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2024-05-16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精选10篇)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作者: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3年第44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从基础性变成决定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时间判断、总结、反思的一次提升。政府、市场、企业是经济发展链的三大主体,只有发挥好各自职能,才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要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在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其次,作为传统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只有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紧紧以市场思维方式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搭建起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平台,才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竞争环境越来越市场化,简政放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原先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不断减少,这一切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经济活力。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发挥最大效能的途径,通过机制创新,挖掘单位、个人的潜能,激发单位和个人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钟边)

桐昆集团总裁 汪建根:

改革带来潜在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度改革,对于我国的化纤行业和企业,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国家提出,要由“改革”代替“发展”,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想法和提法,也就意味着将为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公平的市场环境,并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企业发展大有作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释放出的种种信息,同我们行业息息相关的还有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对生育政策的放宽。城镇化建设,使得更多的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而生育政策的放宽,意味着今后每年会有100万人口的增加。这些变化,是潜在的市场,也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希望行业内的每一个人在困难面前能够充满信心,迎接改革福利的到来。(邵蔚)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2

本文从组织冗余的视角对市场导向的驱动力展开研究。这是因为, 组织冗余作为一种企业富余的资源, 为市场导向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支持。它是一把双刃剑, 适当的组织冗余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而过多的组织冗余则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Bradley et al., 2011) 。组织冗余中, 未被吸收的组织冗余和已被吸收的组织冗余与上述两种市场导向是否有对应关系?在组织冗余驱动市场导向的过程中, 又有何种因素起到调节作用?本文拟对上述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一、组织冗余和市场导向

组织冗余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缓冲器, 它使组织能够成功地适应内部调整和外部政策变革带来的压力, 同时可以促使组织战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Bourgeois Iii, 1981) 。组织冗余被划分为两个维度:已被吸收的冗余 (absorbed slack) 和未被吸收的冗余 (unabsorbed slack) (Sharfman et al., 1988;Tan&Peng, 2003) 。已被吸收的冗余是指已经嵌入到企业中, 作为多出的成本, 很难挪作他用的资源。与之相对的是未被吸收的冗余, 是指未被指定具体用途的流动性资源, 如:富余的资金等 (Singh, 1986) 。市场导向是指企业试图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的战略导向, 它可以被划分为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两个维度。已被吸收的冗余、未被吸收的冗余分别与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有如下关系。

(一) 已被吸收的冗余与两种市场导向

已被吸收的冗余可以促进响应型市场导向的形成, 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形成则起阻碍作用。已被吸收的冗余是一种不可自由支配的资源, 它很可能被用作缓冲器帮助一个组织进行短期的运营和维护 (Cyert&March, 1963;Sharfman et al., 1988) 。这种资源在财务指标上的表现是:企业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较高 (Singh, 1986) 。企业的销售费用较高时, 销售人员会更有动力与激情从事销售工作, 更加关心顾客的诉求与需要。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较高时, 企业可以更加平稳地运营, 为响应顾客需求提供管理上的支持。已被吸收的冗余往往是基于已有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的, 它的存在能让现有的策略变得更加可行与可靠。已被吸收的冗余主要服务于现有的市场与顾客, 它已被融入既定的价值网络中。一个企业过多地关注现有市场与顾客, 则会忽视对潜在市场与顾客的发掘 (Christensen, 1997) , 从而丧失先动型市场导向。具有较多已被吸收的冗余的企业, 可以为现有项目中的员工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和必要的资源, 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分享知识、共同学习, 因此可以使不同质的知识混合交叉, 达到一种“异花授粉” (cross-fertilization) 的效果 (Huang&Chen, 2010) , 这对于更迅速地进行市场响应具有促进作用。不过, 这些知识和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 会产生锁定效应。由于它们是基于已有知识储备的, 所以只能加深对现有顾客与市场的了解, 所产生的新知识亦只能更好地服务于现有顾客。这种路径依赖性越强, 企业越无法突破现有的范式, 积极地去引导顾客, 也就越无法拥有市场的先动性和主动权。另外, 已被吸收的冗余还可以减少现有部门间的冲突, 减少现有业务间对资源的争夺, 从而促进响应型市场导向。但是, 一旦企业希望采用先动型市场导向, 就必须采用不同于现行体制的方法, 甚至成立独立的部门 (Tushman&O'Reilly, 2002) , 而这会遭到现有部门的抵制, 从而不利于企业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形成。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已被吸收的冗余会促进响应型市场导向。

