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台电视节目

2024-05-24

基层台电视节目(通用7篇)

基层台电视节目 篇1

电视新闻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电视新闻做得更好, 既让官方满意, 又让老百姓觉得好看, 喜欢看, 一直是电视台努力的方向。而基层电视台覆盖区域狭小, 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缺乏, 新闻报道中多以官方新闻为主, 民生新闻较少, 新闻价值普遍不高, 难于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因此, 如何发挥地方优势,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闻节目, 就成了基层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时政新闻民生化, 架构桥梁纽带

“时政新闻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从地方电视台诞生的那一天起, 时政新闻就如影随形般地产生了。”[1]应该说, 许多基层电视台从开始办台, 第一档节目基本上都是时政新闻栏目, 并且一直延续着, 从无间断。一直以来, 时政新闻在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交流上, 起着不可或缺的舆论导向作用, 它是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的体现。但是, 时政新闻由于政策性强, 枯燥抽象, 新闻报道大多只停留在会议报道、活动报道的层面上, 加上每年政府工作大致相同, 致使有的记者偷工减料, 报道大同小异, 形成时政新闻节目单一, 形式老套, 缺乏创新。久而久之, 时政新闻栏目就沦为党和政府的“传声筒”、“黑板报”。

那么, 要保持时政新闻在基层电视台的龙头作用, 就要找到新闻报道的活源之水, 要找准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平衡点, 既让领导爱看, 也让百姓想看。2013年, 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跨岛发展战略, 在建设厦门岛外新城的同时, 要把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在岛外。从集美新城建设开始, 集美就一直在致力打造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 为承接厦门跨岛发展做足准备。这一决策是政府行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这种概念高深莫测, 不好理解, 如果只单纯从文件上照本宣科地加以报道, 不仅老百姓看不懂, 连非专业人士看后也不知所云, 这样就失去了时政新闻的龙头作用, 真正成了领导新闻。对此, 作者与同事就此项新闻报道做好前期策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调查了解, 策划采写了《生态新城魅力集美》的系列报道。而此时,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 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记者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在北京接受记者十八大专访的内容为切入点, 结合集美生态建设的各种实际, 策划了《三大板块打造集美生态型文教旅游区》、《青山绿水绕城集美争创生态示范区》、《集美区重金属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绿化提升转型彰显集美宜居之美》、《产业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一张照片见证灌口小城镇生态环境变迁》六篇系列报道, 围绕集美“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展开采写。为让群众感受到新城建设现场感, 记者还打破常规, 尝试出镜, 介绍集美生态建设, 最终呈现出一组视角全面、内容丰富、有集美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系列报道。

这样的新闻报道凸显了时政新闻民生化, 时政新闻的报道从群众角度出发,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形式呈现在群众面前, 让群众对所报道的内容能够认同, 易于接受。《生态新城魅力集美》这一系列报道定位准确, 在特定时期很好地把握了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 搭建起一座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 为集美新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新闻报道纵深化, 发挥“喉舌”作用

政策法规的出台, 大多数情况下是为解决当前热点难点问题, 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是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好的政策, 实际上, 其背后真正隐藏着的是社会公众的意愿与需求。”[2]但是, 政策法规往往理论性较强,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不易被群众所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媒体加深解读, 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镜头加以报道。只有这样, 才能既普及了政策法规, 又收集到民情民意。以往, 新闻记者对这类新闻报道大都片面解读, 照本宣科, 流于一般层面上的报道, 新闻播出后受众云里雾里。2013年, 集美区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报道中, 记者通篇照搬《意见》内容, 抽象难懂, 至于从哪些渠道扶持、怎么扶持却一句未提, 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编辑问到报道中“按照‘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优质种子种苗业”中的“两头在厦、中间在外”是什么意思, 记者一脸茫然。记者都没吃透文件精神, 又怎么让群众接受。因此, 类似这样的政策法规新闻报道我们就要纵深解读, 全面理解政策法规精髓, 以“新闻纵深”、“新闻链接”、“编后”等形式对政策背景、政策内容等方面深入报道。

这类新闻报道基层电视台经常会遇到, 在政策性新闻宣传中, 我们可从百姓视角出发, 以百姓能够听懂的语言、能够看懂的画面进行报道。2012年, 集美区进行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 记者以动态新闻方式迅速简洁地报道了“集美区政府向全区发布了划定生猪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通告, 并计划投入两亿元、采取奖励和补助的方式鼓励生猪养殖户退养”的新闻。这样的报道, 对于政府即将整治生猪养殖的政策消息是清楚了, 但群众最想知道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在哪、如何补偿、生猪养殖为何要退养等信息在新闻中并没体现, 群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了能让群众知其然更知所以然, 我们的编辑在时政新闻的《新闻纵深》子栏目中, 精心策划了一档题为《为什么要进行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的新闻加以纵深报道。“据估算, 一头生猪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个人的排放量, 集美生猪养殖存栏总数30多万头, 相当于170万人的污染物排放量, 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30倍, 而工业总产值是畜牧业的200倍。”具体详实的数据阐明了生猪养殖危害性。同时, 报道中还对退养范围、补偿方法加以具体说明。整篇报道有血有肉, 群众对生猪退养有了大致了解。

政策法规关乎民生, 群众迫切需要了解。但其枯燥抽象, 条条纲纲较多, 语言难于理解。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对政策解读做深做透,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政策法规加以“翻译”、“细化”, 纵深解读, 让群众理解接受, 支持政府工作。只有这样, 基层台才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喉舌”, 也才能为群众服务。

