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练习题(精选6篇)
会考练习题 篇1
本试卷包括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
Ⅰ选择题
一、将自己满意的答案选出来(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填到答案栏里)(每小题1分,共20分)
图1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
B.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
C.c线以内属于寒带
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
2.当太阳直射b线时,济南可能有的现象是
A.蝉鸣林更幽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清明时节雨纷纷
读图2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1667m B.1333~2000m C.1333~1667m
D.1667~2000m
4.对甲、乙两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之间为鞍部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山地
C.甲地气温日变化较乙地大
D.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一考察团从旧金山出发,沿直线横穿美国到达纽约,读下面(图3)沿考察路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5~6题。
5.考察队的起点在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d D.e
6.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考察团先在旧金山的影视基地──-好莱坞游览了一天 B.考察队员克服艰险,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C.进入广阔的平原,后他们来到位于苏必利尔湖畔的芝加哥市 D.在纽约港,队员们发现一艘满载热带农产品归来的轮船图4为各洲重要的山脉,根据图中信息,完成7~8题。
7.对图①~④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所在国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和城市多分布在该山以东 B.②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 C.③山脉是美洲最高大的山脉 D.④国居民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
8.下面对①~④四地所在国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③两国跨越两大洲
B.四地所在国的首都都是本国最大的城市 C.四国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D.四地都在东半球、北半球
下表是两国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9~10题。
9.对A国所在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有面积广的大自流盆地,种植大量的水稻 C.号称“热带大陆”“高原大陆”“干旱大陆”
D.分布有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驱和典范
10.B国最可能分布在A.南亚
B.西欧
C.北非
D.拉丁美洲
认真观察下面四幅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省位置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位置偏西的是③,偏东的是④ B.纬度最高的是②,临海的是③ C.有热带分布的是①、② D.与四川省相邻的是①、③ 12.关于四省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的省是①、③
B.一位外国朋友要考察我国少数民族风情,我们建议他去①省 C.能源相对短缺的省是②、③
D.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的水电站所在的③省,辖区内也有我国最大的油田
图5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按要求完成13~14题。
13.山脉东侧的河流是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4.作为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 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大豆、甜菜 C.该线以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 D.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
据报道,2000年12月3日长江沿岸26个城市市长提出,要将长江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河产业带”。据图6回答15~16题。
15.对图中五个沿江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A.除南京外,其它城市都有汽车工业
B.不是依靠河流,而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攀枝花市 C.对长江流域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是重庆市 D.上海成为钢铁基地的原因是原材料丰富 16.关于长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将使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人们喝上长江水 B.长江上游山区的水体污染严重
C.“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江段水患严重,需用加固堤坊予以解决 D.长江流域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南地区
17.不符合我国“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这一分布规律的是
A.水资源的分布
B.人口的分布
C.降水的分布
D.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
2006年2月26日,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山站出发,乘“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路经长城站,并于3月28号抵达上海。据此回答18~20题。
18.科考队沿途要经过几个温度带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科考队员在南极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①积雪覆盖着冰隙,随时有可能吞没队员 ②酷冷的天气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③整个南极地区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④随时都会遇到白熊的袭击 ⑤暴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B.科考队要经过德雷克海峡
C.从乔治王岛按地球自转方向航行一周,依次要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D.南极最厚的冰层冰穹A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为4751.43米
Ⅱ综合题(20分)
21.利用经纬网定位,是我们应具备的能力,针对下图中M、N、P、Q、X五点,运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地理技能解决以下问题。(3分)
(1)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图中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最近的地点是
。(填字母)
(2)地处印度洋的一点是
,假如一艘轮船行驶在这一点时,突然发现船上起火,船长应怎样准确报告轮船的位置。(3)图中各点所在经线穿过陆地最少的是。
(4)与N地气候类型相似的点是
,沿N一直向正南达到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22.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以下三个国家任选两个,对其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加以比较,将异同点填到下面横线上。(共5分)
(1)你认为描述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应包含哪几方面?(至少三点)。
(2)你要选择哪两个国家进行比较
(填写字母和国名),这两个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上的相同点:
。(至少两点,2分)不同点:
。(至少两点,2分)
23.右图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局部图,完成以下各问题:(共6分,其中选择共2分)
(1)图中字母是我国的三个地区,它们分别是:A.B.C.,其中
为省内区域的有。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3)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合作的模式是“
”。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三角发展经济比较欠缺的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
B.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C.近年来台商在珠三角地区投资减少的原因是缺少优惠条件
D.为解决珠三角地区电力不足,我国采取了修建核电站、西电东送等措施
(4)穿越C区有一条国际性河流
