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共9篇)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1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所谓市场导向投资策略,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适时的变化。
市场导向投资策略概述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未来的影响时期较长,在这样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市场环境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如市场需求、原料供应、生产技术等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适应市场环境,要掌握市场发展的前景,这是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成败的关键。然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不断进行着的,而固定资产投资却不可能随之不停的变化。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量很大,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并着眼于一定的时期。所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适时的抓住固定资产投资的时机,使之即不会使原有投资浪费,又尽可能地发挥新投资的收益,是使用这一策略的关键。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2
1 国内外卫生管理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1]。国外对高级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早于我国,而且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美国于1949年在一些大学率先开设卫生管理学课程,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卫生管理学已由一门专业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现在美国和英国的许多世界知名大学的医学部或管理学院都设有该专业,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等方面仍然属于理论学术型,无法在卫生领域内发挥重大作用。卫生管理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80年代中后期进入高潮,80年代末期步入低谷,90年代末期又出现复兴趋势。目前,我国卫生管理教育机构有30余所。有博士教育仅几所,硕士教育10余所[2]。错综复杂的原因致使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尽管也开始重视该类人员的培养,但教育模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显带有传统教育的烙印,学生的“学”是为了“考”,而不是为了“用”,是一种“填鸭式”的理论教学,用统一的模式和计划去“铸造”人才,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硬”人才。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知识扩散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严重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内涵,压抑了学生才能的发展。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变模式之关键
专业能否办好,关键是师资。要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首先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业务水平需要提升,要不断地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重视促进教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建设,鼓励教师通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承担和胜任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3]。目前,卫生管理隶属于人文社科类,医科院校的重点是自然科学类,致使该专业天生受到歧视而“营养不良”。为了适应市场之需,高校应当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并以此作为战略而发展,未来医疗卫生行业最终是向多学科、多门类、重农村、重社区发展,卫生管理人才触角深入到基层,对整个卫生教育的前景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由于高校扩招及师资的严入,致使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大环境尚不能快速改变的情况下,应主动采取“自我培养”和“外面引进”相结合的措施:①积极引进具有高学位、高职称的专业教师,特别是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②立足在职教师的培养,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参加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等。③聘请其他学校的教授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④在科学研究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多措并举达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应用化。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之需
3.1 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
不论处于何种层次的学生,基础课多而杂,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离开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基础课的学习不能放松,还要辅以适当类型的考试。当课程学完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拟考试题,并将其纳入考核目标,这样不仅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该门知识,又防止片面地考查记忆力而形成的诸多弊端。教师的考题也可以由此提炼,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这样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又使师生达到了良好的互动,也顺应了中国式的教育方式。
3.2 结合考级过关,把学生培养成能写会道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能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不能一味地谴责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因为纵横交错的关系网,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决定了考试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一种方式,否则,会出现更多的负面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学会适应,学会变通。不妨采取增加应考科目的课时节数,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入场券考试。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关心国家大事,同时辅以必要的考核措施。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包括上网的相关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防止学生在检查时突击应付。对于有专长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帮助他们寻求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大部分缺乏特长爱好,特别是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要使之尽快融入大环境,从培养其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入手,培养其自信心、上进心,培养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完成常见文书的起草输出,掌握必要办公软件的运用以及常见的故障维护,特别是公文写作。因为中国式的管理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达标、评先、争优、升级,而这些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资料来佐证,学生在此方面的突出优势会让用人单位真切感受其独特所在。
二是会道。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都一直默默地作幕后英雄,缺少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在小范围内才思敏捷,在公众场合就语无伦次,偶有发言,也纯属照本宣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程教学、考级过关、社团活动等环节综合性、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特别是即席发言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对那些一惯不作声的学生要多引导、多鼓励,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如在课堂教学中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对参加发言的学生适当加分,反之则扣分,鼓励敢说者让其会说,鞭策不说者尽早开口。到一定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某些章节,由学生自拟发言话题,尽可能采取即席发言的形式。
3.3 借鉴企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卫生行业急需高质量、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借鉴企业运作中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尽可能掌握市场需求,力争细化到具体的科室、部门,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一对一的培养,以便在宽口径、广基础上狠抓学生的强能力、高素质。通过广泛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区域内各机构的简况,包括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等级、座落位置、产值、所具专长,特别是对各种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临床业务人员等所占份额作客观详实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重视区县级单位的需求,做到知己知彼,同时还要从宏观上分析该类人员的发展前景。卫生管理类人员构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不是人人都当“官”,要根据掌握的资料实地调研,力求获得用人单位细化到每一点、面上的需求,了解他们对该类人员最迫切的能力素质、知识体系、个人品质方面的要求。借鉴企业的“产、学、研”模式,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确保“产品”的靶向定位。特别是要把目光瞄准乡镇、区县级单位。寻求尽可能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来培养其动手能力。如:在收费处工作,面对着成千上百的陌生面孔,能够根据主诉快速分诊,准确迅速录入相关信息,人民币的真伪判别,以及由于语言、态度、表情等容易引发医患纠葛等方面都是值得到岗实习的地方,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才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自信心、协调力、忍耐力。
