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片段教学案例

2024-09-06

地理片段教学案例(共12篇)

地理片段教学案例 篇1

地理片段教学案例2

你读出了什么?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一节课,有一段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你读出了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们的回答有:

“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还在思考问题,真让人感动。” “有了疑难问题,要大胆提出来,不要怕别人笑话。” “要让别人相信你,必须拿出证据。” “科学家需要有吃苦精神,冒险精神。”

有一个同学还深有体会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启示:课堂上我们会经常为学生而感动,为学生的进步,为学生的努力,为学生的精彩生成。你预料不到学生会说什么,但往往结果比你预料的要精彩得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些话从学生口中生成,比从老师口中传授,意义要深远得多。我们的课堂还是多让学生动口吧!

巧妙的设计

在听一位老师讲“多变的天气”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她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说说你的天气经历,并给出提示语“那一天,„„”,我记录了学生们的发言:

“那一天,下了好大的雪,我和几个同学打雪仗,玩得真痛快。”

“那一天,刮了好大的风,我家门前的一颗树刮倒了,幸好没砸到人。” “那一天上学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我淋成了落汤鸡。”

“那一天,天气很热,我和几个同学去游泳了,在水里真凉快。” “那一天早晨,好大的雾,上学路上好多汽车都亮起了车灯,我也走得很慢,结果迟到了。”

“那一天下雪后,路上结冰了,很多人摔跤,我骑车也摔了好几次,一点都不觉得疼。”

„„ 启示: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中自然生成。这一教学内容自己也讲过多次,但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一天”给所有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平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出彩”,因老师的巧妙设计。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和再现,必须追求课堂教学的活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为学生开发出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和活动方式。一个简单的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地理片段教学案例 篇2

片段1:教学内容———七年级《规律探索专题》

教学片段:

师:都说数学是美的, 在你心中你觉得数学是怎样的呢?

生1:做出一个很难的题时, 就非常兴奋。总想把这种感觉与别人分享……

生2:数学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使我们变得聪明……

生3:我不觉得, 我不喜欢数学, 因为我每次都考得不好, 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很差的学生, 我体会不到数学有多么的美……

师:生3请坐, 在座的其他同学可能也有这样的观点, 也许我们是应该好好找一找它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寻找。生3你相信自己今天能找到那种美吗?

生3:也许……

师: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反思:这是本节课的开头, 我们见过情境引入的好例子特别多, 相比而言这个引入并不算特别漂亮。没有收集很多资料, 也没有涉及知识点, 然而它却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起来, 增加了老师的亲和力, 给整个一节课的效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细细咀嚼这个引入真是恰到好处, 它里面包含很多人文的关怀和鼓励, “相信你”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希望, 潜移默化中营造出的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同时, 也为进一步探究设下悬念, “寻找”美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激起学生真正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其实, 我们在教学中, 情境引入的方式非常多。常见的引入形式如:问题驱动式、归纳发现式、欣赏式、游戏式等。但不管怎样的情境, 或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应以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前提, 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探索与创新动机, 产生一些无意识的自然反应 (比如说突然想动动手, 想试一试, 想看看下面会怎样, 等等) 。新课标下的课堂引入应该别具一格, 我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学习、多积累, 寻找到适当、巧妙的引入方法, 一定能让学生喜欢去探究、去学习。

片段2:教学内容———八年级《设计轴对称图案》

教学片段: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案欣赏, 同时, 让学生谈感受。

师:欣赏完这么多美丽的图案, 你可曾想过怎么去画这样的图形? (略停) 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

(学生讨论、交流, 发现了很多好的方法) ……

师:选择我们共认的好方法, 发挥你的想象力, 和同组的伙伴一同设计吧, 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学生设计)

师: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吧 (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投影) , 请给你的作品作一个点评。

师:我们设计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案, 想一想, 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设计出轴对称图案吗?大家讨论讨论。

生:可以用纸折出对称轴, 用剪刀剪出起始的图案, 再展开就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案……

反思:

以往数学教育无外乎在课堂上解决一些问题, 无论是进行简单计算还是解答一道综合题, 都注重最终的结果, 其实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 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死教书本知识, 应该能让学生学会思考, 能产生出一些想法, 但并不强求是别人想到的还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思维飞跃”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通过互相讨论, 合作交流, 让每个人的大脑得到解脱, 想其所想来解决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自发组织讨论, 学生自然会自问:对呀, 还可以怎么办呢?于是便有了强烈的探索意识, 从心理产生想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进行有效的合作。课堂上对于本课知识点———设计轴对称图案的关键及方法———探索是开放的。学生在一种急切心情中相互的讨论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而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百花齐放, 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也使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学生的思维尽会如此的宽广!事实也证明, 学生的参与率很高, 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是有收获的。开放度高, 合作交流得多, 自然会让学生有别出心裁的想法, 也自然能让知识在此处得到升华。

《丰碑》教学片段及教学心得 篇3

一、初识丰碑,概括大意

1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略)