三、新闻题材多样化, 凸显地方特色

当前, 基层电视台由于受时政新闻篇幅短小、官方新闻多、时效性强的影响, 往往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在时政新闻上深度报道, 不能满足受众需求。为突破这种瓶颈, 基层台应该开办多种新闻题材的新闻节目, 可以是新闻调查、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新闻故事等, 栏目类型可以是话题、视点, 涉及的领域有时政、民生、社会、法制、文娱等多种内容。《新闻瞭望》是集美广播电视台为弥补时政新闻不足, 推出的一档民生类新闻评论栏目。它针对当前的新闻热点、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现象, 进行深入地、多方面地采访, 为受众提供客观、系统、全面、权威的信息。比如《信息消费“民生集美”即将到来?》、《温馨医保服务送温暖》、《风雨飘摇看侨房》、《黄地蜜柚滞销初见曙光》等, 这些是《新闻瞭望》中播过的新闻。记者从多种选题上精心策划, 深入采编, 所报道的这些民生新闻, 既满足了受众口味, 也增强电视新闻可看性, 拉近电视与各类人群的距离, 从而给电视节目注入新鲜血液。这档节目推出后,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12月13日, 一场关于如何帮扶叶阿婆的信访听证会在集美举行。这场听证会看似平常、简单, 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是“阳光信访”理念不断提升的象征, 其本身蕴含较强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为做好这次听证会报道, 作者精心策划, 跟进追踪, 精心筛选主题, 完整呈现叶阿婆遭遇困境、上访、区委书记接待、区信访局启动信访听证机制及全场辩论过程。结构层层递进, 内涵、细节丰富, 触及社会底层建设问题, 让人们见证了厦门首场听证会“重视民生、集思广益”、切实为民排忧解难的结果, 回答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整个过程淋漓酣畅, 十分精彩, 成为一个具有深度和社会意义的新闻专题报道。节目在《新闻瞭望》栏目中播出后, 受到各界好评。本稿获得厦门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在平时采访报道中, 有些如《厦门首场信访听证会见证》的新闻事件看似平常, 却是群众所关心关注的话题, 这些话题如果在时政新闻中报道, 将得不到充分剖析。我们的记者只有经过用心挖掘, 才能从平常事件中抓到“活鱼”, 从而拓展报道的采写深度和思维广度。诚如信访听证会这类新闻评论, 记者在深入叙事的同时, 更注重展现丰富的内涵和细节, 引人入胜, 令人深思。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 这种对信访工作敞开门办事、尊重民主程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决难题的报道,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正能量。这样的报道纯属精品, 其贴近群众生活、群众视点, 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价值性。

四、新闻传播连线化, 拓展报道空间

集美区广播电视台作为福建省基层台, 每天的新闻节目同其它县区台一样, 按照规定只能在福建公共频道插播, 每天播出时间限定2.5小时, 传播区域限定于本区, 也就是只有居住于本辖区的居民才能收看得到。这在时间和受众上都存在着局限性, 束缚了电视宣传的作用。

厦门电视台《厦视直播室》是一个综合性新闻栏目, 新闻内容真实、全面、公正反映厦门市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综合信息, 以社会和民生新闻报道为主, 突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要事, 对新闻热点及时追踪及深度分析, 能够满足群众资讯需求。2009年2月9日, 集美区广播电视台与《厦视直播室》开辟了《今日视区》栏目, 每周一与市台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今日视区》栏目定位是民生类栏目, 主要是反映当今社会群众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内容题材多样, 覆盖面广, 始终紧扣主题, 民生与国计两者兼顾, 真正做好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几年来, 集美区政府重大活动和新闻事件,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小事都能通过这个渠道向外播出, 范围涵盖厦漳泉, 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增强了电视新闻覆盖面。经过几年的磨合, 连线直播已日趋成熟。2014年1月13日这档《今日视区》恰逢春运即将启动, 集美区地处进出厦门岛咽喉, 每年都承受着春运大潮的压力。春运工作, 事关国计与民生, 对公路铁路配套衔接, 政府部门应急处置等保障工作带来较大考验。今年的春运情况如何?面对回乡大潮, 区政府又有何便民措施保障群众的顺利出行?这个非常时期有必要利用连线直播, 向广大群众宣传今年集美区春运情况, 回答群众想知道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深入交通部门和运输企业进行采编, 策划了《今年春运集美客运量预计将达1281万》的报道, 以摩肩接踵的春运场面突显今年春运面临的压力。同时, 通过采访相关部门人员, 把政府的便民措施和应对举措通过《今日视区》这档连线直播向全市, 乃至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群众, 有效地克服了基层台的新闻传播局限性, 为春运工作的顺利运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导向。这样的报道既真正地体现“民生”, 又反映“国计”。

“新闻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流动, 只有通过有效的信息流动, 并且使媒介发出的信息能够为受众所接受, 媒介的各种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3]如此借助市级媒体的传播, 突破了基层台只能在本辖区内传播的局限性, 集美区重大活动和新闻事件, 能依托市级媒体这个渠道向外宣传, 拓展了新闻的报道空间, 增强了电视新闻覆盖面, 满足了更多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这在当今基层台没有自己独立频道的情况下, 这既是一个黔驴之计,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结语

“如果把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融合起来, 让时政新闻从更高的层次上关注民生, 让民生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馈显政治, 那么我们的新闻就会变得更加厚实, 就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4]新闻宣传关注群众生活生计, 栏目立足本地风土人情、社会经济, 这是“三贴近”工作作风, 也是“走转改”工作要求。办好电视新闻节目, 节目风格顺应当地群众需要, 既让官方满意, 又让百姓爱看, 这就是基层电视台始终追求的目标。

摘要:当前, 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必然要多报道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把时政新闻办成“老百姓的新闻”, 这是基层电视台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是当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时政新闻民生化、纵深化、评论化、连线化等方面入手, 探索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之路。

关键词: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

注释

1[1]赵琴.地方电视台办好“时政新闻”栏目探析[J].湘潮, 2010 (4) .

2[2]天明.民生政策的现实意义[D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d02640100godm.html.2010-01-16.

3[3]张敏, 张玫芬.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解析[J].东南传播, 2011 (4) .

4[4]冯涛.浅谈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J].决策探索, 2012 (3) .

