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听课反思

2024-06-21

语文课听课反思(共12篇)

语文课听课反思 篇1

开而弗达则思

———xxx小学听课有感

在班主任培训期间,我们学员于4月12日上午来到xxx小学四

(六)班观摩学习了张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收获颇丰。

这节课让我对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对作文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我发现听课让自己进步很快,边听边想边反思。

作文课的关键是激发写作兴趣,笔随心动。若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叶老师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叶老师的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播放外国奇特节日图片,她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学记》中有言“开而弗达则思”,我感觉叶老师很好的运用了这个原理,叶老师用一个个问题精心的引导着孩子们走向主题《设立新节日》,一点点的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中徜徉。在课堂上叶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每位学生回答过问题,老师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孩子,你评价的真好,你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你的想象真丰富,老师都想去看看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面鼓励了学习态度,我相信孩子会非常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往下学习。这时我告诉自己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技巧去正面引导,而非负面,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越来越好。虽然坐的离刘叶老师远一些,但能在自己的视线中看到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看得出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叶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深度的挖掘,“丰收节“、果冻节”、爱鸟节“、”薯片节”„„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讲自己心中的节日。老师趁机挑生到讲台上讲述自己所设立节日的原因,这个环节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叶老师通过大屏幕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文章《水果节》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自己想象中的水果节,语言活泼生动。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故意溜了一个悬念,老师说对自己的这段描写不满意,“各种颜色、形状、味道的水果”并请学生为她修饰补充。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老师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对作文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语文课听课反思 篇2

怎样听课才能让上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收获?

一、要虚心

俗话说得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去听课,你才会听有所得。别人的教学说不定哪一方面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启发、有借鉴。再者,课听得多了,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就会形成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带着新理念听课,我们就会更快地领会别人的教学精髓,也能更好地鉴别别人教学的优缺点。

二、听方法

任何一堂课都有可借鉴的地方,成功的课例我们更多地借鉴他成功的方法,失败的课例我们更要分析它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风格,决定了每一堂课都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但我们一定要透过纷繁的表象,去抓住这节课最根本的东西。教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调动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形成什么样的学习能力或习惯?这样的方法,包括教师处理教材的手段、方法,教师组织驾驭课堂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等等。

在听课中应当转变传统听课中过多关注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等,应将目光转向学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是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观察学生能否自主地进行学习,是否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生情绪的变化、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注意状态等,透过外在言行来体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然后去观察、分析教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各方面潜能的。

三、看效果

我觉得一节好课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学得认真主动,学得充分,不但学会了目标预定的内容,而且还有新发现。教师的讲解点拨简洁明了、准确到位。

有时候,我们听课发现教师准备充分,一节课目标多、程序多、涉及的内容也多,教师讲得更多。教师讲得多、挤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发言的时间,致使一节课表面看繁华热闹,学生的动脑、动手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致使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看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关注:

(一)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不代替学生做一件学生能做的事,而是引导学生一定能做好某事,那么一堂好课就是学生能做到的、已知的,教师不讲;学生未知的、不能自己知道的,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学得还会乐此不疲。

(二)是否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备课有一个很主要的环节,就是了解学生。教师听课也应关注讲课教师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关注了学生的需求,是否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此知识的关注程度、学习难度,从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课堂。

如果一个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意外,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样的课,即使没有生硬完成预定目标,也是一堂好课。

(三)是否科学管理课堂

科学的管理可以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时候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教师所提的讨论话题过难或过易,小组人员分工不明,教师在巡视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讨论就会杂乱而没有好的效果。在听课中一定要注意教师课堂管理是否科学的问题。

四、抓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是由一个个的教学细节构成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听课的老师关注细节,将细节放大,细细琢磨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与无穷的魅力。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生成建立,在听课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授课教师对教学意外的处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激励,教学机智的形成……从中窥探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探索教育的意义。

