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精选8篇)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1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题:买文具(教材70~71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说说压岁钱—人民币的作用
活动二:
请你来购物—人民币的认识
说说有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说说人民币正反面图案的意义。
、“估一估”商品的价格。
2、自由购物。选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只要付对了钱,就可以拿走商品。
3、“限时抢购”。每商品只售1元钱,付钱的方法要不同才可以买到文具。
活动三:
我们的买卖—人民币的应用
4人小组合作进行买卖文具的游戏。
活动四:
谈谈你的感受—爱护人民币。
谈谈你的收获—买到了哪些商品,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
二、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1页的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购物情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
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
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3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
题:买衣服(教材72~73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你今天带来的是多大面额的人民币?()(10元、20元、0元和100元)
2)通过观察,你发现你所带的人民币和其他同学的人民币在()、人的头像、()、()、盲文点和图案等方面不同。
3)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你的人民币。
评价对象
总分
号
2号
3号
4号
4)如果你有20元钱,你愿意和以下哪位小朋友持有的人民币进行交换?)小明:两张10元
2)小刚:四张元
3)小丽:一张元
4)小毛:一张10元)完成填空
两张10元=()张20元
五张10元=()张0元
十张10元=()张100元
活动二: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看P72主题图,利用我们所学的编故事的方法来描述图意。
2)你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1:
问题2:
……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抓住了哪个重点字词?()()()
我们选择()法来计算。
解答1:
解答2:
……
总结:购物付款有多种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的。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2能力目标:掌握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互换。
3情感目标: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衣服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二,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二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题:小小商店(教材74~7页)
上时间:
一、学生独立观察小小商店里各种柜台的商品信息。然后指名汇报。
二、按照本中的要求依次解决各个问题后小组内交流。
三、准备展示汇报。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体验付款的多样性。(重点)
2、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一、第一个问题指名用投影仪展示订正。
二、第二个问题同上。
三、第三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注意教给学生表示方法。
四、第四个问题指名展示汇报。
五、学生汇报所提问题,教师注意指导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解决解答时所遇困难。
六、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此问题答案比较多,力争展示完全,注意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加的方法指导。
第六单元反思:
61买文具
本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本节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买衣服
.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堂学习和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2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 小组忙忙;大组小组, 讨论声声。您瞧: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小组成员忽多忽少;您听:三句讲一题, 五句指迷津, 小组声音忽有忽无。在这样的课堂中,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中成就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 我班孩子都能“巧”然应对, 展现出他们独有的自信, 洋溢出幸福的笑脸。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教师的“懒”。
一懒:在新授课中要适时适课而“懒”
学生能自学的新课, 教师不抢着讲;学生能讲清楚的, 教师不重复讲。经过四年级一年的培养与训练, 各小组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合作习惯, 所以, 在五年级的很多课中, 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刚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由于刚认识圆规,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 也想认识一下“圆”这位新朋友。刚宣布完学习内容, 学生已翻开课本看了起来———圈画重要知识点, 找出疑问之处。我在教室里巡视, 观察各小组的反应, 只听第二小组组长说:“你们看完了吗?”她先选的4 号种子选手李×, 让她说出自己圈画的重点。李×说:“我知道圆也是平面图形, 但它是由曲线围成, 没有顶点。我还知道怎么画圆, 将圆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另一只脚转圈, 边说边画。”孙×同学快速补充说道:“你们看我画的圆, 针尖的地方叫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把书上的知识点快速地复述了一遍。
二懒:在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中要适时适题而“懒”
在练习课中, 采用多种形式, 让练习课首先具有趣味性, 其次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练、自查与自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选用闯关练习法, 看哪一小组先闯过所有关, 到达胜利的彼岸, 摘得一颗智慧星, 要求小组成员无掉队。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做出机智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再也不会走神了, 真是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教师在上面讲得是抑扬顿挫、口若悬河;而孩子们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 老师“懒”一些, 把课堂交给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具体做法是:先小组内自纠, 纠正因马虎而错的马虎题目;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本小组成员请教;本小组都错的题目, 可通过跨组学习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 又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讲解能力, 还使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测试”, 发下试卷后, 先进行试卷总评, 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各小组按上述方法订正完成后, 进行汇报, 提出试卷中的疑问之处。一堂试卷讲评课, 看不到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演讲”的身影, 下课后却收上来一张张用红笔圈画的试卷。
