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2024-09-20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共11篇)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1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各位同行,领导,下午好

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学方法,复习策略,深感荣幸。其实,我也是来学习和倾听,向大家请教的。兄弟学校在一些方面比我们做的更好。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粗浅的做法。和大家共勉。

一是集体备课,另一个是怎么抓学生。

一. 集体备课

1.集体

所谓集体:就是集众人之力于一体。我们双中英语组是一个温馨、和谐、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和睦相处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工作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一种享受。让其他的教研组特别羡慕。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比如李亚荣老师,去年从数学改教英语,半年后,她自豪的说,“我在这个组太幸福了,真是改对了。”孙素云老师,刚调入我们学校不久,就和我们一起担任初三英语,当时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成绩不太好,时常掉眼泪,后来郭立强组长我们一起商议,一定要改变她的性格,多于她交谈,时不时的开上一句玩笑,时间长了,她渐渐的愿意和我们说话了。然后,我们从成绩方面帮助她,我们三人每人替她辅导三个学生,指的是快要及格的,经过一段时间,成绩也上升的很快,基本上我们四个人的成绩平衡了,她也露出了笑脸。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而且是非常成功的备课。今年,我们四位教师,马清双,许亚丽,王国平。关系更好,相互替代上课是经常的,几乎四个班级不分彼此,谁有工夫谁去抓,四个班轮流去转。给学生留任务。学生有问题问谁都一样。称呼都很亲切,美女姐姐,平平姐姐,双妹妹。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是一个分不开的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建立好关系,集体备课就顺理成章了。“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2.备课

初三的集体备课。

初三年级是学校的窗口年级。关乎学校的荣誉。面临中考,任务重,压力大。到了初三,就到了“峰顶路尖”,没有退路。这一年的教学怎么进行?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何?决不能大意。“单兵作战”不如“协同作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集体备课有利于博采众家

之长。初三一开始,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型备课。详细分析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时数。然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另外,根据上一年初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加以考虑。制定出今年的教学流程。每周六课时,再加上早晚自习。计九课时。完成一单元授课,进行一次周测。上一节听力课。这样,预计在寒假前必须结课。平时的节假日也考虑进去。寒假期间开始总复习。到四月末第一轮复习结束。5月初到六月十号进行综合训练。六月十号以后回归教材。这样总体的思路就有了。使初三步入一个有序、有数、有备的良好开端。

①对于单元备课,我们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7、8节课作为集体备课时间。制度化、经常化。时间有了保证。任务到人。每次备课时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先进行说课,说目标,说整个教学思路,每一步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练习的设计层次、梯度。然后其它教师进行具体的研讨。各抒己见。从目标到练习等各个方面。是否具体、全面、可行。“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所以我们研讨时,直言不讳,该咋说就咋说。绝不走形式。如果一味的说“好好好”总说客套话,那么集体备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只所以我们敢毫不客气的说,是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关系做基础。我们的目标是:不要可以,只要最好。

时时交流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一个办公室里,交流起来也非常方便。辈出的教案只是一个通案。还要“因班制宜,因时制宜”。把同案细化成个案。教学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及时交流,及时修改。(例如:)

②总复习时的集体备课。

总复习时我们的做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这样,可以省时省力,能精选习题,针对性强。今年,我主要任务是听力,写作。马清双老师负责完型填空、任务型阅读。许亚丽老师助攻选择题、词汇、连词成句。王国平老师研究阅读理解。有了分工,就明确了任务。平时就可以查阅资料,研究各年中考题,分析、研究。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大家一起研究讨论,然后精选。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小题库。月考、综合模拟时,组出成套试题,学生也会节省出做重复题的时间。效果也很明显。

二. 抓学生

1.分析学生

以初二升初三的成绩为基础。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然后给他们划分出等次。经过努力那些1.可达到48分以上的。2.能达到60分以上的。3.必须达到72分以上的。4.要求80分以上的。5.最后是96分以上的。心中有了目标。都抓谁,抓到什么程度。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跟踪

方案制定出来了,如果不落实,那就是个空架子。我们的做法是:

①.建立学生的单词过关记录。

②. 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

③.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④.建立学生的成绩记录。

根据中考说明上的词汇表,把他复印出来,学生人手一份,让他们必须过关。如果只靠教师一人,那是万万不可的。根本就检查不过来。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分成小组,化整为零。选准小组长。处分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抓住孩子们的心里。让他自己主动去背。绘制一张小组单词过关表,先进小组贴上小红旗。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强,谁都不甘落后。强与强比,弱与弱比。尽头就来了。我们还开展了“百词对抗赛”效果非常好。

要求每个人一星期读两篇课外阅读,差一点的有翻译,好点的学生写一段复述。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对写作大有好处。