命题2:已被吸收的冗余会阻碍先动型市场导向。

(二) 未被吸收的冗余与两种市场导向

未被吸收的冗余可以促进响应型市场导向的形成, 与先动型市场导向呈倒U型关系。响应型市场导向要求企业能够在组织上下产生有关当前市场的情报, 在各部门间扩散此情报, 并由整个组织对其进行响应 (Kohli&Jaworski, 1990) 。未被吸收的冗余主要包括富余的资金, 它可以不断支持对顾客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的搜集、分析与使用, 从而形成有价值的市场情报。在各部门间扩散市场情报的过程中, 内部信息的整合和协调要求组织成员必须诚实地说明实际情况 (Gonzalez et al., 2002) 。由于具备了充足的未被吸收的冗余, 一线的营销调研人员没有动机虚报指标、捏造事实以牟取私利。信息的传递者都会比较忠实、诚信, 以保证营销情报的正确与顺利传达。对于先动型市场导向而言, 未被吸收的冗余在适中水平时最能起到对它的促进作用, 过高或过低的未被吸收组织冗余都不利于其形成。未被吸收的冗余过高时, 根据代理理论, 经理人会将多余的资金用于自身福利的改善而不是企业绩效的改善, 从而会阻碍面向新兴顾客群体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Jensen&Meckling, 1976) 。同时, 过多的未被吸收冗余会使管理者过于冒风险, 投资于不必要的项目, 而这些项目看似是为了更好地引领顾客, 实际上只是一些“宠物项目” (pet project) (Nohria&Gulati, 1996) , 因此对于获取和利用先动型市场导向相关的信息只会起到负面影响。这些不必要的项目还会将组织引入歧途, 阻碍真正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形成。当未被吸收的冗余过低时, 管理层会更加规避风险, 不愿意主动寻求未知的潜在顾客与新兴市场。企业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对潜在顾客的调查研究, 对未来市场的动向把握会失去敏锐性。即使已经明确了未来市场的趋势, 也会因缺乏相应的资源而无力支持进一步的研究、实验、验证与推广。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命题3:未被吸收的冗余与响应型市场导向正相关。

命题4:未被吸收的冗余与先动型市场导向呈倒U型关系。

二、对市场机会感知的调节作用

对市场机会的感知是指经理人员对市场情形的全面认识, 包括市场机会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会带来潜在收益还是潜在损失, 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Atuahene-Gima, 2005) 。市场机会与市场威胁是对立面, 正面的能带来潜在收益, 且可控的市场情形是市场机会;与之相对的, 负面的会带来潜在损失, 且不可控的市场情形是市场威胁 (Dutton&Jackson, 1987) 。当经理人感知到市场威胁较大、市场机会较小的时候, 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 更加关注于现有领域的管控 (Thomas et al., 1993) , 包括市场份额的保持与现有客户关系的维系。因此, 对市场机会的感知较弱时, 已被吸收的冗余对响应型市场导向的正向作用会加强, 已被吸收的冗余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负面影响会加强。当经理人感知到的市场机会较大时, 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寻找市场机会, 从而追求市场先动性, 因为他们认为这在客观上是有可能性的, 完全值得企业下更大的赌注去博取较高的收益。当经理人感知到较大的市场机会时, 即使企业具有较多的未被吸收的冗余时, 具有较强的实力去快速地响应市场, 管理层也不会把过多的未被吸收冗余投放在以响应型市场导向为指导的活动上, 因为相对于先动型市场导向而言, 响应型市场导向可能获得的收益较为微薄。因此, 感知到的市场机会将会负向地调节未被吸收的冗余同响应型市场导向间的关系。同时, 感知到的市场机会较大时, 经理人会更加相信企业是具有创造需求、引领顾客的效能的 (Atuahene-Gima, 2005) , 他们会对自己所处的企业满怀信心, 因而愿意采取更为大胆和主动的方式寻求和捕捉市场机遇。企业会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而改进自身, 消除一些固有的缺陷 (White et al., 2003) , 从而真正具备形成先动型市场导向的条件。在感知到的市场机会的调节下, 对于同样水平的未被吸收的冗余, 先动型市场导向会更强。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命题5:已被吸收的冗余对响应型市场导向的促进作用会受到感知的市场机会的负向调节。

命题6:已被吸收的冗余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阻碍作用会受到感知的市场机会的正向调节。

命题7:未被吸收的冗余对响应型市场导向的促进作用会受到感知的市场机会的负向调节。

命题8:未被吸收的冗余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作用会受到感知的市场机会的调节从而使原本的倒U型关系向上平移。

