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优化(精选12篇)
生产过程优化 篇1
摘要:通过对甲醇氧化、甲醛吸收等工艺改进及过程能量优化,实现甲醛生产装置的高产低耗。介绍了传统银催化法甲醛生产工艺流程和过程用能特点,对甲醛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了用能分析,找出过程用能的薄弱环节,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优化,提出甲醛生产工艺优化流程和相应的用能优化措施。
关键词:甲醛,过程能量,综合优化
甲醛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甲醛除传统用作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等合成树脂( 其中脲醛树脂胶在木材加工制造业应用最为广泛,占消费量40% 左右) 、维纶纤维、异戊二烯、乌洛托品、季戊四醇、农药、染料、医药和炸药等的原料外,多聚甲醛、聚甲醛、甲缩醛、电子甲醛等下游产品突飞猛进,发展势头十分强劲[1]。在中国,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的甲醛产能近二十年来每年增速都在20% 以上,华南地区更超过25%[2]。
目前,甲醛生产主要通过甲醇在银催化剂或铁钼催化剂下经由空气氧化得到[3],由于甲醇蒸汽爆炸极限为6. 7% ~ 36%( 体积) ,通常反应控制在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外进行。为了控制反应器中甲醇浓度以及有效带出反应热量,氧化过程中采用大量的配料蒸汽,同时反应过程中又有大量的反应生成热,因此实际生产中重点考虑如何有效回收利用这些热量以降低整个装置能耗。通过对整个工艺特别是通过甲醇氧化、甲醛吸收等工艺改进及过程用能优化,甲醛生产过程由过去的输入能量到目前的外输能量。目前很多在用甲醛生产装置普遍装置规模较小、原料甲醇单耗偏高、单位甲醛生产能耗高,本文运用过程能量综合优化,从全局角度,通过对传统银催化法甲醛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用能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用能改进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用能优化措施。
1 传统银催化法甲醛生产工艺
甲醇和空气在蒸发器中蒸发配置成二元混合气体,再同配料蒸汽混合配置成甲醇- 空气- 水( 蒸汽) 三元混合气。三元混合气经过热加热至120 ℃ 左右,进入过滤器,除去羰基铁等杂质,然后进入氧化反应器。甲醇经氧化脱氢反应生成甲醛,产物在一个带有蒸汽发生装置的骤冷段被迅速冷却到220 ℃ ,在一个水冷却器中被进一步冷却到80 ℃ ,再进入吸收塔底部,甲醇蒸汽和甲醛在塔底被冷凝和吸收。从吸收塔底得到产品甲醛水溶液,吸收塔尾气用尾气锅炉回收发生蒸汽。
2 银催化法甲醛生产过程能量分析
( 1) 甲醛生产过程可以回收和利用的能源来自以下三部分:
1由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可知,整个甲醛生产是放热反应,每生产1 吨37% 甲醛反应生成热约1. 4 GJ[4],使反应后的气体温度上升至650 ~ 700 ℃ 。回收这部分热量是甲醛生产节能的关键。现国内甲醛生产装置一般采用氧化急冷段产生0. 35 MPa的低压蒸汽供甲醛生产装置自用及外供给其他配套装置使用,急冷段出口200 ℃ 的反应气再经过冷却段降温至80 ℃左右进入吸收塔,冷却段制备的热水供甲醇蒸发器使用。
2反应气体在冷凝过程中放出冷凝热,在吸收过程中又放出吸收热。目前对甲醇吸收热的利用很多装置要利用冷却水降温到40 ℃ 左右,冷却水所携带的热量再通过冷却塔排出而没有加以利用。
3甲醛生产中的尾气含有18% ~ 21% H2和少量CO、CH4气体。该尾气的热值经测算为2311. 52 k J/Nm3,可以燃烧利用[5]。
( 2) 甲醛生产中有以下几个部分消耗能量:
1甲醇蒸发器,在此甲醇从室外温度被加热到60 ℃ 以上。蒸发器中通常设有列管加热器,底部还设有恒温加热的夹套,因此这里是甲醛生产消耗能量的大户。
2反应器由于甲醇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为了控制反应温度需加入一定量的配料蒸汽。该蒸汽除了能降低反应温度外,还可以缩小甲醇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使反应更安全。
3甲醇过热器,为保证进入甲醇氧化器的气体中不含甲醇液滴( 该液滴如进入氧化器的催化剂中,将导致甲醇转化率降低) ,必须使甲醇蒸汽过热至120 ℃ ,因此这里需要一部分加热蒸汽。
( 3) 甲醛生产过程用能分析:
通过热平衡计算可以发现,温度大于400 ℃ 时反应气冷凝放热量很大,温度在90 ~ 400 ℃ 之间反应气冷凝冷却时放热较小,而当温度低于90 ℃ 时反应气的冷凝冷却热量又明显增多,这主要是反应产物甲醛的冷凝潜热。每千摩尔反应气从90 ℃冷却至70 ℃ 可得到热量约10 MJ。因此必须根据反应产物冷凝冷却曲线,优化分配各段热量回收比例,充分利用400 ℃ 以上热量产生高压蒸汽,采用200 ~ 400 ℃ 之间的热量产生低压蒸汽,80 ~ 200 ℃ 之间的热量来蒸发甲醇,尽可能增大热量回收,减少反应气带入吸收塔的热量。热量回收时可根据冷热物流情况,进行优化匹配。此外,还有2 处热量需要加以回收: 1成品甲醛须由80 ℃ 冷却到40 ℃ ,目前只是利用冷却水吸收热后完全由冷却塔排出,堪为可惜。2 尾气锅炉的排烟温度在220 ℃ 左右,目前也未回收,应该用来预热锅炉的助燃空气和尾气,达到热能的极限回收。
从以上分析可知,如何合理利用甲醛生产中释放的反应热、冷却热、吸收热和尾气燃烧热,将回收的热量合理的分配给生产中耗热的设备,这将是能量能否合理利用的关键,也是衡量甲醛生产装置技术是否先进和完善的关键。
3 甲醛生产过程用能综合优化