五、找差距

听课听的是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的却是自己的教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是的,这是我2006年参加全国远程教育培训时曾听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上语文课时,经常让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尽量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前几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按惯例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开诚布公地谈这节课的得与失。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尖锐地说:“我认为韩昊同学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下面杂音顿起。教师想起来,这个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内向男孩,确实在这节公开课上举手提了个问题。他看了看韩昊,这位学生已经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了。“我认为有价值。价值不在问题上,而在勇气上。”教师斩钉截铁地说。教室里掌声骤起,韩昊的脸被热血涨得通红。

“价值不在问题,在于勇气”,这个老师的心中是怎样装着学生啊?他爱学生是多么的细腻啊!?初次听到这个案例,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教师的一句话,却带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轨迹。

还记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真的让我震撼!也知道教师很重要,但重要到“可以制造痛苦”“可以让人活得悲惨”“可以让人丢脸”“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是从没有想到的。平时总是想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没有想到“她”不仅神圣,也很罪恶;既能制造人才,也能扼杀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那么案例中的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是不简单!

是的,我们应该尊重知识,但是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试想,如果这个老师此时仅仅以知识的正确与否、是否有价值来衡量

学行为。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发现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还有在处理教材上或组织教学中,思考我和名师有怎样的差距,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听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个善于听课的教师,记录的常是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我们需要练就的就是这样一种反思自己教学的自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说此时老师的眼里

识讲得多么完美,把问题提得多么有价只有知识,没有学生,那么即便他把知“着值,但却伤害了一颗上进的心,一个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人!其损失是不可估价量的。从这一点来说,也就是今天的课值程堂改应革该更是关人注文的化是的,人应的该发是展,尊今重天学的生课的不

发展仅仅是,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不在“价值不在问题个内向的孩子多少鼓,励啊在于!当“勇气”这个平给了那◎问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内向男孩”在公开课于题啊!上举?当他回手发言,答完“已经把头低得不能他应该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彦,既紧再低”张的,因为时候,他怕招来同学们的嘲笑试想他的内心是复杂的;,又在后悔,应该把自己埋藏得更深一些也许于更语:“安我全认。为而有此价时值老。师价一值句不斩在钉于截问铁题的上,话勇阳光照射到而在勇气上。孩”子的心房这一句话!不然孩子的脸仿佛一道灿烂的气简单的一句话温暖不会被热血涨得通红。了一颗需要关怀、”需要爱的心灵;简单一句话挽救了一个孩

子、甚至改变了孩子的一生;简单一句话让同学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看待别人;简单一句话看出那位老师极高的素质与修养!简单一句话震响了天下所有的教师们:用真心去关心你的学生,欣赏你的学生,用心灵与孩子们碰撞、交流……简单一句话真的不简单!

高明的教育者知道如何把理论变成很人性化的教学实践,可这正是我们做教师需要努力的。真诚希望我们也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话”去激励一个个幼小稚嫩的心灵……

觉,有了这样的自觉,我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敏锐起来,我们教育教学水平就会有提高和飞跃。

多年听课的经验告诉我,在听课中如果能做到这五点,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学校如果能引导教师这样去听课,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也会大幅度地提升。

我确信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师内部的资源,挖掘优秀教师教学的潜能。

在听课反思中整合生成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 反思; 整合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61-001

听课后,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反思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反思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反思如何优化课堂设计;反思课堂中施教者在施教环节中对生成问题的处理机智;反思教者对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处理的技巧。

一、合理整合情境生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计侧重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并不一定与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吻合,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思维去合理引导,而不是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去开始一堂课的教学,将教案、教材作为剧本去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后,经过反思,对本节的课堂导入情境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多教者都以旗杆的影长为课堂导入,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夏天,在烈日下,行人选择在路边的树阴下行走,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为: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可以避免受到太阳曝晒,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这样很自然地将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应用的问题串起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影长有长有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影长全部落在水平面上)。这样可以达成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化,把实际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以趣激学,以情励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思考,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较好地体现了“生本化”教学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习题变式生成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保证。下面是听课后,經过反思整合一个例题的生成变式设计,说明习题的变式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已知:如图(1)在△ABC中,∠B=45°,∠C=30°,AD⊥BC,垂足为D,AB=3■,求CD长。

