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管理二

2024-07-16

生产过程管理二(精选12篇)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1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始于1966年无线电工业公司和仪器仪表工业公司成立时。当时分别成立了计划科,配备了3人和5人负责生产计划管理工作。1967年所谓造反派夺权后,两个公司的计划科只分别剩下1人坚持工作。

1969年底两个公司合并后,青岛市无线电仪表局的计划科以原有的2人为基础组建了新的计划科,1972年10月增加1名统计员,1976年12月增加1名调度员,1985年又增加1名统计员,至此计划科增至5人,负责全系统生产管理工作。

1986年3月,在公司机构改革中,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的计划科更名为经济计划科。同时,将工艺设备、安全生产划归经济计划科管理,人员增至8人。1987年,经济计划科更名为经济计划处。

1966~1980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是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编制下达本系统各企业的年、季、月生产计划,并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向上级报告执行结果。这期间,先后编制了电子仪表工业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作为中期发展规划。这四个五年计划的奋斗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计划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 000万元,15000万元,35000万元,130000万元。第四、五、六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完成分别为6828万元、16325万元、43785万元。比计划增长13.8%、12.16%、25.1%。“七五”期间,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72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在国家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方针指导下,逐步由单纯采用行政手段转变为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相配合。编制生产计划,由单纯的接受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例。“六五”期间,指令性计划从1980年的23大类、254个品种,逐步缩小到1985年的10大类、45个品种。1987年进一步减少到只有雷达和出口的电度表、压力表、拉杆天线4个品种。工业总产值指令性计划所占比例逐年缩小,1980~1987年分别为75%、53%、47%、32%、20%、8.5%、4%、3%,大多为指导性计划,到1987年,市场调节产品所占比例已达10%左右。

生产计划管理,从1984年起增加了横向经济联合管理工作,先后采取了先内后外进行联合,工艺相近发挥优势进行联合,由一般协作关系因势利导进行联合,定点加工进行升级联合,扬长避短发挥设备潜力进行联合等多种形式。到1987年,共计指导实现省内外联合项目11项。其中,有黄岛制线厂与部属769厂的联合,半导体器件三厂与辽宁铁道学会、沈阳铁路信号工厂和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的联合,电子元件三厂、空调设备仪器厂、无线电二厂分别与惜福镇镇办工业的联合;电子元件三厂与胶县城关元件厂的联合,青岛微电机厂与黄岛微电机分厂的联合,电子研究所与青岛机床厂的联合等;此外,还与全市六县(市)一区的一些企业进行了部分零部件加工的松散联合。经过联合增强了企业活力,挽救了面临困境的企业,推动了生产的发展。1988年,还组织实现了青岛电视机厂兼并青岛无线电厂,青岛电子元件一厂兼并青岛电位器厂。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2

一、加强日常工作协调,确保生产组织高效有序

上半年,共协调组织投产新井1口,组织完善各类作业井口工艺150井次、作业开井168井次、拆装抽18井次、处理井场107井次、整改护栏56井次,组织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协调和指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重点工作的顺利投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认真组织“两节”期间生产运行。

作业区提前做好生产、安全、人员、生活、应急、环境等六项准备工作,通过确保“三个到位”即值班人员安全到位、巡回检查到位和维护工作量到位,实现了安全、产量、队伍“三个稳定”,一是通过统筹安排好节日值班,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二是强化广大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各基层队提高涉油涉物防范意识;三是做好重点井巡查工作,加强现场组织,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2. 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检查。

上半年,生产协调组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清明”、“五一”、“春季消防”“春季环保”、“6.5及汛前检查”“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大检查”,节日和季节性检查等9个专项检查,共查出问题129个,已全部整改完,确保了特殊时段和季节交替期间生产平稳运行。

3. 提前着手组织防汛准备工作。

认真调查落实防汛工作量和防汛用料,尤其是河套内井站,设专人负责,确保数据准确。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的防汛工作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截止目前已组织完成水套炉加固8井次、水套炉固定10井次、散失器材回收4井次、水淹进井路7井次。

4. 强化过程管理,做好环境监管工作。

在春季、汛期环境综合治理上,及时组织维修坝围子、管线封堵及回收井场等工作,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先后组织井场清污305井次、井场围堤60处、更换老旧管线30条、封堵废旧管线22条、处理各类污染156余处,共清理出油泥39.475吨,从源头上杜绝了因压力容器泄漏而产生的污染。

5. 单井剖析提高油井抽油时率。

采取“一月一汇总、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整”的“三个一”管理法,加强油井分析,减少躺倒井的发生。采取月度管理例会与油井清防蜡例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油井月度生产情况对比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单井清防蜡措施,共剖析不正常油井76井次,调整油井清防蜡方式67井次,延长检泵周期5天,减少躺倒井5井次。今年发生的145口检泵井中,蜡影响检泵仅9井次,有效减少了因蜡原因造成检泵。

6. 强化管理提高注水合格率。

通过实施“三勤二换一及时”注水设备管理法和“三及时一到位”注水管理法,保证了注水设备平稳运行,通过开展注水系统重点部位壁厚检测等工作,共整改问题84个,其中更换不合格弯头27个,更换注水闸门21个,整改安全隐患25个。202队电工管会宁通过对增注泵用CBTYD系列注水泵变频控制柜加装时间继电器,队长李树军对增注泵进口改装过滤网等,提高了增注泵运行效率,保证了注水的平稳正常,基本做到了“注够水,注稳水,注好水”。