目前的能量利用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还有可能做到进一步的优化。利用夹点分析,本着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可以得到优化流程如图2。
经过夹点计算,甲醛装置的夹点温度为70 ℃ 左右。根据夹点分析的几个原则,对原来用能系统做了以下优化: ( 1) 抽取部分80 ℃ 的循环甲醛溶液用来加热尾气、循环尾气、甲醇,并蒸发一部分甲醇。( 2) 因为蒸汽的品质远高于热水,可采用2 废来产低压蒸汽供生产之用。
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将反应气分为三段进行利用。首先1 废产生高压蒸汽供生产之用,然后再利用2 废来产生低压蒸汽供反应之用,最后安装甲醇蒸发器,利用甲醇蒸发温度低的特点,充分利用低温段的水蒸汽冷凝潜热。
甲醛生产中的尾气,尾气的燃烧后进行烟气余热回收,排烟温度降到60 ℃ ,锅炉进空气温度提高到150 ℃ 左右,软水温度95 ℃ 以上,这样可多产出蒸汽100 kg/t 37% 甲醛。
4 结论
甲醇氧化制甲醛反应气热量和工艺过程中的冷却热、吸收热、尾气燃烧热的充分回收利用是甲醛生产过程用能优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传统银催化法甲醛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用能进行全面、科学的计算和分析,采取夹点分析和能量梯级利用等方法达到热量的极限回收。通过对甲醛生产过程用能进行全局考虑,综合优化利用,减少过程物耗和能耗,实现进一步的清洁高效生产。
生产过程优化 篇2
在推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除了要求做得好外,往往更关注本身的竞争情况。也就是相对性的表现。而在同一环境下成长的过程,使我们很自然和容易流于一般性,也就是说在许多方面和我们周围的同业做法都差不多。要领先竞争对手,并且要使对手们难以跟上,我们就必须有些革新或突破性的做法。
CCF顾问公司在生产效率方面的服务就提供用户革新提升的好机会。我们在服务中介绍给用户的,与业界做法比较,相信是一套最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而其独一无二的做法将能够使那些没有采用这类做法的企业相对越来越落后。
我们业界的问题
虽然许多用户都在忙于生产,也都采用自动化设备或流水线在组装PCBA,但目前在生产效率管理上的做法还不很成熟科学。从生产线的配置上来说,我们在设计或配置生产线时一般考虑得过于简单。一条生产线的配置,比如采用什么牌子型号;配置多少台贴片机;每台贴片机的选件该是什么等等,都必须符合用户的生产要求。虽然大多数用户在配置前会考虑本身的工艺和产量需求,但传统的做法十分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比如采用产品的板数、焊点数或器件数目来量化产量需求;比如把全年的产量当做一个总数或取平均值来处理等等就是十分不科学的做法,加上多数的用户并没有仔细的把经济成本计算在内,通常是使用把设备投资、折旧和维护费用除以产量之类的简单算法,这使得我们无法看出许多隐藏的问题。
从生产计划和调度方面来看,虽然在PCBA组装上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但大多数用户并没有把整个PCBA生产流程(包括物料的准备、工艺的设置、生产、测试和包装全程)当做是个流水作业来处理,而因此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对于拥有多条生产线的用户来说,在排产方面,一般的依据是排到下个已经生产完上一批产品,或是生产速度最快的生产线上。而忽略了这并不一定是最佳效益的做法。
“不断的干、最快的干”已经是种应该被淘汰的、片面、错误的效率观念了。
机会在哪里
SMT组装作业是门以自动化为主的工作,当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被组成后,它就具备8个主要方面的效益损失。通过对这些损失的计算评估,我们可以准确的知道所配置的生产线是否具备最高的经济效益。也只有通过全面的评估和采用统一的指标(在这里就是经济成本 -- ¥),我们 才可能准确和有意义的评估不同生产线配置的效益差异,采用生产线价格产量比、贴片速度等传统做法都是不准确的。
生产线的特性效益好坏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如何指定本身产品和生产方式等的特性,并和设备的特性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来看看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有效,
这种做法就是生产模式的制定。它包括产品设计的特性、产品批量的特性、生产线的种类和能力特性、生产调度/排产的方式、生产备线或转产的方式、工艺路线种类和能力等等元素的考虑。
在生产安排和调度上,由于每种生产线配置和每种产品的特性等都不一样,而因此实际上只有一种配搭是最有效益的。生产调度就应该有一套依据,根据产品的特性、批量、交货时间、生产线特性和正在生产的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安排。这套系统将配合以上的活动协助用户达到最优化境界。
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的状态。比如现在的生产线配置的效益性如何;我们生产排产的效益性如何;生产效率又如何等等。如果建立起一套既能够优化管理,又能够评估情况的系统,将有利于用户不断地进步提升。
许多用户无法察觉自己每天的繁忙工作中的无谓浪费。首次采用这套做法的用户常会对以往的浪费吃惊。比如在一个实例中,用户在不同配置的线上就有41%、59%、和37%的效率损失。很多用户在为低加工利润而烦恼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寻找一个可以有巨大改善的机会呢?