河,C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关于东南亚说法正确的是
A.马来群岛岛屿众多,我国习惯称其为“南洋群岛”
B.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山水相依,可发展友好关系及边境旅游业
C.东南亚华人众多,成为投资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资金来源地
D.2004年12月,由于缺少预警系统,在马六甲海峡东面发生地震海啸地震,几十万人罹难
24.我国“十五”计划中的四大跨世纪工程分布如右图,按要求完成下题。(共6分)(1)西气东输西起新疆的 地区,采用
运输方式将天然气输往上海,途中
次穿过两大水系;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其中北线是将
等省区的煤炭资源以
电的形式送往京津地区,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其中下游平原地区来讲,最大的功能是。
(2)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修建这条铁路最主要的技术性难题是
,通车运行时,车厢采用全封闭式,其中的原因是
;南水北调的三条调水线路,经过山东省的是
,这条线路要特别注意防止
问题。
(3)关于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1分)
A.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B.四大工程中,全部位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是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D.西电东送中,最大的水电站在长江中游
会考习题说明(定稿) 篇2
2017春季会考是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展开的一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我们从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在领会“改革意图与精神”的前提下,贯彻了课程改革理念,在试题难度不变的情况下,从内容选择、素材方面体现试题形式变化。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科能力。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比较阐释、掌握、分析等能力,强调了能力立意为上的基本要求,重视历史学科的基本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的四项基本能力。试题强调了民主、文明、自由、法制、爱国等要素,注重展现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北京市高考改革持续深化,新高考方案即将出台,会考要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强力支持,正所谓“小考大改、大考小改”,从2015年到今年,三年的会考题目都体现了高考的变革。
二、试题特点
1.弘扬爱国主义
考查的重点知识突出了正向力量,涉及到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十月革命、香港回归、改革开放等内容。例如:
本题通过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充分展现了近代,传统中国饱受西方冲击,受到列强的入侵,拉开了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进行救亡图存,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的序幕。2.注重传统文化成就
试题命制时,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成就自然融入核心知识与学科能力的考查。例如,客观性试题中通过创设金文、节气歌等材料情境,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知识(分封制、古代农耕文明)的掌握,并检核学生相关的史料研习能力。此外,客观题中还注入了对宋明理学的思想精华“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和“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的考查,借此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对《本草纲目》的分析,充分体会该书在世界医药领域的成就,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3.注重历史学科蕴含的普世价值观的渗透 在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高度重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的普世价值观,如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例如: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对比,充分体会儒家仁爱谦和思想
通过对孟德斯鸠思想探究,充分体现分权制衡思想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性。
(二)在情景中考查知识的运用,突出学科特点(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
1.以地图为载体考核时空意识
此题的地图,虽然来源于2013年北京高考13题的地图,但在试题的设置上以都城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古代史的核心主干历史知识。①西安②开封③北京④杭州,所以发生在①处的,即发生在西安附近的是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2.充分培养学生对于史料的处理能力
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也是核心,史料处理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也是对于学生基本材料处理能力的最好培养。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这两道题充分体现对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处理能力,进而得出《辛丑条约》和电灯泡这两个结论。
(三)回归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选择性和开放性
1、取材丰富,注重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
今年春季会考试题材料非常丰富,包括了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地图材料、漫画材料等。既展现了历史试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试题的形式难度。在材料丰富的前提下,只考查学生的主干知识。绝不超出人教版与岳麓版相同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材料丰富,摒弃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该题目通过新情境的建构,以时间为基准,以紫荆花、五星旗等等为材料考核新中国统一大业的进程——香港回归。
2、关注过程与方法,深化学科能力考查。
春季会考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关注过程和方向,深化学科能力考查。这种学科能力考查包括:①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②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③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该题目体现了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核,通过情景,不难看出,该人放弃走所谓依靠罗马教会进行宗教救赎,而是通过自我内心的信仰,完成救赎,迁移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因信称义”即“信仰即可获得救赎”的结论。
(四)注意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学科内、学科间、发展性)
注重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历史与语文的结合
试题命制中还运用了种类繁多的文学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如古文材料的分析、《申报》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诗作等。此外,文化艺术成就也成为考查的重点,如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变迁的识记,对京剧及祖国其他戏曲的区分与联系等等。
2.历史与物理的结合
一方面考核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这一重点知识,又体现了全面体现文科素养与理科思维的结合,具有2020不分科考试的前瞻性。如:
三、备考建议
鉴于17年会考会对17年高考以极高的前瞻性指向意义,有如下建议:
(一)注重“五个考出来”
1.把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课堂表现考出来;把积累考出来;把能力考出来;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考出来。
(二)培养时空意识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
(三)加强历史解释能力训练: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答卷内。)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这归功于我国发展 A.机械工业 B.钢铁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化学工业 2.“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时,地球位于图2的 A.ab段B.bc段 C.cd段D.da段