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三、结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市场导向之所以有的侧重于先动型有的侧重于响应型, 关键在于其组织冗余水平和对市场机会的感知。首先, 已被吸收的组织冗余对响应型市场导向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这种作用在感知的市场机会较大时会受到削弱。其次, 已被吸收的组织冗余对先动型市场导向是具有阻碍作用的, 这种作用在感知的市场机会较大时会得到增强;再次, 未被吸收的冗余对响应型市场导向是有促进作用的, 这种作用在感知的市场机会较大时会得到削弱;未被吸收的冗余与先动型市场导向呈倒U型关系, 这种关系在感知到的市场机会较强时会发生向上平移。本文内在的逻辑是:已被吸收的冗余和未被吸收的冗余都有利于企业形成响应型市场导向;在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作用上, 已被吸收的冗余与未被吸收的冗余具有不同的影响, 前者会阻碍先动型市场导向, 后者会与先动型市场导向形成倒U型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国企业先动型市场导向会比较弱。由于两种冗余都有利于响应型市场导向, 而其中的一种会阻碍先动型市场导向, 另一种对于先动型市场导向只有在其水平适中时才会达到最高值, 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形成。

本文的理论推导揭示了不同企业为什么会具有不尽相同的市场导向侧重点。在客观上, 是由于有的企业已被吸收的组织冗余和未被吸收的组织冗余水平有所不同;在主观上, 则是由于各企业感知到的市场机会是有差异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解释企业市场导向的差异现象, 也可以为不同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导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Atuahene-Gima, K.Resolving the capability-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Journalof Marketing, 2005, 69 (4) , 61-83.

[2]Bourgeois Iii, L.J.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1, 6 (1) , 29-39.

[3]Christensen, C.M.The innovator's dilemma[M].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4]Huang, Y.-F.and Chen, C.-J.The impact of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on in-novation[J].Technovation, 2010, 30 (7/8) , 420-428.

[5]Kirca, A.H., Jayachandran, S., et al.Market ori-entation:A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itsantecedents and impact 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Marketing, 2005, 69 (2) , 24-4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篇3

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要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在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其次,作为传统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只有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紧紧以市场思维方式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搭建起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平台,才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竞争环境越来越市场化,简政放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原先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不断减少,这一切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经济活力。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发挥最大效能的途径,通过机制创新,挖掘单位、个人的潜能,激发单位和个人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钟边)

桐昆集团总裁 汪建根:

改革带来潜在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度改革,对于我国的化纤行业和企业,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国家提出,要由“改革”代替“发展”,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想法和提法,也就意味着将为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公平的市场环境,并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企业发展大有作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释放出的种种信息,同我们行业息息相关的还有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对生育政策的放宽。城镇化建设,使得更多的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而生育政策的放宽,意味着今后每年会有100万人口的增加。这些变化,是潜在的市场,也是行业发展的动力。

希望行业内的每一个人在困难面前能够充满信心,迎接改革福利的到来。(邵蔚)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4

伴随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伴随金融危机的全球肆虐,伴随大学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教学的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了我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四点对策.

作 者:林巧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成都,61173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23) 分类号:G718.5 关键词:高职高专 市场导向 教学 改革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5

2、农村扶贫开发以“输血”为特色的救济式扶贫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为主

1980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专门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确定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并进行重点扶持。1982年开始为“三西”地区提供农业建设资金共20亿元,每年2亿元,为期10年。“三西”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人畜饮水、发展乡镇企业为投资重点,目的是为了解决“三西”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1984年开始实行以工代赈计划,目的是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缓解贫困的同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20世纪80年代的以工代赈项目为以修路、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为主。

二、农村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制度变革,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以及减贫的专项政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农业和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减贫之源。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差异以及农户自身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农民都能从经济增长中同样获益,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1985年农民基尼系数比1979年增加17%,但总体水平较低,未超过0.3。

以工代赈扶贫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工代赈项目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很多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很难配足,以至于越贫困的县获得的以工代赈资金越少。也有些地方为了多获得以工代赈项目,采取虚假配套的方式,从而影响了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劳务报酬的及时兑付。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6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就业工作已经迈向市场,市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以及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充分认识市场的作用,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围绕,.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这条主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树立“营销”理念,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以市场为导向,就要以市场的机制和眼光来解决就业问题。我校根据就业形势,及时提出了就业工作要树立“营销”理念,指出高校的就业工作就是企业“营销产品”的过程。各高校的就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实质上是一个创立品牌、抢占市场、开创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观念的创新、举措的创新,更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以这个理念为根本,我校开创了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1.把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就业市场

