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2024-05-27

霍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霍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篇1

2018年霍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2018年,我校安全、普法、综治和“未保”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稳定社会大局、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和依法治校进程,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一、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继续开展以创建“安全学校”活动。要根验收的标准,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安全”的活动中。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要坚持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安全知识资源,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场所和设备,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安全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自护能力。

3、加强安全管理。继续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舍安全、外出活动安全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期初有布置、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有督促,期末有评比、有总结,努力减少和遏制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4、通过学校宣传栏、广播、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学生大会、安全例会、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等途径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到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全系数高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

1、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工作,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全面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素质,推进依法治教进程。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

三、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也是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要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治安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内部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实,设施是否过关,特别是要对学校内部的重要要害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四、加强 维护铁路安全教育。

学校规定三月第二周为加强学生维护铁路安全教育宣传周。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1、开展铁路教育黑板报评比活动。

2、进行铁路安全知识讲座,主要讲解铁路安全法规讲座。

3、通过红领巾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4、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铁路安全知识展板。

5、召开爱护铁路教育主题班会。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白铁路对经济的重要性,爱家乡,就要爱铁路,从内心深处要激发学生热爱铁路的情感;爱护铁路就要保护铁路,每个学生都要从自身做起不破坏铁路设施,遇见有破坏铁路设施的坏人坏事要敢于报告等等。在活动中促使孩子们学生并通过他们影响沿线村民养成爱路护路的好习惯,号召孩子们学生争做爱路护路“小卫士”。

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当前,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尊重和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努力做好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要继续坚持帮教制度,要定人、定时、定责任,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毫不松懈地做好控制流失工作,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附:月活动工作安排。

三月份

1、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

2、组织开展铁路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

3、开展安全及法制教育;

四月份

1、组织学期中安全大检查,并整改安全隐患;

2、组织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五月份

1、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一次以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2、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月活动;

六月份

1、开展“世界禁毒日”活动教育;

2、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开展“消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并开展一次消防专项整治活动;

3、布置学校期末安全大检查;

七月份

1、组织暑假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开展校舍安全检查月活动,及时整改校舍安全隐患;

八月份

1、做好学校暑假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

九月份

1、学期初安全检查;

2、组织各教师、班级、学生及其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十月份

1、各校组织师生开展冬季消防知识及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2、在师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十一月份

1、学校组织“创安”自查自评及总结工作;

2、、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十二月份、做好安全、普法、综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南城霍庄小学

2018年2月26日

霍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篇2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忽视倾向。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 以素质教育为先, 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忽略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 犹如离水之鱼。某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强调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进而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 少年犯罪率普遍升高, 究其原因, 问题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一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环节, 同样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环节。

2. 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教学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

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研配备,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地开展起来。尽管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地标明了德育课程的设置,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日程中, 德育课程却常被挪作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之用。同时, 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程也鲜有相应研究, 对课程的把握不够。

3. 德育工作的方法趋于简单。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 对德育教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少于其他学科, 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研究, 对社会发展缺乏长足的认识, 更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认识。总之, 缺乏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腐蚀这一课题的研究。故而, 多数时候,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流于说教、流于喊口号的形式, 没有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 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4. 缺乏人本认识, 思想意识模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同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 理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去, 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更是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试想, 德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第一环, 如果缺乏, 我们的学生会心智健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言为证:人若无德, 与禽兽何异?我们的教育成果绝不是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后继者, 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交托于谁呢?总而言之, 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5.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 主要停留在把学生的有限信息和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 机械地要求家长予以配合, 没有很好地让家长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忽略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减弱了学校和家庭的整合资源教育优势。进而, 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学生的教育, 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以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通, 教师家访不充分, 教师、家长双方了解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 降低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 殊不知“孟母三迁”的另一层含义, 正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 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现今的学生, 多是独生子女, 生长于优越的家庭, 缺乏对具体社会细节、生活细节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方面, 表现不积极;二是攀比思想严重, 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 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对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1.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首先提高德育工作管理者的能力。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重点应巩固管理干部在教育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垮下来”, 身处德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 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进行合理配置, 造就“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将合适的干部人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组织学习相关的德育工作研究理论, 做到理清、理顺, 研究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德育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须知优秀的德育教师理应成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典范。提高业务能力, 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绩效评比,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业务水平的高下, 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实效, 也直接决定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2. 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德育工作的督导操作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 倡导“会诊式"的评估方法。每次教学检查评估结束后, 要负责任地向社会、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 向被评估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德育课程的改进意见, 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 创设王牌学科, 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 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并依据方案, 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德育教师、班主任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责任落实到人。

