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精选8篇)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篇1
NO:JL/CX-05/2011修订状态:A/0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1.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GB15763.2-2005《钢化玻璃》、GB/T11944-2002《中空玻璃》、GB15763.3-2009《夹层玻璃》国家标准及顾客提出的要求,对生产和各个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检验,使各个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建筑用钢化、中空、夹层玻璃产品各工序控制和检验。
3.职责分配
3.1 生技部负责编制钢化、中空、夹层工序作业指导书及生产工艺规程。
3.2 品管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认证产品一致性。
3.3 生技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要求和实施过程
4.1 编制生产计划
4.1.1 生技部按照销售订单或合同编制“生产计划”,下达到车间,车间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1.2 “生产计划”应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日期等。
4.1.3 当生产计划有变动或生产工艺变化时,由生技部负责调度,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车间及有关部门。
4.2 关键工序控制
4.2.1 关键工序的确认:
本公司生产过程关键工序为:钢化、施胶、合片、蒸压。
4.2.2 关键工序的控制:
1)生技部制订《生产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风压、冷
却时间、风栅间距、合片时间、速度、蒸压时间、压力等工艺参数。
2)温控工应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进行操作,工艺参数要做到连续监控。每个生产班组在开始生产时和生产的产品厚度发生变化时要对工艺参数进行记录,记录在“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中。
3)每次开炉前要对钢化炉及其辅助设备、控制仪表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
认正常后方可开炉。
4)
5)钢化炉温控工必须经厂内或厂外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认可后方可上岗。产品检验员在每个生产班组开始生产时,先对钢化玻璃的碎片状态进行检
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碎片检验结果记录在“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6)
7)钢化工序的计量检定器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生产过程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
4.2.3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等。
4.2.4 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
1)
2)生技部负责建立“生产设备台帐”。生技部负责编制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发放至生产车间,钢化炉等主要生
产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经生技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生技部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制订“生产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项目表
规定保养内容、内容及频率,由设备维修人员填写。
4)每年年初生技部制订“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
检修。在日常工作中,生产设备发生故障,设备维修人员维修后可填写“设备检修单”。
4.3 过程检验
4.3.1 生产工序分为预处理工序(切裁、磨边、打孔、洗涤干燥、铝条裁切、灌分子筛、合片、)及钢化、蒸压工序。
4.3.2 预处理工序检验员按照“生产计划”填写“生产工序流程卡”,表明生产计划单号、规格尺寸、数量等内容。
4.3.3 每一工序生产的第一片半成品或成品玻璃,由工序检验员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可连续生产,每加工完一批玻璃后,工序进行自检,工序检验员复检合格后,在流程卡上签字,随同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4.3.4 在工序交接过程中,工序之间进行互检,凡有质量争议,由工序检验员仲裁,操作人员应服从工序检验员裁决。
4.3.5 生产工序检验员负责“生产工序流程卡”的收集,交质管科保管。
5.相应质量记录
5.1 生产计划
5.2钢化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3中空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4夹层工序工艺参数记录表
5.5生产设备台帐
5.6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
5.7 设备检修计划
5.8设备检修单
5.9生产工序流程卡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60例复检标本均来自于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
1.2 方法
1.2.1首先对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包括有生物性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人种等, 在检验是都会出现指标的不同;其次是患者的自身因素影响, 包括有身体方面的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别以及不同的用药都会影响检验的结果;第三是采血时的种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采血时的具体时间, 患者采血时的姿势或是部位等都会影响标本检验的结果。
1.2.2第一, 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即在进行检验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例如在进行血脂检测前要告知患者不能够食用动物的肝脏、血等, 并且还不能食用含有较高绿叶素的食物[2];第二采血情况的控制措施,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饮酒吸烟, 时间安排在早上或者是上午, 要保持患者空腹, 体位可以采取坐位或者是卧位为最好, 如果是患儿那么可以取其头皮动脉血, 但是要注意采血量, 预防溶血的出现[3];第三, 标本的存放和处理措施, 标本在进行处理时最好减少贮存和运输的时间, 随时做好检验和处理的准备, 如果贮存的时间太久, 那么就会使得物质自身出现分解和反应, 对临床检验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做不到及时的检验, 那在存放前应先分离血清, 然后再进行贮存。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实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其中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卡方检验, 最后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后,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避免了其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 进一步影响到检验的结果, 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标本的质量。
