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两种。串行式打印的针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所打印行成文的件, 可以从打印头高度特征、打印头上附着物特征、打印头功能缺陷特征、打印头列阵印迹不均匀特征、打印头偏斜特征、字车反向间隙特征、打印失步特征等进行鉴别。在喷墨打印的竖笔画边缘部位能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打印头特征的虚边现象。这些虚边笔画的位置取决于打印头的运行方向。如果同行文字在水平方向上有虚边位置不一致的现象, 即可以判定本行文字非一次打印形成。

不同激光打印机之间的各项机械控制指标相差很小, 且墨粉的堆积形态基本无差异, 笔者认为此种文件的鉴定难度更大。经过初步的调查, 市面上激光打印机的感光鼓横截面的周长分别为95mm和76mm, 定影辊横截面周长分别为76mm和70mm, 显影方式基本为单组分跳动式显影, 定影方式均为热压定影。文件中一旦表现出感光鼓规格特征, 鉴定人应给予特别关注, 观察检材中是否有其他类型感光鼓的周长特征。这里一定要注意, 一种感光鼓与一种定影辊的周长均为76mm, 所以要严格区分感光鼓损伤痕和定影辊损伤痕。对于同一台激光打印机制成的添加文件, 只要出现感光鼓、上定影辊、充电辊的缺陷特征具有重影和严重错位现象, 即可判定该纸张系二次以上进入打印机系统。

(六) 激光打印机的暗记特征

利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形成的文件, 在纸面上含有隐藏密码的小黄点。这是各国政府携同各个打印机生产厂家, 追查伪钞制作者所秘密采取的一项措施。只需使用蓝光灯、放大镜即可清晰显现这些只有0.1mm小黄点的排列模式。这些几乎肉眼不可见的黄色小点集中在大约一平方厘米大小的正方形内, 并表达出两种信息:记载打印时间编码 (点阵不断变化) 和打印机序列号 (点阵不变) 。[2]鉴定人可以从这些黄点列阵分析出打印文件是否经过了二次添加, 这是检验添加打印文件的新方法。

以上是笔者关于添加打印文件检验工作的学习和经验。添加打印文件的检验体系是非常庞杂、严谨的, 需要文件人不断地探究、实践, 文件检验工作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只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丰富完善。

摘要:添加打印文件, 是指在真实打印文件的空白部位另行添加打印图文内容所形成的文件。由于有些案件可以通过一步或两步检验即可判定涉案文件系添加打印变造而成, 如若在拿到涉案文件的原件后就不假思索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无序检验, 就会使鉴定工作陷入事半功倍的境地。因此, 添加打印文件的检验应该在系统检验鉴定的基础上有一个规范的检验流程。文件检验工作的要义就在于在短时间内鉴别文件的真伪, 提供正确的鉴定意见, 从而提高诉讼效率, 维护公平正义。

关键词:添加打印,特征,系统鉴定

参考文献

[1]喻彦林, 易旻, 王跃.一例易被误判的排版打印特征检验[J].中国司法鉴定, 2011, (4) :S10-S11.

不合格程序文件 篇4

质量管理 2007-12-19 11:36:55 阅读37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控制机

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生产全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3.2 采购部负责与供货商的联络和协调工作。3.3 生产车间、PE 负责车间生产的不合格品的返工。3.4 副总经理批准对不合格物进料、成品的处理。

4.作业程序 4.1 进料不合格处理

当来料整批部分不合格时,IQC 应将“IQC 检验报告单”交生产计划科计划员加签是否急用的意见,而后呈品管部经理做出处理意见,最后报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4.1.1 如物料为生产急用,不合格项又不至于引起客户抱怨时,可作“特采”处理(如合同有要求时,特采接收一定要经顾客认可同意)。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上贴

橙色“IQC 特采接收”标签。

4.1.2 如物料为生产急用,该物料又可为生产使用部门加工/挑选使用时,可作“加工/挑选”处理。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贴黄色“加工/挑选”标签,IQC 主管应填写“加工/挑选使用指示单”给仓库、PE、生产部门、QE、QA、QC 等部门。4.1.3 如物料不为生产急用或使用后必定引起顾客抱怨,则对该批物料作“退货”处理。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贴红色“IQC 退货”标签。对做“退货”处理的物料,仓库应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与供货商协商退货事宜。

4.2 生产过程中来料不合格的控制(注:此处之“来料”可以是上一车间产品,也可以

是外协、外购物料)

4.2.1 生产车间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进行隔离(将不合格品放在有“不合格品”标识的容器/红色容器中,或将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并适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整理,在盛不合格品的容器上贴“不合格品标识卡”,然后开出“退料

单”,通知品管部判定。

4.2.2 品管部按相应检验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在“退料单”、“不合格品标识卡”上填写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 a.将不合格的外购(外协)物料、零部件退回供货商;

b.报废;

c.退上一车间返工; d.让步使用; e.挑选/加工使用等。

4.2.3 生产车间根据品管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a.判退回供贷商的不合格外购材料、零件,由生产车间退回仓库,仓库通知采购部

进行处理。

b.报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将其退回仓库,仓库适时废弃或通知采购部转买。c.作“挑选/加工使用”处理的不合格品,由生产车间安排合适人员进行挑选/加工使

用。

d.判退回上一车间返工的不合格品,退回车间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4.2.4 当不合格较严重时,品管部必须对同一批、类的仓库存货、在用品重新进行检

查。

4.3 生产过程中检查或自检发现的单个不合格品的处理(注:此处不合格品为本车间生产中产生)对于生产过程检查或自检发现的单个不合格品,应在其相应部位贴纸色箭头纸或将其放在有“不合格品”标识的容器/红色容器中,或将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并

做如下处理:

4.3.1 五金车间:由原作业人员或车间主管指定的人员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相关人员进行检验。不能返工的,又不能破碎后重复使用的,由生产车间收集整理,开具“退料单”,由品管部签述报废处理意见后,将报废品退回仓库。

4.3.2 塑料车间:由作业人员或车间有管指定的人员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检验。不能返工的,又不能破碎后重复使用的,由生产车间收集整理,开具“退料单”,由品管部签述报废处理意见后,将报废品退回仓库。