3. 改进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如若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 须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是否与成绩相符, 所谓“行胜于言”就证明了一点。因此, 考核学生的德育水平, 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 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 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 形成学生自评为主, 同学互评, 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1.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急先锋, 悄然地降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网络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如何积极地利用它的积极影响, 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发挥优势作用, 是德育工作者所应深加思索的。反之, 如果学生为网络的消极作用所影响,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网成瘾、利用网络犯罪等。

因此,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 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 打造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土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新型德育教育课程。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首先,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于行动、在于实践, 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简单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就如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就是道德。”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 因而德育教育应是活泼、富予实践内涵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 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 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态德育观。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理念, 教育学生遵循生态规范, 懂得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出发, 通过一系列实在的体验活动, 提高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 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和有机联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 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理解的同时, 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解释、推广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 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 扮演积极角色, 与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 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 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共同深化德育教育,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 高质量地注入人本内涵, 领悟德育的真谛, 才是真正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光明之路。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 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 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封平.加强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6, (1) .

[2]李下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N].南方日报, 2001.

[3]周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功能观试析.教育研究, 1990, (12) .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7, (1) , 1999.6, (2) .

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取得成绩

近几年,镇中心初中把中小学法制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教育,配备法制副校长,全镇学校法制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落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组织保证上。层层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建立了责权明确的工作制度。其次是体现在工作落实上。镇中心初中把法制教育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法制教育各项任务的较好完成。特别是在文明校园、示范中小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验收和中小学“两项常规”检查中,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使法制教育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2)学校法制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全镇中小学平均每周开设0.5个课时法制教育课,做到了“三有一进”,即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进课表,保证了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政治、语文、历史等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使相关课程的法制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二是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得到较好结合。各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举办法制节目,开办法制专栏,宣传法制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3)学校法制教育的空间不断拓展。一是向家庭延伸。在法制教育寻求与家庭的沟通上建立了多种渠道。全镇中小学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大多数学校通过家长会及时与家长特别是与“问题生”家长沟通情况,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教转化。二是向社会延伸。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在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治、公安、文化、工商、教育、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维护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地净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世纪、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1)认识不到位。个别学校特别是村小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疏于管理,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主要是一些“问题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影响了学校治安稳定,损害了教育形象。

(2)法制观念淡漠。个别教师法律意识不强,违反师德要求,教师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学生受教育权、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违背师德要求的错误行为,而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3)法制教育脱节。我镇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多,约有30%多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4)家庭教育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重视文化课教育轻视其他方面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的倾向,在转变家长这种观念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5)社区教育空白。学生课外和假期教育得不到很好组织,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还不尽人意,不健康的书摊、网吧、游戏厅等整治难度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难以得到保证。

三、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真正摆正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等组织为依托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要增加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确保法制教育正常化。

(2)精心组织,确保法制教育规范化。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形成渐进、科学、法制教育体系;利用校园网、校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有计划的定期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现象,用事实教育学生;另外,各学科教师有计划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应重视小学预防性侵犯教育工作 篇4