三懒:在家庭作业的批阅中要“懒”出成效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业布置, 一定要做到题精而量少, 便于组长批阅、讲解、汇报。
例如: (6月16日家庭作业)
1.只列式不计算。
(1) 在一个长4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圃, 它的直径是12 米, 用一半的地方种一串红, 种一串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根铁丝,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边长是157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圆, 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4)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40 厘米, 在它的周围加上一圈铁丝, 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
2.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816.4 米的大桥。已知车轮直径约是0.65 米, 车轮平均每分钟转80 圈, 求小明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
五个小组长互对答案批阅后, 再给自己的组员批阅, 对本小组的书写和正误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带着作业纸) 。第3 小组徐×× (冠军组、优秀组长双重头衔, 对工作认真负责, 原来我班的学困生——李××, 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可想而知, 在她的管理和影响下, 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说:“老师, 今天的课外作业, 做得有点不好, 特别是计算错误率高, 张××错的最多, 你看这几题……”我听了各组长的汇报, 并看了他们的批改情况,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教案做了及时的调整, 把两道错误率高的题目加进了下次练习和重点讲解的行列。这样重点突出了, 难点更容易突破。老师“懒”了, 学生“勤”了, 学生能力有了, 教学效果增强了, 何乐而不为。
老师让一步, 就可能让出学生讲题的精彩瞬间;老师退一步, 就可能退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慢一步, 就可能慢出学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参考文献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3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4
教学内容:
16、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生字,认识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激发观察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同目标1和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带壳的花生)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是我们喜欢,小松鼠也很喜欢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他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读准“找”和“生”的音。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文字。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1)哪些音发音有困难?(2)对课文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
4、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读字,及课本的生字,出示带音词卡。
三、再读课文
1、个别读
2、学生自己读
3、全班齐读
4、展示台:让有信心的学生来读。
四、认记生字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一,指导学生观察,并按以下问题想一想:(1)图中哪个是小松鼠,哪个是小鼹鼠?(2)花生的花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好第二句。看图,注意花的颜色。词语搭配:()的小花
“格外”是什么意思?花生的花在什么情况下显得“格外鲜艳”?(2)指名有表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1)指学生分角色朗读。(2)夸一夸,帮一帮。“这是什么花呀?”“花生可好吃啦!”(3)小组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5、检验朗读效果。
六、作业
思考: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过渡:小松鼠的心愿能否实现?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复习这三个自然段的生字词:每天、自言自语
2、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小松鼠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3、讨论课后问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4、指导朗读
三、扩展练习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怎么去弄明白花生到底哪里去了?
四、词语开花游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补充花朵
五、书写指导学生先观察,再说说。
1、学写“里、果”。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六、布置作业
续编故事,表现小松鼠最后终于找到花生的结果。教学后记:
第一段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教师尝试变换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情境立体化,趣味纵横。
第二段教学中学生按图想象说话。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说话。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说话,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上,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过学生不同角色转变,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以读代讲,很有实效。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第三段教学中让学生生用“自言自语”来描述,也可以用其说话。通过实际情景再现,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说话来反馈自己的理解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开关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开关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图片1出示:小兔在家)今天是小兔聪聪的生日,小伙伴们答应它一清早要把礼物放在它家的门外。可是昨晚下了一夜大雪,小伙伴们能按时把礼物送来吗?
2、(图片2出示:小兔家门口,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小兔打开门一看,呀!好美的一幅画,原来礼物已经送到了。可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呢?(揭题)
3、读课题,注意读准轻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小组互读。
3、朗读比赛:今天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评议: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读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学生质疑:读了这首儿歌,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三、读读议议,读懂课文。
1、小画家指哪些动物?怎么没有青蛙?书上是怎么说的?(1)“参加”指什么?(2)理解“冬眠”。
2、小组讨论:这些动物在雪地上画了什么?他们是用什么画的?