3.“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进入汛期 B.长江进入结冰期
C.好望角进入高温多雨期 D.地中海进入多雨期 读图3,完成4~5题
4.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5.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读图4,回答6~8题。
6.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7.包围大洋①的大洲没有
A.非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8.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④ B.③ C.② D.①
9.图5中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表示的区域有几级?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014年3月),12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4~8℃降温,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据此回答10~11题。10.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A.台风 B.洪涝 C.干旱 D.寒潮
11.下列天气符号(图6)表示江南地区12日夜间到13日天气变化的是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黄河站(79°N,12°E)。据此完成12~14小题。1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13.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14.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15.图7现象所示的原因有
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 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 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河流图(图8),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中四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山东省,简称豫,人民政府驻地在济南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是我国最偏东的省份,和俄罗斯接壤。17.图9“欢乐的„泼水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8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图10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图10完成18~20题。
18.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A.路线Ⅰ B.路线Ⅱ C.路线Ⅲ D.路线Ⅳ
19.沿路线Ⅳ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 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下列四组地理区域,以山脉乙为分界线的是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③亚热带和暖温带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中对应题的横线上。)21.读中国地形图(图11),回答问题。(共22分)
(1)有条山脉,它的西侧地势较高,许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气候干燥,草原茂盛,牛羊成群;它的东侧地势低平,沃野千里。这是我国的山脉,它的西侧是______高原(填代号),东侧是______(省区)及(平原)。
(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填代号),被称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3)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4)山脉2为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东侧的地形区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的(填代号);H是______海。4是(山峰)。
22.读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2),完成下列问题。(共16分)
(1)季风正常的年份,月份甲地区迎来雨季;约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乙地区迎来阴雨绵绵的季 节;7~8月份主要雨带继续北移到达及 等广大北方地区;月份雨带基本上 撤出我国大陆。
(2)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期较短;季风活动的不稳定导致我国频繁。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习题答案: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题测试卷 篇4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居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回答12—17题。
12、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13、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CIS技术程序中属于( )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14、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15、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16、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17、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18—20题:
18、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9、对1985年与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以下2题。
21.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2.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以下2题。
23.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 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以下3题。
25.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26.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27.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完成以下2题。
28.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29.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30.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 D.生物循环旺盛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以下2题。
31.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32.关于1980年到20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以下2题。
3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3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以下2题。
35.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36.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以下3题。
37.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38.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9.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以下2题。
40.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
A.养殖
B.改善气候
C.分洪与蓄洪
D.立体开发利用
41.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以下2题。
42.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
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D.我国南方各省区煤炭资源都很缺乏
43.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
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和酸雨危害
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44.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C.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以下3题。?
