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会考(共8篇)
初中生物会考 篇1
初中生物会考经验总结
梧州五中 黄菊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培养知识的人才还有培养知识和技能兼通人才,广西师大廖昌荫博士提出的TTP模式人才培养“理论(T1)-技术(T2)-实务(P)模式不仅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模式也可以用在教育的很多方面,我们梧州五中这几年尝试运用这一原理提出,会考复习的TTP模式“理论知识—解题技术—实践练习”。以下是我们的会考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会考,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属于普通中学,各方面条件一般,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但我校生物组的老师一直教学能力较强,从生物纳入中考以来,生物成绩一直不错,积累很多教学经验。班主任普遍重视会考,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学校领导指导会考工作
开学初,学校就成立会考领导小组,校长多次会议上提出认真准备会考。教务处主任经常开会研究和检查备考工作,校长还亲自到年级大会上做动员报告,强调会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备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分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从3月初到4月中旬,完成《生物》八年级下册的基础知识教学;
第二阶段,4月下旬,主要完成八年级下册的复习,并完成学校安排的生物期中考试;
第三阶段,从4月下旬到5月下旬,复习七年级上下册,用35天时间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轮复习;
第四阶段,从6月初到6月中旬,用15天时间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二轮复习。
二、生物科会考备考工作的一些做法:
1、掌握理论知识
以新课标和会考说明为指导,抓教材的重难点突破,重视知识之间的链接和差异,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1、1针对新形势下课改和考改的新特征,以新课标的规定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向过程和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转移和体现。因此,复习必须依据新课标来确定内容和方案。
1、2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
以进化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内容来看,植物的主要类群、整个动物学部分以及第七部分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知识,都是由进化这一主线贯串起来的。如第七部分三章的内容,以进化为主线,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从而理解这三章的内在联系。同时抓住由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的进化原则为主线,把各章内容连成一个整体。
2、熟练解题技巧
善于分析例题,从不同维度解析例题,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挖掘出来,透视关键问题,突破难点。
重视解题方式,总结解题方法。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结合往年会考题,进行强化模块练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掌握解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会考迎考意识的训练,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提高解题速度,合理分配做题时间,避免出现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生物会考丢分。
3、加强实践练习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这种识记才能牢固。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最后阶段复习抓综合训练和强化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训练。在选择材料时,历年的会考试题应成为我们的复习参考资料,往年的会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
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定各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分层辅导,耐心答疑。平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甚至生理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也通过接近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也让学生对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对你产生了信任感和亲切感,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配合你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突出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做到,书写整洁、规范,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等等,努力做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初中生物会考 篇2
一、学习“会考纲要”, 明确考试方向
通过学习, 我们要深刻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方式、范围、内容、重点及难度和比例。结业会考试题中, 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7:2:1, 也就是说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占70%左右。从近两年的生物 (苏教版) 结业会考试题来看的确如此, 《2011年初中生物会考 (满分100分) 闭卷》考试试题中第一册内容占32%, 第二册占23%, 第三册占25%, 第四册占20%。《2012年初中生物会考 (满分100分) 闭卷》考试试题中第一册内容占30%, 第二册占28%, 第三册占20%, 第四册占22%。综合所知初中生物一、二册书的考试内容占56.5%, 第三、第四册考试内容占43.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初中生物四册书的内容都很重要。不少题目、内容直接或间接来自课本, 注重基础考查, 灵活性较强, 紧贴生活实践考查, 因此教师教学要通过学习, 明确复习的重点, 把握方向,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制定好计划, 分阶段复习
复习时, 我们要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 向学生说明, 要求其能够自觉配合老师, 做到教与学同步。具体来说, 生物总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按课本章节复习为主,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图示的理解, 形成知识的网络。在这个阶段中, 复习的容量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节约时间, 提高复习效果。第二阶段, 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 专题复习, 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的能力。第三阶段, 综合训练及模拟测试。再次查漏补缺, 强化运用。
三、以课本复习为主, 抓住重点
生物会考的复习, 由于考试的要求不是很高, 而且时间有限, 只能选择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学生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 平时在生物学习上的时间较少, 有不少知识已经遗忘, 因此复习主要以课本章节为主, 教师应注重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抓住主干知识, 讲解要突出重点, 并在此基础上, 注意把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 从点到线到面, 尽可能形成知识的网络,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指导学法, 主动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方法、技巧和主动性。因此, 在复习时,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教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如诵读记忆性有关内容时, 要多理解记忆, 少死记硬背;要多边读边回忆, 少有口无心;要多结合图形和图表, 少机械重复。又如, 在评讲选择题时, 教师应教给学生回忆法、直接解答法、淘汰排除法等解题方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
五、分层次指导学习, 制定目标
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对于平时考试成绩较突出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失分点在哪里, 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平时表现一般, 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 激励他们向良好努力;对于学习兴趣低迷、考试成绩时常不及格的学生, 给他们鼓劲加油, 强化记忆性的基础知识, 配合复习同样能取得合格的成绩。
六、注重书本上的插图, 指导识图作答
从近两年的会考生物试题来看, 看图作答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图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课本。这些插图概括性强、生动直观, 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 其优势是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对图像的复习, 指导学生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 使图文结合, 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重视实验, 提高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践操作, 学生才能理解和巩固知识, 所以在平常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开展的实验, 则通过播放相关实验视频,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 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步骤, 学会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评价和作出合理的结论,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特别是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只要勤于钻研, 学习会考纲要明确考试方向, 注重紧扣课本知识, 抓住重点, 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对所教的学生分层次进行针对教学, 做到精讲精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一定能做好会考的复习工作。
摘要:初中生物总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如何有效地复习,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是关键。
关键词: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6.