3、完成课后“读读连连”:给小脚印找主人。
四、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会在雪地上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你能把它们的脚印画一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开小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朗读、背诵。
1、配乐朗读。读得好,就在书上贴一个苹果奖励。
2、这么美的儿歌,谁愿意把它背下来送给聪聪作礼物?(根据提示背诵。)
3、看图配乐表演。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注意比较字形和笔画。
儿——几:竖弯钩与横折弯钩的比较。风——几:横折弯钩与横折弯钩的比较。
注意弯钩的写法:拐弯处要顺畅下起角,尾部挑出直上,钩不宜太大。
3、教师范写:“几”的横折弯钩要与撇同样长;“鱼”的“头”不能比“身子”大。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四、课外活动。
在沙地或雪地上用自己的脚印画一幅画,做沙滩上的小画家。教学后记:
二、注重学生情感和兴趣的调动。
学生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森林绘画大赛”这一虚拟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是学习知识的有效载体。在识字环节中,我设计“开小火车”、“生字接龙”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在阅读教学中用“评选金嗓子”这样的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因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习导语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阅读过程的展开则是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但让知识点有机渗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开放意识”是本次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在扩展活动环节中我还带领学生去沙坑想象作画,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借生日
教学内容:
18、借生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金、正、雨、两”四个字。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4、体会小云爱妈妈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印有生日快乐字样的贺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了这张贺卡。你知道我的朋友为什么送给我这张贺卡吗?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生日”二字。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这个生日能不能借给别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借生日的故事。(添上借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从文中画出来,再读两遍。
2、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3、选择自己、最爱读的自然段,读给全班听。
4、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如果你是小云,一觉醒来发现了布熊,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谁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2、指名一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当妈妈,小朋友当小云。我们比一比,谁当得更象。
学生评议,在评议中明确:第2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2)同桌练读第2、3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2、3句。
3、全班齐读第1、2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放、步、熊、快”
1、学生认读后,说说记字的方法。
2、做扩词游戏
(出示放快两个生字卡)这是两列火车,分别代表男生女生,两列火车比一比,看谁拉动的车厢多? 放着 快乐
五、书写生字
1、注意观察今那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撇与捺的接触处,点、横折的收笔处)
2、注意观察“正”两横的长短与两竖的长短。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讲评。
六、布置作业
1、在家里妈妈与你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
2、自己练读3-4自然段,并把生字拼读几遍,然后想想怎样记住它们。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词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指名读词
zao fan、shang ban、na、zheng yao、li wu、jin tian。早饭、上班、拿、正要、礼物、今天。
2、留下单个生字,并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
(1)你们回家都问过爸爸妈妈的生日,他们都告诉你们了吗?小云的妈妈会忘了自己的生日吗?(①从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明。②从课文第二节中读出,妈妈能记住小云的生日,也能记住自己的生日)
(2)为什么妈妈要说忘了呢?(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内心:只想着别人,没想到别人)(3)小云知道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各自的理由)
2、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想一下,小云把可爱的布熊放在妈妈书包里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小云懂得关心他人)
3、指名读第四节
4、师生表演(愿意读的小朋友争当小云)
现在我是妈妈,我要选一位小朋友当我的女儿小云。看谁读小云的话时,读得最像,那她就是我的女儿小云。
(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全班评议)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写字
1、学生观察“雨、两”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说观察所得 “雨”:要宽,左短右长,竖不出框,写在竖中线,最后四点要注意左右对称。“两”: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不出框,捺笔均变为点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为讲评作准备)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根据班级实际讲评。
五、扩展活动
自己动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亲,并说一两句你想要对他们说的话。
教学后记:学完课文,我告诉学生,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妈妈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的。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却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挂在心上,记着送孩子生日礼物,祝孩子生日快乐,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父母爱子情深的含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再讨论: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给妈妈,还会为妈妈做点什么?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会帮妈妈端上一杯水、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捶背、为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给妈妈等。不用多说,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学生都在用心感受纯纯的、浓浓的母爱,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的同时也懂得回报妈妈。雪孩子
教学内容:
19、雪孩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想办法弄懂画线的字的读音。(可以利用课后的生字表;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可以借助看图,结合上下文,用猜字的方法。)
3、小组交流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4、从小组中各选派一名代表朗读课文。
5、学生评议。(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
7、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ràng
qǐ wán
wǎng
jiào 让一起玩往睡觉
shāo
zhīdào
huà 烧着了知道化了
2、指名读。
3、出现不带拼音的单字,学生认读。
4、(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第一自然段。
图上画着什么?这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句子。)指名读第一节。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节。