每个学生都有纠错本。对平时作业中,考试中的错题有记录。经常去看看,能防止错误的重犯。

从初三开始,设计好一成绩单,把学生的各次成绩记录下来,这样能定量分析学生的成长过程。找学生谈话时也有根据。

3.辅导。

.① 个别辅导。时间有限,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哪块弱就辅导哪。象词汇、连词、选择、写作等。2.集体辅导,对于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集中去讲。3.小组内辅导。发挥组长的作用。这样面积大,学生给学生讲,效果会更好。

初三学生很忙,空闲时间极少。只有中午。放学后。课间不可取。老师就要付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许亚丽,马青双,王国平,做的非常到位)。几乎天天中午在教室辅导。辅导书面表达的方法:每天“课前背一篇小作文”。全班学生轮流。

初三教师是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我们双中英语之所以取得了一点成绩,靠的就是一

个“实”字。实实在在,扎实肯干。实在的有点傻,傻得可爱,在六、日、早晚自习“零报酬”的情况下,干劲依然十足。可能是我们陈校长的“魅力”太大了吧!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2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育中采用的一种“积集体智慧,拓教学思路,促教师成长,提课堂效率”的备课活动。[1]它比传统的备课活动涉及面更广,时间更长,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进行实践验证,总结提高。简而言之就是“确定任务,个体实施———集中研讨,达成共识———教学实践,验证方案———组织评定,总结提高———实践推广,反思拓展”的五步走流程。[2]

集体备课能够激发教师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培养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准确地吃透教材、把握课堂,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良好的专业心理、完善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在集体备课中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心理。

专业心理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专业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称。良好的教师专业心理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健康的心理需求的必要条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其中趋向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都能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对于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感到陌生,往往拘束、胆怯。具有常规性特点的集体备课活动汇集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形成了集中老年教师的稳健与睿智、青年教师的朝气与活力于一体的“气场”,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个“气场”中,青年教师能够近距离接受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受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找到最真实的榜样,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职业认同感。在集体备课中,中老年教师往往对青年教师关爱有加,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青年教师的困难给予帮助,失败时给予宽容,成功时给予赞赏。一个优秀的备课集体往往善于借用罗森塔尔效应,增强青年教师的内驱力,有利于强化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2.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决条件。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精深,也要求知识面的广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历史、地理都要有所知晓,做到“博”“专”“杂”。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教材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情境(教育目的)的知识、其他课程的知识等七个部分。[3]这个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青年教师在上岗前都深入学习过专业知识,但是上岗后作为实践者,因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分析、学科横向联系的研究,青年教师在面临复杂的实际情况时,常常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会将这些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不同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检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3.有利于发展灵活的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是落实教学理念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导课与结课技能、运用教学语言技能、设疑与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技能等。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是一个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呈螺旋状不断提高的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尽管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存在许多不足。许多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是沿用自己求学时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新意;或是盲目照搬他人的新经验,又常常出现“水土不服”。新教师往往缺少对现行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深入研究,板书、教学语言表达等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孤军作战显然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在自主实践反思和专家教师与同伴的临床指导切磋的互动中,青年教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教学预案,然后总结、反思和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备课集体会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诊断,提出改进意见,青年教师也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参考他人的意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4.有利于培养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教师要有教科研课题,在教研过程中主动接触事物,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教师要以科研为先,教学为主。只会教学、不会科研的教师不利于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青年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追求工作卓越和专业成熟,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接纳新的教学思想的迫切愿望,他们往往有一些教改创新的火花闪现,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这点点的星星之火会受到其他教师的发现与关注,从而点燃青年教师的科研激情。学校的科研课题通常是以集体单位为承担者进行的,科研课题的实施往往也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集体备课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学科研内容,青年教师就会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参与到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创新关键、成果形式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讨论中,并逐渐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从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到成长为科研课题的领军者和科研课题的提出者,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青年教师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起来,体现出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常规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的平台,能够让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充分接触,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每个教师都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良性的专业成长过程应该是不断学习、批判地吸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日趋完美的过程,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学校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汲取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挥个人的主体创造性,从教学新手走向骨干教师,再迈向专家型教师,不断创造人生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密.实施“五步”集体备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7, (1) :40.

[2]王建强.有效集体备课[J].四川教育.2007, (2) :50.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3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抓实检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一线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写教案。很多教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搬运的过程。从印刷体的教案变成手写体的教案,而花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上的时间很少。出现了备教脱节、写的不讲,讲的没写等怪现象。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智慧,弥补教师自己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构建集体备课模式

(一)做好“加减法”

回顾我校集体备课的历程,其实,我们是在反复做“加减法”。

1.使用统一教案,做好减法

我校以前基本上是使用统一的教案。备课程序是:集体备课——统一教案——二次备课——写教后感,也就是备课组成员先集体备课,由一人执笔做记录,集体备课后由记录人写好教案,发给每位教师,各教师在教案的右侧空白处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再写教后感。2009年秋季就这种备课模式,六年级语文组对全县开放了集体备课的现场,受到与会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种备课方式是一种集约化的理想方式,实质上是给教师做“减法”,它克服了每位教师都要手写教案费时的缺点,这种方法我们用了好几年。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少数教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案,自己的备课能力退化了。二是教案质量降低。有些教师为应付,直接搬用网上现成的教案。为此,学校又提出了写“个性化教案”的要求。