二、精细管理,多举措切实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将采油厂提出的十七项降本增效举措切实落到实处,作业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工作的十项举措,并逐一进行开展落实。

1. 深化作业井管理、减少检泵井次,节约作业费用。

为提高油井运行效率减少作业井次,作业区要求每口检泵井地质队、作业监督以及小队技术人员都要到现场查找检泵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既包括本井作业方案的调整,还包括类似井管理制度的改进,2014年以来,共剖析不正常油井63井次,调整油井清防蜡方式53井次。实现了油井检泵周期782天,与计划指标相比延长132天,提高了采油效率。

2. 修废利旧、减少成本支出。

作业区对废旧设备物资进行集中管理,组织综合队技术人员对废旧物资进行分门别类存放,对已无修复价值的,将尚可使用的元器件拆下,以拼装到同类别设备上或留作备用件,对尚有修复价值的设备,利用作业区自身资源积极进行修复以达到充分利用目的。

3. 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

打破以往各路单独购入资产设备单独建立台账旧模式,作业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将所有资产设备纳入同一资产数据库,并由作业区负责统一调配。2014年以来,作业区内部设备流转259台次,作业区外部流转9台次,避免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

4. 节约水电气,减少浪费。

作业区注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实施节能措施实现降低操作成本的目标。今年以来累计实施高含水改间开井19口、低产井转捞油井生产5口、自主修理变频柜14台、电机20台、实施油井冷输、降温等节气措施38井次,节约电费和燃气费609.3万元。

5. 调整油井清防蜡措施结构。

每月召开清防蜡专项会议,通过分析对比找出问题,拿出解决方案,结合清防蜡效果及成本,综合制定最适合油井的清防蜡方式,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截止到目前共调整清防蜡方式53井次,减少加药费用支出17.5万元,取得较好的效果。

6. 改进打油系统,减少运输拉油车数。

今年以来作业区在锦16、欢26、锦612等区块进行调查,实施单井罐改进站、计量间计量改翻斗计量措施,提高计量精度减少拉油车数,目前已在在13-017、12-3015井场安装了翻斗计量装置,解决了油井合走计量难题。

7. 对小站并站考核,提高管理科学性。

为提高管理考核科学性和公平性,今年以来,作业区对油井数量较少、相距较近的小井站进行并站考核,增加考核单元油气水井数量与井数较多的大井站同列进行考核,改进以往考核模式,更加科学。

8. 大力推行群众性创新,解决现场管理难题。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组织开展“我为采二献一计”主题活动,激发员工创新解决管理难题的工作热情,一季度共征集作业区金点子7项,其中202队孟庆鑫的《磁浮式液位计维修》获得采油厂一季度精细化管理成果一等奖,203队李忠义的《RO纯水机净水系统改造》获得采油厂一季度精细化管理成果三等奖。

参考文献

[1]陈涛平.石油工程(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7~47、524~528.

[2]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45~257.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二例 篇3

我校五年制高职项目课程是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三结合”上:“工”与“学”的目标相结合。我校开设项目课程的目标就是要紧密联系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态度,并能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企业人”,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工”与“学”的环境、模式相结合。我校项目课程是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工作模式。“工”与“学”的行动、成果相结合。我校项目课程组织教学时,采用的是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企业项目,其任务要求和工作过程是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项目课程学习的成果也是与企业的工作成果相似的,接近企业的工作产品和要求。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有虚拟和真实之分,在教学中各有独到之处。在实际的项目课程中,虚拟的项目较多,真实的项目较少,以合适的产品制作作为教学过程的更少。我校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走访和调研了周边5家相关企业,积极寻找能实施专业教学的真实项目。海门市油威力液压工业有限公司提供10只电力箱和相关电器件,用于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学生的生产实践。学生通过电力箱的生产制作,完成相关知识、技能学习,体验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熟练职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把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本学期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进行了三次试点。第一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000个精度较高的轴类零件的加工。第二次,五年制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的学生,将完成首批10只双泵电磁中频炉系统电力箱的生产制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图纸的识读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并将加工的零件图纸、工艺过程、产品检测等以录像、图片、文字等形式保存下来,构建案例资源库,以利于更多的学生共享。目前,又有3000个种类不同的机械产品等待学生独立编程和加工。

二、企业岗位实践——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扩展点

实施项目课程教学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形成。但它毕竟是学校里的模拟工厂,学校里的项目、任务与社会化大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企业岗位实践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实际生产,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而企业岗位实践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2013年4月制定了《五年制大专专业课程改革行动方案》,该方案安排了各年级企业阶段性岗位实践,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前四年中采用校内项目课程和企业岗位实践有机结合、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全日制顶岗生产实习。■

基金项目: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国示范项目重点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陈海滨;南通市职业教育第一期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陈海滨。

第二炼钢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 篇4

二O一三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2013年公司将进一步秉承“不安全,不生产,保安全,保生产”的原则,立足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继续以人为本,强化执行力度,实现杜总提出的“安全不出事,环保要达标”目标的一年,为确保我厂2009年切实有效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厂实际情况,以“不安全、不生产抓安全、保生产”为工作方针,落实推行安全标准化,确保本年度实现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特签订本责任状。

一、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工亡事故为零

2、重大火灾、交通、安全生产事故为零 3、2人以上煤气中毒事故为零

4、重伤事故为零

5、千人伤害率≤1.5‰

二、2013年车间/科室安全生产工作指标

1、人身伤害事故:轻伤≤人次/年

2、重大生产、交通、火灾事故:零

3、月份违章作业率:≤‰

4、月份隐患率:≤%

5、隐患整改实施率:≥99%

6、A、B级危险源分级控制率:%

7、月份安全合格班组达标率:≥%

8、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合格率:100%

9、员工“三熟”合格率:≥%

10、安全再培训教育率:100%

11、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次/月

1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合格率:≥%

13、月份安全考评得分≥分

三、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责任和要求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落实公司文件、会议指示和行动部署。