4.3.3 将配车间与插件车间:外观不合格品由生产车间返工;性能不合格品由PE 修理工返工,并将修理结果记录在“PE 修理日报表”上。返工后的产品应做好返工标记,并将它从第一道检验工序前 的适当位置投入生产线重检,重检合格后,质检员应将返工标记去掉。对于不能返工的产品,PE 修理

工应进行适当折卸,折卸后仍旧合格的零部件继续使用,已损坏的零件作报废处理。

4.4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巡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批的控制

4.4.1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质检员按《品管部巡检管理规定》对各机台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判

定的不合格批,QC 质检员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应填写在“QC 巡查记录表”中。4.4.2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质检员对不合格批的处理决定包括:返工(挑选)、报废。

a.对于需返工(挑选)的不合格批,QC 质检员在其上贴黄色“巡检返工(挑选)”

标签。车间员

工返工(挑选)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

b.对于需报废的不合格品,QC 质检员在其上贴红色“巡检报废”标签。

4.5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入仓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批的控制

4.5.1 对检查中判定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填写在“QA 半成品检验 报告”中。

4.5.2 处理决定包括:返工(挑选)、报废。

a.对于需返工(挑选)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在其上贴黄色“QA 返工(挑选)”

标签。车间员工

返工(挑选)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

b.对于需报废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在其上贴红色“QA 报废”标签。

4.6 不合格半成品的让步接受 4.6.1 如生产车间认为不合格半成品可以让步接收,生产车间应填写“让步接收申请

表”,品管部、PE 部经理在考虑对下道工序或成品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接收让步申请的决

定,让步申请应

由副总经理批准(外观之类的不影响结构、性能的让步申请只需品管部批准即可)。4.6.2 对批准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半成品,品管部质检员应在其上贴橙色“让步接收”

标签,并在相

应的报表中做好记录。

4.7 装配车间成品QA 入仓检查中不合格批的控制

4.7.1 当成品整批不合格时,QA 质检员应将“QA 成品检验报告”交装配车间QA

主管签署意见,而后呈品管部经理做出处理决定,最后报副总经理批准。

4.7.2 处理决定包括:返工、让步接收、报废等。a.生产车间返工后的产品需经成品QA 复检。

b.让步接收应不影响顾客的使用,应不引起顾客的报怨。有合同要求时,让步接收应

经顾客批准认

可。

c.批准报废的产品,由生产车间将其移至仓库废品区,由公司统一处理。

4.8 交付及投入使用后不合格品的处理

4.8.1 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本公司给予调换、修理或赔偿,详见《与顾客

沟通及服务控 制程序》。

4.8.2 顾客退回修理的产品的控制见《顾客财产管理程序》。

4.8.3 顾客退货(所有权不再属于顾客)的处理见《顾客退货处理程序》。4.8.4 品管部视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单”。

5.支持性文件

5.1 《品管部巡检管理规定》

5.2 《与顾客的沟通及服务控制程序》

程序化归档文件探讨 篇5

1 实现归档文件整理的程序化的意义

1.1 操作规范化

如何在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基础上继续细化归档文件整理工作, 规范操作程序和优化工作状态, 直接关系到归档文件整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怎么接收文件, 归档文件怎么装订, 怎么排序并如何组成基本保管单位, 整理归档文件, 先干哪些工作。后干哪些工作, 这些工作应当建立哪些标准规范等, 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即使被有些人认为轻车熟路的文件鉴定, 也是大有学问。将归档文件整理纳入程序化管理, 确定每一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化琐议个程序中的主要内容、操作要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 就可以基本解决上述问题。

1.2 实现过程质量控制

实现归档文件程序化整理、规范化操作, 便有了简单易行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指标, 可以做到程序项目明确, 质量指标清晰, 考核标准明确。便于对工作质量加以监督测评, 实现归档文件整理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3 实现过程质量控制

归档文件整理既没有固定而明确的程序, 也没有具体工作标准, 多人同时开展工作必然是忙乱不堪、互不衔接, 甚至窝工返工, 越忙越乱只有在工作程序与操作标准明确之后, 多人同时工作才可以分工明确, 按部就班, 相互衔接, 有次序高效率和相互配合地将工作开展下去。

1.4 实现文书和档案管理良好衔接

归档文件整理是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接合部, 又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接口”, 一些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予以忽略, 文件交接不认真清点, 不办理任何手续, 出了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一些负责文档编程的计算机人员也往往对此问题认识不清, 使两者“接口”发生错位, 影响了文档一体化的有机衔接如果制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程序, 就可以明确文书和档案人员在文件交接中的各自责任, 也可以实现计算机文件即时归档工作的良好衔接, 使数字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平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 归档文件整理程序

2.1 文件交接

如果文书员不负责归档文件整理, 就应将一年中收集到的全部文件于次年初集中向档案员办理交接。交接文件时, 文书管理人员应将收、发文分开排序、分类捆扎作出文件移交清单和必要说明, 与文件一同向档案员办理移交档案员应认真查看文件交接说明并按文件清单逐一点核, 准确无误后双方办理文件交接手续, 双方在文件交接清单上签字, 各留一份存查。

2.2 文件鉴定

文件鉴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件齐全性鉴定。将文件清点并与相应年度收、发文簿认真对照, 统计出当年文件收集齐全率二是文件完整性鉴定。所接收文件中有无其他缺件 (如文件正本与定稿是否一一对应, 文件是否短缺附件、附表等) 、缺页、残页或其他污损现象三是文件价值鉴定将全部接收的文件区分出应归档文件和不归档文件两大部分, 并对文件鉴定进行复验, 以发现并纠正文件漏归档和误归档问题, 还应检查有无文件重复归档问题四是归档文件技术鉴定将全部归档文件逐份鉴定, 确认定稿是否签发, 正本是否盖章合同协议法律手续是否完备齐全:所有文件办理中有无铅笔、圆珠笔等非永久性字迹:文件字迹反差是否良好文件鉴定是非常细心的工作, 应当逐件甚至逐页鉴定, 尤其是文件价值鉴定, 决定文件存亡, 实施者应认真负责处置对于文件鉴定中发现的问题, 尤其是归档文件中的问题, 应向文书人员及时确认, 采取补救措施, 未能解决的问题应记录在相应档案盒内备考栏中。