3.4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一是走出去。在时间、人员上不作硬性规定,对于课堂上表现突出,才思敏捷,能说会道,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可先期派往对口单位见习、观摩,这样不仅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优势,起到良好的广告效益,同时又鼓励其它同学奋起直追,达到良性循环;二是请进来。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请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的作法,因为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对于专家的经验,即使在外界环境一样的情况下,都可能不会得到预期效果。许多经验单靠资料无法获得,必须要有亲身或痛苦的经历,才能让人信服引起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多请基层、一线的人员作客,了解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清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通过努力一无所获的。现实中某些单位在对现实束手无策的时候,往往寄希望于专家、教授等传经,而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学术型与应用型本身存在着差距,卫生机构内的诸多现实问题本身不是医疗机构一家引起,但必须由其来承担。所以,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中,尽可能地了解社情民意,向他们学习,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而不是单纯的“传经送宝”,要替他们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争取在情感上多下功夫。我们生活在儒家文化氛围中,亲情、关系网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挣脱的,所以要利用好这些关系网,搞好社交,从工作上的交流化为亲情上的勾通。
4 变“精英式”教育为“大众化”教育
我国高校教育现状总体呈“金字塔”式的结构:在类型定位上,重学术型轻应用型;在层次定位上,存在层层攀高;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陈旧,口径狭窄、结构单一,较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因而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随着外环境的变迁,该专业学生因循其固有的模式培养,其弊端日益显现。课程体系留给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少,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致使面不够宽,由此造成学生的思路狭窄;点不够深,导致学生的思考缺乏前瞻性,“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考”的目的是为了“毕业”,而当跨出校门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理想与现实相距甚远。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数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造成该类人员“有行无市”,若不及时进行改造,势必影响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发展。在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卫生管理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大众化、实用化、市场化教育,以更好的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从卫生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及培养现状来探讨改变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借鉴企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等方式,力争变“精英式”教育为“大众化”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卫生管理,培养模式,市场导向
参考文献
[1]段涛,杨国柱.浅议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技创业,2007(8):112-113.
[2]李辉,刘传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0):145-146.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3
商务英语属于一门新兴发展的交叉学科。商务英语是以应用语言学和语言学为指导,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众多门类的交叉综合体,它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集策略能力、语言知识以及背景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因此,在商务英语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语言知识与国际商务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中还需要将商务英语知识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培养为全球经济社会服务的商务英语人才。
二、 创建以“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资源模块
根据 2015 年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商务课程,由于时间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不能全面地挖掘学生的复合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资源的创建可为商务英语学习者设置了学习的路标,打通获取大量动态的商务英语知识的通道。
只有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能完成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依据社会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根据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主题设计教学模块。例如:
(1)理论知识模块:主要是基于商务英语课程群(如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谈判、营销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函电等项下的理论知识。
(2)实践知识模块:主要针对学习者的就业需要进行设计,包括职场顶岗、实训基地、案例调研、实习报告等。
(3)创新创业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主要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商务考证、阿里巴巴商务网站、优秀电子作品展示区等。
(4)友情链接模块:以链接提供延伸性、参考性和补充性材料的相关商务网站为主。商务组织:如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商务论坛:如阿里巴巴商务论坛、商务外语论坛、国际商务论坛等。在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提出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案。
三、建立商务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商务英语的教学设计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它不但符合实践中的商务英语知识的运行特征,还能使学生超越传统教学和课堂的限制,与社会商务实践有更为紧密的结合。王菲认为: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结合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趋势,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同时,就教学实施过程和“知识网络”进行严格的评估设计,从而可以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建立商务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个性化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使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商务英语词汇数据库、商务英语模拟试题库,为学生提供在线网络与商务考证信息。通过商务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教师可以系统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式、协作式的商务训练。自主学习与网络的结合所产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商务英语学习效果。
四、加强与商务公司的合作,建立商务英语实训基地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加强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商务英语教师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定期到外贸公司培训的机制。商务英语教师与学生分批去公司或企业进行短期培训或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商务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
建立优秀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是提高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的商务英语任课教师大都没有从业经验,因此各高等院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升,让教师参加有意义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推进建立长期系统的商务英语教师培养机制。分批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兼职,丰富相关行业的背景知识。
五、创设情景进行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技能