儿童性虐待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和非身体接触的性虐待。身体接触性虐待包括侵犯者触摸或抚弄儿童身体敏感部位(如女孩的乳房或外阴部、男孩的外生殖器)、迫使儿童对其进行性挑逗式地触摸其身体、在儿童身上故意磨擦其性器官、试图与儿童性交和强行与儿童性交(包括口交、阴道性交和肛交)等;非身体接触性虐待包括侵犯者向儿童暴露自己的生殖器或在儿童面前手淫或对儿童进行性挑逗等。

在小学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的主要理由如下。

1 儿童性侵犯问题的发生情况

儿童性侵犯问题存在于世界各地。即使是在流行率较低的地方,也有许多受害者需要关注。国外有研究对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回顾性自我报告调查显示,有5%~10%的女孩和1%~5%的男孩在童年期曾受到性交(口交、肛交或阴道性交或试图性交)形式的性虐待,还有3倍于此的儿童曾受到任何一种形式的性虐待。这些估计值是基于全球范围内的一些Meta分析。但这些分析有可能低估了性虐待流行率的真实情况,因为不排除低报的可能性[2]。

Pereda等[3]最近分析了涉及22个国家、65篇基于社区和学生的有关儿童性虐待发生情况的研究报告发现,大约有7.9%的男性和19.7%的女性在18岁前曾受到某种或某些形式的性虐待,指出儿童性虐待在所分析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国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案例数据资料,也缺少全国范围的有代表性样本的基于一般人群的儿童性侵犯问题发生情况的调查资料。目前有一些局部地区对学生的调查研究[4,5,6,7,8,9,10,11,12,13,14,15,16]。一些研究显示,男生有3.0%~15.1%曾经历过身体接触性侵犯,女生有5.8%~14.5%曾经历过身体接触性侵犯[4,5,6,7,8,9,10,11,12,13,14]。

将几项调查方法相同或比较相似的研究数据[4,6,7,8,9,10,12]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3 866名女生中,16岁前有16.9%的人经历过下列1项或1项以上的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1)侵犯者故意向儿童暴露其性器官(12.4%);(2)侵犯者在儿童面前手淫(6.1%);(3)侵犯者对儿童进行性挑逗(6.0%)。10.9%经历过下列1项或1项以上的身体接触的性侵犯:(1)侵犯者触摸或抚弄儿童身体的敏感部位,包括乳房或性器官(8.0%);(2)侵犯者迫使儿童对其进行性挑逗和性挑逗式地触摸其身体(1.8%);(3)侵犯者在儿童身上摩擦其性器官(2.1%);(4)侵犯者用口与儿童性器官接触(0.9%);(5)侵犯者迫使儿童用口与其性器官接触(0.6%);(6)侵犯者试图与儿童性交(3.5%);(7)侵犯者强行与儿童性交(1.1%)。有21.5%的女生有过上述1项或1项以上被性侵犯经历[4,6,8,9,10,12]。

在被调查的1 789名男生中,16岁前有9.5%的人经历过下列1项或1项以上的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1)侵犯者故意向儿童暴露其性器官(4.9%);(2)侵犯者在儿童面前手淫(4.7%);(3)侵犯者对儿童进行性挑逗(3.5%)。6.9%经历过下列1项或1项以上的身体接触的性侵犯:(1)侵犯者触摸或抚弄儿童身体的敏感部位,包括性器官(4.1%);(2)侵犯者迫使儿童对其进行性挑逗和性挑逗式地触摸其身体(1.7%);(3)侵犯者在儿童身上摩擦其性器官(1.5%);(4)侵犯者用口与儿童性器官接触(0.6%);(5)侵犯者迫使儿童用口与其性器官接触(0.7%);(6)侵犯者试图与儿童性交(2.1%);(7)侵犯者强行与儿童性交(0.4%)。有13.0%的男生有过上述1项或1项以上被性侵犯经历[4,7,10]。

2 性侵犯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与发展

对儿童的性侵犯可导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和生殖器损伤,有的甚至死亡。然而,大多数的有害影响是心理和行为上的。