对于高校来讲,能否把握市场的需求,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营销”成功的前提,也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近几年,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我们加强了就业市场调研,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地理位置等,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紧紧围绕为河北经济建设服务,从而确定了发展的纵向坐标。在此基础上,我们与其它同类高校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行业流向、培养人才的效用等要素,对人才市场进行细分,找准自身在同类高校中所处的位置,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的结合点就是我们的市场定位,从而找准了毕业生的主体就业区域和就业单位。我校以工为主,培养面向企业的人才,理科、文科的专业方向也是侧重企业需求,因此,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占领河北,辐射周边,努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延伸”。有了这个明确的定位,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渠道有了自己的特色。现在,我校学生除了为河北经济主战场服务外,已经拓展到了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如2004年有400多人分配到这些地区,而且就业面也已逐渐扩展到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强化销售环节,拓宽就业市场

我们结合学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营销战略”,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每学年初,把毕业生的综合情况汇印成册,寄发给近千家用人单位,广泛宣传我们的毕业生;积极走出去,到各地市人事部门、人才市场联系,与企业沟通感情,巩固已有的协作单位,并拓宽市场,联系新的用人单位;采用“请进来订销”的方式,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举办各种类型供需见面会、招聘会,我校连续三年承办了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就业中心组织校内招聘会六、七十场,各学院每年也要分头组织几十场;采取社会实践的形式,编制回访间卷,到各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跟踪调查毕业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及以往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市场需求和信息。通过这些工作,与一些企业签订了校企友好协作协议,密切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构建了长期友好的协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双赢。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三鹿集团、天津田歌集团、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山东海龙集团等都是我们校企联盟的成员。

3.创品牌特色

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型”专门人才向“复合型”创新人才转变,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素质培养上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近几年,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成功举办了艺术大赛、大专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暑期社会实践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多次;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建立大学生科研立项的评选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措施,每年校内科研立项达八、九十项,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每年举办电子大赛、创业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内科技竞赛。并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我校近三年在全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有六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参赛作品最多,获奖数量、获奖层次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第八届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受到教育部、中国科协、团中央的表彰和奖励。其中获第八届挑战杯二等奖的武力同学搞的“ZLY系列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没有教师的指导,完全是靠自己摸索、研制的。2004年河北省大学生科技系列竞赛,在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两大类比赛中,共获特等奖四项,一等奖八项,二、三等奖共十七项。2003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一等奖。2003年,我校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称号。

由于我们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要,使我校连续五年一分就业率在省属非师范类高校中排名居前三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保证学校“销售”渠道畅通的保障。我们现在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以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观念引导为重点”的工作体系,并完成了两个大的转变:一是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二是从单纯的毕业生择业教育,向就业指导对象全程化的转变。

1.实施“一把手”工程

第一,校领导非常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视为关系到学校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始终把就业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必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求各学院和机关处室每个同志都要“怀父母情怀,搞好学生就业”,并且把它落在实处,在人力、物力等各个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参加全国人才市场,校长逢会必讲就业工作的重要,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多次带队到用人单位回访,对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

第二,成立校院两级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领导挂帅的就业领导小组,并相应建立了学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小组,实现了校、院“两级管理”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班级辅导员“三级工作体制”,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规划、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详尽的工作进度安排,从机制上保证了就业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我校在2000年就把就业工作做为学院班子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年终对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评优时实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班子的积极性,各学院把就业工作当成了学院的重要工作来抓,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典型。

第四,实行主管就业领导定期督导制度。学校主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定期到各学院进行现场办公,听取就业工作的专题汇报,了解就业工作进度,帮助解决困难,督促学院抓住薄弱环节,改进工作。建立了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率“每月一公布”制度,以校长办公室名义行文公布,促进各学院明确各阶段的就业工作任务和责任。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树立“以人文本”就业指导理念

我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单位服务的意识,彻底改变过去“管”就业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为您提供永远的就业服务”川为毕业生服务,使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为用人单位服务,使单位招到合格人才”两个服务的理念,并落实到行动上。实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三位一体”宣传服务方式,力求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做到“以迅捷、全面的信息服务人,以热情、真诚的服务感动人”,从而树立服务品牌。我们重新修订了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岗位服务技能,外树形象,内练素质,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单位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例如:非典期间,我们通过网络、传真、电话等信息渠道,为毕业生服务,仅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用这种方式就招聘了我校几十位毕业生。

3.实施就业“全员化”工程

我校除就业中心的5名专职人员外,各学院还配备一名主抓就业的专职负责人,毕业生辅导员全力抓就业,毕业生导师协助抓就业,动员全校教师全员抓就业,实施就业“全员化”工程,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心促就业”的局面。例如,生工学院实行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挂钩,把就业作为专业教师带毕业设计环节的一项考核任务,年终对在就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化工学院的许多教授,利用与企业科研合作的优势,主动帮助学生联系工作,已经形成惯例。机关各部门也都积极参与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信息。