2、继续组织完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抓好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3、积极开展防暑降温、用电安全、冬季四防和防火防爆等专项工作;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周密谋划春节、五

一、高温、国庆、元旦等五大时节的安全大检查;突出重点,抓好临危涉险作业场所的规范管理。

4.重视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参加、指导员工班组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5、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做好09年度危险源、环境因素更新辨识、评价,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重点有效的监控。

6、做好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做好记录,及时处置安全隐患;继续推行事故树分析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推行尽职问责制度,定期排查不安全行为人和不安全状态物。抓重点环节,控制关键因素,做好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工作。

7、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完善应急预案,并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向实战靠拢,特别是重点岗位的指挥人员,作业人员必须熟知演练方案和程序,熟知各种救护方法,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责任兑现

每月考核按公司《班组安全绩效评定实施办法》、厂《安全、环保、文明生产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执行。

五、附则

1、本责任状从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本年度。

2、责任书签字人工作变动,接任人为自然签字人。

3、本责任书的条款由安环科负责解释。

厂负责人(签字):车间负责人(签字):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5

生产管理与质量工程试题(工业工程专业·本)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企业生产手段通常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那么下列所给出的各种手段中属于间接手段的是 [ ] A.工夹具 B.仓库 C.厂房 D.运输设施

2.下列车间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组织的是 A.发动机车间 B.铸造车间 C.装配车间 D.机加工车间

3.生产系统中存在着几大流,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物流 B.信息流 C.资金流 D.价值流

4.下列产品生产的类型属于大量生产的是 A.汽车 B.重型机床 C.工业锅炉 D.设备修理

5.一般而言,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总工装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0.23~0.53 B.0.60~1.00 C.1.20~1.90 D.2.10~6.40 6.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计划决策变量的是 [ ] A.产品线 B.库存水平C.生产数量 D.劳动力数量

7.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首要环节是 A.作业进度计划 B.生产能力计划 C.物资采购计划 D.资金使用计划 8.企业库存物资的最高储备量是指 [ ] A.经常储备量加保险储备量 B.经常储备量加季节性储备量 C.保险储备量加季节性储备量 D.经常储备量与保险储备量、季节性储备量的总和

9.设备磨损大致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A.初步磨损、大面积磨损、破坏性磨损B.局部磨损、大面积磨损、急剧磨损 C.初级磨损、正常磨损、破坏性磨损 D.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剧烈磨损

10.再造工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将多种工作汇集在一起 B.给工作人员以决策权 C.工作步骤自然地进行 D.设事件经理与顾客联系

11.企业要系统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应采用的方法是()A.排列图法 B.因果分析图法 C.控制图法 D.直方图法

12.Cp>I.67表示工序能力 [ ] A.严重不足 B.尚可 C.充足 D.过于充足

13.包含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并作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标准是 [ ] A.IS09001 B.IS09002 C.IS09003 D.IS09004—1 14.生产率是指生产系统的(] A.投入与产出之价值比 B.产出与投入之价值比 C.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之价值比 D.实际投入与计划投入之价值比

15.在企业的整个可靠性工作中处于领导和保证地位的是 [ ] A.可靠性设计 B.可靠性分析 C.可靠性评价 D.可靠性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从效用的角度定义,新的产品概念包括 [ ] A.核心产品 B.形象产品 C.实体产品 D.附加产品

17.工艺专业化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是 [ ] A.加工灵活,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性强 B.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占用量少 C.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D.有利于设备充分利用和专业性技术管理

18.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突出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它是 [ ] A.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手段 B.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手段 C.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领域 D.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职能 19.与生产管理有关的战略主要应包括 [ ] A.市场和销售战略 B.财务战略 C.产品战略 D.生产战略

20.对产品开发创意进行筛选时应坚持的准则是 [ ] A.生产准则 B.销售准则 C.财务准则 D.美学准则 21.生产作业控制的任务包括 [ ] A.复审作业计划与作业分配的安排 B.发现偏差及时处理 C.确定产品进度计划 D.提供计划执行结果的报告

22.常用的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方法是 [ ] A.生产周期进度表法 B.生产进度百分比法 C.流动数曲线图法 D.生产进度坐标图法

23.MRP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 [ ] A.产品的出产计划的编制 B.产品结构资料的提供 C.物料库存量资料的提供 D.物料需求计划的生成 24.质量工程的“三检”制度是指 [ ] A.抽检 B,专检 C.自检 D.互检

25.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应包括 [ ] A.硬件 B.软件 C.流程性材料 D.服务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 的打“X”,并改正。

26.生产是人们创造物质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7.生产转换过程中的运输活动,不增加任何附加价值,属于非生产性活动。()28.企业自用模具的生产属于企业的基本生产过程。()29.预防不合格晶出现的关键就是要严格质量检验。()30.大量大批的生产类型具有市场适应性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的特点。()31.在生产计划的制定工作中,关键是要做好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的平衡。()32.节拍就是指流水线上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33.生产现场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主体,是生产调度的主要环节。()34.OPT是对无限能力假设条件下制定计划的MRP系统的重大突破,将代替MRP系统的全部功能。()35.再造工程中的“再造”,就是指要对企业现有的做法提出最根本性的疑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6.知识资源在现代生产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7.何谓供应生产一体化?如何确定具体企业的一体化范围? 38.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决策问题是什么? 39.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应具体抓好哪几项职能工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40.试论述可靠性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12分,共25分)41.某企业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估计其寿命期为5年,在转入正常生产后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的设备与工具成本为4,000元/年,单件产品的材料与工时成本为40元;第二种方案技术比较先进,设备与工具的购置成本为150,000元,而单件产品的材料与工时成本为20元,试对上述两方案进行选择。