3 讨论
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可以为医师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数据, 这样才可以依据检验的数据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在临床实验室中其工作的核心就是检验医学质量。在临床上检验标本的好坏也就是说临床检验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断水平, 有众多的因素对标本检验的质量具有影响作用, 而通常医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 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造成了医疗隐患。在对标本进行检验之前, 需要按照规定做出规范的采集和运送, 患者不仅要对特殊的检验进行准备外, 还应该在检查时保持安静, 在饮食方面保持自己的正常状态。临床中得到证实, 患者的姿势、吸烟、服药、体位、饮食或是过度的空腹等一系列的因素对检测的结果都会产生影响。
在多种项目检测中, 如果患者没有准备得当, 标本质量检验不合格, 那么就会造成此次检验的结果没有价值, 更有甚者会出现误诊、误治的严重情况出现。于是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医师护士都有责任向患者讲解检验准备的要点, 让患者明白饮食。生理、治疗措施和病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患者会更加充分的理解并进行配合, 保证得到的标本检验结果真实有效。患者的饮食也会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患者摄入了过多的糖分, 那么在检测结果中血糖就会有所升高;如果食入高脂的食物就会使得TG有大幅度的升高;而饮用了咖啡或是其他饮料就会使得淀粉酶、AST以及ACP等有所升高, 所以要保证患者是空腹采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全面有效的综合性的措施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对于对标本质量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 提高了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庞伟.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5) :95-96.
[2]阿尤甫牙生, 张瑞强.探讨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7) :141.
浅析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临床 检验 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 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 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結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l]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3]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4] 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程序 篇4
1.目的:
为使本公司的产能安排有所依据,满足客户订单品质及交期要求,以保证本公司有履行合约的能力,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产品的生产计划控制。
3.定义:
3.1 《生产计划表》《制造通知单》:指由PC部门签发作为通知生产的依据。3.2 《制程标识单》:指由生产计划部门签发,规范批量和记录制作流程的单据。
4.职责:
4.1 销售部。
4.1.1 销售主管:接受客户订单,组织评审及审核,重要订单之协调。4.1.2 销售业务员:接受客户订单,对订单进行评审,协调订单变更事宜。4.2 PMC部。
4.2.1 生产计划主管:负责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督导生产计划管理作业的执行
4.2.2 生产计划员:负责生产指示与生产计划管理及生产进度控制的执行,且责出货作业的执行。
4.3 采购部:负责生产物料的采购及交期进度的控制。4.4 仓储部:负责物料收发等作业。4.5 PIE部:负责物料料号的编订和生产流程条件的确定。4.6 制造部:负责领用材料、生产进度控制及品质控制。
5.作业流程:
5.1 接收订单:销售部业务人员按(订单评审程序)规定暂时接受客户订单,填写《顾客订货单》,经主管审核后交给PMC部门人员。
5.2 生产负荷评估
5.2.1 PMC部门人员应根据《顾客订货单》做生产计划账目。生产计划主管据《生产能力负荷表》上所显示的生产能力,组织进行生产能力负荷评估。
5.2.2 如评估确认生产能力无问题者,生产计划员、物控员与货仓人员确认物料是否可以满足生产,如不能满足者,填写《物料请购计划表》通知采购人员。
5.2.3 采购人员根据《物料请购计划表》询问有关厂商是否能满足交期,得到较为肯定的答复后,将结果回馈给物控人员,由物控员开出请购单,采购人员根据《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作业。
5.2.4 如评估的结果会影响订单交期者,生产计划人员应通知销售部门人员与客户协商,客户同意后,即可正式将订单接受。5.3 安排生产计划:
5.3.1 生产计划员根据《顾客订货清单》的接单状况,依产能负荷预排4周内的《月生产计划表》,以作为生产安排的初步依据。
5.3.2 生产计划人员每周应更新《月生产计划表》的资料,作为生产进度控制的依据。5.3.5.3.3 生产计划人员依《月生产计划表》排出具体的《周生产计划表》,作为生产执行的依据。5.4 生产指示:
5.4.1 生产计划员应将《周生产计划表》与《制造通知单》(五联),经生产计划主管核准后,一联交制造部门准备领料,一联交货仓部门进行备料,一联交物料控员做账,一联交财务部门,一联自留存档。5.4.2 生产计划员同时填写《制程标识单》,交PIE部门确认制程条件后分发制造部门安排生产。
5.5 领发料:制造部门物料人员接到《制造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时间,与货仓员沟通协调后,由货仓人员送往制造车间指定地点,一齐清点物料。
5.6 生产:制造部门应按《周生产计划表》及《制程标识单》的交期需求进行生产并进行度控制,有关作业参照《制程控制程序》。5.7 品质、交期、数量确认:
5.7.1 生产计划员应按《周生产计划表》的数量及交期跟催生产进度。
5.7.5.7.2 如生产过程中发现进度落后或有品质异常情况,将影响订单交期或数量时,PMC部主管应协调各有关部门主管进行协商处理,当交期最终不能符合订单要求时,应出具联络单给销售部门,述明原因,销售人员按《订单评审程序》有关规定与客户重新协商变更交期。5.8 入库和出货:
5.8.1 完成生产后,由品管部人员验收,包装入库。
5.8.5.8.2 在无异常的情况下,报关人员和船务人员根据计划自行办理报关手续和船运联络事宜。
5.8.5.8.3 如须出货者,由生产计划员开出《出货通知单》及《出货排柜表》,通知货仓和品管部门有关人员办理出货作业,有关作业参照《成品包装出货控制程序》。6.参考文件。
6.1 《订单评审程序》。6.2 《采购控制程序》。6.3 《制程控制程序》。
9、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篇5
文件编号:SDECL/QG/COP/0
2版本号/修改状态:C/0
实施日期:2007年5月1日
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企业管理部
审核:方世杰
批准:王化冰