基层台电视节目 篇2

一、发挥区域优势“走基层”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一种接近性心理。同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离受众越近, 受众的关注程度就越深。”[2]所谓区域优势, 就是指这种新闻宣传的接近性。集美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故里、闻名遐迩的文教区、两个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 还有四街两镇农村、城乡接合部、驻军部队、台商投资区。对这个独特区域的覆盖, 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接近性, 更是基层电视新闻宣传赖以生存的区域。这种优势, 最有利于编辑记者走街串村。而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事件, 是否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则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收视率。大量采访实践证明:但凡在基层有重大新闻发生, 因为距离关系, 基层电视台记者, 都会抢在上级媒体记者之前赶到现场, 了解第一现场实况, 拍摄最精彩镜头, 最后向上级新闻媒体提供资料。这就是基层的区域优势。

因此, 在新闻采访中, 基层记者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 利用这种新闻宣传的接近性深入基层, 走进田间地头、建设工地、驻军部队、企业学校、居民社区, 多报道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事件, 多采写一些群众关心的平民化新闻, 通过记者的笔触传达民情民意, 帮助基层群众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2011年有家台资企业在集美农村落户, 招聘人员时, 周边村民反应冷淡。数月过去, 公司一直招不到人, 无法开工生产。笔者知情后与同事一道, 首先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真实想法。原来, 征地拆迁后, 许多村民虽然无所事事, 但由于这家台资企业在招工方面宣传很少, 村民对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情况并不了解, 心存顾虑。如何加强报道协助打破这个僵局?记者一方面走进台资企业, 对公司管理、生产环境、工薪福利等方面做专题报道;一方面结合在该村的“走转改”活动, 深入台企, 访问工人, 让他们畅谈在台资企业的工作感受。经过这些真实情况的报道后, 村民逐渐消除顾虑, 参加招聘, 在短时间内, 该台资企业“用工难”的大问题得到破解。

发挥区域优势, 拓展新闻源, 还为企业排忧解难, 更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媒体的地位, 使新闻采编工作更加顺畅。台资企业的事例昭显:欲用好区域优势, 首先要精心培育“优势”。因为基层媒体本身就“位低力薄”, 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高。记者若自我感觉良好, “高高在上”, 鲜走基层寡结人缘, 就会与基层渐行渐远, 丢失口碑、丧失“区域优势”。而真诚关注民生, 热心排忧解难, 与广大劳动者密切关系建立感情, 这个“好人缘”就会越结越深, “区域优势”才能产生作用。

二、发挥资源优势“走基层”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 最生动的新闻语言来自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活力之根。”[3]这里所说的资源, 就是这种基层的新闻资源。笔者身在基层, 同事多数生活在村居社区, 每天都跟群众打交道, 接触到的都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余饭后所听到的都是群众谈论国事民生的话题。这些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 为基层记者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使基层台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生活。

如何运用这种资源优势?笔者的体会是:茶余饭后话题, 有大有小, 有真有假。如果对听到、看到的不加分析, 小则会造成所采写新闻报道不鲜活, 索然无味;大则会形成虚假新闻, 酿造恶果。这就要求记者对所见所闻要深入调查、多方论证、加以分析, 要树立“打破沙锅问到底, 还要问锅片在哪里”的求真求是精神。如2012年夏季的一天下午, 笔者到集美后溪三兴社区许庄小组采访时, 听到村民议论纷纷:他们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果树将被推掉, 集体山地将被“黑幕”承包出去。村民因此愤愤不平, 准备采取极端方式, 到政府部门绝食静坐, 以示抗议。获知这信息后, 记者初步判断应该有隐情, 因此并不急于采访, 而是一方面报告上级, 一方面走访村民, 调查研究, 最终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 村民们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其实也是模模糊糊。真相是村委会刚刚提出山地承包事项, 具体如何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承包年限、条件、赔偿等核心事项, 尚无具体说法。受“土地承包都是搞黑幕”的习惯思维影响, 谣言乍起, 以讹传讹, 导致“民愤”出现。一天的调查采访, 记者还原了事件真相, 迅速赶回写出《叼古山即将被黑幕承包?》的新闻调查, 以客观真实的画面、同期声, 高速的时效, 当夜在电视上播出, 正面化解了这场误会, 也蹴成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可想而知, 如若没有第一时间获取线索, 第一时间调查真相, 第一时间采写播出, 也许会让“绝食静坐”成事实,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到那时, 再采写多少新闻来“亡羊补牢”也难以挽回影响。这件事提示记者:勤于“走基层”, 热心“察民情”, 善于“化危机”, 才能真正履行新闻记者“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资源优势, 有客观存在, 有人为挖掘。记者一要认清、珍惜、巩固既有资源。基层媒体的“既有资源”, 一般是党政机关等社会各单位。记者要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 跟进、关注、及时反映他们的变化与发展, 让他们感觉到基层媒体存在的价值, 不断巩固、加深感情;二要重视挖掘新生资源。政策开放, 百业兴旺, 新闻增多。记者要以职业社会责任感和工作激情, 全身心投入日新月异的社会, 努力挖掘、培植新生社会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唯有“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并存储, 方能继续保持基层新闻工作的“资源优势”。

三、发挥本地优势“走基层”

本地新闻, 是基层台生存的土壤和“立台”之本。“只有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平民百姓的生活, 报道人民群众的酸甜苦乐、悲欢离合, 弘扬正气、鞭挞后进, 才能使电视新闻与广大受众的关系更为密切, 才能上下沟通, 充分履行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4]新闻实践中, 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本地信息”, 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调查研究, 补充、完善信息, 提前选题策划, 让题材贴近生产生活, 贴近老百姓所急所需;所采写的新闻, 最大程度能为农村、为企业服务,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如笔者参加采编的栏目《集美视点》, 是一档评论性节目, 专门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反映社情民意, 营造良好舆论。2012年春节前后, 全国各地涌现“用工荒”。而集美的重点企业, 员工返岗率却普遍达到90%以上。集美为什么用工不荒?“走转改”中, 笔者拉上招工人员, 到机关、劳动力市场、企业等地, 做了大量调查, 发现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联手, 未雨绸缪, 共同研究出台“绿洲计划”、“外出招工”、“亲带亲、邻带邻”等优惠和奖励政策, 从住房用餐、社保医保、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职业生涯等方面, 无微不至关怀员工, 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提高对集美的认同感, 建立归属感, 留下人心。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员工的奔走相告, 为集美招徕了一批批务工人员, 达到企业满足、政府放心、员工幸福的用工目标。笔者及时采写了《集美节后员工返岗率为何能达到90%以上?》的评论, 在本级和市台播出后, 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企业甚至要求刻录节目光盘, 在招工大厅播放。2012年度, 本稿分别获得厦门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福建省新闻奖三等奖。“走转改”不仅带来接地气、察民情、解民难等良好效果, 也让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得到磨练, 从思想上、人格上、业务上健康成长。