2 了解题意,激发阅读兴趣。

(1)借助词典了解意思: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略)

(2)借助学生见闻了解意思。(略)

导入:是啊,每一座丰碑都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每一座丰碑都诉说着一个不平常的故事。那么,文中的丰碑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内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3 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自由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概括大意。

(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

(2)小结: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就能很好地概括课文内容。

5 交流初步阅读感受。

师:读完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与感动。那么,这篇小小说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精彩之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

二、赏析“环境”部分

1 提出默读要求,提示方法。

师:深入阅读一篇文章的最好办法是与文本对话,给文章做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法。我们不妨把批注分为两个步骤:其一,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其二,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与发现。请大家先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动笔。

2 学生静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1:我觉得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几个四字词语用得精彩,很好地体现了当时天气的寒冷。

师:真好,不过这些词到底好在哪儿,还需要细细品味。你知道吗?

1:知道。“冰天雪地”“大雪纷飞”是从看到的方面来写天气寒冷,而“狂风呼啸”是从听到的方面写。

师:了不起的发现!写天气冷,不仅仅是眼睛看到,还有耳朵听到,这样写就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一段还有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2:“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我觉得这一句写得精彩,因为它用了比喻。

师:用了比喻就一定精彩吗?看看这个比喻到底用得如何?

2:(思考片刻,摇头)

师:谁来挑战一下?

3:“大冰坨”意思是很大的冰块,作者把整座山都比作一个大冰块,说明当时天气冷极了!

师:这个比喻恰当吗?

2:恰当。

师:是的,不仅恰当,而且巧妙。不是用了比喻就精彩,而要看准不准、妙不妙。这一段,作者不仅用到了比喻,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你发现了吗?

4:“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这句话是作者的想象,也有点儿夸张,体现了当时天气的恶劣。

师:的确,如果说天气的寒冷,对这支队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那么,人为的困难更是对他们严峻的挑战。说说你们在第二自然段的发现。

5:“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我觉得这里的四个“可能”用得特别好,把这支队伍即将面临的困难都写出来了,这样就更能抓住读者的心。

师:注意到这四个“可能”之间的顺序了吗?若把“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一句放到前面来写,好吗?

6:不好!因为这是最危险、最可怕的情况,放在排比句的最后面,更能体现这支队伍面临的严峻形式。

4 小结迁移。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通过批注,通过与课文的深入对话,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队伍所面临的恶劣环境。(板书:环境)阅读小小说,除了欣赏“环境”描写的精彩外,还要关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构思,请大家继续给课文其他的段落做批注,读出并写下属于你的精彩发现。

【教学心得】

著名作家许世杰在《微型小说艺术初探》中说:“微型小说是短篇小说的一支,它篇幅虽微小,但同样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本课的教学,我尝试小小说欣赏方法的渗透,以期让学生在体验“震撼之情”的同时,学习小小说阅读的方法,进而实现“学一篇,带一类”的目的。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一种能力要求,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我觉得概括能力应比中年级有所提高。在解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文章大意,再提示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概括文章大意有法可循。第二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品读文本精彩的“环境”描写。学生们在尝试批注中的确有了不少发现,然而,对于其中的“言语秘妙”体会仍然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而深化学生们对运用四字词语、比喻、想象、排比等的认识,为继续批注人物及情节部分做好充分准备,也让他们获得学习策略,提升语文能力。

《圆圆的沙粒》片段教学案例 篇4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片段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圆圆的沙粒》,下面开始我的片段教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圆圆的沙粒》,一起读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颗圆圆的沙粒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清了这课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

对于沙粒变珍珠这件事,沙粒和它的同伴们意见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5自然段,读的时候,请把沙粒和同伴的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沙粒可以用直线,同伴的话用波浪线。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来说说圆圆的沙粒说了什么? 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这句话告诉我们小沙粒的梦想是什么?

是啊,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材。同学们想一想,珍珠究竟有什么用?

哇,举手的同学这么多,看来都是见多识广的孩子。第一排的女生你先来。

嗯,那是用来装饰。你来说,珍珠粉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可以压惊。你再来。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用珍珠做原材料,所以有用之材的“材”就是材料的材。不要写成人才的才。

正因为珍珠有那么多的好处,所以沙粒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变成什么呀?