4.大力加强就业教育,实行就业指导“全程化”

为了增强就业指导的科学性,成立了学校、学院两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自编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依托,按“专业化、专门化”的要求建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实行在一年级开展以“积淀职业素质”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讲座,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在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安排30学时的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成才观、劳动价值观教育和择业技巧训练。在四年级进行择业教育讲座,及时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咨询指导。几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5.努力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拓展就业指导的形式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营销的“包装阶段”。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就业技巧等确实能给学生解渴,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大学生真正成才,就要拓宽就业指导的内容:注重“三观”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把这些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就业指导的形式,不只局限于学校的课上讲解、讲座,我们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聘请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大型企业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特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就业能力。我们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与河北电视台《挑战360行》栏目合作,邀请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校园内现场招聘,让学生经历、体会实战场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困惑实行“一对一”式指导,给学生提供切实的建议,帮助学生实现人职匹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就业网站,建立客户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在线就业指导、咨询、就业信息发布、网上求职。并且能够作到及时分析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状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建立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实践单位,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学生在培训中增加了技能,更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增强了就业的信心和能力,减少了盲目性。

6.建立就业与招生、教学、管理协调一致的就业指导机制

如果一个高校具备了将市场需求迅速转化为生产优质人才“产品”的生产能力,那么它也就具备了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就业工作部门由于和就业市场的直接博弈从而有了反映市场变化的优势,就业市场的变化是学校招生、教学及管理的晴雨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建立由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就业指导体系,是市场所需,是发展所需。我们将毕业生的分配情况、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用人单位回访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招生、教学部,以便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根据市场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来培养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计划,使我们的产品质量高,适销对路,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7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带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 多层次、多样化乃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 传统的面向产品的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生产经营理念成为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核心。现代营销理论认为, 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客户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归宿。“企业的长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顾客关系的价值”, 也即企业的顾客资产。

铁路运输是国家、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逐步完善, 铁路部门遇到了来自其他运输工具强有力的挑战。铁路在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 不得不面对客户资源的流失。如何科学地管理客户资产, 提升客户价值, 是铁路部门面临的重要的课题。本文的贡献在于, 分析影响客户选择运输服务的因素, 探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铁路客户资产战略, 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客户资产管理模式。

二、客户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用户选择运输服务, 首先要考虑该项服务是否物有所值, 同时, 他们注重价值实现的整个过程, 而不是单一的环节。企业只有分析顾客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活动, 对每个关键阶段的增值机会进行评估, 才能找出产品或服务增值的潜力。运输是一种派生需求, 对运输的需求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功效, 客户选择运输服务是由于它能消除空间分隔的不便、而为客户最终价值的获取提供必要的支持, 它本身体现为一种成本。运输价值的实现首先需要运输能力的支持。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提供运输服务, 则收益也无从谈起。其次是运输费用, 也即运价。对客户来讲, 运输费用的支出是运输过程中的直接成本, 运价越高, 客户所得到的剩余价值越低。同时, 由于运输费用是运输部门的收入来源, 运输企业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要获得一定的赢利。如果技术条件和管理手段不变的情况下, 运输费用与服务质量成正比关系, 费用的降低就会削减服务质量。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 只会促成客户对质量要求的提高, 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 只能从运输企业自身,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降低成本, 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第三是安全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显示,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运输工具的安全性越高, 则客户为之付出的成本越低。第四是运行时间。客户选择运输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享受运输本身, 运行时间越长, 客户付出的机会成本越高。货物越早到达目的地, 进入市场的机率也越高, 因此, 对于客户来讲, 要求旅行时间或货物运送时间尽可能短。第五是可靠性。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旅行者的行程、货物送达的时间等都有预先的安排, 任何一个环节延误, 将会影响整个计划的执行。第六是便捷性。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人们对便捷性的要求提高, 减少客户必须放弃的时间、精力和寻找成本, 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因此, 减少客户购票服务、托运服务的时间, 旅行前后的时间, 实现门到门运输、货架到货架运输成为提高运输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七是舒适性。在基本的需求满足后, 人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服务, 即舒适性, 也即运输过程中客户的心理成本, 舒适性越高, 客户的心理成本越低。

现代营销理论强调的是客户与企业双赢的理念, 企业在考虑自身赢利时, 首先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利益。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如铁路沿线旅游景点信息、各品类货物市场需求信息、订房业务、送票业务、旅游联络业务等多元化服务, 以及针对特定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方面可以吸引现实客户选择铁路运输服务, 增强客户对铁路运输的忠诚度, 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潜在客户, 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三、铁路客户资产战略