怎样指导初中生物会考复习 篇3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在此前提下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巩同阶段,内容主要是六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为深化提高阶段,内容主要是综合知识的运用,由教师列出提纲,对教材内容深化处理。第三阶段为实验技能培训阶段。通过实验培训,熟练掌握所学实验的过程,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每节课前布置学生精读教材的有关章节,然后按每一章的知识结构把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找出来,列成提纲,使之一目了然。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越便于迁移:知识越系统,越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总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对于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我介绍了两种生物知识归纳总结的常用方法。
1.比较记忆法
即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与联系的过程。如利用图表(见表1)的比较功能,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使之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
通过比较,使学生把容易混淆的知识梳理得一清二楚,从而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了解得更加透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构体系记忆法
要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就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首先找出知识的主干部分,然后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并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使每个知识点系统地串联,有效地避免知识遗漏或张冠李戴。
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知识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指出学生归纳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学生自己总结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特色的归纳材料推荐给大家传阅,则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交流,
同时,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如初三下册“生物进化大致过程”,在复习植物类群时,我利用“生命树”将植物、动物类群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复习的第二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自习的有效性,每节课前我都先拟好复习提纲,精心选题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对资料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资料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做到重点落实。我从学生的勾画和提问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和重点知识作必要的讲解,关键要讲清规律、思路、方法、技巧和策略,力求高质高效。
针对教材插图和练习题。重点指导学生图表题的解题方法。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题能力
生物会考题量多、灵活性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教师应做到联系自然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且使学生不再觉得复习生物学只是死记名词和概念,而是学有所用,温故知新,因而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四、重视技能培训,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自然学科。实验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初中生物会考虽然没有实验操作考试,但相关的实验设计在考试中却占有很大的分值,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其能根据一定的情境作出假设,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得出结论。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篇4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4、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25、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再休眠期。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6、一朵花中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自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27、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9、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3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的两个过程:传粉和受精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31、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2、植物蒸腾失水及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开闭。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降低叶片温度。对环境而言,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还能降低环境温度。
3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能;
场所:叶绿体
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设置对照实验);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34、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为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35、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初中生物会考 篇5
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x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x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
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
2.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x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x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x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x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x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x疆)
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x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x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x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2.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3.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4.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5.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6.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会考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初中生物会考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初中生物会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牛奶等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产物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 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液的形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 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强弱;晶状体的作用:折射光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初中生物会考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
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 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①鸟:
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
5、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
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
1、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等。
2017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六、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七、染色体和基因: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体细胞23对,人的生殖细胞23条),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八、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显性(大写A)隐性(小写a)
九、禁止近亲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十一、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十二、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十四、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 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鸟类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进化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人类的出现: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四、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证据为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五、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 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六、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
四、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使用有机物)细菌真菌――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如:草 兔 狐
七、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八、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麜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许多野生动植物可以用作药材。
2、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
3、为人类提供食物。
4、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九、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初中生物会考 篇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初二生物会考又将来临了,这意味着为期两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即将终结了。面对现实,怎样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结业生物会考,这是广大师生目前密切关心的话题之一。笔者长期战斗在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线,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与诸位同仁交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使初中生物教学迈上崭新的台阶:
1、要思想重视,态度端正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态度常常决定一切。无须讳言,由于中考这根无形又无情的指挥棒的作用,以前的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曾经流于形式。在这样特定的现实中,谁还会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复习呢?不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教学理念的不断落实,本县虽然没有把生物列为中考科目,但是2005年的会考与以前相比有了截然的不同:会考前一学期,本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明文初中有关学科结业会考的要求,从当年起,每个学生的结业会考成绩是否合格,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拿到初中毕业证书,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被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上高中录取。结业会考和中考是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规模,同样的组织:全县统一试卷,不同学校的老师推磨监考,试卷都集中到县城批阅,结业会考成绩及时录入微机存档。本县教育主管部门如此重大而实在的举措,极大地加强了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有关文件精神一传达,立刻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广大师生的精神为之一震,初中生物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因为人人心知肚明:真正的考试就是硬道理!为了自己的前程,只有埋头复习才是正道!