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加强公司设备的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完善设备采购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采购设备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提高设备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益。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各种设备的购买、租赁行为,各种设备包括公司办公设备、养护基建设备、收费设备、监控通信设备、路政设备、信息化设备和与基建工程同时进行的设备安装工程。
3.管理机构与职责
3.1公司招评标领导小组负责审定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审核公司设备招评标小组提交的评标报告,确定中标人,审核、监督检查设备采购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司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设备采购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督导。
3.2 公司企业管理部作为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是设备采购的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3.2.1 拟定公司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3.2.2 贯彻执行公司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3.2.3 监督审核公司设备采购工作。3.2.4 检查公司所属各单位设备采购工作。
3.3 公司所属各单位设备技术鉴定小组负责审核由本单位设备采购招评标小组提交的评标报告,确定中标人,审核、监督检查本单位设备采购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
3.4 公司所属各单位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作为本单位设备技术鉴定小组办公室,是设备采购的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3.4.1 贯彻执行公司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
3.4.2 负责组织采购列入公司计划但由本单位负责采购的设备。3.4.3 负责本单位使用结余资金采购设备的组织管理、监督审核工作。
3.5 公司办公室、收费管理部、养护基建部、路政处、信息中心以及公司所属各单位对口部门为设备专业管理部门,职责如下:
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3.5.1 审核本部门专业管理的相关设备的采购计划和设备采购的技术要求。3.5.2 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并按程序要求负责组织完成设备采购工作。3.6 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各科(室、站)为设备的使用部门,职责如下: 3.6.1 提出设备的采购计划和技术要求。3.6.2 向设备采购部门及时反馈设备的使用情况。
3.6.3 按照公司的制度规定和设备的使用要求,管好、用好设备。
4.工作程序
4.1 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
4.1.1 公开招标采购是指公司、各所属单位或公司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统称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统称投标人)投标的采购方式。邀请招标采购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三个以上特定的供应商投标的采购方式。
4.1.2 招标采购范围
4.1.2.1 公开招标采购适用于50万元以上的单项或批量设备采购项目、公司或所属单位实施的基建工程项目中的50万元以上(含设备及由厂家提供的安装工程服务所需费用)的设备采购项目。
4.1.2.2 邀请招标采购适用于已达到公开招标采购要求但经公司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不适用于公开招标采购的设备采购项目。
4.1.3 招标工作程序
4.1.3.1 设备专业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所采购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填写《采购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明细表》,并根据采购设备或其配套安装工程的复杂程度和公司自行编制招标文件及组织评标能力的情况,确定是否采用自行招标方式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设备采购招标申请,经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主要领导审批。
4.1.3.2若采用自行招标方式,应以设备专业管理部门为主,企业管理、计划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共同组成设备采购招、评标小组(与招标代理机构统称“招标机构”)。各部门职责分工为:设备专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选型,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满足要求,同时负责招评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企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设备采购活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确保设备采购工作程序、标准符合有关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计划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投标人的资质审查和有关经济事宜的监督,确保中标人有良好的供货能力和资质信誉,并保证设备采购不突破公司预算;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对设备采购过程进行廉政监督,确保设备采购活动实现阳光操作,不出现廉政问题。
4.1.3.3 招标机构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所有实
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并经过设备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4.1.3.4 招标机构按照招标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发放招标邀请文件。
4.1.3.5 招标机构成立评标工作专家组,专家组由招评标工作参与部门有关人员及业内技术专家组成,技术专家不得少于专家组成员的三分之一;业内专家可以聘请公司内专家,也可以聘请公司外专家。评标工作专家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成员名单由招标机构负责提出参加招评标工作。评标工作专家组应当编制供评标使用的相应表格,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了解和熟悉招标的目标、招标的范围和性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主要技术要求、标准和商务条款、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评标方法包括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4.1.3.6 评标机构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
4.1.3.7 公司招评标领导小组审核评标机构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审定中标人。