42.有一批制品的加工批量为5件,需经6道工序完成加工。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15分钟,12分钟,18分钟和15分钟,试计算在乎行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并用有时间坐标的横道图示意。

43.已知某工程项目的计划资料如下表所示。工序代号紧前工序工序时间/日 A—5 BA6 CA12 DB5 E—15 FD9 GC、F12 HC7 IH8 JE、J、I6试,1)按规则绘制该工程项目的网络图。

2)计算各事项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要求有较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将计算结 果在图上标注)3)计算各工序的总时差。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6

一、项目本主要施工内容

本的施工进展为:

1、深盐区间明挖段:负二层主体结构已完成,负一层主体结构开累完成4块底板、2块顶板及侧墙,占设计12块的50%。

2、深盐区间盾构段:右线盾构掘进开累完成67.5m,占右线设计967.87m的7%,目前正在进行开仓作业;2:联络通道加固完成;区间地基加固完成;左线调整至盐田站始发,暂未施工。

3、盐田站:地连墙开累完成108幅,占设计108幅的100%;格构柱开累完成98根,占设计98根的100%;车站土石方开挖开累完成132948m³,占设计242700m³的55%;冠梁浇筑累计完成484m,占设计625m³的77%;砼支撑开累完成71道,占设计砼支撑108道的66%,钢支撑开累完成22根,占设计92根的24%。

二、应急生产应急管理情况

1.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我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了应急准备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项目部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应急平台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60人,应急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世豪

副组长:刘 禹、陈 冲、陈 冬、方金帅、郑新亮

组 员:郑佳齐、马欣生、张磊、张前前、熊开明、苏东升、罗昌军、马兴进

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主任:马欣生 2.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总指挥、应急副总指挥各一名,下设有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疏散警戒组、调度联络组、事故调查组为发生突发事件时服务。本未发生突发事故,无需进行应急救援。

3.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已编制完成项目部突发事故总体应急预案、雨季施工应急预案、防汛防台施工应急预案、火灾事故施工应急预案、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盾构施工应急预案、其中项目部突施工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包括:

1、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物体打击专项应急预案;

3、火灾专项应急预案;

4、爆炸伤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中毒和窒息专项应急预案;

6、触电专项应急预案;

7、车辆伤害专项应急预案;

8、脚手架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起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防管线破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确保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实施,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情况适时开展各类应急知识培训,项目部2017年组织了4次应急演练(2次桌面推演、2次专项演练),分别为三防应急桌面推演、盾构施工地面坍塌应急桌面推演;防洪应急演练及盾构施工地面坍塌事故2次应急演练。通过演习达到了计划的预期效果,提高了项目部的应急能力。此次的触电事故演习组织实施完成很好,内容和计划准确,现场秩序和救援行动有效、成功的完成。整个演习行动流畅,场景较为逼真,应急人员动作迅速。

4.事故救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无

5.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情况;

目前为止项目部已进行了教育培训65次,培训人数达到914人次。另外防洪应急演练及盾构施工地面坍塌事故演练专项培训2次,共80人参加演练。

6.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及对策、建议; 无

7.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经费投入情况; 开展4次专项应急演练,投入经费41000余元。

三、2018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重点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7

一、国内外棉花市场需求上升

由于国内机器纺织业和手工织布业的发展, 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上升, 刺激了棉花价格上涨, 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迅速增多, 山东棉花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手工织机的改进与铁轮机的发明和普遍使用使得手工织布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手工织布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鲁中山区以北的潍县1926年—1933年, 共有织工约15万人, 每年生产土布1000万匹。[1]1936年8月的《农情报告》提到, 山东省纺纱织布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重约为30%~40%。[2]山东各地手工纺织业的普遍存在, 增加了市场对棉纱的需求, 市场上的棉纱基本上由纱厂提供, 形成了市场对棉花的大量需求, 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英、美、日等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国外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加, 使山东地区棉花出口量大增, 棉花生产获得了发展。

二、铁路交通

山东境内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修建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 促进了山东农村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促进了内陆交通的发展, 增加了棉花的贸易, 扩大了棉花流通范围和流通量, 铁路交通发展了济南等地旧有的运输网。铁路交通促进了棉花生产区域化的发展, 使山东的植棉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胶济铁路沿线地区成为新的棉产区, 胶济铁路沿线地区成为新的棉产区, [3]铁路交通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三、棉花品种改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山东省立棉业试验场培育出脱字棉36号、正定大花、齐东细绒等优良棉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棉花品种改良弥补了中棉传统品种的不足, 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棉花种植面积与棉花产量迅速上升, 推动了近代山东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四、政府对植棉的鼓励