2、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会考前约两个月,本县教研室出台了初中生物结业会考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性质、要求、形式、题型示例和考试内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近年来,初中生物一直是非中考学科,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结业会考考查的是整整初中生物四册课本的内容,范围较广泛;相对中考学科,生物的每周课时少得多,只有两节课,而新授课尚未结束,离会考仅剩两个月。这些客观情况,与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新要求极不和谐,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有些师生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实,结业会考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因此,笔者认真仔细地研读了考试说明,发现其中明确指出: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约为7:2: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7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笔者组织学生把结业会考说明中所列的考试内容一一过目,并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具体内容,首先引导学生用口去朗读,用脑去思考;然后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作适当讲解点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者还组织学生适当做小练习,不断检查、督促学生,这样把握复习的节奏,这样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3、要归纳总结,构造网络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可是,有的教师采取“放羊式”复习,虽然教室里经常书声琅琅,粗看起来学习气氛浓郁,但是学生一拿到试卷却愁眉不展,困难重重。究其原因,这种复习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学生往往抓不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结业会考复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加以疏理、归类和总结,系统而科学地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而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在复习中,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和归纳等,自然显得特别重要。在复习完一节或一章后,笔者不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归纳一下这一节或这一章讲了哪些问题,学习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有哪些,与前后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由线再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化、整体化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的信息量大大减少,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把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升华知识。另外,对于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如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近视与远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利用一定的表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使各个知识点之间融会贯通,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4、要适当精练,重在提高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辨析、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是,有一些师生忽视练习的科学性,在复习期间他们热衷于题海战术,以做题代替复习,以练习代替讲解,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甚至寄希望于同结业会考试题撞车。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而且连课本中的一些最简单的识记知识也不会。因此,一方面,能力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练习要适量,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要通过做一题,达到“学一片、带一片”。针对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首先花主要精力引导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真正抓实“双基”的复习和巩固;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近年的结业会考试题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熟悉结业会考试题的题型、难度,对结业会考试题心中有数,不再感到陌生、恐惧;另外,笔者还及时认真批阅试卷,并通过对试卷上一些典型题目的评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则提供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构思巧妙的、富有新意的题目,让他们认真做,并引导他们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反思、理解,要求他们决不能满足于得到某题的标准答案,而要分析得到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能举一反三,真正提高解题能力。笔者还要求学生专备一本错题集,对错题进行记录和整理,分析每次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应当吸取的教训,如有可能,再找出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总之,复习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新的收获与体会,重在发现存在问题,重在查漏补缺。
5、要指导学法,贵在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方法、技巧和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但是,一些师生认为初中生物学的绝大多数内容是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略有变化、稍微灵活的题目,学生便会感到抓耳挠腮,无法下手。因此,在复习时,教师绝不能以讲代教,学生绝不能以背代学,忽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如在学生诵读记忆有关复习内容前,笔者适时提醒他们:要多理解记忆,少死记硬背;要多边读边回忆,少有口无心;要多结合图形和图表,少机械重复。又如在评讲选择题时,笔者多次指出:除了要认真审题外,还要综合考虑回忆法、直接解答法、淘汰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多种方法。
6、要因人而异,制定目标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在复习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树上的桃子”;学生品尝到甜头后,就会兴致勃勃、信心百倍地学习。但是,有的教师把学生的目标制定得过高或过低,引起教与学的严重脱节,使教学变得生硬而且不和谐,使学生的美好愿望最终化为泡影,也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平时的考试成绩,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对于平时学习基础较扎实,考试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平时的失分点在哪里,如果是基础题,就不能因题目容易而粗心大意;如果是能力题,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求他们在结业会考中冲刺满分。对于平时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激励他们向八九十分努力。对于学习兴趣低迷、考试成绩时常不及格的学生,笔者特别重视给他们鼓劲加油,使他们确信:只要肯下功夫,同样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笔者还指出他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重点题型进行适当训练,力争结业会考成绩能突破六十分大关。
7、要想方设法,开设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学生才能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概念,同时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实习、观察、调查、探究等内容,几乎遍及各个章节。实验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实验一直是每年结业会考的必试内容之一,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得到重视,对实验题的解答却是许多考生的较薄弱的环节之一。一些学校的教师常常以学校实验设备、物质条件的限制为借口,不做学生实验,不组织调查,更不开展科学探究,而是纸上谈兵,教师讲,学生记。这样“做”实验,即使学生从理论上听懂了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但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未能得到锻炼和培养,更谈不上自己设计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好实验课;而在复习阶段,笔者一方面开放实验室,准备好有条件开设的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际动手操作复习有关实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开展的实验,笔者则千方百计地买一些实验光盘,集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步骤,学会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评价或作出合理的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怎样设计对照实验,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复习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只要我们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想方设法地提高复习效率,一定能使学生在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为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策略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执教的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生物学科,但我们也很不幸,因为在中考中生物学科分值偏低就几十分,这样的分数比例让生物学科在连续10年被称为“豆芽科”之后,又不得不面临中考的检阅。因此,我们所面临的中考生物复习可以真正称得上“时间紧、任务重”,要完成四本书内容的复习、记忆和训练,难度应当是比较大的,再加上生物学科分值小、分数少,学生普遍不重视,想让学生课余时间用在生物学科上几乎就没有指望。因此,只有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才是我们抓好后期复习的唯一选择。