以真实性任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商务技能。通过对企业及毕业生的岗位需求调研,开展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确定核心能力模块教学。
在任务教学法指导下,进行商务沟通教学主要以商务交际为背景,考虑市场需求、学习者需求和教学需求设置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通过执行任务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在该课程的任务模式中,输入内容主要来自模拟商务环境,商务知识和交际技能是教学的内容,英语是实施活动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媒介,而商务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执行教学活动的平台。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任务的设计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顾问;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是商务活动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并与教师一同担任任务的评论者。整体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英语为媒介、以模拟商务互动和任务为主线,进行高度互动、高度仿真的商务英语交际活动。商务英语教师对任务教学法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效果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
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在提高学生商务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是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跨文化的感知和适应能力。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等相关案例来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基于跨文化交际等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学习中外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跨文化商务沟通技巧。在商务英语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激励学生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合格人才。
七、结语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已刻不容缓。为此,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院应深入调研企事业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用人的标准,分析这些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定期邀请实业界经理走入课堂,传授实用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需要,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以及扩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奠定良好的技能条件。
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及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修养,倡导以人为本的自主式教学,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将课外实践作为商务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以工学结合的实践方式弥补商务英语课程课时的不足。商务英语教师要建立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全面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商务英语人才而竭尽全力。
[研究项目: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王菲.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及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3]胡壮麟.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J].外语电化教学,2008(5).
[4]李翠白.网络课程的系统化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6).
[5]陆伟成.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原则、程序及教学指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6]洪明.论任务型教学法与有效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J].文史博览,2009(12).
[7]孙爱娜.跨文化视域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7).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4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单一。当前虽然部分中职院校不断改革和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也日臻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中职院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忽视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没有重视语境的创造以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难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等,这些都影响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二是生源文化基础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当前许多中职学生缺乏较高的文化基础水平,没有正确认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中存在厌学和逃课等现象,影响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2]。三是现行教材不合理。部分中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统编版教材,教材的语法点和内容多,而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多,并且教材的内容无法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这些都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往中职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课,在课堂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难以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以充分发挥,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而教、以“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同时教师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加以充分考虑,从而展现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中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发展、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传授等,其目标是利用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课程设置需要对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充分考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如进口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手册及说明书等。同时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带来,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机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需要在英语教学内容中有效纳入专业软件使用说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等,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将其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保证教学的立体化和多样性,使所学语言更为形象和生动,便于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golf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高尔夫”是GOLF的音译,是由四个英文词汇的首字母缩写构成。它们分别是:Green,Oxygen,Light,Friendship。意思是“绿色,氧气,阳光,友谊”,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高尔夫球运动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这一运动。
(四)科学编制教材。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的教材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选择英语教材内容时,需要以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有效结合岗位技能的培养,重视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保证教材的实用性。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基础英语概念和公共英语概念加以淡化,重视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将岗位技能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从内容上看,需要强化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英语知识;从语言学习上看,需要以够用、必需为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专业的不同,对英语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体育专业的英语类读物《体育英语报刊选读》、《疯狂英语》等,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科学编写教材,确保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结构单一、生源文化基础差、现行教材不合理等,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基于这种情况,中职院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改革和创新英语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编制教材,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暴丽萍.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5,07:143.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5