4.1.3.8 招标机构向中标人发出书面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4.1.3.9 招标机构按照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签订程序的要求,组织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4.2 竞争性谈判采购
4.2.1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公司或所属有关单位直接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采购方式。
4.2.2 未达到50万限额标准或虽达到限额标准但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采购项目,经公司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同意,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4.2.2.1 招标后,没有三个以上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
4.2.2.2 出现公司设备采购计划以外的继续采购,无法按招标方式操作的; 4.2.2.3 对高新技术含量有特别要求的。
4.2.2.4 价格相对透明(如有全国或地区统一价)的通用性设备。4.2.3 竞争性谈判采购的程序
4.2.3.1 设备专业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所采购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填写《采购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明细表》,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经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主要领导审批。
4.2.3.2 以设备专业管理部门为主,企业管理、计划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共同组成设备采购谈判工作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与招标程序中的规定相同。
4.2.3.3 设备采购谈判工作组就设备技术性能要求、设备报价、供货期限、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内容与供应商分别谈判,在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设备性价比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书面报告,拟定供应商人选。
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4.2.3.4 公司招评标领导小组审核设备采购谈判小组提出的书面谈判情况报告,审定供应商。4.2.3.5 设备采购谈判小组按照谈判报告和合同签订程序的要求,组织与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4.3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4.3.1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公司或所属单位直接向供应商购买的采购方式。
4.3.2 未达到50万限额标准或虽达到限额标准但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采购项目,经公司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同意,可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4.3.2.1 只能从特定供应商处采购,或供应商拥有专有权,且无其他合适替代设备的;
4.3.2.2 原采购设备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更新、扩充或技术改造,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的; 4.3.2.3 预先约定需对原有采购进行后续扩充的。4.3.3 单一来源采购程序
4.3.3.1 设备专业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所采购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填写《采购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明细表》,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经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主要领导审批。
4.3.3.2 设备专业管理部门对供应商提供书面的包含设备技术性能、设备报价、供货期限、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内容的综合说明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报告。
4.3.3.4 公司招评标领导小组审核设备专业管理部门提出的评价报告,审定供应商。
4.3.3.5 设备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评价报告和合同签订程序的要求,组织与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4.4 采购设备款项的支付程序
4.4.1 采购设备款项的支付依据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采购设备申请单》和《设备采购合同》。4.4.2 《固定资产验收单》由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保管。资产验收时,需由设备专业管理部门牵头,会同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共同验收填写,并在领导签字后,分发《固定资产验收单》各联至相应部门。
4.4.3 采购设备款项的支付方式在《设备采购合同》中明确。支付设备款项时,供应商应出具正规发票,由设备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有关领导会签后,交由计划财务部门办理支付业务。
4.5 公司所属各单位设备采购程序
4.5.1 已列入公司设备采购计划,但交由使用单位负责采购的设备,其购置申请由使用单位提报,经公司设备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复核,并经公司设备技术鉴定委员会主要领导批准后,由使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其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应符合公司设备管理的有关要求。
4.5.2 未列入公司年度设备采购计划,且单价在三万元以下、批量三十万元以下的设备采购,公
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司所属各单位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审核,设备技术鉴定小组负责审批,并对照本办法有关条款要求组织实施。采购工作完成后,应于当月报公司设备专业管理部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报财务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账。
5.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5.1 采购设备到达现场后,设备采购部门、使用部门需按照《设备管理控制程序》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验收,填写相关记录。
5.2 对采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用部门要及时反馈设备采购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5.3 建立合格供应商的档案,以备对以后可能有的同类设备采购项目提供供应商的能力和资质评价。供应商档案应报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备案。