再读一读,想想小沙粒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请在第一段找出这个关键词,圈出来。

有的同学习惯非常好,圈好后就马上把笔放下,坐直,用他的姿势告诉老师他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个词? 十分真诚,找得很准确。(板书真诚)现在你就是这颗小沙粒,快把你的梦想跟你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哪颗小沙粒愿意向所有的同伴宣布自己的梦想?我已经听出了,你特别想成为有用之材,谁还想来读一读这句?我听出了你的愿望非常真诚。想变珍珠的孩子一起读一读。

多么有志向的沙粒呀!可它的同伴是怎样的态度呢?(板书同伴)嘲笑。怎样嘲笑的?穿蓝色的男生你来说。(板书 嘲笑)

同伴们认为变成珍珠是一件——怎么样的事?不可能的事,这就叫做异想天开。

区区一颗沙粒竟然想变成珍珠,真是不自量力。同伴们怎么嘲笑小沙粒,全班女生一起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你们根本不相信小沙粒有变成变成珍珠的本事。同伴们会带着怎样的表情说这句话呢?男生们也来试试。

同伴们这么嘲笑圆圆的沙粒,它动摇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哪个词最关键?请圈出来。

你来回答?它为什么那么坦然?能不能再找一个关键词? 对了,下定决心。它的决心是什么呀?(下定决心)

当受到同伴嘲笑之后,它可是暗暗的下定了决心,悄悄地对自己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谁来读。

我听出你也下定决心了。还有谁想试一试?你读得很坚定。

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沙粒就平静地、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此时,同伴又有怎样的反映?请读第四段,圈出一个关键词。

关键词哪一个?它们是怎么议论的?(板书:议论纷纷)最后一排的女生你来说。

同学们请想一想,小沙粒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它还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了?

你来说。完整回答问题。还有谁想说? 是呀,你再也见不到的美景数也数不完,听不到的声音说也说不尽,所以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看不见这一切,小沙粒多么寂寞呀!多么可惜呀!带着你的体会一起再读读这句话。这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牢狱”在这儿什么意思?也就是把自己关起来了,在文中指沙粒把自己关在哪里?

如果现在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在蚌壳里会有什么感觉?请你说。谁再来补充?这对珍珠来说,可是一种牢狱之苦。这对它的同伴来说,也太可怕了!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句话!

同伴们还会有怎样的议论?你来?不可思议这个词语用得很恰当。请你?我也这样认为。刚才你们这样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想法,就叫做什么?(对了,议论纷纷)

你们的议论,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它动摇了吗?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

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同伴们对圆圆的沙粒的不理解和嘲笑,细细品味圆圆的沙粒不放弃自己梦想的决心。女士读沙粒的话,男生读同伴的话,老师帮你们读旁白。

(二)学习第6—9自然段

师: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遗忘了。几十年间,留在蚌壳里的圆圆的沙粒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写下小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的所思所想。请将句子写在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后面。

谁来汇报一下?今天你也举手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来说。是啊,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你再来。它很勇敢。谁再来补充?恩,多么有毅力的沙粒啊!

(二)学习第10—12自然段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姑娘惊喜叫道——生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是啊,多么美丽的珍珠啊!曾经那样普通的沙粒,如今闪耀着奇异的光彩。其它沙粒也是如此惊讶—— “是它?” 读!

片段 教学反思 篇5

自主——激活学生思维的鼠标

【情景说明】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交流、自主阅读、自主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达到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童话大王:嗨!小朋友你们好!想认识我吗?我的名字叫童话大王。我和你们一样,可喜欢读童话故事了,例如:《白雪公主》、《拇指姑娘》还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许多许多。我不光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还会讲故事呢,不信,你们跟我比比?

师: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生1:我读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2:我读过《渔夫与巨人 》还有《灰姑娘》的故事。

生3(很响亮、很自豪地):我读过《小飞侠》、《睡美人》、《狼和七只小山羊》、《杰克与豌豆》、《公主的生日》、《 糖果屋历险记》,我也读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皇帝的新装》、《美人鱼的故事》。„„

师:老师真羡慕你们,佩服你们,读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画外音:响起“童话大王”的鼓掌声)

童话大王: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已经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了,看来我得加油了!为了表示我想和大家交朋友的诚意,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讲故事)

(画外音:“童话大王”讲完故事,挠挠脑袋,一脸茫然地问道:小朋友,你们知道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你们大家愿意帮帮我吗?)

师:童话大王遇到困难了,我们可得帮帮他!让我们赶紧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师:在读书之前呢,老师想把自己读书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你们愿意学吗?

师:瞧!这是老师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每次我在读书的时候都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例如:

(老师使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书上的笔记)老师在书上画波浪线的地方表示很重要,我会把它记下来;画?表示疑问,我会想办法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画△表示重点的词语,我会把它积累下来,这样一

来,每次读书之后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们愿意学习老师这种读书方法吗?那请你们试着用老师的读书方法认真读一读课文吧!(学生一边拿起笔一边轻声地开始朗读课文了)

【片段二】

师:下课之前,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中有的低下头,有的一脸茫然,有的面面相觑)

师:你们可以对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们的心理话,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生1:我想对课文里的别的孩子说:你们别撒谎了,撒谎是不对的,不是好孩子!

生2:我想对雄日说:诚实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会实现你的愿望的!

生3:我想对雄日说:咱们交朋友吧,我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有没有同学愿意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生4:我觉得自己坐不住,老站起来,还把书掉到地上了!

师:你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掉这些坏毛病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转向全班同学)你们相信他吗?