【关键词】市场导向 电子商务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08-02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电子商务专业的产生,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被逐渐纳入中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成为现代学习的热门专业。对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其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带动就业,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加高效地就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符合用人单位就业需求标准。基于此中职院校必须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积极关注客观形势变化,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就业。
一、调研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形势的必要性和策略
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最优先的一步是要做好市场客观形势的预测、客观现状的分析、就业形势的评估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识时务者为俊杰”,要想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就必须要先客观分析、了解并掌握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等的发展情况,在对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应提供客观、合理、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专设机构,市场调研
中职院校要想以市场为导向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首先就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为了推动市场调研工作的高效化、专业化开展,中职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机构,内部设置专业的调研人员,每年定期走向电子商务企业、深入电商企业展开调研,通过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分析来掌握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形势,根据形势分析来总结其人才需求概况,以及不同岗位对从业者技能、专业素质等的要求,调研人员负责将调研结果整理成报告,整个就业指导中心再根据报告结果与结论等来为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课时设计、学生岗前培训等提供科学的方向与指导,对应调整学生的学习计划,实现学校教学同企业需求相一致、相符合,逐步形成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职业型教育教学模式。
(二)学生参与,感同身受
市场调研与形势的分析与把握同样需要学生的配合,因为就业指导面对的对象就是广大中职学生,一切服务要围绕学生的需求与愿望展开。所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调研与形势分析工作也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当学生真正参与到就业市场调研中时,就能够切身体会到一个行业、一个专业的发展概况,也能深刻领悟到自身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的适应度。
中职学校有必要组织学生成立专门的学生调研团队,同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人一道共同深入市场、走向电商企业来感受、体会并了解电商行业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等,学生参与到信息调研、形势分析、心得总结等工作中,从中收获感想、获取感悟和知识,再依托于调研结论和材料等来纷纷写出自己在中职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各自的学习任务、发展计划、就业规划等。
二、基于市场导向的中职电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气氛
中职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职位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企业职位需求是重点,职业型人才未来的就业主要方向就是各大企业型用人单位,为了能让学生提前适应这种气氛,中职院校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深化校园文化改革,将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校企融合式文化氛围,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进现代电子商务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理念等逐步向中职校园中渗透,使中职院校逐渐成为一个集专业知识教学、企业文化教育、职业能力塑造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核心基地,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营造一个集企业生产、管理与专业知识学习等为一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方面接受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则接受特定的电子商务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又能自觉融入企业管理氛围,提前适应一种生产型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气氛中,学生逐渐塑造并培养自身的抗压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等。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貌似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以此达到中职教育与用人单位工作之间的良好对接,以此来缩短中职学生岗前就业适应期,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适应工作环境,承担其岗位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规划全程性指导
基于市场导向的中职生就业指导,应该是面向中职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就业指导,这是因为客观形势、就业形势、各行业职业市场都处于动态变化中,与此相对应的专业科目教学势必要迎合与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是伴随着现代化网络科技、电子商务营业模式等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势必要与科技同步发展,同时,势必要受到客观经济形势、市场形势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职学校要想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就必须时刻掌握形势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年时间、课时设计模式等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健全到位的就业指导,而且所谓的就业指导也并非局限于毕业生在毕业学年的就业指导,而是中职整个教育周期的学年性职业规划。
中职学校必须形成积极的职业规划意识,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每个学年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每个学年、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能同未来的职业发展、就业发展接轨。从基础学年的基础规划逐步迈向毕业季的全面规划,打造出一个健全、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
例如:新生入学学年,中职就业指导中心就要组织新生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情况、未来就业出路等召开会议,让学生通过会议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发展前途等。同时,有必要向学生提供一些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新生与家长在聆听会议后,学生自身能够对电子商务专业做出一个大致了解,明确该专业的发展概况、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在此基础上来为自身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目标。
第二学年是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中职学校应该加大专业知识教育与理论和技能培训的步伐,要让学生牢固把握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此时期最关键的职业规划工作任务就是能够根据专业职业发展概况来积极完善、更新教学课程系统,确保课上所学与实际的就业需求相吻合、对接,这样才能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使之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相适应。
(三)校企尝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就业指导最关键是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工作、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基地实习、操练、锻炼。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同企业间的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基地,逐渐形成一边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另一边企业岗位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动态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身在岗位接受职业观念教育、道德教育等,逐步推动并实现学生将职业就业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实习与有偿性回报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中职学生往往能够更早地形成竞争意识、就业意识、岗位责任意识等,进而在这些意识和思想的引导下逐步朝着正式的职业就业迈进,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再从工作实践中获取真知,以此来逐步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水平。