4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46.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48.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
A.西气东输 B.开采成本上升?
C.能源结构调整 D.西电东送?
49.山西省能源基地对外通道比较狭窄的地区是( )?
A.晋西北地区 B.晋西南地区?
C.晋东南地区 D.晋东北地区?
50.下列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是( )?
A.排土场的水土保持?
B.采空区的回填、复垦?
C.矿区与河道之间建“隔离护坝”?
D.矿区废弃物排放至城市外缘?
51.区域内能源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区域的能源资源状况 B.市场?
C.交通条件 D.科技条件?
52.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风能 ②生物能 ③天然气 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以下2题。
53.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54.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5.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
1—5 CDADB 6—10 CAABC 11—15 CABAB 16—20 ADACA
21-25AAAAB 26-30BBDBB 31-36BBDDAB
会考练习题 篇5
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全球化趋势出现
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4.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5.和英王查理一世一样,法王路易十六在召开三级会议时也拒绝了资产阶级提出的改革,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法王和英王拒绝改革的共同原因是()A.维护专制王权统治B.遏制革命运动爆发C.阻止资本主义发展 D.保障王位家族继承
6.一位意大利人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是基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A.民族主义
B.英雄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7.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8.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道:“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这一阐述与下列哪一启蒙思想具有相似性()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C.“社会契约论”
D.自由平等
9.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下列思想或主张属于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社会蓝图有()①三权分立 ②君主立宪 ③建立法制社会 ④废除财产私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下列属于启蒙思想家在这些方面的建议的是()①“开明专制”②“因信称义” ③“三权分立” ④“社会契约” ⑤“阶级斗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11.“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1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革命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13.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这个“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4.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的社会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15.下图是“光荣革命”纪念画,“光荣革命”出现的背景是()A.查理一世推行暴政
B.詹姆士二世危害资产阶级利益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英国内阁制度开始出现 16.“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小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使人弃恶从善
B.实行两党制 C.地方和中央相互牵制 D.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7.中写道:“‘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18.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A.分权制衡
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统而不治”
D.两党制
19.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20. 18世纪上半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他所指的这个国家应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1.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利”。“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些引文应出自()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
22.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
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 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
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23.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邦联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24.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 ②重工业地位上升 ③内燃机广泛应用 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26.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7.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28.119世纪中期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①殖民活动的扩展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国际贸易的扩展 ④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1.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产生于工业革命后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32.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品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对这段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原料成本大大提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C.资产阶级致力于开拓商品市场