2.写个性化教案,做好加法

近两年,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提前一周按照备课组长的要求备好自己的个性初案,集体备课时在自己初案中补上自己备课不足的内容,吸纳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我们对个性化教案的要求进行细化:教龄5年以下及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弱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教龄6~10年的教师,过程设计可以相对简要,但要注重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教龄10年以上的及教育教学水平出色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案的设计追求精而实用,特别注重反思。50周岁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圈点标注。

我们现在正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帮教师做减法,允许教师自己的教案持续使用,每年在教案的右侧用红笔改动即可,不需要年年备,等到写不下二次备课的内容,再换新备课笔记,这样的教案应该很实用,也应该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笔财富。

(二)程序解读

集体备课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的改变,而是强调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这学期开始,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概括起来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度备课——反思交流。

第一步,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备课内容,所有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教参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备,写出一周的教案(这里初案的要求同上面一样,分年龄采用不同的备课形式)。

第二步,集体研讨

每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后,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等,并提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做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进度,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阶段性检测“五统一”。通过五统一,大大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真正地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步,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位教师结合集体研讨的意见对自己的初备教案进行深入的推敲、修改,更好地凸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度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更换、时间的分配调整,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

第四步,反思交流

教学实施后,各位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以便教学的改进。让不断的反思教学成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益阶梯。

(三)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备课组对学校规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

比如,六年级语数英备课组的“说课式集体备课”。2011年我校六年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他们在集体备课时,除了备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同时,还备课件,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主备人站在讲台前进行解说,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和效果都很好。2012年秋季我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我们正在试行推广这种“说课式集体备课”。

三、抓实检查,有效提升备课质量

为了让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除了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中层干部蹲点参与的方式,还制订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拟订了分项查、分阶段查的管理督导思路,备前查讲稿,备中查交流,备后查课案。并把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考评、先进备课组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查、考评,督促教师养成全方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实现以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四、总结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集体备课中,一次次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有了自己的感悟,一份份共性与个性共生的教学设计在心中酝酿、在笔下流淌,充分的备课让他们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情感,沟通心灵,一起成长。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学校以发展的眼光构建了“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并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推进和完善这一模式,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实现集体备课与时俱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学文化的丰富积淀与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近五年,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9名;在省、市、县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有168人次的41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学校也实现了发展的跨越与品质的提升。多次被评为“盐城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还被评为“盐城市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

“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集体备课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又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内涵。与集体备课同行,我们探索并收获着。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随着集体备课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在追求实效、高效的教学之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读书促我成长 篇4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仅局限于视野所能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

我爱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们同命运搏击的坚强意志。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在浩瀚无边的书的海洋里,鱼龙混杂,各种黄色书刊也会蜂拥而出。在书的社会里,居住着贵族,也居住着流氓,有善良的智者,也有凶狠的恶棍。这就要求我们擦亮双眼,“取起精髓,去起糟粕”,即读有益的书,读健康的书。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读者的人生态度,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演讲促我成长作文 篇5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班级、学校的激烈比赛与层层选拔,我终于被入选,参加市里的“小学生庆元旦比赛”活动。能代表学校登上市级舞台,我激动的心像要跳出我的小胸膛似的。

20xx年12月27日这天下午,刘校长说让我们四个参赛选手12:40在学校传达室集合,我提前了10分钟。在去赛场的路上,我表面上神态自若,若无其事,但紧张全被我压在了心底。这紧张像一个顽皮的小妖怪,忽而上窜下跳,忽而左挤右推,它刚用长矛刺我的心窝,我又感到它用斧子砍我的血管;它刚用斧子砍我的血管,又用剑扎我的肚皮。这小妖怪时而性情急躁,时而平静如水;时而前拥后挤,时而翻来滚去……这种变化多端的感觉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下车、走进赛场……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坐到了比赛场地了。

当时,除了紧张小妖怪,还有急迫小妖怪更让我难受不已。急迫小妖怪更嚣张了,像喝醉酒的大象一样疯狂地使劲向上撞,我的心好像压不住它了。因为,天气冷,我穿的比较厚,而赛场的暖气很足,热得我难以忍受。这时,急迫小妖怪的儿子——热气小妖怪将我包围了,它给我的`感觉更可怕:仿佛我面前的就是太阳,翻滚着金色的、热气腾腾的火焰,烧烤着我的脸颊,仿佛有一头楼房大的恐龙,朝我背上使劲哈气。

正在我困苦难熬之时,忽然听到一个甜美的声音喊道:“下面请博士小学五年级张奥翔上台演讲!”这时,我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如鸟儿般轻快,细水般流畅地上了台,慷慨激昂地讲着。时而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时而轻声细读,铭记怀念。我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之中……

最后,在一阵阵掌声中结束了我的演讲,在一双双赞许的目光中,我心底的那些小妖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每过一秒就像是在卸下一个包袱。

我一出门,太阳就用欢喜的笑脸来迎接我;大树们抖动着树枝为我鼓掌;大风呼啸着为我喝彩。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庆祝我的成功。

一回学校,同学们就像小麻雀一样围住我,叽叽喳喳问起来:“比赛比得怎么样?”