此外,中职学校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信心,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心态,使他们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就业理念等作出动态调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吃苦、不惧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挑战困难、克服困难,这样才能为未来激烈的竞争形势做好思想准备。
中职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有必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发展观念等,能够动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满足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发展需求。
基于市场导向的中职就业指导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中职教育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积极的意义,中职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到就业指导对于整个中职教育发展的意义,要及时关注各个专业的市场变化,就业形势发展等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出路,为中职教育未来发展添砖加瓦,这样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意义,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职教育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俊辉.基于市场导向理念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建构研究[J].电子商务,2009(10)
[2]谷宝.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中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6
关键词:市场导向 中职计算机 教学策略 转型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才市场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转变为“精业人才”的需求,进而向“全才”的需求方向迈进。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越来越高,这种供需关系在当今的IT行业,尤其是计算机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是,在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专业里,依然存在目标不明确、专业不对头、市场不对接的现象,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社会人才市场出现脱节。这偏离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学的初衷,也背离了计算机教学的学科价值取向,在部分职业院校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知识经济和智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从市场导向来看,中职教学应把具体的技术操作和技能运用放在专业培养的核心位置,提供技术和技能过硬的市场紧缺人才。可是,反观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并没有把这一核心素养很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教学和市场各自为政,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造成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依然停留在常识的层面上,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学资源,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教学策略与实际运用“两张皮”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单一,且长期不更新,与时代需求脱节,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囫囵吞枣,对上机操作一筹莫展的窘境。其实,无论是计算机学科课程的需要,还是社会实用性人才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社会需求的“大情境”并没有促使学校教学“小课堂”的深度转型和升级,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不能真正从社会需求出发,也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而是在考试或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教学模式依然是“灌输式”“填鸭式”,机械的死记硬背让本应充满操作技能和挑战的课堂“静悄悄”。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和职业需求的人才,始终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价值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就是瞄准市场、看透市场,以市场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指南针,并把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从而使社会市场需求和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有机体和发展共同体。要做到这一点,中职院校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反光镜,常给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照镜子”,不断调适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具体有如下两点:
1.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一名中职生来说,毫无疑问,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是获取“职业技术”,能否获得一技之长,将成为衡量职业院校专业开设和教学水平的标尺。
能让学生获得一定职业技能,在社会上能找到用武之地,体现自我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压舱石。计算机专业学生能获得进入职场的第一块敲门砖,就是计算机专业操作能力,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真正的看家本领,就有了进入职场的法码,就有了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权利的过渡。
很多企业是一边在招纳人才时找不到合适的“媳妇”,一边对口的专业人才找不到适合的“婆家”。其实,精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人才,正是很多大中型公司“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千里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应与时俱进,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得住市场检验的人才,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响应国家“大众创新,成众创业”的宏伟计划。
2.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职业教学资源,在当前依然是家长和学生眼中的“香饽饽”,如果能通过就业的导向和反驳作用,重新分配优质的教学资源,使之更加合理、公平和公正,就能惠及更多的中职生。
中职计算机教学无疑是每一所职业院校投入最多、设置最全的系别,招收的学生多,配置的教师多,硬件设施完备。如何盘活优势资源,使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摆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综合考量资源配置,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市场和就业两根杠杆的牵引下,改革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之更趋于合理化,并经受住社会的洗礼和检验,从而培养出挑得起担子,有责任担当、有实干精神和高超计算机处理和操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三、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策略
以就业导向为杠杆,发挥其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就是让就业为计算机教学指点迷津,寻找破解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难题,从而使计算机教学重新修正其价值取向,朝着市场就业的职业目标不断改革和创新。
要想让中职计算机教学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并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拉郎配”,而是要真正了解市场、研究市场,从市场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第一手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改革计算机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从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计算机教学真正发挥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型人才的价值。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三个方面:
1.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
毫无疑问,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压舱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所以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让教师走向市场,走向企业一线,走向生产岗位,全方位地了解人才的走向和社会的需求方向,既从外部因素了解计算机专业目前的市场饱和度和紧缺度,又从内部因素更新自我技术构成,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材、教法和课程与时代同步更新、同步发展。当然,只有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教师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
当下,一些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步伐,所以优化计算机专业配置,使计算机专业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和风向标,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职业使命。