3.1铁路客户资产战略体系

客户资产管理从宏观上讲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涵盖了从客户资产战略, 到客户战略的实施, 以及客户资产管理的测量与评估, 既包括实施前的总体规划, 也包括实施过程中的监测、调控。其中, 客户战略的实施部分, 包括了围绕客户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客户价值的分析、客户关系的管理及对客户业务的跟踪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也即微观层面上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的实现。

3.2客户价值分析

铁路运输客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具有多层次、多样性, 铁路运输企业在维系客户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和获利能力也各不相同。客户资产管理理念主张并不需要同等地对待每一位客户, 而是根据客户当前赢利能力和未来赢利能力来细分市场, 或者更确切些说是细分客户层级, 建立分层级客户金字塔模型 (赢利能力由低至高分为重铅级、钢铁级、黄金级和铂金级) [1]。处于不同层级的客户的需求不同, 对服务质量的定义也不同, 服务质量的改善对不同层级客户盈利能力也呈现差异性。

客户价值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层次上的分析, 企业向不同层级的市场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 铁路客户价值分析要从运输价格变动, 及包括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在内的运输质量的变动对客户需求的影响入手, 测算各因素变动时, 不同运输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动对于运输企业的投入、产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而来研究铁路运输企业的客户价值构成, 核心客户、能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是哪些, 他们如何选择运输消费, 如何设计产品来调节运输价格及服务质量, 才能提升所有客户的整体价值。

3.3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客户价值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不同价值的客户群,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提出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铁路运输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追求效益的最优化, 另一方面, 铁路运输在某些方面带有明显的公益服务性, 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往往要牺牲铁路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为此, 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客户价值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 识别客户价值的驱动力, 关注不同客户群的价值构成, 为对企业有巨大价值的客户提供超值服务, 满足一般客户的需求, 同时找到为低价值客户提供服务的低成本替代方法。

3.4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Participat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M) 是企业客户资产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运输工具优劣势的存在, 客户选择的运输服务往往由多种运输工具协作完成, 而客户关注的仅仅是整体的运输质量、交易的便捷程度及总的费用等。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可以提升整个运输过程的服务质量, 提高客户交易的便捷度, 降低客户运输成本, 实现客户所希望的增值目标。另外, 铁路运输服务是一种派生需求, 提供铁路沿线旅游景点信息、交通餐饮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气象服务等, 与旅行目的地旅馆、旅游景点等互相提供代理服务业务, 将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 拓展企业业务。

3.5测量与评估

一个成功战略的实施, 离不开对其执行效果的测量与评估, 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要通过一套测量与评估指标体系考核。铁路客户资产战略目标是扩大市场、提高客户价值, 测量与评估指标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 客户数量及客户整体价值;2) 客户满意度及回头率;3) 企业对客户群及其消费特征的了解程度;4) 企业利润的变化。

四、结束语

铁路客户资产管理, 结合了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为一身, 要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需要企业更深层次的转变, 包括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 以及企业管理流程的配合,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但是, 围绕客户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通过客户资产管理来深层次、细致地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挖掘和提升客户价值, 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摘要:客户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归宿, 本文分析了影响客户选择运输服务的经济机理和主要因素, 提出了铁路客户资产管理体系和客户资产战略, 并对客户价值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及铁路客户资产战略的测量与评估思路进行了阐述, 旨在通过客户价值的提升来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导向,客户资产,客户价值,客户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1].罗兰.T.拉斯特, 弗莱丽.A.齐森尔, 凯瑟琳.N.勒门.驾驭顾客资产[M].张平淡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5-6

[2].维瑟拉.R.拉奥, 乔尔.H.斯特克尔.战略营销分析[M].张武养, 张永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4-6

[3].LI Xue-wei, NING Bin, HUANGLei.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of Chinese Railway.China Soft Science, 2000.11:40 ̄45 (in Chinese)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司.铁路第十个五年计划 (摘录) [EB/OL].http://dp.cei.gov.cn, 2002.9.28

[5].Chen Xue-dong, Li Xue-wei.Customer-oriented Marketing Mechanism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n ChinaRailway[A].PROCEEDINGS OF 200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ANAGEMENT SCINECE&ENGI-NEERING[C], 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PRESS, 2001:2245-2250

以客户为导向,破冰细分市场 篇8

因此,细分市场理论虽然被很多专家、学者、企业广泛推崇,但是也只是在部分企业得到了实践。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由于自身财力、人力、物力的因素,无法对抗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被逼迫者退出市场,细分市场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的机会。