5.4 设备采购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对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制定与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4 严格采购工作纪律。参加采购招标、谈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计委等七部委颁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不经规定程序确定供货单位;严禁明招暗定、泄露标底、招标走过场。对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相关文件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6.2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 6.3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7.质量记录
7.1 《采购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明细表》 7.2 《设备采购申请单》 7.3 《固定资产验收单》 7.4 《固定资产调拨单》
文件名称:设备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改状态:C/0 文件编号:SDECL/QG/COP/02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篇6
Q/E/S LZJC-05 与顾客相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对控制过程作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的沟通。
3.职责
3.1 销售处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 安全生产处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3.3 质检处负责评审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3.4 技术处负责评审技术水平。
3.5 供应处负责评审所需物资的采购能力。3.6 财务处负责评审所需资金的筹集能力。3.7 总经理负责特殊合同的审批。
4.程序概要
4.1 顾客需求的识别
1.销售处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
2.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性服务,如、(保修、运输、培训)、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3.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及必要的产品要求,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
4.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4.2 对产品及服务要求的评审
4.2.1 在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销售处应对已识别的顾客需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协议、合同的产品服务要求实施评审。
4.2.2 评审
编制:牛玉宪
审核:雷
鸣
批准:田连成 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Q/E/S LZJC-05-与顾客相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版次:B/O
4.2.2.1 产品、服务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应确保: 1.产品服务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2.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订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3.与以前表达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如、投标或报价单),已予以解决。4.公司有能力满足的要求。4.2.2.2 合同的分类
1.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
2.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如、新产品开发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
4.2.2.3 销售处负责将《产品要求评审表》,交相关部门评审。4.2.2.4 合同评审流程图(附后)
4.2.2.5 对于有现货的常规合同,由销售处业务主办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填写在出库单上并签名,经仓库保管员确认无误后并签名,即完成产品要求的评审。
4.2.2.6 对于无现货的常规合同,安全生产处及有关车间,分别对生产能力、交货日期、材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相关负责人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签名确认,然后由销售处综合各部门意见,并对合同条款实用性,完整性、明确性进行评审,并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相关栏目,销售副总经理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
4.2.2.7 对于特殊合同,除销售处、安全生产处、供应处进行评审外,总工程师应评审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包括对顾客的潜在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评审,质检处对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签名确认,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4.2.2.8 对口头订单(如、电话订货),销售处业务员负责将相关内容填入《订单确认表》中,经双方确认,(可用图文传真方式确认),并执行4.2.2.5至4.2.2.7相关条款的规定。
4.2.2.9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销售处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
4.2.2.10销售处负责保存《产品要求评审表》合同及其它相关文件,包括评审过编制:牛玉宪
审核:雷
鸣
批准:田连成 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Q/E/S LZJC-05-与顾客相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版次:B/O
程中提出问题的解决,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
4.3 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4.3.1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销售副总经理代表公司与顾客签订合同,对老顾客的口头订单、电话预约,双方对《订单确认表》的内容确认后,视为签订合同。对于新顾客则必须签订正式合同。
4.3.2 合同签订后,销售处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放到相关部门,作为设计开发、生产、采购、检验及发货的依据。