政府对植棉的鼓励促进了近代山东棉花种植业发展。1920年山东省第一次劝业会议决议确定:种棉、植树、种桑以及家庭工艺为山东省实业的“三大政策”, 各县设立棉业公会。1921年山东省实业厅颁布《山东省种植美棉奖励章程》及《棉种规则》, 在全省推行奖励种植美棉政策。[4]山东地区各县设立的棉业公会推广美棉品种和改良的棉种, 对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选种、整地、施肥、种植、灌溉、除草、治虫、收获等环节大都沿用传统方法, 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施用的肥料以土肥为主, 施用饼肥的农民很少。近代山东农村地区水井很少, 种植农作物不能进行及时的灌溉。[5]在春旱严重的情况下, 棉农将会不种棉花, 改为种植其他作物, 造成了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

六、农民负担沉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农民长期处于封建土地关系的压榨下, 田赋逐渐增多, 农民负担沉重。民国初期地丁与租课每两折征洋2.2元。1925年张宗昌督鲁后, 地丁银每亩折征洋8元。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山东, 地丁银每两折征洋2.2元, 另加省附税1.8元, 合征4元。1930年韩复榘统治山东后, 将正附税合并, 统称地丁, 每两折征洋4元, 1936年将正税增至5.5元, 即每两加征1.5元。田赋附捐多随地丁带征, 每两征4元, 全省一律。以每两2.2元为正税, 有半数以上的县附税超过正税。[6]田赋的催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和提高生产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很难实现, 制约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七、农民受到高利贷的盘剥

农民受到高利贷的盘剥制约了山东棉花生产发展。很多农民通过借贷或借粮维持生活, 1933年山东农村地区借贷农户占总户数的46%, 借粮户数占总户数的36%。[7]1934年4月的《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提到, 山东乡村地区的高利贷以三、四分起息。[8]大多数农民从商人、地主那里获得借款, 农民受到商人、地主的盘剥。1934年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提到, 普通棉花在收获时, 棉价较低, 以后棉价则逐渐高涨, 到春季, 棉价高昂, 大多数棉农为了偿还高利贷, 在棉花收获时出卖棉花, 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棉农受到高利贷的盘剥, 棉农没有从种棉中得到最大的好处, 农民的生活时时刻刻处在濒临破产的危险中。[9]高利贷的盘剥制约了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

八、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频繁发生

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极大地阻碍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省发生较大旱灾的年份有四年, 分别为1929年、1930年、1931年、1936年, 以1930年与1931年两年最严重, 有48个县的农业收成仅占平常年份的一成至三成。发生较大涝灾的年份有三年, 分别为1921年、1926年、1935年。[10]农业自然灾害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使农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战争主要有二十世纪二年代直系、皖系、奉系军阀以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 1932年山东军阀韩复榘对刘珍年的战争, 爆发于1937年的抗日战争, 这些战争破坏了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战争的频繁发生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发展的促进因素是国内外棉花市场需求上升、铁路交通、棉花品种改良、政府对植棉的鼓励等因素,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受到高利贷的盘剥以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频繁发生等因素制约了棉花生产发展。自然条件、市场需求、政治环境等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影响较大。

摘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的商品性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棉花的商品率较高, 棉花市场需求上升,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政府对植棉的奖励, 棉种改良等促进近代山东棉花生产发展, 近代山东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农民的沉重负担, 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频繁发生等制约着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探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影响因素对合理发展当代棉花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棉花生产,市场需求,近代山东

参考文献

[1][美]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2000年版, 第135—136页.

[2]《农情报告》, 1936年8月;严中平著:《中国棉纺织史稿》,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第242页.

[3][美]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2000年版, 第139页.

[4]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农业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1391页.

[5]《大公报》, 1934年4月4日;李金铮著:《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第220页.

[6]《财政年鉴》 (下) , 第2081~2082页;《汉口国民日报》, 1927年2月7日;《山东国民日报》, 1936年2月22日;《续修临沂县志》, 卷七;《山东政府公报》, 第202期, 1932年10月23日;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史志资料 (1984年第一辑) 》,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第161页.

[7]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 (1927—1937) 》, 三联书店1957年版, 第749页.

[8]《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 1934年4月;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 (1927—1937) 》, 三联书店1957年版, 第713页.

[9]《中国实业志·山东省》, 1934年;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 (1927—1937) 》, 三联书店1957年版, 第323页.

果园生产机械的选型与配备(二) 篇8

植保作业是果园生产的重要环节,它要求防治病虫害要及时,喷洒药液要均匀、透彻。采用机械喷施药剂消灭病虫害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适合于果园生产的机型有金华产金蜂-40型及苏州产工农-36型植保机,该机与微耕机配套,其生产率为2~3亩/小时。为便于植保作业,还需配套0.5吨挂车含0.5吨药液箱,作业时,微耕机与挂车配套,并将药液箱放置在挂车上,使微耕机在行间行进中完成植保作业。

6.运输机械

根据本区农村经济现状和实际生产条件,短途运输以小型载重汽车,农三、农四运输车等通用运输机械为主;而田间运输由于田间道路及行距较窄通过性较差,主要采用微耕机配套小型挂车(载重量0.5吨)来解决田间运输量,改变人挑肩扛的局面,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兼顾植保作业的需要。

7.葡萄藤干掩埋机具

安全生产月征文二 篇9

安全是热电生产的最大效益,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安全是重中之中。要做到:先安全后生产,无安全不生产;生产是安全的目标,生产反过来又为安全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总之,安全与生产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向来为人们所熟知。实现安全生产一直是人们重视关注的课题。

要实现安全生产就是要重视安全教育。“不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甚至略带赞许的俗语,却是安全生产中最致命的弱点。须知,生产是人主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观认识的偏差,就无法正确的指导实践,此时的错误操作就可能带来损失甚至毁灭性的后果。由此可见,岗前安全培训确实有其必要性。强调预防为主,要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体系。而作为安全管理系统内关键的要素分别为:“人”、“机”、“环境”。