2.3 文件装订

为防止文件散失, 应及时拆除金属钉予以线订起钉应保证不伤及文件, 开张不一的文件应予折叠或齐边, 无法折叠或裁边的文件外观也应整齐美观。

2.4 归档文件分类

按分类表对归档文件划分类别, 某一类文件数量过多可再细分类, 分类文件应有类别标志, 以避免之后文件整理发生混类问题分类文件应分别捆扎, 将注明文件类别的“类签”置于该类文件之首。

2.5 划分文件保管期限

按照相应标准将不同保管价值的文件区分出来, 予以捆扎, 杜绝混淆。

2.6 文件整理

将已划分出类别与保管期限的文件组成基本保管单位, 并按照本单位文件一上级文件一其他文件统一排序以固定其次序每年的文件排序方式应予一致, 以便于检索。

2.7 基本保管单位排序

将已确定的若干文件保管单位进行排序, 编立统一的流水号并在标签上标示, 以保证各保管单位间文件的有机联系。标注流水号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保证不重号、不漏号。

2.8 加盖文件归档戳记

在指定位置加盖归档文件戳记并填写相应内容, 归档戳记不应覆盖文件字迹并保证清晰, 所填写内容应保证无误并用词规范。

2.9 折叠档案盒并予以定型

将平面展开的档案盒折叠成立体状并予以定型, 档案盒外观整洁, 保证不同脊厚的档案盒数量满足需要。

2.1 0归档文件登录和计算机做表

按照相应要求, 将归档文件整理要素逐一录入计算机应保证该录入的文件不遗漏, 重要的录入项目不遗漏、无差错, 将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及录入完毕的归档文件目录打印输出, 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相应盒号、所在柜号, 以便于检索

3 实现归档文件整理计算机程序操作和文档一体化管理

归档文件整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是实现计算机文件整理的基础。只有将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操作动作并实现整体联动, 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较为理想的归档文件整理软件。我们应当让计算机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从容应对复杂细腻的工作流程, 对具体标准做到正确判断与准确选择、程序运行, 尤其是文件分类、价值鉴定这些“高难度”动作上也按照人的意愿圆满完成, 戳记加盖的位置适当, 内容记录得准确, 档案盒脊背与封面各项标志都准确到位, 才算圆满达到目标将归档文件整理全过程贯彻始终并能确保工作质量, 是该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应与原有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程序联结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通畅的“信息通道接口”, 使文书与档案工作的计算机处理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文档计算机一体化管理。

摘要:归档文件整理只有科学地划分分成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程序, 才能使该项工作井井有条, 忙而不乱。实现归档文件程序化整理, 还在于规范此项工作, 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提高归档文件整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并为实现归档文件计算机整理奠定基础。

文件检验程序 篇6

一、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属性分析

文件物证检验是司法实践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新刑诉法吸收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 (规定 (一) ) 中的规定, 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司法机关审理任何案件做出最终结论时必须要以能客观真实反应案件事实的证据为支撑, 因此, 司法实践中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英美法系国家归属为专家证言, 在我国通常被定位为鉴定结论。根据其最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检验报告、鉴定书、鉴定意见书等, 这归根结底都是对案件相关的文件物证进行检验甄别, 得出结论, 来证明案件本身的客观真实情况。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我国的各项诉讼程序中, 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从证据学的角度上说,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不是直接对案件本身起证明作用, 而是对证据材料进行检验, 不随意作延伸解释, 可见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只能对文件证据或实物证据本身起证明作用, 经过对文件物证进行检验后得出的结论证明所检验的证据材料与案件有关, 这对案件来说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文件物证检验意见证据效力的审查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证据效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证明能力, 证明能力指证据是否有提出、证明案件的法律资格, 即证据的程序价值, 反映的是证据的合法性。二是证明效力, 在对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证明能力进行考察时, 侧重点往往放在它的合法性、客观性与关联性上。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符合上述合法性、客观性的条件下, 还需同时考察其与案件是否相关, 与其他证据能否相互印证。只有程序合法, 鉴定手段客观真实, 并且对案件能起到证明效果,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才具有证明效力。

(一) 文件物证检验机构合法

文件物证的检验是指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生理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诉讼中涉及的可疑文书, 进行分析鉴别, 借以确定该可疑文书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及其与一定的人的关系的技术科学。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是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运用其所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 针对案件专门性问题检验分析后所做出的鉴别与判断。由此可见, 对鉴定机构和文检技术人员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1. 机构资质

鉴定机构依法成立必须要达到国家司法部规定的要求, 鉴定机构必须具有营业执照, 机构内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鉴定资格的文检技术人员, 办公场所中的检测仪器等专业设施必须具有资质证书等等。鉴定机构的成立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核、审批, 方能取得相应资质。

2. 鉴定人资质

从事文件物证检验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还需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文检技术人员即使掌握着很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 但法律素养不高, 文件检验过程中则可能会弄虚作假, 作出错误的检验结论, 这会造成司法不公, 激化社会矛盾。

(二) 文件物证检验程序合法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是对存疑证据进行鉴别判断的结果, 但其是否都具有证明能力, 这就需要依据其是否是经过合法程序来判断。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 协商不成立的, 由人民法院制定。在诉讼中对存疑的证据, 首先要依据上述法规来确定鉴定机构, 再根据其规定的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 委托人姓名或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二) 委托鉴定的材料”来进行具体实施操作。只有经上述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取得的和依法审校确认的鉴定结论才具有证明能力。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获取文件物证必须合法。由此可见, 鉴定资料的获取手段上要合法, 在该文件物证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根源上也必须要合法, 并且需要严格审查。依据非法手段获取的文件物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即使是经过合法的鉴定机构作出了合法的鉴定结论, 它也只具有证明能力, 不具有证明效力。

(三)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质证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即使经过上述法律规定的程序取得了证明能力, 但不一定在案件诉讼过程中能取得证据效力。在民事案件诉讼中,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是对某一文件物证的本身证明力的鉴别判断, 此结论是否具有证明效力, 有多大的证明效力,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 鉴定结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当庭出示, 并由当事人相互质疑、辩论。根据我国现有立法和司法来看, 质证就是指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核过程中就出现的证件进行对质和核实的一种活动方式。《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由此可见文件物证检验意见要想具备证明效力, 就必须依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当庭进行质证、认证, 否则不具有证明力。