4.3.3 销售处负责将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4.4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文件(如:合同、订单确认表等),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对更改的内容还需要再评审。
4.5 销售处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4.5.1 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销售处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月、顾客订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
4.5.2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4.5.3 产品售出后,要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4.5.4 售后服务由销售处协调有关生产部门实施。
5.相关文件
5.1 Q/E/S LZJC-01-2010文件控制程序; 5.2 Q/E/S LZJC-10-2010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6.质量记录
6.1 Q/E/S LZJR-05-01产品要求评审表 6.2 Q/E/S LZJR-05-02订单确认表 6.3 Q/E/S LZJR-05-03标书 6.4 Q/E/S LZJR-05-04合同
编制:牛玉宪
审核:雷
鸣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篇7
目前, 相关部门在对化工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的过程中, 主要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相应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而在抽样的过程中要注意抽样的部分产品在所有产品中要具有代表性, 而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为了确保这一抽样调查的有效性, 因而这就需要对抽样检验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 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二、抽样方案的制定
为了确保抽样检验的有效性, 在对化工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前, 要制定相应的抽样检验方案, 这就需要首先考虑到抽样检验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因素有哪些, 并在检验前根据产品特点将产品与相应的质量水平进行对应, 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考虑到检验的合理性, 当然, 质量水平的最终确定还需要经过生产商和委托方双方协商后确定, 在对质量水平确定后, 通过相应的国际检验标准对相应的化工产品进行多次抽样检验, 以此确保抽样检验的有效性。如果是一些特殊的产品, 在生产商和委托方之间还未达成质量检验水平标准的情况下, 应当在抽样检验方案中加入一些信息来限制抽样检验方案, 以此更好地保证相关检验的安全性。例如:抽样检验方案中至少应该包括安全措施、物料总体范围、抽样单元的确立、抽样样品数量和位置的定位、抽样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样品加工和保存等方法的规定等。
而对于抽样样品来说, 为了保证抽样检验的质量和减少相应的检验费用, 样品数量要尽可能地减少, 如果通过GB2828、GB6678标准进行相应的量的确定的话, 这就需要满足与之对应的几个条件, 首先应当满足多次检测的需求量, 其次要保证量在检验后还能够留存相应的备考样品, 最后还应考虑到制样情况下相应的加工需要。
而对于抽样检验工作的操作方法, 一定要根据产品物料的特点进行检测。要对单元固体、散装固体、单元液体和散装液体的检验方式进行严格的把控, 在检验方案制作过程中明确规定, 例如:对于单元固体抽样过程中要保证抽样时抽样容器插入的方向和深度的一致性, 并保证每个抽样样品的共性, 当然这还应当由相应的均匀程度进行最终的确定。而对于单元液体在抽样的过程中, 要注意将抽样管慢慢放入到液体当中, 整个过程要保证抽样管内外液面水平的一致, 在取出后要对其进行摇匀再导入到样品瓶中。
在抽样工作方案制定后, 要对样品的保存方式进行具体的研究, 要充分考虑保存的时间、环境等, 另外, 在进行抽样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保证抽样样品的安全性, 因此抽样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避免对相应的样品产生污染。
三、抽样人员对抽样工作的落实
抽样人员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抽样工作, 在抽样过程中, 相关的抽样人员要通读抽样方案, 并重视抽样方案中每一个细节, 在进行抽样的过程中在工具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案中所规定的工具进行相应的抽样, 并且在对抽样数量提取方式以及封样等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控制, 在对样品进行储存的过程中抽样人员要对相应的产品有充分的认识, 不仅要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工作落实外, 还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综合性地考虑其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此确保产品抽样检测的安全性。
四、落实抽样记录填写工作
抽样记录作为抽样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后期的检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此, 在进行相关的抽样工作后, 要如实地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 例如:产品名称、抽样数量、日期、产品规格等等, 要做好准确的记录。在相关记录完成之后, 还应当对样品贴上相应的标签, 且标签内容要完整。另外, 抽样人员在填写记录的过程中, 除了将所有的内容准确填写之外, 还应当保证填写字迹工整, 内容要通俗易懂, 避免后期检验过程中产生误解。抽样单位和受检单位要对相应的抽样记录进行确认, 避免错误产生。
结束语
在对化工产品进行抽样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抽样的质量安全,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还应当将细化抽样过程, 除了对相应的抽样方案进行严格的制定外, 还应当严格要求抽样人员, 对此这就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产品的综合性分析, 避免抽样过程中一些不规范行为对抽样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注:第二作者王兴娟所做的贡献与第一作者相同, 但限于版面设计, 被列为第二作者)
摘要:近年, 我国化工产品日益增多, 而化工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化工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对化工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验的过程中要确保科学地对相应的产品进行检验, 而在质检过程中, 抽样检查是当前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检验的安全性, 需要对抽样检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 以此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化工产品,抽样检查,质量安全,监督
参考文献
[1]王福海.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应从基础着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5) .