为什么需要CCF的协助
对生产效率的管理,业界已经研究开发出一套新的做法。这做法仅仅局限于某些大企业中,还没有被广泛的使用,用户在公开市场中不容易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在技术上,这种科学做法又是相当复杂的。比如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众多,有产品设计特性、生产线特性和数目比例、工艺种类能力、批量大小和变化、生产调度周期和效率、后勤效率、设备维护管理、返修策略等,而在以上各项中又包含有更多的元素。比如在产品设计特性中,我们必须考虑器件封装种类、种类比例、器件数目、基板外形尺寸、拼板设计、适用工艺等等多方面。如何对这众多的因素进行统一量化、规划、综合比较都是件技术含量十分高的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处理的。
CCF顾问当年是这套技术开发者之一,并协助过数家大企业建立起这套做法。有一定的成功把握。通过CCF来协助这方面的改进可以事半功倍。
服务内容
在这项服务中,CCF可以提供以下的协助。
・ 对目前的生产线进行规划和指定特性指标
・ 制定产品和生产模式
・ 评估目前的损失程度
・ 评估内外加工风险和建议使用外加工策略
・ 建议不在设备配置上做额外投资的改进做法
・ 设计新的生产线
・ 修改必要的流程
・ 设计生产排产和调度依据
・ 指导如何执行动态效率管理
・ 设计相关生产效率的KPI
・ 指导员工以上的技术,使日后独立操作
服务的输出
在采用这项服务后,用户将可以得到:
・ 在现有条件下最优化的生产线组合;
・ 如果有新生产线需求时,设计出最合理最有经济效益的配置;
・ 有很明确有效的生产排产调度做法;
・ 在作业方式上提高生产力;
・ 明确的知道本身在生产效率上的损失,而不是靠猜测或盲目相信没有损失;
・ 更好的要求设计部、市场部、采购部和工艺部如何配合确保生产效率,推行责任明确化和整合效益管 理的先进做法;
现代造船生产流程优化 篇3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生产流程;优化措施;生产工艺;造船工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03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446
现代造船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长远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其造船的质量,而造船的质量除了生产工艺外,其生产流程能否得到优化,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地将船舶交给船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探究性的分析。
1 加强现代造船生产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船舶事业的不断发展,船舶生产企业在造船中的施工工艺流程也得到了不断优化。但是目前船东不仅对船舶质量要求高,而且对船舶的生产工期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为了及时地履行与船东签订的合约,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就必须在船舶生产过程中致力于生产流程的优化,才能在确保生产质量的同时确保按时地交付业主使用,从而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船舶生产企业,必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致力于生产流程的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关于如何优化现代造船生产流程的几点浅见
在意识到优化现代造船生产流程必要性的同时,还应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致力于生产流程的优化,具体来说,就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2.1 优化目标
一是明确提高效率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尽可能地减少气候带来的影响;其次尽可能地缩短物流运输时间和距离;再次尽可能地实现生产设施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最后生产过程必须合理的组织。
二是提高船舶制造质量是改进工艺流程的目的,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船舶制造过程中加强自动化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其次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制造工艺流程的优化,促进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在造船企业改造过程中,必须注重上述内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生产流程优化的有效性。
2.2 切实做好优化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对起始数据的确定,主要是因为其不仅对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对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带来影响。造船企业生产的能力、劳动生产率、柔性目标均属于起始数据,因而在造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在准备过程中,就应对生产工艺及其过程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对生产区域设计的能力以及造船时对不同阶段的关联性进行认定,对在造船企业负荷分布以及生产装备设置方面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三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确定,并评估布置图的方案,在评估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以下四点:首先是生产能力方面的需求;其次是生产制造的经济性;再次是自动化改进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动态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检查和评估。
2.3 优化思路
一是在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时,必须确保企业现有体制和业务流程不被打乱的原则下,组织单独力量,对新的优化方针进行策略,对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并将新旧方案进行比较后择优选择。所以在优化生产流程时,不仅要结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还要致力于企业现实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完成船舶生产任务。
二是当前很多造船企业存在船台和码头周期的稳定性较差,不管是在船舶下水舾装还是在涂装完整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流程。所以为了达到优化流程的目的,就必须致力于船台作业流程的优化,才能更好地达到缩短码头和船台建造周期的目的。
三是在船台作业流程优化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进行船台工作计划程序的编制,对船台的大合拢分段吊装的流程和吊装时间的间隔进行确定,从而为船台工程确定基本纳期表,同时为船体工程、舾装工程、器材调配、预栖装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将传统的现场设计调度改进,构建标准的生产流程和日程,确实加强柔性计划管理,加强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结合所反馈的信息,对计划偏差范围进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实行量化技术管理,将生物任务实物量的数据和系统的生产数据能力的量化作为整个计划制定的依据,从根本上确保生产资源与任务之间平衡的动态性。
2.4 优化实践
某造船企业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后,对现有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更加合理的生产流程。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该企业结合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构建了企业的生产系统,并通过确定作业区域,实现物流组织的先进化和最佳化,达到减少非生产时间的目的,并结合船体的零部件以及分段。总段工艺过程具有较强相似性的特点组建生产线,最大化地确保舾装作业提前在车间完成,进行单元舾装与分段舾装,通过不同的模块和区域划分确定舾装阶段,实现了壳、舾、涂工艺的一体化。
与此同时,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切实加强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例如零部件编码、区域舾装、托盘管理、区域管理、节点管理等环节均加强了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某船东一批6600吨的货船生产实践中,其优化之前总共生产了7艘,其中间段的胎位周期、首尾段的胎位周期、预舾装率、船台周期、水下周期、建造周期、总工时分别为31d、48d、20%、65d、50d、280d、250000h,其优化之后同样共生产了7艘,其中间段的胎位周期、首尾段的胎位周期、预舾装率、船台周期、水下周期、建造周期、总工时分别为22.5d、36.5d、90%、50d、36d、185d、180000h。其优化的内容较多,例如在分段作业中,小组装按平行中体零件组合,舷艇部零件组合,舱口围板小组装三条生产线,实行后道生产。由相对固定的工段专业化生产,形成流水作业。中组装按小组装组合、横纵围壁、烟囱、曲面片段四条生产线实行分道作业。大组装按舷艇分段、平面分段、曲面分段,上层建筑分段四条线组织、分道、定置、流水作业分段涂装。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现代造船生产流程优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掌握工艺流程优化要点,全面掌握流程优化的技术要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确保优化后的生产流程的优越性得到良好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寅东.基于分布式专家系统的造船生产流程建立方法[J].中国造船,2003,(4).
[2] 石宇強,吴双.TRIZ理论在生产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J].制造业自动化,2009,(4).