有关性侵犯对受害儿童身体上的伤害,在我国目前有一些基于临床病例和法医学鉴定方面的报告。乔荆等[17]对136例性虐待受害儿童案例调查显示,受害儿童的身体伤害表现为外阴或肛门撕裂76 例,外阴感染69 例,怀孕54例,死亡9例。马卫东[18]对荆门市1988 年1月-1997 年7 月间发生的80例强奸幼女案资料的分析显示,处女膜破裂32例,会阴部撕裂5例,头面颈胸等处损伤76例,死亡12例。樊鹏[19]报道了95 例被奸幼女外阴损伤检验情况,外阴粘膜充血81例,舟状窝裂伤69例,会阴撕裂(住院缝合)3例;未见损伤11例(11.5%)。李玲等[20]对湖北省77个地(市)、县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分析显示,2004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性病病例儿童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升高,8种性传播疾病15岁以下儿童242例,占总体疾病人数的1.06%。儿童感染性病有些是因为受到性虐待所致[21,22,23,24]。李德如等[22]报告,1998年1月收住院的5例男性儿童受性虐待后均感染了性传播疾病。

儿童期性虐待对受害儿童的影响不仅在当时,有的影响可以持续到成年期,甚至伴随受害者的一生。对青少年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与没有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比较,有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抑郁情绪出现的频率较高[4,7,8,9,10,12],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8,9,10]、吸烟[9,12]、不健康饮酒[4,9,10]、过早性行为[4,6,8,9,10,12],较低的自尊[7,12],男生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4],女生更容易出现饮食行为问题[4]。吸烟、不健康饮酒、过早的性行为、自杀意念和抑郁情绪等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与心脏病、性传播疾病、癌症和自杀等有关,这些后果都是致死、致病和致残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性侵犯对受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有害影响,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3 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学习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就是在人们对儿童性侵犯问题认识提高的阶段,以预防儿童性侵犯作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开始出现,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1995年Finkelhor等[26]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调查的2 000名10~16岁的儿童中,有67%参加过学校开展的预防虐待或受害教育,这其中49%参加过2次或以上。在一些长期关注儿童性虐待问题的地区,儿童性虐待案件数量已经下降。在美国,被证实的儿童性虐待案件从1992年到2003年下降了47%。在加拿大,至少在渥太华,有历史记录数据的地方,性虐待案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下降了50%。同样,英格兰记录在案的性虐待案件已经下降了68%。显示出一直以来人们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预防干预工作正在产生影响。在众多干预措施中,广泛地开展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性侵犯的知识和技能。Rispens等[25]在1997年对16个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教育项目进行Meta分析发现,预防性侵犯教育项目在教给儿童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概念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是成功的。Finkelhor等[26]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上有机会练习技能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更可能采取保护行为和使用保护策略。Gibson等[27]对825名女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2%在儿童时期接受过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在接受过教育的女生中有8%受到性侵犯,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生中有14%受到性侵犯。

4 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要从小学开始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儿童性侵犯案例数据,对成年人的回顾性调查有对早期经历事件遗忘的可能性,所以,难以估计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性侵害。通过对临床和法医学的案例报告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儿童性侵犯都发生在哪个或哪些年龄阶段。