相较于区域优势而言, 本地优势增添有方言、关系等元素。基层台辖区范围小, 职工多为当地人。面对众横交错的社会关系, 方言与关系有利于发挥作用。例如听到用闽南语议论“黑幕承包山地”, “拉上”招工人员到处“趴趴走”等情景, “本地记者”就凸显优势。有畅通的语言、熟络的关系, 每每采访, 报上姓名, 一般都会得到热情的回应。“天与其时, 人不可不为”。基层记者要重视“本地优势”这个品牌, 用心栽培、苦心经营, 使其成为自己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强有力武器。

四、结语

“基层通讯员受生活和工作范围的限制, 不能像省市媒体的记者那样到处跑, 但具有身在基层的贴近性优势, 许多时候既是新闻的记录者, 又是亲历者, 有着专业记者无法获得的直观感受。”[5]可见, 基层台记者有着比上级媒体更贴近群众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本地优势, 关注民生、民情, 充分反映民声?这是“走转改”活动中, 基层台必须重视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也是基层记者必须终身探索、永无止境的话题。身在基层, 心系百姓, 深入一线, 多聆听、多思考、多分析, 就能获取更多鲜活的新闻线索, 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

摘要:深入一线, 接地气、近群众, 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采写新闻, 反映芸芸众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之情, 这是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特有资源。而如何忠于职守, 变“走基层”为“在基层”、“转文风”为“正文风”、“改作风”为“严作风”?则是新形势下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发挥区域、资源和本地优势“走基层”三个方面, 浅析这些优势为“走基层”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基层台,发挥优势,走基层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1]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

[2][3]凡夫哲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应如何体现其地方性[DB/OL].网易博客.2008-07-30.http://blog.163.com/lim-ingzheyhx@126/blog/static/301342322008630102336318/.[2][3]凡夫哲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应如何体现其地方性[DB/OL].网易博客.2008-07-30.http://blog.163.com/lim-ingzheyhx@126/blog/static/301342322008630102336318/.

[4]丁晓琴.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09-30.[4]丁晓琴.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09-30.

地市台如何做好走基层报道 篇3

一、做好走基层报道, 要从细小处着手, 真实展示城乡发展的新变化

这十年是城乡快速发展变化的十年,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港口和园区的开发伴随着农民工进城、土地流转、新民居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等。每一个宏伟的事件背后都关联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 透过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也能更真实的感受到事件的意义。在我市的南部, 有一篇面积1800公顷的采煤塌陷地, 也是城市垃圾集中地, 08年开始, 我市对其进行大规模治理, 历经4年时间, 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塌陷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国家4A级景区, 周边的破旧平房变成了温暖舒适的回迁楼。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于从大的方面介绍市里的重要决策、工程的概况等报道。走基层活动中, 记者主动下到社区, 与周边的多户居民建立了联系, 了解他们的生活, 居民回迁分房前后, 记者连续几天住在居民家里, 记录回迁这一过程。当打开新居的窗户, 面对的不再是垃圾山、而是环境清新的公园时, 居民那简单的一个喜悦的眼神比多少宏观上的数据更加有分量。记者采写的这组报道也因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成为频道的好新闻。又如在走乡村过程中, 记者发现如今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进城, 而是选择土里刨食, 原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找到了比进城更好的致富路, 当记者走进一个个蔬菜村、旅游村时, 与农村青年一起钻大棚、采果子, 学农技知识、吃农家饭, 才真正体会到新农民的那种自得其乐和土里刨出金元宝的自豪。这一组报道, 既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新农村、新农民, 也让人看到了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能力, 并在工作中不断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总结自身工作的不足和弱点, 这样才能为下次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正确的思路, 才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活动。

4. 注重工作细节

电视编导还应该注重工作的细节, 不应该过于贪大求全, 要培养对于细节之处的关注意识, 提高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能力。如果创新是一种宏观的质变过程, 那么这个质变过程必须经过大量细节处理与累积。一名优秀的电视编导, 应该时时注重工作细节, 关心电视及其它传媒的细微发展变化, 并在这种细微变化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对细节的重视, 就是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到位, 在每个细微环节上都不会出错。因此, 要做好细节工作不仅仅需要编导保持认真的态度, 还需要具有一种深厚的功力, 如果对工作中的细节能够把握准确, 往往能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细节中, 找到创新的灵感, 做出另人耳目一新的节目来。

5. 培养团队意识

电视编导应该意识到, 任何一个栏目的成功都不是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的。音响帅的即兴伴乐可能会给节目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主持人的临场发挥可能会让观众津津乐道, 任何一位成员的协作与努力, 在电视编导眼里都应该值得尊重和鼓

二、做好走基层报道, 要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真实展示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心声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过去我们的镜头过多的放在了这些状元的身上, 而那些不是状元的人是什么样, 他们的悲喜人生应该更能代表这个行业里“沉默的大多数”。走基层报道中, 我们开设了走近360行栏目, 采访了公交车司机、港口货运工人、医院护士, 办公室文员、工地上的打桩工人等等, 选取的主人公不再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是班组长, 而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职工。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 有的只是一天8小时甚至更多的按部就班、尽职尽责的坚守。他们有简单的快乐, 也有揪心的烦恼。当通过镜头把各行业的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真实细致的展现出来的时候, 就充满了一种人情味。相应的医患纠纷, 公交晚点等问题, 也得到了沟通和理解, 促进了问题解决和社会和谐。同时各行各业的心愿表达出来, 也为党委政府满足、平衡群众的利益诉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节目播出后, 不少观众打来热线, 认可节目做的好, 人情味儿厚重。

三、做好走基层报道, 要关注民生, 千方百计帮群众解决问题

记者是职业、更是责任和价值。时刻不忘解民困、舒民忧是记者责任和价值的所在, 也是走基层应关注的重点。去年9月, 某镇4千多亩果树遭受冰雹袭击, 记者天蒙蒙亮就赶到现场采访果农受灾情况。中秋节当天记者放弃休息, 再赴现场帮助农民解决残果收购难题, 并多方联系帮果农购置防雹网。去年10月, 记者在走乡村的过程中了解到, 我市某镇数千亩菠菜获得大丰收, 但是没有销路, 眼看着菠菜就要烂在地里。记者迅速采写了现场报道《菠菜丰收为销路农民发愁》。并连夜走进了多家超市为农民推销菠菜。经过记者牵线搭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 当地滞销菠菜通过我市某超市34家门店全部销售出去。在民生栏目中, 我们拿出一个月时间, 每天联系爱心人士和企业为寒门学子、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广泛唤起了各阶层间的理解和互爱, 当看到无助的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 那种心灵的满足感是任何奖项都无法给予的。走基层活动开展至今, 我们采写新闻千余篇, 为群众解决问题近百个。正是这个时候, 才更深刻的懂得那句“脚下沾满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这也是走基层的意义所在。