[2]林伟, 李捷.针对抽样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管理的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3, (11) :52-53.
[3]李权, 林金国.人造板产品的公正抽检[J].品牌与标准化, 2012, (2) :21-22.
[4]黄留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验与质量监督[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3, (7) :227-227.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 篇8
关键词:监测;水质检验;质量
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至今,国内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同时也由于部分未达标建设项目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些负面影响中,水资源所遭受的损害是最为突出的。国内大部分生产性厂房四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资源均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如此一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基于此,对水质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1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1 平行样分析法的应用
平行样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其适用性也比较高,水样采集工作完成后通常都能够选择这一方法。不仅如此,水质情况不同,最终的检测结果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当水样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弱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会比较低,而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降低所产生的偏差限值标准[1]。当水样本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都比较高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通常都会比较高,而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已有规范对偏差进行相应的限制。
1.2 对留存样本进行复核检测
水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事先保存好一份样品副样。这是因为水质监测结束后,还要对这副样本做复查检测,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度与合理性。但是复查检测尚未开始时,工作人员要对样品做密码编号,这样就方便了工作人员复检环节的顺利完成[2]。设置复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就是对照两次的检测结果,最终获得偏差大小。如此,便可以了解水质检测受多个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了。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提出的一点就是,复檢有时间限制,因为副样本身就有有效期,而且时间越长,外界自然因素对副样所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1.3 密码样分析
水质检测环节结束后,相关质量控制人员还需对样品作质量监测。也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比观察最终的检测结果,从而得到检测结果和实际操作中产生的误差[3]。样品分析时增加检测结果的监测环节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样品检测质量方面。
1.4 开展检测质量过程监控
为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质量,监测工作开始前需要事先做好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如此一来,质量监督人员便可以根据该计划进行切实有效的监测督导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已有规范与流程完成相关环节,从而减小或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误差,最终降低检测的准确度。
2 检测环境和各检测设备的控制
2.1 对检测人员的控制
水质监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不仅如此,监测人员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监测人员应在掌握了一定的水质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对本职工作内容与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为质监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4]。
2.2 对仪器设备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2.2.1 仪器设备
水质分析过程中,确保相关仪器设备不妨碍最终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校对所需的玻璃器皿与检测仪器等,而校对的条件则是要根据国家已有规范进行。除此之外,在选择和使用仪器过程中同样也必须要以国家的相关规范为重要标准。
2.2.2 标准物
就水质分析工作而言,标准物质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因为标准物质质量的好与否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标准物质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有证的标准物质。若这一环节的难度较大,那么还可借助对比和验证来二次确定量值的精确度与溯源性。而在使用标准物质时则要注意其自身质量,也就是按时核查,避免其质量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检测结果。
2.3 检测方法与检测环境
2.3.1 检测环境的控制
当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检测仪器质量均达到相关要求后,还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就是水质监测环境。某些检测方法必须要以某种特殊环境为前提条件,如微生物检测必须要在缓冲间或无菌操作的环境中。所以说,水质监测治疗的合理性还必须要依赖于科学的检测环境。
2.3.2 检测方法的选择
所采取的监测方法不同,其最终的检测质量也会出现异同。所以,要想获得更为准确、合理的检测结果,还要选用相应的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检测过程必须要根据国家已制定的标准完成。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业标准或区域标准。若无特殊情况,水质检测不能采用其他方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质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表现在多个环节中。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检验工作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就是,以国家已有检验标准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苗艳.水质检测化验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浅谈[J].科技与企业,2013(4):16-34.
[2]薛金城.影响水质监测的因素分析及准确性"稳定性的提高措施[J].珠江水运,2012(08):31-32.
[3]吴文华,云敏瑞,马玉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环境,2012(02):47-48
[4]伍晓涛,王世峰.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21):1045-1046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程序】推荐阅读: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08-28
2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07-25
采购和外包过程控制程序解析12-06
过程检验工作程序10-24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程05-22
铝门窗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07-16
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01-06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12-28
工厂生产过程06-19
模具生产过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