(听到大家的鼓励,学生欣喜地端端正正地坐下了)

生5:我学会了一边读书一边作记号的方法。

师:你想说的是边读书边做笔记的阅读方法吗?(学生轻轻地点头)你真会学习!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童话大王”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童话大王:小朋友,你们可真棒!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仅课文读得流利有感情,还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这是我最喜欢读的几本童话故事(画面出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我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尝试用以下的好方法去读一读(画面出示:)⑴看到故事的题目,你头脑中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⑵初读故事,你一定能读懂许多内容,把读懂的内容写下来。①我读懂了___________等词语,例如“________”一词,我是用___________方法来理解的。

②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⑶再读故事,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摆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个令笔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当笔者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师》第261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之后,对此问题的理解有了一些浅显地认识,于是尝试设计并上了这样一节阅读课,应该说,效果令人比较满意。针对以上几个教学片段,我有如下一点想法:

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毕竟六、七岁的孩子对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与“童话大王聊故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又通过情境抛出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吗?”借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并在学生读文之前,尝试将正确的读书方法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也为学生今后能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片段二的教学,我做了一个更大胆地尝试,即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尝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很显然,这种尝试险些遭到失败的下场,因为在我对学生提出“下课之前,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一问题时,学生的茫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引导不当,所以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引导的方式,改为“你们可以对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们的心理话,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这时,学生才敢开口,才从刚才的茫然中走出来,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这种不算成功的引导,居然还有一个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坐不住,老站起来,还把书掉到地上了!”要知道,当笔者听到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这样的自我评价时,心里不觉感慨万千:谁说低年级的孩

片段教学教案 篇6

梅永小学:廖顺先

研究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3—10自然段。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教学过程:

师: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3—10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读完以后你想说什么?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吧!

师:黄倩你说,嗯,发现了红色的字是列宁说的,黑色的字是男孩说的。师:噢,你是在字面上有了这个发现。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师:不错,发现列宁很爱灰雀。师:是呀,你们发现了吗?

师:李萌你说,(稍停)是的,列宁很担心灰雀。师:你读得也非常仔细。这灰雀哪儿去了你知道吗?

师:班长晓婷!“我想一定是被小男孩捉去了。”回答的真不错!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真棒!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板

书:灰雀 小男孩)

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稍停)谁想说了?

师:我们的进步之星梅英手举得老高老高,是不是找到了?好!梅英你说说。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找到了三句,能不能挑一句说说理由?

师:别紧张!你慢慢说。“没……我没看见。”“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哇!你考虑得真仔细!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师:温强,你说,“吞吞吐吐”。温文华你的意见呢?“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

师:黄宁,人都站起来了,好!就你来试一试。师:我觉得还不够吞吞吐吐。再读读看。师:嗯,有点说谎的味道了。师: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声音轻起来了。说谎时除了说话吞吞吐吐、声音比较轻以外,还有不同读法吗?

师:美丽的天使,来!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我没看见。”

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不过中间多加了一个“没”。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李强。(“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好,那刚才李强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师:看看谁想读?小华的手举的真高!就你来。

(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

师:小洪,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

师:是不是更坚强了?

师:应该是更——坚定。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稍停)对!是被小男孩捉去的。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

师:请我们的小公主汶丽说说,是吗?是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那老师又想不通了,既然小男孩喜欢灰雀,而课文中也没有人叫他放灰雀。他为什么能下这样大的决心呢?

师:哦,“可能是男孩怕灰雀会冻死。” 师:你是这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因为男孩对列宁说了:“一定会飞回来的。”)班长分析得真不错。师:你的意思是男孩答应了列宁才这么做的对吗?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好好研究研究列宁的话。(出示3—10自然段)请你再读读这部分内容,把列宁的话划出来,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出示①②③句句子)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句话。请小朋友反复地朗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李强说,(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那李强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师: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师:同学们感觉到列宁很着急。是吗? 师:那廖倩你能着急地读读这句吗?

师:着急的时候一般说话的速度会——?对,很快!那就请你试着着急地读读这一句吧。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师:你说得真好,很担心灰雀。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师:李强还是你说说看。(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师: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读读看。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师:是啊!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让小男孩放了灰雀?

师:对,我们体会到列宁很爱这三只灰雀。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地理片段教学案例 篇7

品教授如诗般语言———感受教授对我的鼓励和爱护。

[案例1]

师: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结合她当时讲话的环境、神情,体会每句话的含义。为什么老妇人的语言称得上“诗一般的语言?”