1. 对鉴定程序的质证

文件物证检验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 程序的合法与否决定了文件物证检验材料是否具有作为证据使用的准入资格。根据程序正义原则, 文件物证检验的每个环节的合法性都必须进行审查, 检验程序的合法性是检验结论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检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步骤, 如委托程序、受理程序、检验步骤、检验结论的文书格式、内容等存在着不合法的情形, 那么检验结论就不具有证据效力。

2. 对鉴定机构及人员的质证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都有对具备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的规定, 也明确了鉴定人法定资格的取得方式, 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因而, 法官在审查检验机构、文检技术人员的资格时, 相应地也就有章可循。文检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业经历和、进行检验时的步骤、程序等就对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 检验人的主管倾向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以, 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检验人在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等情况下需要进行回避, 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检验结论应该予以排除。

3. 对鉴定时所依据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的质证

任何一项成熟的检验技术, 都必须有充分的科学论证及实践印证。鉴定人对鉴定客体进行检验所利用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学术界没有争议的, 通过鉴定作出的鉴定结论应当是有说服力的。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落后的, 或依据未得到行业内普遍认同的新技术, 其科学可靠性则会受到质疑。

三、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对文件物证检验的关键在于判断案件事实的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客观性, 不论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还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批捕、提起公诉过程中, 或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过程中, 都必须对任何涉案证据进行审查。

(一) 为刑事侦查工作明确方向

公安机关在一起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 现场获取及侦查缴获的一些可疑文件物证可以证明作案过程, 揭露犯罪事实, 为公安机关的侦查明确方向。一份正确的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是人的个体认识与科学技术和知识理论的统一结合, 它能让事实真相很直观地展现出来, 让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快速地分辨出是否与案件事实相关, 是否是嫌犯故意损毁或污损, 从而分析出嫌烦的犯罪手段、犯罪目的和犯罪心态, 为侦查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为人民检察院的诉讼及侦查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抗诉及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中, 对某些存疑的文件物证必须要经过司法鉴定机构的文检技术人员的检验鉴别, 再针对案件的情形, 作出定性决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实施了贪污行为, 在本人拒不承认的情况下, 只有通过搜集证据并对相关证据进行鉴定来判断其是否为嫌疑人。如果不经过文件物证检验程序, 仅仅依据搜集到的证据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是很难判断嫌疑人的。

(三) 为诉讼案件提供证据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 所有的司法机关都必须重视对案件中存疑的文件物证的检验鉴定, 但这不代表要完全依赖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我国《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相关程序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所有证据都应该经过诉讼双方的质证,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①。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质证涉及多个方面, 包括对检验机构的质疑和认定, 对分析方法、检验人员的主观性进行质证等。除质证外, 还应综合其他证据来分析确定证据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来源的合法性和与案件的关联性, 最后才能将之作为最终的定案依据。定案根据都是法定证据;但是法定证据不一定都能成为定案根据。鉴定结论不享有当然的证据力, 其有无证据能力以及证据能力的大小与强弱必须经过质证后由法官依职权审查认定。

(四) 完善文件物证检验意见体制的几项措施

1. 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将与国际接轨。制定完善统一的法律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文件物证检验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的文件物证检验现状, 除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外, 还需要建立工作人员的道德考核制度, 通过道德的考察提升整个行业领域的风气。另外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要求各个环节严格遵守, 并且设置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内而外地提高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权威性。

2. 完善检验人员出庭的制度

在文件物证检验中, 文检技术人员的出庭具有必要性。案件评判者往往对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深信不疑, 这可能会增加出现错案的概率。因此, 对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质证制度要更加科学, 以保证案件评判者采信的是足够可靠的证据。在对文件物证检验意见进行质证的环节, 应该建立完善的检验人员出庭制度。检验人员出庭接受质证仅仅为了解释说明, 是具有客观性、中立性的。为此, 可以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应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帮助解决质证时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3. 重视人才培养

文件物证检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与现代科学技术运用联系紧密。我国在发展科技上将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大量投入到尖端领域, 而文件物证检验方面的人才储备少, 设备投入少, 技术手段相较国外落后, 发展上也相较缓慢。在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得出上, 它的理论往往容易受到质疑。国家应加大对文件物证检验的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 重视文件物证检验的人才培养, 在已经接受了足够的专业教育的前提下, 多进行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后备军的专业素养。

四、结论

在我国司法实践体系中,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证据效力上。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在案件的侦查审理过程中, 无论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还是人民法院, 都对文件物证检验意见越来越重视, 对文件物证检验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不断完善文件物证检验机构的体制, 文件物证检验意见才会具有公平公正性, 才会让司法的公平公正更加得以体现。

摘要: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的司法制度和“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以及以客观证据为基础, 还原案件本来面目的角度, 本文论证文件物证检验意见在我国司法实践体系中的价值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分析我国文件物证检验制度现状, 发现制度中隐藏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建议, 力求充分发挥文件物证检验意见的证据价值, 进一步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 更好地实现我国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关键词:文件物证,检验意见,证明力

参考文献

[1]贾治辉.文书检验[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96.

[2]何家弘, 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择[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88.

[3]陈飞翔.文件鉴定结论的审查[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 (3) :182-185.

[4]齐晓凡.文件检验结论的证据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司法鉴定, 2006 (5) :31-33.

[5]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J].证据学论坛, 2001 (2) :294-297.

[6]徐立根.论鉴定[J].证据学论坛, 2000 (2) :16-19.

[7]沈丙友.质证规则研究[J].证据学论坛, 2001 (2) :258-292.