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雪孩子怎么样? 指名读。学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把第一、二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自学第三至八自然段,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学生说说第一、二段的内容。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第三自然段。说图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又唱又跳”是什么意思?你能看着图中的小白兔和雪孩子,用“又又”说一句话吗?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 指导朗读。
2、交流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指名说说这几段该怎么读?试着读一读。比赛朗读。
3、师生对读,学习第八自然段。
雪孩子化了,雪孩子哪里去了呢?那么美的白云,我们该怎么读。
说话训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为了救你,自己却化了,不见了,你心里会怎么想。
了解云与雪的变化过程。全班朗读。
三、写字指导
1、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学生看田字格中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2、“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观察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学生练写。
4、生自己写“来”。
5、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 教学后记: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并舍身救小白兔的童话故事。
在刚看到课文时,许多成绩比较不错的孩子都皱起了眉头。见此情形,我一边鼓励孩子们,一边尽力解除他们的顾虑:“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读课文了。其实这篇课文一点都不难,比以前学过的课文都要容易。”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彩图读课文。以第一段为例,我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之后,我又范读了第一段。读后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接着,我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读读其它的段落。几分钟之后,大部分学生都眉开眼笑了:“一点儿不难;很容易的„„” 在研读课文时,同样出现了精彩。“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化了就是?”“就是死了;就是没有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我很伤心;很心疼„„”“那就尽情地读出你的心情吧。”“雪孩子去哪了?为什么它会变成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因为他是为了救小白兔才死的,所以很美很美„„”我从没敢奢望这群懵懂的孩子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也从不敢奢望他们能把文章读得那么美,那么动情。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可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小熊住山洞
教学内容:20、小熊住山洞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感受森林一年四季的美,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对小熊一家的喜爱之情。
2、认识10个生字。学生独立识字。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播放课件:小熊从山洞里走出来,高兴地对大家说:“嗨,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家要造房子啦!到时候我请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鼓励学生想办法记生字。
2、记忆生字。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2)汇报交流(3)开“火车”读(4)游戏巩固
给下列字加一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告吉欠云
3、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些自然段就读哪些。
5、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里了吗?它们住在哪儿?你们是从课文哪一自然段知道的?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小熊家一直住在山洞里,难道它们不想住房子吗?从课文哪些地方知道的?(1)指名读
(2)指导读出熊爸爸的预期
(3)小熊挺爸爸说要造房子,高不高兴?从哪里看出
2、读懂小熊舍不得砍树造房的原因(1)课件播放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打森林去看看吧!森林里的环境美不美啊?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愿意对大家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喜欢哪一幅,并把与图相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3)看图自读这几个自然段,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3、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名读
(2)辨别:真、直。引导学生理解(3)指导有感情朗读
(4)森里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小熊怎么舍得去砍数,破坏环境呢?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升华主题
1、自由回忆课文,可小声读文。
2、课件播放:小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小朋友们,我家一直住在山洞,所以没能请你们到我家来历做客,你们会怪我吗?”
3、你们想对小熊说些什么?先把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再说给小熊听。
4、学习第八自然段
(1)师生合读第八自然段(2)师:这一自然段里哪两个生字我们没有学过?哪些同学已经认识“感激”这两个字了?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你知道“感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3)动物们是怎样感激小熊一家的?(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先让学生多读,增强语感,再引导学生比较“一束束”和“一束”的意思。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说说”。(5)指导朗读
(6)师:想象一下小动物给小熊一家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
(7)帮助学生带上各种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到前面演一演。播放课件:小熊高兴得说:“小朋友们,大森林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愿大家都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地球拥有更多的绿色吧!”
二、巩固生字,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3)四人小组比赛识记(4)全班加速认读生字(5)教师书写
2、指导书写生字“牛”“右”“左”(1)指导学生观察
(2)学生自己感悟,练写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编排课本剧
1、熟读课文,小组合作拓展故事情节
2、启发学生想象,在森林里熊爸爸与小熊可能会说什么?指导学生把他们的话及动物们感谢他们的话,加上动作编进剧中。
3、学生自由组成小剧组,分配角色
4、演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予指导
5、分组表演
三、小结,互评.教学后记:
小组合作,增强学习主动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试着自己朗读,不认识的字相互帮助解决,最后,我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结果,在检查汇报这一环节,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在大胆的放手中,在充分的尊重下,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学习更加主动了。
回顾整堂课,在欣喜之余也留下不少遗憾,比如在读的指导方面还做的不够到位,有几处当学生谈得不太好时就急着请别的同学来试试。孩子们的朗读积极性始终不高。其实,本着呵护每个娇嫩生命的天职,我应迅速判断学生读不好的原因,并利用看图读、表演读、想象情境读、范读等手段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成功。让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谐全面地发展。
小兔运南瓜
教学内容:小兔运南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白兔运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的办法进行评论。
3、在与小组同学的讨论中获得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动脑筋想出小白兔运南瓜回家的办法,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说话兴趣
一天早晨,兔妈妈正要做饭,她发现菜快吃完了,就叫小兔到地里去找吃的。小兔想到能帮妈妈干活,非常高兴,一会儿,他就到了南瓜地里。呀,小兔眼睛一亮,停住了脚步。想知道小兔到底看到了什么?