因此,如何在重新认识细分市场,勇敢地开拓细分市场,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整合相关的资源,对于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和长久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2005年,在PC业界,八亿时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八亿时空)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网吧专用机,深入PC机的一个细分市场——网吧市场,同时,在网吧行业广泛推广“吧ing”模式,成为今年中国PC业界的一支奇葩。

深入调研——挖掘细分市场的利剑

在中国,以2003年为转折点,网吧行业逐渐由不规范向规范化转变,虽然网吧“脏、乱、差”的局面逐渐得到改善,但是进入的依然是一个“有网无吧”的时代,网吧行业的经营者们虽然在不断地思考和研究网吧的未来发展模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却无法实现规划中的目标,虽然学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的网吧模式比如网咖等模式往往无法落地,基本成为乌托邦式的幻想。

2004年,八亿时空组织营销人员深入市场一线,走访全国40多个城市,发现网吧市场的潜力就如之前的预想一样,非常巨大,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网吧PC机品牌、配置各色各样,而且多是些DIY机;网吧环境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有网无吧”,消费人群也有限;网吧经营者拥有的资源极为有限,且没有很好网吧经营策略,管理较费劲;PC厂家对网吧客户的服务问题普遍较弱……

总体来看,网吧市场依然比较“混乱”,虽然将注意力投入到网吧市场的PC厂家也不少,而且提供给网吧业主的PC也在不断地升级,但是,八亿时空认为,网吧PC用机不是配置越高就能够满足网吧客户的需要,一方面对于网吧业主来说,配置高的机器本身成本就更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管理方面的瓶颈,导致管理维护成本再次加重。可见,现阶段真正满足网吧业主需求的PC和服务并没有出现。于是,经过多次的调查和研究,八亿时空率先提出“网吧专用机”的概念,并迅速围绕“网吧专用机”以及网吧经营模式展开了系列的工作。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八亿时空迅速拨开网吧市场上的迷雾,发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企业要完成营销创新还要找到客户(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并依据客户(消费者)价值需求和自身的优势展开工作。

客户需求——赢得细分市场的源泉

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提出过三个著名的问题:你的业务是什么?谁是你的客户?客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在这三个问题中,有两个涉及到的“客户”。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确定企业的客户,如何理解客户的价值需求,这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赢得市场的基点。

八亿时空是PC产品提供商,经过调研发现了网吧——这一较具潜力的细分市场,确定了自己新的客户群体,但如何为网吧业主提供他们认知的价值呢?经过调研,八亿时空发现,对于网吧业主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新的专用PC,还需要众多的网吧经营资源、符合中国国情的经营模式等等。

要想争取细分市场上的胜利,发展与客户的长远合作,就必须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随着八亿时空对网吧市场及相应客户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八亿时空开始围绕这个细分市场上的客户的价值需求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五岳并派。为了更好的发展网吧市场,八亿时空根据网吧业主的资源需求,将与网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政府主管单位等等部门召集起来,在全国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网吧经营模式的深入探讨,探讨“网吧的运营与增值”。

七剑出山。作为PC厂商,八亿时空却组织参与了另外一个行业经营模式的探索之中,由于这一主题正是网吧市场众多相关群体尤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八亿时空的举动深得网吧业主之心。在不断地交流与探讨中,经过总结,同时加上对网吧专用机的成功研发,八亿时空不仅与INTEL共同推出了全新的网吧专用机,而且全面系统地进人建设“有网有吧”时代的行动中去了。

八亿时空与英特尔联手软硬件和网吧领域的行业精英组成“七剑联盟”,致力于推广网吧差异化服务的平台,针对网吧行业不同的需求提供产品,以及通过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设计,从软件系统支持、硬件应用平台以及网吧经营模式等层面开创吧ing新时代。全新的吧ing时代也带给网民耳目一新的舒适体验:稳定高速的专用PC成为其畅游网络世界、享受网络游戏震撼的利器,而整齐规范的网吧环境更是让人感受星级服务的温馨与和谐。

对于八亿时空来说,网吧业主是为网民提供服务的,只有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才能立足于网吧行业,而八亿时空所做的就是处处为网吧业主考虑,为其提供专业的机器,整合利用相关资源,为其服务,提供全面地系统的解决方案。

专业化——立足细分市场的法宝

正如八亿时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柱所说,现在大家对于细分市场的概念提到比较多,而且也都非常重视细分市场的价值。要想在这个细分市场有所作为,专业程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针对这个问题,八亿时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前,大多数企业只是把产品简单地卖给网吧业主,做得好一些也可能是在服务或者产品的配置等方面比较重视,但这并不是八亿时空所认可的“专业化”,如何走向专业化,八亿时空的行动做了很好的诠释:

从产品研发方面讲,八亿时空根据网吧经营的现实情况以及对网吧发展的前景的深入分析,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了“TEXXO网际系列”,主打“时尚、易用、智能、体贴、稳定、静音、易维护”七大特点,基本解决了第三代网吧PC的所有需求。

从售后服务方面讲,八亿时空的售后服务不仅停留在机器的运、装等基础方面,而是深入地与广大网吧业主展开共赢合作,包括共建“绿色网吧”,免费培训网管,打造“快乐网吧”,开发增值服务等等方面,与合作网吧业主共同打造第三代网吧,开创“有网有吧”的时代。

从资源整合方面讲,通过一系列的市场研究和整合探讨,八亿时空在网吧的建设方面已经站在了领先的位置,探索出网吧经营的新模式,并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得到了逐步的验证。无论在网吧政策、产品技术、内容合作,还是在网吧自身管理水平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精于网吧经营,具备帮助网吧业主整合资源,成功运营的能力。

以市场导向的组织 篇9

一、庆阳市卷烟供给

1、庆阳烟草发展现状

2、卷烟品牌结构现状

3、卷烟零售户分布情况现状

4、人均消费情况现状

5、成本效益现状

二、庆阳市卷烟需求

1、人口数量和收入对需求的影响

2、卷烟消费价格

3、卷烟消费发展趋势及消费需求

三、庆阳卷烟供给状况

1、烟草流通体质演变

2、烟草流通渠道

3、烟草经营现状

4、卷烟流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四、庆阳市卷烟市场化导向下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分析

1、需求预测分析

2、协同营销分析

3、品牌营销分析

4、服务营销分析

5、市场营销分析

6、终端建设分析

7、营销管理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1、市场化导向下卷烟营销取得可喜成就

2、卷烟市场化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

3、卷烟市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对策与建议

以四个导向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篇10

2016年,句容党建突出创新导向、问题导向、严实导向和基层导向,攻坚克难、务求实效,推动组织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新作为。

坚持创新导向。创新党建责任落实机制,构建起清单化强责、项目化推进、制度化问责的党建责任落实链条。分类制定乡镇、街道、机关、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委(党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逐层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把重点工作按共性项目和个性项目分解为60个项目,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挂图作战,跟踪问效。在去年出台问责办法、建立问责制度的基础上,试行党建责任审计制度,专门印制党委定期议党记录本,把履行党建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前谈话、任中研判、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责主业意识,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依托“周末学堂”开设“干部讲堂”,让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干部教、教干部”成为常态;以市镇换届为契机,扎实开展“亚夫式”好干部推荐以及专业型、紧缺型、创新型、担当型干部署名推荐工作,为全市干部群众树立可敬、可信、可学的标杆和榜样,持续放大亚夫精神的示范带动效应。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突出“主攻南京、主攻创业、主攻平台”,大力推行“研在高校-创在基地-产业化在园区”的创新模式,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南京高校建立无障碍、零距离对接机制;实施“福地英才”“智汇容城”项目聚才工程,围绕全市六大百亿产业和互联网+特色产业,吸引更多人才来句创业;实施“平台载体提档升级工程”,引进市场化专业运营团队,推动平台载体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型。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和短板软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40个重点项目,其中众筹模式服务企业发展、园区党建等4个项目作为市级重点项目;36个党(工)委书记立足各地各单位实际,主动认领、带头攻坚,确立了36个“书记项目”。对所有“书记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要求,采取市镇(机关)上下联动的方式聚力推动,破解难题。针对2015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发现的5大类169项突出问题逐项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销号管理,针对性解决各基层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针对人才工作合力不够问题,建立市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不定期举行人才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才和企业反映问题。同时,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职能部门联合会办制度,每季度对人才工作重点问题进行统筹调度和督查推进,形成强大合力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基层导向。以“双型”先进党支部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基础。为每个农村社区设立2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镇级均建立不低于50万元的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实现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突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村务联席会议、村务监督机制,深化党内生活规范行动,严格支部生活来落实常态化学习,同时用足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发挥好亚夫精神的旗帜引领作用,开设流动课堂、村书记讲堂,不断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围绕服务基层,开展新一轮“四定四联”服务基层实事公开承诺,初步确定兴办实事1460件,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以组建镇级人才科技工作办公室为契机,延伸服务末梢。推进13个镇区、职能单位配备专职人才工作联络员;推进镇级人才专项资金和人才政策全覆盖,各镇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3%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并实行专项资金预算化管理;推进部分重点镇针对区位、产业特点,出台镇级园区人才政策。

上一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下一篇:商服楼买卖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