文件检验程序 篇7

在进行计算机司法鉴定的过程中, 经常需要进行文件的一致性检验。根据GA/T 827-2009《电子物证文件一致性检验技术规范》, 比较两个文件的散列值, 若两个散列值相同, 则可以判断两个文件的数据相同;若两个散列值不同, 则可以判断两个文件的数据不同[1]。但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 嫌疑人往往会对证据文件及其存储介质进行删除或格式化等操作, 通常只能够找到一些文件碎片。因此, 如何对文件碎片与原始文件的一致性关系进行鉴定就成为了相关案件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 文件碎片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原始文件的关系

文件碎片是指由于文件在磁盘中不连续存储而产生的文件分块。图1为产生文件碎片的几种情况: (1) 原始文件大小为4个簇, 磁盘中的0、3、4三个簇已经被其他文件占用, 因此文件被分别存储在1-2和3-4两部分簇中, 形成了两块文件碎片; (2) 文件的原始原本存放在磁盘的0-3簇, 另一个文件存储在簇4中, 现在对文件进行编辑使其长度增加到5个簇, 在保存时新增加的内容将保存在簇5中, 产生了新的文件碎片; (3) 文件原来存放在磁盘的0-3簇, 被删除后, 簇0位置又存储了另一个文件, 这样1-3三个簇就形成了文件碎片。由此可见, 文件碎片实际上就是原始文件中的一部分。但是实际办案中, 由于蓄意破坏往往无法找到原始文件的全部碎片。鉴定检材中是否曾经存在原始文件就成了一个难题。

2 检验方法设计

由上述内容可知, 只需要验证检材中的文件碎片与原始文件中的部分内容完全一致, 即可认定该碎片属于原始文件。为此,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列值的文件碎片与原始文件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原始文件等分为大小为N字节的块, 分别计算散列值并生成散列表。该散列表结构包含两部分:块索引树, 以分块起始字节为结点关键字的二叉树, 见图2左侧部分;散列值索引表, 记录原始文件中以指定字节为起始的块的散列值及其在原始文件内的偏移地址, 见图2右侧部分, 该列表存放在对应的结点中。 (2) 对目标文件碎片进行遍历, 如果字节值与块搜索树节点匹配, 则计算N个字节的散列值, 并在散列索引表中搜索, 记录匹配项。 (3) 按原始文件内偏移地址整理遍历结果, 生成一致性检验报告。

3 检验方法的实现及验证

(1) 原始文件散列表的数据结构。设原始文件的大小为T字节, 拆分块大小为N字节, 拆分块的总数量为S。若文件分块的起始字节共有X种值, 也就是在构建块索引树时需要进行X次结点的插入操作, 那么需要进行查找操作的次数Y=S-X。块索引树的结构定义如下:

在构建各个结点的散列值索引表时共需要进行S次插入操作, 而且为了便于比对需要将索引表项按照散列值进行排序。散列值索引表结构定义如下:

(2) 构建散列表的文件分块大小的界定。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拆分块总数量S=T/N或[T/N]+1, 构建块索引树时需要进行Y=S-X次查询。即Y=T/N-X或T/N-X+1。由于X值很小。T为固定值, 因此由N决定索引表构建速度, N值越大, 散列表的构建和搜索比对速度就越快。但是, 如果N值过大, 就会导致比对结果不准确。文件系统对磁盘的管理单位为簇, 因此N的值不应该大于簇的大小。同时, 为更精确的检验碎片文件与原始文件一致性, 碎片文件应该可以划分成多个大小为N字节的块。另外, 因为常用的散列值大于等于16字节, 若N值小于16字节则会降低检验效率。综上所述, 文件分块大小N的计算方法如下:

N=MIN (簇大小, T/原始文件拆分度, MAX (16, 碎片大小/碎片分析粒度) ) 。

其中原始文件拆分度可以调节检验结果中的量化值精度, 值越大精度越高;碎片分析粒度可以调节文件碎片被损坏对检验的影响, 值越大影响越小。

(3) 文件碎片的搜索比对方法。在比对的过程中对要检验的文件碎片进行按字节遍历, 如果当前字节存在于块索引树中, 则从计算N个连续字节的散列值, 并在散列值索引表中查找, 并记录匹配项。最后用汇总记录的结果生成一致性检验报告。

(4) 检验方法的验证。首先, 准备一些原始文件并制作文件碎片存放在测试检材中。其次, 模拟文件碎片被破坏的情况。之后, 从检材中提取可能的文件碎片。最后, 使用文章提出的检验方法来检验提取出的文件碎片与原始文件的一致性。通过测试发现:以扇区为单位的方式进行遍历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但是部分情况无法匹配命中;逐字节进行遍历执行速度很慢, 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精度很高。因此, 提取出的文件碎片比较大的情况下, 应当优先考虑以扇区为单位构建散列表和遍历文件碎片, 否则应当考虑缩小N值并进行逐字节进行遍历。

4 结束语

临床检验的作业程序分析 篇8

检验医学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 协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 临床医学中疾病的检验、评估、治疗及追踪等。检验医学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本身的发展与应用, 均为医学的进步带来极大的贡献与实证。[1]而临床检验主要利用基础科学理论建立实验室分析技术与方法, 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侦测人体体液 (physiological fluids;如血液、尿液、脑脊髓液、和其他组织液等) 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变化, 并且提供数据结果作为医生检验疾病的参考与凭据。[2]

临床检验所涵盖的检查范围相当广泛, 包含最简单的定性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极精密且具深奥理论的分析技术。根据检验的需要, 临床检验清楚地分类成以下各个不同的专业领域:[3] (1) .Hematology and Coagulation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凝固机制检查) ; (2) .Clinical Chemistry (临床生化学) ; (3) .Ser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血清学和临床免疫学) ; (4) .Medical Microbiology (临床微生物学) ; (5) .Medical Microscopy (临床镜检) ; (6) .Nuclear Medicine (核子医学) ; (7) .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

2. 临床检验的作业程序说明

2.1 确立检查项目

医生根据初步的检查 (理学检查:触诊、听诊和问诊) 、病患的临床现象与主诉、以及病人的病历史等资料, 决定检查的项目和需要, 以满足疾病检验的建立。[4]选择适宜的检查项目有助于疾病的正确检验。

2.2 检体的收集

根据患者检验的项目, 决定检体的种类与收集的方式和量。检体的收集作业主要由实验检验科负责执行 (或根据医院的规定, 由门诊或病房等单位执行) 。检体具体包括: (1) 血液 (Blood) ; (2) 尿液 (Urine) ; (3) 脑脊髓液 (CSF) ; (4) 痰液 (Sputum) ; (5) 粪便; (6) 其他。其具体采集方法及流程说明如下:

1、血液采集

任何临床实验检查所需血液检体以静脉血的采集为主 (中肘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 , 少数以手指或脚底两侧穿刺收集血液 (小儿科适用) 。血液检体应保持其全血 (whole blood) 或血清 (serum) 的形式, 则根据不同的实验检测方法而定。

2、尿液采集

临床上常做的尿常规检查有两种, 第一种是使用试纸做尿蛋白、潜血、糖、酸碱度等项的检查, 第二种是对把尿液做离心沉淀后的沉淀物所做的检查。尿液检体的收集通常以清晨起床后第一次解出的中段尿液为最佳, 需避免污染并保存在4℃的环境。

3、脑脊髓液采集

弓形侧卧, 在腰椎第三、四间进行穿刺并抽取3㏄脑脊髓液分装在三支无菌试管内。

4、痰液采集

痰液检体的收集以清晨起床后第一口咳出的痰液为最佳。

5、粪便采集

花生米粒大小置于粪便专用收集瓶。采集前三天, 必须禁食肉类、动物内脏、动物血食品、维他命C、波菜、铁剂、黑葡萄、梨子、李子、萝卜等。

6、其他采集

包括渗出液、漏出液、腹水、胸腔液、关节液、胃液、精液等。

2.3 检体的传送

收集好的检体必须贴上正确的病历资料, 例如姓名、病历号码、病床号码、年龄、和初步检验等, 附检验单一并送至检查单位或实验室。

送检前需要检查检体量是否合乎要求。少量检体尽量以气送系统送至一楼检验科, 部分感染性检体可以气送系统运送, 如HCV、HBV、HIV检体。大量检体, 请人工运送。其余不建议以气送系统运送检体包括:[5] (1) 血液培养瓶 (因材质为玻璃, 必须小心运送) 。 (2) 严重感染性检体 (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炭疽病毒等第一类法定传染病检体) (3) 疑似禽流感及SARS检体。 (4) 脑脊髓液检体。 (5) 病毒分离培养检体。 (6) 骨髓、羊水及染色体培养检体。

2.4 执行检验

根据检验的项目, 利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方法和仪器设备, 检测该检查项目的数值或结果。在临床检验的数值结果判断中, 下列情况必需特别注意判别:

1、高血糖或其它生化值偏低:可能在输注含葡萄糖水的手上抽血。

2、低血糖或高钾:抽血后延迟离心, 以致血球消耗掉葡萄糖而放出钾。

3、高钾或低钙或低钠:可能生化检体受含钾试管 (紫头试管) 的血液检体污染。

4、高钾或高钠:可能抽血后误放在同时含钾及钠的试管 (灰头试管) 中受污染。

5、低血小板:可能血液部分凝固, 如误用含Heparin的绿头试管;也有可能是巨大血小板或血小板卫星化现象。

6、凝血酶原试验 (Prothrombin time;PT) , 部分凝血活酶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延长可能是Heparin等抗凝剂污染所造成。

7、高红血球平均血红素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但红血球平均血红素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正常, 可能是球状红血球。

8、MCHC及MCH同时降低, 应考虑红血球计数错误。

2.5结果的生成与报告

每项检查都有其正常参考数值 (Reference values) , 而正常参考数值的决定则是根据生物统计学原理计算得出。累计正常样本所测得的检查结果 (sample numbers) , 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 (Mean±SD) , 并且决定该项检查的参考范围值 (reference range) 。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值都具备有临床检验上的意义。检查的数值或结果将比对各项检查的参考范围值 (reference values) , 判读是否正常并且发送检查报告给临床医生, 综合其他检查相关资料, 建立疾病确定诊断。

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 检验值需与参考值比较才能判读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而参考值依检验方法与各检验室使用仪器、试剂不同而不同。绝不是说检验数值超过了参考值就是不正常, 而且有时候虽然检验结果是在参考值范围内, 其实病人是生病的。某些参考值与年龄、性别、体重、饮食、时间、活动型态或姿态有关, 检查比较前宜注意。另外, 数据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也同时要符合临床的综合健康评估才算完整。

参考文献

[1]林森.加强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对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J].微循环学杂志.2010 (04)

[2]李正凯.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与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0 (02)

[3]刘翠晴, 杜英, 侯艳杰.实行全面质量控制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 (12)

[4]王茂.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J].武警医学.1991 (04)

文件检验程序 篇9

测量机用触发式测头完成曲线面测量,利用数据文件对其产品轮廓的量化分析和检验及机械制造中对曲线面产品如凸轮系列的测试和制造质量控制,是坐标测量技术中的难点之一。由于曲线面的重要性、测针半径补偿技术和法矢计算涉及精密测试技术和广袤的数学理论[1,2],所以国内外科学界在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和精密测量等学科中研究曲线面设计、制造及测量很多。由于烟机零部件中的曲线面产品在制造中有较大难度,对提高卷烟技术和烟草机械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所以研究一种适用于机械制造领域对曲线面产品在测量机上的精密测试技术及数据文件检验法,用于多个凸轮曲线之间的相对偏差评价,是推进烟机配件国产化和质检的重要环节。

2 逆向工程与检验技术

在机械制造业,逆向工程通常指实物转变为CAD图纸或模型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几何模型重建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在三坐标测量技术领域,对曲线面产品的测量,除非测量机公司提供专业软件,否则,要完成曲线面产品测量,必须自行设计测量软件。在逆向工程中,若测量精度高,建模误差小,数控机床精度高,则逆向产品存在不检验的情况,另外,检验含曲线面的逆向产品,实际上,等同于再作一次逆向工程,再加上作加工误差分析,因此,技术难度较大。检验曲线面逆向产品,通常方法是用逆向工程技术将该曲线面产品的数据特征逆向到CAD模型中比较,该方法能定性分析,但难量化检验。

3 曲线面测量和检验方法

在逆向工程中,比对数据文件参数能用于帮助控制和检验分析逆向产品加工误差,快捷完成如盘型凸轮或圆柱凸轮曲线面的数字式检验,特别应用在初加工和实验中。若测绘原件的M曲线和逆向产品的M曲线高度吻合,则其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如极半径值或其它坐标值也将高度一致,即逆向产品加工精度高,如逆向产品M曲线的数据文件中对应的极半径值或其它坐标值和测绘原件中的不一致,则不一致的程度反映逆向产品加工中实际存在的误差程度。