设计意图:在Rt△ABD中,∠ADB=90°,已知一边AB=3■,一角∠B=45°,属于解直角三角形基本类型之一,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很快能够解决问题;在Rt△ADC中,已知一角∠C=30°,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公共边AD,学生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在Rt△ABD中先求出AD边,再在Rt△ADC中利用已知一边一锐角的解题思想解决CD长。

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深挖变式,而是就题论题,听课反思后,觉得可以这样继续探究这一道题:

变式1:已知:如图(1)在△ABC中, ∠B=45°,∠C=30°,BC=3+3■, AD⊥BC,垂足为D,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元素不能满足基本图形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如何转化为基本图形”,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一是用Rt△ABD中边角关系列方程;二是用Rt△ADC中的边角关系列方程,三是以BC边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列方程关键是抓住两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AD这一元素。

变式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C=135°,∠C=30°, BC=3■-3,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上题基础上,主要引入图形变换翻折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创新进行图形变化,同样用上题的方程思想解决。

变式3:已知:在△ABC中, ∠C=30°,AB=3■,AD⊥BC,垂足为D,且AD=3,求BC长。

设计意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上述变式(1)(2)进行整合,学生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考虑一种解题情况。通过本题的教学探究,让学生明白无图的几何题,在根据题意画图时,需考虑满足题意的图形有几种情况,常常出现无图双解甚至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思维问题的严密性和创新构造图形的能力。

三、追问生成问题是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动力

在听一位教师上《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时,有一道例题为:小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处,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CD处,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求旗杆AB的高度?教师让一位学生板演,该学生利用“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这一结论来解题,但是学生以11.6米作为AB影长,最终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的否定。

教师分析时,提问学生AB影长是多少?学生答为11.6米,听课后经反思,认为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未按自己的预设要求来回答而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点去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教者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如果此时拿去建筑物CD,那么AB影长是多少?”学生能够将CD作为物长求出对应的影长为2.4米,由此得出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AB在水平面上的影长为12米,问题就此迎刃而解。最后,教师可以对前面结论加以进一步明确:“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垂直于水平面物体的物长与落在水平面上的影长成比例,与落在另一垂直于水平面上的影长相等”。追问生成问题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教师的技巧运用得如何,而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由“被追问”走向“主动追问”。

语文优质课听课反思 篇4

每一次听课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听课也都反映出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正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的。这一次的县语文优质课评比,确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一位教师都通过课堂诠释着自己对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我置身其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是如此激动,这些优秀教师们所表现的不正是我所欠缺的么?通过这次优质课活动,我对以下几点有着深切的体会。

首先,通过课前的小活动、小游戏,拉动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优质课期间师生陌生,通过这样的小活动拉动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能够放下负担,缓解紧张心理。虽然平时上课面对的学生都是熟悉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依靠一些小活动来改善同学们上节课的压力,了解他们的状态。

其次,教师的仪表、态度必须大方、自然。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较为自然、正式的着装缺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以亲切感;亲和的态度能够缓解学生紧张感,使其能投入课堂学习中。

第三,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必须到位,这是教师的责任与态度。除此以外,制作课件必须精良,做到丰富、详实、美观、大方,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心意,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确保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件上。我在观摩众位教师优质课时就有此体会,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和《女娲补天》,作为低年级课件,都能把我学生的年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板书书写美观、设计与布局十分合理,具有独特性,学生能够迅速抓住要点并强化记忆。能抓住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将板书设计成心形,凸显主题。

第五,教师的课堂机智、语言组织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听课时我就发现,很多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表现迅速做出反应、回馈,有一些能明显看出是在备课之外的东西,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另外,教师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非常的自然,犹如行云流水。

第六,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注重探究式学习,并能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注重朗读训练。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也同样如此,教师只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即可。这些教师都能够在教学设计上体现这一点,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教师以亲和的语言询问学生“你读出来什么”“你怎样理解”等,都能体现出教师对素质教育精神的领会。并且对于语文来说,朗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那天的优质课中,都能够注重朗读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领悟文章内涵,培养语感。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这正是我从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众位教师的优秀表现所得来的感悟与反思,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向他们学习,逐步走出搬运工的桎梏,努力锻炼。不论是备课、板书、课件制作等基本工上要扎扎实实,就连教师的基本素质、素养方面也需要再接再厉,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从而向更优秀的教师迈进。