“你赢了吗?”

“谁赢了?”

我笑而不答。当他们再一次问候时,我说:“当然赢了!”接着是一阵掌声和喝彩声……

烦恼也能促我成长作文 篇6

烦恼于人,并不是一个好的东西。我总觉得,烦恼就如多结的白丝巾,我常常会因为解不开这些结而焦头烂额,心慌意乱。

比如我的烦恼——做事马虎不细致这个坏习惯给我带来无尽的懊恼。自打我记事起,它总使得我与眼前的成功失之交臂!

那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急不缓地洗着这座城市空中的扬尘。但我心中的丝丝躁动,却没有因为这淅沥的雨而平缓下来。坐在教室里,一场数学测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试卷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如群蚁排衙般慢慢爬进我的眼睛,我的眼睛感到一番刺痛。我有些懒散怠慢,虽然兴奋而又有点焦躁。因为我不屑试题的简单,觉得无需要仔细去审题,想当然就是这样做。三下五除二,我一直带着不屑而又自负的心情完成了考试。交了卷,我感到一阵轻松。

但从没想到这种马虎了事的态度为我的这次考试早已埋下了考砸的祸根。

第二天,伴随着“叮零零”的上课铃声,老师怀抱着试卷走了进来,发卷时分如期而至。

我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等待着老师发试卷。因为我坚信那一堆满分卷里,有一张非我莫属!

试卷发下来了,所有的满分卷发完了,没有我的名字!我纳闷:“也许老师登记满分卷的时候漏了我的名字!等试卷发下来我再跟老师去说。”

我依旧坚信:我就是满分的成绩。那么简单的题目,根本就没有挑战度!

一位同学带着我的试卷走到我座位边,惊叫:“怎么可能?你只有90分!”

我竟然只有九十分!我震惊地一把拿过自己的试卷,瞪大眼睛,仔细搜索着。搜到扣分红X的答题区一看,我捂嘴大惊:我竟把“2x-3y+4”看成了“2x+3y+4”,一个+,一个-,答案就截然不同!

看到这儿,我后悔莫及,不禁捶胸顿足,大叹道: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啊,小细节亡我矣!大马虎毁我啊!

唉,烦恼!怎让我不烦不恼?我为什么要轻敌?为什么要不屑于做简单题?师长很多次告诉过我们“天天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我却总是好高骛远,丢失了一次次脚下的磨练机会。难道我真的要让自己做个眼高手低之人?

这烦恼如丝,困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我的心是如此的渴望成长。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再一次记起老师教我们的话:“天天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做好小事,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烦恼过后,我似乎看到了新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从那儿以后,我学着凡事都尽量认真细致,不大意不马虎对待任何一件小事!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7

“学科教学知识”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看不到“学科”的缺失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外, 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 即“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 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教与学提供了新的广阔视角。本文借鉴有关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研究成果, 从PCK视角谈谈如何突破集体备课困境的策略。

一、当前部分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单一, 目的偏移

当前, 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作为主要任务, 集体备课研讨中关注教材多, 关注课标少;关注教师的“讲”多, 关注学生的“学”少;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多, 关注实践反思少。这种状况充分说明, 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去克服和弥补其他教师的不足, 缩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教学质量上的差距。然而, 在一轮集体备课之后, 因有较完整的备课资料积累, 再将目的聚焦于此, 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一旦组内备课组长和优秀教师也无积极性, 备课活动必将流于形式、难以为继。

2. 要求过高, 互动不足

许多学校集体备课通常经历“个人初备→集体二备→上课实践→再修正→入库”这样一个过程, 其目的是要让教师互相研讨、碰撞思维。然而, 按现在初中教师正常工作量每周12~15节课计, 教师每天需上课2~3节然后花费3~4节课的时间批作业, 即便不休息, 每天也只有2~3节课的空余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开会、教研、应付突发事件等所需时间, 毫无疑问, 上述集体备课的要求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学校强制要求完成, 教师只得采取缩短初备时间、减少讨论与修改等办法的应付, 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缺少充分的思考时间, 再加上备课组中教师年龄结构、教学水平、敬业程度等的差异, 活动中出现部分教师提不出建议或提出的建议不得要领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而互动的不足使优秀教师感到无法从集体研讨活动中受益, 从而加剧产生不愿别人共享自己教学经验的排他心理。于是, 你留一手, 我藏一腿, 互打“太极”, 互不信任, 终使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深入。