3.1 针对平面盘型凸轮系列

平面盘型凸轮在机械制造业应用广泛,类似的还有凸轮轴、线形凸轮、汽车制造领域的凸轮曲轴等都属于平面凸轮系列,以下介绍其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3]。

以下为快速完成曲线面逆向产品的数字式检验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和图2所示[3],为凸轮曲线的局部图。在平面盘型凸轮面的测量坐标系中使用极坐标系,原点设在平面盘型凸轮的基圆中心。S1和S2表示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M1和m2表示测针中心测定该实际轮廓线的曲线轨迹,M2和m1表示测针中心测量定位的始点轨迹曲线,其中M1和m2分别是曲线S1和S2的等距曲线,它们之间相差一个测针半径值,S曲线分别是S1和S2的中心线,也是曲线M1和m2的中心线,实际是该滚子推杆盘型凸轮理论轨迹线,准D为推杆的滚子直径。

首先,在平面盘型凸轮面上建立测量坐标系。其次,采用等分度测量方法测量平面盘型凸轮面轮廓曲线。

(1)确定第一定位点A的坐标位置,确定其极半径R1,初始极角W,Z坐标为Z1,通常W取0,Z坐标值通常为常数,R1的取值稍大于r1的估计值加常数(测量趋近距离d如6mm),如图2。

(2)关闭测针半径补偿,利用测量机使测针从A位置沿径向方向趋近测量S1曲线,测量的矢量方向指向原点,测量第一测量点的坐标,得到第一测量点A1的坐标;

(3)计算下一个定位点B和测量点B1,B1的极半径取A1的极半径r1,Z坐标取A1的Z坐标,A1点和A2点投影在XOY坐标系中的极角差值为θ,即r2=r1,Φ2=w+θ,z2=z1;其中θ可以取1°或0.5°等,在实例中θ取1°;

(4)利用测量机使测针从B位置沿径向方向趋近测量S1曲线,测量的矢量方向指向原点,测量第二测量点的坐标,得到第二测量点B1的坐标;

(5)利用计算第j测量目标点的坐标的公式:rj=rj-1,Φj=W+(j-1)θ,zj=z1(j≥3),重复步骤(3)~(4),测量C1,D1…,直到整个平面盘型凸轮轮廓曲线测量完毕;

(6)轮廓曲线测量完毕即生成数据文件,能用于通用软件的读取,如Pro/E、CAD/CAM等,并完成测针半径补偿等,在CAD/CAM中完成逆向工程,在CNC数控机床上完成该逆向产品的制造;

(7)所述步骤(3)~(6)中,同时也生成A1、B1、C1、D1等各点号j、极角Φj及其极半径rj组成的数据文件,并将该文件设定为理论曲线文件test1;

(8)S2曲线的测量与上述步骤(1)~(7)一致。

(9)按上述各步骤(1)~(8),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环境条件、测量基准、测量方法与上次一致),测量由NC数控机床上完成的该逆向产品,同时也生成各点号j、极角Φj及其极半径rj组成的数据文件,并将该文件设定为被检曲线文件test2;

(11)通过设计程序,读取test1和test2文件,计算各点号j和极角Φj所对应的极半径rj的误差,并将该误差视为逆向产品的曲线面加工误差,并将该误差对应各点号j和极角Φj再次生成TXT数据文件,以利于其它数字化分析和处理,如发送检验报告或误差曲线图绘制。

以下通过表1实例的测量数据,进一步具体分析说明数据文件检验法。

如图2中的S1曲线,在第一次测量中的数据文件名为:test1.mea,共360个测量点,其逆向产品用同样的方法在测量机上进行测量,产生的数据文件名为:Test2.mea。通过程序设计,分别计算出对应点的极角pa、轨迹极半径pr1、pr2和对应的极半径偏差pr2-pr1。计算程序设计中,加入极半径偏差pr2-pr1的极值查找、平均值计算及方差分析等,表中数据有省略,数据单位为mm。

对应点的极半径差pr2-pr1放大相应倍数,再加上对应点的极半径值,生成相应数据文件,将其导入CAD/CAM、Pro/E或AutoCAD等软件,则可生成误差曲线图。

3.2 针对圆柱凸轮系列

如图3~图4测量圆柱凸轮的方法示意图。由于等分度测量法具有高的等分度准确度,其产生的等分度误差导致的测量点坐标误差值,通常可以忽视不计[4],所以,测绘件的R1、R2、R3上所测曲线与检验件上所测出R1、R2、R3上的曲线符合程度如何,将反映该产品的加工质量,按一个方向来评定时,将反映在对应曲线上对应点的Z坐标值的变化上,即用两个文件中的对应Z坐标数据通过设计程序快速计算和比较。

圆柱凸轮面是复杂的曲线面,属于三维空间曲面,以下介绍其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5]。

首先,在圆柱凸轮面上建立测量坐标系。如图3和图4 所示,测量坐标系建立在测量零件面内,原点建立在凸轮轴的中心,坐标轴线的建立由特征元素如定位孔确定,在端面设置Z=0。

其次,采用等分度测量法测量圆柱凸轮轮廓面。

图3为剖面图,图4为等分度测量法对应圆柱凸轮轮廓的测点分布。

步骤(1):测量A曲线面时,确定扫描轨迹在XOY平面上的投影极半径R1值,其为常数恒定值,本实施例中取R1=65.00mm,确定测量定位点P1、起测点M1、实测点A1;P1M1的距离s要确保整个测量过程不碰针,即PjMj=s,例如s=20~30mm,起测点M1点在XOY平面上的投影极半径为R1值,投影点为实测点A1;M1A1的取值距离e也要确保测针不碰针,即M1A1=e,例如e=4~6mm,预测输入Z坐标值,如Z=-4为预设值,考虑Z=0的基准面,与实际误差应小于6mm(测量趋近距离)。

步骤(2):关闭测针半径补偿,利用测量机自动测量该第一测量点坐标。测量程序命令测尖到达测量定位点P1位置,再移动到M1点,测针沿Z坐标轴方向自起测点M1点趋近测量实测点A1,采集实测点A1的实际坐标值后,测尖退至起测点M1,再回测量定位点P1位;