初中语文上学期听课教学反思 篇5

第1节,听了八年级的一节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节课课堂气氛非常好,没有因为众多听课老师的到来,学生觉得有些拘束,小组活动非常充分,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三为主的理念。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非常积极,还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游离在小组之外,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这与小组建设不完全有关,小组内学生分工不明确,只有一个组长在起作用,别的学生没有展示的权力,长此一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便产生了这种现象。所以说分组教学的`前提是做好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工作,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小组有机的一员,不游离于小组之外,同时加强小组评价方面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里面都能及时得到肯定,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在这种和谐和状态下,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2节,听了七年级的一节《童趣》,这是一篇文言文,上课的老师重视了文言文的朗读,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注重基础训练,这一节课课堂气氛不如第1节课那么活跃,可能与七年级学生第1次接触文言文,没有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一点老师应该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扎实的训练,达到文言文中一些实词与虚词举一反三的效果。

语文学科教学展示课之听课反思 篇6

小学语文六年级杨霞

2013年10月份是我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第二个月,作为新教师的我有幸观看、聆听了我校优秀语文教师的上课风采,10月15日下午第五、六、七节课,米世蓉老师《北京》,闵涛老师《ie üeer》,郭德勤老师《巨人的花园》这三堂公开课让我领略了小学教师课堂的精心设计、环节新颖、师生间的活跃氛围,10月22日下午第五、七、八节课,朱世平老师《只有一个地球》,胡志兰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夏兰老师《秋天》这三堂课让我感受了小学高段、初中老师的博学多识、语文精练、课堂张弛有度。老实说,这次展示课给了我许多启发,作为才步入新岗位的新教师,结合我这两个月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尽心备课、打磨课本。新教师对课本重难点、课堂教学设计的把握、拿捏、掌握程度完全没有老教师的独到、有经验。让我觉得自己很惭愧的是这些有经验、在语文学科中有着建树的老师在备课中都是精心设计、细心准备。而我却在这方面做得不足,备课只是单一的翻翻教案、网上查查相关资料,主要依据课本进行备课。我拜读了我校上展示课老师的教案,各位老师的教案各有千秋,从教案中,可以看出,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独具匠心。特别是夏兰老师《秋天》教案,真的让我领略了优秀老师教案的风采,夏兰老师教案由预习案、导入、找词绘春、读诗感秋、品诗言秋、写诗颂秋、课外拓展、作业布置组成。从这个流程中,我们清晰、明确地感受了夏老师为这次展

示课时精心准备,刻苦专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夏老师从所在班的具体学习情况,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流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事教师行业,我们同事之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应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如何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困扰我许久。听课这次展示课,我学到了:朱世平老师用辩论赛的形式,米世蓉老师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闵涛老师课堂形式多样、环节新颖,胡志兰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三、语文课文需要反复朗读。好的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诗歌、拼音、还是阅读, 老师都应该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借助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米世蓉老师在讲《北京》一课时,采用开火车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郭德勤老师在讲《巨人的花园》时,重点叫学生朗读文章中重点段落,夏兰老师《秋天》这首现代诗,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一直未停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点评、再读培养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从朗读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语文课听课反思 篇7

一、学会听课,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础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在现实中,不乏有一些老师,拿起笔记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听课过程就是摘抄上课教师的板书。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表象听课,对听者的启发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听同学科课,还是不同学科的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只有学会听课,才能听出味道,获得最大化收益。

1. 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听课前,是否做一些听课准备,是决定你能否真正从听课中得到收获的前提。听课前,不妨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然后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想方设法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这样,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听,最终听课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