3. 被动应付, 文牍成灾

为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从教研室到学校都十分注重过程的管理和资料的检查, 如是否有详细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教案初稿和修改稿、备课组活动的计划、期中小结、期末总结、课件、试题、作业资源库、是否有学困生帮扶谈话记录等, 对集体备课活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与学困生谈话, 一般都由教师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进行, 时间本已不足, 如何保证谈一个记一个, 谈一次记一次?而事后追记也需花费较多时间。于是, 教师便突击搬造资料, 集体备课走形变样, 最终背离管理者希望集体备课活动省力、实效的初衷也就成了必然。

二、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改进策略

1. 锁定以增进教师的PCK为集体备课活动的目标

梳理以上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了如左图所示的一种恶性循环。显然, 要走出这一循环的关键是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修正为增进教师的PCK, 让每一位活动参与者包括优秀教师都能从中受益。PCK相关研究表明,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已独特的PCK, 教师发展PCK的两个最重要的途径, 一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其反思, 二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 表明集体备课活动是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最好平台, 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因此, 笔者建议把集体备课研讨的着眼点放在如何让每位教师体会“我理解了, 我教了;我教了, 我理解了”上, 借助研讨让教师理解“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教, 这样教有什么好处与不足”,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 最终发展自己的PCK。这样做, 能从根本上改变受益的单向性, 克服研讨互动不足的顽症。

2. 构建基于PCK结构的集体备课内容框架

PCK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PCK是教师实践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当我们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锁定在发展教师的PCK上时, 集体备课内容就应以增进教师实践知识为主。那么, 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如何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PCK成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根据2005年, 格林斯曼提出的PCK包含六种成分的新框架, 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 可相应制作下表。

上述问题能为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发展自己的PCK提供一个研讨的框架和方向。教师可对照上述问题, 寻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在一个时段内持续予以关注、实践反思, 并将问题提交集体讨论, 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备课组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作为一学期或一学年讨论的主题, 不必每次活动时都逐个讨论问题。

3. 整合备课与教研, 构建开放的研讨机制

笔者认为, 教师的PCK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的特点, 是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反思经综合、提炼而丰富起来的, 离开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就无法深入、持续地发展。因此, 集体备课要能真正促进每个成员的PCK发展, 必须形成一种能让全体成员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开放式研讨机制, 在流程上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分散备课—提出问题—漫谈研讨—个人修改—上课实践—课后反思交流—个人总结提炼。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不是为了集体教案的形成, 而是为了解决个体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个体经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得到集体的帮助。总结、提炼以月为单位, 要求教师用写教学体会、教学资料夹、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等形式, 把个人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等成果总结成阶段心得, 上交备课组, 收入“教师成长档案袋”, 旨在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对话, 完成阶段性反思。

形式二:聚焦问题—理论学习—分散思考—集中研讨、达成共识—主备课案—集中修改—上课实践、集体观察—交流改进—再次上课、再次反思—集体总结提炼。这是一种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备课形式, 研讨的是当堂集体讨论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目的是让每个成员在完整的研讨过程中分享研究成果, 融入个人的思考。在这一形式中, 备课组应按具体模块分类, 用课例报告的形式构建PCK知识库的体系, 旨在促使集体研究积累资料, 形成成果, 实现反思。

具体实施上述开放式研讨机制的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 以有效地选择备课组的组建形式, 师资足的规模学校可以校为单位, 师资不足、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学区为单位联合进行, 一些小学科甚至可以全县为单位组建备课组。

开放式研讨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因组制宜, 视不同师资状况, 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力量弱、专业教师少的学校可从学习课标、解读教材入手;力量强、教师专业水平高的学校可自编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不同个体也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 或在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寻找生长点, 或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寻找制高点, 多元切入, 多元发展。

4. 简化检查、评比制度

评比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促进, 检查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指导。

首先, 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讲究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比方法上, 实行优秀备课组申报制, 让学校各备课组自行衡量, 自行申报, 不设名额限制, 不作硬性规定。在评比标准上, 由教研室和学校根据备课组活动实际和学科实际, 综合形成优秀备课组的必备条件与选备条件, 在选备条件中考虑参评备课组的横向与纵向变化情况。在评价方式上, 各个学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 记录教师个体的成长情况;也可以利用通过备课组活动形成的PCK知识库资料, 评价备课组成员的整体实力和备课组工作的成效。

其次, 要注重评价过程, 丰富评价手段。不仅要关注活动的次数, 更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不仅要重视实地的调查与考察, 积累各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更要开发和使用PCK知识增长的量表和问卷, 以检测每个备课组成员PCK知识的发展情况, 并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推测备课组活动的效果。

再次, 要关注检查、评比后的反馈。把检查评比作为一种指导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给出建议。因此, 每次检查评比活动都要结合检查评比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备课组, 共性问题要向全县其他学校备课组通报。