[3] 宗鸣镝,孙厚芳.面向精益生产的造船生产计划流程与优化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作者简介:肖径仇(1985-),男,湖北孝感人,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
工程。
氯乙烯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研究 篇4
工业原料聚氯乙烯 (PVC) 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烯, 因此市场对氯乙烯的产量要求比较高。当前工业生产中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石法和乙烯氧氯化法这两种制造工艺。
电石法是最早用于氯乙烯生产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 再将乙炔与氯化氢融合, 并以氯化汞为催化剂形成氯乙烯[1]。由于电石法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 因此成为大多数生产加工企业所采用的制备方法。乙烯法是利用乙烯与氧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再裂解为氯化氢和氯乙烯。这两种传统的生产方法不仅反应过程复杂, 而且由于材料反应不充分,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 氯乙烯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
根据氯乙烯各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程度, 应当建立一体化的检测控制系统, 不能孤立任何一个工艺环节。氯乙烯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乙炔站、氯化氢站、氯乙烯转化、氯乙烯精馏站四个环节中。
如果乙炔站中的反应温度过高, 就会导致粗乙炔中的水分蒸发量过大, 冷却之后乙炔塔的后部负荷过大, 阻塞塔板和管路, 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乙炔站发生器的温度和压力, 维持温度在80℃-90℃之间, 且压力不大于15KPa。在对氢气和氯气压力进行控制时, 要分别检测进入缓冲气罐中的氢气、氯气流量, 保证氢气压力在0.05-0.10MPa之间, 氯气压力在0.15-0.25MPa之间, 氯气和氢气进入合成炉之前, 要分别检测两者的流量, 使氯气、氢气之间的流量关系控制在1.00-1.10:1.05之间[2]。氯乙烯转化站中的乙炔、氯化氢之间的配比关系要控制在1.05-1.15:1.05之间,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石墨冷凝器中盐水的含量和流速来维持混合脱水温度, 使混合脱水温度保持在-15℃到-10℃之间。如果转化器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反应失效, 温度过低又会使两者之间的反应不够彻底, 没有完全反应掉的氯化氢会形成腐蚀反应设备的物质, 物质反应在转化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因此需要根据反应器的温度变化趋势, 随时调节热水槽的流速, 满足乙炔与氯化氢混合气体有效转化的温度要求。氯乙烯精馏站作为最后转化环节的主要设备, 需要控制好低沸塔塔顶的温度, 减少进料量、进料状态等外部因素对塔顶温度的干扰作用, 维持塔顶温度在35-39℃之间。
3. 氯乙烯生产工艺优化控制
3.1 反应器的温度、压力控制
在乙炔生成阶段应当严格控制进入反应器的水量, 使反应器内产生的热量能够借助水流带出, 从而降低反应器内的温度, 实现生成塔温度和水流压力的自动控制[3]。
3.2 振荡器的电流与压缩机控制
为了掌握乙炔振动器的电流、压力及压缩机出入口压力之间的关系, 需要通过建立数学关系模型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对生产过程中的电流、压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进而实现对振荡器电流和压缩机的控制要求。
3.3 控制氯气和氢气的配比关系
在氯化氢合成中, 需要严格控制了氯气和氢气的配比关系, 使氯气和氢气通过化学反应能够恰好融合, 保证生产出来的氯乙烯达到工业生产标准。在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基础上, 可以根据反应机原理, 构建氢气、氯气之间的反应模型, 确定最佳的配比关系, 实时监测氯气、氢气流量和反应器的压力, 根据计算结果控制二者的流量, 保证二者的充分反应, 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4 乙炔和氯化氢配比的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通过建模的方式掌握氯乙烯转化阶段中乙炔和氯化氢的配比关系, 计算各监测点的乙炔和氯化氢含量数据, 最终得出最佳配比关系。在监测过程中还要考虑压力、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影响作用。
3.5 精馏阶段的控制系统优化
在氯乙烯精馏阶段需要组建专业的控制团队, 对精馏塔内的原料数据与环境参数进行研究探讨, 确定各原料之间精馏前后的含量配比关系, 设计出多变量的氯乙烯精馏自动控制系统, 对精馏塔内的各参数实现优化控制。
4. 结语
导致氯乙烯生产工艺落后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产品研发力度不够、国家缺少相关的资金扶持等, 但是氯乙烯作为主要的工业原料, 其市场需求量巨大, 当前的生产过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而且安全系数不高, 因此需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优化氯乙烯的生产过程, 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为此, 氯乙烯行业应当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将小规模的生产企业与大型生产企业融合, 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提高我国氯乙烯的生产水平, 使我国的氯乙烯生产在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前提下, 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 袁凯.间歇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分布式仿真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 2011, 10:2254-2257.
[2]王旭, 缪天宇, 王庆凯.浓缩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 2012, 06:70-74.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篇5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仍然没有越过重结果轻过程的障碍。“知识与能力、思维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三维目标,而要真正去实现这个三维目标,还要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上。“知识与能力”是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的,“思维的品质”是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提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浸染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优化教学过程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用预设打造精彩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要给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关注生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动态的预设、弹性的预设、有留白的预设,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到处充满精彩。在预设时,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现状和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所有经验投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2、巧设课堂提问。高明的教师提问往往是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让人恍然大悟。或者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现在普遍存在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教者为了体现启发式的原则,达到一种双边活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有的问题比较深,或范围比较大,学生答不出来,于是教者更多的时候在提那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如“对不对” “是不是” “好不好”等问题,更有甚者还迎合、附和学生,使语文课成了学生“最轻松、最快乐”的课,成了校园里的“聊天室”。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课既是语言训练课,更是思维训练课,亚里斯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设问便成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之中,老师的提问常常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问得太多,易获“满堂问”之名,追得太紧更有“严刑逼供”之罪,不问便陷入永不超生的填鸭式。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提问的质 1 量,教师不能沿着自己心中的答案去设计问题,而应是转换一下角色,想想自己拿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怎么回答,根据自己答问过程中的“障碍”来调整问法,几番调整后再把问题拿给学生。我们应该在意教学中每一个设问的细节,在意每一个设问的用词,在意学生每一次答问的表现,做到精心设问,让学生由“默哀”走向思考,走向表达。问题应问在意外处,让学生在惊疑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应问在关键处;应问在延伸处,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悱不启,不愤不发,课堂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
3、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思维是精神思想的火把,而精神思想要靠思维去点燃,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用思维去垂钓思想精神。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眼光盯在学生的智慧生命上,而忽略学生的情感生命,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渗透在文本中的情感精神来浸润学生,使学生能真诚地去热爱人类,拥抱自然,善待他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
油辣椒生产工艺优化 篇6
关键词:油辣椒 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TS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10-02
1 辣椒干的含水量与品质的关系
油辣椒原材料辣椒干的含水量对辣椒品质和保存期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对不同质量辣椒干产品的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辣椒干含水量越高,越容易霉变,品质越差。因此,辣椒干含水量企业内控指标为≤13%。