2. 听课中,要做到细心观察

教师听课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要带着“取经”的态度去听,带着事先准备的问题去听,要有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去听。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听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单纯是听,还要多观察。一是观察教师的教,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感受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二是观察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反应,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一些互动环节的表现、教师教学的方法、提问的角度、交流的方式是否能达到课前预设的效果。下课后,可以和教者及时进行一些交流反馈,做到相辅相成,这样的听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授课者都会有所启发,对教师专业的成长会大有裨益。

3. 听课时,要做好听课记录

写好听课笔记,这是听课的必备动作。听课记录通常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听课记录要记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根据听课对象、上课类型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地如实记录下来。当然,采用哪种形式进行听课记录,这些与听课目的和要求都息息相关,最好能做到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二、听后反思,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升华

反思是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优秀教师不仅要懂得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更可贵的是也要能从听课角度出发,把听课对象的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进行实时的反思与研究,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听课是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琢磨。如果用心,你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会有很多的感悟。这种体验和感悟,不能变成“三分钟热度”“耳边风”,要尽快内化为自身素质,最佳的途径就是及时进行听课反思。

在反思中,一方面分析总结在听别的教师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经常性反思,也是我们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我们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听课 篇8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听课呢?

一、“听”教学思路的设计

写文章必须有思路,教学同样也有思路。教学思路是课堂教学的脉络和主线,它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情况精心设计出来的,它反映出一系列教学举措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勾连,怎样取舍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服务。因此,从听课者而言,既要看教师的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也要看教师的思路设计是否体现新课标要求、是否有独创性、能否给学生以新鲜别样的感受;同时要看教师思路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明了;最后还要看教师教学思路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我们平常听课感到有些教师的课讲得不好、教学效率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清,或者是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等造成的。所以,听课必须注重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

二、“听”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四满式”,即:满堂灌、满堂练、满堂看、满堂问。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既要遵循常规,又要改革和创新。基于此,听课者就要看教师对课堂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主体性的发挥状况,要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等。

那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何时采用教学目标,以何种方式呈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这些内容都是听课者必须关注的。

三、“听”学生的课堂反应

传统的听课活动中,听课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听课来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空间。在新课程背景下,听课者要通过听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观摩学生的课堂表现,感知学生的参与情绪和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听课就是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等显性表现,更要从学生的情绪、表情、学习状态等细节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需要,以及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和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上好课的一個重要条件,所以,听课者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一个常识。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板书。好的板书既要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又要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同时还要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的教态应该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仪态端庄、举止从容,师生情感交流民主、平等。

3.语言。教学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能说一口精当流利的普通话;其次,教学语言要快慢适度、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4.操作。教师能熟练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教具。

5.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知识储备和现场应变机智等。

五、“听”课后自我的反思、总结

听课者在分析别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绝大多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千人千面。听者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别人的教学时,听课者还要注意了解执教者课外的功夫,所谓“功夫在课外”,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也要有所了解。这种思考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听课反思 篇9

前后两天,听了两位青年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课题是《手术台就是阵地》,不经意间,也感受了一回同课异构。《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传统课文,两位青年教师都很用心,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尤其在教材的把握和目标定位上,比较准确,这是难能可贵的。

回到办公室,脑子里还是那两节课,脑海中还是那个外国友人的经典形象,怎样上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类战争题材的写人的文章(本册教材中还有《“走”完长征的婴儿》、《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于是想到了下面的四个问题:

1、怎样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再近些?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事业,在战火中抢救伤员的故事。事情离开今天已经60多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战争事件还是描写的人物都比较遥远。对于战争场面,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应该是“程式化”和概念性的,因此,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要想办法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气场”,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危险甚至血腥。

老师可以从四年级本册教材的封面入手(本册教材的封面就是课文的插图);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做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播放剪辑的视频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有关资料……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气场”中展开阅读,让经典和学生的距离近些、再近些。