励, 成功的电视栏目必须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的, 离开了团队的支持, 再好的创新思路、再高的工作能力, 也不会带来圆满的工作成果。电视编导在工作中应该尊重和采纳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创新思路, 应该积极的去激发每一位成员的创新精神, 这是创作出精品栏目的必要条件。

结论

在传媒行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电话节目作为主流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在激烈竞争中时刻保持极高的收视效果, 就必须努力成为行业的先锋, 成为其它节目纷纷效仿的目标, 而这其中的编导作用不可忽视。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培养, 是保证其能否承担节目编导重任, 能否带动电视栏目在动态的调整和发展中不断飞跃的基础。电视编导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创新思维的意义及作用, 并将这种创新思维运用和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进而保证电视栏目的高曝光率和高支持率。

参考文献:

[1]王一山,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传播, 2011, 12:13~14.[2]田宇.电视栏目编导的创新思维与前瞻意识[J].传媒实务.2011 (5) :

[3]韩汶阳, 略谈电视编导的创新[J].大舞台, 2011, 10:123.

基层台电视节目 篇4

固墙和全国各地乡镇一样, 伴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 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固墙镇根据当今人口流动大, 村镇外出务工人员多, 召开群众大会难, 外界了解固墙少等诸多实际情况, 为全面做好党委政府工作宣传, 推介固墙镇厚重的历史文化, 传播固墙仁厚的人文情怀, 固墙镇率先试用“两微一报”新媒体手段, 开通“名镇固墙”政务微博、“老家固墙”官方微信、“今日固墙”手机报, 加强基层工作宣传。固墙镇“两微一报”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开通, 固墙人民每天可以通过“两微一报”掌握家乡相关信息的同时, 在全国各地都能够了解家乡的民生政策、发展变化, 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 为老家固墙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与家乡的建设。

1 主要做法

“两微一报”就是微博、微信、手机报。分别为固墙镇政务微博《名镇固墙》、官方微信《老家固墙》、手机报《今日固墙》。

《名镇固墙》政务微博, 以最快的传播速度, 及时传达固墙镇各类动态消息、惠民政策、城镇管理、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即时快讯;同时, 固墙镇的传统文化、名优小吃、历史典故以及有益于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活常识等内容也陆续在《名镇固墙》政务微博中一一展现。

《老家固墙》官方微信, 每天发送一期, 它搜罗固墙镇的精典人文故事, 传播固墙淳朴民风, 传递固墙仁、义、礼、智、信等崇高的民间道德风尚, 宣传厚重固墙、大美固墙。另外, 根据季节、时令, 会选编一些农民朋友实用的种养殖、特色经济及生活方面的相关知识。

《今日固墙》手机报, 一周两报, 周一、周四编发。《今日固墙》除了发布与固墙镇有关的各类消息外, 县、市、省乃至国内的与农民朋友相关的政策信息, 国内省内热点话题以及各类生活类知识、名人轶事等等也在这里发布。

发挥专辑集中宣传优势, 强化“两微一报”服务职能。今年“三夏”期间, 《今日固墙》手机报编发“三夏”专辑, 由原来的一周编发两期, 改为连续编发半个月时间, 党员干部参与, 固墙群众叫好, 社会反响强烈。固墙镇和新媒体中心人员提前策划, 就固墙“三夏”生产前、中、后期工作进行集中宣传。期间, 固墙天气、秸秆禁烧、三夏政策、生产动员、领导干部行动、麦收须知、小麦价格政策、抢收抢种等等信息, 一天一报, 及时的服务、指导固墙农民朋友的“三夏”生产, 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如何实现“两微一报”平台内容的编辑、审核、发布?固墙镇是“两微一报”出品人, 他们联合周口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由新媒体中心编辑人员负责技术维护, 内容更新, 共同打造, 实现了乡镇“两微一报”发布内容的严格审核、新媒体平台的高效利用。

一是固墙做好信息提供。固墙镇抽调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两微一报”宣传内容信息提供工作。他把镇党委政府动态消息以及诸如地方名吃、先进人物、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信息收集整理后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发送到周口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专职编辑邮箱, 由新媒体中心专职编辑人员进行分类整理, 在微博、微信、手机报平台发布。

二是编辑人员编辑发布。新媒体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与固墙镇对接, 收到固墙上传信息以后, 及时整理、编辑;同时收集国内、省、市、县与固墙镇人民群众相关的新闻信息、惠民政策、生产生活常识等和固墙本土信息一起进行归类整理, 编辑微博、微信、手机报, 交由中心负责人审核后, 分别在微博、微信、手机报平台发布。

三是严格编审发布机制。根据“两微一报”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发布流程要求, 固墙镇、新媒体中心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形成乡镇专职供稿人信息收集审核传送、新媒体编辑人员整理审核编辑、新媒体中心负责人、乡镇主要负责人同时审核、编辑人员发布的编审发布机制, 通过层层把关, 确保“两微一报”信息传播的政治性、实用性, 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2 效果显著

固墙“两微一报”根据媒体特点按时发送, 全方位宣传固墙。每天固定时间17:30—18:00之间编发《老家固墙》官方微信一期, 发布固墙动态新闻、百姓生产、生活知识、固墙十件实事工作推进等相关信息;每天发布《名镇固墙》政务微博6—8条, 传播固墙正能量信息, 三夏期间推送防火、抢种、天气、小麦价格等即时信息,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每周一、周四编发《今日固墙》手机报两期, 国内热点、省市县政策、固墙新闻及时发布, 很好的引导固墙人民了解国内政策, 熟知固墙发展, 积极投身到固墙的发展建设当中。

通过几个月的运行, 固墙“两微一报”宣传可以说效果显著。县市领导特别是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固墙镇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了如指掌, 给与充分肯定;固墙镇的党员干部争相做好各自份内的工作, 积极在平台上宣传自己;固墙镇的群众了解了党委、政府工作, 知道领导在干啥, 百姓需要配合做些啥;大家都看好自己的门, 管好自己的人, 做好自己的事, 全民共建文明、和谐、富裕新固墙的氛围已经形成。