2 粉碎后辣椒碎片含水量与油辣椒炒制温度时间的关系
粉碎后辣椒碎片含水量越高,炒制时间越长,能耗越大,生产成本越高。我们结合油辣椒产品质量进行了优选。结果见表2。
从表2看出,辣椒碎片含水量越高,产品质量越差,只有含水量在35-45%之间,油辣椒制品质量优、色香味很好。
3 原辅料与油量最佳比例筛选
原辅料与油量重量比例决定着油辣椒质量,因此,油辣椒原辅料与油量比例筛选尤为重要。筛选结果如表3。
从表3不难看出,料油比例=4:6产品质量最佳。
4 产品检验
产品按照油辣椒GB20293-2006进行检验,产品外观油润光泽,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无霉变;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和滋味,理化指标及相关检测结果见表4。
5 油辣椒新工艺(图1)
6 结语
优化的新工艺特别适合油辣椒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生产,生产油辣椒油潤光泽、香气浓郁、香辣可口、回味悠长、保质期长;产品质量符合《油辣椒GB/T20293-2006》标准之规定;用户特别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生产过程优化 篇7
ECS100系统是浙大中控04年推出的较前沿的DCS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增强了过程控制的功能和效率, 提高了工厂自动化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融合各种标准化的软、硬件接口, 方便地接入最先进的现场总线和第三方集散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我厂装置选用了ECS100来实现工艺过程的控制, 特别是在顺控方面, 在造气控制、PSA控制等装置的运用中, 都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2 系统构成
造气装置ECS100系统主要由执行TCP/IP协议的SCnetII网和执行RS485协议的SBUS网组成。SCnetII网通过HUB或执行两层协议的交换机将操作站和控制站联接起来, SBUS网将控制站的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及各类型IO卡件联接起来。具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注:OS131、OS132、OS133 (操作站) ——ECS100系统的人机接口, 用于整个ECS100系统的信息访问;ES130 (工程师站) ——除具有操作员站的所有功能外, 还具有工程组态功能, 系统深层次维护功能等;FW243 (主控卡) ——提供控制功能及与数据转发卡的通讯控制, IO信号处理;FW233 (数据转发卡) ——用于IO卡的管理及其数据的转储;各类型IO卡件——各类型现场信号的采集及调理
3 造气炉生产工艺简介
我厂采用的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炉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该程序主要分五段完成:吹净、吹风、上吹、下吹、二上吹。首先在吹风阶段由底部送入的空气与上部加入的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放热, 为后续反应储备热量, 在该阶段末期有氮气产生, 通过改变回收时间来调节氢氮比;接下来的上吹阶段将蒸汽由炉底吹入, 产生半水煤气;下吹阶段将蒸汽由炉顶吹入, 产生半水煤气同时使炉子气化层下移, 还有二上吹产生半水煤气同时使炉子底部充满蒸汽, 防止吹风阶段配入的空气与煤气在底部发生闪爆;为了将炉子上部和上煤气管道的半水煤气尽量彻底地回收到气柜, 通过增加吹净阶段来实现。
4 原控制程序中的不足
在造气装置生产实践中, 工艺操作人员发现, 由于程控阀的开关时机不尽合理造成了蒸汽和产品半水煤气的浪费, 同时还影响产品气质量。为提高造气产量及质量, 降低消耗, 对造气控制程序做具体分析如下:
(1) 原程序中在送吹风气与上吹的交界阶段吹风回收阀和煤总阀是同时开启的, 这就造成半水煤气倒流到吹风气装置, 导致产品气的浪费, 消耗增高。
(2) 在下吹及二次上吹两阶段的初期, 上、下行煤气阀尚未关闭, 蒸汽上、下吹阀就已打开, 这就造成蒸汽不能进入造气炉, 而进入煤气管道, 这样既造成蒸汽的浪费, 又因蒸汽增加造成煤气中成分含量的变化而影响了煤气质量。
5 系统优化方案
(1) 就以上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在送吹风气阶段末期增加一个余热早关程序段, 此程序段使吹风回收阀提前关闭, 从而解决了以上问题。
(2) 对于第二个问题, 我们在下吹及二次上吹阶段初期分别增加了下吹阀迟开及二次上吹阀迟开两个程序段, 这两个程序段的主要作用是:在上、下行煤气阀尚未关闭前 (因为两阀口径较大, 得到动作指令开始关闭到关闭状态需要一个行程时间) , 上、下吹阀皆保持关闭状态。并在操作站的流程图画面上设有可修改操作界面, 使以上两个程序的延时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 以适应不同工况的需要。
6 生产优化在ECS100系统上的具体实现
6.1 方案的程序实现
此方案只需将各炉所调用的STEP自定义ST段落稍做更改即可。
6.2 具体程序说明
(1) 第一个问题所涉及的修改后的程序。
其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新添加的语句, 通过添加程序语句来实现在送吹风气阶段末期增加一个余热早关程序段, 从而使吹风回收阀提前关闭。
(2) 第二个问题所涉及的修改后的程序。
其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新添加的语句, 通过添加程序语句来实现在下吹及二次上吹阶段初期分别增加下吹阀迟开及二次上吹阀迟开两个程序段, 从而在上、下行煤气阀尚未关闭前, 上、下吹阀皆保持关闭状态。
7 经济效果
生产过程优化 篇8
石油钻井的生产运作管理研究
1 钻井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是管理者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地控制与降低成本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2,3]。钻井成本管理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长庆钻井新疆项目部也实行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即钻井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这三个层次的管理,钻井队是钻井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但是各钻井队目前的生产运作管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管理体制的必要支持,又没有成型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体现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
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体系,其实质是先进的生产运作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与采油队管理体制的嫁接,这就要求所建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必须在基本适应钻井队现行管理体制的条件下,较好地体现精细生产管理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2)没有把管理与控制有机结合
没有把分级管理与分类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分级控制和分类管理是基本手段,且二者在逻辑上,分级管理是基础,分类管理是深化,二者缺一不可。
(3)没有建立比较科学的效益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实用的效益评价体系是健全效益目标导向机制的关键。现行的模式虽然都提出以效益为生产经营的中心,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但并未按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建立起系统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这样导致计算的依据不合理,影响了评价效果。
2 钻井成本控制方法
(1)成本管理和控制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3]。而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钻井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公司下达的预算指标得到全面完成。为此,对各项钻井生产技术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使各项生产耗费控制在定额之内,并最大限度的实现节约,这就是钻井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钻井分公司直接控制的成本项目,除分公司机关管理费外,还要对分公司固定性支出进行控制,比如物业管理费、折旧、分公司管理费用等。钻井分公司同时要对公司下达的总成本指标负责,所以钻井分公司必须强化对单井成本的控制。钻井分公司应按单井预算,将有关成本指标纵向分解落实到各钻井队,横向落实到各项目管理组及相应岗位,达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控制成本的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钻井分公司还必须优化生产管理,密切工序衔接,缩短钻前准备时间,降低成本费用;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钻井速度,减少或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钻井队作为钻井施工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钻井成本控制的基层单位,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责任者。其成本控制项目有:钻头、泥浆及其他材料费、油料费、设备修理、运输等费用。
(2)成本控制措施
钻井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执行单井直接成本预算进行的。单井成本预算控制指标要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人头,并明确奖惩措施,增强职工控制成本的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确保成本控制指标的实现。在单井施工过程中,井队成员要及时做好各项材料消耗和费用支出的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完井后向职工公布单井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为下口井成本控制提供经验。钻井成本中的不可控费用指企业发生的与单井作业没有直接关联的费用支出,通常表现为固定成本形态,其发生地在钻井作业中心以外,属于间接费用性质,包括钻井公司、钻井分公司管理费、服务单位的包干经费以及应列入成本的上级管理费用等。这部分费用不属于钻井分公司和钻井队的控制范围,其控制权限在钻井公司层面上。对钻井公司、钻井分公司机关以及服务单位费用的控制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进行预算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不将过去的成本耗费作为新一年度的成本费用预算依据,按各个不同单位或部门的职能以及应占有的资源按照标准逐项编制的,能够将成本费用指标控制在较低水平。对钻井公司、钻井分公司机关以及服务单位费用的过程控制主要采取月度资金控制的办法,要求每月资金用量控制在月度预算指标之内,超过了就停止拨付资金。
3钻井成本管理的效益评价
(1)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钻井队的生产运作管理是一种效益型经营管理模式,它要求将钻井队的经营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钻井生产和成本控制内在统一于效益中心。因此,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中应该建立效益评价系统,来强化效益中心的导向机制。钻井队推行生产运作管理,在效益评价时应遵循这三个原则:
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经营管理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
(2)生产运作效益评价
目前用于评价生产运作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很多,指标有能源消耗率、单位投资建设生产能力、资金盈利率、资金利税率等;方法有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这些效益评价指标和方法对评价钻井队的效益虽然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够合理、全面,有些不适合钻井队的效益评价。为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在制定这些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时,必须体现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必须充分考虑油藏开发的特点,并对影响钻井队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评价。
建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时,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虑,保证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能正确、合理地反映油藏开发的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和效果。
钻井队内部要有不同层次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有一个代表性、综合性的核心指标。
效益评价是考核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果,因此,这些指标都是定期的。考核通常是以月、旬、半年、年为单位。
要有评价经济效益的相应标准。
优化钻井生产运行效率
1钻井生产运行效率
它是指钻井资源在钻井市场主体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钻井企业对其拥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钻井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动态效率三个方面,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等同于钻机使用效率,等于年钻井有效运行总时间(钻井总时间和搬安时间)除以年日历时间,钻井生产运行效率计算公式如下:钻井生产运行效率=钻井总时间(天)+平均搬安时间×开钻口数。
2 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因素分析
(1)影响因素分类
据调研资料显示,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变更的客观因素和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包括气候及自然灾害、地质油藏条件和人员修整与钻机检修;另一类是可控的因素,包括钻井生产计划、钻前工程、待井位、等设计、专业公司协调、事故及复杂、工农关系。钻井生产计划CNPC内部钻井生产计划是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在钻机停工或无效动用时间中,钻井生产计划的不均衡性导致钻井队等井位,所占比例较大,2006年达到了47.78%。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为了完成原油产量,油田公司希望当年新建产能在年内发挥更大作用,所以大部分油田钻井生产计划集中安排在上半年。有的油田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工作量的80%。上半年完成大部分钻井工作量后,下半年动用钻机数量逐渐减少,有些油田动用钻机数不足年初的二分之一,造成部分钻机等停或设备封存。
(2)地质油藏条件
随着勘探难度加大和部分油田资源规模越来越小,深层、边远、隐蔽油藏成为资源接替的主体,由于这些油藏区块小、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在油藏认识不成熟时大都采用滚动方式进行开发,工作量零散,每一次数量不多,有些区块需要对上一轮完成井评价后才能布置新的井位,钻机打打停停,钻机停工等井位、等设计、等钻前工程等情况时有发生。
3 优化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方法
据调研资料分析总结得到,在影响钻井运行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能一个因素的增加,导致连锁反应,造成多个因素的发生;有时相互制约,影响比单独作用要小。从调控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出发,以可控的影响因素和矛盾为重点,从队伍及装备建设、钻井生产运行管理、企地协调和市场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CNPC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相关对策和建议。队伍及装备建设-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勘探开发需求变化,超前规划钻井专业总体发展方向,在控制钻井队伍总量的同时,加强队伍结构调整,避免队伍结构性失衡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钻机停工。
(1)技术工艺的改进
积极培养专业化的固井、泥浆服务、定向井、欠平衡钻井和气体钻井等技术服务力量,培育具有较强规模实力、特色鲜明的专业服务公司,增强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合理调配仪器、工具和专用设备,避免因专业服务能力和设备不足,影响钻井施工正常运行;更新和改进钻井装备,增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能力,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减少雨季等季节性停工;规范工艺技术和操作流程,完善钻井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规范,明确井队与其他协作单位之间的作业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井队与钻前施工队、运输队、地质录井队、测井队、固井队及物资供应等单位的配合与协作;加强员工技能操作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适应钻井生产的要求,减少复杂与事故的发生。
(2)合理生产运行管理程序
合理安排产能建设进度,均衡安排全年生产。统筹考虑气候因素影响,合理安排低洼井等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井的施工季节;加快地质和油藏研究,科学制定勘探开发方案、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合理部署井位,提前做好钻前工程,保证钻前不等井位,钻机不等钻前,钻机不等设计-钻探工程公司加强与油田公司工作对接,跟踪产能建设部署安排,提早落实队伍及物资材料准备,统筹协调施工进度。发挥一体化优势,鼓励实行区域钻井总承包方式组织生产,建议建立CNPC钻井总调度制度,进行各油田钻井生产的总协调,优化钻机资源的配置,科学调配钻机。强化多专业协作机制,紧密工序衔接,加强下道工序的提前介入与信息共享,为下步工作的提前、有序安排做好铺垫;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方与施工方、各专业间、井场与后方基地间数据共享,缩短决策时间,促进施工环节紧扣;实行以前线指挥部为依托的项目管理运作方式,将管理重心前移,生产组织统一指挥,跨专业施工统一协调,区块内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提高区域总体作战能力;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强化安全考核、安全监督、员工培训、安全防护、安全检查,减少事故复杂造成的损失。
(3)协调企地关系
加强法制宣传,为建设和谐健康的工农关系奠定基础;油田公司与各服务公司联合建立“大工农”,统一赔偿程序与标准,共同处理解决工农关系;征地时尽量规避基本农田、敏感土地;设计上科学调整土石方量,科学选择井场位置,减少与地方的矛盾。
(4)完善市场管理
建立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尝试甲方有偿占用钻机制度,减少甲方多占用钻机导致的钻机停等,提高钻机利用效率;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规划规模区域市场,保障区域内部服务;同时,建立区域间互为调剂、有序流动、调配便捷的市场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和违规举报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市场有序竞争;加强和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结论
(1)通过对石油钻井的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分析得到钻井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2)企业应要加强职工素质的提高,加强最前沿科学知识的运用,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和完善合理管理模式,才能保持生产节奏稳定有序,达到“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生产状态。
(3)合理处理好各个环节,逐步达到动用最合理钻机类型、最少钻机数量完成最大的钻井工作量,提高提高生产时效,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保持强有力的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于洪金,赵俊平,艾池.油气钻井工程经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素质 篇9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素质
中心论点:
学生知识的形成, 技能的掌握, 智能的发展, 都离不开思维过程, 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论文提纲: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二、加强思维过程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素质。
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思维素质
当前,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技术的挑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增加了, 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思维活动主要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主要的途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 让学生始终被愉悦而特殊的氛围所淘冶、感染、激励, 由此产生兴趣, 是思维的闸门不自禁地打开, 在此基础上加强过程教学, 才会恰到好处。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呢?做法如下:
1. 创设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设计恰当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触及学生的思维情绪, 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 例如:教学《麻雀》一课, 学生结合预习提示提出, 猎狗和小麻雀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老麻雀为什么从树上飞下来?我就此问题设置思维热点,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带着上述问题抓住主线, 感知课文, 从而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打开思维的闸门, 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答案, 从而激发力学生的思维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2. 创设迁移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同化过程中发展的,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 为了实现同化过程, 常设置一些知识迁移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即在新旧知识联结点上开拓学生的思维, 由旧知到新知, 将新知转化为旧知,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知识迁移,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创设直观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由直观到抽象, 是感知和理知的辩证统一, 是有形和无形的相互作用, 是学生掌握知识激发思维的必要。“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教学, 要帮助学生形成终生赖之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 开启思维闸门, 深化思维过程, 并内化为学习动机。寓言《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体裁相同, 情节相似, 文章结构类同。在学第一篇寓言时, 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 (1) 抓关键问题解题; (2) 读议词句促理解; (3) 联系实际知理, 运用三步法, 知识迁移。学第二篇寓言时, 学生就可以自己阅读体味, 揣摩词句, 适时反馈, 展示思维过程, 从而“求大同, 存小异”地学会了这两篇寓言。课后, 我帮助学生以此类推, 举一反三, 总结其它寓言的学法, 形成自学能力, 养成思考的习惯。, 通过直观教学, 使学生不仅建立了对语文知识的认知, 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 在课堂中创造思维情境, 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二、加强思维过程教学, 培养思维素质
在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 加强思维过程教学, 对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性质、掌握法则以及技能技巧的形成, 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几年来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思维过程教学的:
1.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任何思维, 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 都要从观察、操作、分析开始, 叶圣陶讲:“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其真。”语文教材是凭借, 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激发思维波澜, 从课文延伸到作文, 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学《乌塔》一课, 我以文为例, 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 突出人物朴实品质的写法, 写一位自己喜欢的人, 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美德, 先让学生观察, 再口述、评论, 从观察到表达, 触及思维, 从学写到会写。在学生动手操作中, 强化了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利用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 从而可以达到发展独立思维的能力, 所以说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把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语言表达给他人或大家,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是大有益处的。教学实践表明, 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必须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既重视智力因素, 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使学生善思。学《瀑布》一文, 我领学生划停顿、找重音, 读出诗的韵律。通过配乐朗读, 想像画面, 以流水淙淙, 瀑鸣阵阵, 再现思维情境, 使学生陶然于美景之中, 如临其境。在这里, 想像是一种补充, 可以产生思维飞跃, 形成审美素质。这一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新的知识点, 抓住其本质特征, 展开讨论, 获取知识, 促进思维的发展。
3. 在分析、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比较是思维能力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不仅能清楚地认识比较对象的本质特征, 还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更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加强学生的思维过程, 防止了知识的混淆和泛化, 提高了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
优化思考过程 提升数学能力 篇10
在平时的教学中, 却很少有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 在学生做错题之后, 教师就会随手把错误的答案擦去, 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做一遍, 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错, 错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教学就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有时候, 我们只关注学生解题的结果对不对, 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给忽略了。学生的解题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 是最优化的还是烦琐的。由于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 造成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 数学能力得不到提升, 这也是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 为什么前面的计算题基本上没有错误, 但是一到后面的应用题时就会错的原因之一。那么, 如何来优化学生的思考过程, 提升数学能力呢?本人经过实践, 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边听边思
在数学课堂上,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讲台前眉飞色舞地讲着, 学生非常端正地坐在那听, 时不时地附和着教师说一两句话。学生看似听得非常认真, 但是学生只是在那听, 而对于教师所说的话只是一种接受性地听, 然后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 至于教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说, 听了讲解应掌握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学生却没有思考。当学生不能辩证地去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时, 这种听讲也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听讲。这也是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可以做对题目, 但是一到课后就不会做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数学课堂上,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思考, 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讲的内容, 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比如, 例题48×2。当学生练习用竖式来解答后,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48乘以2, 先拿个位上的8来以2, 得16, 那么, 就要写2进1, 然后再拿十位上的4乘以2得8, 记住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1, 得9。”在这里, 如果我们单单从总结算法的角度来让学生听, 那么学生也许就不理解为什么要进1, 为什么后面十位上的8与2相乘得8后还得加上进上来的1。这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的经历, 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道题目, 从而延伸到其他乘法的计算。
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要边表述边引导学生思考所表述的内容, 也可以设计一些问答题与学生交流, 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纵深处。
二、边练边思
数学练习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它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但是平时的数学练习, 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在做这些练习题时只是模仿例题中的解法, 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在练习时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解法, 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来。
例如: (1) 冬冬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20页, 第二天看了22页,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 冬冬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 已经看了3天, 每天看20页,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很多教师在安排学生解答这一道题目的时候, 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做, 然后对一下正确答案就完了。这样的教学也只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出来, 没有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 而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 我们要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 解答这两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 (2) 解答这两道题目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 (3) 在解答这两道题目时, 它们条件有什么不同?