生自由品读并勾出相关语句,批注理解,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猜想……如果不介意……请继续吧。也许我会……我能……每天早晨。”

生:“我”本想偷偷地躲起来干一件我喜欢的,一件伟大的事情———练琴。可“我”如拉锯腿的琴音传出,知道了我琴技很差,老妇人却表现出毫不知晓的平静,并礼貌地征求我的意见,还表现出尊重我,让我如沐春风。

生:老妇人装成聋子,是为了让我放开胆子练习弹琴,使我没有心理负担,我也就有了无所顾忌地坚持练下去,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想法和勇气,为我走上成功之路打下基础。

生:老妇人的这种欺骗是善意的,是带有有鼓励性的,使我有了努力的目标。

生:其实这样还是对”我”练琴的一种督促。

生:老妇人语言中言词的亲切如寒冬的火炉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有着从未有过的感觉,与那静谧的小树林多么和谐。

师:“我”听了这样一些温暖的、鼓励的、如诗一般的语言,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由难过、沮丧、甚至有些懊恼变得更有信心,更加努力起来。

师: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努力方向和信心,这个转折让我走向了成功,这不正是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的魅力吗?

师:你能把文中人物的对话,通过自己的理解朗读出来吗?记住:你现在就是文中的老妇人。

让学生自由试读,再同桌练读,生评,再展示汇报读。

[分析]通过学习并分析老教授的三次诗一般的语言,明白她话中的用意,感悟到老人美好的心灵,感悟语言带给他人的影响力,懂得要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信心和毅力。虽然读能体会到,但对语言的深刻含义和作者想传达的意思还不够深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短语:“打扰”、“真不错”、“非常好”、“一定”、“请继续吧”等,通过与父亲和妹妹听我弹琴后对我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和爱,还深刻感受到老妇人的修养和带给我的自信。

品教授平静的神情———体会“我”的心理,感悟“我”对她的敬佩和感激

[案例2]

师:自读全文,文中除了对老妇人如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打动我们的心灵,能否找出其他感动你的地方?

生:神态描写

师:从描写中,你感受到老人神态怎样?先自读勾画品读,再全班交流。

生:平静。

交流:

生: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生: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请同学们试读,想象语句带给你的是一位什么形象的老人?

生边想象画面边自由读再交流。

生:慈祥的。

生:很有艺术气质的。

生:老人静静地坐在小树林的木椅上,阳光穿过密密层层的树叶照在老人满头白发上,她梳妆打扮得体。满是皱纹的脸上是慈祥的笑容,总觉得她与众不同。

生:一位清瘦的老妇人,一个用心灵交流音乐的教授,一个关爱年轻人成长的长辈。

师: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想想:语言后“我”的心情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我”不同的心理变化。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从灰心到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生:“我”越来越爱音乐,用美妙的琴声与老教授交流,并表达我对她的感激。

师:请自由读,感悟我的心理吧!

[分析]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温暖亲切的言语打动着每一个读者,从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一位老人、一位音乐老教授对像“我”一样成长中需要鼓励、督促的年轻人的爱护和帮助。文中还充分体会到年轻人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品位语言,充分自学、勾画、交流,领悟了语句的表达效果。

《梅花魂》教学片段及教学心得 篇8

一、自读感受,走近梅花魂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选择出其中你最有感觉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是怎样感受到“梅花之魂”的。

1:我是从第三句“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里体会到的。

师:从哪儿体会到“梅花之魂”的?一个词、一种写法,都可以说。

1:我发现这句话里,外公用了很多“愈”字,“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外公一连用了几个“愈”?

1:用了四个“愈”,说明外公心里的梅花是非常坚强的。

师:这就是外公心中的“梅花之魂”,就这句话吗?谁还有补充?

2:外公还把梅花和旁的花做了对比,说“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师:原来说旁的花,言外之意还是在夸谁?谁还想补充?

3:外公在说梅花的时候用的“她”很特别,本来不是指人的时候应该用宝盖头的“它”,这也说明外公心里的梅花是与众不同的。

师:一个小小的“她”字,也有这么一番用心,看来外公语言的字里行间都在赞美“梅花之魂”啊!谁想读?(生4朗读)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受到“梅花之魂”?大家自己练一练吧!

(全体学生练读,生4再读有明显进步,学生自发鼓掌)

师:听到了吗?掌声说明你进步了,而且进步不小呢!谁还从其他句子中体会到“梅花之魂”?

5:我是从“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里体会到的。这句话里有很多词都写到了“梅花之魂”,比如“品格”“灵魂”“骨气”。

师:这些词语原本应该是送给谁的?

5:本来应该是形容英雄人物的。

师:大家对“梅花之魂”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把你的感觉读出来。(生5读)

师:对于这句话谁还有补充吗?

6:这句话里外公一连用了三个“最”字,是一个排比句。

师:一个“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连用了三个“最”,你体会到什么?

6:体会到梅花在外公心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

师:读出你的感受吧!(生6读)

师:他们俩(指生5、生6)读的时候都强调了哪个字?(“最”字)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7读,强调了品格、灵魂、骨气)

师:是啊,只要能读出外公心中的“梅花之魂”,怎么读都可以。那就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感受感受吧!(全班自由读)

二、想象描绘,感受梅花魂

师:那我们就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请你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根据这段话画出一幅怎样的梅花图呢?