教研课促我成长 篇8

一、学会自己调整心态,以“紧而不慌”的心理来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不管是刚踏上三尺讲台实习的我,还是现在拥有十年教学经历的我,只要一上公开课,就免不了多多少少还会有些紧张。记得我在实习期间,有一次做梦,梦见我的指导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扳着脸对我说:“这节课我来上,你看好我是怎么上课的。”梦里的我觉得这真是一件丢人的事。可见,我当时的心情紧张到什么程度。当然真实生活中的她绝对是一个宽容、耐心的好老师。

还有一次的市里的说课比赛,结果我名落孙山。知情人告诉我:“你太紧张了,拿说课稿的手不停地在抖。”

就拿前段时间参加市里十项技能比赛——上课比赛这个活动来讲,第一天抽上课内容,第二天比赛。在上课前一个晚上,只记得脑中满是教案,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在试上,不知到这是做梦,还是自己没有睡着,整个人迷迷糊糊的。有个老师是这样形容的:“连睡觉都在想着这节课。”值得庆幸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忘记了紧张,可以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

二、在挑战中,不断学习,逐步完善

我放松紧张心情其实也没用上以上所罗列的好方法,只不过,上课的机会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学会一点点地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情,勇敢地面对困难。当可以达到旁若无人(听课的老师)的境界时,才可以将注意力从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转移到关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如何,自然地去完成教学内容,让自己的教学思路跟着学生走,而不是套用备课时所设计好的台词,让学生和我一起演戏。

在一次次的上课中,不得不要学会的还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刚踏上三尺讲台时,能用上一张张彩色的图片,便已觉得是很先进的了。平时使用这些生动的图片倒还是得心应手,可一到上公开课时,准备的图片特别多,脑中除了要记住教案外,还得记住什么时候拿哪些图片,稍一记错,就会让紧张的我更为紧张。为了能让自己的课上得自在、流畅,也为了能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课余时间和同事们一起自学课件的简单制作,你会的教教我,我会的教教你,不会的大家一起琢磨、反复尝试。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上的课也因此而增色不少。俗语说的好:“自有自方便。”

其实,听优课、好课也是一种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画地为牢,怎能博采众家之长;坐井观天,乃一孔之见;孤陋寡闻,怎能启迪思进?作为教师的我,不能做井底之蛙,守着那一口枯井,自认为是天堂。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所以,多同别人的课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将值得学习的地方吸收内化,才能不断进步提高。与其说这是听课,倒不如说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听课,除了听本学科的课以外,还可以尝试着听跨学科的课。不同的学科,由于课程特点的不同,任课老师的教学思维也不可能一样。教师跳出自己的学科圈子,听一听,看一看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不仅重温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走出本学科思维的界限,从而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跨学科听课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某一课的教学内容,还有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浑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课堂机智,闪烁的人格魅力等。

三、课后反思,自我改进。

课后反思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反思可以从三个反面入手。

①思得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得”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课后及时把这些“得”记下来,以便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以借鉴或参考。

②思失

课堂教学中的“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讲此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失”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时,也不必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 “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 。当我们在上完课后,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反思这堂课“失”在哪里?大胆而勇敢的去面对失误,而不是选择逃避,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失“,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课后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③思改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其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每上完一节课,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的地方,我常常问自己:“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如果遗漏太多得赶紧采取措施及时补救,确保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及时分析总结教与学的状况,对教师的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这一重要环节,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己,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会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四、放大自己的优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

雨果认为,“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可见,“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具备独树一帜的风格,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学要形成自己风格,不能只一招一式模仿名家,盲目追求表面化的东西,而应长期努力,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用慧眼观察课堂、用慧心领悟课堂,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摸索和实践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且学生喜欢的方法,把对教学的独特理解物化为教学实践,就可以逐渐形成风格,成为一名有特色的好老师。

也只有拥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才会将课堂演绎得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情澎湃。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获取成功。

声音促我成长中考优秀作文 篇9

今天,站在曾祖母的遗像前,那一种声音在我脑子里回荡……

曾祖母看着面前几个争叫她“太妈”的孩子,脸上露出一种享受的表情,轻轻地点头微笑。妈妈也坐在旁边,曾祖母转过头,颤颤巍巍地用闽南话说:“时间不多了,我也快死了……”妈妈忙打住:“别瞎说,哪有那么快呀。”曾祖母笑着摇摇头,继而颤颤地说:“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常来看我,看一次少一次啊!”妈妈顿时热泪盈眶,又赶忙擦去:“好了,好了,看电视吗?”