“人”是安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刚刚进入生产岗位的新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还处于“要我安全”的初始阶段。这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安全工作规程是前辈们血与泪的教训,是n次事故的经验教训,是平时工作中的“红灯”,是绝不允许发生的误操作。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我们“严把关,重执行”坚决遏制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章行为,百分百达到“四不伤害”、“四不放过”,对于触及“高压线”的行为,从重处罚。进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机”是生产设备,是实现生产的工具。设备的完好程度,尤其是涉及核心生产过程的机械设备,对安全生产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比如说电气系统的微机保护装置,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及时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此时如果装置故障,那么,造成的后果是致命的。轻则系统崩溃,重则机毁人伤。由此可知“机”是安全生产系统的重要因素。

“环境”指的是工作现场,作业生产氛围。“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建筑只有少许破窗不被修理好,就可能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处理掉,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这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不仅要人人遵章守纪,树立安全大局观,同时工作现场的环境卫生情况也要靠人人来维护,做到“工完场清”,才能切实减少安全隐患。

二○○四年安全生产业绩总结 篇10

二○○四年安全生产业绩总结

二○○四,本公司在总经理的正确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经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完成20000㎡建筑施工任务的同时,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圆满完成本公司生产及安全计划工作目标。其中,富强路十号街坊综合楼工程施工项目被包头市安全监督站推荐参评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并经内蒙建设厅的验收考核获得该荣誉。以上安全业绩的取得得宜于公司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理》,建立以总经理挂帅主抓、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二、依照工程的不同特点,由公司总工程师亲自把关分别制定审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每个分部分项施工前,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三、公司安全科派专人进驻施工现场协助指导施工项目现场日常的安全文明施工。在此基础上公司每月定期组织两次安全大检查,随即召开现场会,解决检查中发现的施工生产安全问题与隐患。公司通过组织板报宣传、图片展览和安全签名等活动,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的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在确保“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公司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传达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项

目部定期开展安全生操作规程的教育,从而提高了职工队伍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认识,并在施工中形成“安全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

五、保证安全资金定期足额的发放与使用。公司将安全生产所用的资金列入财务部门的工程付款计划中,与每月的工程款同时拨付。公司安全科监督指导项目部对该部分资金的使用,使得安全资金充分落实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以及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确保了安全生产的财力支持。

六、按照《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公司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以总经理负责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组织,选派懂技术、懂安全、有施工经验的青年干部或职工成立应急救援队,并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公司能够迅速作出发应,有效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七、形成一整套对安全事故的统计上报、调查、分析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确保了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及时上报以及协助有关单位的调查、分析、取证工作,便于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公司通过加强完善并实施以上七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得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

包头市当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过程管理二 篇11

关键词:精炼白砂糖 储存管理 结块

中图分类号:TS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77-02

1引言

中国是世界第三产糖大国,广西更是制糖大省,产糖量位于全国的前列,糖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广西东亚精糖厂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日榨甘蔗能力10000吨,是国内首家采用二步法工艺生产白砂糖的制糖企业。主要生产流程为:第一步采用压榨提汁、石灰法澄清、五效压力-真空蒸发、三系煮糖生产VHP原糖,第二步由原糖回溶、糖浆采用二氧化碳饱冲、糖膏煮制、分蜜、干燥、包装工序组成。该厂立足为客户生产和提供高端产品白砂糖的宗旨,经过持续的发展,其产品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该厂从07/08年榨季投产以来,一直被产品结块的问题所困扰,结块投诉的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块是白砂糖颗粒结聚在一起变硬成块,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对糖业的影响非常大。对于采用碳酸法饱冲脱色生产的精炼白砂糖,其结块尤其严重,已成为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2 精炼白砂糖储存结块成因分析

蔗糖具有吸潮的特性,白砂糖(蔗糖含量达99.65%以上)晶粒内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不平衡,导致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晶粒里去,或水分从晶粒跑到空气里去,形成结块。造成以上现象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尤其是在温度变化大时,空气的湿度伴随着变化,使糖晶粒水分和环境水分平衡产生波动,晶粒表面吸潮造成结块。这在冷热交替的天气体现尤其明显。(2)白砂糖装包温度的影响。装包温度高,在入库储存过程中温度下降,伴随着晶粒水分继续蒸发在包装袋内面产生水珠,局部糖晶粒吸潮形成结块。(3)糖晶粒干燥时间。干燥时间不充分,晶格内水分蒸发不完全,装包后的晶粒在包装内袋存在继续蒸发水分现象,蒸发水分被晶粒表面吸收而出现结块。(4)糖晶粒的颗粒度。晶粒大小以及均匀度决定包装后糖在内袋的接触面积大小,晶粒大而且均匀,晶粒接触面积少,晶粒小或不均匀,由于晶粒表面接触面积增加,出现水分不平衡波动时糖晶粒表面吸潮,增加结块风险。(5)储存时间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糖包互相挤压,以及储存环境条件的交替变化,如经历雨天、酷热天、早晚温差及不同时间段的温差,出现多次水分不平衡,也能使晶粒结块的程度增强。