(生读课文,想象画面)

1:我会画: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夜,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有一片雪白的梅花绽放着,风越大,它开得越灿烂、越迷人。

师:出口成章!好像有一阵梅香扑鼻而来啊!大家猜,他为什么把梅花画在高高的悬崖上?这是为了表现什么?

2:为了表现梅花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你画出了“梅花之魂”!还有谁想画?

3:我想画大雪纷飞的野外,有一株梅花,在风雪里傲然挺立。厚厚的积雪覆盖在树枝上,但梅花没有被压垮,粉红色的花瓣在雪地里特别的鲜艳。

师:真是“一剪寒梅,傲立雪中”!画得真好!你们猜,这风雪中的墨梅图,是这一段中哪个词给他的灵感?(生齐说“风欺雪压”)抓住文中的字词展开联想,真好!谁还想出了不同的画面?

4:我想画一幅这样的画——空中鹅毛大雪片片飞落,百花都凋零了,在一块岩石的缝中伸出了一枝红艳的梅花,一朵朵都在寒风中笑得灿烂。

师:大家发现了吗?她从文中学到了一种手法,是什么?(生齐说“对比”)太有感觉了!我真想给你的画题上一首诗。谁也想题诗?

4:我想题《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师:是的,“凌寒独自开”就是梅花的精神!在外公的眼里,梅花仅仅是花吗?

5:它更是中华英雄人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教学心得】

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是外公在离别的前一天把墨梅图交给“我”的时候说的一番话。这一段教学,我重视让孩子们进行语文实践——围绕对中心词“梅花之魂”的理解切入重点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语言文字,进行圈点批注,与文本对话,训练孩子提取重点语句,品读、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充分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从用词、句式和表达方法等多方面谈感受,角度灵活、思维发散。当学生的朗读不到位的时候,我不急着指导,而是及时抓住契机,生成让“全体学生”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时间,让大家共同练读,鼓励大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外公口中描述的梅花,其实是他毕生追求的民族精神的化身。但此时,“梅花之魂”在学生心中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的阅读想象是一种再创造,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我就引导孩子们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尽情描绘各自心中独特的“墨梅图”。在课文语句的启发下,学生描述的画面不是停留在梅本身的美感,而都在有意识地突出并赞美梅花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外公心中的“梅花之魂”是祖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尊崇的一种风骨,为理解下文埋下伏笔。这样,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时,也引导他们在静心品味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韵味,促成了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心灵的成长。

片段教学比赛反馈 篇9

一、教师准备情况:

教师能认真对待本次的比赛活动,每个老师都准备充分,写教案熟练,现场教学连贯流畅,都能顺利的完成片段教学。

二、选材方面

本次是自选课题,教师通过网络或教材内容选择,都很适合片段教学的发挥。以选择科学和语言为主,其中中心园科学活动7篇,语言活动10篇,音乐活动1篇;鼓楼园科学活动6篇,语言活动8篇,音乐活动2篇。(对刘航平,丁慧、李倩倩的肯定与鼓励。

不足及要求:内容不够丰富,选择更多的领域,看到更精彩的教学。

三、教案设计

1、活动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如小班科学《海绵宝宝本领大》(江忠)、《小熊一家的早餐》(周倩倩);中班艺术《打喷嚏的小老鼠》(刘航平)、中班科学《让蛋宝宝站起来》(林可欣);大班科学《空气的奥秘》(林佩颖)、《光和影子》(俞倩鸿)等,从活动名称上就能体现出年龄班的特点。

2、活动目标:大部分教师对活动目标把握比较明确,操作性强,在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知识经验三个维度制定目标,如郑琼(小班语言《亲亲长颈鹿》),王伟燕中班《语言》想飞的小象,郑萌芝(小班语言《小乌龟上幼儿园》)。

3、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设计完整,从活动导入到活动结束、每个环节都比较清晰,而且过程能围绕目标展开。

在教案的设计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书写工整方面,比较工整的有郑萌芝、林影、赵小慧、周玉姬、黄晓燕

四、“片段教学”现场

1、个人素质:教师的语音、语调是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有没有感染力先从语音开始,第二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生动。大部分教师让我们评委感到比较舒服,较突出的如林影、伟燕、璐雯、周倩倩、陈洁、陈璇、江忠、陈英。不足:个别教师,第一语调平淡;第二语速太快;第三眼神不自然;第四,动作

生硬(主持人)

2、教学重难点:大部分教师能围绕目标进行,有相关的决策,突破重难点,如张珊珊、江忠、刘航平等,不足:个别教师只是走个流程,活动结束后,听众还不知道上了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3、教学方法、活动环节:综合起来科学活动有猜测、探索操作、总结等方法;语言有欣赏、提问、模仿、创编等方法;音乐有欣赏、模仿、创编、表演等方法。不足:

1、总体上教师方法还是不够多样,如语言练习儿歌、古诗,重复多遍,没有趣味性。数学操作以图片为主,没有实物操作,游戏情景不够丰富。

2、科学活动孩子主动探索操作少,教师说教多。个别教师是先将答案告诉孩子,然后再让孩子操作,这就违背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发展定律,特别是科学活动中一定要有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心理氛围,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再次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灵活多样的活动。