同时,中职院校领导层也应在顶层设计上做好文章,在设置中职计算机专业时,首先评估专业,然后在相关的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分析专业配置的得失,这样才能做出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市场的专业设置架构。
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在动漫设计行业、广告设计行业以及办公自动化行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中职院校可以优化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积极开展教学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强化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竞争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了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中职生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计算机操作的实践能力是市场的硬通货,所以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练就一身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硬功夫,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操作水平为硬指标,才能培养出计算机专业技术扎实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朵.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创新模式[J].教育科学论坛,2013,(3).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7
2015 年中国的经济整体形势是产能过剩, 其必然导致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即电商渠道的过热,互联网+ 概念出现。 此情况也加速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 推动商品生产销售由生产主导型的管理理念向营销管理的现代理念转变。 此种经济形势下,我国职业学院的人才产品也应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 新兴的职业学院,应乘着国家职业教育建设的春风,在新经济形势下,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分析市场现状,更好地为市场服务, 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并能树立自身的专业品牌,立于职业教育之林而不衰。
一、营销管理策略概述
营销之父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旨在建立加深和维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设计方案所作的分析计划实施及控制。
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 Carthy) 于1960 年在其《 基础营销》 (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 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C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也称“ 4C营销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 年提出的,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4C理论, 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 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所以,我们以这种市场最常用的营销理论为基础,即演变后4Ps为工具,研究消费群需求下的4Ps。
二、人才市场供需分析
(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人才网(官方网站)2015 年第三季度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 根据全省21 个市(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上报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经统计分析,2015 年第三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摘录如下:
表格信息可得,2015 年数据市场营销专业市场需求排名第二,需求与求职人数比最大,即市场营销人才需求较大,且缺乏。
(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分析
1.巨大的市场潜力下,而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堪忧。 受到高校扩招导致的“ 普高热、职中冷”的趋势影响,以及初中、高中毕业生锐减的冲击,中高职学校陷入严重的“ 生源危机”。 学校为了尽可能多地招到学生,分数线一降再降,这就导致了生源的素质越来越低。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失利者或高考低分者, 且有一部分是厌学的学生,甚至是有违纪记录的学生。 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生和家长及用人单位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 认为中高职学校的教育是低级劳动的教育,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就是传销、推销,不用学都能做的。 这些错误的意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激情,致使学习意识不足,学生素质不高,畏难情绪严重,这些都给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
2“. 互联网+”新经济环境下,带来了新冲击。 冲击带来死亡,也可以说带来机遇。 市场中旧的营销人才在“ 互联网+”的新环境中遭受到了网络技术、激烈竞争、营销策略、新环境认识等等多方面考验。 而国家职业教育就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 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 针对新环境,职业教育就是排头兵,市场缺什么样的职业人才,我们就制造。“ 互联网+”给职业院校带来了的机遇,改变以往市场营销人员靠自己经验累积而成功的路子,建立为知识、技能和创意一身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运用营销管理策略,强化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一)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 产品”策略
1.职业教育产品到底是什么? 教育的产品不是学生。教育产业产品首先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性就是原材料是“ 人”,是“ 人”就具有能动性和个性化。 工业生产流水化,大量化,统一制式的机器生产出的产品,不适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也不符合科学和市场规律。 特别对于职业化教育, 其针对的学生更加符合个性化特征, 所以应根据“ 原材料”制造出“ 好的产品”。 所以,职业教育的产品应为课程和教育结果。
市场营销专业,这一产品最大的优点是:可量化教学效果。 大多专业的教学成果不可用数量予以计算,但市场营销行业发展至今, 社会企业有许多成功营销成果计算方法,如:推销数量、平均顾客消费额、顾客忠诚度等等可用于教学效果的数据计量和管理。
2.消费群需求分析。 教育产业的产品,比市场产品更加复杂,其针对的消费群也复杂得多。 一般需要从用人企业、学生、家长三方面分析消费群需求,三者需求的契合度达到最佳就是好产品, 并力求将三者构筑成三赢三角构架关系。
(1)用人企业消费群需求分析:2015 年营销专业市场调查报告中数据展示如下: 该报告瞄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岗位需求做市场调查,同时,也着重调查这些企业对营销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结合职业学院的招生范围,设置专业调查内容,共发放100 份,回收91 份,回收率为91%。
企业对市场营销的人员主要是销售员(含外贸销售员),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网络销售员(含境外电商服务),客户代表。 其中约48%的企业认为需要销售人员,并且对技能操作能力提出要求, 约22%的企业认为需要网络或电商营销人员,18%的企业需要客户管理, 售后服务,展会推广等相关职能岗位。
不同的企业对营销岗位的需求不同, 对营销专业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大部分企业认为良好的沟通技能是营销人员的必备能力, 同时推销技巧和营销技能也相当重要,对于个别行业,更强调学生的策划水平和能力,分析如下:A.推销知识与技能方面:营销逻辑思维反应能力;推销能力;B.营销知识与技能方面:市场开发和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管理能力;C.综合知识和能力方面: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外文语言能力;D.素质能力方面: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群需求分析:(年龄为16- 20 岁)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尝试新鲜事物, 幼鹅效应和羊群效应明显。幼鹅效应和羊群效应都属于心理学现象。从心理学层面解释为:幼鹅刚从蛋内孵出来时,无论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动物,都会永远把它当做母亲。 而结合社会心理学来看, 幼鹅效应指的是将自己第一次看到的现象作为以后判定此类事物的标准。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容易受到多数人的影响, 不进行独立思考而跟从大众的行为及思想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 从众效应”。 是符合自身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早期用户。
(3)家长群需求分析:(多数为70 后)其主要特征:A.理性,追求内涵、品牌和服务;B.理性和内涵:体现在学院和就业企业的比较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期外在效果,毕业后收入、福利、发展方面;
C.品牌:体现在就读学院和就业企业的比较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期和毕业后自我品牌建立;D.服务:体现在对就读学院和就业企业提供服务上的高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需求为:A.教学内容要求:新颖,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理念和知识同步;B.推销知识与技能方面:营销逻辑思维反应能力;推销能力;C.营销知识与技能方面:市场开发和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管理能力;D.综合知识和能力方面: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外文语言能力;E.素质能力方面: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F.教学方法要求:新颖,时尚;G.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学院自身品牌和就业企业品牌,优质服务