3 基本经验

作为乡镇一级党委政府, 全面实施新媒体宣传, 固墙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是河南首家。固墙镇的做法, 一是通过多媒体手段, 可以全面宣传、推介固墙;二是利用这一有效的宣传方式, 向各级领导、家乡人民汇报工作, 从而推动固墙各项工作的积极推进;三是通过信息交流, 与农民朋友沟通, 镇党委政府与家乡人民形成有益的政治互动, 让家乡人民了解政府在干啥, 需要群众如何干, 让他们也参与到建设固墙的队伍中来。如《今日固墙》:”固墙镇多措并举抓实‘平安农机’示范镇创建工作;四是, 通过向农民朋友传播很多种养殖知识、健康知识、生活常识等, 它也是一个知识普及平台, 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如《老家固墙》:“三农贷款咋申请, 固墙人一起来学学”等;五是通过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传达, 让老百姓了解的更多了, 他们不再是“井底之蛙”, 他们可以及时了解、享受相关惠民政策。如, 《今日固墙》:“河南降低乡镇公务员招录门槛, 优秀工人农民也能进机关”、“咱农民怎样办理农村低保”等;六是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 固墙把宣传地方工作、传递正能量的“固墙故事”成为家乡人民手机移动终端信息的主角, 挤占负能量信息的空间, 在加强基层宣传、传播正能量方面可以说功劳巨大。

4 值得推广

笔者认为, 固墙镇加强新媒体宣传, 强化基层宣传阵地建设的做法, 是适应当今社会新闻信息新媒体传播特点, 顺应农村人员流动状况突出, 抢占农村人口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有效办法, 固墙镇的这一有益尝试, 无疑值得市、省乃至全国的乡镇党委政府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桥.媒体应在公共行政传播中有新作为[J].新闻前哨, 2014 (7) .

地市台节目的创新 篇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的娱乐市场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地市台的节目要想保持高的收视率,就要充分满足大众对娱乐节目的需要。但是客观的情况是,我国地市台节目系统在运行中的差异性特征明显,而娱乐市场中观众的影视需求和娱乐需求是很高的。基于此,地市台节目系统的优化运行和技术方法的改进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提高地市台节目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提高地市台节目操作系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建立一个节目的创新和维护工作系统,以此来保证地市台节目的科学有效运行。

2地市台节目的创新策略

2.1运用互联网思维

当前互联网已经应用到了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在电视节目系统中的应用也是极其深入和广泛的,可以说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对推动电视节目的创新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博乐先生微逗秀》的节目,该节目的创办完全秉承了开放的姿态,通过电视和网络面向观众征集生活中的第一手幽默视频,通过这种方式的运作,使得该节目成为了一档面型全民的互联互通的幽默视频节目。另外,知名媒体人罗振宇曾创办一台脱口秀节目,名叫《逻辑思维》,该节目创新性的应用了互联网的联通效果, 与社区人群进行互联,使得传播效果达到了风行天下的程度,是“互联网思维”深入运用的标志,以极其彻底的方式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现今的主导传播方式是由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共同组成的,“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来源和受众关系问题,这使得地市台节目的邢台和生态也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当前地市台节目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和自主开发新媒体上,并运用新媒体来完成对地市台节目的推广和宣传。这里举一个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的案例,该节目便是地市台与视频网站合作的城东范例,使得该节目带有了十分明显的互联网的特征。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无疑已成为地市台节目创新发展的催化剂,是地市台节目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2采用大数据信息

大数据是当今互联网发展的热点,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在大数据中得到了十分直接的表现。地市台要实现创新发展,那么采用大数据信息是顺应时代最好的选择, 大数据信息的应用也将极大的改变电视的形态和内容的表现方式,这里分别举一个国外和国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纸牌屋》是源于美国的一个网络剧,该剧之所以风靡全世界,与其大数据的应用不无关系,该剧的资金、 剧本、导演和演员都是通过大数据信息进行寻找的。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国内,前几年大火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节目便是地市台节目应用大数据的成功典范。 这些节目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新研发,节目的文化质感大大拓宽了地市台的发展创新之路。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具有最明显的诚实性的特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很明确的知晓电视节目的竞争力水平。具体来讲,电视节目创新实际上是一次“换挡”之后的驱力向前,是“新老元素”的融汇,艺术形式的跨界组合。而大数据正好可以为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支撑, 这样电视节目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真是反映时代的诉求。

新媒体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当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当然,我们基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改变呈现出正面性和积极的意义。

在这种情势下,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为地市台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真实和成熟的数据支撑,对其节目的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3进行市场化运营

这里首先要明确文化产品和实体商品的关系,它们在具体的商业运营中,却是一体两翼、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此,电视节目的播出不仅仅可以通过电视平台,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完成线上、线下的推广和宣传。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便是《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成功实现了电视直播平台与视频网站的结合,凭借不断刷新的点击量赢得了巨大的品牌价值。

新闻节目在市场化的运营中,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尽快搭建内容分发的多终端平台,多终端平台应该是一个内容整合的后台平台,不同渠道通过内容分发进行变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的地市台节目正处在大数据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和资源,地市台的节目要做好因时而动、因势而变。

2.4坚持正能量传递

媒体传播的信息首先应该满足正能量的要求,这是时代和行业内部的要求。新媒体诞生以来,大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社会生态格局。舆论环境的多样性更需要媒体承担起正能量传播的重任。地市台节目实现创新发展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取悦大众和挣钱牟利上,更要主动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获取量和获取渠道得倒了大大增加,但是对信息的信任性程度却在下降,这表现在公民或者媒体对信息的“选择性相信”心态上。 电视节目要勇于承担起宣传社会正能量的重任,将正能量的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形式相结合,将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2.5提升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地市台节目的创新影响重大。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要做好对电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该项工作要前移到设备出厂时相关维保数据的记录,并为电视设备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资料, 以实现对维保工作的管理。除此之外,地市台的电视工作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今,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其有效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创新管理中。我们知道,电视系统的设备维保工作对技术性的要求是很高的。由此可见,电视节目系统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人员应做好对电视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以确保电视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论

综上所述,地市台电视节目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电视媒体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来培育和打造品牌栏目,强化媒体品牌价值,并且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 在节目内容生产和推广上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差异化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容巩固吸引忠实观众群体,打造区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下获得稳定的观众群,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牛宇.找准品牌定位寻求节目创新——对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生存发展策略的探析[J].发展,2014(10):85.