我也听见了对话,心想:曾祖母现在很精神,脑子也清醒,怎么会死呢?接着又和弟弟妹妹打闹去了。

没想到,那句话,在三年后变成了事实。

回到现实,面前空空如也的躺椅,老猫从旁边快速闪过。院子里,紫薇花开成一片一片绯红的云,一串串圆溜溜的龙眼挂满枝头。天还是那样蓝——曾祖母不见了,她肯定是累了,休息去了。

看她的时候,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抢着推轮椅;她在的时候大家把她推到中间,与她合影;她坐在桌子前,听孩子们叫她吃饭。“太妈!你记得我是谁吗?”“你哦!你是最小的那个,你以为我不知道。叫你妈妈抓一只母鸡出来杀。”“太妈!今晚是大年夜!”“你骗我的!我不相信。”……快乐中的曾祖母,眼神中闪过一丝嗔怪慈爱的光,甚至看起来有些调皮。

但这些都已成为了回忆。

“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常来看我,看一次少一次啊!”三年了,终于理解,那一种声音,是什么意思。

它代表着曾祖母简单而又困难的心愿:相聚多一点。她只喜欢看到她的儿子、孙子、太孙都来陪着她。相聚时,热热闹闹,我们笑了,她也笑了。可是,相聚的时光是多么短暂,我们分散在各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每次相聚后都是长长的别离。曾祖母就像蒲公英妈妈一样,把她的种子送到四面八方,然后孤独地在风中听取他们的消息。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10

摸索着时间的轮回,看着它从指尖悄悄划过,我叹息道:“时间,你过得好匆匆啊!”布莱希特说:“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确实,溜走的时光中有着我们优秀的成绩,有着我们辛勤付出的汗水,有着我们遗憾而一直想改变的事实。

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摸索、重新定位与努力的一年,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足迹,貌似我变得坦荡了、开朗了、成熟了,做事的逻辑性在一步步地逐渐建立起来。此刻的总结就像刻录在时光机中的彩色片段,让我再次确认自己的色彩,那么,现在我就来回放我五彩斑斓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倾听、欣赏我的二零一零。

片段一:素质因“品德”而茁壮建立

教师生涯有我自己的潜规则,我认为,作为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自己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是很强的,不经意间一个小动作、一句不经心的话往往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焦点。特别进入中班后,发现家长时常对我说:“今天,孩子说了一句XX话,让我们都很吃惊,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样的提示,让我更加意识到,工作中,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我都要考虑周到,站在教师的角度,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给孩子给家长一个健康的`形象。

片段二:教育因“常规”而显现彼此的沉稳

面对这群长大的孩子,我忽然发现“常规”是在确定与行动中形成的,因此,我每周评选两位班长,每天每组选一个组长,制作两种颜色挂牌,让幼儿确定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任务与职责。要求被选到的人必须先能管好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然后管理本组幼儿时,必须大胆、有魄力。在日常生活中,吃餐点时,组长负责擦桌子,班长负责扫地;吃饭时同样组长负责分饭,班长负责管纪律;看书时,班长负责收拾书本,组长负责管本组的纪律;玩玩具时组长负责提醒同伴不能抢玩具;喝水时,班长负责管幼儿排队等等。总之,平时我会组织各种活动,不管什么活动,做一件事情总有人担起自己的任务,使每件事都能有序进行。常规也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建立起来,将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孩子们也在这样的生活中变得不再轻浮,越来越有“男子汉”的气质,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要求幼儿时要求自己的行为,给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更成熟了几分,变得更有责任心。

片段三:快乐因“学习”而促我成长

“经验”这两个字在这一年中始终似触电般的被提醒到,确实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是我的一个缺点,每次遇到事情我总是回忆师傅对我说的话,回忆她的处事态度与做法,慢慢地让自己也能向着成熟的方向前进。因此我提醒自己:努力学习吧!

首先,书籍的学习是并不可缺的。每月的《幼儿教育》中记录着教育者的点点滴滴教育事迹,在阅读他们的故事时,我深有感触,有的例子都是自己平时遇到过的,在结合他们的做法时,自己也更胸有成竹了。读后写自己的感想让我思绪万千,总是有太多的感慨。观电影、看书本每一次的感想记录了我当时的心情与想法,一点凝聚一点珍藏。

其次,身边的“活例子”是我学习的途径。虽然我的听课次数不是特别多,但每一次我都把它当成我学习的一次机会,从组内、园内教师的公开课和随堂课,至园外教师“主题式研讨活动”和沿海片 “名师教学展示”活动等,我都认真做好笔记,记录他们的精彩一刻,留下自己的听课小建议,吸收他们的精华,作为自己教学的参考材料。

最后,家长交流平台促我增强信心。学习是互补的,家长在我所缺乏的实际经验中给了我无数的前进动力。平时,很多家长会在接送孩子时和我聊天,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跟我讲讲他们在家中的表现;QQ群中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在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给他们创设怎样的学习氛围等等,我也会向他们讨教一番,自己的疑惑也会让家长帮我出谋划策,朋友般的交流让我不再那么紧张,情绪也一下放松了许多。

另外,对自己的教学我更不敢怠慢。备课、反思、组织幼儿活动,我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让自己做到一应俱全。这一年公开执教两次课,分别为小班绘本《是谁的肚脐眼》、大班绘本《我爱你,小猴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我留下不同的感受,让我从各方面获得经验与知识。