3.差异化产品(见图2)。 (1)区隔对手:
竞争对手一:其他高职学院。 以四川省为例,经调查,高职学院普遍认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少, 学生市场竞争力差,极少重点培养此专业课程、老师和学生。
竞争对手二:其他中职学校。 以四川省为例,经调查,较少招收市场营销专业, 且教学课程均按传统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学生知识含量少,竞争力弱。
竞争对手三: 市场销售专业培训机构。 以四川省为例,较少,仅作为专业培训的一门课程。
(2)迎合消费者(产品卖点):毕业(合格品):能推销。 能分析消费者需求进行现场推销,懂行业和产品基本特点,选修行业和产品课程。 初级人才能承担小型公司产品营销策划。 能分析消费群需求,进行初级至中级产品策划、促销策划、价格及渠道、4R策划。
(3)凸显自身。 A.教学内容要求:新颖,与国际理念结合的知识结构;B.推销知识与技能方面:营销逻辑思维反应能力;推销能力;C.营销知识与技能方面:小企业市场开发和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管理能力;D.综合知识和能力方面: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外文语言能力;E.素质能力方面: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F.教学方法要求:新颖,时尚;G.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学院和就业企业品牌和服务优质。
(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 价格”策略
(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 渠道”策略
职业院校的渠道策略主要是指职业学院的客户群。主要分为:初级中学校学生及家长群、职业高级学校单招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及家长群、大企业群。
客户管理的定义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 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 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目标人群圈子化。 过去信息不对称, 导致谁的嗓门高,大家就认谁。 但在互联网时代,很难再通吃。 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你的目标人群,对人群进行切割。 互联网时代的强交互性,让你的目标人群一定是形成一个个圈子。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圈子,打进这个圈子,然后跟这个圈子来互动、对接。
1.利用大数据,划分客户群。 大数据有时候就像是一个侦探家,能够拨开重重迷雾,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方案,而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得如何去驾驭它,让它为你服务。 校园客户服务意识的植入尤其重要,大数据下大客户的寻找和维护, 可以从20%的大客户产生80%的产值。
2.利用数据分析进行CRM管理。 20%的大客户需要细致分析营销对象, 针对不同角色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用以定期面谈,高层接触等管理手段。
(四)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 促销”策略
1. 校园与关系学校的共建营销月活动策划和实施,如地摊活动、微信营销、格子铺、定期主题销售、咖啡日、鸡尾酒之夜等等。
2.企业现场或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和执行, 如参与企业节日促销活动、现场促销、不定期促销等,逐步能为小型企业营销促销活动进行有偿策划。
3.互联网+实训,网店开设+跨国电子商贸经营。
4.学校品牌营销策划和实施。
结语
在新经济形势下, 新兴职业院校如何强化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是本文主要论题。 通过分析2015 年的市场数据发现市场营销人才需求较大,且缺乏。 4PS营销工具帮助分析出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从旧到新的蜕变:“ 产品” 策略分析出发展课程和运用市场数据管理工具控制教学结果是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从用人企业、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消费群需求出发,构筑三赢三角构架下的新产品特征, 以及建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有卖点的新产品“; 价格” 策略分析以明确消费群成本与所得价值对比;“ 渠道”策略,利用大数据划分客户群,分析客户需求进行CRM管理, 从20%的大客户产生80%的产值;“ 促销”策略,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立互联网+ 促销。 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建设下,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出新一代的市场急需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洪端云,梁绍明.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谈营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唐.E.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卢泰宏.营销在中国[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
[8]里斯,特劳特.营销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朱琳,李化树,罗家才.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5,30(2)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8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权威机构统计显示, 截止到2013年底,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0.2万亿元, 同比增长29.9%。其中, 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 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 同比增长42.8%。由电子商务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35万人, 间接就业人数已超过1680万人。截止到2013年10月底, 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6000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由于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力军, 导致实用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未来5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人。人才的缺乏将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包括组织变革、新技术引用等。
2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2.1 从企业自身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为两大类企业, 一类是专业的电子商务 (服务) 企业, 另一类是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人才需求从决策层到基础服务层, 需求非常广泛。其需求主要特点是分工细化, 每个岗位专注于整个电子商务流程的一部分, 如网络编辑、技术维护、美工、营销等。对于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 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倾向于具有专业背景、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其用人特点主要是要求知识面广, 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而对于专项技术不必精通。
2.2 从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作用分析
在流通企业,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今天, 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企业物流系统中信息流的作用范围更为拓宽, 成为整个供应链系统运营的环境基础。而电子商务是实现运营的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
(2) 物流系统更大程度地由客户需求拉动。物流系统得到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 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 会反过来拉动物流系统更高效率的运行, 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3) 传统物流系统运行环节 (点) 将会有所变化。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 (即原始供应商) , 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 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将逐步淡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对于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流通企业,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熟悉物流专业知识, 而又具备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和缺乏的。
3“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结合电子商务师职业标准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典型岗位需求, 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
具体实施按照“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生产性实习实践”分三个阶段进行。
3.1 专业基础培养
专业基础培养主要在第一学年, 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素质 (公共必修课) 的同时,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基础知识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运输经济学、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技术基础、VB语言、商务统计、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为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在第二学年, 在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同时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拓展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技能、网络营销实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资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网络编辑、商务谈判技巧、Photoshop图片处理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等。