[2]胡晓红.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生存发展策略探讨[J].新闻传播,2011(6).

城市台法制节目的作为 篇6

一、紧贴“地气”

电视法制节目具有广泛的受众市场, 是城市台提升综合舆论引导力的重要载体。以盐城法制民生频道为例, 一度为了追求理想的收视率, 一门心思向央视和省级卫视法制节目学习, 演绎法制故事, 甚至从网上扒外地法制节目进行重新包装。城市台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 以案说法的深度故事要找演员重现场景, 成本太大, 不深度采访挖掘, 节目毛糙, 反而降低了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从网上扒来重新包装的法制故事, 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更得不偿失的是, 因脱离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法制盐城”建设的重点, 不仅遭到市领导的批评, 而且受到参与联办协办节目的政法单位的指责。挫折和失败教训了我们:城市台的法制节目要想在媒体融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 必须紧贴当地实际, 不能盲目模仿、克隆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法制节目, 更不能从网上扒外地的法制节目来包装。只有紧贴本土, 迈开双脚躬行大地, 才能发现和挖掘到本地的法制类题材, 进而采制出与众不同的本土法制类新闻点。2013年初, 盐城法制民生频道自办法制类节目全部改版, 砍去了早年创办的定位相近的《法眼生活》、《执法直通车》两个栏目, 重点改版扩容了《7点看法》栏目, 将《7日锋汇》改为《美女帮》, 《故事天下》改为《吕成聊吧》。改版整合后的栏目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 进行本土化采访挖掘, 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创下了新高。

二、注重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 确保社会和谐安定有序”, 涉及的内涵很多, 如何使宣传报道既围绕主线、紧扣三中全会精神, 又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使本土受众感到好看、耐看?靠节目的内容、形式和编排方式的不断创新。

1. 创新解读方式, 以短揽众, 以浅引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创新社会管理”, 在概念和内涵上有什么不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哪些新目标;“治理”与“管理”主体部门有什么扩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问题, 电视观众需要全面了解和深度解读。这正是电视法制节目宣传定位包含的内容。因此, 电视法制节目应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不能照本宣科, 而要设计议题, 巧妙解读。

一是设立简短解读版。用主题词或关键词拎出创新社会治理的要点, 在荧屏一边打出醒目标题, 由主持人站着进行解读。每个标题解读不超过100字, 力求简短扼要, 一目了然。

二是设立“新闻1+1”的形式。选一名记者编辑作虚拟受众, 与主持人交谈。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问一答”, 关键是记者编辑提问题时, 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 以“浅”入问, 靠“实”作答, 力求传播效果最大化。

2. 创新传播载体, 以网扩面, 以互动和直播引人。

一是实行网台联动, 扩大收视人群和地域覆盖。在做创新社会治理的深度节目时, 应考虑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 关注网络民意, 引导不同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 表达利益诉求。2013年11月下旬以来, 盐城法制民生频道与盐城台新媒体中心相互提供信源, 一起策划遴选报道题材, 有时还一起采访, 按各自的栏目定位选择不同角度进行报道。例如, 防范雾霾、严禁大秋作物秸秆焚烧的报道, 都是台网联动, 整合资源, 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进行的。这些自产节目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绝不与外地电视节目雷同。上网传播与电视传播产生了“1+1>2”的效果, 对推动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和谐安定有序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是直播“四位一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四位一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江苏已经开展好多年了, 仅2013年11月至12月中旬, 盐城台就连续开展了13场, 分别对盐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13个部门开展了“四位一体”政风行风集中评议。法制栏目组的每次策划方案都刻意把三中全会《决定》中阐明的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和维稳护安问题策划成媒体记者提问或受众代表提问, 让各部门领导作答。记者和群众提问尖锐具体, 批评有理有据。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回答中肯客观, 毫不推诿含糊, 承诺也有时间节点。广播和电视同时进行直播, 受众普遍反映良好。

三、联系社会

1. 服务占“位”, 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搞好宣传服务。

通过联办协办节目的形式, 整合社会治理信息资源, 配合有关多元主体搞好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行业管理方面的宣传, 及时报道各治理主体的治理动态、治理举措和治理打击重点。这几年, 盐城法制民生频道先后与盐城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办了《黄海廉潮》;与盐城市人大联办了《盐城人大》;与盐城市委政法委联办了《盐城政法报道》;与盐城市、区法院系统联办了《庭审实录》。频道主打栏目《7点看法》诚邀20名公安、检察系统的法律专家和资深律师, 成立法律顾问团, 每周日上午来台值班, 接受各地群众的法律咨询。

2. 活动抢“位”, 精心策划公益活动。

媒体组织大型活动, 不仅有利于节目生产, 而且有利于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受众的忠诚度、关切度。近年来, 我们多次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团进社区、下企业、到镇村、入民居, 帮助群众解答法律难题、劝解民事纠纷, 甚至免费帮助群众打官司;市人大和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进村入组调研和接受群众咨询、质询, 我们派记者全程记录报道;先后举行5次“十佳法官”、“十佳警官”、“十佳检察官”、“十佳律师”和“十佳民事调解员”评选暨颁奖晚会活动。

3. 帮忙立“位”, 帮扶有诉求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城市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篇7

城市台是处于基层的广播电视制播机构, 其覆盖范围有限, 频道构成相对单一, 在这一层级建立节目综评体系, 应以总局“76号令”为指针, 充分考虑城市台的特性, 运用新媒体渠道构建专家库, 合理设置项目权重, 注重与市场的衔接, 以综评体系规范、指导内部运行, 提升节目运行质态。

一、综评体系提出的背景

节目有多少人看?播出的广告有多少人接受?在什么频道什么时段投入多少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央视总编室在上世纪80年代末着手做收视调查, 后来有了CTR、CSM、NIELSEN等大型调查公司。调查公司的介入, 使广告时段的购买者与电视节目的制播者有了一个判断的依据, 而这个依据也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去的负面影响。既然收视点就是钱, 人气旺就是效益, 一些制播机构则什么能吸引眼球做什么, 什么能引起轰动效应播什么, 无视节目的格调、品质、导向, 以致导向偏离, 价值缺失, 责任失守, 低俗、媚俗之风甚嚣尘上。

衡量节目价值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有收视数据一个标准?可否建立起一套综合的、科学合理的、程序严谨可操作的、结果可信的衡量节目质量的新体系——综合评价体系?