3 精炼白砂糖储存结块改善与发展

3.1 该厂干燥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简介

该厂回溶原糖能力750吨/日。干燥设备配置情况:为一台干燥能力为30吨滚筒干燥机、一台冷却能力为30吨/日的流化床。以下是设备改进前运行情况如图1。

各点的运行参数如表1。

存在问题:(1)一般糖厂产品装包温度控制为38℃以下,实际装包温度高于控制值较大;(2)干燥时间低于设备设计值,导致干燥不够充分,装包后砂糖晶粒内水分继续蒸发。(3)储存不到10天就存在轻微结块,其中以幼砂糖尤为严重。粒径小于0.6mm的幼砂糖结块尤其严重,储存2个月结块硬度不能用摔包方法处理使白砂糖松散。

3.2 精炼白砂糖干燥改善方案的构思

为解决以上问题,并达到延长白砂糖结块时间的目的,于2013年对干燥系统提出优化的方案设计如表2。

通过对工艺设备加以改善,同时优化其储存的流程,改善仓库条件,对仓库进行先进先出原则,达到延长储存时间、减少结块的目的。

3.3 干燥系统改善前后对比

干燥系统改善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其实施结果如表3。

3.4 干燥系统改善后运行效果的对比分析

通过两个榨季干燥系统的运行对比:13/14榨季滚筒干燥机提高热风干燥温度,将其温度提高至88-90℃后,砂糖晶粒水分平均在0.032%,比12/13榨季平均水分0.034%有所降低。同时白砂糖在干燥机内停留时间延长,使砂糖晶粒内水分干燥更加充分了,提供冷干空气进入流化床冷却白砂糖,使砂糖装包温度比12/13榨季降低,榨季期接近设计目标值,对砂糖装包后入仓储存结块有所改善。仓库储存结块跟踪情况如下。

(1)颗粒度0.60mm以下的幼砂糖库存10~15天出现轻微结块,比12/13榨季储存7~10天出现轻微结块有所延长。幼砂糖存放20天出库白砂糖糖包部分需要摔包处理,12/13榨季储存15天后部分需要摔包处理。储存50天结块硬度不能用摔包方法处理使白砂糖松散。

(2)颗粒度0.6mm以上的中砂糖入库后储存30天出现轻微结块,12/13榨季该类糖储存15天出现轻微结块。部分中砂糖储存3个月只有假性结块。

(3)13/14榨季同期出库白砂糖数量接近,客户投诉数量明显减少。客户投诉5起,比12/13榨季同期客户投诉18起大幅减少。

(4)白砂糖出库需要进行摔包处理同期比也明显减少。如表4所示。

从装包温度记录来分析,13/14榨季最高的装包温度为52℃,与去年同期对比,榨季期间基本较为接近,进入炼糖期由于外部气温上升,由于今年投入了除湿机与冷冻机,白糖温度比去年低2℃左右,大部分在45℃上下波动。13/14榨季的干燥热风温度在85~90℃,12/13榨季75~80℃。

3.5 精炼白砂糖储存结块的改善方法的探讨

(1)从其颗粒方面入手改善和预防。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对设备进行改造及控制适当的参数,对白砂糖结块有明显改善,特别是颗粒度大于0.6mm孔径的中砂糖,结块时间明显延长。但从颗粒孔径小于0.6mm的幼砂糖试验跟踪看,结块情况不容乐观,储存50天已经不能用普通的摔包方法处理使其松散度能够达到要求,原因是该厂13/14榨季根据客户需要,必须生产大量的幼砂糖,而且幼砂糖颗粒孔径小于0.45mm所占比例平均为26.25%,对比12/13榨季的所占比例18.12%明显增加,因此幼砂糖结块情况没有改善,从这也说明颗粒越小,越容易结块。为预防幼砂糖结块,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控制好糖的结晶,尽可能使糖晶粒形状规则。如果糖晶粒不规则,晶粒易断,所含水分比规则的晶粒多2~3倍。②尽可能的把糖粉分离出来。因为小颗粒糖粉更容易吸收水分,糖粉中细小晶粒吸潮将较大的糖晶粒连接起来而使结块加重。

(2)从控制湿度和温度方面入手改善和预防。下面是某二步法糖厂进行的导致白砂糖结块的水分、湿度和温度的差别的研究。①白砂糖样本情况:A样为分蜜后干燥之前包装的白砂糖,温度40~45℃、水分0.250%;B样为干燥之后包装的白砂糖,温度45~50℃、水分0.040%;C样为干燥冷却之后包装的白砂糖,温度25℃、水分0.008%。②试验流程:用糖袋包装的以上三类白砂糖,25kg/袋每10包叠放,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恒温恒湿控制室内存放三个月,每七天分析其湿度和出现的情况特征。③结果如下:A样结块严重,水分含量下降到0.06%; B、C样本均无结块,B、C样本在储存过程水分平衡到基本一致。

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出,白砂糖在密闭容器内控制一定的湿度温度可以达到预防结块的目的。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白砂糖在干燥之后经过降温,然后存放在密闭式的仓库内,并控制温度约25℃、相对湿度60%,消除存放白砂糖逐渐释放的水分,达到预防结块目的。

另外在仓库管理方面,从控制湿度和温度方面入手预防精炼白砂糖结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以应用:(1)使用可以防止水蒸汽渗透的包装袋来包装。(2)装卸白砂糖应该在相对湿度60%以下进行,超过60%应该在仓库内进行装卸。(3)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出入仓,减少在仓库存放时间。(4)定期进行翻包,在白砂糖包装未完全硬化时使用外力使其松散。

4 结语

吸潮是蔗糖的特性,白砂糖储存结块一直是制糖行业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笔者探讨的以上许多方法,很多已经在糖厂应用,但应用的效果各有不同,但这是我们的一些应用和试验的经验,在国内精炼糖厂增加,生产精制幼砂糖量加大,结块问题更加凸显这个大环境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少明.白砂糖结块问题的探讨.甘蔗糖业,1982.(1):2.