步骤(3):完成第一测量点A1的测量后,程序预报出下一个测量定位点P2和起测点M2的坐标位置,其X、Y坐标值用三角函数计算,如图4所示,Z坐标值用跟踪法暂时赋值,即

式中,Φ表示目标测量点的极角,它等于第一测量点的极角与等分的角度之和。如图4所示的其投影XOY坐标系中,α为初测第一点极角,通常α可以取0,则第2点极角Φ=α+θ,θ为角度变化量,可以为1°或0.5°等,本实例中,初始极角为α=0°,A2点的极角Φ=α+θ=1°所以第3点极角Φ=α+2θ=2°,依此类推;

步骤(4):按步骤(2)完成测量第二测量点A2的精确坐标;

步骤(5):重复步骤(3)~(4),利用计算第j测量点Aj的坐标的公式:极半径为R1,极角Φj=a+(j-1)θ,预测Z坐标值Zj′=Zj-1(j>2),测量A3、A4、A5…,直到整个轮廓面测量完毕;A1、A2、A3和A4各测点在XOY坐标系中投影为在以R1为半径的投影圆周上,相邻极角变化量均为等值θ;

步骤(6):完成轮廓曲线测量的生成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包括各测量点的x、y和z坐标值、在XOY坐标系中的投影极半径值和极角值,它们将作为测量逆向工程、CAD/CAM建模、检验逆向产品和分析凸轮规律的原始文件;

步骤(7):重复步骤(1)~(6)测量其它极半径为R2、R2…Rn的曲线,测量轮廓面A;

步骤(8):改变测量的趋近矢量或方向,以上述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针位置,再设定P1坐标位置,重复步骤(1)~(7),测量B曲线面。

步骤(9):所述步骤中设定的测量方向包括:沿矢量(0,0,-1)为测量方向完成测量A曲线面;沿矢量(0,0,1)为测量方向完成测量B曲线面;

步骤(10):所述步骤(6)中,同时也生成Aj各点所对应得个点号j、极角Φj及其Zj组成的数据文件,并将该文件设定为理论曲线文件test1;

步骤(11):按上述步骤(1)~(10),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测量由NC数控机床上完成的该逆向产品,同时也生成各点号j、极角Φj及Zj组成的数据文件,并将该文件设定为被检曲线文件test2;

步骤(12):通过设计程序,读取test1和test2,计算各点号j和极角Φj所对应的Zj的误差,并将该误差视为逆向产品的曲线面加工误差,并将该误差对应各点号j和极角Φj再次生成TXT数据文件,以利于其它数字化分析和处理,如发送检验报告或误差曲线图绘制。

同样,数据处理程序可加入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平均偏差计算及极值判别等。

4 讨论

使用等距测量法,在关闭测针半径补偿时,由于坐标测量机有高的测量重复精度,一般在1~2μm内,所以,使用等距法完成二维曲线测量中[2,6],同样可以使用数据文件检验法作其轮廓曲线之间的误差评定。但启动测针半径补偿测量二维曲线和空间曲面时[7,8,9,10],该数据文件检验法是否准确,需要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按上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关闭测针半径补偿测量空间轮廓曲面,如3D面和空间旋转曲面,同样可以对其逆向产品和两个曲面之间作快速的偏差分析。

曲线面轮廓检验,一般采用曲线面公差带,实际就是等距曲线面公差带,具体就是曲线面上的法线评定,根据数学和误差理论分析可知,该数据文件检验法所给出的数据结果,理论上要大于或等于按公差带所检验的结果(等于的条件如圆曲线之类)[4]。

5 结论

由于等分度测量法有高的等分度准确度,因此,在该条件下完成盘型凸轮和圆柱凸轮的测量,对特征变量如极半径或Z坐标等实施检验,能快捷完成该凸轮曲线的数字式检验;在计量测试领域,即使不是使用等分度测量法或等距测量法完成的凸轮曲线面产品,只需要提供完成逆向工程中使用的原始件和它的逆向产品,使用该检验法,同样可以生成该曲线面产品的两个数据文件进行比对和检验分析,所以,本方法在计量测试领域可应用于多个凸轮曲线之间的相对偏差评价等,且能推广到空间曲面测量。由于测量机有高的测量重复精度,所以,类似于等分度测量法,用等距测量法完成的曲线面产品,利用数据文件检验法均可做类似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曲线面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是机械制造业难点,也是影响烟草机械发展的瓶颈之一,含曲线面的零部件检验,为检验中难度较高的技术之一。文中提出一种曲线面逆向产品的数据文件检验法,它以盘型凸轮和圆柱凸轮两大系列产品为例阐述其原理和应用,通过建立两个曲线面产品的轮廓数据文件校验比对,快速完成多个凸轮曲线面之间的相对偏差量化评价,用于逆向工程中曲线面逆向产品制造的质量控制。它有高的检验效率,同时能用于我国机械制造领域对曲线面产品在测量机上的精密测试技术研究等。

关键词:数据文件,逆向工程,曲线面,等分度测量法,误差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存华,杨启成,祁跃东.基于矢量补偿技术精密测量空间三维曲面及逆向工程[J].仪器仪表学报,2008,29(11):2451-2455.

[2]李存华,祁跃东.基于中值定理的二维曲线精密测量[J].机械工程师,2008(2):86-88.

[3]李存华.盘型凸轮轮廓轨迹的测量方法及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6(8):118-120.

[4]李存华,袁云德.曲线面的测量及其在CAD/CAM中的逆向工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3):55-57,63.

[5]袁云德,李存华.圆柱凸轮轮廓的坐标测量法研究及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7(2):99-102.

[6]李存华.凸轮二维曲线测量方法:中国专利,200810007103.5[P].2009-08-05.

[7]李存华.利用重心坐标精密测量空间曲面上点和空间曲面的方法:中国,200810171918.7[P].2009-3-11.

[8]李存华.利用测针球心坐标精密测量空间曲面上的点和空间曲面的方法:中国,200810170512.7[P].2009-5-6.

[9]李存华.一种以微三角形重心坐标为目标点测量空间旋转曲面的方法:中国,200810181223.7[P].2009-4-8.

上一篇:基层台电视节目下一篇:行业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