1、实物投影出示:课文插图1
2、一个南瓜出现在小兔的眼睛里,南瓜什么样的?这时小兔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他的动作怎么样?
3、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并准备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
二、了解结果,增强学生探究过程的愿望 小白兔最终有没有把南瓜运回家呢?
1、出示插图3
2、仔细观察图3,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3、分小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
4、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想像过程,并说具体 大南瓜终于被运回家了,小白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的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像,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想像要求:要大胆设想,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交流,小组推选两名采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
方法有:滚、请农民伯伯帮忙运、用绳子拴拖、用木棒运南瓜、找来车子运南瓜、漂流。
2、运用辩认的办法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3、自由补充图画。
四、续编故事
小兔把南瓜运回家后,妈妈怎样说的?小兔子又是怎么样回答的?
五、延伸课外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的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并学习猜谜语。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诱人呀!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智慧老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又香有甜的红苹果。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里都住着谁吗?
2、小组学习。
(1)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
(2)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好。(3)集体交流。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独,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
三、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游戏“找朋友”:老师将词写在词卡上,分给学生,学生找到相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对的就贴一个红苹果)
3、看图贴词语。
说话训练:谁能看着图或结合我们平时的生活,用上这些词语。
四、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越多,小朋友高兴吗?那就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2、小组讨论: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
4、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每棵树上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智慧老人准备了两则谜语来考大家,看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悄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同学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1)在小组里互相猜谜语。
(2)小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
教学后记:为了给学生营造说话环境,我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组内自由发表意见,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又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学后记:
以“不影响小兔听好办法”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交际环境。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5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分类
第六单元: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分类(一)总第33节 授课时间:11月27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2. 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身边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初步感知分类。 出示商场远景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商场有各式各样的物品,而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 出示商场中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玩具都是怎样摆的?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即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这样就叫做分类。 2. 整理玩具 玩具都混合在一起,按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好玩具。第一层摆放布玩具,第二层摆放玩具枪,第三层摆放玩具车。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可互相交流讨论,并说说分类的好处。 二、分一分 1. 呈现教材上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有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干什么用的。然后提出按用途分类的要求。 2. 请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分类。 3.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三、练一练 (一)按腿数分一分。 (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图上内容及要求进行分类,并思考这些动物除了可以按腿数分还可以怎么分? (三)整理小卧室。 展示情景图,小卧室太乱了,请小朋友帮忙来整理卧室,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学生回家可自己整理自己的卧室。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分类(二)总第34节 授课时间:月28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呈现教材插图,说说这些立体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 (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立体图形的数量、大小、颜色等。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实物学具进行分类,分完后全班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同样一些物体在不同的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二、练一练 (一)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参见教材) 提问:图上有什么?可以怎样分? 提示:可以按种类、颜色、形状等。 学生分完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然后全班讨论分得对不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参见教材) 提问:图上有什么?可以怎样分? 提示:可以按腿数、会不会飞、地上和水里的等进行分类。 学生分完后,请他们说说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全班讨论分得对不对,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把它圈起来。(参见教材) 小朋友圈完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四)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6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
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学习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会读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了解10个一是1个十,学生能够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重点】正确地数11~20各数。【学习难点】了解10个一是1个十 【评价活动方案】
1.打乱11-20各数,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其中几个数,读出并说出数的顺序,教师进行观察正确情况以评价目标一
2.让学生说11-20各数是怎么组成的,根据说的情况评价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一)导入
1.小朋友,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
2.猜一猜,有几枝?
3.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怎样数? 4.再拿出另一个放有15枝铅笔的笔筒,问: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一数)
提问: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结论:慢、麻烦)
(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尽量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式数小棒)
(三)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二)摆小棒,了解“十”。1.动手操作、摆一摆。
2.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3.全班交流。
(1)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可能出现的情况:
a.| | | | | | | | | | | | b.|| || || || || || c.| | | | | | | | | | | |
d.| | e.……
(2)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
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3)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ppt展示第3种)
4.理解10个一是1个十。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几?(学生进行思考)(2)捆在一起好不好?(学生进行操作)
(3)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小结: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三)摆小棒,说组成,学读法。1.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2.生摆15,并说说是怎样摆的?