片段四:记忆因“成就”而光彩照人

辛勤劳作的背后总会给自己留下点安慰,“六一儿童节”童话剧的成功表演,第二届亲子运动会的获奖,让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力大无穷的;在“三八演讲”比赛与“三年内教师比武”比赛中,我分别获得三等奖。另外,我带领的中大班舞蹈组在平湖参加“六一儿童节”表演,深受大家的喜爱,带领的中班美术组,幼儿出色的绘画作品给了我颇多的惊喜,家长都感到很满意。我还参加了园内以及社区的多个舞蹈,在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分别获得团体金奖和银奖。两次“亲子游”的顺利进行,给幼儿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趣事;给家长留下了一段家园互动记忆;给我留下了一次活动后的经验积累机会。

集体备课促我成长 篇11

关键词:信息环境;教师;集体备课

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集体备课是以传统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作为集体备课形式的一种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集体备课的定位,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传统集体备课的信息化,也是对传统集体备课的整合与补充。按照我校课题组的要求,各学科都进行了电子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探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电子集体备课必然会成为备课的新趋势

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一起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网上电子集体备课,就可使您认为大家在任何合适的时间进入,使您无需迈出家门或校门就能参与。

信息化环境下集体备课较传统集体备课,拓展了备课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比如,语文学科文字量大,书写起来费事、费力、费时间,不便于修改,备好的教案更不便于交流。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老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轻松交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老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老师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教”与“研”的共赢。

网络集体备课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是传统集体备课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之间的合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网络集体备课必然会成为备课的新趋势。

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集体备课的管理模式

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要求覆盖到每个人、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创新式的各种研究。我校先后制订了《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实施策略》《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要求》《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设计策略》《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集体备课考核办法》等制度,把信息化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纳入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集体备课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解决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

根据语文组总体教学进度安排,做好教师个人备课的分工内容。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集体—个人”。

(1)个人一备:各年级备课组按照规划事先布置教师各自“私下”备课,一人主备,形成个案。他要最后提供该课的初步教学设计、课件、相关资源呈现并传到学科论坛,以供其他教师研习。一备有两个关键:一是,虽然有一人主备,但并不等于其他人可以不备(备与不备在“集体二备”时可以发现);二是,主备人有物化的备课成果呈现,并且上传到学科论坛,教研组长作审核评价。

(2)集体二备:集体备课应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应是“分—总—分”,这样既能发挥集体力量,又能各具特色。形式就多样,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我校是在已备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其他教师对有问题之处在论坛上指出来,并说明改动的理由,大家共同探讨,看有无必要修改,如有必要,就让主备教师当即做改动。然后,再上传至服务器集体备课相应板块,供全体教师使用。

(3)个体三备:在下载应用前,教师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课件进行再一次备课取舍和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性化教案、课件,再上传至服务器教师个人板块里,以备教研组长检查考核。这个环节的关键点是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2.QQ群在线研讨、网络学科论坛和面对面集中研讨相结合

(1)利用QQ群发送信息和公告:利用QQ群发送信息和公告,可随时交流。QQ群可以多人上线研讨交流,也可以群成员之间私下交流。QQ群比较方便。

(2)教研论坛:借助网络开展交流,集中集体智慧面对教学遇到的现实问题,立足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服务,这就是我校创办网上学科论坛的原因。论坛的互动性很好,你可以在论坛这个平台上发帖,也可以回复别人的帖子,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论坛交流不受场地与时间的限制,有时间就可以上来看看。论坛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下载,同時你也可上传资源,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可把备课人的备课资料提前放在论坛,供教研组长审核,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课后教学反思。

三、网络集体备课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坚持统一,兼顾个性

备课集体化的明显标志是做到六个统一,但“统一”会不会使教学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统一”怎样顾及不同情况的学生?有了统一的教案是否就可以不备课了?……的确,班级有差距、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经验有厚薄、教学风格有差异,如果完全使用统一的教案自然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不等于各自为政、不需要“统一”了,毕竟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老教师的搀扶、指点。所以允许教师在明确统一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多条路径、提出不同方案,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各有侧重、进程不一,这样就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能彰显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由设计教案为主转到解决问题上来

我们过去往往认为备课就是准备教案,集体备课就是利用大家的力量来设计教案。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的范围很广,而设计教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隐性备课最重要。

电子集体备课要紧扣教师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电子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教案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电子集体备课不仅只是某一固定时间,有问题应及时讨论以解决问题。电子集体备课要想发挥作用,更应让它内化成大家的意识,有问题及时交流。

3.教学案例的完整

教学案例一定要完整,课后把教后反思和改进意见加到教学设计里,上传服务器个人文件夹里的教学反思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要重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地丰富教学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电子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集体备课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个人引领和同伴互助两个方面的作用,又要注意在两者间有所侧重,特别要注意促进教师间的平等交流,使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这样,集体备课就从过去的以老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年轻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年轻教师的新理念、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就能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上一篇:188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白塘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