如何进行复习应考,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呢?这是初二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仅供参考。
1、认真学习有关的规定,把握考试方向
首先,中考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因此,我重视学习研究《课标》,明确考试不仅重视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情况,而且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其次,通过学习,明确复习的方向,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2、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开阔视野,加深理解
首先,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一本书的内容上完了,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一般的学生是不会归纳、概括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如,学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可以列出如下标题:(1)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陈代谢中有何作用来进行综合复习。(2)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
其次,对知识进行串联:就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外延大小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学了植物体的组成,可以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将这些知识单列出来,因为这些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若不如此,尽管我们以前给学生上了新课,后又进行了复习,如果再问学生:植物体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仍会摸头不知脑,答不上来。
3、讲精练、提高能力
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义,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①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中途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所有学生把认为会做的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消费的时间。
②在课堂小测时,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
③在考试时适当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提高初中生物课的复习效率,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勤于钻研,打开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所教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回扣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能完成会考的复习工作。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六忌”。
€忌“重放轻抓”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忌“重练轻讲”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靠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忌“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需要对教材的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忌“重难轻易,重大轻小”
难题、大题和易题、小题在复习考试中各有其作用。一般来说,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难题、大题是建立在易题、小题的基础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的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40%,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小题目在考查知识,扩大考查的覆盖面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改变死记硬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总复习时,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复习水平。忌“重数量,轻质量”
在复习中,设计适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但在设计练习题时,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练习题的量,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练习题的质,这是不妥当的。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
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相反,一道不科学、不严密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效果。
初中生物会考 篇7
为此, 在复习过程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构建和引导复习小组工作,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知识得到巩固、修正和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1]。也就是说, 是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 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 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 给班级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
(一) 分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性别的不同混合编组, 有利于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
(二) 角色分配
由于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会考的总复习阶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较短的时间内, 完成梳理、复习、训练和巩固, 是当下复习的方向。为此, 在角色分配上, 没有过多的分工, 每组只确定一位组长, 主要协调各组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控制小组内活动的进度快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
生物会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为苏科版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以及苏州教科院编写的《新课程·新教材初中生物学习能力自测》 (下文简称《能力自测》) 。复习过程主要以《能力自测》为主共七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知识梳理、训练导学和拓展提升三部分内容。在复习每一个单元的过程中, 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课时:1.将每单元中知识梳理部分分配给9个小组, 每小组获得数个知识点的梳理任务, 组长安排组员到教材上去寻找各个知识点的出处, 此过程规定10min内完成。老师关注每组的活动过程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2.此任务完成后, 将接受第二项任务:巩固填空。这是由老师针对知识点提出的几个相应的填空, 来帮助学生记忆。此过程由组内学生自行完成并核对, 规定5min内完成。3.上述梳理性合作学习完成后, 进入第三项任务:“大海捞针”。即在相应单元后的训练导学和拓展提升中, 找出与本组知识点相关联的习题, 边找边练。此过程规定20min内完成。老师关注每组的活动过程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4.完成习题的筛选和训练过程后, 将获得正确答案并核对, 而后, 组长组织组内同学研究错题, 并组织语言对答案做出合理分析。这个过程规定15min并可延续到课后。期间, 老师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第二课时:1.组间交流, 向全班展示复习成果。以点带面, 组间合作, 旨在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 达到全面复习的效果。2.再学习阶段, 全面复习后, 各组完成剩下的习题。第三课时:再交流阶段, 每一组作为答疑团队, 为其它组同学解惑。
三、合作学习的评估阶段
一般而言, 常用的教学评价形式有:传统的考试、教师自编测验、平时观察等。根据《全日制义务教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2]。为了全面体现学生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此次课题研究采用实作评价方式进行。实作评价 (performance assessment) 是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与技能等高层次的思考历程, 在建构而非简单再认或记忆的练习进程中获得深度认知、情意与技能发展的评价方式[3]。