3.小组内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1)你摆了几,让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2)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
小结: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4.请学生摆出1捆和2根。问:(1)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12,读作:十二)(2)请学生摆出1捆和5根。
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5个一)是多少?(15,读作:十五)请学生摆出2捆小棒。
问:这是几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读作:二十)
(四)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1.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2.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顺数、倒数。3.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2大1的数是13。19的邻居有18和20。14的前面是(),后面是()。……
4.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 11、16、13、15、20、10、14、19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基础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4个一组成(),读作()。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3)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读作()。(4)20里面有()个十,读作()。(5)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学习目标检测】
1.请将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 2.填空
(1)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3)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7
(一)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关于加、减法计算的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材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如口算24+9,一是先算4加9得13,再算20加13得33;二是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且,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的形式,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先编入了整十数连加、连减,又编入整十数加、减混合与整十数、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计算这些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材特别注意加强练习。2.关于“用数学”的编排。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设计,首先,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第58页第5题以小猴子分花生的插图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符合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去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境。分花生的实际问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又如,第72页~第73页例
3、例4,选择学生身边的作业评比的素材,让学生提出和解决“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等问题。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或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并体验成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借助苗圃有许许多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第57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3)多进行口头练习。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参与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达到教学目标。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72~73页例
3、例4,先展现“作单元备课业评比”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业评比情况,吸引学生看图进入“评比”氛围,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已经会解决的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红花?”,请学生解答。对于提出的新问题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5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是怎样算的?(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7页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练习十的1题:观察1题图,指名说出图意。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题: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看懂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篇8
第2节
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8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学习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编出8的乘法口诀。
2.利用规律、顺口溜记忆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熟记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这三句乘法口诀。
三、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编口诀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扑克牌、口算纸、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狗跑的图片,复习旧知识
请你观察小狗是怎样跳的,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自己填一填吗?
让学生独立地把准备题填完全,并说一说每一格所填的数是由几个8连加得到的。
求几个8相加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1)复习“几个几”乘法意义。(2)为学生编口诀作好孕伏。(3)为学生形成运算能力打下伏笔。
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计算出结果,如果提前孕伏,学生在编制口诀时多样化的策略就不能充分体现,原因是口诀的结果早已出示,学生不用在去想。】
(二)师生共同编制8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编制8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我们一起看学校军乐队训练时的情境。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军乐队分成8个组,每组有8人。)
(1)先看第一组有几人?这是几个8?1个8是多少?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8×1=8
1×8=8。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
教师板书:一八得八。
(2)要求两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8×2=16
2×8=16。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
教师板书:二八十六。
2.学生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你能根据这幅军乐队训练图的情境,继续一边列式一边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请学生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3.组织学生交流编口诀的情况。教师板书。
揭示课题:这些口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8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身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考虑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社会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办法,获得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
【学情预设:口诀的编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相邻的两句口诀,积一句比一句多8来编的。而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6个8+1个8=7个8;48+8=56,七八五十六;
(2)4个8+3个8=7个8,32+24=56,七八五十六;
(3)7个7+1个7=8个7,49+7=56,七八五十六;
(4)3个7+5个7=8个7;21+35=56,七八五十六;…
其它口诀(略)】
(三)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提问:请你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1)8的乘法口诀,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积总是相差8;(2)8的乘法口诀的积全部是双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1,积就增加8。】
(四)记忆口诀的方法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口诀,提问:如果忘了其中的一句口诀,怎么办?比如三八得多少,这句口诀忘了,怎么办?
【学情预设::某一句口诀忘了可由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加8得出。三八得多少忘了,可由二八十六的得数16加8得出24。】
2.让看学生黑板上的口诀,自己小声背一背。看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五)巩固练习
75页
做一做
1.五八(四十)
二八(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三)八二十四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2.8×3=24
4×8=32
8×6=48
7×8=56
5×8=40
8×2=16
3×8=24
8×8=64
说一说计算每一题用的是哪句口诀。
3.动画:8的乘法口诀转盘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1×8=8
一八得八
2个8
8×2=16
2×8=16
二八十六
3个8
8×3=24
3×8=24
三八二十四
4个8
8×4=32
4×8=32
四八三十二
5个8
8×5=40
5×8=40
五八四十
6个8
8×6=48
6×8=48
六八四十八
7个8
8×7=56
7×8=
七八五十六
8个
8×8=64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08-26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0-28
2015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05-1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10-10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24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范文09-20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7教学反思05-2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海底世界》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