3、在孩子操作中教师忽视安全、常规等语言提示。

4、重视孩子与教师互动,而忽略孩子与孩子之间互动。如《有趣的声音》

5、开放启发性不够,特别是儿歌、音乐表现上,应该多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春》片段教学 篇10

(一)导入(1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在春草图中感受了小草勃发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天我们来欣赏春花图一起走进那五彩缤纷的花的世界。

(二)1、教师范读,让学生闭眼静心听,用心感受一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作答(2分钟)

2、你们能再用四个字的词语描写所见到的美景,所听到的声音吗?(1分钟)

预设:鸟语花香

万紫千红

花枝招展百花争艳

讨论:本段抓住春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并从中找出相关句子证明。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3、品味语言特色

我们闻到了花的香,尝到了果实的甜味,下面再来研究一下,作者是怎么把普通的春花描绘的让我们这么喜爱。

为了深入理解,我把文中的语言改动了一下,去掉了一些修辞手法,然后读出来给学生听,让他们作比较。(6分钟)

 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改为“叫”好不好?为什么?

“闹”改为“叫”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 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4、作者如何全方位的写花?(4分钟)

•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 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成果实 虚实结合 •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色味结合 • 花儿争春蜂蝶飞闹动静结合

《桥》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11

生4:我从“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死亡”一词说明这场雨很危险。

师:非常好,啊。继续——来!

生5:我从“村庄惊醒了”这地方“惊醒了”发现,显示处雨非常凶猛,不仅是人们被惊醒了,连整个村庄都被惊醒了。

师:这位女同学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洪水之大,我们来看那些直接描写洪水的语句,谁还有感触?

生6:我从这句话看出的: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从这个“跳舞了”看出来,这个洪水仿佛已经变得轻松——轻松猖狂了,它已经打扰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并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师:我建议给这位女同学热烈地鼓掌——

生:(鼓掌)

师: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真的是没有从“跳舞”中读出洪水的那种兴高采烈和张狂。来,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声音洪亮!

生6: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非常好。啊——我们接着交流。

生7:“水已经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嗯,从这个词我看出来,洪水无情地拍打着人们,就如同拍打一片叶子一样轻松。

师:你用到了“拍打”这样一个词语,但是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舔”,你觉得哪个好?

生7:我认为用“舔”字好。

师:为什么呢?

生7:因为“舔”字更把洪水——那个拟人化了,它舔着就像我们用舌头舔东西那样轻松。

师:我们用舌头舔东西是要品品味道,尝一尝,而洪水来舔着人们的腰,它想干什么呢?

生7:它想把人们吞没。

师:是啊,它想把人们吞没。孩子们,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句子中,有舔着,有舞蹈,有狞笑,你们感觉到了吗,作者把洪水,把山洪当作什么来写?你说!

生8:作者把山洪当成了一个人来写。

师:一个什么样的人?它仿佛是一个什么?

生9:它仿佛是一个野心很大而且很疯狂的人。

师:非常好!它仿佛是一个什么?

生10:嗯,是一个嗯容易发脾气很暴躁的人。

师:我们把这些内容啊总结起来,用一个词来概括,我觉得啊,在作者的笔下,山洪就如同一只(板书“恶魔”),大家读这个词——什么?

生:恶魔

师:是啊,山洪像一只恶魔,它咆哮着,它狞笑着,它跳着舞向人们逼来,这将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呢?(播放洪水视频)

【片段2】

生11:霎时间山洪从山上咆哮而来,一下子就把村庄、家畜给淹没了。

生12:这个洪水的来势非常凶猛,一下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房屋给冲倒了。

生13:它非常的无情,一下不管前面是有生物还是死物,都把它摧毁,摧毁于,它自己的力量之中。

生14:嗯,它的来势非常的凶猛,在那那美好的村庄在瞬间就被它吞没了。

师:说得真好。

生15:然后,那个在山洪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它可以放肆地吞没。

师:大家说得真好。同学们,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我们的感受展现出来呢?把哪些情景在我们的脑海里复现出来呢?练习着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在读的时候要读出水势的变化。开始——自己练习。

【片段3】

师:他既不高大,也不魁梧,一个清瘦的老人作者竟然说他像一座——

生:山。

师:他像一座山。他为什么像一座山?一起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来,预备——齐!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你体会到了他就像一座山?