[2]杨海耀.白砂糖贮存过程中增色和结块问题初探[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 03.(1):38-40.

谈阅读过程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 篇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力图教授学生大量的词汇,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将大量时间投入在词汇教学上。

近年来,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们开始研究词汇的附带习得,帮助学生习得词汇。本文主要概述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必要性、影响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几点增强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建议。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含义

最早提出词汇附带习得概念的是Nagy, Herman和Anderson,他们在研究儿童母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概念。他们认为,大部分母语词汇很可能是通过附带习得被掌握的,即在阅读或与人进行交际活动时,尽管不是以学习词汇为目的,却偶然习得了词汇。关于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说法不一,目前较多的研究者认同Laufer的说法,他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指学生刻意地记忆单词,如通过背单词表或做词汇练习来记忆单词;而附带习得是学习者在进行其他习得任务时,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等,其注意力并非在背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词汇。而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附带学习了词汇。

三、阅读过程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

(一)二语词汇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

二语词汇习得艰难而复杂。Wallance认为,习得一个词就像本族语者那样“认知”一个目的语单词,包括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随时回忆起来、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清晰地发音、正确地拼写、按其正确的搭配使用它、按其正式程度运用它、意识其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系统的词汇教学耗时费力。而随着英语学习条件的改变,各种英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连网等学习资源的丰富,使得词汇附带习得变得可能。词汇的附带习得能使学习者掌握单词的正确用法,有助于记忆,而且学习过程愉快。

(二)从词汇附带习得成效看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

词汇附带习得假设认为,学习者可以在完成听说读写活动时,无意中习得新词的意义。基于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基础之一的“精加工”理论认为:信息要进入长时记忆,必须进行精加工。要对一个生词进行全面的加工,包括对单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范畴、语境及其纵聚合关系等的加工。所以,词汇附带习得不仅仅是对词汇的形式加工,而是对词汇的全面加工。学习一个词不只是学会其形式还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该词。

(三)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

不少实证研究都证明了阅读过程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有效性。如埃利的“书海策略”,其实验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受试对象多。实验进行两年之后,受试者在口头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方面都有提高,尤其是写作水平提高神速,词汇知识也增长显著。由此可见,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对词汇习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必要性可见一斑。

四、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

阅读活动有助于词汇的附带习得。但词汇附带习得的成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一)词汇量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附带习得词汇,但前提是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言学家Nation的研究表明,要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文中至少有95%的词汇是已知的。Meara提出,学习者已有的词汇量决定一次阅读过程中附带习得的词汇量,已有的词汇量越大,在一次阅读过程中可以附带习得的词汇就越多。

(二)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

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与学习者掌握的阅读技巧和拥有的阅读能力有很大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词汇的附带习得受到学习者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如对语言的认知,学习者的语义体系、语法体系和音位体系等。另外,对上下文的把握也会影响到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三)投入量

Laufer和Hulstijn的“投入量假说”认为,阅读附带习得与阅读任务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的阅读任务,学习者的“投入量”是不一样的。投入量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即需要、搜寻和权衡。需要是学习动机方面的因素,搜寻是指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来获得生词的意义,权衡指比较一个词与其他词或比较一个词的各个义项来确定该词在上下文中的意思。该假说认为,投入量越大,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越好。

(四)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跟阅读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阅读材料太难,生词太多,或者学生阅读不熟悉的话题,无疑不利于词汇的附带习得。而阅读材料若是太容易就失去了词汇附带习得的价值,所以选择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才有利于词汇习得。

五、增强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来促进阅读过程中词汇的附带习得。

(一)注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既然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与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有很大联系,那么教师就应当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构词法知识和必要的语境理论,培养学生的语义推断能力,并就主要类别的英语文章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提高文章理解力,从而促进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

(二)明确阅读任务和目的

“投入量假说”认为,投入量越大,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就越好。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设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比如归纳大意、词汇填写、回答问题、复述、造句、写作等。适当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任务的设计对促进学生附带习得词汇有重要作用。

(三)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

既然词汇附带习得是基于阅读活动展开的,教师除了给学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下达阅读任务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多阅读不同题材的英语材料,如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中文材料,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各类话题的熟悉度,从而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

(四)有意学习与附带学习相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附带习得词汇,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忽视课堂词汇的讲解,也不等同于学生可以忽视词汇的有意学习,两者应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堂中对重点词汇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深层的认知,而学生的有意学习是其词汇积累的基础。

六、结语

词汇附带习得理论为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另辟蹊径,阅读过程中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对学习者二语词汇的学习更是必要的,但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过程中词汇的附带习得,增加其英语词汇的积累。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词汇附带习得才能真正成为二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丰富这方面的研究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词汇的附带习得, 尤其是阅读过程中词汇的附带习得, 得到了二语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概述了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必要性、影响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 并且提出了几点增强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建议。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阅读过程,二语研究

参考文献

[1]Laufer, B.&Hulstijn, 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Meara, Paul.Towards a New Approach to Modeling Vo-cabulary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 .

[3]Nagy, W., Herman, P., &Anderson, R.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20) .

[4]Nation, 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Wallace, M.Teaching Vocabulary[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Press, 1982.

[6]盖淑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

[7]李越华, 王会凡.大学英语词汇附带习得浅议[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上一篇:国考面试讲义下一篇:夏威夷风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