卢刚[28]对杭州市发生在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128例幼女被强奸、猥亵案件的分析显示,被害者年龄最小的为2.5岁;受害者年龄为2.5~9岁的占60.9%,10~13岁的占39.1%。樊鹏[19]对95例强奸幼女案分析显示,受害人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14岁,其中7岁以下幼女12名,占受害人总数的12.6%。马卫东[18]通过对荆门市1988 年1 月至1997 年7 月间发生的80 例强奸幼女案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年龄小于5岁的6人,占7.5%;6~10岁18人,占22.5%;11~13岁的56人,占70%。乔荆等[17]报告的136例儿童性虐待案例中,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为18岁,平均年龄为12岁。其中< 3 岁6 例,占4. 41%;3~4岁8 例,占5.88%;5~6岁19例,占13.97%;7~13岁64例,占47.06%;14~18岁39例,占28. 67%。黄立等[29]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 年1月至2003年12月发生的119例强奸案分析表明,受害女性123人,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5~10岁9人,占7.3%;11~15岁25人,占20.3%;16~20岁39人,占31.8%。魏祯祥[30]于1987年对208例性犯罪案受害者的年龄分析显示,5~9岁40例,占19.2%;10~14岁93例,占44.7%。受害者年龄以10~19岁占绝大多数。盛清平等[31]对兰州市1992-2003年406例强奸案年龄特点分析表明,受害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 岁,最大的73 岁;3~9岁18例(4.4%),10~17岁38例(9.4%)。荣华[32]对四川省内江地区1983年至1994年12月间发生的358例强奸案受害者年龄构成分析表明,14岁及以下者116例,占全部案件的32.4%。刘海波[33]对深圳市龙岗区公安分局法医室1993 -1998 年间所检442 例性犯罪活体检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受害者年龄最小2岁零3个月,最大43岁;2~14岁儿童29例(6.6%),15~19岁173例(39.1%)。

综合分析北京、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对2 398名女生调查数据,在498名报告16岁前有被性骚扰/性侵犯经历的女生中,首次被性骚扰/性侵犯年龄发生在9岁及以下的约占1/4。总的看来,有约2/5发生在11岁及以下[4,9,12]。在北京、湖北、河北、河南调查的1 145名男生(高中生和中专生)中,有120名男生报告16岁前有被性骚扰/性侵犯经历,在这120名男生中,首次被性骚扰/性侵犯的年龄发生在9岁及以下的约占1/5,有约2/5发生在11岁及以下。在所有受害儿童中,11岁及以下的儿童占40%左右。香港Tang[5]对2 147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首次性虐待发生年龄小的为5岁及以下,直到17岁,平均为11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首次性虐待发生年龄集中在10~14岁,男性集中在15~17岁。综上所述,基于司法案例报告和人群的流行学调查研究显示,性侵犯受害儿童年龄可以小至2岁,学前儿童和小学年龄的儿童均有发生。在学生回顾性调查中,40%左右的受害人首次被性骚扰/性侵犯发生在11岁及以下。提示要尽可能早地教给儿童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等到初中才开始。与初中生相比,小学年龄的儿童更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更需要教育。有文献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也是在小学进行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要尽早让儿童知道,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被他人碰或摸的,除了健康的原因(如医生看病和小年龄儿童需要家长给予清洗)。如果有人要看或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要坚决拒绝,迅速离开,并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另外,还要通过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以促进家长与儿童有关预防性侵犯问题的交流。

通过教育,使性虐待事件不再被人们遮遮掩掩,不再给受害者带来羞愧感和罪恶感;及早揭露性侵犯案件,将虐待者绳之以法,使受害者得到同情;教给儿童适当的行为规范,使处于发育过程中的青春期儿童认识到性侵犯是错误的行为,预防青少年性犯罪。

摘要:对儿童的性侵犯不但可能导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和生殖器损伤,而且对受害者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可以持续到成年期,甚至伴随受害者的一生。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陈晶琦教授撰写的《应重视小学预防性侵犯教育工作》,述评了儿童性侵犯在世界各地的发生情况、性侵犯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学校开展性侵犯教育的必要性;指出目前鉴于我国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儿童性侵犯案例数据,相关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必须通过教育让低龄儿童知道性侵犯、拒绝性侵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篇5

关键词:班主任 亲近 关爱 表扬 批评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但要在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他们小花,口头表扬,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动、兴奋,还说下次还想得到这种奖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给大家留下了反应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古诗词诵读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五、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街道我们的电话就在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炫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小动作也特别多。在期中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的很认真,我就主动的和他爸爸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上一篇:合作社揭牌仪式讲话稿下一篇:木门企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