这样, 学生在练习中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边议边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评价别人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边议边思考,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来也可以让学生的讨论更深刻、更具体, 从而促进学生思路趋于完善。
比如,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97页第5题 (见下图) , 教材中给的是两种分类方法, 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类标准来完成统计表。但是我教学时并没有满足于仅有的两种分类统计方法, 而是让学生小组议一议、想一想, 解答这一道题目到底有多少种分类统计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分类统计方法, 有一些统计方法连我都没有发现。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运用心理暗示 优化教学过程 篇11
发展的紧迫性
当今社会,心理学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理论、新研究方法、新测评工具、新诊疗方法不断涌现。学校、社会的“老式”教育、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要适应当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新的途径。由于现代学生自尊心与个性人格倾向都比较强,教育、教学方式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给老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心理暗示的研究更具紧迫性。
心理暗示的运用
1.语言暗示
一位教育学家告诫我们:“教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所以,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如:在讲评作业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点名批评的方式。点名批评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让学生联想——老师不喜欢我,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批评学生时不点名,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前进动力,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对一个屡次违反学校纪律的调皮学生,假如班主任采取说教方式,可能会取得暂时的效果,但不会长久,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对抗。教师可采用暗示的方法,可以对学生说:“这事是你干的吗?我感觉不是,因为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位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这种暗示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除了上述口头语言暗示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书面语言暗示。如: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写道:“你的字进步真大”、“你是未来的大学生”、“哈!士别三日另当刮目相看”。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写道:“这次作业老师真不敢相信是你写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比这次好”。通过上述书面语言暗示,出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现象。比如:学生的作业整洁了;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了;学生更加尊敬老师了;学生学习成绩进步了。教师在书面语言暗示方面,不要怕耽误时间和精力,教师手中的笔是一个神奇的指挥棒,可以给学生以激励,也许会成就一个天才。如今这种方法,已经在我校推广到其他学科,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行为暗示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在学生品质教育方面,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是否以身作则,是否有自省和调控能力,是否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讲,有时比语言暗示更有效。如:面对纸张满地的教室,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默默地捡起纸张。又如:我曾经接过一个高三班级,这个班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观念不强。面对这样一个班级,本可以用严厉的批评、抓典型等一般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但是,这样做会在学生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抗、不满的情绪……后来,我总是赶在大部分学生到教室前进班,在教室里看书,给学生辅导功课,对迟到的学生也不批评。如此,坚持了一个月,学生迟到的现象逐渐减少了。在后来的谈话中,不少学生对我说:“您每天放弃休息时间,我们不早来觉得对不起您。”因为这是无对抗的、自愿的,师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3.环境暗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
如:某班教室长期尘土飞扬,是学校有名的脏、乱、差班级。新班主任接班后,没有采取严厉的手段,而是买了几盆颜色鲜艳的花和几幅绚丽的风景画,放在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班发生了变化,尘土飞扬的场面不见了。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环境对学生影响是如此之大。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寻找新的出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暗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优化训练过程, 提高训练实效 篇12
一、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听话和说话, 更不同于口头作文, 它是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的听与说的互动过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口语交际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规定体现了三方面的要求: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 参与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题, 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2.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 形式多是当面谈, 与生活实际状况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学生课堂上学的要为生活中的交际服务, 要有实用价值。3.口语交际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不仅需要听说技巧, 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的能力和素养。
二、优化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1. 双向互动, 多向交流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交际互动”, 它是听者和说者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 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 应该从挖掘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入手, 使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
2. 优化环节, 提高实效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应认真研究口语交际话题的特点,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优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环节, 提高训练的实效。
(1) 课前准备, 有备而谈
小学生常常是凭借直观想象来思维, 看见什么说什么, 怎么做的就怎么说。因此,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课前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要。老师要根据口语交际课的具体内容, 安排学生观察实践、搜集资料或者体验生活, 尽量使学生能胸中有物, 说有依据。
如: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本项训练是一项系列性的综合练习, 目的是在学生了解一点有关十二生肖知识的基础上, 去搜集、读记并当众讲述故事。
(2) 导入情境, 融情而谈
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课堂上,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口语交际活动的强烈欲望。所以,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 教师要利用感染性的语言描述, 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等手段渲染气氛,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情境中。
如: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者首先借助媒体出示电话铃声, 问学生:你听到什么声音?你以前打过电话吗?打给谁?为什么要打给他?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交际打下基础。然后媒体演示《小亮的生日》, 激发学生的欲望:小亮过生日, 你想和他说些什么?你能打电话把祝福送给他吗?愿意试试吗?这样的设计, 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打电话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源于生活, 诱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训练中去, 积极思考, 积极交流。
(3) 模拟交际, 得法而谈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 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中的指导, 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 就无法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因此, 在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后, 可以先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示范,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选对象或小组展开口语交际练习, 然后选择典型口语交际范例, 引导集体评议;也可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自主交际, 然后再抽取典型, 进行示范表演,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评议。学生在模拟—评议—模拟的过程中, 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4) 课外延伸, 侃侃而谈
课堂中的模拟交际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如生活那么丰满, 充满血肉, 而且,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交际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因此, 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后, 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3. 学科渗透, 实践提高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 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 形成能力。
(1) 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为了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 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 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而且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甚至其他学科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因素, 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 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