二、市场认可是关键, 城市台衔接市场的有利因素

综评体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应该是两个效益的统一, 是量化评估与质化评估的统一。这里, 量的指标来自于收视率调查, 质的评估来自于专家访谈或专家组调查、观众的满意度调查。关键是, 市场认不认, 接受不接受?

我国城市台发展不平衡, 市场化程度大不相同。对城市台来说, 推行综评体系标准难度最大的当数第一方阵的30多家台, 这些台本地收视市场份额都在30个点以上, 大多集中在东部、东南部沿海的江浙、福建、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这些城市台, 4A广告亦或外地公司广告客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这些外地广告公司多年来操作的惟一依据就是收视市场数据。换句话说, 如果做好了这些客户的工作, 使这些客户接受了综评结果, 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012年南通台年均收视率12.35%, 市场份额36.45%, 属于城市台第一方阵。电视广告中外地公司广告占比约为34.6%, 是全台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本地客户, 外地广告公司客户更注重收视率数据。

怎样才能做通外地公司客户的工作呢?可将“量”和“质”这两个指标加权统计后的结果呈现或推销给市场, 让外地公司客户逐渐认识到, 单方面的数据指标并不能完整地体现出节目的综合价值, 质的评估将节目的公信力、影响力、美誉度、满意度纳入其中, 更有利于客户产品可信度的打造、产品的营销。投放广告应该同时结合节目的价值数据, 即质态数据, 再加上节目的收视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才能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对占绝大多数的本地客户来说, 他们更为注重媒体节目在当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以及节目的社会效益。质评恰恰有利于彰显节目这方面的优势, 有利于客户将摸不着的感觉化为可以判断的质态数据。从这个角度看, 城市台比央视、卫视更容易将综评结果推向市场。

三、科学评估节目质态, 增强质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电视节目质态的调查统计数据, 无非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专家意见, 二是观众满意度、节目知名度调查。对城市台来说, 要使综合评估结果令人信服, 关键是质态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客观公正性。CSM公司研究以“观众喜爱率指数” (F) 、“卷入度指数” (E) 和“对节目形象的认知度指数” (V) 叠加后的均数为“节目质量参考值” (P) , 将质态具体化、数据化、指数化, 是一种量化节目质态的可操作办法。

对城市台来说, 电视节目的质态评价, 可以按照总局质态测评项目的具体要求, 同时借鉴CSM的调查统计办法, 将抽象的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满意率、知名度, 通过专家、观众、新媒体测评的方式, 具象化、数字化, 力求调查结果实事求是, 有说服力。

为增强质态调查结果的说服力, 城市台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获得质评数据:一是继续与收视公司合作, 由CSM这样的第三方收视公司采集。目前青岛、大连等城市台采取的就是这一方法。大连台一年做四次满意率调查, 每年做一次综合评估。二是城市台成立自己的测评队伍, 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 借助互联网站、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技术手段, 跳出城市行政区域限制, 邀请全国范围内的对口专家、学者、业内知名编导、主要广告客户以及本市范围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专家库, 及时把脉节目动态、提出专家意见, 调整节目走向, 将综评体系与栏目运行、队伍建设、内部考核、广告营销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城市台都已经建立起了涵盖本地电视频道内容的网站, 许多网站具有节目回溯、时移观看功能, 为城市台打破空间格局, 建立起能够引领节目走向、评判节目质量、指导节目生产的专家评审库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方面, 央视已经做了有益尝试, 通过网络身份认证, 让专家通过网络评审央视节目, 给出具体的分值。城市台可以借鉴央视的思路, 通过城市台现有的视频网站、移动终端, 建立起为我所用的、跨出本市范围的专家库队伍。专家库队伍强大了, 给出的数据自然更有说服力, 起到对内提高运行质量, 对外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的目的。

四、综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思考

纵观目前已经实施的几级制播机构出台的综评方案, 深感在数据支撑、多媒介因素考量及广播节目综评方面有待完善。

(一) 项目口径不一, 指标权重不一, 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综合评价不唯收视率论, 长处是克服单一因素评价导致的走向偏离问题。缺陷也显而易见:其一是几级播出机构综评项目各提各的, 唯我所用。各台除收视率市场份额外, 央视设有引导力、公信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全国卫视设有宣传引导、平台传播力和品牌竞争力方面;湖南台设有投入产出比和专家意见方面。广电总局则设有思想性、融合力等八项。项目繁杂, 看似都有道理, 但作为一个体系, 缺乏规范的项目设定。其二, 项目指标权重不一, 就收视率市场份额占比而言, 有占50%的, 也有占40%的, 如果进一步问, 50%或40%从何而来, 有什么根据, 为什么不是51%或39%?在我们草拟的南通广播电视台综评方案中, 也切实感受到这一点。比如思想性, 我们设了10%的权重, 融合性设6%的权重等, 都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由此得出的综评结果只能是粗略参考和本单位内部约定的规矩。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要让市场短期内接受和响应综评结果, 有一定难度, 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二) 有待进一步显现多媒介因素

新媒体、户外媒体等多媒介越来越大地影响人们的视听行为。室内电视机的开机率随着移动终端等多媒介的发展越来越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广播节目的收视、收听的下降, 人们只是变一种渠道、换一种终端接受电视、广播节目内容。综评体系中, 央视、卫视、省台的收视、收听率和市场份额里, 尚未突出体现多媒体的收视 (听) 因素, 仅就客厅数据作统计。南通广播电视台依据广电总局的标准, 在“融合性”中虽然体现了与多媒体相互交融的因素, 但并未将收视 (听) 率及市场份额中应含之多媒介成分显现出来。而这一多媒介成分, 在未来将会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扩张态势。若多媒介因素不能够在收视率及市场份额中得以恰当体现, 那么, 最终数据也会失之公允与客观。

(三) 广播节目更缺乏市场基础数据

上一篇:有效保护率下一篇:文件检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