D.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33.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3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5.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36.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A.火车机车、汽轮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37.一位美国史学家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为基础。”该材料中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38.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A.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40.“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英国与“文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问题: 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4分)请分析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6分)
美术会考总结 篇6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在美术鉴赏中所谓“ ”,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所谓“ ”即欣赏。
2.美术语言表达手段:在西方绘画中就是明暗、空间、、构图、肌理等;在中国绘画中就是、章法、等。
3.《韩熙载夜宴图》属于 艺术,《泼墨仙人图》属于 艺术,蒙德里安的《红黑黄蓝构成》属于 艺术
4.意象美术更倾向于___而不是 的真实。
5.热抽象代表画家是,冷抽象代表画家是。
6.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 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没
7.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 和
两个方面。8.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____、和 三个方面的制约。9.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借物抒情、的优良传统。10.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采用 的手法。
12.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 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13.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 或。
14.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来的美,即,它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
15.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许多角度,分别是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
16.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体验、()和评价,从而获得()
17.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雕塑、()、设计工艺、()、摄影等六大类。
18.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19.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
20.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或客观性,具象艺术的第二个特点是(),()性又称()性是具象艺术的第三个特点 21.抽象艺术的两种类型是()和()
25.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
26.中国民间美术品类广博而丰富,其中剪纸、()、刺绣、()、雕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美术鉴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审美功能 ②经济功能 ③认识功能 ④鉴赏功能 ⑤教育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2)《写生珍禽图》的作者是()
范宽 B.石涛 C.黄筌 D.曾琼
(3)在17、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成为西班牙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画家。
A.康定斯基和拉斐尔 B.塞尚和达芬奇 C.达利和米开朗基罗 D.委拉斯凯兹和哥雅(4)《阿波罗与达芙妮》是()时期的雕塑作品
A.古印度 B.17世纪意大利 C.古希腊 D.法国(5)以下那座石窟佛像体现了印度犍陀罗的造型风格()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石窟 D.麦积山石窟(6)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选出正确一组()① 哲学化 ② 超前化 ③ 形式主义
④ 浪漫主义 ⑤ 超现实主义 ⑥ 创新意识 ⑦ 理论化 A.①③⑥⑦ B.①②③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⑦(7)《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作者是()
A.潘天寿 B.董希文 C.齐白石 D.徐悲鸿
(8)下面哪件青铜工艺品体现了将雕塑与实用器皿的几何形巧妙结合,表现出与商与西周的青铜器不同的气息?()
A.孟鼎 B.速盉 C.虢季子白盘 D莲鹤方壶(9)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是()
A.寓意性和民俗性 B.寓意性和象征性 C.祝福性和寓意性 D.象征性和民俗性(10)故宫属于建筑的哪种类型()
A.庙宇 B.陵墓 C.民居 D.宫殿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包括什么()①表象 ② 抽象 ③ 形象 ④具象 ⑤意象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芙蓉锦鸡图》的作者和创作年代分别是()
A.宋 范宽 B.唐 周昉 C.元 王蒙 D.宋 赵佶 《倒牛奶的女人》的作者是()
A.维米尔 B.毕加索 C.委拉斯凯兹 D.伦勃朗 云冈石窟位于()
A.敦煌 B.山西 C.陕西 D.甘肃 《拉奥孔》是()时期的雕塑作品
A.印度 B.意大利 C.希腊 D.法国
埃菲尔铁塔是那个国家的著名建筑?()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是西方现代艺术之父
A塞尚 B毕加索 C梵高 D达芬奇 中国现代美术一般是指()年起始的美术
A.1848年 B.1949年 C.1919年 D.1921年 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类的是()A.金银器 B.陶瓷 C.丝绸 D.书法 下面不属于民间美术形式的是()