2、怎样让学生理解“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一定会讲到国际主义精神,语文教学不应排斥人物品质的揭示与挖掘,只是要讲究怎样个讲法。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是板书了“国际主义精神”以后就没有了下文,这是个遗憾的做法,我一边听课一边想:课堂里的孩子一定是不太明白这个贴上去的类似于标签的词语的意思。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个平时很少用到的“精神”,不妨老师再具体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国际主义”,还可以举例说明,如汶川地震时外国友好人士支援我国抗震救灾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读读白求恩的言行,感受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因为按照王荣生先生的观点,“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割裂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不宜实体化。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存在单纯的“工具性”,也不存在单纯的“人文性”,任何一次“技能”的训练,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都“沾染着特定价值观的色彩,黏附着特定的价值观”。

另外,在我看来,解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我更多的读到的是一个医生对于职业的那份敬畏,坚守手术台以及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因此这个层面的教学显然要重于“国际主义精神”。

3、这样的文本需要老师教什么?

教材是个例子,经典课文亦是如此。课文用三个自然段(第2、3、4节)描写了战争的情况和白求恩的表现,三个自然段写法相似,从表达的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总结课文的写作规律,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因此通过感悟白求恩的言行进一步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也未尝不可;从单元目标来看,要求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要将此作为重点之一,提炼一定的规律,教给学生基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但无论教什么,都应该把握住这样一个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

4、用多少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其实这不应是个问题。但听到的两节课,上课老师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了课文的教学。根据教研的要求,目前的课文(上海版)可以一课时,也可以两课时。除了带*号的“自主阅读课文”,还有哪些课文教一课时或两课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全部两课时,教学进度来不及,因此老师只能“凭着感觉走”。因此备课组内要一起讨论、研究,老师自己也应根据教材,有所侧重,确定好课时分配。《手术台就是阵地》这样的课文,和学生距离遥远,内容较多,又是新的训练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建议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高中数学听课反思 篇10

高中数学听课反思篇一

作为数学教师,在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大形势下,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分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感受生活数学之美。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教材,还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

精致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当今中考命题的命题指导原则是,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这就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为此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四、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高中数学听课反思篇二

2021年12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到马坝中学的听课,这次课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我听的是两节高三的数学课,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节课是过老师的课,过老师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思考的容量也大,主要讲了三个类型的题目,这三个类型的题目基本概括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高考中能够考到的问题,以及思维方向,由学生和过老师一起对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非常的适用,这三个类型也是对高考题型的预测,这节课过老师更倾向于思维的点拨。

第二节课是许老师的课,许老师的板书可以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很有条理性,通过每一个问题给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几个问题看得出来也是许老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底下的同学思维非常活跃,能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还有对于问题给出的变式也非常有针对性,设计的非常好。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高中数学听课反思篇三

________年11月16日,青岛市高中数学教研室组织全市各高中骨干教师在城阳三中观摩了两节数学公开课。一节是柳老师所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是董老师所讲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两节课都在和-谐、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与细节的处理,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各位老师们的观点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学案分三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案和下节课的预习案;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学时提出的问题或教师上课前利用自学检测收集的信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答疑,课堂上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四问:让语文听课活动走向有效 篇11

一问:教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

高效率最忌盲目性,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笔者认为,听课前最为核心的准备工作应当有三个方面:首先,要充分研读把握文本,力求做到“四准”:准确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准确弄清文本的编排体系;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准确定位课后练习目的和要求。其次,要初步明确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熟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所在年段提出的具体目标。只有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掌握年段目标,才能准确判断教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听课前要努力回忆自己是否曾教过或听过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自己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问题。针对这节课,尝试在头脑中设计出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略勾勒出教学的大体框架。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听课前如果做好充分准备,从以上三个方面了解教者教什么,坦然走进课堂,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有效性。

二问:怎样学?——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彰显生命个性的过程,是学生回归文本、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内化情感、引发体验、碰撞思想、生成语言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听课者要用学生的视角感悟文本语言,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解读,依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品词析句。听课者走进语文课堂必须先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之中。要设身处地,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要兼顾两头——《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段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现状。在听课过程中要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那种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能否感悟和体验文本内涵呢?同时还要深刻地想一想:执教者这样处理文本,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没有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就有较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来;学生是否有大量的时间品读感悟,去体验、发现语言文字之美;师生、生生以及生本之间是否有效开展对话,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否得以落实等等。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的效果如何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所以听课者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准确定位自己的“学生”角色。