根据专业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前后承接,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开设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训课。其中实践课主要遵循三条主线:技术类实训课、管理类实训课、综合实训课。
(1) 技术类实训课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VB语言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实训、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实训、POS实训。
(2) 管理类实训课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实训、管理基本技能实训、商务礼仪实训、立体库业务实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训等。
(3) 综合实训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生产性电子商务综合业务实训等。
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 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既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又深谙现代流通企业商务运作流程;既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生产性实习实践
生产性实习实践主要在第三学年, 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综合业务实习和顶岗实习, 通过实习实践, 使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得到进一步锻炼, 熟悉企业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文化, 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 培养职业习惯,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4 结束语
目前, 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 院校之间对优质生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企业真正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较高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以高质量的就业拉动高质量的招生, 才能使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院校人才培养的纲领和准则, 因此, 探索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广大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袁贵.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调研[J].电子商务, 2014, 4.
[2]廖卫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势探讨[J].中国连锁, 2014, 4.
[3]汪永华.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14, 3.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篇9
【摘要】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不适合不断发展的翻译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以往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传统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翻译人才。本文从职业化的角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如何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市场需求 口译 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翻译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对翻译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的翻译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受到了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翻译教学的论文和论著大量问世,这些都体现了教学界人士在翻译教学领域的努力。很多文献资料都指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翻译产业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翻译人才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导致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近些年来,中国口译学术界出现了“口译职业化” 和“职业化发展” 的强烈呼声。2004 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探究会议” 上首次将“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 作为会议主题,对中国口译职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6年北京對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六届口译大会以“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 为议题,对中国职业口译的市场要求与质量评估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七届口译大会则以“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主题,对口译职业化培训与专业化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口译人才培养要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课程设置上强调主动贴近和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本地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特产推介、本地特色文化输出、旅游景点对外宣传、服务于本地大中小型企业建设等挂钩,把课程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力求实现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错位发展;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功能齐全的语言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课内语言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校内口笔译职业技能实训,使之真正成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培养目标
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比较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熟悉翻译基础理论,具有较为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具有较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具有较强的口、笔译实践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中从事一般难度的口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1)了解英语国家历史、社会与文化,我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基础知识,汉语写作基础知识。(3)掌握一定的翻译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4)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5)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1)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汉语口头表达能力。(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5)具有较强的从事英汉口、笔译实践能力(获取相应的口、笔译资格证书)。(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运用翻译工具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7)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系列课程、英语口语系列课程、英语语音、英语阅读系列课程、英语语法、英语听力系列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写作系列课程、基础笔译、基础口译、汉语修辞与写作、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翻译基本技能训练、笔译综合技能实训、翻译流程认知实习、口译综合技能实训、翻译工作坊、翻译综合技能实践、同声传译实训。
五、结语
高校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和目前市场的需要出发,努力建设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输送能胜任的应用型复合翻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小城市必须将翻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产业职业化以及本地化的途径,才能为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及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葛岱克.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推荐阅读: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05-16
市场导向型06-28
市场导向型企业战略07-29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05-1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力培养模式探讨05-31
实践能力导向培养05-28
应用能力培养导向11-02
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