A.年画 B.剪纸 C.水粉 D.玩具
以下那幅作品属于意象艺术()
A《蒙娜丽莎》 B《星月夜》 C《写生珍禽图》 D《即兴之31》(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
A宋 赵佶 B元 王冕 C清 朱耷 D宋 范宽 3)《岩间圣母》的作者是()
A荷 伦勃朗 B荷 哈尔斯 C佛兰德斯 鲁本斯 D意 达芬奇 4)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哪个石窟的作品()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 C麦积山 D云岗 5)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
A寓意性,象征性 B情节性,叙事性 C客观真实性,典型性 D分析性(6)下列哪一件雕塑作品不是罗丹创作的()
A《欧米艾尔》 B《思想者》 C《大卫》 D《巴尔扎克》(7)下面全部属于现代中国画家的一组是()
齐白石,徐悲鸿,郑板桥 B.徐悲鸿,塞尚,黄宾虹
C.高更,董希文,张大千 D.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8)霍去病墓石刻作品《伏虎》是哪个朝代的()
A汉 B唐 C宋 D北魏(9)“八大山人”是指那位画家的名号()
A元 王冕 B明 徐渭 C清 朱耷 D唐 韩晃(10)下面作品中属于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是()
A《父亲》 B《亚威农少女》 C《呐喊》 D《内战的预感》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画,作者是()。A 油画 梵高 B 中国画 周文矩 C 油画 张择端 D 中国画 顾闳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中,以画圣母著称的是()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提香 D.拉斐尔
以()起始的美术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19年“五四”运动 D.三大改造后
油画名作《呐喊》出自哪国的哪位画家之手?()
A 中国 潘天寿 B 法国 塞尚 C 挪威 蒙克 D 荷兰 梵高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欧洲画家()的代表作品。A.安格尔 B.德拉克洛瓦 C.委拉斯凯兹 D.马奈 中国画最强调用()造型。
A.色彩 B.线 C.明暗 D.透视原理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是以()艺术风格进行形象塑造的 A.具象性
B.意象性 C.抽象性 D.其它 “阿波罗与达芙妮”是()的雕塑代表作品 A.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B.法国 罗丹 C.法国 吕德 D.意大利 贝尼尼 秦兵马俑雕塑群位于我国的()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陕西临潼 D.甘肃敦煌
三、连线题
《说唱俑》 倪瓒(汉代)
《芙蓉锦鸡图》 朱耷(现代)《六君子图》 潘天寿(宋代)《鹌鹑图》 雕塑(清代)《记写雁荡山花》 赵佶(元代)
《维纳斯的诞生》 瓦萨雷利(法国)《亚威农少女》 夏加尔(西班牙)《巴尔扎克》 波提切利(意大利)《红窗》 毕加索(匈牙利)《生日》 罗丹(俄国)
《艰苦岁月》 周 昉
《雄视》 徐悲鸿 《簪花仕女图》 潘 鹤 《步辇图》 潘天寿
《愚公移山》 阎立本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达利 《牛头》 蒙德里安 《内战的预感》 毕加索
《萨莫特雷斯的胜利女神》 米开朗基罗 《百老汇的爵士乐》 希 腊
《捣练图》 赵佶(宋)《六君子图》 齐白石(现代)《虾》 倪瓒(元)《芙蓉锦鸡图》 张择端(宋)《清明上河图》 张萱(唐)
《自由引导人民 》 米勒(油画)《马赛曲 》 埃及(壁画)
《印象日出》 德拉克洛瓦(油画)《拾穗 》 吕 德(雕塑)《三个乐女》 莫奈(油画)
《埃克河边的磨坊》 达维特 《欧米艾尔》 康定斯基 《马拉之死》 杜米埃 《三等车厢》 罗丹
《即兴之31》 雷斯达尔
《写生珍禽图》
朱耷 《溪山行旅图》
徐渭 《墨葡萄图》
范宽 《步辇图》
黄筌 《荷石水禽图》
阎立本
《捣练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阎立本 《步撵图》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张萱
《拾穗》 委拉斯凯兹 《大卫》 塞尚
《教皇英诺森十世》 米开朗基罗 《圣维克多山》 米勒
五.作品
1.这幅作业属于什么美术种类?写出美术作品的种类或是属于什么选修模块
2.这幅作业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能简要说明作业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3.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美术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能够运用所学模块的美术语言阐述(如绘画或雕塑用美术造型语言,点、线、面、色等;设计或工艺运用设计基础及设计类别,工艺从材料、加工方法及审美实用功能等;书法或篆刻会识别书体、篆刻风格特征等;现代媒体艺术能够从创新、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阐述)
四.简答题 请运用学过的美术鉴赏知识评述下面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
1.能够准确说出作品的名称(最后的晚餐)创作年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表现形式(油画),艺术语言(具象)。(得5分)
能够对作品的构图形式进行分析(画面的构图基本上是一条平稳的直线,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三人一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得5分)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简要评价评价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初期此题材的表现形式,成功地运用透视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13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得5分)
2.能够准确说出作品的名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创作年代(古希腊),表现形式(雕塑),艺术语言(具象),能够对作品的形态进行描述对,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特点进行评价(上半身动态,下半身静态动与静的结合,身体呈S型,下半身卷曲的衣褶的精细刻画,端庄、丰满的体态,呈现出成熟美,体现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智慧)
五.作品
1.这幅作业属于什么美术种类?
写出美术作品的种类或是属于什么选修模块 2.这幅作业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能简要说明作业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3.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美术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用美术语言表述,不能说“我会画了,很有趣”等
【会考练习题】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会考同步练习07-27
毕业会考参与复习题11-12
中职语文会考专项复习Ⅰ——字词练习12-04
2024年普通高中英语会考单选练习08-16
会考复习08-15
数学会考12-25
历史会考01-25
初中生物会考12-13
信息技术会考09-11
毕业会考论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