三问:怎么教?——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

听课者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因为听课老师真正的角色毕竟不是学生,听别人课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看别人怎么处理文本、执行教学环节的。这样就要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进程,把自己引入“教者”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体会执教者的设计意图。

首先,要审视执教者对于本节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于执教者而言,自己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个明确的中心。比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落实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口语交际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作为听课者,要关注执教者是顺利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是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是没有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听课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也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要审视执教者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样一节语文课,同样一个教学目标,在不同的人手中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听课人还要关注执教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采用是不是切合了本节课的实际,是不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审视执教者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情况。一节成功的课堂,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表演,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不是很好地把握了师生的角色定位,是不是很好地组织好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是不是做到了师生的和谐统一。

最后,作为听课人,还要学会“平行听课”。也就是说自己听别人上课的同时,还要反思一下如果这一节课让自己来上的话,自己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己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与教者的教学进度并行,比较反思,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

四问:收获了什么?——课后深入反思超越课堂

听完别人一节语文课后,自己总会有得失、感想和体会,听课后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改进,对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撰写经验文章等多有裨益。课后如何开展反思呢?首先,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在听课中,你一定会发现这节课中令人欣喜的、成功的教学闪光点。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学会做听课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其次,要反思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使教学日臻完善。最后,要精心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听下来,要针对这一节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案,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问:让语文听课活动走向有效 篇12

一问:教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

高效率最忌盲目性, 听课也是如此, 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地听课, 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那么, 语文老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笔者认为, 听课前最为核心的准备工作应当有这样三个方面:首先, 要充分研读把握文本, 力求做到“四准”:准确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准确弄清文本的编排体系;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准确定位课后练习目的和要求。其次, 要初步明确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熟知《语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所在年段提出的具体目标, 只有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掌握年段目标, 才能准确判断教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 听课前要努力回忆自己是否曾教过或听过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自己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问题, 针对这节课, 尝试在头脑中设计出教学的初步方案, 粗略勾勒出教学的大体框架。

二问:怎样学?———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

语文课堂呼唤听课者要用学生的视角感悟文本语言, 要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解读, 要依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品词析句。听课者走进语文课堂必须先要尊重学生的现状, 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 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 放下架子, 充当小学生, 规规矩矩, 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生, 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之中。要设身处地, 按学生水平去听课, 要兼顾两头——课程标准年段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现状。在听课过程中要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那种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能否感悟和体验文本内涵呢?同时还要深刻地想一想:执教者这样处理文本, 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有没有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 就有较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来;学生是否有大量的时间品读感悟, 去体验、发现语言文字之美;师生、生生以及生本之间是否有效开展对话,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否得以落实等等。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的效果如何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 所以听课者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准确定位自己的“学生”角色。

三问:怎么教?———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

听课者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 因为听课老师真正的角色毕竟不是学生, 听别人课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识, 而是看别人是怎么处理文本, 执行教学环节的, 这样就要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进程, 把自己引入“教者”的角色, 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 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 体会执教者的设计意图。

首先, 要审视执教者对于本节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于执教者而言, 自己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 达到什么目的, 这是一个明确的中心。比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落实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而作为听课者, 要关注执教者是否顺利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还是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还是没有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些都是听课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也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 要审视执教者对于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样一节语文课, 同样一个教学目标, 在不同的人手中, 就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当然也就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听课人还要关注执教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采用是不是切合了本节课的实际, 是不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 要审视执教者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情况。一节成功的课堂, 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表演, 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不是很好地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 是不是很好地组织好教学的双边活动, 是不是做到了师生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最后, 作为听课人, 还要学会“平行听课”。也就是说自己听别人上课的同时, 还要反思一下如果这一节课让自己来上的话, 自己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 自己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与教者的教学进度并行, 比较反思, 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

四问:收获了什么?———课后深入反思超越课堂

上一篇:复件,隐患整改措施记录表下一篇:品咖啡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