生6:我觉得他盯着人们,像一座山,因为他很冷静。

师:对呀,这个“盯”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他盯着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

生7:焦急。

师:有焦急。

生8:有紧张。

师:有紧张。

生9:还有冷静。

师:更多的是冷静。

生10:我觉得他这个眼神里还有,对整个村子所有人的希望,希望村民们能安全地逃走。

师: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2:因为他说,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因为党员是要为村民服务的,让村民排在前面,就可以读出他为村民的舍己为人。

师:说得非常好,接着说。

生3:我觉得老汉不仅是很冷静,他也是舍己为民的。因为他说的“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他再说这句话的时候,村民已经在排队了,他宁愿失去自己的生命,让村民先过去,也不愿让村民都失去他们宝贵的生命。

师:是呀,党员排在后面!这老汉的家里就有党员,对吧?好,你接着说。

生4:我觉得老汉这份冷静里面还含有一点焦急,因为他很希望人们都全部,全都安全过桥去。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就读这句话。

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出了这个老汉的品质,也读出了他的机智。

总评: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提升语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发现,听某些课有时很热闹,也很激动,但细细揣摩和品德、科学课雷同,语文的味道淡,指向语文素养形成的活动少,因而正确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在加深理解体验、促进感悟和思考以及熏陶情感、启迪思想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王谦老师在这一课教学中始终将读贯穿其间,默读、互读,师生对读、引读,有理解有指导地反复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打动心灵。带领孩子在朗读中言意融合、情意融合、情智融合。特别是他在反复朗读提示中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穿透言语形式,不断造势,激荡学生心灵,让学生读出了洪水的凶猛、情势的危急,读出了老汉沉着机智如一尊雕塑似的坚强形象。通过理解朗读言语内容获得语言熏染,了悟语言运用之妙。王老师用教学实践很好地达到了语感培养、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他用平实传统的朗读指导法教这篇课文,质朴中闪动着情感的光芒,我相信这一课动听的朗读将会永远萦绕在孩子灵魂深处。

(王谦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珍爱生命》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12

“案例——活动——体验——感悟”是“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常见模式。下面就两个教学片段的赏析,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该模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

片段一:

《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 (第二版) 》《生命生存生活》五年级教材设置《珍爱生命》这一活动主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位教师执教该课, 分三个环节开展活动:一是通过学习, 让学生认识生命, 知道生命的宝贵;二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 理解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三是引导学生从典型案例中加深体验, 获得感悟。

以下实录第三环节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材料)

报道: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 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 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 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 就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同学而不幸遇难, 而他“营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

师:你怎样看这个中国学生的行为?

生1:这个同学很勇敢。

生2:这个同学心中有他人。

生3:这个同学有团队精神。

生4:这个同学是英雄。

生5:这个同学奋不顾身营救同学, 值得我们学习。

……

师:“你想知道美国地方当局是如何评价和处理这个事件的吗?”

生1:我想, 应该评这个同学为小英雄, 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生2:应该表彰这个同学。

生3:应该慰问他的父母。

生4:应该给他的家庭捐款。

(看得出, 学生被这位学生的精神深深感动, 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认为应该把这位学生树立成学习的榜样, 把他的做法作为一种标杆——“我们要这样做”。)

师:事实并不如同学生们所想的。美国地方当局没表扬这位同学, 也没追认他为英雄。校方反而受到地方当局的严厉处罚——因为没有教好学生如何逃生。

师:你对美国地方当局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再次深入讨论。有的不理解, 有的同学选择沉默。不同的两种看法和意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碰撞, 引起反思, 一些学生似有所悟。)

师:这位学生作为未成年人, 他不能这样做, 同学们也是未成年人, 也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 学会自护、自救和逃生, 也要学习一些救助他人的正确方法。 (以下教给学生一些保护生命的具体方法。此略。)

(评析:此环节是在前两个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让学生经历“出示案例——引发讨论——观点碰撞——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教育过程, 达到明理, 实现导行。)

片段二:

教学内容同样是五年级的《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大体也分三个环节。其一是:让学生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 了解成长的不易, 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其二是:让学生了解生命是有限的, 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 应该珍惜生命。为了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易逝, 懂得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第三个环节仍以讨论、师生互动为主。

实录教学片段如下:

课件出示:1.6万一个班15个

师: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字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或表达一个希望。

(学生异常活跃地进行讨论和发言。)

生1:我长大了当公司总裁, 我的1.6万员工遍布世界各地。

生2:我祝愿我们一个班的同学人人健康快乐!

生3:我们一个班的每个组至少有15个同学。

……

(学生沉浸在兴高采烈的数字造句中, 数字带给学生的是现实的美好、想象中的美好。)

师:同学们, 这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见也常用的几个数字, 老师也用1.6万、一个班、15个给大家说一段话, 这是一个真实的统计:

(课件出示) 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学生死于车祸、溺水、中毒、自杀等意外伤害, 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其中小学生每年自杀的人数在15个以上。

师:在这里, 这几个数据代表的是逝去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这几个数字, 你又想到些什么, 有些什么样的感慨?

(同样的数字, 表达了不同的意境,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学生有的唏嘘, 有的沉默, 有的叹息, 与之前的热烈讨论、美好憧憬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据统计, 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青少年人群成为这当中的主体。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 我们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同时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 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 不懂得珍爱生命, 生命将从我们身边消失, 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是无法抚平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上一篇:我的好朋友七年级作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