由学生测评数据作出如下维度分析图表
这两个图表, 分别测量的是两个维度的内容, 一个是知识的维度, 一个是能力的维度。首先, 图1中, 可以看出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小组合作度呈现正比关系。其次, 图2主要比较的是学生的合作度和能力维度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作度较高的组, 能力维度也较高, 合作度的高低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最后, 从会考成绩来看, 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合作度呈现正比关系, 这也是符合前面所述的情况。
(一)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相较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有很大的转变。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互动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甚至有些学生的互助不被老师认可并被阻止。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注意到学生和教材之间, 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根据培养学生互助、主动的学习能力, 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的关系, 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好模式。
(二) 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缺点
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还在组与组的良性竞争中激发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在优帮差的情况下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有了关注和帮助, 同时, 还能通过合作的团队力量, 取得原本个体无法达到的学习高度, 这对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都有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
摘要:在生物会考复习过程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构建和引导复习小组工作,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知识得到巩固、修正和提高。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个人的孤立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孤立学习,分组,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谈高中生物会考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篇8
【关键词】生物会考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3-01
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向课堂要质量。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两种方式,学业水平书面考试即生物会考采取反向学生会考,即文科学生应修完生物、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文科学生对理科科目的理解能力偏弱,发散思维不强,科学素养不够高,这将给本来就对理科不感性趣的文科学生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以《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为例,谈谈对高中生物会考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的看法。
1.研透考纲,减少会考教学盲目性。
高中生物会考考试大纲是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的角度,把考试目标划分为如下5个要求层次:了解水平(以A代表)、理解水平(以B代表)、应用水平(以C代表)、独立操作水平(以D代表)、认同水平(以E代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对考纲的解读为:(A)能够说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图,辨认各种细胞器。(B)比较细胞器之间的异同点。(C)能说出分泌蛋白(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过程;各种细胞器这间的联系。(D)能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操作。(E)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会考教学中注重以上五项目标,有效研透考试大纲,有的放矢,减少会考教学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研读教材,活化会考教学针对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学生发展能力的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挖掘、梳理及浓缩,可使会考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学习效益。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设法活化教材,可让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增强会考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按大纲安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为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第二课时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合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第一课时中教材不是一一列举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而是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成成分,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教材中“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在介绍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时,教科书没有对每一种细胞器均匀着墨,而是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对于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教科书图文并茂,重点讲解;其他细胞器则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一段文字简单介绍。在介绍到线粒体时,教科书还设计了旁栏思考题,如为什么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材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再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研精教法,建构会考教学实效性。
对每个模块和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大胆删减教学内容及教材的习题,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教学新模式。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有效设问;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处创设情景;设计有一定梯度并且具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均有收获;让学生重难点问题堂堂清;如何优化知识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辅导学生生物知识的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联想记忆)等等。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别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把全班同学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顺序的八个小组,每个组负责扮演和讲解一个细胞器,各小组自学、讨论后,组内推选一名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主讲,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各小组自学时,教师可提示在挂图上指出你所扮演的细胞器及其分布、形状、结构、功能等。教师还有意识地强调双层膜、单层膜及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分类;强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分布的差异。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适当地补充和提问:如按照膜结构来分,双层膜结构的小组站起来,告诉同学们,你们是哪些细胞器?单层膜的也站起来,告诉大家你们是什么?无膜结构的呢;按照分布,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哪些细胞器?请相关小组同学站起来说一下。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呢?动物细胞有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呢?各小组分别站起来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泌蛋白(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过程需要哪几个小组合作完成,各小组承担的任务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又不易忘记,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4.研析学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学者阿布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中,不仅仅介绍有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细胞器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本节知识内容微观、抽象,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